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川傳統文化
四川傳統文化
四川傳統文化,四川省簡稱川或蜀,有著「天府之國」美稱的四川,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多民族在四川繁衍生息,有著非常豐富多彩的文化特色,那麼四川傳統文化是什麼呢?
茶文化
來四川不喝茶,你就感受不到這里的慢生活。四川人尤其愛喝茶,愛泡茶館,點一杯茶打個盹兒或者看閑書、要麼就湊在一塊兒鬥地主...這就是我們的「壩壩茶文化」。
四川人愛喝茶,在公園里喝蓋碗茶、住酒店,房間里也要泡個功夫茶,還有哪兒比四川人更愛茶?
火鍋文化
麻辣火鍋起源於重慶。火鍋,是四川人的家常便飯,也是外地人來四川必吃的美食,無辣不歡,無火鍋不四川。
熊貓文化
中國國寶大熊貓是四川的符號之一,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萌寶大熊貓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深受世界各國的喜愛。
麻將文化
四川人愛麻將全國第一!對四川人來說,人生最快意之事莫過於在府南河邊,不受世事煩擾地打一下午麻將,連杠三次最後再來個「杠上花」,才兩三個小時包包頭就揣了五六百。
無論是職業玩家還是業余愛好者,四川人對於麻將的熱情就如同德國人熱愛啤酒,英國人熱愛足球。就算不吃不喝,四川人照樣能奮戰一個通宵。
選秀文化
李宇春、張靚穎、郁可唯、譚維維、江映蓉、張傑、李易峰、吉克雋逸...咱川籍藝人們世界展示了四川人的美麗與勇敢,四川人,想唱就唱,唱得響亮!
道教文化
道教創教地點在四川成都的鶴鳴山,道教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東方文化的瑰寶。成都以其道教文化豐厚底蘊和分布眾多的道教文化景觀~青城山和青羊宮,成為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線。
酒文化
四川名酒眾多,五糧液、瀘州老窖……水井坊,世界上最古老的釀酒作坊,被載入世界吉尼斯之最。水井坊是一座元、明、清三代川酒老燒坊的遺址,作為中國白酒的源頭,其史學價值堪與「秦始皇兵馬俑」媲美。坊間數百年來酒坊與技藝流傳並存至今,是活著的文物,被譽為「中國白酒的一部無字史書」。
三國文化
要說在中國什麼文化傳播覆蓋了全世界,讓外國人也津津樂道的話。三國文化那是當仁不讓的。不僅僅在國內,在國外那也是眾多的粉絲追捧的文化之一。劉備、關羽、張飛的形象深入人心。
劍門關、武侯祠、張飛廟、蜀門棧道...三國文化讓人們了解中國,了解四川。
蜀綉文化
蜀綉又稱「川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蘇綉、湘綉、粵綉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綉之一。 「芙蓉城三月雨紛紛,四月綉花針;羽毛扇遙指千軍陣,錦緞裁幾寸…」羊年春晚,蜀綉文化傳播大使李宇春一首美輪美奐的《蜀綉》至今餘音繞梁。
川劇文化
川劇,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川劇最著名的當屬「變臉」,變臉絕技源自傳統戲《歸正樓》,表現義盜貝戎劫富濟貧,遭到官兵追捕,以變臉巧妙脫身。最初,演員臉罩用紙殼面具,後來改用草紙繪制臉譜,依次粘貼臉上,臨場以煙火或摺扇掩護,層層揭去。
「變臉」蜚聲國內外,劉德華還專程為學習變臉到四川拜師學藝
語言文化:
四川話是流行於四川省、重慶市(巴蜀地區)及周邊省份臨近地區的主要漢語言,包括漢語西南官話中源自古蜀語。四川話約有1億2千萬的使用者。
現今四川話形成於清朝康熙年間的「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運動時期,是由明之前流行於四川地區的蜀語和來自湖廣、廣東、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漸演變融合而形成的。成渝話(成渝片)是川劇和各類曲藝的標准音,同時由於四川話內部互通度較高,各方言區交流並無障礙。
走人戶
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民間凡遇年節或婚嫁、新居落成等情況。都要到親戚家串門探望,稱為走人戶。屆時,一般要帶上豬肉、點心、酒等禮物,穿上平時捨不得的衣服前往。主人家割肉買酒,熱情款待。春倌說春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時間在春節前後。
舊時的春倌頭戴烏紗帽,身著官服,左手執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裝束與普通人一樣,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他們爬山涉水,走鄉串戶,每到一地,便編一些吉利的'歌謠演唱。說唱完畢,將一張紅紙印製的檢牛圖送給主人家。說檢結束後,戶主要送些錢幣給檢倌,以作報酬。
拜把子
舊時漢族社會交際習俗。又稱結盟、結拜、換帖等。流行於四川各地。基於共同利益的個人或集團,以磕頭換帖、同飲血酒、對天盟誓的方式結為兄弟,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來約束和維護共同的利益關系。
送節禮
漢族交際習俗。流行於四川和地。民間凡遇春節、端午、中秋等重大節日,嫁出去的女兒攜女婿,分家另過的兒子攜媳婦,帶上禮物回家拜望父母。親朋好友之間也在上述節日期間互相拜節送禮。
學三年跟三年
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舊時投師學藝一般需三年時間。按習俗,三年之中,師傅只管徒弟伙食,會給少量衣鞋錢和剃頭錢,不給工錢,徒弟出工得的工錢也歸師傅。
川劇文化:
川劇是中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光彩照人的明珠。它歷史悠久,保存了不少優秀的傳統劇目,和豐富的樂曲與精湛的表演藝術。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
成都有哪些文化?
成都是一座有著4500年文明史的古代文化名城。悠久的歷史孕育了輝煌的古蜀文明和影響 深遠的地域文化。成都自然環境優美,物產豐富,經濟豐富,人傑地靈。
成都也是一個移民城市,匯集了 各方的風俗文化,形成了獨特的城市精神。這一切共同創造了成都人安靜、禮貌、積極、悠閑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
在漫長的歷史河流中,成都文化表現出和諧包容的文化氣度、開拓創新的文化精神、崇文重教的文化傳統。
和諧包容
以成都為中心的古蜀文化一直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重視人對環境的依賴和互動。這可以在 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發現的若干器物中得到證實,如太陽神鳥金箔圖案,充分展示了古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精神。
道教文化
正是因為蜀文 文化具有豐富而深刻的人與自然和諧的文化內涵,成都才能成為中國道教的發源地。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是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形成的。道教重視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統一,天人合一成為道教的文化主體。
移民文化
成都不僅是一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市,也是一座人與人之間寬容與融合的城市。成都文化的這一特點源於歷史上多次移民到蜀國的影響。
先秦時期,成都是移民建立的城市。早在古蜀時期,成都就有大量的移民。比如楚王族宗支斗氏族的一些支裔就移民到了蜀國的西鄙,楚昭王的一些後代也搬到了蜀國。
樂觀文化
成都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幾千年來,它經歷了起起落落,發展曲折復雜。它既輝煌又繁榮,多次遭到破壞,甚至破壞,甚至遭受兩次毀滅性破壞。但每次破壞後,都能迅速恢復,始終保持區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城址不變,城名不變,生命力強。
這是 成都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在中國的大城市中是獨一無二的。它不僅體現了成都頑強的生命力,也體現了成都人民不畏艱難困苦、自強不息、奮發圖強、開拓創新的精神。
2. 四川的文化傳統
四川的文化傳統
四川的文化傳統,四川是也是一個被稱作「天府之國」的城市,有著非常的悠久而且豐富的歷史,從古至今沉澱了許多的優秀民俗傳統文化,散發著獨特的民俗風情,那麼四川的文化傳統有哪些?
茶文化
來四川不喝茶,你就感受不到這里的慢生活。四川人尤其愛喝茶,愛泡茶館,點一杯茶打個盹兒或者看閑書、要麼就湊在一塊兒鬥地主、、、這就是我們的「壩壩茶文化」。
四川人愛喝茶,在公園里喝蓋碗茶、住酒店,房間里也要泡個功夫茶,還有哪兒比四川人更愛茶?
火鍋文化
麻辣火鍋起源於重慶。火鍋,是四川人的家常便飯,也是外地人來四川必吃的美食,無辣不歡,無火鍋不四川。
熊貓文化
中國國寶大熊貓是四川的符號之一,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萌寶大熊貓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深受世界各國的喜愛。
麻將文化
四川人愛麻將全國第一!對四川人來說,人生最快意之事莫過於不受世事煩擾地打一下午麻將,連杠三次最後再來個「杠上花」,才兩三個小時包包頭就揣了五六百。
無論是職業玩家還是業余愛好者,四川人對於麻將的熱情就如同德國人熱愛啤酒,英國人熱愛足球。就算不吃不喝,四川人照樣能奮戰一個通宵。
選秀文化
李宇春、張靚穎、郁可唯、譚維維、江映蓉、張傑、李易峰、吉克雋逸、、、咱川籍藝人們世界展示了四川人的美麗與勇敢,四川人,想唱就唱,唱得響亮!
道教文化
道教創教地點在四川成都的鶴鳴山,道教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東方文化的瑰寶。
酒文化
四川名酒眾多,五糧液、瀘州老窖……水井坊,世界上最古老的釀酒作坊,被載入世界吉尼斯之最。水井坊是一座元、明、清三代川酒老燒坊的遺址,作為中國白酒的源頭,其史學價值堪與「秦始皇兵馬俑」媲美。坊間數百年來酒坊與技藝流傳並存至今,是活著的文物,被譽為「中國白酒的一部無字史書」。
三國文化
要說在中國什麼文化傳播覆蓋了全世界,讓外國人也津津樂道的話。三國文化那是當仁不讓的。不僅僅在國內,在國外那也是眾多的粉絲追捧的文化之一。劉備、關羽、張飛的形象深入人心。
劍門關、武侯祠、張飛廟、蜀門棧道、、、三國文化讓人們了解中國,了解四川。
蜀綉文化
蜀綉又稱「川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蘇綉、湘綉、粵綉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綉之一。 「芙蓉城三月雨紛紛,四月綉花針;羽毛扇遙指千軍陣,錦緞裁幾寸…」羊年春晚,蜀綉文化傳播大使李宇春一首美輪美奐的《蜀綉》至今餘音繞梁。
川劇文化
川劇,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川劇最著名的當屬「變臉」,變臉絕技源自傳統戲《歸正樓》,表現義盜貝戎劫富濟貧,遭到官兵追捕,以變臉巧妙脫身。最初,演員臉罩用紙殼面具,後來改用草紙繪制臉譜,依次粘貼臉上,臨場以煙火或摺扇掩護,層層揭去。
「變臉」蜚聲國內外,劉德華還專程為學習變臉到四川拜師學藝
1、麻將文化:四川人愛打麻將是全國出了名的,作為一名四川人,不會打麻將那是相當遺憾的!人生最快樂逍遙的事莫過於不受世事干擾地打一下午麻將。一個清一色帶一個勾,庫包頭就揣起一兩百了,旁邊觀戰買你馬的心裡也美滋滋的!
