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那麼多人要學習易經
在歷史上,孔子對《易經》的評價是相當高的。
還有很多人對《易經》也有很高的評價,像醫聖孫思邈就說:「不知易,無以言太醫。」一個醫生沒有學過《易經》,不懂《易經》的原理,他是不配做真正的醫生的。
唐代的名相虞世南,他也說過一句話:「不知易,不可為將帥。」所以之後的統帥,基本上都是精通《易經》的。
這一句話可以擴展到很多地方,「不知易,無以言軍事」,「不知易,無以言外交」,「不知易,無以言教育」。
那麼我們現在的狀態是如何呢?舉國而知易者,鮮矣,不懂《易經》卻在當老師,搞教育;不懂《易經》卻當醫生,所以這兩大領域都存在非常多的問題,教育跟醫療都是社會問題的重災區。
那麼我們現在的狀態是如何呢?舉國而知易者,鮮矣,不懂《易經》卻在當老師,搞教育;不懂《易經》卻當醫生,所以這兩大領域都存在非常多的問題,教育跟醫療都是社會問題的重災區。
中國歷史上下幾千年,因為《易經》而成就的傑出人物真是太多了。
我們回顧歷史,去看看周文王、姜太公、孔子、孟子、劉伯溫、諸葛亮、毛澤東,他們都學了《易經》。
我們讀書,雜七雜八的書你讀1000本都不如讀一本《易經》,叫做雜書萬卷,不如經書一部。
我們現在所讀的《易經》,也就是《周易》。
「周」字本身有三層含義,第一是周全,它寫的東西非常周到、全面。第二是周期,說這個天地之道,變化的規律,就是七日來復。第三指朝代,代表周朝。
「易」字也有三層含義,即有「三易」之說,第一是變易,周易最重要的思想,就是變易,它認為世界上一切事情都在變化之中,
里邊有很多話進行闡述: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現矣。」
「聖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
第二是簡易,《易經》把世間萬事萬物講得很清楚,很簡單,但是我們做事情的時候,很多事情我們是在不斷地復雜化。
《易經》把「簡單」寫得很清楚:「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剛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易經》告訴我們,只有容易的,我們才會親近它,只有簡單的,我們才能做得長久,才能做得有功!
第三個是不易,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會變化,但不是亂變,會遵守一定的規律,這種規律是不變的。什麼事都有規律,什麼事都會變化,這就是不易之道。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在我們生活當中,處處都有《易經》的影子,但是我們普通人,普通老百姓只是日用而不知;
天下也沒有什麼特殊的,不過是「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天地之道,沒有一點復雜,每天太陽升起來,晚上落下去,這就是天地之道
易經》是講道理的,講規律的,所以學《易經》,一定要讀熟,要把《易經》的書全文讀熟,先建立易德,沒有易德的人不要學《易經》。
就像一個練武功的人一樣的,練武功的人首先注重的,是武德,沒有武德不要練武功,練武練得很好,練成採花大盜的很多。
我們在《易經》里挑幾句話,給大家講解,讓大家體會一下《易經》蘊藏的道理。
我們讀《易經》時,首先讀到的這四個字叫做「元、亨、利、貞。」很多人弄不明白這四個字的意思,一開始就給難住了
「元、亨、利、貞」就是天地變化的規律,就是萬事萬物變化發展的規律。現在很多成功的人,只要有些成功的,就到處做報告,告訴大家他們成功的經驗。所有這些成功的人,講來講去都不過是講這四個字,那就是「元、亨、利、貞。」
元」是萬物的開始,所謂「一元復始,萬象更生。」所以「元」,就是講開始。那麼什麼樣的開始才好?《易經》告訴我們「元者,善之長也。」我們的開始,要確保是善增長的方向,所以有句話叫做「君子慎始」,我們的開始一定要特別小心。《易經》告訴我們,只有善增長的方向才是好的開始,才是我們要的開始,如果是惡增長的開始,那絕對是不允許的。
「亨」又是講什麼呢?講發展,什麼樣的發展,才是我們要的發展呢?《易經》講,「亨者,嘉之會也。」能夠把嘉會集過來的發展才是我們需要的發展,所以「元、亨」都是講以善、以嘉為基礎。「利」是什麼呢?我們做任何事,不能不考慮到利益的問題,利就是取用的原則。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什麼樣的「利」是我們可以要的,什麼樣的「利」是我們不能要的,《易經》給了我們這樣的取用原則。
《易經》告訴我們在做任何事的時候,在我們的人生當中,都會涉及到利益,要有一套取用的原則,這個「利」不是隨便的「利」,一定要建立在義的基礎上;義,就是正義,是利益他人的、利益社會的,這叫做義。
