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給客服文化哲學

如何給客服文化哲學

發布時間:2022-04-18 23:00:02

Ⅰ 談談關於文化哲學的問題吧!!

一、什麼是意識哲學
第一個時期(17世紀初葉—19世紀末):哲學家紛紛提出各自的意義理論。17世紀以來的西方哲學主張科學的職能在於探索真理,哲學則揭示意義,特別是科學概念、假說或理論的意義,這是兩者的區別及關系。人們相信意義是說話者自己心裡的內容或觀念或圖象,它決定心外的對象或指稱。
第二個時期(19世紀末葉—20世紀中葉):意義究竟是什麼?有沒有固定不變的意義?等成為注意的焦點。分析哲學預設意義的固定不變性,試圖給出語句的「意義」,並且說明同一性、分析性和意義含混。意義所以含混,是因為很難給下述語句或語詞找到合適的指稱:模態句、命題態度句、整體名詞(mass term)、 帶副詞的句子和疑問句等等。
塔斯基和卡爾納普的指稱語義學給語詞各個元素以合適的外延,給語句以真值,給名字以所指(denotation),給謂詞以集合,等等。語詞元素的外延被給予了,便可由之引出越來越大的成分的外延。這是分析哲學的意義觀。 解釋學的意義觀與此大異其趣。 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指出:意義是對處於一個情況中的主體的意義。它是關於某一事物的,它作為一個意義場(field)的一部分而存在; 並沒有任何簡單的意義元素。
在第二個時期,對於「如何決定指稱」這個中心問題,仍有兩種對立的觀點。其一是弗雷格—卡爾納普範式,要使說話者心裡所想的和外界對象掛鉤,只須有大多數摹狀詞適合這個對象,克里普克把這個理論稱為「一組摹狀詞」學說,指出其根本錯誤在於由之可以推出:一個人孤獨地關在屋子裡,離開其他說話者的整個社會及其餘一切,便能夠把心裡所想的同外界對象掛鉤。克里普克認為,只有當歷史的因果鏈條把所想的同對象聯系起來,這才是決定指稱的必要又充足的條件。這就是新分析哲學的意義理論,是克里普克、普特南等人關於專名、通名和其他表詞(expressions)的意義的新觀點, 它強調語言共同體同人群的生活實踐在決定指稱中的主要作用。
二、意識哲學的的各種形式
(一)笛卡兒基礎主義:近400年來的第一種意識哲學
笛卡兒的《沉思錄》,由懷疑達到確實性,有兩個關鍵。第一,依照懷疑的本體論目的,由懷疑本身導出一個確實性,即「我存在」的確實性。「毫無疑問我是存在的,因為我受騙。無論大騙子怎樣地騙我,只要我意識到自己存在它不能令我不存在。」
「我是、我存在」這個命題和《方法論》的「我思、故我在」不同。一個人必能存在,方能懷疑。緊跟著第一個確實性便有第二個確實性。我存在,但我是什麼東西呢?答復這個問題就提供了一個完全的定式:我是一個思想者,即一個心靈、理解力或理性。我成為理性或理解力,這便完全喪失了個體的規定性。
依笛卡兒看,自我結果成了惟一真正確實的東西。
這樣笛卡兒便作出為現時代(modern age)下定義的兩個重大步驟:向內給自我在自覺意識中奠定基礎,以及由自我對外朝向原子論的物質世界。這就是笛卡兒的二元論。
(二)英國經驗論傳統:從洛克、巴克萊、休謨直到邏輯經驗主義和卡爾納普
1.洛克的《論人類的理解力》對理性的起源、性質和限度作批評的考察。洛克否認有天生觀念,一切知識來源於經驗。經驗有兩種:來源於感官知覺的觀念和來源於反思的、即我們由內省而知道的那些觀念。洛克把我們當下便知曉的一切東西都喚作觀念。他把復雜觀念分析為基本的簡單觀念,試圖以此說明一切觀念的起源。
2.休謨不像洛克那樣談到心裡的知覺,卻把洛克的觀念分為印象(原始的)和觀念(引申的)。但依他看,我們能夠當下直接知曉的東西仍然是我們自己心裡的表象而不是外在世界的事物。牛頓已經發現物質的基本原理,現在有必要揭示一個平行的意識機制。心智的原子是「心裡的知覺」,對它們並且在它們之間運作的力量是聯想。於是休謨提出他自詡為有創造性的觀念聯想的原理。
3.卡爾納普接受羅素關於「用邏輯構造來代替被推論的對象」這個提示,努力貫徹羅素的設想,這就是《世界的邏輯構造》的由來。兩人都是同休謨一脈相承的, 不過以邏輯構造代替休謨的心理學分析, 把18世紀盛行的觀念理論精確化。
卡爾納普致力於經驗知識的合理構造。卡爾納普的原則是:選做基礎的對象必須是「認識上在先的」。邏輯構造分以下幾個層次:
(a)基本經驗:某一時刻的感覺經驗的橫斷面、殊相,即具體、特殊的經驗基礎。
(b)現象的共相,由特殊經驗構造出來的顏色、氣味、聲音等。
(c)知覺對象是由視覺的、觸覺的對象同時發生構造出來的。 例如一支知覺的鉛筆。
(d )物理對象藉助於把物理狀態配給物理位置和把性質配給知覺位置之間的符合構造出來。
歸根到底,世界是由我自己的基本知覺經驗一步步地構造起來的。這個「邏輯構造」不過是用新的邏輯技巧再現休謨以觀念聯想的意識機制為特色的心理學理論罷了。
(三)康德
康德哲學基本上是沿著笛卡兒基礎主義方向使主體性或意識愈益精煉的計劃。它使理性分離為科學、倫理道德和審美判斷各個領域。康德企圖以這個方式解決如何把藝術、宗教與道德同伽利略的物理世界圖景相配合的問題。和笛卡兒一樣,康德主張現代科學方法不僅是揭示自然界真理的新方法,而且是能獲得真理的惟一合適的方法。因此現代哲學的首要任務是對科學知識的基礎進行研究。這種研究是由心靈和意識來進行、並且在意識中進行的。這就是說,由主體反思來進行、並且在主體反思當中進行的。要確立的事實就是:認知自然界的最高權威即在認知主體的心靈里。此事要獲得成功,哲學需要證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哲學應當具備使人能獲致真理的一切認知原則,這就是康德的現代基礎主義。他雖則承認直觀和概念的結合才使知識成為可能,他卻把概念當作「心裡的觀念」,同外界並無接觸,因而陷於意識哲學。
