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大汶口文化陶器的年代是多少年前

大汶口文化陶器的年代是多少年前

發布時間:2022-04-18 23:13:52

⑴ 大汶口文化的陶器有什麼特點

這種文化遺址主要分布於黃河下游的山東和江蘇北部。據測定,大汶口文化的年代為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經歷了近2000年的發展歷程。大汶口文化的陶器有泥質陶和夾砂陶兩種。早期以紅陶為主,晚期除紅陶外,還有灰陶、白陶、黑陶。大汶口文化的陶器陶質比以前更加細膩,器物製作方法仍以泥條盤築法為主,間有手工捏制,晚期出現輪製法。器型主要有鼎、盂、豆、尊、瓶、碗、缽等,器物以圈足器和三足器為多,帶把手器耳和器蓋得也較常見,其中缽形鼎、背壺、圈足高柄杯等為大汶口文化特有的代表性器物。大汶口文化出土的器物素麵陶較多,大部分經過打磨。有裝飾的器物,運用刻劃、拍印、堆塑登技法,紋飾有藍紋、圓圈紋、劃紋、弦紋、弧線三角紋及附加堆紋等。大汶口文化裝飾的顯著特點是出現鏤空。這種技法主要見於豆和高足杯,有三角形、圓形、菱形、方形和長方形的鏤空。

⑵ 大汶口文化陶器是什麼

大汶口文化分布於山東和蘇北,年代約為公元前4040~公元前2240年。1959年首次發現於山東寧陽堡頭村,因遺址分布在堡頭村西及泰安大汶口一帶,故名。典型器物有陶背壺、杯、大鏤孔豆等。

⑶ 山東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多少年

山東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約四五千年。

大汶口遺址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大汶口鎮,大汶河東西貫穿,將遺址分為南北兩片,北片在衛駕庄東,為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遺址和命名地。

大汶口文化屬新石器時代晚期,其分布范圍主要在山東境內,北入旅大地區,南達江蘇、皖北,西抵河南中部,東至山東半島,西北見之於黃河北岸。

山東大汶口原始居民,農耕經濟有更大發展,農具有磨製石鐮、石鋤等。原始手工業比以前有更大進步,陶器有了黑陶、白陶。黑陶烏黑發亮;白陶胎薄質硬,色澤明麗。

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出現了。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貧富懸殊特別明顯。有的隨墓葬的玉器等精美工藝品和日常器物多達百餘件,有的墓卻一無所有。

原始社會晚期的一些墓葬里,還出現了被殘殺的奴隸或戰俘。

(3)大汶口文化陶器的年代是多少年前擴展閱讀

大汶口遺址位於泰安城南30公里處的大汶河畔。大汶河貫穿南西,將其分為南北兩片:南片在寧陽縣堡頭村西,北片在泰安市衛駕庄東。

1959年首次發現並挖掘,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父系氏族遺址。遺址總面積約82萬平方米,已發掘面積5400平方米。1982年,大汶口遺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汶口遺址內涵豐富,共發現墓葬、房址、陶窯等遺跡100餘處。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骨器和牙角器等生產生活用具。陶器主要包括紅陶、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幾種。

大汶口文化的發現,為山東龍山文化找到了淵源。大汶口遺址的墓葬中普遍盛行隨葬獐牙的習俗,葬式以仰身直肢葬為主,有的還隨葬豬頭豬骨以象徵財富。

許多墓葬中還隨葬有數量不等的牲豬,表明當時社會已經出現了貧富分化現象,說明私有制已經出現。

⑷ 大汶口文化陶器的介紹

大汶口文化分布於山東和蘇北。年代約為公元前4040—2240年。1959年首次發現於山東寧陽堡頭村,因遺址分布在堡頭村西和泰安大汶口一帶,故名。以大汶口墓群最具代表性。出土陶器均勻規整,紋飾較少。多數為手制,晚期出現輪制。

