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習傳統文化的心得體會100字左右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圍繞著「和」這個核心,我們進一步明確了人際和諧的五倫關系: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妻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義、禮、智、信」的做人行為准則。
另外就是對「孝」的理解,引申開來說,對家庭里的父母親,為人子(女)一定要盡孝道,對國家的法律法規、單位的規章制度要盡忠,對自己的工作崗位要盡責盡能。
說實話,到學習之前,雖然心中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的認同,但是自認為自身做得還不錯,經過兩次學習,才逐步領會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我們每個人的教育意義有多大,傳統文化,尤其是《弟子規》的內容能夠指導我們的言行舉止、衣食住行,幫我們養成良好習慣,成為一個有素質有涵養的中國人。
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歷程。
在當今社會,物慾橫流,人們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輕一代中尤為突出,所以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傳統美德,讓仁愛、孝悌重回到我們心中,讓忠誠、守信應用於工作和生活中,使我們的社會安定和諧,國家興旺發達。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作為職場中的我們。
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 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
經常會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回家,面對父母的嘮叨,覺得很煩;有時對父母的牢騷,不能很好的給予勸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對父母的關心太少了。
從校園已經走出來一段日子了,剛開始的時候,總是懷念象牙塔里的單純的美好,懷念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的那種如沐春風的感受,懷念著以前的一切,總是不想告訴自己要向前看,總是把自己蒙蔽在過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
總是抱怨周邊的環境太過復雜,抱怨這個社會是多麼的世俗,忘了繼續追尋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憶里,痛苦在現實中。在不遇到問題的時候,充滿自信的對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戰的時候,既沒有小隱於野的氣魄,更沒有大隱於市的心境,也只不過是俗人一個。
所以非常感謝領導們在我彷徨的時候給了我機會參加傳統文化的學習,提醒自己應該如何繼續以後的人生。
自從我自己學習傳統文化以後,就越來越感覺到這條路越走越寬廣,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並介紹自己周圍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識的有緣人來到國學班學習,學習的道路還很漫長,希望大家都能夠踐行聖。
所以非常感謝領導們在我彷徨的時候給了我機會參加傳統文化的學習,提醒自己應該如何繼續以後的人生。
自從我自己學習傳統文化以後,就越來越感覺到這條路越走越寬廣,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並介紹自己周圍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識的有緣人來到國學班學習,學習的道路還很漫長,希望大家都能夠踐行聖。
傳統文化簡介:
中華傳統文化以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之學為支柱, 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如,「煩惱」「差別」「平等」「世界」等。
中華傳統文化的雙重屬性反映了傳統文化之間(如:儒家/道家之間;儒家/法家之間、儒家/佛家之間)存在對立與統一的辯證關系。他們之間相滲透,形成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文化形式等。
⑵ 學習傳統文化有什麼好處
1、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就是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當好人,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除德育智育體育全面提升外,還要明白命運可以轉變。改變命運最快速有效的方法是找到並且發揮自己的本分。兒女盡孝,父母盡慈,不管父母慈不慈,只管盡孝,不管兒女孝不孝,只管慈,這才是父慈子孝。兄弟盡悌,朋友有信,員工盡忠同一個道理,各行其道,才能家庭和諧!
2、百善孝為先。一個孝字,全家安。孝順,有孝才有順。家庭比喻為一顆大樹,老人是樹根,夫妻是樹干,財富、兒女是枝葉花朵和果實。要想根深葉茂、花香果甜,只能往樹根上澆水。孝養老人能感召子孫賢孝,家道昌盛。德是做的,不做沒有德,沒有貪來的德,也沒有爭來的功,更沒有攪來的福。孝養父母、長輩,誰做誰長德行!誰做誰得福報!這是自然規律。
3、人守不住自己的本分就會怨人怨事,到處管人,生氣上火,煩惱不斷,不是抱屈就是後悔。嘴裡不怨心裡,越怨心裡越難過。怨氣有毒,存在心裡不但難受還會生病招禍,等於自己服毒葯。聖賢人都不怨人,比如說孔子在陳絕糧,仍然坦盪自如,等等。我們學習並且承傳古聖先賢的思想,就要徹底轉動心念,用我們改造命運的真誠心轉動眼前的這個世界,扮演好人的角色,不怨人!
