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寫一篇關於植物的論文
起碼要解決這幾個問題。
一是植物的定位,屬於什麼門類、綱目、屬種;
二是它的演化歷史,世界上的分布范圍;
三是有什麼特性;
四是對我們人類的影響;它的價值,我們如何對待它:
五是它的發展預測。
能說明這些問題,就是一篇不錯的論文了。
論文寫作,向來是冷峻面孔,你不妨在說事的時候,講些理,用點情,則南,則再好不過。
❷ 植物論文300字
我喜歡的植物——含羞草200-300
大自然中植物成千上萬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在成千上萬的植物中我只喜歡含羞草這植物
它有一根細長的莖上面有許多又小又銳利的刺被它扎了別說有多痛了它的葉子一張張圓形的小葉片用手一碰它它馬上會合上葉子低下莖含羞草名字得來的
你知道含羞草為會害羞嗎?我去新華書店查了書才知道含羞草原來生長在森林裡面野馬、野豬等動物常常會踩壞它使它受傷受到傷害它把葉子合上莖垂下在晚上太陽下了山陽光野獸的次數更多它也會把葉子合上你可別以為它死了哦!
現在我家種了兩枝含羞草開出了粉紅色的花花兒小毛球真像我媽媽用毛線打的線球花兒凋零了它結出了籽我把籽收下來種到地里等待明年春天會長出新的含羞草來
❸ 幫我寫一篇關於植物的論文。。謝謝。。(超級高分送你!!)
無土栽培
無土栽培是在植物礦質營養學研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科學技術.它不用天然土壤,完全用化學溶液(營養液)栽培植物。
一、無土栽培的發展簡史
人類對植物礦質營養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亞里斯多德的時代,但是目前比較公認的,有關植物礦質營養研究的最早科學報告是1600年Belgion Jan Van Helmant發表的著名的柳樹實驗。19世紀中葉(1842) Wiegmen 和 Polsloff第一次用重蒸餾水和鹽類成功地培養植物,並證明了水中溶解的鹽類是植物生長的必需物質。但這一時期的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應當認為是 Van Liebig(1803-1873),他證明了植物體中的碳來自空氣中的CO2,H和O來自NH3、NO3-,其它一些礦質元素均來自土壤環境。他的工作徹底否定了當時流行的腐殖質營養理論,建立了礦質營養理論的雛型,他的理論也是現代」營養耕作」理論的先導。
1838年德國科學家斯魯蘭格爾,鑒定出來植物生長發育需要15種營養元素。1859年德國著名科學家Sachs和Knop,建立了直到今天還沿用的、用溶液培養來植物礦質營養的方法。在此基礎上,逐步演變和發展而成為今天的無土栽培實用科學技術。
1920營養液的制備達到標准化,但這些都是在實驗室內進行的試驗,尚未應用於生產。1929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W.F.Gericke 教授,利用營養液成功地培育出一株高7.5米的番茄,採收果實14公斤,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被認為是無土栽培技術由試驗轉向實用化的開端。
1935年一些蔬菜和花卉種植者,在Gericke的指導下,進行了大規模的生產實踐。首次把無土栽培發展到商業規模,面積最大的有0.8公頃。同時美國中西部發展了一些砂培和礫培的技術,水培技術也很快傳到歐洲、印度和日本等地。Gericke教授並把無土栽培定義為」Hydroponics 」(hydor是」水」的意思,ponics意為」放置」)。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水培在生產上起了相當作用。在Gericke教授指導下,泛美航空公司在太平洋中部荒蕪的威克島上種植蔬菜,用無土栽培技術,解決了航班乘客和部隊服務人員吃新鮮蔬菜問題。以後英國農業部也對水培發生興趣,1945年倫敦英國空軍部隊在伊拉克的哈巴尼亞和波斯灣的巴林群島開始進行無土栽培,解決了吃菜靠飛機由巴勒斯坦空運的問題。以後在蓋亞那、西印度群島、中亞的不毛沙地上,科威特石油公司等單位,都運用無土栽培為他們的雇員生產新鮮蔬菜。
由於無土栽培在世界范圍內的不斷發展,1955年9月,在荷蘭成立了國際無土栽培學會。當時只有一個工作組、成員12人。而到了1980年召開的第五屆國際無土栽培會議時,會員人數已發展到45個國家的300人。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目前關於無土栽培的研究機構,大約在130個以上。栽培面積也不斷擴大,在紐西蘭,50%的番茄靠無土栽培生產。在義大利的園藝生產中,無土栽培佔有20%的比重。在日本無土栽培生產的草莓占總產量的66%、青椒佔52%、黃瓜佔37%、番茄佔27%、總面積已達500公頃。荷蘭是無土栽培面積最大的國家,1986年統計已有2500公頃。目前無土栽培技術,已在全世界100多個國家應用發展。
我國無土栽培技術在研究應用起步較晚,但較原始的無土栽培技術卻有悠久歷史。生豆芽、種水仙早有記載(至晚在宋代就有),但較正規的科學研究和生產試驗,則是近十幾年的事。山東農業大學於1975年開始用蛭石栽培西瓜、黃瓜、番茄等,均獲成功,1987年在勝利油田推廣面積達6000平方米。無土育苗技術已在我國廣泛運用,北京市朝陽區1987年,無土育苗的數量,已佔總育苗數量的33.5%。1985年在河北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召開了全國會議,成立了中國的無土栽培學組,並於1986、1987、召開了全國性的學術討論會,出席者多達百人。1988年5月,中國首次出席了在荷蘭召開的第七屆國際無土栽培學會的年會,並在會上發表了論文,引起了很多國家的重視。
二、無土栽培的優點
無土栽培之所以能迅速在全世界范圍內發展,是因為這種新的栽培技術與常規土壤比較有許多優點。
(一)產量高、品質好
無土栽培能充分發揮作物的生產潛力,與土壤栽培相比,產量可以成倍或幾十倍地提高,如4-4-1所示。
上表說明土壤栽培不僅產量低,而且消耗水分很多。
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在北京地區秋季進行大棚黃瓜無土栽培試驗,自7月30日播種至9月14日,共計46天,澆水(營養液)共21.7立方米。若進行土培,46天中至少澆水5-6次,需用50-60立方米的水,統計結果,節水率為50-66.7%。節水效果非常明顯,是發展節水型農業的有效措施之一。
無土栽培不但省水,而且省肥,一般統計認為土栽培養分損失比率約50%左右,我國農村由於科學施肥技術水分低,肥料利用率更低,僅30-40%,一半多的養分都損失了,在土壤中肥料溶解和被植物吸收利的過程很復雜,不僅有很多損失,而且各種營養元素的損失不同,使土壤溶液中各元素間很難維持平衡。而無土栽培中,作物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是人為配製成營養液施用的,不僅不會損失,而且保持平衡,根據作物種類以及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階段,科學地供應養分,所以作物生長發育健壯,生長勢強,增產潛力可充分發揮出來。
(三)清潔衛生
無土栽培施用的是無機肥料,沒有臭味,也不需要堆肥場地。土栽培施有機肥,肥料分解發酵,產生臭味污染環境,還會使很多害蟲的卵孳生,危害作物,無土栽培則不存在這些問題。尤其室內種花,更要求清潔衛生,一些高級旅館或賓館,過去施用有機花肥,污染環境,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無土養花便迎刃而解。
(四)省力省工、易於管理
無土栽培不需要中耕、翻地、鋤草等作業,省力省工。澆水追肥同時解決,由供液系統定時定量供給,管理十分方便。土培澆水時,要一個個地開和堵畦口,是一項勞動強度很大的作業,無土栽培則只需開啟和關閉供液系統的閥門,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一些發達國家,已進入微電腦控制時代,供液及營養液成分的調控,完全用計算機控制,幾乎與工業生產的方式相似。
(五)避免土壤連作障礙
設施栽培中,土壤極少受自然雨水的淋溶,水分養分運動方向是自下而上。土壤水分蒸發和作物蒸騰,使土壤中的礦質元素由土壤下層移向表層,常年累月、年復一年,土壤表層積聚了很多鹽分,對作物有危害作用。尤其是設施栽培中的溫室栽培,一經建設好,就不易搬動,土壤鹽分積聚後,以及多年栽培相同作物,造成土壤養分平衡,發生連作障礙,一直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在萬不得已情況下,只能用耗工費力的」客土」方法解決。而應用無土栽培後,特別是採用水培,則從根本上解決了此問題。土傳病害也是設施栽培的難點,土壤消毒,不僅困難而且消耗大量能源,成本可觀,且難以消毒徹底。若用葯劑消毒既缺乏高效葯品,同時葯劑有害成分的殘留還危害健康,污染環境。無土栽培則是避免或從根本上杜絕土傳病害的有效方法。
(六)不受地區限制、充分利用空間
