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天津的飲食文化有哪些

天津的飲食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1-06 21:54:36

㈠ 最受熱捧的天津特色菜餚有哪些

中華飲食文化多種多樣,不同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到了這些地方勢不可錯過的。在 天津文化 中,天津飲食文化是當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天津菜的歷史悠久,一說到天津想到的肯定是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天津菜品種繁多,做法獨特,色香味俱全。一起來看看最受熱捧的天津特色菜餚有哪些吧。

十八街麻花
創始人是范貴才、范貴林兄弟,兩人都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開了麻花店,制售製作考究的麻花,並以此得名「十八街麻花」。他們製作的麻花,料精貨實,每個麻花中都夾有一根由桃仁青梅、桂花等十幾種小料配製成的什錦餡酥條,再和白條(用糖汁和成的面)、麻條(沾了芝麻的白條)合股擰成5個花,最後用花生油微火炸透,出鍋後放上冰糖和青紅絲才成。

這種麻花不僅酥脆香甜,而且存放幾個月也不綿軟、不變質、不走味。在「十八街麻花」的總店門口,還有兩個一米長的超級麻花,引人注目。

狗不理包子
天津風味小吃的代表。始創於清朝末年,是不折不扣的百年老店,創始人名叫高貴友,小名狗子,原是一家蒸食鋪的小伙計,學到手藝後,自己開了家包子鋪,因味美價廉,生意越來越好,狗子一天到晚忙著作包子,連和人打招呼的功夫都沒有,久而久之,就得了個「狗不理」的名兒。

狗不理包子的面、餡選料精細,製作工藝嚴格,外形美觀,每個包子都實實在在地捏出十八個褶,肉餡鬆散,鮮而不膩,清香適口,在原有的基礎上,又新添了珍珠包、龍鳳包、海鮮包等20多個系列品種。

京東餡餅
清真風味食品。選用鮮嫩的羊肉絞成肉餡,加上各種調料,把和好的面下劑上餡包好,拍壓後略擀,成為6至7厘米的圓餅,放到打底油的熱鐺上,邊烙邊撩油,表面呈金黃色即成。特點是色澤金黃,肥而不膩,清香適口。

石頭門坎素包
天津傳統風味小吃。由清末天後宮旁的真素園餐館發明,餡料講究,作工精細,以木耳、花菜、豆皮、口蘑、香乾、麵筋、豆菜、腐乳、麻醬、香油等作為餡料,每個包子都捏成21個摺,旺火蒸十幾分鍾即熟。特點是餡大皮薄、香味濃郁。

羅漢肚
醬制食品。由天津狗不理包子總店採用傳統的醬制方法研製生產。因肉皮層次分明,形似羅漢的肚子而得名。製作方法是在豬肚內灌注肉皮與精瘦肉醬。特點是緊固不散,光澤透明,口感咸鮮,適口不膩,醬香醇厚,略帶甜味。

崩豆張主要品種有糊皮正香崩豆、去皮甜崩豆、玉帶豆、夾心崩豆、冰糖奶油豆等,分上中下三個檔次,共計16大類76個品種。特點為脆而不綿、不硬、不含膽固醇、久嚼成漿、濃香滿口。

冬令四珍
四珍指的是鐵雀、銀魚、紫蟹、韭黃。其中韭黃比較常見,韭黃炒蛋更是一道家常菜;鐵雀是麻雀的一種,油烹後是下酒佳餚;銀魚是北方特有的美味,可以蘸蛋清炸食,清香適口;紫蟹是蟹的一種,體積雖小如銅錢,但膏肥味美,是冬令滋補佳品。

四大扒
是指與「八大碗」相配的幾樣小菜,並不能單獨成席。四大扒不只有四種,主要包括:扒整雞、扒整鴨、扒肘子、扒方肉、扒海參、扒麵筋、扒魚等。

糖炒栗子
燕冀之地自古就是優質栗子的主產區,其中尤以良鄉和遵化栗子最負盛名。因為天津是栗子的主要經銷地,所以天津栗子也日漸成為人們嗜食的佳品。秋冬之際,在天津街道兩旁,常可看到賣栗子的小攤,現炒現賣,趁熱食之,味甜松軟。

棒槌果子
津門傳統早點食品,因成品呈棒槌形,所以得名。棒槌果子製作講究,按照不同的季節,用不同比例的鹼、礬、鹽加清水和勻,反復揉勻搋透,用刀逐一開成長條,剁出小方塊,抻長成型。放入熱油中炸透後即可食,咸、香、脆俱佳。一般早晨的街邊都有出售棒槌果子的小攤。

