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漢字文化圈 漢字文化圈的解釋
1、漢字文化圈,指曾用漢字書寫歷史並在歷史和文字上受中國及漢文化影響的國家,主要包括越南、朝鮮、韓國、新加坡、日本以及東南亞部分地區。越南語、朝鮮語和日本語三語的書寫字有六成源於漢字。
2、漢字在漢朝時傳入越南地區,使用至12世紀,13世紀時出現喃字與漢字一並使用,17世紀法國傳教士用拉丁字母設計出了「國語字」來書寫越南人的言語,至20世紀廢除漢字和喃字。但漢字何時傳入朝鮮和日本難以考證,15世紀朝鮮王李祹設計出韓字,至20世紀廢除漢字,而日本於7世紀設計出了假名並同漢字使用至今。
3、隨著西方中心論的崛起,漢字文化圈逐漸去漢化,但隨著東亞再度崛起,學習漢字文化的優勢又再度被重新審視。
⑵ 漢字文化圈的介紹
漢字文化圈又稱東亞文化圈、中華文化圈、儒家文化圈、漢文化圈 等為文化圈的概念之一。(日文漢字:漢字文化圏;日文假名:かんじぶんかけん;諺文:한자문화권;韓文漢字:漢字文化圏;越南文:Vòng văn hóa chữ Hán;越南漢喃文:忺文化ᨸ漢),具體指漢字誕生地中國以及周邊的韓國、朝鮮、日本、越南、琉球等國家和地區。漢字文化圈是指歷史上曾受中國皇帝冊封或曾向中國朝貢的周邊國家或民族。受中國及中華文化(或漢文化)影響、過去或現在使用漢字、並曾共同使用文言文(日韓朝越稱之「漢文」)作為書面語(大多不使用口頭語言的漢語官話作為交流媒介)、受中華法系影響的東亞及東南亞部分地區的文化、地域相近區域。漢字文化圈以文言文作為交流的媒體,並不使用白話(官話)作為媒體。現在朝鮮語、越南語和日本語詞彙的六成以上都是由古漢語派生出的漢字片語成的。另外日本的假名和越南的字喃皆是從漢字衍生出去的文字,朝鮮半島的諺文雖為自創的文字但也能跟日文假名一樣和漢字一同混合使用。漢字文化圈中,各國歷史上都使用過漢字。近代以來隨著歐洲中心主義的崛起,漢文化圈國家後來大多有進行某種程度的脫漢運動,改用本國的語言文字。不過,隨著東亞再度崛起,學習漢字文化的優勢又再度被重新審視。
⑶ 簡述漢字的重要作用和文化意義
漢字是承載文化的重要工具,當前留有大量用漢字書寫的典籍。不同的方言、甚至語言都使用漢字作為共同書寫體系。在古代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群島,以及位於婆羅洲的蘭芳共和國,漢字都曾是該國正式文書的唯一系統,因而漢字在歷史上對文明的傳播分享有著重要作用。
漢字從創造以來開始,一直推動著中華文化的發展,而且還對世界的文化也起到了非常深遠的影響。漢字是我國中華文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不但繼承了我國千年的歷史,而且也是從古至今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必要手段。在我國由漢字衍生出來的各種書法藝術更是我國文明的魂寶。
由於漢字和發聲的聯系不是非常密切,比較容易被其他民族所借用,如日本、朝鮮半島和越南都曾經有過不會說漢語,單純用漢字書寫的歷史階段。漢字的這個特點對於維系一個文化圈—一個充滿各種互相不能交流的方言群體的民族——發揮了主要的作用。
漢字對周邊國家的文化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形成了一個共同使用漢字的漢字文化圈,在日本、越南和朝鮮半島、琉球群島,漢字被融合成它們語言的文字。漢字是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者,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
