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學校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1、追求分數風氣盛行
這種喧賓奪主風氣混淆了教育的本質。在學生學校學習過程中,分數好像成為最重要的事,學習更多的是為考試而服務,卻並不是讓學生積累知識。另一方面,當從學校畢業之後,文憑又成為衡量人能力的重要標准。分數、文憑終究只是外物,學生學到什麼、會做什麼其實更為重要。
2、知識與實際應用脫節
學到知識大部分無法實際應用,學生在學校要學習多個科目的知識,而這些對學生而言至關重要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價值並不大。學生所學的東西,可能既不喜歡也不擅長,離開學校就會還給老師。最極端的情況就是,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得很好,但實際動手能力為零。
3、教育內容設置上也不合理
文化類課程占據大部分時間,而體育藝術類課程往往被忽視。最後,教育的本質除了傳授知識外,培養學生品德更為重要,而育人這一點並未受到重視。
(1)學校如何發展文化課擴展閱讀:
學校改進思路
1、以課堂教學為基點,開展全員、全面、全程質量監控與保障
以課堂教學為基礎,延伸到實踐教學、課程與專業建設等人才培養關鍵環節,開展教學質量監控,強調全員性,注重全面性,強化全程性。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覆蓋學生入校到學生畢業各個環節,直至畢業後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
2、以教學督導與評估為基礎,構建多主體、多層次的質量監控體系
在教學質量監控過程中形成了多主體評價的機制,教師、學生、督導專家、職能部門、企業行業、用人單位、第三方機構均可以成為評價的主體。制定招生計劃,調整專業結構,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改進教學提供了重要依據。
3、以持續改進為目標,實現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的六貫通
教學質量監控的最終目的是持續改進教學質量。學校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以PDCA質量管理循環為理論基礎和實施依據,要求各質量監督點的教學與保障工作必須按照「計劃—實施—檢查—改進」程序展開,形成閉合循環的體系。
B. 音樂學院附中一般是怎麼安排文化課的
和沈陽市普通學校教材是一樣的,正常參加高考,題目和遼寧省普通文科是一樣的。
附中沒有讓學生選擇文理科,默認文科,也許你可以要求學校開辦理科班。不過屬於藝術科類考生,但是那個一點區別都沒有,就是在你的准考證上和報考時個人信息上有體現,寫著藝術類考生。
高二參加高考的話,,,好像高考有規定除應屆畢業生以外的學生不能參加高考,不過也有說只要成績好可以參加高考。這個你得去問學校。准備的話,文件之類的學校都會集體帶你准備,帶好腦子和筆就行了。
文化課是半日制的,正常八點上課,四節文化課,下午屬於自由練琴時間。晚間沒有活動,你可以練琴也可以學習,但是大部分學生選擇練琴~~你可以練到八點鍾再回寢室學習足夠了。
到學校之後你可能會聽到各種家長談論借讀的事情。附中的老師不是特別好,照比外邊普通學校的老師差很多,不過不影響你學習,只是效率問題,不管老師怎麼差,也還是比你懂得多,個人勤奮程度還是占絕大部分的。但是為了高考有更好成績許多家長決定讓孩子在外邊普通學校學習文化課,在附中學習專業課(這個就叫借讀啦)。其實這樣不太好,普通學校是全日制的,你沒有時間練琴,如果上半天課,你會跟不上的。藝術補習班有半日制的班,不過我覺得,中學的同學友誼也是財富嘛!!
