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鴕鳥文化是什麼意思
就是指的是一種「明哲保身,不要惹事生非」的心態,傳說鴕鳥遇到危險就會把頭藏進沙中(其實是在找食物),顧頭不顧尾
❷ 美國的烏鴉文化是什麼意思
烏鴉文化就是烏鴉嘴。
人們常常對直言不諱的人說「你這張烏鴉嘴」,嫌烏鴉嘴專門講不吉利的事,專門預言凶事,不講好話。烏鴉嘴說得那麼準是偶然還是必然呢?是它們聞出了什麼味道?西藏有天葬的習 慣,人死後喂鳥,人將死身上散發的氣味是否就是引導鳥兒飛來的原因呢?不管怎樣,烏鴉一張嘴就發出了要死人的預報,這有大量的事實作根據。這也是烏鴉嘴不 討人喜歡的原因。西方人說話的習慣有點類似烏鴉,不管你高不高興他都要說,辦事也認真,總要爭出一個理來,因此,西方人發明了近代科學。在中國人眼裡,西方文化就是一種烏鴉文化。[1]
❸ 鳥在中國文化中的象徵意義
海燕 高爾基寫過,象徵著戰斗精神。
沙鷗 杜甫寫過: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象徵著自由。
鷹 毛澤東寫過:鷹擊長空。搏擊長空志向高遠的象徵。
鴻鵠 司馬遷寫過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象徵著高遠的志向。
雁 李清照寫過: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是思念的象徵。
鳳凰(想像中的鳥算鳥嗎?)郭沫若寫過,鳳凰涅盤。完美的象徵。
鯤鵬 (想像中的鳥)莊子寫過,李白寫過。是崇高的象徵。
❹ 什麼是鳥文化的內涵
杜鵑 杜鵑,又名子規,杜宇、蜀魄等。《華陽國志·蜀志》載:「古有蜀王杜宇,號望帝,後禪位出奔,其時子規鳥鳴,蜀人思念杜宇,故覺此鳥鳴聲悲切。」也許因此,人們總是把杜鵑聲與「悲傷」、「思歸」的情緒聯系在一起。如辛棄疾《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來未抵人間離別。」詞人用杜鵑來惋惜百花凋零,春已歸去的傷感之情。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子規聲聲,彷彿呼叫著「不如歸去」,然而,遷客卻仍要遠行,這是令人何等的傷情?作者正是借子規的啼聲,來襯托自己的愁心。表達了對友人受貶的無限同情。
燕 成雙成對的燕子,總使人想起團圓或離散。「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詩經·谷風》),成雙成對的燕子,引起有情人渴望比翼雙飛的思念。燕子依舊,物是人非,更易使人產生時事變遷、昔盛今衰的感嘆。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而最讓人傷感的,莫過於像燕無家可歸一樣,成了無根之人。南唐後主、亡國之君李煜,眼看燕子歸來,和淚寫下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千古名句。
鴻雁 是大型的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如歐陽修《戲答元稹》:「夜聞歸雁生相思,病人新年感物華。」 趙嘏《長安望秋》:「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秦觀《減字木蘭花》:「困依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龔自珍《己亥雜詩》:「三更忽軫哀鴻思,九月無襦淮水湄。」
鷓鴣 鷓鴣,在古人眼裡,叫聲凄切、清長,如說「行不得也,哥哥」。在詩詞中,鷓鴣聲彷彿是哀怨、凄清的化身。如:辛棄疾《菩薩蠻》:「江晚正愁余,深山聞鷓鴣。」對著江邊的暮色無限惆悵,深山裡又傳來鷓鴣鳥悲苦的叫聲。黃升《月照梨花》中:「不知郎馬何處,煙草凄迷,鷓鴣啼。」「行不得也哥哥」,是鷓鴣的叫聲,也是少婦的心聲。「鷓鴣啼」,含蓄地表達了情系郎君,翹首盼郎歸的心情。
烏鴉 烏鴉全身黑色,人們對它常有厭惡之感,常用來描寫衰敗荒涼的景象。如秦觀《滿庭芳》:「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辛棄疾《永遇樂》:「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過去的事情不堪回首,今天,飛集在敵人廟里的烏鴉爭食剩餘祭品,祭鼓頻敲。表達了對統治者不能收復中原的不滿。