無土栽培使作物徹底脫離了土壤環境,因而也就擺脫了土地的約束。耕地被認為是有限的、最寶貴的、又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尤其對一些耕地缺乏的地區和國家,無土栽培就更有特殊意義。無土栽培進入生領域後,地球上許多沙漠、荒原或難以耕種的地區,都可採用無土栽培方法加以利用。例如在中東和墨西哥,人們在海濱沙灘上建立起了很多塑料溫室,與海水淡化系統相結合,採用無土栽培技術,生產新鮮蔬菜,成為沙漠中的綠洲,這為解決地球上許多貧瘠地區人民生活的困難,帶來了福音。
此外,無土栽培還不受空間限制,可以利用城市樓房的平面屋頂種菜種花,無形中擴大了栽培面積。據1986年的衛星測定,北京市就有平面屋頂16000多畝,如果充分利用起來,可以產生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七)有利於實現農業現代化
無土栽培使農業生產擺脫了自然環境的制約,可以按照人的意志進行生產,所以是一種受控農業的生產方式。較大程度地按數量化指標進行耕作,有利於實現機械化、自動化,從而逐步走向工業化的生產方式。目前在奧地利、荷蘭、蘇聯、美國、日本等都有水培」工廠」,是現代化農業的標志。我國航空工業進出口公司,曾在1986年引進了日本的無土栽培設備,也建立了一座小型的水增工廠,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反映出人們對這一新技術的興趣。
三、無土栽培的類型和方式
無土栽培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由於科學技術發達水平不同,當地資源條件不同,自然環境也千差萬別,所以採用的無土栽培類型和方式方法各異。
目前比較普遍的分類方法,是根據作物根系的固定方法來區分。大體上可以分為無基質(也稱介質)栽培和有基質栽培兩大類(表4-4-3)。
(一)水培
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與營養液接觸,不用基質的栽培方法。最早的水培是將植物根系浸入營養液中生長,這種方式會出現缺O2現象,影響根系呼吸,嚴重時造成料根死亡。為了解決供O2 問題,英國Cooper在1973年提出了營養液膜法的水培方式,簡稱」NFT」(Nutrient Film Technique)。它的原理是使一層很薄的營養液(0.5-1厘米)層,不斷循環流經作物根系,既保證不斷供給作物水分和養分,又不斷供給根系新鮮O2。NFT法栽培作物,灌溉技術大大簡化,不必每天計算作物需水量,營養元素均衡供給。根系與土壤隔離,可避免各種土傳病害,也無需進行土壤消毒。
(二)霧(氣)培
又稱氣增或霧氣培。它是將營養液壓縮成氣霧狀而直接噴到作物的根繫上,根系懸掛於容器的空間內部。通常是用聚丙烯泡沫塑料板,其上按一定距離鑽孔,於孔中栽培作物。兩塊泡沫板斜搭成三角形,形成空間,供液管道在三角形空間內通過,向懸垂下來的根繫上噴霧。一般每間隔2-3分鍾噴霧幾秒鍾,營養液循環利用,同時保證作物根系有充足的氧氣。但此方法設備費用太高,需要消耗大量電能,且不能停電,沒有緩沖的餘地,目前還只限於科學研究應用,未進行大面積生產。
(三)基質栽培
基質栽培是無土栽培中推廣面積最大的一種方式。它是將作物的根系固定在有機或無機的基質中,通過滴灌或細流灌溉的方法,供給作物營養液。栽培基質可以裝入塑料袋內,或鋪於栽培溝或槽內。基質栽培的營養液是不循環的,稱為開路系統,這可以避免病害通過營養液的循環而傳播。
基質栽培緩沖能力強,不存在水分、養分與供O2之間的矛盾,且設備較水增和霧培簡單,甚至可不需要動力,所以投資少、成本低,生產中普遍採用。從我國現狀出發,基質栽培是最有現實意義的一種方式。
歐洲許多國家目前應用較多的基質是岩棉(rockwool),它是由60%的輝綠岩,20%石灰石和20%的焦碳混合後,在1600℃的高溫下煅燒熔化,再噴成直徑為0.005毫米的纖維,而後冷卻壓成板塊或各種形狀。岩棉的優點是可形成系列產品(岩棉栓、塊、板等),使用搬運方便,並可進行消毒後多次使用。但是使用幾年後就不能再利用,廢岩棉的處理比較困難,在使用岩棉栽培面積最大的荷蘭,已形成公害。所以,日本現在有些人主張開發利用有機基質,使用後可翻入土壤中做肥料而不污染環境。
四、無土栽培技術要點
不論採用何種類型的無土栽培,幾個最基本的環節必須掌握,無土栽培時營養液必須溶解在水中,然後供給植物根系。基質栽培時,營養液澆在基質中,而後被作物根系吸收。所以對水質、營養液和所用的基質的理化性狀,必須有所了解。
(一)水質
水質與營養液的配製有密切關系。水質標準的主要指標是電導度(EC),pH值和有害物質含量是否超標。
電導度(EC)是溶液含鹽濃度的指標,通常用毫西門子(mS)表示。各種作物耐鹽性不同,耐鹽性強的(EC=10mS)如甜菜、菠菜、甘藍類。耐鹽中等(EC=4mS),如黃瓜、菜豆、甜椒等。無土栽培對水質要求嚴格,尤其是水培,因為它不象土栽培具有緩沖能力,所以許多元素含量都比土壤栽培允許的濃度標准低,否則就會發生毒害,一些農田用水不一定適合無土栽培,收集雨水做無土栽培,是很好的方法。無土栽培的水,pH值不要太高或太低,因為一般作物對營養液pH值的要求從中性為好,如果水質本身pH值偏低,就要用酸或鹼進行調整,既浪費葯品又費時費工。
(二)營養液
營養液是無土栽培的關鍵,不同作物要求不同的營養液配方。目前世界上發表的配方很多,但大同小異,因為最初的配方本源於對土壤浸提液的化學成分分析。營養液配方中,差別最大的是其中氮和鉀的比例。表4-4-4介紹了從50年代到80年代不同科學家所採用的配方,可供參考。
配製營養液要考慮到化學試劑的純度和成本,生產上可以使用化肥以降低成本。配製的方法是先配出母液(原源),再進行稀釋,可以節省容器便於保存。需將含鈣的物質單獨盛在一容器內,使用時將母液稀釋後再與含鈣物質的稀釋液相混合,盡量避免形成沉澱。營養液的pH值要經過測定,必須調整到適於作物生育的PH值范圍,水增時尤其要注意pH值的調整,以免發生毒害。
(三)基質的理化性狀
用於無土栽培的基質種類很多,已在表4-4-3中列舉,可供參考。可根據當地基質來源,因地制宜地加以選擇,盡量選用原料豐富易得、價格低廉、理化性狀好的材料做為無土栽培的基質。無土栽培對基質的要求是:
1.具有一定大小的固形物質。這會影響基質是否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狀。基質顆粒大小會影響容量。孔隙度、空氣和水的含量。按著粒徑大小可分為五級、即:1毫米;1-5毫米;5-10毫米;10-20毫米;20-50毫米。可以根據栽培作物種類、根系生長特點、當地資狀況加以選擇。
2.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質。基質必須疏鬆,保水保肥又透氣。南京農業大學吳志行等研究認為,對蔬菜作物比較理想的基質,其粒徑最好以0.5-10毫米,總孔隙度>55%,容重為0.1-0.8克•厘米-3,空氣容積為25-30%,基質的水氣比為1:4。
3.具有穩定的化學性狀,本身不含有害成分,不使營養液發生變化。基質的化學性狀主要指以下幾方面:
PH值:反應基質的酸鹼度,非常重要。它會影響營養液的pH值及成分變化。PH=6-7被認為是理想的基質。
電導度(EC):反映已經電離的鹽類溶液濃度,直接影響營養液的成分和作物根系對各種元素的吸收。
緩沖能力:反映基對肥料迅速改變pH值的緩沖能力,要求緩沖能力越強越好。
鹽基代換量:是指在pH=7時測定的可替換的陽離子含量。一般有機機質如樹皮、鋸未、草炭等可代換的物質多;無機基質中蛭石可代換物質較多,而其它惰性基質則可代換物質就很少。
4.要求基質取材方便,來源廣泛,價格低廉。浙江農科院園藝研究所選用南方農村廣 為存在的礱糠灰(農村家庭飯用的燃料廢渣),做無土栽培基質,栽培番茄,效果良好,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在無土栽培中,基質的作用是固定和支持作物;吸附營養液;增強根系的透氣性。基質是十分重要的材料,直接關系栽培的成敗。基質栽培時,一定要按上述幾個方面嚴格選擇。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通過1986-1987年的試驗研究,在黃瓜基質栽培時,營養液與基質之間存在著顯著的交互作用,互為影響又互相補充。所以水培時的營養液配方,在基質栽培時,特別是使用有機基質時,會受基質本身元素成分含量、可代換程度等等因素的影響,而使配方的栽培效果發生變化,這是應當加以考慮的問題,不能生搬硬套。
(四)供液系統
無土栽培供液方式很多,有營養液膜(NFT)灌溉法、漫灌法、雙壁管式灌溉系統、滴灌系統、虹吸法、噴霧法和人工澆灌等。歸納起來可以分為循環水(閉路系統)和非循環水(開路系統)兩大類。目前生產中應用較多的是營養液膜法和滴灌法。
1. 營養液膜法(NET)
(1)備三個母液貯液灌(槽)。一個盛硝酸鈣母液,一個盛其它營養元素的母液,另一個盛磷酸或硝酸,用以調節營養液的pH。
(2)貯液槽。貯存稀釋後的營養液,用泵將其液由栽培床高的一端的送入,由低的一端迴流。液槽大小與栽培面積有關,一般1000平方米要求貯液槽容量為4-5噸。貯液槽的另一個作用就是回收由迴流管路流回的營養液。
(3)過濾裝置。在營養液的進水口和出水口要求安裝過濾器,以保證營養液清潔,不會造成供液系統堵塞。
2. 滴灌系統的灌溉方法
(1)備兩個濃縮的營養液罐,存放母液。一個液罐中含有鈣元素,另一個是不含鈣的其它元素。
(2)濃酸罐。用業調節營養液的PH。