個人建議到高二再解讀,是最好的時間。不會影響學生中學時期的人際交往,而且兩年時間足夠勤奮的同學高考拿到個好成績。
我是今年高三的畢業生,馬上大學開學啦,這是我六年下來個人經驗,希望幫到你。
C. 如何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文化不是校園文化,它是一種組織文化,是一所學校在長期活動中積淀下來的,學校全體成員共同遵循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總和。它無「形」而有「象」,彌漫於組織之中,像一隻無形而有力的巨手,在暗中把持和操縱著學校的運行和發展。
優秀的學校文化是一面旗幟,它引領著師生意氣風發地前進;優秀的學校文化是一種氛圍,它熏陶浸染,潤物無聲;優秀的學校文化是一種引力場,它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優秀的學校文化是最寶貴的資源,是學生成長,教師發展的肥沃土壤。文化更是學校的一種形象,一種氣質,一種個性,一種特色,一種品牌。有高品味文化的學校,必定高雅聖潔、魅力無限、獨秀群芳、成就卓越。
文化建構是學校全體成員共同營造、建設、完善和創新學校文化的活動和過程。從學校文化的主體看,文化建構是通過管理文化、教師文化、學生文化的建構以形成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從學校文化的層面看,文化建構是著力於以高尚優秀的精神文化引導人,以科學規范的制度文化約束人,以優美高雅的環境文化陶冶人。謀求學校的發展,從根本上說必須加強學校的文化建構。
文化建構可促進學校發展以人為本
文化建構的基本要義首先是選擇並確立正確的辦學理念、正確的價值觀,形成理想的學校精神。以人為本,人作為當今時代的基本價值選擇,理所當然應成為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價值追求,形成正確的學生觀、人才觀、教學觀和質量觀。視師生的生命成長,終身發展和一生幸福為學校發展的第一要務。堅信人的發展至上,自覺摒棄庸俗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追求的分數至上、升學率至上和學歷至上,能夠在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殊死較量中,做到人不敢言我則言之,人不敢為我則為之,堅定不移地推進素質教育。學校不僅是科學的殿堂,還是文化的聖地、心靈的故鄉。學生不僅得到科學素質的訓練,而且受到人文精神的陶冶,並在此基礎上養成健全的人格和創新的精神。在人文主義和科學主義、理性主義和功利主義此起彼伏的沖突中,學校能始終扮演時代和社會精神燈塔的角色。在學生和教師的身心得到真正的發展和升華中學校也得到真正的發展升華。
文化建構可促進學校全面協調發展
全面發展首先指學校通過加強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環境文化的建構形成了優良的學校精神,科學有效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行為規范及運行機制,以及優美和諧寬松的物理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三種文化能夠互為表裡、相互依存、相互強化、共同發展,從而創造出學校高度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其次指學校通過管理文化、教師文化、學生文化的建構形成了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全面發展再次還指學校文化的全面育人功能,學生不僅在課堂里成長,更在學校創設的文化環境里成長,人文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是一種不教之教的潛移默化,如「芝蘭入室,久而自芳」,「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每當置身於一座具有傳統並享有歷史文化聲譽的學校,總能感覺到該校有一種奔涌著的,富有生命的東西在不斷撞擊著自己的心靈,它使你感動、興奮、激越、升騰,它教你求真、向善、愛美、尚健,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協調發展主要指學校文化建構不僅著眼於學校外延的發展,能夠治標,更著力於學校內涵的發展,能夠治本。文化建構能對學校文化的各種要素進行有效整合,實現各種文化之間的協調統一,互動相生。
文化建構是一種柔性管理,它不尚權力,主張平等;不唯制度,講求靈活;不假外控,憑借自覺和內化。它崇德、重義、講情,倡導中和,富有一定的人性化。主要藉助文化的浸潤、濡染和陶冶。因而易於達成人與環境、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協調和諧,組織內呈現出「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紀律又有自由,既有團結緊張又有嚴肅活潑,既有個人心情舒暢又有統一意志」的那麼一種生動活潑的局面。很少有激烈的沖突和明顯的對抗。
文化建構可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學校文化的自我完善功能可促進學校的持續發展。學校在不斷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積淀,通過無數次的輻射、反饋和強化會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完善和優化,推動學校文化從一個高度向另一個高度邁進,學校文化不斷的深化和完善一旦形成良性循環就會持續不斷地推動學校的自身發展。學校文化的自我延續功能可促進學校的持續發展。正如任何文化都具有歷史繼承性一樣,學校文化一經固化形成之後也會具有自己的歷史延續性,而持久不斷地起著應有的作用,並且不會因為學校領導層的人事變動更迭而立即消失。良好的學校文化還能夠讓組織保持學習、開放、反省的優良作風和氛圍,從而使學校能夠與時俱進,獲得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
文化建構可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學校文化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為文化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學校文化建構通過培育師生員工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個人的思想觀念、感情信念、行為方式與整個學校有機地統一起來,形成相對穩固的文化氛圍,凝聚成一種無形的合力與整體趨向,以此激發出學校師生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指向學校的共同目標而不懈努力,構成學校不斷發展的動力。當學校文化經過長期的建構積淀成學校精神時,學校文化便進入了成熟期,組織中的文化場就聚變成文化的黑洞,能夠裂變出巨大的文化能量,從而使學校具有一種無堅不摧、無往不勝的力量。種子的力量是強大的,它可以拱破石頭;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它可以叫英雄不惜江山。然而力量最大的莫過於精神、信仰。戰士有了它可以拋頭顱、灑熱血,教師有了它可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優秀學校文化的一個主要標志就是富有無窮的創造力。優秀學校文化的開放性、民主性和包容性賦予師生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精神,能夠持續學習,不斷反思,創造超越,從而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形成富有鮮明時代特徵的辦學特色,以特色學校的品牌在教育園地勇立潮頭,鶴立雞群。