蟬 蟬又名知了,以善鳴而聞名。秋日來臨也是蟬的末日將到,鳴聲也顯得凄切,古詩詞中寒蟬即秋蟬鳴叫聲大多帶有凄涼、悲傷的色彩。如:駱賓王《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以蟬之高潔自況,也以蟬鳴的悲涼來襯托自己身陷囹圄的憂傷心情。柳永《雨霖鈴》中「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寫秋蟬叫聲凄切,不僅點明了節令,而且渲染了離別的氣氛。蟬鳴長一聲短一聲,聲聲牽動離人心。
猿 猿是哺乳動物,據說與人類同宗。它的啼叫聲,更多地被賦予情感色彩。如:杜甫《登高》中「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寫猿聲之哀,襯托出了「悲秋作客」、「失意潦倒的困境。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以杜鵑和猿的啼聲渲染了悲苦的氣氛,反映環境的惡劣,表達心中的憤懣。
黃鸝 黃鸝聲脆,易使人喜。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詩人歡愉開朗的胸懷聞黃鸝聲便知;晏殊「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農家春遊之樂躍然紙上
❺ 關於」鳥的文化」資料
先看看這個鳥的語文專題,
教學目標 參考提示
學習這個專題引起學生對鳥與人類關系的關注,初步了解「鳥文化「的內涵及其價值。
在觀察中,要親近鳥,要善於發揮聯想和想像,獲得美感和啟示。
在閱讀鳥的詩文中,要體味作者的審美情趣,領會作者所寄託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鳥文化的內涵。
在談鳥時,要圍繞課文中所提出的四個問題,要發揮創造性思維,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見解。
在寫鳥時,要培養多角度思維的能力,寫出真情實感和真知灼見。
內容闡釋
本專題中幾篇古今詩文以審美眼光從多角度寫鳥的體形美、色彩美、鳴聲美、飛翔的姿態美、有靈性的鳥所具有的人性美,展示了「鳥文化「的豐富內涵。
在深入觀察形形色色的鳥的形狀和習性的基礎上,誦讀詠鳥的古詩,理解作者所寄託的情趣。
在閱讀寫鳥的文章和介紹鳥的資料時,引導學生體會其文化內涵。
在觀察與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寫作。
總之,把「觀鳥」「讀鳥」「寫鳥」三者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完美的研究性過程,使學生有所得,有所創新。
關於「談鳥」
一、 欣賞鳥的美,首先要仔細觀察鳥的形態和習性;其次,要具備相關的知識,
佔有一定的材料;再次,要選准角度,從某一角度切入;最後,語言要優美,既准確,又生動形象。
二、屠格涅夫寫風雨大作中的白鴿,寄託自己希望人類像鴿子一樣過著安寧生活的理想,也寄託了自己對白鴿的堅毅、勇敢和對同伴救助精神的贊揚之情。
《空山鳥語》的作者郭楓「偏愛」聽鳥聲的原因是:
① 聽鳥聲能使自己的心靈貼緊山的心靈;
② 作者從小就喜歡聽鳥聲,希望通過聽鳥聲來重溫「舊夢」;
③ 作者從鳥的「美妙的清音」中,聽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滄桑」;
④ 鳥鳴是自由自在的,作者嚮往這種自由生活,甚至自己「想做一隻鳥」。
三、關於這個問題,可以自由回答。可以同意作者的意見,也可以反對作者的
意見,但一定要實事求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故。
四、天高任鳥飛,萬古人類情。鳥是人類的益友。古往今來,鳥的色澤和靈巧,矯健和辛勞,啼聲和靈性,賦予文人騷客多少情思和靈感。人們也對鳥的感悟、移情、聯想中,以鳥為審美對象,在「人與鳥」這一命題下,譜寫出一篇篇以鳥為題的華章。所以說,人與鳥是共存的,人與鳥的心靈是相通的。
❻ 什麼是鳥人文化
鳥夷人所佔地域極為廣大。鳥族文化氏黑陶文化。黑陶在山東、河南、東北、江蘇等區域發現很多。黑陶的特點是薄,上面都有鳥頭。這些是近些年才發現知曉的。 起先的鳥夷人以為人的祖先是從鳥蛋中而生的,因此把鳥作為圖騰。
❼ 中國有一種文化叫喜鵲文化,美國有一種文化叫烏鴉文化,這兩種文化各有什麼特點
中國的喜鵲文化的特點是國人將喜鵲賦以喜慶,吉祥,好運的涵義。喜鵲文化迎合了國人自古以來凡事講究吉利,好運,有報喜不報憂的特點。
西方人眼中的烏鴉文化正好相反,他們不喜歡迎合別人說奉承話,不會拐彎變道,辦事認真,講究事實,不管你高不高興都要說實話,直來直去,讓人覺得就似烏鴉一樣直言不諱。
❽ 鳥的文化
