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張學良在中國歷史上到底處於什麼樣的地位,是好還是壞
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我們不能簡單的用一個好或一個壞來概括,我們要全面的來看,或是對他的是非功過來一個三七開。
在網路里,確實是有不少言論鋪天蓋地的,把張學良罵成是中國頭號漢奸,我想,這個漢奸的定論,並不是歷史給他定的定論,而是人們給罵出來的。
我想,他要真是一個投靠日本為虎作倀的漢奸,或者像汪精衛那樣,來個曲線救國,他能發動西安事變逼蔣抗日嗎?
就連蔣介石把他關進監獄的罪名,也不是漢奸罪,更不是逃跑罪。我想人們都看到了,山東的韓復渠,他沒有投靠日本當 漢奸,只因逃跑,不就被蔣介石處決了嗎?
至於張學良他一生最大的敗筆,就是丟掉東北,這可以說是他的三分過。
至於說到七分的功,首先,他頂著日本的壓力,毅然的將北洋政府的旗幟落下 ,歸順在南京的蔣介石國民政府,在形式上統一了中國。
在九一八事變後,他一路敗退到大西北後,又被蔣介石安排去剿滅陝北的紅軍,而與紅軍交戰,他根本就不是對手。當他與紅軍和中共領導接觸後,認定我黨領導的紅軍,是中國最頑強的軍隊,而打內戰是沒有出路的。
張學良我黨思想的影響,決議要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去。
但他這個主張,正與蔣介石的攘外先安內,背道而馳,把他的提議置若罔聞。
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他與 楊虎城將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活生生的把一個國家元首,當做階下囚扣了起來,逼著他下令抗日。
然而,老蔣根本就不吃他那一套。最後,在國民政府內部的主戰派,和中共的勸說下,蔣介石答應了停止內戰一致對外。
蔣介石回到南京後,向全國發出,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拿起一切可以拿起的武器,打擊日本侵略者,轟轟烈烈的一場抗擊外敵的戰爭,就此拉開序幕。
當然,這個張學良,在護送蔣介石回南京的時候,在沒有任何罪名的情況下,被蔣扣押。
當時,人們心知肚明,那是冒犯了領袖,讓蔣介石當了他一生,唯一一次的階下囚。
除了蔣介石個人感情上恨他,還有誰恨他呢?就是當時的日本侵略者,和已經投靠了日本的那些個漢奸們,把他恨之入骨,就像汪精衛對他的評價,說他是豬八戒照鏡子,兩面不是人。汪精衛所說的兩面,就是他和蔣介石,確實是,他得罪了蔣介石,更得罪了汪精衛。
而得罪 蔣介石,那是個人感情,而得罪汪精衛,那是民族大義。
Ⅱ 張學良有哪些成就
張學良的功勞當然眾所周知了,那就是以西安事變的方式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功在國家,功在民族。但同時我們又不能不說,張學良在抗戰初期又犯有極大的罪錯。日本這個國家,當初對於能否佔領中國心存猶豫,所以在全面侵華之前先行試探,於是就有了九一八。如果當時東北軍堅決抗擊,日軍當時相對於東北軍處於劣勢,力不能支,勢必遭到毀滅性打擊,就會取消其後來全面侵佔中國的冒險性計劃。遺憾的是,張學良錯估形勢,對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估計不足,把九一八事件當作一次地方性事件,以為忍氣吞聲不予還擊就可以讓日軍停止進一步的行動。從日本方面來講,他們正是從九一八中國人的不抵抗中受到鼓舞:「中國不會實施抗戰」。於是放心大膽地發動了罪惡的全面侵華戰爭。
Ⅲ 張學良生平事跡
1、渴望呼吸自由的空氣
「啊,好氣派!」當7歲的張學良怯生生地來到老大帥府那面闊三間的舊王府式門前時,看見門對面有一座大照壁,大門兩側有石雕抱鼓石,其前有一對栩栩如生的石獅子。
青石墊鋪的門階,使人感到寬敞整潔;滾圓挺直的高聳廊柱,撐著遮陽生陰的青瓦屋檐;朱漆雕花鏤空牙子,又增添了一股細靈的秀美。
張學良不禁暗暗贊嘆,他心想:這不跟畫上看到的那些王公貴族之家一樣嗎?是的,父親是個很能乾的人,或者也可以說是個英雄,但他怎麼升得這么快?
