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應如何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毛概

應如何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毛概

發布時間:2022-11-12 18:16:15

Ⅰ 高二政治題: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

1:對於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面向世界,博採眾長。 吸收有益的外來文化,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守舊主義。

2: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它們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3:發揮人民群眾主體作用,高舉社會主義大旗,堅持社會主義發展方向。

4: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內容,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為主體,中國約5000年歷史中延綿不斷的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等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總和。

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布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拓展資料: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

Ⅱ 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1、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

2、要善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

3、要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加強歷史研究和傳承,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發揚光大。

4、創作出具有鮮明民族特點和個性的優秀作品,要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善於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

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為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

(2)應如何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毛概擴展閱讀

古往今來,世界各民族無一例外受到其在各個歷史發展階段上產生的文藝精品和文藝巨匠的深刻影響。在每一個歷史時期,中華民族都留下了無數不朽作品。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共同鑄就了燦爛的中國文藝歷史星河,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提供了寶貴的資源財富。

我們要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全面融入國民教育、文化創造、生產生活,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加強對傳統文學藝術的扶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繼承中轉化,

在學習中超越,創作更多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又符合世界進步潮流的優秀作品,讓中華文化綻放時代風采。

Ⅲ 如何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意義: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精神為豐厚滋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傳人,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出高屋建瓴、獨樹一幟的文明品格,推動了當代中國社會創新發展和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價值: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形成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支撐著中華民族歷經五千餘年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傲然屹立。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為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築牢堅實根基。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包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道德情操、價值觀念、審美品格、藝術情趣、辯證思維和科學智慧,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礦藏。

(3)應如何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毛概擴展閱讀:

華夏文明的文化邏輯與「天圓地方」說存在密切關系。當然,如果我們認識到井田制度的文化來源「疆理」農業和「疆理」規劃對土地產權初始界定的作用和意義。

那麼,從「天圓地方」和「疆理」農業的角度來看,中國文化與文明起源的歷史脈絡是非常清晰的,而這種文化關系甚至可以追溯到距今8000年左右的河南省賈湖文化時代。所以,井田制度的破解不僅可以解決中國夏、商、周三代基本政治經濟制度的問題,同時也可以進一步認識到中國文化與文明的起源問題。

中國傳統文化屬於精神文明範疇,往往與「武力」、「武功」、「野蠻」相對應,它本身包含著一種正面的理想主義色彩,體現了治國方略中「陰」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內容,又有倫理意義。

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將此詞作為一個動詞在使用,是一種治理社會的方法和主張,它既與武力征服相對立,但又與之相聯系,相輔相成,所謂「先禮後兵」,文治武功。有些還包括小吃,風俗等傳統文化。

Ⅳ 中華傳統文化備受冷遇,我們該如何對待

中華傳統文化備受冷遇,對於個人,應當積極的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對於社會,應當開展一系列的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活動,對於國家,應當積極的引導公民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1、作為中國的公民,我們應當尊重和繼承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迄今為止已經有了5000年的歷史積淀,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的推陳出新對於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至今保留在現在。所以說對於每一個公民而言,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對自身是一個提高,更有利於國家文化的傳承。

2、面對傳統文化不受重視的局面之下,社會應當積極的開展有關傳統文化的活動,讓公民積極踴躍的參加。社會上可以定期的開展有關傳統文化的活動,例如一些詩歌朗誦或者知識競賽這些有關傳統文化的活動,在開展這次活動中最好設立獎項,讓公民踴躍的參加,這樣以來不僅能夠調動公民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夠活躍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發揚。在社會的大力扶持之下,我國的傳統文化定會如萬花筒一般百花齊放爭相鬥艷。

3、對於國家而言,應當積極大力的去引導公民去學習和繼承傳統文化。國家的號召力始終都是最為浩盪的,在國家的大力引導之下,相信每一個公民都能夠擺清楚自己的定位。國家可以通過教育的途徑使人們對傳統文化更加的重視,可以在學生群體中大力的開展關於傳統文化的教育,設立更多的有關傳統文化的探討和學習,這樣一來就能夠產生一個較強的感染力。

綜上所述,身為公民我們要擺清楚自己在這個社會上承擔的責任與義務,應當逐漸的培養自己對於傳統文化的熱愛,這樣對於自己不僅是一種提高,而且對於弘揚中國文化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Ⅳ 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堅持什麼樣的態度

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必須保持恭敬,學習的態度。偉大的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幾千年的綿延生存爭斗中,積累了非常寶貴的人類智慧,為中華民族走能夠走向更強大的未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縱觀全世界上下幾千年,沒有哪一個民族像中華民族智慧的堅守著自己的土地,養育著生生不息的生命,在人類進步的過程中。天災人禍,自然災害,無私不在,威脅著我們的生存,一代一代人的智慧積累,使得中華民族。

今天是互聯網區塊鏈迅猛發展的時代。是整個世界憧憬發生格局變化的重要時刻。一定要學習運用我們的傳統文化。加速我們現代化科技的發展。今天我們處在了又一次信息革命的時代,又一次重置信任的時代,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結合,必將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頂峰,影響整個人類的文明進步,在這里告訴每一個驕傲的中華兒女。對我們的傳統文化一定要保持謹慎恭敬,保護傳承學習的態度。

