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如何看待陝北信天游文化現狀
文化是人民在實踐中創造的,人民在實踐中享用文化。信天游必須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一定的生產方式,一定的經濟決定一定的文化。陝北的信天游藝術必須要反映當時代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現實。
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和繼承性,信天游必須處理好繼承、發展創新的關系。
② 《紅星照耀中國》陝北的歷史文化
摘要 在《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斯諾實事求是地記錄了他在陝北蘇區的所見所聞,不偏不倚又恰如其分地描述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紅軍將領、士兵、農民、牧民、工人、共青團員和少先隊員的戰斗、學習和生活。該書出版後轟動世界,使全球第一次了解到了彼時艱苦抗戰背景下讓世界第一次看到中國共產黨、中國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真實面貌。
③ 陝北的簡介
陝北是中國的革命聖地。黨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 陝北命家在這里生活戰斗過13年,留下了一大批寶貴的革命文物、革命紀念地和豐富的精神財富——陝北革命精神。全市境內的革命文物達140多處,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延安市區內的鳳凰山舊址、楊家嶺舊址、棗園舊址、王家坪舊址、子長縣瓦窯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舊址)等國家級保護文物。省級革命文物有:延安市區內的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南泥灣舊址,吳旗縣、志丹縣、子長縣、安塞縣革命舊址、舊居、劉志丹陵園、謝子長陵園、洛川縣馮家村「洛川政治局會議舊址」等。
陝北自古就是民族融合的「繩結區域」。從商周時代起,鬼方,獫狁,白狄,匈奴,林胡,稽胡,盧水胡,鮮卑,氐,突厥,黨項,羌,女真,蒙古,滿等少數民族先後以戰勝者的雄姿,走上這塊歷史舞台,從而演出了一幕幕歷史壯劇。陝北成為華族(漢代以後的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融合與交流的「繩結區域」。在陝北形成了以秦漢文化為主體,融合了北方草原文化等少數民族文化的獨特文化個性。秦漢以前,陝北一直是畜牧區。西漢以後,農耕業才大量發展,成為半農半牧區。一直到隋唐時期,陝北南界的黃龍山仍然是農耕區和半農半牧區的天然分界線,這種狀況在宋代以後才逐漸有所改變。從陝北地名中,可以看出古代民族的地理分布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著名語言學家羅常培先生曾指出:「被征服民族的文化借字殘留在征服者的語言里,大部分是地名。」因為地名是各民族文化起源,行政管理的真實記錄。
④ 陝西特色文化
陝西特色文化
陝西特色文化,我們生活的每個城市基本上都是有他的文化特色的,對於不同地方的習俗也都是從古流傳至今的存在,很多都是代表著我們的文化傳承的,以下了解陝西特色文化。
陝西歷史文化悠久,具體特色文化如下:
1、陝西方言
受地理、歷史、政治及遷徙等因素影響,陝西各地方言從語音到詞語都有很大差異。從整體語感看,陝西方言分為關中話、陝北話、陝南話三部分。秦嶺以南除洛南、商州、丹鳳外是陝南方言區,延長、甘泉、延安以北除定邊外是陝北方言區,陝南、陝北方言區以外的地域是關中方言區。
關中方言曾經是周秦漢唐四大朝代的官方語言。漢代的大一統格局和民族大融合更促使了西安話影響全國各地的方言,唐代達到鼎盛。
2、革命聖地
近代的陝西是現代中國革命的聖地。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0月19日,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吳起鎮,從此,中共中央在陝北戰斗、生活了13個春秋。延安成為中國革命聖地,中國共產黨在這里領導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3、歷史文物遺存相當豐富
陝西是中華民族文明和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1963年發現的「藍田猿人」,是全國發現的時間最早、最為完整的'猿人頭蓋骨化石。約三四萬年前,關中地區的原始人類逐步進入氏族公社時期。1953年發現的西安半坡村遺址,就是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的一座定居村落。
陝西曾長期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西周到唐朝有14個王朝在這里建都,長達1100多年,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跡。境內地上地下文物遺存極為豐富,文物點密度之大,數量之多,等級之高,均居中國之首。
秦阿房宮、秦始皇陵、漢陽陵、乾陵、橋陵等都記錄印證了陝西古代文化,其中已開發的秦始皇兵馬俑坑,就展現了一個巨大地下雕塑藝術寶庫,反映出當時高超的藝術水平,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光輝篇章,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
4、歷史名城
陝西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6個):西安、延安、韓城、榆林、咸陽、漢中。
陝西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1個):黃陵、鳳翔、乾縣、三原、蒲城、華陰、城固、勉縣、府谷、神木、佳縣。
(4)陝北文化發展怎麼樣擴展閱讀:
陝西的秦始皇兵馬俑
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人類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寶」。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秦始皇兵馬俑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秦俑豐富而生動地塑造了多種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風格渾厚、洗練,富於感人的藝術魅力,是中國古代塑造藝術臻於成熟的標志。它既繼承了戰國以來中國的陶塑傳統,又為唐代塑造藝術的繁榮奠定了基礎,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陝西民俗文化有哪些?