曾幾何時,他不是還出沒於山林草野間,後來成為官軍,也不過是個級別不高的管帶嗎,怎麼轉瞬間就平步青雲,有了如此顯赫的權勢呢?
總之,這時的張學良一方面發現,這個新家與往日的那個在八角台一帶的家是大不相同了,另一方面腦子里也出現了一些問號。
1901年6月3日,清光緒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張學良出生於遼寧台安縣桑樹林子鄉張家窩堡。時值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沙俄軍隊又單獨出兵佔領了東北。
俄兵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整個東北幾乎沒有完善之區;馬賊充斥,盜賊遍野,官商士民顛沛流離。遼河下游,災難深重。
不久,父親張作霖發跡,成了赫赫有名的「東北王」,張家也遷到了奉天。如果說,兒時的記憶還比較單純幼稚,那麼,隨著年齡的增長,張學良的疑慮和不安也就日益明顯。
因為最初的新鮮、新奇感沒有了,生活的優裕彌補不了心靈上的孤寂與空虛。特別是父親家法嚴,在家裡,他一言九鼎,什麼事都得聽他的,他的話就是金科玉律。
所以張學良感到壓抑,總覺得沒有過去那麼自由了。從前,張學良跟母親在一起,有母親的撫愛、鄰里的關心,他可以隨便跑到外面去玩,可以上樹,可以到河溝邊去。
可現在他不能隨便出去,也不能隨便與外人接觸,甚至出門必坐汽車,還有勤務兵護送,直到重新返回這門禁森嚴的幽深宅院。所以那時他常想:這不成了關在籠子里的金絲鳥了嗎?
天性好動、喜歡海闊天空的張學良不甘寂寞,就開始動腦筋,變著法兒破常規,想要給這個聲威顯赫、但卻缺少生氣的豪宅「透點新鮮空氣」。這就是張學良,整個少年時代都找不到相似身影的張學良。
2、儒雅氣質的三軍將領
少年時代的張學良受到了西方資產階級文化的熏陶,內心曾萌生過學習醫學的念頭。有一天,16歲的張學良悄悄地約了好朋友陳英。
對他說:「父親不同意我到醫科大學學醫,不過我的美國朋友答應幫助我,我已經把錢都准備好了,反正我要去。」
陳英聽了,忙說:「你可真糊塗!你父親一直都想讓你當軍人,他的脾氣你可是知道的。我教你一個好辦法,你對你父親說去美國是為了當軍人,等到了那兒,你干什麼他又怎麼會知道呢?」
可是陳英教給他的這個「上策」依舊被張作霖「戳穿」,遭到了拒絕。張學良的留學之夢破滅了。不過,在奉天,這個家依然擋不住他滿腦子的新式思想。
張學良參加了基督教青年會。在為賑濟河北水災舉行義賣的時候,張學良馬上報名參加,穿著時髦的西裝和同伴們走上街頭,積極為救濟災民奔波。
後來有人回憶說:「他在會場往來穿梭般活躍,手拿大把物品,逢人勸購,高呼『Thank you』,賣得最多。」
3、東北易幟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張學良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開始統治東北。張作霖被炸死後一星期,以「東北易幟」的果斷行動,宣布服從南京國民政府。
同年7月1日,張學良向國民政府發出《絕不妨礙統一電》,促使中國從形式上走向統一。後被國民政府任命為陸海空軍副司令、東北邊防司令長官。
4、沉悶家庭的活潑空氣
張學良是張家的長子,他從小就性格開朗,活潑好動,他雖然也愛讀書,但玩起來總是別出心裁,樂而忘歸。張作霖有8個兒子、6個女兒,在童年時代,張學良是這14人隊伍里的「頭頭」。
懷英與懷卿(張學良的妹妹)回憶說:「我父親思想封建保守,在家裡有很多禁令,特別是對女兒們,要求文靜,不許出大門,不許穿印度綢,不許剪發。
可是,我們大哥敢於突破大帥的禁區。是他領著我們在帥府里『藏貓貓』,是他每年7月15日領著我們去小河沿看放河燈,是他冬天指揮我們堆雪人,打雪仗。
