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宋詩10首及賞析, 越短越好
1、田園樂
北宋·賀鑄
甲子八月,與彭城詩社諸君會南台佛祠,望田畝秋成,農有喜色。誦王摩詰《田園樂》,因分韻擬之,余得村字。
昔我未去國,幽棲淇上村。
分辭俠少事,喜與農老言。
農老孰追從,四鄰皆世婚。
機中工織婦,籍上成丁孫。
青駒自走磨,黃犬長候門。
昨日春火開,逍遙望高原。
西照牛羊下,東風花草繁。
今朝夏雞鳴,麥熟田頭喧。
歸來息樹蔭,課汲灌中園。
秋賽方及辰,釀秫烹膏豚。
叢祠響腰鼓,免杖奉神樽。
冬雪斷門巷,蠶廬清且溫。
地藉熊豹席,爐明荊櫪根。
起居就安適,非復系晨昏。
不識百裡面,不知千騎尊。
供輸先眾期,於我何維恩。
太上復淳古,坐超羲與軒。
敢忘天地施,擊壤聲如塤。
畢此百歲願,泰然長夜魂。
避秦誰氏子,客死武陵源。
《全宋詩》卷1103
【賞析】
賀鑄生長於衛州,此詩寫賀鑄曾居家鄉淇上村時的所見所聞,寫出了作者感受到的田園生活的樂趣。全詩特寫一位淇上老農的生活,描繪了一幅美妙無比的淇上淳樸風俗圖。也可看出作者對《桃花源》式的生活的嚮往。
2、寄楊軒
北宋·邵雍
淇水清且泚,泉源發吾地。
流到君家時,盡是思君意。
《全宋詩》卷381
【賞析】
生活在淇水上游的河南輝縣的邵雍,寄此詩給生活在淇河下游的楊軒,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這不由使人想起宋·李之儀的《卜運算元》中的句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詩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
3、送雲卿知衛州
北宋·司馬光
汗簡成新令,褰帷刺劇州。
韋平家法在,邵杜治聲優。
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
三年歸奉計,肯顧石渠游。
《全宋詩》卷504
【賞析】
賈雲卿要到衛州做知州,作者寫此詩送行。此詩作為臨別贈語勸勉對方勤於政務,體驗淇水衛地風情,三年任滿,重敘友情。
4、登上水關
北宋·蘇轍
淇水沄沄入禁城, 城樓中斷過深情。
空郊南數牛羊下, 落日回瞻觀闕明。
歲月逼人行老大, 江湖發興感平生。
畫舫早晚籠新屋, 慰意來看水面平。
《全宋詩》卷851
【賞析】
詩寫游覽淇水所見所感。治平二年(1065) 至熙寧二年(1069),蘇轍任北宋陪都大名府留守推官。當時淇河中下游位於大名府轄域內。此詩或即寫於這期間。首聯寫淇水流入古都朝歌的情景;頷聯 寫暮靄之下淇濱漫山遍野的牛羊及落日余暉中的樓闕亭台;頸聯感慨「歲月逼人」,人事難料;尾聯寫坐在如新屋般的遊艇中,看到平靜的淇河水面,有一種欣慰和解脫之感。哀愁中包含著淡淡的喜悅。「畫舫早晚籠新屋」一句,昭示著淇水關上游一段淇河從唐朝的「淇水流碧玉,舟船日奔沖。青樓夾兩岸,萬室喧歌鍾」(李白詩句)以來仍一直是文人官宦等的游覽勝地。
5、陌上桑
北宋·文彥博
佳人名莫愁,採桑南陌頭。
困來淇水畔,應過上宮游。
貯葉青絲籠,攀條紫桂鉤。
使君徒見問,五馬亦遲留。
《全宋詩》卷273
【賞析】
此詩是一首漢樂府《陌上桑》的仿製品。寫一位淇河採桑女,美貌、勤勞、智慧,和被「使君」愛慕的情景。同時也反映了淇水流域當時桑織業的發達。
6、舟中別後中夕無寐偶成四十言奉寄中輝大卿聊致黯然之懷
北宋·文彥博
五十年親友,如今兩鬢霜。
相逢在淇澳,所樂似瀟湘。
話舊如春夢,聽歌放酒狂。
壓關樓下別,一夕九回腸。
《全宋詩》卷276
【賞析】
文彥博與中輝大卿「相逢在淇澳」,曾在淇水中盡情盪舟游樂,分手後,夜裡不能入睡,寫成八句四十字的短詩,表達分別後的傷感。首聯寫二人交往歷史之長和老來情誼彌篤,頷聯憶淇澳相逢之樂,頸聯寫相會活動內容,尾聯寫分別地點和別後的思念。
7、題墨竹畫扇
南宋·黃 庚
淇澳分清入素紈,一梢瀟灑勝千竿。
此君不受人間暑,葉葉生風夏亦寒。
《全宋詩》卷2880
【賞析】
此首七絕明寫畫扇,實寫竹子,以極簡練的筆觸描繪了畫扇上墨竹之神韻,贊譽畫竹技法以少勝多之高超,並美其為聞名天下的「淇澳」之竹。畫扇本來是用來生風取涼之物,其上所畫墨竹更增涼意。
8、床屏墨竹
南宋·黃庚
淇澳新梢筆下分,枕屏墨暈點寒雲。
詩人紙帳眠清夜,不夢梅花夢此君。
《全宋詩》卷3638
【賞析】
前兩句寫床屏上(含枕屏)的墨竹的情態、畫技,後兩句寫床屏上的墨竹在夜裡入睡之後,會使人「不夢梅花夢此君」。作者以「淇澳」代竹,可以看出作者對《詩經·淇奧》一詩已爛熟於心,也說明他對竹子的喜愛。
9、自贊
南宋·李昴英
竛竮山癯,搭颯野服。
煮茗松根,煨芋岩曲。
且農且漁,非仙非俗。
淇傍何有,秋鶴霜竹。
《全宋詩》卷3260
【賞析】
作者隱居淇濱,孤單一人,形身消瘦,粗服亂頭,在隱秘的地方用芊草、松根煮茶,並且靠種地和打漁為生,自食其力,仙風道骨,自得其樂。古時淇水之旁有盛德滿天下的衛武公親建的淇園,盛產竹子,伴有仙鶴棲息,唐以來又有很多崇尚衛武公的人在這里隱居修行。作者以象徵高壽吉祥之仙鶴、和不怕雪壓霜欺之綠竹自喻,說明作者甘心遠離名利場,安貧樂道,潔身自好。
10、清燕亭
宋·司馬光
波澄蔭群木,永日淇清華。
碧筱靜秋色,白蘋低晚花。
松聲工醒酒,泉味最便茶。
外事付丞掾,無妨風景嘉。
《在線詩歌大全》
【賞析】
登亭賞景,借景抒情,有點暫求排遣解脫的味兒。亭上四顧,淇水澄澈,群木垂蔭,秋日的綠竹更顯青翠清幽,傍晚的河面上白萍開滿小花。這清秀美景從早到晚始終如一。松濤聲聲最宜醒酒,泉水澄澈更便烹茶。其他雜務都讓屬官(副職)去處理吧,不妨我盡情欣賞這淇水美景。
Ⅱ 你們誰知道宋詩
宋詩是在唐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又自具特色。文學史上提到宋詩,有時作為宋代詩歌的簡稱,有時則指某種與唐詩相對的詩歌風格。其成就雖不如唐,但對後世的影響仍然很大。宋代詩歌依時間先後可以分為六個不同的發展時期。
沿襲期 從北宋開國到宋真宗趙恆朝七八十年的時間里,宋詩基本上沿襲唐風。主要流派有以王禹偁(954~1001)為代表的白居易體(簡稱白體),魏野(960~1019)、林逋(968~1028)為代表的晚唐體和楊億(974~1020)、劉筠(970~1030)、錢惟演(977~1034)為代表的西昆體。從個人成就講,以王禹偁為最大。他是宋代提倡向李白、杜甫、白居易學習的第一個詩人,寫下不少關心民間疾苦的詩篇。就流派言,以雕章麗句、多用典故的西昆體影響為最大。11世紀初二三十年的詩壇,基本上為它所把持。
