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白局文化在哪裡

白局文化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11-15 20:12:24

① 南京白局的歷史源流

隨著織錦業的發展,南京白局也隨之發展。明代初期南京是京師,中後期是留都,因此南京雲錦在明代是一個最高峰時期。明代南京的織錦機房中,機房很高,因為織機也很高,差不多三米左右,頂上坐一個人,稱為「拽花工」;下方坐一個人,稱為「織手」,這是要求很高的技術活,而且幹活時枯燥乏味,為了調劑這種單調的織錦生涯,織錦房裡的工人開始自娛自樂,唱一些小曲、方言調子,題材多半輕松詼諧,偶爾也有時事段子,幾代織錦工人傳承下來,就演變成後代乃至現在的南京白局。明清兩代的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發展為一種南京特有的曲藝曲種。
清代康熙年間,八旗包衣曹氏家族曹寅主管江寧織造,清宮龍袍就是雲錦縫制,其製作精細、復雜,有「寸錦寸金」之稱,此時的南京雲錦業是又一個鼎盛時期,在此時南京白局也創作出更多的段子。
清乾隆年間,位於當時南京的江寧織造署有南京雲錦織機三萬多台,織工們日夜辛勞,「三更起來搖緯,五更爬進機坎」,隨之出現了很多機工們喜聞樂見的白局曲目,如《小上壽》、《采仙桃》、《金陵四十八景》、《十二月花名》、《十杯酒》、《五更相思》、《八仙過海》、《相遇十個郎》等。
後來織錦工人這種每唱一次稱作「擺一局」的白局,因南京味兒特足,很快贏得了廣大市民的青睞,引起了廣泛的反響,有的便登上大雅之堂,有的傳入澡堂、理發、廚行、茶館各服務行業,分出不取報酬、只享招待的「白局」,和收酬金的職業班「紅局」,百曲因其諧音,而被南京白局所代替。 清亡後,封建皇族被推翻,民國時期中國連年戰亂,織錦業也在一片戰亂中迅速衰落,盡管南京是當時的首都,但是當時的國民政府忙於內戰無暇應對,直到解放前期,南京雲錦業瀕臨滅亡,南京白局也面臨失傳的局面。
民國13年(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恢復了與中華民國的貿易關系,南京雲錦得以遠銷蒙古,此時南京雲錦又一度興旺,南京白局也隨之短暫恢復元氣,如江寧白局藝人史永余專門來南京參加白局班的學習,用白局形式演唱長篇《英烈傳》,時間長達月余而不衰,同樣後來他演的長篇白局《劉駝子私訪》也深受聽眾歡迎。
不過抗日戰爭爆發後,南京雲錦業再度遭受打擊,南京白局也即一蹶不振。
建國後,南京市曾經成立過南京白局劇團,但很快就解散了。與蘇州評彈和錫劇不同的是,南京白局沒有《珍珠塔》這一類的大段唱段本子,多數是諷刺或幽默小品。這跟它的出身密切相關:評彈是閑人的藝術,而白局則是歷史上織錦工人工作時間的自娛。 1949年後,南京市人民政府曾加以搶救,並同時成立由白局老演員為骨乾的專業劇團——南京白局劇團,文革期間南京白局劇團因為遭受沖擊而被迫解散。改革開放後,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到二十一世紀初,南京市人民政府一直在努力搶救南京白局這一劇種,成立了南京白局藝術團。經過南京市人民政府的關心和南京白局老藝人們的辛勤整理挖掘,二十一世紀初的南京白局已經形成一個較為系統和完整的戲曲體系。
2000年後,南京白局最古老的唱腔「南京調」的唱詞首次被發現,研究專家王涌堅經過研究和對比,終於澄清了關於南京白局的幾種誤解,繼南京雲錦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後,伴隨雲錦編織而誕生的,有織錦工人創造的南京地方特色曲藝「南京白局」也開始了申遺之路。2007年被列為第一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② 南京白局的傳承意義

