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提高文化調研工作

如何提高文化調研工作

發布時間:2022-11-17 02:14:04

Ⅰ 如何提高政府機關調查研究水平

政府機關的主要職責是為領導當參謀、助手,提供服務保障,自己最近感覺到忙於文山會海、忙於協調、忙於事務的時間多了一些,靜下心來、深入基地、深入實地調查研究的時間少了一些,但是調查研究工作,是政府機關的重要工作之一,只有深入的調查研究,才能摸實情,講實話,出實招,為政府領導提供正確的決策依據
,指導工作,解決問題。特別是在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時期更為重要,現就進一步提高調查研究工作,為決策提供正確依據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調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重視和堅持調查研究,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則,是貫徹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證科學決策與實現正確領導的基本前提。毛澤東同志就提出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他說:我的經驗歷來如此,凡是憂愁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調查研究,一經調查研究,辦法就出來了,問題就解決了。他形象地說:「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陳雲同志也曾指出:「領導機關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作調查研究工作,最後討論作決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就夠了。」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調查研究工作更加重要。當前,國際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劇,國內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壓力進一步加大,面臨著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難題和挑戰。與過去相比,影響決策的因素增多了,決策的時效性增強了,決策的風險增大了,決策所需的信息量也增加了。這些無疑對調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搞好調查研究,是政府機關基本功。只有以豐富的調研成果為基礎,才能提出觀點正確、分析深刻、切實可行的建議,履行好職責。離開了調查研究這個關鍵和基礎環節,政府機關的工作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調查研究工作的主要特點
政策性。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作為政府機關,我們開展調查研究,根本目的就是要為領導作出正確的決策提供服務。政策性是政府機關調研工作的最基本特徵。
針對性。政府的工作千頭萬緒,有數不盡的問題需要研究探討。我們的調查研究要圍繞中心工作,考慮決策需要,關注重點熱點問題,做
到有的放矢。只有忙在點子上,謀在關鍵處,才能富有成效,事半功倍。如果脫離中心工作,遠離決策需要,其效果必然會大打折扣。
超前性。政府的許多決策與未來的發展趨勢密切相關,特別是一些重大決策更是如此,作出這樣的決策首先要預知未來。為此,調查研究必須有戰略眼光,既立足當前又面向未來,注意瞻前顧後。這是為決策服務的一個重要方面。只有把視野放得更寬一些,眼光看得更遠一些,既能預見潮流所在和大勢所趨,又能看到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才能提出有真知灼見的建議。
操作性。政府機關提出的對策建議不能籠統含糊和空發議論,務必做到符合實際、思路正確、措施具體。經濟社會生活極其復雜,有些對策建議看似正確,卻因無實際操作辦法,只能成為書櫃之物。一項好的建議必須兼顧需要和可能,應有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
時效性。對急迫問題以及政府領導關注的重要問題,必須及時調查,快速反應,適時提供情況和建議,才能適應和滿意決策者的需要。「文當其時,一字千金」。倘若時過境遷,工作重心轉移,才慢騰騰地拿出調研成果,即使寫得全面、准確、深刻,也為時已晚,難有大用。事實上,對多數調研成果而言,時機因素至為重要,「生逢其時」才能「謀當其用」。
三、提高調查研究工作水平
提高調研工作水平,涉及諸多因素,需要從多方面努力,要捕捉領導機關難以聽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況,找出解決問題的新視角、新思路和新對策,就必須深入地開展調查研究。調查研究必須走出去、沉下去、鑽進去;必須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必須認真思考、深刻分析、精心研究。具體來說,搞好調查研究。
一要全面把握。努力做到腳勤、眼勤、口勤、腦勤、手勤,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地了解情況。既要調查機關,又要調查基層;既要調查幹部,又要調查群眾;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進的地方去總結經驗,更要到困難較多、情況復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去研究問題。同時,還要搜集和閱讀大量的相關材料。
二要深入研究。無論深入調查還是潛心研究,都要有不獲實情不收兵、不得真理不甘心的毅力和追求。在調查中,應本著求深、求細、求準的原則,「一竿子插到底」,深入到問題的所在地和矛盾的症結處,溯本求源,真正掌握第一手材料,深刻了解事物的本來面目。要綜
合運用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具體與抽象以及比較、分類、統計、想像等手段,對調查中掌握的材料進行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引及彼、由表及裡的深入思考和研究,透過現象把握本質,找出規律性和普遍性的東西,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
三要注重求實。搞好調查研究,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樹立求真務實的作用,具有追求真理的勇氣和無私無畏的精
神。應全面了解客觀情況,善於聽取各種意見,勇於反映真實情況。搞調查研究,不能預設框框,先入為主;不能只看好的,不看差的;不能只報喜,不報憂;不能只總結經驗,不反映教訓。對調查了解到的真實情況和各種問題,要敢於「較真」和「碰硬」,不粉飾太平,不掩蓋矛盾,不怕得罪人,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做到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唯科學是從,唯國運頓首。敢不敢把自己通過深入調研得到的但與領導者意見不一致甚至相反的觀點秉筆直書,不僅是水平與膽量的問題,而且是品德與黨性的問題。實質上,只有客觀反映情況,尤其是將那些具有傾向性的問題和矛盾以及民間疾苦、群眾意見如實地反映到領導機關,才有助於領導機關作出正確的決策、制定有效的政策,使有關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如果一味迎合領導者意見,迴避矛盾,隱瞞問題,誇喜遮憂,則必然會誤導判斷,引致決策失誤,給國家和人民造成損失。這是需要極力加以避免的。
四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是我們獲得正確認識的不竭源泉,也是檢驗和深化認識的根本所在。調查研究成果的質量如何,形成的意見正確與否,最終都要由人民群眾的實踐來檢驗。因此,搞好調查研究工作,必須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深入田間地頭和廠礦車間,拜群眾為師,和群眾交友,「問問家長里短事,聽聽雞毛蒜皮言」,同群眾一起討論大家關心的問題,傾聽他們的呼聲,體察他們的情緒,感受他們的疾苦,總結他們的經驗,集中他們的智慧。既要了解群眾盼什麼,也要了解群眾怨什麼;既要聽群眾的順耳話,也要聽群眾的逆耳言;既要讓群眾反映情況,也要請群眾提出意見。尤其對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更要主動調研,抓住不放。只有這樣的調查研究,才能真正聽到實話、察到實性、獲得真知、收到實效。
五要創新調研工作方法。在實踐中,我們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調研方法,如召開
調查會、研討會、走訪調查、蹲點調查、典型調查、實地考察等。這些方法具有感受直接、體驗深刻、互動性強、人情味重等優點,應繼續堅持。與此同時,還必須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新情況,拓展調研渠道,創新調研方法。要積極使用統計調查、問卷調查、抽樣調查、網路調查等現代方法,提高調查的效率和質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手段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為調研乃到決策提供快捷、全面、翔實的信息資料;綜合運用經濟學、社會學、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以及規劃與優選、預測與評價、計算機模擬等方法,對已掌握的調查材料進行多層面、多角度的系統研究。只有把傳統調研方法和現代調研手段結合起來,才能增強調查研究的科學性和時效性,提高調研工作的效率和調研成果的質量。此外,調查研究既是科學,更是藝術。搞好調研工作,必須在實踐中做有心人,不斷積累經驗、豐富技巧、提高能力。比如,調查的提問方式就有多種,或開門見山,直來直去;或投石問路,先做試探;或竹筍剝皮,層層深入;或枯井打水,一竿到底;或耐心開導,循循善誘;或旁敲側擊,弦外聽音。究竟採用何種方式,必須因情而定,隨機應變。