復古期 宋仁宗趙禎時,歐陽修、梅堯臣 (1002~1060)、蘇舜欽(1009~1048) 等青年文學家,在反對駢文,提倡古文的同時,連帶反對楊億、劉筠片面追求偶切、不重內容的近體唱和詩風,上承宋初王禹偁關心現實的精神,主張大量創作以反映國計民生為傳統的古體詩,以配合當時的政治改革運動。這一時期,梅堯臣同情民間疾苦的名篇《田家語》、《汝墳貧女》,蘇舜欽反映宋廷積貧積弱社會問題的《城南感懷呈永叔》、《慶州敗》,歐陽修揭露官府腐敗的《食糟民》,蔡襄(1012~1067)、石介(1005~1045)等人直接干預政局的《四賢一不屑》和《慶歷聖德頌》等古體之作陸續問世,名重一時,朝野詩風為之一變。宋詩議論化、散文化的獨特面目,也在此時初步形成。
革新期 11世紀後半期,王安石、蘇軾相繼主盟詩壇,宋詩創作形成第一個高峰期。王、蘇兩人政治見解和詩歌主張多所不同,但銳意創新,力圖建立個人風格的不倦追求則一。代表作如王安石的《明妃曲》、《烏江亭》詩,就傳統題材翻出新意,充分發揮了宋詩長於議論的特點,讀後耐人回味,被公認超出唐人的同類作品。蘇軾則在「以詩為詞」的同時,將歐陽修、梅堯臣等人開了頭的「以文為詩」推進到「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的地步。蘇詩的超邁豪縱,觸處生春,富於創新精神,其名作《百步洪》詩中一氣呵成的七個聯喻: 「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是最好的自然寫照。王、蘇兩人刻意求新而創作的一些小詩,如王詩《泊船瓜洲》,蘇詩《題西林壁》,或以新鮮的意象示人以奇想,或以豐富的哲理發人以深思,歷久而傳誦不衰,也為宋詩增添了不少光彩。
這一時期的重要詩人還有黃庭堅(1045~1105)、陳師道 (1053~1101)等,並出蘇軾門下,但詩風與蘇氏不同。
凝定期 黃庭堅作詩,有所謂「點鐵成金」、「脫胎換骨」的方法,目的是「以故為新」,尚不失宋詩革新期的首創精神。後來起而效法者,以此為定式,形成在南北宋之際影響十分巨大的江西詩派,宋詩重新走上了模仿前人,只在文字技巧、聲韻格律方面顛來倒去的形式主義道路。直到南渡之際,陳與義(1090~1138)等人由早期江西詩人對杜詩聲律的偏愛轉向學習杜甫懮國懮民的精神和蒼涼沉鬱的風格,在詩歌中反映出民族災難降臨之初知識分子的愛國感情,宋詩停滯不前的現象才有所改變。
中興期 南宋前期,抗敵、北伐成為詩人表現的重大主題,愛國詩的大量涌現,使宋詩在這方面成為超越前代並給後世以莫大影響的典範,是這一時期的主要貢獻。以陸游為代表的中興詩人,紛紛從江西詩派的束縛下解脫出來,建立起自己的風格。陸游的「從軍樂」、楊萬里(1127~1206)的「誠齋體」、范成大(1126~1193)的田園詩,均能獨自網開一面,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除愛國、抗戰之外,農村下層民眾的生活,也是他們的共同題材。詩歌語言也開始趨於通俗、自然和口語化。楊萬里的「活脫」,陸游的平易,范成大的明白如話,包括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家詩歌的平直質朴,均使這一時期的詩歌表現出與前幾個時期以及唐詩的不同面貌。
飄零期 南宋後期,再也沒有出現比較重要的詩人。先後活躍在詩壇上的「永嘉四靈」和「江湖詩派」,為詩宗賈島、姚合,重新走宋初的沿襲晚唐詩風的老路,雖也寫出一些清新可讀的作品,但總的來說,宋詩也如當時的政局,已是風雨飄搖,每況愈下。直至宋末文天祥等愛國志士以血淚凝成的正氣歌留名汗青,宋詩才最後迸出了一道引人注目的亮光。
關於宋詩的特點,一般認為最主要的是議論化、散文化。「以文為詩」,唐代個別詩人如韓愈等已開其端,但奉為圭臬,因之蔚為一代詩風者則自歐陽修、梅堯臣等人始,至王安石、蘇軾、黃庭堅而達到極致。由「以文為詩」到「以議論為詩」,宋詩之所以在犟大的唐詩影響之下獨樹一幟,形成自己的這一風格特徵,有著深刻的時代根源。北宋時期,政治改革和隨之出現的朋黨之爭,從慶歷新政到王安石變法,一直是知識分子關心的主要問題。終南宋之世,主戰和主和,又將朝野士人分成旗幟鮮明的兩大派。絕大多數詩人具有官僚和知識分子雙重身分,「開口攬時事,論議爭煌煌」,是這批人的共同特徵。其次,宋代儒學一改唐人死守前代註疏的舊習,疑經惑古,以己意解經,蔚為風氣,本已官僚化的士人,又加上了一重學者化的身分。所謂某人好議論,主要就是由這兩個特殊的時代背景所促成。
與宋詩議論化相關的還有另一個特點:理趣。所謂理趣,指寄寓在詩歌形像中的人生哲理。宋詩理趣形成的文化根源主要不是理學,而是佛門的禪機。宋詩中最富有理趣的幾首代表作品,多出於理學形成之前而哲學思想自成體系的王安石、蘇軾及其追隨者黃庭堅、陳師道之手。如蘇軾的《次韻法芝舉舊詩一首》:「春來何處不歸鴻,非復羸牛踏舊蹤,但願老師真似月,誰家瓮里不相逢。」即源於《高僧傳》所載醋頭和尚斗機鋒的偈頌。
此外,兩宋詩壇還有兩個前所未有的特點,一是詩歌派別的出現和形成風氣,一是「詩話」作為一種詩歌批評方式的產生和流行。宋詩多流派,當與佛教宗派思想的刺激以及政治上黨爭紛繁的原因有關。如北宋末呂本中(1084~1145)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列黃庭堅以下二十五人,後又有所謂江西詩派一祖三宗之說,一如禪宗之「法嗣」傳衣。列名之人均以名節自勵,氣味相投。至於文學觀方面的不同,因而造成詩家的門戶之見,壁壘森嚴,則與「詩話」的黨同伐異有著互為因果的內在聯系。
關於宋詩的評價,自南宋嚴羽《滄浪詩活》起就存在著嚴重的分歧,直至在文學史上形成了「尊唐」與「崇宋」兩大派系。大抵唐詩主情致,宋詩重理性,從藝術的角度看,宋詩不少作品缺乏形像性、音樂美,感染力不犟,是它的缺點。從文化史的立場上講,宋詩在唐代詩歌格律完備、意象純熟、臻於頂峰的情況下另闢蹊徑,為近世詩歌的發展提供了富有時代意義的榜樣,是它的成功之處。
Ⅲ 宋詩的發展歷程
宋詩的發展歷程:宋詩是一個從自然到理性再回歸自然,多體現出對理性的追求。
