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鄉鎮文化站
一、對廣大群眾進行時政宣傳和政策法制教育;
二、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組織電影、電視、錄相放映活動;
三、利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舉辦各類文化藝術培訓班、科普講座、農技知識講座等,輔導和培養文藝骨幹;
四、開辦圖書室,組織群眾開展讀書活動;
五、搜集、整理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遺產,促進鄉村特色文化的發展;
六、指導和輔導村文化室、俱樂部和農民文化戶開展各種業務活動;
七、做好文物的宣傳保護工作;
八、受上級文化主管部門委託協助管理當地文化市場。
B. 黨和政府重視農村文化建設有哪些積極意義
一是在精神方面:要努力從農民世界觀的樹立、精神的塑造、道德修養的熏陶、文化科學知識的教育普及、素質能力的培訓、思維方式的引導等方面多做工作。應當用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把黨的方針政策等傳播到農民中去,使農民切實感受到黨的正確領導和黨的關心溫暖,以此來夯實執政黨最廣泛的群眾基礎,鞏固黨執政的最廣泛的農村陣地。應當通過思想教育、輿論宣傳、黨員幹部行為感化、先進典型示範、具體事務處理引導、各種文明創建活動影響等,來培養促進農民群眾形成符合時代要求的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和道德追求及思維方式。應通過廣泛的社會化的教育和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的文化知識水平、科學技術水平、生產技能和就業能力。建議建立農村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各級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和政府目標管理,納入創建文明單位等相關評價體系,建立健全對文化單位的評價體系,將服務農村、服務農民作為各文化單位工作的重要考核內容。建議政府出台相關政策,鼓勵涉農企業在進行企業廣告宣傳的同時,對農村進行精神文化建設方面的公益宣傳。
二是在物質方面:一切非物態文化必須通過物質文化來實現。我市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一產比重逐年下降,農村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市農村文化建設應當順應這一潮流,既要依靠科技建設農村文化,又要不脫離農村實際和文化傳統。
第一,盡快落實國家有關財政政策。國家《文化建設「十一五」規劃》中明確規定:「中央和地方財政對文化事業的投入,要隨著經濟的發展逐年增加,增加幅度不低於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2010年,爭取人均文化事業費達到15.6元,文化事業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達到0.8%,人均公共圖書館購書費達1.0元。」 我市應根據國家規劃,盡快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率先實現上述目標。
第二,盡快實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這一工程已列入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建議充分利用我省是試點省份的有利時機,積極爭取相關政策,盡快建設具有較高水平、有一定規模的縣級分中心。應當從滿足農村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出發,重點建設一批戲曲、圖書、電影、講座、專題資源庫,注意整合科普知識、農業技術等資源,服務於農民群眾。
第三,建設具有綜合性、多功能的文化大院。應當立足現實,結合農村中小學的調整,整合已有資源,把一些即將閑置的場所建成集圖書閱覽室、科技講座室、游藝棋牌室、乒乓球室、檯球室、戲迷歌友活動室等文化活動項目於一體的文化大院,提升集約效益,方便農民使用。
第四,創新農民喜聞樂見的農村文化活動形式。既要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形式,又要善於吸納優秀的外來文化形式,創造新時代背景下的先進文化形式,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村居民的文化消費需求。
三是在制度方面:要運用好法律制度、紀律制度、道德准則、風俗習慣、社會約定等來促進農村文化建設。制度建設也要與時俱進,扶優汰劣,應當符合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要在法律規范上體現農民與其他社會階層的平等。在社會道德、風俗習慣等方面要堅持正確引導教育,注重推進符合人類進步規律、促進農村社會進化的社會改革,為農民群眾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第一,要確保文化事業單位的公益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中辦發〔2005〕27號)規定:「縣文化館、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等屬於公益性事業單位,不得企業化或變相企業化,不得以拍賣、租賃等任何形式,改變其文化設施的用途;已挪作他用的,要限期收回」。建議根據這一規定,盡快對我市基層文化場館歸屬進行一次摸底,嚴格執行中央兩辦的文件精神。
第二,加快對經營性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根據中央兩辦文件精神,本著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的原則,推動農村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應當加快產權制度改革,積極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的股份制改造,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應鼓勵文化藝術團體以各種形式和企業合作,鼓勵電影公司、電影院以「院線制」形式、新華書店以連鎖經營形式,在更大范圍內進行文化資源整合,提高經營能力。
第三,出台拓寬農村文化建設的相關政策。建議市政府按照普遍服務原則,運用市場准入、資格認定、價格調節、財稅優惠等政策,引導各類投資主體積極參與農村文化建設。通過有效調控,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積極作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使廣大農民群眾享有更加充分、更加質優價廉的文化產品和服務。
C. 如何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牢牢佔領思想文化陣地
在80~90年代的農村,文化生活的幾大標志性事件——「看電影」、「看大戲」、「逛廟會」、「祭祖先」,其中與思想相關的「看電影」、「看大戲」這兩樣牢牢的吸引了農村人的心,每逢這樣的機會出現,總是會出現人山人海。