Ⅱ 如何提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有效調研途徑

新時期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習慣發生了深刻變化,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方式、陣地建設應該適應這種變化。通過對當前的地方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進行調研和分析,現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
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狀況
(一)是貧困偏遠地區的農民文化生活單一。僅以我們樂陵市為例:樂陵市有1089個自然村,其中有近200個村處於市縣交界處,僅有的文化生活就是電視。而且人們多喜歡收看娛樂性節目,新聞類、普法類節目看的人少,農牧業科技、市場信息更是很難受到關注;
(二)是新經濟組織從業人員增多。樂陵全市有70萬人口,隨著招商引資工作的深入和外出勞務人員的增多,大多數農民選擇了棄農經商或者棄農從工,而這些鬆散的農民分散在城市的角角落落,真正能發揮宣傳教育功能的還比較少;
(三)是流動人口特別是進城從事二、三產業的農民文化素質亟待提高。樂陵市自2000年大力發展城市基礎建設以來,富裕起來的農民紛紛到城裡買房定居。據樂陵市房管局的不完全統計,2000年以來,進入樂陵市區買房的農民約有5萬人。盡管房子買了、環境變了、掙錢道多了,但大部分的農民還不適應城市的新環境,亟待加強改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
二、制約宣傳工作的主要因素
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主要有三方面因素的制約:
(一)是農民居住分散、農村經濟條件差、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
(三)是宣傳隊伍的整體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
在新時期、新階段,宣傳思想部門要站在思想解放和理論創新的最前沿,用超強的前瞻性和戰略意識,做輿情民意的偵察員、思想解放的指導員、改革開放的導航員和領導決策的參議員,通過心貼心的服務,切實拉近黨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
三、改進宣傳的主要措施
我們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發現,現有的宣傳方式、宣傳載體與群眾的接受力之間有差距:盡管一些村大多數都成立了宣傳文化站或宣傳文化室,但真正吸引群眾的卻不多,往往出現宣傳者很急,接受者冷淡的尷尬局面。這雖然與群眾的文化素質有關,但更主要的還是由於宣傳沒有搭准群眾的脈絡,形式單調;或沿續一言堂說教式的宣傳,無的放矢;或脫離實際,脫離生活,流於形式,缺乏生命力。比如有的宣傳文化站的閱覽室存書,看上去量不少,排滿了書架,但種類不多,充數的舊書籍至少佔半數以上;有的黑板報、閱報欄和宣傳欄,十天半月沒有更新內容。為此,在宣傳文化實踐中我們應該注重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培養群眾主動參與意識,讓群眾從後台走向前台,從台下走到台上,從單向灌輸變為雙向互動;
(二)是堅持三貼近原則,不斷創新宣傳思想工作方式方法;
(三)是精心組織一批能起到轟動效應的活動,寓教於樂,真正的讓老百姓受益。
四、提高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競爭力
一些宣傳文化戰線的同志,等、靠、要思想還比較嚴重,在處理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關系問題上,過分強調依賴政府投入,而對文化產業的開發感到前景渺茫。關於發展基層文化事業,普遍感到困難重重,特別是文化人才培養問題,更是領導比較頭疼的議題。大家反映,現在宣傳文化戰線急需的人才無力引進,多年培養出來的能人,由於單位工作和生活條件差,都紛紛跳槽,而那些對單位業務發展可有可無的人,又無法將其調離現崗位。面對經濟發達地區和當地社會高收入行業對人才的爭奪和壟斷,各地宣傳思想戰線普遍感到人才匱乏。建議進行了以下嘗試:
(一)是文化事業單位必須改變傳統的用人制度,面向市場選人才;改革工資分配製度,按能力計酬、按貢獻計酬;深化事業單位聘用制改革,由政府用人向單位用人轉變;不斷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二)是充分利用文化資源,搞好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推進文化領域資產重組。
五、千方百計提高宣傳隊伍素質
目前,基層文化隊伍文化素質亟待提高。專職人員少。總體看,基層文化機構不健全,有的文化站很難開展正常活動,無法滿足廣大群眾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基層文化隊伍結構不合理、專業水平低、待遇差等問題仍十分突出。因此,必須進一步重視加強基層文化工作和隊伍建設,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以班子帶動隊伍。把領導班子建設作為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關鍵環節,按照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標准,進一步優化班子年齡和知識結構,做好宣傳文化部門領導班子建設和幹部管理工作;
(二)以培訓提高素質。把素質能力建設作為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重要任務,加大幹部教育培訓力度;
(三)以機制激發活力。把完善長效機製作為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重要手段;
(四)以陣地整合力量。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高水平完成基層文化設施網路建設;
(五)以考核增強實效。研究制定加強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把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納入幹部人才隊伍建設總體規劃,納入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目標責任考核,明確職責分工,確保隊伍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Ⅲ 新形勢下如何加強調查研究工作

