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長沙的文化特點是什麼

長沙的文化特點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4-19 00:00:24

A. 長沙有哪些傳統文化,100字左右

【長沙湘劇】湘劇是湖南有代表性的地方劇種。以長沙為中心流行於湘、資二水中下游地區及贛西的修水、吉安等縣。流行於長沙、湘潭一帶的稱長沙湘劇,民間稱為「大戲班子」。長沙湘劇的形成與外地聲腔的傳入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高腔出於弋陽腔,明代從江西傳入。約在明萬曆年間(1573-1620),又有安徽青陽腔和崑腔傳入。最晚傳入長沙的是彈腔,又稱南北路。湘劇劇目約1200多個,現經常上演約200餘個,曲牌300餘支。
【長沙花鼓】長沙花鼓戲流行於原長沙府一帶,以農村的山歌、民間的小調及本地花鼓為基礎演變而成。形成時期為清代末葉。長沙花鼓戲在原長沙府地區內分益陽、西湖、寧鄉、醴陵和長沙5個藝術流派。演唱時均以長沙方言為統一的舞台語言,故通稱長沙花鼓戲。其音樂曲調有川調、打鑼腔、牌子、小調4類約200餘支,有傳統劇目336個。1949年後,整理了傳統戲《劉海砍樵》、《小姑賢》以及現代戲《打銅鑼》、《補鍋》等。
【皮影、木偶戲】皮影戲又叫「影子戲」,始於漢,盛於宋,清代傳入長沙。皮影戲班一般為3-4人,一副竹架戲棚、一擔戲箱就可走鄉串村。藝人一專多能,或舉紙偶兼唱,或伴奏兼唱,一人演幾個角色。唱正戲用湘劇曲調,唱雜戲用花鼓戲曲調。1949年後,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團創作了寓言皮影戲《龜與鶴》。
【湘綉】中國四大名綉之一。發源於長沙縣沙坪,歷史悠久。它以彩色散絲作綉線,除用「齊針」、「接針」、「打籽針」等針法外,還獨創「摻針」法,使表現的形象豐富飽滿,色調和諧,更符合於中國畫的筆墨神韻。其所綉山水、人物、花草、翎毛和走獸無一不生動逼真。1912年和1933年,其綉品在義大利「都靈博覽會」和「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分別獲得最優獎和一等獎章。1949年後,湘綉經過恢復和發展,成功地綉出了雙面綉和雙面全異綉。奇特的技藝、非凡的藝術效果被國內外譽為「超級綉品」。
【望城剪紙】民間藝術。望城十分流行。每逢民族節日和婚壽喜慶,用紅紙或其他彩紙剪成《百鳥朝鳳》、《福壽圖》以及吉祥如意的圖案和人物故事等張貼在門窗、牆壁上,用以增添歡慶氣氛和作美的裝飾。望城剪紙風格粗獷淳樸、干凈灑脫,多以家禽家畜為題材,栩栩如生,極富鄉間情趣。
【瀏陽花炮】瀏陽花炮製作歷史悠久,始於唐,盛於宋,迄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清雍正元年(1723),瀏陽花炮作為貢品進貢皇室,一時朝野轟動,名傳海外。1875年開始出口,遠銷亞非以至歐美。1995年4月,瀏陽市被授予「中國煙花之鄉」的稱號。中國的重大慶典活動如國慶、五一節,大型運動會所燃放的煙花多為瀏陽花炮。
【湘菜】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即具雛形,南宋時自成體系,至清末,由民間食譜、宗廟祭祀菜和宮廷菜餚綜合成眾多的傳統菜譜。其特點是:烹調講究,選料認真,配料精細,濃淡分明,色彩豐富,口味適中,辣而別於川菜,甜淡而別於下江菜,鮮嫩而別於粵菜,故備受國內外食客的青睞。湘菜在發展中又形成了湘中南、湘北、湘西三大地區風格,長沙為其正宗。
【火宮殿風味小吃】長沙火宮殿與北京天橋、南京夫子廟一樣,是外地客人常慕名光顧的地方。火宮殿地處坡子街,其前身可上溯到南唐。原叫乾元宮,專奉火神。清乾隆十二年(1747)重建,咸豐帝題「德威煊赫」匾。殿宇金碧輝煌,殿前空坪上由個體小商販支起面棚,撐著大傘,經營各種長沙風味小吃是:油炸臭豆腐、姊妹團子、東坡饊子、龍脂豬血、神仙果飯等300餘種。

B. 長沙有哪些傳統文化,舉例說明,說清楚,100字左右,打得好的採納!!

長沙湘劇

【長沙湘劇】湘劇是湖南有代表性的地方劇種。以長沙為中心流行於湘、資二水中下游地區及贛西的修水、吉安等縣。流行於長沙、湘潭一帶的稱長沙湘劇,民間稱為"大戲班子"。長沙湘劇的形成與外地聲腔的傳入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高腔出於弋陽腔,明代從江西傳入。約在明萬曆年間(1573~1620),又有安徽青陽腔和崑腔傳入。最晚傳入長沙的是彈腔,又稱南北路。高腔、崑腔、彈腔、低牌子在長沙地區匯合後,與長沙鄉土語言、民間音樂相結合,逐漸形成了具有"高"(高腔)、"低"(低牌子)、"昆"(崑曲)、"亂"(亂彈)四大聲腔,唱白用中州韻長沙官話的地方大戲--長沙湘劇。湘劇劇目約1200多個。抗日戰爭時期經田漢、洪深、歐陽予倩等改革直至1949年以後的發展與革新,現經常上演約200餘個,曲牌300餘支。此外還整理了《拜月記》、《追魚記》、《金丸記》、《百花公主》等一批優秀傳統劇目,創作了現代戲《山鄉巨變》、《湘潮》、《園丁之歌》、《布衣毛潤芝》等。其中《布衣毛潤芝》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拜月記》、《園丁之歌》等被攝製成舞台藝術片在全國放映。