父親死後,是大哥叫我們剪了辮子留短發,甚至燙發。」張學良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在家庭中處處體現著長子長兄的言行與氣度,處處關心自己的姊妹。
而且從出身綠林的父親身上潛移默化了剛毅果斷,在心與靈性里有了藏不住的堅強。成長在這樣復雜而沉悶氛圍的家庭里。
張學良非但沒有成為簡單的「書獃子」,反而成為這個沉悶家庭里的一股活潑空氣。一個天資聰穎的少年在風雲莫測、戰亂頻頻的年代裡逐漸成長起來。
5、囚禁生活
張學良與楊虎城在1938年11月起被囚禁在貴州省修文縣陽明洞。1941年5月張學良轉囚貴陽市麒麟洞。由於和市區距離很近,不久很多貴州人都知道張學良關在麒麟洞。
於是在1942年2月把張移往貴州省開陽縣劉育鄉囚禁。1944年春天再移貴州息烽縣陽郎壩,冬天再到桐梓縣天門洞小西湖。1946年4月9日蔣介石在貴陽市黔靈公園會見張學良。
不久之後,張學良被押往重慶歌樂山戴公館。1946年10月被送到台灣。1947年移住井上溫泉(新竹縣)。1957年10月移至高雄市西子灣。
1961年秋移居台北市北投居所。張學良在台灣三地都過著軟禁生活。張學良原配夫人於鳳至,生三子一女,後有情婦「趙四小姐」。
他後期信奉基督教,這是他早年讀教會學校的早期信仰,1964年受洗。依照一夫一妻規則,蔣中正令張與於鳳至離婚,和趙四小姐結婚。
Ⅳ 誰能詳細介紹一下張學良的歷史
張學良,男,1901年生,字漢卿,遼寧省海城人,一級陸軍上將,長城抗戰時為陸海空副總司令,北平軍分會代理委員長。張學良的父親為東北軍領袖張作霖。張作霖為了培養兒子將來承位,光宗耀祖,在張學良很小時,就聘請專人教他文化和科技知識。1918年張學良17歲,即被任命為衛隊旅營長,以後又送他進東北講武堂學習軍事。1920年,19歲的張學良晉升為少將旅長,以後又兼任了航空學校校長,籌劃建立了空軍和海軍,嚴格選拔和訓練各種人才,為東北軍的振興打下了基礎。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戰爭中,他以第三軍軍長的身分,率部一直打到了天津。1928年,蔣、馮、閻、桂聯合北伐,張學良以京漢線總指揮身分率軍與之對抗,結果連遭失敗,張作霖只好下令撤退。6月4日當張作霖乘坐的專列行駛到沈陽皇姑屯時,被日軍炸彈炸毀,張作霖受傷身亡。張學良就任東三省保安司令,他不顧日本的威脅利誘,為了維護祖國統一,毅然決定易幟,接受南京政府的領導,隨後南京國民政府任命張學良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官。1930年5月,蔣、馮、閻的中原大戰爆發,兩派都派人聯絡張學良,張學良權衡再三,出兵幫助蔣介石打敗了馮、閻聯軍,蔣封張學良為陸海空副總司令,並把華北大權交給他。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東北淪喪,華北受侵,張學良判斷失誤(同時也為保存自己的實力)面對日本的侵略下達不抵抗的命令。蔣介石為了平息全國民眾的怨情,逼張學良引咎自辭,張學良只得於1933年3月11日通電下野,出國去療養,蔣介石安排何應欽接替了張學良北平軍分會代委員長的職務。1934年1月張學良被蔣介石從國外召回,先後任他為鄂豫皖三省「剿總」副司令,西北「剿總」副司令,代理總司令職務。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西北軍將領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扣留了蔣介石逼他答應抗日。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但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後,卻被秘密軟禁起來,由大陸到台灣,幾十年失去了自由。
Ⅳ 張學良軍隊有多少
樓上回答的牛頭不對馬嘴