⑸ 大汶口文化遺址分為幾個時期

大汶口文化遺址內涵豐富,有墓葬、房址、窖坑等,分為早、中、晚3期。早期以紅陶為主,晚期灰、黑比例上升,並出現白陶、蛋殼陶。大汶口文化以農業生產為主,農業以種植粟為主,兼營畜牧業,輔以狩獵和捕魚業。在三里河遺址的一個窖穴中曾發現碳化粟。還有大量牛、羊、豬、狗等家畜骨骼。大汶口文化遺址有許多大小不等的村落遺址,村落選擇的地點有在靠近河岸的台地上,也有在平原地帶的高地上。房屋多數屬於地面建築,但也有少數半地穴式房屋。

在呈子遺址中有一座大汶口文化近方形的房屋,房門朝南。築法是先在地坪上挖基槽,槽內填土夯實。牆基內有密集的柱洞,室內有4個柱洞。在大墩子的大汶口文化墓葬中有陶房模型,這些陶房模型提供了相當形象的大汶口文化房屋形狀。大汶口文化的灰坑有圓形豎穴和橢圓形豎穴,原先的用途可能是儲藏東西的窖穴。也有口大於底的不規則形灰坑。大汶口文化的制陶技術較前已有很大提高。以手制為主,晚期發展為輪制陶器,燒成溫度900度至1000度。器型有鼎、鬶、盉、豆、尊、單耳杯、觚形杯、高領罐、背水壺等。許多陶器表面膜光,紋飾有劃紋、弦紋、籃紋、圓圈紋、三角印紋、鏤孔等。彩陶較少但富有特色,彩色有紅、黑、白3種,紋樣有圈點、幾何圖案、花葉等。大汶口文化的雕塑工藝品不僅數量多,而且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多數是墓內的隨葬品。雕塑品有象牙雕筒、象牙琮、象牙梳,雕刻骨珠、骨雕筒、骨梳,牙雕飾、嵌綠松石的骨筒、雕花骨匕、穿孔玉鏟、玉珠,以及陶塑動物等。這些雕塑品,製作都相當精細,造型優美,是大汶口文化中頗具特色的藝術作品。生產工具有磨製精緻的石斧、石錛、石鑿和磨製骨器,而骨針磨製之精細可與今天媲美。大汶口文化時期,社會生產的勞動者性別,先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中期以後,隨葬石鏟、石斧、石錛等生產工具的主要是男性,而隨葬紡輪的則主要是女性。這說明男子已成為社會生產,特別是農業生產的主要擔當者,而婦女則從事紡織等家內勞動,社會已經從母系氏族公社階段發展到父系氏族公社階段了。大汶口文化晚期,隨著生產的發展,私有制已經出現了。有一些大汶口墓葬里隨葬有很多豬頭和豬的下顎骨,這些應該是墓主人生前的私有財產。此外,隨葬的私有財產還有陶器、生產工具以及各種裝飾品等。私有制的產生和發展,必然導致貧富兩極分化,在氏族內部出現富有者和貧窮者。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清楚地反映了這種演變。從墓的規模看,有大墓和小墓的差別。從隨葬品來看,差別更加懸殊,可見貧富分化已經十分顯著。黑陶和白陶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制陶業中出現的兩個新品種,反映了當時制陶工藝的顯著進步。這時的陶器已用快轉陶車來製造。

白陶的出現有重大的意義,白陶上有的還有圖案花紋,它為以後瓷器的製作奠定了技術基礎。大汶口文化時期,手工業經濟也發展到較高的水平。制陶業、玉石製造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經濟部門。當時居民中盛行枕骨人工變形和青春期拔除一對側上門齒,有的長期口含小石球或陶球,造成頜骨內縮變形。還流行在死者腰部放穿孔龜甲,死者手握獐牙或獐牙鉤形器。這些習俗為我國其他史前文化所罕見。大汶口文化中的許多刻畫符號可能是古老的象形文字。在莒縣陵陽河、大朱村、杭頭和諸城前寨等遺址,還發現刻在陶尊上的陶文。大汶口文化的墓葬多埋於集中的墓地。每一墓地的墓葬排列有序,死者頭向一致。墓室多為長方形豎穴土坑,有的僅有棺,但也有棺槨皆備的。葬式一般為單身仰身直肢葬,也有兩人合葬或多人合葬的。多人合葬,少則3人,多則達23人。在大汶口文化的後期墓葬中,出現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帶小孩的合葬,它標志母系社會的結束,開始或已經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