應當注意意識哲學和基礎主義是從不同角度考慮認識問題,基礎主義不必是意識哲學,但意識哲學必定是基礎主義。例如,柏拉圖的理念或形式同經驗世界分離,前者是與生俱來的實在、是認識的基礎,人能夠依靠記憶把這些不在意識中的實在事物回想起來。他的學說是基礎主義的,但不是意識哲學。
(四)現象學運動
20世紀初胡塞爾創立的現象學是要通過還原(Epoch é)探查個人經驗里所能直覺到的東西,要達到基礎的東西,從能夠內在地直覺到的東西開始。目的是用豐富多彩的經驗方法對意識內容作描寫。思維活動可以指向超經驗的對象。但現象學只涉及這種指向的意義,不作任何預設。他重視意識內容,這些內容屬於本質的地位。這就是「先驗的主觀性」。胡塞爾相信實在以它和能經驗者的關系為邊界。現象學被看作世界經驗的先驗對應物。這里先驗的就是徹底而完全地反省的。世界的基礎構造就這樣被先天地給予了。
胡塞爾把存在當作是由主觀的內在結構推演出來的,把被知覺的對象叫做「感覺極」。美國現象學家法伯(M.Farber)說得好:知覺是具有指向的經驗,在它自身中便內在地有一個所指向的對象。這樣就非得除掉物自體不可。物理的東西不過是「感覺極」的發展罷了。實在世界僅僅是先驗自我意向的對應物。現象學方法要揭示先驗主觀性在一切可想像的變化中保持不變的、永恆的本質結構。
胡塞爾探討從笛卡兒到康德的古典認識論問題,即知識的源泉和可能性問題。現象學被他稱為「先驗的認識論」,其次它也是「具體的先驗主觀性的科學」,即「純粹的自我學」。他試圖證明對事物和我們自身的本質有完全充分的知識是可能的。
現象學運動屬於從笛卡兒、英國經驗論到康德的傳統,這些哲學的共同特徵是以「心裡的觀念」為出發點,加上各自不同的其他一些必要條件而成為典型的意識哲學。
三、文化哲學的特徵
(一)信念定型和經驗意義的整體主義
按照卡爾納普的《世界的邏輯構造》,每一科學家都能夠把一切科學命題解釋為關於他或她自己的私人經驗斷定。對這個立場的反應,使奎因提出信念定型和經驗意義的整體主義觀點。今天幾乎所有哲學家一致同意在成熟科學中信念定型和意義都是整體主義的。理由在於大家公認科學檢驗依靠輔助理論和假說的應用。例如,牛頓的引力理論本身和任何軌道都是相容的。只當帶有這些不明顯提出的輔助理論、假說,才能夠由萬有引力定律推導出一個系統的軌道或其他的可檢驗預測。這樣,我們不能夠談到這個定律本身的經驗意義,甚至不能夠談到整個牛頓力學的經驗意義,除非採取人為的方便辦法把一般接受的輔助假說當做「牛頓力學」的一部分。
因之文化哲學的第一特徵就是信念定型和經驗意義的整體主義觀點。
(二)意識哲學堅持內外有別論,文化哲學反對內外有別論
意識哲學堅持內外有別論,觀念是在心裡或靈魂里,這是內部領域,同外界完全隔絕。從1630年到1950年的三百多年間,理性論(笛卡兒)和經驗論(洛克、休謨、巴克萊直到卡爾納普)都主張一切或絕大部分可感知的屬性都存在於心中,因而並非外物本身所具有。
文化哲學堅決反對內外有別論,而回復到亞里士多德的自然實在論,主張我們所感知的外物,就在外界。並非這些物體對自我的觸動引起知覺,因而只有因果關系;而是我們所感知的外界對象同自我或主體有認識關系。換言之,我們所感知的直接對象,並非在心裡,而是在外界。這就是文化哲學的第二特徵。
(三)文化哲學主張回到日常的生活世界
休謨的意識哲學把「實在」分為「世界的內容」和我們的「投射」(主體觀念的外化)。世界的內容不是真實世界,是心裡的觀念,心裡觀念的「外化」是想像有一個並不認知的外在世界。這種把實在分為兩個部分的計劃被它的對立面完全擯棄,這些哲學家主張回到日常的生活世界,正如尼采指出的,不再尋求所謂「真實世界」的哲學。維特根斯坦和奧斯汀就是這樣的哲學家。這生活世界充滿對其他對象「產生效果」的對象,「說明」其他事件的事件,和「認出」事物(不是感覺資料)的人。這生活世界並不分為內容和投射兩個部分的新方向必定影響整個文化。
詹姆士、維特根斯坦和奧斯汀認為哲學要有進步,必須恢復平常人的「自然實在論」這一生活世界的哲學。「生活世界」這個概念原來是胡塞爾首先提出的,他認為應以生活世界作為出發點,由之通過科學研究以鍛造出真實世界為其果實。胡塞爾所指科學是「先驗現象學」,他實際上認為生活世界不是「真實世界」。他又提出比「生活世界」所指的人類經驗基地更廣大得多的生活概念。他指一切可能的生活,從生物學的現實生活到文化生活,直到「先驗的生活」。這樣,胡塞爾雖首先提出生活世界的概念,他並不認為這生活世界是真實世界,也不認為它即是文化世界,所以他並不是文化哲學家,而是典型的意識哲學家。
(四)新的語言觀:維特根斯坦對傳統語言觀的批判和徹底的語用學觀點
傳統看法認為,經驗觀察是單純的反映。維特根斯坦指出:非也;它是映象和語言的結合。因為觀察是陳述,陳述必須使用語言。我們不是在這一種語言框架內觀察,便是在另一種語言框架內觀察,觀察總是帶有眼鏡的。
徹底的語用學觀點屬於廣泛的實用主義傳統:以米德(G. H. Mead)、皮耳士、杜威、維特根斯坦、奧斯汀等為代表。這個傳統的基本觀點是:要理解語言,就不能把它看做表達私人心裡觀念、思想或者表象某些事物的工具。因為這便錯誤地預設語言的意義是獨立於語言之外的東西。相反,語言應被看做一個社會活動,這便表示:第一,要研究由使用語言所構成的行動,這就使我們有可能理解像「有了思想」、「想要表達某些意義」這一類心理行為(mental acts)。這樣, 和使用比較,意義就是一個引申出的范疇,語用學領域比語義學領域更為基本。米德計劃就是要把優先次序倒轉過來。皮耳士的功勞則在於發現那些近似維特根斯坦語言游戲的語言行為和發展的觀點,以及它的語義學公式:「一個詞的意義就是它在語言中的使用。」語言意義的這種實用主義的理解限於詞的意義,至於片語和語句的意義問題則有德國學者蘭巴特(F. Rambartel)和施耐德(H. J. Schneider )等試圖為語義學構造一個語用學基礎。其宗旨就在於說明自然語言是一個復雜的行動系統。奎因和戴維森關於講話或言談(discourse)即是行動的看法與此類似。