一、大鵬 理想、抱負、志向 《莊子》「逍遙游」中高飛遠舉的大鵬則是遠大理想的象徵。 觸怒權貴而遭貶滴的白居易也曾發出悲鳴「翅低白雁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詩人藉助鳥兒表明了自己在權臣打擊排擠下不能展翅飛鳴抱負不得實現的失落。 胸懷遠大理想渴望施展才華的李白把自己比作大鵬「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詩人凌雲壯志躍然紙上。 杜甫也托鳥言志一句「何當擊凡鳥熱血灑平蕪」寫出了詩人青年時期那種奮發的熱情和豪俠的性格。 二、沙鷗 飄零傷感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其晚年孤苦無助漂泊無定的情境亦歷歷在目讀來令人心碎。 唐·錢起《戲鷗》「乍依菱蔓聚盡向蘆花滅。更喜好風來數片翻晴雪。」短短十二字寫盡白鷗的可愛神態栩栩然如在眼前讀來清新自然。 三、烏鴉 小人俗客庸夫 哀傷、愁、悲秋如「枯藤老樹昏鴉」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張可久《折桂令》「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作者回顧一生道路正如同那殘陽西下幾只悲鳴的寒鴉在遠處無力地低徊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傷感。 四、杜鵑杜宇、布穀、子規 叫聲凄切——悲涼凄清——憂愁憂思 杜鵑既是鳥名又是花名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的意象而作為鳥類的杜鵑更是歷代文人墨客吟詠的對象。 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於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徵了。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起句寫即目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豐富想像表達對友人的無限懷念與深切同情。 宋人賀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鵑鳥在凄厲地鳴叫著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親人傷心欲絕。詞人通過描寫凄清的景物寄託了幽深的鄉思。 其他又如「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唐人秦觀《踏莎行》、「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 唐李商隱也在《錦瑟》中用「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來抒寫詩人內心極度的哀怨。 五、大雁雁、飛鴻 雁姿雄壯春秋遷徙鴻雁傳書——雄渾悲壯思鄉之情書信來往——壯士、遊子、懷人。 孤雁孤獨、思鄉、思親、音信、消息 雁來慘淡沙場外月出蒼茫雲海間。——〈宋〉陸游。借秋空雁陣渲染沙場 征戰的雄渾悲壯之貌。 韋應物的《聞雁》「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齋聞雁來。」詩人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愁和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這思歸的詩句含蓄而又婉轉。 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北宋晏殊《清平樂》這里是鴻雁傳書。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里雲。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亦紛紛。」這首詩就視覺言「望斷矣而飛不止似猶見其群而逐之者」就聽覺言「哀多矣而鳴不絕以更聞其群而呼之者」蒲起龍《讀杜心解》卷三之五。戰亂頻仍人民漂泊流離詩人同情悲切之心流露無遺同時對個人的鬱郁不得志亦有所表露。 六、燕子 燕屬候鳥隨季節變化而遷徙喜歡成雙成對出入在人家屋內或屋檐下。 因此為古人所青睞經常出現在古詩詞中或惜春傷秋或渲染離愁或寄託相思或感傷時事意象之盛表情之豐非其它物類所能及。 (1)表現春光的美好傳達惜春之情。 