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儒家思想美是什麼
儒家美學是中國古代美學的重要流派,它與道家美學、楚騷美學和禪宗美學構成中國美學史上的四大思潮。儒家歷來把「詩」、「樂」、「藝」看作「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的重要手段,看成實現仁學、安邦定國的必由之道。因此,美學(詩論、樂論、文心、藝境)在儒家學說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對儒家美學思想的持征和演變作一番整體性的研究與分析,有助於深入地了解儒家學說的整體思想,也有助於更深刻地把握中國美學和中國藝術文化的根本特徵。
孔子是儒家美學的創始人,他繼承和發揮中國古代社會的禮樂傳統、以「仁學」作為分析和解決美和藝術的根本立場,為儒家美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孔於以恢復和維護「周禮」作為自己追求的理想,把基於氏族血緣關系的親子之愛看成「仁」的根本。在他看來。只要人人都能按本性慾求喚起親親之愛,注重孝,泛愛大眾,那麼,「禮」即可以恢復,天下可大治,而「仁學」也就可實現。孔子的美學是他的「仁學」的延伸、發展,其目的仍是為了「禮」的實現。他強調人的心理欲求的滿足必須符合禮義,同時也肯定符合禮義的心理欲求是合理的。孔子美學的基本點在於:一方面充分肯定滿足個體心理欲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又處處強調把這種心理欲求的滿足導向倫理規范。根據這一基本觀點,藝術的愉悅作用被認為是必要的,可以發揮的,但這種作用同時也被認為只有使群體和諧發展才有真正意義。美學的合理性在於能導向倫理目的,個體的心理欲求必須與社會的倫理規范達到統一。
孔子正是根據這個基本觀點解決他的一系列重要的美學命題的。首先,孔子把「詩」、「樂」、「藝」看成是實現「仁」的一種手段。他認為,包括藝術在內的各種技藝的自由、熟練的掌握,只有依據仁義道德、對人的成長完善才有真正的意義、他強調「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①。在他看來,吟詩習樂對於掌握禮義是十分重要的,「詩」能激發人興起揚善去惡之心,「樂」有助於陶冶人的性情,喚起道德之心,這與強調以「仁」作為立身的根基是統一曲,目的都在造就仁人君子。:所以,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禮」、「藝」(「詩」、「樂」)統一,育入至善,美學統一於倫理學。其次。孔子很重視藝術的美與善的統一。他在評價《韶》樂時,強調既「盡美」又「盡善」。認為音東藝術盡可能既給人以審美愉悅,又使人提高道德修養。《韶》樂盡美盡善,所以孔子對之很欣賞,「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②。對藝術的美善統一的追求是儒家美學的一大特點,而這一美學特點根源於孔子的「盡美盡善」論。再次,孔子還把美善統一的要求運用於人格修養,強調文質統一,提出了著名的「文質彬彬」說。在他看來,「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④。真正的仁人君子,修養必須是全面的,只有高尚的道德品質還不夠。還須有審美和文化的素養;同樣,僅有文飾之美也不夠,還須有仁的倫理品質。孔子在人格修養方面所強調的仍然是美與善的統一,在這方面,儒家美學的另一代表人物孟子作了深刻的發揮。此外,孔子還依據他的美學基本原則,即美善統一的要求,提出美學批評的「中庸」尺度,以「過猶不及」為准則,強調「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藝術心理效果。他認為詩和樂的情感表現應該是適度的,如果超出適度,歡樂的情感表現就成了放肆的享樂,悲哀的情感表現就成了無限的傷痛。藝術情感表現中只有情與理的和諧統一才是最理想的,超度的情感表現不符合「中庸」原則,達不到美善統一的標准。
孔子的美學思想受其恢復周禮的最終目的的制約,有明顯的保守色彩,且過多地強調藝術的社會功能,強調美統一於善,但孔子對美善統一的藝術基本原則的闡述以及他所提出的一系列美學命題,為儒家美學建構了基本的理論框架,從根本上規定了儒家美學的基本特徵的形成。
首先,儒家美學最典型地繼承華夏民族古老的禮樂傳統,對遠古的巫術禮儀進行改造、揚棄,使「詩」、「樂」及各類藝術成為「仁學」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古代禮樂傳統是以氏族血緣傳統為根基的。中國進入奴隸社會之後,原始氏族社會的遺風並沒有被消除,反而是長期地保留下來,氏族血緣宗法關系和統治關系緊密結合。血緣關系的長期留存使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系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禮樂傳統浸染著濃厚的倫理色彩。不難看出,從孔子開始,歷代儒家的美學理論總是和禮義、倫常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儒家美學因其基於血緣關系而統一於倫理學。其次.儒家美學很注重個體與社會的和諧統一。一方面,自先秦以來,大多數的儒家代表人物都不否認個人存在的價值,都肯定個體具有獨特的情感、性格、知識長處等;另一方面,儒家又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看成比個體的個性發揮更重要。社會的和諧,仁義得到推行,這是第一位的,個體的發展只有得到社會的肯定才有意義,個體個性的充分發展一直被認為是與社會的發展相統一才有真正的價值。在儒家看來,藝術(詩、樂等)作為「仁學」的組成部分,其真正意義在於引導、培養個體的健康發展,使個性的發揮朝著有利於群體和諧的方向發展。孔子強調「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樂記》強調「致樂以治心」⑥,注重的都是藝術對於個體與社會統一和諧的意義。再次,儒家美學把美善統一的境界看成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主張藝術與倫理的高度統一性。儒家美學的一系列命題,如孔子的「文質彬彬」說,孟子的「浩然之氣」說,《樂記》的「致樂以治心」論,《毛詩序》的「志」與「情」統一說等,都是把藝術(詩、樂)和倫理(仁、禮)結合起來,體現著美善統一的境界。儒家美學的代表人物認為,凡是美的,就必須是體現「仁」、符合「禮」,只有善的才可能是美的;美以善為內容和目的,善以美作為理想或適中的表現狀態。儒家美學不僅把美善統一作為一種理論追求,而且作為一種高境界的人生目的。此外,儒家美學還有一個顯著的特徵,即:注重「天人合一」,在「天」(自然、自然規律)與「人」(人的意志情感)的統一中尋找美的本質。儒家美學把自然看成是可以體現人的情感和道德理想的,審美客體與審美主體存在「比德」關系,天人統一,「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孔子語)。同時。又把情感表現看成必須是符合自然的,是規范的和適中的,「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孔子語),人順應天,天人和諧。因為在儒家看來,只有天人合一才能達到一種「中和」的狀態,使情感世界處於和諧,使人心合乎規范,使行為合乎禮義。如董仲舒認為,天人相應,天人合一,人由天生成,天之美在於「和」與「仁」,「舉天地之道而美於和」,「仁之美者在於天」。當然,他的「天人合一」說的目的在於把天之「和」與「仁」貫徹於人間,達到政通人和。
從以上對儒家美學基本特徵的簡要分析可以看出,儒家美學的種種理論觀點都圍繞著這樣一個基本點:以氏族血緣傳統為根基,追求美善統一境界,體現美學與倫理學的一體化。儒家美學理論的這一基本特徵在中國美學史上是非常顯著的,它不像道家美學旨在無為追遙,「乘物以游心」(莊子語),也不同於楚騷美學追求人間情趣與浪漫理想的統一,更不同於禪宗美學強調直覺、頓悟,「非悟無以入其妙」(謝橡語)。儒家美學於美與善的關系中尋找美的本質。儒家美學的這一根本特徵在孔子的美學理論中已基本形成,孔子之後的各個時期的儒家美學代表人物,圍繞著這一理論展開了豐富的思想歷程。
孟子和苟於作為孔子美學在先秦的最重要的繼承人,從兩個不同的方面對孔子的學說作了發展。孟子和苟子雖然都繼承仁學、都主張推行「禮」。都強調實行仁義,都是儒家美學的傑出代表,但他們的觀點有重大區別,發展方向大相徑庭:孟更重視人與人的關系,苟則更重視天人關系;孟持「性善」說,所關心的主題是人格修養,苟主「性惡」論,所興趣的主題是實用功利;孟發展了孔子關於人格的思想,苟則發展了孔子關於人的自然本性的觀點。在美學思想方面,孟子更多的是以先天的道德規范去改造和制約人的感性慾望,使美服從於善;苟子則更多的是以現實的人間規則去同化和統一人的功利慾望,想以善來兼容美。孟子希望能修養成一種「浩然之氣」,以理想的人性來實現「禮」;苟子則力圖把功利需要的「人之情慾」與「禮」統一起來。顯然,儒家美學的美善統一原則在孟、苟的美學學說中的表現是明顯不同的。
在孟子美學中,最重要的思想是對人格美的高揚。孟子繼承孔子關於人格美的思想,明確把人格精神與審美愉快聯系起來。他說,「理義之悅我心,猶當豢之說我口」。在他眼裡,人格精神也是審美對象。孟子認為善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個體應自覺努力發揮自己善的本性,以養成一種「浩然之氣」,這種「氣」,「至大至剛」而「塞於天地之間」,「配義與道」,乃「集義所生」。⑨只要養成這種「氣」,就會無所畏懼而能奮發上進。個體人性只要能使這種「浩然之氣」得到「充實」,並表現於外在的形體,就具有美的價值,進而達到「大」、「聖」、「神」的境界。孟子說:「可欲之謂善,有諸已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o孟子對人格美的認識和高揚對中國藝術的發展和中國古代人生境界理論的形成有重要影響,是儒家美學美善統一特徵的典型表現。後世稱那些無所畏懼、積極進取的仁人志士具有「儒家風范」,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孟子所述的具有「浩然之氣」的人格美。
與孟子不同,苟子對美學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他肯定人的審美要求的現實感性的自然基礎,肯定符合禮義前提下的自然慾望的滿足。他企圖把「欲」和「禮」統一起來,認為符合禮義的心理慾望的滿足是合理的。他說:「聖人縱其欲,兼其情,而制焉者理矣。夫何強何忍何危?」⑥他認為帝王的最大快樂在於能最好地滿足各種慾望:「夫貴為天子,富有天下,名為聖王,兼制人,人莫得而制也,是人情之所同欲也,而王者兼而有是者也。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重財物而制之,合天下而君之;飲食甚厚,聲樂甚大,台樹甚高,園圃甚廣,臣使諸侯,一天下,是又人情之所欲也,而天子之禮制如是者也。……合天下之所同願兼而有之,皋牢天下而制之若制子孫,人苟不狂惑悉陋者,其誰能睹是而不樂也哉?」⑥苟子的這種兼容「欲」和「禮」,肯定功利慾望滿足的合理性的觀點,與孟子關於完善人格道德精神的看法是有顯著區別的,與老莊超功利自然無為的審美觀點更是大相徑庭。苟子這種美學基本觀點與他「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是一致的,它把美引向現實,表現了樂觀進取的開拓精神,對《易傳》及漢儒的美學思想有重大影響。
《易傳》繼承苟子注重天人關系、主張積極進取的思想,以儒家態度為基本立場,吸取道家的觀點,把儒家的「人道」觀與道家的「天道」觀結合起來,建立了儒家思想為主導的世界模式。《易傳》美學的基本態度仍然是實現仁義,完成安邦強國的儒家理想,對善的追求是第一位的。乾封的象傳說:「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⑥顯然,正性命、保大和,萬國咸寧是最重要的,這是儒家的理想,《易傳》的美學觀點都是以此善的追求為前提的,儒家美學的美善統一的基本特徵並沒有淡化,反而是突出的。