長沙花鼓

【長沙花鼓】長沙花鼓戲流行於原長沙府一帶,以農村的山歌、民間的小調及本地花鼓為基礎演變而成。形成時期為清代末葉。長沙花鼓戲在原長沙府地區內分益陽、西湖、寧鄉、醴陵和長沙5個藝術流派。演唱時均以長沙方言為統一的舞台語言,故通稱長沙花鼓戲。其音樂曲調有川調、打鑼腔、牌子、小調4類約200餘支,有傳統劇目336個。以表演"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戲為特色,反映民間生活為主,多以生產勞動、愛情或家庭矛盾為題材,語言生動,幽默詼諧,通俗易懂,富有濃厚的鄉土氣息。1949年後,整理了傳統戲《劉海砍樵》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並獲獎。50年代《劉海砍樵》唱遍全國。1989年長沙市花鼓戲劇院重新整理改編的《海哥與九妹》赴日本演出,轟動東瀛。還有《小姑賢》、《討學錢》、《訪友》、《喜脈案》以及現代戲《姑嫂忙》、《打銅鑼》、《補鍋》、《中秋之夜》等,其中拍成電影藝術片的有《打銅鑼》、《補鍋》、《喜脈案》等。花鼓戲演員中還涌現了一批歌唱家如李谷一、張也等。【皮影、木偶戲】皮影戲又叫"影子戲",始於漢,盛於宋,清代傳入長沙。皮影戲班一般為3~4人,一副竹架戲棚、一擔戲箱就可走鄉串村。藝人一專多能,或舉紙偶兼唱,或伴奏兼唱,一人演幾個角色。唱正戲用湘劇曲調,唱雜戲用花鼓戲曲調。正戲有《封神榜》、《岳飛傳》、《楊家將》等,雜戲有《五更勸夫》、《討學錢》等。1949年後,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團創作了寓言皮影戲《龜與鶴》。該劇1956年參加布加勒斯特第三屆木偶皮影節,獲最佳演出獎。還應邀赴蘇聯、法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訪問演出,獲好評。木偶戲俗稱"木腦殼戲"。遠在漢代長沙就有木偶戲,至清代更為盛行。長沙木偶戲是"杖頭"木偶,擅長於表演傳統劇目,尤其是傳統喜劇。其表演特點是:操作穩重細膩,水袖和翎子功十分優美,丑角與小生尤有特色。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團創作的《金鱗記》在1983年澳大利亞阿雷德市舉行的國際木偶藝術節上獲國際榮譽獎。

長沙古樂

【長沙古樂】清光緒至民國時,長沙有一"同善雅樂社",為民間古樂演奏社團,備有古樂器約數百件,專事雅樂演奏。1958年,長沙的民間藝人演奏了一支《西宮詞》,系全國發現的唐代諸宮調中至今尚存的惟一一種,而瀏陽古樂更飲譽中外。瀏陽古樂始創於清道光九年(1829),創始人為古樂家邱之NC13A。它熔歌、舞、禮、樂於一爐,演奏起來場面之大,氣勢之宏,可與西洋交響樂比美。作為祀孔用樂舞,清咸、同年間曾國藩派人來瀏請邱之?之子慶龠去南昌、安慶、南京等地教習瀏樂。繼後黑龍江、兩廣及全國各地都有人來瀏習樂。袁世凱也曾派人到曲阜及瀏陽考察。1954年保加利亞的客人訪湘時特意要求聽了瀏樂後極力贊賞。邱之?潛心研究古樂,積數十年經驗著《律音匯考》。1930年日本音樂家田邊尚雄著《中國音樂史》,將《律音匯考》擇要錄入,並推此書為音樂界人士必讀之作。據說日本祭祀樂歌,大都同於瀏樂。

湘綉

【湘綉】中國四大名綉之一。發源於長沙縣沙坪,歷史悠久。它以彩色散絲作綉線,除用"齊針"、"接針"、"打籽針"等針法外,還獨創"摻針"法,使表現的形象豐富飽滿,色調和諧,更符合於中國畫的筆墨神韻。其所綉山水、人物、花草、翎毛和走獸無一不生動逼真。1912年和1933年,其綉品在義大利"都靈博覽會"和"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分別獲得最優獎和一等獎章。1949年後,湘綉經過恢復和發展,成功地綉出了雙面綉和雙面全異綉。奇特的技藝、非凡的藝術效果被國內外譽為"超級綉品"。

望城剪紙

【望城剪紙】民間藝術。望城十分流行。每逢民族節日和婚壽喜慶,用紅紙或其他彩紙剪成《百鳥朝鳳》、《福壽圖》以及吉祥如意的圖案和人物故事等張貼在門窗、牆壁上,用以增添歡慶氣氛和作美的裝飾。望城剪紙風格粗獷淳樸、干凈灑脫,多以家禽家畜為題材,栩栩如生,極富鄉間情趣。

瀏陽花炮

【瀏陽花炮】火葯,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而賦予火葯以文化內涵和藝術生命,使之成為世界文化中的一株瑰麗奇葩的則是中國的瀏陽花炮。瀏陽花炮製作歷史悠久,始於唐,盛於宋,迄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清雍正元年(1723),瀏陽花炮作為貢品進貢皇室,一時朝野轟動,名傳海外。1875年開始出口,遠銷朝鮮、日本、南洋、印度、伊朗以至歐美,受到稱贊。1923年參加美國"芝加哥世界博覽會"獲優等獎;1929年參加"中華國貨展覽會"獲一等獎;1986年代表中國參加在摩洛哥舉行的"第二十一屆國際焰火大賽榮登魁首;1995年4月,瀏陽市被授予"中國煙花之鄉"的稱號。中國的重大慶典活動如國慶、五一節,大型運動會所燃放的煙花多為瀏陽花炮,1997年香港回歸時在京、港燃放的煙花也是瀏陽產品,1999年50周年國慶和澳門回歸的焰火晚會也預訂了瀏陽花炮。瀏陽花炮年產量已達880多萬箱,產值12億多元,其中內銷320多萬箱,出口560多萬箱,年創匯8000多萬美元,創稅1.8億多元(不含相關行業),為瀏陽市重要出口創匯支柱產業。現瀏陽市成立"鞭炮煙花管理局"加強管理,生產廠家成立了集團公司並建立了中國第一家煙花研究所,加強現代化、科學化管理和開發。

湘菜

【湘菜】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即具雛形,南宋時自成體系,至清末,由民間食譜、宗廟祭祀菜和宮廷菜餚綜合成眾多的傳統菜譜。其特點是:烹調講究,選料認真,配料精細,濃淡分明,色彩豐富,口味適中,辣而別於川菜,甜淡而別於下江菜,鮮嫩而別於粵菜,故備受國內外食客的青睞。湘菜在發展中又形成了湘中南、湘北、湘西三大地區風格,長沙為其正宗。長沙的"曲園"、"玉樓東"、"瀟湘"、"奇峰閣"、"天然居"、"三湘店"、"徐長興"等老牌菜館,名聞遐邇。1949年後,"蓉園"、"玉樓東"、"又一村"和開設在北京的"曲園"等店的湘菜先後馳名中外。近年來,國外的中餐館聘湖南廚師主理湘菜的日益盛行,湘菜正大步走向世界。