㈡ 天津的飲食文化特點 天津人喜歡吃什麼

內容簡介:介紹天津飲食文化、飲食習俗特點和天津飲食文化歷史發展情況。 基本情況概述 天津位於渤海西岸,北京的東南方,是我國三個直轄市之一。天津居水陸交通要沖,是北京的門戶,也是華北地區經濟、貿易的中心,工商業發達。
天津人的飲食習俗的形成同它所處的環境有密切的關系。歷史上的天津,因為河多、灣多,加上湖、淀、塘等,水域寬闊,距海又近,故水產極為豐富,品種也多。河魚、海魚、蝦、蟹、蚌類,應有盡有。天津人喜食海鮮、河鮮,就是由這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養成的。天津人有兩句俗語:「當當吃海貨,不算不會過。」又說:「吃魚吃蝦,天津為家。」道出了天津人對海鮮、河鮮的特殊愛好。
天津四郊,尤其是西南郊有大片稻地、葦地、窪地和淺塘,滋生著大量的青蛙、蟹、蝗蟲,也是野鴨、大雁、天鵝、鵪鶉、鐵雀(比麻雀大)等飛禽棲息之地。這些都是天津人過去引以自豪的副食資源。天津的炸螞蚱(蝗)、炸鐵雀兒,遠近聞名。隨著市區的擴展,海河的整修,這些資源已日益枯竭,但人們對這些野味,仍難以忘懷。
天津飲食文化的形成也受著歷史傳承、居民變化、文化交流的深刻影響。金代貞佑元年(1213年),始被命名為直沽寨,開始形成市鎮。隨著海運、漕運的發展,其地位日趨重要,明永樂二年(1404年)正式改名為天津。至清代中葉,天津已成為漕運、鹽務並重的商業繁榮的大都會。從飲食風俗上看,有濃郁的本地特色,同時因為商人的來往,晉、魯、豫、及蘇杭的飲食,都對天津人的飲食有一定的影響。鴉片戰爭後,天津被辟力通商口岸,帝國主義勢力侵入天津。辛亥革命以後,天津又成了封建軍閥和下台官僚的麇集地。故而西洋飲食,宮廷、官府菜餚,閩、粵、江浙菜在天津都有一定的市場。
擅長河、海兩鮮及野禽的烹制是天津烹飪技藝的固有特色。技法上尤講究扒、軟熘、清炒和清蒸。舊時天津著名的餐館有所謂八大成(義和成、福聚成、義升成、聚升成、聚源成、銘利成、聚和成、聚慶成),專營高檔宴席,代表菜有掙蹦鯉魚、熘黃魚扇、炒青蝦仁、煎烹大蝦、酸沙紫蟹、金錢雀脯、麻栗野鴨等。 「八大成」等是專為達官貴人、富商豪門服務的,與平民無干。比較普通的是二葷館子,包辦一般酒席,接待散座。菜餚有相當的水平,像軟硬飛禽(炸鐵雀軟脯和頭、腿、腔處的硬肉)、瑪瑙野鴨(將野鴨斬塊油炸後,加輔料勾芡而成,因鴨肉色似瑪瑙而得名)、官燒比目(凈比目魚切條滾蛋粉、過溫油、勾芡而成)、參唇腸(取三者同燒)等都極富天津地方特色。「四扒」(扒肉條、扒牛肉、扒雞腿、扒麵筋,若是「八扒」,再加扒海參、扒四絲、扒鴨條、扒魚扇)也是二葷館中的拿手菜。天津還有一種酒席處,專營上門操辦婚喪酒席,一兩桌的小規模宴席,還可派人送菜上門。其菜餚製作水平與二葷館相當,通常整桌以五碗四盤為主。普通的麵食館是市民進出的飲食店,主營水餃、鍋貼、包子等餡食,以及簡易炒菜。近幾十年,上述飲食行業的格局已有根本的轉變,市民在飲食消費上差距不大。
天津附近盛產水果,市場上常見的有鴨梨、白梨、波梨、面犁、柿子、棗、蘋果、沙果、紅果、西瓜、甜瓜、菜瓜、羊角脆、桑椹、葡萄等。外地運進的水果也很多。市民多喜食之,也以水果作為饋贈的禮品。 漢族飲食文化 日常飲食 天津一般市民階層,都是一日三餐。早餐比較簡單,稱為「早點」。或自家製作,或到街頭購買,或買一部分自家做一部分。午餐、晚餐則比較講究,各種副食的製作,也多在這兩餐。 早點 天津人早晨喜食稀飯(粥),一般多自家熬制。秋、冬、春三季,用小米或大米熬粥;夏天則多在大米中加綠豆。外購的早點有豆漿、餛飩、豆腐腦、麵茶、素丸子湯、「鍋巴菜」、餜子(油餅)、煎餅餜子、燒餅、包子、鍋貼、烏豆(爛蠶豆),甜點有湯圓、茶湯、八寶粥、小豆粥、切糕、盆糕、粽子,還有各式麻花、各式小餡蒸食、麻醬燒餅、棗餅、炸糕、素卷圈……其中,鍋巴菜、煎餅餜子是天津特有的。餜子、燒餅品種之多,也是值得稱道的。 午、晚餐 日常食用的麵食有饅頭、花捲、油鹽卷、包子、蒸餅(內夾糖、豆沙或紅果醬)、棗卷、絲糕(可摻進玉米面)、玉米面窩頭,死面餅、發面餅、燙面餅、肉餅、蔥花餅、韭菜餅、糖餅、金裹銀餅(即白面裹玉米面)、面條、餃子、餛飩等。米的吃法一般是吃米飯或粥,多吃機米(即秈米)。小站稻米量少,過節才能吃到。天津除用稻米煮粥外,還用小米或玉米面熬粥,用玉米子熬成的粥,又稱棒子粥。天津還有一種傳統的普通飯食叫「一鍋熟」。舊時家庭多使用柴灶,主副食用鍋一次做熟,故得名「一鍋熟」。例如:在鍋底熬魚、蒸蛋、蒸肉羹、煮土豆、山葯、芋頭、胡蘿卜等,在鍋幫上貼玉米面餑餑,蒸饅頭或飯。品種可多可少。熟後,往往可以擺滿一大桌,各味紛呈,五色俱全,營養全面豐富。 常食的副食品 主要有肉、魚、蝦、蚌,各類蔬菜及豆腐麵筋等。
豬肉的一般吃法是紅燒和白煮,牛羊肉大多是清燉,有時也加進土豆、山葯或大白菜,牛豐肉還可以加進胡蘿卜、蔥頭之類。肉類清炒多切成肉絲、肉片。魚類的吃法很多。小魚常炸、燴,或做成酥魚;鰣魚、鱠魚、黃花魚、 銅鑼魚等,一般是紅燒或清蒸;有時也用蝦干、鍋巴魚、金針魚做面湯。常吃的蝦有對蝦、港蝦、晃蝦、青蝦、白米蝦、琵琶蝦等,吃法除烹炸外,還用於包餃子、做撈面打鹵、燴豆腐、做蝦圓等。蚌類有麻蛤、青蛤、扇貝、蜆子等,一般的吃法是氽後蘸姜、蒜、醋吃,或與雞蛋一起炒食。螃蟹、海蟹、淡水蟹皆有。吃法或蒸或煮,蘸醋和姜未食用;也有剝蟹肉,做餡或配菜炒食的。 蔬菜中,大白菜是天津人過冬的當家菜(即主要蔬菜)。其他如小白菜、土豆、苤藍、萵筍、豆角、茄子、冬瓜、南瓜、倭瓜、黃爪、蔥頭、圓白菜、芹菜、菠菜、雪裡蕻(天津叫石榴紅、春不足)、茴香、芫荽、菜花、胡蘿卜、旱蘿卜、白蘿卜、青蘿卜、芥菜、蔓青、荷蘭豆、蛇豆、蠶豆、辣椒、芋頭、洋姜、豆芽、香椿、蒜苗、姜、蔥、蒜等,隨季而食。家庭也盛行腌菜,常腌的有疙瘩頭、芥菜、蘿卜、白菜等。也暴腌五花菜(胡蘿卜、青蘿卜、芹菜、白菜等切成丁,加鹽和花椒腌制,幾天後即可食用,吃時可加香油少許)。過去有一副對聯,說的就是腌五花菜:「腌出青黃白綠,嚼出宮商徵羽。」上一句寫顏色,下一句寫聲音。辣疙瘩菜是在腌好煮軟的芥菜中加進旱蘿卜絲,吃時加醋、油,一軟一硬,十分可口。糧食菜也是天津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菜品。如豆腐、香乾、麵筋、豆腐泡、素丸子、素雜燴、粉皮、豆腐絲等,可直接食用,也可與其他菜相配,做餃子餡,或做面鹵用。
從飲食的季節變化看,春夏多食魚蝦,入秋吃蟹和螞蚱;入冬以後,天津人則喜吃什錦火鍋。天津不少人家自備火鍋,吃火鍋常用的原料有燒肉、大腸、滑魚片、蝦仁、鐵雀、麵筋、炸山葯、筍片、口蘑、海參、雞塊、雞雜、粉絲、蔬菜葉子等。 小吃 除了上文提到的早點外,天津市面上還有不少小吃,在市民們日常生活中佔有重要位置。如今老字型大小除狗不理包子鋪和祥德齋等少數尚存外,大多數已不復存在。但近百年來,天津的小吃發展迅速,食品也較那時更為豐富。下面略舉一些例子,如:楊村糕乾、熟梨糕、栗子糕、豌豆糕、喇嘛糕、蜂糕、卷圈、糯米甜食、螞蚱、糖堆(糖葫蘆)、驢打滾(豆面糕)、豆豉糕、炸三角、炸臭豆腐、爆玉米花、崩豆脆蘿卜、梨糕糖、棉花糖等。 回族飲食文化 天津回民,在日常飲食方面同漢民區別不大。不過,除禁食豬肉外,飲食上也還有一些禁食之品。在諸水產中,無鰓無鰭者不食,像魚而不叫魚者不食,叫魚不像魚者(如鱉、鱔、墨斗魚等)不食,無鱗者(如泥鰍、鯰魚等)不食,橫行的(如蟹)不食。
天津回民過古爾邦節和開齋節,飲食習俗與北京等地相同。喜、壽、嫁、娶,上午吃面條,下午吃米飯、花捲、饅頭之類。宴席規格主要有五碗四盤和八大碗。回民的八大碗中,有紅湯肉(牛)、白湯肉(羊)、氽丸子(羊)、滑魚片、拆燴雞、燴蝦仁、獨麵筋、紅燒鯉魚等。其中紅燒鯉魚用魚盤盛,因而實際上是七碗一盤。回民逢喪事,一般要宰羊(現時則購買羊肉),舊時條件好的,還要宰牛和駱駝。人死後的第五天,所宰之羊由出嫁的女兒出錢購買;第七天後宰殺之羊,要按份分贈親友鄰居,同時也送「油香」(回族民族食品,油炸面餅,製法似炸油餅,但餅面不劃破)。中國吃網溫馨提示: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聲明:此文章【】以及中國吃網餐飲網路所有刊載菜譜製作方法、文章、知識、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請自行核實,由此所產生的風險均由您個人承擔。中國吃網「餐飲網路」致力打造成為提供最優秀實用美食、菜譜食譜做法,專業健康養生知識、生活竅門、食材介紹的專業生活服務平台。