南京白局主要流傳於江南一帶,群眾基礎大,歷史悠久,因此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南京白局是南京方言的藝術升華,南京方言的精髓都貫穿在白局的說唱藝術之中,某種程度上是傳承南京古方言和古漢語的文化載體,對於現代人學習古漢語的發音、語法具有獨特的作用。
南京白局在古代某種程度扮演著當代新聞媒體的作用,甚至其影響要比現代媒體還要深遠廣泛,是人民了解南京的風俗文化和歷史社會的研究的重要信息載體。第三,白局由於在發展演變中借鑒吸取了揚州清曲和明清俗曲的風格,因此對於研究其他戲曲的文化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白局涉及金陵美景、秦淮美食、歷史傳說、節慶民俗、方言俚語等南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極具金陵地方特色,被譽為南京民間文化網路全書。

③ 南京白局的藝術價值

南京白局是舊時南京文化的「活化石」,也是老南京的「方言倉庫」,其語言表現詼諧幽默、表演形式經典獨特,對研究南京語言的歷史流變具有重要文化價值。
白局表演內容涉及金陵美景、秦淮美食、歷史傳說、節慶民俗、方言俚語等南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極具金陵地方特色,被譽為南京民間文化網路全書,對於研究南京方言,人文風俗有很高的歷史貢獻。在其流傳過程中,還曾在揚州留下了一個新品種——清曲。
南京白局代表性傳承人徐春華老師曾經說過:百姓的話講百姓的故事,白局之所以能流傳幾百年,就因為老百姓喜歡它,它才能流傳。它有生命力,就是民間的,越是民間的,越有生命力。

④ 南京白局是什麼戲曲這種戲曲主要有哪些特點呢

南京白局是什麼戲曲?這種戲曲主要有哪些特點呢?

說到戲曲,首先是中國的國粹是京劇,然後是黃梅戲、越劇、平劇、豫劇、崑曲等。但是很少人知道南京有「白國」的地方性話劇。甚至南京當地人都沒有聽說過。「白國」在明朝末年已經出現,是用正統南京方言演唱的戲劇藝術,也是南京地區唯一的地方性古曲種。南京白國雖然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盡管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大背景,南京白國仍面臨傳承主體斷層、演出形式規范和創新不足、傳播途徑單一、原始材料不足、公眾認識不足、參與不足、社會影響面不容忍、政府支持不足、法律保護不足等問題。

一直以來,南京白國都經歷了「三星三衰」。一般來說,社會和諧穩定、經濟繁榮、娛樂活動也必須活躍。相反,社會不穩定、經濟衰退、娛樂活動也只能是蕭條。也就是說,國泰民安,經濟發展迅猛,犬業興盛,人民安居樂業,將帶動南京白國這一絲綢工人喜愛的娛樂活動的發展。戰亂不斷,經濟低迷,甚至倒退,老百姓生存困難,南京白國這一人群的娛樂活動也必將被忽視。南京白國的第一個興盛是在太平天國的時候。1851年,金田起義後不久,洪秀全在軍隊實行獨立組織手工業工人開展生產的統一管理制度,被稱為多工匠營,在多種工匠營中又細分了多種。其中包括名為「直營」的單位、駐職師、化妝團等。空閑時,織機工人及其家人正在進行一些娛樂活動。

⑤ 南京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

1、南京剪紙南京剪紙明代初年已在南京民間廣泛流傳。尤以喜花和斗香花而聞名。喜花用於婚嫁妝奩、洞房和節日喜慶裝飾。斗香花用於裝飾斗香燭,是南京獨有的、富有地域特色的刻紙。當代南京剪紙,以已故剪紙傳人張吉根為傑出代表,以張方林、馬連喜、張林娣等為代表性傳承人。他們仍在從事南京剪紙的傳承與發展事業。