源自「標語大師」
D. 如何給文武學校的學生上好文化課
選擇他們比較喜歡的話題,把每一次的課堂氣氛都上的活躍一些,因為文武的學生一般偏向於武,所以課堂上經常去討論一些與武相關的題目會大大增加教學效率
E. 淺議加強校園隱性文化建設的對策教育論文
淺議加強校園隱性文化建設的對策教育論文
摘要: 校園文化建設,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優化育人環境,促進學校發展穩定,起著重要作用。其中校園隱性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和難點。本文在分析了目前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一些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如何加強隱性文化建設、強化校園文化管理功能的措施或建議,旨在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
關鍵詞: 校園文化隱性文化隱性文化建設
1 校園文化理論
1.1校園文化的內涵與分類
校園文化是高校校園內呈現的一種特定的文化氛圍。它是以校園內生活成員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這種特定的文化氛圍是和學校的培養目標、校風校紀、生活方式等內容相聯系的。
人們對校園文化有很多種分類方法,從校園文化的表現性來分,可以分為顯性文化與隱性文化,二者構成了校園文化的總和,形成了學校存在的特色。外顯的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是體現學校價值目標、審美意向的物態文化,可以起到調節情緒、控制行為、陶冶情操和啟迪智慧的作用。內隱的校風、教風、學風、管風,亦即學校精神,是影響人們行為模式的根本,是校園文化蘊涵的力量和涵義。校園文化既具有教育性.還具有管理性。它不僅是一種文化現象,更是一種新的學校管理理論,是組織文化理論與學校組織特點結合而成的新的學校管理理論。它在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校園隱性文化是學校各種活動能夠正常運行的保障,是約束師生員工行為的契約,因而也是文化的體現。
2 校園隱性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2.1管理者認識的淺薄和狹隘
校園文化的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是辯證的統一,顯性的物質文化是學校辦學實力的體現;制度文化可以保證教學秩序和工作的穩定性,同時又是一種教育的手段,對培養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管風發揮著作用。而隱性文化正是在這些顯性文化的強化、滲透、灌輸中形成。顯性文化推動隱性文化,隱性文化又反作用於顯性文化,兩者密不可分,互相促進,共同發展。但是,由於很多管理者認識的淺薄和狹隘,割裂了兩者的依存關系。具體表現在對校園文化建設沒有真正認識而引不起重視,認為可有可無;或根本不了解其文化特點,為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按部就班陳陳相因。不思改革創新,忽視建立本校特色,工作死氣沉沉;或停留在美化環境、治理校園的淺層次上,不惜花大量的錢財搞綠化、硬化、房屋更新。
2.2忽視校園文化的整體性
校園文化的整體性包括很多因素,不僅僅反映在表象上,主要體現在內涵之中。只有各部分共同發生作用,才能構成對人的行為、思想的影響,才能通過校園文化的管理功能和教育功能促進和保障校園顯性文化的建設。每一個校園人特別是管理者,都要認識到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搞校園文化建設,必須有長遠規劃,不能有輕有重,不能有所偏移。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點,從整體性出發,才能創造一種良好的氛圍,才能辦出學校的特色。但是,很多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忽視了整體性。具體表現為重顯性文化,好急功近利;輕隱性文化,以為徒勞無功。
3 加強校園隱性文化建設的對策
3.1研究學校文化特徵,整體規劃,強化落實
學校管理者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要在藝術的建設物質文化環境、發揮校園文化的潛在性、規范性功能的同時,精心的創造精神文化氛圍,發揮校園文化的激勵性和導向性功能。所以學校管理者一定要認真分析研究本學校固有的文化特徵,找出學校的優良傳統和不良習慣與作風。正確認識現有的校風、教風、學風、管風,深入了解師生員工的文化觀念、價值觀念和思想要求、行為習慣,正確分析管理觀念和管理方法,摸清學校的人際關系,從這些方面把握學校的文化特徵,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的人文精神、高雅的`情趣品位來設計、規劃校園文化的各項要素,建設積極向上、有朝氣、有品位、學習型、創新型的校園文化。校風、教風、學風、管風的建設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培養和實施:一是重視基礎教學,使文化課和專業課充分發揮起自身功能;二是重視學生全面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強調學生的個性和獨特性.而不能以學習成績的高低評價學生的能力;三是重視學校道德教育的滲透,提出校訓口號以及明確學校發展的遠大目標,促使師生員工形成「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責任感,使他們具有較強的奉獻精神,關心集體,關心他人,品德高尚,行為文明。
3.2制度完善,樹立榜樣
校園文化是軟硬結合的管理技巧。在建設校園文化時應「軟硬」兼施,相輔相成。必須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規章制度。「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發揮榜樣的作用也是建設校園文化的一種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把那些積極向上能體現價值觀念的個人和集體,進行廣泛的宣傳、表彰。學生中的優秀個人和集體更應該成為大家的楷模,影響和帶動整個群體。同時,教師是校園文化的一個固定主題,是校園文化的引導者,所以教師更應該成為校園文化的示範群體。