奉系最巔峰可達40萬 後來因北伐和郭松齡倒奉 在易幟後大概有20個旅左右30萬人(當時東北軍最大編制就是旅) 9.18後 東北軍入關改編為6個軍 為49 51 53 57 59 66 67共27萬左右 熱河抗戰失敗後 兩個軍(馮占海和湯玉麟的軍)被裁撤 剩4個軍20萬人左右 少帥出國後主要由於學忠指揮 後來東北軍入陝 兵力在16萬左右(劉多荃等部未入陝) 西安事變後 東北軍再也沒有作為一個整體出現 淞滬會戰 67軍裁撤 殘部編入25軍 抗戰八年後 東北軍余脈只剩周福成53軍3萬人左右 後在遼沈徹底被殲滅
Ⅵ 求張學良的家譜
張學良,字漢卿。1901年6月3日生於遼寧省台安縣,人稱少帥。
他的父親張作霖,身居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大元帥的高位,是名符其實的東北王。家庭的影響使張學良從小就註定要走一條軍人的道路。他1918年入伍,1920年就晉級為陸軍少將。
1921年張學良協助其父軍經武,對東北軍從上到下,進行了一次徹底改革。在整軍經武中,張學良對排長以上幹部作了大規模調整,大量吸收受過正規訓練的新式人才,這不僅提高了東北軍的戰鬥力,而且日後為張學良統率東北軍的戰鬥力,而且日後為張學良統率東北軍打下了穩固的基礎。
1928年,蔣、馮、閻、桂聯合攻打奉軍。在強大的攻勢面前,奉軍連連敗退。日本帝國主義在發現張作霖已沒有利用價值時,於6月4日在皇姑屯埋設炸葯將張作霖的專車炸毀,張受重傷後斃命。
張作霖的死,對張學良來說無疑是一場極嚴峻的考驗。6月19日,張學良就任奉天軍務督辦。7月4日,就任東三省保安司令,年僅二十七歲的張學良,從此開始主政東北。他採取了一條不同於張作霖的路線,勵精圖治,致力於開發東北,做了一些有益於祖國統一和使東北富強的事。
為維護祖國統一,張學良毅然實行東北易幟。張學良在決定東北易幟時,內受老臣宿將的反對,外受日本帝國主義的威脅利誘。日本政府一面不斷從朝鮮調兵到沈陽,進行武力威脅,一面以借款六千萬元相利誘,但這些均未動搖他易幟與統一的決心。
東北易幟後,張學良致力於發展東北經濟。在他的努力下,東北的經濟在短短幾年內有了迅速發展,出現了收入大於支出的可喜現象。張學良還重視發展教育、科學和文化,培養各方面的有用人才。在他執政期間,東北教育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爆發。在戰爭的關鍵時刻,位於關外觀戰的張學良倒向蔣介石,進兵關內。10月9日,張學良在沈陽宣布接受蔣介石陸海空軍副總司令職的委任,東北集團的勢力徒然膨脹,一下子擴展到華北,成為全國最大的地方實力派。
1931年前後,日本帝國主義謀圖侵略我國,先後製造了"萬寶山事件"、"中村事件",企圖借機尋畔。對此,張學良連連向蔣介石請示機宜,但蔣命令張學良不要做任何抵抗,以待國聯干涉。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當"九一八"事變發生時,北大營的萬余兵力,未作任何反系和抵抗,讓日軍佔領了沈陽。
東北淪陷,激起全國人民的強烈憤慨,蔣介石這時又把一切罪過都推到張學良身上,使他成為丟失東北的罪魁禍首。為了表示對東北問題負責,張學良特向南京政府引咎辭職。12月,他被免去陸海空軍副司令職,改任北平綏靖主任。
1933年,日軍進犯熱河,張學良一方面電請中央派援軍,一方面組織東北軍抵抗。然而在與日本作戰中,有的部隊不戰自潰,有的觀望不前,有的為了保存實力,紛紛後退。熱河不久失陷,張學良為此致電南京政府引咎辭職。3月11日,通電下野。4月,張學良被罷官出國。
在國外考察期間,張學良對德意法西斯主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還與德國外長里賓特洛夫建立了良好的私人感情。張學良錯誤地認為中國的危亡在於法西斯主義。因此,當1934年1月,蔣介石召他回國參加圍剿紅軍的軍事行動時,他欣然從命,並表示他本人願作出犧牲,將一切責任攬到他身上,以保持蔣介石"領袖"的形象。
