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小知識良渚文化玉鐲有哪些特點

小知識良渚文化玉鐲有哪些特點

發布時間:2022-11-05 17:58:27

❶ 良渚玉鐲的簡介

玉鐲是我國裝飾佩戴中的大件首飾,選材有翡翠、白玉、青玉、瑪瑙、釉玉、黃蠟石等,正所謂五彩繽紛,美不勝收。但尤以翡翠材質最為珍貴,翡翠不僅具有其他玉石優良的品質,更為突出的是翡翠能集多種顏色於一身,鮮艷迷人,其翠色是祖母綠寶石也不能相提並論的。現今流行的玉鐲的形制主要有圓條玉鐲、扁條玉鐲和貴妃鐲;還有富貴玉鐲、方條玉鐲、繩紋玉鐲、雕花玉鐲、嵌寶玉鐲等。
名稱:良渚玉鐲
英文名:The Liangzhu Jade Bracelet
類別:玉器
年代:良渚文化早期
尺寸:直徑7.8厘米,孔徑7厘米,高3.5厘米
收藏:南京博物院
出土時間及地址:1977年江蘇省吳縣張陵山遺址M4出土

❷ 良渚玉鐲的介紹

良渚玉鐲屬陽起石軟玉,白果青色,晶瑩滋潤,深邃精美。形作圓筒,對鑽圓孔,孔壁有台痕,外表內凹,精磨拋光。這件玉鐲反映了嫻熟高超的琢磨技術,是我國良渚文化早期玉器製作工藝的精品。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

❸ 良渚玉鐲的龍首紋

龍首紋玉鐲高2.65、直徑8.2、孔徑6.1厘米,玉質沁為灰白色,鐲體寬厚,整體作寬扁的環狀,內壁平直,外壁等距離浮雕4個凸面,利用外壁的寬平面琢刻同向的「龍首」形圖紋,並延伸至鐲體上下端,組成立體的、首尾相銜排列的龍首圖紋。龍首圖像以浮雕法突出於環體的外側,為寬扁嘴,露出平直的上唇和牙齒9-10枚;上唇兩側琢出圓形凸起的鼻孔,寬扁的鼻部與上唇平齊;上端與鼻孔相應的部分琢出一對圓突的眼球,外飾一道圓形的眼圈,兩眼上方用陰線刻出一對類似觸角的短角,頗似鹿茸;短角之上以浮雕顯現近方形的兩耳;眼、鼻之間陰線刻雙線菱形圖案,菱形正中陰線刻小橢圓形,整個紋飾圖案飽滿而有靈氣。另外,紋飾側面還用很淺的浮雕和陰刻線條表現深而長的嘴裂以及鼻和頭部的側視外形。按照平面加以側面細品圖像各部,眼和牙似牛或鹿,鼻如豬,角和耳則非牛非鹿,似為各種動物的綜合,與我國傳統觀念中龍的形態頗為相似,因此定名「龍首紋」。
龍首紋是良渚文化玉器上最早出現的紋飾,且主要見於良渚文化早中期的環、鐲、璜、管以及錐形器等少部分玉器的外緣,個別也見於出土的圓雕玉器,早期一度是良渚文化玉器上唯一的題材紋飾,以後經逐漸演變而最終演化為獸面紋,與神人獸面紋一並成為良渚文化中晚期玉器上最流行的主題紋飾,也是良渚文化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紋飾。 這一推測符合現代人的思維,為普遍人所接受和期待。但願將來的考古發掘能夠證實這一推斷。

❹ 你了解真正的良渚玉器嗎

       玉在中國歷史上久負盛名,流傳久遠,為人們所喜愛,被奉為寶物。中國的 玉器 文化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從古至今,中國人對於玉器的喜愛就從來沒有中斷過。玉像一顆明珠,在中國歷史文化中綻放出燦爛的光輝。 《禮記》 中所說:「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玉成為人們習俗生活的一部分。

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玉器使在內蒙古查海興隆窪文化發現的一對白色的玉玦,表明我國在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就開始使用和製造玉器了。到了距今約5300-4300年的時候,出現了良渚文化,其主要分布於長江下游太湖流域,因發現於浙江餘杭良渚鎮而得名。良渚文化與紅山文化並駕齊驅,使中國新石器時代玉器發展到最高峰。良渚文化以磨光黑陶和精美玉器為主要特徵,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玉器。

良渚玉器在材質、數量、造型、紋飾、雕琢技術等方面卓有輝煌成就,良渚先民用簡單、直接及富有感彩的線條,刻畫出其神人紋、獸面紋、鳥紋及神面組合紋飾,這些帶有神秘色彩紋飾的玉器代表其崇拜神靈、祈求平安、並將其當做溝通天與地、人與神的媒介物。這些文飾繁密細致,和諧工整,堪稱微雕傑作。