這就是天地的變化法則,「元、亨、利、貞」,首先注意你的開始,然後注意你的發展,再注意你的取用原則,堅持正義,不斷地努力。
讀最有能量的書,交最有能量的朋友,開始新的人生。
『貳』 學習易經有什麼好處
《易經》是我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少數幾個聖人最高智慧的結晶。如果能真正弄懂這本書,用其中的智慧指導自己的人生,那你即使成不了聖人,最起碼也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君子,不枉其一生。《易》被稱為大道之源,並不是徒有虛名。
古代有志者把悟道作為畢生的追求,把道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所謂「朝聞道,夕可死矣。」現代人的哲學思想日漸膚淺,人生價值觀嚴重扭曲,言行舉止失去規范,判斷是非失去標准,學習《易經》更有現實意義,《易經》會拯救這個失范的世界。只可惜已無幾人能真正識得《易經》,《易經》被曲解訛傳,反有害無益,堪憂啊!
《周易》的本質是一門哲學理論,而且是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理論,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周易》的哲學思想總結起來就是六個字:變易、不易和簡易,意思就是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變化的(變易);物質的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而規律是不變的(不易);掌握了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就可以把一切繁雜的事物簡單化,而不被眾象所迷惑,使人的思想由必然王國進入到自由王國(簡易)。
『叄』 為什麼那麼多人研究<<易經>>
易經是萬經之首,自古以來被稱為經典中的經典,哲學中的哲學,科學中的科學,用來揭示事物內在的發展規律.
三大原則:
1.簡易:萬事萬物都是非常簡單的
2.變易:萬事萬物都是隨時變化的
3.不易:萬事萬物的變化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世上只有一件事物是不變的,那就是能變出萬物的那個東西,或稱為上帝,或稱為耶穌,或稱為阿拉,或稱為如來,或稱為玉皇大帝,或稱為本體,或稱為太極
五大技術:
1.全息對應論:萬事萬物都是相互對應的,沒有單獨存在的道理,一件事情的發生,往往預示著另一件事情也會發生 ,事情變化往往是內部先變,然後才導致外部變化,如果要改變一個人,必須先要改變他的思想,透過一個思想的變化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2.五行生剋制化論:萬事萬物都可以歸類到五類元素:既:金木水火土,一物生一物,一物剋一物,沒有最強者,也沒有最弱者。身體進補要在冬至與小寒之間,每一份私下的努力都會有倍增的回收。
3.陰陽論:萬事萬物都分陰陽,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純陽純陰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陽久必陰,陰久必陽,陰陽是互相轉化的 ,萬事不能做的太絕,太絕對了容易出問題,要窮寇莫追,要網開一面。做人做事要走曲線,不能太直了
4.時空論:萬事萬物的旺衰都隨著時間空間的變化而變化,時間或空間變了,事物的旺衰也會隨著變化 ,做事情不可冒進,也不可畏縮不前,不僅要逢時,還要逢位。
5.因果報應論:今世的果由前世做的因來決定,今世做的因決定了來生得到的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
『肆』 為什麼每個人都必須學學易經
《易經》是一本傳世奇書,它廣大精微,無所不包,可以說「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它夠大,大到沒有外部,它又足夠小,小到沒有裡面。不管是宇宙、天文、地理、治國、理政、人生、職場、家庭等,都可以從易經里找到規律,《易經》是解開宇宙人生密碼的寶典。
這段時間正好有一個機緣,看完了曾仕強教授寫的《易經的奧秘》這本書,深深被易經的智慧吸引,幾乎是一口氣讀完,還不過癮,又買來幾本講易經的書。《易經》這本奇書,能解答人生中的很多困惑,值得每個人去鑽研和學習。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易經中的人生智慧和我的學習收獲。