2、秦淮燈會,秦淮燈會是歷代南京民眾延續和傳承民俗文化的重要空間。它發端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在唐代迅速發展,至明代達到鼎盛。自明初洪武帝朱元璋在南京倡導元宵燈節活動以後,南京就逐漸開始享有「秦淮燈火(彩)甲天下」之美譽了,秦淮河懸掛花燈的畫舫(俗稱「燈船」)也隨之蜚聲天下。

3、南京白局,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區獨特的曲藝形式,最大的特點是用地道的南京方言演唱和念白。南京白局起源於鄉間吹打班子的民間小調以及明清時的俚曲,形成於織錦機房。2008年6月,《南京白局》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包括:

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築物、碑刻和雕塑、書籍、書法與繪畫、具有考古性質成份或結構、銘文、洞窟以及聯合體。

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築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單立或連接的建築群。

文化遺址,從歷史、審美、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類工程或自然與人聯合工程以及考古等區域。

⑥ 南京白局的產生背景

關於南京白局的淵源及形成有多種說法,大致可歸並為「機房生成說、「織工擅唱說」和「青曲別種說」三種。 其一,相傳清乾、嘉年間,南京白局誕生於南京的織錦行業。由於織錦工人常年十分辛苦地勞作,一種自娛自樂的表演形式便應運而生,這也就是南京白局的雛形。有關當時織錦工人辛勤勞作的場景,在明代陳大聲的《滑稽余韻》中對此描寫的十分生動:「雙臀坐不安,兩腳蹬不敗。半身人地牢,間口床葷飯。逢節暫松閑,折耗要賠還。經絡常通夜,拋梭直到晚。將一樣花板,出一陣嫂酸汗,熬一盞油干,閉一回磕睡眼。」可見,繁重的織錦勞作,惡劣的工作環境,工人們在織錦過程中,上、下手對唱、賽歌,或即興創作順口溜,以便鬆弛自己緊張的情緒。其所用的曲調大多是當時流行於民間的俗曲,所唱內容五花八門,想唱什麼就唱什麼,這其中有一部分帶有色情成分,老闆也不過問。在所唱曲日中有不少是反映織錦生產、織錦工人及城市民眾生活內容的,譬如《雲錦訣》《機房苦》《采蘆篙》等。
其二,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區民間說唱藝術。在南京雲錦織造業比較發達之時,織錦工人在繁重的體力勞動中,邊操作,邊說唱,以消除勞累,抒發情懷。逢到街坊上婚嫁祝壽、盂蘭盆會或其它的傳統節日,幾個愛唱的織錦工人湊到一起,搭台說唱,自編自演。因其「白說白唱,不要報酬」,故而得名為白局。
其三,南京白局是運用南京方言進行演唱的民間說唱曲種。流行於南京的主城、六合、浦口、江寧以及安徽的來安、天長等地區。南京白局是由南京絲織業(雲錦、絨、緞)工人們創生發展起來的。在漫長而枯燥的絲織生產中,他們手不停梭,口唱小曲,自娛自樂。從這種「機房裡唱曲」,並逐漸運用明清俗曲、江南小調而發展成曲牌聯綴、曲目日漸豐富的民間說唱藝術。顯然,南京白局所用曲調與江蘇省內流傳的牌子曲基本一致,並尚有明清兩代大江南北,秦淮兩岸民間俗曲的古樸色彩。譬如其主要曲調有《滿江紅》《川心調》《數板》《梳妝台》等。 其一,南京白局演唱原為南京絲織業機房工人、家人、親友相聚時自娛自樂的一種形式,後來也常被應邀於婚娶喜慶以及盂蘭盆會時進行演唱。由於這種表演不取報酬,全屬白唱,又每唱一次稱作「擺一局」而名為「白局,
其二,據說光緒初年,南京六合南牙地區「燒紙楊」(楊姓的一個專門從事喪事的吹鼓班)等吹打班,常在一江之隔的燕子磯、曉庄一帶演奏,從而引起曉庄地區織錦工人的興趣,後來織錦工人組成班子摹演,並很快創作出了《小上壽》《目遇十個郎》等曲目,並很受聽眾的贊賞。再後來又陸續編唱了多個曲目,並吸收了當時流行的眾多曲牌,逐漸形成了完整的南京白局說唱。