2、茶文化:到四川來耍,不來這兒喝茶的話,你就感受不了這里的慢生活!四川人很愛喝茶,尤其是喝壩壩茶,和幾個老表或者鄰居朋友們喝茶擺龍門陣,還有就是鬥地主或者打一下長牌(我們這兒喊kao ker)旁邊都要整一杯茶,這真的.巴適得板!
3、火鍋文化:這個火鍋啊,先不說四川人愛吃,就是外地人來這邊耍的或者來四川讀書的一般都愛吃火鍋,真是無辣不歡,無火鍋不四川。據我了解的就是,有幾家火鍋店那是真的味道不錯,每天客人都很多!這里給大家推薦一下小天鵝榮盛和火鍋和那個吳銘火鍋。
4、蜀綉文化:蜀綉,四川省成都市特產,又名「川綉」 為中國四大名綉之一,是在絲綢或其他織物上採用蠶絲線綉出花紋圖案的中國傳統工藝。蜀綉題材多為花鳥、走獸、山水、蟲魚、人物,除以古代名家畫作如蘇東坡的怪石叢條、鄭板橋的竹石、陳老蓮的人物等為粉本,又請當時名畫家設計綉稿,由刺綉工藝師加工再創造的一幅佳作。
5、川劇文化:川劇是中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光彩照人的明珠。它歷史悠久,保存了不少優秀的傳統劇目,和豐富的樂曲與精湛的表演藝術。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
6、酒文化:當提到四川比較出名的酒的時候,肯定大家都會想到瀘州老窖,宜賓五糧液,豐谷,郎酒歪嘴等。這些酒在過年的時候,經常會在團年飯飯桌上出現!
四川民俗文化:
1、吃壩壩宴
四川民間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民間凡遇喜事或喪事。辦喜事或喪事的人,會擺上幾天流水席。受邀的人會帶上伴禮,去吃上一頓。因為是在場壩里進行,所以俗稱吃吃壩壩宴。
2、走人戶
走人戶時,一般要帶上豬蹄、很多自己捨不得買的禮物、好酒等禮物,穿上平時捨不得的衣服前往。主人家割肉買酒,熱情款待。
3、春倌說春
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時間在春節前後。舊時的春倌頭戴烏紗帽,身著官服,左手執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現在的春倌,裝束與普通人一樣,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他們爬山涉水,走鄉串戶,每到一地,便編一些吉利的歌謠演唱。演唱完畢,將一張紅紙印製的檢牛圖送給主人家。說檢結束後,戶主要送些錢幣給檢倌,以作報酬。
4、拜把子
舊時漢族社會交際習俗。又稱結盟、結拜、換帖等。流行於四川各地。基於共同利益的個人或集團,以磕頭換帖、同飲血酒、對天盟誓的方式結為兄弟,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來約束和維護共同的利益關系。
5、送節禮
漢族交際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民間凡遇春節、端午、中秋等重大節日,嫁出去的女兒攜女婿,分家另過的兒子攜媳婦,帶上禮物回家拜望父母。親朋好友之間也在上述節日期間互相拜節送禮。該習俗現仍流行,只是所送禮物隨時代發展已有變化。
3. 四川傳統文化有哪些內容
四川傳統文化有哪些內容
四川傳統文化有哪些內容,四川是一個擁有著「天府之國」美稱的城市,它的歷史非常的悠久,所以到現在積累了許多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在當地居民的手中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那麼四川傳統文化有哪些內容?
茶文化
來四川不喝茶,你就感受不到這里的慢生活。四川人尤其愛喝茶,愛泡茶館,點一杯茶打個盹兒或者看閑書、要麼就湊在一塊兒鬥地主...這就是我們的「壩壩茶文化」。
四川人愛喝茶,在公園里喝蓋碗茶、住酒店,房間里也要泡個功夫茶,還有哪兒比四川人更愛茶?
火鍋文化
麻辣火鍋起源於重慶。火鍋,是四川人的家常便飯,也是外地人來四川必吃的美食,無辣不歡,無火鍋不四川。
熊貓文化
中國國寶大熊貓是四川的符號之一,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萌寶大熊貓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深受世界各國的喜愛。
麻將文化
四川人愛麻將全國第一!對四川人來說,人生最快意之事莫過於在府南河邊,不受世事煩擾地打一下午麻將,連杠三次最後再來個「杠上花」,才兩三個小時包包頭就揣了五六百。
無論是職業玩家還是業余愛好者,四川人對於麻將的熱情就如同德國人熱愛啤酒,英國人熱愛足球。就算不吃不喝,四川人照樣能奮戰一個通宵。
選秀文化
李宇春、張靚穎、郁可唯、譚維維、江映蓉、張傑、李易峰、吉克雋逸...咱川籍藝人們世界展示了四川人的美麗與勇敢,四川人,想唱就唱,唱得響亮!
道教文化
道教創教地點在四川成都的鶴鳴山,道教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東方文化的瑰寶。成都以其道教文化豐厚底蘊和分布眾多的道教文化景觀~青城山和青羊宮,成為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線。
酒文化
四川名酒眾多,五糧液、瀘州老窖……水井坊,世界上最古老的釀酒作坊,被載入世界吉尼斯之最。水井坊是一座元、明、清三代川酒老燒坊的遺址,作為中國白酒的源頭,其史學價值堪與「秦始皇兵馬俑」媲美。坊間數百年來酒坊與技藝流傳並存至今,是活著的文物,被譽為「中國白酒的'一部無字史書」。
三國文化
要說在中國什麼文化傳播覆蓋了全世界,讓外國人也津津樂道的話。三國文化那是當仁不讓的。不僅僅在國內,在國外那也是眾多的粉絲追捧的文化之一。劉備、關羽、張飛的形象深入人心。
劍門關、武侯祠、張飛廟、蜀門棧道...三國文化讓人們了解中國,了解四川。
蜀綉文化
蜀綉又稱「川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蘇綉、湘綉、粵綉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綉之一。 「芙蓉城三月雨紛紛,四月綉花針;羽毛扇遙指千軍陣,錦緞裁幾寸…」羊年春晚,蜀綉文化傳播大使李宇春一首美輪美奐的《蜀綉》至今餘音繞梁。
川劇文化
川劇,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川劇最著名的當屬「變臉」,變臉絕技源自傳統戲《歸正樓》,表現義盜貝戎劫富濟貧,遭到官兵追捕,以變臉巧妙脫身。最初,演員臉罩用紙殼面具,後來改用草紙繪制臉譜,依次粘貼臉上,臨場以煙火或摺扇掩護,層層揭去。
「變臉」蜚聲國內外,劉德華還專程為學習變臉到四川拜師學藝
1、吃壩壩宴:
四川民間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民間凡遇喜事或喪事。辦喜事或喪事的人,會擺上幾天流水席。受邀的人會帶上伴禮,去吃上一頓。因為是在場壩里進行,所以俗稱吃吃壩壩宴。
2、走人戶:
四川民間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民間凡遇年節或婚嫁、新居落成等情況。都要到親戚家串門探望,稱為走人戶。
屆時,一般要帶上豬蹄、很多自己捨不得買的禮物、好酒等禮物,穿上平時捨不得的衣服前往。主人家割肉買酒,熱情款待。
3、春倌說春:
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時間在春節前後。舊時的春倌頭戴烏紗帽,身著官服,左手執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春倌,裝束與普通人一樣,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他們爬山涉水,走鄉串戶,每到一地,便編一些吉利的歌謠演唱。演唱完畢,將一張紅紙印製的檢牛圖送給主人家。說檢結束後,戶主要送些錢幣給檢倌,以作報酬。
4、拜把子:
舊時漢族社會交際習俗。又稱結盟、結拜、換帖等。流行於四川各地。基於共同利益的個人或集團,以磕頭換帖、同飲血酒、對天盟誓的方式結為兄弟,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來約束和維護共同的利益關系。
5、送節禮:
漢族交際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民間凡遇春節、端午、中秋等重大節日,嫁出去的女兒攜女婿,分家另過的兒子攜媳婦,帶上禮物回家拜望父母。親朋好友之間也在上述節日期間互相拜節送禮。該習俗現仍流行,只是所送禮物隨時代發展已有變化。
6、學三年跟三年:
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舊時投師學藝一般需三年時間。按習俗,三年之中,師傅只管徒弟伙食,會給少量衣鞋錢和剃頭錢,不給工錢,徒弟出工得的工錢也歸師傅。三年期滿後,許多徒弟還要跟三年才能獨立謀生。這三年裡,徒弟相當於半個工人,有一定收入。
7、辦出師酒:
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技師學藝滿三年後,如果所學技術已過關,徵得師傅同意,便可「出師」。屆時,徒弟要大辦「出師酒」,請行內有名氣的人來參加,祭祀行業祖師神,酬謝師傅的教藝之恩。徒弟給師傅叩頭,送給師傅衣帽鞋襪;師傅退還投師文約,對徒弟說此些祝願的話。按規矩,無錢謝師、未辦出師酒的,不能算出師。
8、隔代同姓:
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犍為縣羅城、定文、壽保等鄉鎮。這一帶張姓和吳姓中,保留著隔代同姓的習俗。為了使香火不斷,便採取了隔代同姓的辦法。
1、祭杜主
相傳,蜀國開國國王杜宇,號望帝,歸隱西山後化為杜鵑。杜鵑為提醒人們不忘農時而號鳴,直至「啼血」。人們感今他教民務農有功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日和七月初一祭祀他。今郫縣城南有他和叢帝的陵墓,稱望叢祠。每到祭之日,人們便紛紛趕來開展祭祀活動,同時,賽歌跳舞,演戲娛樂,十分熱鬧。在川西平原等地,當杜鵑鳴叫時,人們便認為這是望帝在提醒大家莫誤農時。
2、祭蠶蟲
相傳,蜀中開國國王蠶叢教民養蠶,每年做金蠶數千頭,送給百姓,凡得到金蠶的人家,養蠶一定獲得豐收。他死後,人們因感恩而祭祀他。
3、葯王菩薩
葯王是民間對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尊稱。孫思邈本是京兆華原人。精通醫葯,醫德高尚。所著《備急千金要方》30卷,合方論5300首,被喻為中國現存最早的醫學網路全書之一。孫思邈兩次入川行醫並采葯煉丹,其影響遍及全川。故四川民間供祀葯王的普遍程度在全國頗為著名。許多著名中葯店堂。如同仁堂等均敬奉葯王塑像。
4、寶光寺數羅漢
位於縣城的寶光寺羅漢堂內有各種塑像577尊。來此上香和瀏覽的人們,都習慣要去數羅漢。踏進門檻第一步若為左腳,便從左數起,如為右腳,便從右腳數起。數到與自己年齡數字相同的那尊羅漢,以它的善惡美醜來判斷自己是否有福。
5、賄耳目神
耳目神即灶神。民間以為灶神是玉皇大帝的耳目,其職責是專門觀察人間發生的事情,然後上奏天庭。為使其不在玉皇大帝面前說壞話,給人間帶來禍殃,人們每逢農歷臘月二十四日晚便燃香點燭,賄以酒肉,計好於他。
6、除夕祭樹
每年除夕之夜,各家飯菜端上桌後,首先敬神供祖,接著將每樣飯菜取一點出來,切細和勻後,由家長用盤子或小簸箕端到最大最好的一棵樹前祭樹。據說,這樣來年果樹能花繁果豐,帶來滾滾財源。祭樹後,全家才圍著桌子吃團年飯。
4. 四川有哪些傳統文化
川劇的變臉
四川連廂及肉蓮花表演大師牟慶雲、四川相書表演大師魯國華及飛刀花鼓惟一傳人劉陶
川劇 【川劇】又稱川戲。四川的代表性戲曲劇種。流布於四川和貴州、雲南、湖北、台灣等省。分上壩、資陽河、川北河、下川東四條"河道"(地域流派)。成都是上壩派的中心。川劇歷史悠久,清代雍正、乾降年間"花部"戲曲勃興,繼有柳子腔、皮黃腔入川,逐漸與四川語音、地方民俗、本土民間小調和秧歌相融合,衍化為川劇的崑腔、高腔、胡琴、彈戲及燈戲,形成了風格統一的四川地方劇種。民國初,三慶會劇社匯集五腔劇目於一班,正式形成五腔共和的演出形式。川劇擁有上千劇目,尤以喜劇著稱。傳統表演程式自成體系,常為其他戲曲劇種借鑒吸收。還有變臉、藏刀、踢慧眼等多種特技表演。1949年後,川劇藝術進一步發展,多次組團到全國各地及歐、亞數國演出,受到觀眾贊賞,被譽為"天府之花"。著名演員競華、楊淑英、笑非、曉艇、藍光臨、劉芸、陳巧茹等,著名鼓師王官福等,均在觀眾中享有盛譽。?