火宮殿風味小吃

【火宮殿風味小吃】長沙火宮殿與北京天橋、南京夫子廟一樣,是外地客人常慕名光顧的地方。火宮殿地處坡子街,其前身可上溯到南唐。原叫乾元宮,專奉火神。清乾隆十二年(1747)重建,咸豐帝題"德威煊赫"匾。殿宇金碧輝煌,殿前空坪上由個體小商販支起面棚,撐著大傘,經營各種長沙風味小吃。到1942年時,空坪上蓋起了48間木架棚屋,除理發、說書、賣煙、賣酒各用一間外,其餘42間全部為小吃點。主要經營的品種有色青、肉白、鬆脆、鮮香的"油炸臭豆腐",形似荸薺、色如白玉、外表柔軟、內吐芳香的"姊妹團子"以及"東坡饊子"、"龍脂豬血"、"神仙果飯"、"三角豆腐"、"煨牛蹄筋"、"紅燒蹄花"、"紅燴烏龜"等300餘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毛澤東、彭德懷等曾到此品嘗過,百餘個國家的客人也曾到此領略古城長沙的飲食文化

C. 湖南文化特色

中國各省人特點http://xhmhc.blog.163.com/blog/static/17918876200852551833556/

中國旅遊網
http://www.51yala.com

湖南是魚米之鄉。
Hunan is a land of fish and rice.
湖南省地處中國中南部,長江中游,地理上屬於華中地區,省會為長沙;因地處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貫穿全境而簡稱「湘」。湖南歷史悠久,舊石器時代有人類活動,古為苗人、越人和楚人的生活地區。西周時期為楚國南部。唐廣德二年(764年)首置湖南觀察使,至此中國行政區劃上開始出現湖南之名。

綺麗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歷史文化,使湖南具有獨特的旅遊資源。湖南共有10大旅遊區和100多處旅遊點,其中桃源縣的桃花源,寧遠縣的九嶷山,郴州市的蘇仙嶺,衡陽市的回雁峰,炎陵縣的炎帝陵,汨羅的屈子寺.任弼時故居,新化的梅山龍宮是世界之最級別的地下溶洞景觀,特別是湘潭韶山沖上毛澤東同志故居,湘潭烏石彭德懷故居和寧鄉縣花明樓劉少奇同志故居等久負盛名、令人嚮往。「五嶽獨秀」的南嶽衡山,是著名的佛教聖地和避暑勝地。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岳陽樓,以其悠久的歷史、美妙的傳說和雄偉的氣勢蜚聲中外。自然風景明珠武陵源風景區(包括張家界、索溪峪、天子山和猛洞河等風景區),地貌奇特,古木參天,珍禽出沒,深谷幽遂,清溪明澈溶洞溫泉融為一體,奇峰怪石錯落相間。張家界已辟為第一座國家森林公園。
http://ke..com/view/8581.htm

陝西歷史悠久, 陝西大地古老而神秘,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她猶如鑲嵌在中國內陸腹地的一顆明珠,地處東經105°29′至110°15′、北緯31°42′至39°35′之間,中國的大地原點就在境內涇陽縣。全省縱跨黃河、長江兩大水系黃河支流涇河、渭河在在此注入黃河,中國鐵路大動脈隴海線橫穿中部,是「新亞歐大陸橋」亞洲段的中心和進入中國大西北的門戶。

陝西是中國旅遊資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資源品位高、存量大、種類多、文化積淀深厚,地上地下文物遺存極為豐富,被譽為「天然的歷史博物館」。http://ke..com/view/6510.htm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舉世聞名的歌舞之鄉、瓜果之鄉、黃金玉石之邦。新疆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山川壯麗,瀚海無垠,古跡遍地,民族眾多,民俗奇異。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全國旅遊資源共有68種,而新疆就有56種,佔全國旅遊資源類型的83%。全疆共有景點一千一百餘處,居全國首位,在這廣闊大地上,冰川雪嶺與戈壁瀚海共生,高原山水景觀蘊含在天山、阿爾泰山、昆侖山等世界名山之中,有著眾多的雪域冰川、疊嶂雄峰、飛泉瀑布、珍奇異獸。這里有海拔8600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又有低於海平面154米的中國最低窪地,既有一泄千里的河流、萬頃碧波的草原,又有光怪陸離的戈壁幻境,神秘莫測的沙漠奇觀。保存完好的原始動植物種群,更顯出得天獨厚的大自然的本色。
http://ke..com/view/2824.htm

東北民俗文化圈包括東北三省以及內蒙古的東部

下面我們就根據東北這個地方的氣候和它的土壤特點介紹一下與此相關的一些民俗。

先說說東北的「三大怪」吧。一怪是「生個孩子吊起來」。這實際上是滿族的習俗,以前東北地區森林很多野獸很多,家裡的孩子放在地上就不太安全,所以離地有一定距離把小孩子吊起來。第二怪是「十八歲姑娘吊煙袋」。東北的女性吸煙的比例以前是比較高的,據說吸煙也是一種禦寒方式。第三怪叫「窗戶紙兒糊在外」。北方尤其是冬天把門有縫的地方糊起來,一般是在裡面,惟有東北是把窗戶紙糊在外面,這是對付風雨的需要。因為糊在外面它可以保護木製窗欞不受雨水腐蝕和風吹日曬,延長窗戶的使用壽命。

「薩滿」是東北人的一種信仰,其實按照我們的說法就是「巫」,在東北就是「薩滿教」。最早的女神是「薩滿」女神,一般是家庭傳授,這是職業性的「薩滿」,「薩滿教」在整個東北地區,非常盛行。它在東北的政治文化和民俗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

游牧民俗文化圈包括內蒙古大部分、遼寧、河北、陝西三省的北部邊緣,寧夏的北部以及新疆。

這個地方相對於漢族,是特別有民族特色的。

我們看他們居住的蒙古包,他們的家基本就是一個蒙古包,然後加一架馬車。遼闊的草原處處都是他們的家鄉,歷史上的蒙古族「居無定所」。這種生活方式決定了他們的服飾,比如蒙古袍,蒙古袍的長度在膝蓋之下,裡面還有一些毛皮撐著,為什麼那麼長那麼厚?本來游牧民族是不必要穿這么長的衣服,不方便啊。但是他們白天騎在馬上,他們的膝蓋容易受風寒,蒙古袍長的話可以護膝,到了晚上就可以當被子蓋。