一、現代人學習《易經》的實際意義
學習易經的好處不言而喻,每個人學習易經都會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收獲。首先《易經》可以糾正我們很多似是而非的觀念。
比如現在的人普遍提倡自信,但易經里講「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這里的講到的「自」,只講自覺、自反、自省、自律,沒有說到自信。現在的人太自我、太自信,一生都不會幸福。目前有很多所謂的普世價值,其實都是有待商榷的,學《易經》,可糾正這些不對的觀念。
《易經》不僅僅是一本卜卦的書,現在的人對它有太多的誤解,只把它當成一本算命的書。其實它沒有這么神秘,裡面有很多道理可以用科學道理要詮釋。最大的意義,是它可以教我們如何為人,做一個真正的君子,學《易經》,就是學它的道德性。
《易經》求同存異的思想非常契合現代社會的需要,全球化是世界發展的必然之路,誰也阻擋不了。像《易經》這么廣大包容的思想體系才能解決全球化發展的問題,因為它用四個字就能做到——求同存異。
二、學習太極,它告訴我們的道理
太極是圓的,不是方的,因為圓的東西容易變動。
作為一個君子,要做到「 君子不器 」,就是說君子不能像一個形狀固定的器皿一樣一成不變,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的調整,能屈能伸,才能達成目標,實現成功。
它是圓形的,說明宇宙一切都要求圓滿,所以不要做一個有稜角的人。經常跟別人吵架,就容易傷害別人,很多事就不容易辦成。所以一定要圓,可圓不是圓滑,做人絕不可以圓滑,但一定要圓通。
太極有陰有陽,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不能光有陽,也不能光有陰,因為「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投射到人身上,陽就代表一種理想,陰代表腳踏實地。就是要懂得面對現實,要走實際的路。人生一定要有理想,但不能要求太理想,不能老漂浮在空中,要腳踏實地,一定要一步一步去兌現,去把理想實踐出來。
三、何為八卦,從正確認識它開始
孔子在《易傳》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代表地球上八種自然現象,乾為天,坤為地,坎為水,離為火,震為雷,巽(xùn)為風,艮(gěn)為山,兌為澤,這八種自然現象同時也包括了所有跟人類有關的特性。
比如艮為山,艮就是叫你適可而止,不要過分奢求。如爬山的時候,爬累了就要休息一下,不能一味硬撐,否則還沒到山頂就累死了。
所以該快要快,該慢要慢,該准時要准時,不該准時又為什麼要准時呢?我明明知道那個人准備罵我,要打我,我還准時去挨打挨罵,那我不是傻瓜嗎?
孔子說過,我們只對講信用的人有信用,不可以對小人講信用。可是一般人都認為對任何人都要講信用,那是很奇怪的,對小人講信用有什麼用?
四、如何正確認識易經中的占卜
《易經》的四大功能,象、數、理、占。
占卜是易經的四大功能之一,很多人認為《易經》是一本算命的書,裡面的卦象都是給人占卜用的,以為《易經》主張的是命定論,其實易經不主張命定論。
《易經》占出的吉凶是有條件的,是可以變動的,會占卜的人不會鐵口直斷,凡是鐵口直斷的都是不太會占卜的人。
因為《易經》最常用一個「 如 」字,「如」是假如、如果。同一個卦,如果這樣做結果會是吉,如果那樣做結果會是凶,不同的選擇會造成不一樣的結果,它並非恆定不變。
所以我們要正確理解占卜的作用,把占出來的結果當成參考就好,不要一味迷信。不管信什麼,信到差不多就好,過分相信就是迷信。
《易經》把宇宙所有的事情劃分成六十四種代表情境,就是六十四卦。當你卜到某一個卦時,你就知道自己現正片在什麼樣的情境中,再去查那個卦,它會告訴你,在這種情境下你要注意哪些,然後你就照那樣去做,知所警惕,當然可以趨利避害,所以《易經》是用來查的,而不是拿來預知結果的。
五、易經用六個爻告訴我們如何面對人生的六個階段
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有六個爻,這六個符號告訴我們,要學會把一件事情分成六個階段,然後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去調整,人也應該把自己的一生分成六個階段,然後根據這六個階段的不同要點去調整。
孔子的一生,畫了一個叫人生奮斗總綱領的卦。他在《論語》里寫到了著名的人生六階段。
第一階段:15歲,可以立下自己的志向;
第二階段:三十而立,這個階段通過嘗試,可以總結出這輩子的幾個原則;
第三階段:四十不惑,並不是指四十歲就什麼都不迷惑了,而是根據三十歲確定的原則,不斷去嘗試和實踐,過個十年,你可以說,好了,我這輩子大概就這么走下去了,是對人生目標、人生方向和所要堅持的個人原則不惑。(後三個階段我們留著下次再說)