(五)解釋學者關於不同的社會文化和不同的「意義場」相關聯的主張(意義場指成簇集結的主體間的意義)
解釋學者強調研究者自己的文化傳統要捲入被研究的文化傳統之中,兩者進行對話,以便不致曲解另一種文化。理解了別的文化才有可能對自己的文化作出恰當的評價。
有兩種不同的研究方向。一種是建構以證實為基礎的實證科學;另一種的目標在於建立不可避免地有意見分歧和不同解釋的科學。但由於注意使用結構分析和概念闡釋的客觀方法,可能達到大致相似的解釋。
(六)維特根斯坦論主體間可交談的條件:語法命題所構成的確定信念系統和實在的相互聯結
不同主體間需要有那通過共同規則使彼此交談成為可能的確定信念系統(相當於解釋學的「意義場」)。用語言描述實在以游戲規則為根基。這些規則是認知系統。維特根斯坦在《論確定性》中指出它是信念系統。這個作為知識凝固形式的語法不能夠被經驗證偽,因為它恰恰是我們不能放棄而不致喪失自己立足點的確定命題系統。
語法被維特根斯坦描繪為世界的一個圖象。如果我們把瘋狂理解為有一種同等的生活形式與之配合的、改變了的語法,亦即改變了的世界圖象,我們便能夠認識瘋狂的內在邏輯。狂人的語言和狂人的實在是相互關聯的。因此一個瘋子的實在充分證實了他的信念。正如我們的實在充滿對我們的信念的證實一樣。 這里維特根斯坦和尼採的視界主義(perspectivism)一致,因為語法是對實在的一個視界形式, 它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它是沒有基礎的或不可奠立基礎的。瘋子的思想不是錯誤的,卻是和平常人不一樣。這里維特根斯坦把多元文化論或多元合理性標准延伸到極度,是和解釋學不同的。
上面列舉的特徵並不窮盡,也並非一切文化哲學理論都具有所列舉特徵的全部。有的特徵是十分重要的,必須具備才是文化哲學,其他的則可以不具備。我認為兩個特徵是一切嚴格意義的文化哲學所必須的。(1)以生活世界為基地,絕不離開這個基地, 也就是以文化世界為基地,絕不放棄這個基地(胡塞爾以生活世界為出發點,其先驗現象學便放棄生活世界了)。(2)承認意義並不源出「心裡的觀念」或印象,或者心裡關於外物的表象。意義倒是由使用語言的社會實踐,由講話、交談的活動所創生的。 意義決定於講話的時間、 地點和具體環境(context), 語言並沒有固定不變的意義(奎因稱固定意義的設想為「博物館神話」)。
在意識哲學的全盛時期,學者往往以意識、觀念和自我的措詞與思想來探討文化問題。對不同社會文化和同一文化的不同領域或者是否合理、或者其合理性程度如何確定,按照什麼標准等問題進行爭論,這是意識哲學對文化問題的研究,決不是文化哲學。真正的文化哲學導源於尼采,因為尼采對意識、自我和主體進行徹底的摧毀,並且主張重估一切傳統觀念的價值。然後又在20世紀中葉,由以維特根斯坦後期《哲學研究》(1953)為首的一系列著作,和20世紀70年代海德格爾和加達默的哲學解釋學予以發展,這樣才形成嚴格意義的文化哲學。
四、為什麼意識哲學的後繼是文化哲學?
在意識哲學以主角身份登台表演得淋漓盡致、如今正要下台或已經下台之際,接著登台的何以是文化哲學而不是其他文化形態?我認為有下列理由。
(1)笛卡兒基礎主義以科學為惟一真知識, 科學終將取代一切其他文化領域、從而解決一切人生問題的設想,和18世紀啟蒙運動關於科學理性是獨一無二的,其他一切反科學或非科學的思想都不合理的觀點,已被康德把宗教、道德和藝術納入理性范圍的觀點所駁斥而不能成立,因此理性的多元化已成定論。
(2)於是意識哲學的終結並不表示哲學已告終結, 將由文學或詩來替代。在人的生理、心理結構和能力沒有巨大變化、而仍然是地球上居民的情況下,他仍然需要哲學,因而代替意識哲學的將會是同意識哲學針鋒相對的哲學。這種相反的哲學便是由虛構或幻想回到現實、不受私己的觀念和印象所束縛的、朝向客觀世界的哲學。亦即回到平常人的生活方式:他們的「言談實踐」和「非言談實踐」(福柯用語)。
(3)這個世界不再是自我和對象相對立的、主客二元的世界, 不再是單純的自然界,而是文化世界。至於那個不曾受人類影響的獨立的自然界,人無法認知的、康德的「物自體」究竟是否存在,和人毫無關系。須知科學家正在研究的自然界也受人所發明、使用的儀表和其他工具的影響,並非所謂的獨立的自然界。
任何人都是文化世界的居民,自我與對象、主體、客體都居於同一世界中。一切活動都決定於當時當地的文化環境,無法逃脫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文化,這個道理維特根斯坦在《論確定性》里講得很透闢。因此接替意識哲學的定會是文化哲學。
多元主義的文化哲學允許研究者跨越兩種不可通約的文化,例如兩種各自有不同的聖經的宗教,把兩者加以比較,甚至可以放棄原來信仰,皈依另一種信仰。而科學與宗教則往往可以結合。例如一個出色的科學家在實驗室里從事嚴格的「客觀思維方式」,但在教堂里卻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事實上每個人在生活實踐中常常跨越兩三種不同文化。例如求神拜佛的是老者往往同時是以孔孟之道訓誡晚輩的受尊敬的長者,這里並沒有時間和地點的差別,卻是「一身而二任焉」。這樣的事屢見不鮮。反之,畢生堅持一種文化、毫無貳心的人倒比較罕見。
就哲學而言,意識哲學和文化哲學並沒有共同語言,是不可通約的。當今的文化哲學家,在20世紀晚期之前也許是個意識哲學家。例如著名科學哲學家波普和他的《研究的邏輯》(英譯本名為《科學發現的邏輯》)是意識哲學,到了他提出三個世界理論的形而上學時期,他就放棄意識哲學,而接近文化哲學(《客觀知識》)。
文化哲學是在意識哲學統治達400年之久以後發展起來的新思潮。它堅信我們在認知活動中直接接觸到的是外物,而不是自己心裡的「觀念」,這是非常重要的見識。