1934年2月,張學良被蔣介石任命為鄂豫皖三省"剿總"副司令,代行總司令職務,駐節武昌。1935年10月,蔣介石又任命他為"西北剿總"副司令,並代理總司令(蔣介石)職。
起初,他和東北軍高級將劣讜進攻革命根據地還是很賣力的,指望由此擴充實力,以便有朝一日能打回東北去。9月間,張學良指揮十萬之眾,向陝甘革命根據地發動的第三次"圍剿",被紅軍徹底粉碎。歷時三個月的戰斗中,他的東北軍丟掉了近三個師的兵力,兩名師長陣亡,七名團長或亡或被俘,特別是直羅鎮一役東北軍的一役師被全殲。這在東北軍幾十年的歷史上還未有過,使張學良在思想上受到極大震動。
1935年10月,張學良到南京參加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和五全大會。蔣介石對他的損失沒有任何安慰的表示,軍政部長何應欽還准備減發東北軍軍費。張學良逐步認識到"剿共"是死路一條。只有聯共抗日,他個人才能在全國人民面前一洗前罪,東北軍才有出路,中華民族才有希望。
回到西安後,張學良便同十七路軍將領楊虎城商議了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問題。
1936年3月,張學良在洛川同紅軍代表李克農進行了會談,雙方就聯合抗日問題進行了磋商,達成了局部停戰協定。4月,張學良與周恩來在延安進行了會晤,共商抗日大計。這次歷史性的會談奠定了東北軍、西北軍和紅軍"三位一體"聯合抗日的基礎。
張學良、楊虎城對"剿共"的消極態度引起蔣介石極度不滿。10月20日,蔣介石趕到西安,催逼張、楊"剿共"。蔣介石蠻橫地要挾張、楊說:要麼趕快出兵"剿共";要麼將部隊調往安徽、福建,由中央軍進駐西北"剿共"。在這種情況下,張學良與楊虎城決定第一步"苦諫",盡量說服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如"苦諫"無效,再行"兵諫"。
12月7日,張學良到蔣的駐地臨潼華清池,向蔣苦極諫,痛哭陳詞,想以至誠感動說服蔣介石。蔣介石卻勃然大努,說:"現在你就是拿槍把我打死,我的剿共計劃也不會改變。"11日晚,張學良從臨潼回到西安,部署軍隊。12日清晨,東北軍沖進華清池,系潰了蔣的衛隊、捉住了蔣介石。
事變後,張學良和楊虎城宣布成立抗日聯軍西北臨時軍事委員會,並提出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八項主張。同時致電中共中央,請速派代表來西安共商大計。
12月17日,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團到達西安。23日,宋子文代表蔣介石與張、楊及中共代表談判。24日,達成了以中共代表團的主張為基礎的六項協議。至此"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解決後,張學良認為既然蔣已經答應抗日,就應該幫助蔣恢復威信,維持其領袖形象。同時他也認為自己這樣忠心為國,仁義至盡,可以取得蔣介石的諒解,因此決定親自送蔣回南京。周恩來得知此消息後,急忙趕到機場勸阻,但張、蔣所乘飛機已經起飛了。
12月26日,張學良陪送蔣介石到南京後,就被軟禁。31日,高等法院以用暴行威脅上官的罪名判張學良十年徒刑。蔣介石這時又故作姿態,請求政府特赦,最後宣布由軍事委員會對張"嚴加管束"。從此,張學良失去了自由。
為營救張學良,很多方面都作出了很大努力,但都沒有奏效。
直至80年代末,蔣氏父子先後去世,張學良才恢復自由。目前他定居在美國夏威夷,他把自己的回憶錄音和其它資料委託哥倫比亞大學保管,囑咐只有在他謝世之後才可公開。
屆時,有關歷史的種種之謎團,有關這位"千古功臣"的風風雨雨都將披露在世人面前.