(3)貯液槽。用來盛按要求稀釋好的營養液。一般300-400平方米的面積,貯液槽的容積1-1.5噸即可。貯液槽的高度與供液距離有關,只要高於1米,就可供30-40米的距離。如果用泵抽,則貯液槽高度不受限制。甚至可在地下設置。
(4)管路系統。用各種直徑的黑色塑料管,不能用白色,以避免藻類的孳生。
(5)滴頭。固定在作物根際附近的供液裝置,常用的有孔口式滴頭和線性發絲管。孔口式滴頭在低壓供液系統中流量不太均勻,發絲管比較均勻。但共同的問題是易堵塞,所以在貯液槽的進出口處,也必須安裝過濾器,濾出雜質。
五、無土栽培前景展望
從歷史上來看,農業文明標志,就是人類對作物生長發育的干預和控製程度。實踐證明,對作物地上部分的環境條件的控制,比較容易做到,但對地下部分的控制(根系的控制),在常規土培條件下很困難的。無土栽培技術的出現,使人類獲得了包括無機營養條件在內的,對作物生長全部環境條件進行精密控制的能力,從而使得農業生產有可能徹底擺脫自然條件的制約,完全按照人的願望,向著自動化、機械化和工廠化的生產方式發展。這將會使農作物的產量得以幾倍、幾十倍甚至成百倍地增長。
從資源的角度看,耕地是一種極為寶貴的、不可再生的資源。由於無土栽培可以將許多不可耕地加以開發利用,所以使得不能再生的耕地資源得到了擴展和補充,這對於緩和及解決地球上日益嚴重的耕地問題,有著深遠的意義。無土栽培不但可使地球上許多荒漠變成綠洲,而且在不久的將來,海洋、太空也將成為新的開發利用領域。美國已將無土栽培列為國該國本世紀要發展的十大高技術交流會上,就是關於宇宙空間植物栽培的研究報告,那隻能是無土栽培。因而無土栽培技術在日本,已被許多科學家做為研究」宇宙農場」的有力手段,人們稱為太空時代的農業,已經不再是不可思議的問題。
水資源的問題,也是世界上日益嚴重地威脅人類的生存發展的大問題。不僅在乾旱地區,就是在發達的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水資源緊缺也越來越突出。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各種水資源被超量開采,某些地區已近枯竭。所以控制農業用水是節水的措施之一,而無土栽培,避免了水分大量的滲漏和流失,使得難以再生的水資源得到補償。它必將成為節水型農業、旱區農業的必由之路。
誠然,無土栽培技術在走向實用化的進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突出的問題是成本高、一次性投資大;同時還要求較高的管理水平,管理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這也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做到的。
從理論上講,進一步研究礦質營養狀況的生理指標,減少管理上的盲目性,也是有待解決的問題。此外,無土栽培中的病蟲防治,基質和營養液的消毒,廢棄基質的處理等等,也需進一步研究解決。
無土栽培在我國剛剛起步,還未廣泛用於生產,特別是設施條件,供液系統工程本身,還未形成專門生產行業。由於種種因素限制,使得栽培技術與農業工程技術還不能協調同步,致使無土栽培技術在我國發展的速度,不如發達國家那樣迅速。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提高,更重要的是這項新技術本身固有的種種優越性,已向人們顯示了無限廣闊的發展前景。
❹ 找一篇關於植物的論文800——1000字
菊科植物
菊科是比較年青而進化程度較高的一個大科。雖然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較晚,但由於該科植物在形態結構上先進,對環境適應能力強,使這個年青的科在較短的時間內,不論在種的數量上還是分布范圍上,均躍居世界種子植物之冠。許多植物分類專家和系統演化專家都一致認為它在被子植物(尤其是雙子葉植物)系統演化中的地位,發展到了最高階段。
菊科植物的絕大部分屬、種的營養體都是草本,木本者甚少,僅占本科植物種數的1.5%。從進化角度看,草本植物以種子或地下器官(根、根莖、塊莖、球莖等)度過環境的不良時期,比木本植物適應性強,因而較木本植物進化。菊科植物除少數種類(如百日草、鬼針草)為對生葉外,多為互生單葉。
1.菊科植物繁殖器官的特點是頭狀花序。
頭狀花序是由許多無柄小花(或僅有一朵花)密集著生於花序軸的頂部,聚成頭狀。外形酷似一朵大花,實為由多花(或一朵)組成的花序。一般再由許多頭狀花序組成圓錐花序、傘房花序等。漏蘆屬的頭狀花序小,只包含一朵花,由許多小的頭狀花序又組成較大的復頭狀花序。
頭狀花序的最外面,包有總苞,一般為綠色,葉狀,它的功能無疑是在頭狀花序未開放之前,包在外面起保護作用。但本科中許多屬、種的總苞,特化成具有特殊用途的器官,如蠟菊的總苞變成膜質,並有鮮艷的色彩,用它吸引昆蟲;牛蒡、蒼術及蒼耳等的總苞變成鉤刺,腺梗菊、豨薟等的總苞上具粘質的腺毛,可利用動物來傳播果實、種子。
由許多小花集成頭狀花序,這就使本來不太明顯的每個小花集在一起,顯得較大而醒目,尤其當某些屬、種花序邊緣的舌狀花開放後,使花序變得更大、更醒目,以利於招引更多的昆蟲。
有些屬、種的頭狀花序中,各小花之間有了明確的分工,如向日葵,花序邊緣的舌狀花是不能結實的無性花,中間的管狀花既能產生花粉,又能結果實,是兩性花,而金盞菊與之不同,邊緣的舌狀花是能結實的雌花,而中間的管狀花全是只能產花粉而不能結實的雄花。
2.頭狀花序上每朵花的結構,簡要概括有如下幾點:萼片變成冠毛,花瓣5枚連合,雄蕊聚葯、子房2心皮下位。但各屬、種之間差異很大,簡化或特化現象很普遍。
萼片:萼片是保護器官,尤其在花蕾時期。菊科的頭狀花序外圍有總苞統一保護,所以萼片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有些種類特化成為果實頂端刺狀、毛狀或片狀的「冠毛」,成為果實種子的傳播器官,如蒲公英、鴉蔥等具毛狀冠毛,可借風力使果實到處飄揚。又如鬼針草,冠毛變成刺狀,可使果實附著於動物身體上,藉以傳播。
花瓣:5枚,互相連合成管狀或舌狀。從進化角度看,合瓣花是後出性狀,要比離瓣花進化。若花瓣的基部連合成較長的管,頂端五個花瓣呈輻射對稱排列的,叫管狀花,如向日葵花序中央的小花。若花瓣基部連合成較短的管,五個花瓣連合成為片狀,兩側對稱,向一側伸展的叫作舌狀花,花瓣頂端五個齒,表明該舌狀花是由五枚花瓣連合而成。如蒲公英的花。有的種類花瓣基部連合成較長的管,但花瓣五枚形成唇形,分上下二唇,往往有的只發育一個唇,另一個唇退化,形成假舌狀花,如金盞菊和向日葵花序外圍的小花。在花冠管的基部,有環形的蜜腺,可分泌花蜜貯存在管的基部。
雄蕊:5枚,花絲互相分離而花葯邊緣互相連合形成空筒形,即聚葯雄蕊。每當花葯成熟時,將花粉粒撒在聚葯雄蕊的「筒」中,待雌蕊花柱生長時,將它們「推」出筒外。有些種類花葯的基部特化成「尾」狀,其功用是保護花瓣管基部的蜜腺和花蜜,免遭灰塵或雨水的侵蝕。在每個花葯的頂端有突出的「葯隔」,在雄蕊未成熟時,此五個葯隔互相靠合形成一個「蓋子」,封住花葯管的口部,起防護作用。
雌蕊:子房下位,二心皮構成,一室,一枚倒生胚珠,基底著生。花柱一條,伸於花葯管中,頂端柱頭2裂,但在雌蕊尚未成熟時,柱頭不張開。在花柱上部,常生有一圈毛,叫「掃粉毛」,每當花柱發育而伸長的過程中,此「掃粉毛」即可將雄蕊花葯「撒」在花葯管中的花粉粒「推」出,便於來訪的昆蟲攜帶。菊科植物花一般都是雄蕊先熟,花柱伸長過程中將花粉粒「推」出後,頂端的柱頭再張開來接受其它花傳來的花粉。這是避免自花傳粉的適應。但是,一旦柱頭上沒接受到其他花傳來的花粉,即異花傳粉遭到失敗,也無妨,柱頭可以下彎,將「授粉面」接觸到自己的花柱上,沾上自花產生的花粉粒,完成自花授粉。
3.菊科的果實是不開裂的乾果,果皮緻密,其中只含有一粒種子,一般認為是瘦果。但它來源於二心皮,並且是子房下位形成的,這與由一心皮形成的子房上位的瘦果有所不同,嚴格說起來應叫「菊果」或「連萼瘦果」(Cypsela)。
菊科植物大多數花序較大而鮮艷,適於蟲媒傳粉,但另外有些屬、種的花並不鮮艷,例如蒿屬(Artemisia)、蒼耳屬(Xanthium)及豚草屬(Ambrosia)等,它們的花序很小,黃綠色,很不鮮艷。這些植物是由蟲媒特化成風媒的一個類型。蒼耳屬植物是雌雄同株,異花,雄花序較小,還保留扁平的頭狀花序,花期很短,花謝後即脫落,往往不被人們注意到。雌花序(即所謂的「蒼子」)的花序軸(托)木質化,外有許多鉤刺,其中包有兩朵雌花,每朵雌花只剩下一個子房和二裂的花柱,成熟時整個花序脫落。
向日葵在我國各地廣為種植,取材容易,而且花序及花都較大,便於觀察,下面將它的各部器官作一簡述,供教學參考。
向日葵是原產北美洲的一年生大型草本油料作物,種子含油量43.9~52%。高2~4米,大型的心臟形葉,互生。頭狀花序單生於莖頂,一般直徑30厘米,大的可達60厘米。頭狀花序的花序軸(托)扁平,其中充滿白色海綿狀的填充物(薄壁細胞)。花序邊緣圍有3~4層綠色的總苞。最外圈的花為鮮黃色的「舌狀花」(邊花),中央為黃褐色的管狀花(盤花)。舌狀花(邊花)(見圖c)是不育性的無性花,功能就是吸引昆蟲來訪,幫助傳粉。花瓣基部連合成短管,花瓣上部扁平、伸展,由三枚花瓣連合而成,另外兩枚花瓣退化,所以有人稱它為「假舌狀花」。子房三角柱狀,內無胚珠,花柱和雄蕊皆退化,不復存在。萼片退化成膜質的「冠毛」,一般三枚,分別著生在子房三個角的頂端。子房基部無明顯的苞片。管狀花(盤花)(見圖B)的五枚花瓣基部連合成管狀,上部五個齒,輻射對稱。在花瓣管的下部膨大成球形,上生纖毛,其作用有二:1.膨大的空腔內貯花蜜供來訪的昆蟲採食。2.膨大的部分彼此靠得緊密,填充了花冠管之間的空隙,防止雨水、灰塵或長吻昆蟲傷害下面的子房。萼片退化成膜質三角形的小薄片,著生在扁平子房的兩個上角,已無明顯的作用,果實成熟時脫落。雄蕊的花葯黑褐色,連合成管,葯隔三角形,黃褐色。雌蕊的子房下位,未成熟時白色,壁薄而軟,待成熟後,果皮變硬而具黑色花紋。每個子房的基部都有一枚膜質的苞片包住子房,白色,頂端有三個裂齒,當果實成熟脫落時,此苞片仍存留在扁平的花序軸上。