良渚玉器的琢玉技術代表了新石器時代用玉工藝的最高水平。良渚玉器的器型和紋飾都與原始的神靈崇拜有關,最大的特點是器身大都裝飾繁復的紋樣,而雕琢技法和雕琢內容更具特色。最能反映良渚玉器的是形式多樣、數量眾多而又高深莫測的玉琮和獸面羽人紋的刻畫。

良渚玉器常見的雕刻方式有三種:第一種直接式,即把玉坯直接用「軟玉法」處理,然後刻畫紋飾;第二種全遮蓋式,即先把玉器表面用保護層遮蓋起來,雕刻圖案後再用「軟玉法」處理,將軟化的部分去除;第三種半遮蓋式,即「軟玉法」雕刻後,再用保護層遮蓋,使得各槽溝深淺基本一樣。

良渚玉器琢紋的方法有淺浮雕、透雕、陰線刻三種。鑽孔打眼技術也已比較成熟,根據孔眼的大小而採用不同的鑽孔方式,琮璧鉞環鐲等孔徑較大的採用空心管鑽;璜、梳背、錐形器、管、珠上的小孔多採用小的實心桯鑽。此外管鑽、切割等制玉流程中留下的痕跡表明,使用解玉砂也是良渚文化玉作工藝的核心內容。

綜合來看,良渚玉器有如下特點:

一、種類:大體有兩種,一種是祭祀用的玉器;另外就是佩飾玉器。

二、良渚玉器除了玉琮、玉璧、玉鐲三種單體玉器外,絕大多數是組合件,良渚玉器製作的技術比較成熟,造型規整對稱,厚薄均勻,線條端正,輪廓清晰。

三、良渚玉器的體型較大(紅山玉器的體型較小),上面常見淺浮雕,刻線技藝幾乎空前絕後,是良渚玉器的最顯著的特點。

四、良渚玉器就地取材,主要用了浙江一帶產的透閃石——陽起石系列的軟玉(江蘇溧陽的梅嶺玉),質地不純,以青色為主,少部分是黃色的,土沁後呈乳白色。另外還有附近地區產的螢石、葉臘石、石髓、綠松石等石料。這種石料的硬度在摩氏6~6.5度,比普通鋼制刻刀的硬度要大。

五、一些文獻說良渚玉器使用了軟玉法雕刻。因為良渚玉器使用的是硬度較高的玉料,無法使用金屬刻刀進行雕刻。經過軟玉法處理後玉器表面的硬度會降低一到兩個摩氏硬度,可以用金屬刻刀(錕鋙刀)雕刻,但是軟玉法使玉器軟化的程度主要在表面,也使良渚玉器的刻紋不深。

良渚文化玉器繼承崧澤文化玉器的傳統,並在其基礎上發揚光大,改進了切割、拋光、琢刻、鑽孔等制玉工藝,製作了種類各異的良渚玉器,創造出了燦爛的良渚玉器文明。其對周圍地區文化的玉器有巨大的影響,西達長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南到珠江流域的石塊文化。而它對北方黃河流域的影響更是至深。在夏、商、周時代的許多遺址中,也發現了源自良渚玉器。商朝玉器的種類很多都可以在良渚玉器中找到型,特別是良渚玉器的獸面紋和玉石鑲嵌技術完全被商代所吸收,而且對商周青銅器製造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❺ 良渚文化玉器的器形