3.3創造和諧的人際關系,以和諧的人際環境鼓舞人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健康成長,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和健康飛的心裡品質。學校中師生的人格應當是平等的,尊師愛生是創建校園和諧人際環境的前提。學校應重視人際關系的和諧美。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同時嚴格要求,嚴格紀律,嚴格管理。
3.4外顯文化建設和內隱文化建設要並重
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長遠規劃設計中,要特別注重外顯文化建設和內隱文化建設並重,把握好整體的同時要突出本學校的特色。
校園是學習的地方,整潔優美的校園環境能陶冶情操,愉悅身心,促進工作和學習。學校應充分利用空間進行植樹、栽花、種草,真正做到「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抓好校園人文環境建設,以高雅的人文環境啟迪人。在校園的醒目位置、教學區域的走廊、教室、辦公樓、實驗樓都張掛上名言警句、教育家頭像及格言,啟迪學生的心靈,拓展學生的視野。由環境入手.強化制度,建立導向機制,嚴格要求,落實檢查,循循善誘,在「育」字上下功夫,倡導、強化、培育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管風,必然能夠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全面育人的功能。從文化滲透性上來說,個體要受到本群體文化的影響。建立積極向上的文化,取締消極文化的影響是隱性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
3.5與時俱進,創建學習型、創新型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增添新的文化內涵,不斷提高校園文化的品位.才能使校園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時代精神,確保持續不斷地發展。學校在設計物質文化建設和創建精神文化氛圍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校園文化的信息化和互動化,建設學習型和創新型的校園文化。
綜上所述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是高職院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過程中正規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有力的補充,讓校園文化能在健康、進步、正氣的軌道上運行,同正規教育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教育目的。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著力營造人文氛圍,弘揚本校特色的、高雅的、向上的精神,採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將校園文化進一步發展完善,使全體學生在良好的環境里求真、立善、創美,整體素質得到充分和諧發展。
;F. 藝術生的文化課要怎樣學習才能有效提升
同學你好,小樹君在線答題:
1、時間安排:
作為藝考生,比普通學文化的高三學生來說更難的就是需要文化課和專業課兼顧。藝術類考生是需要經歷專業課和文化課兩次考試,那在高三上學期注意力會放在專業課上,我們的高三藝考生要長期在藝考培訓機構進行專業課集訓,所以在冬天進行完專業課考試後才開始學習文化課,這樣會致使文化課復習時間短,內容多,基礎差,困難多等,有很多的考生心態一旦沒有調整好,就會對文化課失去信心。對於藝術生而言,文化課的學習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心、耐心和細心。所以這種方式是會對藝考生的文化課成績有一定影響的。
藝術類考生在高考過程中要准備專業課和文化課兩方面內容,所以時間很緊張。但有些藝考培訓機構在專業課集訓期間是會安排每周一天左右的文化課補習,那這樣一個機會大家就需要好好把握,並且認真學習,這樣一來專業課學習與文化課學習就可以同時兼顧。還有就是藝考生可以在進行專業課培訓之前先針對文化課的薄弱環節進行補習,為之後的文化課學習打好基礎,專業課考試完成之後,在進行文化課知識集中復習的時候也就可以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集中練習。這樣就可以做到專業課學習和文化課學習兼顧,為高考成功錄取增加幾率。
大多數藝術類考生因為藝術專業課的學習耽誤了不少文化課,文化課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所以藝考生在平時的復習中,復習時要學會取捨,要抓基礎,不做偏題難題。藝考生只要夯實基礎知識,掌握基本題型、基本方法就能考的相對不錯,足以達到藝術類考生文化課的分數要求。藝術類考生文化課補習重點應該是強化基礎知識和解題方法,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請家教進行針對性輔導,或者可以選擇針對藝考生的文化課補習機構進行文化課輔導,這樣效果更好。藝術類考生在選擇文化課補習班時,最好選擇一對一或者是針對藝術生的小班制教學機構。
總而言之,藝術生在文化課的復習上,要調整好學習狀態,掌握好學習方法,選對正確的培訓機構,緊跟授課老師的步伐,不明白的地方及時提問。最後就是希望所有的高三藝考生都可以考出理想的專業課成績和文化課成績。
2、課程復習
藝術生和特長生的文化課基礎都不是很扎實,而且留給你們復習文化課的時間也很短,所以更要認清薄弱環節,用於舍棄一些難懂且浪費時間的知識點。
第一、減少貪欲,刪繁就簡。
藝術生准備文化課很大的一個劣勢是:時間短。專業課考完後,留給文化課的時間只剩100天左右。但同時也有一個優勢:目標低。普文的人可能需要600分,而藝術生可能 400 分就夠。所以不要想著每一科都精通,每一道題都會,基本是不可能的,必須把心思放在一定能拿分的科目,首先保證400分穩妥進賬。
語文:
語文的科目並不難,背誦題只佔幾分,沒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背課文,與其背課文,不如背模板,議論文等答題都是有固定套路的,還有作文也一樣,開頭結尾只要精彩,字寫得好看,至少提5-10分。
數學:
做好選擇前八題、填空前兩題、大題的第一題、其他題第一題,就可以輕松考到80分。每一大板塊的最後一道題可以直接舍棄不看,基本很難,做了浪費時間,還未必能做對。
英語:
如果英語水平很差,這一科提升起來就很難,建議不要浪費過多時間,背一些書面表達的固定句型,背些優秀範文,能考多少是多少。
英語基礎不錯的同學,每天朗讀英語半個小時,背誦幾個英文句子,朗讀和背誦的材料直接就是高考真題;一定要背高考真題!!!