談到游牧民族的一些禮節形成跟他們的生活習慣非常有關系,他們的生產方式又影響他們的交通民俗,我們農耕民族交通一般是靠兩條腿走路,貴族或有錢人也可能坐轎子,後來坐車。但是在古代騎馬出行很普及,因為這是游牧民族,因此蒙古族形成了一種禮節:兩個人在草原上騎著馬,在一個地方,兩個陌生人遇到了,他們就會跳下馬,各自問候一下。然後我跳上你的馬你跳上我的馬,拍拍馬屁股說「好馬」。久而久之,「好馬」就成了一種寒暄。就像我們漢族人見面問「吃了沒有」一樣。

在游牧民族,婚俗也跟我們的農耕民族不一樣。

黃河流域文化圈包括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九個省、自治區。

黃河流域尤其是河南與山東應該是中國文化的發祥地,也是中國民俗發展的搖籃。

河南和山東人依戀故土、勤勞朴實、喜歡平淡。

這個地區是「孔孟之道」的故鄉,孔子孟子都是山東人,都是屬於這個文化圈的人,這樣地方的人有著很好的禮節。

另外我在一本書里看到一個真實的故事,講這個地區的人非常熱情好客、大方。

在中國國畫大師李燕的回憶錄里,他說他爸爸李苦禪很擅長畫雄鷹,並且畫得很好,他是山東人。有一次,有一位老鄉來家作客看到一幅畫,就跟他說:「李大師,這個雄鷹畫做中堂很好」,李大師就說:「我這個本來就是用來做中堂的。」就這樣他們兩個一來二往一個勁地邊講邊走,到門口准備說再見了,李就說:「你這么喜歡你怎麼不買啊?」那個人就說:「我就是沒錢啊,有錢還用你說?」李一聽就說:「快到吃飯時間了,我現在給你畫一幅。」畫好了,他的老婆把飯菜也擺上了桌,既然到了吃飯的時間,那就別走了。最後那個老鄉吃了他的飯拿了他的畫就走了,他的老婆就問:「剛才那個人是誰?」李說:「我不知道。」這個真實的故事可見山東人的豪爽和大方。

另外這個地區的人,他們非常信仰泰山。

長江流域民俗文化圈:尚鬼好祭,五鳳寄生。

這個流域從長江發源的地方青藏高原算起,長江的幹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安徽、江蘇、上海等省、市、自治區,這里都屬於長江流域民俗文化圈。這裡面沒有包括浙江省,但是長江的支流是經過我們浙江,所以我們從這幾個文化圈來算的話,浙江省應該可以算這個流域的。它是屬於支流經過的地方。那麼這一帶的風俗,我們用比較簡明扼要的語言概括:就是「尚鬼好祭,五鳳寄生」。中國南方北方的民眾在舊時代都信鬼,但是南方比北方要厲害得多。南方一個地方有一個神,溫州大的村落也都有自己信仰的神。洞頭有洞頭的神,蒼南有蒼南的神。總的來說南方的神特別興盛,幾乎各個村莊各有不同或者相同的神靈。這一帶的民眾相對於北方民眾那種豪爽那種彪悍,有著浪漫、溫情、靈活、善舞、多玄想的特點。

那麼我們把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作一個簡單的比較吧。

在黃河流域的土地上能產生《詩經》,或者說反映社會現實以現實主義手法為主創造出來的《詩經》,在黃河流域影響很深。那麼《楚辭》則在長江流域流傳深廣。《詩經》裡面更多的是現實生活的描述,當然它裡面也有祭祀的文章,但大多是屬於現實主義的作品。而屈原寫的《楚辭》,大多是屬於玄想的東西。

在湖南省湘西,也就是沈從文的故鄉。有一種民間的陋習,叫做「蠱惑」。當然根據史料記載,在廣西,廣東也有。這個「蠱」怎麼來的也有多種說法,比較普遍的說法就是在端午節的中午,把各種「蠱」蟲捉來,蜈蚣、蠍子、毒蛇,很多的毒蟲放在缸裡面養,不給吃東西,讓他們自相殘殺,最後留下來一個,把它風干,最後成為一種葯,這種葯是慢性的,皮膚、飲食接觸都會造成慢性中毒,最後死亡。所以在湘西這個地方,如果這個人家裡沒有蜘蛛網,你不要進去,因為他家可能有「蠱」,如果你在地下看到一個荷包,你不要拿,因為可能有「蠱」,不認識的人家你最好不要吃他的東西,那裡面可能放有「蠱」。那麼這「養蠱」就成了當時湘西苗族的一種特殊的民風。

青藏民俗文化圈,范圍大致包括西藏的全部,青海一帶、四川的西北部、甘肅西南以及新疆的南部。

這些地方基本上都分布有藏族。青藏民俗文化圈裡面,最大的特點就是他們的宗教文化、宗教情結。這從他們的建築就可以體現出來,布達拉宮那麼宏偉壯觀,在中國獨一無二。然後是廣大的藏族民眾對於宗教的虔誠也是很少見的,他們的「活佛」有著崇高的地位,這些地方都構成了這個文化圈裡一種獨特的景觀。

另外,藏區的寺院建築,數以千計。每座寺院的雕塑繪畫藝術非常精美。還有藏族的服飾也與別的民族不一樣。還有他們的藏醫,藏葯也是中華民族受保護文化的一部分。藏醫有他自己一整套的理論,他跟中醫是兩個不同的體系,藏葯只有在青藏高原才能生長,像「藏紅花」、「冬蟲夏草」,還有「雪原花」,這些基本上都是生長在青藏高原。還有一種「藏酥油花」應該是民族的意識,也是宗教意識的體現:酥油到了冬天凝固了,然後製成各種各樣的雕塑,可以維持半年多,到了第二年才融化。

雲貴民俗文化圈,指雲貴高原,它包括雲南貴州兩個省,還包括四川省西南部的一角。

這一帶從自然條件來講,氣候溫暖,四季如春。這個地方少數民族就非常多了。我們剛才談到東北的北方民族,我們也談到了游牧民族,談到了青藏高原的習俗,那些地方的少數民族數量加起來都沒有這個地區多。這個地方的少數民族我們叫他「南方民族」。

這里的少數民族僅僅雲南省就有26個。整個雲南省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地方,這里有阿詩瑪的傳說,摩梭的走婚,「雲南十八怪」等。

