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客家方言與百話方言,如何才能成為廣東的主流
新中國成立後大力推廣普通話,現在到中國境內多數地方旅行已經不需要擔心語言不通的問題,不過到一些城市旅行時,如果遇到年紀較大的長者,溝通起來並不一定流暢,好多方言會讓遊客蒙圈,找不到北。
廣東省現在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不過在古代,這里一直被中原皇朝視為荒蕪未開化之地,是朝延流放官員和犯人之處。
很多人知道福建有永定土樓、南靖土樓,其實大埔的泰安樓也很壯觀,除此之外,梅州還有靈光寺、橋溪村、客天下、雁南飛、百侯古鎮等獨具風韻的景點,這些景點遊客都不是很多,但風景很美!
很多人把潮汕話定為最難懂的方言,主要原因是潮汕話的發音體系更接近唐宋時期的古漢語,和現在推廣的普通話差別很大。
潮汕話共有九個音調,比起六個音調的客家話更加細膩。客家話里有一些字的讀音還和普通話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潮汕話的發音和普通話的發音則是南轅北轍。
因為潮汕話極其難學,民間甚至送了一個外號「學老」,意思就是學到老都學不會的意思,其實這個詞是從「福佬」兩個字演變而來,因為潮汕人的祖先更早前來自福建。
『貳』 總要創死一個什麼梗
總要創死一個是方言梗,靠運氣的意思。
總要創死一個,是東北方言,創同撞,總要創死一個就是總會撞上一個。
方言梗是通過對方言的字詞同音或近音的條件,用同音或近音字來代替本字,誕生於各種方言類作品。
在「梗文化」盛行的今天,「梗」已經成為互聯網表達的符號,它在廣大網友自發參與創造中不斷轉化語義、增加內涵,這種濃縮的表達方式實際是一種語言「黑話」,篩除圈子外的人,圈內人通過「玩梗」提高默契與交流效率。
網路社交情境下,「方言梗」的社交娛樂作用遠超鄉村文化認同。
社會評價
基於方言承載的鄉土文化認同和地域想像,越來越多的創作者想要製造「方言梗」吸金,方言類作品良莠不齊。
以盛產「方言梗」的短視頻平台為例,存在靠故意搞怪、誇張喊麥博出位的現象,正常的方言反而顯得不夠「勁兒」,這樣的「出圈」方式缺乏內涵、難以長久,還會給方言打上「土」「俗」的標簽,優質的方言類作品需要在探索中前進。(新華社評)
要傳承保護方言,首先要讓更多人「看見」。「方言梗」大量走紅網路,未嘗不是好事,無疑讓方言更具存在感。特別是越來越多年輕人關注、了解並熱愛方言,對於方言重新煥發生命力具有積極意義。其次是要合理利用。對於方言,合理利用才是最好的保護。
互聯網時代,我們鼓勵對方言文化進行適度創作和傳播,積極探索多樣化的方言開發應用,以「用好」助推方言傳承保護。但也要警惕過度娛樂化、低俗化傾向,別給方言貼上「土」「爛」「俗」的標簽。(光明日報評)
『叄』 如何走出「方言困境」,正確處理推廣普通話和保護方言的關系,有人提出先學方言,再學普通話;有人提出讓
普通話是我們的國語,也是架起全國人民溝通和各項交易往來的橋梁,所以普通話是及其重要的,而地方方言是傳統民俗文化,我們不能忘本,更應代代相傳,工作普通話,生活方言話這個提議非常好,但是兩者應處理好運用,以免在不久將來兩種語言出現演異詞,中國文化淵源流長,方言也是多樣化充滿地方色彩,一句普通要是出現多種方言演異詞,那麼不再會像「買單」二字讓人容易理解!由此言之,無論什麼語言都應規范學慣用語,都要有一個本色!