到了2000年以後,農村的生活隨著網路的接入和智能手機的覆蓋,弱化了「看電影」、「看大戲」的吸引力,而且現代農村的文化生活與生活節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比如農忙、農閑、傳統節假日時的文化生活各不相同,打麻將、賭博成了農村的習俗。
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的目的是什麼?這點要說的清楚,如果是一味的控制思想,那麼以前很難,現在信息獲取這么容易怕是難上加難,但如果是拉近思想的距離,加強思想的豐富程度,還是有很多方法的,但總歸一點——【趨利避害】,凡是都是為了百姓的利益考量,或游戲、或比賽、或激勵,均可一試。
D. 如何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共同參與,主要著眼於農村社會效益,以推進農村文化設施和服務網路建設為依託,加大文化資源向農村傾斜,建立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長效機制等為主體,為農村提供非營利性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總稱。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對於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1 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緊迫性與重要性1.1 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伴隨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群眾性的文娛活動日趨活躍,廣大農民的文化需求和參與願望日益增強,但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卻滯後於經濟發展,農民群眾在物質生活逐漸富足的同時精神生活卻呈空虛狀態。一方面,農村公共文化供給在逐年增加,但總量仍嚴重不足,向農民提供的公共文化資源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文化市場的產品和服務價格偏高,質量難以保證,農村公共文化產品、服務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不僅要發展農村經濟,使農民致富,還要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塑造高素質的新農民。所以,在新形勢下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農民提供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優質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是保障農民群眾充分享受文化權利,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任務。1.2 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技術先進服務型政府,體現黨和政府執政為民理念的現實選擇十六大及十七大都明確提出要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成為政府行政體制改革的目標,公共文化服務職能是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實現政府公共文化服務職能的有效載體,通過擴展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范圍,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實現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形式多樣化,為農民提供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多彩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既是政府保障農民群眾文化權力,推動農村文化建設順利發展的現實選擇,也是黨和政府執政為民理念的具體體現。1.3 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充分發揮文化自身價值與功能,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內在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把公共文化服務納入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共進的整體進程之中。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就是要統籌協調農民對文化的不同需求,為農民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使文化在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的層面上發揮廣泛、持久而穩定的影響,為建設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2 當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成就及問題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有了較大發展。但在建設中也存在著問題和不足:2.1 各地農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發展差距較大雖然一些發達地區已初步建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較大改善,但大部分地區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狀仍不盡如人意。2.2 公共文化服務人才匱乏。公共文化服務人才不足,尤其是專業人才嚴重匱乏是各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普遍性問題。同時,許多在農村從事基層文化工作的人員專業理論素質偏低,專業知識趨於老化,難以適應當前各項現代技術的需求。這已成為制約農村文化自我發展的「瓶頸」。2.3 公共文化設施落後,總量嚴重不足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仍然存在許多空白點,很多鄉村文化站設施簡陋,有的甚至沒有公共文化活動場所。2.4 公共文化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從體制上看,鄉鎮文化站等農村基層文化單位是財政定補的事業單位,由於資金投入不足,他們的工作目標主要是求生存,根本談不上謀發展,對公益性事業活動缺乏積極性。從機制上看,縣級和鄉鎮級文化單位由於人事制度改革不到位,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幹部職工缺乏動力,嚴重影響了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進程。