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提升文化產業品牌的核心價值和影響力
品牌是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代表著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的升級方向。近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印發,其中提及旅遊、出版等多個文化領域。文化品牌建設是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短板所在。在消費者更加註重品質和品牌消費的背景下,如何通過提高文化產品質量和文化創新能力,打造具有鮮明特色和較強影響力的文化品牌?
1、融合創新,品牌培育提升文化產業內涵
●中南大學文化產業品牌研究中心連續11年發布的《中國文化品牌發展報告》,共發布了373個中國文化品牌,覆蓋了影視、旅遊、出版、藝術品、動漫、互聯網等各領域。從中可以看出,我國文化品牌類別分布廣泛,文化品牌培育對文化產業提速起到了拉動和引導作用。
「中國文化品牌建設比文化產業自覺更早,近年來,在倡導文化自信和振興文化產業後,我們又有了新的品牌自覺意識。」中南大學文化產業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歐陽友權說。在他看來,文化品牌是文化的精神價值與經濟價值的雙重凝聚,有著豐富含金量,只有品牌產品才有競爭力和感召力,文化產業要贏得市場、參與國際國內文化資本的激烈競爭、使自身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走品牌化之路。
此次《意見》對旅遊、出版等文化領域的品牌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開發一批有潛質的旅遊資源,形成以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旅遊休閑區、國際特色旅遊目的地等為支撐的現代旅遊業品牌體系,增加旅遊產品供給,豐富旅遊體驗,滿足大眾旅遊需求;鼓勵傳統出版企業、廣播影視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加快發展數字出版、網路視聽等新興文化產業,擴大消費群體,增加互動體驗。
我國旅遊業近年來進入以品牌競爭為核心的發展階段,豐富的旅遊資源為品牌化之路提供了基礎——湘西文化濃郁的鳳凰古鎮、富有文藝情調的麗江、「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每年都吸引眾多慕名前往的國內外遊客。旅遊與其他業態的結合也催生了一系列知名品牌,如「印象系列」「又見系列」通過結合當地特色資源,將山水景色、傳統文化融入藝術表演,成為許多遊客必看的經典演出。
《意見》也對數字出版等新興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數字化成為傳統出版業跨越發展的契機。鳳凰傳媒、中國出版集團等出版社都積極探索與互聯網結合,並與演藝、影視、游戲等行業合作打造全產業鏈。專家認為,隨著「文化+」的興起,創新意識、跨界融合意識在品牌建設中越來越重要。
2、補足短板,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
●提到國外的知名文化品牌,人們自然而然會想到日本的動漫,韓國的電視劇,美國的好萊塢電影等。這些擁有全球市場的文化品牌以其強大的影響力帶動了企業生產和市場消費。相比之下,我國文化產品的品牌效應不算突出,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更是鳳毛麟角。
「近年來,中外文化貿易逆差逐漸縮小,與我國『走出去』的民族文化品牌之間有著必然的關聯。」歐陽友權提到,培養民族文化品牌成長,並逐步走向國際化之路,將是未來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中國文化品牌建設任重道遠,與發達國家相比,文化品牌影響力差距較大。」歐陽友權提出,在文化產品生產過程中,一些文化企業的套現思維導致了眼光短視,過度迎合市場,而忽略了對文化附加值的開掘,對市場的後勁支撐乏力。
在許多專家看來,我國文化品牌建設存在明顯短板。由於我國文化產業起步晚,發展方式較為粗放,產業附加值偏低,還沒有形成完善的產業鏈。例如好萊塢的衍生品收入大約占總收入的七成左右,票房收入僅佔三成;而我國則相反,票房收入占近八成。此外,文化品牌同質化問題嚴重,缺少自身特色,雷同的產品造成市場惡性競爭,如影視劇生產跟風現象嚴重,相同題材而製作粗陋的影視劇層出不窮,各地旅遊景點也常出現似曾相識的文化街區和類似的旅遊紀念品。
歐陽友權提出,當前我國的文化品牌呈「兩頭大、中間小」的業態失衡狀態。「兩頭大」是指傳統的老牌子,如國粹等傳統文化的世界認同度高,同時,與新興科技相結合的新品牌,如騰訊、阿里等新媒體、影視娛樂類品牌等成長快;「中間小」是指占絕大多數文化業態的行業品牌少,發展滯後,即資源依賴型的文化行業如文化旅遊、民族民間藝術、傳媒業等佔比很大卻品牌較少。
「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國文化產品的國際影響力還未達到應有高度。只有將優質內容凝練成文化品牌,才能進一步在國際市場實現快速、有效、大范圍傳播。」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指出。
3、提質升級,加強傳統文化資源的現代轉化
●《意見》提出,要凈化市場環境,建立更加嚴格的市場監管體系,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要清除制約因素,建立產品質量、知識產權等領域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健全黑名單制度,大幅提高失信成本;要制定激勵政策,積極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支持自主品牌發展。
目前來看,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數量優勢明顯。然而當前階段更需要從注重數量到注重質量的轉變,發掘產品背後的內涵與深層價值。「德國八千多萬人口,卻為世界貢獻了兩千多個品牌,許多品牌限量生產,而不是迎合市場、越多越好,這就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品牌意識。」歐陽友權說。
《意見》提出,要「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為主要內容」,這也是文化領域品牌建設的方向所在。歐陽友權認為,文化品牌的未來發展要拓寬三大路徑:一是注重民族文化資源的現代轉化,二是扶持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意開發,三是品牌培育要有持之以恆的工匠精神,防止急功近利。
善用民族文化資源,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對我國文化「走出去」意義深遠。陳少峰指出,我國在對外品牌塑造和傳播方面不應局限於舉辦大型活動,還應逐步建立包括國家、社會、企業、城市、明星、項目產品等各層面的系列品牌。
「品牌是文化傳播的影響力來源,優質內容則是品牌形成的基礎。」在陳少峰看來,文化「走出去」最重要的是堅持「內容為王」,這就需要形成保護知識產權的氛圍。
實際上,中國文化元素在世界市場很受歡迎,好萊塢的動畫電影《功夫熊貓》《花木蘭》都融入了中國元素,並獲得很高的票房和很好的口碑;而我國卻少有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類似作品,因此不僅要善於運用傳統文化資源,更需要加入創意,並結合市場需求加強現代運營管理。
㈡ 如何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進一步落實和完善文化體制改革政策措施,推動文化創新,加強文化建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繁榮文化市場,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文化需求。我們要充分認識這個要求和部署的重大意義,不斷健全體制機制,完善有關法規政策,大力推進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當前必須抓住以下幾個重點:
第一,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引領文化發展方向。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在全社會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能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要運用各種文化形式來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創作生產出更多更好的優秀文藝作品,發揮其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讓人們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啟迪和鼓舞。