雲貴高原民俗文化圈,因為少數民族多,就形成了中國民俗獨特的風景。他們的民族信仰佛教,所以這里的傣族男孩子,到了該念書的年齡都是要出家去做小和尚,到廟里去接受教育,長大了以後,又一個一個還俗回家,結婚生子,有的去做僧侶,有的去經商,那麼整個傣族的文化水準相對來講是比較高的。還有他們那裡的水井,不管是白族、傣族,所有的水井上都有一個建築物,要不是一個亭子,要不就是布置一尊佛像,要不就是其他的雕塑,總而言之,他們的水井不可能是露天的,所以可以說,他們那裡的人是比較講衛生的。

閩台民俗文化圈:整個東海,包括台灣和福建。

這個區域就叫閩台民俗文化圈,很多書上都說閩台民俗文化圈就是指福建和台灣兩個省。但是我個人覺得我們溫州或者浙南地區應該屬於這個文化圈。閩台兩省,夾著浙南地區,形成一個方言相通,習俗相仿的圈子,這幾個地方都有海洋文化,海洋文化就派生出了捕魚業。捕魚在以前是高危職業,於是又派生出了「媽祖」信仰,還有一個就是「陳靖姑(即溫州民間百姓信仰的陳十四娘娘)」兩個女神。從這里去台灣的人基本上講的是閩南話。

我們浙江蒼南地區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講「閩南話」。

這個地方跟廣州不一樣,他們喝茶,喝功夫茶。這一點在溫州,以前我看見比較少,但是這個習俗在廣東就比較多,所以我覺得這個文化圈其實應該劃大一點,閩台粵,再加上浙南地區,但是那樣的話,方言又不行了,閩南話在福建在台灣和浙南地區都是有的,而在廣東它又是粵語,又不是閩台話。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溫州也好,閩台地區也好,基本上是村村有廟,村村有祠堂,村村有自己信仰的神,一般規模大小的村子基本上都是這樣的。關於七個民俗文化圈我就簡單介紹了這幾個方面,謝謝大家。
參考資料:http://www.cnlg.cn/zt/2008zt/shjsw/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6

D. 長沙市有哪些人文特色

1、方言

長沙方言屬新湘語長沙話,主要以長沙城區和長沙縣、望城區為代表。長沙也有一些與其他地方不同的忌諱,比如以前因為有虎出沒而忌說「虎(fu音)」,把「腐乳」讀作「貓乳」、「府正街」讀作「貓正街」。

2、地方戲

長沙湘劇是湖南地方大戲中的一個主要劇種,其腔調最初以江西弋陽腔與長沙等地的民間宗教音樂結合而形成,舊稱「人戲」、「大戲」。由高腔、低牌子、崑腔、彈腔4種聲腔構成,用長沙方言演唱。其風格或粗獷、奔放,或委婉。當今湘劇缺乏青少年群眾為主的市場,逐漸走向沒落。

長沙花鼓戲是長沙地區流傳最廣的一個劇種,唱遍大江南北,風靡海內外的花鼓戲名劇《劉海砍樵》其膾炙人口的「比古調」唱段,深受全國各地的人民群眾所喜愛。

長沙彈詞是長沙城市曲藝的一種,它源於道情,因用長沙方言說唱,也稱長沙道情,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民俗

長沙過漢族的所有節日,其中一些節日有地方特色,也在一些日子有很多特有的民俗,陶公廟廟會為趕集的一大特色。農歷三月三時,長沙人都有地菜煮雞蛋的習俗。立夏時有吃立夏粳之習。驚蟄時農家於暗處點燈,用石灰撤房屋四周及潮濕暗角。小孩點燃一個個爆竹,丟向屋角牆下,邊丟邊喊:「涼蟄驚蟄,炸得蟲蟻筆直」。

4、美食

長沙境內主要以湘菜為主,湘菜源遠流長,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其著名詩篇《招魂》中,就記載了湖南的許多菜餚。西漢時期,湖南的菜餚品種就達109個,烹調方法也有九大類。六朝以後,湖南的飲食文化豐富與活躍。

明、清兩代,是湘菜發展的黃金時期,湘菜的獨特風格基本定局。清朝末葉,在長沙先後出現了軒幫和堂幫兩種湘菜館。民國初年,出現了著名的戴(楊明)派、盛(善齋)派、肖(麓松)派和祖庵派等多種流派,奠定了湘菜的歷史地位。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得到更好發展。

5、宗教

長沙的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五大宗教俱全,有宗教教職人員近300人,受洗和皈依的信徒幾萬人,信眾10萬人以上。

E. 收集長沙的歷史文化!

略舉幾個長沙頗具畫畫特色的地方---
湖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是馬王堆漢墓的辛追娭毑。。。(*^__^*) 嘻嘻……
長沙市博物館,以前毛澤東和楊開慧在長沙租住的房子舊址,在清水塘
太平街,古長沙的縮影,長沙僅存不多的幾條麻石街之一,仿明清風格
潮宗街:「百年長沙」之起源。潮宗街曾經是長沙最有名的麻石街。
潮宗街:「百年長沙」之起源。潮宗街曾經是長沙最有名的麻石街。

呵呵,好像有很多,一下子也說不全,我大致說一下幾個很重要的地方,然後拷貝一些資料給你看一下,希望可以幫到你。

歷史文化街:

太平街——「古老長沙」一縮影。自戰國時期長沙有城池開始,太平街就是古城的核心地帶,歷經2000多年沒有改變。長沙目前能見到最早的志書——明嘉靖《長沙府志》和最早的城區地圖——清嘉慶《善化縣城圖》記述和描繪的太平街地段的街巷名和走向,與今日太平街毫無二致。在今日長沙城區,能像太平街一樣完整窺視古代街巷格局的地段已經鳳毛麟角,太平街可謂是長沙古城的一個縮影。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湘江東岸的解放路口至五一大道路口一帶,以太平街為軸線,西側的街巷有金線街、孚嘉巷、馬家巷等;東側的街巷有太傅里、江寧里和西牌樓等。太平街一帶自古為人文薈萃和商業繁華之區。清代地方政府為方便貨物和居民出入城,在小西門和大西門之間新開一太平門,太平街由此得名。街區內,小青瓦、坡屋頂、白瓦脊、封火牆、木門窗,是這一帶民居和店鋪的共同特色。老式公館則保留了較為原始的石庫門、青磚牆、天井四合院、回樓護欄等傳統格局。太平街地區較好體現了長沙歷史文脈和特色,街區內歷史文化遺存也有很多亮點:賈誼故居、李富春故居坐落當地;辛亥革命時的共進會、四區社、湖南體育會和體育學堂舊址分布太平街兩廂;明吉王府西牌樓舊址有跡可尋,王府大石礎、琉璃瓦等構件已獲妥善保存;清代至民國眾多長沙老字型大小遺址尚存,其中有名的包括:朱昌琳開設的乾益升糧棧、長沙四大茶館中的洞庭春茶館、利生鹽號、楊泰隆釘子鋪、老通義油漆鋪等。