曾仕強教授認為,每一個人要替自己負百分之百的責任。
《易經》告訴我們,一個人每二十年會變一次,三十歲時,就要替將來五十歲的時候負責任。五十歲我們就知道了: 我們一生的努力就在證明自己有什麼樣的命,即使證明最後自己是不成功的,不成功就不成功,心安理得就好。
為什麼每個人都要成功呢?每一個人這一輩子來到世上,是要跟別人過不一樣的生活,想不一樣的事情,不是每一個人都要一樣,更不可能每個人都會一樣,這個在心理學上叫個別差異。既然世界上你是唯一的,那我們干嗎還要學別人呢?那是浪費時間,因為永遠學不像,最終還是要做自己。
曾教授的這段解讀真是寫到我心坎上去了,人很容易羨慕別人,看到的都是別人的光鮮和自己的缺陷,太容易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總是想成為像別人那樣成功、出色、漂亮、有錢的人。其實接納和認識自己、做真正的自己,才是最值得用一輩子去追求的事情。
好了,這次對《易經》一點小小的分享就到這里,《易經》博大精深,這點小分享不足以傳達其萬分之一的精妙,每個人,特別是做為炎黃子孫的中國人都需要靜下心好好學習、體會易經的智慧和精妙。
如果您對我的分享感興趣,歡迎在留言區留言,如果大家比較感興趣,下次再對《易經》作進一步的分享。
『伍』 學易經有什麼好處
《易經》即是中華文化之源,亦是天地運行規律之根。
具體來說,學習《易經》的好處,至少有三點:
一、培養哲學思辨能力。
《易經》的本質是一門哲學理論,它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辯證的深刻思想。掌握了《易經》,就掌握了一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二、滋養優秀國學底蘊。
《易經》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它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是中華民族萬千年智慧的結晶。中華一切優秀傳統文化都紮根於《易經》,了解了《易經》,就了解了中華傳統文藝、政治、生活等方方面面。
三、掌握明辨是非能力、避免上當受騙。
俗話說,「善《易》者不卜」,真正洞悉了《易經》的人,已然洞悉了人生。即便占卜,也只是在自己心有困惑不能定奪的情況下,才藉助《易》理解惑,而不是心存僥幸自欺欺人。少了投機取巧的僥幸心理,也就不會輕易地陷入騙局。學了《易經》,自然就明白趨吉避凶的法則——「無咎」。
《易經》曰:「參(叄)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
這里「參伍」的意思 ,是《易經》留給後人的諸多奧秘之一,兩千餘年來,向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參」,在古代有時候寫作「叄」,是數字「三」字的大寫,而不是人參的參。「伍」,則是數字「五」字的大寫。
關於「參伍」,歷來有很多爭議,而本文贊同應從歷法的角度來理解。
為什麼呢?《易經》有言:「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察法於地。」
天上有什麼?天上有日、月、星,稱為三辰。
地上有什麼?地上有金、木、水、火、土,稱為五行。
正如《左傳》中所說:「天有三辰,地有五行。」
所以,「參伍以變」就是說,我們要觀察、研究天地間各種自然現象和四時的季節變化,從中找出變化趨勢和變化規律。
「錯綜」,在《易經入門·基礎篇》中我們講過,它本來是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形之間的關系,這里是用錯綜來表示各種現象交錯、綜合在一起,從而顯得情況異常復雜。
然而不管情況如何復雜,事物之間都存在某種聯系,也就是相互之間存在邏輯關系。這種邏輯關系在《易經》裡面體現為數的關系,我們稱之為易數。
「錯綜其數」,就是按照《易經》所揭示的規律進行易數的推演。
「通其變」,這個「通」表示了解、精通;
「遂成天下之文」,這個「遂」表示於是、就;
這個「文」,現在我們寫作有「糹」的「紋」,表示紋理。自然界中萬物都有紋理,紋理的形成有一個復雜的過程。
由於我們通曉了「參伍以變」,所以也就知道了紋理形成的原因和形成過程。相應地,我們也就知道了事物的變化趨勢和發展規律,同時這也是《易經》中卦辭和爻辭的創作依據。
「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這個「極」表示窮極,窮極什麼呢?即通過易數的推演,窮極數的變化。
就像現在的軍事演習一樣,並不需要實兵、實彈演習,只需通過計算機兵推,輸入各種參數,也就是模擬數據,基本上就能達到實兵、實彈演習的同等效果,這也是對未來戰爭結果進行預測的一種方式。
