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古鎮有著很深的文化底蘊,首批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古鎮有哪些呢
首批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古鎮共有十處,分別是山西的靜升,江蘇的周庄、同里、甪直,浙江的西塘、烏鎮,福建的古田,重慶的淶灘、西沱以及雙江。
中國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家,所以連帶著一些鎮(村)也頗具文化底蘊。這類鎮(村)是文化遺產的重要構成,所以理應給予保護。而為了更好地對這類鎮(村)進行保護,國家從2003年開始實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稱號評選。就首次進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評選的2003年來說,最後共有十座古鎮自此次評選中成功入選。這十座古鎮共覆蓋5個省(直轄市),分別為山西、江蘇、浙江、福建以及重慶。
重慶省:淶灘、西沱、雙江
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單中剩餘的三座古鎮分別為淶灘、西沱、雙江。其中淶灘始建於唐朝時期,鎮內有二佛寺、古鎮等景點。西沱鎮內則有南城寺、張飛廟等景點,外加三處市級文物保護點。雙江鎮內的文物古跡則有“禹王宮”、“清代民居”等。
㈡ 江西四大古鎮是哪四大
江西四大古鎮本別是:景德鎮、富田古鎮、河口鎮、樟樹鎮。
1、景德鎮:景德鎮雖名為鎮今天卻是江西的一個地級市。景德鎮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也與佛山、漢口、朱仙鎮並稱中國四大名鎮,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甲類對外開放城市。
2、富田古鎮:富田古鎮是國家級旅遊景區,一座擁有1800多年歷史的古鎮,通行贛語,距吉安市區46公里,鎮域面積216平方公里,人口約3萬人,境內通行贛語方言,基本上為江右民系。
3、河口鎮:河口鎮隸屬於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管轄,古稱沙灣市, 因地處信江河與鉛山河的合流之處,故名河口,是古代的江西四大名鎮。河口鎮,隸屬於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管轄,位於鉛山縣境北部,東與鵝湖鎮為鄰,北隔信江與新灘鄉相望,南部多丘陵,其餘為沖積平原,面積為68平方公里。
4、樟樹鎮:有中國「葯都」之稱。今天樟樹市的揚名天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與江西四特酒的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人們也因此得知這個在江西醫葯史上隱姓埋名千百年為贛鄱大地中醫葯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歷史名城。
(2)夏布文化古鎮有哪些擴展閱讀:
唐代時,江西農業和手工業有長足進步,水稻、棉花、薴麻、煙草、茶葉、夏布、竹木、紙張等產品十分豐富,暢銷全國,景德鎮的瓷器更是行銷海內外。
商品經濟的發展,必然伴隨著交易場所和交易人的出現,這個場所必須方便商品的集中和疏散,因此它一般交通方便,離商品產地較近,或者就是產地。隨著交易場所的擴大和配套服務設施的建成完善,於是就形成市鎮。
㈢ 這10個江西絕美小眾古鎮,你有幾個沒聽說過
江西,贛地。