近年來,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們也在積極探索新思路,創新方式方法,想領導之慮,謀領導之所思,辦領導之所需,在適需對路上做文章,不斷提高調研工作質效,提升服務工作水平。那麼,,要抓好以下三個方面:1.拓展思維,精心選題圍繞領導需要選准調研題目是關鍵問題,它是通過調研為領導服好務的前提條件。這就需要我們用心關注和把握公司的全局工作發展動態,需要我們平時就要把心思和精力用在研究工作上,牢牢把握各項重點工作進展的脈絡和趨勢,於細微處挖掘大題材、瑣碎中找出新思路、平淡處提煉新觀點,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中提高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選准調研題目方面我們主要抓「五點」,即:履行職能中的「朦朧點」、重點工作中的「薄弱點」、基層工作中的「閃光點」、干群關系中的「敏感點」和領導者眼中的「關注點」。2.廣調細查,精研深析調查研究貴在調查,重在研究,只有親自調查,深入研究,才能把情況搞准,把問題摸透,把對策想好。一是要做好調查前的准備工作,克服盲目性。對調研的目的、意義、所針對的問題瞭然於胸;對調查地點的選取、訪談人員的選定、座談會的參加范圍提前設計;對調查的對象、重點、難點以及素材的選擇要做到心中有數,事先拿出調研方案,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要進行全面細致的調查,克服片面性。堅持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的調查,既通過匯報了解情況,又深入到一線獲得感性認識。調研不是對現成材料所進行的文字整理加工過程,不能靠材料堆材料。單純靠聽匯報、要材料進行調查研究,很容易被材料框住,而沒有了自己的思路,最終調研就容易成為從材料中來,到材料中去的東西。沉得越深,工作越實,獲得的資料才會越豐富。在思想上不斷有閃光點,使問題找得更准,對策和建議提得更好,調研成果的質量更高。所以我們必須貼近基層,走進基層,真正蹲下來、沉下去,盡可能多地進行調查,防止以點代面、以偏概全。三是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克服表面性。研究是調查的升華,調研人員要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研究,把問題分析得透一些,再透一些,建議想得深一些,再深一些,啟示想得遠一些,再遠一些。要抓住傾向性、症結性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從現象中把握本質,從原因中查找症結,從實踐中發現解決的辦法,提出解決問題、推動決策落實的對策和建議;緊扣典型性經驗進行深刻剖析,從做法中發掘內涵,從事實中找出規律,從經驗中提煉出啟示,提出推廣經驗、發揮典型指導作用的思路和措施。 「責任追究上移、工作重心下移」;「溝通無界限、管理無時空、工作無小事、盡責無借口、學習無止境」等等。3.凝練思想,精雕細刻語言為思想服務,思想靠語言表達,調研既是思想認識反復提純的過程,也是語言反復提煉的過程。領導事務繁忙,每天需要閱示諸多材料,調研文章如果思想性不足,參謀價值不大,可讀性不強,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很難引起領導的關注,其調研的價值也就無從體現。因此,調研必須在內容上有一定的思想性、在對策建議上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在文字表述上有一定的語言藝術性。一是要突出思想性。調研成果要富有真知灼見,缺乏真知灼見的調研成果不能輕意出手。經驗和啟示要富有典型性,能夠供推廣和借鑒;問題及對策要有針對性,能解決問題。調研如果簡單地羅列問題或經驗,停留在表面上的空洞的文字表述,所提的建議和啟示仍是別人腦中的東西和別人文中的東西,就沒有太大的意義。二是突出可操作性。調研提出的對策不能是蒼白的文字表述,啟示也必須對實踐有直接的指導價值。要深入思考,想出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或對別人已想到解決思路的,賦予巧妙的解決途徑。以具體化、可操作性強的對策和建議,為領導出好主意、當好參謀,使更多的高質量的調研成果進入領導的決策視野。三是突出語言藝術性。文章只有吸引住領導的目光,才會使領導去探究文中的觀點和思想,也才可能採納為決策依據。因此,調研在表達形式上必須有一定的風格。題目要力求傳神,既能挈領全篇,又能揭示主旨;標題要力求新穎,運用神來之筆;內容要力求精確,嚴謹再嚴謹,細致再細致,做到客觀全面,真實有效;語言要力求有感染力、震撼力和穿透力,給人以較強的藝術感。調研報告要避免搞成「個人心中都有」、「人人筆下皆有」。如果說的都是文件上的語、別人講過的話,沒觀點、沒思想、沒見解,這樣的調研報告既不能得到領導的認可和批示,也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調查研究工作中的誤區南宋詞人辛棄疾在《青玉案》中有這么一段詞:「眾里尋她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柵處」。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時時有矛盾,處處有問題,倘若沒有「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尋覓精神和「眾里尋她千網路」的實踐,就體驗不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柵處」的驚喜發現。須知「得來全不費功夫」的前提是得踏破鐵鞋。調查研究,最欣喜也最無奈的感覺恐怕莫過於此。那麼,在調查研究工作我們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很容易走進誤區:1.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有現象無本質調查研究的宗旨是為了搞清事實真相,尋求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也可以說是為了把握事物現狀,預測發展趨勢。領導要運籌帷腿,把握全局,正確決策,不能處處都到、事事躬親,必須藉助調研信息研究新思路、新對策、新舉措。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信息掌握的「准」與「不準」,往往就看我們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是否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是否從客觀實際出發。而在為領導提供信息、決策,做好智力服務的實踐中,有說服力、有見地、有策略的調查報告屈指可數,往往都是只拈皮毛,浮於表面;只見樹木, 不見森林;只見現象,不見本質,將調研視為調查。調研人員也往往容易被表象所迷惑,不能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因而也就不能如實地、科學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只是零散而不系統,膚淺而不深入本質地分析形勢和解決問題,導致在決策中出現了片面性和主觀主義。如果我們在調查研究中,只停留在聽聽匯報,了解形勢,掌握數據,不積極主動深入實際,了解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症結,就不能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捷徑和措施。因此調查研究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大膽探索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的辦法和途徑。堅持群眾觀點,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學會從事物的表象中分析問題、探求對策,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2.大海撈針:毫無針對性在實施調查研究前,我們必須根據領導的意圖和研究的課題,確定重點和難點、任務和時間要求,制定周密可行的調查研究實施方案,從而保證調查研究的質量,做到有的放矢,避免調查研究過程中的盲目性和簡單化傾向。如果我們不摒棄「閉門造車,電話調查,聽取匯報」來獲取信息資料的「官僚主義」作風,唯上不唯實,報喜不報憂,就無法正確決策,促進工作。當前,圍繞設備安全、市場營銷、運營管理、技術研究、基本建設、信息化建設、戰略發展規劃、人力資源、文化等方面問題,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而重要的課題,我們必須在立意高、剖析深、理念新上做文章,針對重點、難點、熱點、焦點、敏感點問題開展攻關,同時進行戰略、專題、對策研究,分析形勢,把握動態,謀劃思路,為領導決策提供預案,當好參謀。「涉淺水者得魚蝦,入深水者得跤龍」。調查研究只有沉下心來,深入基層,抓住熱點,攻克難點,挖掘特點,反映敏感點,才能給領導提供有情況、有分析、有建議、有價值的調查報告。反之,走馬觀花、浮於表面,調查無頭緒,研究無目的,是不會出任何結果的。3.雨中送傘:沒有時效性調查研究作為決策信息,必須具有時效性,這樣領導才會果斷而及時地對某項工作做出決策。如果對企業發展過程中有影響的帶有傾向性、苗頭性問題調查研究拖延時間過久,延誤領導決策,必然會導致不該有的矛盾、後果產生,領導的事後決策也必然會失去意義作用,那麼調查研究實際上就是徒勞的、無效的。例如,基層單位群眾上訪事件,有的甚至擴大事態,影響了全局工作。這就是調查研究「滯後」的具體表現。事前如能了解群眾的心理願望,摸清群眾的思想動態,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就必然會阻止事態的進一步擴大。如果調研人員超前系統思考問題,並且在調查研究過程中達到既務實,又高效,及時准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動態,為領導提供所需的信息,其結果往往會大相庭徑。調研人員決不能「雨中送傘」,要參在點子上,謀在關鍵處。4.事後諸葛:缺乏預見性調查研究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不論搞什麼樣的調查研究都不能先入為主,不能為了論證自己和某個領導的觀點,憑主觀意志和想當然去搜集、選擇有關材料,更不能為了迎合某個領導的口味,或者是適應某種政治氣候,在調查中見機行事、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用各種虛假的材料去干擾領導的決策,這樣必然會釀成不良後果。要想搞好決策研究,必須調查事物存在的歷史背景、發展沿革,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預測未來,出實招,務實效。比如,我們在探索新的管控模式或進行業務流程再造過程中,事前必須進行充分的調研、分析、論證,否則就會脫離實際,建議缺乏預見性、先見性,在實施過程中也就會出現嚴重的後果。當然,調查研究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可以採取不同的方式得到有價值的調研結果。只要我們把握在選題上的針對性、調查研究的准確性、對策建議的可行性,領導的決策就一定會從中受到啟示,洞開思路。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研究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實現調研成果的轉化作用,指導於工作實踐。

Ⅳ 如何進行企業文化的調研

組織行為學的觀點認為,企業文化是指企業成員共有的一套意義共享體系,它使組織獨具特色,區別於其他組織,這個意義的共享體系實際上是企業所看重的一系列關鍵特徵。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企業文化反映了一個企業的精神與物質文明的總和,是一個企業思維觀念、行為方式、傳統習俗、價值取向的總和。 認識、評價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是比較復雜和困難的,但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課題。 從企業文化角度認識一個企業,比單純從財務指標或者年報上,更深入、更透徹一些。 我們假設,你是一個外部人,空降到一個企業擔任高管,除了了解這個企業的財務狀況、人員構成之外,最好能盡快准確把握這個企業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調研便是這樣一個工具。 企業文化調研的步聚 要進行企業文化調研,需經過以下幾個步聚: 第一就是對企業總體情況進行了解。包括企業的歷史情況、人員構成、目前的現經營管理狀況、人員素質、管理水平、產品競爭力、品牌價值等方面。 實際上,這是任何一個空降或是外聘高管都要做的事。 第二是了解這個行業的背景。包括行業的歷史與現狀、行業競爭力、從業人員文化傾向、相關行業的企業文化特徵、市場競爭情況、市場人員精神狀態與工作狀態、市場前景影響力、市場從業人員對企業整體的認識。 這是從行業的中觀層面來認識把握企業的,主要從市場角度切入,這是非常准確的。因為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市場是企業的主要生存環境。市場和營銷人員最能反映和評價企業的文化優劣。 第三是通過一系列具體調研活動來認識和評判企業文化。包括問卷調研、座談、個別交流、書面材料研究、高層專訪、隨機訪問、現場觀察等方式。這些方式,是真正走入企業進行企業文化調研的具體步聚。問卷調查,要注意問卷設計、發放范圍、操作方法、統計分析。座談要注意座談對象、內容設計、過程式控制制和引導等環節,還要關注一些細節。高層專訪也要進行內容設計,提前准備,注意把握關鍵點。書面材料研究,則主要是從文本內容尤其是企業的歷史來了解企業。現場觀察是很重要的方式,要重點考察廠房車間布局、產品包裝、物料存放、設備設施情況、員工服飾與精神面貌、文字及宣傳欄情況、對外人的態度、食堂宿舍。這些方面,基本可以反映一個企業整體的物質風貌和精神風貌。 以上都是從一些方法層面,了解企業的整體文化特徵。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企業文化調研的主要內容 在組織行為學角度,企業文化是企業成員共有的一套意義共享體系,它使企業獨具特色,區別於其他企業。這個意義的共享體系實際上是企業所看重的一系列關鍵特徵。研究表明,主要是七項主要特徵。 一是創新與冒險。員工在多大程度上受到鼓勵進行創新和冒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二是是否注意細節。員工在多大程度上被期望做事縝密、仔細分析和注意細節。 三是結果取向。管理層在多大程度上考慮到決策結果對組織內成員的影響,換句話說,管理層是否只問結果,不問過程,或者主要以結果來決定組織成員。 四是人際取向。管理決策在多大程度上考慮到決策結果對組織內成員的影響。管理層在決策時,是否考慮到每項決策對人際關系的影響,對企業員工利益的影響。 以上每個特點都表現為一個從低到高的連續體。根據這七個特徵來評價企業,就能得到一幅企業文化的構成圖。這幅圖構成了企業成員對於企業、企業中的活動風格、企業成員的行為方式共同理解的感情基礎。 企業調研活動應該圍繞著以上七個方面進行,才能獲知企業文化的風貌。 調研中注意把握的問題 首先要認清強文化與弱文化的關系。一個企業的主文化就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在企業文化調研中,企業核心價值觀是否被企業成員所廣泛認知,是衡量一個企業是否具備強文化的標志。組織的核心價值觀得到強烈而廣泛的認同,就是強文化。接受核心價值觀的組織成員越多,對核心價值觀的信念越堅定,組織文化就越強。強文化會對其員工的行為產生巨大的影響,在組織內創造一種強有力的行為控制氛圍。 其次是摸清主文化與亞文化的情況。在企業文化調研中,還要注意主文化與亞文化的狀況。很多大型企業都存在著一個主文化以及眾多的亞文化。主文化體現的是核心價值觀,它為企業中絕大多數成員所認可和共享。亞文化通常在大型企業內部發展起來,反映了其中一些成員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情境和經歷。 企業文化調研不能憑想像推斷,只有扎實深入開展調研,才能基本准確認識一個企業的文化狀況,對一個企業有全面、深入的認識。