《易傳》對儒家美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主要表現在下面幾方面:首先,《易傳》是以對短文的解釋的形式來闡述儒家美學思想的,因此採用了許多與古代巫術文化相關的隱喻、象徵手法,這類手法與藝術的「比興」表現方法極為相似。而且隱喻、象徵手法的運用也表明《易傳》的作者發揮了直觀、類比等「原始思維」的特點,這實際是一種准藝術思維方式。顯然,《易傳》發揚了古代巫術文化的積極成分,在表達手法和思維方式上,對藝術都有重要的借鑒作用。其次,《易傳》突出生命運動的觀點,把生命力量的展示看成是美的,這對於增加儒家美學的生機和活力是有重要意義的。《易傳》認為生命運動是天地的本性,「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交而萬物通也」⑩,「天地感而萬物化生」②。注重天地的發展變化、強調生命的運動。這是《易傳》的一個重要思想。《系辭下》提出「生生之謂易」,《系辭上》說明「日新之謂盛德」,都是對生命運動和發展的很有意義的闡述和肯定。《易傳》的這一生命運動觀對中國藝術影響很大,中國藝術講究飛動之美,講究節奏、韻律,注重線的表現等都與此有關。再次,《易傳》提出了一些新命題,對豐富儒家美學有重要意義。《易傳》把「文」與「明」聯系起來,闡述「文明」的意義『既指天地萬物文採光輝,又指聖人文章煥燦光明,德化萬方。《易傳》說:「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⑥《易傳》對陰陽的論述巨大地影響了中國美學對「陽剛之美」和「陰柔之美」的認識。《易傳》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⑩這種陰陽剛柔的觀點對中國古代藝術創造剛柔相應的性格、意境很有影響。《易傳》提出的「立象以盡意」的命題,對中國藝術意境說也有重要影響。總之,《易傳》在儒家美學美善統一的前提下,提出了豐富的美學觀點,雖然大都僅有命題,尚無詳述,但其含義異常深刻,成了後來諸多美學觀點的理論淵源。
漢代大思想家董仲舒繼承苟子,特別是《周易》的美學基本觀點,總結了先秦儒家關於「天」與「人」關系的學說,深入地論述了對中國美學具有重大影響的「天人合一」的觀念。董仲舒賦予「天」以「仁」的特性,將「天」人格化,同時又肯定人「為天下貴」,肯定人的主導作用。他正是在這一前提下論述「天人合一」的,他認為「天亦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以類合之,天人一也」。⑥在他看來,「天人合一」突出地表現於人的情感變化同天(自然)的變化的對應關系:「夫喜怒哀樂之發,與清暖寒暑,其實一貫也。喜氣為暖而當春,怒氣為清而當秋,樂氣為太陽而當夏,哀氣為太陰而當冬。」⑦這種「天人感應」、「天人相通」的美學觀念,雖有其神秘性,但在中國美學史上常常成為藝術家們所遵循的原則。它影響了中國藝術美學中的文論、畫論和書法理論,是中國藝術意境說的理論根據之一。
先秦《樂記》、漢代《毛詩序》和齊梁時期的《文心雕龍》,是儒家文藝美學的三部經典之作。它們分別把儒家美學美善統一的基本特徵展示於「樂」論、「詩」論和「文」論之中,對中國藝術和中國文學有巨大的影響。
《樂記》的突出貢獻在於深刻地論述了藝術的本質和社會功能。《樂記》明確地提出藝術是人的內心情感的表現,認為:「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Q6『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音」生於人心,而「音」還不是「樂」,只有包含著倫理的內容才是「樂」,「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樂者,通於倫理者也。」e6『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聲音之道,與政通矣。」④《樂記》一方面把「樂」、把藝術看成是情感的表現,這是對先秦儒家美學的發展,它更深刻地抓住藝術的本質。另一方面,《樂記》的作者是站在儒家立場上的,所以仍然強調美善關系,強調「樂」的倫理政治價值。《樂記》肯定藝術的社會功能,並區分了「禮」與「樂」的不同作用:「樂者為同,禮者為異。同則相親,異則相敬。禮義立,則貴賤等矣;樂文同,則上下和矣。」「樂」通過內心情感引導人們相親為善,「禮」通過外部規范使人們的行為莊敬,所以「致樂以治心」,而「致禮以治躬」。「樂」在某種意義上比「禮」更有倫理功效,它能「反情以和其志」,使人歸情於正道,以符合倫理要求,達到個體與社會的和諧。
《毛詩序》是《樂記》基本思想在詩論方面的展現,它系統地表達了儒家關於「詩」的美學思想。《毛詩序》提出了詩的「志」與「情」相統一的觀點,把儒家「詩言志」的觀點與「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的說法結合起來,認為這種「志」、「情」統一的詩才能有助於「治世」,達到「政和」。《毛詩序》詳細分析詩的教化作用,認為詩有風、賦、比、興、雅、頌等六義,對人能「教以化之」。「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②《毛詩序》把藝術是情感的表現的觀點由「樂」論推廣到「詩」論,肯定藝術的教化功能.這種觀點在中國藝術理論史上廣為傳播。
《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站在儒家的立場上,兼容佛道,承繼《易傳》,以「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觀點來闡發其「原道」思想,強調天地陰陽之「道」與社會倫理之「道」的統一性,並在此前提下論述文道關系。劉勰認為「道」生「文」,「文」是「道」的表現。他認為「文」分「天文」和「人文」,「文」以其豐富多樣的形式展示「道」。具體說,「天文」指的是天地、日月、山川等的存在形式,「人文」指的是一切文物典章制度,「人文」狹義上通「文辭」,主要指文辭之美。文辭體現「道」,是「道之文」,因而「文」有「文心」。有人的「性靈」參與。表現著人的道德追求。劉勰對文道關系的看法與先秦儒家基本上是一致的,沒有超出美善統一的基本特徵。他在《文心雕龍》的開頭部分就主張「原道」、『『征聖」、「宗經」、「正緯」,強調美統一於善。劉勰超越於以前的儒家美學之處,在於他更關心對「文」的具體分析,注重「文」之美的本質及表現。《文心雕龍》的大部分篇幅是分析和論述「文」之美的各個方面,提出關於藝術的各種新見解。《風骨》篇深刻探索藝術美的構成,認為「文」之美不能脫離「風骨」,離不開內在情感要素與事義、人格、文辭的統一:「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風骨不飛,則振采失鮮,負聲無力。」⑥《情采》篇對儒家文質關系論有新的理解,認為「文附質也」而「質待文也」,「立文之道」有「形文」、「聲文」、「情文」三種形態,情於「文」具有根本的意義:「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後緯成,理定而後辭暢,此立文之本源也。」@這種以情為經而以理為緯的情理關系論是劉勰對儒家美學的創新。這一創新表明《文心雕龍》的美學思想雖以儒家為主體,但也是對魏晉以來重視「文」與「情」的關系,主張「文」的自覺的美學觀點的兼容和吸收。
儒家美學發展到宋明時期,已完全失去了對「文」的自覺的重視,在文道關繫上,朱熹等宋明理學家所主張的基本觀點是:「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葉。」②在理學家們看來,「文」比起「道」來是次要的,不必予以重視,所以,在理學論著中,沒有對「文」之美方面的詳細論述,更不會論及「情」與「文」的關系。在這個意義上,理學美學因忽視了「情」和輕視了「文」而走向了非美學,實際上成了注經闡道的倫理哲學。但是,在另一種意義上,就理學美學的實質而言,是把「文」視為是體現「道」的,認為「文」即是「道」,藝術與道德合為一體,藝術體現著人生的倫理境界,所以,理學美學實際上是把藝術上升到倫理境界的高度,把儒家的「禮樂傳統」作了最為徹底的發揮,使美與善從根本上合為一體,創造了美善統一的人生本體境界、從而完成了儒家美學的邏輯進程。
總而言之,從孔子直到宋明理學,儒家美學有其完整的邏輯發展過程。儒家美學的思想學說,有其保守的方面,常常過分強調藝術的社會功能而忽視藝術的獨立特性,重善輕美,重「理」輕「文」。然而,儒家美學也有剛健、進取的一面,它與道家美學的自然無為的超脫態度成為互補關系,與禪宗美學的頓悟直感觀念成為對抗和對立,對中國藝術和人生有巨大影響。中國藝術理論中的「比德說」、「明道說」、「美刺說」、「中和之美說」以及「文」以載道說」等,都直接是儒家美學的體現或從根本上受其影響,中國藝術基本上都具有美善統一的風格。中國文人歷來在為人處世上追求一種「儒學風范」,這是儒家美學對人格美理想的重要影響。華夏民族的文化風采,有著儒家美學的深刻印記
2. 請問關於文化的論文怎麼寫啊
從世界文化發展的趨勢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
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曾經不成問題。但走上近代社會後,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們開始對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進行反思,並很大程度上調整了以前對傳統文化的看法。但是,這種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艱難的過程中前進。有前進,有障礙,有時甚至還會倒退。於是鴉片戰爭結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對傳統文化的反思,仍舊沒有根本性的突破。這種情況,在世界各國中,可謂絕無僅有,也使許多人感到大奇不解。
對中國傳統文化反思如此困難,有政治環境惡劣的原因。中國的政治家,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其思想文化觀點相對保守,對專制主義的思想文化很容易產生精神上的共鳴。一旦對中國傳統文化反思有了一定前進、突破,總會有一些從特權政治獲得甜頭的政治家,從幕後跳出來,用政治權力加以打擊。近代不是有一些軍閥,在國內大肆鼓吹尊孔嗎?不懂思想文化,又要對思想文化橫加干預,是中國傳統文化反思難以前進的重要原因。
中國傳統文化構成復雜,也是一個原因。中國傳統文化有數千年歷史。時間長,在其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要增加一些東西,因此內容十分豐富,構成成份極其復雜。有許多東西是好的。有許多東西是糟粕。而精華與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塊。這使後人感到困惑:想說愛你,又不容易。因為分明有著太多的腐朽成份。想恨你吧,又恨不起來。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又有許多至可寶貴的東西。
不能不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構成復雜的這個特點,令後人感到十分尷尬。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反思難以前進的一個原因。
筆者此文主要談談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特點及今後發展方向的一些觀點。在寫作過程中,努力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這樣或許會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反思中國傳統文化優劣,必須把握人類前進的方向。
人類社會總在不斷前進的,這種前進,在政治上,表現為以民為本,直至後來的由民作主;在經濟上,表現在重農重商,直至後來的市場經濟;在思想文化上,表現為尊重別人的思想觀點,直至後來的思想自由;在對待人上,關心人,愛護人,直至後來的尊重人的價值與尊嚴。
中國人古代一直存在著以民為本的思想。商周時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說法。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說:「水則載舟,水則覆舟。」這些思想本身,是進步的。在人生態度上,司馬遷那種雖處逆境而奮發有為,蘇東坡豪放達觀的胸懷,張衡、徐霞客那種對真理的執著熱愛,孟子「我善養浩然之氣」,偉大詩人杜甫「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抱負,均是一種健康的精神境界。對待自然、命運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柳宗元、劉禹錫的「天人交相勝」,王夫子的「相天」、「造命」說,無不包含著人定勝天的思想光輝。在對待個體生命的權利和自由上,《古詩十九首》和阮籍《詠懷詩》對人生意義的關注,《世說新語》中對個人價值的肯定,《紅樓夢》中賈寶玉、林黛玉對自由愛情的熱烈追求,都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般新鮮的血液。在對待個人與社會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位卑不肯忘憂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均是很高尚的精神境界。而對待人與自然上,《棘敕川》、《岳陽樓記》、《春江花月夜》和其它大量的文學作品,更是體現了我們這個民族與自然界之間存在著的特殊感情。
登長江,誦「大江日夜流」,頓生一種豪情。臨高山,讀「一覽眾山小」,頓生一種鬥志。讀《騰王閣序》,吟及「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又生一種慷慨。如此厚重,如此不屈不撓,如此強健,唯斯國方有也!