自古為「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乃「形勝之區」。
這里,如今依然保留著不少美好的古鎮。
寧靜而處,遺世而立,躲開了熙攘遊客,卻風景別樣秀美。
一起來看看最美的10個江西小眾絕美古鎮。
位於鉛山。河口古鎮在信江之畔, 歷史 上是閩贛交通要道和貨物集散地。
河口鎮,曾是 歷史 上江西四大名鎮之一。北宋時稱「沙灣市」。明嘉靖年間,這裏手工業發達,水路直通鄱陽湖,商品交換的擴大促進了「沙灣市」的繁榮.到了清乾隆年間,河口進入鼎盛時期,閩浙皖贛川廣荊蘇等貨物集散於此,轉銷全國,成了商賈雲集的「八省通衢」之地。
河口古鎮上的老街,如今仍保留著舊時繁華的印記和古樸的風貌,沿河五米長的明清古街,由東而西沿信江南岸建築,舊分一堡、二堡、三堡,全長約2.5公里,寬6米,路面用長條青、麻石鋪砌而成,布滿車轍。
鎮內小河蜿蜓迥轉,一座座青石橋橫跨兩岸,增添了小鎮的水鄉情調。沿江碼頭的碑石上,字跡歷歷可見,令人回想起當年「貨聚八閩川廣,語雜兩浙淮楊,舟楫夜泊,繞岸燈輝 」之盛。
河口曾經是一座商業重鎮,也是一座生活的小城市。沿江的一堡到三堡是當年的商業街,街上商鋪林立,如今只有一兩個小店開著,當年的大商號成了賣點小煙酒的小雜貨鋪和早點店,更多的商號成了住家還有閑置著的。陸路時代註定了這個鎮子的沒落,昔日喧鬧和忙碌已經不再。
離河口古鎮40公里左右的鉛山石塘鎮,同樣是個千年古鎮(始於南唐)。這里水域發達,古代這里是江南五大手工業基地之一。著名 歷史 學家翦伯贊主編的《中國史綱要》一書中所指的鉛山造紙業也就是在石塘鎮。石塘鎮素有「武夷山下小蘇州」之稱。明清時期此地紙商雲集。
石塘古鎮上保留下來的老房子基本原貌,走在這里可以想像當年住在這里紙商們過著富足安康的生活。
瑤里古稱「窯里」,是景德鎮陶瓷的主要發祥地,素有「瓷之源,茶之鄉,林之海」的美稱。
瑤里像是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少女,古樸素潔的江南山水圖,清悠、典雅、空渺,都充滿了誘惑…雨後,安靜的村落,散步其中,悠然自得。
這是一個魂牽夢系的地方,就像歌曲中唱著那麼一句: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煙雨迷濛下,跟隨 歷史 的腳印、歲月的痕跡穿越瑤里古鎮,尋覓一方內心棲息的驛站。
沿著青石小街穿行在瑤里古鎮,腳步聲聲回響,更顯古村的幽遠寧靜。徽派建築的粉牆黛瓦點綴在濃濃的綠蔭之間,既像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山村水墨畫,又像一首雞犬相聞的鄉村敘事詩。兩側建築鱗次櫛比,透過虛掩著的大門,可以看到院里的花草和樑柱,更有種庭院深深的感覺。
青山如黛,碧水如黛,黛色就是瑤里的底色。遠遠望著那一溜黛瓦,便能感到瑤里的沉穩,不張揚和歷久彌新的魅力;那經典的粉牆,在歷盡風霜雨雪之後,呈現出的斑駁黛色。
古村沿河兩岸保留了較為傳統的徽派建築。比較有名的有程氏宗祠、吳家祠堂、張氏宗祠、獅岡勝覽等。這些建築多是明清時期修建,後經多次整修。
這些徽派合院式民居建築,高高的風火牆,上端騎脊飛檐,青磚砌築的門戶上高挑著紅燈籠,高雅簡潔又不失富麗堂皇。建築的磚雕、石雕和木雕題材豐富、玲瓏剔透、層次分明、栩栩如生、匠藝高超。
瑤里人才輩出,是西漢長沙王吳芮、南宋開國侯李椿年、清朝工部員外侍郎吳從至等 歷史 名人的故里。站在河岸邊,看對岸的青瓦白牆倒映水中,猜想是哪位名人佳仕曾在此居住,想像深宅大院里發生了什麼樣的悲喜故事,時光流年,物是人非,也是感慨萬千。
瑤里也是新四軍的根據地。1937年至1938年,陳毅元帥就來到瑤里,指導新四軍的改編工作。他曾經生活過的一處民居現已改建成展覽館,集中介紹了新四軍瑤里改編的過程和陳毅同志的生平。
位於撫州。一塊「籍著中華」的匾額,讓滸灣這座僻居金溪一隅的小鎮至今彌漫著不散的書香。