1、關中皮影
關中皮影源於漢代,最初用紙板製作,宋代以後開始用牛、羊、驢皮製作。根據戲文設計形象,精選上好驢、牛、羊皮經刮、刻、染、罩、熨、綴六道工序而成。
關中皮影既繼承了漢畫像石刻的傳統,又發揮了宋院體繪畫之長,運用洗煉的輪廊造型、誇張的裝飾紋樣、疏密虛實相間的處理手法、縝密精細的雕鏤功夫,表達劇中人物的相貌、身份、衣著和性格,達到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
2、社火
陝西民間一種廣泛的、傳統的、規模壯觀的群眾娛樂活動,來源於古代先民對土地與火的崇拜。
陝西「社火」通常在正月、節日盛會或廟會演出,包括鼓樂、芯子、高蹺、竹馬、旱船、秧歌、舞龍、舞獅、花燈等。關中是陝西社火活動最活躍的地區,寶雞更是被譽為「中國社火之鄉」。
3、面花俗稱「花花饃」
屬麵塑藝術,種類有婚禮、喪禮、壽禮、節日花饃。面花起源於漢族民間祭祀活動,源於漢代,成於唐代,盛於宋代,到了明代之後,面花就廣泛流行於民間,清末,北京還出現了專門製作面人的藝人。
4、宜君農民畫
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上,歷經了新舊石器時代和春秋戰國、魏、唐、宋幾個文化發展熱潮時期。深厚的文化積淀和豐富的藝術內涵形成了人們特殊的審美情趣。,宜君農民畫這一特殊環境的特殊藝術表現形式應運而生。
5、陝北民歌
陝北民歌是陝北地區的傳統民歌,分為勞動號子、信天游、小調三類。勞動號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採石歌、吆牛歌、打場歌。信天游分為高腔和平腔。
這些自成體裁又各具特點的傳統民歌,都從各方面反映了社會生活,唱出了陝北人民的苦樂和愛憎,並且當社會制度根本改變的時候,民歌的內容和形式也隨著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反映在內容上表現了新的社會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時也使各種體裁具有了新的意義。
陝西的風俗有哪些?