『肆』 方言發展的前途大概有哪幾種
現在推嵩「說普通話,寫規範字」,看大的趨勢,方言衰亡是必然的,國民的語言遲早會統一。但是,不能說主動消滅方言就是正確的。但無論發展趨勢如何,我們應保護方言,這是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一是保護文化的多樣性,要對方言以及少數民族語言進行調查、記錄、研究和介質保存。二是保障使用方言公民的平等權利。一方面要繼續加強推廣普通話教育,幫助方言人群及少數民族更好的融入主流社會,另一方面,不能歧視和貶低他們,做到真正人格上的尊重。
『伍』 簡談如何在幼兒語言教育中傳承方言文化
簡談如何在幼兒語言教育中傳承方言文化
摘 要:方言文化的傳承即將面對斷層,加強方言教育的實施在幼兒園教育中已顯得刻不容緩。運用社會語言學原理,對常州幼兒方言在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對方言的使用情況分別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從而針對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及幼兒生活的各個環節,提出一系列策略,以增強幼兒說方言的積極性。
關鍵詞:幼兒方言;語言教育;文化傳承
近年來,隨著經濟與社會的迅速發展,常州的方言使用狀況發生了迅速變化,常州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慢慢地失去了主導地位。方言文化的傳承即將面對斷層,加強方言教育的實施在幼兒園教育中已顯得刻不容緩,如何找到方言與幼兒教學的結合點,值得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索。
一、傳承方言文化的重要影響
方言是歷史留給每個人的珍貴遺產,是本土文化積累之後注入每個人靈魂深處的信息,無論現代文明如何洗禮,鄉音的基本信息永遠丟不了。方言有助於保存本地文化的記憶,對於保持當地的文化特色、生活情趣有著重要的作用。正是因為各地的語言、風俗、環境的多樣化,我國以及整個的世界才是豐富有趣的。
二、如何在幼兒語言教育中傳承方言文化
介於兒童時期優越的生理、心理特點,筆者認為兒童的日常生活是一個很有秩序又無一日不做的活動,可以利用這個平台,為他們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寬松的交流氛圍,合理利用一日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時間來培養他們的傾聽能力,並利用多種手段調動他們說方言的積極性,提高說方言的水平,為本土文化的發展作出貢獻。
1.創設環境激發興趣
首先,進行集體的情感教育。通過談話活動使幼兒明確,我們是中國人,都要會講普通話,但我們同時又是一個常州人,最好都要學會常州話。
其次,傾聽時關注個別教育。因為常州方言受地域的影響,方言區的語言也不盡相同,還鼓勵外地的孩子也來講他們自己的方言,使大家在感受方言多樣化的同時,漸漸消除羞澀感,以自然心態來對待方言。
2.多種手段有效教學
為了發展幼兒方言的表達能力,不但要發展幼兒聽的能力,還要培養幼兒說的能力。因此,我們要給幼兒創設“說”的環境。發動家長和幼兒園的姐妹們收集到了許多常州童謠,如:《搖搖搖》《賣糖粥》《哭哭笑笑》等等,在聽聽、說說、反復吟誦的活動中,有助於孩子了解常州的民俗風情和地方特點。如:《賣糖粥》就可以讓幼兒了解常州的歷史及街頭叫賣的情景,使每個孩子說方言的積極性和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3.家園配合提高效果
方言教學僅憑教師在幼兒園固定教學時間里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同家長做好聯系工作,讓幼兒在有條件基礎的家中復習鞏固。
首先,利用家長會的時間和大家共同討論,了解了家長們對待方言的價值觀後,提出了要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滲透方言教學的設想。
其次,充分利用微博、家長QQ群等網路平台為把每周所學的方言內容和目標公布在網路上,以簡訊的形式告知家長。
最後,開展活動,提高興趣。例如,每月一次的童謠朗誦會、每學期一次的講故事比賽等,鼓勵家長一起參加和觀摩,在這樣健康和諧的氛圍中,孩子學得開心,有樂趣了自然會有更高的積極性投入以後的方言學習和交流活動中去。