通過「極其數」,你就能知道、了解、掌握天下各種事物的變化之象,這個變化之象包括過程之象和結果之象。
一卦裡面,你既可以看整個卦的卦象,也可以看動爻的爻象,也可以看到從初爻到上爻的所有爻象,從而看出事物的變化之象,這就是「遂定天下之象」。
「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是作者對《易經》的又一次贊嘆,所謂「天下之至變」,是對日月運行和天地四時變化規律的認識,這一規律的核心就是歷法。
如果說《易經》所顯示的,不是天下萬事萬物的變化之象,那麼還有誰能夠做到這一點呢?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路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下載APP,好文好書隨時看
00保存分享
來自:nangongcunfu > 《國學悟道》舉報
[薦] 原創獎勵計劃來了,萬元大獎等你拿!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系辭上第十章第三節參伍以變,錯綜其數
易經八卦入門
《易 傳上》譯文
周易中的領導智慧
『陸』 人生為什麼要學習易經
你好!
《易經》義理宏深、包羅萬象,凝結著先人的智慧,是最早的一部決策學和方法論的經典。很多先賢掌握了它而成就了豐功偉業,現在也不例外。
但由於文辭的艱澀,意境的幽深,使人總是徘徊在大門之外,而難窺其中全貌。現代人因為不了解更多的冠以迷信之說,加上掌握這門學科的人少之又少,且良莠不齊,多流落於江湖,使得白白浪費了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易經的實用價值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中醫,過去醫易同源,不懂易經知識體系,不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中醫生。因為這套知識體系的缺失,將造成好的中醫師越來越少,現在已經顯現出來了。
所以有機會可以好好了解下能傳承幾千年的文化,到底是什麼樣的魅力,可以傳承這么久,影響這么多人,先不要著急否定,學會獨立思考下吧。
如果對此答案較為滿意,請給與採納,謝謝!
『柒』 學易經有什麼好處
一、培養哲學思辨能力。
《易經》的本質是一門哲學理論,它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辯證的深刻思想。掌握了《易經》,就掌握了一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二、滋養優秀國學底蘊。
《易經》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它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是中華民族萬千年智慧的結晶。中華一切優秀傳統文化都紮根於《易經》,了解了《易經》,就了解了中華傳統文藝、政治、生活等方方面面。
三、掌握明辨是非能力、避免上當受騙。
俗話說,「善《易》者不卜」,真正洞悉了《易經》的人,已然洞悉了人生。即便占卜,也只是在自己心有困惑不能定奪的情況下,才藉助《易》理解惑,而不是心存僥幸自欺欺人。少了投機取巧的僥幸心理,也就不會輕易地陷入騙局。學了《易經》,自然就明白趨吉避凶的法則——「無咎」。
(7)為什麼更多的人學習易經文化擴展閱讀:
《易經》是遠古文明的產物,是我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融為一體的哲理性很強的著作。《易經》分為三部,天皇氏時代《連山》、《歸藏》,秦漢時期的易書《周易》,一起稱作「三易」(另有一說三本書均作於遠古)。
遠古時代人們定天象、法地儀,觀象授時,創制歷法與易書等,文明肇始。《春秋命歷序》:「天地開辟,萬物渾渾,無知無識;陰陽所憑,天體始於北極之野…日月五緯一輪轉;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儀,作干支以定日月度。」
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遠古時期古人「觀象授時」,並確定天乾地支及陰陽五行、八卦原理。
『捌』 為什麼要學《易經》
因為你學習了《易經》後,會悟透很多你無論怎麼想都想不明白的問題。同時,也可以使你變得更淡然處之。總之,好處很多,需要你自己去悟。
『玖』 為什麼自古以來很多人學習易經,真懂的沒幾個人
《易經》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部智慧經典,為什麼自古以來很多人學習易經,真懂的沒幾個人?