第二,推進和諧文化建設,培育文明社會風尚。要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要以凈化網吧、互聯網、網路游戲為重點,加大社會文化環境整治力度,大力推動適合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產品的創作和生產,加強青少年網站和公益性文化場所建設,落實公共文化設施免費向未成年人開放的措施,進一步滿足廣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積極回應人們困惑的社會人生問題,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們用正確的方式處理人際關系。深入推進公民道德實踐活動,廣泛開展社會志願服務、送溫暖獻愛心等活動;深入推進以「講文明、樹新風、促和諧」為主題的各類文明創建活動。
第三,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落實中央關於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決策,加快形成富有效率的文化生產和服務的運行機制,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形成完善的文化創新體系,形成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要著力解決公益性文化事業與經營性文化產業的性質和功能相混淆的弊端。國家重點藝術院團和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等公益性文化單位,要全面推進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投入機制、人事制度、分配製度、保障制度和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的改革。加快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的步伐,鼓勵社會資金和民營文化企業以多種方式參與國有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和重組。
第四,加快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著力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當前重點是加強城市社區和鄉村等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不斷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網路進一步向城市基層和農村延伸。推進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農家書屋等農村文化工程建設,著力解決基層特別是農民群眾看書難、看戲難、看電視難、看電影難的問題。要確保廣大農村地區在2008年能無償收到看到包括中央和省級4套以上無線廣播電視節目,到2010年實現鄉鄉有文化站、基本實現全國行政村每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實現20戶以上已通電的自然村,村村通廣播電視,在全國建設20萬個農家書屋。全國各級具有公共性質的博物館、紀念館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在兩年內要全部實現免費開放。
第五,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抓緊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從市場准入、人才培養、出口扶持、產業基地建設、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為文化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培育合格市場主體,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培育文化骨幹企業和戰略投資者,做大做強一批有實力、有活力的文化企業。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做大做強傳統文化產業,培育發展新興文化產業,完善各類文化市場尤其是文化產業產權交易市場,推動文化產業升級。
第六,加強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要以對歷史、對民族、對人民、對未來負責的精神,加強民族優秀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護,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並不斷發揚光大。在城鄉建設中要加強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遺址、建築、街區和鄉土建築的保護。要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立法工作,加快建立健全各級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評定工作。挖掘、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節慶文化,豐富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推動開展群眾性傳統節日文化活動。要積極探索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和國民教育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充分發揮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方面的積極作用。
第七,擴大對外文化交流,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和博大胸懷,勇於和善於吸收、融匯世界各國優秀的文化成果,在世界文化多樣性發展的進程中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增強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影響力。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鼓勵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的政策措施,積極開展對外文化貿易。積極與國際知名文化機構、文化企業開展合作,樹立現代營銷理念,掌握國際市場規則,構建文化營銷網路,努力擴大我國文化產品和服務在國際文化市場上的份額。通過對外文化宣傳、文化交流和文化貿易,搭建與世界各國人民溝通、理解、信任的橋梁,增進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讓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㈢ 如何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促進文化大繁榮
文化部關於印發
《「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的通知
綱領如下:
(一)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1.培育骨幹文化企業
2.扶持中小文化企業
(二)轉變文化產業發展方式
1.鼓勵集聚發展
2.促進產業融合
3.打造文化品牌
4.加強引導調控
(三)優化文化產業布局
1.加強文化產業區域布局
2.統籌城鄉文化產業發展
3.培育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
(四)加強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
1.堅持正確創作生產方向
2.鼓勵文化創新
3.完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
(五)擴大文化消費
1.培育文化消費習慣
2.改善文化消費條件
3.促進文化消費升級
(六)推進文化科技創新
1.加強對傳統文化產業的技術改造
2.加快推進新興文化產業發展
3.發揮科技項目的支撐引領作用
4.推進文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七)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
(八)健全投融資體系
1.推進銀行業全面支持文化產業
2.發揮資本市場作用
3.促進文化產業投資
4.完善文化產業投融資配套服務
(九)強化人才支撐
1.加強培訓教育
2.完善人才政策
(十)推動文化產業「走出去」
1.促進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
2.鼓勵文化企業開拓境外市場
3、加強國際文化產業交流合作
三、重點行業
(一)演藝業
(二)娛樂業
(三)動漫業
(四)游戲業
(五)文化旅遊業
(六)藝術品業
(七)工藝美術業
(八)文化會展業
(九)創意設計業
(十)網路文化業
(十一)數字文化服務業
㈣ 九招教給你如何擴大品牌知名度
一、開創第一品類
現在做市場喜歡跟風,別人什麼火熱我就跟著什麼。這么做就是強行把自己擺在別人的後面,想做大品牌就別提了。就好像大多數人都知道登上月球的第一人是阿姆斯特朗,卻很少有人會去關注第二個、第三個登上月球的人是誰。“第一”永遠是舞台上鎂光燈下的焦點,而被人們深深地印在腦海當中。對於那些後來者,大多數的人們都失去了好奇心,沒有多大的興趣。一個品牌的建立也同樣如此,消費者大多隻會記住一個行業或品類裡面的老大品牌,而對於老二、老三品牌,消費者卻總是記得比較模糊。品牌營銷的第一條法則就是要“開創品類成第一”。
