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從文化生活角度,網路媒體是如何推動文化的發展的
科技是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網路媒體,藉助於現代信息技術,大大提高和增強了文化的生產與創新能力與傳播能力。
大眾傳媒依託信息技術,具有強大的共享傳播和溝通功能,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㈡ 如何發揮新媒體平台優勢進行文化傳播
當今世界隨著數字技術和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眾多的新媒體不斷涌現,各種新的傳播載體如博客、播客、手機、DV、網路電視等,給原有的傳播模式帶來很大的變化和影響。其實「新媒體」並不是一個新名詞,它只是相對現時的已存在相當長時期的媒體而言的,今的「新」是明天的「舊」。如廣播誕生時,它對於紙媒來說是新媒體,電視對報刊和廣播來說又是以新媒體的姿態橫空出世。所以新媒體是以新的傳播方式,以不同以往的易受性和覆蓋面實現對傳統媒體的超越,它是新技術帶來的新的傳播力量,也是推動媒介生態環境發生變化的重要因素對商家尤其是對創意文化產業來說它也是一個需要緊緊抓住的商機。新媒體的開放性、較強的互動性和個性化的特點使它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具有了一種消解力量,它消解了傳統媒體之間國家之間、社群之間、傳者和受者之間、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關系,給普通的平民大眾提供了更多的公共話語平台,使他們在這些開放的平台上取得了平等對話的話語權。但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之間絕不是替代關系,正如電視作為強勢媒體誕生後和傳統的報刊和廣播依然共生共榮一樣。所以,文化傳播可以藉助新媒體的開放性和較強的互動性和個性化的特點。
㈢ 社交媒體對人們的重要性
1、它能增強友誼。研究顯示,52%使用社交媒體的青少年說它有助於增強友誼,只有4%的青少年說他們的友誼受到了傷害,29%的社交網路用戶認為社交網路讓他們變得更加外向開朗(只有5%的用戶表達了相反的感受)。
2、它能提供歸屬感。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和昆士蘭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比起歷史上的同齡人,雖然現在的美國青少年擁有較少的朋友,但他們的孤單感比以前更少了。他們並沒有覺得很孤單,而且更善於社交,其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技術的使用。
3、它能提供真正的支持。網路的容忍度能夠幫助邊緣化的孩子,無論他是對一個不同尋常的一點也不「酷」的話題感興趣,或掙扎與性別認同問題。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甚至可以得到高質量的網路幫助。曾經在一個論壇上,整個網路社區的用戶都通過語音會議軟體勸解一個青少年放棄自殺的想法。
社交媒體(Social Media),也稱為社會化媒體、社會性媒體,指允許人們撰寫、分享、評價、討論、相互溝通的網站和技術,是人們彼此之間用來分享意見、見解、經驗和觀點的工具和平台。所謂社交媒體應該是大批網民自發貢獻,提取,創造新聞資訊,然後傳播的過程。
社交媒體的產生依賴的是WEB2.0的發展,現階段主要包括社交網站、微博、微信、博客、論壇、播客等。
㈣ 社交媒體怎麼影響現實交流
1、傳播媒介的改變