良渚文化玉器大多失去了原有的半透明光澤而呈粉白色,這是因長期埋於地下受浸蝕所致。
福泉山墓地出土的唯一的一批受浸蝕較小的玉器,其顏色呈黃綠色和黃褐色,一些玉器經鑒定屬透問石——陽起石系列軟玉,少數為葉蛇紋石、和石英,玉料的來源應是就地取材。
良渚先民在治玉技術上普遍採用砂解法,即用砂和水加解玉工具通過摩擦來切割玉料。從玉器留下的痕跡觀察,當時以片狀硬性物件作直線運動為特徵的領切割和以弦狀硬性物件作弧形運動為特徵的線切割兩種方法結合,運用於玉器的鏤孔。玉器上細密的陰線花紋,主要是用手玉直接雕刻的這些細若游絲的陰線往往由若干條劃痕拼組而成。玉器雕成後,表面還要打磨光滑達到光可鑒人的效果。良渚文化的琢玉技術代表了新石器時代用玉工藝的最高水平。
良渚文化玉器種類按照器形來分有球、璧、冠狀器、三叉形器、柱形器、錐形器、鋤、半圓形飾、瑣、牌飾、串飾、新月形飾、動物形飾、帶鉤、鉞、端飾和柄形器等。從用途來看,璧、琮、冠狀器、三叉形器、鎮為禮器,是史前時代人類用來崇拜神靈的利器。這標志著中畫古代部分玉器已開始脫離現實生活,逐步被蒙上神秘的面紗而走上神壇。
在良渚文化的器型中,玉鐲和玉環造型豐富,製作精美,藝術性很高。大致可以分為六種造型。
其一,矮筒形似琮。張陵山四號墓所出,器呈黃綠色,帶有褐紅斑。半透明,有凝脂感。圓筒形,有對鑽大圓孔,孔璧有一周台痕,表面有四塊對應的長方形凸弧面。每一凸弧面上琢刻一組獸面紋。獸面紋構圖為粗眉、倒眼、橫鼻、闊嘴、獠牙外露,系用對稱象徵方法,以管鑽和雕刻相結合的技法製成,它是良渚文化獸面紋圖案是早的代表。高3.5厘米,直徑10厘米,孔徑8.2厘米。
其二,筒形,飾束絲紋。瑤山墓地出土的一件,器呈白色,寬頻環形,內壁略直。外壁有十三道斜向凸棱紋,其裝飾效果略如後世之絞絲紋鐲。外徑6.9厘米,內徑5.7厘米,寬2.2厘米。
其三,窄條環狀。瑤山墓地出土的一件,雞骨白色,隱現黃綠色雜斑,鐲身窄細,寬窄不一,加工不精,截面為長方形,孔為兩面對鑽而成,內壁中部形成一圈凸棱。高0.5-O.8厘米,直徑l0厘米,孔徑9.3厘米。
其四,深筒形。張陵山四號墓出土的一件,玉色為碧綠色,有褐斑。孔為兩面對鑽而成,孔壁磨光,外壁微微束腰,光素無紋。直徑8.1厘米,孔徑6.1厘米,厚2.5—2.9厘米。
其五,矮筒形,外壁內弧。瑤山墓地出土的一件,為雞骨白色,有紅褐色瑕斑,鐲身較寬厚,內壁平直,外壁為凹弧面,橫斷面略呈半圓形,造型規整,拋光精細。高2厘米,直徑8.1厘米,孔徑5.9厘米。
其六,扁平圓形。江蘇吳縣張陵山出土的一件玉環,玉色呈碧綠色,中有對鑽大圓孔,外緣方圓形。磨製不夠規整,玉質晶瑩滋潤。直徑7.2—8.2厘米,孔徑4.5—4.7厘米,厚0.7—1.3厘米。

❻ 良渚玉鐲的相關知識

杭嘉湖地區的農民在取土燒磚及農田耕作時都會時不時地弄出點零星的良渚玉器。我就在無意中收藏到了一件良渚古玉。這就是本文中介紹的玉鐲。
這只玉鐲是同另一塊玉一道買下的。買那塊玉時,有朋友勸我別買,賣主一見連忙降價,我想想人家大老遠的跑來,不買點東西怎麼對得起人,就把它買下了。賣主見我買了,又趁機從包里摸出這只玉鐲,說:「王先生,算便宜點,你留下吧!」我一看玉鐲倒是玉鐲,內里和兩面都是平的,外圈是半圓的,顏色灰灰白白,還帶點黑,加點黃,爛了許多窟窿,只有一面有一層薄薄的紅色,也是那種病懨懨的紅,整個就是一塊爛石頭嘛。我這個人向來臉皮薄,不太好意思拒絕人,對方已講價了,又不貴,只好再掏一次腰包。但是這次卻讓我實實在在地撿了便宜,因為這只玉鐲是一件真正的良渚古玉。你相信買玉要講緣份嗎?說實在話,我非常相信。
這只玉鐲,我根本沒有把它當回事,隨隨便便地就丟到了抽屜里,繼續搞我的和田玉收藏。只是有朋友來我這玩,問我收到了什麼東西時,才拿出來給他們看看。大家也不看好,而且內徑太小,沒法佩戴。
黑漆古水銀沁表面有點點的斑塊,是古玉沁變的形態,如將其迎光觀察,可見其處閃閃發光,俗稱「蒼蠅翅」。
隨著我對古玉的了解,慢慢地我開始注意這只玉鐲了,因為很多書上都說上古時代的玉鐲大多是高筒狀或者是內平外圓的,而且一般不雕紋飾,扁平狀或圓柱狀都比它們要遲,在《良渚文化玉器》一書中,有一件扭絲紋玉鐲內里也是平直的。再說它的顏色吧,絕對是二次生成的,而且十分自然,它身上的窟窿也很自然,不像是人工用氫氟酸之類的化學葯水爛出來的,用開水一泡,拿出來聞是一股土腥氣,這更證明這些窟窿實際上是「蛀孔」,是高古玉器受沁的一種表現形式,而且在它身上還有一種沁色——「冰裂紋」,就好像瓷器的開片一樣,十分美麗。我知道這是一件高古玉器真品了,趕緊把它好好的藏了起來,一般人是不讓他們碰的。大約一年以後,我因為給一家單位編輯一本書,我們家闖進了一位女孩,她是來幫忙打字、排版的。我們沒有女兒,看見這么個清純的女孩,夫妻倆喜歡的不得了,要認她做乾女兒,讓她住在我們家,又買東西送給她,還給他起了個跟我們姓的名字——王妍。我馬上想到了這只玉鐲,連忙取出來,獻寶似的,女孩也真有緣,手生得特別小,居然一點不費勁就戴上了。
沒想到大約過了一個月的光景,女孩開始說手鐲戴著不舒服,發熱,而且越來越熱,有點受不了。我說,別人玉戴了都涼,你怎麼戴熱呢?小姑娘在手上擦了些肥皂作潤滑劑,把玉鐲取下了,我又寶貝似的藏了起來。
又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有一天我在不經意地展玩我的寶貝時,突然發現這只玉鐲原本只是薄薄的一層紅色竟然變成了大半層紅色了,其中有一塊簡直像是紅寶石,用燈光一照,沒有一點瑕疵,顏色也極其艷麗。這只玉鐲,我以前看得很仔細,決不是這樣的,這在古玉是一種「盤變」,是因和人的體溫、汗液接觸發生的一種變化,就好比是從冬眠狀態中甦醒過來了。它是不是在我們乾女兒的手臂上完成「復甦」的呢?過去我一直認為,地方玉的沁色一般都只是些雞骨白,不像和田玉那樣五彩斑斕,沒什麼「玩」頭,從這只玉鐲的變化至少部分的改變了我對地方玉的看法。
我時常在琢磨,這只玉鐲這么小,不大像是給成人戴的,或許是一位充滿父愛的酋長,特意命人做了送給他的寶貝女兒——一位美麗的小女孩的,他的寶貝女兒又通過大地母親將玉鐲流傳到了今天,被我收藏到了。我們的乾女兒後來又到外地去闖盪了一段時間,回到了自己的故鄉,前些日子打電話告訴我,她要做新娘了。
我們都衷心祝福她,並希望她帶自己的如意郎君到我們家作客。既然這只充滿五千年父愛溫情的玉鐲她不適應,那麼,我就另選一塊代表吉祥的古玉送給她。
2002、12、30凌晨
原載《王敬之說古玉》

