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美的菜系是什麼
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美的菜系是淮揚菜.
「淮」就是指的「淮菜」,是以淮安一帶為代表的淮河流域的主菜;「揚」指的是「揚菜」,是以揚州一帶為代表的長江流域的主菜。淮揚菜誕生於春秋時期,在隋唐時期興起,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有著「東南第一佳味道,天下之至美」的美譽!
介紹
中國傳統餐飲文化歷史悠久,菜餚在烹飪中就有許多流派。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八大菜系之外,還有數十種地方菜系。中國美食可以說是口味繁多,種類豐富,淮揚菜發源於揚州淮安。
淮揚菜口味平和,十分契合大眾口味,作為一種菜系,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我們都知道參加國宴的人有來自全球各地的外賓,有全國各地的重要人士,有年齡層次不同的貴賓,可謂眾口難調。
與火辣的川菜,口重的魯菜,生猛的粵菜相比,淮揚菜做工精細,口味清鮮平和,可以說是調眾口的最佳菜品。而且參加國宴的很多人年齡偏大,平和的淮陽菜能滿足多數人入口和吸收消化的需要,這也是國宴選擇淮揚菜的重要原因。
『貳』 江蘇的文化
江蘇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1993年發現的南京湯山直立猿人化石表明,早在5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在此活動。而在此之前,考古工作者於1954年在泗洪雙溝鎮東下草灣發現的人類化石,據測定年代介於北京猿人和現代人之間,距今約4~5萬年,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古人類學界稱之為下草灣人,又叫泗洪新人。距今六七千年前後,大江南北進入新石器時代興盛階段,據初步調查,江蘇及相鄰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約有上千處。其中淮安青蓮崗文化、高郵龍虯文化、海安青墩文化、蘇州草鞋山文化、南京北陰陽營文化、常州圩墩文化等,五彩繽紛,星羅棋布。草鞋山遺址發現的6000年前馬家浜文化水稻田,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有灌溉系統的古稻田。
江蘇文化主要由「吳文化」、「金陵文化」、「淮揚文化」、「徐淮文化」、「海洋文化」等組成。 江蘇地域文化分類 簡介 楚漢文化 楚漢文化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徐州為中心的區域性文化,它以6000年前的青蓮崗文化、大墩子文化乃至更早的下草灣新人文化為淵源。它的顯性特徵是剛強雄渾。 吳文化 吳文化的地域通常指靠近太湖的蘇、錫、常地區,其具有清新氣息、柔美風格、鮮活靈性,形成了聰穎靈慧、細膩柔和而又視野開闊、樂於創新等顯性特徵。 金陵文化 金陵文化以古都南京為中心,其顯性特徵是南北交匯、兼容並蓄、開放包容,可謂獨樹一幟。金陵文化主要包括六朝文化、明文化和民國文化,這三大塊歷史文化又可統屬於「都城文化」。 淮揚文化 淮揚文化以揚州為中心,維揚地區河多水多,船多橋多,呈現出古、文、水、綠、秀的地域風貌,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形成了清新優雅與豪邁超俊相結合的顯性特徵。 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江蘇已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10項,位列全國第一,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資源達2萬多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8項,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69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424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773項。 