舉個例子:涼茶的品牌太多了,那麼說涼茶你會想到誰?沒錯,王老吉。“王老吉”原本是放在葯店裡面銷售的葯,策劃團隊通過改變包裝,改變訴求把它變成了涼茶飲料,使它率先成為飲料裡面涼茶品類的老大品牌,銷量也遞增到幾十億元。
在如今激烈的競爭當中,要想樹立新的品牌,就必須打破原有的秩序和規則,創造新的品類,從而避開激烈的競爭,進入獨立的藍海領域。牛奶本來是喝的,干著吃,就誕生了可以嚼著吃的奶片;水果本來是咬著吃的,現在變成可以喝的,這就產生了果汁飲料。做品牌千萬不要讓人牽著鼻子走。
二、借勢,背靠大樹好乘涼
如果能靠住一棵大樹,借勢於外力,自然會使品牌構造的路程省很多力。所謂“大樹”便是在消費者心智模式中已經形成的認知,通過借勢消費者認知提升自身品牌的方式,便是“靠大樹”的策略,也就是借勢營銷。
借勢營銷也正是有著以下優點,而使諸多企業樂此不疲的使用:
首先,從品牌角度。“大事件”的都有重大的意義和廣泛的社會影響力,能榜上這種“大款”,對品牌將是火箭式的提升。如:東風標致的體育營銷丶雅客糖果贊助神州航天飛船等。
第二,從傳播角度。“大事件”本身就是媒體關注的焦點,與大事件聯系在一起,不自覺的會吸引媒體的關注及人們的眼球,傳播效應數倍增大。
三、四處游擊不如佔地為王
在商業的王國里,想要做好品牌效應,與其四處游擊,成為無根之木,不如佔地為王,打好基礎進行漣漪型擴張。
佔領一塊區域進行品牌營銷與法則構造的企業,可以具備兩個優勢:
第一,建立與區域內的人們的情感聯系。人們普遍對自己所生活的地域具有深深的情感聯系和地域自豪感,因此很多時候會選擇本地的品牌。比如江西人喜歡抽江西的金聖煙,安徽人喜歡抽安徽的黃山煙。
第二,吸引外區域的消費者。深度挖掘區域文化,將品牌做成區域特色,可以形成區域位勢,吸引外區域的消費者。比如貴州茅台鎮的酒,大家普遍認為是好酒。通過品牌“佔位”茅台鎮,是一種較好的品牌營銷方式。
四、消費定位,對號入座
企業的品牌定位需要有一個消費者定位。鮮明的消費者定位,能夠快速建立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對接與聯系,從而快速“對號入座”,企業的品牌也能快速被定位的消費人群所接受。
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有一個專門為50歲以上老人服務的購物場所,其標識為“50+”超市。“50+”超市創意很簡單,但又很獨到。超市貨架之間的距離比普通超市大得多,老人可以慢慢地在貨架間選貨而不會顯得擁擠或憋悶;貨架間設有靠背座椅;購物推車裝有剎車裝置,後半截還設置了一個座位,老人如果累了就可以隨時地坐在上面歇息;貨物名稱和價格標簽也比別的普通超市大,而且更加醒目;貨架上還放著放大鏡,以方便老人看清物品上的產地、標准和有效期等等。如果老人忘了帶老花鏡,可以到入口處的服務台去借一副老花鏡戴上。
五、佔一個品牌詞
在繁華的商業中,復雜的主題難以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鋪天蓋地的廣告瞬間,消費者只能記住簡單而又有趣的信息。搶佔一個消費者認可的字詞成為品牌營銷的首選。郎酒搶佔一個“郎”字,然後“爆炸”出各種產品——紅花郎、老郎酒、郎牌特曲等,形成一個“郎”品牌家族,深深地印在了消費者的腦海當中。
傳播的主題越簡單,消費者越能記住,搶佔一個消費者認知度比較高的字詞是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方式。通過一個字可以產生關聯性聯想,比如洋河的天之藍、海之藍和夢之藍三個品牌,通過一個“藍”字串聯在一起,便形成了一個品牌系列。統一的調性,能夠使消費者記住,同時品牌之間能產生關聯性聯想,形成品牌知名度的`相互促進。
六、建立一個標准
通過標準的制定使自己的品牌快速被消費者接受。
“通靈翠鑽”開發出“藍色火焰”產品系列,並且提出88個切割面,區別於其他品牌的鑽石;農夫山泉打出“農夫山泉有點甜”廣告,把自己定位為天然“弱鹼性”水,並提出PH值大於7的標准,和市場上其他飲用水生產廠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蒙牛·優益C”乳酸菌品牌打出疏通腸道的概念,並提出“300億活菌”的標准;東方樹葉提出“0路里”的標准。他們都通過標準的建立使自己的品牌從行業中脫穎而出。
標準的制定是為了讓自己的品牌與競爭對手形成差異化,建立的標准一旦被消費者所認同將產生巨大的作用。消費者購買產品的時候會識別這項標准,並且會為了滿足這項標准而買單,同時也會因為競爭對手沒有滿足標准而拋棄競爭對手品牌。標準的制定需要形成差異化,成為企業特有的一項競爭力。能夠被快速模仿的標準是不可持續的,雖然能夠在短期內給企業帶來銷量,但無法將這樣的“標准”打上品牌的印記。
七、描繪一種顏色
在每個行業裡面,顏色需要佔位。在電視媒體行業里,浙江衛視佔位“藍”色,提出浙江衛視中國藍;紅色經典頻道佔位“紅”色,將紅色作為自己的色彩檔案;湖南衛視佔位“黃”色,將黃色作為自己的色彩檔案。
Hellokitty的主題顏色為“粉”色,立頓茶葉的主題色為“黃”色,黑莓手機的主題色為“黑”色,等等。他們都有非常清晰的色彩定位。
簡單而又統一的色彩能夠具備以下幾個優勢:
第一,易於記憶,簡單、統一的顏色能夠讓消費者瞬間記住。消費者每天所接觸到的信息、廣告太多,每天面對的顏色也紛繁復雜。這個時候,簡單而統一的顏色更能夠讓消費者記住。同時,佔位一種顏色能夠使自身品牌與競爭對手品牌形成鮮明的形象差異,突出自身品牌特點。
第二,資源有效利用,通過建立統一的色彩檔案,在傳播的過程中具有持續性。企業建立自己的品牌色彩檔案之後,在後續的傳播中,能形成持續、統一的傳播調性,能夠更加有效的傳播企業的品牌。企業在建立自己品牌色彩檔案時,需要考慮自身品牌的定位和每種色彩所代表的形象,將二者匹配結合,達到最佳的選擇方案。
八、擁有一個符號
如何讓一件10元的簡單白色T恤賣到80元的價格呢?大家也許會提出很多方案,比如“買1送3”等等。可是,有人提供了一種最簡單的方案:只要在T恤上打上一個鉤。是啊,這真是一個最為簡單的方案。一件純白色的T恤上打上一個“鉤”之後,它就不再是普通的T恤了,而是烙上了品牌的印記,變成了耐克品牌T恤。
人們對於一個品牌的認識,到最後可能就歸結為一個簡單的符號。人們看到一個“紅鉤”就會想到耐克,看到大大的“M”就會想到麥當勞,看到四個環就會想到奧迪汽車,看到“被咬了一口的蘋果”,就會想到蘋果手機,看到“三點鍾”的標志,就會想到金利來服裝。消費者
每天接收的信息太多,讓消費者記住你的品牌的方式,就是要給自己的品牌設計一個簡單而又獨特的“符號”,在傳播的過程當中,將這個符號深深地烙印在消費者的腦海中。
九、賦予一種精神
品牌精神指在消費者認知中,品牌所代表、蘊含的意義、象徵、個性、情感、品味等綜合文化因素的總和。它是品牌或品牌決策者在長期生產和經營中逐步形成的事業信念、價值觀念或經營宗旨。
品牌精神形式多樣,傳播渠道也多種多樣,對強化員工的品牌意識和品牌市場推廣有重要的作用。在消費感性化的現代社會,卓越品牌的魅力就在於它凝結了理念、情感、象徵等文化內涵。
可口可樂能夠風靡世界,賣的不是商品,賣的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美國精神。朵唯將自己的品牌定義為女性手機,鼓勵女性在成長的路上勇敢去嘗試新事物。這些品牌精神滿足了消費者情感、心理層面的需要,成為品牌營銷與構造的關鍵要素。
㈤ 如何加快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一個民族保存著還是拋棄了自己的歷史和傳統文化,是它將要強盛或者衰落的標志。文化是人類文明發展中的寶貴財富,在網路文明的塑造中,如果失去了傳統文化,網路文化也會失去其獨立存在的內在根據,文化霸權主義、殖民主義便有了可乘之機。那麼,如何在網路文化的沖擊下,為傳統文化找一個立身之地,並將其發揚光大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利用網路優勢,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網路化發展。我們要利
用網路文化所提供的信息化手段,將傳統文化作為內容,將數字化作為載體,用新的傳播方式,先進的文化手段去推動傳統文化的發展,增加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接觸,從多方面深化人們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主要可以採取以下兩種方式:首先,要加強中文網站的建設,讓傳統文化有更多的機會滲透到網路文化之中。要特別建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網站,從而形成一批具有中國氣派、體現時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網路傳統文化品牌,用優秀的傳統文化去佔領網上陣地。其次,要充分利「博客文化」來推動傳統文化的發展。博客文化是網路文化中最具特色、發展最快的一種形式。作為一種「雅俗共賞」的新文化形態,日益被大眾所接受。目前大的門戶網站幾乎都開設了博客專欄,這對於傳統文化的發展無疑提供了巨大的利用與發展空間。
2.創新傳統文化,提高傳統文化自身的競爭力。沒有創新便沒
有發展,沒有創新就沒有生命力,就要被時代摒棄。傳統文化要在網路文化時代持續發展壯大,就必須有所創新。首先,與本土先進文化的融合、創新。在今天,越是具有民族性的文化,就越是世界的文化,越會得到他民族、他國家、地區的歡迎。中國本土的先進文化,包括個民族文化的先進部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等。中國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積淀,已經滲透到每個人的社會意識與行為中,是中國文化的根本。傳統文化在發揚自身的優秀成果時,同時吸取其它本土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優秀部分。才能更具有競爭力和生命力,這也是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發展的必然要求。其次,與外來文化的融合、創新