陝西的風俗有:
1、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陝西省的傳統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陶醉,被稱為天下第一鼓。1996年,延安市安塞區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腰鼓之鄉。陝北民歌有她鮮明的地域特徵:土氣、大氣、美氣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
2、華陰老腔
老腔是一種板腔體戲曲劇種,是皮影戲的一種,唱戲人在後台是皮影戲,唱戲人跑到前台吼唱就是老腔,主要流行於陝西省華陰市的雙泉村。華陰市東臨潼關、西接華縣、南依秦嶺與洛南縣接壤、北隔渭水與大荔縣相望的獨特土地造就了老腔的獨特唱腔特點。
3、陝北民歌
陝北是民歌薈萃之地,民歌種類很多,當地俗稱「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調、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種,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4、陝西社火臉譜
陝西寶雞地區,人們習稱西府,是陝西社火臉譜藝術具有代表性的地區之一。特別是隴縣和寶雞縣的社火臉譜,流傳歷史久遠,臉譜造型奇特,色彩質朴明快,紋飾嚴格講究,譜樣多而齊全,代表了西府社火臉譜的最高水準。
5、陝北秧歌
又稱「鬧紅火」、「鬧秧歌」、「鬧社火」、「鬧陽歌」等,是流傳於陝西、陝北高原的一種具有廣泛群眾性和代表性的漢族傳統舞蹈。陝北秧歌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以「綏德秧歌」最具代表性。
⑤ 陝西地域文化的發展沿革
1、大約在80萬年前,藍田猿人就生活在這塊土地上,開始製造和使用一些原始的工具,採集果實和狩獵鳥獸。1963年發現的「藍田猿人」,是全國發現的時間最早、最為完整的猿人頭蓋骨化石。約三四萬年前,關中地區的原始人類逐步進入氏族公社時期。
2、大約在6000年前,半坡人就在這里從事農業生產,飼養家畜,打獵捕撈,採集果實。當時種植的穀物主要是粟。傳說中最早從事耕種稷和麥的人,是陝西關中周人的祖先。到了西周末年,關中地區的農業生產有了新的發展,並向其他地區傳播。
3、大約在3000多年前,陝西長安就同許多國家有政治和經濟等方面的交往活動。著名的「絲綢之路」就是以古長安為起點的。從兩漢時期時,就以長安為中心,同南亞、西亞、歐洲各國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
4、陝西從西周起,就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周是陝西關中一個古老的部族。周人以周原為活動中心後,就有了文字記事,把卜辭和占卜有關的記事文字刻在骨片上,後來又在青銅器上鑄刻銘文。周代的古陰陽歷,就是我國最早的歷法。
秦阿房宮、秦始皇陵、漢陽陵、乾陵等都記錄印證了博大精深的陝西古代文化,其中已開發的秦始皇兵馬俑坑,就展現了一個巨大地下雕塑藝術寶庫,反映出當時高超的藝術水平,是我國文化史上的一個光輝篇章。
5、陝北是中國現代革命聖地。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生活戰斗過13年,留下了大批寶貴的革命文物、革命紀念地和豐富的精神財富——陝北革命精神。
(5)陝北文化發展怎麼樣擴展閱讀:
陝西歷史文化綜述:
陝西地跨西北和西南,古為雍州、梁州之地(陝北、關中屬雍州、陝南為梁州),又稱為三秦大地,縱貫南北,連通東西,位於中國地理版圖的中心區,處於黃河中游和漢江中上游,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這里有人類誕生初期的西安藍田猿人,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發現地,這里有最具原始社會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遺址和楊官寨遺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長安,這里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的誕生地、部族發源地及陵寢所在地,相傳也是更為久遠的華胥古國或華胥氏的所在。