漢字具有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於一體的特性。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它具有獨特的魅力。漢字是漢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們終生的良師益友,每個人的精神家園。漢字往往可以引起我們美妙而大膽的聯想,給人美的享受。
(3)如何看待漢字圈的文化擴展閱讀:
漢字成為系統化的文字是在公元前1600多年的時候。在商超的早期時間里,中國的文明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相當高水平的文明了,其最主要的特徵就是甲骨文的出現。
甲骨文是一種非常成熟而系統化的文字,為後世的漢字奠定了牢固的基礎。在這以後,漢字又經歷了銅銘文,也就是所謂的金文,後來又是小篆、隸屬『楷書等形式,並且一直沿用到了今日。
中國漢字的演變過程,其實就是漢字在字形與字體上的逐步規范化,穩定化的一個過程。小篆使得每一個漢字的筆劃數量固定了下來,而隸屬這是構建了新的筆形系統,字體的形狀逐漸成為扁方形。到了楷書誕生後,漢字的字形體便就穩定了下來。
⑷ 「漢字文化圈」的出現體現了漢字的什麼作用
漢字文化圈的出現,體現了漢字也是一種藝術的美,通過漢字文化圈的宣傳,能夠讓很多人對漢字產生興趣,能夠好好的書寫漢字。
⑸ 什麼是漢字文化圈談談你對它的認識。
漢字文化圈
漢字文化圈 是指 中國 以及受中國 皇帝 冊封的周邊國家或民族。這些中國周邊的國家或民族以 文言文 作為交流的媒體,從中國歷代王朝引進國家制度、政治思想並發展出相似的文化和價值觀。在政治方面,上述的國家或民族與中國保持著相對的獨立性。 漢字文化圈 的覆蓋地域與現代地域區分所指的的 東亞 地區有的很大的重合部分,包括了中國( 漢族 )、越南( 京族 )、朝鮮半島( 朝鮮族 )、日本( 大和族 及 琉球族 )等。日本的歷史學者 西嶋定生 提出的「東亞世界論( 冊封體制論 )」,成為了有關歷史學的「文化圈」概念形成的模型之一。
漢字文化圈 具體指 漢字 的誕生地 中國 以及周邊的 越南 、 朝鮮半島 、 日本 等地區。 這些地域在古代主要是農耕民族,存在 冊封 體制,歷史上完全使用或與本國固有文字混合使用漢字,古代官方及知識分子多使用 文言文 (日本、越南、韓國/朝鮮稱之為「 漢文 」)作為書面語言。須要注意的是,漢字文化圏並不使用白話(官話)作為媒體。另外,有些游牧民族如 蒙古族 、 藏族 ,雖然位於 漢字文化圈 地區內,但不使用 漢字 。現在, 朝鮮語 、 越南語 和 日本語 詞彙的6成以上都是由古漢語派生出的 漢字詞 組成的。另外 日本 的 假名 和 越南 的 字喃 皆是從漢字衍生出去的文字, 朝鮮半島 的 諺文 雖為自創的文字但也能跟 日文假名 一樣和漢字一同混合使用。
漢字文化圈 內各國歷史上都使用過 漢字 、本國 語言 大量借用 古漢語 詞彙,位於 東亞 地區,其特徵是受 儒家 思想影響深,國民中信仰 佛教 者眾,歷史上或現在以漢字作為傳播語言和 文化 載體。這些地區主要為中國、日本、朝鮮、越南。
⑹ 漢字的文化是什麼
你好
漢字文化,是指書面語使用漢字,並形成一定文化體系的地域.固有詞的表記文字文字同漢字混合使用的例子很多.這一文化覆蓋區域包括漢字文化的發祥地中國及與古代中國有朝貢關系的地域.漢字文化的覆蓋地域稱為漢字文化圈.漢字文化圈中的越南和朝鮮半島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已經完全廢止漢字的官方使用,大韓民國仍保留使用部分漢字.但是,各國的古文仍然完全用漢字表記.