但是,同別的國家一樣,中國思想文化也有糟粕。由於時間久,在若干年時間里又沒有及時進行打掃,使糟粕越積越多,給我們民族帶來極大損害。女人有獨特生命價值嗎?不過是男人附庸。每一個中國女子,應以生活於現代為慶幸,而以生活於古代為悲哀。不但女人如此,男人也沒有獨立生命價值。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官僚,以及無數蒼生,都在皇權高壓下葡葡。他們或許渺茫過,懷疑過,反對過,但後來,他們再也不曾有過這個念頭,甚至以高呼「吾皇萬歲」為終身榮耀。馬克思曾經把這種中國特色的社會現象,蔑視地稱之為普遍奴隸制。不是崇高創新,不是倡導一代勝過一代,而是推崇守舊,「天可變,地可變,祖宗之法不可變」。使幾千年期間,政治體制、思想觀念、科學文化,一直難以進步,終於在近代社會不可避免地落後於國際社會。一方面是皇帝窮奢極欲,三宮七十二院,生活腐朽靡爛,官僚貴族欺壓人民、掠奪百姓,另一方面卻鼓吹「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憂道不憂貧」,對平民百姓通過商業或其它途徑謀求更多的物質利益,進行種種抑制。既使人民生活水平難以進一步提高,又使社會經濟發展失去內在動力。壓制個性,壓制自由思想,壓制個體生命正當慾望。哪個人特立獨行,即「槍打出頭鳥」,導致國民雖眾多,實則千人一面,有膽有識的人百中無一。有新的思想,即「鳴鼓而攻之」。有不遜之言,即「禍及九族」、「誅滅十族」。在家聽父母的話,在鄉聽長輩的話,社會上聽官僚的話,而全體官僚則聽皇帝的話。個人的婚姻大事,聽父母的話。否則便是「大逆不道」,群起而伐之。閉關自守,夜郎自大。對外部世界缺乏關心。雖然在鴉片戰爭被打敗,仍不肯認輸,以天朝上國自居,不肯放下架子認真學習別人文化的有價值東西。一次次失敗,仍沒有從中吸取教訓,不能對自己體制弊端痛加改革,全面激發自己民族生機活力。好了傷疤忘了痛,這樣的情況實在是多得不可勝數!
愚昧、落後、抑制人性、阻礙發展的因素,何其多也!一個人若沒有足夠的抵抗力,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中生活,其思維豈能不退化,其個性豈能不扭曲?與此同時,在這種社會環境中,還不可避免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善於鑽營、欺騙,又有背景的人,青雲直上;渾渾噩噩、平平庸庸、處事圓滑的人,一帆風順,庸人一生平安;而才華橫溢、正直善良、富有抱負之士,卻往往是英雄難有用武之地,鬱郁一生。不是優勝劣汰,而是劣勝優汰,整個社會處於一種逆淘汰的現象——幾乎哪朝哪代,都是如此,少有例外,少有例外!
(二)反思中國傳統文化優劣,必須用比較的觀點和方法看問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自在此山中。中國文化是優是劣,孤立地看,是難以得出正確的結論。應該把中國傳統文化,與其它國家、民族的文化進行比較。通過比較,認識各自優缺點,從中得出正確的結論。
這里主要是把中國傳統文化同西方文化進行比較。這也是近一兩百年來,學者們十分感興趣的一個問題。
同西方文化相比,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其長處。「獨在他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中國人崇高天倫,這是西方文化往往比不上的,很大程度上溫暖著我們的人生,支持著我們戰勝各種困難。「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誰與」、「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中國人熱愛現實,關心現實,很大程度克服了各種虛無主義思想對人心靈的損害,能把人們注意力吸引到建設現實生活上。「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面對生活中種種挑戰,中國人並不屈服,而始終保持一種信心、鬥志,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仁者愛人」。中國人常常講究道德,以友善態度看人,以友善態度對待其它民族,這對於國內社會秩序的建立,對於國際社會良好秩序的建立,其作用也是積極的。有著強烈的為國為民建功立業思想。從馬援的馬革裹屍,霍去病的「匈奴未破,何以家為」,曹操的「對酒當家,人生幾何」,到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均體現這種強烈抱負的存在。與自然也有著天然的共鳴:「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人閑桂花落,月靜春上空」,等等。
所有這些,都是西方文化望塵莫及的。世界文化時代的到來,終將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難以阻擋的。而中國傳統文化的這些長處,必將成為世界文化的極其珍貴部分。
但是,中國傳統文化是在漫長的古代歷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會文明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嚴格地說,是在文藝復興之前才逐漸形成,是以資本主義文明為背景的。文藝復興以前的古希臘文明,已被賦予新的內涵;而在此之前的中世紀文明,遭到徹底批判。一個是封建色彩濃厚的文明,一個是資本主義色彩濃厚的文明,這就決定了中國傳統文化不可避免地帶有落後性,在許多方面存在著薄弱之處。
試概括出幾方面。
中國傳統文化,對個體生命的自由、尊嚴,講得不夠。更多的是帝王的權利,而不是百姓的權利;是上級的權利,而不是下級的權利;是單位的權利,而不是個人的權利。現代社會學認為,社會活力來自激發個人的積極性,社會尊嚴來自尊重個體生命的價值與尊嚴。而中國傳統文化之做法,顯然與此背道而馳,既是文明不發達的表現,也必然妨礙社會的發展。
在對待思想文化上,中國傳統文化,是千方百計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眾的思想,與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則,則視為離經叛道。這使各種新思想新觀點難以發展。西方則堅持思想自由。各種學術可以自由爭鳴。因此幾百年來,西方思想文化界英才輩出,新的學術成果接連不斷,令世人嘆為觀止。
有人說,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儒、道、佛並存,為什麼還說是沒有思想自由,是一言堂呢?儒道佛不是對立的,而實則皇權政治下一種思想的三個方面:出則為佛,入則為儒,修身則為道,三者一出。儒家之正統地位,皇帝的以言代法,是不能挑戰,也不容挑戰。除非在政權沒落,或瓦解情況,批判儒家、專制政治的一些思想,才稍有抬頭之日。
在社會矛盾的處理上,中國傳統文化崇高人治。以權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現象十分普遍。西方則崇高法治,在全社會崇高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既維護了公民的權利和自由,又最大程度地減少社會成本。
在人才選拔模式上,西方文化注重公平競爭。這樣能夠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能夠給其他想發展的人提供公平的機會;能夠確保人才隊伍新陳代謝工作順利進行。中國的人才選拔模式則不科學、不合理。幹部隊伍是「官選官」,上一級選下一級。客觀上助長各級幹部不是把精力放在為民辦事,而是把精力放在迎合上級旨意上。公務員選拔,也不夠透明、公開。這使中國人才隊伍整體質量不高;效率低下;腐敗泛濫;也挫傷了大量銳意進取的民眾的積極性。
在發展道路上,西方文化講的是科學和民主。科學,不但是重視科學技術,也包括尊重客觀規律、尊重真理。民主,即人民選舉國家機關,並進行相應監督。這使西方社會數百年來一直生機勃勃向前發展。中國傳統文化講的是人情和集權。衛生部部長、北京市市長在處理非典工作有嚴重失職。在法制比較健全的國家,按照法律制度處理就可以了。但中國對這起事情的處理,卻十分費力。這類情況,在中國十分普遍。每一起腐敗案件發生後,都有許多人在背後活動,找人講情。沒有人情,便辦不成事。各種事情的解決,如評職稱,重大課題立項,各種評獎,均離不開人情。人情是這個社會得以運轉的萬金油。集權,即大權獨欖,什麼事都由有關領導說了算。結果只能是脫離民意,自行其是,乃至以公家之權謀個人之私。這必然使民心受挫,社會正常秩序遭破壞;在維護極少數人的特權利益的同時,最大程度地損害了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最大程度地阻礙了整個民族的不斷發展。
由此看來,中華傳統文化,是有重大缺陷的。從總體上說,我們的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相比,落後了一個階段。也就是說,西方文化經歷過一個較充分的現代化階段。而我們民族,則尚未經歷過這個現代化階段。至少可以說,我們的現代化階段很不成熟,很不充分。
(三)新的時代,呼喚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新的文化
新的時代,必須建設新的文化。使人的生活更加境界,更加高尚,也進而推動我們民族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新的文化應該是怎麼樣的呢?人們都會關心這個問題。有一點可以肯定,應該比現在的文化要美好得多。
——這還用說!人們會說道。
我說的美好,有這么幾層意思。
一、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將更加深刻。新的文化不是建立在對外部世界一無所知、知之甚少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對自己、社會、自然有較深刻認識的基礎上。建立在無知、愚昧基礎上的文化,是不能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真正幸福的。
這就要求個人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並破除種種迷信思想、教條主義,勇於探索正確認識。也要求社會倡導思想自由,倡導尊重真理,重視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
二、新的文化必然以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為重要使命。
個人生活的進步,與社會的進步發展密不可分。不斷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始終是每一代人的責任。新的文化,也必然以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為重要使命。
因此,在新的文化建設中,必須倡導人的社會責任,鼓勵人們在實現個人利益基礎上,為社會多做貢獻;必須引導人們正確處理人與人的矛盾,維持社會正常秩序;必須使人們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和激發人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創造更多優秀的勞動成果。
三、新的文化必然大力宏揚人的價值和尊嚴,尊重人的合理需求。
人是大千世界最尊貴的生命,是萬物之靈。理應雄糾糾、氣昂昂地活著,理應受到充分的尊重。任何打擊人的尊嚴,而抬高人以外其他事物、力量的尊嚴,都是不允許的。人與人之間權利與自由是平等的。任何一個人,任意侵犯他人的尊嚴,侵犯他人的權利和自由,都是不允許的。新的文化,必須喚起人們對自己生命的尊嚴意識!喚起他創造生活的熱情!喚起他對別人生命價值的尊重的熱愛。努力使自己做一個大寫的人,開創大寫的人生。
同時,還要考慮人的需要,創造相應的精神文化產品。既有高雅的,又有通俗的,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脫離人的需要,這樣的精神文化產品,必定是沒有生命力的。
(四)繼承、借鑒與創新,並主動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國今後文化發展必由之路。
中國新文化的建設,正如人們常說,必須堅持繼承、吸收、創新。
繼承是必要的。主要是傳統文化中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反映了事物本質和規律,或反映了中國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會中的一些高尚品質,是應繼承的。但要反對無限拔高。中國傳統文化是在特定時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時代局限性,任何誇大其辭,都是錯誤的。
這些年來,有些人看到周易、論語、禪宗等思想成果的價值,這本是一件好事。但盲目崇拜,極盡溢美之詞,那便走上了歧路了。甚至有人在看到西方文明碰到一些挫折後,便反過來大力宣揚: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了,儒家文明重新復興是大勢所趨!這純粹是一種意淫,愚昧可笑。中華文明是要復興,但絕不是去復興儒家文化,而是建立在科學、民主、崇高人的尊嚴和價值是新中華文化。
還要虛心學習。站在整個世界文化角度來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長短,應該互相學習,才能共同進步。別人可以學習我們,我們也可以學習別人。別人不來向我們學習,是別人的愚蠢。而我們不去學習別人,則是我們的愚蠢。學習永遠不是一件丟面的事,而是一種聰明的表現,是一種追求進步的表現。善於學習別人的優點,才能趕上別人,超過別人。即使已經超過別人,也要繼續向別人學習,因為別人總會在一些方面,做得比我們好一些。
不同國家國情不同,學習中不能照搬照抄。這是肯定的。不同在哪裡?人口多一些,生產力起點低一些,文化教育落後一些,人均資源少一些,這一切都是我們的特殊性。但是,更有許多方面是相同的。如:都要發展經濟,都要科學、民主,都熱愛美好生活,都要尊重人的價值和尊嚴,都要講道德和法律。因此,別人在這些方面做得比較成功的,就應積極借鑒。
有些人動不動以中外國情不同為由,千方百計為學習別人先進文化設置障礙。中外國情不同,所以中國不能搞市場經濟,不能崇高人權,不能普選,不能倡導思想自由,不能搞股份制,等等。這與其說是重視本國國情,不如說是自甘落後。許多別人文明的先進成果,被排斥在一邊。害了誰?害了自己民族的未來,害了廣大人民的最切身利益。若以這種錯誤的思想觀念來指導我們的文化建設,那麼我們民族與世界先進民族的差距,不是越來越小,而是必然越來越大了。
在我看來,人類社會作為一個由許多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攜手前進是最明智的。你看看我是怎麼做的,我也看看你是怎麼做的。你向我學一點東西,我也向你學一點東西。這樣大家都會變得更加聰明,更加成熟。人類文明,必然要以這種方式前進,才能發展更好,也才能使各個民族更快地進步。
關於創新。創新是事物發展的關鍵環節。沒有創新,舊事物不會滅亡,新事物不會發展,世界永遠原地踏步,不能前進。文化也是如此,僅僅只有繼承,或僅僅中只有學習他人,都是不夠的。還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創新不易。一要有一定的文化積累。根深葉茂。文化積累是根,根基不扎實,是長不出新枝的。即使破土了,也長不高,長不壯。
二要明確方向。方向錯了,不是創新,而是守舊、復古,前功盡棄。一定要透過種種迷霧,把握文化發展的方向。這個方向,說到底,是與社會發展趨勢相一致,與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的價值觀相一致。