㈢ 天津有哪些特色美食

15、狗不理包子

天律煎餅

煎餅果子是天津市的著名小吃。天津人把其作為早點,由綠豆面製作的薄餅,雞蛋,還有·子(油條)或者薄脆的「·篦兒」組成,配以面醬,蔥末,香菜,辣椒醬(可選)作為佐料。天津人依舊堅持著傳統的吃法,正宗煎餅果子中選用的食材只有綠豆面、油條(或果蓖)以及蔥花、芝麻及其他佐料。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謝謝採納

㈣ 馳名中外的天津飲食文化

天津文化 擁有悠久的歷史,它融合西方文化和我國的傳統文化。提到天津,大多數人都會想著天津各種傳統小吃,天津傳統小吃有:八大碗、四大扒等。接下來我我就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馳名中外的天津 飲食文化 。

天津的飲食文化馳名中外,不少到天津旅遊的人都是奔著吃來的。這里既有登得大雅之堂的天津菜,也有眾多風味獨具的津門特色小吃。天津是退海之地,古有九河下梢之說,盛產魚、蝦、蟹,民間素有「吃魚吃嚇,天津為家」的說法。「八大碗」、「四大扒」、冬令四珍等筵席必備菜品,盛菜多用大碗大盤,魚、肉更是大快朵頤,雖精緻不比南方菜講究,但份量十足,味道濃重,自有幾分酣暢的豪爽之氣。