中國的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積淀,它有著西方
文化所沒有的優點和特點。當然,因為產生基礎的原因,它與西方的文化相比,也有著其落後欠缺的一面。如今網路文化的發展,使得中國的傳統文化必須面對文化全球化的挑戰,這就要求我們要主動提高文化創新意識和競爭能力。我們一方面要充分認識到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予以維護和繼承。另一方面要去其糟粕,吐故納新,同時要敢於、善於吸收西方文化的先進成分,逐漸完善自身的文化體系。「古為今用,洋為我用」,使傳統文化適應現代化、全球化的需要,為傳統文化注入新活力。
3.培養文化主體,尊重傳統文化的思想意識。人作為文化主
體,其主動性、積極性在傳統文化的發展傳播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培養文化主體尊重傳統文化的思想意識,首先要培養人們正確認識傳統文化的思想意識。意識決定行為,只有培養文化主體尊重傳統文化的思想意識,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問題。傳統文化有糟粕的地方,但它是我國文化積淀的成果,其優秀部分是中華文化的魂魄,我們要一分為二地對待它,不能一刀切。其次,要把傳統文化的學習納入學生教育中。現代的學生是在網路文化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只有將優秀的傳統文化納入學生的日常教育,讓他們在日常學習中接觸、認識傳統文化,一方面,可以抵制網路文化對學生思想的「獨占」傾向,另一方面培養青少年學生熱愛傳統文化的精神,只有他們接受、認同了傳統的優秀文化,他們才會積極地利用各種信息手段、交流技術,積極地去弘揚和維護傳統文化,從而引起更多的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注,引導更多的人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㈥ 如何做好和提升社區文化品牌建設
一、讓文化品牌成為基層文化建設的新風尚
文化品牌是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定鼎門社區文化品牌的創立作為社區標志性形象,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社區堅持走品牌化建設之路,經過挖掘、提煉、開發、整合 ,把定鼎門社區文化資源打造成獨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在提升社區知名度的同時,推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一)社區文化品牌重在建設。社區文化的建設以社區居民的廣泛參與為主題。因此,要把推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文化建設和社區文化建設「居民化」放在第一位,脫離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而盲目發展社區文化是沒有生命力的。按照社區不同的地域特點,人口結構、地理位置推出相應的文化品牌,開展和家庭文化、校園文化、科技文化、青少年教育、老年文化等相結合文化活動,把社區居民充分吸引到群眾文化活動中來。
(二)社區文化品牌重在參與。社區文化是全體社區成員在實踐活動中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是一種公共文化。凡是為社區文化建設獻力獻策的社區居民,都應該享受到社區文化帶來的精神愉悅。生活中,社區成員積極參與社區文化的建設與維護並在所得的文化成果中受益。特別是洛龍區現在屬於城市區,要更好地利用進城農民工和外來務工人員等文化生活缺乏,卻又急需文化生活的群眾,要通過社區文化品牌 ,將轄區內的老年人、青年人、本社區、異鄉人揉合起來,形成一個具有多方位、多元素的文化俱樂部。
(三)社區文化品牌以人為本。群眾文化隊伍可持續發展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因人制宜的根據群眾意願開展活動。在社區文化平等中面對生活在社區中的全部個體,無論你擅長戲曲還是愛好攝影,在社區文化建設中都應一視同仁、公平對待。社區是以人為本,加強隊伍建設,不斷提高人員素質,使文藝人才有用武之地,更好地促進群眾文化工作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讓社區文化品牌成為基層文化建設的新路徑
(一)完善陣地建設,提升文化服務力。定鼎門社區根據群眾學習的願望開展 「零點學堂」就是「零起點、零費用、零區域」。「零起點」是指不管你懂不懂音樂,會不會唱歌,只要感興趣都可以參加;「零費用」是指參加聲樂學習的居民實行零收費,老師也是由社區志願者擔任,當然也是零報酬;「零區域」是指通過近四年的發展和宣傳,目前學員已經超出了社區的范疇,其他社區,辦事處,甚至臨近城區的居民也慕名參加。零點學堂活動開展四年來,共培訓居民7000餘人次,先後組建了社區舞蹈隊、模特隊、太極隊、書畫班等文體隊伍,並多次參加洛陽市社區鄰里節、網路春晚演出,收到群眾的好評。
此外,按照社區文化建設的工作要求,積極指導各類文體團隊和文藝骨幹,建立了文藝人才庫,制定和完善相應的管理機制,為繁榮社區群眾文化夯實基礎。
(二)豐富活動載體,擴大文化影響力。各社區以組織開展各類節慶文化活動為契機,充分整合利用學校、共建單位等文化資源,使社區文化活動更具有新意和廣泛性,吸引更多人群參與其中。在當前社區群眾文化活動中,涌現了很多積極分子,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具有相當專業的藝體水平,他們不但積極參與活動,而且承擔了培訓與組織的任務,起到了很好的領頭作用。通過他們的參與與努力,很多社區群眾文化活動顯著提高了水平,出現了一些專業化與品牌化的項目。像社區組織了夕陽紅老年藝術團體、戲曲票友等,他們自創節目,自編自導自演,不但在社區中活動,還走出社區,展示了社區群眾文化活動風采。此外,還通過與居民的共娛共樂,使社區文化品牌更深入人心。
三、讓社區文化品牌成為基層文化建設的新發展
塑造社區文化品牌是對群眾文化發展的要求,也是對群眾文化隊伍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群眾文化活動向群眾提供了精神文化享受,通過「一社一品」以更清晰的角色、更經常的頻率、更持久的影響力讓群眾參與到精神文明建設中。
(一)強化品牌意識 社區文化是公益性文化,政府是社區文化的建設主體。社區文化作為社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要強化品牌意識。群眾文化品牌是一種價值認同、一種生活方式和習慣,應親切具有吸引力。我們做為基層文化者,首先要具有強烈的品牌意識,要善於挖掘本地資源,來培育品牌、扶持品牌、打造品牌。只有有了較強的品牌意識,才會積極創建具有相當規模並有廣泛影響力的群眾文化活動。
(二)強化隊伍建設 培育和建立一支具有社區特色、素質較好、文化業務知識較為全面的文化隊伍,是加強社區文化建設、進一步發展社區文化的迫切要求。社區文化建設不能光依靠自己的人員,應採取多種形式充實力量,如建立社區文化人才儲備,吸收社區所屬單位的文藝愛好者及離退休人員積極參與,壯大業余文化人才隊伍。與社區文化志願者聯系,以自願、義務的方式服務社區文化活動。吸收相關專業大學生投身社區工作,建立一支適應城市社區文化建設需要的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社區文化工作者隊伍,增強社區文化活動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進社區文化事業的發展和繁榮。
(三)強化創新意識 社區文化品牌建設作為社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社區文化建設目前來說沒有固定的模式,在建設過程中,要結合本社區實際敢於創新,不斷探索社區文化建設新路子,讓社區文化得到社區成員的普遍認同和廣泛參與,使社區文化活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我們可以實行「群眾文化群眾自己辦」為載體,充分發揮社區文化資源的優勢,立足社區,面向群眾,努力探索,走出一條發展繁榮社區文化的新路子,讓群眾在「文化共享」上各得其所,在「文化參與」上各顯其能。
社區文化是現代和諧社區建設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群眾性品牌文化的基礎。只有真正讓群眾在活動中參與,在參與中享受,才能提升社區文化品質,讓社區文化品牌成為社區居民家門口的精神文明。
㈦ 如何打造區域強勢品牌