❼ 良渚玉器鑒定的幾個小竅門

良渚玉器鑒定的幾個小竅門

曾面紋玉琮

中國人歷來喜歡玉器,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玉器使在內蒙古查海興隆窪文化發現的一對白色的玉玦,表明我國在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就開始使用和製造玉器了。中間還有河姆渡文化、羅家角文化、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都有玉器的發現,而且琢玉逐漸從制石行業分離出來,形成獨立的手工業部門。中國人對於玉石的喜愛從來沒有中斷過。

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出現了良渚文化,良渚文化由於在浙江餘杭的良渚鎮發現,所以叫良渚文化的。良渚文化遺址出土了不少珍貴文物,其中最令人矚目的就是玉器(仰韶文化則以豐富的陶器而著名),良渚玉器數量眾多,雕刻非常繁密細致,工整和諧。尤其在良渚玉器上的細細的陰刻線,其精細程度讓人難以想像是五千年前的人類所做。

良渚玉鉞

考古工作者比較系統地對良渚文化進行了考古發掘,因此良渚玉器的特點總結也比較系統全面。不存在太多的爭論(有很多人為了攪渾水,經常在在各種媒體病毒式地宣傳很多錯誤的鑒別口訣和知識,好令人上當。不光是在古董市場上,像醫學知識,尤其在中醫領域和癌症領域尤甚,在占卜風水領域也是,大量的杜撰的信息令人防不勝防)。

良渚玉曾文面紋鐲式琮

良渚玉器的特點分析:

一、種類:大體有兩種,一種是祭祀用的玉器;另外就是佩飾玉器。

二、良渚玉器除了玉琮、玉璧、玉鐲三種單體玉器外,絕大多數是組合件,良渚玉器製作的技術比較成熟,造型規整對稱,厚薄均勻,線條端正,輪廓清晰。

三、良渚玉器的體型較大(紅山玉器的體型較小),上面常見淺浮雕,刻線技藝幾乎空前絕後,是良渚玉器的最顯著的特點。

四、良渚玉器就地取材,這是符合那個時代的邏輯的,主要用了浙江一帶產的透閃石--陽起石系列的軟玉(江蘇溧陽的梅嶺玉),質地不純,以青色為主,少部分是黃色的,土沁後呈乳白色。另外還有附近地區產的螢石、葉臘石、石髓、綠松石等石料。這種石料的硬度在摩氏6~6.5度,比普通鋼制刻刀的硬度要大,不能用這種刻刀雕刻。仿製品一般用岫岩玉仿製。