木偶戲
【木偶戲】成都木偶形成於唐代,此後遍及城鄉。當時的木偶叫精木偶,長約0.3米,短小精幹,操作方便。上演的劇目如《引鳳樓》、《金山寺》、《群仙會》等皆為川劇傳統劇目。班社有祥瑞班、瑞樂班、字均班、榮華班等,多在各種神會、廟會及茶館、院壩等地演出。30年代木偶戲逐漸衰落。1949年後木偶戲得到重視,組建了專業的木偶皮影劇院。目前成都木偶有大中小杖頭木偶、布袋木偶和手掌木偶。木偶製作精細,造型美觀,已採用化工原料和紙型塑造。木偶的手簽子在衣服之外,稱為"外支棒"的杖頭木偶,其代表劇目有傳統戲《人間好》、《小放牛》、《沉香救母》、《孫悟空三調芭蕉扇》,現代戲有《老公公種紅苕》、《調皮的小白兔》、《劉文學》、《雷鋒參軍》等。成都木偶曾先後應邀到德國、荷蘭、瑞典、泰國、日本等國訪問演出,受到好評和歡迎。?
諧劇
【諧劇】曲藝表演藝術家王永梭首創的一種"詼諧戲劇"。一人獨演,不講究服飾場面,道具極其簡單,演員是劇中唯一主角,即劇中的第一種人--看得見的人;通過舞台道具的依託和語言、表情、動作表演,以不同側面向觀眾顯示劇中的第二種人--看不見而似乎看得見的人。這是諧劇特有的表演手法。創始人王永梭早在1939年抗日時期就創作出了《扒手》、《趕汽車》、《黃巡官》等20多個諧劇節目,1949年後又改編了《在火車上》、《結婚》、《十二點整》、《蘇二哥》、《打百分》等有影響的作品。四川人民出版社在1985年出版了《王永梭諧劇選》。1989年四川省舉辦了諧劇比賽,各省區方言諧劇紛紛登台獻藝。?
四川評書
【四川評書】又稱評話,清初盛行四川,以說為主,輔以動作,以四川方言講述見稱。說書人藉助一張桌子,一塊醒木,一把扇子,一條手巾,一人表演,不拘時間,不擇地盤,書文可長可短,書資憑聽書人隨意給付。四川評書分"清棚"與"擂棚"兩大類。"清棚"重在文說,以清談為主,偏在文采,妙語連篇,以文取勝,以情動人。"擂棚"重在武講,以吼喊為主,摹擬形容,說書人用醒木在桌上用力拍講,手比足劃,眉飛色舞,力求形態逼真。當中又分"條書"與"墨書"。"條書"無底本,憑說書人編造故事;"墨書"有底本,說書人根據底本加工潤色,一部書能說上三五月甚至一年不等。"條書"傳統段子如《雙貴圖》、《十美圖》等,"墨書"傳統段子如《三國演義》、《水滸》等,總以野史、俠義、公案、神話、奇觀為主。現代書目有《紅岩》、《林海雪原》、《平原槍聲》、《鐵道游擊隊》等。?
四川竹琴
【四川竹琴】又名道琴或道情。清初流行在成都的一種曲藝演唱形式。最早始於道教勸善說道,曲調為"玄門調"與"南間調"。光緒年間,曲藝藝人利用其改唱《東周列國》、《三國演義》等歷史故事。使用樂器是長約1米、直徑6.6厘米的竹筒一支,在其一端蒙上豬護心油皮(現用小腸皮),再以兩塊竹片子,長1.7米,加上碰鈴伴奏或自唱自奏。民國初年始稱竹琴。演唱形式有"群唱"與"單唱"。"群唱"是由5人組合坐唱。1953年首屆西南戲曲調演,由著名竹琴藝人楊慶文將坐唱的"群唱"改為站唱的一人獨演。竹琴唱腔"省調"又稱"壩調"、"上河調",流行於成都地區。著名竹琴老藝人賈樹三又將川劇、揚琴與竹琴融為一體,創出"賈派"竹琴。"賈派"竹琴擅說各地不同方言,描摹不同人物,字正腔圓,細膩入微。擊琴能奏出千軍萬馬之聲,似有波瀾壯闊之勢,曲目以《三戰呂布》、《華容道》等為代表。?
金錢板
【金錢板】曾名"金劍板"、"三才板"、"金簽板",是流行於成都以及四川各地的一種民間曲藝演唱形式。形成於清初,早期多以跑鄉場、扯地圈為主,後進入茶社書場演唱。由一人表演,唱詞多為節字句或十字句,方言土語演唱,唱詞通俗易懂。其唱腔以部分川劇曲牌與四川民歌為基礎形成。金錢板板質以楠竹或斑竹製成,共3塊,每塊長30厘米、寬3.3厘米、厚約0.5厘米,其中兩塊中嵌有小銅錢或金屬片,故名"金錢板"。它可擊出風雲雷雨九種不同節奏、音響。其流派分"花派"、"雜派"、"清派"。"花派"板式打得花,打得熱鬧,且打且耍,眉眼身法靈活自如;"雜派"唱詞長短運用自如,不受節奏拘束,唱一段說一段,說中帶唱;"清派"重視咬詞吐字,字正腔圓,細膩准確,行腔中不能有"啦"、"哈"、"呀"等虛字尾音出現,表演動作不大。演出的曲目有《武松趕會》、《瞎子算命》、《貨郎子》、《繞口令》、《十八扯》、《老實話》、《小菜打仗》等,著名金錢板藝人鄒忠新在1949年後吸取各藝術流派之長,不斷改革創作,演出了《倆相幫》、《圈套》、《激浪丹心》、《洪湖凱歌》、《雙槍老太婆》、《偷雞》等。?
四川清音
【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唱月琴"。成都在30年代成立"清音職業工會",後更名為"清音曲改會",即得現名"清音"。四川清音於清乾隆年間由民歌小調發展而成,屬於歌唱體牌子曲類的曲藝說唱藝術形式,曲調豐富,唱腔優美。流傳至今有8個大調、100餘支小調,唱段200多支。大調多以故事傳說為主,小調多採用四川流行的山歌、民歌等曲調演唱。伴奏樂器為琵琶、二胡、竹鼓、檀板等。其中竹鼓是四川清音特具的伴奏樂器。表演時由女演員一人獨唱,右手擊竹鼓,左手擊檀板,自擊自唱。近年來又開唱長篇曲目如《白蓮女傑》,在唱演中嵌入表白,韻文、散文交錯演唱。四川清音分為上河派、下河派。成都的"省調"為上河派,其唱腔輕盈,細膩圓潤,在運腔中有一種風格獨具、跳躍式的連續頓音唱法--"哈哈腔"。著名清音演唱藝術家李月秋的"哈哈腔"造詣較深,她音色甜美,行腔輕柔婉轉,早在40年代即有"成都周璇"譽稱。四川清音代表曲目有《放風箏》、《斷橋》、《秋江》、《綉荷色》、《黃繼光》、《趕花會》等。?
成都揚琴
【成都揚琴】源於成都,早在清乾隆年間即在成都等地流傳,主要以揚琴伴唱而得其名,並有"坐地傳情"之稱。它吸取了川劇、清音、竹琴諸家之長,通過唱腔道白,融敘事、抒情為一體,有層次地表現戲劇情節,多為生、旦、凈、末、丑5人演唱,分別操揚琴、鼓板、小胡琴、碗碗琴、三弦,邊唱邊奏,其唱腔優美,韻味濃郁。唱腔分大調、小調(越調),大調屬"板式變化結構",應用較廣;小調屬"曲牌聯套體結構",抒情較強。傳統曲本多採取敘事與代言相結合的體裁,曲本分大本與單折兩類。其流派分"南會"、"北會"兩派。"南會"因盲人多,對於唱腔非常講究;"北會"並非盲人,對詞本則特別考究。1925年,揚琴科社"慈惠堂"招收盲人學唱,培養出了洪鳳慈、張大章、卓琴痴等風格獨特的"堂派"藝人。三四十年代,揚琴在省內日益盛行。1949後,四川揚琴發展很快,其代表人物及唱腔流派是著名揚琴演唱藝術家李德才及其自成一格的"德派"揚琴。"德派"揚琴以聲、腔、情、韻結合揚琴伴奏的急、徐、強、弱的諧美,來表達其感情、刻畫人物。代表傳統節目有《活捉三郎》、《碧蓮放子》、《祭江》、《祭塔》、《香蓮闖宮》等,現代節目有《白毛女》、《李二嫂改嫁》等。?