天津的小吃花樣繁多,在中國名小吃之中獨具風格。天津風味小吃的製作多以麵粉為主料,有油炸、煎烙、稀食和粘甜食四大類。其中最出名的有狗不理包子、桂發祥麻花、耳朵眼炸糕,被譽為「津門三絕」。此外還有天津糕乾、煎餅果子、貼餑餑熬小魚、果仁張、棒槌果子、石頭門坎素包、鮮果餡湯圓、恩發德蒸餃、馬記茶湯等各色各樣的小吃。知名的西餐廳要數起士林,漫步天津的街頭,一定會找到中意的口味。

天津街頭餐館、飯店比比皆是,並各有自己的拿手好菜。天津的各大飯店歷來是名廚薈萃,各路風味俱全。

在天津用餐,最省時省力的辦法是到南市食品街,這里不僅是品味天津美食的好去處,而且還是「津門十景」之一。街上聚集了百家名店,集各種風味於一體:既有正宗天津名菜和風味小吃,又有薈萃全國各大菜系特色菜品;既有久負盛名的宮延御膳,又有鄉土風味的農家便飯;既有清真大菜和素餐,又有各式西餐西點。此外,天津市的特色食品街還有和平區遼寧路小吃街、河北區十月美食街等。此外,天津還有一些歷史悠久的老字型大小,如桂順齋、祥德齋、正興德茶莊、一品香糕點店、四遠香糕點店、杜稱奇蒸食鋪、恩發德羊肉包子鋪、起士林西餐廳等。

在天津,還有不少餐飲聚集區,南開區就是特色獨具的饕餮之所,古文化街上的小吃、大悅城裡的餐飲城、樂天百貨的餐飲街、水上北路的餐飲聚集區,每個地方都是各具風味、各具特點。來南開區享受美食,不僅能讓您大快朵頤,更能讓您享受到茶館風情、古典風情等風情餐飲帶來的獨特魅力。

㈤ 獨具地域特色的天津的飲食文化特色

漢族飲食文化
日常飲食
天津一般市民階層,都是一日三餐。早餐比較簡單,稱為「早點」。或自家製作,或到街頭購買,或買一部分自家做一部分。午餐、晚餐則比較講究,各種副食的製作,也多在這兩餐。

早點
天津人早晨喜食稀飯(粥),一般多自家熬制。秋、冬、春三季,用小米或大米熬粥;夏天則多在大米中加綠豆。外購的早點有豆漿、餛飩、豆腐腦、麵茶、素丸子湯、「鍋巴菜」、餜子(油餅)、煎餅餜子、燒餅、包子、鍋貼、烏豆(爛蠶豆),甜點有湯圓、茶湯、八寶粥、小豆粥、切糕、盆糕、粽子,還有各式麻花、各式小餡蒸食、麻醬燒餅、棗餅、炸糕、素卷圈……其中,鍋巴菜、煎餅餜子是天津特有的。餜子、燒餅品種之多,也是值得稱道的。

午、晚餐
日常食用的麵食有饅頭、花捲、油鹽卷、包子、蒸餅(內夾糖、豆沙或紅果醬)、棗卷、絲糕(可摻進玉米面)、玉米面窩頭,死面餅、發面餅、燙面餅、肉餅、蔥花餅、韭菜餅、糖餅、金裹銀餅(即白面裹玉米面)、面條、餃子、餛飩等。米的吃法一般是吃米飯或粥,多吃機米(即秈米)。小站稻米量少,過節才能吃到。

天津除用稻米煮粥外,還用小米或玉米面熬粥,用玉米子熬成的粥,又稱棒子粥。天津還有一種傳統的普通飯食叫「一鍋熟」。舊時家庭多使用柴灶,主副食用鍋一次做熟,故得名「一鍋熟」。例如:在鍋底熬魚、蒸蛋、蒸肉羹、煮土豆、山葯、芋頭、胡蘿卜等,在鍋幫上貼玉米面餑餑,蒸饅頭或飯。品種可多可少。熟後,往往可以擺滿一大桌,各味紛呈,五色俱全,營養全面豐富。

常食的副食品
主要有肉、魚、蝦、蚌,各類蔬菜及豆腐麵筋等。

豬肉的一般吃法是紅燒和白煮,牛羊肉大多是清燉,有時也加進土豆、山葯或大白菜,牛豐肉還可以加進胡蘿卜、蔥頭之類。肉類清炒多切成肉絲、肉片。魚類的吃法很多。小魚常炸、燴,或做成酥魚;鰣魚、鱠魚、黃花魚、銅鑼魚等,一般是紅燒或清蒸;有時也用蝦干、鍋巴魚、金針魚做面湯。

常吃的蝦有對蝦、港蝦、晃蝦、青蝦、白米蝦、琵琶蝦等,吃法除烹炸外,還用於包餃子、做撈面打鹵、燴豆腐、做蝦圓等。蚌類有麻蛤、青蛤、扇貝、蜆子等,一般的吃法是氽後蘸姜、蒜、醋吃,或與雞蛋一起炒食。螃蟹、海蟹、淡水蟹皆有。吃法或蒸或煮,蘸醋和姜未食用;也有剝蟹肉,做餡或配菜炒食的。