華胥氏是中華民族的元祖,她分別繁衍下了女媧,伏羲,後來女媧,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帝、黃帝二帝又是少典的後裔,故華夏和中華中的華字皆源於華胥氏(一說是源於華山,也位於陝西)。
秦阿房宮、秦始皇陵、漢陽陵、乾陵、橋陵等都記錄印證了陝西古代文化,其中已開發的秦始皇兵馬俑坑,就展現了一個巨大地下雕塑藝術寶庫,反映出當時高超的藝術水平,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光輝篇章,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
陝西是民族之根,延安是民族之魂,黃帝陵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
⑥ 陝北文化
陝北民俗文化以六怪著稱
陝北一大怪,羊肚子手巾當帽戴
陝北四季分明,夏日醋熱難當,幹活時圍一塊毛巾,既可消暑,又可吸汗。冬季天寒地凍,羊肚子手巾將頭一包,勝過戴頂大棉帽。春秋時節黃沙漫天,羊肚子手巾便成了最好的防塵頭巾。陝北早晚溫差較大,陝北人認為頭是人體最怕涼的地方,頭不涼,體無恙。因此,陝北人形成扎羊肚子手巾的習慣。
陝北二大怪,洋芋當飯不當菜
陝北土地貧瘠,適宜洋芋生長。從古至今,洋芋就成了陝北人的主食。陝北人有心,將個洋芋蛋子做出了數不盡的花樣;洋芋擦擦、洋芋饃饃、洋芋丸子、洋芋涼粉等等。陝北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吃洋芋、頓頓有洋芋,一次沒吃洋芋,也可能吃的是粉條,仍沒有離開洋芋系列產品,好個洋芋,養育了世世代代的陝北人。
陝北三大怪,挖個洞洞當家宅
人文初祖耕耘在陝北,他們將凝聚著人祖崇拜的窯洞建築首先傳給了陝北人。陝北歷史上又是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雜居的地方,烽火連連,百姓經常要遷徙避難,因此少有人家建設豪宅大院,多數百姓只掘三丈土窯,就可安家立舍,戰亂一起,棄之而去。陝北窯洞,因其挖掘簡便、成本低廉、冬暖夏涼成為陝北人民的主要民居建築。
陝北四大怪,斜跨毛驢走得快
毛驢是陝北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和耕作夥伴,陝北人昵稱它為「生靈」。毛驢不僅有可愛的外表,而且生性也確實靈動,它能感覺到主人的喜怒哀樂,主人斜跨毛驢背上,鈴聲叮當,蹄聲嗒嗒,得意之時放聲高歌,毛驢也彷彿通了人性奮蹄飛奔。這生靈還能感覺來主人的用意,你若趕著它走,他懶懶散散,你若騎上它,它可能消極怠工,只有斜跨著它,毛驢便覺得主人只是臨時坐在它的背上,隨時可能下來,只要自己奮力奔跑,主人便會下馬。於是便有了陝北一怪,斜跨毛驢走得快。
陝北五大怪,唱著酸曲談戀愛
酸曲者,民歌也。陝北人生性浪漫,情感多以民歌表達,男女相愛,更是離不開民歌傳情達意。不認識的女人可以唱「你若是我的妹妹,招一招那個手,你不是我的妹妹,走你的那個路」;赤裸裸的表白愛慕可以唱「咱們倆個拉手手,親口口,背窪窪上一噠里走」;思念戀人可以唱「想你來!想你來!眼睛仁仁想你來!看見別人當你來……」「一顆豆豆兩顆米,抱在懷里還想你」。唱著民歌談戀愛,這在陝北是最風光的事。
陝北六大怪,羊肉按件不零賣
陝北人胸膛里有游牧民族的熱血在澎拜,飲食習慣有游牧遺風。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逢年過節更是如此。這樣的飲食習慣,反映到交易上的一大怪相,就是陝北人買羊肉從來就是論件,一隻羊按四條腿分成四件,這是賣羊肉的最小單位,絕對不會再分割。你要是在陝北想買二斤羊排,不僅買不到,還會被人恥笑的,你道怪也不怪。
⑦ 簡述陝西地域文化的發展沿革300字
陝西是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
陝西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發現地,這里有最具原始社會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遺址和楊官寨遺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長安,這里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的誕生地、部族發源地及陵寢所在地,相傳也是更為久遠的華胥古國或華胥氏的所在。