大體上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宋初三體:以徐鉉、王禹偁師法白居易而形成的一大流派白體詩,但是他們的詩文辭粗淺。之後楊億,劉芸,錢惟演等極力模仿晚唐的李商隱,師其善對偶、用典故、尚辭藻的藝術風格,代表作為《西昆酬唱集》謂之西昆體。以賈島、姚合為師,多用白描手法寫隱逸生活,詩風清苦,此為晚唐體。
2、慶歷新政之後以歐陽修為代表發起了北宋的詩歌革新。他們力求擺脫晚唐柔弱詩風,矯正西昆體之浮靡,開始注重詩歌的思想內容,長於議論,語言趨於散文化,體裁上多用古體。風格或自然流暢、或清新放逸、或古硬奇峭。他們的創作走上了平淡之路,為宋詩自己風格開先聲,基本確定了宋詩的特色。
3、之後王安石、蘇軾相繼主盟詩壇,王安石詩作思想豐富,政治傾向性很強,而蘇東坡以文為詩開拓了宋詩的散文化與議論化。後黃庭堅開創江西詩派在宋代風行二百餘年。此三公將宋詩推向一個真正高峰。
4、到了南宋建炎之初,民族的恥辱與悲憤形成了本期文學的主旋,詩歌呈現出激憤與悲愴的情調。本期的代表詩人是受江西詩派影響的呂本中、曾幾、陳與義等人,但他們的詩歌,尤其是陳與義已經不再完全牢籠在江西詩派的影響下,更多接近杜甫。
5、南宋中期涌現了「中興四大詩人」。 其中楊萬里與范成大初學江西詩派,但都有自己的突破。楊萬里幽默詼諧、以俚語入詩,但又不乏生活理趣的詩體,人們稱為「誠齋體」。 范成大深沉含蓄和典雅華貴。陸游是南宋最偉大的詩人,詩中充滿憂國憂民、壯志未酬的沉鬱。
6、南宋後期,永嘉四靈、江湖詩派,包括姜夔、劉克庄等人,多以寫日常生活的情懷、流連自然風光為多,詩歌的基調轉向淡泊和傷感,重感情輕理趣的傾向出現。
7、在南宋滅亡以後,詩風又變,歷史的變遷,王朝更替所帶來的苦難以及國仇家恨使詩作風格沉鬱悲壯,代表有文天祥的《過零丁洋》《金陵驛》《正氣歌》等。
Ⅳ 宋代詩歌的整體風貌如何
宋代詩歌的整體風貌主要體現為以散文手法和以議論入詩,宋代詩歌的散文化,首先表現在以古文章法寫詩,講究轉折頓挫,虛實正反;其次是句子結構的散文化;長短句雜出,駢偶對仗者甚少,句子結構與散文無異;再次是詩中直接運用散文常用的語氣助詞或在句子中用介詞及結構助詞等。宋代詩歌的散文化,以其新異的面貌起到了打破詩歌常規體制的作用,但從藝術性來說,那些極度散文化的古體長詩,確實找不到多少詩趣。但是宋代整體的詩歌大多琢磨很細,意脈完足,有一種親切流暢的風格~
Ⅳ 宋詩有哪些詩
歐陽修
《戲答元珍》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畫眉鳥》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春日詞之三》
紅霧初開上曉霞,共驚風色變年華。
香車遙認春雷變,庭雪先開玉樹花。
黃庭堅
《王友畫桃杏花二首》之一
凌雲一笑見桃花,三十年來始到家。
從此春風春雨後,亂隨流水到天涯。
徐璣
《新涼》
水滿田 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底
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里啼。
翁卷
《野望》
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
閑上山來看野水,忽於水底見青山。
趙師秀
《約客》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Ⅵ 宋代有哪些古詩,包括詩意
宋詩是在唐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成就雖不如唐,但對後世的影響仍然很大。比較著名的有: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蘇軾的《題西林壁》等。
原詩: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宋代)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
京口和瓜洲不過一水之遙,鍾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
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麼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
賞析:
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瞭望中之景。詩人站在長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與這邊的「瓜洲」這么近,就一條江水的距離,不由地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鍾山也只隔幾座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鍾山只隔數重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為千古名句,再次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是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靜結合,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為其它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像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鄉的心情,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宋代詩歌依時間先後可以分為六個不同的發展時期。
1、沿襲期
從北宋開國到宋真宗趙恆朝七八十年的時間里,宋詩基本上沿襲唐風。主要流派有以王禹偁(954~1001)為代表的白居易體(簡稱白體),魏野(960~1019)、林逋(968~1028)為代表的晚唐體和楊億(974~1020)、劉筠(970~1030)、錢惟演(977~1034)為代表的西昆體。從個人成就講,以王禹偁為最大。他是宋代提倡向李白、杜甫、白居易學習的第一個詩人,寫下不少關心民間疾苦的詩篇。就流派言,以雕章麗句、多用典故的西昆體影響為最大。11世紀初二三十年的詩壇,基本上為它所把持。
