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美文和文化哪個重要

美文和文化哪個重要

發布時間:2022-04-19 11:43:51

A. 小說和散文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小說和散文的本質區別在於內容的界限。

兩者都同屬於文學范疇,但是小說主要倚靠虛構,散文主要記敘描寫真人真事。兩者都是文學作品四大家中的一員,一般都要寫人敘事。

但是,小說完全可以「閉門造車」,作者可以根據人生經驗和現實世界「弄假成真」,創造出一個故事來。即使是寫真人故事或歷史小說,也可以運用文學手段對故事的敘述語言進行加工。例如2018年的全國高考語文卷中的小說《趙一曼女士》就是一篇真實人物小說。

而散文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說理散文。後兩者與小說區別很大,不必贅述。前者(敘事散文)與小說有一個最大的共性,就是它們的敘事性。但是散文一般是講述真人真事,抒發親身感悟。如2018年的貴陽市中考語文卷中的散文《嚴教授和他的蔥油餅》就是一篇敘事散文。

(1)美文和文化哪個重要擴展閱讀:

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小說與詩歌、散文、戲劇,並稱「四大文學體裁」。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同時,小說是一種寫作方法。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散文」一詞大概出現在北宋太平興國(976年12月-984年11月)時期。隨著時代的發展,散文的概念由廣義向狹義轉變,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散文

網路-小說

B. 文化散文特點

「文化散文」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大歷史品格。一般的散文可以不具備這一條美學原則。一般的散文可以是寫些身邊瑣事,花花草草,風花雪月,個人哀樂,一己悲歡。而文化散文通常寫作的都是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以及與之相關的風土人情、民俗民規。而且,文化散文所寫作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不是歷史小人物和歷史小事件,它通常要寫的是歷史大人物(包括政治家、軍事家、革命家、學術家、藝術家等)和歷史大事件(包括政治、經濟、軍事等)。
  文化散文的第二個特點是堅持文學品格。這樣,就把那些雖然是從文化角度來寫作但不具有文學品格或文學品格比較弱的散文從「文化散文」這個集體中剔除出去。比如從各個學術角度來寫作的散文性文字就只能稱之為學術隨筆而不是文化散文。
  文化散文的第三個特點是深刻的歷史理解。這種「歷史理解」,按評論家謝有順的看法,就是作者的獨立見解和思想個性。這種歷史見解,也如文化散文作家張加強所認為的那樣,是「一種精神發現」,「它往往是在野的異質的,民間的精神發現,能到達歷史的人生深處。」
  文化散文的第四個特點是濃厚的文化意味。既為「文化散文」,就不單只有散文的文學品格,也應當具有文化品格,這種「文化品格」我將之概述為「文化意味」。這種「文化意味不僅意味著文化散文必須有「文化」的品格,有「文化」的內涵,或者說本身就是「文化」的。這種「文化意味」還意味著一種文化考古、文化爬梳,更重要的是,還應該具有一種「文化批評」的價值立場。大多數文化研究者也講文化批評,但文化研究者的「文化批評」又因其理性的表述而不能列入「文化散文」行列。所以,「文化批評」這種態度應該是內在於文化散文家的靈魂之中。

C. 文化大散文為什麼沒文化

文化大散文為什麼「沒文化」

馬平川

作為文化大散文的旗幟人物,余秋雨擂響文化的戰鼓,讓一大批追隨者劍拔弩張,卻不料很多人迷失在死胡同里。人仰馬翻,教人看得心寒。此時的余秋雨卻站在高高的城牆上,一臉曖昧的壞笑。很多人都在學習《文化苦旅》寫法和架構,只是學到余秋雨形式上一點皮毛而已,卻沒有學到其精髓與實質。在一些作者筆下,文化成了散文的「胭脂」。散文因文化而紅潤豐滿。文化成了散文的「花椒面」,撒一把花椒面,低溫烘焙或小火炒香,頓時散文香氣濃郁。在散文巧笑倩兮,麻辣成鮮的背後,表現出的恰恰是文化大散文的沒文化。

文化大散文的魅力首先在於它給讀者所帶來的文化與思想的魅力。文化大散文中的「文化」到底指的是什麼?《周易》有言: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就是說,文化的本質,就是「人化」和「化人」。文化是將有形的「文」通過不同的方式「化」入人的靈魂,滋養豐富人的心靈。在我看來,文化大散文中的「文化」其實就是一種精神存在。就是一種「文以化成」的樸素、溫暖、敦厚的生命情懷。更是一種充滿人文關懷的人生感悟。