大約在80萬年前,藍田猿人就生活在這塊土地上,開始製造和使用一些原始的工具,採集果實和狩獵鳥獸。1963年發現的「藍田猿人」,是全國發現的時間最早、最為完整的猿人頭蓋骨化石。
約三四萬年前,關中地區的原始人類逐步進入氏族公社時期。1953年發現的西安半坡村遺址,就是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的一座定居村落。
陝西是我國農業生產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大約在6000年前,半坡人就在這里從事農業生產,飼養家畜,打獵捕撈,採集果實。當時種植的穀物主要是粟。傳說中最早從事耕種稷和麥的人,是陝西關中周人的祖先。
到了西周末年,關中地區的農業生產有了新的發展,並向其他地區傳播。
陝西是我國對外開放最早的地區之一。大約在3000多年前,陝西長安就同許多國家有政治和經濟等方面的交往活動。著名的「絲綢之路」就是以古長安為起點的。從兩漢時期時,就以長安為中心,同南亞、西亞、歐洲各國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
陝西是遠古文化的搖籃之一。陝西從西周起,就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周是陝西關中一個古老的部族。周人以周原為活動中心後,就有了文字記事,把卜辭和占卜有關的記事文字刻在骨片上,後來又在青銅器上鑄刻銘文。
周代的古陰陽歷,就是我國最早的歷法。秦阿房宮、秦始皇陵、漢陽陵、乾陵等都記錄印證了博大精深的陝西古代文化,其中已開發的秦始皇兵馬俑坑,就展現了一個巨大地下雕塑藝術寶庫,反映出當時高超的藝術水平,是我國文化史上的一個光輝篇章。
(7)陝北文化發展怎麼樣擴展閱讀
自古帝王都,陝西是我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時代最長的省份。大約在2000年前、公元前28世紀左右,傳說夏部落的始祖黃帝、炎帝都曾在陝西活動過,為中華民族的創立和發展作出了豐功偉績。
公元前21~前16世紀的夏朝時期,陝西就有扈國、駱國出現。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在陝西建都。此後,又有秦、西漢、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大夏等13個王朝先後在陝西建都,時間長達1100多年。
此外,還有劉玄、赤眉、黃巢、李自成4次農民起義在此建立政權計11年。陝西為中華民族創造了光輝的歷史文明,留下了豐富的寶貴文物。
⑧ 陝北的地理文化
陝北的春節是熾熱的,到處是紅紅火火。
黃土地的百姓重視過節,一年中有許許多多的節日,不過,人們最注重的還是春節。辛勤勞動一年的人們,把歡樂、希望全都寄附於過年。每年一進臘月,人們就忙起來了。說忙,實際上忙的是婦女。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樣樣活兒都要婆姨們親手操作。推上碾子壓糕面,趕上毛驢磨豆腐,蒸黃饃饃,做黃酒,擀雜面,炸油糕,過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備好。過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換新衣服。再窮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乾乾凈凈。在這里還有這樣一種習俗,過年都要給孩子做個「棗牌牌」。「棗牌牌」就是用紅線穿上紅棗、穀草秸秸,上面掛個銅錢,下面墜個鞭炮,掛在孩子的背後,這是一種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這里,我還看 到有的人家用紅線穿上做針線活用的「頂針」,掛在孩子的脖子上,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歲頂針」。每年增加一個,一直到十二歲為止。