三要有寬松環境。要允許磨擦事物存在、發展,不能視新事物為洪水猛獸,要鼓勵不同思想文化自由交鋒。
四要有勇氣和意志。以新的文化代替舊的文化,並非一帆順,必然會碰到斗爭。這離不開政治家的膽識,也離不開有識之士的頑強奮斗。說到底,是要整個民族的勇氣和意志。舊的文化代表不了社會前進的方向,只要新的文化持之不懈地奮斗,並尊重事物發展規律,最終必然能取得勝利。
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已進行了一百多年。總的印象,是太慢了。亞洲幾個發展中國家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比我們快得多。這可能同他們直接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便於接收同屬資本主義國家的西方世界先進成果有關。而我們則直接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由於我們在很長時間內不能以開闊的胸懷理解馬克思主義,對於資本主義文明一直保持一種強烈的警惕性,不能積極地學習西方文化那些先進成果,結果反過來損害了我民族傳統文化現代化進程。
但是,中華民族這個傳統民族,走向現代民族的腳步,是歷史發展必然要求,是誰也難以阻擋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現代化,盡管路途坎坷,卻是最終要完成的。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國內改革的深入,和國際上對外交往的增多,我們的胸懷將更開闊,我們對文化發展的規律將認識得更深刻,各種影響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的障礙,將逐漸被打破,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進程必將大大加快。
這里還想就國家熱談一談自己的精淺想法。
這十多年後,又出現國學熱,涌現一些國學大師。但筆者發現,一些人只是就國學談國學,這已經走入歧路。時代不同了。今日談國學,應站在整個世界文化背景去研究。要研究國學,就必須精通西學。就必須了解現代社會發展趨勢。一個現代國學家,就必須同時也是現代西學家。這樣,他研究國學,才能真正得出比較全面、成熟、中肯的結論。要研究國學必須研究春秋百家學,大唐文學,魯迅文學。有人把千古罪學當成國學,其實把自己也變成了千古罪人。
3. 美德故事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美德故事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責任、都有一種包容、都有一種公正、都有一種誠信、又有一種團結友善的精神,相信每個人都能做到以上的要求。
記得有一次,趙欣怡媽媽打電話說「趙欣怡生病了,要我幫她帶一下作業好嗎?我果斷地說:「沒問題。」
到了第二天下午,放學了,我把趙欣怡的作業放在袋子里,到她家裡。到了之後,我開始寫老師布置的作業,突然,趙欣怡叫了我一聲,我連忙停下手中的筆,到趙欣怡旁,原來,是趙欣怡有一道題目不會,來請教我。我認認真真地對她講解了這道題目的意思:就是把今天老師教的課文里的所有動詞抄下來就行了。但是她還有一些沒搞懂,於是我又耐心地幫她講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她懂了為止。那時,天色已漸漸暗了下來,我們都汗流浹背。她對我說了一聲:「謝謝。」我們彼此之間都欣慰的笑了。
通過這一件事情,我了解到了團結友善能使人變得快樂。從此以後,我和趙欣怡之間的友誼更加深厚了。現在,我們倆就如同姐妹花一樣。
詩曰:張閏無私,八世同居,共織互乳,縉②紳不如。
元朝張閏,她家裡有八代不分炊,共同生活在一起。最難能可貴的是一家上下有一百多口人,都非常和睦,從沒有是非,沒有閑話。每天張閏都領著家裡這一大班的婦女們,會聚在一個房間里,一同做著裁縫或織布之類的活計。工作完畢後,所有織好的布,和做好的衣服,統統收歸於倉庫之中,沒有一個人會占為己有。每逢小孩啼哭的時候,那些婦女們無論哪一個看見了,就抱起來給他吃奶,不管是不是自己親生的,都作為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和愛護。而這些孩子也一樣不分是不是自己的母親,凡是有人喂他,他就能停止啼哭了。可見,她們一家是多麼和睦和相融。
當時一些當官或大戶人家都自慚不如,所以到順帝至元年間,朝廷里就派了欽差,在她家門前旌表起來,把她們作為大家的學習榜樣。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是一個反應我國歷史上不同時代的一些著名人物高尚道德情操的書籍。故事中的人物有的機智、有的好學、有的勇敢、有的正直,讓我感受到人生中應具有真善美。
我印象最深的是《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孟母斷機》,講的是:孟子小時候不愛學習,孟母為了激勵他,便把紡織到一半的布給剪斷了。孟子不解,問母親。母親說道:「剪斷的布就沒有用了,就像你學習半途而廢,長大了,啥也做不成。」
孟子流著眼淚說:「我錯了。」後來,孟子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絢麗的一頁,為中國教育事業留下了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了我們尊崇的古聖先賢之一。他的教育思想至今對人們有很大影響。可見,一個家庭中母親對孩子的教育有多麼重要。
希望,全天下的媽媽都成為有智慧的家長,全天下的孩子都成為積極進取,蒸蒸日上的好孩子!我們共同做到「每天進步一點點,做最好的自己!」
時間匆匆,離7月24日也有三個多月了。與同學相處間,漸漸少了局促,也漸漸開始熟悉。
我今天講的故事是關於責任。我們班有一位同學,在平時存在感低可是每次班級有麻煩事,都是他沖在前面,想著解決的辦法。他永遠都不計較自己的付出。
印象最深的是輪到他值日的那天。那一天中午,我和同學早早地來到班級寫作業,這時我看見了他,我的同桌。我對於他這么早進班級表示怪異,哦。當他拿起掃把的那一刻我才知道。今天是他掃地。他拿著掃把和畚斗很認真地在那掃著地,我便把目光投向我的作業。當我做完了歷史時,我長長地鬆了一口氣,准備趴著休息一會兒,這時,我看到了他剛剛檫完黑板,走回到了座位上,我不解地問「你今天怎麼掃地又檫黑板,我記得你是掃地的啊。他說「對啊,我們組分兩部分,一批人掃早上,一批人掃中午。」我繼續問道「就你掃中午?」他說「哦,不是,還有幾個。」「那今天怎麼就你一個人掃。」「我跟他們約一點半,今天我比較早來,就乾脆一個人全掃了。」
我長長的沉默結束了這一段對話
美德使人更美好;美德使社會更和諧;美德使生活更豐富多彩。
《美德故事》這本書,通過很多神話故事、詩篇、寓言、童話等豐富體裁,讓我逐步的走向了光明美好的道德世界,讓我從一個個有趣的故事中認識到了道德的所在和它的價值,使我展望人生的道德觀。
中華美德,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精神文明的積累。中華民族以禮儀之邦、文明古國而著稱於世。在中華民族傳統思想文化和道德的寶庫中,有許多我們應當繼承的精神文化和需弘揚的傳統美德:戰國時代的縱橫家蘇秦每次讀書到深夜,倦意襲來時,就拿起錐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發奮苦讀,使學業大進,終於成功地說服六國君主,合縱攻秦。還有西漢大學者匡衡鑿壁借光、元代大畫家王冕痴狂學畫、明朝文學家宋濂抄書苦讀等等。
這些故事使我從中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勤學苦練,付出艱辛的汗水,才能獲得成功。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我知道,當班委很辛苦,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勞動委員更是如此。
勞動委員要在值日生沒做值日之前提醒值日生要做值日,還要在值日生做完值日之後檢查成果,要在大掃除的時一個勞動委員要在值日生候堅守班級。一天兩次評比,一個月可能50次評比。他,在這個崗位上從不說苦。一直都很認真。
每天我晚自修前進班級的都能夠看見他,他總是會在值日做完之後拿著抹布繼續重新擦一遍,可能是怕值日生沒有做好值日,更可能是擔心班級會被扣分。他總是會在檢察人員檢查之後立即跑出去詢問是否扣分。一旦沒扣分,他的嘴角總會微微往上揚。而扣分了,他就會不說話,告訴我們下次該怎麼做。
我們班的值周離不開他。
他就是高一年九班的陳俊龍。是我們的好榜樣。
曾經有一位63歲的老人從紐約市步行到了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市。經過長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難,她到達了邁阿密市。
在那兒,有位記者采訪了她。記者想知道,這路途中的艱難是否曾經嚇倒過她?她是如何鼓起勇氣徒步旅行的?
老人答道:「走—步路是不需要勇氣的。我所做的就是這樣。我先走了一步,接著再走—步,然後再一步,我就到了這里。
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勇氣,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勇氣就是超越自己,跨過自己曾經創造的輝煌,來創造更大的輝煌。
那是周末的愛心大講堂,當年邁卻又神采奕奕的教授在講堂上給我們分享,最後的環節是同學們提問。霎時間,偌大的大廳的鴉雀無聲,誰都不願做吃螃蟹的第一人。
在這有些凝重的氛圍里,突然一隻纖細的手高高舉起,隨之在耳邊響起溫潤的聲音,我想這就是勇氣把,雖然也不知那是哪位同學,也忘了他的模樣和提問的內容,但是他的聲音久久不能消逝。
我們都需要勇氣。勇氣是我們一路上前進的堡壘。
文明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哪怕是一個手勢、一句話語。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文明的行為。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像這種講文明、有禮貌的小故事,在我們身邊可謂是數不勝數的!
老師們就是一個文明的執行者。他們每次看到地板上有垃圾,有紙屑是,就會彎下腰去撿起它,扔到垃圾桶里,而不是使喚值日生去做這件事。他們的以身作則讓我們明白亂扔廢棄物是不文明的行為。每當有同學請病假時,他們總會關心地問長問短。
走在校園里,我也常常能看到文明的行為。每個班級在早晨的時候都會讓幾名值日生下來打掃公共衛生區,這雖然是學校強制要求的,但有許多人都把這件事當成自己的責任,盡心盡責的打掃,美化校園,不給校園留下污點。走進干凈的校園,人人都帶著愉悅的心情。
文明離我們不到十公分的距離,也許是幾厘米的寬度,也許是一張紙的厚度。文明就在我們心中,它總在生活中不經意地流露著。
我們贊賞許多美德:勇毅、勤奮、坦誠、謙遜。閃爍這種種美德光輝的行為都不止一次讓我們的青春熱血沸騰。但若靜心思忖,「最贊賞同學什麼品質」?我們的確會工工整整地寫上「樂於助人」四個大字。是啊,當我們還在媽媽懷抱的時候,就諳熟了司馬光砸開水缸救助同伴的故事。我們羨慕那位古代少年的機智,更贊美他助人的美德。
在我們高一八班中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同學,他們熱於助人體現在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令我印象較為深刻的,就是雅婷了。那時我們正在上體育課,慢跑一圈後的我感覺身體有些不適,過了一會兒,肚子便一發不可收拾地疼痛起來,就在這時,雅婷見我有些異樣,便來詢問,得知我的情況後,急急忙忙攙扶著我去醫務室,幫我倒好熱水送到我手上,還一路叮囑我要記得吃葯,不要亂吃東西,要照顧好自己……她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都溫暖了我的心,我很感激她這樣地幫助我。也很欣賞她這樣的樂於助人。
瘦小的身材,有著一雙小眼睛,看似一副弱不經風的樣子,其實有著巨大的能量。或許他並不完美,但他所變現出來的一切都令我不由贊嘆。
他總是第一個到班級也是最後一個離開的。
記得開學之後的某一個晚自習結束,教室里的人一下子都如逃難似的快速離開了,只剩下了幾個同學。恰巧那天我有事留了下來,這時我發現了他,他坐在位置上若有所思,我問他怎麼還不回宿舍,他說:「我要最後一個走,負責鎖門啊。」語氣中全無抱怨,我緊接著問:「你每天都最後一個走嗎?」他快速回答道:「是啊」我疑惑的問:「為什麼你不讓最後一個離開的鎖門,卻要在這里等呢?」他只簡短的回了句:「沒差啊。」那是我在心中想,我們真幸運有這么一個負責的勞委,毫無怨言的最後一個離開,鎖門,為了我們這個班級。
而且每天早上他總是第一個到班級開門的人,一次偶然我問他:「為什麼每天那麼
早進來,不困嗎?」他說:「困啊,但是沒辦法,需要開門啊,不然其他人進不來啊。」我說:「你可以把鑰匙藏在一個地方,跟同學們說一下」他說:「那樣不安全,而且沒有地方藏。」
他就是這樣默默付出著,不求回報,我很慶幸我有這樣一位同學,我們班有這樣一位勞委。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老師,就象燃燒的蠟燭,用知識之光照亮學生的心靈,直到生命的終結。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師長的優良傳統。在我國歷史上,最早開創私人講學的孔子,據說有弟子三千,學有所成的有「七十二賢」。古人把老師與知識緊密相連,無不把尊敬老師放在首位。張良橋頭真誠拜師無不出於這樣真摯的情感。作為新中國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不忘恩師的故事,更是給我們留下美談,做出榜樣。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寫好歷史的續篇,這樣才無愧於辛勤培養我們的老師,無愧於我們的偉大時代。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卻始終尊敬自己的老師。1959年,毛澤東回到了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請韶山的老人們吃飯。毛澤東親自把老師讓在首席,向他敬酒,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敬意。毛澤東青年時代聽過徐特立先生的課。當徐特立60壽辰時,他特意寫信向徐老祝賀。信中說:「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美德使人更美好,令社會更和諧,使生活更豐富多彩。
許許多多的故事讓我逐步的走向了光明美好的道德世界,讓我從一個個有趣的故事中認識到了道德的所在和它的價值,讓我展望人生的道德觀。
美德,是五千年精神文明的積累。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文明古國。在中華民族傳統思想文化和道德的寶庫中,有許多我們應當繼承的文化精神和傳統美德,例如西漢學者匡衡鑿壁偷光、明朝文學家宋濂抄書苦讀等等事情,他們的精神到現在也是我們青少年該學習的。
這些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勤奮好學,才能得到成果。
歷史上的那些成功人士,都具有勤奮好學的優良品德,面對困難,永不退縮,咬緊牙關,克服困難,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學習和發揚的傳統美德。
中華美德會被人們傳承,會影響著許許多多的青少年,讓我們攜手,讓中華美德駐存!