文綜:
地理
把地理圖冊逐字閱讀一遍,邊看邊做筆記。重點看必修一的內容:大氣圈、水圈、岩石圈、自然界的整體性和差異性,這是高中地理知識的根基。
歷史
把中國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西方古代史,世界近代史、現代史的宏觀線索刷一遍。為了節省時間,可以忽略許多歷史細節,重點是整體框架和定義的把握。
政治
經濟、政治、文化、哲學刷一遍,重點是經濟常識和哲學的理解,比如經濟常識中的供求曲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容,哲學的范疇界定,哲學知識點原理的精確表述。
二、最後一個月,真題訓練。
文綜里,對於擅長的科目,真題訓練可以偏拔高,弱勢科目補基礎,抓強科,補弱科,進而讓文綜成績整體提高。
G. 與高中相比,中專是怎麼上課的
很多不了解中專學校的家長,或者打算上中專的孩子,都很想知道,中專到底是怎麼上課的,和高中到底有什麼區別?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這個問題,給大家呈現一個清晰的中專課堂情景。
中專還要學文化課,而且也有成績要求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專是學習技術的,學生都是文化課學不了才來中專的,還學什麼文化課?
關於文化課,其實在2010年之前,基本很少有文化課,都是以專業課為主。後來國家考慮到學生的終身教育,尤其是綜合素質的重要性,要求中職教育必須開設文化課,而且要開足課時量。
目前中職學校的文化課,主要是語文、數學和英語,這些課程基本與高中課程內容接近,只是難度降低了一些;另外還有信息技術、藝術、體育、德育、歷史課程,相關專業根據情況還會開設物理和化學。
這些課程,分布在中職的三年裡完成,算是公共課體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語數外,這三門課程也是升學必考的學科,所以需要認真學習。針對這三門課,不同的學校設置不同,有些學校是第一年文化課為主,語數外都是一周四節,開一年結束,第二年開始純專業課;有的為了均衡發展,語數外每周兩節,貫穿始終。不論怎麼排,都必須讓公共課達到一定課時數,這是基本要求。
中職文化課是不太好上的,由於文化課本身就是學生厭學最嚴重的課程,因此,上課睡覺情況比較嚴重,聽課率低,學生學習狀態不好。曾經做過統計,最讓學生厭煩的課程,第一是數學,第二是英語。
針對這樣的問題,其實中職學校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中職學校的文化課教學其實跟高中差不多,只是老師講得更慢,講得更簡單,只是為了讓學生能跟得上。但是很可惜,由於學生基礎太差,學習效果很不好。每個班基本也就是一小部分人能跟著老師節奏走。更多是放棄,不是老師放棄,而是學生的自我放逐。
但是如果你報的是升學班,那就另當別論了,那跟高中就沒啥區別了。所以說,在中專如果你的文化課還不錯,那你就占據天大的優勢了,最起碼可以pk掉80%的學生了。
專業課,更趨近任務和項目化操作,純理論課程,越來越少
隨著中專學校投入越來越多,中專的專業課,已經基本脫離了過去在黑板上開機器的情況。而且隨著現在模擬系統,模擬系統,以及AR、VR等軟體設備的盛行,很多資金量大,不易實施現場教學的課程,都採用了模擬教學來滿足需求。這是科技進步在教育中的體現。
中專的專業課多數都是在機房或者實訓室完成,都需要配套的設備來完成。而且基本已經脫離傳統的先講原理、體系,再進行實操的過程。基本都是直接在任務中,通過學生操作,教師引導,讓學生體驗原理的實際效用,再通過總結和理論提升,讓學生明白理論知識。說白了,就是技能為主,理論為輔的教學模式。
因此,中專學生普遍比較喜歡專業課,經常有新鮮的任務或者項目學習,而且現在流行以任務作品作為成績評判。因此,直觀的結果呈現也讓學生們比較喜歡。
但是,這些課程到了需要學生反復練習或者需要綜合運用的時候,就會出現有部分學生放棄的情況。他們喜歡新奇,但不喜歡枯燥的訓練;喜歡小挑戰,不喜歡大思考,且極易放棄。如果有學生能突破這樣的瓶頸,一定能成為專業精英,但是由於生源質量擺在那裡,再好的設備,再好的技術,再好的師資,他們不願意學,誰也教出不來好「產品」。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中職學校在不斷提高入學門檻的重要原因。
但是總體來說,專業課實施實物化教學,更貼近生產生活,授課效果要遠遠好於文化課。
中專上課,有問題也有創新,專業課的問題不大,文化課如何提升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H. 學校怎樣培養有文化的人
小學 ,初中 ,高中, 大學 所學的課程知識都是文化課 ,在學校上課 ,就是學校培養有文化的人 。同時自己所掌握的知識 ,都是文化知識 ,自己也就是異文化的人 。
I. 如何處理好學校課余體育訓練與文化學習的關系
學生身體素質普遍下降與當今的教育體制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日前,家長普遍存在孩子參加體育訓練影響文化課學習的觀念,甚至一些一線教師也有這樣的想
法,致使體育老師安排學校運動隊訓練困難重重。一方面是體育教師對運動成績的期望,一方面又難以得到文化課老師和班主任的理解和支持。因此,正確處理好體育訓練和文化課學習的關系,顯得非常必要。