成都燈會
【成都燈會】成都一年一度的燈會在青羊宮舉辦。這一中國古老的民間習俗在成都得到很好的展現。燈會盛況空前,各種燈競相展示,五彩繽紛,令人眼花繚亂,吊燈、掛燈、走馬燈、鯉魚燈、荷花燈、壁燈、鰲山燈、大花籃等等,有濃厚的民族地方特色。大多採用大眾所熟悉的川劇劇目、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市政建設、工業成就等,反映了成都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當代的主要建設成就。製作精美,是成都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展示了成都民間彩扎技藝和書法繪畫等高超的傳統藝術。?
成都花會
【成都花會】成都是古代有名的"花城",它的歷史可追溯到唐宋。根據傳統習慣,人們一般把"百花生日"(農歷二月十五日)--花朝節的前後定為成都"花市"。直到今天,仍然沿用這個延續千年的傳統習俗,年年在青羊宮舉辦"花市",從而發展成為民間喜愛的春遊盛會。屆時花農群集,城鄉居民紛紛前來趕會,賣花、賽花、賞花、交換良種和互相學習培種技術,各種小吃和地方土產沿街擺滿。成都海棠、梅花、玉蘭、山茶、迎春等享有盛名。宋陸游詩:"碧雞海棠天下絕,枝枝似染猩猩血。""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從詩中可想見當年成都花市的盛況。遊人不斷,熱鬧非凡,當地稱之為趕花會。?
成都盆景
【成都盆景】成都盆景屬於川派,是中國盆景藝術的主要流派之一。盆景是我國傳統園林藝術,它運用"縮龍成寸"、"咫尺千里"的藝術手法,創作出"立體的畫、無聲的詩"。我國盆景藝術,有江南、嶺南、劍南三大流派,劍南派以成、渝兩地為代表,著重表現四川名勝山水的獨特風貌。奇花異草、險峰怪石、青山綠水,無不進入成都的盆景之中,使人們從盆景中得以享受到成都的大好風光,深受人民的喜愛。?
木芙蓉
【木芙蓉】成都又名蓉城,源於五代時後蜀主孟昶愛植芙蓉花。現在成都人對蓉花仍懷有深厚的感情,公園、商店、街道的名稱多冠以"芙蓉"的稱謂。木芙蓉系落葉灌木,枝葉密被星狀短柔毛,樹冠開展,花大色艷。品種有醉芙蓉、白芙蓉、紅芙蓉、五色芙蓉等,開花時間在10~11月,正是百花凋落時節。?
成都茶館
【成都茶館】四川人飲茶的歷史,有文獻可查的已有2000多年。成都茶館大都分布在成都市區、效區的大街小巷、公園名勝,是人們休息娛樂的場所。成都人喝茶講究舒適、有味。茶館的座位是靠背竹椅,平穩、貼身,或靠或坐不覺累,閉目養神不怕摔。茶具用的是"三件頭",即瓷碗、瓷蓋和金屬托盤(又稱茶船子),以江西景德鎮的瓷器為上品。沖開水用的長嘴壺,沖茶亦講技術,高明者從頭至尾點滴不漏,賞心悅目。茶館供應糕點糖果,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如下棋、說唱、相聲等。就其特色來說,可分老茶館、新茶廳、文化茶園、棋園茶座。茶品種極多,花茶、龍井、毛尖、沱茶,應各人不同喜好。?
蜀錦
【蜀錦】是成都歷史悠久的傳統絲織品,與南京雲錦、蘇州宋錦、廣西壯錦齊名。全系真絲織品,質地柔軟,色澤艷麗,品種多樣,牢固耐用,富有鮮明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產品分被面、衣料、裝飾錦,以被面為主。其主要錦樣有方方錦、月華錦、雨絲錦、浣花錦、鋪地錦。蜀錦歷史悠久,秦漢末年已有大量生產,蜀丞相諸葛亮把蠶桑生產放在重要位置,蜀錦在當時不僅是對外貿易的商品,而且也是軍費開支的來源。唐代蜀錦技術有很大發展,並遠銷到日本、波斯。北宋建立成都錦院,元明以來品種更多,應用更廣。?
蜀綉
【蜀綉】同江蘇的蘇綉、湖南的湘綉、廣東的粵綉並列為中國四大名綉。它以嚴謹細膩的針法,淡雅清秀的色彩,優美流暢的線條,中國水墨畫的格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受到國內外的贊譽。蜀綉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晉代常璩所著的《華陽國志》中,把蜀綉稱為"蜀中之寶"。蜀綉的品種豐富多彩,根據它的用途,大體可分為日用品和欣賞品兩類,前者實用價值高,後者藝術效果強,其構圖取材於名家的山水人物畫。另外雙面綉亦很有名。?
漆器
【漆器】成都漆器在西漢時期就有很高的水平,中國出土的大批漆器中刻有成都製造的字樣,而且至今完整如初,令人驚嘆不已。主要原料為漆和丹朱,以"雕花填彩"見長,用煉制後的生漆塗飾在各種不同的底胎上,經反復研磨、雕花、填色彩,再拋光、清光而成。用刀如筆,剛柔兼備,線條流暢,平整光亮。紋樣常用梅、蘭、竹、菊等進行裝飾,用傳統工藝,造出了大量古色古香的仿古漆器;同時發展暗花、隱花、描繪等新工藝,使漆器更加豐富多彩。主要產品有瓶、盒、盤、缸以及漆塑人物、掛屏等。由於成都漆器把實用性同裝飾性有機結合,是富有使用價值的藝術品,深受國內外客人歡迎。?
銀絲工藝
【銀絲工藝】以白銀為材料,運用花絲和點鏨技法,按照設計要求,交互用填絲、累絲、炭絲、穿絲、搓絲和在銀片上鏨出點、線、面浮雕圖案組合而成。結構嚴謹、造型別致、虛實相間、富麗堂皇,具有濃厚的東方色彩。傳統產品有婦女用的首飾釵、環和兒童服飾品羅漢、八仙、獅子滾綉球以及生活用品銀耳碗、銀鑲筷子等。近年來的"底紋襯托"新技藝,又增添了不少新品種。?
竹絲瓷胎
【竹絲瓷胎】又稱"竹絲扣瓷",是從優秀的民間工藝中發展形成的,屬於竹類編制中的一種工精藝高的特種編制工藝。它是用很細的竹絲、很軟的竹篾依胎編織而成,有生活用品和工藝品的雙重價值。19世紀末葉,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銀質獎章,被譽為"東方藝術之花"。竹絲瓷胎選料嚴格,編制難度大。傳統色彩以古銅色為主,輔以竹絲本色和黑色竹絲。圖案各異,品種繁多,花色翻新,主要產品有花瓶、咖啡具、茶具、飯碗、首飾盒、煙具、竹壓盤等。?
絹扇
【絹扇】絹扇是宮扇的一種,原是貴族婦女的賞玩之物。成都絹扇繼承了古絹扇的造型,以鐵絲作框,楠竹片作柄,彩色線帶蝴蝶結為墜,價廉物美,大方實用。絹扇以扇畫面的格調高雅為主要特色。成都絹扇工筆重彩,與清麗淡雅的蘇杭絹扇不同,採用木版水印、印線填彩和手畫為表現手法。?
薛濤箋
【薛濤箋】即浣花箋,是唐代女詩人薛濤依照松花箋紙設計製造的一種小彩箋。因薛濤用以寫詩與元稹、白居易、劉禹錫等詩人唱和,故名。以胭脂染成,花紋精巧,顏色鮮麗。唐李商隱《送崔珏往西川》詩雲:"浣花箋紙桃花色,好好題詩詠玉鉤。"五代詞人韋庄《乞彩箋歌》雲:"留得溪頭瑟瑟波,潑成紙上猩猩色。手把金刀擘彩雲,有時剪破秋天碧。"薛濤箋在我國制箋發展史上,佔有較重要的地位。?
蜀箋
【蜀箋】古代成都的一種木刻彩印、圖文兼具的詩箋。在唐與蜀紙(即麻紙)齊名。成都浣花溪是歷代造紙制箋的中心。主要有松花箋、薛濤箋、十色箋等,其中尤以薛濤箋著名。文人學士寫詩多愛用蜀箋,蜀箋的發明,推動了後代詩書畫的發展。?
十色箋
【十色箋】又名謝公箋,俗稱鸞箋或蠻箋。謝景初(1019~1084)字師厚,北宋富陽(今浙江富陽)人,博學能文,尤長於詩。他創造的箋因有深紅、粉紅、杏紅、明黃、深黃、淺青、深綠、淺綠、銅綠、淺雲等十色,故稱十色箋。韓浦《寄弟蜀箋》詩雲:"十樣蠻箋出益州,寄來新自浣花頭。"即指此箋。?
詩婢家
【詩婢家】位於成都市春熙路北段。是一家字畫裝裱作坊,與北京的"榮寶齋"、上海的"朵雲軒"、杭州的"西泠印社"齊名。建於1920年,在字型檔街,後遷羊市街。因主人姓鄭,便借用中國漢代經文學家鄭玄家的奴婢皆懂詩文,並能以詩句互相對答的故事取名。經營名人字畫,文房四寶,水印詩箋,木刻水印等,所制水印箋質朴雅緻。?
川菜
【川菜】中國四大菜系之一,以歷史悠久著稱。成都為川菜正宗。川菜可以用選料嚴、刀工精、調料鮮、烹制巧、造型美來概括。成都川菜又以高級筵席、聚餐宴會、大眾便餐、家常風味、民間小吃形成自己的風格體系,講究色、香、味、形,注重味多、味廣、味道變化多樣,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贊譽,有麻辣味、紅油味、椒麻味、魚香味、豆瓣味、醬辣味、怪味等。烹調方法多樣,而且每樣都有自己獨特的工藝要求。現川菜品種已達4000多種,其中名菜達300多種。成都著名川菜餐館榮樂園位於人民中路137號。最早建於1911年湖廣館街,由威樂齋、藍光鑒兄弟開辦,善於以美味湯菜調劑席面而形成獨具的特色,精心製作的奶湯使人回味不絕,傳統名湯"開水白菜"也博得中外遊客的稱贊。其他如"雙烤雞"、"干燒魚翅"、"酸辣海參"等都是榮樂園的名菜。努力餐也是成都著名的川菜館。位於成都市祠堂街55~57號,1929年由中共四川省軍委書記車耀先創立。所製作的生燒什錦、宮保雞丁、清湯三鮮、蒸碗飯、大眾面點等,以正宗川味、價廉物美而著稱,有歌謠贊道:燒什錦,名滿川,味道好,努力餐。被群眾稱為經濟實惠的平民飯。?