江蘇省關於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級別項目文學國家級蘇錫常地區吳歌、靖江寶卷、流布於鎮江地區的白蛇傳傳說、宜興地區的梁祝傳說、東台和金壇地區的董永傳說 省級流布於淮安地區的韓信傳說、鎮江等地《華山畿》和華山畿傳說、蘇州寒山拾得傳說,連雲港花果山傳說、東海孝婦傳說和姐兒溜歌謠,徐州九里山古戰場傳說、彭祖傳說,洪澤和盱眙巫支祁傳說、水漫泗州城傳說,揚州隋煬帝傳說、露筋娘娘傳說,豐縣張道陵傳說、鹽城沈拱山傳說、贛榆徐福傳說、豐縣和沛縣劉邦傳說、泰州和大豐施耐庵與《水滸》傳說、南京六合達摩傳說、高淳卞和獻玉傳說、伍子胥故事、崔致遠與雙女墳故事,南京項羽故事,揚州和常熟竹西謎語、海虞謎語,以及流傳在蘇州等地的河陽山歌、白茆山歌、蘆墟山歌、雙鳳山歌、勝浦山歌和同里宣卷、錦溪宣卷、河陽寶卷、勝浦宣卷、常州宣卷 美術國家級蘇州市桃花塢木版年畫,常州梳篦,揚州剪紙、南京剪紙、金壇刻紙、徐州剪紙,蘇綉、無錫精微綉、南通模擬綉,揚州玉雕、蘇州玉雕、蘇州光福核雕,無錫留青竹刻、常州留青竹刻,惠山泥人,蘇州泥塑、豐縣糖人貢,蘇州燈彩、南京和句容的秦淮燈彩、邳州紙塑獅子頭,徐州香包,揚州和泰州的揚派盆景技藝等 省級邳州年畫、江都漆畫、鎮江玻璃雕繪畫、常州掐絲琺琅畫、南京戲劇臉譜、大豐麥稈剪貼(畫)、宜興刻紙、無錫紙馬、揚州刺綉、常州和鎮江亂針綉、東台發綉、邳州綉花鞋、鹽城老虎鞋、鎮江上黨挑花、南京十竹齋餖彩拱花技藝、蘇州金山石雕、藏書澄泥石刻、銅山石刻,南京仿古牙雕、揚州牙刻、常州象牙淺刻、虞山派篆刻藝術,徐州和蘇州泥塑、沛縣泥模,金陵竹刻、揚州竹刻、揚中竹編,徐州花燈,豐縣吹糖人,宿遷雲渡桃雕等 音樂國家級高郵民歌、海門山歌,常州吟誦、太倉江南絲竹、連雲港海州五大宮調、古琴藝術、淮安楚州十番鑼鼓、江都邵伯鑼鼓小牌子、常州天寧寺梵唄唱誦、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無錫道教音樂等 省級鎮江南鄉田歌、金湖秧歌、江都邵伯秧號子、啟東呂四漁民號子、南京六合留左吹打樂、揚州胥浦農歌、泰州道教音樂、句容茅山道教音樂、金壇乾元觀道教音樂、常熟辛庄十番音樂、高淳民歌、淮安南閘民歌、興化茅山號子、徐州和連雲港鼓吹樂,南通、溧陽、泗洪鑼鼓樂等 舞蹈國家級高淳東壩大馬燈,邳州跑竹馬,溧水駱山大龍 省級南京麻雀蹦、睢寧落子舞、宜興男歡女喜、如東鍾馗戲蝠,淮陰馬頭燈、六合灣北小馬燈、東海南辰跑馬燈、溧陽蔣塘馬燈等竹馬舞,溧陽跳幡神、揚州跳娘娘、如東跳馬夫、高淳跳五猖等儺舞,句容二龍戲珠、無錫鳳羽龍、南京棲霞龍舞、高淳長蘆抬龍、金壇直溪巨龍、江陰段龍、興化沙溝板凳龍、常州太平龍燈等龍舞,南京江浦手獅、銅山高台獅子舞、丹陽九獅舞,海安、如東、泰興和常熟花鼓舞,太倉滾燈、金壇談庄秧歌燈、睢寧龍虎鬥,宿遷和灌雲花船舞,姜堰、如皋和泗洪武蓮湘舞,高淳龍吟車和沛橋高蹺,溧水跳當當和柘塘打社火,江陰茶花擔舞和漁籃蝦鼓舞,常州萬綏猴燈、金壇指前魚燈和新沂七巧燈舞,鎮江寶堰雙推車、睢寧雲牌舞、如皋倒花籃、崑山千燈跳板茶,泗洪和洪澤的洪澤湖漁鼓,通州抬判、荷花盤子舞等 戲曲國家級崑曲、蘇劇、揚劇、錫劇、鹽城淮劇、淮安和連雲港淮海戲、南通童子戲、徐州梆子、徐州柳琴戲、揚州杖頭木偶戲等 省級宿遷市柳琴戲、沭陽縣淮海戲、連雲港市童子戲、高淳陽腔目連戲、泰興和如皋市杖頭木偶戲、淮安市和省演藝集團的京劇、蘇州滑稽戲、泗洪縣泗州戲、豐縣四平調、金湖香火戲等 【主詞條:江蘇菜】
蘇菜為八大菜系之一,主要由淮揚菜(淮安、揚州、鎮江、泰州、鹽城、南通)、金陵菜(南京)、徐海菜(徐州、連雲港、宿遷)、及蘇錫菜(蘇州、無錫、常州)四種風味組成。其中淮揚菜與魯菜、川菜、粵菜並稱為中國四大菜系,並為中國四大菜系之首,中國菜的最經典代表作。淮揚菜,始於春秋,興於隋唐,盛於明代,素有「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譽。
江蘇飲料主要是茶和酒兩大類,茶文化集中於蘇南地區,名酒主要有「三溝一河」,出產於江淮一帶,通常指湯溝酒、雙溝酒、高溝酒(今世緣)、洋河酒,其依託特異的地域生態環境、自然釀酒微生物體系,採用傳統「混燒老五甑法」生產工藝,泥窖固態發酵,續糟醅(餷)配料,混蒸混燒。與「香氣大、窖香濃郁突出且濃中帶陳」的「川派酒」不同,「三溝一河」酒以「口味醇、綿甜、凈、爽」為顯著特點,是名揚天下的「江淮派」(蘇、魯、皖、豫)濃香型白酒的卓越代表,其中享有「湯溝傳奇水土,美酒絕世風華」之美譽的湯溝酒尤其突出,其主導產品「湯溝絕世風華」、「湯溝蓋世風流」酒自古譽滿天下、馳名中外,歷經千年而盛名不衰。 江蘇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有小橋流水人家的古鎮水鄉,有眾口頌傳的千年名剎,有精巧雅緻的古典園林,有煙波浩渺的湖光山色,有規模宏大的帝王陵寢,有雄偉壯觀的都城遺址,纖巧清秀與粗獷雄渾交匯融合,可謂是「吳韻漢風,各擅所長」。 江蘇十三座城市的代表性旅遊資源南京的六朝勝跡 徐州的兩漢遺韻 常州的主題公園無錫的太湖風光 蘇州的園林古鎮 鎮江的寺院山林揚州的漢唐文化 泰州的國粹風采鹽城的珍禽靈獸 連雲港的海域仙境 淮安的偉人故居 宿遷的西楚文化 南通的江濤海潮 江蘇的山雖不高,但多負盛名,其中有常州溧陽南山竹海,南京鍾山,鎮江北固山、金山,金壇和句容交界處的茅山,南通狼山,蘇州天平山,徐州雲龍山,新沂馬陵山和連雲港花果山等。