我們班同學一直保持著一個好品德:樂於助人。如果有同學忘記帶學習工具,會有雖的同學借給他;有的同學東西忘了拿,這時會有同學幫他拿著;有同學東西掉了,發現的同學會拾起來還給他;有同學生病沒有把作業帶回家,離他家近的同學會幫他帶回作業……
記得二年級的時候,我有一道數學題「三十乘六十得數加幾個零?」不知道怎麼做,我請教孟庭瑩同學,她給我講解說:「三乘六等於十八,三和六後面有幾個零就在得數後面加幾個零。」經她這么一講解,我立刻就明白了。以後再做類似的題目,我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上個學期,有一天下午跑完步後我感覺很不舒服,身上一點力氣也沒有,但是正好輪到我干值日,這讓我很著急,想休息一會兒再干可是又怕影響同學拖地。正在這時,和我一起干值日的范雨欣同學看見我身體不舒服,就主動幫我把值日幹完,幫我拿著書包,扶著我一直走到校門口,才轉身回家。
這兩位同學給我做了榜樣,我也要向她們那樣樂於助人。
春節那天,叔叔、嬸嬸、爸爸、媽媽和我去奶奶家過年。走進院子里,我邊跑邊喊奶奶。奶奶笑著從屋裡跑出來,問我:「冷不冷,餓不餓。」嬸嬸和媽媽換了衣服就去廚房准備晚飯了,奶奶也跟了出去。媽媽說:「平時我們不在家今天讓我們來吧!」我把奶奶拉回了屋。我給奶奶說笑話,講故事,奶奶眼睛笑的眯成了一條縫。
吃過晚飯,大家邊看春節聯歡晚會邊包餃子。包完餃子,媽媽和嬸嬸爭先恐後的拿了錢。奶奶說:「別給了,上次給的還沒花完呢!」媽媽說:「給您,您就拿著吧!」嬸嬸這時笑嘻嘻地說:「你們有孩子,負擔重,我沒什麼負擔,讓我多給些吧!」推來推去,最後奶奶說:「那我就幫你們攢著吧!」
孝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這代人應該做的。
4. 以思想美為話題作文3000
面對迭起的新潮與時尚,年輕的心最難按捺,我們總在熱烈的追逐著,都怕自己是落伍者。
其實欲領某些新潮之先並非難事,我們極容易把自己的外表飾成一個很現代的青年。只是衣著的標牌和品牌所透出的點點文化味兒,最終掩不掉獨對自己時的心浮與茫然——
在花樣亂眼的時髦左右下,我們連自己也說不清我們到底需要什麼?只要將可見的財富視為人生的幸運與富足,我們就會漸漸遠於思想——這行為的靈魂。直到有一天,我們發現自己渾身是「文化」,惟有心靈荒如沙漠。
如果有我們不拒絕過守金伴銀的日子。只是在金飾之下,別盪然了我們的精神。
青春本是個好時節,每個人的領受卻各不相同。有人收益盈筐,有人徒自悲嘆;有人賺一把汗水,有人握一手虛榮。這差別全在於我們是否肯對心靈有所承諾,並付出精力。因為追求真正的文化品味,實在是一段苦旅。需過得下簡朴的生活,守得住心靈的寧靜,始終視書籍為精神伴侶。
我們一直在羨慕心智無限的人,這正是來自於思想的魅力。而心智的成長決不鼓盪於時尚,她從不燁然炫外,它只是乞求思想的恩典。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很有味:「人是蘆葦,然而是能思考的蘆葦。」纖若蘆葦的人,因具有思考的能力,而包容得下整個宇宙。人,也正是由此才顯現出偉大。
思想使我們生活情趣接近高尚,而遭遇苦難時,則體會到深厚的慰藉。
思想永遠是一份不過時的美麗。
5. 思想匯報怎麼寫、
思想匯報的基本書寫格式及內容通常如下:
⑴標題。居中寫「思想匯報」。
⑵稱謂。即匯報人對黨組織的稱呼,一般寫「敬愛的黨組織」。頂格書寫在標題的下一行,後面加冒號。
⑶正文。寫思想匯報,是結合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情況,向黨組織反映自己的真實思想情況。具體內容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而定。如果對黨的基本知識、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的學習有所收獲,便可以通過思想匯報的形式,將學習體會、思想認識上新的提高及存在的認識不清的問題向黨組織說明;如果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或一個時期的中心任務有什麼看法,可以在思想匯報中表明自己的態度,闡明自己的觀點;如果參加了重要的活動或學習了某些重要文章,可以把自己受到的教育寫給黨組織;如果遇到國內外發生重大政治事件時,則要通過學習提高對事件本質估認識,旗幟鮮明地向黨組織表明自己的立場;如果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個人利益同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產生矛盾的問題,可以把自己有哪些想法,如何對待和處理的情況向黨組織匯報;為了使黨組織對自己最近的思想情況有所了解,就要把自己的思想狀況,有了哪些進步,存在什麼問題以及今後提高的打算寫清楚,等等。
⑷結尾。思想匯報的結尾可寫上自己對黨組織的請求和希望。一般用「懇請黨組織給予批評、幫助」或「希望黨組織加強對自己的培養和教育」等作為結束語。
在思想匯報的最後,要署名和註明匯報日期。一般居右書寫「匯報人***」。下一行寫上「****年*月*日」。
二、寫思想匯報應注意的問題
⒈思想匯報應是真實思想的流露,最重要的是真實,切忌空話、套話、假話,做表面文章。
⒉寫思想匯報應根據不同時期的思想認識狀況,集中新體會和認識深刻的一、二個方面的問題談深談透,不要羅列多個方面的問題泛泛而談。
⒊寫思想匯報要密切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不要長篇大段地抄錄黨章、報告、領導講話和報刊文章的內容,防止形式主義。
⒋寫思想匯報要實事求是,對自己做一分為二的評價,不僅要對自己的成長進步進行肯定,而且要找准存在的不足,敢於向黨組織暴露缺點和問題
6. 簡歷個人特長怎麼寫
簡歷個人特長怎麼寫
簡歷個人特長怎麼寫,個人簡歷所謂是招聘方了解應聘者的第一步,好的簡歷能讓招聘方眼前一亮,從而對你產生好的影響,可見個人簡歷的重要性,下面我給大家分享簡歷中個人特長怎麼寫。
一、要明確專業不是特長
比如,作為一個化學專業的學生,把做實驗能力強作為自己的特長,並不能讓自己鶴立雞群。如果你的專業素養很強的話,這個應該是在簡歷的其他板塊加以強化。與此相對的是,特長的東西不一定就要達到專業水準。比如一個文科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很豐富,也很喜歡鑽研計算機問題,平常的軟硬故障,網路問題都可以自己解決,但是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化的教育培訓,與專業畢業生的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與本專業相結合的話就是優勢了。
二、寫有利於專業優勢的特長
有的人特長很多,寫上去什麼好呢?這個就要考慮你應聘的單位的職業,有利於你的專業優勢的就要寫,不利的則要省略。比如你在辦公室做職員,但是你寫了「對網游賺錢很有心得」,就會讓人想你會不會專心的工作,但也沒有絕對的悲觀,從側面來看,你很有學習和經商的天賦。如果你的老闆跟你有一樣的愛好,也許會因此而錄用你。不過,兵行險招,這一招還是慎用的好。
三、用事實證明自己的特長
很多求職者在這里會羅列很多詞語,比如,性格開朗、待人熱情、工作細心、辦事高效、能吃苦耐勞、有較強的組織能力等等,看得HR都覺得這樣的畢業生太優秀了,幾乎沒什麼缺點,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其實對於這樣的特長字眼,HR很少看。要想吸引眼球,不如只挑幾個詞,在這些詞的後面舉個簡單的例子證明一個,比如,你說自己組織能力強,你可以說自己獨立組織了某某活動,在系裡反響很好,受到了學校表揚等等。
那些與工作相關的特長一點要展開寫,比如你說自己寫作水平好,你可以說自己非常擅長寫應用文、各種報告等,這樣比你只說自己寫作水平好,讓我們誤你為你是寫散文寫詩歌的高手,而這些,工作未必用得上。另外,與職位無關的特長、愛好你不要寫,你說你喜歡足球,公司並不會給你准備個足球場,再比如你說自己愛唱歌,公司也不是招歌唱家或辦KTV,這些特長、愛好都是需要你以後在工作中有機會展示的.,而不是在簡歷中,寫多了,會讓你的簡歷沒有重點。
簡歷中的個人特長範文:
1、本人在外企擁有過客服工作經驗,熟悉外企客服流程,市場開發的技巧。能吃苦耐勞,責任心強,善於與人溝通交流,能夠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屬學習、實干型的職員;工作以完成目的和達到目標為己任,敢於承擔責任,富有工作激情,真誠希望加入貴公司。
2、本人曾在校社團聯合會網路信息部和檢驗學院學生會工作,並擔任班幹部;培養了我良好的領導、管理、協作、交際溝通和創新能力,使我能客觀理智地面對問題,顧全大局,對凡事持尋求解決的態度。
一年的實習工作更是豐富了我的閱歷,培養了我開拓創新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加系統地掌握了臨床各項檢測的基礎理論和基礎操作技術,掌握了微生物、病毒的實驗檢驗原理和操作技術,有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動手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簡歷個人評價1
本人從事會計工作3年來,經歷了從手工做賬到軟體做賬,發現在做賬過程中excel表格的運用至關重要,本人認為運用軟體做賬對於稅務來說其軟體越簡單越好,究其原因有時軟體關連聯過大反而不利於賬務修改、增加、刪除等操作。本人畢業於軟體專業,對軟體的適應強,資料庫結構了解深入,能夠更好的結合軟體開展會計工作,期待來電詳談。
本人溝通能力強,善於接受新事物。是一個開朗樂觀,勤奮好學,有強烈責任感和進取心的人,一直以來我都非常認真地對待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做事勤奮誠懇,自信上進,喜歡交往,致學以用。在學習方面:專業基礎扎實,虛心,好學鑽研,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善於接受新鮮事物,善於學習新興技術和新的方法。心理方面:自我調節能力較好,有耐受。個人親和力較好,善於溝通和交流。綜合素質較高,熟悉會計稅務業務,通過了注冊會計師的稅法,英語也通過了6級,熟悉各種辦公軟體。
簡歷個人評價2
為人謙虛、自律、自信,性格溫和開朗、穩重寬厚、正直忠誠、勤奮求實、思維嚴謹。適應環境能力較強,有較強的協調能力和服務意識,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仍在不斷地追求各方面的自我補充和完善。
本人性格開朗、穩重、有活力,待人熱情、真誠;工作認真負責,積極主動,能吃苦耐勞,用於承受壓力,勇於創新;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紀律性強,工作積極配合;意志堅強,具有較強的無私奉獻精神。
熟悉WINDOWS操作系統,能熟練運用POWERPOINT,EXCEL,WORD等辦公軟體。普通話標准,能用英語自如交談,發音清晰,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及翻譯的能力。
英語有良好的聽說讀寫能力,口語已過PETS4級(相當於大學英語六級),口語流利,能夠和客戶直接溝通;熟悉辦公軟體操作,打字速度較快;做事細心,負責、抗壓能力強,喜歡挑戰自我,突破自己!