3 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目標和任務要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就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農村文化體制改革,整合文化資源,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十一五」期間,國家發改委和文化部將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 39.48 億元,帶動地方配套資金約 25 億元,新建和擴建 2.67 萬個農村鄉鎮綜合文化站,送書下鄉繼續實施第二期工程,向 300 個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3614 個鄉鎮,每年配送價值 2000 萬元約 170 萬冊的圖書,力爭在 2010年,做到縣有文化館(圖書館),鄉鎮有綜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動室。4 加強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4.1 完善政府公共文化服務職能,提高領導認識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需要,也是各級政府部門應盡的職責和義務。各基層黨委和政府必須把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劃之中,為其提供政策法規等各種保障,並將此作為政府文化部門的目標責任制考核。4.2 轉換文化管理機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務單位的服務能力依據中央文化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按照區別對待、分類指導、試點先行、逐步推開的原則,深化縣級圖書館、鄉文化站等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單位的改革。加大落實公共文化設施免費向社會大眾開放的政策措施,努力做到公共文化資源共享。4.3 大力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投入保障各級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擴大公共財政中的文化覆蓋面,並不斷提高用於鄉鎮、特別是村級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比例,有效降低農民參與村文化活動的成本,提高各類農村公共文化物品的使用效益;設立專項資金,確保農村重點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資金需求。4.4 積極引導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主體多元化根據國外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成功經驗,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使主體多元化,可以有效彌補政府公共資源及服務的不足。4.5 充分挖掘和保護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資源民間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脈所在,但現在卻受到各種低俗、封建落後文化的侵蝕,優秀民族民間文化的發展前景令人堪憂。必須建立完善的保護傳承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機制,使其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4.6 加快培養農村文化服務人才隊伍以提高素質和能力為重點,加強農村文化事業單位從業人員培訓,積極培養農村文化骨幹;加強農村業余演出隊、業余電影放映隊、文化中心戶、農家書屋、農村義務文化管理員等業余隊伍的培訓,形成一支紮根基層、服務群眾的專、兼職公共文化隊伍;鼓勵農民自辦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戶、文化室、圖書室,支持他們創作更多的具有濃郁鄉土氣息和較高藝術質量的文化作品,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自我發展能力。總之,構建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只要其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以人為本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積極應對時代變遷帶來的各種挑戰,相信它必然會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全面繁榮和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和支持。
E. 怎樣才能加大農村的基礎文化建設
我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我的看法是:
一、要加大公共財政對文化特別是農村文化基礎建設的投入,不斷發展壯大鎮、街道一級的文化站建設,努力辦好鎮、村(居)委(社區)、自然村三級集娛樂、文化、學習於一體的文化中心。
二、辦好鎮級影劇院,(舉辦致富務農的短片電影)提高服務質量,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娛樂場所。
三、廣泛發動群眾、興建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如可發動當地先致富的經濟能人,老闆捐資興建村級和自然村的籃球場、文化室等,並動員各級政府各職能部門捐贈圖書、文化娛樂用品等,讓自然村一級逐步建起文化室,以傳播健康文化、農村致富技術等。
五、辦好鎮、村(社區)、圖書館、閱覽室、閱報專欄等,為廣大農民提供讀書、提高文化素養的陣地,以推進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
六、廣泛建立以中小學校為核心的農村文學社團,並在文聯、教育等部門的指導下,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學創作活動,以培養農村文藝骨幹,活躍農村文化。
七、廣泛發動群眾訂閱報紙雜志,並組織學習、讀報用報活動,把讀書讀報與勞動(科技)致富相結合,為開展農村文化建設提供豐富的精神糧食。
最後,如果有條件的話,開路引資非常重要。
F. 什麼事基層文化基層文化建設的內容是什麼