良渚玉鱉

五、一些文獻說良渚玉器使用了軟玉法雕刻。因為良渚玉器使用的是硬度較高的玉料,在遠古時期沒有高碳的合金工具,無法使用金屬刻刀進行雕刻。在清代葉爾寬的《摹印傳燈卷》中記載了軟玉法:玉石堅硬,不易雕刻,可用荸薺數枚與木通入水煮玉一晝夜,再用明礬三厘、蟾酥三厘塗刻處,炙干,再塗,葯盡為止;又法取蝦蟆肥者,煎膏塗之,則柔軟可刻。經過軟玉法處理的玉石,玉器表面的硬度會降低一到兩個摩氏硬度,就可以用金屬刻刀(錕鋙刀)雕刻,但是軟玉法使玉器軟化的程度主要在表面,也使良渚玉器的刻紋不深。在金庸寫的《神鵰俠侶》中王重陽和林朝英打賭,看誰能用手指在石碑上寫字,林朝英就用了軟玉的葯。

古墓派祖師林朝英

常見的雕刻方式有三種:直接式、全遮蓋式,半遮蓋式。直接式是直接把玉器全部用軟玉法處理,然後在上面雕刻。全遮蓋式是類似染布,整個玉器用不透水的材料保護起來,然後雕刻去除較軟的保護層,再用軟玉法處理玉器,將軟化的部分去除。半遮蓋式,就是用畫上的保護層保護不要雕刻的地方,要雕去的地方不保護,再進行軟玉處理,如同蠟染的技藝一樣。

關於軟玉法的存在問題:2000年吳京山先生用「氟化鈣和多種酸鹼溶劑調配的試劑」對玉料進行直接式、全遮蓋式、半遮蓋式軟玉法處理,仿製了良渚玉器的雕刻效果,並發表了《試解良渚文化玉器的雕刻之謎》的文章。但是由於強酸試劑在古代得到的可能性比較小,並且受腐蝕的仿製品的性狀與實際良渚玉器的形狀有差別,吳京山的這篇文章也受到不少人的質疑。

其實上面說的是不對的,哈哈哈哈哈。良渚玉器的陰刻線是反復蹭刻做出來的,金屬的刻刀硬度不夠,但是有很多石質刀具的硬度比透閃石高啊,具體的方式下面我們會討論。但是就像我上面說這么多,有一些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人就會信以為真,這種說法一旦出現就會被反復引用,以至於現在在網上搜索的還會找到很多。這種信息的鋪墊實際為作偽來做准備的。

由於良渚文化的分布范圍相對較廣,我們沒有辦法進行完全的保護,從良渚文化被發現開始到現在,有很多盜掘現象,就有大量的良渚玉器流入私人藏家之手,甚至海外藏家,其中有很多精品玉器。但是市場上更多的良渚玉器是仿製品,因為藏家對於良渚玉器的追捧,造就了利潤可觀的市場,有利潤的地方就一定有仿製品,上世紀九十年代起,餘杭瓶窯鎮就有眾多的仿製良渚玉器的作坊。大部分銷往香港和日本(所以日本假貨特多)

這個金閣就是個假古董,復製品,真的燒掉了

辨別這些良渚玉器的真偽,了解良渚文化,以及這些玉器的來歷和背景是必不可少的。

一、玉料:

上面我們講了,良渚玉器的玉料主要使用透閃石-陽起石系列的軟玉。一類是未沁色時是半透明的湖綠色,受沁後變成雞骨白的玉料(同一塊玉器上更好比較),這種玉料主要用於製作琮、鉞、三叉形飾物、冠狀飾物等。

另一類是未受沁色是暗綠色,受沁後變成五色斑駁的顏色,並且在玉石表面可以看到絹雲母狀交叉的纖維結構。這種玉料主要被用來製作較大的玉璧,從良渚早期一直使用到晚期。到良渚晚期,這種暗綠色的玉料也被用來製作高節玉琮。但早期玉琮一般用第一種玉料製作,但是早期沒有這種高節玉琮。這是玉器儲量發生變化的規律和玉器形制由簡到繁的演變規律。

現在作偽的技術是提高了,但是玉料與以前不同了,這是一個大破綻。因為作偽必然是用便宜的東西和便宜的方式,去博取高價的東西。像那種花二十萬做十萬的假貨的事情他們是不會去做的。

岫岩玉料

作偽的比較便宜和易得的材料就是現在遼寧還在大量出產的岫岩玉。岫岩玉的硬度是4.8-5.5度,良渚玉器的硬度在6·6.5度,更硬一些,顏色和做工可以近似,但是硬度無法模仿。

其他玉料作偽也有用硬度和顏色相似的獨山玉、地方雜玉,1982年在江蘇溧陽地區發現的小梅嶺玉也被用來仿造。這些是新玉,成器後,還要進行染色和仿沁,這些工序的不同也成為我們進行判斷的依據。

獨山玉

二、沁色

良渚玉器多雞骨白,雞骨白是玉質受沁後失色的一種狀態,實際的顏色有黃白色、白色、青白色、淡黃色等顏色,根據玉質本身的不同而有所變化。雞骨白的玉器的沁色深入肌骨,是不透明的,不能透光。由於玉石是多種礦物質的集合體,同一塊玉石的不同組成部分的鈣化程度也不會一致,雞骨白玉器表面會有一些較為穩定的物質沒有受沁,就會在玉器表面保留大小不一的晶點(小如芝麻,大如豆瓣),這種晶點通常是紅褐色的,用手電筒貼在玉器表面觀察,這些晶點是透光的。由於仿製雞骨白是用火燒或腐蝕的辦法,均勻變白,這種晶點是不容易造成的,幾乎在仿品上是看不到的。