江蘇的水兼江河湖海,中國第一大河——長江橫穿東西,江面遼闊。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我國第二大淡水湖——太湖及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煙波浩瀚,蘇南第二大湖泊——西太湖,碧波萬頃。連雲港的海濱浴場,南通鹽城的濕地灘塗則是江蘇的沿海旅遊資源。江蘇的名泉極多,有「天下第一泉」鎮江中泠泉,「天下第二泉」無錫惠山泉,蘇州虎丘的「天下第三泉」及憨憨泉。 長江江淮旅遊區所在地 旅遊景點 南京 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靈谷寺、秦淮河、南京總統府、朝天宮、秦淮風光帶、夫子廟、江南貢院、莫愁湖、燕子磯、閱江樓、雨花台、明城牆、甘熙宅第、瞻園、棲霞寺、湯山溫泉、南京博物院、雞鳴寺、莫愁湖、南京長江大橋、梅花山、白鷺洲公園、中華門、將軍山風景區、陽山碑材、靜海寺、天妃宮 鎮江 金山、焦山、北固山、茅山、赤山、寶華山、南山、伯先公園、英國領事館、西津渡、蒜山、招隱寺、圌山、五柳堂、五卅演講廳、揚中園博園 揚州 瘦西湖、高郵旅遊集聚區、寶應旅遊集聚區、儀征旅遊集聚區、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大明寺、個園、仙鶴寺、漢陵苑、神居山、盂城驛、龍虯庄遺址、鎮國寺塔、文游台、菱塘清真寺、中國郵驛文化城、高郵湖蘆葦盪濕地公園、高郵湖灘郊野公園 泰州 梅蘭芳紀念館、溱湖國家濕地公園、溱潼古鎮、興化垛田風光帶、泰州鳳城河景區 南通 南通濠河風景區、南通博物苑、狼山、如皋水繪園 長江太湖旅遊區所在地 旅遊景點 蘇州 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獅子林、滄浪亭、環秀山莊、退思園、錦溪鎮、周庄鎮、同里鎮、甪直鎮、木瀆鎮、虎丘、寒山寺、蘇州樂園、玄妙觀、盤門三景、蘇州樂園 無錫 黿頭渚風景區、錫惠公園、無錫影視基地、靈山勝境、靈山大佛、善卷洞、竹海 常州 武進太湖灣旅遊度假區、嬉戲谷、中華孝道園、中國春秋淹城旅遊區、淹城春秋樂園、淹城野生動物世界、淹城遺址、常州大運河、天寧風景名勝區、紅梅公園、東坡公園、艤舟亭、紅梅閣、青楓公園、常州亞細亞影視城、武進市新天地公園、天目湖旅遊度假區、南山竹海、吳越弟一峰、熊貓館、天目湖御水溫泉、茅山風景名勝區、茅山東方鹽湖城 運河徐海旅遊區所在地 旅遊景點 徐州 雲龍湖、雲龍山、龜山漢墓、彭祖園、邳州艾山風景名勝區、馬陵山風景區、沛縣漢城、漢畫像石藝術館、窯灣古鎮、蟠桃山佛教文化景區、徐州潘安湖濕地公園、徐州博物館、大洞山風景區、泉山國家森林公園、徐州濱湖公園、沛公園、戲馬台、徐州藝術館、竹林寺、李可染藝術館、徐州民俗博物館、徐州無名山公園、李超時紀念館、張伯英藝術館、卧龍泉度假生態園、銅山懸水湖景區、邳州銀杏博覽園、徐州古黃河公園、徐州漢城、沛縣濱河公園、睢寧岠山景區、雲河公園、泗水亭公園、永寧寺、銅山楚河景區、徐州樂園 淮安 周恩來故居、周恩來紀念館、淮安府衙、吳承恩紀念館、金湖荷花盪、嵇圩林場、鎮淮樓、韓信故里 鹽城 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鹽城灘塗珍禽自然保護區、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丹頂鶴自然保護區 連雲港 花果山、墟溝海濱浴場、孔望山、抗日山、大伊山、桃花澗、石棚山風景區、宿城世外桃源風景區、東海獵趣園、高公島風景游覽區、安峰山烈士陵園、連雲港市革命紀念館、連島海濱浴場、雲台山國家森林公園、海州灣旅遊度假區、東磊風景區、海州古城、將軍崖岩畫、李汝珍紀念館、東海溫泉 宿遷 項王故里、乾隆行宮、宿遷皂河龍王廟、駱馬湖、洪澤湖濕地自然保護區、中國水城、克拉嗨谷、宿北大戰紀念館、嶂山森林公園、雪楓烈士陵園 著名旅遊景區
江蘇6處世界遺產(其中3處正申遺中)、9項非物質文化遺產、5A級景區17家、4A級景區超100家、2處國家級旅遊度假區、2處國家級地質公園、3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6個國家級森林公園、5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1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8座全國優秀旅遊城市、12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4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世界遺產(4處) 蘇州古典園林、明孝陵、京杭大運河、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正申遺中)、徐州漢楚王陵墓群(正在申遺)、明清城牆(正在申遺) 非物質文化遺產(9項) 高郵民歌、崑曲、古琴、南京雲錦織造技藝、中國雕版印刷技藝、中國剪紙、中國傳統木結營造技藝、中國傳統桑蠶絲織技藝、端午節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2座) 南京、蘇州、揚州、徐州、淮安、南通、鎮江、常熟、無錫、宜興、泰州、常州 擬申報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7座) 江陰、高郵、邳州、崑山、宿遷、高淳、新沂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5處) 太湖、南京鍾山、雲台山、蜀崗瘦西湖、三山 江蘇國家5A級旅遊景區所在地景區南京 鍾山風景名勝區、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景區 鎮江 三山景區 句容茅山景區 常州 環球恐龍城、天目湖旅遊度假區 無錫 無錫中視影視基地景區、靈山大佛景區、太湖黿頭渚風景區 蘇州 周庄古鎮、同里古鎮、蘇州園林(拙政園、留園)、金雞湖景區、蘇州吳中太湖旅遊區、虎丘山風景名勝區、沙家浜·虞山尚湖旅遊區 