幾年前,有一個剛剛起步的品牌,企業規模還很小,他們拿出了巨額的資金投入央視廣告,廣告語人盡皆知***,大品牌;後來這個牌子就真的成了大品牌了;類似的故事還有今年過節不送禮,送禮就送***等等。 當然,今天我們已不太可能通過一句廣告語成就一個品牌,更多的企業與品牌也不具備投入巨額資金進行廣告投入的實力與魄力。 如果我們不能夠通過央視廣告的宣傳將自己打造成大品牌,那麼,在當前品牌爆炸的年代,多數的品牌唯一能做的就是退而求其次,將自己打造成區域強勢品牌。 我們看到很多電動車、小家電、液態奶等企業,他們可能不具備全國性的知名度,但是卻在區域市場具備絕對化的市場優勢,而且這些區域性的市場品牌其市場盈利能力往往高於行業內的多數全國性品牌。這引發了我們對塑造區域強勢品牌的思考。 一、 增加品牌在區域市場的曝光率 我們既然無法增加品牌在全國市場的曝光率,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增加品牌在區域市場的曝光率。 當前很多地方電視台都可以做有線電視或數字電視的廣告插播,對於某一局部市場而言,廣告插播的效果遠遠高於央視與衛視的廣告投入,因為無論何時,打開電視,第一眼看到的一定是你的廣告,無論哪個頻道,當你撥過去的時候插播的也一定是你的廣告。 另外,公交車體、牆體、形象店打造等也是增加品牌在區域市場曝光率的有效手段,而產品促銷的DM宣傳單的發放針對性就更加明顯了。 而針對某一個區域市場的產品鋪市與精耕細作也相對容易的多。 增加品牌在區域市場的曝光率是一項運作相對簡單、費用相對低廉的有效提升區域市場品牌曝光率的有效手段;他可以有效的提升品牌在區域市場的知名度。 二、 構建統一的品牌VI識別 統一的品牌VI識別,可以增加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當消費者在電視、終端、交通工具、街頭巷尾,看到同是同一品牌的企業VI,那麼,消費對品牌的認知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增強。 唯一要注意的是,消費者認知比較簡單,尤其是一些鄉村的消費者,他們可能拿著某一空包裝去購買同類產品,所以在產品品牌構建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品牌VI的統一性。 三、 培養核心消費群 對於區域市場而言,周圍人的消費行為會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形成無形的影響,而且口碑的傳播與影響遠遠高於品牌廣告的影響,這就是人們的從眾心理。 打造區域強勢品牌,一定要最大化利用消費者的從眾心理。當你的品牌在當地消費的人群越多、消費者的口碑越好,你的品牌影響力就會越大。 很多汽車品牌就經常做一個顧客推薦激勵的促銷活動,即老顧客推薦新顧客購車,老顧客與新顧客同時享受銷售激勵;同時還採取同品牌置換優惠的促銷活動。 而企業逐步通過建立企業的VIP客戶升級與激勵體系就是一套培養核心消費群體的有效方式。這部分核心客戶會形成對品牌的良好口碑宣傳。 四、 演繹品牌故事 一個品牌被消費者廣泛認知,有一個過程,而品牌故事是一個推動消費者認知傳播的有效手段。 有一個區域性的電動車品牌,知名度很低,在全國根本排不上名,但是在當地的影響力卻很大,做的很強勢。競爭品牌爭相對其進行研究,研究其成功的關鍵所在;最後大家發現,在當地的人群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售後服務比110都快;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只要你的電動車在他們品牌服務區域內出現了問題,你打一個電話到110,同時打一個電話到他們售後,售後人員一定會先於當地的110達到現場。 這樣一個簡單的品牌售後服務故事,將這個品牌打造成了售後服務先鋒,吸引了更多的消費者爭相購買。 其實,我們每個品牌都可以挖掘自己獨有的品牌故事,只不過這個故事要有足夠的吸引力,同時具備品牌特性,讓故事帶動品牌的傳播,這就如海爾砸冰箱的故事。如果我們的品牌故事能夠與社區生活的人群產生某種關聯性,那麼,這個故事的影響力與傳播速度就會呈現幾何倍數的增長。 五、 增加消費者接觸(嘗試)機會 寶貝孕嬰是一個區域性的連鎖孕嬰品牌,這家孕嬰連鎖機構有一特點,就是新品的推廣能力特別強,每一個進入他店內銷售的孕嬰品牌都可以成為當地的強勢品牌。筆者通過對寶貝孕嬰店的實地走訪與蹲點觀察發現,他們的成功法寶就是讓事實說話,建立顧客信任。 這家孕嬰連鎖機構對於進店購買新品的消費者最常用的促銷手段就是空包裝回購,以此來增加消費者消費粘性;然後將回購來的空包裝集中陳列擺放在一個小型的儲物間內,遇到對此產品有異議的顧客,他就打開儲物間,讓顧客看到有多少人在消費他經銷的新品。 他們認為僅僅這樣做還不足以讓消費者信服,他們還在店內建立了一面寶寶牆,寶寶牆上張貼的全部是在他們店內消費產品的寶寶照片,並且註明了寶寶的姓名、住址,尤其是那些吃的白胖且長相可愛的寶寶照片,他們吸引了更多的消費者購買。而這些所謂的讓事實說話,建立顧客信任實際上就是為消費者創造接觸產品的機會,以此增加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度。 由此可見,做一個全國性的強勢品牌很難,但是打造一個區域性的強勢品牌卻很容易,只要我們從顧客實際需求出發, 充分挖掘、創造與顧客進行深度接觸接觸的機會、建立更多的有助於顧客信任與口碑傳播的渠道,我們就可以打造一個區域性的強勢品牌。
㈧ 如何加強城市品牌建設
在經濟全球化和城市化加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國際市場競爭、區域競爭已從產品競爭走向品牌競爭,從經濟硬實力競爭走向文化軟實力競爭。一座城市是否擁有鮮明的個性形象與有名的城市品牌,已成為該城市綜合競爭實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的象徵和標志。故,品牌成為城市競爭優勢的關鍵,品牌競爭成為城市競爭的制高點。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倪鵬飛博士牽頭,國內著名高校、國家權威統計部門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專家歷時半年聯合完成的《2007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對50個中國城市的城市總品牌、指數、子品牌指數進行了規范的定量比較研究,列出了總體品牌、營商品牌、宜居品牌、旅遊品牌和原產地品牌前十名城市。城市品牌建設作為城市發展、建設、規劃的一項系統工程,引起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研究城市品牌,營造城市發展優勢,充分發揮城市獨特的聚集和擴散功能,構建城市的綜合競爭力,把城市和城市群做大做強,從而保持和爭取其在21世紀經濟發展中的領先地位。
一、城市和城市品牌
城市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偉大產物,城市產生和發展源於經濟社會發展,城市發展強有力地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
早在1993年,聯合國在東京的一次專業會議上就提出:「21世紀將是一個新的城市世紀。」1996年6月,各國元首、政府首腦和政府代表團在伊斯坦布爾通過的宣言中指出:「城鎮是文明中心,他們帶來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文化、精神及科學的進步。」可以預見,城市的這種偉大動力和中心作用未來將繼續發展。
何謂城市品牌呢?城市品牌是一個城市在推廣自身城市形象的過程中,根據城市的發展戰略定位所傳遞給社會大眾並得到社會認可的核心概念。具體是指地理名稱在某一空間區域內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方面所傳遞信息的總和,以及由此所產生的感知、認知與聯想,是城市政府、社會組織、企業、人及城市所提供的產品、服務等品牌的綜合。
美國杜克大學富奎商學院vein Lane Keller教授認為:城市品牌應該具備四大特徵:一是城市品牌是一個相對固定地理名稱,體現著城市的個性和價值取向;二是城市品牌是一種象徵,是一個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的綜合象徵;三是城市品牌是一個品牌體系,是城市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方面所創造的品牌的綜合;四是城市品牌是城市的一種資源和無形資產。城市品牌是城市個性化的沉澱,是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所引起的受眾偏好的重要識別特徵,是城市在長期的經營或服務過程中形成的無形資產,是一種系統合力的體現,對城市受眾乃至整個社會都有著巨大而長遠的影響,極大地提高了受眾的生活質量,體現了城市的生存能力,並可以帶動所在地域的經濟發展,有利於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是城市競爭力的核心,最終可促進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從城市自身角度來看,好的城市品牌既能為受眾帶來信任和滿意,又可以把城市現有價值經營成未來的資產,能為城市帶來增值的市場和價值,這已經成為贏得受眾忠誠、求得長期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城市品牌既是城市的性質、名稱、歷史、聲譽以及承諾的無形總和,同時也使目標受眾對城市產生清晰明確的印象和美好聯想,既是城市個性化的表現,也是城市經濟活力的增益和城市精神的塑造,可以實現受眾、城市、社會三者關系的協調發展,綜合體現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21世紀是城市的世紀。在全球城市化普遍推進、國際市場品牌主導競爭的時代背景下,區域、國際國內間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以城市為核心、以城市為載體、以城市為平台的綜合實力競爭。而城市品牌作為特色和象徵已越來越被各個城市所看重,沒有品牌的城市就缺乏魅力,就缺乏競爭力。
二、文化與品牌文化
文化是指人類群體或民族世代相傳的行為模式、藝術、宗教信仰、群體組織和其它一切人類生產活動、思維活動的本質特徵的總和。德國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在《啟蒙哲學》中也說:文化指一群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人造環境。走進城市,就是走進文化群落。城市和人一樣,既形神兼備又個性迥異。上海的里弄、北京的四合院、蘇州的園林,觀察千千萬萬城市組群,我們可以看到一座城市與其他城市的顯著區別在於這座城市整體所特有的思想、文化特色和蘊含。
