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作文 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
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
中國的傳統節日包括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正月拜年、元宵燈火、清明祭祖、端午龍舟、中秋賞月、重陽登高……節日活動千姿百態,豐富多彩。
中國的傳統節日,展示了中華民族和諧為美的道德思想,體現了中華兒女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社會進步的渴望,表達了華夏子孫對美好理想、智慧與道德的追求和嚮往。 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凝聚中華民族向心力的紐帶,是中華民族舉國歡慶的聚會。
中國的傳統節日,從遠古走向現代,從民族走向世界。它代表著過去,也代表了未來,它是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象徵。
魯迅說過:「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民魂是什麼?傳統文化無疑是其核心之一,而中國的傳統節日正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忽視自己傳統節日的民族,是一個淺薄無知的民族;一個拋棄自己傳統節日的民族,是一個走向墮落的民族。
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要靠每一個中國人,而傳承中國傳統節日的重任,落在了我們新一代的身上。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我們有義務、有責任讓我們的傳統節日源遠流長,發揚光大。
作為年少的我們,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提高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識,責無旁貸。
我支持中國的傳統節日,它讓我學到了中華民族崇尚勞動、尊親敬祖、敬老敬賢的傳統文化。
我支持中國的傳統節日,它讓我學到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勤勞善良、勇敢智慧的傳統美德。
我支持中國的傳統節日,它有著美麗的故事、動人的傳說。
我支持中國的傳統節日,它讓我時刻感受著濃厚的親情,帶給我無盡的歡樂與嚮往。
我是中國傳統節日的堅定支持者。
B. 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發揮傳統文化的作用,應持有的正確態度:
1、「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面向世界,博採眾長。
2、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內容,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它們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4、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應該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創新。
拓展資料:
中國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不同的文化形態來表示的各種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C. 如何正確看待傳統文化作文
在我國傳統節日里,我「遙望」古代詩句而感慨。傳統文化在我的腦海里似乎已轉化成了一串串飲食文化的符碼,為我品嘗中華「小吃」劃定了時間表,我津津有味的咀嚼著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不論在什麼時候,都察覺得到它的存在。正月十五元宵節,我知道吃湯圓的時候又到了。「湯圓呢?今天可是元宵節啊!」餐桌上的麵包既讓我驚訝又讓我納悶。湯圓湯圓,就是一大家子人要團團圓圓的意思。傳統文化在不同的節日里,用不同的東西告訴我們。它沒有消失,就像大家春節一家要團聚在一起,吃著年飯。不同的人用它們不同的眼光看待它,它的重要性也隨之改變。傳統文化不僅是流動時間的凝固劑,更是民族個性的烙印。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用自己的個性情感,彷彿群體無意識般地充實著傳統文化。內斂含蓄,善良仁義,樂觀信賴,天人合一……這是一種純粹的情感,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洗禮一路走來,不同時代的人們賦予了它不同的形式,有的至今為人們所熟知,有的已湮沒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而現在的我們,盡管奮力追溯著一切傳統文化的習俗,爭相效仿,但同時並存的,卻是日漸冷漠的人情,有的人可以為了工作利益而擠壓出更多的時間,卻從不為自己的親友,家人甚至是自己的心靈留一點空間。
D. 1.談談你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沒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無法前行的,我們必須對民族精神命脈予以理解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它已流淌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血液里,根植於每一位炎黃子孫的靈魂中。綿延千年至今,優秀傳統文化為與新時代相融合,需要根據時代特點進行挖掘和轉化,根據現代發展的需要,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有效的汲取和運用,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獲得新的延續和發展。