南通 濠河風景區 揚州 瘦西湖風景區 泰州 溱湖國家濕地公園 城市 特產 南京 秦淮小吃、雲錦、香肚、天鵝絨、板鴨、南京烤鴨、桂花鴨、雨花石、咸鴨肫、雨花茶、金陵小籠包、鴨血粉絲湯、什錦菜鴨四件、馬祥興清真食品、綠柳居素食、龍池鯽魚、龍袍蟹黃湯包、固城湖大閘蟹、南農燒雞、金陵烤鴨、秦淮八絕、活珠子、高淳螃蟹、五香蛋、什錦豆腐腦、梅花糕、狀元豆、大煮干絲、皮肚面、烤鴨包、金陵片皮鴨、水八仙 無錫 長江三鮮、惠山泥人、惠山油酥、江陰黑杜酒、宜興紫砂、清水油麵筋、三鳳橋醬排骨、蜀山陶器、無錫水蜜桃、方糕、無錫毫茶、豆腐花、無錫小籠包、和橋豆腐乾、無錫肉骨頭、大浮楊梅、黑杜酒、太湖三白、太湖珍珠、惠山臘燒片(已失傳)、拱北樓陽春面、聚豐園腐乳肉、惠泉黃酒、馬山芋頭、蘿卜絲餅、酒釀棉子圓、海棠糕、油豆腐乾 徐州 小孩酥糖、徐州烙饃、徐州地鍋雞、徐州辣湯、易牙五味雞、霸王別姬、鴛鴦雞、蔥燒孤雁、徐州三鯉、四孔鯉魚、梁王魚、彭城魚丸、愈灸魚、蜜三刀、丸子湯、冬瓜四靈、西楚貢菜、油炸金蟬、東坡回贈肉、鍋貼餃、八股油條、羊方藏魚、啥湯、蝴蝶散子、道家菜、釋家菜、金絲纏葫蘆、太極山葯泥、蜜汁地瓜、羊肉滑脊 常州 加蟹小籠包、大麻糕、芝麻糖、蘿卜干、蝦餅、馬蹄酥、天目湖砂鍋魚頭、刻紙留青竹刻、亂針綉、梳篦、銀絲面、金錢菜、茅尖花紅、南式麻糖、沙河、桂明茶;武進特產:淡水魚類、太湖三白、茶葉、水蜜桃、葡萄、珍珠 蘇州 碧螺春茶﹑采芝齋糖果﹑宋錦蘇式蜜餞﹑蘇式糕點﹑鹵汁豆腐乾﹑太湖銀魚﹑桃花塢木刻年畫紅木雕刻﹑緙絲(刻絲)太倉肉鬆、太倉糟油常熟花邊、崑山並蒂蓮、崑山奧灶面、錦溪襪底酥、崑山陽澄湖大閘蟹、長江三鮮 南通 西亭脆餅正場薰糕、狼山雞、烤鰻、南通嵌桃麻糕、董糖、如皋蘿卜、林梓潮糕、如皋肉鬆、火腿、肉鬆盆景、白蒲黃酒、白蒲「三香齋」茶干、文蛤、薄荷腦、扎染季德勝蛇葯片、王氏保赤丸石港乳腐、鳳尾魚罐頭、海門羊肉、雲片糕、海安糯米陳酒、海安河豚魚、海門朝天小辣椒 連雲港 灌雲豆丹﹑板浦涼粉﹑汪恕有滴醋﹑花果山鳳鵝﹑東海水晶﹑雲霧茶﹑葛藤粉﹑湯溝酒﹑王子啤酒﹑沙光魚﹑對蝦﹑山板栗 淮安 灌湯蒸餃、高溝捆蹄、淮安菜炒飯、文樓湯包、震豐圓餛飩、盱眙十三香龍蝦、平橋豆腐、鼓樓茶饊、淮城蒲菜、欽工肉圓、高溝大麴軟兜長魚、朱橋甲魚 鹽城 建湖藕粉圓子、參燕八珍糕、伍佑醉螺、東台魚湯面、奇園蟹黃包、拆燴推浪魚、燴素魚皮、鯮魚餅東溝茶干、白首烏粉、阜寧大糕、楊五香腸、鉤針衣生熗條蝦、白燉鯔魚、叉烤野雞片、四鰓鱸魚、青蒲籪蟹、大縱湖醉蟹、伍佑糖麻花 揚州 揚州炒飯、牛皮糖、饞神風鵝、黃珏老鵝、平山綠茶(郊區)、捺山綠茶(儀征)、高郵雙黃鴨蛋(高郵)、秦郵董糖(高郵)、界首茶干(高郵)、寶應藕粉(寶應)、江都方酥(江都)、嘶馬的拉豆腐(江都)、瓊花露酒、邵伯菱角、三丁包、揚州綠茶、揚州煮干絲、揚州醬菜、揚州三頭宴 鎮江 鎮江香醋、餚肉、鍋蓋面、百花貢酒、鎮江鰣魚、揚中河豚、刀魚、鎮江膏葯、小磨麻油、句容新坊老鵝、句容食砂朱鯉、葛根茶 泰州 梅蘭春酒、靖江肉脯、難得米酒、興化清炒鯊魚片、泰州三麻(麻油、麻糕、麻餅)、刁鋪羊肉、溱湖八鮮(溱湖籪蟹、溱湖甲魚、溱湖銀魚、溱湖青蝦、溱湖水禽、溱湖螺貝、溱湖四喜溱湖水蔬) 宿遷 水晶山楂糕、天崗湖銀魚、沭陽石榴、泗洪空心掛面、龍嫂米線、埠子車輪餅、穿城大餅、八集小花生、五香大頭菜、老湯黃狗、豬頭肉、軟熘長魚、雙溝大麴、泗洪大棗、泗陽膘雞、泗陽新袁羊肉
『叄』 家味佳味月餅怎麼樣
不怎麼樣。家味佳味月餅不怎麼樣,在之前的一次抽檢中出現過不合格現象,月餅中黴菌數超標,不建議購買,月餅,又稱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中國的漢族傳統美食之一。
『肆』 誰知道有關信陽特色飲食文化的信息
信陽飲食習俗
信陽主食:主食類型分為兩種:淮河以南米為主,每日早晚為稀食,中年為干米飯;還有本地獨特的高樁饃、油酥火燒、潢川貢面、三股酥油條等。面條吃法除常見的用菜下面外,還有清水面條、撈面條、熱乾麵條、蒸面條等。包子的餡常用菜、肉、豆等,均蒸食。面餅的品種有鍋餅、蒸餅、燒餅、餡餅等,多是貼鍋烙制,油條、麻花家常炸食者不多。此外,還有一些節日食品,如臘八粥、湯圓、粽子、糍粑等。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鎮居民由以米面為主的主食型結構,逐步向主、副食品結構發展,高營養食品有所增加。�
信陽菜餚:豫南人「會吃」,對菜餚甚為講究,家庭主婦大都是熟飯能手,男子擅烹飪的也比比皆是。菜味不咸不淡,稍喜麻辣。日常做菜,以炒、燜為主,其次是燉、煮。待客時,蒸、煎、炸、爆、熘、拌、鹵樣樣皆有。油、鹽、醬、醋、味精、五香粉、麻辣粉、辣椒粉是制菜的基本調料。菜餚熟食居多,生拌常在夏季和酒席上出現。商城、新縣由於山高水寡,水質偏酸、缺碘,熟制菜餚用豬油,尤其是農忙季節,勞動強度大,一日不吃豬肉就感到力乏心慌,故有「吃塊肥肉才能把莊稼種」之說。植物油被視作水油,只作拌生菜和炸制食品用。在商城,人們還偏愛用有異臭味的臘豬油調菜。帶有臭味的筒鮮魚和風干熏制的羊肉、鴨蛋干、臭豆腐卷、臭豆腐渣等,被視為佳味。過年的臘肉一直可吃到次年農歷七月十五以後。