「人類所有的文化都是由城市產生的」。城市催生文化,文化滋養城市,這種良性的生態圈是城市生生不息的動力。城市文化是城市的形象和靈魂,是維系現代城市生存的基本要素。城市文化包括城市的歷史沿革、歷史遺存、名人典故 、山水風物、地方風俗傳說甚至特色小吃等。而它更多地融在一個城市悠久的歷史內涵中,也正因為這歷史內涵,才顯示出每一個城市與眾不同的個性。更具體點說,城市文化是一種氣氛、一種特徵、一個靈魂。縱觀中外現代城市,其超越時空的輝煌和令人難以忘懷的巨大魅力,在於以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蘊去啟迪,熏陶人們的精神世界,引發人們對民族歷史的追懷和對未來的進取。李堅、李銳提出城市的個性就是源於文化的積淀和創新:「表面上看,城市的個性是通過城市的建築、城市的顏色、城市的形態、城市的象徵和標識等外部特徵表現出來的,然而更深層次的是,城市的個性是城市歷史文化積淀的產物。」所以,打造城市品牌的核心應是增加城市文化含量,提升核心競爭力。
文化與品牌聯系密切。品牌的一半是文化,品牌的內涵是文化,品牌也屬於文化價值的范疇,是社會物質形態和精神形態的統一體,是現代社會的消費心理和文化價值取向的結合。品牌文化是指文化特質在品牌中的沉積,是存在於品牌活動中一切文化現象。
品牌包含著文化,品牌以文化來增加附加值。文化支撐著品牌的豐富內涵,品牌展示著其代表的獨特文化魅力。總之,文化與品牌相輔相成、相映成輝,沒有文化就不可能創造品牌,更不可能成就名牌。文化內涵給與品牌的充實,常使品牌充滿生機,具有無窮的生命力。
三、城市品牌建設中的文化內涵
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城市品牌建設,應是全面、協調的可待續發展。即在一定時空尺度上,以長期持續的城市增長及其結構變化,著眼於城市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保證城市各方面的相互銜接、相互適應、相互促進、良性互動,使得城市經濟、資源、環境、人口的和諧演進與協調發展,最終實現高度發展的城市化和現代化,滿足當代城市和未來城市發展的需要。其中,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條件,環境可持續發展是基礎,社會可持續發展是保證。城市可持續發展強調城市建設發展進程中的持久性、連續性和可再生性,有效協同「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保障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則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具體說來,城市品牌中文化內涵建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城市定位——文化引領
城市定位主要由定性(城市性質)、定向(發展方向)、定形(城市形象)、定量(城市規模)四個方面組成,涉及城市在不同尺度區域空間社會經濟地位(包括社會文化聯系、經濟分工關系及空間區位關系等)、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發展特色三個層次。決定城市定位的主要因素有歷史背景、經濟地理位置、產業發展現狀、城市人口與經濟規模,以及與其他城市的關聯情況等。城市定位在中心戰略上,著重的是發展目標;明確定位,有明確的競爭力城市作為戰略參照物,識別一個有吸引力的目標,選擇一個有利的定位,採用相應的保護性策略;獨特而准確的目標定位具有城市競爭優勢。以規劃為龍頭,推動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資本。將城市文化建設納入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之中,研究制定文化強市發展戰略,加強對本地文化研究,深入發掘本土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研究城市的個性 、風貌及其載體展現。一個沒有以文化作靈魂的城市不可能有永久健康的持續發展。一個沒有自己獨特文化的城市群,也很難保持持久的吸引力和快速的發展速度。高品位的城市文化能為城市經濟及各方面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是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2.城市形象——文化延續
城市形象就是城市軟硬體系統各構成要素長期綜合效應的反映。美國著名品牌大師大衛·奧格威在品牌形象論中指出:「未來最終決定品牌市場地位的是品牌總體上的性格,而不是產品間微不足道的差異。」塑城市形象,聚城市合力,為城市發展提供新的空間,從根本上促進城市的更新和經濟騰飛。形象是品牌表現出來的特徵,反映了品牌實力與品牌實質。品牌形象由顧客評價使之成為贏得顧客忠誠的重要途徑。俗話說:產品是企業的,品牌卻都在消費者的心裡。要想在消費者心裡建立起一定的品牌,沒有良好的企業形象很難在消費者心目中佔有位置。所以,不管是世界名城,還是國內大都市,或者中小城市,對城市形象建設都尤為重視。城市文化是以「遺傳基因」為片段,通過不斷編譯、解碼的過程代代相傳,有條不紊地引導城市的產生、發展、聚集,從而使城市的文脈得以延續。城市文化是城市形象的綜合概括。越有特色的城市,文化底蘊也就越有獨特之處。
城市形象的展現,不僅在於它的外觀形象,更重要的是其外觀形象所蘊涵的「精、氣、神」和市民素質。如果僅從建設廣場,修擴園林,栽種花草等來塑造城市形象,對其理解就有失偏頗。只有致力於塑造高素質的市民,營造美好的社會生活空間,創造宜人的生產生活環境,才能真正樹立起良好的城市形象,從而使城市發展和人的發展需要協調同步。可以說,在城市形象建設中,增加文化含量才是完整意義上的城市建設。總之,「活文化、活物質」的動態文化氛圍,讓城市發展充滿堅強的後勁。
3.城市靈魂——文化特色
城市是包容文化的載體,文化是凝聚城市精神的靈魂。文化特色就是城市生命的體現,是城市的魂靈。「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一個城市也是如此。那麼,城市文化特色就是城市外在形象與精神內質的有機統一,是歷史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有機統一。「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曲《大風歌》,生動地傳達徐州傳統文化的神韻。徐州在城市建設上,一直秉著特色文化與現代名城建設相融合的原則,致力於保護、開發、利用兩漢文化、名人文化、軍事文化等特色文化優勢,把物態的文化遺存匯入現代城市文明,發揮城市獨特個性與魅力,提升城市檔次、拉動城市經濟。通過系列文化特色活動,完善城市魂靈,彰顯城市精神,把全市人民的注意力吸引到一個共同的目標上,提高市民的自信心,激發市民內在的幹事創業的熱情,實現向城市現代化建設事業主力軍的轉變。總之,城市建設有了特色,才會有生命力,有了特色才會有影響力,將優秀傳統文化同現代文明密切融合,保持鮮明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強化個性,才能創出特色,走出城市品牌之路。
4.城市宣傳——文化發掘
城市的競爭優勢來源於其擁有的難以模仿的資源能力,如物理的獨特性、路徑依賴性、因果的含糊性、經濟上的制約性等。城市品牌產生於城市與受眾相互信任、忠誠的關系中,是在長期交往中逐漸形成的,是綜合能力的體現,就具有難以模仿、路徑依賴和因果模糊的特徵。它所具有地域性、關聯性和有效性,能夠整合城市資源、降低成本、吸取與集聚生產要素,給受眾帶來獨特價值和利益的功能,促進城市協調發展。對整個城市的文脈、區域文化資源的挖掘、梳理、登記,可以表現出城市優秀品質文化,表現出中國人智慧文化,表現出高超技能文化。西門·海兒:你說什麼客戶不會記多少,但你帶給他們的感受,他們卻永遠忘不了。挖掘應該是集體記憶的東西,要想辦法變成當地城市的記憶。我們可以通過建立旅遊景點,使人們訪遺跡,聽遺聞,身臨其境,睹物思人,既達到一種高尚的藝術享受,又受到追終思遠的古文化熏陶,在發掘的基礎上,廣開門路,比如設網站、博客、論壇、拍廣告、攝錄像等,推銷自己,擴大宣傳,提升城市整體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綜上所述,看一個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競爭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它的文化資源、文化氛圍、文化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城市以文化論輸贏。所以,城市建設的根本目的不在於建設一個環境優美的功能城市,而在於建設一個社會和諧的文化城市。城市文化影響城市性格,城市魅力源於城市形象,城市形象依賴城市精神支撐。研究城市品牌競爭力,研究城市品牌經營,將城市自身的積累和獨一無二資源優勢充分整合,高計個性化的城市品牌,抓緊城市文化建設,就能保證城市永遠保持旺盛的、持續發展的活力,永遠站在城市競爭的前沿。
㈨ 怎樣進行區域文化建設
區域文化建設,就是從價值觀念、能力水平、道德品質、精神狀態、思維方式等方麵塑造主體形象,提高勞動者整體素質,推進區域經濟發展進程。高層次的、含有多元文化的環境建設能夠提高區域的品味和親和力,高素質的、有文化底蘊的人才能夠增強區域的吸引力和發展潛力。文化與經濟的融合,可以提升區域的綜合競爭力和發展後勁。所以,加強區文化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通過社會經濟生活文化含量的提高,能提高人們的素質,提高生產力水平和消費力水平,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通過加強區域文化建設,激勵民風民氣,樹立信心,改變觀念,開拓進取,在提高人們文化素質的同時,解決社會發展中經濟自身不可能解決的諸如精神需求、觀念轉換、民族團結、人才素質、文化復興等種種社會問題。同時要加強區域新聞傳播、文娛體育、科學教育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人們對現代文化的接觸范圍,加快區域文化的發展,發揮區域文化對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