Ⅳ 談談怎樣做好調查研究工作

調查研究是一項復雜又艱巨的工作,邏輯性條理性很強,因此,應該有它自己的程序,調查研究的過程是了解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一過程也就形成了調查研究應該遵循的基本程序,這就是:准備工作、了解情況、分析研究和綜合提練。
1、准備工作和了解情況
首先是調查目的准備。調查研究是有目的而進行的。在起始調查研究之前,就應該對本次調查研究的動機,意圖和任務有充分的正確的理解,每次調查研究之前,必須吃透調查研究的目的,搞清下去調查什麼,研究什麼,當然,目的准備不是讓調查者鑽領導的框框,目的准備只能是下去調查研究的一個方向,不應成為調查研究的結論要求。
其次是調查對象的准備。在確定調查研究的任務之後,就要對調查對象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成果和目標要求,如萌芽期,就是事物發展初期,調查的目標要求是講清其性質和發展方向,指出應肯定還是否定即可,不應確定總結經驗的目標。生長期,就是事物的性質和發展方向已經清楚,應當講如何使它進一步發展,即主要講思路、講措施、成熟明,應當講如何使它進一步完善提高。只有目標明確具體,才能事半功倍,避免無效勞動。
第三是知識准備。調查研究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如果調查研究者本身對某一問題沒有較深的知識,就不可能做好對這個問題的調查研究。調查研究前,認真學習有關理論和上級有關方針、政策、指示以及有關業務知識,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學習,可以明確調查研究的方向,掌握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提高思想政策水平。做好與調查內容、調查對象有關的材料收集工作,充分了解和掌握前人已有的調研成果,以免重復勞動,浪費時間和精力。當然,這些知識是不可能在調查研究之前就一下子全部掌握的,主要還是要在平時的工作中注意積累掌握,到了臨近調查研究時的再熟悉一次。
知識的准備一般從三個方面來做:一是學習和掌握與調查研究的內容有關的上級規定、制度等文件;二是傳閱有關研究成果和報刊資料;三是學習和掌握與調查研究有關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
第四是組織准備。調查研究是一種開放型工作,除一些極單純的問題接觸人少以外,一般的調查研究涉及的人員都比較多。因此,必須做好組織准備工作。
一方面是調查研究人員的組織准備工作。根據調查研究的任務大小,確定參與人數。如果一個單位承擔難以完成,可以聯合其他單位一起搞。如果參與調查研究的單位和人員比較多,就必須首先確定牽頭單位和負責人,然後根據人員多少和素質確定分組,並對調查的時間、步驟、方法、具體要求和注意事項以及調查研究的經費、交通工具等作出詳細計劃。
另一方面是調查對象的組織准備工作。一般的調查研究都是上級對下的,因此調查者可以提前向被調查單位提出調查提綱要求,以便調查對象有充分准備。被調查單位一般應根據調查提綱和要求,對調查對象進行安排組織,比如什麼時間、什麼人參加座談會,什麼時間現場參觀等。在組織調查對象時,應特別注意不要史挑選報喜的人,而把那些有頭腦、平時愛報憂、甚至持不同政見者排除在外,即使有些人的意見不順耳,是錯誤的,但聽一聽,分析分析,使問題更加明確,還是有好處的。
准備工作完成之後,就可進入調查階段了。了解情況是整個調查研究工作的基礎,情況吃得透,問題摸得准,就為整個調查研究工作打好了好的基礎,在這個階段,應該盡可能地接觸有關人員,盡可能多地掌握一些第一手資料。掌握的情況越多,對下一步的分析研究就越有利。
2、分析研究和綜合提練
其實,這在調查了解情況的階段就開始了,因為在收集情況時,不可能像是錄音機一樣不用費腦子,而是一邊聽情況,一邊就開始分析研究了。分析研究是了解情況階段的升華。了解情況階段的工作,只有通過分析研究才能成為成果。這一階段包括:一是調查報告提綱的准備,二是調查報告的寫作。
經過分析研究階段,對問題的認識就更清楚了,但這並不是調查研究的結束,還要經過一個綜合提練階段,即對存在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這是調查研究的關鍵,因為調查研究的目的就是為解決問題。
在綜合分析中,要有步驟地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從調查材料中剖析事物的本質,找准主要矛盾,確定所有提出和回答的中心問題;二是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找出帶規律的東西,並沿著這個規律研究得出有關的一系列基本觀點;三是再按照這些基本觀點,從調查材料中找出最有說服力的事實,進一步加以論證,使觀點和材料統一起來。
(三)調查研究工作的方法
是指調查的途徑、手段。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現在的調查研究除了採用傳統的方法外,又創造出了許多新的科學方法。
1、會議調查法和實地觀察法
會議調查法。是調查研究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召集一些了解詳細情況的同志,用座談或討論的形式,請他們談談某些問題的情況和他們對此問題的認識,提出建設性意見。開調查會的好處是可以在短時間內了解到比較詳細的情況,效率比較高,而且由於參加會議的同志是比較熟悉情況的,因此掌握的材料會比較可靠。
開調查會一般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選定適合參加調查的人員。參加調查會的人員應是熟悉情況的同志。如果對情況不熟悉,就不可能談出真實的情況來,甚至會把調查者引向事物的反面。