2、復古期
宋仁宗趙禎時,歐陽修、梅堯臣(1002~1060)、蘇舜欽(1009~1048)等青年文學家,在反對駢文,提倡古文的同時,連帶反對楊億、劉筠片面追求偶切、不重內容的近休唱和詩風,上承宋初王禹偁關心現實的精神,主張大量創作以反映國計民生為傳統的古體詩,以配合當時的政治改革運動。這一時期,梅堯臣同情民間疾苦的名篇《田家語》、《汝墳貧女》,蘇舜欽反映宋廷積貧積弱社會問題的《城南感懷呈永叔》、《慶州敗》,歐陽修揭露官府腐敗的《食糟民》,蔡襄(1012~1067)、石介(1005~1045)等人直接干預政局的《四賢一不屑》和《慶歷聖德頌》等古體之作陸續問世,名重一時,朝野詩風為之一變。宋詩議論化、散文化的獨特面目,也在此時初步形成。
3、革新期
11世紀後半期,王安石、蘇軾相繼主盟詩壇,宋詩創作形成第一個高峰期。王、蘇兩人政治見解和詩歌主張多所不同,但銳意創新,力圖建立個人風格的不倦追求則一。代表作如王安石的《明妃曲》、《烏江亭》詩,就傳統題材翻出新意,充分發揮了宋詩長於議論的特點,讀後耐人回味,被公認超出唐人的同類作品。蘇軾則在「以詩為詞」的同時,將歐陽修、梅堯臣等人開了頭的「以文為詩」推進到「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的地步。蘇詩的超邁豪縱,觸處生春,富於創新精神,其名作《百步洪》詩中一氣呵成的七個聯喻:「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是最好的自然寫照。王、蘇兩人刻意求新而創作的一些小詩,如王詩《泊船瓜洲》,蘇詩《題西林壁》,或以新鮮的意象示人以奇想,或以豐富的哲理發人以深思,歷久而傳誦不衰,也為宋詩增添了不少光彩。
這一時期的重要詩人還有黃庭堅(1045~1105)、陳師道(1053~1101)等,並出蘇軾門下,但詩風與蘇氏不同。
4、凝定期
黃庭堅作詩,有所謂「點鐵成金」、「脫胎換骨」的方法,目的是「以故為新」,尚不失宋詩革新期的首創精神。後來起而效法者,以此為定式,形成在南北宋之際影響十分巨大的江西詩派,宋詩重新走上了模仿前人,只在文字技巧、聲韻格律方面顛來倒去的形式主義道路。直到南渡之際,陳與義(1090~1138)等人由早期江西詩人對杜詩聲律的偏愛轉向學習杜甫憂國憂民的精神和蒼涼沉鬱的風格,在詩歌中反映出民族災難降臨之初知識分子的愛國感情,宋詩停滯不前的現象才有所改變。
5、中興期
南宋前期,抗敵、北伐成為詩人表現的重大主題,愛國詩的大量涌現,使宋詩在這方面成為超越前代並給後世以莫大影響的典範,是這一時期的主要貢獻。以陸游為代表的中興詩人,紛紛從江西詩派的束縛下解脫出來,建立起自己的風格。陸游的「從軍樂」、楊萬里(1127~1206)的「誠齋體」、范成大(1126~1193)的田園詩,均能獨自網開一面,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除愛國、抗戰之外,農村下層民眾的生活,也是他們的共同題材。詩歌語言也開始趨於通俗、自然和口語化。楊萬里的「活脫」,陸游的平易,范成大的明白如話,包括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家詩歌的平直質朴,均使這一時期的詩歌表現出與前幾個時期以及唐詩的不同面貌。
6、飄零期
南宋後期,再也沒有出現比較重要的詩人。先後活躍在詩壇上的「永嘉四靈」和「江湖詩派」,為詩宗賈島、姚合,重新走宋初的沿襲晚唐詩風的老路,雖也寫出一些清新可讀的作品,但總的來說,宋詩也如當時的政局,已是風雨飄搖,每況愈下。直至宋末文天祥等愛國志士以血淚凝成的正氣歌留名汗青,宋詩才最後迸出了一道引人注目的亮光。
關於宋詩的特點,一般認為最主要的是議論化、散文化。「以文為詩」,唐代個別詩人如韓愈等已開其端,但奉為圭臬,因之蔚為一代詩風者則自歐陽修、梅堯臣等人始,至王安石、蘇軾、黃庭堅而達到極致。由「以文為詩」到「以議論為詩」,宋詩之所以在強大的唐詩影響之下獨樹一幟,形成自己的這一風格特徵,有著深刻的時代根源。北宋時期,政治改革和隨之出現的朋黨之爭,從慶歷新政到王安石變法,一直是知識分子關心的主要問題。終南宋之世,主戰和主和,又將朝野士人分成旗幟鮮明的兩大派。絕大多數詩人具有官僚和知識分子雙重身分,「開口攬時事,論議爭煌煌」,是這批人的共同特徵。其次,宋代儒學一改唐人死守前代註疏的舊習,疑經惑古,以己意解經,蔚為風氣,本已官僚化的士人,又加上了一重學者化的身分。所謂某人好議論,主要就是由這兩個特殊的時代背景所促成。
與宋詩議論化相關的還有另一個特點:理趣。所謂理趣,指寄寓在詩歌形象中的人生哲理。宋詩理趣形成的文化根源主要不是理學,而是佛門的禪機。宋詩中最富有理趣的幾首代表作品,多出於理學形成之前而哲學思想自成體系的王安石、蘇軾及其追隨者黃庭堅、陳師道之手。如蘇軾的《次韻法芝舉舊詩一首》:「春來何處不歸鴻,非復羸牛踏舊蹤,但願老師真似月,誰家瓮里不相逢。」即源於《高僧傳》所載醋頭和尚斗機鋒的偈頌。
此外,兩宋詩壇還有兩個前所未有的特點,一是詩歌派別的出現和形成風氣,一是「詩話」作為一種詩歌批評方式的產生和流行。宋詩多流派,當與佛教宗派思想的刺激以及政治上黨爭紛繁的原因有關。如北宋末呂本中(1084~1145)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列黃庭堅以下二十五人,後又有所謂江西詩派一祖三宗之說,一如禪宗之「法嗣」傳衣。列名之人均以名節自勵,氣味相投。至於文學觀方面的不同,因而造成詩家的門戶之見,壁壘森嚴,則與「詩話」的黨同伐異有著互為因果的內在聯系。
Ⅶ 宋詩有哪些
1、《元日》王安石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譯文: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他那愛惜的青苔,輕輕地敲柴門,久久沒有人來開。可是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粉紅色的杏花伸出牆頭來。
Ⅷ 宋詩的發展史包括每個時期的劃分和代表作家,重要的詩歌現象
宋代詩
宋代詩歌在繼承唐詩傳統的基礎上,又有新的發展。
在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上有所開拓創造,出現許多優秀