麥克盧漢認為:「任何媒介對個人和社會的任何影響,都是由於新的尺度產生的;我們的任何一種延伸,都要在我們的事務中引進一種新的尺度。」①媒介即是訊息的觀點表明媒介形態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信息內容,內容和載體是不可分離的。而真正具有影響力的是媒介的本身,媒介產生直接的後果是在實踐中會形成新的標准和新的人類生活方式,這種標准和方式是不受媒介內容所決定的。
2、傳播信息的改變
社交型媒體由於內容簡短,不用經過大腦的深度思考,就可以直接將所見所聞以簡短的信息及時製作出來。同時,信息可以通過網頁、客戶端、手機簡訊、手機客戶端、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等方式來實時發布。所以,社交型媒體從信息生產到發布所用時間非常短,甚至可以說是即時播報。對受眾來說,對即時信息的需要超過了對信息深度挖掘的需求,更注重新聞的連續性報道和滾動性報道,強調信息的更新速度。社交媒體的信息發布系統(如微博)由於容量有限,可以讓信息發布者更注重信息的選擇加工,讓受眾更容易在這短短的140字當中找到重要的信息,提要式的新聞越來越精煉,同時更加強調新聞價值。社交媒體信息言簡意賅的特性,使人們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就能夠在短時間內判斷信息是否有價值,是否值得一讀,從而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信息。
3、傳播方式的改變
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型媒體的出現,讓人際傳播找到了和大眾傳播的結合點。其獨特的「節點―廣播」傳播模式,開拓了一種全新的傳播方式。網路用戶習慣以「短消息」的形式記錄與分享觀點,發布新鮮事,這種使用習慣的培育與形成,反過來也會對信息的表達方式產生影響,特別是促成從單向線性傳播模式到節點互動模式的轉變。這種理念也必將對今後的新聞產生進一步的影響。例如當前「短訊式新聞」和「交流式新聞」的產生表明了受眾正在適應並創造了新的新聞生產和發布方式。
4、傳播效果的改變
社交媒體的傳播效果可以從兩個維度來考察:微觀上,定向傳播效果顯著,基於真實的好友身份進行信息傳遞,受眾的反饋及時。社區群體的崛起,使這一個群體內部的粘性增強,在群體內部,一條信息傳播速度會異常迅速。同時,社交媒體的人際交往更傾向於形成「弱鏈接」的人際關系。美國社會學家格蘭諾?9?9維特提出「弱關系的強勢」假設。他認為,弱關系傾向於連接與行動者本人具有較高異質性的人群,充當了溝通不同群體的「關系橋」,容易在不同的團體間傳遞非重復性的信息,拓展了信息的傳遞范圍,能達到較好的傳播效果。宏觀上,社交網路作為信息傳播的新平台,大量普通用戶參與信息傳播的方式正在改變媒體和社會輿論的形態。②
現如今,移動媒體的植入,讓受眾在接觸社交媒體方面變得更加便捷,這又從無形中加大了社交媒體受眾的粘性,使信息的傳播更快速。如下圖所示:
二、社交媒體對受眾的表層影響――受眾的媒介依附
1、社交媒體影響下的受眾媒介依附症
對比傳統媒體,社交媒體的互動性、個性化、即時性、智能化的特點決定了受眾對它愈加青睞,從而也加劇了大眾對它的依賴。
社交網路不僅改變著全球的互聯網市場,還改變著消費者的生活方式。有數據表示,在中國,每天有45%以上的人有閱讀BLOG的習慣,而33%的人群則堅持更新自己的blog。6年以來,中國網民的上網時間增加了一倍,不管是網路基礎的應用,還是在獲取信息這一功能上,都呈現出多元化的狀態。
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的數據表明:「從各類媒體的消費者平均接觸時間來看,除互聯網外,其餘媒體的周接觸時間均在緩慢下降,其中電視的平均接觸時間下降最厲害。例如,報紙的周接觸時間由5.9小時下降到4.8小時;廣播由10小時下降到8.4小時;電視從25.3小時跌至22.8小時;而消費者在網路上花的時間從10.2小時增長到16.4小時。」③
2、受眾媒介依賴的原因