本人誠信開朗,勤奮務實,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協調能力,責任感強,熱愛集體,能恪守以大局為重的原則,願意服從集體利益的需要,具備奉獻精神。
本人在工作中細心嚴謹,踏實肯干,有較強的責任心和進取心。並密切配合上級及同事圓滿完成了公司安排的其他工作和任務。在工作上極具團隊精神,注重團隊合作。具備獨立自主完成工作的能力。在技能素質上能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注重自身發展,以確保勝任當前工作。
簡歷個人評價3
學習上,態度端正,刻苦努力,自我學習能力強,曾獲國家獎學金等;活動上,積極踴躍,性格開朗,有毅力,可以虛心接受他人意見和建議,參加河南省大學生挑戰杯創業大賽獲金獎,參加河南省挑戰杯科技作品大賽獲特等獎;工作中,踏實認真,有較強的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溝通能力強。平時喜歡運動,比如跑步、籃球、羽毛球等。我相信愛贏才會拼,有追求就會有動力,美好的明天一定會到來。
簡歷個人評價4
畢業上崗距今也有幾個月的時間,從一名大學生,走進醫院,我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護士,在完成身份轉變的同時也接觸到了很多寶貴的東西,讓我不斷進步。在學校的時候就一直一嚴謹的態度和積極的熱情投身於學習和工作中,雖然有成功的淚水,也有失敗的辛酸,然而日益激烈的社會竟爭也使我充分地認識到成為一名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大學生的重要性,現在參加工作終於體會到知識的重要性。無論如何,過去的是我不斷奮斗、不斷完善自我的一年。在工作上,在科主任及護士長的領導下,我能做到上班不遲到、不早退。正確執行醫囑及各項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做好基礎護理。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和三查七對制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在工作中能理論聯系實際,遇到不懂的問題能及時向護士長及年資深的。老師請教,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對待患者能文明禮貌的服務,做到舉止、態度和藹,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除了完成常規的基礎護理外,還熟練的掌握了專科知識和各項護理操作,經常下病房與患者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動態心理,並做好健康宣教。
在學習上,嚴格要求自己,憑著對成為一名優秀白衣天使的目標和知識的強烈追求,刻苦鑽研,勤奮好學,態度端正,目標明確,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一些專業知識和技能,作到了理論聯系實際;除了專業知識的學習外,還注意各方面知識的擴展,廣泛的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從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質。
1、高學歷是敲門磚
學歷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十年寒窗苦讀,就是為了畢業後在擇業方面比別人更有優勢,而且一個好的學里,也代表你的學習能力比較強。很多企業招聘雖然沒有設置學歷門檻,但也會註明大專及以上學歷才能勝任。在一眾簡歷中,如果你是名牌大學畢業,尤其是211、985重點學校畢業,那HR想不注意你都難。所以如果你的學歷有明顯優勢,且所學的專業完全對口自己應聘的崗位,那麼應該著重突出自己的學歷優勢。
2、大企業工作背景優勢
如果在求職這份工作之前,你還曾在世界500強企業、外企、上市公司、央企等一些知名企業任職過,那麼一定要寫在簡歷上。
總所周知,越是知名企業錄用門檻越高,有些崗位可以說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最終能脫穎而出順利被錄取的人,說明各方面能力不會差。另外,知名企業有健全且完善的管理和發展體系,各部門各崗位有明確的流程和規范操作,從知名企業出來的員工,工作能力水平都不會太低,一些理念說不定還可以借鑒。
不過,這么好的工作為什麼不繼續做下去呢?HR一定會產生這個疑問。所以在簡歷上,離職原因一定要寫的非常清晰不容辯駁,有理有據地闡明自己的正當理由即可。
3、項目經驗突出學習能力
工作經驗可以從工作閱歷、從業經歷、職業技能等方面去寫,HR會從你的過往經歷判斷你的能力,有過大重大項目經驗的人,對新工作上手快,處理棘手問題的能力也會更全面。大部分企業都喜歡錄用有過相似項目經驗的人,因為這樣可以節省企業培訓成本,而且求職者可以根據以往項目經驗,為企業解決某些問題或者彌補漏洞。
7. 選取一種具有深刻社會思想文化意思的生活或社會現象寫一篇1000字議論文!
寫作思路:言之有序,條理要清楚。根據所述時間選擇合理的順序來安排材料。一般敘事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 詳略得當,突出重點。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體現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這部分要詳寫,次要內容 可略寫或不寫,主次分明,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古人雲: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所以,心中有孝,才能感悟充滿孝心的世界,心存感恩,才能體驗生活給予我們的一切;孝心——不一定非得是那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激之心;從我出生以來,每時每刻都在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愛護中,同時,我也學會了關愛,做有孝心的孩子。
一天,我放學回家,剛進門,就聽見媽媽在呻吟,咦?媽媽怎麼沒去上班?我感覺不妙,奔進卧室,只見媽媽臉色蒼白地躺在床上,此刻,我眼睛充滿淚花,媽媽微笑著說:「沒事,先做作業吧」,「媽,怎麼會沒事呀,吃葯沒有?」,「待會吃」我學著平時媽媽的樣子,用手摸媽媽的額頭,啊!好燙呀!我非常果斷的說:「不行,讓我來吧!」
可是,我的腦海一片空白,該怎麼辦呢?突然,我想到以前我發燒的情景,於是,我跑到洗手間,用水把毛巾浸濕,擰干放在媽媽的額頭上,並把溫度計放在媽媽的腋下,忙完一切,我坐在床邊問媽媽病情,媽把媽撐起笑著說:「好多了,去學習吧,」但是,此刻我心裡湧起一股力量和責任,必須堅守在媽媽的身邊。
在等待漫長的十分後,我一看體溫計,媽呀!三十九度!我趕緊在葯箱里翻出幾瓶退燒葯,認真地看著說明書,上面寫著「飯後服用」,於是我決定先給媽媽做飯。媽媽曾在我發燒是,給我做了面湯,並告訴我,發燒喝面湯比較好。好!就決定做面湯,並在湯里下了一個荷包蛋,面湯的香味撲鼻而來,這時,我的肚子開始抗議了,但我忍住飢餓把面湯端到媽媽面前對媽媽說「媽,先喝碗面湯吧。」媽媽激動的點點頭,我看了鼻子一酸,心裡十分難過,愧疚,我知道,這是由於我平時不懂得關心孝敬而這次讓媽媽十分感動。
以前把媽媽的愛當作是理所當然的,想想看,我真不應該。我默默的想著。輕輕地舀了一勺湯,用嘴輕輕地吹了幾下,感覺不燙時,才喂給媽媽喝。媽媽平時就是這樣照顧我的。媽媽服了葯睡下後,我一直守在媽媽的身邊,給媽媽換毛巾。漸漸的媽媽的燒退了,我這才想起作業還沒寫,便趕緊去寫作業……
第二天我一早起來,就來到媽媽的屋裡,問她怎麼樣了。她說好了,她和爸爸不停地誇我:「我們的孩子長大了,回照顧媽媽了,真是個有孝心的孩子。」我聽了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孝」讓我真切的體會到親情的溫暖,奉獻的偉大。同時,我也了解「孝」的真正含義——其實就是發自內心的關愛!
讓「孝」串連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世界永遠充滿真情!
8. 形容東西文化的詞語
【不識之無】連「之」字、「無?」字都不認識。形容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
【不通文墨】通:精通;文墨:指寫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識字不多。
【粗俗之輩】指莊稼人或佃農,現指缺乏文化教養、行為、意識粗野庸俗的人。
【讀書種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後的讀書人。
【附庸風雅】附庸:依傍,追隨;風雅:泛指詩歌。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
【古為今用】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使之為今天的無產階級政治服務。
【黃金時代】指人一生中最為寶貴的時期。也指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期。
【橫僿不文】僿,粗鄙。粗鄙沒有文化。
【蹶角受化】蹶角:叩頭;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國人來中國朝貢,接受教化。形容聲威極大。
【敏而好古】敏:勤勉。指勤勉鑽研古代文化。
【賣弄才學】指故意顯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賣弄學問】指故意顯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美雨歐風】歐:歐洲。比喻來自歐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襲。
【裂冠毀冕】①比喻背棄王室。②比喻絕意仕進。③比喻毀滅華夏文化,背離民族傳統。
【能寫會算】指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歐風美雨】①比喻歐美的政治、經濟和文化。②比喻歐美的侵略。
【歐風墨雨】比喻來自歐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襲。
【琴棋書畫】彈琴、弈棋、寫字、繪畫。常以表示個人的文化素養。
【識文斷字】識字。指有一點文化知識。
【斯文掃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掃地:比喻名譽、信用、地位等完全喪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9.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作文優秀範文
實現現代化是中國的 傳統 文化 中的一個需要解決的重大歷史意義的課題,需要中華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傳統文化與現代化 作文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作文篇一
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實現其現代化,這是一個亟待解決歷史意義重大的課題,百年來,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無不在為這一課題而奮斗終生。其實,不論我們思 考研 究的結論如何,傳統文化都走在其現代化的路上,所以這一問題的解決就更顯急迫,只有搞清楚這一問題,對客觀規律認識越清楚,自由度才能越大,才能避免走彎路,甚至回頭路,有效的促進傳統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健康發展。
歷史上,曾經產生過多種關於如何實現傳統文化現代化的思潮,都曾在不同方面產生了好的和壞的影響,在當代學者中我最佩服和贊同鄧曉芒教授的觀點。
中國思想文化能否完成系統創新,從傳統中轉換出來,用創造性的歷史工作,把中國真正引向世界,完成綿延百年卻尚未完成的課題,是否構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新解讀是重要的前提條件。那麼要如何重新解讀?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進行自我批判,以了解自身的限度,圖謀克服和超越之道,而這種自我批判,又只有建立在對外來文化,尤其是與中國文化具有最大反差的西方文化的透徹了解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如果只是一頭扎進傳統中,我們現代人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超越古人的,更談不上去實現什麼現代化了。
繼承五四,超越五四,從國民性批判提升到人性批判,把啟蒙思想從一種救國方略提升為國人必備的一種普遍人性素質。啟蒙並不是一場運動可以一勞永逸地達到目標,而是一種態度,一種精神氣質,一種哲學生活,,在這種態度,精神氣質或哲學生活之中,對我們所是之內涵的批判同時也成為關於強加給我們的界限的歷史考察,成為逾越這些界限的可能性的實驗。
當這樣一種啟蒙的精神氣質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自強不息”相碰撞相結合,深刻成為中國人的精神氣質,注入民族血液,融入中國文化,我想“自強不息”這一傳統文化元素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其現代化,中華民族的而精神面貌也就會煥然一新。試想當傳統文化中的諸多元素如:天人和諧,自強不息,以民為本,居安思危,道法自然,尊師重道,和而不同,誠實守信,厚德載物,仁者愛人,日新月異,天下大同紛紛完成其現代化的華麗轉身,與世界上最優秀的思想充分結合,那中華文明必將重新迸發活力,引領世界文化發展的潮流。中國人的心靈也必將無比充實,生活更加幸福美滿,一切社會問題也將在不斷現代化的傳統思想文化的指導下迎刃而解。
但是,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紛繁復雜,傳統書籍浩如煙海,西方文明也是百家爭鳴,充分體悟中華文化已是不易,要透徹參悟西方文明更是難上加難,靠一個人,或者期盼以為天才式的大師出現恐怕不切實際,這項工作需要全體中國人的參與,不斷在生活中思考,並與人分享,也許出現一個人或一個團隊站在中國人的肩膀上無限接近的完成這一課題,我期待那一天的來臨!