用硬度較高的獨山玉仿製的雞骨白,由於硬度大,玉器表面是呈現雞骨白的樣子,但是未透入玉質,用強光照射,依然是透光的。

上面我們談到,良渚玉器中有一種暗綠色玉質,受沁後呈現五色斑駁的沁色,這種仿製較難,太容易露餡,少見仿品。

良渚雞骨白

三、寶光

良渚玉器,特別是在反山、瑤山、匯觀山、橫山等地出土的良渚玉器表面,會有一種薄薄的緻密的玻璃狀的光膜。使玉器呈現一種我們傳統所說的:寶光,這種寶光是強烈而柔和的光澤。這是仿製品用打磨拋光上蠟所無法體現的,仿製品的玻璃光往往看起來有些刺眼。獨山玉仿製良渚玉器一般不會拋光,因為獨山玉表面結構不均勻,一旦拋光,表面往往不平整。

十二層玉琮高40cm直徑8cm,體量就很大了,但是依然一個人可以拿動。

四、琢痕

良渚玉器的切割使用的方法是:線切割法、鋸切割法,也發現用砣切割痕跡,在玉石的表面會發現凹凸不平或弧形切割的痕跡。

良渚玉器的紋飾用燧石、石英、瑪瑙等石質的刀具加解玉砂與水反復琢磨而成,陰刻線條挺拔有力。鑽孔採用實心鑽、管鑽方法,中孔多由兩面對鑽而留有台痕,孔璧留有旋紋,偽品常常打磨光滑。在放大鏡下可觀察到玉器表面的拋光面有粗細不均較順暢的細凹線。

用石質刀具加解玉砂的方式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石質刀具的硬度其實比玉料的硬度大不了太多,不能一次性畫出很長的線條,要現在玉料上畫出要雕刻的內容,再用石刀一點點沿著之前畫好的圖案蹭劃,這樣同一條線條的深淺也會不一樣。直線基本可以保持平滑,而曲線就比較容易偏離原來計劃的圖案,在轉角處就會出現跑位的痕跡。

用放大鏡觀察,良渚玉器上的陰線會呈斷斷續續的游絲狀,線條邊緣有崩齒痕,腐蝕而成的玉器不可能有崩齒痕。同一條線的粗細也有細微變化,變化的距離一般在4cm之內。仿製品一方面玉料硬度稍低,一方面為了快速大量製造仿品,造假者會用硬度更高的鑽石刀具(一隻割玻璃刀很容易獲得),刻出的線痕絕對不能模仿出真品的痕跡。雖然現在很多仿品也會刻意模仿彷彿蹭劃的刻線,但是由於材料和工具的不同,做出的東西認真比較,分出真偽並不難。

由於雕刻時使用的石質工具也會磨損,工具本身的刃部不會太尖銳,用放大鏡觀察,弦紋底部的痕跡是比較圓潤的,仿品用金剛石刻刀,刻紋底部是比較尖銳的。

五、形制

良渚玉器都是手工單件製作,每件都不一樣,不會成對出現。

因為《良渚文化玉器》圖錄大家都比較容易看到,仿製品差不多囊括了所有的形制,只是在仿製的過程中,不注意細節。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仿製者往往會挑選有精美紋飾的琮、鐲三叉形飾等來仿製,而且為了增加其美觀度,會做很多畫蛇添足的做法。例如現在出土的良渚玉器中,沒有淺浮雕和陰劃線相結合的神人獸面紋飾,仿製者問追求華麗,就湊在一起,反而是畫蛇添足。還有就是追求高大,以致璧、鉞、帶鉤越制越大、琮越制越高,竟有—人高的琮。市場上三節以上神人、獸面組合的柱狀高式琮、三角、六角形的琮、刻有神徽璧、鉞、鐲、帶鉤、三叉形器、半圓形器和琮形管均為仿品,並產量大。