潮宗街:「百年長沙」之起源。潮宗街曾經是長沙最有名的麻石街。清雍正年間始鋪麻石路,歷史上曾進行過路面改造。清長沙縣署位於此地,1914年湘雅醫學專門學校在這條街上創辦,1920年毛澤東等人創辦的文化書社也設立於此。可以說,這條街折射了長沙近現代的發展歷史,較典型地反映了長沙百年來的歷史文化。潮宗街曾直通原潮宗門,為舊時長沙米廠、糧行集中地。歷史上,當地居民多以挑腳、賣河水為生,是舊時長沙有名的貧民區。該歷史文化街區北起北站路、南至中山路、東毗蔡鍔路、西臨湘江大道。區內現存中共湖南省工委舊址、李覺公館、長沙天主教堂、基督教永恆堂、基督教聖公會禮拜堂、中山亭、樂誠堂、文化書社、三座亭等文物和近現代建築。

坡子街:傳統民居正在消逝。正在融入現代都市的百年老街坡子街,現在已經變成了美食一條街了,在黃興路步行街附近。

化龍池: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化龍池歷史文化街區位於芙蓉區中南部,南起都正街、晏家塘,北至東牌樓、藩後街,東起建湘路,西止於黃興南路。一俟人民西路拉通,化龍池街區將封存於史冊。該街區現存有程潛公館、修業學校舊址、瀏城橋楚墓舊址、聚福井、福建會館等歷史遺存。其中程潛公館、南陽街基督教堂保存較好,福建會館有較大改變,聚福井已廢除。清光緒《善化縣志》載:化龍池所在地原名玉帶街,曾為長沙舊城八大公溝之一。萬曆四十年(1612年)善化知縣唐源在學宮屏牆外橫開一渠,橋曰三元,街曰鰲背,池曰化龍。民間傳說此處有口井,井中有條孽龍托夢給此街一鐵匠:不日將重現龍身東歸大海,屆時長沙汪洋一片。鐵匠決心舍己為公,成功將燒熔的一大桶滾燙鐵水倒向井裡。結果,井邊受熱下陷,鐵匠隨鐵水落入井下,孽龍被鐵水澆鑄喪命,鐵匠也英勇獻身。後來井塌處衍生一口小塘,人們為懷念鐵匠,將該塘取名化龍池。舊時,化龍池為油鞋店集中地,清代著名書法家何紹基曾寓居此地。

F. 湖湘文化最核心的特點是什麼

與中國其他地域文化相比較,湖湘文化具有以下特色:
(1)民俗性。湖南人在古代被稱為「蠻人」,固有刻苦耐勞的「霸蠻」性格,說話以直率、潑辣著稱。這就造就了湖湘文化「朴實」的特色。湖湘文化歷來崇尚實際,不尚空際,辦事講究實效;湖湘文化歷來崇尚進取創新,反對因循守舊;湖湘文化歷來倡導朴實節儉,反對鋪張浪費,這些都集中體現了湖南普通民眾的性格。湖南的風俗習慣、民間藝術、歷史遺產都體現了「魚米之鄉」的鄉土風格。
(2)包容性。湖湘文化歷來具有崇尚真理、兼容並蓄的風格。這種文化的包容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不僅湘籍人士為湖湘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非湘籍人士也為湖湘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湖湘文化並不都是湖南人創造的。李肖聃在《湘學略》一文中專門記載了非湘籍人士對湖湘文化發展所作出的貢獻。他明確指出「屈子楚人,非生於湘中,第被放至此耳。」但他始創了湘學,成為湖湘文化的初創者。此外,柳宗元、胡安國、胡宏等都不是湖南籍人,他們來到湖南,為湖湘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其次,湖湘文化不盡在湖南,走出湖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湘籍人士也宣傳和弘揚湖湘文化,擴大了湖湘文化在國內國際的影響。這表明:湖湘文化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它與整個中國文化結合在一起,並不斷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使自己不斷優化和發展。
(3)歷史性。湖湘文化是一種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文化。湖南古代乃荒蠻錮塞之域,直到唐朝還是安置貶官謫史的地方,在歷史上的多次人口遷徙與民族融合中,先後受到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響,才逐步形成了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和相對穩定並具有歷史傳承性的地域文化形態。在古代,湖湘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同國內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是分不開的;在近代,湖湘文化的發展不能不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

湖湘文化的發展
1、研究湖湘文化,弘揚湖南人精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我們不僅要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而且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湖湘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作用。湖湘文化中「經世致用」的求實精神、「崇尚實踐」的實干精神、「民為邦本」的民主精神、「保種救國」的愛國精神等都是值得大力弘揚的。只有弘揚湖南人精神,才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建設社會主義三大文明。哪裡有困難,哪裡就需要奮斗。要奮斗,就需要有精神動力。「湖南人精神」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精神動力。
2、研究湖湘文化,弘揚湖南人精神,是實現湖南現代化的需要。
中國的現代化,離不開湖南現代化,因為湖南是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中國的現代化,就沒有湖南的現代化,因為湖南人居於中華民族大家庭之中。要實現湖南現代化和中國現代化,就必須認真研究湖湘文化,弘揚湖南人的偉大精神。思想現代化是社會現代化的先導。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沒有現代化的思想,就沒有現代化的實踐。湖湘文化具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品格。從王船山到魏源;再從魏源到毛澤東,開了中國近現代思想解放之先河,推進了湖湘文化,乃至中國文化的與時俱進,逐步實現了思想文化的近代化、現代化。王船山率先打破當時占統治地位的朱程理學和陸王心學的思想禁錮,創立了具有唯物主義與辯證法思想光輝的哲學體系,成為近代中國思想解放運動的先聲。魏源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新主張;成為近代中國對外開放思想的首創者。毛率先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偉大飛躍,為實現思想現代化和整個社會現代化指明了正確方向,可見,弘揚湖南人精神,確是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化代,包括湖南現代化的需要。
3、研究湖湘文化,弘揚湖南人精神,是打造和諧湖南的需要。
蘊藏在湖湘文化中的湖南人精神,反映了湖南人的共同特性,體現了全體湖南人的思想風貌。弘揚湖南人精神,必然使湖南人民大眾一心,同心同德,增強湖南人民的團結。湖湘文化具有「通天人之故」,窮「大本大源」的致思趨向。幾千年以來,湖湘學者進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哲學思考,不斷地探索宇宙固有的客觀規律,認識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統一關系。湖湘文化崇尚「人與自然和諧統一」,「人與人和諧統一」,「民族與民族和諧統一」的和諧理念;倡導「團結、協作、合作、共贏」的處事方式;具有「與人為善,與鄰為善,」「親仁善鄰」的寬廣胸懷;富有「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治國理念;彰顯關心他人,體恤民眾的人文關懷;推崇「道德教化」,「內聖外王」的治國方略。這些文化精粹對於打造和諧湖南,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確實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G. 湖南的特色文化有什麼

湖南的特色文化有什麼?