「臨川才子金溪書」中的「金溪書」,便是指金溪縣的雕刻印刷。滸灣木刻印書業繁盛,凡經史子集、話文小說都能刊刻,成為明清時期江西印書中心,人稱「江西版」。
民國年間,成撫河邊上的「不夜之城」。滸灣因水而起、因水而興、因水而繁榮、因水而靈動。至今古鎮撫河沿岸仍保存三個古碼頭、四個明清古漕倉。
驛前古鎮位於撫州廣昌縣南部,為古代通往閩、粵必經之道,南北往來商賈,朝庭兵馬傳遞文書歇息之處。南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於梅村建驛館,後圩鎮建於驛站之前,驛前從而得名。
每個大門都建的極其華麗,遠超普通大富大貴的民居。古鎮建築上使用的木刻、磚刻、石刻等雕刻藝術皆以蓮為題材,處處滲透著濃郁的蓮文化,堪稱江南明清建築的經典。
驛前因蓮而美,因水而靈,在無痕的時光中,彷彿便是一朵出水的清荷,在六月的風中輕搖一縷芬芳,等待從青石板上響起的婦人的腳步聲。
棠陰古鎮位於撫州宜黃縣城東南14公里處。當年湯顯祖的千秋名劇《牡丹亭》就在這里首次上演。
舊時這里所產夏布質量全省居一,產品遠銷日本、朝鮮和東南亞各國。極盛時十里河埠商船雲集,五里長街商店櫛比,有「煙囪三萬六、人口十萬眾」和「小小宜黃縣,大大棠陰鎮」之稱譽。
這里的文化底蘊十分豐富, 歷史 上書院林立,寺廟道堂遍布,明清建築數量最多也最為獨特。
曾有專家贊其四大獨特之處:因地就勢,天人合一;和諧自然,絕無雷同;寧靜典雅,古樸清幽;三雕精湛,圖案精美。
走進古鎮棠陰,古雅的官邸民宅,高牆幽深的窄巷,卵石鋪成的踏道,條石壘砌的台階,讓觀光者領略到:這里是一個集古代建築、藝術和民俗為一體的內涵極其豐富的明清文化博物館。
江西吉安,富田古鎮。一座擁有1800多年 歷史 的古鎮,通行贛語,這里是民族英雄文天祥故里。位於江西吉安市東南,江西四大古鎮之一。
古鎮依山傍田、溪流穿插,山青水秀,風光媲美。古樟沿河繞村,景觀獨特。富田的樟樹多,樹齡長,其中,陂下古村現存80棵500年以上的古樟,富水河畔更有10多棵千年古樟。鎮內擁有宋、元、明、清時的各種建築,其中以祠堂、廟宇最為顯著。古祠堂就有200多座,包含了聚巢式、門樓式、孱亭式等各種樣式。
到富田,崇孝堂、文丞相祠和誠敬堂三座著名的祠堂以及百米古街不可不看。
崇孝堂為匡家娘娘祠,始建於明成化年間,呈兩院三廳結構,由照壁、聚星池、孱亭、廂房、朝樓、享堂等組成,是吉安最長的祠堂,佔地面積達到了3501平方米。據匡家家譜記載,明高帝六世孫建安簡定王朱拱樋娶了匡氏匡鵬中的長女為妻,被誥封為一品夫人,這座祠堂式的朝樓就是專門為了紀念匡娘娘建造的。
誠敬堂為王家宗祠,號稱 「江南第一祠」,佔地面積3646平方米,是一座全國罕見的大祠堂,始建於明朝中期,至今已有500多年的 歷史 。百米古街古色古香的,地上是石板路,兩旁店鋪林立,還有一些古舊的牌匾,很有味道。
文丞相祠在 歷史 上曾得朝廷「敕令」修建而成,歷經三建三毀。現在修復文丞相祠佔地1036平方米,為二井三進式結構,祠館結合,祭祀成列。
上清鎮是一個具有千年 歷史 的古鎮,這里是第一代天師張道陵最初修道煉丹的地方,也因中國道教發源地而聞名天下。
上清古鎮的生活氣息十分濃重,走在這里街邊的小販,路過的村裡人,腳邊的黃狗,都給你一種悠哉清閑的感覺,奇叔都想來這里過過幾天山中道士的清閑日子……古鎮中古老的道教建築隨處可見,臨河的吊腳樓更是魅力無窮。
在上清古鎮有條很長的青麻石古街,可能因為「久經磨練」顯得很圓潤,整個小鎮緊貼溪水而建,偶爾會有一抹溫潤的「河風」吹過,道路兩旁的古老建築給人一種時空穿越的錯覺。為了方便居民的生活,這里的所有房屋中間都有一條小道通向江邊,濃濃的田園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塘灣古鎮位於貴溪市南部,東鄰武夷山,南通福建及冷水銀礦,北連貴溪銅城西接龍虎山風景區。歷經明清兩朝,歲月悠悠400年余載。