魚頭酒的來歷:據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周全德考證,流行全國的魚頭酒就起源於信陽一帶。信陽人擺宴最講究客人「酒要喝好」,有「怪酒不怪菜」之說,若不喝醉幾個客人就覺得不盡人意,為此想方設法敬酒,更多的是行酒令。舊時的文人士紳常行雅令,現在流行通令,最通用的是劃拳。此外,主人的輩份低的要給客人、長輩敬酒。為讓客人多喝酒,上整魚時將魚頭對著首位的客人,此人必須喝魚頭酒,魚尾所指的人則要陪喝魚尾酒。魚頭酒不下肚,喝魚頭酒者不在魚身上動筷,他人不得先行動筷吃魚。魚頭酒一般為2一3杯,魚尾酒1一2杯,近年又有「頭三尾四背五腹六」之說,意在勸客人多喝幾杯。�
商城飲食:過去,光山南五縣(商城、潢川、固始、新縣、光山),在民間都曾以自己的一個社會人文特色而冠名流傳,如「吃家」、「打家」、「穿家」、「說家」等。商城以飲食上吃的精美、吃得考究而得「吃家」之名。傳說,英法聯軍進京時,慈禧曾安排南北兩條出逃路線,時任大學士的商城籍京官周祖培,將御廚10多人提前安排到自己老家等待南轍。但後來慈禧與咸豐北逃熱河,這些御廚便留在了商城,同時將御菜的做法及吃法和北方菜系的風格也帶到了商城,與商城的飲食文化融為一體,形成了獨特的飲食習俗。尤以做魚最有特色,一條鮮魚可有魚丸、魚糕、魚片等50多種變化。客人光臨,廳內桌上鋪著桌布,擺十個涼盤,酒杯、餐盤下面放著紅綠紙墊(供擦筷、盤、勺之用)。客人分左右座次而坐,坐席的左下方留下空隙,謂之「席口」。酒過一巡,席二爺(席間的服務人員)捧上一道熱菜,盛菜的器皿上罩著蓋子,蓋上貼有條譜(菜譜)。片刻後,席爺二揭開蓋子,先讓客人觀其色,聞其味,再由主人引筷嘗其味。上菜時,一般上3個煎炒菜後,第4個必上湯,或吊爐點心,或甜食,3個檔次不斷的更換,一直吃到首席客人告退,陪客方退席,若首席客人不告退,酒宴要飲至日落或午夜。最後壓桌菜是四大碗,兩道點心,客人一般不吃,不吃的點心,由席二爺用紙分裝成包,席散後,客人每人一包,叫「帶包」。�
新縣飲食習慣:新縣人對吃菜比較講究,每日三餐無菜不食。且多以熟菜為主,偶有涼拌菜,也很進究,須加拌各種佐料、調料,使之色、香、味俱佳,方可入食。待客之餐,往往是菜餚滿桌。即使是貧寒之家,也要借錢拉債殷勤待客,待客除三餐之外,還要過「晌午」和過「晚上」,有湯類,有甜食。�許多家庭主婦均是烹飪能手,能做出煎、炒、燴、燒、燜、燉、炸各種拿手好菜。平時親朋往來,必酒菜相待,至少有八、九個菜上桌。如遇紅、白、喜、喪則大設宴席,一桌正飯要布20至30多道菜。隆重時待客酒席名曰「雙抬席」,即每樣菜餚均是雙份,也叫「吃一席看一席」,菜餚往往達50個之多,近年來,城鎮待客趨向「冷盤」化,「熱缽」化,即:首先通用各樣冷盤冷盤,飲酒後上「熱缽」(火鍋及各種熱菜),吃、喝兩便。
農村待客,除學習新式做菜方法外,迄今仍保留著大塊燒肉、大塊煎魚的習慣,以此表示待客厚道。�待客或逢年過節主要傳統菜餚有:虎皮肉(紅燒肉)、粉蒸肉、燉雞、煎魚、豆油卷肉、雞旦肉餃、八寶飯、油炸丸子、滑肉、火鍋羊肉、火肉、排骨肉、肉丸子、清燉牛肉、辣子狗肉、心肺湯、咸鴨蛋、菠菜麻油涼拌、芫荽麻辣涼拌、臭豆腐、腐乳、辣子咸豇豆、咸蒜瓣、炸魚、咸韭菜等。南部地區還有血豆腐、魚糕、煨葫蘆、南瓜燉泥鰍等。�
息縣飲食習俗:息縣群眾平時生活較為儉朴,以米面雜糧和蔬菜為主,逢年過節或來客時,才捨得吃較好的飯菜。縣境內南片人以吃米為主,中部以米面兩摻,北片以面雜糧為主。息縣人待客隆重、厚誠,俗言有「寧窮百天,不窮一頓」之說,即來客時盡力辦得豐盛一些。凡來了貴客或婚喪等事酬謝待客,多以成席招待。專請名師高廚,購買所需雞魚肉蛋,蔬菜佐料,配料品種,由廚師巧手拼配,燒製成席。常規席面:先擺出八個冷盤盤,其中為四暈四素,然後逐個上熱菜和湯,冬季桌中間設一暖鍋,熱菜中的名貴菜多少,數量多少,顯示出宴席的豐盛程度。以菜的色、香、味看廚師的技術高低。熱菜品種有雜伴(先上桌,份量多,讓客人可藉此充飢)、紅燒肉(雞、魚、肚)片、燒回腸、紅燜肉(豬肉、牛肉、羊肉、雞)、辣子雞丁、爆炒血肝、紅燒整魚、清燉整雞、雞湯燴春卷(豆腐皮卷肉沫熱油炸制)、拔絲山葯(或蘋果)、炒皮絲(或水花豬肉皮)、紅燒大肉(肥豬肉)。根據不同菜所需要,配料有蘑菇、黑木耳、黃花菜、玉蘭片、姜、蔥、蒜等。湯類有咸酸肉(魚)丸湯、清燉雞湯、雞片湯、肚片湯、羊(牛)肉湯、雞蛋甜(咸)湯、海參湯、魷魚湯、銀耳湯等。平時紅(婚)白(喪)事待客為八個冷盤、十個熱菜(包括湯),在上熱菜時最後一道菜必須是紅燒大肥肉,俗言「大肉上了桌,有菜也不多」,故大肉上罷,最後以四個湯菜碗結束。若來貴客,冷盤仍為八個,但質量可以提高,熱菜16—20不等,數目得為雙數。1981年香港五分行商人來息洽談生意,息縣招待所一頓共做出60個不重樣菜餚。如此豐盛,不足為奇。本縣曾有「富貴不斷頭」宴席,即輪流不停地上菜,不計其數。�
光山飲食習俗:光山人好客,春節時請春酒或平時招待過重親朋,酒席頗為豐盛。建國初期,席上用(兩葷六素)八個菜,主人會歉意地說:「沒菜,只幾個乾菜碗。怪酒不怪菜,大家多喝幾盅」。20世紀60年代菜餚有所增加,一般設八個菜,一個暖鍋,另有幾盤冷盤(鹵肉,生菜之類的涼拌),都是一次端上桌。進入80年代,酒席內容更加豐盛,花色多樣,也不是一次端上桌,而是邊吃邊端。一般有八個冷盤、四個爆炒(如肉絲、雞雜腰花、肚片等)、四個煎炸(如糖醋魚、春卷、紅燜雞、藕夾或茄夾肉等)、四個烹蒸(如米粉肉、紅薯糕等),四羹湯(如燉豬蹄、蓮子羹、圓魚湯等)。桌上擺放水果酒和白酒外加啤酒或其它飲料,隨客人選用。
上第一道菜時,由主人親自端放在桌上,一一敬酒,並客套一番;筵宴中間上「圓子」菜時,主人又二次敬酒,以示熱情。
『伍』 一品佳味熟食怎麼樣,有人吃過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5
『陸』 夏秋 從文化的角度品味——黔西南雞樅!