事實上主要是
湖湘文化

1,湖南文化習俗:
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淳樸重義」,「勇敢尚武」,「經世致用」,「自強不息」。「淳樸」,即敦厚雄渾、未加修飾、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脫之性。「重義」,即強烈的正義感和向群性。二者融貫,構成了獨特的湖湘文化。
2,湖南(5A)級景區:
武陵源--天門山,南嶽衡山,邵陽新寧崀山,岳陽樓-君山島,韶山風景區,花明樓,東江湖景區。

H. 長沙的文化

長沙最重要的特產是「長沙三絕」,即湘綉、棕編(另一說為中國紅瓷器)和菊花石雕。湘綉的起源和發展都在長沙縣(今開福區沙坪一帶),為四大名綉之一。長沙也建有湘綉博物館以供研究、參觀和銷售。 菊花石產於瀏陽大溪河底岩石層中,天然生有白色的菊花圖案,其雕品為長沙的一大特色。中國紅瓷器最早出現於1100年前的晚唐長沙窯,但包括之後出現的瓷器在內,都沒有純正的紅色。1998年底,尹彥征在長沙才研製出純正的紅瓷器,並在長沙隆平高科技園建立了中國紅陶瓷工藝園。
瀏陽有「花炮之鄉」的美稱,其生產的花炮在中國和世界各地都有銷售。
長沙過漢族的所有節日,其中一些節日有地方特色。也在一些日子有很多特有的民俗。陶公廟廟會為趕集的一大特色。農歷三月三時,長沙人都有地菜煮雞蛋的習俗。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這個習俗已經被很多人淡忘,但在郊縣依然保持。立夏時有吃立夏粳之習。驚蟄時農家於暗處點燈,用石灰撤房屋四周及潮濕暗角。小孩點燃一個個爆竹,丟向屋角牆下,邊丟邊喊:「涼蟄驚蟄,炸得蟲蟻筆直」。長沙過去流行的湘劇,是十分具有地方特色地方劇種。當今湘劇缺乏青少年群眾為主的市場,逐漸走向沒落。 湘菜源遠流長,根深葉茂。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其著名詩篇《招魂》中,就記載了湖南的許多菜餚。西漢時期,湖南的菜餚品種就達109個,烹調方法也有九大類。六朝以後,湖南的飲食文化豐富與活躍。明、清兩代,是湘菜發展的黃金時期,湘菜的獨特風格基本定局。清朝末葉,在長沙先後出現了軒幫和堂幫兩種湘菜館。民國初年,出現了著名的戴(楊明)派、盛(善齋)派、肖(麓松)派和祖庵派等多種流派,奠定了湘菜的歷史地位。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迎來了湘菜繁花似錦,奼紫嫣紅的春天。

I. 地理位置及整體特點,長沙的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地方特點

長沙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經三千年城名、城址不變,有「屈賈之鄉」、「楚漢名城」、「瀟湘洙泗」之稱。存有馬王堆漢墓、四羊方尊、三國吳簡、嶽麓書院、銅官窯等歷史遺跡,發生過清末維新運動、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等愛國救亡運動,有黃興、蔡鍔、毛澤東、劉少奇、雷鋒等名人,凝練了「經世致用、兼收並蓄」的湖湘文化,打造了「電視湘軍」、「出版湘軍」、「動漫湘軍」、「演藝湘軍」等文化品牌。——常識地理篇。

J. 長沙文化有哪些

長沙歷史文化之最

中國最大的商代銅鐃 自1959年寧鄉縣老糧倉發現5個商代大型銅鐃後,寧鄉縣又陸續有大銅鐃出土,總數達11件。其中1983年發現的一件重220.76公斤,是我國迄今所見商代最大的銅鐃。這些銅鐃具有明顯的地方特點,如形體高大厚重,甬部有旋,紋飾繁復,有特殊的獸面紋。據武漢音樂學院教授測試,每個銅饒有現代音階1-3聲,組合起來能演奏出現代音樂。銅鐃比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編鍾還要早1000餘年。

中國最早的金屬稱量貨幣 1959年寧鄉黃材出土的商代銅窯中藏有224隻小青銅斧,大小一致,全是新鑄,未見使用痕跡。據《居後敦》銘文「貨餘一斧,舍餘一斧」,以及《易·旅》中「得其資斧」等記載推斷,資斧當為資金。可見「斧」曾具備貨幣的職能,東周銅幣「布錢」上常鑄有「釒斤」字,大抵源於斧下的斤字。由此可認定寧鄉銅窯中貯藏的銅斧是一種稱量貨幣。這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金屬貨幣。

世界最早的鑄鐵件 1951年在長沙識字嶺314號春秋晚期楚墓填土中發現的鐵凹形鋤和長沙窯嶺15號春秋晚期(約公元前6、7世紀)墓中出土的鐵鼎是國內迄今發現最早的鑄鐵件,金相檢驗為榮氏體白口鐵組織。這種鑄鐵件的發現使我國鑄鐵發明的時間大大提前,比歐洲使用鑄鐵的時間要早2100多年。

中國最早的鋼製品 1976年在長沙楊家山65號春秋晚期墓葬中出土了一把鋼劍,很久以來,一般認為塊煉摻碳鋼最初出現在戰國中期,而這把鋼劍的出土,把碳鋼出現的時間上推到春秋晚期,一下提前了二三百年。經金相檢驗,這把劍含0.5%的中碳鋼,中部由7-9層反復鍛打而成,可能還經過了高溫退火處理。

世界最早的玻璃製品之一 長沙地區110多座楚墓中出土了琉璃(即古玻璃)璧以及瑗、環、珠、管等130餘件。 璧呈乳白、淡黃、淺綠、深綠等色,半透明,飾穀粒紋,有的反面有方格紋,內緣或外緣有弦紋,在全國極為罕見。據檢驗,長沙楚墓出士玻璃器物屬鉛鋇玻璃,與西方的鈉鈣玻璃頗異。由此可見說明,玻璃並非西萬所獨發明,長沙地區也是玻璃發明最早的地區之一。