漫步古鎮街頭,腳踩石板路,閑游席子巷,一排排青磚、木結構、小青瓦房沿街巷婉轉而立,古色古香的民居不規則地向前延伸;舊時民居的建築群七高八矮、稜角交錯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幾條街道古老而狹長,呈井字形排立,斑駁陸離的痕跡,講訴著古鎮 歷史 的滄桑。
錦江原為安仁老縣城,建縣於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錦江自設縣開始至1961年為縣城所在地。古縣城錦江名勝古跡、古文化遺產甚多。
孔廟槐蔭,柳祠檜色,玉真墨跡,果老丹池,市心塔影,山後書聲,錦江漁坊,黎浦商帆等安仁八景訴說著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吸引了不少墨客與騷人來此漫遊賦詩,尋覓仙境。楊萬里、朱熹等歷代文學家為此寫下的「余干溯源至安仁」、「安仁曉行」等著名詩篇,勾勒出千年前的錦江群峰俊秀,碧水波清,山川靈秀,水路通達,船帆點點,商賈如雲的繁榮景象。
錦江文化源遠流長, 歷史 上好學之風盛行,明清兩代興辦的諸多書院,給這座千年 歷史 古城譜上了濃厚的文化古韻。
古村記編輯整理自網路
㈣ 夏布小鎮在什麼地方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可以介紹下么
重慶這座江南小鎮,至今做著1000年前的布料,距高鐵站僅4.7公里
旅遊,為的就是能夠在路途中找尋到真正的自己,能夠在日常的生活中感受到不一樣的美好,再加上現在很多短視頻平台能夠很好地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這也讓許多喜歡記錄自己生活的朋友開始了各種各樣的路途,其中重慶作為我們國家一個重要的城市,憑借其各種美食和風景得到了大家的喜愛,而今天我們就來講述重慶的一座小鎮,這里風景秀麗適宜居住,還擁有千年以前的布料工藝!這里就是夏布小鎮。
這里就是夏布小鎮,一個位於重慶風景秀麗適宜居住的地方,這里有著悠久的歷史,雖然是一個現代化的小鎮,但是這其中包含著許許多多古代人們的思想和智慧,所以在十一假期,大家快來這里看一看吧!
重慶有一座小鎮,風景秀麗適宜居住,有著千年前的布料工藝!
地址:夏布小鎮位於重慶市榮昌區昌元街道,夏布小鎮距離榮昌高鐵站4.7公里。
㈤ 江西最值得一去的十大傳統古鎮古村落
一把油紙傘,一條幽深曲折的小巷,一片粉牆黛瓦的建築,一座高高的馬頭牆,一扇雕花的窗欞。彷彿這就是想像中古鎮的樣子,安靜悠然,透著一些對歲月逝去的遠古懷念,靜靜守望著古樸的村落。假期來臨,焦躁的心情或許能在古鎮的安然里得到安放。下面就來看看,江西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古鎮吧!
一、景德鎮瑤里
瑤里的古名是「窯里」,因是景德鎮陶瓷的發祥地而得名。這座古樸的村落,歷經瓷器經商帶來的喧囂繁華,也享有清香綿長茶葉的寧靜悠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山環水繞的區域位置,使得瑤里擁有「瓷之源,茶之鄉,林之海」的美譽。如今的瑤里,更像是一位看淡過往的老者,靜靜在一旁,微笑著觀望這里再次興起的熱鬧與喧鬧。
二、鄉村婺源
位於江西東北的婺源被譽為「中國最美鄉村」,每年來此的遊客不計勝數。粉牆黛瓦的徽派建築,小橋流水的三兩人家,青石板鋪就的小巷道路,春天來時開滿遍野的油菜花海,婺源,無疑符合了大多數人對於古鎮的印象。的確,這個古老的村落擁有眾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築,處於三省交界的地理位置,也使得這里的生態環境得到了較好的保護。婺源,在遊客的到來中,逐漸煥發新的生機。
三、吉安釣源古村