㈩ 白酒區域性品牌必須解決哪些問題
轉載八部文章提供參考:
區域性品牌必須正視兩個課題
當前,區域性品牌必須正視兩個課題。一是如何構建區域壁壘?區域性品牌如何面對強(八部營銷策劃公司)大的全國性品牌和區域強勢品牌的外部擠壓?以河南皇溝酒業為例,其在河南商丘永城縣級市場上,年銷售收入已經超過8000萬元。當地一位企業老闆說:「不喝皇溝酒,對不起高全友(皇溝董事長)。」
而山東的乾隆杯酒業,其在濰坊昌邑縣級市場銷售已經突破9000萬元。皇溝酒業和乾隆杯酒業都是在白酒包圍圈裡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市場,做到了「我的地盤我做主」。對於區域白酒品牌來說,精耕細作、耐得住寂寞,把最簡單、最容易的事做好,小縣城也能做出大市場。
二是區域性品牌如何獲得持續性增長的「動力引擎」,實現從區域性品牌向全國性品牌的過渡。例如安徽宣酒特貢、臨水酒業異軍突起的經典案例。
根據北京方德咨詢近十年區域品牌研究與實戰咨詢總結,提出了區域品牌(縣級區域、地級區域、省級區域品牌)基於渠道與組織優化,以實現持續性增長的9F策略路徑:區域為王的戰略路線、產業鏈優化整合、資本整合、產品橫向與縱向結構化體系、品牌物化激活、不對稱營銷、金蜘蛛網格化工程、營銷流程再造、標准化體系打造等。並配合案例闡述,希望對區域品牌快速增長有所幫助。
三、構建清晰的區域品牌發展路線圖
對於區域性品牌來說,構建清晰的品牌發展路線圖是企業首要的經營戰略。「區域為王」和「兩翼擴張」是戰略發展之道,與此相匹配的低成本聚焦戰略路線和(八部營銷策劃公司)差異化競爭戰略是路徑選擇。與企業戰略發展對稱的是防禦型戰略和進攻型戰略。對於區域性品牌來說,營銷模式無定式,清晰的戰略規劃為基礎,合理的資源配置做保障。
對於銷售模式的選擇問題,則需要充分考慮區域品牌不同的發展階段。充分調動商業資源,採取貼牌、包銷等模式,以商家控價為主導的營銷模式,對於資源薄弱的區域品牌來說,是最優的低成本王者之道;而廠商控價一體化模式轉型,採取的是結構化多產品群狼戰術,是區域強勢品牌的不二戰略選擇。而巧借資本,實現區域品牌的華麗轉身,則是最完美的戰略性選擇。
陝西太白酒的成長與發展,就是區域品牌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完美典範。
案例鏈接:河北古順釀酒股份有限公司三年時間實現從零到億元的品牌突圍之道。
2009年,破產5年之久的古順釀酒被民營企業家趙德祥全資收購,引進北京方德咨詢機構,實現古順企業重塑。在對古順企業和品牌進行了深入的調研之後,北京方德咨詢提出了古順釀酒崛起的戰略路線圖:第一,品牌戰略地圖由地方文化品牌到「順文化」第一酒的消費形態定位戰略升級:即由邢台政商務第一酒,到邢台第一酒,再到中國「順文化」第一酒;第二,市場戰略規劃圖由邢台市第一酒到大邢台第一酒,再到大河北全面布局;三年內,聚焦資源於大邢台,實現區域市場佔有率達到50%。渠道模式地圖由商家控價模式到廠家控價模式的轉型,廠商價值鏈一體化共建共贏市場。
四、1+1+1產業鏈重組整合
從根本上來看,白酒(八部營銷策劃公司)產業價值鏈即基於白酒產業特徵的四維價值鏈:上游供應商價值、白酒企業價值鏈、下游分銷渠道商價值鏈以及終極消費者價值鏈。整個產業價值鏈是一個有機整體,不可或缺。
隨著市場對基酒資源需求的不斷增加,下游廠家對供應商的依賴性就會越強,對上游基酒資源的控製成為競爭成敗的核心要素;而分銷渠道與上游廠家以及下游消費者的關系同樣如此。如何把握行業價值鏈的核心競爭要素,並將其放大打造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將決定下一輪區域品牌是否崛起。
白酒行業經歷了「產品資源競爭」階段、「渠道資源競爭」階段、「終端資源競爭」階段、「資本資源競爭」階段以及「上游基酒資源競爭」階段。從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產業價值鏈中的各個要素相互博弈的結果,也反映了在不同競爭階段企業要堅持「1+1+1戰略重組」,而非全面要素一把抓而獲得市場贏利。
「1+1+1戰略重組」盈利模式的使用,對區域品牌尤其是尚待復甦的中小白酒品牌提出三個具體要求。
一是白酒企業能夠對不同競爭階段、不同區域市場的核心要素有著清晰的了解;對於河南、河北、山東、安徽等相對封閉的市場來說,鎖定特定區域市場做深做透是一個很好的戰略性選擇;而對於江浙等開放型市場來說,撒網式捕魚則是企業獲得飛速發展的必然性選擇;
二是對企業的核心具備要素要有清晰的判斷,是產品開發能力還是渠道控制能力,是(八部營銷策劃公司)社會資源整合能力還是資本資源整合能力,企業只有清楚知道自己所擁有的核心資源能力,才能夠對自身資源進行有效整合;
三是實行「1+1+1戰略重組」盈利模式是對企業復甦的一個重要挑戰,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傳統營銷模式的顛覆,因此需要企業高層站在企業發展的角度看待變革問題,並積極推動企業戰略性重組。洋河能夠迅速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是企業高層能夠統一共識並積極推動變革的結果;沙河王倒下卻很好地說明了企業變革對決策層統一意識的要求。
案例鏈接:重新掌控主動權,改變「為他人作嫁衣」的銷售模式——河北青竹釀酒有限責任公司產品結構升級,廠商共建市場實現雙贏的模式。
背景:失去終端掌控力的廠家。青竹酒業是一家擁有兩個中國馳名商標的白酒企業,這在國內並不多見。但是,長期的裸價銷售模式,導致企業盈利狀況很弱,幾乎沒有控制市場的能力,被經銷商牽著鼻子走。
因此我們決定從內部改革入手,逐步提升青竹酒業的市場競爭力。
據此,我們制定了「向廠商合作的良性模式發展,從打造本埠樣板市場開始突圍」的策略,同時我們提出了三個策略方向,幫助青竹酒業先穩固徐水市場,再逐步占據保定市場,最終發展成為河北市場五、區域強勢品牌:
一是由經銷商裸價模式到廠家控價的經銷模式轉型,強化廠商共同做市場;
二是由粗放型的市場布局到戰略型市場布局,實現1+4戰略市場布局模式;
三是成立經銷商+項目組+咨詢公司三維一體的聯合體,協助各區域樣板市場的打造。
成效:2009年~2011年3年的持續性合作,由試點到全面推廣,從經銷商裸價銷售模式(八部營銷策劃公司)到廠家控價代理模式的成功轉型;青竹酒業的經營業績、品牌形象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綜合利潤率提高了55%。
六、區域品牌進入資本整合
中國白酒第三輪資本浪潮的主題是區域品牌資本整合。對於區域性品牌來說,正充滿著對金融資本的渴望之夢。可以判斷,未來幾年內,中國區域品牌將迎來一股資本整合熱潮,隨著川酒、蘇酒以及徽酒資本整合的完成,魯酒、豫酒和東北酒將會進入資本整合期。正如一位白酒企業掌門人所說,未來十年,資本改變中國酒業。
2011年,中國白酒進入調整期,其顯著特徵是白酒的品牌格局、競爭層級以及競爭特性都發生了很大改變:中國白酒是一二線白酒的正面競爭,是強者之間的競爭游戲;資源戰與品牌戰是主題,企業間拼的是資本,拼的是實力。
由於受到一線白酒企業和區域中小品牌的雙向擠壓,營銷費用越來越大,競爭門檻越來越高,區域品牌白酒企業對資金的需要與日俱增, 資本企業帶來的是資金流與先進的管理理念。但企業擔心資本會改變所有權與經營組織結構,甚至會改變企業發展戰略,所以資本與白酒的成功整合,關鍵是經營理念與價值觀的重新整合,以順應新形勢下的市場競爭。對於區域品牌來(八部營銷策劃公司)說,有幾種資本路徑可以選擇。
路徑1:尋求資本支持,打造區域市場優勢。陝西太白酒業有限責任公司藉助華澤集團資本整合,實現企業管理與品牌優化。而藉助區域內資本支持,則是最好的區域品牌做大做強的資本整合之路;
路徑2:同業資本聯合,可以有效地規避區域類同業競爭問題,實現做大做強的戰略目標。這一點對於魯酒、豫酒等區域品牌集中區域來說,不外乎是一種共榮發展的有效捷徑。如山東花冠整合御思香,景芝整合板橋酒業等。
路徑3:多元化參股。名酒品牌的成功往往是多年的積累和精耕細作後的產物,而能夠一躍成為一線名酒的幾乎是鳳毛麟角。目前也有不少區域品牌已經積聚了大量的資金,如果本身不具備成為名酒的品牌,可以在這個時候進行資本多元化分配,投資到上下游相關多元化產業,比如參股銀行、能源材料等,也可以對產業鏈比如上游的高粱、小麥,下游的包裝材料等進行延伸。多元化的發展,可以從整體上將企業基礎做大,然後反哺主業。
七、橫向產品結構與縱向產品結構戰略要相匹配
區域酒類品牌普遍面臨一個問題:產品結構化體系缺失。具體體現在:產品線混亂,缺乏戰略主導產品,或戰略主導產品低端化、老化嚴重,渠道商與終端商積極性嚴重不足,企業不願意也沒有能力推廣中高端產品,使得企業發展後勁不足。
我們通過對近6(八部營銷策劃公司)0家區域品牌進行咨詢服務後總結得出,區域品牌要想獲得持續性發展,需要構建清晰的產品結構體系,實現橫向產品結構體系與縱向產品結構體系的戰略匹配,方能實現區域品牌的長遠發展。
橫向產品結構體系主要是實現企業老產品的合理升級問題;縱向產品結構體系主要是實現品類細分化市場,採取多產品群狼戰術,有效阻擊競爭對手,構建產品壁壘。低檔暢銷老產品承擔著快速回籠資金的重擔,企業不能輕易放棄老產品。但同時企業也面臨著一系列問題,一方面渠道與終端利潤攤薄;另一方面產品面臨老化,消費者消費信心不足,這就需要企業針對老產品進行戰略升級。
老產品戰略升級核心策略為「提價」與「橫向多元化」。老產品必須通過提價來滿足區域與終端對產品利潤的需求,否則老產品必然死於渠道抵制。而提價的核心在於老產品的升級,或產品品質升級,或產品防偽升級,或產品包裝升級。老產品戰略升級採取「橫向多元化」,是保證老產品活化最關(八部營銷策劃公司)鍵的策略,主要通過兩個層面橫向多元化發展,一是渠道優化,或採取老產品總經銷模式,或削減、優化中間渠道環節,採取直分銷模式,保證渠道間的良性發展;二是老產品細分多元化,採取分產品代理模式,或推出喜慶版,或推出商務版,滿足渠道間產品的穩定性。本文以陝西省太白酒業有限責任公司針對「普太白酒」的戰略升級,與正一品文王貢酒和高爐家酒的困惑為例,針對老產品升級問題進行詳細分析。
案例鏈接:陝西太白「普太白酒」如何進行「升級換代」?