二是參加調查會的人員應盡可能挑選各個層次、各個行業或部門、不同年齡的人員,這樣便於更廣泛地了解各方面對某些問題的看法。
三是調查會要有活潑、暢所欲言的氛,主持調查會的同志要善於用坦誠的態度、民主的作風、輕松的語言、活潑的手勢等談話藝術,解除與會者的緊張心理,引導大家展開討論。
四是根據不同的情況,確定調查會的規模大小以及分幾次開還是一次開。有時事情情況較復雜,發言人較多,可以分開兩次或多次,讓參加座談的人員都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有時由於一些領導或權威人士的參加可能會使參加調查的同志緊張或拘束,不利於發表意見,主持人就可以分層次召開或個別徵求領導及權威人士的意見。
五是將調查的內容提前告訴參加會議的人員,請他們提前做好准備,防止調查會開始才提出議題的做法。
實地觀察法。是指調查者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或者藉助科學的工具和手段,直接考察正在發生的經濟或社會現象。實地觀察法是搜集非語言行為資料的首選方法。實地觀察法的主要優點是,調查者能夠在實地直接感和客觀對象,所獲取的是直接的、生動的、具體的感性認識,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但實地觀察法所觀察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面現象或外部聯系,帶有一定的偶然性。
2、文獻調查法和民意調查法
文獻調查法。是指通過對文獻的搜集和摘取,以獲得關於調查對象的信息。文獻是指記錄知識的信息資料,是調查資料的重要來源。對於社會現象的歷史演變及發展趨勢的研究等,文獻資料就可能成為首要的資料來源。文獻調查法的目的作用,在於充分了解事物的背景與概貌,以探求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文獻調查法往往是一種先行的調查方法。一般只能作為調查的先導,而不能作為調查結論的現實依據。
民意測驗是一種充分體現民主精神的調查方法,可以充分了解群眾對某問題的態度和意見。民意測驗一般採取兩種形式:
一是走訪調查。調查者通過抽樣法,選定一定數量的調查對象,通過同他們面談或電話聯系等,了解他們的真實思想和意見。這種方式可以了解到與調查內容相關的其他內容。其缺點是容易使被調查者產生一些拘束,不願談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來。民意測驗選的對象越多,了解到的情況就越接近真實,民意測驗挑選對象時應注意不要單調地選一種人,而應從年齡、職業、收入、政治面貌、種族、性別等不同的方面選出不同的人來,這樣才能保證民意測驗的廣泛性和真實性。
二是書面調查。一般採取無記名方式,調查者提出一些題目或調查內容,通過卡片、信函和問卷等書面形式分發給一定數量的群眾,由群眾自願填寫,然後收回,進行統計分析,由於採取無記名方式,群眾沒有任何政治或其他方面的壓力,可以無所顧忌地把自己的真實想法提出來,因此這種方式可以了解到群眾真實的心理和看法,對改進工作很有幫助,而且由於這種調查面廣,增加了解調查的材料。
3、訪談調查法和資料調查法
訪談調查法。是指調查者與被訪者通過口頭交談的方式了解調查對象情況的方法。訪談調查法要求訪談者不僅要做法訪談前的各項准備工作,而且要善於進行人際交往,與被訪談者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和一定的感情,熟練地掌握訪談中的提問、引導等技巧,並根據具體情況採取適當的方式進行面談。
資料調查法。即通過收集有關現成的書面資料,查閱各種歷史檔案,進行調查研究。這種方式簡單易行,尤其對於不容易接觸的東西或地方,通過這種方式就能獲得一定的情況,資料調查法的缺點是收集到的資料是第二手資料,有時會由於其記錄者的水平問題,使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受到影響,因此進行資料調查時,要認真核對資料,盡可能地掌握完整的資料。
4、統計調查法和實驗調查法
統計調查法。是利用固定統計報表的形式,把下邊的情況反映上來,通過分析而進行的一種常用的調查研究方法由於統計報表的內容是比較固定的,因此可能通過報表分析出某項事物的發展軌跡和未來走勢,如通過每月報表,可以分析出某個企業逐月產值完成情況,並能分析出比上年同期增減情況,還可預測出下一步的趨勢。運用統計調查法,應注意幾點:一是統計口徑要統一,否則是不可比的;二是應以統計部門的數字為准,否則分析的依據難免有誤;三是報表分析和實際實際調查相結合,不能就報表進行單純分析,如對產值大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報表中難以反映出來,只有通過實際調查才能形成完整概念。
實驗調查法。是指經過特殊安排,適當控制某些條件,使一定的社會現象發生,以提示其產生原因或規律的方法。其特點是:控制某種條件,較准確地了解有關現象的變化,深刻地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實驗能否達到預期的目的,很大程度取決於能否有效地控制實驗過程,尤其是取決於對實驗因素的控制和對非實驗因素的控制,實驗調查法通常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達到一定的理論目的,即檢驗一定的假設;二是可以達到一定的實踐目的,即對新的政策、措施或社會形態的合理性進行檢驗。
5、綜合歸納法和問卷調查法
辦公室工作人員在調查研究中可能會接觸到很多零碎繁雜的情況,如果把這些情況不加整理地全給領導端上來,就不能達到整體研究的目的,因此,必須對這些情況加以整理,整理的辦法之的就是綜合歸納法,所謂綜合歸納法就是把研究對象的各個部門、各個方面和各種因素聯系起來考慮,通過考慮得到普遍性的、有規律的東西,形成多樣性的統一,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綜合歸納法是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並不是事物各個方面的各個部門的簡單相加。綜合歸納離不開分析研究。
問卷調查法,是指調查者運用統一設計的問卷並選定一定數量的調查對象了解情況或征詢意見的方法。這種方法能突破時空的限制,同時進行大范圍的調查,調查資料便於匯總整理和分析,資料較為可靠,能夠用較小的人力物力消耗收到比較大的效果。
6、回溯分析法和典型調查法
回溯分析法一般用在對某項決策效果的調查研究中,即在某項決策面臨失效的情況必須重新決策時,就需要對原有決策的產生背景及決策本身進行客觀分析,找出失誤產生過程的原因,在此基礎上糾正失誤。
回溯分析一般採取兩種方法,一是從原有決策的起點開始,一步一步按事物發展順序來進行,通過對當時決策背景、決策實施的每一步的演示,找出問題的症結。二是從決策的結果開始,倒著一步一步地進行分析,先擺出失誤的後果,然後找出引起失誤的原因,再找出更深層次的原因,直到找出最終的原因。回溯分析必須以充分的事實說話,不能想當然搞假設推理。
典型調查法,是指在定范圍內選具有代表性的特定對象進行調查的方法。這是調查中經常使用的方法,雖然是選擇部門對象進行調查,但這些對象具有代表性,能夠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徵,所以也能夠達到認識事物總體的目的。典型調查必須注意對象的選擇,如選擇的對象不具有代表性,那麼就很難得到對事物整體的正確認識。這就要求調查者根據調查的目的要求,詳細了解所有調查對象的概況,認真加以分析比較,從中選擇出具有代表性的對象,只有這樣調查才能具有全面的代表意義。
以上介紹的調查研究的方法,只是一般常用的方法。這些方法在調查研究中使用時,並不是單一運用的,而是互相交錯運用的。因此,辦公室人員應在調查研究工作中靈活運用。
三、如何提高調查研究水平
剛就如何開展調查研究工作,已談了很多,大家也有很深的體會,那麼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調研水平,這里,結合平時的感受,我用古人的幾句詩來談談我的一些認識。
