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當下中日文化交流應該有怎樣的態度
中日關系, 有著「 二千年友好, 半個世紀對立」的歷史。當前, 我們既要珍惜友好的經驗, 也要記取對立的教訓。我們不能採取實用主義的辦法來對待歷史。比如, 對待半個世紀前的近百年中日非友好的歷史, 從日本方面說來, 應該有所自責, 更不應該抹去這段歷史, 對中國人提及此事而感到惱火。其實, 適時提及這對中日兩國都有必要, 教育後代, 防止歷史重演。從中國方面來說, 似乎應該盡量避免舊賬重提,即使提出時確要注意場合, 而且要嚴格注意把歷史的日本與現實的日本區別開來, 不要把昔日的日本軍國主義所欠下的舊賬記在當今一般日本民眾身上。事實也正是如此。今天的中國人對日本侵略中國的慘痛史實沒有忘記, 但對現實的日本人沒有敵意。自近代以來, 中日兩國之間長期、多次的戰爭致使兩國的近代化進程大相徑庭的不同命運。這正是由於昔日日本對中國的侵略, 致使中國的近代化進程被迫中斷、中國人民家破人亡, 國家和人民遭受的損失也無法補償。現實中兩國貧富的極大懸殊, 不能不與此有關。可以說, 今天日本人的富和中國人的窮, 都跟中日之間半個世紀的對立有關。因此, 我們更應從歷史的沉痛教訓中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現實的中日關系。當然, 中國人也要清醒地看到故後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國民生活的極大改善, 是日本政府和人民抓住時機舉國上下一致、勤奮苦幹出來的。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和效法日本人的拚搏進取精神。從理論上說, 文化不應有優劣之分, 也沒有純粹的民族文化, 它總是要吸收其它民族的文化融合於自己的文化之中。只有勇於和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的民族, 才能形成富有活力的民族文化。日本文化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範例。因此, 對於中日文化關系, 我們就不應該片面強調其同的一面, 而要從歷史發展的全過程來加以認識, 更重要的是對於中日文化的異質性要予以充分的重視。例如, 中國人由於背著悠久文化傳統的沉重包袱, 常以古代的中華文明自負, 現實中表現出大度有餘, 精細不足; 而日本人由於島國心理、盯人性格, 所以在現實中處處表現出講究務實和精於計算。在西方人眼中, 把日本人的這種風格, 貶之為 「 經濟動物」 。如果我們能對民族性格形成的歷史過程有足夠的認識, 充分理解對方的文化, 那麼中國人與日本人之間在處事方面能起到互補作用,中國人要學習日本人的善於精算、日本人要學習中國人的寬厚大度。兩者在相互的交往中, 若能彼此揚長避短、相互取長補短, 無疑能加深理解、增進友誼,定能避免和克服相互交往中所可能產生的摩擦和沖突。這樣, 中日兩國關系的持久健康發展、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就有了穩固扎實的牢不可破的基礎。
② 關於中日之間的文化差異,你了解多少
日本的文化起源於中國,所以中日文化有很多相似之處。隨著歷史的進程,中日兩國各自的文化都在演變和發展,因此也產生了很多差異。都是亞裔人種,沒有太大區別。只是所處的環境不同,理念不同,國民教化不同。就造就了,不同的人。比如審美觀,價值觀,經濟觀,社會觀等都不同。明冶維新,日本組團去歐洲學習和長期觀查,整整十五年,才制定明冶維新。日本自認是發達國家,總想脫亞入歐,對亞洲國家是鄙視。
不同點是桃花偏向於一種美好的燦爛,多象徵著美好的季節和女子美妙的容顏。櫻花偏向於一種凄美的燦爛,日本人愛它的柔美,尤其愛它飄零的狀態。從桃花和櫻花,我們能清晰地看出中日文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③ 對於中日文化,你有什麼見解
一,價值觀差異
中日文化有非常顯著的價值觀差異,不僅中日,每個國家之間都有很大的價值觀差異。首先來說中國文化,中國從古至今,上下5000年來都強調愛國愛家,尊老愛幼,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從來沒有變過的。所以中國人很注重血緣,很注重民族凝聚力,這在中國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當中都有體現。而日本是一個性格堅忍的民族,雖然說性格堅忍確實有好處。但是正是由於日本這一特性,使日本在戰爭時期大量的燒殺搶奪,做一些傷害中國的事情。所以,日本的某些價值觀,並不是好的價值觀,有很多弊端。
四,文化多元世界文化才會發展得更好
只有中日文化充分交流,世界文化多樣性才會百花齊放。不管是中國文化還是日本文化,都有一定的可取之處,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加強中國文化與其他文化之間的交流,主動去學習其他文化之間的益處,然後我們更好地弘揚中國文化。日本文化有日本文化的精華,可取之處,比如說日本的茶文化,花文化,浮世繪,這些都是中國需要學習的。中國文化也有可取之處,那就是詩詞文化,雕塑文化等等。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所以不同的文化之間只有相互交流相互碰撞,才會產生絢爛的火花,才會促進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④ 對於中日文化的發展,你有什麼建議
引言:現如今,隨著我們國家開放程度不斷增加,不僅促進了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貿易往來,同時,也更進一步增加了我們國家以其他國家之間文化交流。在文化不斷交流過程中,也讓越來越多國家之間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促進世界文化多樣性趨勢。對於中日文化發展,應該有什麼建議,下面就讓小編來帶大家了解一下。
三、文化交流好處
中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家之間文化如果能夠更好進行交流,也給這兩個國家帶來了很多好處。中國和日本兩個國家,進行進一步交流,可以促進中國優秀文化走出去,讓日本人民也能了解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可以使日本文化引進來,進一步豐富中華文化。