菊科植物依據頭狀花序內花的形態及乳汁的有無可分為兩個亞科12個族。劃分標准即:
管狀花亞科(Asteroideae)植物體不含乳汁,頭狀花序皆為管狀花或至少花序中的盤花為管狀花。包括11個族,大多數菊科植物都屬於此亞科。應當說明的是我們日常栽培的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雖花序中央的盤花似舌狀,那是長期人工選擇的結果,它無乳汁應歸於本亞科。蒿屬、向日葵等,也都屬於本亞科。
舌狀花亞科(Cichorioideae)植物體含乳汁,頭狀花序上皆為舌狀花。只包含一個族。蒲公英、萵苣、苣蕒菜等都屬於本亞科。
菊科植物與人類生活關系較為密切。其中有許多著名的觀賞花卉如菊花、大麗菊、萬壽菊、金盞菊、翠菊、蠟菊、大波斯菊(秋英)、瓜葉菊、雛菊等。日常食用的蔬菜有萵苣、茼蒿(北京稱蒿子稈),菊芋(姜不辣),生菜等。葯用種類較多如除蟲菊、紅花、牛蒡、蛔蒿(花序中產驅蛔蟲有效成分——山道年)、蒼術、澤蘭、大薊等。可提取芳香油的植物有艾納香(Blumeabalsamifera),蒸餾後提取的揮發性物質即冰片,黃花蒿(Artemisia annua)全草可提取芳香油。橡膠草(Taraxacum kok-saghyz)是北方較寒冷地區的草本橡膠資源植物,蘇聯曾大量栽培。對人類生活有害的植物如蒿屬某些種,專門生長在農田中,是莊稼的大敵。豚草屬一些種的花粉對某些人易產生過敏反應。
❺ 植物保護專業的論文怎麼寫
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寫:
第一個是從植物保護這一學科的作本身的作用重要性上入手
第二可以分析當前植物保護的情況
第三個稍微難一點,就是從植物保護這一專業學科中寫出自己的獨到見解。
❻ 關於植物生長的科學論文怎麼寫
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如果適當的添加一些科學技術,對於植物的健康成長是有一定的幫助的。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植物生長的科學論文,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植物生長的科學論文篇二:《試談水體對水生植物生長的影響》
摘要: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植物通過體內水分平衡即根系吸收水和葉片蒸騰水之間的平衡來適應周圍的水環境。不同的水體對於水生植物的影響不盡相同,本文通過水體與水生植物的發展過程,分析了不同水體對水生植物的生長的影響。
關鍵詞:水體;水生植物;水位;波浪;生長;影響
1水體與水生植物
1.1概念
水體指的是液態和固態水體所覆蓋的地球空間。水圈中的水上界可達大氣對流層頂部,下界至深層地下水的下限。包括大氣中的水汽、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和生物體內的水。各種水體參加大小水循環,不斷交換水量和熱量。水圈中大部分水以液態形式儲存於海洋、河流、湖泊、水庫、沼澤及土壤中;部分水以固態形式存在於極地的廣大冰原、冰川、積雪和凍土中;水汽主要存在於大氣中。三者常通過熱量交換而部分相互轉化。
水生植物一般指能在水中生長的植物。水生植物主要分為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四大類,有時把一些水緣植物和喜濕植物也劃歸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具有保存生物多樣性、凈化水質、美化水景和固坡護岸的作用。
1.2水體和水生植被的發展階段
描述水生植被演替系列多通過植物群落的空間排列順序(生態系列)來推斷時間演替系列。水體沿岸帶有沉水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和濕生植物群落,它們代表了淡水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不同階段。水生植被的演替以植被優勢種的演替為代表。水生境中的原生演替是從藻類開始,路徑是:藻類→沉水植被→浮葉植被→挺水植被→濕生植被→陸生植被,最終結局是水生植物和水體消失。逆向演替也稱為退化,表現為其演替方向與原生演替相反。演替的結果是植被結構趨於簡化,生物多樣性下降。
任何水體一經產生就開始了在物理、化學和生物因子等方面的相互作用,早期環境因子起主導作用,到後期生物因子又佔主導作用。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水生植物可能是水體和水生植被不同發展階段的代表性種類。例如,沉水植物苦草和竹葉眼子菜是水體發展早期的優勢種,適宜水位波動大的環境,它們呈稀疏分布,群落生物量低。當水位逐步穩定後,水生植物的優勢種可能更替為微齒眼子菜、黑藻和穗花狐尾藻等,水底密閉起來,群落生物量增加。
2水體水位對水生植物的影響
在自然生境中,水位很少保持不變,面對這種動態條件,植物通常會產生形態可塑性以及改變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的分配方式確保生存。對於整個群落而言,水位變動產生的影響也很顯著。
2.1植物形態的改變
以無性繁殖為主的水生植物,尤其是具有較遺傳延展性的個體,能夠通過改變植物本身的形態來適應水深在時空上較大的變化。如在深水裡,蓖齒眼子菜的生活型從原來的毛刷型變為聚合型。這是有利的,能夠增強植物的功能。各種生活型植物對於水深的變動呈現不同的形態。挺水植物對水位梯度的形態改變,主要包括生長形態、繁殖和生物量分配模式的改變。形態方面,主要包括葉柄伸長、異型葉的產生,莖長、莖數、莖直徑、匍匐莖直徑和匍匐莖等級的改變。如蘆葦幼苗在淹沒狀態下其節間距會增長。這種增長有2個可能的機制,由於向周圍水體釋放的截短而導致乙烯濃度升高的或是由於溶氧減少導致乙烯產生增高的一種協調。在淹沒期間,部分淹水植物所有的被淹沒的葉子都會衰老,只有末端的葉子會偶爾倖存。繁殖的變化主要包括花期、花序長度、花瓣寬度以及繁殖器官乾重等的改變。如蘆葦在水位下降後其種子有很高的萌發率。浮葉根生植物改變的形態主要表現在葉和花。如水位上升,浮葉植物荇菜的葉柄迅速伸長,但是支撐葉片的葉柄和莖變得更脆弱。浮葉植物菱有相對發達的根系統,在一定范圍內的水位變動下,菱仍能固定在底泥中,而且幼葉能通過葉柄的伸長維持在表面。水位的升高導致花以及芽苞被水淹,無法形成種子,水位降低並不會影響花和果實的產生。沉水植物的也很顯著,如苦草在深水中具有較高的株高,葉更長更薄,因為在光強較弱的深水中合成單位干物質需要更多葉面積去獲得光資源。而在水較淺時,光強太大會抑制其生長,葉子變成紫紅色來調節對所需光資源的攝取。
2.2植物數量的增加
水位對植物產生的另一個顯著影響是改變其數量。對於不同生活型的植物而言,水深影響其生物量的機理是不一樣的。水深直接地影響挺水植物群落的數量,通過減小光照強度間接地影響沉水植物群落數量。對於同 種植 物,水位的變動能改變地下數量和地上數量的分配比例。挺水植物隨著水位的增加,莖重在整株數量中的比例上升,地下部分比例就會降低,分配到根和根狀莖的數量降低,在風浪的作用下更容易被連根拔起。
2.3植物物種的多樣性
在沿岸帶,通常水生植物生物多樣性很高,其原因之一是水位波動使得沿岸帶一直處於干擾狀態。根據中度干擾法則,適度的干擾有利於物種多樣性的提高。水位波動引起濕地種子庫的再生也是重要原因,而且這種作用與洪澇和乾旱發生的頻率以及持續時間相關。水位的短期變動和長期變動,特別是水位下降,通過建立和破壞低多樣性集群的外來物種入侵,從而影響物種多樣性。水位下降是多種植物成功萌發和存活的先決條件,為適應淺水生活的物種建立創造了機會,也能支持新的外來物種的成功入侵。水位下降會阻止優勢種控制整個群落,從而增加物種多樣性。然而,在高水位條件下,很多濕地植物種的根莖萌發受抑制,降低了物種的多樣性;如萊茵河畔在河流低泄量期間,夏季特大洪水會引起水生植物物種多樣性減少。可見高水位和低水位對物種多樣性的影響是不同的,相對於高水位,低水位的作用更顯著而且有利。
3波浪形態的水體對水生植物的影響
江、河、湖岸浪蝕是這些水體順向演替的自然過程,浪蝕淤積也是影響這些水體壽命的重要因素。在自然界隨著水體的演替,岸坡趨緩並沉積土壤,為水生植物的生存繁衍創造了條件,植物的生長減緩了水岸的侵蝕,是演替的阻力,但植物體的腐爛沉積、水中有機質含量的大幅度提高,豐富了水體營養,提高了水體生物量,從這個角度說水生植物對整個水體的演替是有貢獻的。
商住區和公共綠地內部的小水系一般來說范圍小、禁航、水流緩慢,對岸線沖刷、侵蝕較小,對水生植物的種植生長影響不大。江河湖泊等水體由於風浪、船形波或水流急速沖刷給水生植物的種植、生存帶來很大困難。如風浪和船形波將會直接或通過堤岸反射,強烈地直接拍打或搖動植物體,從而使植物葉片破碎、莖被折斷,甚至植物體被連根拔起,影響植物的生長甚或導致其死亡。
