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希望能幫助到你~
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黨的十六大作出的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重大戰略部署,緊緊圍繞制約文化科學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文化體制改革取得重大實質性進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實現新的跨越,開創了文化建設新局面。
一、樹立和落實新的文化發展理念,文化領域堅持改革創新、推動科學發展的氛圍日益濃厚。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已形成了廣泛的共識,對文化發展方向、思路、目的、動力、格局、戰略的認識,對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建設中重大關系的認識,都在不斷深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動文化科學發展,越來越得到各方面的積極參與和全力支持。
二、大力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有利於文化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初步形成。國有文化企業發展活力和市場競爭力明顯提升,市場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改革不斷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有效改變了「多頭執法」的局面。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文化宏觀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
三、加強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框架基本建立。堅持以政府為主導,按照體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努力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四、推動文化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培育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文化產業整體規模和實力快速提升。制定和實施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加大金融支持文化產業力度,推動我國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日益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涌現出一批總資產和總收入超過或接近百億元的大型骨幹文化企業。資本、產權、人才、信息、技術等文化要素市場加快發展,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初步建立,條塊分割、城鄉分離的市場格局逐步打破。
五、推動文化出口,中華文化「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明顯增強。在推進以政府為主導文化交流的同時,積極探索市場化、產業化運作方式,對外文化交流的范圍、領域和渠道不斷拓寬,以企業為主體的文化貿易不斷擴大,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文化「走出去」格局正在形成。加大對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項目的扶持力度,推動越來越多的文化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文化產品和服務進出口逆差逐步減少。
如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1、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2、加快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步伐,著力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場主體;
3、著力培育骨幹文化企業和文化領域戰略投資者,切實增強國有文化企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4、大力推進文化領域資源整合,進一步增強文化建設的整體實力和發展後勁;
5、加快構建有利於科技與文化產業相結合的體制機制,大力發展新興文化產業;
6、積極創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如果要再具體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談
1、加快推進出版發行體制改革,推動我國出版業又好又快發展;
2、加快推進電影體制改革,推動我國電影業再創新輝煌;
3、加快推進文藝演出院團體制改革,推動我國演藝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4、切實抓好新聞媒體的改革,推動我國傳播能力有一個大的提高;
5、繼續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積極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
6、大力推進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進一步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後勁和整體實力;
7、積極創新文化「走出去」思路途徑辦法,不斷擴大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
8、繼續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促進政府職能轉變。