位於吉安市的釣源古村掩映在蔥榮的古樟之中,飛檐翹角在綠蔭里若隱若現,難以看到這個村落的真正的面貌。古村的格局其實暗含來了古代陰陽八卦的理念,排水溝四通八達,封火牆直指天際,水火之中,相互調和。這里的建築精美華麗,栩栩如生的精緻雕刻更是這里的一大特色。釣源的日子很安靜,帶著一點淡淡的舊時光的味道,就像是泛黃的老照片,值得懷念,值得記憶。
四、樂安流坑古村
走進撫州樂安的流坑古村,恍然間,彷彿是在讀一本厚重的古書。這座自五代南唐建立的村落,在歷史的浩瀚煙雲中,早已積淀了豐厚的歷史文化。董氏家族世代居住於此,並成為這里的大姓,科舉、經商、農耕、做官,各種生活方式相互交融,變得昌盛繁華。將近300座的明清建築,連綴一片,清一色的青磚灰瓦,朴實素雅。井然有序的建築格局,傳承了血緣宗親的原則。流坑,就像是中國古民居的文化縮影。
五、鉛山河口古鎮
河口古鎮位於上饒鉛山縣,是江西四大名鎮之一。便利的水運條件和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它在明清之際繁盛一時,各處貨物在這里集散,手工業極為興盛,也因此擁有「八省碼頭」的美譽。歷史遠去,曾經的商業重鎮早已褪去光彩,已然恢復寧靜。只是那一棟棟牆面斑駁的老房子,一條條被獨輪車磨損得不再平整的青石板路,彷彿還在證明著這座古鎮的歷史。
六、南昌安義古村
坐落於南昌梅嶺腳下的安義,實際上是一個由羅田、京台、水南三村組成的古村落群。長長的古街道訴說著昔日兩側店鋪門庭若市的喧鬧,擁有48個天井的士大夫第則表明這里曾經的庭院深深,6人合抱的黃樟或許見證了古村的變遷與發展。
唐朝蘄洲黃氏的避難之地,如今已成為一片安靜的樂園,贛商文化和田園風光的相互交融,讓人久久流連於此不願離去。
七、宜黃棠陰古鎮
位於宜黃縣城宜水之畔的棠陰古鎮,始建於北宋年間。因盛產夏布而商貿興榮,並由此產生許多富商巨賈和眾多建築華美、莊重宏偉的建築。八府君祠、羅家大院、恆福安、式好居等,每一幢建築都凝聚了無數的心血與錢財,由此形成了繁復回環的深宅大院。
而尊師重教的學風、美麗的自然風光更為這里添上不少色彩。歷經滄桑巨變,棠陰早已不是當初的大鎮,但它所留下的寶貴遺產,則值得我們探究與銘記。
八、瑞金密溪古村
密溪古村深藏於瑞金市九堡鎮鳳凰山下,像是一位小家碧玉的女子,還遠不為人所知。羅氏宗族在這里自成一脈,所建的屋宇多為坐北朝南,背山面水,遵循了嚴格的風水之說。
密溪文風昌盛,經商者也多,二者相輔相成,共同鑄就了密溪精美絕倫的建築和嘆為觀止的裝飾藝術。這里歷經戰亂、時代變遷,很多建築呈現出美人遲暮的衰敗感,但同樣,也是一份不可忘卻的記憶。
九、廣昌驛前古鎮
如果在撫州廣昌的驛前古鎮待上一整天,或許你都不會覺得煩悶。所有的建築都是高牆矗立,飛檐翹角,雕梁畫棟的屋舍里,透著歷史浮華洗盡之後的淡然與寧靜。
身在蓮鄉,驛前的每一幢民居都深深地刻上了蓮花的印記,夏季來時,白蓮盛開滿池,惹人憐愛。每一條青石板路,每一個耄耋老人,彷彿都帶著一段美麗的故事,讓人嚮往、讓人好奇,讓人沉醉。
十、尋烏周田古村
隱秘在贛南山區尋烏縣城的周田古村,在明朝就已經發源建立。因深處贛、粵、閩三省交界處而形成的周田古驛道,為村落帶來了繁華興盛。穿行在周田古村,佔地面積廣闊的各種客家大屋讓人嘖嘖稱奇。
這些民居大都氣勢雄偉,工藝精湛,無論是牌樓、門廳,還是屋檐、窗欞,都有精美的雕刻,造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客家從中原遷居而來,這些大屋或許也是住宅主人對故鄉的一種懷念吧。
㈥ 榮昌古鎮有哪些
榮昌古鎮有:一、萬靈古鎮,二、安富古鎮,三、夏布小鎮 。榮昌區隸屬重慶市,位於重慶市西部,是重慶西部門戶、輻射渝西川東區域的中心城市。榮昌去古鎮遊玩的最佳時間為春秋兩季,氣候最為適宜,不冷不熱。
一、萬靈古鎮
萬靈古鎮歷經了千年的風雨滄桑,但古鎮的房屋仍然保持了獨特的風貌。在班駁的古城牆和古寨門的圈圍中,很多古屋默默地等待後人的觀仰。古鎮的明清古街長500餘米,有趙氏宗祠、花房大院、小姐綉樓、大榮寨等保持完好的古房屋。
二、安富古鎮