良渚玉琮

這件玉琮的尺寸是高5厘米,射徑7.1至7.4厘米,實際是很小的,可以托在手裡,太重的玉琮就失去實用性了。

❽ 良渚文化玉器有哪些特點

良渚文化玉器所採用的玉料應出於當地,是一種含金屬閃點的不規則的雲母狀結構的透閃石——陽起石(透閃石之中的鎂離子部分被二階鐵置換,含鐵超過百分之二則為陽起石),用眼直觀地就可看清一條條、一片片、一塊塊雜亂無章、橫豎斜直的結構和節理,玉質斑駁不純,如果玉器在光線下不斷變換角度,就能明顯看到某一點、某一塊或某一片異樣的閃光。正是這樣的結構和節理,良渚文化玉器多數呈現出紅、赭、棕、黑、黃、白等沁蝕碳化的斑斕多彩的顏色,明顯有別於其它地方的玉料和其它時期的玉器,因此很容易辨別,既便用良渚玉料改做別的東西,明人一見便知。一般人會認為良渚文化玉器比較松軟,其實不然,如果侵蝕比較嚴重的那當然如此,若玉質保存完好的,那可是幾乎鋼刀不入,其硬度達摩氏6.0左右。玉料的比重也較大,在3.0左右,手感沉甸甸的,即使是蛻化變質為「雞骨白」、「象牙黃」。「雞骨白」玉器的「地張」可見雲母狀結構新開館的良渚文化博物院,陳列著一塊碩大的當時遺留下來的璞玉,可供人撫摸察看,讓你近距離地接觸體驗。這塊玉料正好涵蓋了這一時期玉器的玉色玉質,有青白黃白,有淡綠深綠,有灰青鐵青墨青,還有氧化碳化後的赭紅、桔黃等色。放大鏡下可以看到,青白黃白色的那部份玉質純凈,以團狀結構為主,金屬閃點較少,這可能是最好的玉料。綠色和青色的部份,則結構如以上所述一樣,那才是良渚文化玉器主要玉料。這種玉料受到侵蝕後,受沁氧化現象會因結構節理狀況而變化,沁紋沁溝沁色自然分布、隨意表現。而採用青白和黃白色玉料的玉器,它們基本呈「雞骨白」、「象牙黃」和「南瓜黃」狀態,保持原來顏色原來質地的玉器,可謂鳳毛麟角,難怪有人認為此類玉料是岫岩玉。

❾ 良渚古玉的光澤度是怎樣的

一是陰線內有十分密集且平行的螺旋紋;二是每到陰線的折角處,陰線都會變粗、變寬。這種特徵,很明顯是典型的高速、單向電動工具加工所留下的特徵。在電動砣片縱向加工陰線時,陰線是細的,不會出現螺旋紋,而需要琢飾折角時,電動砣片需要往斜上方推進,角度改變,造成橫切面加大,所以會使折角的陰線產生螺紋紋且變粗變寬。

所以提醒大家:如果古玉的陰線內,你發現有十分密集而且平行的螺旋紋(有的古玉較寬的陰線內也會有螺旋紋,但都是稀疏、深淺、寬窄不一且不平行的),那要足夠引起您的重視和懷疑!千萬不要原諒自己,雖然您也是掏腰包買的東西,心痛!

❿ 良渚文化的特徵有哪些

文化特徵

生活用器
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夾細砂的灰黑陶和泥質灰胎黑皮陶為主。輪制較普遍。一般器壁較薄,器表以素麵磨光的為多,少數有精細的刻劃花紋和鏤孔。圈足器、三足器較為盛行。代表性的器形有魚鰭形或斷面呈丁字形足的鼎、竹節形把的豆、貫耳壺、大圈足淺腹盤、寬把帶流杯等。琮、璧一類玉器數量之多和工藝之精,為同時代其他文化所未見。
良渚石器磨製精緻,新出現三角形犁形器、斜柄刀、「耘田器」、半月形刀、鐮和階形有段錛等器形。
良渚玉器包含有璧、琮、鉞、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鐲、玉管、玉珠、玉墜、柱形玉器、錐形玉器、玉帶及環等,相當精美。