第一,「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要強內功。我感到搞調查研究有三個方面非常重要,就是「三懂」:首先要懂政策。只有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和深厚的理論功底,掌握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工作路線、方針、政策,並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分析、研究問題,才能提高調查研究的准確性、科學性。如果不懂政策,我們就會無的放矢,說不定政策早出台了,我們還在研究,這樣的成果就成了「馬後炮」。其次,要懂人。俗語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這說明人的思想、心理、性情、性格,千差萬別。搞調研工作,要學會懂人、學會了解被調研的對象,這就要求我們要廣泛涉獵我們工作范圍內的各方面的專業知識,否則,在調研中就會出現答非反問,難入正題現象。所以,科學文化知識、社會學、心理學、人才學、管理學等等方面都要涉獵一些。通過學習,切實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並自覺貫徹於調查研究的全過程。第三,要懂寫作。調查研究後,對於調研結果,需要用調研文章把它反映出來,這就要求從事調研工作的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定作水平。
第二,「不畏浮雲遮眼望,自緣身在最高層」,要站得高。要明確調查研究的目的。我們進行調查研究的目的就是確保工作符合實際、沿著正確的軌道運行。因此,搞好調查研究的前提是要明確調研的目的是什麼,如果目的不明,就是無效勞動,無事找事,無病呻吟。因此我們在調研之前,首先要對研究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發揮什麼作用心中有數,而不單為了完成任務寫篇文章。站得高,有三個方面非常重要。第一,重點要明。就是要明確調研的重點,要緊緊圍繞工作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要注意新出現的關系全局的苗頭性問題,做好超前調查研究,把矛盾和問題消解在萌芽狀態。第二,立意要高。立意對調研工作成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意在筆先」,即立意(主題)要在調研之前就應明確,操筆為文,連立意也不明確,那就很難下筆。明朝黃子肅在《詩法》中說:「意者,一身之主也」。立意制約著文章的內容、思想。立意是文章的靈魂,沒有立意或立意不明確,形成的調研結果就會是現象的羅列、材料的堆砌。在調查研究中要善於抓住第一材料,然後經過科學的提煉、概括和總結,從中找出帶規律性的東西,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案和方法,用以指導實際工作。第三,煉意要深。也就是提煉主題,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質。我國古人認為發現「意」後,還要從大量的材料中下苦功夫求得其精,稱之為「煉意」。煉意是對事物本質的認識。「金百煉則雜氣而精光發」,「意」須百煉才能除掉雜質。拿現代語說,就是確立主題後,還要提煉主題,要從事實材料中提煉出符合事物規律的認識。立意是事實材料的客觀性和作者的主觀性相統一的產物。而煉意則是實現統一的手段,是在豐富的材料基礎上進行概括實現的。是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由現象達到本質的認識。這就是馬克思指的頭腦加工。我國古人稱為「胸有爐錘」,經過千錘百煉,才顯現精意。我們在處理從調研中得來的材料時,要站在時代的高度、政策的高度、歷史的高度、上級的高度、群眾的高度、創新的高度來考慮和思考問題。站在這樣五個高度,我們的調查研究就具有時代精神,就有高度,體現了某一時期黨的路線、政策的內容,對工作就有一定的推動,借鑒作用。
第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要沉下去。一個人要獲得感性認識有兩個方面非常重要。一是親歷親為,二是間接獲取,作為基層幹部來講,親歷親為更為重要。必須做到「三個深入」:第一,深入工作。我們的調研要為工作服務,必須深入到工作中去,要參與工作的全過程,堅決克服工作調研「兩張皮」的問題,要及時對工作推進的反響、效果、典型進行全面了解,從而及時改進和完善。因此,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堅持直接調查和蹲點調查相結合,不搞「花拳綉腿」,防止蜻蜓點水。第二,深入群眾。群眾最有發言權、評判權。要多聽群眾對的看法,使調查研究的過程成為密切黨群關系、干群關系的過程;第三,深入實踐。要通過實踐檢驗認識的正確與否以及價值大小。搞調查研究,不能只能寫篇文章就完事,一種思想、一種理念、一種方案,要組織實驗,要用實踐來檢驗其可行性,要帶頭踐行所提出的思想觀念,帶頭去宣傳所提出的主張。經常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人,對理想有衷情,對事業有真情,對工作有熱情,對創新有激情,對群眾有感情。只有設身處地,深入現場,才能有更多的感性、理性、悟性和靈性,才能有更多的想法和辦法。
第四,「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見金」,要鑽進去。通過調查研究,我們會獲得大量的第一手資料,這還只是調查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成果,就像淘金一樣找到了礦沙,但要找到金子,必須辛勤、淘漉。不同時期對調查研究有著不同的要求,對不同的問題也有不同的要求,這要求我們從大量復雜紛繁的現象、問題、事例中找准所需要的東西。一是追求真理。我們搞調研就要追求真相,找尋本質,不斷地探索發現真理,不隨人俯仰,不任人方圓,不唯上,不唯書,這是古往今來許多知識分子的寶貴品質。要保持客觀的、冷靜的頭腦,不被世俗流行的觀點和自己的先天之見所蔽,不能只收集那些有利於現有成見的東西,而對改變現有成見的東西視而不見。第二,崇尚科學。就是善於運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處理我們的研究課題。調查研究的方法可分為傳統的方法和現代的科學方法。傳統方法如召開調研會、研討會、走訪調查、蹲點調查、典型調查、實地考察等,是多年來我們堅持的行之有效的調研方法,應當繼承和完善。同時也要以新的思維方式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既要注意典型調查,也要注意利用統計報表提供的信息;既要從政策的角度進行定性的分析,也要適當採用數學模式等方法進行定量的分析。要努力從定性和定量、宏觀和微觀、靜態和動態、縱向和橫向等方面的結合上得出對調研對象的科學認識。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手段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提高調研效率,並為正確決策提供全面、翔實、可靠的信息和數據。第三,辯證選材。材料對調研具有佐證和深化作用。要圍繞主題選材,材料是主題的體現,主題是選材的依據。不管材料多麼生動,如果與主題無關,就應舍棄,決不可因偏愛而損害了主題。選材要真實,材料真實,合乎實際,合乎情理,合乎科學道理,才可信,才能有說服力。選材要有代表性,「以一當十」,越精越好。有代表性的材料,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對材料開掘要深,轟轟烈烈的大事,其意義容易識別,但小事也往往有深遠的含義。要用心開掘,由表及裡,由小見大,通過現象看本質,這樣才能抓住事物的特性,反映工作的本質。選材要有時代氣息,有時代感的材料,才能與現實相吻合,才能與時代的腳步合拍,才能同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才能引起共鳴。選材要新穎,陳舊的材料,已經失出了它的生命力,不會對組織工作起作用。材料新穎,才能使讀者如獨辟蹊徑,耳目一新。
第五,「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要靜下來。現在社會上有一種浮躁心態,就是急功近利,什麼事都想一蹴而就。不願用硬功、不願下死勁,這對調研百無一利。要搞好調研必須靜得下,沉得住氣。首先強化責任心。責任心決定著工作的動力。心中要時刻想到要把調研工作與推動工作創新結合起來,而不是為寫文章而調研,為任務而調研。其次強化奉獻精神。搞調查、寫文章是吃苦的事,辛苦的事。有時候很辛苦,很累,寫出一篇高質量的文稿,常常是頭昏、眼花、手酸、肩痛,嘴裡苦,沒有奉獻精神、吃苦精神且搞不好的。三是強化求精意識。文章不怕改,觀點不怕煉。越改越精,越煉越新。因此,古人有「面壁十年圖破壁」、「語不驚人死不休」之句,我們寫調研文稿也要有這種精神,許多同志有思想火花,有研究能力,要解放思想,勇於開拓,勤於思考,提出好的建議,多出一些好的調研成果。從事調研工作,對自己的成長大有益處,實際上也培養了不少人才。正如恩格斯所說:「這個領域無限廣闊,誰肯認真地工作,誰就能做出許多成績,就能超群出去。」