㈥ 北京和天津的主要小吃特產是哪些

作為超級大城市,北京天津小吃、特產都非常豐富。北京的小吃特產最有代表性的當然是爆肚和烤鴨,再有是在北京清真寺牛街那裡吃的一些小吃如羊蠍子、冰糖葫蘆。當然,北京的特色小吃還有北京人最愛吃的豆汁兒,酸爽的餿味讓外地望而卻步,但北京人當地人卻樂此不疲。特產方面,稻香村的點心、懷柔的板栗都很不錯,泥人張、兔兒爺也很有意思。天津的小吃最出名的必然是天津狗不理包子,還有十八街的麻花以及天津的煎餅果子了。特產上,除了麻花,還有張氏皮糖也很有特色,另外楊柳青年畫、張小泉剪刀也非常有名氣。老北京的糖葫蘆,炸醬面,北京烤鴨,一口讓人流連忘返,是北京的特色小吃。而天津的麻花,狗不理包子是非常的出名,這兩個地方都屬於北方界限。不僅旅遊非常的出名,而且經濟也比較發達,對於小吃還還是非常美味的。說起老北京的點心小吃,我們大多想到的都是驢打滾、豌豆黃、老北京冰糖葫蘆之類的,它們的確是全國聞名,名號響當當。但是北京的點心多種多樣,除了它們以外,還有很多傳統又不失美味,名字也起的好聽的北京點心,你知道它們都有什麼嗎?茯苓夾餅,又叫」片兒餑餑「,以茯苓霜和精白麵粉做成,以松、桃仁為餡兒料,並用蜂蜜、砂糖熬溶攔勻和餡料和在一起,用烘製的薄紙狀餅片夾合而成。其形如滿月,薄如紙,白如雪。那每張極薄的餅皮,宛如餡料的包裝紙,且餅皮外表的模印圖案清晰,精美別致,更富有藝術性。並且珍美甘香,風味獨特。玫瑰餅。以油、糖、面制皮,包玫瑰糖餡兒成型,烙烤。玫瑰花味辛、甘,性溫。具有理氣解郁、芳香開竅、化濕和中、活血散瘀的功效。食用鮮花玫瑰餅能夠緩和情緒、滋補氣血、調理肝胃、消除疲勞。這道點心既美味又養生,當年康熙皇帝非常喜愛。每逢重大節日,他都要親自下旨,製作鮮花玫瑰餅。它口感細致綿軟,口味香甜。蜜供。是北京傳統應節糕點,也是春節的領銜供品。老北京過年時,孩童們最喜歡吃的不是那餃子和年菜兒,他們最想吃最愛吃的,是那擺在佛堂里奉神祖的"蜜供"。它是以油、糖、蜜、面成型,炸制、掛漿,具有色澤淺黃,上漿通亮,入口香甜酥脆,不粘牙的特色。馬蹄燒餅。老北京的一款著名小吃「馬蹄燒餅」,最早是由山東濟南傳至北京的,到目前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剛出爐的馬蹄燒餅皮瓤分離,外脆內嫩,酥香兼備,香氣四益,色、味、形俱佳。具有焦香、清香、芝麻香三香的獨特風味。但現在基本已絕跡了,因為它是用吊爐烤制的,爐里還需要有模具。京味桂花杏仁豆腐。這款小吃是小編的最愛,在鍾鼓樓附近的姚記炒肝就有,吃上一碗鹹鹹膩膩的鹵煮,再來碗清爽的桂花杏仁豆腐剛好解膩。杏仁豆腐就像果凍一樣,彈彈的,亮亮的,含在口中清清涼涼的。尤其上面還撒了層黃澄澄的干桂花,吃起來除了砂糖淡淡的甜味,還有桂花的香氣,也是盛夏解暑的必備良品。感謝閱讀,歡迎留言,可關注、點贊哦!北京的豆汁;真的是愛的人該死,恨得人恨死,衡量是不是地道的老北京,一碗豆汁足矣。在北京有很多的特色小吃,比如老北京炸面,北京烤鴨,冰糖葫蘆等等。而在天津,比較有名的是狗不理包,天津麻花,煎餅果子等等北京和天津是兩大直轄市,在美食方面各有特點,比如在北京有很多的特產,最有名的莫過於北京烤鴨的和驢打滾,可以說去北京一定要吃北京烤鴨。而在天津,也有很多特色的小吃,比如狗不理包,煎餅果子,十八街麻花等等。他們都是非常美味的地方小吃

㈦ 天津春節習俗的飲食習俗

春節期間,天津的飲食習俗有獨特而又普遍的特點。
天津人稱農歷臘月初八為「臘八兒」,並有喝臘八粥、吃臘八蒜和腌制臘八醋的習俗。此外。「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頓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白面發」「初一餃子,初二面」的諺語也體現了天津在臘月的飲食風俗。大年三十這一天的夜裡要做傳統的天津風味素餡兒餃子,餃子餡包括香乾,油條,豆芽菜,白菜等,最重要的是要有紅色的粉皮,和餡使用醬豆腐(腐乳),麻醬等,風味別具一格。餃子做成後用黃紙蓋上,等到午夜二十四點來吃。在包餃子之前有的天津家庭按「南禮兒」還有一頓年夜飯,年夜飯中要有雞和魚,取自諧音「吉慶有餘」,年夜飯的米飯下通常藏有一個荸薺,寓意元寶。年菜以辣白菜、燴蠶豆瓣、辣豆等為主。在大年三十當天要剩下留在正月吃。此外在大年三十這一天,人們有吃紅果糖葫蘆的習俗,用來表示來年吉祥,已婚未生子的女人們還要吃棗和栗子,取其諧音「早立子」。諺語:「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體現了在初一和初三這三天中天津家庭中的飲食習慣。農歷正月初四一些天津家庭通常食用烙餅卷雞蛋。正月初五,天津年俗中又有「破五吃餃子,捏小人嘴」的習慣,以喻示新一年的吉祥順利。正月十五元宵節這一天,天津家庭和全國各地風俗普遍相同以吃元宵為主。正月二十五在天津為填倉節,諺語:「填倉填倉,干飯魚湯。」體現了這一天天津人民吃米飯熬魚的習俗。

㈧ 天津四大名吃是什麼

說起天津文化那可是有著說不完的故事,今天我呢是要來說說關於天津的四大名吃。那麼同學們知道天津的四大名吃是什麼嗎?有同學就會說了天津狗不理包子啊,沒錯,狗不理算是一個,那麼剩下的大家知道嗎?不知道耶沒關系我這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的面、餡選料精細,製作工藝嚴格,外形美觀,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剛出籠的包子,鮮而不膩,清香適口。狗不理包子以鮮肉包為主,兼有三鮮包、海鮮包、醬肉包、素包子等6大類、98個品種。2011年11月,國務院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狗不理包子傳統手工製作技藝」項目被列入其中。