《大學》里講“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想從“修身”“齊家”“治國”這三個方面用我從閱讀中獲得思考來談談傳統文化的現代化之路。
“修身”,我理解就是不斷認識自己,反省自己,完善自己的過程。但是如何認識自己,反省自己,完善自己,這裡面的玄機恐怕要我們不斷去參悟。人有責任不斷探究自己,建築自己,把自己作為一項畢生的工程來建造。一切外在的生活都只是由於內在的生活才有意義,本身則毫無意義。所以,哪怕你浪費了全部青春,如果你能把這種浪費轉化為一種思想,成為塑造你自己獨立人格的材料,你就可以更高一層意義上做到無悔。
“ 反思 ”,也就是反映,反射,本來是一個光學名詞,它與中國古代“吾日三省吾身”的那種反省不同,不是直接檢查自己干凈的心地上沾染了哪些灰塵或不良念頭,而是要間接地,從對象上回過頭來思索自己的本性。中國傳統的“反省”是以人的“心性”為出發點的,人心被假定為已知的,人人相同的,平靜一色的,但這恰好使人心本身成了視覺上的一個“盲點”。西方的反思則是從對象出發的,人心被看作有待於認知的,這就使得人不斷地從外面轉回頭,不是為了“返本歸原”,而是要對人性,人心作步步深入的探索。我們中國人通常認為,自我反省屬於倫理道德和天地良心方面的事,一個人做了錯事,我們叫他“好好反省一下”,似乎反省僅僅是為了保持內心的平靜,保持與社會習俗和道德一致的手段,就像每天要打掃房子一樣,殊不知,真正的反思正是對自己內心是否本來就“干凈”,對社會習俗是否本來就合理的一種懷疑和探求,它的根據和標准,不是自己要干什麼,而是自己實際上幹了什麼。
中國傳統的“自我意識”,就是意識到自己是非人,非意識;中國傳統的“超脫”“淡泊”,就是明白自己反正逃不掉非人的命運和虛無的結局;中國傳統的“自由”,就是取消自由意志之後的一身輕松無所謂和玩世不恭;中國傳統的“獨立人格”,就是自覺地扼殺自己的個性,使之抹平在“自然”“道德”,“天理”的平靜水面之下,就是堅持自己的無人格,作為個人,傳統中國人是完全絕望的。
而西方人對待人性的觀點,既不是人性本善,也不是人性本惡,而是人性“自由”,即是說,人的本性就在於人本來既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沒有任何外來的或先天的東西可以決定它的善惡。人性不是一面平靜躺在那裡的平面的鏡子,而是一個動態的,不確定的,可以無限深入的內在世界,而在它深入的每一個階段或層次後面,都還隱藏著一個幽深莫測的黑洞,或如奧古斯丁所感嘆的:“人心真是一個無底的深淵!”人心的不可窮盡性註定了人的虛偽性,人就是“能作偽的動物”。
再談“齊家”,要想齊家,就要搞清楚什麼是家,如何定位家,家庭成員關系如何來維系。
在中國傳統家庭中,父母生育兒女,養兒防老,那麼兒女就應該有親情,如果你不相信這些,你連孝都懷疑,那麼你就不是人,這一點是不容懷疑的,孝道就是要你去遵守,這樣的問題你是不能提出異議的,你要是提出了你就會挨罵,人家就會說,你真是混賬!你父母生了你,你連孝都要懷疑啊,所以這是不容懷疑的,也是不容反省的。從這以後,你就會想自己是不是做到了孝道,你的所作所為是不是符合孝道,以及什麼才是真正的孝,這是可以反省的。而在西方,血緣關系是被解構了的,一個人為什麼要對父母孝,這是需要解釋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相互平等的愛。
經濟學家陳志武講:“解決中國社會道德規范的根本出路,不是回歸儒家傳統,而是從根本上重新定位中國的家庭,家族,不再強調剛性的,閹割個性的三綱五常與名分等級秩序,而是強調平等自由和人權,強調自由選擇和自由結盟,把家的核心定位在感情交流和愛上面。”
心理學家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寫道:“愛的能力取決於我們本身的成熟程度,取決於我們在多大程度上擺脫了對母親,對我們所屬群體的依賴,取決於我們與世界的關系與自身的關系中能不能發展一種創造性的傾向,需要一種質量作為必不可少的條件,這種質量是信仰。”
可見,愛是維系親情的唯一途徑,而愛是一種藝術,一種能力,需要不斷地學習,並不是一個人一旦作了父母就有了愛的能力,家庭當中無論父母還是子女都是靈魂上平等的。
最後,再談“治國”。在治國道路上,自從三十年前鄧小平開啟改革,中國社會的主題就是“改革”,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中國社會就是一個在改革中前行,改革中探索,改革中發展的社會。
近代中國,歷盡屈辱,飽經滄桑,內憂外患,各種思潮,各種主義,你番唱罷我登場,從共產黨建國以來,激進思想一直引領著國人。一九九五年廢除了私有制,在城市中消滅了工商階層,在農村則實行農業合作化,過了三年,開始興辦“人民公社”,要立刻進入社會主義最後階段。“人民公社”“大躍進”造成了“三年災害”,死了幾千萬人,剛剛有所恢復,又發動“「」”,十年浩劫啊,我們不能天真地把這一次比一次激進的整治行動都歸因於某些領導人的激化思想,這個時候我們不禁要問我們的傳統文化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百年來,中國舊秩序已崩潰,而一個能為多數人所接受的新秩序遲遲無法出現,因此思想的激化也沒有止境,這樣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一方面惡化的現狀滋生激進的思想;另一方面,思想的激化又加深現狀的動盪。無論中國領導人發動這些激進運動的真正動機是什麼,他之所以能夠理直氣壯地越來越激烈的 口號 煽動群眾則正是憑借了思想文化上這一股激化的動力。
而近三十年的中國就是不斷打破舊時中國的壞制度,壞思想,中國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令世界矚目的成績,正是由於改革的紅利。鄧小平將摸著石頭過河,他首先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搞改革開放,搞市場經濟,政治改革放在一邊,一直到今天,中國依舊走在經濟改革的道路上。可以說這三十年來,是經濟學的時代,是經濟學家的時代,無論是亞當斯密的古典經濟學,還是凱恩斯的宏觀經濟學,都是純粹的西學,此時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彷彿一個看客,看著一為能乾的客人在自己家裡擺置傢具,打掃衛生,自己除了給人家添亂似乎什麼忙也幫不上。
現在,中國經濟遇到了麻煩,改革也遇到了麻煩,政治體制改革的需求也迫在眉睫,經濟學作為一種工具性的學科似乎作為有限,經濟學家們開始走出書齋,走向民眾,走向社會,走向媒體,苦命的宣傳最基本的經濟思想,經濟原理,因為他們深知只有理念才能改變中國,他們是在悲情的呼喚中國傳統文化的幫助啊!!!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形勢大變。在數年之中,幾十個世紀以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悄然解體,被納入了無孔不入的市場經濟的軌道。億萬農民進城打工,大批知識人下海經商,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商業化改制,以及外資和港台資本的大規模引進,使得社會的流動性不再只是一種伴隨現象,而是整個社會的主流趨勢,在一個陌生人的世界中,整個社會關系已經從整體上被“江湖化”了。但改革開放的初衷並不是要是社會“江湖化”,而是要引入西方幾百年形成的市場經濟原則,即自由競爭,等價交換等原則。只不過這些原則背後有現代化普世價值為支撐,就是個體主義原則,天賦人權原則,理性契約原則和法治原則,而在中國傳統土壤中並沒有這些原則的基因,只有家庭親情的原則的基因。所以當我們把西方市場經濟的自由競爭和等價交換原則引入我國的時候,“橘逾淮北則為枳”,這些原則就受到了本土文化的嚴重干擾。我們無視這些原則後面的普世價值基礎,和以往一樣不重視個體,蔑視人權,不講契約和法制,認為都是西方來的糟粕,不適合國情。我們有意拉後和阻滯政治體制改革,為的就是合乎“中國特色”。現在中國特色確實體現出來了,我們有世界各國在人數和惡劣程度都望塵莫及的腐敗官員,也有讓全體中國人驚出一身又一身的冷汗,讓世界各國頭皮一陣又一陣發麻的制假大案。
中國傳統文化思想與西方經濟學的交融還有待加強,也許只有這兩者的融合才是最有效的改變中國的途徑,從這一點來講,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之路還有很長一段要走。
文章 的最後,要說明,很多觀點是從閱讀鄧曉芒老師的書中來的,也有直接搬過來的,還有一些也不知道哪裡來的。不過最後一句話還是要借用鄧曉芒老師的,“中國文化要發展,怎麼發展?通過自我批評,只有批判中國文化才能發展中國文化,如果沒有批判,那麼這樣的文化就會永遠停留在它起點的位置上,沒有進步!”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作文篇二
從世界文化發展的趨勢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
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曾經不成問題。但走上近代社會後,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們開始對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進行反思,並很大程度上調整了以前對傳統文化的看法。但是,這種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艱難的過程中前進。有前進,有障礙,有時甚至還會倒退。於是鴉片戰爭結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對傳統文化的反思,仍舊沒有根本性的突破。這種情況,在世界各國中,可謂絕無僅有,也使許多人感到大奇不解。
對中國傳統文化反思如此困難,有政治環境惡劣的原因。中國的政治家,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其思想文化觀點相對保守,對專制主義的思想文化很容易產生精神上的共鳴。一旦對中國傳統文化反思有了一定前進、突破,總會有一些從特權政治獲得甜頭的政治家,從幕後跳出來,用政治權力加以打擊。近代不是有一些軍閥,在國內大肆鼓吹尊孔嗎?不懂思想文化,又要對思想文化橫加干預,是中國傳統文化反思難以前進的重要原因。
中國傳統文化構成復雜,也是一個原因。中國傳統文化有數千年歷史。時間長,在其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要增加一些東西,因此內容十分豐富,構成成份極其復雜。有許多東西是好的。有許多東西是糟粕。而精華與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塊。這使後人感到困惑:想說愛你,又不容易。因為分明有著太多的腐朽成份。想恨你吧,又恨不起來。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又有許多至可寶貴的東西。
不能不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構成復雜的這個特點,令後人感到十分尷尬。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反思難以前進的一個原因。
筆者此文主要談談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特點及今後發展方向的一些觀點。在寫作過程中,努力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這樣或許會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作文篇三
傳統文化如同民族的靈魂,蘊含著不屈的希望與力量;傳統文化是民族發展的原動力,給人們勇攀高峰的鬥志與毅力;傳統文化彷彿是一座溝通世界的橋梁,傳遞給世界溫暖與色彩。因此,我想說:讓我們共同守護我們的傳統文化吧!
最近名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國”的調查結果已經揭曉。中國以擁有眾多的優秀傳統文化位居第二名,這個好消息令大家歡欣不已。但當我們靜下心來與擁有眾多備受歡迎的現代文化的美國作比較時,我們的優勢在於我們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然而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被很多外國朋友欣賞的時候,我們自身是否足夠重視它呢?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傳承傳統文化,這難道不是我們民族的悲哀嗎?