回答這個問題,涉及幾個方面,首先是學習《易經》有難度。難度之一在於遠古歷史缺少詳細的記載,《易經》引據很多流傳在遠古中故事,比如屯卦的即鹿無虞、需卦的利涉大川,泰卦中的帝乙歸妹、旅卦的喪牛於易等等,都是以古代的故事來論述智慧的哲理或做事方法。因為這些故事,缺少詳細的記載,理解起來就增加了難度。之二是商朝的語法,表達法的方式方法也發生了改變,因為古代生產力低下,書籍的書寫工具沒有紙張,竹簡的刻寫以及保存運輸都是問題,不可能用全部口語書寫,而需要精練的語言,能省略的,絕不多寫一字,因此要還原成現代的語言,就需要補充省略的部分,而當時省略的部分現在還原起來也是難度之一。之三是漢字語言表達的內容,歷經幾千年的變遷,不容易找到當初漢字代表的原意。能找到的權威漢字解釋,只有說文解字,讀懂說文解字,也需要一定的功力和時間。之四,易經表達意思的時候,並不是單純的文字,還有陰陽相對的卦畫,這些卦畫經過排列組合,代表的意思復雜,需要用辯證的、聯系的方法給與全面的解讀,而解讀卦畫的難度更甚於語言。從以上幾個主要方面來看,難度大。
其次《易經》在表面上就是一部算卦的書,人們遇到難處需要選擇時,根據所得卦名,找到相應爻辭,來解讀吉凶即可。原因就是中國古代的人,大部分都不讀書,上學讀書是上層社會的專利,能夠有人來解讀易經,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再次《易經》是一部網路全書,裡面的64卦和384爻,再加上兩個用爻,一共是386爻,其爻辭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很少有人能夠有這樣全面的接觸或者是閱歷,更談不上經驗和體會了,能夠一知半解,得其皮毛,都已經很難,更何說登堂入室。即使是研究《易經》的專家,也有很多人窮其一生,也未必全部都懂。如果按照現在的學校給學生判卷,60分算做及格,我覺得能達到80分以上的都是高手,因為人活一輩子,很少有人能夠用到《易經》的全部思想和方法。
再次就是在年輕的時候學習《易經》因為沒有什麼人生經驗,只能看書,很多書中給與的解釋理解的錯誤很多,又因為缺少實際經驗,難以辨別,而等到知道了道理,卻無心去改變自己的行為,這些也影響了對《易經》的懂得。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易經》的特點之一,因為記錄的文字少而精,它可以應用在很多方面,比如在乾卦中,卦辭就講了「元亨利貞」四個字,原本是指種子從發芽、開花、結果、然後保持到再一次發芽需要的這段時間的堅持。卻可以引申到人生中的很多方面,比如品德的修養,技藝的提高,身體的鍛煉等等很多方面都可以引用「元亨利貞」這個自然現象來解讀做人做事的智慧。所以學習好《易經》還要更多的感悟。
以上這些,都是很多人都在學習《易經》真懂卻沒有幾個人的主要原因。
『拾』 很多人都學習《易經》,那學習它究竟有什麼好處
在我走進《易經》之前,我也有和很多人一樣的疑惑:那就是易經是迷信學術嗎?易經是不是算命書?其實,這才是對博大精深的「易文華」最大的誤解。且不說很多國人都存在這樣誤解,我們先看看外國人怎麼利用《易經》的,德國著名數學家、哲學家萊布尼茨藉助易經八卦發現了與二進制的聯系,後來發展了二進制;丹麥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玻爾藉助易經太極圖發現了波粒二象性原理。同時呢,《易經》也被列入國學經典「四書五經」里。說到這里,這個疑惑,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可能都與《易經》有密切關系,比如說: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如何;新的一年的里我的運程如何;我們的穿衣搭配;我們的出行擇日;適合什麼職業;適合和什麼樣的人搞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