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狗不理包子「創始人高貴友出生,原籍在順天府武清縣下朱庄(現天津市武清區)。因其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養子,取其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樣好養活。

高貴友14歲時,到天津南運河邊上的劉家蒸吃鋪做小伙計。因心靈手巧又勤學好問,加上師傅們的指點,高貴友做包子的手藝不斷長進,練就一手好活。三年滿師後,高貴友獨自開了一家專營包子的小吃鋪「德聚號」。由於高貴友手藝好,做事又十分認真,從不摻假,製作的包子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生意十分興隆。

來吃他包子的人越來越多,高貴友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一來,吃包子的人都戲稱他「狗子賣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們喊順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鋪字型大小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

耳朵眼炸糕耳朵眼炸糕起源於晚清光緒年間,由回民劉萬春創制,炸糕選料精、製作細,物美價廉,贏得「炸糕劉」的綽號。附近的富戶、百姓過生日、辦喜宴,借「糕」字諧音,取步步高之吉利,都購買他的炸糕,生意越做越興隆。當時,耳朵眼炸糕選用上等黏黃米經水磨後發酵,又選上等紅小豆煮爛去皮,加上紅糖汁炒製成餡。包好後溫油(130 )下鍋,勤翻勤轉,炸出的炸糕外皮酥脆不艮,豆餡香甜爽口。

耳朵眼炸糕 歷史 悠久,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以及鈣、磷、鐵、鉀、鎂、VB1、VB2等營養成分,並兼有補中益氣、溫胃止瀉、安神養顏、健脾利濕、清熱利尿、解毒消腫等食療功效。

耳朵眼炸糕起源於清光緒庚子年間(1900年),當時的北門外大街是去往京師的通得街大道,東西兩側的估衣街、針市街、竹桿巷等,有著全市最大的干鮮果、皮貨、染料、葯材市場。耳朵眼炸糕店的第一代掌櫃劉萬春就是由原來推著獨輪車在鼓樓、北大關一帶走街串巷流動售貨,改為在估衣街西口的北門外大街上擺攤設點現做現賣。

後來,劉萬春與他的外甥張魁元合夥,在北門外大街租下一間八尺見方的門面,掛起「劉記」炸糕的招牌,辦起了炸糕店。後劉萬春的兒子劉玉才、劉玉山、劉玉書等陸續進店。日偽時期,耳朵眼炸糕店被迫加入商會,起名「增盛成」。增盛成的官號不為人們接受,而耳朵眼的綽號卻流傳至今。


十八街麻桂發祥十八街麻花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點。天津市的百年老字型大小麻花店,與天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並稱的「天津三絕」,位列其首。桂發祥十八街麻花在全國首屆名小吃認定會上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1996年被中國國內貿易部命名為「中華老字型大小」,曾榮獲國家部優金鼎獎、亞太地區博覽會金獎,並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天津市名牌產品及天津市著名商標。

清朝末年,在天津衛海河西側,繁華喧鬧的小白樓南端,有一條名為「十八街」的巷子,有一個叫劉老八的人在這個巷子里開了一家小小的麻花鋪,字型大小喚作「桂發祥」。這個人炸麻花有一手絕活,炸的麻花真材實料,選用精白麵粉,上等清油。他的鋪子總是顧客盈門。後來,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開了店面。

開始還算是賓客滿盈,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越來越覺得麻花有點乏而生膩,漸漸的生意就不如以往了。後來店裡有個少掌櫃的,一次出去遊玩,回到家是又累又餓,就要點心吃,可巧點心沒有了,只剩下一些點心渣。又沒有別的什麼吃的,那少掌櫃的靈機一動,讓人把點心渣與麻花面和在一起做成麻花下鍋炸。

結果炸出的麻花和以前的不一樣,除了酥脆不艮和香氣撲鼻,味道可口。按照這個方法,劉老八研究在麻花的白條和麻條之間夾進了什錦酥餡。桂花、閩姜、核桃仁、花生、芝麻.還有青紅絲和冰糖。為了使自己的麻花與眾不同,增強口感味道,把放置時間延長,取材也是愈來愈精細,如用杭州西湖桂花加工而成的精品咸桂花、嶺甫種植甘蔗製成的冰糖、精製小麥粉等等。如今的「桂發祥」的招牌是由書法名家趙半知所題寫。


貓不聞餃子貓不聞餃子創立於1996年,是中國天津的著名小吃,是一家以模仿狗不理的名稱創建的品牌。貓不聞餃子最初由天津貓不聞大酒樓製作,餡有豬肉白菜、豬肉韭菜、豬肉茴香、豬肉芹菜四種,主要作為速凍食品銷售。貓不聞餃子於1997年被中國烹飪協會認定為「中華名小吃」。貓不聞速凍食品有限公司的產品貓不聞牌速凍餃子,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和「天津四絕」。

天津貓不聞大酒樓總店位於南開區南市食品街3區1-3層58號,另在天津市開發區和包頭市設有連鎖分店。該酒樓以小吃麵食為主要特色,主要經營以煮、蒸、煎、炸做法為一體的貓不聞系列餃子,品種多達60餘個,除在餐廳現場製做的特色外,還配以川、魯、津菜。

【結束語】津門四絕是天津小吃本來只有「三絕」,「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但後人為了吉祥順口,就加了一個「貓不聞餃子」,與「狗不理包子」配對,同時就湊成了「津門四絕」。

天津四大名吃,公認的,應該是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貓不聞餃子。

這裡面,貓不聞餃子,山寨色彩濃厚,湊數之嫌很大,連名字都明顯模仿狗不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蹭熱度的。

可是,就算是名聞中華 美食 界的狗不理包子,外地人去了,大多很失望,遠不及期待中的美味,天津本地人,也多是覺得,商業化後的狗不理太貴,不實惠。來個外地朋友,不請好像未盡地主之誼,請了,口味上也不見得能令朋友滿意。

不僅是狗不理,很多中華百年老字型大小的 美食 ,都有盛名之下難負其實的評價,是手藝失傳了嗎?是過度商業化了嗎?是產量高品質就下降了嗎?是經營者虧了良心嗎?