詩人作品,形成許多流派,對元、明以後詩歌發展有深
遠影響,在清代更引起了尊唐、宗宋之爭。可見在古代
詩歌史上,宋詩是繼唐詩而取得顯著成就的又一高峰。
宋詩的成就 ①宋詩在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上,都
有新的開拓和創造。宋詩比之唐詩,在反映民生疾苦,揭
露社會黑暗和表現統治階級內部政治斗爭等方面都有所
擴展;特別在民族矛盾異常尖銳劇烈的歷史背景下,詩中
所抒發的愛國主義精神比唐詩更熾熱和深沉,成為南宋
詩歌的基調。在藝術旨趣和風格上,則主要向思想、顯
露、精細方面發展。嚴羽《滄浪詩話·詩評》評:「詩
有詞、理、意興」,「本朝人尚理而病於意興,唐人尚
意興而理在其中。」楊慎《升庵詩話》卷八說:「唐人
詩主情,去《三百篇》近;宋人詩主理,去《三百篇》卻
遠矣。」今人錢鍾書《談藝錄》說:「唐詩多以豐神情
韻擅長,宋詩多以筋骨思理見勝。」雖然褒貶態度不同,
而指出「理」、「思理」為宋詩特點則同。重情韻者往
往含蓄,重思理者則較顯露。沈德潛《清詩別裁集·凡
例》說:「唐詩蘊蓄,宋詩發露,蘊蓄則韻流言出,發露
則意盡言中。」吳喬《圍爐詩話》卷一亦指出唐詩重比
興,因而「其詞婉而微」;宋詩重賦,「其詞徑以直。」
翁方綱《石洲詩話》卷四稱:「唐詩妙境在虛處,宋詩
妙境在實處。」宋詩又追求精細。《石洲詩話》卷四又
說:「詩則至宋而益加細密。蓋刻抉入里,實非唐人所
能囿也。」頗有見地。所謂「細密」、「刻抉入里」,
一方面指宋詩對客觀事物的描摹刻畫,趨於求新、求細,
形容盡致,纖微畢現,與漢魏六朝唐詩的渾成凝重各異
其趣。如李東陽《懷麓堂詩話》評蘇軾詩「情與事無不
可盡」,就是一例。另一面指宋詩對用典、對仗、句法、
用韻、聲調等用工更深,日臻周詳。如劉克庄《江西詩
派小序》中評黃庭堅:「會粹百家句律之長,究極歷代
體制之變,□討古書,穿穴異同,作為古律,自成一家。
雖隻字半句不輕出,遂為本朝詩家宗祖。」即指出黃詩
在句律、體裁方面的窮極變化。與上述數點相聯系,宋
詩又呈現出議論化、散文化和以才學為詩的傾向,則對
詩歌藝術的發展造成好壞兼具的影響。②宋代產生了許
多傑出的和優秀的詩人。宋代詩人如梅堯臣、蘇舜欽、
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陸
游、范成大、楊萬里等,在中國詩歌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和唐代的一些重要詩人相比,各有特色。他們以自己的
優秀詩篇,贏得了後人的稱賞。其中特別是蘇軾和陸游,
人們是把他們和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詩人相提並論的。
他們的詩歌作品,在某些方面具有典範的意義。③宋代
產生了數量很大的詩歌作品。宋詩流傳至今的,估計要
超過《全唐詩》數倍,已知的詩人,估計有8000人左右。
宋詩不僅數量大,而且其中確有大量的好詩。那些傑出
的和優秀的詩人留下了大量的好作品,即使一些並非特
別負有盛名的詩人,也往往有佳篇流傳。宋代的詩歌經
過了長期的各種探索,一般說來,詩人們都很重視學習
唐人,有的偏重模仿,有的力求在學習中創新。前者如
宋初的九僧,南宋後期的四靈詩派等;後者則更為普遍,
呈現出爭奇斗艷、推陳出新的局面。因此,宋詩中流派
較多,各種流派之中也常常有發展演變,詩歌的風格也
因之豐富起來,不斷地產生出大量好詩。
清代乾隆二十六年誦芬樓刻本《宋詩百一鈔》
宋詩的發展 嚴羽《滄浪詩話》曾論到宋詩的流派。
一直到清初,研究宋詩的人,大都著眼於流派的演變。而
在流派演變之外,同時注意歷史發展變化的,始於全祖望
《宋詩紀事序》。他講了宋詩的「四變」:一變是仁宗
慶歷以後;二變是在黃庭堅和江西詩派崛起之時;三變
是在四靈派出現以後;四變是宋末。清末民初的陳衍,編
選《宋詩精華錄》,仿照唐詩,分宋詩為初宋、盛宋、中
宋、晚宋四期。他在第一卷開始時說:今略區元豐、元
□以前為初宋,由元豐、元□盡北宋為盛宋,南渡為中
宋,四靈以後為晚宋。他在全祖望「四變」說的基礎上
作了一些改進,較為合理。
參照陳衍的分期法,可分宋詩為四個時期。第一時
期為北宋前期,即從北宋開國到英宗(960~1067)末。第
二時期為北宋後期,即從神宗到北宋(1068~1127)末。
第三時期為南宋前期,即從南宋初到寧宗開禧(1127~
1207)末。第四時期為南宋後期,即從寧宗嘉定初到南
宋(1208~1279)末。
北宋前期 宋太祖、太宗、真宗時期,詩人們基本
上偏於消極地接受唐詩的影響,還沒有來得及積極地創
造發展。他們主要師法的是白居易、賈島、李商隱等人。
葉燮《原詩》說:「宋初詩襲唐人之舊,如徐鉉、王禹
□輩純是唐音。」效法白居易的,以王禹□為代表。王
禹□自稱「本與樂天為後進,敢期子美是前身」。清代
翁方綱《石洲詩話》說他「五言學杜,七言學白」。實
際上他主要學白居易。王禹□在宋初是一位有成就的詩
人,稱贊他的人說他和歐、蘇相伯仲《宋詩□□集》),
但他的詩畢竟沒有多少顯著的特徵。當時學白居易的還
有徐鉉,李□等人。
效法賈島的,主要有九僧和魏野、寇□等人。他們
除賈島外,還效法晚唐其他某些詩人。他們聲氣相通,成
為一個流派,有名於世。
效法李商隱的主要有西□體。西□體以詩集《西□
酬唱集》而得名。收入這本詩集的作者有17人,其中主
要是楊億、劉筠、錢惟演三人。葛立方《韻語陽秋》說:
「西□體大率效李義山之為,豐富藻麗,不作枯瘠語。」
他們效法李商隱的善對偶,用典故,尚辭藻。其詩傷於
雕琢堆砌。
蘇舜欽、梅堯臣、歐陽修的詩歌創作,主要在仁宗、
英宗時期。他們都致力於改變當時的詩風,所針對的是
當時流行的西□體。和他們同時的石介,反對西□體最
激烈,曾作《怪說》加以抨擊。歐、梅、蘇三人卻以他
們豐富的創作成果來影響當世。宋詩在很大程度上是沿
著他們開創的道路發展前進的。
這一派共同的傾向和特點是重視思想內容,力求擺
脫唐詩的風調。梅堯臣《答裴送序意》有「我於詩言豈
徒耳,因事激風成小篇。詞雖淺陋頗□苦,未到二『雅』
未忍捐。安取唐季二三子,區區物象磨窮年」之句,代
表了這一派人對詩歌創作的要求。
由於重視思想內容,他們愛在詩歌中發議論。特別
是一些涉及政治、社會問題的較長的詩,往往議論縱橫,
反復述說,明代袁宏道《雪濤閣集序》說:「其弊至以
文為詩。」「以文為詩」,即散文化,散文化是為了議
論化。
由於重視思想內容,他們有意識地矯正晚唐以來直