答: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決策,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要抓住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加大力度、加快進度,在解決影響和制約文化科學發展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上實現重點突破,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一是要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二是要加快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步伐,著力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場主體;三是要著力培育骨幹文化企業和文化領域戰略投資者,切實增強國有文化企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四是要大力推進文化領域資源整合,進一步增強文化建設的整體實力和發展後勁;五是要加快構建有利於科技與文化產業相結合的體制機制,大力發展新興文化產業;六是要積極創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文化體制改革的原則要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確保國家文化安全;堅持勇於實踐、大膽創新,樹立新的文化發展觀;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堅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堅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循序漸進、逐步推開。
文化體制改革的目標任務:以發展為主題,以改革為動力,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形成科學有效的宏觀文化管理體制、富有效率的文化生產和服務的微觀運行機制、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和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要形成完善的文化創新體系,形成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
推進文化事業單位改革,要根據現有文化事業單位的性質和功能,區別對待、分類指導,明確不同的改革要求。要加大公益性文化事業投入,調整資源配置,逐步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鼓勵捐贈和贊助等各項政策,拓寬渠道,引導社會資金以多種方式投入文化公益事業。加大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逐步解決農村文化產品和服務相對缺乏的問題,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城市社區文化設施,加強文物保護,扶持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繼續支持中西部地區、老少邊窮地區建設和改造文化服務網路。要改進和完善國家扶持方式,堅持和完善有關文化領域的重點扶持政策和措施。要以項目投入為手段,以激發活力為目標,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新聞媒體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始終確保黨和人民喉舌的性質。要優化組織結構,整合內部資源,轉變經營方式。要深化文化事業單位的內部改革,推進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按照政事分開的原則,事業單位和行政機關不得相互混崗。
深化文化企業改革,要規范國有文化事業單位的轉制。轉制企業要在清產核資的基礎上,合理確定產權歸屬,做好資產評估和產權登記等工作。確認出資人身份,明確出資人權利,建立資產經營責任制。要確保國有資產安全,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轉制企業自工商登記之日起,實行企業財政、稅收、社會保障、勞動人事制度,重視職工權益保障,在一定期限內給予財政、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要切實做好勞動人事、社會保障的政策銜接,妥善安排富餘人員。要重塑文化市場主體,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加快推進國有文化企業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要著力培育外向型文化企業,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創新對外文化交流體制和機制。實行政府推動和企業市場化運作相結合,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企業,成為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的主體。
培育現代文化市場體系,要加強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建設,打破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城鄉分離的市場格局,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重點培育書報刊、電子音像製品、演出娛樂、影視劇等文化產品市場。
加強和改進文化領域宏觀管理,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明確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職責,理順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與所屬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系。
要切實加強對改革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大力支持、黨委宣傳部門協調指導、行政主管部門具體實施、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的文化體制改革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貳』 文體新局如何推進文化體制創新
(一)加強公共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