相傳燕子於春天社日北來秋天社日南歸故很多詩人都把它當做春天的象徵加以美化和歌頌如「冥冥花正開燕新乳」(韋應物《長安遇馮著》),"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宴殊《破陣子》)「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豐豐韻韻」(喬吉《天凈沙?即事》)「鳥啼芳樹丫,燕銜黃柳花」(張可久《憑欄人?暮春即事》)。 明·李夢陽《春曲》「翩翩誰家燕銜泥向何所避人花叢里忽復梁間語。」這是一首借詠燕而詠春的抒情曲雖寥寥幾筆卻寫出了春燕勤勞輕盈的身姿呢噥軟語叫人喜愛。全詩淺近曉暢但意韻深厚燕子宛如這支詠春曲中跳動的音符美妙而多情。 南宋詞人史達祖更是以燕為詞在《雙雙燕?詠燕》中寫到「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極研盡態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燦爛燕子嬌小可愛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詩人自會傷感無限故歐陽修有「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採桑子》)之慨嘆喬吉有「燕藏春銜向誰家鶯老羞尋伴風寒懶報衙(采蜜)啼煞飢鴉」(《水仙子》)之凄惶。 (2)表現愛情的美好傳達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頡頏飛則相隨以此而成為愛情的象徵「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燕爾新婚如兄如弟」(《詩經?谷風》)「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於歸遠送於野」(《詩經?燕燕》)正是因為燕子的這種成雙成對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於燕渴望比翼雙飛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鹽》)的空閨寂寞有了「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的惆悵嫉妒有了「羅幔輕寒燕子雙飛去」(宴殊?《破陣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兒初上鵝黃柳燕子先歸翡翠樓」(周德清?《喜春來》)的失意冷落有了「花開望遠行玉減傷春事東風草堂飛燕子」(張可久?《清江引》)的留戀企盼。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3)表現時事變遷抒發昔盛今衰人事代謝亡國破家的感慨和悲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舊巢詩人抓住此特點盡情宣洩心中的憤慨最著名的當屬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另外還有宴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歸來銜綉幕舊巢無覓處」(《謁金門?懷故居》)姜夔的「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點絳唇》)張炎的「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高陽台》)文天祥的「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伴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金陵驛》)。燕子無心卻見證了時事的變遷承受了國破家亡的苦難表現了詩人的「黍離」之悲負載可謂重矣。 (4)代人傳書幽訴離情之苦。 唐代郭紹蘭於燕足系詩傳給其夫任宗。任宗離家行賈湖中數年不歸紹蘭作詩系於燕足。時任宗在荊州燕忽泊其肩見足系書解視之乃妻所寄感泣而歸。其《寄夫》詩雲「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殷勤憑燕翼寄於薄情夫。」誰說「梁間燕子太無情」(曹雪芹?《紅樓夢》)正是因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轉意夫妻相會。郭紹蘭是幸運的一些不幸的婦人借燕傳書卻是石沉大海音信皆無如「傷心燕足留紅線惱人鸞影閑團扇」(張可久?