現實情況值得社會擔憂。如今很多國人特別是青少年朋友,他們對外來文化有高度的認同。於是我們不再對“哈韓”、“哈日”感到大驚小怪,不再對好萊塢影片感到陌生。其實,感受、學習外國文化的精華並沒有錯。但過分的關注與模仿必將導致對傳統文化的漠視。可以說,外來文化已經對我們的傳統文化產生了沖擊。這種現狀值得我們關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懂得守護我們的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例如著名作家馮驥才實地考察並用所寫文章表達了呼籲人們保護傳統文化的迫切心聲。他說:“民間藝術是民族情感與精神的載體之一,普查與記錄是為了見證與記載一種歷史精神。”是啊。倘若我們失去了珍貴的傳統文化,我們的內心會不會時常感受到一種不能訴說的苦衷呢?更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綢繆。為了引導人們重視傳統文化,國家設立了 清明 、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守護傳統文化的決心不言而喻。是的,我們不想再看到自己的傳統節日被別的國家搶先申請注冊的事情重演。為此,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守護我們的傳統文化。讓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現耀眼的光彩。
隨著全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度與日俱增,我們理應滿懷信心並且堅信:懂得守護我們的傳統文化的民族會永遠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擁有勃勃生機。
10. 如何寫思想政治表現及道德品質等情況
教育是培養人、造就人的社會活動。教育的產生和發展依賴於一定的社會需要,它與一定社會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生產關系等都有著密切的關系。教育的社會性質決定著教育的基本方針和學校的培養目標,我國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高等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使受教育者成為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全面貫徹落實教育方針,擔負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重大任務,使大學生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高等學校不僅要有完備的科學技術文化知識教育體系,而且還要重視和加強德育,具有完備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思想道德修養課就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98年中共中央宣傳部和教育部聯合頒布的新的普通高等學校「兩課」課程設置意見中明確規定:思想道德修養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它體現著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特徵,在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思想道德修養課的基本內容 思想道德修養課既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知識性,其內容十分豐富,包括政治修養、思想修養、道德修養、心理品質修養,美學修養,敬業修養等。其中政治修養是思想道德修養課的核心內容,思想修養和道德修養是思想道德修養課的主要內容,而心理品質修養則是思想道德修養課的基礎內容。思想道德修養課就是按照這些內容的內在聯系和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發展規律而構成的。具體地說,思想道德修養課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適應轉變,認清使命。它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經歷了「黑色七月」的大學生帶著對大學生活的理想和憧憬,步入了大學校園。然而現實中的大學及其大學生活往往與這些「驕子」心目中的大學及其大學生活有著較大的差異甚至有著強烈的反差。第一章「適應大學生活,確立新的目標」。是針對大學新生在新的生活環境和新的學習環境中所產生的失落、沮喪、苦惱、困惑及其各種矛盾,從不同角度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大學及其大學生活,迅速調整方位,積極適應大學生活。在這一章里我們通過對大學精神,大學使命,大學為青年學生成才提供的條件等的描述,揭示了大學的內涵及其接受大學教育的本質意義,以期引導大學新生珍惜大學生活,把握機遇,盡快找准成才的立足點,確立新的目標,迅速實現從中學到大學的過度。第二章「21世紀大學生的歷史使命」。21世紀世界和21世紀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發展趨勢與21世紀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密切的關系。一個時代有著一個時代的使命,21世紀的大學生承擔著迎接「兩個挑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語重心長地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交給了當代中國青年,他還在北大一百周年校慶和清華九十周年校慶的講話中對當代大學生提出了「四個統一」和「五點希望」的成才目標。這一章主要是引導當代大學生認識21世紀的世界和中國,明確歷史使命,提高自身素質,不辜負黨和國家、人民的重託。第三章「正確對待交往、友誼和愛情」,這一章圍繞交往、友誼和愛情問題,引導大學新生正確處理同室、同班、同鄉之間的交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此外,還根據各高校普遍出現的大學生戀愛低年級化的趨勢,引導大學新生正確處理愛情與友誼、學業的關系,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第二,樹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它包括每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這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養課的重要內容。人的本質,人生理想,人生價值,個人與社會、國家的關系等是大學生經常思考的問題。當代大學生因其生長在改革開放年代,置身於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價值觀念的碰撞,復雜的社會現實和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使其人生選擇尤為艱難。怎樣使大學生正確認識人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就成為思想道德修養課的重要內容。第五章「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國家的關系」,是人生觀教育的邏輯起點,只有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國家的關系,擺正自我的位置,才能正確回答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價值、人生責任、人生態度、人生尊嚴等問題。當前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國家關系問題核心是,要從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角度說明社會主義集體主義不僅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所應當遵循的道德原則。而且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所要遵循的道德原則。這一章從堅持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道德原則是改革開放、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是堅持社會主義價值導向的必然要求,是現代青年追求成功的必備素質三個方面說明了堅持社會主義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時代價值,具有一定的理論力度。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國家的關系,理應包括愛國主義的內容。因此,引導青年大學生認識新時期愛國主義的基本特徵,做堅定的愛國者。也是這一章的內容。第六章「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態度、人生價值、人生責任這四個相互關聯的問題。這一章,首先介紹了科學的人生目的,這對於引導青年學生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實面前,選擇為人民服務的人生目的具有重要的意義。人生態度是人生主體的精神狀態,它反映著人生主體的生活基調,決定著人生主體的生活旋律,責任意識是當代人的基本素質,當代大學生在求學階段應當具有什麼樣的人生責任?人生價值是人生觀的核心問題,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人生價值的評價標准,對於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尤為重要。理想與信念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是促使人前進和奮斗的精神動力,第七章「樹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學的信念 」,圍繞理想與信念問題,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共同理想與最高理想的關系,認識當代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規律,追求崇高的理想,樹立科學的信念。此外,這一章,還針對當前的社會實際和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國際環境和國際政治斗爭及其國內社會主義改革實踐對人們思想的影響。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如何正確認識勞動,正確認識艱苦奮斗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及個人成才、成功中的意義,培養當代大學生崇尚勞動、艱苦創業的優良品質,也是這一章的重要內容。 第三,加強素質修養,提高道德水平。它包括第四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從課程體系結構上看,第二章「21世紀大學生的歷史使命」中所講的「當代大學生應當具備的素質」是從總體上介紹21世紀大學生應當具備什麼樣的素質要求,而這一部分內容則是根據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質的現狀、特點及其存在的共性問題而設計的。第四章「學會心理調節增進心理健康」是針對當代大學生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社會,心理壓力過大,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而安排的。這一章先介紹了心理健康的含義,接著對大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進行了分析,最後提出了增進心理健康的原則與途徑。形成正確的審美觀,是當代大學生道德文化素質修養的重要內容,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思想道德修養課應當向大學生講清楚什麼是正確的審美觀,什麼是高尚的審美情趣。第八章「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從審美的含義、標准講起,以引導青年學生正確認識美與丑,正確處理真善美的關系,創造美與享受美的關系,內在美和外在美的關系,使其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形成高尚的審美情趣,塑造美的人生。第九章「培養高尚的公民道德」是根據我國首次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新增加的內容,這一章從揭示公民道德建設的意義入手,追溯了公民道德的歷史淵源,介紹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革命道德和世界道德文明成果,根據21世紀中國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主要內容和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提出了當代大學生應當具備的公民道德及其提高大學生公民道德水平的途徑和方法。第十章「做誠實守信的大學生」也是新增加的內容。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加入WTO,迫切需要建立誠實守信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秩序,國家助學貸款的啟動也迫切需要培養大學生誠實守信的品質。這一章首先介紹了誠實和謊言;守信與失信;信任與信任危機等一系列與誠信相關的概念,使大學生對誠信問題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接著分析了市場經濟與誠信的關系,使大學生認識到市場經濟既是法制經濟,也是信用經濟。最後針對當前學生的思想實際,分析了誠信與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關系及其培養誠信的途徑。敬業精神是成功者的必備素質,也是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主要內容。第十一章「培養良好的敬業精神」,從敬業精神的含義以及現代敬業精神的核心實質談起,闡述了敬業精神的基本要求,說明敬業精神是成功者共有的品質,是現代社會競爭取勝的重要條件,它在促進人類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當代大學生,應當具有良好的敬業精神。這一章還介紹了培養敬業精神的途徑和方法。 第四,追求高尚人格,不斷完善自身。這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養課全部內容的最後落腳點。思想道德修養的目的是不斷完善人格,不斷提高思想道德境界。第十二章「加強自我修養,培養高尚人格」中所指的修養不僅是指「道德修養」,而是涵蓋著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質等方面的綜合修養。修身律已,重視自我修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極為重要的傳統美德。在現代社會中,自我修養在培養大學生自強不息精神,增強心理承受力,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一章較為詳細地介紹了大學生加強自我修養的方法與途徑,為當代大學生追求高尚人格、不斷攀登人生高境界提供了階梯,實現了思想道德修養課程的目的 二、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的意義和方法 1.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的意義 從青年大學生自身發展狀況看,青年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大學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總的來說,社會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思想還不夠成熟,還存在有明顯的知行脫節的現象。比如在成才問題上,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成才願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奮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的決心和恆心。這就需要在學校教育和引導下,不斷學習,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課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經驗總結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關於大學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質修養和心理行為訓練的系統理論和知識。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對於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理論素質和思想認識水平,幫助大學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營養,獲得真、善、美的心靈啟迪,不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青年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看,當代大學生正處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歷史條件下,正置身於利益主體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價值取向多元的歷史背景中。一方面,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極力通過多種途徑加緊進行思想和文化滲透,在對我國大量輸出的書刊、影視、電子游戲、電腦軟體等精神文化產品中,宣揚資本主義價值觀,同我們爭奪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目前社會上出現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及各種社會丑惡現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帶來許多負面影響。特別是在電子信息網路廣泛覆蓋的今天,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以網路為載體,具有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聲勢大、難於控制的特點,對青少年影響極大,對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對此我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僅要從治理社會大環境入手,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而且,要從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課,對大學生進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艱苦奮斗創業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實踐證明這是一個有效的措施。它對於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抵禦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及資本主義、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使這成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所需要的高級專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2.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的方法 由於思想道德修養課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而且有一定的理論深度,要想學好它,掌握它,並用於指導人生,就必須要有科學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的學習。毛澤東說過:「主義譬如一面旗幟。」科學的理論就像一面引導千軍萬馬朝著正確目標沖鋒陷陣的旗幟。思想道德修養課動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回答和解決在青年學生中具有普遍性的「熱點」、「難點」問題,形成了一整套思想道德修養理論。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首先要認真學習它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掌握其精神實質,從思想深處真正認識到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認識到我們社會所倡導的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人生價值觀與人類社會真、善、美相統一的終極價值目標的指向是相吻合的,並能真正理解這種人生價值觀的價值。這是學好思想道德修養課的基礎,它對於提高大學生自身的理論素質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在比較與鑒別中學習。青年大學生要學好思想道德修養課,不僅要掌握其基本理論和觀點,而且還要注重運用這些觀點,分析認識現實問題,理論聯系實際,在比較與鑒別中學習。這對於置身於社會轉型期,面臨著多重價值體系選擇窘境的當代大學生來說,尤為重要。理論聯系實際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聯系改革開放的社會實際,一方面是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在比較與鑒別中學習,主要是指青年學生要學會運用課堂所講授的理論去分析和認識現實社會生活中紛繁復雜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等現象,去比較和評價各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並在分析與比較中,在評價與鑒別中選擇和確立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第三,要注重知行統一,在踐履中學習。知行統一,強調踐履,這是由思想道德修養課的特性所決定的。思想道德修養課利用課堂教學等形式,與大學生共同討論應當怎樣做,為什麼這樣做,以及怎樣做的道理。大學生通過學習討論掌握了這些道理,就謂這「知 」。但獲「知」並不是思想道德修養的最終目的,獲「知」的目的是為了「行」,是為了「踐履」。中國古代思想家早就指出,「不行不為真知」。因此,知行統一,注重踐履,就成為這門課的重要特點。這就要求大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要注重知行統一,堅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邊獲知邊踐履,在踐履中進一步加深對「知」的理解和認識,真正做到知行統一,從而不斷提高思想道德境界,達到完善自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