漢字與書法,西方現代心理學當中把字體當作人性格最鮮明的體現,記得福爾摩斯都在他的探案中對字體作過精闢的演繹推理.二十六個字母在不同的人筆下或張揚、或猶豫、或堅定、或遲疑.今天考察字體已經成為招聘職員的重要參考,一個人的性子或急噪、或起伏、或深謀遠慮、或小心翼翼,都直白地流露在筆尖的墨跡里. 但字體作為一種藝術卻是中國獨一無二的.羲獻父子、顏筋柳骨、顛張醉素,使書法作為文人的技能登入大雅之堂,也早早地躋身「琴棋書畫」四技的行列.今日,鍛煉書法已經是提高文化修養、修身養性的途徑,甚至書法已然是國人禮儀的基本要素. 漢字的字形本身就是藝術.每一個漢字方方正正、筋骨扎實、結構嚴謹,但又易於個性的駕馭.昔日象形的甲骨文早已中庸成了今天文件的文字,但漢字作為象形符號的表意功能始終未變.然而更令人稱道的是,每一個漢字似乎都有精巧的構圖,恰當的比例,使這個符號被賦予了太多的藝術內涵.當「京」字被抽象成一個奔跑的運動員形象之時,它的靈動,它的剛毅與柔美的融合打動了六十億人.當中國字被作為文身在歐美流行之時,這些符號,我們在乎的已不僅僅是它的含義.漢字是最美的. 正因為有藝術的漢字才能有藝術的書法.春秋戰國時蒼頡的文字已經被各國變換成了互不相象的異體.戰亂可以滋生一大批憂國憂民,奔走各國的縱橫家,也可以滋生一大批一心想拯救社會、扶助國君的諸子,卻無法使文人們琢磨如何改進他的字體.即使老莊、鍾子期余伯牙這類耳根清凈者,也未必會放棄通行官方的大纂.加之此時字都寫在竹簡或帛上,比起在紙上創作的游刃有餘,是頗顯困難的,但大纂從字體繁間來講已經比甲骨文和祭祀器皿上的金文已是很大進步.漢字從這時候起,已經與絕對意義上的象形文字說再見.這是由書寫器具上的革新決定的.我們必須承認字體和書法是逐漸發展起來的,每一次字體的出現,都是一定基礎的成果,是衍變得到的.一個朝代的歷史條件通過對人的生活思維的影響來影響著字體的衍變速度.我們可以翻一翻《爾雅》或是《說文解字》來找找漢字衍變的足跡. 秦朝因大纂筆畫復雜,不適應統一後繁忙的公務需要,於是在統一文字改用省去了很多筆畫的小纂.但這樣仍不方便,於是程邈在監獄里創立了隸書來幫助他抄寫公文.秦始皇聞訊大悅,免其罪,封御史.隸書得以廣泛流行.這樣歷史條件的成熟,即統一的國家催生了字體的革新.魏晉時期,士人減省隸書的波磔,狂用楷書.這種規范、鏗鏘有力的字體時至今日都被視作是字跡工整、書寫規范的典型並被作為範本,令廣大「不拘一格」的同志唏噓不已.但不管怎樣,楷書的筆鋒和筋骨,一股嚴正之風卻是足以擔當正統的名號的. 這時慶祝官體字的時代結束.很快東晉王羲之就以獨具個性的行書震撼了古今.這樣的行書,拋棄了楷書的規范,卻繼承了它的浩然正氣.屏棄了草書的放肆,卻遺留了它的癲狂.行書筆畫連貫流暢,不拘泥於點滴,足是寫字者自信和自主的性格體現.既打破了楷書的禮儀規范,又不肯像草書那樣隨意,卻是大家風度.王羲之、顏真卿、蘇軾、米芾,用他們的灑脫寫下了一幅幅氣勢恢弘的書卷. 草書即章草、今草、狂草較之行書出現更早,因為早有狂人不喜歡楷書或隸書的格套迫不及待想要直抒胸臆了.章草始於漢初,是隸書的草體,今草之後的狂草,由唐人張旭所創,其狂野放縱似游龍一般的連書將書者狂放不羈的個性顯露無遺.但草書雖然無定法,但它的落筆、起承和結構都恰倒好處,極具美感,決不像某些人以為字跡潦草的就是草書,這是對藝術的褻瀆. 漢代以後各大書體相繼出現,既是越來越擴大的國家的公務需要,同時也是文景「黃老無為」影響下的產物,還是晉代隱士之風的傑作.總之只有這樣一個中國才能產生這樣的書法.它屬於「士」這個中國特色的階層,屬於漢字,更屬於中國文化. 練楷書可以使人心若止水,培養耐性,練行書可以使人揮灑自如,練草書大可高呼一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之後狂書一篇,彰顯豪邁之大氣.因此書法本身就是修身養性的良葯.也難怪中國文人和帝王對它如此的偏愛.唐太宗為了得到《蘭亭集序》不擇手段,終始之埋入墳底,不見天日.這時候,書法,甚至超越了藝術.