宮保雞丁
【宮保雞丁】川味名菜之一。清末丁寶楨在任四川總督期間,好用青椒烹飪雞丁,又因為他曾在京仕官宮保,故而取名宮保雞丁。後來發展為用干辣椒過油成棕紅色,將肥仔公雞腌肉切成丁爆炒,再放佐料和花生米合炒,色香味極佳。?
四川泡菜
【四川泡菜】四川人喜愛吃的一種經濟小菜,是將鮮菜放入鹽水壇中泡製而成。開胃解膩,是筵席中調味佳品。成都餐館中專制泡菜的廚師利用各季的鮮蔬菜,泡製出光澤鮮艷、脆香可口、具有多種復合味型的泡菜。有些菜可泡多年不變味。?
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川味名菜之一。清朝同治年間,陳麻婆在成都萬福橋頭開了一家餐館,因她煮豆腐色鮮味美,過往挑夫都於此歇腳就餐,生意興旺,又因她是麻臉,故名。其主要成分是豆腐和牛肉,豆腐和牛肉的製作亦有特色,豆子系精心選用,牛肉的品位要求很高,再配上原湯、紅油燒燴,加進適量的調味品製成。由於製作精細,價廉物美,頗負盛名。?
夫妻肺片
【夫妻肺片】是經過精製並加用調料的"涼拌牛肉"。據傳說創始人郭朝華和他的妻子,推車叫賣,因調製得法,香味濃郁,被稱作"車行半邊路,肉香一條街",兩人夫唱婦隨,生意十分興旺,因起初賣的原是些牛肉、牛心、牛肚等雜薈,而稱作"薈牛",因"薈"、"肺"發音相近,故得名。特點是肉料精選、香料精配、厚薄勻稱、攪拌入味。?
5. 四川優秀傳統文化有哪些
四川優秀傳統文化有哪些
四川優秀傳統文化有哪些,四川被稱為「天府之國」,它的歷史十分的悠久,發展到現在已經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些文化體現在當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四川的靈魂所在,接下來看看四川優秀傳統文化有哪些。
茶文化
來四川不喝茶,你就感受不到這里的慢生活。四川人尤其愛喝茶,愛泡茶館,點一杯茶打個盹兒或者看閑書、要麼就湊在一塊兒鬥地主...這就是我們的「壩壩茶文化」。
四川人愛喝茶,在公園里喝蓋碗茶、住酒店,房間里也要泡個功夫茶,還有哪兒比四川人更愛茶?
火鍋文化
麻辣火鍋起源於重慶。火鍋,是四川人的家常便飯,也是外地人來四川必吃的美食,無辣不歡,無火鍋不四川。
熊貓文化
中國國寶大熊貓是四川的符號之一,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萌寶大熊貓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深受世界各國的喜愛。
麻將文化
四川人愛麻將全國第一!對四川人來說,人生最快意之事莫過於不受世事煩擾地打一下午麻將,連杠三次最後再來個「杠上花」,才兩三個小時包包頭就揣了五六百。
無論是職業玩家還是業余愛好者,四川人對於麻將的熱情就如同德國人熱愛啤酒,英國人熱愛足球。就算不吃不喝,四川人照樣能奮戰一個通宵。
選秀文化
李宇春、張靚穎、郁可唯、譚維維、江映蓉、張傑、李易峰、吉克雋逸...咱川籍藝人們世界展示了四川人的美麗與勇敢,四川人,想唱就唱,唱得響亮!
道教文化
道教創教地點在四川成都的鶴鳴山,道教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東方文化的瑰寶。
酒文化
四川名酒眾多,五糧液、瀘州老窖……水井坊,世界上最古老的釀酒作坊,被載入世界吉尼斯之最。水井坊是一座元、明、清三代川酒老燒坊的.遺址,作為中國白酒的源頭,其史學價值堪與「秦始皇兵馬俑」媲美。坊間數百年來酒坊與技藝流傳並存至今,是活著的文物,被譽為「中國白酒的一部無字史書」。
三國文化
要說在中國什麼文化傳播覆蓋了全世界,讓外國人也津津樂道的話。三國文化那是當仁不讓的。不僅僅在國內,在國外那也是眾多的粉絲追捧的文化之一。劉備、關羽、張飛的形象深入人心。
劍門關、武侯祠、張飛廟、蜀門棧道...三國文化讓人們了解中國,了解四川。
蜀綉文化
蜀綉又稱「川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蘇綉、湘綉、粵綉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綉之一。 「芙蓉城三月雨紛紛,四月綉花針;羽毛扇遙指千軍陣,錦緞裁幾寸…」羊年春晚,蜀綉文化傳播大使李宇春一首美輪美奐的《蜀綉》至今餘音繞梁。
川劇文化
川劇,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川劇最著名的當屬「變臉」,變臉絕技源自傳統戲《歸正樓》,表現義盜貝戎劫富濟貧,遭到官兵追捕,以變臉巧妙脫身。最初,演員臉罩用紙殼面具,後來改用草紙繪制臉譜,依次粘貼臉上,臨場以煙火或摺扇掩護,層層揭去。
「變臉」蜚聲國內外,劉德華還專程為學習變臉到四川拜師學藝
1、祭杜主
相傳,蜀國開國國王杜宇,號望帝,歸隱西山後化為杜鵑。杜鵑為提醒人們不忘農時而號鳴,直至「啼血」。人們感今他教民務農有功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日和七月初一祭祀他。
今郫縣城南有他和叢帝的陵墓,稱望叢祠。每到祭之日,人們便紛紛趕來開展祭祀活動,同時,賽歌跳舞,演戲娛樂,十分熱鬧。在川西平原等地,當杜鵑鳴叫時,人們便認為這是望帝在提醒大家莫誤農時。
2、祭蠶蟲
相傳,蜀中開國國王蠶叢教民養蠶,每年做金蠶數千頭,送給百姓,凡得到金蠶的人家,養蠶一定獲得豐收。他死後,人們因感恩而祭祀他。
3、葯王菩薩
葯王是民間對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尊稱。孫思邈本是京兆華原人。精通醫葯,醫德高尚。所著《備急千金要方》30卷,合方論5300首,被喻為中國現存最早的醫學網路全書之一。
孫思邈兩次入川行醫並采葯煉丹,其影響遍及全川。故四川民間供祀葯王的普遍程度在全國頗為著名。許多著名中葯店堂。如同仁堂等均敬奉葯王塑像。
4、寶光寺數羅漢
位於縣城的寶光寺羅漢堂內有各種塑像577尊。來此上香和瀏覽的人們,都習慣要去數羅漢。踏進門檻第一步若為左腳,便從左數起,如為右腳,便從右腳數起。數到與自己年齡數字相同的那尊羅漢,以它的善惡美醜來判斷自己是否有福。
5、賄耳目神
耳目神即灶神。民間以為灶神是玉皇大帝的耳目,其職責是專門觀察人間發生的事情,然後上奏天庭。為使其不在玉皇大帝面前說壞話,給人間帶來禍殃,人們每逢農歷臘月二十四日晚便燃香點燭,賄以酒肉,計好於他。
6、除夕祭樹
每年除夕之夜,各家飯菜端上桌後,首先敬神供祖,接著將每樣飯菜取一點出來,切細和勻後,由家長用盤子或小簸箕端到最大最好的一棵樹前祭樹。據說,這樣來年果樹能花繁果豐,帶來滾滾財源。祭樹後,全家才圍著桌子吃團年飯。
川菜
四川省的特色——川菜,是中國漢族傳統的四大菜系之一,許多菜品已發揚到全國,備受歡迎,例如著名的魚香肉絲、宮保雞丁、回鍋肉、水煮肉片、麻婆豆腐、泡椒鳳爪等,數不勝數。麻辣是川菜的特色。四川火鍋是川菜系的典型代表之一。火鍋是誰都拒絕不了的美食,與重慶火鍋相比,Maigoo我更喜歡成都火鍋的「溫柔」,它的味道不似重慶火鍋那麼厚重,更追求麻辣的均衡。
川酒
四川地區的白酒,因產酒量大和知名品牌眾多而聞名,有著「川酒雲煙」的說法。白酒是四川具有代表性的東西。聞名全國的四川名酒有六種——五糧液、劍南春、瀘州老窖、郎酒、沱牌曲酒、全興大麴。四川的名酒企業有四家國內上市公司——五糧液、瀘州老窖、沱牌曲酒、水井坊。值得一提的是,在成都發掘的「水井坊遺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釀酒作坊之一,為中國白酒第一坊。酒文化是四川十大特色文化之一。
川劇
說到川劇,全國人民對川劇的「變臉」絕活再熟悉不過了。變臉有很高的觀賞性,表演原理已被列為國家二級機密。川劇是我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光彩照人的明珠,在唐代更是「蜀戲冠天下」,風光一時無二。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從事川劇的人越來越少。縱然如此,川劇依然是四川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之一。作為四川地方特色,川劇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川茶
四川是中國最早種茶、飲茶、售茶的地區之一,茶文化源遠流長,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竹葉青、蒙頂甘露、峨眉雪芽等名茶享譽全國。四川人尤其愛喝茶,愛泡茶館。有一種說法是「四川茶館甲天下」。四川日報2016年1月15日報道稱:四川省茶館已超過5萬家,是全國茶館最多的省份。四川省茶產業特色優勢突出,產業綜合實力排名全國前三。
蜀綉
成都市非遺保護中心聯合四川西部民生研究院公布的《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2020)》顯示,截至2019年,成都年產值上億的非遺項目有9個,其中就包括蜀綉和郫縣豆瓣。蜀綉是四川省的特色工藝,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作為中國刺綉傳承時間最長的綉種之一,蜀綉憑借清秀明麗的色彩和精湛細膩的針法形成了獨特的韻味,豐富程度為中國四大名綉之首。
川葯
四川號稱天府之國,是中葯材的重要產地,中醫界有著「無川葯不成方」的贊譽。全國中葯資源普查獲悉,四川全省各種類葯材達4103種,占《中葯大辭典》收載的5760種的72%。四川已成為中國第一大「天然葯庫」。2020年,四川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川葯產業振興工作推進方案(2019-2022年)》,提出四川省將加快由中葯材資源大省向中醫葯產業強省轉變。
6. 四川成都民俗文化介紹
四川成都民俗文化介紹
四川成都民俗文化介紹,四川被稱為天府之國, 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之一,外地的遊客每次提起四川成都,都會想起熊貓、火鍋、麻將,但這些都只是表面的特色,傳統的民俗風情才是這座城市的靈魂,下面就來看看四川成都民俗文化介紹。
四川的幾大文化特色
1.麻將文化:四川人愛打麻將是全國出了名的,作為一名四川人,不會打麻將那是相當遺憾的!人生最快樂逍遙的事莫過於不受世事干擾地打一下午麻將。一個清一色帶一個勾,庫包頭就揣起一兩百了,旁邊觀戰買你馬的心裡也美滋滋的!