Ⅵ 如何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對於傳統文化的態度應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即合理地揚棄。
一定的文化形成於特定的社會環境,但由於文化具有滯後性,因而當社會制度和經濟發展的環境發生變化時,傳統文化並沒有消失,反而是跨階段地影響與制約社會的現代化進程。因此我們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要有選擇地吸收和創造性地綜合,用歷史和 科學 的觀點來考察中國的傳統文化,切實把握和深入理解傳統文化的本質內容,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根據現代化的基本精神理念,進行有選擇性的合理的吸收、改造、發展和創新。例如,社會主義本來是西方的思潮,在中國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要用中國人所能接受的方式來建設社會主義。從前我們也曾生搬硬套地學習西方的社會主義,實踐證明,由於脫離中國的實際,所以成效不大,推廣不開。
當然,對待傳統文化,需要我們辯證地看,並非一切都好,一切都具有現代價值,它有精華,但也有大量封建糟粕的東西,如權力崇拜、個人崇拜,封建等級觀念,專制主義、個人迷信、封建家長制、閉關鎖國、踐踏知識與人權、任人唯親,唯書唯上,官本位,皇權思想,依附性人格,缺乏國民、公民意識,缺乏民主、法制觀念,缺乏創新意識,缺乏科學精神,重農抑商,重義輕利,重群體輕個體,反對競爭,輕視效率等等。這些都是封建落後的東西,還對我們當今的社會有很多負面的影響,需要我們去判斷去甄別去篩選去批判,但過去那種對傳統文化不問青紅皂白,一概懷疑、否定和批判的做法是非常錯誤的。

Ⅶ 如何看待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1、對傳統文化的認同。

讓這個時代的人認同傳統文化,其實只要從身邊做起,比如現在對於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的重視程度已經遠遠超出過去60年的總和。這說明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已經得到了社會性的認同。

2、保護和發揚傳統文化產業。

傳統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些事情,有些事物必然在歷史中會被洇滅。這是歷史的趨勢,也是歷史的必然性。比如中國的建築特色是一項傳統文化,那麼通過博物館一些旅遊景點的塑造可以讓文化產業化。

3、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播。

韓劇中的古代文化其實很多都是來源於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韓國人通過韓劇把這部分文化偽裝成了自己的文化,主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文化通過影視文學作品進行發揚,讓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去。



(7)應如何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毛概擴展閱讀: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注意事項:

1、要擁有辨別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拋棄不良的、落後的傳統文化,要正確看待傳統文化的利弊,保持客觀、批判的態度。

2、要創新性學習、發展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通過不同的方式學習傳統文化,現在自媒體發展迅速網路傳播快,也要適應新的時代潮流,創新性學習。

3、當然,也要持之以恆,學習好中華傳統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需要不斷堅持不懈、刻苦鑽研。

Ⅷ 作為當代的青少年,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我們對待中華文化的態度:推陳出新,使傳統文化不斷發揚光大;繼承和傳播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古為今用。
對待外來文化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博採眾長,吸收國外的優秀文化成果,不要盲目崇拜,推崇。

Ⅸ 作為當代的青少年,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 大力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

  2. .結合時代的變化和實踐的發展,使其內容和形式不斷地豐富和發展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就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民族文化,且具有悠久的歷史。它包括思想道德、風俗習慣、文學藝術、制度規范等各個方面。如:儒、釋、道文化,戲曲,國畫。


所以作為當代的青少年應做到

(1)面向世界,博採眾長.
(2)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體現時代性,保持民族性.
(3)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

Ⅹ 當今社會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

1、對待傳統,不能以片面遮蔽整體,不能以當代否定過去。我國非遺保護的實踐,正是抱著尊重中國社會整體發展規律的態度展開的。以歷史的眼光、發展的眼光來看,非遺既是積累與沉澱,也具有開創與自我更新的能力。

2、文化因積累而形成傳統,傳統因積累而產生巨大能量。一個民族的傳統對本民族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生存財富和精神資源。對傳統的認同和承繼是非常有益並且必要的,對自身歷史和傳統的了解是一個人、一個群體、一個民族自身定力及自信自尊的精神源泉。

3、歷史經驗已經表明,傳統內部應該有反思和批判的聲音,但一味否定,一概推翻,只會導致全民性的心靈空虛和價值混亂。我們承認,傳統中也有糟粕和偏狹,需要我們理性對待,去偽存真,但在這一過程中,不能以片面遮蔽整體,不能以當代否定過去。

(10)應如何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毛概擴展閱讀

在重視加強傳統文化調研與保護的今天,非遺是我們的重要「索引」和寶貴財富。經由非遺傳承保護,我們可以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重新審視和深入發掘,立足現實實踐,面向未來思考,把凝結中國精神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開來。

同時,非遺傳承保護也是正當其時、影響深遠的文化建構,通過生動講述中國非遺故事,充分展現中國非遺道路的獨特創造、中國非遺理論的獨特貢獻和中國制度的獨特優勢,讓世界更准確、更全面地了解中國非遺保護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加深對中國非遺經驗和道路的認識。這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也是當代中國人的歷史使命。

閱讀全文

與應如何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毛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9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7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1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3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3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8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7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8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