漢字文化解讀(書)
內容簡介
一 .漢字文化蘊含在漢字的形體和本義之中.解釋漢字的形義來源,必然涉及該字的文化特點.
二. 本書分為三卷.第一卷526字,是許書解形釋義可信或基本可信者.第二卷262字,是後世學者糾正許君解形或釋義有誤,甚至解說形義均誤者.第三卷214字,形體或本義未詳,或形義來源均未詳者,我作了新的考證.其中約一半是拙著《漢字形義考源》中所釋之字,刪節後合在此卷之中.其餘百多個字的形義來源是1998和1999兩年考證所得,為節省篇幅,一般沒有或很少列舉各家之說.
三 .每卷的字頭依《說文解字》的順序排列.
四. 每個字頭標出的音讀.音讀後面的是《說文解字》原文.
五 .所解之字說明結構類型.漢字的結構類型迄無定論.
六 .所用古文字形體和例句書籍,《甲骨文合集》簡稱《合》,《小屯南地甲骨》簡稱《屯》,《懷特氏所藏甲骨集》簡稱《懷》,《英國所藏甲骨集》簡稱《英》,金文引自《金文編》《殷周金文集錄》,古文、籀文、篆文引自《說文解字》,其他古文字形體來自《漢語大字典》.
七 .為了便於理解例句文意在某些字後面用圓括弧標出帶注釋性的字.
八 .依照原文引用.
九 .甲骨文辭例句中的缺文和引用時省略的文字,按當今有關著作習慣,用……表示.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⑺ 漢字文化圈的文化特徵
漢字文化圈之間文化交流,日本江戶時代的儒學者常和朝鮮的儒學者用漢字筆談的方式來爭論儒學問題;明清時代來華朝貢使節團的安南(越南)使節與朝鮮使節互贈漢詩。
即使在現代社會,利用漢字的筆談也為東亞人民之間的交流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越戰期間,一名被派遣至越南的韓國國軍排長在與越南當地村長以漢字筆談後,讓這個小村落的無辜村民逃過了美軍的猛烈轟炸;一些南朝鮮遊客在前往中國旅行時,因水土不服而瀉吐時,向中國葯劑師遞上寫有「腹痛」和「消化不良」的字條後,即迅速獲得處方。 漢字文化圈都遵循中國的夏歷及其歲時祭享之俗。中國的歷法,是從夏朝開始的,所以又叫夏歷。 漢人周年作息,隨月令二十四節氣而為生活節奏。自《周書》「周月」、「時則訓」所見,有四季春夏秋冬,再分十二個月及二十四節氣。古有三正之說,夏正建寅(孟春正月),殷正建丑(季冬十二月),周正建子(仲冬十一月)。中國以正月為歲首源自「行夏之時」是儒家的治國要義和神道設教的深意,可謂傳承先聖之天時要義。 歲時歷法見於《禮記·月令》、《呂氏春秋·十二紀》、《管子·幼宮》、《淮南子·時則訓》。《禮記·月令》既反映了其編定成書以前有關的歲時民俗,也是成書以後的歲時民俗的直接源頭。歲時民俗就脫胎於月令文化以及與月令有關的文獻,與四時相對應,每時都有一班帝神,與時月、天氣的變化相對,每個月各有相應的祭祖規定和禮制。