安富老街擁有300多年歷史,曾是連接成渝兩地的重要驛站。在最繁華的歲月,這條老街有100多家陶廠、30多家酒廠。景區內隨處可見以榮昌陶器為裝飾的特色景點,既有傳統文化的古樸又有現代工藝的美觀。
三、夏布小鎮
夏布小鎮是集夏布博覽、研發、信息發布、展示展銷、體驗式旅遊於一體的AAA級「非遺文旅景區」;總佔地100餘畝,總建築面積5.3萬平方米;主體建築由24棟仿明清風貌四合院落組成,青瓦古院,廊橋藝夢,橫縱步道。
㈦ 棠陰鎮的歷史人文
小鎮始建於北宋天聖九年(公元1031年)。唐末五代時,四川節度使吳氏宣南遷的後裔吳竦定居此地,遍植甘棠樹,茂然成陰,故得名棠陰。棠陰因水質獨特而產夏布,因夏布經濟蓬勃發展而使棠陰興旺昌盛,當地有「小小宜黃縣,大大棠陰鎮」之說。棠陰夏布歷史最高產量達30萬匹,明成祖永樂初年,宜黃每年用5萬多匹夏布折交官田公糧。宜河流經棠陰一帶,河水顯得格外綠,清澈見底。凡經此河水漂洗出來的夏布,色澤光亮、潔白柔軟,成為湘贛兩省夏布集散地。外地夏布經棠陰漂洗後,暢銷南昌、九江、上海、天津等地,遠銷日本、朝鮮等國。鼎盛時,棠陰集鎮五里長街商店櫛比,十里河埠商船雲集。夏布經濟的飛速發展,帶來了棠陰經濟、文化的繁榮。這里民風淳樸,尊師重教,「撿漏趁晴天,讀書趁少年」,百姓「樂讀書而好文辭」,故書院林立,賢能輩出。北宋大文豪王安石的啟蒙恩師杜子野先生常在此著書立說,大戲劇家湯顯祖的驚世之作《臨川四夢》,也是在棠陰初演而聞名於世。走進棠陰古鎮,從那雕龍鐫鳳、錯落有致的古建築群中,能領略到這里遠古時的興盛,並能從中感悟和驚嘆古建築的獨特藝術魅力。這里至今依然保持著明清時期的古街、古巷、古祠、古廟、古宅、古塔、古橋、古牌坊,真可謂古色古香、韻味無窮。臨鎮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高36米、直徑8米的迎恩塔,該塔雄踞龜山,六面臨風,巍巍壯觀。這里的民宅以吳、羅、符三姓居多,民間有「羅三千、符八百,吳家老倌無價尺(無法計算)」之說。入街便見一造型獨特、氣勢非凡的吳姓大宗祠,名曰八府君祠,建於明神宗萬曆八年(1580年),中廳三門,東西兩廊28柱,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大梁雕有雀、鹿、蜂、猴圖案,隱喻「爵祿封侯」之意。
1933年,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率紅軍在此召開群眾大會,為取得第四次反「圍剿」勝利而留下了光輝的史跡。還有位於棠陰下街的承恩坊,建於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是知事譚政為當時由皇帝恩賜榮歸祭祖的大書法家吳余慶而建,全木結構,雕工精湛,實屬明時罕見工藝精品。在棠陰古街上段,有一古建築群,屋脊飛龍走鳳,屋檐鑲金鏤銀,那便是觀裳坊,可想而知,這觀裳坊當年的風姿是何等輝煌!棠陰鎮人淳樸善良、熱情好客,千百年來留下這么一句俗語,讓人倍感親切棠陰鎮明清古宅鱗次櫛比,名勝古跡星羅棋布,日字塘老宅、式好居、落轎亭、綉花樓,枚不勝舉。置身於小鎮,如同穿越時空隧道,耳邊彷彿聽到了那觀裳坊的歌謠,使人沉浸在遠古之中,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2003年7月,棠陰鎮被省政府定為「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㈧ 榮昌夏布的歷史
榮昌夏布的生產當由葛、大麻演變而來。因「古時無今之木棉,但有葛布大麻而已」 。早在漢代,就有「蜀布」記載,唐《元和郡縣志》載有「昌州貢筒布、斑布」。所謂「筒布」,即中細布也,因為它往往捲成筒形,裝入竹筒,便於運輸,故稱「筒布」,又根據它的形色特點,稱為「斑布」。《太平寰宇記》亦載「昌州產斑布、筒布」。既是特產,又作為貢布,說明昌州自唐宋以來麻布的編織技術是比較發達的。又《新唐書·地理志》上載,昌州轄四縣:「大足、昌元、靜南、永川」。而這四縣中獨昌元(今榮昌縣)素產夏布。這種夏布「輕如蟬翼,薄如宣紙,平如水鏡,細如羅絹」,成為皇室和達官貴族喜愛的珍品。