Ⅱ 企業文化 如何理解內部客戶關系

內部客戶是指組織內部的員工,也可以是一個單位或組織。它內部的人員過程和產品都是內部的顧客。內部客戶服務的特點是規范有序的相互的、自覺的。
內部客戶按照相互關系的不同分為三類﹕
1、職級客戶:由組織內部的職務和權利演變而來的客戶關系。如公司內上下級之間就是一種職級客戶關系
2、職能客戶:職能部門之間存在相互提供服務的關系,構成客戶關系。
3、工序客戶:在工作或作業中存在著產品加工或服務的提供與被提供關系構成工序客戶。 習慣上將生產部門理解為是采購部門的顧客。生產、銷售等部門是人事行政管理部門的客戶,上級是下級的客戶。這種理解帶有一定的片面性。

內部客戶是相互的,彼此互為自己的客戶,也是互為自己的供方。就職級客戶而言,上級將工作任務交給下級,下級完成工作應讓上級滿意。這時上級就是下級的客戶,上級是下級的供方。但同時,為保證上級交給的任務的完成,上級必須為下級提供必要的保證條件。這時下級就是上級的客戶,上級就是下級的供方。

職能客戶和工序顧客也是如此。由於雙方在不同的職能或工序中其顧客位置可能互換。由於內部客戶關系的相互性形成服務的相互性。員工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明確了何時為客戶何時為供方,就能正確的提供服務和索取服務。提供服務是為了保證內部客戶工作的完成內部供方應盡的義務,而索取服務則是內部客戶享有的權利。

Ⅲ 文化哲學的簡介

文化哲學 從哲學角度研究文化的本質、特徵及其發展規律的學科。18世紀義大利維科和德國赫爾德是其先驅,認為文化是人的創造物,文化的進步乃是歷史的規律。19世紀先後出現進化論學派、功能主義學派、結構主義學派等流派,推動了文化哲學的研究。20世紀以來,文化問題成為現代哲學研究的中心問題之一。德國卡西勒在《符號形式的哲學》中,創立以符號形式為特徵的文化哲學。文化哲學研究,包括地球文明的科學文化、藝術文化、宗教文化與民俗習慣等,以及大眾文化、時尚文化等許多方面,中國梁漱溟、熊十力、張岱年、曾邦哲等學者對文化哲學也有研究。
目前,黑龍江大學有文化哲學碩士、博士專業。

Ⅳ 如何客服主體文化與客體文化之間的矛盾

(如何客服主體文化與客體文化之間的矛盾)二者之間既有矛盾又互相激勵。
當二者有矛盾時應以主題文化為主客體文化為輔,在不影響大局的情況下可以為為客體文化放寬一些,當客體文化真正影響到主題文化時,應堅持主題文化。
主題文化可以激勵客體文化,客體文化反過來又可以輔助主體的發展。二者可以共同發展。