4沼澤地對水生植物的影響
沼澤是指地表過濕或有薄層常年或季節性積水,土壤水分幾達飽和,生長有喜濕性和喜水性沼生植物的地段。由於沼澤地土壤水多、缺氧,故沼生植物有發達的通氣組織,有不定根和特殊的繁殖能力。沼澤可生長的水生植物很多,如萱草、澤瀉、慈菇、海芋、花菖蒲、千屈菜、梭魚草、小婆婆納等。沼澤植被以挺水植物為主,多屬於莎草科、禾本科及蘚類和少數木本植物。
5結束語
水生植物具有觀賞、凈化以及生物多樣性高的特點。水生植物及其環境是許多鳥類、魚類和其他動物的棲息地和繁殖場所,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水生植物及其環境又是一種脆弱的生態系統,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水體與水生植物關系也隨著人類的活動影響,變得互動起來,水體的污染問題在水生植物的作用下也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植物生長的科學論文篇二:《植物生長三維動畫關鍵技術》摘 要: 植物生長三維動畫已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各個領域,如城市規劃、影視娛樂、 廣告 宣傳等。對植物生長三維動畫的研究內容、演示方式、動畫特點進行歸納與概括。從軟體技術的角度對植物生長三維動畫的表現形式、研究現狀、關鍵技術、製作 方法 、適用對象、優缺點進行研究、分析和比較,對該領域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為有效推進植物數字可視化建設和提高動畫創作效率提供參考。
關鍵詞: 三維技術; 植物; 生長; 動畫
0 引言
植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計算機三維動畫技術的發展,植物生長三維動畫被廣泛應用於 教育 、科研、遙感、游戲、數字影視等眾多領域。
1 植物生長三維動畫的生長方式
經過大量的理論和實證研究, 總結 了植物生長三維動畫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⑴ 破土而出式
植物最初是生長在暗地裡的一顆種子,慢慢破土而出,拔節而長,枝繁葉茂,開花結果。這類生長動畫便於演示植物動態的生長過程,營造出生命和希望爆發的活力。
⑵ 藤蔓伸展式
不少影視作品和建築藝術動畫中都能看到藤蔓植物慢慢伸展,絕強地依附攀援,增加場景生機和活力的景象。除了綠化的作用,這類動畫給人以在逆境中不屈服,頑強展示生命力和活力之意。
⑶ 層疊上升式
層疊上升式比較符合林木類植物的生長規律。植物按照一定的層次從地面節節往上拉升,葉子、花、果等則以粒子形態般急劇增長,就像地面賦予無窮無盡的生命力和活力一樣,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神奇的創意享受。
⑷ 迷幻障眼式
迷幻障眼式是植物生長中比較虛幻、神化的方式,好比變 魔術 ,往往藉助於強烈光效、迷幻煙霧等效果來實現,光效、煙霧之後植物出現在面前。
圖1 植物生長三維動畫方式
2 植物生長三維動畫關鍵技術
植物生長三維動畫有許多方法。3ds max、MAYA等三維軟體都帶有植物模型,粒子系統也能實現植物生長動畫效果。但是三維軟體自帶的植物模型種類較少,粒子系統又難以實現較為真實、自然的生長動畫效果。植物插件的出現,能有效解決動畫效果和創作效率上的問題,成為三維動畫創作的熱門工具。下面就幾款主要的植物插件進行分析和比較,以助於提高應用者的動畫創作效率。
2.1 Ivy Generator和Guruware Ivy插件
Ivy Generator是德國康斯坦茨大學開發的一款藤本三維軟體,主要用於模擬以攀爬為主的藤本或草本植物的生長。通過對生長參數的調節,可隨機生成不同形態的藤本植物模型。其特點是不需要應用復雜的植物生長機理模型,側重於計算機圖形學,迅速生成逼真的植物模型,追求基於視覺效果的真實性[1]。但Ivy Generator不能直接實現植物生長動畫,只有將模型輸出成OBJ和MLT材質物體,再導入3ds max等三維軟體中製作動畫效果。該插件的系統耗用較大,不適合表現大規模的植物場景[2]。
Guruware Ivy是Ivy Generator的改進版本。Guruware Ivy使用更方便,功能亦有增強,通過為Age(藤蔓年齡)屬性設置關鍵幀可以輕松實現藤蔓生長、攀爬的動畫效果[3]。
2.2 XFrog
XFrog是德國Greenworks公司開發的三維植物軟體,可實現植物的直觀交互建模和生長模擬。XFrog所有的樹葉、枝幹、花朵等都採用實物掃描,使得模型更加真實,開放的光年系統和層級的表現方式,使其操作性更簡便,可控性更強[4]。XFrog在植物生長模擬過程中,通過關鍵幀動畫實現,有兩種方法。①起始和結束關鍵幀為同一關鍵幀。可以保證模型擁有相同的拓撲結構,生成動畫較為平滑。但應盡量減少直接修改植物參數的操作,否則會大大降低動畫的真實感。②起始和結束關鍵幀為不同關鍵幀。可以把起始關鍵幀的模型細化,缺點是XFrog插補的部分較多,不如第一種方法的動畫效果平滑自然[5]。 2.3 GrowFX
GrowFX是俄羅斯Exlevel公司基於3ds max平台開發的一款植物插件,可創建參數化的樹木、花草及其他植物模型,自由創建風力和生長動畫效果,前提是要有GrowFX調節出來的未塌陷的文件[6]。GrowFX除了可使用官方的植物庫資源,還有靈活的自由度。通過植物年齡、生長方向、風效、動畫效果等隨機參數的調節,快捷得到植物的其他形態。
2.4 Vue
Vue是一個專業的CG景觀設計工具套組,可以製作出逼真的自然環境,還可以和3ds max等三維軟體套用。Vue可以在現有植物庫基礎上進行再加工和改造,容易產生新的植物形態和物種,根據用戶實際需要自由形成植物生長、形態變化等動畫效果。Vue操作簡便、場景表現逼真。雲計算的建模方式、快速的渲染時間等特點,使得它特別適合表現自然空間大場景,主要用於中、遠景表現[7-8]。
2.5 T-Gen插件
T-Gen是第一個完全整合進SoftImage|XSI的植物生成插件,擁有強大的靈活性和無窮的可能性。可以使用幾乎所有XSI工具對其產生的植物模型、材質、層級結構做進一步修改。T-Gen各類參數幾乎都可用於設置動畫效果,強大的優化工具使其在植物生長動畫方面有著快速、高效的優勢。
2.6 SpeedTree、TreeStorm和Forest Pack Pro
SpeedTree、TreeStorm和Forest Pack Pro都是目前在建築漫遊動畫和園林設計中比較常用的植物插件,擁有強大的植物庫,模型真實感強,繪制效率高,支持植物動力學,可模擬風吹植物動畫效果,分別適宜表現中近景和大片的遠景植物[9-10]。但它們沒有植物生長動畫功能,憑借豐富的軟體開發介面可以和3ds max等三維軟體結合使用,以實現植物生長動畫效果。
3 結束語
植物生長三維動畫將緩慢的植物生長過程動態化、形象化展現。本文所介紹的幾種植物三維生長動畫關鍵技術,因各自不同的特點和優勢,在表現一些大型的自然場景中,往往需要把多種方式相結合。
由於植物結構復雜,表面細節豐富,使其無論在三維建模、動態模擬方面都存在較大難度,以下問題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①當前主要實現單株植物的三維模擬,缺乏對於大規模植物生長動畫場景的模擬研究;②植物形態受到光照、風力、溫度等自然環境因素影響,對更為復雜、逼真的植物生長交互模擬將是未來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 王海,林杉,黃心淵.植物生成軟體的評價和比較[J].計算機模擬,2006.8:177-180
[2] 王媛等.An ivy Generator三維藤本植物建模技術應用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08):3196-3197
[3] 孫楠.藤蔓可以這么“種”出來――Groupware Ivy插件牛刀小試[J].現代電視技術,2009.2:127-129
[4] 胡遜之.面向樹木 科普知識 的三維游戲設計[D].北京林業大學,2010.6:27-28
[5] 王忠芝,胡遜之,伍艷蓮,梁敬東.基於XFrog的樹木建模及生長模擬[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9.31:64-68
[6] Grow FX定製樹[EB/OL].[2012-10-29
[7] 於淼,楊立新.基於Vue軟體的景觀場景表現技術的應用研究[J].中國園藝文摘,2011.3:94
[8] 賈勇,於淼.VUE軟體在園林設計應用中的構成要素分析[J].中國園藝文摘,2011.5:116-117
[9] 趙塘濱.基於3ds max的自然場景製作技術[J].美術學刊,2012.3:57-58
[10] 劉穎,羅岱,黃心淵.基於OSG的SpeedTree植物模型繪制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12.6:2406-2407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植 物生 長的科 學論 文”
❼ 怎樣寫有關植物的論文
水仙花(2篇任選)
我家陽台上有一盆美麗的水仙花,我可喜歡它了!