我國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包容性和凝聚力,作為「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至今,因其強大的包容性和凝聚力,彰顯優秀傳統的生命力、融合性和連續性,幾千年文化綿延不斷。這也使得我國成為歷史上唯一沒有中斷過的文化。同時,對外來文化表現出包容性,例如佛教從印度傳入我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不斷地融合和轉化,到唐代基本實現漢化。善於吸收其他地區和民族的優秀文化,並根據民族特點將其內化為自身文化的一部分,逐漸形成了豐富的民族文化。中華文化受特定地理環境、社會條件、歷史氛圍等因素的影響,顯現出區別於其他國家與民族的特徵。通過具體分析其特徵,能為我們創造性轉化優秀傳統文化提供借鑒。
E. 怎樣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面對傳統文化,要辯證地認識它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急速興盛的強勁精神財富與特有的思想品質。中華民族注重文化建設與文化傳承,華夏文明五千年,中國的文化歷史從未中斷,於四大文明古國是惟一一個能完備地伸延文明史的國家。
我們要極力發揚中華傳統美德,妥善提升理論信心、道路信心、制度信心,減弱民族自尊心與民族自信心,減弱民族自豪感與民族責任感。要以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作我們的行動指南,其實讓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與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作為構建中華民族傑出復興的中國夢獲取道德支持與理論支撐。
F. 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 200~300字
寫作思路:
開門見山地寫自己喜歡中國傳統文化什麼方面,然後詳細介紹其為什麼吸引自己,最後表達一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範文:
在眾多傳統文化中,我最喜歡景泰藍。因為它很高貴,是從宮里傳來的。最好的景泰藍是明代景泰藍,因為那時的景泰藍雖不如清代的精細,花紋樣式多,但釉底較厚,鍍金線條飽滿,更加生動。所以明代的景泰藍最好。
景泰藍,又名銅胎掐絲琺琅」,景泰藍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品製作景泰藍先要用紫銅制胎,接著,工藝師在上面作畫,再銅絲在銅胎上根據所畫圖案粘出相應的花紋,然後用不同色彩的琺琅釉料鑲嵌在圖案中,最後再經反復燒結磨光鍍金而成。
景泰藍的製作既運用了青銅和瓷器工藝,堪稱中國傳統工藝的大集成者,這種銅的琺琅器創始於明代景泰年間,因初創時只有藍色,故名景泰藍。
有一次,我在中央二套的《鑒寶》欄目中,看見了一個深藍色的明代景泰藍,上面,花紋不多,但畫的栩栩如生,像真的有花和樹長在上面似的。鍍金線條都鼓了出來,非常漂亮。我便喜歡上了景泰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真聰明,造出了景泰藍這種既漂亮又不失高貴的工藝品。
G. 我眼中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作文 1500字
我眼中的傳統文化 我國是有著5000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燦爛多彩的傳統文化。 在我眼中,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中 華民族文化之源,是我們祖先留下的一份寶貴的 遺產,是中華民族的根。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給予了我們現代文明 的全部。從道德反面看,我國古人就提出了各種
引導人們向著健康,有秩序的生活邁進,
思想,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先前思想達到了一個高峰, 出現了各種學說,有道家,儒家,法家等等,而 最著名,對後人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儒家了。儒 家先賢提出的各種思想學說對於後人有著密切的 聯系。比如,儒家推崇孝道,推崇尊老愛幼,這 在當前社會都是十分前衛的思想,如今也發展成 為了最基本的道德准則。在治國方面,儒學也有 得道之處,比如論語當中提到的「為政以德,譬如 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的著名學說,給無數後 世君皇一治國方針。論語當中還提到了很多關於 為人處世之道,比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 車無輗,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這句話,簡 單數十字,就將誠信這一理念闡述得淋漓盡致, 將失信於人的人比喻為失去了輪子的車,其嚴重 程度不言而喻;還有關於學習的,比如「見賢思齊 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等等。儒家學說幾乎涵蓋 了生活的全部,對當今社會產生了莫大的影響。 而不是儒學一家獨大,道家法家各自的核心思想 也頗具參考價值。這些思想對於當今的發展而言 依舊具有其道理所在。這就是財富,我們應當珍 惜之。 古代聖賢提出的思想,那僅僅是我國傳統文化的 一部分,除了這些思想,我們還有生活習性之類 的文化。我們中華民族從古至今,都生活在這片 土地上,自然而然,我們就會有了自己生活方面 的習慣,比如,我們吃飯都使用筷子,這在西方 國家是絕對沒有的;我們有自己的傳統節日,比 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
日怎麼來的?這些節日都是5000年歷史里沉澱出 來的最精華的文化所在,這些節日濃縮了中華民 族的期盼,
系列感情,這些節日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標志。 在古時候,我國勞動人民就用智慧,在農耕時 代,經過長期的觀察,總結出了經驗,最後濃縮 成為二十四節氣,這對於農民的勞動生產而言, 是非常有幫助的;我們祖先還用自己的智慧,得 到了各種具有歷史意義的發明。這些發明創造對 於中華民族的發展起著非常大的作用,讓我們中 華民族長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我國的傳統文化,