大家都知道雞樅很好吃,可是——
你知道「一騎紅塵熹宗笑,無人知是雞樅來」的典故嗎?
你知道黔西南州一年產多少雞樅嗎?
你知道雞樅與白蟻的關系嗎?
你知道它為什麼叫雞樅?
記得童年時期,每到夏秋季節,與家鄉的小夥伴們,把牛往山上一放,大家就分頭到各處草叢中、刺蓬下、石旮旯里尋找雞樅,以及各種菌類。誰要是先找到一朵兩朵,就興奮異常;運氣好的,偶爾發現「窩雞樅」,五六朵七八朵甚至幾十朵成一片,那更是歡呼雀躍,個個投去無比羨慕的目光,七嘴八舌地說:「運氣太好了!」
雞樅咋會有這么大的吸引力呢?還得從頭說起。
雞樅生長在沙地間的白蟻窩上,大都是三五成群地生長在一起。雞樅的菌蓋為圓錐形,當傘蓋分披時,形似雞的羽毛,故名雞樅。雞樅富含人體所需的很多營養物質以及高達15種以上的氨基酸。《本草綱目》載:「雞菌,南人謂雞樅,皆言其味似之也……意即味道與雞肉相似……益胃清神,治痔。」現代醫學還證明,雞樅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可預防腸癌,能養血、潤燥、健脾胃。同時,由於雞樅性寒,味甘,有清神的功能,因此還可作葯用。多吃雞樅能幫助消化,提神補氣,治療痔瘡等。雞樅細嫩爽口,味道清香鮮美,吃過一次,口齒留香,久久難忘。
早在兩千年前,先人們便開始食用雞樅了。明朝熹宗皇帝朱由校特別喜愛,每年夏秋他都會讓人從西南用驛馬將雞樅飛送京城,稀罕至極,留下「一騎紅塵熹宗笑,無人知是雞樅來」的典故。
據有關資料介紹,雞樅屬真菌,廣泛分布於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已知的有29種之多。我們國家已知6種,主要分布在貴州、雲南和兩廣。
據觀察,生長雞樅的地方,表土上10至50厘米的土層內有白蟻。成群的白蟻將泥土、牛糞等釀成蜂窩狀的蟻巢——雞樅窩。表土出現白蟻分泌的白色物質,有雞樅的芳香味。蟻巢大的地方,雞樅成群地生長,多的每窩可采幾斤甚至更多,這就是窩雞樅;蟻巢小的,雞樅獨支生長,這就是獨雞樅。一窩雞樅,一般連續生長三五年,以後則出現纖細的苔狀物,俗稱「雞樅香」。出現這種現象後,這里也就從此不會再生雞樅了——「搬家」了,其實是白蟻搬家了。挖土後觀察,雞樅洞內除了蜂窩狀的蟻巢外,還會發現裡面有一個橢圓形的雞蛋大的東西,此為「雞樅膽」,據說可作葯用。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雞樅和白蟻具有共生關系。雞樅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進行傳播繁殖,而這些有翅膀的白蟻的消化系統內帶有菌絲體和分生孢子,所以白蟻也就成了雞樅菌源的傳播者。白蟻在高溫高濕高氣壓的條件下,從蟻巢中飛出覓偶交尾,而後選擇「滾屎蟲」一類昆蟲推糞便進入地下孔道,開始時藉助這些昆蟲的糞團作築巢物質建立新的巢群。在繁殖白蟻的過程中,將體內菌源排出體外,再由白蟻分泌出的激素和巢體不斷供給養分,使排出的雞樅菌絲體和分生孢子藉助白蟻而得以繁殖,逐漸生長發育成雞樅並冒出地面。
由於雞樅的生長情況異常復雜,對雞樅菌的人工訓化工作,雖然在上世紀30年代以後我國和外國的一些專家、教授就開始進行了專門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其中一些關鍵問題未能解決,因此目前還不能進行人工培養。
貴州省南北盤江地處亞熱帶,雨量充沛,自然生態條件優越,污染極少,是全省雞樅等菌類的主要產區。因為雞樅與白蟻共生,而黔西南州白蟻種群最多,密度也大。已知與雞樅共生的白蟻有7種。上世紀80年代中期,據我州有關專家估計,全州每年產雞樅50萬斤左右。當然,其中相當一部分在山野草叢中未被發現和採摘,自生自滅,實在可惜!
雞樅雖產自山野,歷來是平頭老百姓餐桌上的珍餚美味,但同時也能登大雅之堂。古書上不乏記載,文人墨客也多有吟詠。
清咸豐年間編纂的《興義府志》卷43《物產志·土產》載:「郡產菌凡四種,雞樅為佳。雞樅即《莊子》所雲之雞菌也。」「高腳傘頭,土人釆烘寄遠以充方物。點茶烹肉,皆宜。氣味似香蕈,其價頗珍。又《黔書》中載丁煒一說,謂雞樅醬即蒟醬,昔漢武帝食而甘之,遂開通西南夷。梁武帝啖覺美,曰:與肉何異?」……
哈哈!讀者諸君也許不曉得,雞樅這一小小的山野美味,還為開發大西南立下過「汗馬功勞」呢!