水仙花長得既漂亮又高雅.每次我放學回家總愛跑到陽台上看水仙花.水仙花的底部有無數條白色的須根,聚在一起,像一位白鬍子老爺爺的胡須,雪白雪白的.
水仙花還長有一片片翠綠的大葉子,它為水仙花增添了幾分美麗之處.
再來講一講水仙花的花莖吧.它就像大家經常吃的韭菜芯.這個花莖長得非常筆直.花莖上的花朵長得更美.它可是用六朵白色的小花瓣組成的.花瓣向外舒展開,只見花瓣中的黃色花芯.整個花朵就像是一個特致的小酒杯,金光閃閃.水仙花在微風中彷彿是一位花仙子,正在偏偏起舞,真是令人賞心悅目.呵,怪不得有」凌波仙子」的美稱.
我愛我家那盆水仙花,它給我帶來了歡趣,給我帶來了快樂
2
小時候,我一直住在外婆家。那時,外婆家的院子里種了好多好多美麗的花兒。春天有迎春花、牡丹花;夏天有太陽花、蟹爪蓮;秋天有菊花、一串紅,夏天有臘梅花、水仙花。
其中我最喜歡水仙花,喜歡它的外表,更喜歡它的「內心」。它雖然沒有牡丹花那樣嬌貴,沒有太陽花那樣紅艷,沒有菊花那樣引人注意,也沒有臘梅花那樣清香醉人。可是水仙花亭亭玉立,水仙花玉潔冰清。還有一個更大的理由:「水仙花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水仙花素有「凌波仙子」的美稱。的確它那動人的身姿使人一見傾心。
外婆家的那幾盆水仙花可美了。
一月,水仙花開了!它那翡翠般的碧葉翠綠翠綠,綠得發光,綠得鮮亮,縱橫交錯的綠葉間,錯落有致地開著幾朵潔白無瑕的小花,花中嵌著一屬黃金般的花蕊,散出陣陣淡淡的幽香,顯得格外高雅。水仙花與泥土無緣,雨花石是它的「土壤」。我想:我要像它那樣在思想上純粹潔白,沒有一點污泥。水仙花的根部像只大洋蔥,根下長著白色的根須,它們像一條條長長的蚯蚓繞著一塊塊堅硬的雨花石,又顯得十分倔強。
一陣風拂過,小花搖晃著腦袋,擺動著它柔美的身軀,似乎穿著水晶衣裳在水石上翩翩起舞,使人見了心曠神怡。
冬天,很多花兒都經不住嚴寒的摧殘,受不了命運的考驗——枯萎了。而水仙花卻毫不畏懼,當室外寒風凜冽、冰天雪地的時候,它傲然挺立著,還是那麼精神抖擻、生機盎然,彷彿在與寒風搏鬥,如此堅忍不拔,使人越來越喜愛它了。
我愛水仙!愛它的美麗芬芳,愛它的高尚純潔,更愛它的頑強不屈!
我愛荷塘
你們喜歡什麼?我喜歡夏天的荷塘.
初夏,荷葉從水裡探出嫩黃色的小腦袋.到了盛夏,嫩綠的荷葉變成一個個碧綠的大盤子.蓋漫了荷塘.荷花也不甘示弱,從淤泥中探出了粉紅色的腦袋.荷花雖然是從淤泥中生長出來的,但花朵卻是那樣的純潔,那樣的可愛!真是出污泥而不染啊!有些荷花半卧在水中;有的半開著;有的荷花中露出了嫩黃色的小蓮蓬.......荷花千姿百態,美麗極了,讓人目不暇接!
清晨,每當從荷糖經過,荷花總是讓風婆婆把清香帶給人們.荷花上.荷葉上鑲滿了晶瑩透亮的露珠,不時滴答一聲,原來是露珠寶寶跳入水中的聲音.魚兒圍著荷花跳起了 舞,荷花.荷葉.露珠寶寶都是魚兒忠實的觀眾.露珠落入水中的滴答聲則是觀眾給魚兒的掌聲.看到這般景色,真想和它們一起玩,一定也和我一樣想和它們一起玩耍吧!
在炎炎夏日下,荷塘變得更加美麗.每個過路人經過荷塘都會隨便的摘下幾片荷葉戴在頭上,擋住火辣辣的太陽.荷塘不僅僅是外表美,還有一種默默奉獻的精神,這難道不算一種美嗎?
這么可愛的荷塘難道不值得你我喜歡嗎?
我愛你-----可愛的荷塘!
❽ 寫一篇關於植物的科學小論文(500字以內)
推薦答案
一天早晨,我看見媽媽在給花澆水,就問媽媽:「媽媽,你澆水了,那些花就會生長,這是為什麼呢?」「孩子,這是因為植物根莖在給花輸送養料呀!」
可是,聽了媽媽的話,我還是不太明白,媽媽看見我還是不懂,就跟我說:「沒關系,我給你做個一小實驗,怎麼樣?」一聽到做實驗,我就高興得手舞足蹈,大聲叫道:「好!太棒了!我最喜歡做實驗了!」
我們准備了藍墨水、橡皮泥、一棵帶根開白花的植物、滴管、記號筆、杯子還有水。媽媽對我說:「千萬要小心,不要打碎杯子!」「一定!」我保證地說,實驗開始了,媽媽先把水到入杯子里,我又用滴管吸了紅墨水,滴入裝了水的杯子,媽媽然後把那棵帶根開白花的植物浸入水中,頓時,根的底部開始變紅了,我用橡皮泥把杯口「封」住,媽媽最後在杯外用記號筆做上記號,就Ok了!
媽媽又說:「記住要在一個星期後再觀察。」「Yes!」我叫道。我真是太期待了!連做夢都在做有關於這個實驗的故事。
時間如流水,一個星期馬上就過了,今天,要真相大白了!我太高興了,我們一走到那個做實驗的杯子,立刻就看見花已經變紅了,杯子里的水也都少去了,最後一步,就是切開莖,於是,媽媽拿著小刀小心翼翼地切開植物的莖,哇!莖突然變紅了,根也隨之變紅了!太奇妙了!媽媽說:「之所以花變紅了,是因為植物的莖會輸送水分和養料,植物的根會吸收水分和養料,」
就是這句話使我懂得了那些花會生長,是莖和根的作用,還有水的作用,現在我徹底得懂了,不知道在坐的懂了沒?