2.茶文化:到四川來耍,不來這兒喝茶的話,你就感受不了這里的慢生活!四川人很愛喝茶,尤其是喝壩壩茶,和幾個老表或者鄰居朋友們喝茶擺龍門陣,還有就是鬥地主或者打一下長牌(我們這兒喊kao ker)旁邊都要整一杯茶,這真的巴適得板!
3.火鍋文化:這個火鍋啊,先不說四川人愛吃,就是外地人來這邊耍的或者來四川讀書的一般都愛吃火鍋,真是無辣不歡,無火鍋不四川。據我了解的就是,有幾家火鍋店那是真的味道不錯,每天客人都很多!這里給大家推薦一下小天鵝榮盛和火鍋和那個吳銘火鍋。
4.蜀綉文化:蜀綉,四川省成都市特產,又名「川綉」 為中國四大名綉之一,是在絲綢或其他織物上採用蠶絲線綉出花紋圖案的中國傳統工藝。蜀綉題材多為花鳥、走獸、山水、蟲魚、人物,除以古代名家畫作如蘇東坡的怪石叢條、鄭板橋的竹石、陳老蓮的人物等為粉本,又請當時名畫家設計綉稿,由刺綉工藝師加工再創造的一幅佳作。
5.川劇文化:川劇是中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光彩照人的明珠。它歷史悠久,保存了不少優秀的傳統劇目,和豐富的樂曲與精湛的表演藝術。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
6.酒文化:當提到四川比較出名的酒的時候,肯定大家都會想到瀘州老窖,宜賓五糧液,豐谷,郎酒歪嘴等。這些酒在過年的時候,經常會在團年飯飯桌上出現!
成都傳統文化特色
1、茶文化
成都人尤其愛喝茶,愛泡茶館,
點一杯茶打個盹兒或看閑書,
要麼就湊在一塊兒鬥地主,
這就是我們的茶文化,
而且,很多嗨生意就在茶館談成的!
2、三國文化
「三國文化」覆蓋了全世界,
劉備、關羽、張飛的形象深入人心。
武侯祠、趙雲墓等三國文化,
讓人們了解了中國,了解了成都。
3、熊貓文化
中國國寶大熊貓是四川的符號之一,
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
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
萌寶大熊貓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深受世界各國的喜愛。
4、麻將文化
成都人愛麻將全國第一!對成都人來說,
人生最快意之事莫過不受世事煩擾他打一下午的麻將,連杠三次最後再來一個「杠上花」。
坐飛機聽到一陣麻將聲,就知道到成都了
5、道教文化
道教創教地點在四川成都的鶴鳴山,
道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被譽為東方文化的瑰寶。
青城山和青羊宮,成為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線。
6、蜀綉文化
蜀綉又稱川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與蘇綉、湘綉、粵綉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秀之一。
羊年春晚,蜀綉文化傳播大使李宇春一首美輪美奐的《蜀綉》至今餘音繞梁。
7、川劇文化
川劇,是四川成都文化的一大特色。
川劇最著名的當屬變臉,變臉享譽國內外,
劉德華還專程為學習變臉到成都拜師。
成都生活文化
方言
成都話是西南官話極具代表性的口音之一,屬西南官話—川黔片—成渝小片,主要分布於成都市中心城區及青白江、金堂等成都東部地區。全市范圍還存在屬於西南官話—西蜀片—岷赤小片的方言,以及客家話、土湘語等方言。短語/俗語:藏貓兒=捉迷藏、打牙祭=吃肉、打摔手=空著手、吃晌午=吃午飯
節日
成都是座休閑的'城市,這座城市有很多特有的知名的節日和活動。正月十五成都燈會匯聚民間曲藝、雜技、雜技表演以及各種風味小吃,每屆燈會遊人都在百萬人次以上;成都花會始於唐宋,每年農歷二月在青羊宮舉行;武侯大廟會是成都傳統新年中不可或缺的廟會,廟會形式多樣,年初一的游喜神放、三國主題燈會和美食是亮點……
嫁娶
在成都結婚之前一般要兩次正式會面。第一次是認識確定關系(名曰定親),男方需為女方准備討彩頭的見面禮;第二次見面男方要買十個十斤的禮物去女方家拜訪(名曰要人),確定婚期及婚禮規模。成都結婚傳統習俗有傳袋、撒谷豆及掀蓋頭、金盆洗手並祈福、交換信物、拜堂、合酒、花好月圓(切蛋糕)、結發和拋綉球等。
飲食
特殊的平民意識已經成為成都飲食文化的一個代表性特徵,上到富豪官員,下到平民百姓,人人都愛吃。成都歷來便有「小吃之都」的美譽,與經典大菜相比,成都各色小吃更能感知濃郁的地方風情與生活真味。成都小吃種類繁多且有明顯的品牌意識,吃麻婆豆腐要吃陳麻婆豆腐,吃兔肉要吃二姐兔丁,而鍾水餃,韓包子,賴湯圓,川北涼粉亦聞名遐邇。
成都特色文化
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源遠流長已有5000餘年發展歷程,在中國上古三大文化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與齊魯文化、三晉文化等地域文化共同構成輝煌燦爛的中國文明。巴蜀文化綿長久遠、神秘而燦爛,可坐享天成,亦可以行卒而生;可無為逍遙,更因刀劍而存。文化上兼容儒釋道,以道,注川人風骨;以儒,舉川人仕進;以釋,去川人彷徨;進退之間,死生契闊。
蜀綉
蜀綉是以成都為中心的多種刺綉的總稱,主要產於成都和綿陽等地。蜀綉、湘綉、蘇綉、粵綉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名綉。蜀綉具有形象生動、色彩艷麗、富有立體感、短針細密、針腳平齊、片線光亮、變化豐富的特點。蜀綉技藝嚴謹精密,講究施針,針法變化多樣,針腳整齊、摻色輕柔、虛實合度、變化豐富,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2006年蜀綉入選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蜀錦
蜀錦與杭州織錦、南京雲錦、蘇州宋錦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錦。蜀錦大都以經向的彩條作為基礎起彩,並作彩條添花,使其織紋精細、圖案繁華、配色典雅、獨具一格,成為了一種最具地方風格與民族特色的五彩織錦。蜀錦質量堅韌而飽滿,彩紋風格秀美,配色不失典雅而又不落俗套。2006年蜀錦織造技藝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瓷胎竹編
瓷胎竹編是成都地區獨特的傳統手工藝品,起源於清代中葉,瓷胎竹編產品技藝獨特,以精細見長,具有"精選料、特細絲、緊貼胎、密藏頭、五彩圖"的技藝特色。工藝小花瓶以及功夫茶具等小巧玲瓏、便於攜帶的瓷胎竹編產品中外廣受遊客的青睞。2008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7. 四川傳統文化有哪些
四川傳統文化有哪些
四川傳統文化有哪些,四川是一個擁有著「天府之國」美稱的城市,它的歷史非常的悠久,所以到現在積累了許多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在當地居民的手中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那麼四川傳統文化有哪些?
茶文化
來四川不喝茶,你就感受不到這里的慢生活。四川人尤其愛喝茶,愛泡茶館,點一杯茶打個盹兒或者看閑書、要麼就湊在一塊兒鬥地主...這就是我們的「壩壩茶文化」。
四川人愛喝茶,在公園里喝蓋碗茶、住酒店,房間里也要泡個功夫茶,還有哪兒比四川人更愛茶?
火鍋文化
麻辣火鍋起源於重慶。火鍋,是四川人的家常便飯,也是外地人來四川必吃的美食,無辣不歡,無火鍋不四川。
熊貓文化
中國國寶大熊貓是四川的符號之一,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萌寶大熊貓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深受世界各國的喜愛。
麻將文化
四川人愛麻將全國第一!對四川人來說,人生最快意之事莫過於不受世事煩擾地打一下午麻將,連杠三次最後再來個「杠上花」,才兩三個小時包包頭就揣了五六百。
無論是職業玩家還是業余愛好者,四川人對於麻將的熱情就如同德國人熱愛啤酒,英國人熱愛足球。就算不吃不喝,四川人照樣能奮戰一個通宵。
選秀文化
李宇春、張靚穎、郁可唯、譚維維、江映蓉、張傑、李易峰、吉克雋逸...咱川籍藝人們世界展示了四川人的美麗與勇敢,四川人,想唱就唱,唱得響亮!