1、建設新的文化三館(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新三館的選址應建在居民區,聘請專業設計專家進行規劃、設計,使新三館既融為一體又相互獨立。
2、在城區建設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使其納入城鄉規劃和設計中,採取政府投資為主,鼓勵社會力量資助項目、贊助活動、提供設施等形式參與公會文化服務,保障人民群眾享受公共文化產品,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的基本權益。
3、建設集教學、訓練、表演、比賽等功能於一體的多功能體育館,內設武術館、游泳館、乒乓球館、羽毛球館、排球館、檯球館等體育室內健身場館 。
4、建設大型公園,聘請專業設計專家進行規劃、設計。園內景觀要突出盤古文化元素,所設湖泊、殿堂、涼亭、碑廊、曲徑、雕塑等景點之牌匾、楹聯、簡介等,要以宣傳、展示盤古文化為主題內容。
5、建設鄉鎮綜合文化站、文化體育健身廣場。
(二)大力開展公益性文化體育活動。
1、開展每年重大節日、紀念日慶祝活動,做好「民間花會進城表演大賽」、「民間戲曲調演」、「元宵節燈謎競猜」等系列文化活動;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三下鄉」、「四進社區」等活動20場次以上,「送文藝下鄉」、「送圖書下鄉」、「送文體活動下鄉」、「送電影下鄉」;打造「戲曲票友大賽」、「紅歌大賽」、「消夏晚會」、「書畫攝影展」、「舞蹈大賽」、「器樂演奏大賽」等品牌文化賽事。
2、依託我縣文化體育場館,爭取上級支持,積極主辦或承辦全市、全省、全國乃至國際性的具有濃郁地方文化色彩的文化體育賽事。
3、籌建圖書館網站,實行網上預約借閱,逐步實行網上閱讀,以方便各類讀者;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優勢,積極同各單位組織聯系,利用多媒體進行各種類型的輔導工作和培訓;組織各種題材的社會徵文及讀書活動 ;舉辦全縣讀書月、讀書節;成立青縣圖書館協會,定期對各鄉鎮村農家書屋的管理人員進行圖書管理專業培訓;設立流動書箱,開展送圖書進村、進校、進社區等多種方式的送圖書下鄉活動。
4、建設多功能數字影院,加入省市院線網路,為全縣人民提供最新的數字影片放映服務;大力扶持現有的鄉鎮電影放映公司,採取政府補貼、社會力量資助等方式使其發展壯大,徹底解決農民看電影難的問題。
5、發展健康向上的網路文化,辦好等網站。同時加強網路文化建設和管理,推動文明辦網、文明上網,使我縣網路文化市場結構布局合理,健康繁榮活躍,競爭發展有序。
(三)挖掘保護和利用歷史優秀文化資源
1、加強對館藏文物的保護、評級、建檔及健全管理制度;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鼓勵、引導和幫助民間組織、企業、個人興辦各類專業、專題博物館,形成以公立博物館為龍頭,民辦博物館為基礎的博物館網路;開展民間文物的捐贈徵集活動,加強民間收藏行為的引導,促進收藏規范化、合法化;做好文物調查和有針對性地開展地下文物的挖掘和民間流散文物的徵集工作。
2、爭取上級資金,開展一系列文物展覽活動,突出青縣盤古文化地域特色,以我縣境內出土文物為主,藉助輔助展品如照片、拓片、情景繪圖、場景復原、微縮場景、光碟、磁帶、文字、展櫃、展台、壁龕、形象牆等豐富的陳列語言,升華陳列主體,豐富展覽內容;組織專業人員加強與兄弟縣市博物館的參觀、交流、學習。
3、配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4、做好文物保護規劃。
5、聘請全國知名的專家學者,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與保護進行科學論證,提供專業咨詢和理論指導;建立全縣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和保護名錄,重點摸清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種類、數量、分布狀況、生存環境、藝術傳人、發展現狀等;對所有民間藝術、民間藝人進行登記,建立名錄,撰寫單項介紹材料,對於優秀的、特別是瀕臨滅絕的民間藝術運用文字、錄音、錄像、數字化多媒體等多種方式進行真實、系統、全面的記錄;做好各項非遺申報工作,加快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的撰寫和出版工作;每年有針對性地舉辦3-5期民間藝術培訓班,聘請縣內知名民間老藝人跟班輔導;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積極創辦民間藝術團體。
(四)加快重點文化產業的建設
(五)推動旅遊事業的大發展
1、做好基礎設施的規劃。從城區通往各景點的部分公路需要拓
2、整合旅遊資源,做好八大休閑旅遊區的開發工作。
3、做好旅遊的宣傳、推廣
(六)加強文化人才隊伍的建設
1、擴充文化事業單位人員編制,文化系統各單位領導班子中均應配備至少1名經營和管理能力較強的班子成員,為發展文化產業儲備人才;文化館需增設舞蹈創編、文學創作、曲藝編導、書法繪畫、攝影攝像等多種人才;文物保護管理所需增設專業人員、保衛人員 、講解員、文物修復員、繪圖員、攝影人員、考古發掘人員等;圖書館需增設圖書館學專業人才。
2、各鄉鎮綜合文化站需配備專職文化站長和管理人員;社區文化中心應配有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農家書屋配備專業圖書管理員。
3、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一批高素質、精通文化工作、熟悉國內外文化市場規則,具有先進管理理念和現代科學素養的復合型、外向型文化經營管理人才;引進專業文化人才和優秀大學畢業生;制定優秀人才引進制度和獎勵制度。
『叄』 如何深化我國文化體制改革
1.健全文化管理體制。加強和改善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理順政府與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系,實行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體制。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黨對宣傳文化企事業單位領導的方式和辦法。行政主管部門要進一步轉變職能,實行政企、政事分開,管辦分離,加強宏觀管理。強化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行政職能,完善行政審批制度,把好市場准入關。實行依法管理,加強文化法制建設,完善地方文化法規。探索建立新型國有文化資產經營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文化企業國有資產評價體系和企業領導人考核辦法。健全與文化體制改革相關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科學的文化產業統計指標體系。構建文化市場管理的信息網路體系。