Ⅳ 中國企業發展如何客服價值觀差異

核心價值觀是企業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解決企業在發展中如何處理內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則,如企業對市場、對客戶、對員工等的看法或態度,它是企業表明企業如何生存的主張。如寶潔公司的核心價值觀是:領導才能leadership、主人翁精神ownership、誠實正直integrity、積極求勝passionforwinning和信任trust。中國企業真正按照企業性質運作的時間很短,能夠建立起並恪守其核心價值觀的企業就更是寥寥可數,與西方具有一百多年的企業相比,雖然在企業文化這個名詞出來之前它們並沒有叫做企業文化或核心價值觀,但它們已經有一套比較成熟的企業文化運作體系,並且企業家對企業文化的重視以及執著足以令中國大多數企業家汗顏。正如惠普公司共同創始人威廉.休利特所說的:回顧一生的辛勞,我最自豪的,很可能是協助創設一家以價值觀、做事方法和成就,對世界各地企業管理方式產生深遠影響的公司。由此可見,西方企業家對如何建立企業的核心觀深有體會,特別是核心價值觀對企業的影響更是認識深刻。與此相反,中國許多企業家並不知道什麼是核心價值觀,或者以為核心價值觀就是將一些時尚流行的管理哲理或警世名言貼在牆上或寫在紙上就行了,要不然就羅列出一大堆管理書籍的理論或套路,使企業核心價值觀成為掛在嘴上,寫在牆上的綉花枕頭。真正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必需符合如下標准:1、它必需是企業核心團隊或者是企業家本人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是企業家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身體力行並堅守的理念,如有些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中有誠信的字眼,但在實際經營過程中並沒有體現出誠信的行為,那麼它就不是這家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從這個角度說,核心價值觀不能夠去追求時尚,世界五百強企業有的核心價值觀不一定就是你的核心價值觀,如創新、以人為本或追求卓越等,它可以是你價值體系的一部分,但並不一定是你的核心價值觀。2、核心價值觀必需是真正影響企業運作的精神准則,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因此它一旦確定下來就不會輕易改變。3、所謂核心,就是指最重要的關鍵理念,數量不會太多,通常是五到六條。中國企業在建立核心價值觀經常有一些錯誤的理解,喜歡大而全,所以請一些所謂的專業人士撰寫出一本本理念手冊,殊不知這些理念可能只是嘩眾取寵的漂亮文字而已,結果是誤導了員工又難於形成價值觀體系。二、中國企業建立核心價值觀的方法二、中國企業建立核心價值觀的方法1、立足長遠,堅持基本商業信條中國現在處於過渡時期,機會比機遇多,很多投機行為或不規范操作都可以使人一夜暴富,因此許多魚目混雜的人都自稱為企業家,他們的經營理念可以說是賺錢而不是事業。偉大的企業需要偉大的企業家,他們懂得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會遵守基本的商業倫理,他們懂得權衡長遠利益與短期利益的利弊,他們知道為了獲取更多的錢而如何放棄錢。所以他們會在當前中國沒有正式形成誠信制度的情況下自覺恪守誠信的理念,甚至為此做出許多別的企業家覺得傻的行為,而這恰好是中國企業在未來如何區分優秀企業與一般企業的最大區別。因此,恪守商業倫理,堅持基本的商業信條,從長遠出發,甚至為此不惜成本,這才是未來中國企業核心價值觀的代表。2、你所倡導的,就必需你去推崇很多中國企業家都認識到企業文化的作用,他們將企業文化經常掛在嘴邊,要求各層管理人員要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但他自己本人卻依然高高在上,說的和做的兩層皮或者要求員工做到自己卻漫不經心,這是絕對的錯誤。作為企業家,其主要管理職能應該是戰略、人力資源和企業文化,也就是說他要做好戰略的決策工作、建立吸引人才的平台,當好企業核心價值觀的牧師。你所倡導的,就必需你去推崇!如果一家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不是由企業家本人身體力行,堅持不懈的宣導,那麼你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員工去信奉這所謂的核心價值觀,並將其行為化呢?3、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國企業現在處在高速發展階段,中國式管理模式尚未形成,各種各樣的管理思維和方法充斥著管理界,到底什麼才是適合中國企業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各有各的說話。我們認為,在核心價值觀的建立上,必需採取博採眾長,以我為主的做法,不能盲目去模仿所謂世界級公司的核心理念,但也不能不顧商業法則,違背公理而單一強調合適才是最好的。企業文化是根植於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如果核心價值觀與民族文化相違背,那麼它根本就無法生存。因此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跨國公司重視跨文化管理的問題。一個跨國公司的總裁,必然是一個跨文化管理的專家,因為無論是那一個國家企業的最優秀的核心價值觀,如果不能與本土國家的文化相融,那它就會失去生存的土壤。因此中國企業不能好高務遠,盲目追求縮短與世界企業的差距而建立所謂的世界級的理念,應該塑造一種基於民族文化和商業倫理,又是企業家內心追求的真正核心價值觀,唯有如此,中國企業才能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價值觀體系。其實中國企業與西方企業在建立核心價值觀的方法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關鍵是在理解核心價值觀上的觀念存在差異。就是說中國企業用什麼方法去提煉和表達公司的核心價值觀並不是最重要的,你用西方理性的思維來表達,只要你的員工可以理解那就行了,你用中國傳統的文言文表達你的理念,你的員工可以接受理解那也沒有問題,關鍵是你所推崇的理念是不是你的核心理念,你能不能恪守這些理念才是最關鍵的。