在調研中,大家談到,基層文化站是農村、社區文化事業建設和管理的職能部門,是基層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陣地,具有指導鄉村、社區文化建設,指導「農家書屋」建設和組織開展農村「三文」(即特色文化村、便民文化室、農民文化節)活動,培訓基層文化工作人才,同時具有文體娛樂活動,宣傳教育培訓,普及科技知識,傳遞經濟信息、監管文化市場、保護文物「非遺」等功能,是承上啟下的具有輻射作用的文化活動中心。基層文化站要加強內部建設,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承接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農村和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做出貢獻。加強基層文化站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工作下移到基層的主要體現,對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實現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通過調研反饋的情況,大家一致認為:基層文化站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G. 鄉村文化的發展與鄉村振興有著怎樣的關系怎樣發展鄉村文化呢
在傳承與創新中發展鄉村文化,為鄉村振興夯實根基。鄉村是中國的基石,鄉村文化是建設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自信的基礎。鄉村文化資源豐富,在一直以來處於角落之中,同時由於思想觀念滯後,缺乏保護機制等,導致鄉村文化傳承與創新不足,影響鄉村文化的繁榮發展。站在新起點,我們要在守正創新中挖掘鄉村文化的價值,傳承希望的火種,為鄉村振興夯實堅定基礎。
H. 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陣地建設的指示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關於農村陣地建設問題。
農村文化站發展狀況令人堪憂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文化事業經費嚴重短缺,中央關於「各級政府的文化投入不低於財政支出1%」的規定難以落實。造成農村基層文化事業嚴重「貧血」文化設施陳舊老化,閱覽室、娛樂室等文藝場所無力更新,藏書更是有減無增,破爛不堪,經費沒保障,文化活動也難以開展。
第二、機構編制不明確、不落實。鄉文化站沒有文化專干,站長長期「空崗」。另外「專干不專」的問題也很嚴重,文化專干除了寫標語,出板報等跟本職工作有點關系外,大部分時間都用於鄉鎮中心工作的日常事務中。
第三、由於個體文化、私營文化和家庭文化的迅速崛起,使傳統的國辦文化受到極大的沖擊,幾乎失去大半個江山。如私人歌廳、舞廳和卡拉OK 廳的建立,私人書店、書攤、書屋、檯球、乒乓球和電子游戲機的興起,成為人們新的娛樂天地,農村文化站寒酸的設備和條件無法與之抗衡 。
第四、隨著科技進步和廣播電視、電腦網路的迅猛發展,鄉鎮逐漸普及了閉路電視,再加上VCD 、DVD、家庭影院和家庭電腦的普及,使傳統體制下培養的文化站專業人員能力、素質遇到極大的挑戰。農民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了,文化消費觀念、消費群體結構都在發生著深刻變化,而我們的文化工作者對農民新的文化需求服務滯後,給農民供應的「文化大餐」依然是一成不變的「四菜一湯」(吹拉彈唱和讀報),怎麼能吸引受眾呢?
進年來,為促進農村文化和經濟、政治、社會協調發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指出,要充分認識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徑,對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實現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還提出了農村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以及一系列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具體措施。鄉鎮文化站,作為農村基層文化的前沿陣地,不僅不能放棄,而是要大力加強。要根據新形勢、新要求、新目標,調整思路,創新手段,建設好農村文化站。
第一、各級政府要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整體素質的高度,認識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要切實把鄉鎮文化站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來堅守。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財政預算,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有計劃、分步驟地加以推進;通過層層建立領導責任制,一級抓一級地抓好落實。
第二、解放思想,拓寬思路,堅持以政府為主導,財政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建設基層文化,認真解決基層文化設施、場地、設備、網路、編制、經費等方面的問題,把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作為公共財政支出的重要方面,予以重點扶持。同時,多渠道籌措資金,採取縣財政撥一些,鄉鎮政府支付一些、文化產業創收一些,群眾交納一些的辦法,解決資金短缺問題。同時,通過深化改革、加強管理、改善服務,完善現有公共文化設施功能,提高利用率。
第三、要抓好組織落實,健全基層文化機構,建立一支專業和業余相結合的農村文化工作隊伍。調整鄉鎮文化站的管理體制。本著既管人又管事,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進一步落實鄉鎮文化站的工作人員編制、工資福利待遇,以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建立一支永遠不走的農村文化隊伍。
第四、要與時俱進地推動基層文化建設,改變基層文化工作單純高文娛活動的做法,注意把先進性和廣泛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娛樂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廣播影視宣傳、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技和衛生知識、開展體育活動有機地融入農村基層文化工作中。廣大的文化工作者要深入基層,汲取藝術營養,努力創作出反映人民群眾生活,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開展文化活動既要注意挖掘當地的傳統資源,又要注意文化活動的時代性競技性,以吸引青少年參加。要充分利用農閑、傳統節日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杜絕封建迷信活動。
第五、大力培養農村文化人才,努力提高農村文化工作者素質。在經濟欠發達,文化硬體設施較差的地區,要盡量利用現有條件搞好軟體建設。要充分利用、發揮、調動本土人才的作用,為農村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條件,並通過不斷地培養、提高打造老中青相結合的農村文化人才隊伍。
總之,要通過多方面的努力,加強農村基層文化建設,讓鄉鎮文化站成為廣大農民群眾求知的課堂,求美的場所、求藝的樂園、求富的平台,吸收更多的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參與其中,整合更多的文化資源造富鄉莘,使鄉鎮文化站與時俱進、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