2.健全微觀運行機制。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要進一步推進勞動人事、分配和社會保障三項制度改革,實行全員聘用制度,建立競爭、激勵和約束機制,健全財務管理,加強經濟核算,降低消耗,優化服務。經營性文化產業要以改革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為重點,培育市場主體,要面向群眾、面向市場進行體制機制創新,進行企業改制,實施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科學高效的決策管理機制,搞活經營,增強活力,壯大實力,提高競爭力,逐步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建立資產經營責任制,具備條件的可實行資產授權經營,盤活國有資產,確保保值增值。
3.健全文化市場體系。加快文化產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建設,發展市場中介組織,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深化國有發行企業改革,發展社會化的現代流通組織形式,推進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和電影院線建設,盡快建立書報刊、影視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藝術品、演出劇目的現代市場營銷系統。進一步打破條塊分割,減少流通環節,拓寬流通渠道,有效整合市場,形成以國有發行渠道為主、其他發行渠道為輔的格局。整合地方發行傳輸網路,促進跨地區的互聯互通。進一步整頓規范市場秩序,理順文化市場管理體制,統一文化市場管理規則,實行統一的綜合行政執法,嚴厲打擊盜版盜印、非法出版、非法營銷等不法活動。制止報刊攤派發行,優化結構,治理散濫。
4.健全文化經濟政策。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分別制定公益性文化事業政策和經營性文化產業政策。要增加對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的投入。落實對黨和國家重要新聞媒體和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對體現民族特色和國家水準的重大文化項目和藝術院團、對重要文化遺產和優秀民間藝術保護工作、對老少邊窮地區和中西部地區文化發展的扶持政策。調整政府投入結構,完善政府投入方式,實行直接投資與間接投資相結合,日常財政撥款與項目資助相結合,增強導向作用,提高投資效益。區分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單位的政策界限。公益性文化事業以政府投資為主,可吸收社會資金參與。新聞媒體和出版社的宣傳編輯部門不對外融資,必要時可吸收本系統資金;其經營部分轉為企業後,在確保國家控股前提下,經批准可吸收國內社會資金,但投資方不能參與宣傳編輯業務。要改革對經營性文化企業的支持辦法,使其適應市場,增強活力。部分轉制為企業的報刊社、出版社,在保證國家控股的前提下,經批准可擴大融資試點。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承諾所涉及的影院改造、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和書報刊分銷、廣告經營等領域,可按有關規定吸收境外資金和社會資金。
5.健全資源優化配置機制。把深化改革同調整結構、促進發展結合起來。發展文化產業要充分發揮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文化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和產業集中度。以資產為紐帶,運用市場機制,推動兼並、聯合、重組,實行多媒體經營和跨地區發展,打造文化品牌,重點發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文化創新能力、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文化產業集團。已經組建的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集團,要進一步轉換機制,整合資源,實行人事、財務和資源開發「三統一」。進一步整合文藝演出、書報刊、廣播電視資源,著力解決重復建設、結構失衡、忽視效益等問題,解決部門報刊散濫問題。以省級黨報、電視台為龍頭,整合市 (地)、縣兩級報刊和電視台。
6.健全對外文化交流機制。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大力開拓文化產品國際市場。制定有關政策,完善激勵機制,重點扶持大型國有文化企業及有較強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的文化事業單位,做大做強一批對外交流的文化品牌,積極參與國際文化市場競爭,努力擴大文化產品出口份額。堅持以我為主、於我有利,擴大與管理規范、技術先進、對我友好的國外知名文化集團的合作。進一步推動廣播影視節目對外交流和境外落地。
『肆』 如何加快文化體制結構性改革釋放文化發展潛力
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是改變投資消費失衡的格局,增加有效投資擴大有效供給,減少無效投資帶來的產能過剩。也就是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在消費結構升級的基礎,把消費需求作為投資的重要引導。適應文化需求全面快速增長的趨勢,需要加快文化領域的結構性改革,釋放市場主體活力,擴大文化有效供給,提高文化產業佔比,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新動力。
加快文化企業走出去。我國正進入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二次開放」新階段,文化進出口重要性日益凸顯。需要引導和鼓勵有條件的國內文化企業積極進行海外投資,直接進入國際文化市場。在金融、財稅、出入境管理等方面加快改革,為文化企業走出去提供優良的服務環境。
推進文化領域簡政放權,釋放文化企業活力。開展以簡政放權為最大特點的新一輪改革,加快轉變文化行政部門職能,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同時,進一步完善文化市場監管體制,把文化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放在重要位置。來源:學習時報
『伍』 如何認識和理解"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
體制是機制的載體和物質條件,機制是體制的追求目標。
體指體例,與組織形式、管理方式有關。