Ⅵ 想要做好文創的研發,該如何做好區域文化調研

中國文化想要傳承發展,那麼就必須不同地區做好地域的調研,在北方地區適合發展什麼樣的文化,在南方地區適合發展什麼樣的文化,這是因地制宜的,不是空穴來風的,比如說北方的扭秧歌、二人轉等等就是適宜北方的創意文化,而南方屬於溫靜婉約的風格,一些刺綉、陶藝是適合南方的創意文化,所以文化想要發展,其根本就在於要根據地域來做好充分的調研,讓人們做一個評判。

現今,有很多商人將文化與金錢綁在一起,吸引了更多具備商業頭腦的人去運作,就會讓文化得以創意化,更加能被大眾接受。畢竟文化的受眾就是地方的百姓,只有他們說好的文化才是最適合區域發展的。所以說,文化商業化,是當下文化創意發展的必經之路。,

Ⅶ 如何做好調研工作

第一:調查研究工作的選題
我們作為一般工作人員,調查研究的課題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被動選題,即上級領導安排的課題,二是主動選題,即根據自身工作需要選擇的調研課題。課題的分類,前面已詳述。
第二:調查研究工作的程序
調查研究是一項復雜而又艱巨的工作,邏輯性條理性很強,因此,應該有它自己的程序。調查研究的過程是了解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一過程也就形成了調查研究應該遵循的基本程序,這就是:准備工作、了解情況、分析研究和綜合提練。
1、准備工作和了解情況
首先是調查目的准備。每次調查研究之前,必須吃透調查研究的目的,搞清下去調查什麼、研究什麼,當然,目的准備不是讓調查者鑽領導的框框,目的准備只能是下去調查研究的一個方向,不應成為調查研究的結論要求。
其次是調查對象的准備。在確定調查研究的任務之後,就要對調查對象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成果和目標要求。如萌芽期,就是事物發展初期,調查的目標要求是講清其性質和發展方向,指出應肯定還是否定即可,不應確定總結經驗的目標。生長期,就是事物的性質和發展方向已經清楚,應當講如何使它進一步發展,即主要講思路、講措施、講完善提高。只有目標明確具體,才能事半功倍,避免無效勞動。
第三是知識准備。調查研究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如果調查研究者本身對某一問題沒有較深的知識,就不可能做好對這個問題的調查研究。調查研究前,認真學習有關理論和上級有關方針、政策、指示以及有關業務知識,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學習,可以明確調查研究的方向,掌握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提高思想政策水平。做好與調查內容、調查對象有關的材料收集工作,充分了解和掌握前人已有的調研成果,以免重復勞動,浪費時間和精力。當然,這些知識是不可能在調查研究之前就一下子全部掌握的,主要還是要在平時的工作中注意積累掌握,到了臨近調查研究時再熟悉一次。知識的准備一般從三個方面來做:一是學習和掌握與調查研究的內容有關的上級規定、制度等文件;二是傳閱有關研究成果和報刊資料;三是學習和掌握與調查研究有關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
第四是組織准備。調查研究是一種開放型工作,除一些極單純的問題接觸人少以外,一般的調查研究涉及的人員都比較多。因此,必須做好組織准備工作。一方面是調查研究人員的組織准備工作。根據調查研究的任務大小,確定參與人數。如果一個單位承擔難以完成,可以聯合其他單位一起搞。如果參與調查研究的單位和人員比較多,就必須首先確定牽頭單位和負責人,然後根據人員多少和素質確定分組,並對調查的時間、步驟、方法、具體要求和注意事項以及調查研究的經費、交通工具等作出詳細計劃。另一方面是調查對象的組織准備工作。一般的調查研究都是上級對下的,因此調查者可以提前向被調查單位提出調查提綱要求,以便調查對象有充分准備。被調查單位一般應根據調查提綱和要求,對調查對象進行安排組織,比如什麼時間、什麼人參加座談會,什麼時間現場參觀等。在組織調查對象時,應特別注意不要專挑選報喜的人,而把那些有頭腦、平時愛報憂、甚至持不同政見者排除在外,即使有些人的意見不順耳,是錯誤的,但聽一聽,分析分析,使問題更加明確,還是有好處的。
准備工作完成之後,就可進入調查階段了。了解情況是整個調查研究工作的基礎,情況吃得透,問題摸得准,就為整個調查研究工作打了好的基礎。在這個階段,應該盡可能地接觸有關人員,盡可能多地掌握一些第一手資料。掌握的情況越多,對下一步的分析研究就越有利。
2、分析研究和綜合提練
其實,這在調查了解情況的階段就開始了,因為在收集情況時,不可能像是錄音機一樣不用費腦子,而是一邊聽情況,一邊就開始分析研究了。分析研究是了解情況階段的升華。了解情況階段的工作,只有通過分析研究才能成為成果。這一階段包括:一是調查報告提綱的准備,二是調查報告的寫作。
經過分析研究階段,對問題的認識就更清楚了,但這並不是調查研究的結束,還要經過一個綜合提練階段,即對存在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這是調查研究的關鍵,因為調查研究的目的就是為解決問題。

Ⅷ 如何開展好調查研究工作麻煩告訴我

人的思想、心理、性情、性格,千差萬別。搞調研工作,要學會懂人、學會了解被調研的對象,這就要求我們要廣泛涉獵我們工作范圍內的各方面的專業知識,否則,在調研中就會出現答非反問,難入正題現象。所以,科學文化知識、社會學、心理學、人才學、管理學等等方面都要涉獵一些。通過學習,切實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並自覺貫徹於調查研究的全過程。第三,要懂寫作。調查研究後,對於調研結果,需要用調研文章把它反映出來,這就要求從事調研工作的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定作水平。
第二,「不畏浮雲遮眼望,自緣身在最高層」,要站得高。要明確調查研究的目的。我們進行調查研究的目的就是確保工作符合實際、沿著正確的軌道運行。因此,搞好調查研究的前提是要明確調研的目的是什麼,如果目的不明,就是無效勞動,無事找事,無病呻吟。因此我們在調研之前,首先要對研究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發揮什麼作用心中有數,而不單為了完成任務寫篇文章。站得高,有三個方面非常重要。第一,重點要明。就是要明確調研的重點,要緊緊圍繞工作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要注意新出現的關系全局的苗頭性問題,做好超前調查研究,把矛盾和問題消解在萌芽狀態。第二,立意要高。立意對調研工作成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意在筆先」,即立意(主題)要在調研之前就應明確,操筆為文,連立意也不明確,那就很難下筆。明朝黃子肅在《詩法》中說:「意者,一身之主也」。立意制約著文章的內容、思想。立意是文章的靈魂,沒有立意或立意不明確,形成的調研結果就會是現象的羅列、材料的堆砌。在調查研究中要善於抓住第一材料,然後經過科學的提煉、概括和總結,從中找出帶規律性的東西,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案和方法,用以指導實際工作。第三,煉意要深。也就是提煉主題,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質。我國古人認為發現「意」後,還要從大量的材料中下苦功
求得其精,稱之為「煉意」。煉意是對事物本質的認識。「金百煉則雜氣而精光發」,「意」須百煉才能除掉雜質。拿現代語說,就是確立主題後,還要提煉主題,要從事實材料中提煉出符合事物規律的認識。立意是事實材料的客觀性和作者的主觀性相統一的產物。而煉意則是實現統一的手段,是在豐富的材料基礎上進行概括實現的。是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由現象達到本質的認識。這就是馬克思指的頭腦加工。我國古人稱為「胸有爐錘」,經過千錘百煉,才顯現精意。我們在處理從調研中得來的材料時,要站在時代的高度、政策的高度、歷史的高度、上級的高度、群眾的高度、創新的高度來考慮和思考問題。站在這樣五個高度,我們的調查研究就具有時代精神,就有高度,體現了某一時期黨的路線、政策的內容,對工作就有一定的推動,借鑒作用。
第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要沉下去。一個人要獲得感性認識有兩個方面非常重要。一是親歷親為,二是間接獲取,作為基層幹部來講,親歷親為更為重要。必須做到「三個深入」:第一,深入工作。我們的調研要為工作服務,必須深入到工作中去,要參與工作的全過程,堅決克服工作調研「兩張皮」的問題,要及時對工作推進的反響、效果、典型進行全面了解,從而及時改進和完善。因此,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堅持直接調查和蹲點調查相結合,不搞「花拳綉腿」,防止蜻蜓點水。第二,深入群眾。群眾最有發言權、評判權。要多聽群眾對的看法,使調查研究的過程成為密切黨群關系、干群關系的過程;第三,深入實踐。要通過實踐檢驗認識的正確與否以及價值大小。搞調查研究,不能只能寫篇文章就完事,一種思想、一種理念、一種方案,要組織實驗,要用實踐來檢驗其可行性,要帶頭踐行所提出的思想觀念,帶頭去宣傳所提出的主張。經常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人,對理想有衷情,對事業有真情,對工作有熱情,對創新有激情,對群眾有感情。只有設身處地,深入現場,才能有更多的感性、理性、悟性和靈性,才能有更多的想法和辦法。
第四,「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見金」,要鑽進去。通過調查研究,我們會獲得大量的第一手資料,這還只是調查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成果,就像淘金一樣找到了礦沙,但要找到金子,必須辛勤、淘漉。不同時期對調查研究有著不同的要求,對不同的問題也有不同的要求,這要求我們從大量復雜紛繁的現象、問題、事例中找准所需要的東西。一是追求真理。我們搞調研就要追求真相,找尋本質,不斷地探索發現真理,不隨人俯仰,不任人方圓,不唯上,不唯書,這是古往今來許多知識分子的寶貴品質。要保持客觀的、冷靜的頭腦,不被世俗流行的觀點和自己的先天之見所蔽,不能只收集那些有利於現有成見的東西,而對改變現有成見的東西視而不見。第二,崇尚科學。就是善於運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處理我們的研究課題。調查研究的方法可分為傳統的方法和現代的科學方法。傳統方法如召開調研會、研討會、走訪調查、蹲點調查、典型調查、實地考察等,是多年來我們堅持的行之有效的調研方法,應當繼承和完善。同時也要以新的思維方式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既要注意典型調查,也要注意利用統計報表提供的信息;既要從政策的角度進行定性的分析,也要適當採用數學模式等方法進行定量的分析。要努力從定性和定量、宏觀和微觀、靜態和動態、縱向和橫向等方面的結合上得出對調研對象的科學認識。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手段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提高調研效率,並為正確決策提供全面、翔實、可靠的信息和數據。第三,辯證選材。材料對調研具有佐證和深化作用。要圍繞主題選材,材料是主題的體現,主題是選材的依據。不管材料多麼生動,如果與主題無關,就應舍棄,決不可因偏愛而損害了主題。選材要真實,材料真實,合乎實際,合乎情理,合乎科學道理,才可信,才能有說服力。選材要有代表性,「以一當十」,越精越好。有代表性的材料,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對材料開掘要深,轟轟烈烈的大事,其意義容易識別,但小事也往往有深遠的含義。要用心開掘,由表及裡,由小見大,通過現象看本質,這樣才能抓住事物的特性,反映工作的本質。選材要有時代氣息,有時代感的材料,才能與現實相吻合,才能與時代的腳步合拍,才能同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才能引起共鳴。選材要新穎,陳舊的材料,已經失出了它的生命力,不會對組織工作起作用。材料新穎,才能使讀者如獨辟蹊徑,耳目一新。
第五,「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要靜下來。現在社會上有一種浮躁心態,就是急功近利,什麼事都想一蹴而就。不願用硬功、不願下死勁,這對調研百無一利。要搞好調研必須靜得下,沉得住氣。首先強化責任心。責任心決定著工作的動力。心中要時刻想到要把調研工作與推動工作創新結合起來,而不是為寫文章而調研,為任務而調研。其次強化奉獻精神。搞調查、寫文章是吃苦的事,辛苦的事。有時候很辛苦,很累,寫出一篇高質量的文稿,常常是頭昏、眼花、手酸、肩痛,嘴裡苦,沒有奉獻精神、吃苦精神且搞不好的。三是強化求精意識。文章不怕改,觀點不怕煉。越改越精,越煉越新。因此,古人有「面壁十年圖破壁」、「語不驚人死不休」之句,我們寫調研文稿也要有這種精神,許多同志有思想火花,有研究能力,要解放思想,勇於開拓,勤於思考,提出好的建議,多出一些好的調研成果。從事調研工作,對自己的成長大有益處,實際上也培養了不少人才。正如恩格斯所說:「這個領域無限廣闊,誰肯認真地工作,誰就能做出許多成績,就能超群出去。」