面對普通太白酒出現品牌老化的情況,公司決定對其進行品牌升級,每瓶產品的零售價格提高到10元,較原來老太白酒提高了2元,外包裝每件由20瓶改為12瓶。
首先是瓶型的升級,新酒瓶比老酒瓶高大,原來的酒瓶里盛裝的是500ml的酒,現在每瓶多了50ml,改為550ml了。
其次是口感和品質也有所提升,酒體更加豐滿,口味有所變化,並在釀造技術上做了改進。新普通太白酒仍為兼香型。樣品酒研製出來後,公司數次提供給專家、消費者及經銷商進行品評,針對他們提出的意見進行改進。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反復調制,新普通太白酒的口味、口感更醇、更香、更綿,更適合大眾消費者。
在瓶蓋工藝的設計上,新普通太白酒採用的是擰斷式瓶蓋。以前的瓶蓋不易開啟,還容易劃傷消費者的手。改進後的瓶蓋一擰即開,方便飲用,同時也在細節方面體現了公司的人性化設計。
增加了防偽功能,防止假冒偽劣酒在市場上流通。新普通太白酒在標簽、瓶蓋上都新增了(八部營銷策劃公司)防偽標識,瓶蓋頂上印有彩色圖案,工藝復雜,成本大,不易仿冒。同時在瓶身上增加了「過度飲酒有害健康」的警示語,以提醒消費者「適量飲酒,健康飲酒」。
升級後的老產品很快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上市後僅一個月,新增加了70多家經銷商。同時,新普通太白酒很受消費者的喜愛,經銷商銷貨的積極性更高了。
據陝西延安一經銷商透露,新普通太白酒從2007年4月面市以來,市場反響很好,賣得相當不錯。要求經銷新普通太白酒的經銷商越來越多,僅關中地區的新經銷商就達到了70多家。
對於區域品牌來說,實現縱向產品結構體系是企業持續性發展的關鍵策略。差異化細分品牌切割,主攻黃金價格帶。針對安徽市場,30元~200元中高端價格帶是古井貢酒、口子窖、迎駕等區域強勢品牌的主導價格帶,200元~500元價格帶是郎酒、洋河藍色經典等二名酒主導價格帶;10元~30元中低端價格帶是區域品牌主導價格帶,30元~200元中高端價格帶與200元~500元次高端價格帶,是區域品牌主攻的黃金價格帶。區域品牌的地域文化基因以及產品支撐能夠推動中高端與次高端價格帶的快速培育,關鍵是營銷系統與營銷戰術的打造。迎駕貢酒產品線結構化戰略突圍,其構建了迎駕糟坊、百年迎駕、迎駕星級(金星銀星)、生態年份酒清晰的產品架構,使得企業獲得持續競爭優勢。
案例鏈接:安徽文王貢:產品創新,再現老品牌新春天;專家級文王貢:開啟徽酒商務型低度、時尚、高價值時代
背景:徽酒的抱負與文王的困惑。徽酒的魅力源於它有一顆永遠「不安分」的心。當前,以古井、口子窖、迎駕為代表的徽酒品牌已經不滿足於僅在省(八部營銷策劃公司)內擁有高份額的市場佔有率,開始加速全國化進程的步伐。而以文王貢、高爐家、種子為代表的省內強勢品牌,正不斷對中檔價位市場進一步細分,以實現全省通賣。
談及文王貢酒,它是徽酒中低端白酒品牌中當之無愧的王者,它曾經在安徽創造出無數的佳績。然而在新一輪的增長潮中,文王貢並沒有跟上徽酒發展的節奏,被其他優秀的徽酒品牌甩開了距離。這一發展之惑,直接促成了其與我們的戰略合作。
溝通:新定位,分商務用酒的一杯羹。隨著我們對安徽市場調研的展開,發現安徽政商務白酒消費容量增長強勁,將面臨一次新的白酒消費升級。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為安徽帶來了商務用酒的新潮流。因此,我們認為文王貢酒必須抓住此次契機,在競品都在訴求年份和歷史的形勢下,迅速佔領商務用酒的領袖地位,實現從原來「老百姓的酒」向「商務白酒」的角色轉變。因此,隨之而來的是與之相匹配的新營銷模式的構建。筆者認為:「中高端產品的上量需要廠家控價前提下的新廠商合作模式,而不是傳統的分銷模式,因此,新營銷模式的構建是文王貢酒新品牌形象打造的保障,我們將致力於為文王貢酒導入專業的新產品品牌辦事處,為文王的發展插上助推器。」
決策:實施品牌產品化,引導安徽「低度、高價值」白酒消費新潮流,營銷需要想像力。研究成功企業的發展路徑,我們總能發現,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其一招一式都大有規律可循。在鞏固期沉著穩健,在突破期則大開大闔,動靜之間將進攻的節奏與藝術展現得淋漓盡致。
鑒於此,八部營銷認為,當前文王在欲破而未破的當口,須以大膽的手法來提升其品牌形象與檔次,其中,品牌產品化的實施是核心點。因此,在文王意欲推出中高端產品「專家級」文王貢的情況下,我們全程參與其中,開始了品牌產品化的傾力打造。
打造方向一:低度。消費理念的悄然轉變,白酒消費新生代的消費特性,國家之於白酒行業相關限制政策(八部營銷策劃公司)的出台等因素,正在引導著傳統白酒走向低度化。在度數方面,徽酒與川酒、豫酒一樣,普遍度數偏高,主流品牌的度數均以高度為主。我們結合白酒度數的潮流所向,以及當地消費者對白酒度數偏好變化方向的前瞻性判斷,力主「專家級」文王貢酒向低度、優質發展,搶占安徽低度商務白酒第一品牌的位置。
打造方向二:高價值。低度白酒如何與優質白酒劃上等號,是一個很大的行業課題。而在這一問題上,筆者認為,文王貢酒在這方面是極具優勢的。文王董事長劉素敏是安徽省內唯一一位釀造專業科班出身的企業領導人,在她的領導下,文王的釀造工藝處於領先水平。
在具體的品牌塑造上,我們從四個方面,將「專家級」文王貢酒的「優質、高價值」的核心訴求點清晰地表達了出來。將「專家品牌」作為品質的核心訴求,品牌訴求實現100%聚焦;見證數字力量,品牌訴求數字化。將品牌(八部營銷策劃公司)領先的技術優勢具像展現;目標消費群升級,「專家」形象高端化、時尚化,給品牌附加以無可比擬的無形價值;媒介傳播內容的一致性、持續化。圍繞「領先品質」的訴求,廣告內容保持前後一致,持續傳播,提升品牌影響力。
成效:有著正確的策略指導,又有科學的組織、資源配襯,專家級文王貢酒上市僅一個多月,便完成了3000餘萬元的銷量,當前銷量佳績正在持續……一個「低度、高價值」的徽酒商務新時代已經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