21世紀是一個經濟全球化而文化多元並存發展的新世紀,尊重和保護而不是統一個人或少數人的母語、風俗、習慣、文化是現代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在社會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方言所負載的珍貴語言信息、民族歷史信息、社會文化信息漸漸處於瀕危狀態。幼兒作為祖國的未來,承載著方言文化傳承的歷史重託。讓我們厚待方言,厚待我們的文明,從幼兒“救起”,繼承和弘揚本土
;『陸』 為何方言總能作為包袱逗笑別人
中華大地地廣物博,社會活動更是豐富多彩。在這樣的環境中,各種文化交織發展,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環境,並且相互競爭。每種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衍生,相輝呼應,共同進步。而方言是體現地方文化特色最直接的表達方式。當一個人說著方言時,有經驗的人一聽就能說出他是那裡的人。在現在的中國,普通話是標准語言,其他的語言一起發展。在電視劇電影中,突然出現的方言總是能夠作為一個包袱都笑別人。在現在的網路也有很多的真人搞笑節目,就說方言來都笑大家。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還有就是人們願意接受方言文化。方言是順著時代的發展,從歷史到現在發展,一步一步的改革,也有很多的方言正在消失,國家相關部門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了,這設立了相關的部分來保護方言文化。無論在哪個地方,人們都願意接受方言文化。可能是這是自己家鄉的文化,也有可能是對這個方言十分的感興趣。所以大家對這個文化並不排斥。因為方言本身的特點,就能夠逗笑別人了。
『柒』 你如何看待方言文化的未來發展前景
在我看來,方言文化在未來的發展前景還是相當的不錯的,因為現在大眾的審美越來越多元化,所以具有很強的包容性,什麼都是可以傳承下去的。
『捌』 少數民族語言文化在流失,怎樣才能讓此延續下去
國家在培養少數民族方面撥款,支持少數民族語言文化建設,培養語言文化的接班人和傳承人,代代相傳,不讓語言文化消失。
『玖』 湖北方言的文化魅力
什麼是方言?《現代漢語詞典》作有如下解釋:一種語言中跟標准語有區別的、只在一個地區使用的話。
歷史上的武漢人不完全這樣理解。對待語言,他們也有著毫不「打梗」的豪氣,認為外國語言也是一種方言。張之洞督鄂時,武漢創辦的外語學堂,就叫方言學堂。至少在學人眼中,當時外語是作為區別於中國母語的一種方言出現的。
民國時期,曾有人認為「古之正音存於域中者,洋洋乎其惟江漢大鄂之風」,因而主張以「夏口之音」「導用於國中」,以之為「正音」,作為漢民族共同語的標准音。這是學術觀點的一種。民國初期,甚至有人提出以黎都督所出之地的黃陂話為「國之正語」,這或許是因了權力諂媚而至的一種語權霸道。
「俱往矣!」增強武漢方言魅力和實力,要把握特色,在展示武漢方言的顯著特徵中進行語言提煉和品牌包裝,在展示精神內核中發揮武漢方言的實力作用。
一是進行語言提煉。提煉出最具代表性,又能為「漢外人士」所接受的語言。北京的「借光」、河南的「俺」、陝西的「我」(音e,去聲),還有東北的「忽悠」等等,在體現地方語言方面至今都不可替代。成都的「儍(音ha,三聲)兒」武漢的「苕」,武漢的「么事」山西的「甚」,對應了武漢方言與其他方言的區別。除了幾句著名「漢罵」外,最能體現武漢方言特點主要有「么事」、「冇得」等。方言之外。
二是注意品牌包裝。比如趙本山、趙麗蓉的聲音就非常有特點。僅聞其聲,就知其人,這是一種具有個性的語言品牌的感染力。這就要求我們對武漢方言,特別是對傳播武漢方言的代表性人物,進行聲音化裝,進行品牌包裝。這種人物你可以「秀」他一把,但絕不可能代替他的全部。
三是見諸精神內核。語言是一種文化工具,是一個文化外殼。提高武漢方言的文化生產力,要從文化流變、文化價值、文化追求、文化心理、文化素質和文化精神等思想文化的層面綜合思考問題。武漢方言作品追尋的是一種漢味文化。但漢味文化絕不是幾句武漢話、幾個武漢地名,或幾個武漢人說和寫就能真正表現出精髓的。原汁原湯的漢味作品要突破標志性地名穿插、典型方言點綴、經典建築再現的域境,體現武漢在艱苦生活中磨礪出的城市精神(包括精明、厲害的市井文化),以漢味文化的真正內核,在武漢人的性格品質、處事方法、思維習慣等最佳「載體」中展現武漢市井生活、風貌氣質,揭示武漢的「史詩性」、「史詩追求」和「史詩品格」。
『拾』 五條人到底是啥,為何能夠火出圈
最近頻上熱搜的五條人引起了路人的關注,很多沖浪選手都想了解五條人到底是什麼。
五條人是一個寶藏樂隊,等待懂的人去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