至西□詩人崇尚近體、專務對偶聲律的詩風,因此多作
古體,古體在他們的詩集中要佔一半以上。
北宋後期 北宋後期的詩歌成為宋代詩歌繁榮時期。
這時詩人輩出,形成不同的流派。主宰詩壇風氣的是王
安石、蘇軾、黃庭堅三人。他們的詩歌被稱為「荊公體」、
「東坡體」、「山谷體」。黃庭堅在當時影響尤大,為
江西詩派的開創者。三人之中,王年輩晚於歐,受到歐
的推重。蘇出歐陽修門下,黃庭堅又出自蘇軾門下,從
中可以看出北宋後期的詩是歐陽修一派的繼承和發展。
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等人有共同的傾向和特點:
他們都比較重視思想內容,他們寫的古體詩,不同程度
地有著以文為詩或以議論為詩的習氣,這都是接受了歐
陽修一派的影響。
王安石早期的詩,葉夢得《石林詩話》說他「少以
意氣自許,故詩語惟其所向,不復更為含蓄」,這實際
是受當時風氣影響的表現。到了晚年,講求詩律精嚴,陳
師道說他「晚年詩傷工」(《王直方詩話》),可見與
早年不同。王安石喜歡杜詩,對杜甫評價很高,曾說「杜
甫則發斂、抑揚、疾徐、縱橫,無施不可,……斯其所
以光掩前人而後來無繼也」(《滹南詩話》引)。他「深
得老杜句法」(《苕溪漁隱叢話》),開宋人學杜的風
氣。
蘇軾在接受歐陽修一派的影響方面表現很突出。他
在「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方面,如果不是超出
歐陽修等人,至少不相上下。但是,蘇軾為宋代其他詩
人不可及處是他的才氣奔放,隨物賦形。蘇詩風格是多
方面的,劉克庄《後村詩話》說:「坡詩略如昌黎,有
□漫者,有謹嚴者,有麗縟者,有簡淡者。翕張開合,千
變萬態,蓋自以其氣魄力量為之,然非本色也。」劉克
庄的所謂「非本色」,大約是說他不受一定體制的束縛。
蘇軾在自己的詩歌創作中放筆快意,縱恣自如,他對於
從學的晚輩詩人,也任其自由發展。所以蘇軾門下的詩
人雖然很多,如秦觀、張耒、黃庭堅、晁補之等等,都
是一時俊彥,但他們各有特點,不受「東坡體」的限制。
西園雅集圖 (圖繪蘇軾兄弟、黃庭堅、米芾等16人的
聚會)
從歐陽修、梅堯臣到王安石、蘇軾,一脈相承,完
成了自晚唐、西□以來的一次詩風轉變,使得宋詩在唐
詩之外開辟了疆土,顯出了自己的特色。隨後的黃庭堅,
就在新的疆土上苦心經營,使得它的特色更加鮮明顯著。
黃庭堅寫詩,在注重思想內容的同時,用了很大的心
思來研究形式技巧。詩歌在他手裡,可說是成了專門之
學。他下了很大的功夫學杜甫,如《歲寒堂詩話》所說:
「子美之詩,得山谷而後發明。」他從杜甫那裡學拗律。
他的拗律數量之多,遠遠超過杜甫。他極力發展韓愈、
梅堯臣以來的那種橫空排□的奇句硬語,使詩中的這類
語句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又在運用典故、押韻等
方面下功夫,功力超過蘇軾。他又很好奇,喜用奇事、奇
字等。這些都比較易於學步,因此願意學黃庭堅的人很
多,並形成江西詩派。陳師道本來是蘇門六君子之一,見
到黃庭堅後,就「盡焚其稿而學焉」(陳師道《答秦觀
書》),自認「初無詩法」,見到黃庭堅才學到了「詩
法」。此外,如潘大臨、謝逸、洪芻、饒節等等,都效
法黃庭堅。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自黃庭堅以
下列陳師道等25人,成為宋代影響最大、最深遠的一個
詩歌流派。
南宋前期 江西詩派講究拗律,喜用硬語,本來容
易導致杈椏粗獷之病。江西詩派盛行後,這些弊病充分
顯露出來,引起了人們的不滿。陳岩肖《庚溪詩話》說:
「山谷之詩,清新奇峭,……然近時學其詩者,……必
使聲韻拗捩,詞語艱澀,曰江西格也,此何為哉?」南
宋初期的一些江西派詩人呂本中、陳與義、曾□等,注
意到這一點,想作一些補救。這幾個人在北宋末期已開
始了他們的創作活動,陳與義在南宋只活了12年,呂本
中只活了18年,但他們的創作傾向,和前一個時期的江西
詩派中的某些人相比,畢竟有一些區別。呂本中作《夏
均父詩集》序,提出「學詩當識活法」,說「謝玄暉有
言:好詩流轉圓美如彈丸。此真活法也」。方回《瀛奎
律髓》稱贊他,說「居仁在江西派中,最為流動而不滯
者,故其詩多活」。陳與義雖然和黃庭堅、陳師道被列
為江西詩派「三宗」,但藝術風格和黃、陳有些不同;同
時人張□為他作墓誌銘,稱他的詩「清邃超特,紆余閎
肆」,獨具特色。曾□的詩,趙庚夫稱為「清於月出初
三夜,淡似湯烹第一泉」,也不同於江西詩派的詞語艱
澀。到此時,江西詩派的變化已是勢在必行了。
方回《跋遂初尤先生尚書詩》:「宋中興以來,言
詩必曰尤、楊、范、陸。」他們被稱為「南宋四大家」,
代表了宋代詩歌第二個最繁榮的時期。
「四大家」(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陸游)中,尤
袤的詩集已佚,清尤侗輯有《梁□遺稿》,只有兩卷。
陸游、范成大、楊萬里流傳的作品都很豐富,特別是陸、
楊二人,數量之多是驚人的。陸、楊都曾受過江西詩派
的影響,但他們在當時能取得那樣卓越的成就,就在於
最終擺脫江西詩派,自立門戶。由於他們和江西詩派有
淵源,在詩里難免留下若干江西詩派的痕跡。如《四庫
全書總目》說楊萬里「不免有頹唐粗俚之處」,沈德潛
《說詩□語》說陸游「古體近粗」。但是,他們詩歌的
風格,就其主要方面來說,恰好和江西詩派相反。如楊
萬里的詩被稱為「清圓」(曾燠),被稱為「飛動馳擲」
(方回《南湖集序》)。陸游詩被稱為「敷腴」(《誠
齋集》卷八十一《千岩摘稿序》),被稱為「熟」(朱
□尊《書劍南集後》),被稱為「晚年造平淡」(趙翼
《甌北詩話》)。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陸、楊等人在
創立獨特的詩歌風格上所作的努力。
這個時期,別具一格的詩人姜夔在《白石道人詩集
敘》里寫他和尤袤的一段對話:「近過梁□,見尤延之
先生,問余詩自誰氏。余對以異時泛閱眾作,已而病其
駁如也,三薰三沐,師黃太史氏。居數年,一語噤不敢
吐;始大悟學即病,顧不若無所學之為得,雖黃詩亦偃
然高閣矣。先生因為余言:『近世人士喜宗江西,溫潤
有如范致能者乎?痛快有如楊廷秀者乎?高古如蕭東夫,
俊逸如陸務觀,是皆自出機軸,□有可觀者。又奚以江
西為?』」從姜夔和尤袤對當時詩歌創作的議論中,可
以知道在這個時期,有成就的詩人都在力求突破江西詩
派的限制了。