除夕到了,萬事俱備,貼對聯,打醋炭,掛紅燈,凈院落。打醋炭,是一種獨特的習俗,就是在鐵勺上放一塊燒紅的煤炭,再澆上醋。「打醋炭」要在家裡的每個角落進行,意為驅邪,實際上這是一種科學的殺菌消毒的辦法。夜幕降臨,老年人總是虔誠地敬神點香燒紙,領著好奇的孫子們叩頭。大孩子忙著放炮、點火塔塔。細心的婆姨在門邊放上炭塊和冰塊,在門後立個擀杖和刀斧,據說,這是鎮邪的,在這里叫「守歲」。除夕之夜人們總是睡得很晚。一般家裡都徹夜不熄燈,預示四季平安,長命百歲。鍋里放些吃食,這叫「照鍋」,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這夜睡不著覺,一個人靜靜地踏黑爬上山頂,面向東方瞭望,這叫「品天」。據老人說,從曉天的色道上能看出莊稼的豐歉、村寨的吉凶。究竟靈不靈,誰也不去深究。正月初一,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開門炮」,這意味著開門大吉。接著,老人們便忙著迎神、接灶君。孩子們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這里叫「問強健」,小輩見了長輩都要「問強健」,像「爺爺強健啦!」「奶奶強健啦!」長者便回答「娃娃乖著哩!」意思是誇孩子健康進步。這種拜年禮俗,不僅限於孩子,就是已娶妻養子的漢子,見了長輩也是如此。
秧歌拜年是陝北年俗中獨特的風情。春節期間,村村都組織秧歌隊,挨門逐戶拜年,在這里俗稱「沿門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謁廟、敬神,祈禱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然後到各家各戶拜年。秧歌隊每到一戶,傘頭觸景生情,即興創作自編唱詞向主人祝福。如「進了大門抬頭看,六孔石窯齊展展,五穀豐登人興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窯洞,是中國北方黃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中華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窯洞中生存、繁衍和壯大起來的。窯洞分土窯洞、石窯洞、磚窯洞、土基子窯洞、柳椽柳巴子窯洞和介面子窯洞多種。
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陝北農民的象徵。在這里,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深層文化人民創造了陝北的窯洞藝術(民間藝術)。過去,一位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
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業。男人在黃土地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里操持家務、生兒育女。小小窯洞濃縮了黃土地的別樣風情。
深達一二百米、極難滲水、直立性很強的黃土,為窯洞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前提。同時,氣候乾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較少等自然狀況,也為冬暖夏涼、十分經濟、不需木材的窯洞,創造了發展和延續的契機。由於自然環境、地貌特徵和地方風土的影響,窯洞形成各式各樣的形式。但從建築的布局結構形式上劃分可歸納為靠崖式、下沉式和獨立式三種形式。
窯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涼,既節省土地,又經濟省工,確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築形式。
人們利用黃土的特性,挖洞造室修成的窯洞叫土窯洞,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寬3米左右,最深的可達20米。窗戶有兩種,一種是1平方米左右的小方窗;另一種是約3—4平方米的圓窗。其特點是冬暖夏涼。用石頭作建築材料,深7—9米,寬、高皆為3米左右的石拱洞,叫石窯洞。磚窯的式樣、建築方法和石窯洞一樣,外表美觀。一院窯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窯為正窯,有的分前後窯,有的1進3開。窯洞一般修在山腰或山腳下的向陽之處,窯洞上面的腦畔多栽樹木和花草。 錢錢飯
這本是陝北缺糧人家的一種度荒飯,多和米糠、秕谷同煮,藉以充飢。而現在已成為粗糧細做的風味飲食。其做法為,將黑豆經水浸泡膨脹,放在石碾上碾壓成片,形如銅錢,故人稱「錢錢飯」。煮時按豆錢二成米八成對摻起來,逐次下鍋,等豆錢半熟時,再放入小米。當豆錢漂浮於粥面上時就可以食用了。錢錢飯粘糊爽口,香濃味美,尤其是寒冬里,喝一碗錢錢飯驅寒保暖,愜意極了。