《塞鴻秋?春情》)「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馮延巳?《蝶戀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讓人為之動容繼而潸然淚下。 (5)表現羈旅情愁狀寫漂泊流浪之苦。 「整體直覺取象比類是漢民族的主導思維方式」(張岱年?《中國思維偏向》)花鳥蟲魚無不入文人筆下飛禽走獸莫不顯詩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鳴沾裳魚傳尺素蟬寄高遠燕子的棲息不定留給了詩人豐富的想像空間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周邦彥?《滿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長安前程渺渺鬢斑斑南來北往隨征燕行路艱難」(張可久?《殿前歡》)或相見又別「有如社燕與飛鴻相逢未穩還相送」(蘇軾?《送陳睦知潭州》或時時相隔「磁石上飛雲母來水土龍致雨燕雁代飛」(劉安?《淮南子》)。 明·朱應登刻畫出一隻秋天來臨卻低繞徘徊不忍即刻歸去的形象感情深摯濃郁。詩中寫到「不忍輕飛去低徊繞井欄情知歸計決只為別巢難。」詩雖談談幾筆卻傳神地寫出了燕子別巢時的悵望留連情意綿綿。詩人移情於鳥寄託了自己對故土的眷戀之情。』 燕子已不僅僅再是燕子它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象徵融入到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中。 七、鶴 象徵離別、情義、君子、大志、清高、隱逸、神仙、長壽等。 古代詩人以鶴為題材的作品很多白居易《池鶴》、杜牧《別鶴》、蘇軾《鶴嘆》等多不勝數。鶴在中國文學里是一個很常見的描寫對象有平實的白描也有加以神化。 八、鶯 、喜鵲、黃鸝 喜慶、愉悅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是大詩人杜甫的千古絕唱。鸝啼翠柳鷺翔碧空色彩明快濃淡相宜。可謂聲色傳情。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 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 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❾ 鳥與中國文化
鳥和中國文化的關系-----鳳凰鳳凰是人們想像出的吉祥物——秦穆公的女兒愛上了吹簫的蕭郎而嫁蕭為妻,後來蕭郎吹簫做鳳鳴聲,引來凰至,夫婦二人則乘鳳凰而成仙,後人對這個故事進行描述,增加文字,繪制圖案,取名「吹簫引鳳」;《紅樓夢》書中有「有鳳來儀」,人們認為鳳凰能為宅院帶來吉祥,更寓意夫妻和美、龍鳳呈祥。
在吉祥物中,鶴為羽族之長,故所繪圖案在朝中為一品大臣之官服,北京人稱鶴為一晶鳥,道家則稱之為仙鶴,寓意長壽仙禽之意。鶴鳴九霄、音聞數里、行規步矩、堪比仕紳,人們多將鶴比喻賢能之士。更兼雌雄雙鶴相隨,時而對舞,時而上下翱翔,在北京民居的影壁、垂花門、游廊和窗欞上,多有松鶴長春、鶴鹿同春等圖案。
喜鵲在北京則是童叟皆知的吉祥鳥,因喜鵲一名大吉,故宅院內多有喜上梅梢、日日見喜、喜報三元等圖案。喜鵲那黑白相間的羽毛,靈巧的身影,明麗清亮的鳴叫,讓老北京人喜愛,一日之晨見得喜鵲或聽得其鳴叫,會喜興一天。更何況農歷的七月初七,天上的牛郎與織女的每年一次聚會,還是喜鵲結伴給搭的姻緣橋呢。
鴛鴦則是一對形影不離的水禽,飛則同振翅,游時同戲水,棲則連翼,交頸而眠。雄左雌右,靈性似通人類。雄鴛羽毛五彩光亮,雌鴦毛色蒼褐。北京的居民將鴛鴦比喻為吉祥物,則是珍視鴛鴦和諧美好,對愛情忠貞不渝的情操。北京民居內多有鴛鴦衾、鴛鴦帳、鴛鴦被,這里的被可指的是夫妻共寢的被子。鴛鴦戲水、鴛鴦貴子等吉祥圖案多在四合院的影壁與游廊上,至於新婚的洞房裡,更是缺少不了代表夫妻和美的戲水鴛鴦。
❿ 鳥在中國文化中的象徴意義
楚文化是中國鳥文化的發源地,正當北方炎黃爭斗,各部落間吞並戰爭不斷時,在北方,各部落圖騰加以拼合形成了我國特有的神物——龍的同時,在南方各部落間的兼並形成了另一重要的圖騰——鳳。由於劉邦實際上也是立足南方而振興的,故而漢代的文化具有非常濃重的楚文化色彩。漢的文飾中就有很多鳳鳥的圖案。就連給死者描繪天堂景象的導引圖上必定會出現鳳鳥的身影。此外,漢代的畫像石上終於出現了後來的太陽鳥,即太陽中間那隻三足烏的形象。想起這些問題,不知對問者有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