南宋後期 從「永嘉四靈」(見四靈體)開始,宋
詩發生了一個新的轉變。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陸游
雖矯江西派之弊,但他們的詩,還是上承歐陽修、梅堯
臣、蘇軾、黃庭堅,「四靈」卻轉學晚唐,似乎又回到
宋初的時代。
「四靈」興起的動機,是出於矯江西派之弊。徐璣、
徐照、翁卷、趙師秀,這四個詩人都是永嘉人,都出於
永嘉學派葉□之門。葉□在替徐璣作的《墓誌》里說:
「初,唐詩廢久,君與友徐照、翁卷、趙師秀議曰:『昔
人以浮聲切響單字只句計巧拙,蓋風騷之至精也;近世
乃連篇累牘,□漫而無禁,豈能名家哉!』四人之語,遂
極其工,而唐詩由此復行矣。」這里所謂「唐詩復行」,
其實是晚唐詩。具體地說是賈島和姚合的詩,而且主要
是姚合。「四靈」主張「以浮聲切響單字只句計巧拙」,
他們一生的努力就在這方面。他們喜作近體,專工五律,
局度狹小。劉克庄《野谷集序》說:「紫芝之言曰:『一
篇幸止有四十字,更增一字,吾未如之何矣!』」可見
他們的精力不能超出四十字之外。他們寫詩不重視思想
內容,少用典故,不發議論,少用古體,講求精工,和
歐陽修、梅堯臣以來一直到江西詩派的宋詩傳統大不相
同。這在當時一些人中間,產生了新鮮的感覺,對於一
些膩味於江西詩派的人來說,更能引起興趣。
江湖派以臨安的一個書商陳起刻的《江湖集》而得
名。陳起會作詩,結交了一批江湖詩人,即流落不遇或者
官位較低的詩人。他在理宗寶慶初刻了一部《江湖集》,
收入了劉克庄、曾極等人的一些詩,其中有的詩句觸犯
了當時宰相史彌遠,《江湖集》遭禁,被劈板,史彌遠
死,禁令始解,陳起又繼續刊刻《江湖前集》、《江湖
後集》、《江湖續集》等書。陳起所收錄的,主要是一
些江湖詩人的詩,還收入了一些前輩已故詩人之作。
江湖派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它不象「四
靈」派那樣專精五言,他們古體詩和近體詩都寫。詩風比
起宋代盛時的諸家來,氣格較卑弱,但是,比較真實地
反映了宋末一些地位比較低微的士人的思想、生活和情
感,寫法上也放任而無拘檢。江湖詩人中有成就者為戴
復古。
宋亡前後的代表詩人,有文天祥、汪元量、謝翱、
林景熙、鄭思肖等人。他們有的投身抗元斗爭,被執不
屈,壯烈犧牲;有的轉徙流離,悲歌慷慨。他們從「四
靈」派、江湖派多寫自然景物和個人感觸的狹小天地中
擺脫出來,寫南宋滅亡前後的情況,寫他們的斗爭經歷
或「麥秀」、「黍離」之思,被目為「詩史」。他們有
的接近杜甫的沉鬱悲壯,如文天祥;有的接近李賀、孟
郊、賈島的奇崛幽峭,如謝翱。各家詩往往有其獨特的
風格,在藝術上也有一定成就。詩歌到四靈、江湖的時
代,出現了衰頹的景象,宋末詩人出而振興,尤以沉鬱
悲壯的詩篇為宋代詩壇增添了最後的光彩。
宋詩的影響 詩分唐、宋,主要是在於時代風格的
差別,而後世詩歌的發展,也基本上未能越出唐、宋詩
的風格範圍。由於時代風氣、個人好尚和藝術見解的不
同,形成了尊唐派和宗宋派的長期論爭。最早發難攻擊
蘇、黃及江西派,從而開始唐宋詩之爭的,是張戒。張
戒認為「自漢、魏以來,詩妙於子建,成於李、杜,而
壞於蘇、黃」,「蘇、黃習氣凈盡,始可以論唐人詩」
(《歲寒堂詩話》卷上)。繼之永嘉四靈和江湖派以晚
唐為宗,力矯江西派粗硬之弊。嚴羽《滄浪詩話》又以
盛唐為法,「說江西詩病」。這些都是南宋時尊唐抑宋
的重要表現。而在金代,王若虛《滹南詩話》卷下斥黃
庭堅及江西派為「剽竊之黠者」,則夾雜著南北地域的
成見。降及明代,前後七子創「詩必盛唐」之說。李夢
陽提出不讀唐以後書,李攀龍編《古今詩刪》這部歷代
詩歌選本,宋元兩代詩竟隻字不錄。前後七子在當時文
壇影響極大,這又引起公安派的不滿。袁宏道痛斥他們
的復古摹擬,反對「以不唐病宋」(《與丘長孺書》),
但直到明末的陳子龍,仍持揚唐抑宋的觀點。清代是宋
詩受到重視、廣為流傳的時期,一在清初,一在同治、光
緒時代。《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七十三說:「當我朝
開國之初,人皆厭明代王、李之膚廓,鍾、譚之纖仄,於
是談詩者競尚宋元。」陳□《宋十五家詩選敘》亦稱:
「昔敝於舉世皆唐,而今敝於舉世皆宋。」吳之振等編
選《宋詩鈔》大力推廣宋詩,葉燮《原詩》提出宋詩後
出轉精的論點,都提高了宋詩的地位和價值。其時重唐
輕宋者亦不乏其人,如朱□尊、王夫之、毛奇齡以及專
主晚唐的馮班、賀裳、吳喬等,但尊宋者亦旗鼓相當,如
翁方綱、蔣士銓等。晚清「同光體」盛行,標志著宋詩
的「中興」。這場長期論爭,除了門戶、地域成見和故
作偏激論者外,是有積極意義的。尊唐派往往從批評宋
詩缺點和弱點出發,闡發了詩歌的藝術特性,堅持了形象
性和抒情性的要求,如劉克庄提出「風人之詩」與「文
人之詩」相對峙的概念;嚴羽強調的「意興」也接觸到
詩歌的形象思維的特性。而宗宋派從詩歌發展流變的角
度肯定宋詩,反對「以不唐病宋」,堅持了詩歌風格的
多樣性,亦頗具識見。如葉燮《原詩·內篇》以「地之
生木」喻詩歌發展,自《三百篇》為根,唐詩則枝葉垂蔭,
宋詩則能開花,「而木之能事方畢」。自宋以後之詩,不
過花開而謝,花謝而復開。蔣士銓《辯詩》說:「唐宋皆
偉人,各成一代詩」,「宋人生唐後,開辟真難為。」陳
衍《石遺室詩話》卷一、十四論宋詩繼承唐詩但又「力
破餘地」、「變本加厲」,而形成獨特風格。這些觀點
都對深入認識和研究宋詩的特點(包括優點和缺點)具
有重要的作用。
宋詩的流傳 宋代的詩歌創作非常豐富。詩人迭出,
大詩人一生所作,有達萬首以上。據說楊萬里一生作詩
兩萬首,陸游今存的詩,也有九千多首。加上宋代印刷業
發達,刻印方便,因此出現了大量的詩文集。《宋史·藝
文志》所載詩人將近600家,所錄還不全。但是,亡佚的
也不少,即使著名的作家如晏殊、尤袤等,他們的集子
也不傳,只能看到清人的輯佚。《四庫全書》所載宋人
詩文集,只有400來種,還包括了不少輯佚本。明代成化、
弘治年間,重刻過一些宋人集。今天看到的明版的宋人
集,大部分是這個時期刻的。宋代詩文集散佚嚴重,當
和明代中期排斥宋詩有關。
宋人詩文集的被人注意,開始於明末。潘是仁編選
《宋元詩四十三家集》,其中有宋詩26家。曹學□《歷
代詩選》506卷,其中有宋詩107卷。汲古閣也刻印了一
些宋詩。到了清初,許多詩人喜學宋詩,搜集整理曾經
成為一時風尚:①重刻宋人詩文集。有些宋代詩人的後
裔或同鄉,曾取明刊本重刻,宋人詩文集得以刊布流傳。
②輯佚。如《晏元獻遺文》和《梁□遺稿》等。《四庫