⑹ 大汶口文化陶器的特點是什麼

大汶口文化分布於山東和蘇北,年代約為公元前4040~公元前2240年。1959年首次發現於山東寧陽堡頭村,因遺址分布在堡頭村西及泰安大汶口一帶,故名。典型器物有陶背壺、杯、大鏤孔豆等。裝飾技法有彩繪、刻劃、鏤空、壓點和附加堆紋等,其中以彩繪和鏤孔最具特色。彩陶多施紅色陶衣,且在運用上注重色彩的對比,如底彩有原地,原地施紅衣,紅衣上鋪黑色寬頻;其中著色有原地繪黑彩或紅彩,紅衣上鋪施黑色寬頻以後繪白彩和紅衣上兼畫黑白二彩等形式。這種色與色之間的和諧統一,使陶器的色彩更加鮮艷明快。在裝飾方面,先民們已經從基本的事物中抽象出多種圖案用於裝飾,如從植物的葉、花中抽象出來4瓣花、5瓣花和6瓣花等;並以點、線、面為基本元素,構成三角形、菱形和圓形等,如現藏山東省博物館的大汶口遺址出土的網紋彩背壺,泥質紅陶,為盛水或汲水器。器表磨光,施紅陶衣,高30.3cm,口徑10.4cm,底徑6.2cm。侈口,短頸,橢圓腹,平底。腹部一側裝寬頻式豎鼻一對,另一側有一突紐。雙鼻一紐可系繩索,腹一側扁平,使用方便。腹部繪上下交錯的黑色連三角形網紋,兩豎鼻間繪菱形網紋。彩繪紋飾隨同陶器燒制而成,色澤鮮艷,不易脫落,為大汶口文化中期的典型器物。在造型上,把實用陶器與造型藝術結合起來,創造出既仿生又抽象的陶器造型,如現藏山東省博物館的紅陶獸形壺,為盛器、夾砂紅陶、手工製作。高21.6cm,長22cm,寬14cm。通體施紅陶衣,打磨光滑。器呈獸形,體肥壯。圓面聳耳,拱鼻,張口,雙耳穿孔,四肢粗短有力。短尾上翹,尾根處有筒形口,可盛儲水,嘴可注水。背安提手,造型穩重,形態生動。1979年山東膠州北三里河村出土的紅陶龜形鬶,為盛水器。陶土夾雜有雲母作攙和料,手工塑成。通高10.5cm,長20.5cm,寬19cm。通體施紅陶衣,磨光。前有流,流下有龜頭。腹呈圓筒形,腹上安提梁,腹下安四足。尾部有肛門,其下塑有兩個小圓球,以象徵雄性龜。另外,大汶口文化陶器上還發現圖像文字,最早見於山東泰安大汶口墓地,發現最多的是山東泰沂山系迤南偏東一側的諸城前寨、莒縣陵陽河及大朱村遺址出土的陶尊,頸部(極個別在近底部)多刻有圖像文字。自1957年以來,這一帶共發現此類陶尊及陶尊殘片18件,多為一件一個字或一個符號,兩字或兩個符號者僅兩例。有的在其刻畫范圍內塗有朱彩。陶尊文字的發現,為研究中國古代文明及文字的起源提供了物證。

總之,大汶口文化彩陶多施紅色陶衣。早期用色主要是黑彩,中期常見紅赭和白色等,晚期黑白兼用。早期的紋飾運線較粗,布局不甚嚴格協調;晚期線條勻稱,工藝精細。以幾何形紋為主,還有花瓣紋、勾連迴旋紋與廟底溝型紋等。

⑺ 發現了圖像文字的大汶口文化陶器最早出現於哪裡

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發現了圖像文字,最早見於山東泰安大汶口墓地,發現最多的是山東泰沂山系迤南偏東一側的諸城前寨、莒縣陵陽河及大朱村遺址出土的陶尊,頸部(極個別在近底部)多刻有圖像文字。自1957年以來,這一帶共發現此類陶尊及陶尊殘片18件,多為一件一個字或一個符號,兩字或兩個符號者僅兩例。有的在其刻畫范圍內塗有朱彩。陶尊文字的發現,為研究中國古代文明及文字的起源提供了物證。

閱讀全文

與大汶口文化陶器的年代是多少年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