❾ 中國植物文化800字以上
中國植物文化,具體如下:
植物文化的特點
①植物文化特點是園林意境組成的重要來源。
②植物文化對園林意境的產生有重要作用,研究植物文化對研究園林文化是一種基礎和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③中國古典園林中私家園林其植物設計具有個性與特色,人們建造園林本身就是創造文化,從文化角度對園林植物進行分析理解,是一條理解園林藝術的新途徑,可以大大加深對園林藝術的理解,還有利於提高園林魅力和園林藝術的繼承。
④園林文化應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創造,即創造景觀和創造生活,缺乏生活園林藝術會趨於空洞化,並指出探索現代文明生活方式,應該借鑒傳統的智慧和精神。
在現代園林植物的造景中,也應多運用植物的涵義,並且結合現代植物配置和造景方法來追求植物意境美,使人們在充分享受植物外在美的同時,加深對植物的藝術認識和精神上美的享受。
在欣賞植物美時,存在兩種狀態:第一,即由前述的植物的形體、色彩、芳香和聲響等刺激人們的各個感覺器官,由此而得到的一種感知的美;第二,則是因為植物的存在,觸發人們豐富的聯想,從而獲得一種超越存在的美的感受。這種由第二信號系統聯發而來的美的感受更加刻骨銘心,更加具有民族性和文化色彩,因而也更加不同凡響。
植物聯想美的形成是比較復雜的,它與民族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文化教育水平、社會歷史發展等密不可分。中國具有悠久的文化,在欣賞、謳歌大自然中的植物美時,曾將許多植物的形象美概念化或人格化,賦予其豐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內涵。
(一)「比德」賞頌型
松柏 植物材料被用於「比德」,且廣被園林採用者首推松柏。孔子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荀子)中又有:「松柏經隆科而不凋,蒙霜雪而不變,可謂得其貞也。」「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這里很清楚地把松、柏的耐寒特性,比德於君子的堅強性格。
荷花 與此精神近似的是水中荷花。荷雖屬草木,但古人對荷卻是鍾愛倍加,孟浩然贊荷花是:「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周茂叔(愛蓮說)更把荷花「比德」於君子,認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正是君子潔身自好品格的寫照,造園植蓮,即是顯示園主的精神境界。
竹 竹是古人情有獨鍾的一種植物。早在晉代,戴凱之便寫出了世界上關於竹的最早專著——《竹譜)。繼而白居易又寫了《養竹記》,他說:「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竹性直,直以正身」;「竹心空,空以體道」;「竹節貞,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等多樹之庭實焉」;「竹之子草木,猶賢之於眾庶」。白居易著實把竹的特性,作了高度的評價。蘇軾有「不可居無竹」之說,無怪阮籍、嵇康等「七賢」在竹林中才能肆意酣暢,竹給賢者以靈氣。
樟 (南史王儉傳)則更清楚地表述了樟與賢者、與人材相比擬的觀點。其中寫道:』儉幼篤學,手不釋卷,丹陽尹粲聞其名,及見之日:宰相之門也,括、柏、豫章,雖小已有棟梁氣,終當任人家國事。「可見樟與栝(圓柏)、柏(側柏),都是理想的比德樹木。在」以儒化民」的儒文化圈中,園中選用富有文化內涵的植物,作為造景的材料,是文化需要,是「化民」的需要,值得頌揚、倡導。
槐、楸 槐與揪是黃河流域的鄉土樹種,在我國的文化傳統中都有其相應的記載。《朱子語類)中有:「國朝殿庭,惟植槐楸」;《全唐詩話》中:「槐花開,舉子忙』等等。所以,槐與楸都是高貴、文化的象徵。
蘭 蘭是善,蘭是君子。《家語》孔子日:「與善人處,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俱化。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蘭雖屬草木,但其覆蓋效果之大,卻是許多植物無法與之比擬的。
杏 杏是古人倍加珍重的。《莊子·漁父》中:「孔子游緇帷之林,休坐於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杏成了講學聖地的同義詞,羅願《爾雅翼》中:「五果之義,春之果莫先於梅,夏之果莫先於杏……寢廟必有薦;而此五果適手其時,故特取之。」杏成了夏祠之聖果。自《太平廣記》記述「董奉杏成林」的故事後,杏又成了活命之果。
(二)吟誦雅趣型
造園時,如果從古典審美意識出發,引經據典地把植物景觀都作成「比德」型景觀,那就未免過於單調肅穆,缺乏情趣。所以,園主常根據自身的愛好,選取適於觀賞、吟誦的植物,配置在園中適宜的位置,依照植物時序季相的變化,可以四時八節地邀約知友,欣賞唱和,雅趣逸情,與園景互相輝映,使人陶醉。現根據季節,選取一些較具代表性的花木,擇要介紹古人的欣賞情懷。
梅 梅是古來傳誦的名花。宋·楊萬里在《和梅詩序》中寫道:「梅肇於炎帝之經,著於說命之書、召南之詩。」贊梅的沖寒斗雪,不畏冰霜的精神,首推揚維楨的「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毛澤東「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似為梅的小結。梅被譽為歲寒三友之一。園中植梅、賞梅、吟詩雅趣,直到20世紀30年代此風猶盛。蘇州可園,有鐵骨紅梅名晶。昔時,國學大師章太炎夫人湯田梨先生,可園主人前蘇州圖書館館長蔣吟秋先生,作家程瞻廬先生等在園中賞梅吟詩。程先生的一首七絕,把可園的梅景描繪比喻得最為動人。詩道:「為乞詞人詩一首,古梅紅尚暈焉支。可園春色深如許,開罷南枝又北枝。」湯、蔣與之唱和,一時傳為佳話。
海棠 唐代賈耽稱之為「花中神仙」,所以名儒巨賢的清辭麗句極多。宋代陳思《海棠譜序》中有:「梅花占於春前,牡丹殿於春後,騷人墨客特注意焉!獨海棠一種,豐姿艷質,固不在二花下。」陳思把海棠與「韻勝」、「格高」的梅花,號稱花王的牡丹相並論,足證對其看重之甚!陸游也是十分喜愛海棠的,他作《海棠歌》道:「碧雞海棠天下絕,枝枝似染猩猩血。蜀姬艷妝肯讓人,花前頓覺無顏色。扁舟東下八千里,桃李真成奴僕爾?若使海棠根可移,揚州葯應羞死……」他又寫詩道:「曉來強自試新妝,倦整金蓮看海棠,不是幽人多懊恨,可憐辜負好春光。為愛名花抵死狂,只愁風日損紅芳。露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陰護海棠。」詩中這位幽人真是愛花若狂,為了多看幾天海棠花,竟要到陰曹地府去乞借春光,希望在春的護持下,延長海棠花期。士人愛戴,真是無香勝有香也!
菊花可稱是全民族的花,不論智愚莫不知悉菊花。上自先秦,下迄近代,總是歌頌其雅潔,特別是魏晉時期,真不愧為愛菊的朝代,詩人們無不以詠菊為雅舉。晉·陶潛的五古《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陸放翁就陶潛《歸去來辭》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句,賦詩作解,進一步總結了菊花的「性格」。詩雲:「菊花如端人,獨立凌冰霜。名紀先秦書,功標列仙方。紛紛零露中,見此數枝黃。高情守幽貞,大節凜介剛。乃知淵明意,不為泛酒觴。折嗅三嘆息,歲晚彌芬芳。」褒獎頌詠之詞不可勝數,獨不見有貶語者,可見菊之精神,猶民族之靈魂!
木蘭 木蘭是唐朝最受珍愛的花,明代詩人對此也倍加鍾愛。木蘭與蘇州有不解之緣,據《嵐齋錄》:「張摶為蘇州刺史,植木蘭於堂前,盛時宴客,命即席賦之,陸龜蒙後至,張連浮酌之,徑醉。強索筆題兩句雲:『洞庭波浪渺無津,日日征帆送遠人。』於是頹然醉倒,客欲續之,皆莫詳其意。既而龜蒙稍醒,續曰:『幾度木蘭船上望,不知原是此花身。』」一時成為絕唱。無怪蘇州園林都喜歡木蘭,以此作為景點。
桃 在牡丹面前只能斂跡的桃花(唐·舒元輿《牡丹賦並序》),其實是理想世界的花,這在晉代陶潛的《桃花源詩》及《桃花源記》中都可窺其梗概。後世把理想境界稱作世外桃源,都與陶潛的文章有關。桃又和人們的愛情生活相關聯。唐代書生崔護的《題城南詩》便是一例:「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知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另外,桃尚與避邪、逃凶等傳統風俗有許多聯系。如《典述》:「桃之精生於鬼門,以制百鬼,故今作桃梗入懸門以壓邪」;《莊子》有:「插桃枝於產,連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
山茶 在眾多的詠山茶詩中,可分為兩大類型:一是欣賞她的冒寒而花,繁榮了寂寞的冬季;另一是贊譽她具有牡丹的鮮艷,梅花的風骨。山茶多品種共栽,花期可延續二三月之久。因此,許多詩人對這兩特點,大加贊賞。宋·梅聖俞的五古《山茶樹子贈李廷老》中前四句道:「南固有嘉樹,華若赤玉杯。曾無冬春改,常冒霰雪開。」明·沈周說:「雪後無顏色,凌寒見此花。」可見山茶是初春的花,春寒料峭中足以與雪斗寒,勁意似松柏,豐富了冬春的園景!