全書》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宋人詩文集 140餘種,
更屬規模巨大的輯佚。③編錄總集。從明末已開始,如
文內提到的潘是仁《宋元詩四十三家集》等。清初陸續
大規模地進行。如陳焯《宋元詩會》,所選宋詩有497家。
陳□有《宋十五家詩選》。吳之振《宋詩鈔》列 100家,
其中未刻的有 16家。曹庭棟《宋百家詩存》亦列100家,
不與上二者重復。厲鶚《宋詩紀事》是一部介於總集與
詩話之間的書,它選錄宋詩,兼附逸評語,收3812家,
搜集甚富。清末陸心源又編《宋詩紀事補遺》,較厲鶚
《宋詩紀事》增多約3000家。④藏書家收集。清初一些
藏書家很注意收藏宋人詩文集,如季振宜《滄葦宋元書
目》、朱氏《結一廬宋元本書目》、朱□尊《潛采堂宋
元書目》、陸其清《佳趣堂書目》(其書今已大部不明
去向)等。這些藏書家對於當時宋詩的收集整理,曾作
出一定的貢獻。
(胡念貽 王水照)
Ⅸ 宋代詩歌的主要特點
宋詩特點
折疊"以文為詩"
關於宋詩的特點﹐一般認為最主要的是議論化﹑散文化。"以文為詩"﹐唐代個別詩人如韓愈等已開其端﹐
但奉為圭臬﹐因之蔚為一代詩風者則自歐陽修﹑梅堯臣等人始﹐至王安石﹑蘇軾﹑黃庭堅而達到極致。由"以文為詩"到"以議論為詩"﹐宋詩之所以在強大的唐詩影響之下獨樹一幟﹐形成自己的這一風格特徵﹐有著深刻的時代根源。北宋時期﹐政治改革和隨之出現的朋黨之爭﹐從慶歷新政到王安石變法﹐一直是知識分子關心的主要問題。終南宋之世﹐主戰和主和﹐又將朝野士人分成旗幟鮮明的兩大派。絕大多數詩人具有官僚和知識分子雙重身份﹐"開口攬時事﹐論議爭煌煌"﹐是這批人的共同特徵。其次﹐宋代儒學一改唐人死守前代註疏的舊習﹐疑經惑古﹐以己意解經﹐蔚為風氣﹐本已官僚化的士人﹐又加上了一重學者化的身份。所謂某人好議論﹐主要就是由這兩個特殊的時代背景所促成。
折疊理趣
與宋詩議論化相關的還有另一個特點﹕理趣。所謂理趣﹐指寄寓在詩歌形像中的人生哲理。宋詩理趣形成的文化根源主要不是理學﹐而是佛門的禪機。宋詩中最富有理趣的幾首代表作品﹐多出於理學形成之前而哲學思想自成體系的王安石﹑蘇軾及其追隨者黃庭堅﹑陳師道之手。如蘇軾的《次韻法芝舉舊詩一首》:"春來何處不歸鴻﹐非復羸牛踏舊蹤﹐但願老師真似月﹐誰家瓮里不相逢。"即源於《高僧傳》所載醋頭和尚斗機鋒的偈頌。
折疊前所未有
此外﹐兩宋詩壇還有兩個前所未有的特點﹐一是詩歌派別的出現和形成風氣﹐一是"詩話"作為一種詩歌批評方式的產生和流行。宋詩多流派﹐當與佛教宗派思想的刺激以及政治上黨爭紛繁的原因有關。如北宋末呂本中(1084~1145)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列黃庭堅以下二十五人﹐後又有所謂江西詩派一祖三宗之說﹐一如禪宗之"法嗣"傳衣。列名之人均以名節自勵﹐氣味相投。至於文學觀方面的不同﹐因而造成詩家的門戶之見﹐壁壘森嚴﹐則與"詩話"的黨同伐異有著互為因果的內在聯系。
Ⅹ 宋詩的主要藝術特徵有哪些
宋詩多散文化,好發議論,點出道理,上者富於理趣,下者生澀枯淡,情韻不足。題材方面,宋詩取材廣泛,但相對唐詩而言,宋詩缺乏邊塞豪雄之作。相對宋詞而言,宋詩則缺少哀艷纏綿之作。
宋詩以意勝,貴深析透闢,美在氣骨。但過於炫耀才學,字字講究來歷,喜歡搬弄典故,失卻雍容渾厚之美,有損意境。宋詩往往求新求奇、求細求透,但缺少天真興致。
關於宋詩的特點,一般認為最主要的是議論化、散文化。「以文為詩」,唐代個別詩人如韓愈等已開其端,但奉為圭臬,因之蔚為一代詩風者則自歐陽修、梅堯臣等人始,至王安石、蘇軾、黃庭堅而達到極致。由「以文為詩」到「以議論為詩」,宋詩之所以在強大的唐詩影響之下獨樹一幟,形成自己的這一風格特徵,有著深刻的時代根源。北宋時期,政治改革和隨之出現的朋黨之爭,從慶歷新政到王安石變法,一直是知識分子關心的主要問題。終南宋之世,主戰和主和,又將朝野士人分成旗幟鮮明的兩大派。絕大多數詩人具有官僚和知識分子雙重身份,「開口攬時事,論議爭煌煌」,是這批人的共同特徵。其次,宋代儒學一改唐人死守前代註疏的舊習,疑經惑古,以己意解經,蔚為風氣,本已官僚化的士人,又加上了一重學者化的身份。所謂某人好議論,主要就是由這兩個特殊的時代背景所促成。
宋詩議論化還有另一個特點:理趣。所謂理趣,指寄寓在詩歌形象中的人生哲理。宋詩理趣形成的文化根源主要不是理學,而是佛門的禪機。錢鍾書的《談藝錄》第一條即是「詩分唐宋」,「唐詩多以豐神情韻擅長,宋詩多以筋骨思理見勝」。宋詩中最富有理趣的幾首代表作品,多出於理學形成之前而哲學思想自成體系的王安石、蘇軾及其追隨者黃庭堅、陳師道之手。如蘇軾的《次韻法芝舉舊詩一》:「春來何處不歸鴻,非復羸牛踏舊蹤,但願老師真似月,誰家瓮里不相逢。」即源於《高僧傳》所載醋頭和尚斗機鋒的偈頌。
此外,兩宋詩壇還有兩個前所未有的特點,一是詩歌派別的出現和形成風氣,一是「詩話」作為一種詩歌批評方式的產生和流行。宋詩多流派,當與佛教宗派思想的刺激以及政治上黨爭紛繁的原因有關。如北宋末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列黃庭堅以下二十五人,後又有所謂江西詩派一祖三宗之說,一如禪宗之「法嗣」傳衣。列名之人均以名節自勵,氣味相投。至於文學觀方面的不同,因而造成詩家的門戶之見,壁壘森嚴,則與「詩話」的黨同伐異有著互為因果的內在聯系。
錢鍾書評價宋詩說:「有唐詩作榜樣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這個好榜樣,宋代詩人就學了乖,會在技巧和語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時,有了這個好榜樣,他們也偷起懶來,放縱了模仿和依賴的惰性,那就是他們都在竭力模仿前人。」[1]關於宋詩的評價,自南宋嚴羽《滄浪詩話》起就存在著嚴重的分歧,直至在文學史上形成了「尊唐」與「崇宋」兩大派系。大抵唐詩主情致,宋詩重理性,從藝術的角度看,宋詩不少作品缺乏形象性、音樂美,感染力不強,是它的缺點。錢鍾書在《宋詩選注·序》里評價宋詩說:「宋詩還有個缺陷,愛講道理,發議論;道理往往粗淺。」從文化史的立場上講,宋詩在唐代詩歌格律完備、意象純熟、臻於頂峰的情況下另闢蹊徑,為近世詩歌的發展提供了富有時代意義的榜樣,是它的成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