一、加強溝通,贏得班主任及課任教師的理解和支持
不可否認,體育訓練需要
花費學生一定的時間,這似乎與學生的文化課學習相矛盾,或許會造成部分學生課後復習與預習的不充分,班主任和課任教師對此不能理解。也恰恰是因為存在這種
不理解,導致了一些班主任從運動員選拔到訓練活動持消極態度,出現工作不主動、不積極,甚至暗地慫恿學生在學校選拔運動員時不出力的現象。
二、培養意志,磨練學生頑強拼搏的品質
體質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體育是提高人們體質的最重要的外部力量,也是智力開發、個性成長、品質發展的最直接、最簡單、最高效的重要環節之一。而體育訓練正是銜接智力和體質最有力的手段。
在短期的體育訓練中,學生容易發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會具體地看出自己在運功隊中的表現和進步,以此讓學生在體育訓練中重拾自己的信心,發現自己的亮
點。同時,在體育訓練中可以設計各種游戲和競賽,在一遍遍的失敗中獲得體驗,也獲得新的運動方式和技能,在訓練和競賽中學生必須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
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和障礙。
三、有效引導,讓孩子認識到全面發展的重要性
為了能使體育訓練與文化知識學習兩者並舉,體育教師在學生訓練過程中講究策
略。體育課程的核心目標是通過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能的進程增進學生身體健康。運動技能學習領域是實現其他領域目標的載體,如果沒有運動技能學習領域,其他學
習領域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就會失去本課程的性質。學生的運動興趣在熟練掌握運動技能與形成運動特長中得以升華。
與此同時,在訓練中
表現優秀的學生,也要仔細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以及有沒有獲得班主任及課任老師的肯定,然後體育老師有針對性地鼓勵或發些小禮品,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
即使是體育老師,不但注重我們體育訓練的表現,更注重我們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讓學生潛意識覺得只有全面發展才是優秀的學生。
四、全面發展,讓文化知識和體育訓練一個都不能少
能參與學校運動隊訓練的學生,一般都是四肢靈巧、反應敏捷的孩子,接受老師講解動作要領較強的學生,其實稍加引導,在學習上就會取得進步。體育老師可以
有意無意的說出一些相對專業一點的體育專業名詞,學生會感到滿頭霧水、不得其解。這時體育老師能把握時機引導學生,文化知識在體育中的重要作用,不能夠很
好地掌握文化知識,也就不能進行體育研究。
黨的教育方針指出,我們的教育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的學校就應該全面貫徹
黨的教育方針,德智體美缺一不可。體育訓練不僅可以增強體質,同時還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更能為學生正常學習提供身體的保證。在這一切的工作中,教
師起著主導作用,教師就是根據學生的興趣、習慣和愛好設計出創新的、趣味的體育和文化課學習內容,實現有機結合,做到以體育德、以體促智、以體陶美的奮斗
目標。
J. 如何提高體校文化課教學質量
目前,業余體校的文化教學成為了制約學校發展的瓶頸,教師隊伍是文化教學的主導者和實施者,是制約學校教育質量提高的關鍵。加強業余體校的教師隊伍建設,就成為了業余體校期待解決的難題。根據14年文化教學管理的經驗,結合當前業余體校教師隊伍現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業余體校教師隊伍科學管理教研機制文化教學是業余體校學校工作的基礎,是青少年運動員文化素質提高的保障,而優秀的教師隊伍是完成教學工作的基本保證,也是促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支撐點,更是學校發展與壯大的組織保證和源動力。教師是學校的一面鏡子,他們代表著學校的形象和魅力,更是學校的形象代言人。目前,國發辦(2010)23號文和魯政辦發(2012)60號文,對於運動員的文化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標,可見教師隊伍建設是教育、體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新形勢下的要求,也是業余體校從教書育人的根本需求出發,必須常抓不懈的工作。
那麼,在目前形勢下,如何加強業余體校教師隊伍建設呢?本人作為一名有著14年文化教學管理經驗的教師,結合當前業余體校教師隊伍現狀,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
一、科學管理下的制度化建設