Ⅶ 張學良都有多少故居分別都在哪
張學良有2處故居,分別在:天津市和平區赤峰道78號和台北市復興三路70號。
1、張學良天津市故居:
張學良故居坐落法租界32號路(今和平區赤峰道78號),是一所西洋集仿式樓房,前樓建於1921年,後樓建於1926年。張氏在二、三十年代來津常住此處。
張氏故居有前後兩幢磚木結構樓房,前樓為三層帶地下室;後樓為二層。兩幢共有樓房42間,建築面積1270.4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401.65平方米,總佔地面積1.495市畝。
2、張學良台北故居
張學良台北故居是張學良一生居住最久之地方,也是他在台灣唯一擁有的私人財產,如此嫻靜優雅的定居腹地面積達3,200坪(10,600平方米)山明水秀的台北市復興三路70號。
2016年8月8日文化局正式公布為歷史建物(文化局(處)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所登錄),同時也被登錄在「 國家文化資產資料庫」是他在台灣四個住處中,唯一認定的歷史建築物,也是張學良居住最長(自1961至1995年期間,長達33年)並最具代表張學良生平之處。
(7)張學良有多少文化擴展閱讀:
張學良1920年畢業於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先於奉系軍中擔任要職,「皇姑屯事件」之後,他繼任為東北保安軍總司令,拒絕日本人的拉攏,堅持「東北易幟」,為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後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陸軍一級上將。
西安事變後遭蔣介石父子長期軟禁。1990年恢復人身自由,1995年起離台僑居美國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於檀香山,享年101歲。
張學良積極主張抗日,反對內戰,曾同楊虎城將軍一起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促成國共二次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另外,他風流倜儻,是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稱「少帥」。他和趙四小姐的愛情也成為一段佳話。
Ⅷ 張學良的介紹
電視劇《少帥》劇中人物張學良,由內地演員文章飾演。由北京文化·世紀夥伴文化傳媒出品的大型權謀歷史劇《少帥》正在每晚19:30的北京衛視、東方衛視、優酷土豆同步熱播。這部由「國寶級」年代戲導演張黎執導,文章、李雪健、宋佳領銜主演,張歆怡、黃品沅、余皚磊、白宇等人傾情加盟的2016開年大戲,演繹了少帥張學良跌宕起伏的前半生歷程,自開播以來備受業界和觀眾的喜愛和支持。
Ⅸ 張學良有什麼作為
1,使中國名義上統一了:1928年6月,其父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後,由奉系元老推為首領,出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12月,不顧日本和親日派的阻撓,宣布東北「易幟」,服從南京國民政府
2,發動西安事變,逼蔣抗日,成為民族英雄
Ⅹ 怎樣評價張學良
由於「西安事變」,國共兩黨對張學良的歷史評價不盡相同。但是,歷史人物的評價永遠是兩面的,無論他功勞多大,一定有過;過失多大,一定有功。
所以,對張學良,我們要一分為二的進行評價。下面是幾則名人對他的功過評價:
張學良晚年自評:我們張家父子,若不是為了愛國,會有這種下場嗎?
唐德剛:把個花花公子和政治家、軍事家分開來做,則民國史上實是車載斗量,沒啥稀奇;可是把這三種不同的行業,拼在一起,搞得三位一體,如魚得水,則學良之外,也就真的別無分店了。
邵銘煌(中國國民黨黨史館主任):張學良與楊虎城當年身為國民黨將領,不僅沒有積極剿共,還以非常手段挾持統帥,這種行為幾乎等於是「軍事政變」,即使在今天的中國,也應該受到制裁,不可能被容忍,更沒有所謂「平反」的問題。
劉大年:評價張漢卿先生有三個基本原則:第一:我們是把中華民族的利益得失放在第一位,還是把國民黨、共產黨的利益得失放在第一位?第二:推動蔣中正參加抗日戰爭,是抬高了他在歷史上的地位,還是貶低了他在歷史上的地位?第三:「西安兵諫」,是只有張、楊能夠起這種作用,或者還有別人能起這種作用?「西安兵諫」是個人或少數人的行為,還是代表了全民族的意願?根據以上三條原則去衡量,我們講歷史的人,只要不是負鼓盲翁,就很容易對張學良的是非功過做出判斷。學術討論可以各說各的,但像張漢卿這樣的人物,千秋青史自有定評。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要從民族大義去考慮問題,一切以民族大義為重。
請採納,O(∩_∩)O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