Ⅸ 怎樣加強調研工作

調研工作在工作過程中是最具基礎性的一個環節,它的工作成效直接關繫到各項工作開展落實的實際質量。因此,進一步調研工作實效,提高調研工作質量,基層機關幹部必須研究的重要課題。

當前,影響調研工作實效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是在調研程度上深入實際工作不夠。有的開展調研工作思想態度不端正,工作作風不扎實,走走形式,走走過場,敷衍了事;有的只揀工作成績好的、業績比較突出的單位跑,怕遇到問題、怕碰到麻煩,行動上不敢深入;有的調研工作人員業務水平不高、業務素質參差不齊,無法滿足調研工作的需求。

二是在調研方式方法過於單一。從調研工作的現狀來看,調研組在實際調研過程中,多數在聽取調研對象單位的意見和想法,真正聽取基層群眾的意見的情況比較少,難以了解基層在真實情況。

三是在調研結果運用不夠深入。調研工作獲取的各種信息往往千姿百態,數量龐大,但很多調研人員怕辛苦、怕麻煩,不能夠對調研資料進行有效的梳理、匯總和總結,難以發現調研課題的主要矛盾,矛盾的根源在哪裡,也就難以分析出解決這些矛盾的有效辦法。

針對上述調研工作存在的實際問題,要增強調研工作的實效,切實提高調研工作的質量,首要任務是積極探索,改進調研工作的實際成效。

開展調研工作首先要深入實際,不搞形式上的調研。調研工作成效如何,首先看與是否深入實際、深入實際的程度有直接的關系。因此,開展調研工作,既要堅持「走」下去,又要走的深、走得遠、走得廣,才能取得真正的實際效果。

Ⅹ 企業文化調研的方法都有哪些

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既要全面,又講步驟的過程,它切忌顛倒先後、喧賓奪主。一般情況,合理的企業文化建設須經歷「調研」、「診斷和分析」、「定為」、「宣貫」和「深植」的過程,並非一步跨越到「宣貫落實」。沒有科學的企業文化定位或形成企業文化體系,即便努力去做了大量的企業文化「宣貫落實」工作,也難以保障企業文化建設的成功,甚至徒勞無功。然而,科學的調研是實現企業文化的科學定位的保障或前提。根據企業文化咨詢或企業文化建設的經驗,企業文化調研的有效方式大概有:資料調研、現場考察、訪談調研、問卷調研。

一、資料調研。主要是對企業內部文獻、外部宣傳資料及行業資料進行大量的研讀,以摸清企業歷史背景、發展歷程、行業特點及企業每個階段的戰略和特徵,總結出企業曾經做什麼和想什麼。一般地說,企業內部文獻包括企業志、發展史、大事記、發展規劃書、年會總結報告、管理制度、經營報告、幹部花名冊及企業內刊和雜志;外部宣傳資料包括所發表的行業報告、廣告宣傳及人物宣傳等;行業資料包括行業政策、行業法律、行業權威報告、行業報刊等。只有實行資料調研,才能對企業有初步的了解。

二、現場考察。主要集中於廠區現場考察和地域考察。意在通過對企業現場實情的參觀,親身體驗企業的工作環境、文化氛圍、廠區面貌、廠區風氣和員工的工作狀態;通過地域考察,摸清該地域的風土人情,思維習慣,生活觀念等地域的文化元素,因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域文化不同,人的做事風格就不同。所以,體驗企業風氣和總結地域文化,對於成功塑造企業文化來說,是存在一定意義和作用的。

三、訪談調研。旨在通過訪談調查,凝聚共識,深入掌握企業的文化家底,集中各層人員的看法與思想;通過和諧自然的訪談交流,促使信任在交流中建立,信息在交流中傳遞,企業現有文化在交流中再現,批判與揚棄在交流中明晰,訴求在交流中確立,認識在交流中提升。這種調研一般分為高層領導訪談、中層高幹部訪談及勞動模範或技術骨乾的訪談。對高層領導的訪談,意在把握企業核心領導的經營哲學、管理風格和價值取向,深入掌握企業的發展戰略和歷史背景、行業競爭態勢,抓住企業存在的優勢與劣勢及面臨的機會和挑戰等;對中層幹部的訪談,目的在於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企業的管理現狀和經營狀況,提升他們對企業文化的參與意識;對勞動模範或技術骨幹或基層骨乾的調研,主要是為了了解他們對企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看法和態度,現在存在的問題,以及他們的個人態度,充分調動他們對企業文化建設的支持力度。總之,企業文化的訪談調研,不僅是摸清企業文化家底的過程,更是凝聚企業文化意識的過程。

四、問卷調研。主要分為員工問卷調查和社會問卷調查,意在更全面地掌握企業的情況。一是通過員工問卷調查,了解企業一線員工的想法、看法和期望,更進一步提高廣大員工的參與意識,奠定企業文化建設的群眾基礎;二是通過社會問卷調查,了解外界對企業的看法與評價,調查主要集中在社區、客戶、競爭者、同盟者及政府機構。

總而言之,企業文化的調研是企業文化建設的第一步,它具有基礎性作用。因此,企業文化建設,務必要做好文化調研工作。

與如何提高文化調研工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9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7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1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3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3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8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7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8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