道教文化
道教創教地點在四川成都的鶴鳴山,道教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東方文化的瑰寶。
酒文化
四川名酒眾多,五糧液、瀘州老窖……水井坊,世界上最古老的釀酒作坊,被載入世界吉尼斯之最。水井坊是一座元、明、清三代川酒老燒坊的遺址,作為中國白酒的源頭,其史學價值堪與「秦始皇兵馬俑」媲美。坊間數百年來酒坊與技藝流傳並存至今,是活著的文物,被譽為「中國白酒的一部無字史書」。
三國文化
要說在中國什麼文化傳播覆蓋了全世界,讓外國人也津津樂道的話。三國文化那是當仁不讓的。不僅僅在國內,在國外那也是眾多的粉絲追捧的文化之一。劉備、關羽、張飛的形象深入人心。
劍門關、武侯祠、張飛廟、蜀門棧道...三國文化讓人們了解中國,了解四川。
蜀綉文化
蜀綉又稱「川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蘇綉、湘綉、粵綉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綉之一。 「芙蓉城三月雨紛紛,四月綉花針;羽毛扇遙指千軍陣,錦緞裁幾寸…」羊年春晚,蜀綉文化傳播大使李宇春一首美輪美奐的《蜀綉》至今餘音繞梁。
川劇文化
川劇,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川劇最著名的當屬「變臉」,變臉絕技源自傳統戲《歸正樓》,表現義盜貝戎劫富濟貧,遭到官兵追捕,以變臉巧妙脫身。最初,演員臉罩用紙殼面具,後來改用草紙繪制臉譜,依次粘貼臉上,臨場以煙火或摺扇掩護,層層揭去。
「變臉」蜚聲國內外,劉德華還專程為學習變臉到四川拜師學藝
四川為多民族聚居地,有55個少數民族,490.8萬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滿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為省內世居少數民族。四川是全國唯一的羌族聚居區、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和全國第二大藏區。
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涼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峨邊彝族自治縣、北川羌族自治縣。被譽為「中國第二藏區」、「中國唯一羌族聚集區」、「中國第一彝族聚集區」。
彝族是四川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涼山與安寧河流域。彝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歷法。農歷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節日—火把節。藏族人口中95%使用藏語和嘉戎語,其中有40%左右的人兼通漢語。彝族人口中95%使用彝語,其中約60%的人兼通漢語。
羌族人口中70%使用羌語,其中70%兼通漢語。世居的少數民族中,除回族外都使用本民族語言。洛帶古鎮其中85%以上都是清初「湖廣填四川」移民浪潮湧入的粵、贛、閩客家人後裔,他們至今仍完整地沿襲著客家風俗,說著有「古漢語活化石」之稱的客家方言。
四川是西部客家大省,自明末清初「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以來,逐步形成了以龍泉驛區為核心的西部最大的成都東山客家方言島,客家人口總數達50萬,較好保留了客家語系和生活文化。而在全川,目前約有70萬人會講客家話。
語言文化:
四川話是流行於四川省、重慶市(巴蜀地區)及周邊省份臨近地區的主要漢語言,包括漢語西南官話中源自古蜀語。四川話約有1億2千萬的使用者。現今四川話形成於清朝康熙年間的「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運動時期,是由明之前流行於四川地區的蜀語和來自湖廣、廣東、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漸演變融合而形成的。
成渝話(成渝片)是川劇和各類曲藝的標准音,同時由於四川話內部互通度較高,各方言區交流並無障礙。
四川的傳統文化
1、走人戶:流行於四川各地,民間凡遇年節或婚嫁、新居落成等情況,都要到親戚家串門探望,稱為走人戶,屆時,一般要帶上豬肉、點心、酒等禮物,穿上平時捨不得的衣服前往,主人家割肉買酒,熱情款待;
2、春倌說春:流行於四川各地,時間在春節前後,舊時的春倌頭戴烏紗帽,身著官服,左手執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裝束與普通人一樣,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他們跋山涉水,走鄉串戶,每到一地,便編一些吉利的歌謠演唱,說唱完畢,將一張紅紙印製的檢牛圖送給主人家,說檢結束後,戶主要送些錢幣給檢倌,以作報酬;
3、拜把子:又稱結盟、結拜、換帖等,流行於四川各地方,基於共同利益的'個人或集團,以磕頭換帖、同飲血酒、對天盟誓的方式結為兄弟,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來約束和維護共同的利益關系。
川劇的變臉
四川連廂及肉蓮花表演大師牟慶雲、四川相書表演大師魯國華及飛刀花鼓惟一傳人劉陶
川劇 【川劇】又稱川戲。四川的代表性戲曲劇種。流布於四川和貴州、雲南、湖北、台灣等省。分上壩、資陽河、川北河、下川東四條"河道"(地域流派)。成都是上壩派的中心。川劇歷史悠久,清代雍正、乾降年間"花部"戲曲勃興,繼有柳子腔、皮黃腔入川,逐漸與四川語音、地方民俗、本土民間小調和秧歌相融合,衍化為川劇的崑腔、高腔、胡琴、彈戲及燈戲
形成了風格統一的四川地方劇種。民國初,三慶會劇社匯集五腔劇目於一班,正式形成五腔共和的演出形式。川劇擁有上千劇目,尤以喜劇著稱。傳統表演程式自成體系,常為其他戲曲劇種借鑒吸收。還有變臉、藏刀、踢慧眼等多種特技表演。1949年後,川劇藝術進一步發展,多次組團到全國各地及歐、亞數國演出,受到觀眾贊賞,被譽為"天府之花"。
著名演員競華、楊淑英、笑非、曉艇、藍光臨、劉芸、陳巧茹等,著名鼓師王官福等,均在觀眾中享有盛譽。?
木偶戲
【木偶戲】成都木偶形成於唐代,此後遍及城鄉。當時的木偶叫精木偶,長約0.3米,短小精幹,操作方便。上演的劇目如《引鳳樓》、《金山寺》、《群仙會》等皆為川劇傳統劇目。班社有祥瑞班、瑞樂班、字均班、榮華班等,多在各種神會、廟會及茶館、院壩等地演出。30年代木偶戲逐漸衰落。
1949年後木偶戲得到重視,組建了專業的木偶皮影劇院。目前成都木偶有大中小杖頭木偶、布袋木偶和手掌木偶。
木偶製作精細,造型美觀,已採用化工原料和紙型塑造。木偶的手簽子在衣服之外,稱為"外支棒"的杖頭木偶,其代表劇目有傳統戲《人間好》、《小放牛》、《沉香救母》、《孫悟空三調芭蕉扇》,現代戲有《老公公種紅苕》、《調皮的小白兔》、《劉文學》、《雷鋒參軍》等。成都木偶曾先後應邀到德國、荷蘭、瑞典、泰國、日本等國訪問演出,受到好評和歡迎。?
諧劇
【諧劇】曲藝表演藝術家王永梭首創的一種"詼諧戲劇"。一人獨演,不講究服飾場面,道具極其簡單,演員是劇中唯一主角,即劇中的第一種人--看得見的人;通過舞台道具的依託和語言、表情、動作表演,以不同側面向觀眾顯示劇中的第二種人--看不見而似乎看得見的人。這是諧劇特有的表演手法。
創始人王永梭早在1939年抗日時期就創作出了《扒手》、《趕汽車》、《黃巡官》等20多個諧劇節目,1949年後又改編了《在火車上》、《結婚》、《十二點整》、《蘇二哥》、《打百分》等有影響的作品。四川人民出版社在1985年出版了《王永梭諧劇選》。19。89年四川省舉辦了諧劇比賽,各省區方言諧劇紛紛登台獻藝。
8. 四川的文化特點與文化傳統
四川的文化特點與文化傳統
四川的文化特點與文化傳統,四川是很多人喜歡的城市,四川有很多的美食,同時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古蜀文明發祥地 。境內金沙遺址有3000年歷史 ,以下分享四川的文化特點與文化傳統。
1、有川菜,川菜作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
在中國烹飪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廣泛,口味清鮮醇濃並重,以善用麻辣著稱,並以其別具一格的烹調方法和濃郁的地方風味,融會了東南西北各方的特點,博採眾家之長,善於吸收,善於創新。
2、四川有世界遺產6處,列居全國第二位。
其中:世界自然遺產3處(九寨溝、黃龍、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1處(峨眉山一樂山大佛),世界文化遺產1處(青城山一都江堰),世界灌溉工程遺產1處(東風堰)。列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路》的保護區有4處(九寨、卧龍、黃龍、稻城亞丁)。
3、四川話
四川話是流行於川渝地區及周邊省份鄰近地區的主要漢語言,包括漢語西南官話中源自古蜀語。
四川話約有1億2千萬的使用者。現今四川話形成於清朝康熙年間的「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運動時期,是由明之前流行於四川地區的蜀語和來自湖廣、廣東、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漸演變融合而形成的。
4、川劇
川劇是中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光彩照人的明珠。它歷史悠久,保存了不少優秀的傳統劇目,和豐富的樂曲與精湛的表演藝術。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
5、文化區
川中文化區:成都、綿陽、德陽、遂寧、雅安、眉山、資陽、樂山。
川南文化區:自貢、宜賓、瀘州、內江。
茶文化
來四川不喝茶,你就感受不到這里的慢生活。四川人尤其愛喝茶,愛泡茶館,點一杯茶打個盹兒或者看閑書、要麼就湊在一塊兒鬥地主...這就是我們的「壩壩茶文化」。
四川人愛喝茶,在公園里喝蓋碗茶、住酒店,房間里也要泡個功夫茶,還有哪兒比四川人更愛茶?
火鍋文化
麻辣火鍋起源於重慶。火鍋,是四川人的家常便飯,也是外地人來四川必吃的美食,無辣不歡,無火鍋不四川。
熊貓文化
中國國寶大熊貓是四川的符號之一,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萌寶大熊貓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深受世界各國的喜愛。
麻將文化
四川人愛麻將全國第一!對四川人來說,人生最快意之事莫過於不受世事煩擾地打一下午麻將,連杠三次最後再來個「杠上花」,才兩三個小時包包頭就揣了五六百。
無論是職業玩家還是業余愛好者,四川人對於麻將的熱情就如同德國人熱愛啤酒,英國人熱愛足球。就算不吃不喝,四川人照樣能奮戰一個通宵。
選秀文化
李宇春、張靚穎、郁可唯、譚維維、江映蓉、張傑、李易峰、吉克雋逸...咱川籍藝人們世界展示了四川人的美麗與勇敢,四川人,想唱就唱,唱得響亮!
道教文化
道教創教地點在四川成都的鶴鳴山,道教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東方文化的瑰寶。
酒文化
四川名酒眾多,五糧液、瀘州老窖……水井坊,世界上最古老的釀酒作坊,被載入世界吉尼斯之最。水井坊是一座元、明、清三代川酒老燒坊的遺址
作為中國白酒的源頭,其史學價值堪與「秦始皇兵馬俑」媲美。坊間數百年來酒坊與技藝流傳並存至今,是活著的文物,被譽為「中國白酒的一部無字史書」。
三國文化
要說在中國什麼文化傳播覆蓋了全世界,讓外國人也津津樂道的話。三國文化那是當仁不讓的。不僅僅在國內,在國外那也是眾多的粉絲追捧的文化之一。劉備、關羽、張飛的形象深入人心。劍門關、武侯祠、張飛廟、蜀門棧道...三國文化讓人們了解中國,了解四川。
蜀綉文化
為中國四大名綉之一。 「芙蓉城三月雨紛紛,四月綉花針;羽毛扇遙指千軍陣,錦緞裁幾寸…」羊年春晚,蜀綉文化傳播大使李宇春一首美輪美奐的《蜀綉》至今餘音繞梁。
川劇文化
川劇,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川劇最著名的當屬「變臉」,變臉絕技源自傳統戲《歸正樓》,表現義盜貝戎劫富濟貧,遭到官兵追捕,以變臉巧妙脫身。
最初,演員臉罩用紙殼面具,後來改用草紙繪制臉譜,依次粘貼臉上,臨場以煙火或摺扇掩護,層層揭去。「變臉」蜚聲國內外,劉德華還專程為學習變臉到四川拜師學藝
成都特色元素
四川成都的特點元素是:成都是一個非常著名的集美食、娛樂、休閑於一體的地方。建築古色古香,交通便利。它離武侯祠和錦里很近。就連成都當地人也特別喜歡玩。玩都的全名是玩都文化廣場,在成都很有名。
成都有哪些文化?