⑶ 您認為傳統文化的學習有哪些益處
傳統文化的學習的好處有增強孩子的文化自信,提升孩子的辯證思維,讓孩子學會感恩圖報和孝順父母的規矩,讓孩子更加理解父母的期望與文化傳承,讓孩子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優秀精髓。
1.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它是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的一種統稱。
2.學習傳統文化的意義有對自我的精神提升,傳統文化,它讓我找到自己的根;對國家和社會的安定團結,中國傳統力量之大幾乎就是一個民間宗教。宗教是讓讓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因;有志之士考慮如何傳承並推動文化的自新。
3.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和思想,並不是中華民族的古聖先賢自己發明創造出來的,而是他們發現的天地萬物的真理。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之根脈,是我們與先人隔千年而對話的時空隧道,不管時間再久遠,精神割不斷。
⑷ 學傳統文化有哪些好處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飽含著華夏先哲們的無窮智慧,記載了炎黃子孫的輝煌業績,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厚遺產。弘揚中華文化,為振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一代一代中華兒女的共同責任,弘揚中華文化對中國的未來發展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各族人民的凝聚力等其他方面都有著重要意義
弘揚民族文化能夠推動中華民族獨立自主的走向世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中華民族在悠久的歷史中創造了燦爛的世界聞名,勇於創新、不甘落後是中華民族留給世人的光輝形象。當前,中華民族與世界的距離雖然越走越近,但是在文化層面還是的發展還是比較緩慢,與世界的距離比較遠。因此,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是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責任,更是他們的義務。大力發展和弘揚中華文化,是尊重中國歷史的表現。世界歷史證明,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都離不開自身的優秀文化,只有在充分尊重自身文化的前提下才能夠贏得世界其他國家的尊重。贏得尊重的國家才能夠在世界舞台上立足,在民族文化紮根的國家裡,才能夠與其他國家進行獨立自主的交流和合作。否則,沒有民族性的性的國際競爭和現代化必將成為其他民族的附庸。
軟實力對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具有潛在的推動力,它可以在凝聚人心、激勵士氣、淳化民風、塑造民族形象等方面有著巨大作用,還可以為經濟、政治、外交的發展助力。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應全面認識民族傳統文化,理解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其進行科學的傳承,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以利於傳承中華文明和發展中華文化,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⑸ 學習傳統文化有什麼好處
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數千年沉澱下來的精華,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對歷史的了解、對文化的了解,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再者也可以培養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如果是外國人那就另當別論了。。),第三,萬物的發展都有相通之處,數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國人數千年的思想和行為演變史,以史鑒今,可以提高我們的思想深度和廣度。
⑹ 學習傳統文化對我們有什麼幫助
學習傳統文化可以讓我們的思想變得更加的完美,讓我們的精神生活變得更加充實,讓我們做一個有品位的人,他能夠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現實中去,讓家庭變得更加幸福美滿,與朋友的關系也更加的和睦,這也因此體現了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百善孝為先以及家庭和睦的傳統美德。因此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代,傳統文化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熱愛當代,我們應該提倡全民學習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中優秀的部分,將我們的民主精神以及民族氣質發揚光大,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將每個人的整體素質更上一層樓,同時還有力促進社會的和諧和穩定,真正做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一個美好建設。
⑺ 文化知識的學習,帶來了一些什麼啟示1000字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古聖先賢留給我們的這些東西有助於我們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個人思想道德修養。在學習傳統文化《弟子規》的過程中,使我受益匪淺。
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因為在學習《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
做人要懂得感恩。佛法里說人有四種恩德必須報答:父母、師長、國家和眾生。對一個人而言,應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感恩父母對很多人來說,感觸最深切。「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行孝需越早越好。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撫育我們成長,供我們讀書,教我們做人的道理;長大後,離開了他們,他們在家鄉仍然是無盡的惦念。