其實,是我們的生活品質變了,這些老字型大小成名之時,普通老百姓一個月,甚至一年都吃不上幾次葷腥,那現在被稱之為高油,高糖,高脂肪的食物,自是成了難得一食的奢侈品,一口下去滿嘴流油成了享受,都會有終身難忘的記憶。

而當下,物質極大豐富,普通老百姓的吃食選擇,並不低於當時的土豪,官吏。奢侈一把的時候,吃的不比帝王差。這時候,以前對名小吃有情結的人,再去吃時,自然很難找到兒時的味道了。

要說天津四大名吃,我覺得首先是普遍性,也就是大眾都能吃得到的,而且有其自身特點或者說特性,也就是能夠代表天津特色的,最後再說影響力,也就是其知名的廣度和其影響范圍。而不是所謂的什麼花錢評比(就是買)來的三絕四絕。

一說到天津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講究吃的城市,飲食文化就是一部 美食 史。這跟它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有關,天津作為皇城北京的南大門,九河下梢渤海之濱,過去是商賈聚集地,清朝租借地,近代是軍閥聚集地,現代開發開放地,自然各種 美食 匯集慢慢形成了津門自己的特色名吃。

現在一提到天津的吃,首先能夠想到的就是包子,包子幾乎成了天津的代名詞,所以天津第一名吃應為天津包子。而不是單指某品牌包子。比較知名的天津包子主要有狗不理,張記,津門以及各大胡同家門口包子。

天津作為九河下梢的沿海城市,得天獨厚的條件,造就了天津的吃海鮮文化,要說吃海鮮天津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自古就有當當吃海貨,不算不會過;借錢吃海貨,不算不會過只說。所以,天津海鮮排第二。天津比較有名的海鮮有北塘海鮮,漢沽大神堂海鮮,大港海鮮一條街,寧河七裏海河蟹。

天津的糕點聞名中外,有傳統中式糕點,也有西點。工藝考究,味道精美,口感誘人。中式糕點比較有名的十八街麻花,桂順齋點心,楊村糕乾,耳朵眼油炸食品。比較有名的西點有起士林西點,近年來漸紅火的五福。所以天津名吃第三名是天津糕點。

天津的醬貨也是比較有名的,食品二廠醬貨,天寶樓醬貨。天津是回民聚集地,民族醬製品深得民眾好評,穆記,馬記,白記……以及大街小巷各種記的牛羊醬製品,可以說牛羊全身上下各個部位在天津人眼裡全是 美食 。所以,天津名吃第四名應該是天津醬貨。

天津名吃太多了,也各有特色。既然問題問的是天津四大名吃,不能狹隘的指單一品牌的單一品種。個人覺得既然代表天津,既要有廣泛性又要有天津的特點特色。

總結一下,天津四大名吃依次是:天津包子,天津海鮮,天津糕點,天津醬貨。這僅僅代表個人的觀點,隨便噴。

1、狗不理包子

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狗不理包子」創始人高貴友出生在直隸武清縣下朱庄(現天津市武清區)。因其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養子,取其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樣好養活。

高貴友14歲時,到天津南運河邊上的劉家蒸吃鋪做小伙計。因心靈手巧又勤學好問,加上師傅們的指點,高貴友做包子的手藝不斷長進,練就一手好活。三年滿師後,高貴友獨自開了一家專營包子的小吃鋪--「德聚號」。由於高貴友手藝好,做事又十分認真,從不摻假,製作的包子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生意十分興隆。

來吃他包子的人越來越多,高貴友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一來,吃包子的人都戲稱他「狗子賣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們喊順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鋪字型大小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

2、貓不聞餃子

貓不聞餃子其實是仿造天津狗不理包子而來的,當時的狗不理包子非常的有名,傳播速度之快,全國各地的人都知道天津有一個叫狗不理包子,那麼各類模仿也就跟著來了就有了這個貓不聞餃子了。

3、耳朵眼炸糕

創始人「炸糕劉」劉萬春以賣炸糕謀生,由於精工細做,並逐漸形成獨特風格,加之該店鋪選址北門外窄小的耳朵眼胡同出口處,被眾食客戲稱為耳朵眼炸糕。

4、十八街麻花

桂發祥十八街麻花因店鋪曾坐落大沽南路十八街處,人們習慣稱其為十八街麻花。

天津菜簡稱津菜,小吃品種繁多,還有「 小揚州 」之稱,經過 歷史 的發展,最能代表津味菜餚的有 八大碗、四大扒、冬令四珍等, 被譽為天津小吃三絕的有 狗不理包子、桂發祥麻花、耳朵眼炸糕 最為著名,在天津想吃到津味 美食 ,就到南市食品街品嘗。

如果說天津四大名吃,我個人覺得芝蘭齋糕乾也是天津的特色小吃,老字型大小品牌有幾十年的 歷史 了,吃起來口感綿軟,風味獨特,主要用稻米、糯米磨成粉加餡料蒸制而成。

全國人民都知道狗不理包子,在天津是小吃三絕之首,狗不理是清朝咸豐年間所創造的,名字是賣包子的老闆不搭理顧客,久而久之人們就把他的包子戲稱狗不理,味道好,用料做工精細。