中國最早的絹畫作品 1949年長沙陳家大山楚墓中發現的《人物龍風帛畫》和1973年長沙子彈庫楚墓中發現的《人物御龍帛畫》是我國迄今發現年代最早(距今2400年)的兩幅絹畫作品。這兩幅畫中的人物形象均為墓主人,前者為一貴婦龍鳳引魂升天圖,後者為一中年男子,頭戴高冠,腰佩長劍,手挽韁蠅司於龍舟之上,其龍頭高昂,儼然一幅御龍升天圖。郭沫若先生題同雲:「彷彿三閭再世,企翹弧鶴相從,陸離長劍握拳中,切雲之冠高聳。」

中國最早的繒書 繒書即寫在絲織品上的書。1942年長沙子彈庫楚墓中出土的繒書是我國最早用毛筆和彩墨書畫的珍貴圖書資料。此繒書呈長方形,長46厘米,寬38厘米。中心有兩段文字,共948個字,四周用朱、絳、青3色繪有神物和樹木等圖像和解說詞。它的出土引起了國內外內學者的重視,注家蜂擁,成為研究楚文字的重要資料。

世界最早的毛筆 1954年長沙左家公山15號楚墓發現一支保存完好的毛筆,是迄今考古發現最為古老的毛筆。這支毛筆套在一個竹管做的筆筒內,筆桿長18.5厘米,徑0.4厘米,毛長2.5厘米,筆毛用上等免毫做成。製作方法是將筆桿的一端劈成數開,將筆毛夾在中間,外面用細絲線纏繞,再塗漆膠住。這支毛筆的發現打破「蒙括造筆」之說和秦以前沒有毛筆的論斷。

中國最早流通黃金貨幣的地區 楚國黃金貨幣「郢爰」是中國最早流通金幣。目前湖南發現的楚金幣實物雖只有湘鄉椅子山74號戰岡墓一處,但長沙卻出土了較多數量的泥質金幣,如五里牌5號楚墓出土了「郢愛」泥金鈑。而砝碼、天平等稱量衡器的大量出土,則從側面反映了長沙地區黃金貨幣的流行。據統計,長沙有100多座楚墓出土了砝碼,長沙左家公山15號楚墓還出土了一件完整的天平和一套完整的砝碼。

世界最早的天文學著作 1972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五星占》和《天文氣象雜占》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兩本天文學專著。前者記載了公元前246-177年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在天空運行的位置;推算出金星的會合周期為584.4日,此觀測值只大0.48日,測得土星的恆星周期為30年,比觀測日只大0.54年。後者給出29幅彗星圖,畫出彗核、彗發和彗尾,這個規律的發現比歐洲要早近180O年。

中國最早的地圖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3幅地圖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地圖實物。這些地圖以1寸比10里的比例繪制了今瀟水流域的山脈、水系、道路、城邑的分布,與現代地圖相重疊,山脈走向、河流骨架,流向基本一致,有些區域相差無兒。其「駐軍圖」部署嚴密、地勢利用巧妙,諸軍事因素考慮周全,令人嘆為觀止。

中國最早的中醫學著作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14種醫書,包括帛書《足臂十一脈灸經》、《脈法》、《陰陽脈死候》、《五十二病方》、《養生方》、《雜療方》、《卻穀食氣》,竹簡《十問》、《合陰陽》、《天下至道談》,帛畫《導引圖》等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中醫學著作,體現了中國早期發達的葯物學和早熟的經驗醫學體系,有關人體經脈循行走向及所主疾病的論述,比《黃帝內經·靈樞》中關於經脈的論述更為古樸。

世界最輕的素紗彈衣和最早的印花織物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一件素紗禪衣,重僅49克,不足1市兩,可只手盈握,薄如蟬翼,但蟬翼比之顯得僵硬;輕若卵幕,但卵幕又沒有禪衣的通透。近年來國內外多有仿製,竭其心智,窮其工力,無有能及者。同時出土的17籍絲綢,花團簇擁,色彩鮮艷。印花技術已採用先進的縷空版和多版分印工藝。所出土的金銀色印花紗是我國首次發現的3套版印花紗,也是世界最早的彩色套印實物。

中國最早的坐堂醫生 長沙太守張仲景是最早的「坐堂醫生」。東漢獻帝建安中期,名醫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時,長沙連年疫情流行,為拯救百姓,時稱「經方大師」的張太守視功名於不顧,以自己的名字冠以「坐堂醫生」4字為病人診脈處方,他擇定每月初一和十五兩天,大開衙門,坐在公堂上,讓民眾就醫。後來,中醫葯人士效法張仲景,在葯店門前掛牌行醫,坐堂應診。從此乃把中醫生稱為「坐堂醫生」,中葯店的牌號也多稱為「堂」了。

世界最早的釉下彩瓷器 唐代長沙窯以其發明釉下彩瓷器著稱於世,代表著當時全國瓷器生產的最高水平,產品暢銷國內外,潭州因此成為著名的陶瓷之路的起點。長沙窯遺址於1956年在銅宮附近的瓦渣坪發現,時代為唐代中晚期。長沙窯由學習越窯青瓷而大膽創新,發明了青瓷釉下彩、白瓷釉中掛彩的新工藝,並把其與傳統的裝飾技藝如劃花、刻花、模印、粘貼、捏塑等結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世界創辦最早的高等學府 長沙嶽麓學院始建於宋太祖開寶九年(公元976年),今日湖南大學與之一脈相承,故有千年學府之稱,這比義大利最早的博洛尼亞大學要早近100年,比英國牛津大學更要早近200年。宋真宗賜書的「嶽麓書院」4字門額曾使書院名聲大振,宋代全盛時期曾有「道林三百眾,書院一千徒」之譽,張木式、朱熹曾在此講學,是湖湘學派的發祥地。從明末起,嶽麓書院造就了王夫之、魏源、曾國藩、左宗棠等一大批曠世奇才,其師生為正史立傳者達26人之多。

中國最早的印刷廣告和廣告文 1985年在沅陵縣雙橋元墓中發現了兩張元代潭州「票報」。票報即現今的海報。出土的印刷廣告系用黃色毛邊紙印製,一尺見方,亦可作包裝紙,廣告文字為:「潭州昇平坊內,白塔街大尼寺相對住,危家自燒洗無比鮮紅、紫艷上等銀朱、水花二珠、雌黃,堅實匙筋。買者請將油漆試驗,便見顏色與眾不同。四遠主顧請認門首紅字高牌為記」。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最早的印刷廣告實物和廣告文。

閱讀全文

與長沙的文化特點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