機指機能,與運行、效能有關。
文化體制創新主要針對人,養人、用人、管人和帶隊伍,如公共文化服務誰主導,文化產業誰來辦,事業單位的院團改制為企業化運行,社會力量如何進入等等。
文化機制創新主要針對事,找到有效的的辦法,把事情做好,有文化產品的生產機制、傳播機制,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公共文化服務如何搞,文化產業怎麼促進等等。
(個人淺見不成系統)
『陸』 簡述如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答案
1.健全文化管理體制。加強和改善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理順政府與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系,實行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體制。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黨對宣傳文化企事業單位領導的方式和辦法。行政主管部門要進一步轉變職能,實行政企、政事分開,管辦分離,加強宏觀管理。強化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行政職能,完善行政審批制度,把好市場准入關。實行依法管理,加強文化法制建設,完善地方文化法規。探索建立新型國有文化資產經營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文化企業國有資產評價體系和企業領導人考核辦法。健全與文化體制改革相關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科學的文化產業統計指標體系。構建文化市場管理的信息網路體系。
2.健全微觀運行機制。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要進一步推進勞動人事、分配和社會保障三項制度改革,實行全員聘用制度,建立競爭、激勵和約束機制,健全財務管理,加強經濟核算,降低消耗,優化服務。經營性文化產業要以改革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為重點,培育市場主體,要面向群眾、面向市場進行體制機制創新,進行企業改制,實施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科學高效的決策管理機制,搞活經營,增強活力,壯大實力,提高競爭力,逐步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建立資產經營責任制,具備條件的可實行資產授權經營,盤活國有資產,確保保值增值。
3.健全文化市場體系。加快文化產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建設,發展市場中介組織,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深化國有發行企業改革,發展社會化的現代流通組織形式,推進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和電影院線建設,盡快建立書報刊、影視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藝術品、演出劇目的現代市場營銷系統。進一步打破條塊分割,減少流通環節,拓寬流通渠道,有效整合市場,形成以國有發行渠道為主、其他發行渠道為輔的格局。整合地方發行傳輸網路,促進跨地區的互聯互通。進一步整頓規范市場秩序,理順文化市場管理體制,統一文化市場管理規則,實行統一的綜合行政執法,嚴厲打擊盜版盜印、非法出版、非法營銷等不法活動。制止報刊攤派發行,優化結構,治理散濫。
4.健全文化經濟政策。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分別制定公益性文化事業政策和經營性文化產業政策。要增加對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的投入。落實對黨和國家重要新聞媒體和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對體現民族特色和國家水準的重大文化項目和藝術院團、對重要文化遺產和優秀民間藝術保護工作、對老少邊窮地區和中西部地區文化發展的扶持政策。調整政府投入結構,完善政府投入方式,實行直接投資與間接投資相結合,日常財政撥款與項目資助相結合,增強導向作用,提高投資效益。區分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單位的政策界限。公益性文化事業以政府投資為主,可吸收社會資金參與。新聞媒體和出版社的宣傳編輯部門不對外融資,必要時可吸收本系統資金;其經營部分轉為企業後,在確保國家控股前提下,經批准可吸收國內社會資金,但投資方不能參與宣傳編輯業務。要改革對經營性文化企業的支持辦法,使其適應市場,增強活力。部分轉制為企業的報刊社、出版社,在保證國家控股的前提下,經批准可擴大融資試點。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承諾所涉及的影院改造、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和書報刊分銷、廣告經營等領域,可按有關規定吸收境外資金和社會資金。
5.健全資源優化配置機制。把深化改革同調整結構、促進發展結合起來。發展文化產業要充分發揮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文化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和產業集中度。以資產為紐帶,運用市場機制,推動兼並、聯合、重組,實行多媒體經營和跨地區發展,打造文化品牌,重點發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文化創新能力、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文化產業集團。已經組建的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集團,要進一步轉換機制,整合資源,實行人事、財務和資源開發「三統一」。進一步整合文藝演出、書報刊、廣播電視資源,著力解決重復建設、結構失衡、忽視效益等問題,解決部門報刊散濫問題。以省級黨報、電視台為龍頭,整合市 (地)、縣兩級報刊和電視台。
6.健全對外文化交流機制。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大力開拓文化產品國際市場。制定有關政策,完善激勵機制,重點扶持大型國有文化企業及有較強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的文化事業單位,做大做強一批對外交流的文化品牌,積極參與國際文化市場競爭,努力擴大文化產品出口份額。堅持以我為主、於我有利,擴大與管理規范、技術先進、對我友好的國外知名文化集團的合作。進一步推動廣播影視節目對外交流和境外落地。