(1)信息發布方式加劇了受眾對社交媒體的依賴。社交媒體基於群體和圈子的信息發布范圍,再加上信息發布不受時空制約,在任何場合下都可以以「短消息」的形式來記錄和發布,社交媒介更多地成為了社交工具平台上的信息發布工具,信息是為社交服務。顯然,人際關系的穩定性會加劇受眾對社交媒介的依賴。
(2)社交媒體的傳播特性迎合了受眾的媒介期待。社交媒體的優勢顯著:首先,社交媒體融合了所有媒介的傳播優勢,不僅可進行文字、圖像、聲音等傳播,還可以隨時隨地下載、儲存、交互溝通、發送信息。其次,傳播形態由點對點或點對面轉變為面對面,同時再反饋回受眾本身。在這個傳播過程中,傳受雙方沒有明確的身份定位。不論是互聯網還是手機媒體,任何人都可以便捷地向受方傳送信息。再次,容易形成二次或多次傳播,形成新的信息源。
(3)社交媒體適應了現代受眾的心理。「在原子化的社會關系中,社會生活和文化圖景顯得支離破碎,社會關系網路不足使得孤獨感成為一種彌漫性的心理狀態,孤立的個體遭遇前所未有的自我認同困惑和歸屬感的缺失。」④因此,受眾會把內心復雜交錯的恐懼感轉化成對媒介的依賴,把媒介當作一個精神放鬆的舞台來緩解內心的壓力。社交媒體的各種傳播優勢為受眾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虛擬空間,他們通過使用社交媒體獲得信息,獲得與人交流、社交的機會,獲得娛樂消遣,獲得話語權,提高了大眾參與的主動性。受眾通過社交媒體技術築成的虛擬的堡壘,自由倘佯、釋放煩憂。多方位地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求,滲透到他們心理之中,給他們提供了可尋求慰藉的精神家園,從而依賴並推崇。
三、社交媒體的深度影響――受眾碎片化生存
隨著Web2.0時代的發展,網路成為了社交的平台,社交媒體是根據受眾現實的關系來構建的信息傳播模式,它的誕生對傳統的傳播模式產生了改變,信息獲取具有便捷性,媒體結合新的技術平台,再加之社交網路的關聯性,助推了受眾信息反饋的及時與媒介依賴程度。
信息傳播模式的改變,以及受眾對媒介的依賴程度加深造成了社交媒體對受眾最本質的影響――生存空間的碎片化。比如說,知曉或描述一件事情並不是一個完整的過程了,而是獲取其中一個有趣的點,一個片段。在知識結構上,缺乏完整性,只獲取受眾自己覺得對其有用的部分。
很多人在不斷描述我們這個碎片化的時代――人們的注意力很難持久,孩子們養成了超文本鏈接的瀏覽習慣,很難按照一個邏輯推演過程完整地看一本書。豈止是讀書,足球這樣的消遣也變得「碎片化」了,很少有人能耐心地看完90分鍾的比賽。如下圖所示。
㈤ 社交媒體營銷三種方式
1、互動營銷 社交媒體營銷以「分享和參與」為核心,消費者通過社交媒體來分享產品的信息和觀點,這與以往傳統營銷中「自上而下」的理念不同,社交媒體強調「自下而上」進行品牌推廣,企業必須進入到社交媒體營銷中去,通過與消費者的對話和互動,與消費者建立情感聯系,情感是市場的主題之一,如果能贏得消費者的情感認同,距離贏得市場也只有一步之遙了。 消費者早已不滿足於購買完商品就結束,他們更願意通過社交媒體與商家、其他消費者共同完善所購商品,網上經常會看到很多產品的測評報告,商家也歡迎消費者在購買後對商品進行評估和分享,將優秀的測評報告放到首頁或給予返現之類的獎勵,這樣,既滿足了消費者分享的目的,又提升了商品的品牌形象和認可度。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凌駕於歡"提供,版權聲明反饋 2、口碑營銷 在社交媒體時代,網路口碑在消費者購買決策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消費者樂於通過以往消費者對於該商品的評價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購買風險,通過了解品牌在社交媒體上的口碑,消費者極易改變原有的對該品牌的態度。 雖然企業的口碑是消費者自發傳播的,但是仍然需要企業有意識地去維護,社交網路的發達可以輕而易舉地讓某個產品一夜之間紅火起來,亦可以讓其口碑毀於一旦。 