⑤ 在你看來,中日文化的意義有什麼
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存在以下不同之處: 一、中國文化:歷經千年以上的時間歷史演變。經歷了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神農氏 、軒轅氏 、堯、舜、禹等時代,到中國第一個國家夏朝建立,發展至今,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帶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東方。:中國文化主要涉及民俗、戲曲(主要是崑曲、豫劇和黃梅戲)、棋藝、茶道、中國傳統樂器、文人字畫等。中國為禮儀之邦,追求禮儀,以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二、日本文化:隋唐之後,日本開始大規模接受漢文化,日本文化譜系中的中國影子隨處可見。日本文化主要涉及日文、醫葯、茶道、飲食、弓道、服飾、禮儀。:日本文化追求文雅,以「溫和的人的感情」而不是以「乾巴巴的、生硬的理論思想」來表達他們自己。
中國與各國之間文化交流的深度廣度各有不同,彼此所受對方影響深淺及產生的結果,也因國家與時代而異。但中國與各國之間文化交流是歷史的必然,而在與各國交光互影的漫長過程中,總的來看是中外雙方相互受益。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進步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推動文化全球化和多樣性的內在要求。
⑥ 中日傳統文化的差異
從整體上來看,,中國文化屬於辯白文化,而日本則是道歉文化。中國人在做事,或者做錯事後喜歡」解釋」,通常會把自己的原因進行闡述,是在說明自己犯錯誤時的無意性,並不是不尊重,也相當於道歉。而日本人更加喜歡」道歉」,他們隨時間,對不起放在嘴邊,當受到別人幫助時他們用的是道歉,而不是謝謝,在這個時候他們表達的是,因為麻煩別人而表達的歉意,這就是道歉文化所產生的。比如一個學生去上課遲到了,中國的學生就會首先向老師解釋遲到的原因,而日本的學生會首先進行道歉,這不同的表現,實質上就是由兩國不同的文化性質和背景決定了。
在教育方面,中國和日本也不盡相同。日本實行輕松教育,重視團隊合作,強調重在參與,不強調爭第一。中國由於人口基數大,所以習慣講究個人,強調人之間的競爭,各類評比活動開展的也很多,經常強調,勇爭第一。這就導致日本人總體上的團隊意識和合作觀念都很強,而中國人的個性突出,且個人能力和素質佔有極大優勢。
中日兩國都有同樣的特點,文化交流是源遠流長,相互滲透,相互影響。中日文化有許多的差異,也有一些共通之處,既有優秀文化的傳承,也有落後感動的存在。但是文化部分好壞只有不斷繼承和發揚採取兼容並蓄的寬容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讓文化長存。
⑦ 關於中日文化,你對它有什麼看法
日本的文化起源於中國,所以中日文化有很多相似之處。隨著歷史的進程,中日兩國各自的文化都在演變和發展,因此也產生了很多差異。想要將中日之間文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都說清楚,說全面是不可能的。我就從桃花和櫻花來看兩國文化的異同點。桃花文化和櫻花文化。從古至今,桃花深受中國人的喜愛。白居易說「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桃花和櫻花頗為相似。雖然桃花和櫻花都衍生出很多品種,但桃花和櫻花都屬於一種灌木,而且桃花和櫻花都是一種紅白相間的燦爛花朵。
⑧ 中日文化得到發展後,你怎麼看待這種文化
我們和日本本身都屬於東亞文化,我認為可以把日本文化理解為一種更具有島國性質的單一文化,把我們的文化理解為更具有寬容性的復合文化。這樣說可能會有點拗口,其實中日文化的核心要點高度相似,既有謙和,同時也有禮讓,我們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
中國人與日本人之間在處事方面能起到互補作用
中國與各國之間文化交流的深度廣度各有不同,彼此所受對方影響深淺及產生的結果,也因國家與時代而異。但中國與各國之間文化交流是歷史的必然,而在於各國交光互影的漫長過程中,總的來看是中外雙方相互受益。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進步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推動文化全球化和多樣性的內在要求。
⑨ 各國文化均有所不同,中日文化的不同體現在了哪裡
首先我們認為是不同的,就是中日文化飲食方面不同,中國人用筷子,日本人用叉子,其次就是中日文化的穿搭也不同,還有就是平時的作息時間,還有就是餐桌文化
⑩ 對於中日文化,你是怎麼了解的
我個人覺得中日文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因為我本身是日本文化愛好者,所以對日本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同時我也是中國人,我也有非常強的愛國精神。我覺得沒有必要把中日文化隔離,因為中日文化本身就屬於亞洲文化,同時也屬於亞洲文化中的東亞文化,在文化上本身就有很多相通之處,更有可以互相借鑒的地方。
一、日本文化中的很多地方來源於中國。
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學過關於日本文化的一些內容,日本文化其實受唐朝文化的影響力非常大。對那些到日本旅遊或者小夥伴來講,你們應該見過很多具有唐代風格的日本建築,同時也能在日本的文化中感受到唐朝文化的內容。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理解中國文化非常簡單,因為日本文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中國文化的屬性。
一般來講,媒體上的內容可能會有一定的主觀成分,也很難讓你親身體驗到文化差異的魅力。如果你親身體驗的話,可能會有更深刻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