Ⅵ 文化哲學的基本內蘊

有學者認為:對文化哲學範式的基本定位是釐清文化哲學的問題域限,進而推進和深化當代文化哲學研究的重要前提。本文認為,文化哲學並不是文化和哲學的外在結合,其中蘊含著哲學理論範式的重要轉換和躍遷:文化哲學不僅蘊含著新的人類學範式,而且蘊含著新的哲學範式。
首先,文化哲學蘊含著新的人類學範式。在文化哲學產生之前,自然主義、宗教神秘主義和理性主義的人類學範式分別承擔著人類自我理解的任務。自然主義的人類學範式把人看成是自然物,宗教神秘主義的人類學範式把人看成是上帝的造物,理性主義的人類學範式把人看成是理性的存在物。然而,人並非單純的自然存在物,人也無法成為神,理性主義對人的理解是遠遠不夠的:理性主義不僅容易造成人的理解的抽象化和僵化,而且無法涵蓋諸如語言、神話、宗教、藝術等眾多的文化形式,無助於理解人的豐富性和開放性。在文化哲學看來,人之為人的基本規定,在於人是文化的存在,即能夠以精神的勞作進行文化創造,並通過文化的創造進行自我創造的存在。一方面,人類能夠通過精神的活動賦予對象世界以意義,使對象世界變成符號化的意義世界;另一方面,人又要融入符號化的意義世界,通過符號化的意義世界確證人自身。在這一點上,人區別於自然物,區別於神,在現實性上,人就是文化的存在物。人通過符號化活動創造了諸如語言、歷史、神話、科學、宗教、藝術和哲學等豐富的文化形式,並以文化展現和確證了人類的理想性和創造性。人創造文化,並寓於特定的文化中,人通過文化的創造進行自我創造。因此,真正的人的哲學不是自然哲學、精神哲學或者是宗教哲學,而是根植於人的現實性的文化哲學。毋寧說,自然哲學在自然是人化自然的意義上,精神哲學在精神產品的意義上,宗教哲學在宗教是一種文化符號的意義上,也可以稱之為文化哲學。文化哲學在人類學範式上超越了以往人類學範式的抽象性、狹隘性和僵化性,回歸了人類存在的現實性、豐富性和開放性,因此,具有更加深刻的人類學基礎。以新的人類學範式為基礎,文化哲學進一步拓展和深化了哲學研究的視域和深度。
其次,文化哲學蘊含著新的哲學範式。文化哲學作為新的哲學範式包含兩個方面的規定,一是指文化哲學範式的哲學性,二是指文化哲學的範式是超越傳統實體性哲學的功能性哲學範式。
文化哲學是對文化作哲學研究,這意味著文化哲學的範式首先必須是哲學範式。文化哲學理論範式的哲學性保證了文化哲學的哲學性,這使文化哲學區別於文化學、文化科學、文化價值論和文學藝術批評。
文化哲學在哲學範式上要求我們以哲學的方式面對文化問題。一方面,文化哲學要在與眾多文化形式的對話與融合中不斷充實和完善自身;另一方面,在這一過程中,又要保持文化哲學之為哲學的範式自覺,以維護文化哲學作為一種哲學的合法性。文化哲學雖然也以文化的經驗描述和科學分析為基礎,但並不是簡單介紹文化現象,或者試圖找到文化運行的規律性知識;雖然也關注文化的價值問題,但並不試圖為文化尋求價值的支點;雖然也關注審美的文化形式,但並不注重審美文化的技術層面。正因如此,文化哲學既不能等同於文化學和文化科學,也不能等同於文化價值論,更不能等同於文學藝術批評。文化哲學作為哲學的重要規定在於,通過對蘊含在文化符號背後的理念的不斷反思和追問,揭示特定文化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文化哲學範式不僅僅是一種哲學範式,而且是一種新的哲學範式,即功能性哲學範式。文化哲學範式的哲學性使文化哲學區別於非哲學的文化研究,文化哲學範式的創新則意味著文化哲學對傳統哲學的超越。文化哲學範式的創新性在於,文化哲學超越了本體論哲學和認識論哲學的實體性哲學範式,代之以功能性的哲學範式。
文化哲學的功能性哲學範式不再把對象世界看成是與人無關的獨立自存的實體,而是看成與人類的符號化活動息息相關,是人類符號化活動的成果。在功能性哲學範式中,對象世界擺脫了其直觀性、外在性和僵化性,眾多的文化形式不是給定之物的映像,而是人類精神勞作的客觀化形式和人類創造性的顯現。文化哲學的功能性哲學範式實質上是一種生成性思維範式。在文化哲學視域中,對象世界及其認識不是給定的、不變的,而是在人的符號化活動中不斷生成的。語言、科學、神話、宗教、藝術、哲學等文化符號形式,是人類精神的籌劃和勞作的產物,人通過對文化符號的創造使世界具有了無限豐富的意義規定,人以文化的創造不斷確證自身,進行自我創造。功能性哲學範式超越了實體性哲學範式的直觀性和獨斷性,確證了人類文化的創造性極其不可或缺的價值。

Ⅶ 一個優秀的客服應該具備的素質

市場營銷人員每天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可以說每天都向公眾展示著自己的素質,並由此而展示他所代表的組織的「素質」。那麼一名優秀的市場營銷人員應具備什麼樣的素質呢?

良好的品德
約定俗成的 禮儀規范是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也是人們思想道德素質中最基本、最起碼的要求。中國有著優良的道德傳統,是注重「誠於中而行於外」的文明古國、禮義之邦。
營銷活動是一項塑造形象、建立聲譽的崇高事業。它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具有優秀的道德品質和高尚的革命情操,誠實嚴謹、恪盡職守的態度和廉潔奉公、公道正派的作風。在代表組織進行社會交往和協調關系中,不謀私利,不徇私情,為人正直,處事公道;在本職工作中,盡心盡責,恪盡職守,能充分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經濟責任和道德責任。那種玩忽職守、自由散漫、不學無術、損公肥私、投機鑽營、趨炎附勢、傲慢自大、爭功奪利、嫉賢妒能的思想和行為,都是背離營銷人員職業道德的。
淵博的知識
在當今以信息技術佔主導地位的知識經濟時代,營銷的內涵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再不能將其等同於單純的推銷了,傳統推銷觀念是以企業或現有產品為出發點強調對現有產品的推銷和宣傳,主張從銷售現有產品中獲得短期利潤,適用於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過渡時期;市場營銷觀念則以消費者需求為出發點,強調企業整體營銷活動,即不僅重視產後的推銷宣傳,也重視產前的調研工作,主張從滿足市場需求中獲取長期利潤,適應於買方市場條件下的營銷活動。所以市場營銷人員必須以淵博的科技、文化知識作後盾,其中掌握一般文化知識是基本條件,包括語文、歷史、地理、外語、數學、自然、政治、哲學、法律等知識;精通本專業的知識是必備條件,包括商品、心理、市場、營銷、管理、公關、廣告、財務、物價、人際關系等知識;並且要具備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包括體育、音樂、美術等領域以增加自身的知識面,這樣才能與客戶有更多的共同語言。