中國的歲時、歲事、月令、時令在日本被稱為「年中行事」或者「名節」,在韓國稱為「歲時風俗」。 江戶時代斎藤月岑著有《東都歳事記》,朝鮮時代柳得恭著有《京都雜志(경도잡지)》(1800年前後)、金邁淳著《洌陽歳時記(열양세시기)》(1819年)、洪錫謨著《東國歳時記(동국세시기)》(1840年前後),其中多引用中國古典,仿宋朝故事,慕華思想深厚。 月令中國主要歲時中國香港傳統節日日本年中行事韓國/朝鮮歲時風俗中國台灣主要歲時正月正旦祭祖、元宵節、上元農歷新年、元宵節元日節會、年始祝、十五日粥、上元御祝儀元日、上元、赤豆粥天公生、天穿日、元宵節二月祠大社洪聖爺誕二月御事觀音生、土地公生(頭牙)三月三月三日(上巳)、清明節、寒食天後誕、清明三月三日(上巳)、雛游寒食瘋媽祖、清明節四月立夏佛誕、太平清醮四月更衣佛祖生、王船祭五月芒種、端午端午節五月五日、五月節會、天中節、兒童節端午祭端午節六月人日半年節七月七夕、盂蘭盆、中元盂蘭勝會、中元建醮、七姐誕七月七日、乞巧奠、盂蘭盆七娘媽生、秋祭、七夕、中元節八月中秋中秋節八月十五夜秋夕仲秋節、釋奠典禮九月重陽重陽節九月九日、殘菊宴、神社重陽重陽節十月下元下元、補運日十一月冬至祭祖冬至冬至、冷麵冬至圓十二月祀道神、除夕、大儺年三十追儺式、土牛童子、除夜、年越送神、 尾牙、清屯 歷史上,正式場合主要使用正體漢字,民間亦使用本民族文字(假名、諺文、喃字)。
歷史上,正式場合多使用漢文(文言文),民間亦使用本民族文字與漢字混用的本民族文書系統(參看:韓漢混用文)。 中國的工藝技術可追溯到《周禮·考工記》記載的六門工藝里的三十個工種,包括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設色之工、刮摩之工、摶埴之工等,包括木工、金工、皮革、染色、琢磨器物及制陶等內容。韓國與日本,在傳統工藝的很多方面,是直接學習或者繼承了中國的技藝與造物精神的。古代日韓工藝文化的發展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即包括工藝技巧、工藝形式等的傳授和模仿,也包括深層次文化觀念的借鑒和學習。比如漆器工藝是途經朝鮮半島傳入日本的。在南線,中國漆器流通主要在與百越、安南、身毒、暹羅等國之間,並通達印度、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地區。螺鈿技藝的傳入對於朝鮮半島漆藝的影響意義重大。 考工記門類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朝鮮半島日本木工弓箭聚元號弓箭製作技藝弓矢匠(第47號)、箭筒匠(第93號)都城大弓宮室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大木匠(第74號)、小木匠(第55號)建造物木工木雕東陽木雕、樂清黃楊木雕木雕刻匠(第108號)木工芸樂器蘇州民族樂器製作技藝樂器匠(第42號)雅楽管楽器製作修理、琵琶製作修理漆器成都漆藝、揚州漆器髹飾技藝、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漆匠(第113號)、螺鈿漆器匠(第10號)髹漆(漆芸)、蒔絵、沈金、螺鈿、蒟醤草編徐行草編、大名草編、嵊州竹編莞草匠(第103號)、黑笠匠(第4號)、網巾匠(第66號)、宕巾匠(第67號)、彩箱匠(第53號)別府竹細工、篠工芸簾梁平竹簾簾匠(第114號)江戸簾、大阪金剛簾造紙麻紙製作技藝(手工造紙)韓紙匠(第117號)唐紙製作、手漉和紙金工金箔南京金箔鍛制技藝金箔匠(第119號)表具用古代裂(金襕等)製作刀工龍泉寶劍鍛制技藝金具鍛冶、信州打刃物、堺打刃物、越前打刃物器物金銀細工製作技藝雕刻匠(第35號)、𨱎器匠(第77號)雕金花絲成都銀花絲製