父母已逐漸老去,有一天一定會離我們而去,盡孝的時日無多,作為子女,應該做得越多越好,讓他們盡享天倫之樂。我自己深有體會,父母親養育了十個子女,母親因操勞過度,得了肝癌,在患病期間,還早早起來為我燒粥做飯,怕我上班遲到,怕我勞累,為我做好准備。
在彌留之際,還竭盡全力為子女操勞,多給子女一份愛。因為母親的病確診的晚,當我做子女的得知噩耗時,都來不及怎樣去回報母親的愛,報答母親的恩,只有搶著時間多陪一下母親,短短的十五天母親離我而去,留給子女的是自責、後悔、遺憾,而這份遺憾永遠無法彌補。
之後,我的兄弟姐妹吸取了這慘痛的教訓,把對母親的思念化作怎樣照顧好父親的行動,日後的生活中,捨不得得罪父親,父親的冷暖、愛好、健康都在子女的言語、行動中得到體現。現在,父親已進高齡,由於子女的尊重、珍惜,身體、精神都很好。
這個暑假,我問父親想到北京玩嗎?父親說:「想到廣西桂林看看你舅舅、舅媽。」就這樣,雖然自己家經濟不是那麼寬裕,還是帶老爸去桂林玩了一星期,帶老爸到桂林的景點看看,這可樂壞了老爸。看到桂林的奇石山峰、岩洞,老人家贊不絕口,看到「劉三姐印象」。
老爸懷疑是神仙下凡,我告訴老爸是人工合成的,老爸說,現在人真聰明,科技發展真快。一趟訪親旅遊,給老爸長了見識,了卻一樁心願。我一家人也感到很高興,能陪陪老爸走走。
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成長;蒼鷹感恩長空,因為長空讓它飛翔;高山感恩大地,因為大地讓它高聳;我們應感恩我們的祖先,因為他們打開我們智慧的大門,讓我們享受的到傳統文化帶給我們好處。在這個世上,父母是最無私愛我們的,他們的愛讓我們的人生陽光普照。孝敬父母要趁早。
寫好作文的技巧
1、好的文章源於生活,寫你的所見、所聞;寫你的親身體會;寫出你的真情實感,這樣的文章,才會生動感人。
2、寫作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對當今的應試教育,你不妨學會一些技巧。比如,平時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開頭及結尾。以備考試用之。
3、多讀書,用心讀,學會借鑒。好的文章、好詞、好句,學會積累。
4、確立新穎、獨特的文章標題。有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⑻ 談談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感受,並如何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感想
1、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
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歷程。
2、學習的重要。
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
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幹,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悅。
3、努力踐行。
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言既出,行必果,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
運用實際生活
做到知行合一,將傳統文化精神運用到工作學習上。
將傳統文化結合時代精神,融入到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去;以傳統文化規范自己的言談舉止,用傳統文化寬撫我們的內心,讓傳統文化促進社會的和諧。只有與時代結合,運用到生活中去,傳統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於不敗之地。
⑼ 我們為啥要學習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有哪些好處
從個人的角度來講的話,如果不是出於真正熱愛中國古典文學,那麼一個人為什麼要去學古詩詞和文言文呢?是用來炫耀自己的才能嗎?如果是真正的熱愛古典文學,那麼他自然心裡會有答案。
好比我,一開始接觸古典詩詞,只是出於熱愛文學,我並沒有把研習古典文學當作自己一生的追求。但是在慢慢深入的學習過程中,我真的陷進去了,被震撼到了。當我看到這些輝煌燦爛的詩詞和古代文化,真正體會到古人說的「士以天下為己任」、「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氣度,你就忍不住想把這些美好的事物,分享和傳播給更多的人。
⑽ 大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心得體會
寫作思路:首先可以開篇點題,直接給出文章的主旨,接著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觀點,用舉例子的方式來進行闡述論證自己的看法,中心要明確等等。
在學校領導對新教師的關心和重視下,在路老師的率領下。我有幸於20xx年5月23日到5月27日參加在昆明舉辦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這次學習受益頗多,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有了一次深刻的了解。這也是一次文化大餐,豐富了大腦的知識。現將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感受如下:
學習傳統文化,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和諧快樂,這既是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原因,又是這段時間以來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收獲。以前,我們遇事很多時候都是根據自己當時當地的心情、情緒來處理面對的問題。
如果我們學了傳統文化,有一顆寬愛地心,我們會在矛盾沖突發生以前有預見性地化解矛盾,無論何時,都可以以一份「共情」的心,從對方的出發點考慮問題,理解對方,從而更有效地溝通思想,解決問題。
《中庸》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講的是治學求進得道理。一個人要廣泛地多方面學習,詳細地問,慎重地思考,明確地分辨,踏踏實實地行。
在工作中,如果我們時時如此,積極主動地工作。那麼,我們的工作該是多麼和諧愜意的一件事。因此,我們要把傳統文化學深,學透,學到我們的骨髓里,運用到我們的工作中去。
學習傳統文化,對於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用傳統文化中蘊涵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風尚,不斷提高人們的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希望中國的傳統文化越來越深入更多人們的心靈,走向大眾。帶來一個和諧的社會。走向一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