『柒』 如何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以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為中心環節,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1)完善文化管理體制。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原則,推動政府部門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推動黨政部門與其所屬的文化企事業單位進一步理順關系。建立黨委和政府監管國有文化資產的管理機構,實行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相統一。
健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體制機制。健全基礎管理、內容管理、行業管理以及網路違法犯罪防範和打擊等工作聯動機制,健全網路突發事件處置機制,形成正面引導和依法管理相結合的網路輿論工作格局。整合新聞媒體資源,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推動新聞發布制度化。嚴格新聞工作者職業資格制度,重視新型媒介運用和管理,規范傳播秩序。
(2)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完善文化市場准入和退出機制,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優勝劣汰,促進文化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流動。繼續推進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對按規定轉制的重要國有傳媒企業探索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推動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並重組,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
鼓勵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發展,降低社會資本進入門檻,允許參與對外出版、網路出版,允許以控股形式參與國有影視製作機構、文藝院團改制經營。支持各種形式小微文化企業發展。
在堅持出版權、播出權特許經營前提下,允許製作和出版、製作和播出分開。建立多層次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鼓勵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源相結合。完善文化經濟政策,擴大政府文化資助和文化采購,加強版權保護。健全文化產品評價體系,改革評獎制度,推出更多文化精品。
(3)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統籌服務設施網路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建立群眾評價和反饋機制,推動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整合基層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設施,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明確不同文化事業單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績效考核機制。推動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等組建理事會,吸納有關方面代表、專業人士、各界群眾參與管理。
引入競爭機制,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培育文化非營利組織。
(4)提高文化開放水平。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理順內宣外宣體制,支持重點媒體面向國內國際發展。培育外向型文化企業,支持文化企業到境外開拓市場。鼓勵社會組織、中資機構等參與孔子學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設,承擔人文交流項目。
積極吸收借鑒國外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引進有利於我國文化發展的人才、技術、經營管理經驗。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捌』 如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首先是思想的
再有就是制度上的
對於百姓心理上適應最關鍵
『玖』 以什麼為中心環節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以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動力為中心環節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實現,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重任。要完成這一重任,改革文化體制是題中應有之義。
文化體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做好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精神的學習宣傳工作。部機關各司局結合自身工作職責,抓好會議精神的學習,把會議提出的各項改革任務納入本司局工作計劃,提出貫徹落實的對策措施。
二、完善改革工作領導機制,強化工作責任,形成黨組統一領導、相關司局分工負責、改革辦公室綜合協調的領導和工作機制。
三、加強對文化系統改革工作的指導。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深化文化系統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深化改革的目標、重點、進度和措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文化體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