3、內容營銷 社交媒體所承載的內容與形式越來越豐富多樣,從文字、圖片、音頻到視頻,只要是人們能想到的信息,幾乎都能以簡短而快捷的形式進行傳播,快節奏的生活和發達的移動通訊設備導致用戶的注意力時間越來越短,獲取的信息量也越來越大,因此,更需要重視傳播的內容,眾多品牌通過內容營銷取得了不同凡響的營銷效果,給品牌帶來了極好的網路口碑。 4、情感營銷 營銷的最高境界是不僅要把產品賣到消費者的手中,更要把產品賣到消費者心中,從「讓你喜歡」到「我就喜歡」,人的大腦總是傾向情感,而不是理智,在互聯網+時代,情感更是主導消費者購買行為的統帥,產品的質量已經不再是取勝的關鍵,情感成了所有人的終極利器,如何在時代的大變革中取得長足的發展,唯有與消費者建立深厚的情感。 營銷就是和消費者談戀愛,品牌就是讓消費者愛上你,而情感營銷不僅會創造出一個個好的品牌,讓消費者愛上你的品牌,更會為企業帶來源源不斷的客戶和財富,是每個企業都必須掌握的「互聯網+」時代營銷利器。 5、粉絲營銷 在如今這個社交媒體時代,其實留住粉絲比吸引粉絲更重要,提升粉絲黏性當然是通過互動,其實廣義上的互動就是和客戶產生聯系和交易,交易本身就是一種高質量的互動,當然互動的形式還包括通過內容推送、通過各類線上與線下的活動、通過建立品牌社群並讓粉絲通過參與獲得良好的品牌體驗。 很多時候,利用社交平台結合熱點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對企業而言,在微信內容推送上結合熱點,可以有效吸引粉絲打開閱讀。 另外,要迎合互聯網時代的閱讀習慣,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的時間更加寶貴,人們更希望在碎片化時代來閱讀,這樣,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普遍感受到較大的生活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在內容輸入上,一定要針對粉絲的具體情況投其所好。 6、事件營銷 社交媒體通常是一個事件的起源地,可以在任何類型的事件中佔有重要地位,無論是展會還是網路研討會,都可以幫助您達到多樣性的目標,對於那些對社交媒體半信半疑的人,為您的下一個事件創造一個社交媒體營銷策略將會使您獲益良多。 運用社交媒體進行營銷,結合最新最相關的社交媒體營銷數據和知識,做出明智的決策可以給您的企業帶來巨大的收益,伴隨著社交媒體營銷的深入發展,事件營銷逐漸成為企業社交媒體營銷的一種新策略,對於企業來說,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活動,都可以在正確的規劃和操作後成為一個成功的事件營銷。 使用多樣化的平台,例如:微博、微信、Twitter和Facebook,您可以吸引客戶到您的展位,潛在地拉動銷售,增加您真正做社交媒體營銷的興趣,通過社交媒體提升公司及其品牌人氣,讓更多的人談論您的公司和產品,在這里至關重要的一點要記住,整體的事件社交媒體營銷策略不是關於技術的,而是建立關系,即通過社交平台拉近人與人的距離,拉近您與客戶的距離。 7、價值觀營銷 從以產品為核心的營銷1.0時代,到以消費者為核心的營銷2.0時代,現在,以價值驅動為核心的3.0營銷時代,消費者所尋找的產品和服務不但要滿足基本需要,更希望發現一種可以觸及內心的體驗和商業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意義感將成為企業未來營銷活動的價值主張,價值驅動型商業模式將成為營銷3.0時代的制勝之道。 8、名人效應營銷 所謂名人效應,是名人的出現所達成的引人注意、強化事物、擴大影響的效應,或人們模仿名人的心理現象的統稱,微博上的名人效應是通過名人轉發或發表評論產生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一個影響廣泛的博主或微博主可以輕松影響一大批潛在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