清初,隨湖廣移民帶來種麻(薴麻)、織布技術,與當地織造相融合。至康熙後期榮昌夏布才形成商品生產。道光時期經山西客商的販運,夏布又遠銷省外。清光緒《榮昌縣志》記載,縣內「各鄉遍地種麻,婦女勤績成布,白細輕軟較甚於葛。山陝直隸客商,每歲必來榮采買,遠至京都發賣。」民國時期,全縣擁有夏布織布機5000多台,全年產銷70萬匹,大都出口韓日、歐美、南洋等國家。
1998年,國家農業部先後授予榮昌縣中國夏布之鄉、夏布加工基地的稱譽。2008年,榮昌夏布被國家文化部確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榮昌80歲老人顏坤吉被國家文化部確認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夏布織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榮昌夏布生產引進了韓國先進技術,在薴麻生物脫膠、植物染色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夏布全手工漂染定型工藝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2013年3月,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的核准,榮昌縣外經貿委外商投資服務中心成功注冊「榮昌夏布」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商標有效期10年。
㈨ 榮昌古鎮有哪些
榮昌古鎮有哪些?萬靈古鎮,安陶小鎮、夏布小鎮。
萬靈鎮 ,是一座以水興市、以市興鎮的寨堡式古鎮。
歷史悠久的萬靈鎮,逐漸形成了寨堡文化、商埠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等多種形態,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物古跡,這是個像城堡一樣的古鎮,4個城門和城牆被大榮堡壘包圍著,一排排吊腳樓,一座座古橋,一座座別具一格的巴渝民居大院,勾畫出一幅水鄉古鎮的美麗畫卷,可謂「夢幻水鄉」。
萬靈鎮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保留著全長246米、高3.5米至11米的古城牆,四大寨門獅子門、日月門保持原樣,恆升門和太平門遺跡清晰可見,在這里,你可以看到歷史的痕跡,體會歷史的厚重,萬靈鎮,還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稱號。
榮昌 安陶小鎮 :瓷窯里的煙火
藏著一個外地鮮有人知的,極富歷史韻味的地方
「安富場,五里長,瓷窯里,燒酒房,泥精壺排成行,燒酒滴滴巷子香」
這首流傳了數百年的民謠,至今仍在渝西川南交界處的安富古鎮。
中國四大名陶之一,2000多年歷史文化積淀。榮昌陶歷史悠久,源起於漢、發展於宋、盛行於明清,以「紅如棗、薄如紙、聲如磬、亮如鏡」而聞名中外;與江蘇宜興紫砂陶、廣西欽州陶、雲南建水陶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陶;清代,安富「瓷窯里」與廣東佛山石灣、江蘇宜興並稱為中國三大「陶都」。
安富街道被稱為「渝西第一鎮」。其街道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三大陶都之一,中國四大名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