峰,讓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勇往直前,就算 是近代,就算是我們中華民族收到危難時,我國 傳統文化的優秀品質依舊支撐著整個民族體系, 讓我們一次次不畏生死的抵禦外族入侵。我們失 敗過,但從不失去信心,從沒有丟失信念。 而如今,當我們挺過來了,當我們大部邁向另一 個輝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將我們偉大的傳統文 化棄之於腦後了嗎?不行,絕對不行。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不但支撐著整個中華 民族的脊樑,還在各方面影響這全世界。比如, 西方文化,強調的是個人自由主義,而我們中華 民族向來以國為重,沒有國家就沒有個人。看起 來在價值取向上有著巨大的差別,但無論是自由 主義還是團體主義,我們在最終的最求上沒有太 大的差別,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越來 越多的問題出現了,有些問題根本不能用傳統的 自由主義進行評定,在這些方面上,他們就要借 鑒我們的思 想,來整合出適合他們國家的新價值 取向,我們傳統文化當中的道義,還有裡面所闡 述的「以和為貴」的思想,對於他們都有著巨大的 參考價值。 隨著中國的崛起,世界的目光將再次聚焦於我們 身上,而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思想,我們的價值 取向,將再一次成為主流,我們將用自己的行 動,來影響全世界。而作為現代文明之基礎的傳 統文 ... 展開全部> 化,將再一次向世界展示自己 那耀眼的光芒,這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將為世 界所共享。
H. 論述應該如何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的最主要特徵是其支配地位長期被儒家倫理文化的價值取向占據著。上至華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會,上下五千年,儒家倫理文化一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除此以外,我們還能從以下幾方面特徵加以認識:
首先,中國傳統文化是封閉的生態環境條件下,農業為主的自然經濟的產物。是以漢族為主體,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創造的,這一特定區域特定人類圈的社會精神形態,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其次,中國傳統文化是歷時五千年形成的一個完整而龐大的體系,從哲學思想、思維方式到心理傾向,滲透進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豐富,具有內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為文化傳統,世世代代傳播延續下去,還將繼續傳承下去,無論是自然傳承,還是選擇傳承,隨著時間的推移,從不停止。教育的傳承屬於選擇傳承,即把優秀部分傳承下去。因此,它具有永久的傳承性。
第四,傳統文化屬於舊的時代,受著時代的局限,總是一分為二的,其中精華與糟粕並存,養料與毒素同在。對教育有正面的積極的影響,也有負面的消極的效應,具有影響的雙重性。
I. 談談你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100字
這是一個與「現代文化」相對的名詞。所謂傳統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保留在每一個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文化。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它有著特定的內涵和佔主導地位的基本精神。它負載著一個民族的價值取向,影響著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擾著一個民族自我認同的凝聚力。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保留在中華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它包括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
文化是一種歷史現象,每一個時代,都有著與之相適應的文化,並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文化又是一種地域現象,不同國家、民族的文化,都有著各自的特徵,而且相互交融和滲透。與其他國家和民族相比,中國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持續發展未遭中斷的文化,中華民族又具有多源一體的發展格局,決定了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如下三個基本特徵:第一、源遠流長,綿延不絕,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和頑強的再生力。第二、豐富多彩,博大精深,具有鮮明的整體性和多元性。第三、長於積淀,注重交流,具有相當的穩定性和一定的開放性。
三、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必須在分析的基礎上,批判性地吸收和繼承中國傳統文化。
現實是傳統的繼承,傳統是現實的基礎,沒有傳統便沒有現實。對待傳統文化有兩種態度:一種是虛無主義,一種是國粹主義,這兩種態度都是不正確的。我們應當正確地對待我們祖國的文化遺產,反對虛無主義,就是要充分認識祖國文化的精華,我們中國文化有許多在今天也該大講特講的部分,比如,儒家思想中有關對人性的論述,提出的倫理道德等觀念,至今還有現實指導意義。反對國粹主義,就是也要看到中國文化中的糟粕,也以儒家思想而言,兩宋理學中那些「存天理,滅人慾」觀點,實在讓人反感而不能接受。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作為一種積淀性文化,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民族精神。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就是為了讓廣大的青少年學生能夠廣泛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輝煌成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的情感,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深厚的大中華文化底蘊,並激勵他們去創造更大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