鹵煮驢板腸
是將整副驢大腸反復漂洗干凈,入清水煮半熟,撈出加醬、辣椒、花椒、蔥、姜、鹽等鹵煮而成,其特點是麻、辣、咸、嫩、鮮香味美,為陝北食中一奇。
吃陝北菜時也別忘了要上一壺陝北米酒,這種用軟黃米加工成的酒酸甜適口、消膩暖胃,是冬季佐餐的好飲料。賀敬之曾在他的《回延安》詩中贊道:「一口口米酒千萬句話,長江大河起浪花。」足見米酒的引人之處了。
火燒
火燒,扁圓如燒餅,含陷似餃子,皮薄陷多,外酥里綿,鮮香味濃,輕咬一口,油水便滋溢而出。分為干火燒和油火燒二種。
干火燒做法是,把面和好揉到,切成一兩左右大小,用擀杖擀成薄皮,皮薄可至紙張一般,抹上油捲起,豎立壓開,包入肉陷,再壓成直徑10厘米左右的圓餅,放在專門打餅子用的鏊子上烙至外皮焦黃即可。油火燒則直接用麵皮包陷,在平底鍋淺油中煎熟,食用時,澆蘸上醋蒜汁,清香解膩,更為爽口,其陷多用豬肉剁大蔥。也有用羊肉或牛肉的。受外地遊客稱道。
黑楞楞
由土豆做成沫狀,去處澱粉,然後做成圓球狀,放入鍋內蒸熟,陪上調料便可食用。雖然去處了澱粉在營養方面有一定的影響但是絲毫不能影響其令人難忘的味道。
密汁南瓜
用陝北優質八棱南瓜,削皮去籽,平剖兩半,再順天然瓜溝切為若干小瓣,拼復完整,入鍋蒸熟後,澆以糖汁。口感綿軟,香甜怡人。南瓜富含維生素A、C、鈷、鋅等營養元素,對糖尿病及肥胖症有獨特療效。
洋芋擦擦
延安傳統飯食之一,又名「洋芋不拉」、「洋芋庫勒」。洋芋就是土豆。此菜加工時將土豆用擦子擦成寸長的薄片,拌入花椒、蔥絲、姜粉、鹽末等,同麵粉攪勻,上籠蒸熟。食用時,盛入大碗,調入蒜泥、辣面、醬、醋、蔥油或香油。若用炒鍋快火炒出,其味更佳。
油饃饃
圓形,環狀,炸熟後,金黃似銅錢,在延安民俗中是富裕吉祥的象徵。黃米磨面、細籮,用軟米熬成滾米湯燙面,置熱炕發酵。面發後,攤製成一個個中間有孔的小圓餅,入油鍋炸至紅褐色即可。
碗砣
碗砣為延安風味小吃。做法是用蕎麥仁加水滲透碾壓,漸漸加水,摻成糊狀,過濾去渣,稠度以掛勺為宜。而後將粉糊盛碗入籠,旺火蒸熟後晾涼,從碗中脫出成,故名碗。其色淺灰,食時切片,狀若柳葉。調拌湯汁用鹽、醋、油潑辣子、花椒粉、姜粉、蒜泥、香菜、芝麻等加水勾兌而成。此為秋冬美食,可獨食,亦可下酒。
抿節
抿節在陝北方言中讀「抿節兒」,節音兒化,所以也寫作「抿尖」。抿節用的面是由豌豆和小麥磨合而成的雜面,將和好的面團放在密布篩孔的特製抿節床上,用手掌抿壓而下,成一寸來長的小節,呈扭曲狀。食時,將抿節下鍋煮熟,澆以素湯,湯內有豆腐丁、土豆丁、豆角丁等,並佐以韭黃、芝麻、辣醬、香菜等,其味清淡可口,帶一股豆香味。此乃陝北麵食中的佼佼者,食者必點之品種。
陝北大燴菜
陝北的最有特色的一道風味,雖然此菜源與內蒙,但是隨著在陝北的落地生根加進去了許多陝北獨特的風味,其主要有粉條、瘦肉、土豆、蔬菜等組成,味道鮮美,回味無窮。
⑨ 如何利用陝北文化發展陝北旅遊業,具體舉例。
所謂陝北其實地理范圍包括的還是挺大的,但是就行政劃分而言卻只有延安市和榆林市兩個地級市! 在旅遊方面還是得把兩個地區分開來說!
延安:延安首先毋庸置疑的就是其紅色旅遊資源,這不用說誰都知道,延安在我國歷史上的重要性,同時是我黨歷史上其重要的性不可估量的! 從在抗戰時建立陝甘寧革命根據地,一直到解放戰爭勝利延安便一直就是以中共首都的姿態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所以其旅遊資源主要是紅色旅遊,說白了就是那些革命舊址!
例如:鳳凰山麓革命舊址
編輯本段楊家嶺革命舊址
棗園革命舊址
王家坪革命舊址
魯迅藝術文學舊址
吳旗鎮革命舊址
瓦窯堡革命舊址
保安革命舊址
洛川會議舊址
志丹縣毛主席舊居
王家灣革命舊址
陝甘寧邊區政府禮堂舊址
延安革命紀念館
新聞出版革命紀念館
延安南區合作社紀念館
「四、八」烈士陵園
民族英雄劉志丹烈士陵園
民族英雄謝子長烈士陵園
瓦子街戰役烈士陵園
這個夠你喝一壺了吧! 還有再加上壺口瀑布啊這就很是得天獨厚了!
至於這個榆林這個已經有上千年歷史,而又充滿了濃厚的華夏文化底蘊的古城就應該發展這些了!
紅鹼淖
紅鹼淖位於爾林兔鎮東北角,總面積54平方公里,為陝西省最大的內陸湖。平均水深15—16米,最大深度20米,總水量為8.1億立方米。有札薩毫賴河、蟒蓋兔河等7條季節性河流注入湖。
紅石峽
紅石峽(溫盤峪)位於子房湖南,峪內夏日涼爽宜人,隆冬苔卉蒔草翠,故稱紅石峽。它集泉瀑溪潭澗諸景於一谷,融雄險奇幽諸美於一體,被風景園林專家稱贊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