(三)形實兼麗型
宋·朱長文在《樂圃記》中有一段話:「時果分蹊,嘉蔬滿畦,標梅沉李,剝瓜斷壺,以娛賓友誼,以酌親屬。」說的是在樂圃中種了鮮果時蔬,採收了用以招待親友或供家人嘗新,親手勞作,共享時鮮,田園情趣,其樂融融。可見古代園林中的植物,並非純屬觀賞。在上林苑中果樹也是裝點園景和採食鮮果的兼用造園材料。隨著經濟的發展,人與田園的距離日益拉開,同時藝術的演化,促使「藝術排他性」;逐漸使園林中單純地配置純觀賞性的植物,偶有少數果術也不具重要功能。
事實上,有不少花木是形實俱麗的,有的則本來是從果樹中演化選育出來的,如梅花最早便是採收果實的果梅,後來才逐漸選取其中重瓣、復瓣的梅花,作為觀賞之用。從《詩經·召南》「標有梅」所說的梅,便是果梅。當時是供佐餐用的。吳江市梅埝鄉在60年代出土的青蓮崗文化遺跡中,發現有梅等核果,考古學家分析當時這些果實都是珍貴食品,所以作為殉葬品。這就足以說明梅是從果梅開始的,受人重視的。不僅如此,桃、李、杏、石榴等最早也是從采果食用轉向觀賞的。《語林》中說:「梅李至冬而花,春得而食」;《世說新語》記述的魏武帶兵,兵渴,望梅生津止渴的故事,均給梅李等帶來了食用、觀
賞兼備,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
果樹還兼具了遮蔭的功能,明人吳寬說:「棗樹八九株,纂纂爭結實,大率如 珠,此種味甘脆……早知實可食,伺須種檉榆?」可見明代對果樹還是十分重視,園林中仍是常用的。
為了便於說明,下面擇要介紹幾種形實俱麗的果樹。
枇杷 枇杷是四季常綠,「寒暑無變,負雪楊華一質貞松竹,四序一采」的果樹(宋·周祗《枇杷賦並序》)。枇杷確實是冬花夏實,可以繁榮寂寞的冬景,豐富初夏的時鮮。其景觀很是動人,特別是綠葉叢中金果懸枝,最惹人愛。明·高啟有詩贊道:「落葉空林忽有香,疏花吹雪過東牆。居僧記取南風後,留個金丸待我嘗。」沈周有句:「數顆黃金彈,枝頭駭鳥飛。」近代畫家吳昌碩更說得明白,詩道:「五月天氣換葛衣,山中盧桔黃且肥。鳥疑金彈不敢啄,忍飢空向林間飛。」此情此景,真是討人歡喜。無怪拙政園中有枇杷園一景。蘇州洞庭山更有全國特有的「白沙」枇杷,可供選用。
石榴 晉代潘尼盛贊石榴是:「華實並麗,滋味亦殊。可以樂志,可以充虛。朱芳赫奕,紅萼參差。含英吐秀,乍含乍披。遙而望之,煥若隋珠耀重川;詳而察之,灼若列宿出雲間。」潘尼把石榴的漿汁種子,比作天空星宿,晶亮閃耀珍愛有加。晉·張協《安石榴賦》也稱其「耀靈葩於三春,綴霜滋於九秋。」春花秋實,四季有景。宋·晏殊的「五絕」更把石榴的配置位置,也作了說明。詩道:「開從百花後,占斷群芳色。更作琴軫房,輕盈瑚窗側。」宋·宋祁則著力誇其景觀是:「不競灼灼花,只效離離實。」這詩是對石榴花果俱麗的描繪,宋祁對石榴可算是情有獨鍾了。
至於民間流傳的「榴開百子」雖系俗語,尤與當今計劃生育相悖,但也典出有據,《北京·魏收傳》:「安德王延宗納李氏女為妃,妃母宋氏以二石榴薦於王前,王棄之。宋氏見,乃作解釋道:」石榴房中多子,王新婚,母望婿、女多子孫。』王大喜。」於是相沿流傳,成為民俗。
銀杏 樹形高大端正,葉形美麗且富有秋色,長壽無病,少蟲,是我國特有的樹種,又屬第四紀冰川時期的孑遺樹,應作為園林的骨幹樹。
從商周先秦以至明清,歷代相傳的道德現象和道德關系,即傳統的倫理觀念深刻地影響了民族的素質。老莊、孔孟以及諸子百家所倡導的一系列倫理道德觀,成為傳統文化的主要方面,也是古代土子出處仕達必然遵循的道德准則和自覺地追求的做人准則。所以每做一件事都會從文化的高度來衡量、評價。造園活動也不例外。
同時,基於農耕經濟對天的依附性,先民對天的認識是由神秘到敬畏,由敬畏而走向依賴,並進而引申為「天人之際合而為一」的哲學概念,成為廣義的宇宙觀。在這樣的總概念下又從「構木為巢」、「鑽燧取火」等對樹木的依附性,形成了把樹木看作「社木」等原始崇拜,進而滲透了文化內涵,對樹木植物賦予某些「性格」屬性。當造園造景應用樹木植物材料時,勢必聯系這些文化現象,特別是植物材料與廳、堂、亭、榭等建築物結合聯系時,便題詞、作記、寫詩、填詞形成景點。甚至把這樣的文化活動,作為園景雅俗的
衡量標准之一。
運用植物材料,並與建築物配合成景時,必然要經過一番思考、觀察,在建成後的日常欣賞過程中,也將因景生情,發人深思。這思考、欣賞的過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陶冶情趣的過程,古典園林之所以宜於靜觀、細賞、耐人尋味,正因其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在詩禮傳家、文章華國的明清時代,士子們追求的便是以文載道的傳統觀念。
常見花語
牡丹-榮華富貴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天上有香能蓋世,國中無色可為鄰。" 牡丹,花大色艷,國色天香,雍容華貴,素有"花王"美譽。被視為榮華富貴的象徵。
梅花-高潔、剛強、堅貞 瀟灑 梅的枝幹蒼勁挺秀,被用來象徵剛強不屈的意志。梅花凌霜傲雪,沖寒而放,"獨步早春",被人贊為"以韻勝,以格高"。"花中氣節最高堅"。梅有四德:初生蕊為元,開花為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梅花有具五福:即梅花五瓣的象徵,快樂、幸運、長壽、順利、太平。元詩"瀟灑紅梅似玉人,倚風無語淡生春"
蘭花-高尚、幽雅 蘭葉青翠,花色脫俗,香氣清幽,有"香祖"之譽。自屈原起就被視為高尚人格的象徵。《孔子家語》品蘭談及:"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俱化矣"。又雲:"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窮而改節。"因而蘭花也被譽為君子,"滋蘭樹蕙"便是培育英才的代名詞。良辰佳時也被譽為"蘭"的時光。如"蘭時"指良時、春日、春時。"蘭夜",指七夕,農歷七月,古稱"蘭月"。"蘭期",泛指相會的良辰。
荷花-純潔、無邪、清白、正直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有"君子之花"的美譽。並蒂蓮則象徵夫妻恩愛。
菊花-高潔、益壽、延年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自陶淵明起,世人開始推崇菊花。陸游"菊花如端人,獨立凌冰霜"。朱淑貞:"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神農本草經》認為"服之輕身耐老"。故菊花又有"壽客"之稱。
桂花-光榮、吉祥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桂花及其果實是天降靈實。月亮,古稱"桂魄";月宮稱"桂宮";秋試及第,稱"蟾宮折桂"。古代庭院常在庭前對植金桂、銀桂,稱"雙桂當庭"。
松柏-堅貞、青春常駐、氣節高堅 蒼松傲骨錚錚,柏樹莊重肅穆,且四季常青,歷嚴冬而不衰。《論語》贊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人士高氣節,老檜參青天"。幼學故事瓊林,"男子為人卓卓,必如老檜參天。"
竹-正直虛心、氣節高堅、 瀟灑 "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毀其節","及凌雲處尚虛心","江南瀟灑地,本自與君宜"。
柳-依依難舍 古人送別朋友,常折柳枝相贈,"柳"與"留"諧音,以示依戀之情。
桃李-門生 桃、李在明媚的陽光下,花繁葉茂,果實累累,生機勃勃,人們常以"桃李滿天下"來比喻名師的門生眾多。
梧桐-愛情 古代傳說梧為雄,桐為雌,梧桐同長同老,同生同死,詩文中常以梧桐表示男女之間至死不渝的愛情。(
世人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每易形成美需寓善、景中有文、文需循經據典,還需寄寓心志於景觀之中;另一方面又要求富於詩情雅趣。在這樣的思想支配下,造園造景,植物配置,就易於程式化,造成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應該把文化修養、文化意識作為造園造景、植物配置的思想基礎。要倡導把一切外來文化中的精華,融入到傳統文化之中,使之擴大造園造景、植物配置的思想基礎。然後再以科學的思想和技術,具體指導景觀的設計和實施。若能密切結合,發揮特色,那麼,一種既具有傳統風格的、又具有發展性的植物景觀,便將出現在我國乃至整個世界上。
事實上,不僅中國如此,其他許多國家亦均有此情況,例如日本人對櫻花的感情,每當櫻
花盛開的季節,男女老幼載歌載舞,舉國歡騰;加拿大以糖槭樹象徵著祖國大地,將樹葉圖案繪在國旗上。下面是一個較著名的例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在德國柏林建立一座蘇軍紀念碑,在長軸線的焦點,巍然矗立著抗擊法西斯、保衛祖國、保衛和平的威武戰土抱著兒童的雕像;軍旗傾斜表示庄嚴的哀悼,母親雕像垂著頭沉浸於深深的悲痛之中,在母親雕像旁配置著垂枝白樺,白樺是蘇聯的鄉土樹種,垂枝表示哀思。這組配置使我們想像到來自遠方祖國家鄉的母親,不遠萬里來到異國想探視久久思念的兒子,但當她得知愛子已犧牲而來到墓地時的心情。這組配置是非常成功的,當你細細品味時總是感人淚下,從而喚起反對法西斯、保衛世界和平的感情。還會覺得戰土的英靈也會得到慰藉,因為他得到人民的尊重並且有母親和家鄉的草木在身旁陪伴而不會感覺是在異國他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