我們每一個做管理工作的同志都知道,管理離不開制度,但制度的建立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必須突出「科學、合理、易行」這三點。所謂科學,就是說制訂制度要符合邏輯的嚴密性。制度的合理與否是直接關繫到人心所向的大問題。不論你的出發點有多麼正確,只要你制訂的制度不合理,你就會失去人心,給教師的心理帶來消極的不利影響。要想讓制度極大可能地趨於合理,我們所有的管理人員,就必須時時克服隨意性和主觀性,注意深入到教師中去,讓各項管理制度來源於一線的教師。制度的「易行性」,簡單地說,就是制度制訂要考慮到行得通、做得到,好操作。這就好比是一隻猴子去摘桃子,它跳幾跳能夠摘得到,那麼它就會繼續摘下去,如果它又跳又蹦仍是摘不到,那麼這只猴肯定會喪氣而放棄。我們對教師制訂制度也是如此,標准不能太低,但也決不能定得太高。結合實際循序漸進,注意給一點小小的刺激,讓同志們通過一定的努力做得到,既有利於個人,又促進了學校的教學工作。這樣的制度才可稱之為「易行」。
教學教務科作為業余體校教師隊伍管理的直接操作者,應該下大力氣切實制定一套「以調動所有教師積極性為前提,以約束規范個人不良行為和工作常規,提高工作效率為目的」的教師管理規章制度。
二、科室內部合理分工,進一步強化教研室的建設
目前,業余體校教師隊伍的建設主要由教學教務科進行管理,但是教學教務科內部並沒有專人來負責這一塊,而是分散管理,各負其責,以致對教師隊伍建設管理的統一協調性就比較差,如果各負責人之間協調不好、不及時,可能會導致事情出來之後解決的效率極低,勢必會影響教師的心理情緒,影響學校的正常教學,導致與我們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目的背道而馳。同時對教師隊伍建設的整體運作也不利,容易出現負而不則,管而不理,相互推諉的現象,甚至會出現一種雜亂無章的混亂狀況。因此,我認為十分有必要在教學教務科內部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工,並明確責任,實行分工到人、各負其責、相互配合,統一協調。同時,進一步強化學校教師的管理機構――教研室的建設,設置教務科專人(教務科科長或者副科長)負責下的的文理教研室,專門負責教師隊伍的建設,只有這樣教師隊伍的管理才會出現流而不亂,井然有序的局面,也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三、建立全方位的教師評估、監督、考察機制
教師的管理工作既要建立在政治理論的高起點上,又要不脫離實際,紮根於本校的教學實踐基礎上。要掌握各學科教師動態的教學狀況及出現的問題和矛盾,有的放矢加強管理和指導,評估有根、監督有據、考察有理、獎懲有依,形成一個立體的網路評估體系以促進教師隊伍的良性管理和建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了解教師的教學活動及其思想變化來建立合適的信息反饋機制,以建立有效的解決機制。為此,我們可以建立准確快捷的反饋評估系統。信息反饋的主渠道是教研室,信息的主要來源有:
1.動態的教學、教研記錄――《教學日誌》《教學活動記錄本》《教學計劃》《思想日記》及在各種刊物上發表的教研文章等。
2.例行會議――教研室主任和學科帶頭人會議、班主任會議、學生座談會和教師座談會等。
3.專題調查會――教師業務學習討論會、集體備課討論會等。
4.聽課、評課――校長、教學副校長、教務科科長、教研室主任及學科帶頭人隨機下班聽課、評課。
5.教學常規檢查――定期(月查)查教案、查作業、查課堂筆記等。
6.各類統考成績評估――目前絕大多數業余體校實行期中考試(自由安排)、期末考試統一安排(但是任課教師自己出題)的考試模式,隨著國家體育總局和省體育局對於教學要求的提高,建議學校統一安排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實行「四統一」,即統一教材、統一進度、統一出題、統一閱卷。每學期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後在搜集和分析各方面信息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質量大檢查,召開總結評估會,點明教師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指明教學改革的方向,提出教學改革的思路,總結教學改革經驗,並應用於以後的教學活動。這種在加強常規管理的同時,將教學改革的要求和成果不斷地補充到教學常規管理中去的方法,就形成了教師常規管理和教學改革的同步進行,互相促進的局面,應該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狠抓教研、促教改,全面提高教師教育素質水平
時代在變遷,知識在更新,教育教給學生的應該是對學生一生有價值的東西,這就要求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不斷更新觀念,搞好自身素質的學習和提高。