良好的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滲透在人們的各種活動中,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方式和活動質量。優秀的營銷人員應具備的心理特徵是:有濃厚的職業興趣,它可以增強營銷人員開拓進取的精神,使營銷人員在奔波勞累之中樂此不疲,以持久的熱情從事營銷活動,探索營銷的成功之路;營銷人員要有充分的自信心,這是決定營銷工作能否成功的內在力量。

較強的公關能力

營銷人員應具備的公關能力主要包括:推銷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交往能力、勸說能力、演示能力、核算能力、應變能力、反饋能力和自學能力。其中推銷能力最為重要,推銷能力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

1.自信。你對自己所說的話,必須有絕對的信心,客戶才會聽你的。你必須對你推銷的產品、你的公司,甚至你自己,都充滿信心,才有可能取信於客戶。

2.助人。所謂助人就是願意不計一切地去幫助他人。推銷員的主要職責就是:幫助你的客戶選擇他們所需的產品,此時,你若能站在客戶的立場幫他選購的話,你一定能夠成為廣受歡迎的推銷員。

3.熱誠。熱誠是全世界推銷專家公認的一項重要的人格特徵。它能驅使別人贊同你的意見,為你的產品做義務宣傳員,甚至成為你的義務推銷員。熱誠就是你表現出來的興奮與自信,引起客戶的共鳴,而對你的話深信不疑。贊美客戶是表現熱誠的主要方法,但贊美要恰到好處,掌握好贊美的分寸,一要真誠,二要把握時機。

4.友善。對人友善,必獲回報。表示友善的最好方法就是微笑。只要你養成逢人就展露親切微笑的好習慣,保證你廣得人緣,生意興隆。友善就是真誠的微笑、開朗的心胸,加上親切的態度。微笑代表了禮貌、友善、親切與歡快。它不必花成本,也無需努力,但它使人感到舒適,樂於接受你。

5.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推銷員在推銷過程中會遇到千奇百怪的人和事,如拘泥於一般的原則不會變通,往往導致推銷失敗。因此,一定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

良好的氣質

氣質在一個人的行為和活動中的表現,跟人的身心健康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一個人在工作中表現得緊張而有序,生活中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嚴守紀律,遵守公共秩序,這有利於提高氣質的質量。「膽大而不急躁,迅速而不輕佻,愛動而不粗浮,服從上司而不阿諛奉承,身居職守而不剛愎自用,勝而不驕,喜功而不自炫,自重而不自傲,豪爽而不欺人,剛強而不執拗,謙虛而不假裝」,這應該成為營銷人員共同的信條和宣言。