成都是一座有著4500年文明史的古代文化名城。悠久的'歷史孕育了輝煌的古蜀文明和影響 深遠的地域文化。成都自然環境優美,物產豐富,經濟豐富,人傑地靈。
成都也是一個移民城市,匯集了 各方的風俗文化,形成了獨特的城市精神。這一切共同創造了成都人安靜、禮貌、積極、悠閑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
在漫長的歷史河流中,成都文化表現出和諧包容的文化氣度、開拓創新的文化精神、崇文重教的文化傳統。
和諧包容
以成都為中心的古蜀文化一直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重視人對環境的依賴和互動。這可以在 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發現的若干器物中得到證實,如太陽神鳥金箔圖案,充分展示了古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精神。
道教文化
正是因為蜀文 文化具有豐富而深刻的人與自然和諧的文化內涵,成都才能成為中國道教的發源地。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是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形成的。道教重視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統一,天人合一成為道教的文化主體。
移民文化
成都不僅是一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市,也是一座人與人之間寬容與融合的城市。成都文化的這一特點源於歷史上多次移民到蜀國的影響。
先秦時期,成都是移民建立的城市。早在古蜀時期,成都就有大量的移民。比如楚王族宗支斗氏族的一些支裔就移民到了蜀國的西鄙,楚昭王的一些後代也搬到了蜀國。
樂觀文化
成都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幾千年來,它經歷了起起落落,發展曲折復雜。它既輝煌又繁榮,多次遭到破壞,甚至破壞,甚至遭受兩次毀滅性破壞。但每次破壞後,都能迅速恢復,始終保持區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城址不變,城名不變,生命力強。
這是 成都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在中國的大城市中是獨一無二的。它不僅體現了成都頑強的生命力,也體現了成都人民不畏艱難困苦、自強不息、奮發圖強、開拓創新的精神。
9. 四川主要有哪些文化特色
四川主要有哪些文化特色
四川主要有哪些文化特色,四川是一個很漂亮的地方。四川是一個擁有著「天府之國」美稱的城市,它的歷史非常的悠久,所以到現在積累了許多的傳統文化,以下看看四川主要有哪些文化特色。
四川為多民族聚居地,有55個少數民族,490.8萬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滿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為省內世居少數民族。四川是全國唯一的羌族聚居區、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和全國第二大藏區。
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涼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峨邊彝族自治縣、北川羌族自治縣。被譽為「中國第二藏區」、「中國唯一羌族聚集區」、「中國第一彝族聚集區」。
彝族是四川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涼山與安寧河流域。彝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歷法。農歷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節日—火把節。藏族人口中95%使用藏語和嘉戎語,其中有40%左右的人兼通漢語。彝族人口中95%使用彝語,其中約60%的人兼通漢語。
羌族人口中70%使用羌語,其中70%兼通漢語。世居的少數民族中,除回族外都使用本民族語言。洛帶古鎮其中85%以上都是清初「湖廣填四川」移民浪潮湧入的粵、贛、閩客家人後裔,他們至今仍完整地沿襲著客家風俗,說著有「古漢語活化石」之稱的客家方言。
四川是西部客家大省,自明末清初「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以來,逐步形成了以龍泉驛區為核心的西部最大的成都東山客家方言島,客家人口總數達50萬,較好保留了客家語系和生活文化。而在全川,目前約有70萬人會講客家話。
語言文化:
四川話是流行於四川省、重慶市(巴蜀地區)及周邊省份臨近地區的主要漢語言,包括漢語西南官話中源自古蜀語。四川話約有1億2千萬的使用者。現今四川話形成於清朝康熙年間的「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運動時期。
是由明之前流行於四川地區的蜀語和來自湖廣、廣東、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漸演變融合而形成的。成渝話(成渝片)是川劇和各類曲藝的標准音,同時由於四川話內部互通度較高,各方言區交流並無障礙。
茶文化
來四川不喝茶,你就感受不到這里的`慢生活。四川人尤其愛喝茶,愛泡茶館,點一杯茶打個盹兒或者看閑書、要麼就湊在一塊兒鬥地主...這就是我們的「壩壩茶文化」。
四川人愛喝茶,在公園里喝蓋碗茶、住酒店,房間里也要泡個功夫茶,還有哪兒比四川人更愛茶?
火鍋文化
麻辣火鍋起源於重慶。火鍋,是四川人的家常便飯,也是外地人來四川必吃的美食,無辣不歡,無火鍋不四川。
熊貓文化
中國國寶大熊貓是四川的符號之一,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萌寶大熊貓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深受世界各國的喜愛。
麻將文化
四川人愛麻將全國第一!對四川人來說,人生最快意之事莫過於不受世事煩擾地打一下午麻將,連杠三次最後再來個「杠上花」,才兩三個小時包包頭就揣了五六百。
無論是職業玩家還是業余愛好者,四川人對於麻將的熱情就如同德國人熱愛啤酒,英國人熱愛足球。就算不吃不喝,四川人照樣能奮戰一個通宵。
選秀文化
李宇春、張靚穎、郁可唯、譚維維、江映蓉、張傑、李易峰、吉克雋逸...咱川籍藝人們世界展示了四川人的美麗與勇敢,四川人,想唱就唱,唱得響亮!
道教文化
道教創教地點在四川成都的鶴鳴山,道教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東方文化的瑰寶。
酒文化
四川名酒眾多,五糧液、瀘州老窖……水井坊,世界上最古老的釀酒作坊,被載入世界吉尼斯之最。水井坊是一座元、明、清三代川酒老燒坊的遺址,作為中國白酒的源頭,其史學價值堪與「秦始皇兵馬俑」媲美。坊間數百年來酒坊與技藝流傳並存至今,是活著的文物,被譽為「中國白酒的一部無字史書」。
三國文化
要說在中國什麼文化傳播覆蓋了全世界,讓外國人也津津樂道的話。三國文化那是當仁不讓的。不僅僅在國內,在國外那也是眾多的粉絲追捧的文化之一。劉備、關羽、張飛的形象深入人心。
劍門關、武侯祠、張飛廟、蜀門棧道...三國文化讓人們了解中國,了解四川。
蜀綉文化
蜀綉又稱「川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蘇綉、湘綉、粵綉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綉之一。 「芙蓉城三月雨紛紛,四月綉花針;羽毛扇遙指千軍陣,錦緞裁幾寸…」羊年春晚,蜀綉文化傳播大使李宇春一首美輪美奐的《蜀綉》至今餘音繞梁。
川劇文化
川劇,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川劇最著名的當屬「變臉」,變臉絕技源自傳統戲《歸正樓》,表現義盜貝戎劫富濟貧,遭到官兵追捕,以變臉巧妙脫身。最初,演員臉罩用紙殼面具,後來改用草紙繪制臉譜,依次粘貼臉上,臨場以煙火或摺扇掩護,層層揭去。
「變臉」蜚聲國內外,劉德華還專程為學習變臉到四川拜師學藝
川劇的變臉
四川連廂及肉蓮花表演大師牟慶雲、四川相書表演大師魯國華及飛刀花鼓惟一傳人劉陶
川劇 【川劇】又稱川戲。四川的代表性戲曲劇種。流布於四川和貴州、雲南、湖北、台灣等省。分上壩、資陽河、川北河、下川東四條"河道"(地域流派)。成都是上壩派的中心。川劇歷史悠久,清代雍正、乾降年間"花部"戲曲勃興,繼有柳子腔、皮黃腔入川,逐漸與四川語音、地方民俗、本土民間小調和秧歌相融合,衍化為川劇的崑腔、高腔、胡琴、彈戲及燈戲
形成了風格統一的四川地方劇種。民國初,三慶會劇社匯集五腔劇目於一班,正式形成五腔共和的演出形式。川劇擁有上千劇目,尤以喜劇著稱。傳統表演程式自成體系,常為其他戲曲劇種借鑒吸收。還有變臉、藏刀、踢慧眼等多種特技表演。1949年後,川劇藝術進一步發展,多次組團到全國各地及歐、亞數國演出,受到觀眾贊賞,被譽為"天府之花"。
著名演員競華、楊淑英、笑非、曉艇、藍光臨、劉芸、陳巧茹等,著名鼓師王官福等,均在觀眾中享有盛譽。?
木偶戲
【木偶戲】成都木偶形成於唐代,此後遍及城鄉。當時的木偶叫精木偶,長約0.3米,短小精幹,操作方便。上演的劇目如《引鳳樓》、《金山寺》、《群仙會》等皆為川劇傳統劇目。班社有祥瑞班、瑞樂班、字均班、榮華班等,多在各種神會、廟會及茶館、院壩等地演出。30年代木偶戲逐漸衰落。
1949年後木偶戲得到重視,組建了專業的木偶皮影劇院。目前成都木偶有大中小杖頭木偶、布袋木偶和手掌木偶。
木偶製作精細,造型美觀,已採用化工原料和紙型塑造。木偶的手簽子在衣服之外,稱為"外支棒"的杖頭木偶,其代表劇目有傳統戲《人間好》、《小放牛》、《沉香救母》、
《孫悟空三調芭蕉扇》,現代戲有《老公公種紅苕》、《調皮的小白兔》、《劉文學》、《雷鋒參軍》等。成都木偶曾先後應邀到德國、荷蘭、瑞典、泰國、日本等國訪問演出,受到好評和歡迎。?
諧劇
【諧劇】曲藝表演藝術家王永梭首創的一種"詼諧戲劇"。一人獨演,不講究服飾場面,道具極其簡單,演員是劇中唯一主角,即劇中的第一種人--看得見的人;通過舞台道具的依託和語言、表情、動作表演,以不同側面向觀眾顯示劇中的第二種人--看不見而似乎看得見的人。這是諧劇特有的表演手法。
創始人王永梭早在1939年抗日時期就創作出了《扒手》、《趕汽車》、《黃巡官》等20多個諧劇節目,1949年後又改編了《在火車上》、《結婚》、《十二點整》、《蘇二哥》、《打百分》等有影響的作品。四川人民出版社在1985年出版了《王永梭諧劇選》。19。89年四川省舉辦了諧劇比賽,各省區方言諧劇紛紛登台獻藝。
10. 四川有哪些風俗
1、吃壩壩宴
四川民間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民間凡遇喜事或喪事。 辦喜事或喪事的人,會擺上幾天流水席。受邀的人會帶上伴禮,去吃上一頓。因為是在場壩里進行,所以俗稱吃吃壩壩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