作技藝入絲匠(第78號)篆刻金石篆刻刻字匠(第106號)皮工聊城牛筋腰帶製作技藝染織夏布榮昌夏布製作技藝、萬載夏布製作技藝韓山薴麻編織(第14號)、谷城織麻技術(第32號)宮古上布、小千谷縮・越後上布木棉魏縣土紡土織技藝、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羅州鄉村紡棉(第28號)真岡木綿、遠州木綿、三河木綿、松阪木綿、丹波木綿絲綢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蜀錦織造技藝、宋錦織造技藝、杭羅織造技藝、潞綢織造技藝明䌷編織(第87號)有職織物、羅、経錦、佐賀錦、獻上博多織、䌷織、結城䌷、久米島䌷、精好仙台平綉工蘇綉、湘綉、蜀綉、粵綉刺綉匠(第80號)刺繍染工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染色匠(第80號)紅型、江戸小紋、本藍染鞋匠潮州木屐、杭州合村綉花鞋製作技藝、邳州麻編鞋靴鞋匠(第116號)絹花北京絹花宮中彩花(第124號)江戸つまみ簪玉石玉雕揚州玉雕、北京玉雕玉匠(第100號)石雕壽山石雕、曲陽石雕、青田石雕石匠(第120號)石細工陶瓷陶器榮昌陶器、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瓮器匠(第96號)小鹿田焼、備前焼、無名異焼、鐵釉陶器瓷器龍泉青瓷燒制技藝、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瓷器匠(第105號)青磁、白磁、釉里金彩陶瓦制瓦匠(第91號)、翻瓦匠(第121號)屋根瓦製作
⑻ 什麼是漢字文化圈談談你對它的認識.
漢字文化圈漢字文化圈 是指 中國 以及受中國 皇帝 冊封的周邊國家或民族.這些中國周邊的國家或民族以 文言文 作為交流的媒體,從中國歷代王朝引進國家制度、政治思想並發展出相似的文化和價值觀.在政治方面,上述的國...
⑼ 舉例談談漢字和中國文化的關系.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文化的一種重要的載體.
漢字在中國文化傳播、傳承、發揚、推廣、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應當講,漢字是中國文化繼承的可靠保證之一.
例如,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都是用漢字記錄和流傳下來的.
⑽ 什麼是漢字文化圈
漢字文化圈具體指漢字的誕生地中國以及周邊的越南、朝鮮、日本等國。這些地域主要是農耕民族,存在有冊封體制,歷史上完全使用或與本國固有文字混合使用漢字,古代官方及知識分子多使用文言文(日本、韓國稱之為「漢文」)作為書面語言。另外,有些游牧民族如蒙古族、藏族,雖然位於漢字文化圈內,但不使用漢字。現在,韓國語、越南語和日本語詞彙的6成以上都是由古漢語派生出的漢字片語成的。
漢字文化圈內的各國歷史上都使用過漢字,或本國語言大量借用古漢語詞彙。他們受儒家思想影響深,國民中信仰佛教者眾,歷史上或現在以漢字作為傳播語言和文化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