耳朵眼炸糕是天津食品三絕之一,也是清朝光緒年間發明的,炸糕以黏黃米麵包入豆沙餡炸制而成,外皮酥脆,餡料細膩香甜。

十八街麻花又叫桂發祥什錦麻花,也是天津食品三絕之一,只要以發酵面加芝麻、青梅、薑糖、核桃仁等輔料為主搓擰後油炸而成,酥脆香甜。

芝蘭齋糕乾是天津傳統的特色小吃,也是芝蘭齋老字型大小而得名,將近有60多年的 歷史 了,做法就是用小站稻米、糯米磨成粉,加入各種餡料蒸制而成,吃起來口感綿軟,風味獨特。

天津有十大 美食 :狗不理包子、桂發祥麻花、耳朵眼炸糕、石頭門坎素包、天津壇子肉、陸記燙面炸糕、官燒目魚條、曹記驢肉、芝蘭齋糕乾、北塘海鮮。

這幾個咱天津人現在一樣都不愛吃,也勸外地人別買,狗不理包子是18個褶而不是15個褶。狗不理包子現在變成宮廷包子了,價格高的不靠譜。耳朵眼炸糕跟全國的炸糕也差不多吧。十八街麻花遍地都是掛牌的,有的掛羊頭買狗肉,天天外地人上當。就是正宗的十八街總店也特貴,光包裝盒就要你15多元錢'那tad盒也身價百倍。天津人真的沒人買!只是偶爾買盒十八街麻花送給在外地朋友(去總店買),老字型大小應該是傳承,而不是拿它當成資本運作式的宰人,最終肯定是滅跡。當初狗不理已經要倒閉了,被某資本買下,靠它發財。貓不聞讓它靠邊站,瞎蹭熱度,現在誰買它啊?根本就不入流。

天津的名吃還是挺多的,像四十幾年前的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都很便宜的,十分大眾化。這些個就是普通勞苦大眾的普通食品。如今隨著名氣越來越大,味道越來越差,而且價格也是變得越來越貴,其實也不光是天津的特產 美食 ,哪兒都是一樣的。

那個時候這幾家店鋪天天排隊,味道就是好,現在的狗不理包子還沒有天津胡同小攤的好吃,建議來天津玩的外地朋友嘗嘗煎餅果子(路邊天津阿姨三輪車的,別買外地人的,或有門店的),嘎巴菜(別吃大福來),素卷圈(別買包的像春卷的那種),喝餛飩(餛飩鋪沒拆骨肉的別吃,燙是勾兌的。

十八街的蔴花和耳朵眼炸糕(必須是剛出鍋的)確實還說的過去。狗不理包子可就太騙人了!根本就沒有六七十年代的包子質量比了!不但貴的嚇人,還難吃的很!!!貓不聞也不是過去的味了,也不知道是我們的口味變了,還是說味道和以前不一樣了。

分官方的和普通百姓認定的,官方的就是天津三絕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後來又加了一個貓不聞餃子,湊了個天津四絕,也有人認為跟在後面的是果仁張,這都無所謂,因為天津本土人並不是對這幾樣很感冒,天津人本土人最長吃的應該是這四樣,煎餅果子,鍋巴菜,老豆腐,麵茶,這四樣才是天津老百姓公認的名吃。

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才是傳統天津衛名吃。你非要說天津四大,五大名吃誰也沒辦法。其實桂順齋糕點,油茶麵,月盛齋醬牛肉,醬驢肉也很有名也好吃,老一輩幾乎人人皆知。

壓根兒沒有「四大名吃」!狗不理包子,十八街大麻花,耳朵眼炸糕,是天津三大名吃!

有個貓不聞速凍餃子當年無恥廣告宣發,蹭狗不理熱度,說自己是第四大,結果可好,現在這兩個品牌都沒落了!

除了三大名吃,崩豆張,龍嘴大銅壺茶湯,等等品牌 美食 應該有資格競爭四大名吃。

㈨ 天津特色小吃有哪些

有狗不理包子、天津麻花、耳朵眼炸糕。

狗不理包子(Go Believe/Goubuli steamed bun)是中國天津的一道聞名中外的傳統小吃,該小吃以一道由麵粉、豬肉等材料製作而成的小吃,其始創於公元1858年(清朝咸豐年間),有100多年歷史,該小吃為「天津三絕」之首,是中華老字型大小之一。

狗不理包子的面、餡選料精細,製作工藝嚴格,外形美觀,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

2011年11月,國務院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狗不理包子傳統手工製作技藝」項目被列入其中,是世界聞名的中華美食之一。

狗不理包子採用「半發面,水打餡」製作工藝。皮子薄而帶韌勁;餡以精肉斬得細而勻,加姜、醬油、香油、味精、排骨湯等。做出的包子要求不走形,不掉底,不漏油,個個呈菊花形狀。

狗不理包子特點是:選料精良、皮薄餡大、口味醇香、鮮嫩適口、肥而不膩。

㈩ 天津四大名吃是什麼呢

要說天津四大名吃,我覺得首先是普遍性,也就是大眾都能吃得到的,而且有其自身特點或者說特性,也就是能夠代表天津特色的,最後再說影響力,也就是其知名的廣度和其影響范圍。而不是所謂的什麼花錢評比(就是買)來的三絕四絕。

一說到天津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講究吃的城市,飲食文化就是一部美食史。這跟它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有關,天津作為皇城北京的南大門,九河下梢渤海之濱,過去是商賈聚集地,清朝租借地,近代是軍閥聚集地,現代開發開放地,自然各種美食匯集慢慢形成了津門自己的特色名吃。

天津名吃太多了,也各有特色。既然問題問的是天津四大名吃,不能狹隘的指單一品牌的單一品種。個人覺得既然代表天津,既要有廣泛性又要有天津的特點特色。

總結一下,天津四大名吃依次是:天津包子,天津海鮮,天津糕點,天津醬貨。這僅僅代表個人的觀點,隨便噴。

閱讀全文

與天津的飲食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9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7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3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1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3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3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8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7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8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