清康熙年間,貴州巡撫、山東德州人田雯有《雞樅說》一文,對雞樅的生長和採摘,觀察得甚為仔細:「……秋七月生淺草中,初,奮地則如立,漸如蓋,移晷則紛被如雞羽,故曰雞;以其從土出,故曰樅(原字為「土從」——打不出那個字——作者注)。……又有肥瘠之殊,肥者味厚,瘠則薄。……蹲而采之,來歲可再得;立則否,……以之充庖,甘鮮殊可悅……」
晚清重臣、曾任湖廣總督、內閣大學士的張之洞,其少年時期在黔西南度過,自然吃過無數次的雞樅。他還是生員時寫有一篇文采斐然的《雞樅菌賦》,文章不長,不妨全文照抄,以供賞析:
淡煙漠漠雨初晴,郊外雞樅菌乍生。采滿筠籃歸去也,有人廚下倩調羹。時維七月,序近三秋。菌芽乍吐,菌茁將抽。名以雞而《黔書》曾解,名以樅而《字典》都收。梅誕生詳言其狀,李瀕湖省悟其由。性清神而益胃,形高腳而傘頭。觀其冒雨忽生,驚風亂刮。前山後山,三點五點。白質兮宜分,赤莖兮宜撿。如雞羽之初垂,如雞足之欲斂。草雜萋萋,人來冉冉。望原隰兮山色蒼,鎖群峰兮對夕陽。花仡兮仲女,荷笠兮攜筐。陟崎嶇之鳥道,登崱屴之羊腸。非佳節而挑菜,豈春盡而尋芳?采將奇菌,佐我羹湯。
若夫莧名馬齒,菜號龍須,荇則鳧葵是喚,莎則鴨腳相呼。雖佳名之並妙,比異品兮懸殊。重以初似笠張,繼如蓋起。客離冀北之鄉,名重滇南之美。問價則數解青蚨,依根而叢生白蟻。羨得地兮黔中,知滋榮而雨里。水之湄兮山之陂,伊人采兮踏綠莎。既珍饈之可薦,復病痔之能瘥。香飄清洌,影弄婆娑。嘗嘉蔬之風味,爰志異而興歌。歌曰:
香菌號雞樅,托根依芳草。
有客異味嘗,雅欲黔南老。
又歌曰:
雨後空山有足音,雞樅香菌饜儂心。
亂峰迢遞煙嵐鎖,知在深山何處尋!
不足500字文章,張之洞將雞樅生長季節、環境和雞樅的形貌、葯用功能等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
張之洞的啟蒙老師張國華,在其《興義府竹枝詞》中,勾畫出一幅秋日濛濛煙雨中,農人進城賣雞樅的曼妙畫面:
郊原野菜味偏濃,夏末秋初菌易逢。
山下夕陽山上雨,野人入市賣雞樅。
同一時代,在黔西南做官的優貢生、湖南嶽陽人余厚墉,也寫了一首七律詩《雞樅菌》:
宜雨宜晴值仲秋,一肩香菌遍街游。
雞形垂羽惟高腳,蟻穴抽芽獨傘頭。
瘴嶺人來何蓑笠,蠻家客至當珍羞。
牂牁飛渡嘗佳味,動我蒓鱸興未休!
余詩引用了《晉書·張翰傳》中的典故:在京城做官的張翰,因見秋風起,就想到家鄉吳中的菰菜、蒓羹和鱸魚膾,對身邊人說:「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於是官也不做,回家鄉去了。
亦晴亦雨的仲秋時節,山中農人頭戴斗笠,身披蓑衣,肩上挑著雞樅滿街叫賣。生活在黔西南的余老先生,經常能吃到雞樅這樣的山珍美味,於是也像張翰那樣,動了思鄉之情。
這些年,由於注重生態建設,各地封山育林,保護綠水青山,水土流失現象大為減少,再加上雨水調勻,因而上市的雞樅和其它菌類很多。每年秋季,驅車黔西南境內,公路邊隨處可見手提雞樅叫賣的大人小孩。城裡鄉下的集市上,新鮮的雞樅等菌類也不少。人還在老遠,雞樅那濃烈的香氣就撲鼻而來。
在興義城內各個農貿市場上,黑皮、黃皮的大朵小朵雞樅,應有盡有。買雞樅的人熙來攘往,每市斤價格都在百元以上。這些年生活水平提高了,買雞樅的人多了,於是,每年7月到9月,農村的一些人家,全家人上山找雞樅。一個季度下來,收入幾千上萬的人家不少。找雞樅,拾菌子,不用投入,也基本沒風險,成為農村經濟收入的一個途徑,何樂而不為?
雞樅不但產於山野,近年來城市裡也偶有發現。前些年還沒離開崗位的時候,筆者所在單位的一位同事,競然在市政府大樓後面的草坪里拾到幾大朵雞樅。據他說,其他人也在院內的綠化帶草坪中發現過幾次。
雞樅還可以進行深加工。傳統工藝加上科學配方,可以製成油雞樅、雞樅辣椒油、雞樅番茄油、雞樅花椒油、雞樅醬等。據報道,前些年鄰縣一個食品加工廠,加工雞樅系列產品,年銷售好幾百萬元,產品銷售到國內各大城市和港澳台等地,很受歡迎。
黔西南州各縣歷史以來都是盛產雞樅和各種野生菌類的好地方。我們要進一步搞好環境保護,充分利用大自然賜予人類的財富,使我們的生活質量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檔次,更加豐富多彩。(文/黃正書圖/黔西南日報記者 陶昌武)
據說這朵雞樅有四五斤重 網路圖片
童年的味道
胡常倩
上周末去菜市場買菜,看見幾位農民提著雞樅菌在叫賣,我不由停下腳步,買了幾朵回家燒湯。
這個周末,幾兄妹約好回老家。周六是父親去世兩周年忌日,每當這天,我們全家都會准備一大桌子飯菜,其中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那就是雞樅肉丸子湯,這是父親生前最愛吃的一道菜。時令季節吃雞樅,這本也只是一件不算困難的事,可它卻成為母親這兩年來說得最多,也最遺憾的一件事情。
2016年農歷七月初一,對我們全家來說是個傷心難忘的日子,那天,父親永遠離開了我們。
就在父親離開我們的前一天下午,久病的父親突然想吃雞樅,叫母親上街去買些回來燒湯。母親上街轉了一圈,看見只有兩個人提著雞樅賣,不新鮮,價錢也貴,就猶豫了一下,想到次日還會有新鮮的,沒買。當天晚上九點,父親突發腦梗塞,被送進重症監護室,再也沒有醒過來。第二天傍晚,父親永遠離開了我們。那些日子,母親內心充滿了內疚、不安、懊悔,逢人便念叨,沒有讓我父親吃上雞樅。