1.抓好三支隊伍,形成教學龍頭。三支隊伍是教研室主任、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研室主任必須做到知識、業務、管理三過硬,能團結和領導全組成員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學科帶頭人為專業學科水平最優秀人才,在備課、講課、科研諸方面應成為學科教學的核心與代表,並負有培養和提攜其他教師的責任;骨幹教師為中青年教師中脫穎而出者,能在學科教學中獨擋一面,承擔重任。骨幹隊伍的形成和發展應該是學校教務工作中的重點,同時也應該是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要培養好,利用好。
2.更新觀念,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學校要負責多引進一些現代教學理論和實踐經驗材料,多訂閱一些《國內外教育文摘》《教育科學》等雜志,組織全體教師集體學習,更新教學觀念,與時俱進。特別是要多組織年青教師進行學習,以提升教學實踐經驗,有必要時可以派專人去外地參觀學習,只有這樣才能開闊眼界,蓄勢待發。
3.講評結合,引入激勵機制。以教研室為單位,每學期集中進行一次全面的聽課、評課,對每節課作出評估、指出問題、提出建議,將評課結果記入教師教學檔案。並在普遍聽課、評課的基礎上開展全校性的示範觀摩教學活動,每學年舉辦一次全校性的優秀教案和優質課的評比,選出典型,評比頒獎,引進激勵機制推動教師整體教學工作的規范化。
4.規范教學常規檢查,查漏補缺。必須堅持每月一次的教學常規檢查,力度要大,檢查要認真仔細,
一定要找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學校領導要找相關教師談話,共同解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期能夠幫助教師改正和進步。
5.著眼未來,培植師資。青年教師是學校發展的希望,青年教師的優劣與否預示著學校未來的發展的好壞與否。因此,青年教師隊伍的建設成為學校永遠不變的中心環節。但是大多數業余體校目前青年教師奇缺,教師老齡化問題嚴重。首先,學校要從嚴、帶、練著手,盡快、嚴格選拔高校優秀畢業生充實到教師隊伍中去。其次,要做到青年教師同老教師「結對子」,以老帶新,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6.積極參加培訓,提高教師職業素質。要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培訓,並進行及時的總結,使培訓後的教師不但能獲得理論知識上的進步,而且能得到技能水平上的提高。同時,教師培訓不能只重視了教育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忽視了對教師寫作能力的培訓。我們不難想像,一個缺乏職業道德、作文水平低下的教師,怎麼能夠擔當起教書育人的重任,素質教育就更無從談起。這就要求教師培訓的職能部門,統籌規劃,合理安排,解決好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問題。
7.建立科研團隊,提高科研能力。業余體校作為教學單位,科研水平相對較差。絕大多數教師都把精力放在了日常教學上,而忽視了科研的重要性。「科教興體」戰略的實施,已經充分說明了科研對於未來體育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因此,為了更好地提升業余體校的科研水平,培養更多具備科研能力的教師,建議學校可以成立科研團隊(團隊是指一種為了實現某一目標而由相互協作的個體所組成的正式群體。),每支科研團隊由一名教授負責,根據不同的研究方向選取3~5名相關人員組成。學校為科研團隊配備相應的科研資金和設備,並在申報院級課題和國家自然基金、發表論文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時,學校可以拿出一部分資金建立校級課題基金,每年擇優扶持3~5個教師的課題項目,並幫助其申請院級、省級甚至國家級課題。
五、解決好教師的福利待遇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物質決定了意識,只有充分解決了教師生活的後顧之憂,教師們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中去。因此,學校除了在知識和業務上對教師嚴格要求外,還要對教師多給點人文關懷,及時解決教師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以心相交,讓每位教師自覺的將心與學校靠攏,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建議學校領導要做到:(1)要多到教師家去走動,進行家訪和慰問;(2)教師節、元旦、春節期間學校要籌措資金,購置禮品發送給教師,為教師送去學校的關心和關懷;(3)及時舉行退休教師歡送會,讓所有教師都感受到學校對於教師一生付出的尊重和認可;(4)力所能及地解決部分教師家屬及子女的工作問題,使學校管理更加人性化,營造一個和諧的教書育人的環境,構建一支文明和諧的教師隊伍。我相信,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是可以讓一所學校走向輝煌的,也一定會走向輝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