其三,南京白局乃說唱藝術,應屬曲藝范疇,它不同於南京白話。南京白話是以說故事、講笑話為主,南京白局卻以唱小曲為主。清末以來,在南京老城南雲錦工人聚集的地區(沿內秦淮河一帶),每到春、夏、秋季,在街頭巷尾,均能聽到雲錦工人在勞動之餘的歌唱,這種歌唱是運用江南民歌小調的曲調,填上抒發胸中感慨,宣洩對雲錦作坊工頭、場主不滿的歌詞,也有歌唱南京風物的。這種表演形式均為自我娛樂,表演時觀者圍坐四方,由於是白聽不收錢。故此,這種表演人們稱之為「白局』。
其四,六朝古都南京有著悠久文化歷史,如同北京有京韻大鼓,蘇州有蘇州彈詞一樣,南京也有自己特有的曲種——南京白局。它是一種土生土長、風格淳樸、語言感染力極強的民間說唱藝術。最初是由南京絲織業工人根據當時社會新聞、民間傳說,用明清俗曲曲牌以及江南小調連綴演唱的藝術形式。其演唱時少則一人,多則三五人,說方言、唱但曲,滑稽熱鬧,通俗易懂。由於每唱一局稱「擺一局」,又不取報酬,故稱「白局」。舊時在南京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聽到人們在唱南京白局。
其五,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區以南京方言進行演唱的說唱曲種。也是南京地區唯一的本土古老曲種,其流布范圍除南京市區外,尚在南京六合、浦口、江寧及現屬安徽省的來安、天長等地流布。據南京曲藝志記載,白局曲種起源於六合農村吹打班子,成長於織錦機房,是南京地區唯一的原生說唱曲種。當時,南京六合地區一些殷實人家逢婚喪喜慶,總要邀請吹打藝人來增添氣氛,有的藝人邊打節拍邊唱民間小調和明清但曲,並輔以樂器二胡進行伴奏。由此,吹打班子在當地便提高了知名度。由於所唱曲子皆以蘇南蘇北小調為基礎,又揉進了秦淮歌妓彈唱的曲調,因而其曲調眾多,唱腔也豐富多彩,便有了「百曲」之稱。當「百曲」(白局)從鄉村流人市區時,南京己擁有了20萬之眾的織錦工人,他們首先接納了「百曲」,通過「百曲」的說唱,刻畫了機工的悲慘景況,南京白局傳統曲目訊房苦》便是最好的明證。

⑦ 南京白局

目前南京白局的表演在夫子廟有兩處

一處是:老門東問渠茶館 ,每周六周天下午1:30-3:00

一處是:夫子廟桃葉渡,每周五至周天下午3:00-5:00

您可以關注我們的微博:」南京白局文化創意「 了解白局最新演出信息~

⑧ 南京白局起源於哪一個行業

雲錦的織造行業
南京白局始自明代織錦工人用南京方言演唱俗曲,小調、民歌以自娛自樂,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發展為一種曲藝曲種。因演唱者不取報酬,「白唱一局」。故名「白局」。近日,南京白局最古老的唱腔「南京調」的唱詞首次被發現,研究專家王涌堅經過研究和對比,終於澄清了關於南京白局的幾種誤解, 南京繼南京雲錦進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伴隨雲錦編織而誕生的,有織錦工人創造的南京地方特色曲藝「南京白局」也開始了申遺之路

閱讀全文

與白局文化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9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7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1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3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3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8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7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8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