在我們老家,每年都有油炸雞樅的習慣。小時候,每到雞樅上市的時候,我們是既怕又愛。為了能一年四季吃上雞樅,爺爺會上街去買上三十斤左右的雞樅,叫上我們幾兄妹在院子里清洗。雞樅的身上粘有很多泥土,非常難以清洗干凈,又容易折斷,要用牙刷一根一根地輕輕刷洗,菌傘則用南瓜葉清洗。盡管清洗時特別麻煩,往往要用一下午的時間,但想吃雞樅的心情讓我們忘記了苦和累。
把洗干凈的雞樅撕細,水濾干後,先將撕好的雞樅傘放進燒好的菜油里炸上一定時間,然後再把雞樅稈放進去一起炸,直到把水分炸干,變為金黃色即可。炸雞樅時,滿屋飄香,炸好的雞樅綿軟,回味香甜,別有滋味,讓人垂涎欲滴。等雞樅和油冷卻後,就裝進一個土壇子里。因要保證一年到頭都能吃上,怕我們平時偷吃,奶奶把它放在上鎖的櫃子里,只有在煮麵條、拌冷盤時才拿出來。小時候,爺爺奶奶常對我們說,有一次,家裡正在炸雞樅,饞嘴的姑姑因實在難以抵擋油炸雞樅的香味,竟用手在滾燙的油鍋里撈雞樅吃,被燙傷了手臂,至今手臂上還有一道疤痕。
雞樅的吃法多種多樣,用它來煮肉丸子湯,只加鹽,不加味精,原生態的味道鮮美無比。也可加肉片、青椒一起小炒,這是我小時最喜歡吃的一道菜之一。
剛結婚成家的那幾年,每年一有雞樅上市,我就會買幾斤用油炸好,以備煮麵條、拌辣椒時用,但總覺得吃不出小時候的香味。
小時候覺得世界上最好吃的美味非雞樅莫屬。有時候連做夢都會夢見去山上找到很多很多的雞樅,拎回家洗凈後,美美的吃上好幾天,那欣喜和滿足的心情難以用語言來形容。醒來後,嘴角流著口水,才知道是做了一場夢,心情一下子好失落。
『柒』 誰知道一品佳味熟食學校怎麼樣有學過的嗎
應該還不錯的
『捌』 東南第一佳味是什麼菜系
東南第一佳味是淮揚菜系。
淮揚菜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之一,發源於揚州、淮安。菜系充滿淮、揚特點。原料多以水產為主,淮揚菜系大多以江湖河鮮為主料,以頂尖烹藝為支撐,以本味本色為上乘,以妙契眾口為追求,雅俗共賞而不失其大雅,尤其是「和、精、清、新」的獨特理念。
淮揚菜中,「揚」即揚菜,以揚州一帶為代表的長江流域,「淮」即淮菜,以淮安一帶為代表的淮河流域。
揚州、淮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淮揚菜系指以揚州府和淮安府為中心的淮揚地域性菜系,形成於揚州、淮安等地區。淮揚菜始於春秋,興於隋唐,盛於明清,素有「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譽。淮揚菜選料嚴謹、因材施藝;製作精細、風格雅麗;追求本味、清鮮平和。
淮揚菜十分講究刀工,刀功比較精細,尤以瓜雕享譽四方。菜品形態精緻,滋味醇和;在烹飪上則善用火候,講究火功,擅長燉、燜、煨、焐、蒸、燒、炒;原料多以水產為主,注重鮮活,口味平和,清鮮而略帶甜味。著名菜餚有清燉蟹粉獅子頭、大煮干絲、三套鴨、軟兜長魚、水晶餚肉、松鼠鱖魚、梁溪脆鱔等。其菜品細致精美,格調高雅。
『玖』 江南第一佳味是什麼
淮揚菜。
淮揚菜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是指流行於江蘇省中部淮安、揚州、鎮江及其附近地域的菜餚,是江蘇菜系的代表性風味。淮揚菜注重刀工,刀法細膩,口味清淡,主要菜品有紅燒獅子頭、軟兜長魚、平橋豆腐、開洋蒲菜和蟹黃湯包。
淮揚地處南北交匯,水陸要沖,揚州自唐宋至明清均在中國最繁華的城市之列,淮安(主要是今淮安市的淮安區)亦是明清時期聞名海內的都會。因此淮揚菜具有以下特點:
1、 淮揚菜的選料尤為注意鮮活、鮮嫩;
2、 製作精細,注意刀工;
3、 口味清淡,強調本味,重視調湯,風味清鮮;
4、 菜式繁多,體系龐大;
5、 烹飪善用火候,擅長燉、燜、煨、焐、蒸、燒、炒;
6、 色彩鮮艷,清爽悅目;造型美觀,別致新穎,生動逼真。
淮揚菜十分講究刀工,刀功比較精細,尤以瓜雕享譽四方。菜品形態精緻,滋味醇和;在烹飪上則善用火候,講究火功,擅長燉、燜、煨、焐、蒸、燒、炒;原料多以水產為主,注重鮮活,口味平和,清鮮而略帶甜味。
著名菜餚有清燉蟹粉獅子頭、大煮干絲、三套鴨、軟兜長魚、水晶餚肉、松鼠鱖魚、梁溪脆鱔等。其菜品細致精美,格調高雅。
歷史
在明清以前,淮安、揚州都是全國有名的大都市,都有各自的飲食文化傳統。而淮菜在隋唐之際便已是馳譽神州的中國四大古典菜系之一。明清以後,淮菜和揚菜開始相互滲透、逐漸融合,並糅合南北風味於一爐,從而形成了統一的菜系。
另一說:明朝時候這塊地區屬淮安府,揚州府,故稱為淮揚。淮安、揚州、鎮江三地位於長江南北,緊挨京杭大運河,從地理上看是連接南北西東的重要交通樞紐,且自古以來就是富庶的魚米之鄉。
淮安(運河漕運之都)、揚州早在隋、唐時期就已經相當繁華,當時的淮安、揚州不僅僅是文化交流上的發達,更可以理解為淮安、揚州在那個時候便已是消費集中地帶。
從文獻記載中淮揚菜的聞名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和淮安以及揚州的文化交流發展、鼎盛過程一樣,歷唐、清兩個時期,且也是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間達到巔峰,借勢於兩代皇帝的頻頻南巡期間,屢屢逗留淮安、揚州。到乾隆年間,蘇菜系已經成為全國四大菜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