Ⅷ 作為保險公司的客服人員,如何開展「以客戶服務為中心」戰略

保險公司服務創新是多方位、多層次的。它不僅包括服務理念的創新,服務手段的創新,還包括制度的創新。
(一)保險服務理念的創新
服務理念的核心在於保險公司的發展戰略應該從以業務為中心轉向以客戶為中心。公司的一切活動包括保險產品的設計、保險營銷、保險理賠等皆以客戶至上為原則。
注重服務理念的保險產品設計要反映客戶的需求與偏好,應時而變。消費者的需要產生於消費者的主觀偏好與所處環境的客觀狀態兩個方面。不同的消費者由於年齡、性別、民族、文化水平、成長歷程,以及所處的人文環境等多重變數導致了作為獨立個體的消費者的偏好差異很大。隨著經濟狀況和社會文化的改變,消費者的需求也會發生變化。例如,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化,社會保障體制的改革,家庭結構的改變,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出現,新的風險與新的保險需求將不斷涌現。在現階段,人們急需的保險品種包括老人護理保險、醫療意外事故保險、特殊疾病保險、貸款人信用保險、人體器官特殊功能保險等。這些險種,在目前我國保險業的經營中幾乎還是一片空白,雖然個別險種已在一些保險公司中試辦,但離市場要求還相差甚遠。
注重服務理念的保險營銷應從傳統的交易性推銷轉變為關系營銷。交易性推銷強調獲得銷售定單,忽視銷售以後的時期。關系營銷強調產品或勞務的整個生命周期,買賣雙方是夥伴關系。關系營銷是買賣雙方為減少沖突、促進雙方利益關系的長期協議。通過夥伴關系,買主應該得到有質量保證的產品和勞務,供應商負責確保買主的訂單。這種夥伴關系能確保買賣雙方在彼此都滿意的價格下長期獲益。應用關系營銷的營銷哲學在於提高客戶的忠誠度。擁有忠誠的消費者是企業保持長期成功的關鍵。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中,保持現有客戶比開發新客戶帶來的效益更加顯著。貝恩顧問公司調查了很多行業後發現,若維護忠誠消費者的努力增加5%,企業收入可增長25%-100%。這種情況在提供復雜產品或服務的企業表現得尤為明顯。努力維護忠誠客戶所創造的經濟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企業維護忠誠客戶取得的成效直接影響對新客源的開發;隨著時間的推移,忠誠的客戶會逐步增加其消費的規模與數量,例如,某人買了一家保險公司的汽車保險後,可能會到該公司購買家庭財產保險或其他險種;為長期客戶提供服務的成本比較低廉,這些消費者對公司的做法和規章制度都很熟悉,耗用的資源因而會相應減少。忠誠的消費者是最好的「口頭宣傳隊」。據西方企業界調查,客戶從某一個企業轉向另一個企業的原因,70%是服務質量問題,業務人員怠慢一位顧客,會影響40位潛在客戶,而一個滿意客戶會帶來8筆潛在生意,其中,至少會有1筆成交。在競爭激烈的保險市場,用服務來留住老客戶、吸引新客戶才是上策。
注重服務理念的理賠要求快速、准確、及時、周到,不惜賠、不濫賠。保險的基本職能是經濟補償,補償的表現形式就是理賠。理賠服務使遭受損失的企業絕處逢生,使慘遭不幸的家庭重建幸福。對於保戶來說,他們購買保險最關心的莫過於出了事故能否得到賠付,賠付是否及時准確。國內保險市場普遍存在「投保和理賠兩張臉」的現象,這也是保戶對保險業不滿的主要原因。據保險公司工作人員稱,理賠程序包括報案、登記、調查取證、提供要件、做卷、復核、審批等。其中只有2—3項需要保戶直接參與。但從報案登記開始,保險公司的人不一定馬上就進入調查取證的階段,需要集中安排時間才能進行,這就無形中延誤了理賠的進程。調查取證回來,是否馬上做卷,做卷之後是否隨即復核,復核完是否立即審批,期間都可能發生拖延的現象,日積月累,便形成了社會反映比較集中的保險理賠緩慢而且麻煩的抱怨。如果保險公司真正樹立了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這些現象都應該逐漸根除。
除此以外,對服務理念的貫徹還體現在保險的延伸服務領域。保險延伸服務就是普通保險服務的一種延伸,是保險公司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擴大為客戶提供保險責任以外的附加服務,如風險咨詢、風險管理、防災防損等。如與信貸消費有關的保險服務,保險公司可以利用自身的專業和人才優勢,為客戶提供一些有關投資咨詢、理財顧問、信息交流等方面延伸服務。與養老、醫療保險相關的保險延伸服務包括定期免費體檢、健康咨詢、附加康復護理等。歐美一些大型保險公司甚至有自己的急救醫院、康復中心,客戶可以在那裡享受優惠的服務,投保數額大的客戶還可享受免費療養。保險延伸服務已成為國外各保險公司競爭的主要手段。
(二)保險服務手段的創新
由於我國保險事業才剛剛起步,與國外保險業的百年歷史相比,我們的差距還很大。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要發揮後發優勢,學習外國保險公司的先進經驗;另一方面要結合具體的發展階段與社會文化環境,創造屬於自己的服務特色。
通過引進學習國外保險公司的先進服務手段,巧借他山之石,國內的保險服務取得了長足的發展。1992年友邦保險進入中國保險市場,率先引入個人營銷員制度,國內保險公司紛紛效仿,開拓了壽險業的蓬勃發展勢頭。在友邦保險公司陸續推出海外交費、海外理賠、美國國際支援服務、電腦度身定做保單服務、全國范圍全年24小時免費查詢電話、網上服務、電話自動應答查詢服務、一站式服務後不久,其他國內的保險公司也迅速跟上。
當然,外資保險公司自身也在不斷的創新之中,新的服務技術層出不窮。比如國外的一份壽險保單是一張IC卡大小的刷卡,小卡內存了該保單的全部保險條款、交費情況、現金價值等,可用於理賠、兌付、借款,甚至信用擔保、請求緊急援助等,在互聯網的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通用。而我們的保單還在採用單證形式,給保戶的攜帶、收存帶來很多不便。而無紙化是未來的必然趨勢。另外,國內大部分保險公司也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力圖讓客戶可以通過網路直接投保、咨詢。但與國外成熟的電子商務相比,我們還停留在初級階段。例如:美國全國保險公司為了增強自己的競爭力,決定將互聯網與公司同客戶交流的其他渠道進行整合,如電話服務中心以及獨家代理等。由於客戶信息資料的集中,使得銷售代理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客戶的個人化要求上;同時,客戶具備了藉助網路快速獲得報價、要求服務、申請理賠和直接投保等自我服務的能力。除此以外,無論是網頁上提供的報價和保險信息,還是其他任何渠道獲得的咨詢都完全一致,客戶獲得了完美、統一而協調的服務。公司對客戶的了解更加完全,通過分析客戶的資料、購買歷史和更新習慣等,公司可以設計出更加有針對性或更具個性的促銷活動。保險銷售人員不再是「跑腿先生」,而成為專業的理財顧問。
針對中國特殊的社會人文環境,國內保險公司也紛紛推出自己的特色服務。比如國內多家保險公司都已開通了以「955」開頭的全國性服務專線電話,實現24小時為客戶提供咨詢申訴和回訪服務,以樹立自身專業服務的品牌和形象。2002韓日世界盃足球賽,國內保險公司與韓國同行合作,為赴韓的球迷提供異地出險查勘、理賠服務、國外緊急救援等服務項目。有的保險公司在高考考場外設置綠蔭涼棚,為考生家長提供飲水及休息場所,並主動協助當地教育部門維持考場外秩序。近幾年,一些知識層次較高、經驗豐富的代理人開始根據客戶的不同情況和需求,將公司的各類產品有機組合,為客戶設計科學合理的保障計劃。一些代理人自學中醫等知識,或通過舉辦客戶沙龍,為來自各個行業的客戶提供交流信息的機會。
(三)保險服務制度的創新服務不僅是為客戶提供服務,同時也包括對公司內部員工的管理。公司的發展有賴於忠誠客戶的擴大,而忠誠客戶的擴大有賴於忠誠的員工。那麼,對於公司員工而言,服務創新主要體現在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的改變。無論對於內勤人員還是外勤人員,無論對於管理經營層還是普通員工,激勵機制的設計都應當體現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例如現階段,保險代理人的傭金主要來源於直接傭金。而首期傭金在傭金總額和首期保費中佔有很高的比重。首期傭金占每筆保險業務全部傭金的80%以上,占首期保費的30%-40%。這樣一種傭金體制無疑使代理人在保險推銷過程中重數量而輕質量,不利於與客戶保持長久的關系,更有甚者會發生欺詐客戶的行為。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Ⅸ 什麼是文化哲學

文化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下屬二級學科,用哲學角度研究文化的本質、特徵及其發展規律的學科。從學科分類角度來看,是哲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研究者從哲學研究的理論高度出發,通過對文化活動和文化現象進行嚴格的批判反思和學術定位,而展開研究和論述的哲學理論。

Ⅹ 以「文化哲學」開頭,重新組織下列語句

文化哲學是什麼呢?這有待商榷,文化即為學識,哲學就是觀點的學說,這好比論文,相互佐證,缺一不可。

閱讀全文

與如何給客服文化哲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