社會進程
良渚文化所處的太湖地區是我國稻作農業的最早起源地之一,在眾多的良渚文化遺址中
良渚 黑陶瓶
,普遍發現較多的石制農具,如三角形石犁和V字形破土器等,表明良渚文化時期的農業已由耜耕農業發展到犁耕農業階段,這是古代農業發展的一大進步。由此帶動了當時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更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因而,制陶、治玉、紡織等手工業部門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尤其是精緻的治玉工藝,表現了當時手工業高度發展的水平,其他諸如漆器、絲麻織品、象牙器等,均表現出當時生產力的一定程度的先進性及其所孕育的文化內涵!
在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良渚文化時期的社會制度發生了激烈的變革,社會已經分化成不同的等級階層,這在墓葬遺存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在浙江的反山、瑤山、匯觀山等等貴族墓地,大都建有人工堆築的大型墓台,貴族墓大都具有寬大的墓穴、精緻的葬具,特別是隨葬有一大批製作精美的玉禮器。與其相對的則是如徐步橋、千金角、平邱墩、吳家埠、廟前等遺址所見到的小型平民墓葬,它們不具有專門的營建墓地,只是散落在居住址的周圍,墓穴狹小,隨葬的只是簡陋的陶器及小件的裝飾用玉飾件。可見,良渚社會已在激烈的沖突中顯現出等級差別。而這種差別中蘊含的財富聚斂,則是通過凌駕於氏族社會之上的某種社會權力來達到。大型墓台的營建工程量巨大,特別是象莫角山這樣的非當時人們物質生活需要的大型基址,使得我們不得不十分欽佩良渚文化時期人們的營建能力。如此大規模的營建工程,需要一定的社會秩序來加以保證,否則是難以想像的。而建立這種社會秩序,又是與當時社會等級差別的產生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說,在良渚文化時期,在氏族和部落里已經出現了具有很高權威的領袖人物,有著組織大量勞動力進行這類大規模營建工程的社會權力!
這種社會權力的存在,也充分表現在良渚文化時期的玉器製作上。玉器的加工是一個復雜的多工序的勞動過程,因此,玉器是手工業專門化以後的產物。良渚文化玉器中除玉珠(管)、粒、璧等少數器形外,大都雕琢有精美繁密的紋飾,表示著每件玉器上凝聚著多量的勞動成果,製作者必須從日常的以獲取生活資料為目的的那種勞動狀態下擺脫出來,從事單一的玉器加工製作,而其生活資料則需要廣大社會群體
良渚建築復原
為其提供。同時,玉器器形比較規范,圖案花紋雕琢規范,體現其製作過程中腦力勞動成分的增加,出現相對獨立於簡單體力勞動的趨勢,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工差別已經形成。良渚文化社會形態發生變革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以用玉制度為核心的禮制的產生。埋於大型墓台之上的良渚貴族墓中出土的玉器種類達20餘種,主要有琮、璧、鉞、錐形器、三叉形器、冠形器、璜、紡輪、圓牌飾等。而在那些散落於居址周圍的所謂小墓中,隨葬的只有小件玉器,這些小件玉器僅為管、珠及單件錐形器,而無貴族墓中所見的其他玉器種類,這些墓葬可視為平民墓。貴族墓之間,貴族墓與平民墓之間隨葬玉器的種類、組合差異,以及平民墓中有無玉器隨葬的差異,構成了良渚文化用玉制度的等級差別。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在良渚文化中發現的一些製作精緻的刻有繁縟的蟠螭紋或鳥禽紋圖案的陶制雙鼻壺、鼎、豆等器形,均出自貴族墓,它們或可看作是用玉制度在陶器上的反映!
禮制的核心是體現人們之間貴賤、上下、尊卑、親疏的隸屬關系。良渚文化的用玉制度正是表現了這樣的關系。以用玉制度為主要特徵,表明了良渚文化禮制的產生,這無疑是社會發生質變的表現。良渚社會已從荒蠻的史前期踏入文明的社會!

社會經濟
新石器時代晚期,長江下游一帶繼崧澤文化之後興起的是良渚文化。這種古老的文化是 1936 年發掘浙江省餘杭縣良渚遺址而命名的,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區,南以錢塘江為界,西北至江蘇常州一帶,其影響曾達長江北岸的南通地區。據碳14測定,其年代約為公元前 3300 年—前 2200 年,末期已進入中原夏王朝統治的開始階段,並與夏代統治集團有密切的聯系。經過發掘的重要遺址有江蘇吳縣草鞋山和張陵山,武進寺墩,無錫先蠡墩,張家港市徐家灣;浙江嘉興雀幕橋,杭州水田畈,吳興錢山漾,餘杭反山、瑤山、匯觀山和莫角山,寧波慈湖;上海市的上海縣馬橋,青埔福泉山等。在這些遺址中出土的稻穀、玉器、刻紋黑陶、竹編器物、絲麻織品等,顯示了長江三角洲新石器時代晚期到青銅時代初期的經濟發展水平。
良渚文化時期的社會經濟生產,主要體現在農業和手工業兩個方面。水稻栽培是當時最主要的農業生產活動,在仙蠡墩、徐家灣、錢山漾、水田畈和吳縣澄湖等遺址的良渚文化堆積中,都發現了稻穀和稻米的遺跡。經鑒定,這些稻穀屬於人工栽培的秈稻和粳稻。
除了水稻外,各個氏族部落還從事蔬菜、瓜果及一些油料作物的種植。錢山漾遺址出土了葫蘆、花生、芝麻、蠶豆、甜瓜子、兩角菱、毛桃核、酸棗核等遺物,有些是野生植物的果實,有些可能是人工種植的,這時的農作物品種顯然比馬家浜、崧澤文化增多了,農業生產的范圍也擴大了。
良渚文化的農業生產水平,更重要的標志是新的耕作方法和生產技術的發明與推廣。犁耕是良渚文化農業耕作的主要方式,在許多遺址中都發現了當時使用的石犁,僅錢山漾遺址出土的石犁就有百餘件。石犁有兩種形制,一種平面呈三角形,刃在兩腰,中間穿一孔或數孔,往往呈豎直排列,可以安裝在木製犁床上,用以翻耕水田;另一種也近似三角形,刃部在下,後端有一斜把,可能是開溝挖渠的先進工具,故又稱「開溝犁」。這兩種石犁都是良渚人發明的新農具,對促進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小知識良渚文化玉鐲有哪些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9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7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3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1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3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3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8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7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8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