問題是,有的作家們義無反顧地為散文注入文化的「硅膠」,讓散文變挺、變大起來。作者的口氣越來越大、框架越來越大、篇幅越來越長。散文彷彿一下子顯得汪洋恣肆,大氣磅礴。貌似強悍,實則虛弱干癟。作者一出場,先聲奪人,一副君臨天下,治國理政的模樣,站在歷史廢墟上,吟誦古人詩詞,一陣捶胸頓足,呼天搶地的吶喊,靠虛張聲勢來充當激情昂揚。其實這不過是作者心虛,為自己壯壯膽而已。激情遠遠大於感情,表情遠遠多於真情。

文化大散文所標舉的藝術精神,是一種人生審美體驗和精神境界。史識是文化大散文的靈魂。用文化映照史料,以精神穿越寫作。本真意義上文化大散文的「大」應是一種宏闊博大的文化視閾和胸襟,具有內在的精神風骨、思想質地和生命氣象。文化大散文的寫作,是關乎人文和生命意義的寫作。是文化審美燭照下的歷史反思與感悟,靈魂的探尋與追問。這也最容易抖落作者自己家底,如果作者庫存不殷實,三兩下就捉襟見肘,狼狽不堪。在創作中,厚重的生活積累、傳統文化的積淀、藝術才情以及不同凡俗的視角至關重要,作者的個人的學養、情懷、激情、想像力等,卻長期被忽略了。這些看來很虛的東西,恰恰都是與文化關懷聯系在一起的,這對於成就一篇優秀作品往往是致命的。

劉勰在《文心雕龍》里說:「既隨物以婉轉,亦與心而徘徊。」文化大散文說到底真正帶有生命個體情感的輝映與共鳴,是歷史的濤聲拍打心岸的回響,是「與心徘徊」,「乘物以游心」的性靈寫作。文化大散文要從生命體驗出發,不是從史料出發,不能被史料牽著鼻子走。要把握好具體的歷史語境與主體心靈的想像力這二者之間的平衡、張力與互動。穿越史料的糾纏與困擾,實現作家主體性靈和審美的「軟著陸」。一些作家在敘述中,對史料的開掘缺乏新的精神價值,缺乏生命體驗與獨到的發現和見解。在約定俗成的說法和人所共知的定論中「打轉轉」,層層疊疊,密不透風,兜來兜去,弄得筋疲力盡。就如同一頭蒙上眼睛整天推磨的毛驢,在磨道里不知疲倦地留下一圈圈蹄印,卻永遠走不出一條直道來。

我們應該注意到,相當一部分散文把筆墨集中到對歷史背景和具體史實的客觀呈現上,停留在一般的感慨追憶、尋古訪幽上,停留在一般傳統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單一層面的表達上。沒有為我們提供一種社會生活的深刻性、整體性和復雜性,靠作者有限的生活經驗、知識經驗和價值判斷力,無法將歷史提供的精神資源進行解構和重構。沒有把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上升到一種寬闊的精神視閾的高度來把握,更沒有將潛在的豐沛的精神內涵有效地凸現出來。如何以寬闊的視野和更遠大的眼光審美化、藝術化的容納社會歷史的深刻性和復雜性,在感應契合中交織碰撞出獨到的富於生命體驗的思想亮光。走向清晰、透徹和遼闊。這完全取決於作者對於社會歷史的深入程度和理解力度,取決於對於歷史生活是否有自己獨特的發現和鮮活生動的人生感受。

在審美處理成形的過程中,作家要實現主觀情志與客觀物象的形神相融,神與物游的深度融合,在靈魂的對接觸摸,精神的契合呼應中,沛然而出一股人文情懷與現實關懷。毋庸諱言,一些作者在運用史料、組織素材過程中缺乏統攝與整合,開掘與熔鑄。感情、認識要附麗在史實之上。也許困難還在於,看起來歷史與見解「心心相印」,實則「貌合神離」。在審美對象化的過程中,缺乏最典型、最新穎、最具說服力的史料,材料不能充分說明自己的見解,理解認識的簡單化和片面化存在偏差,呈現一種新的「移位」狀態。從而造成史實與認識脫節的「兩張皮」現象。顯得空洞、平庸、乏力。感覺作者的認識終究還在空中漂浮,不知道哪裡是落點。更有甚者,有些作者一時興起,不顧事實,以「戲說」的史料入文,主觀臆造,難以自圓其說,顯得牽強附會。這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散文的文化精神不僅僅是用現代意識和現代情懷去觸摸歷史的滄桑和永恆,更應著力於對民族精神和民族靈魂的弘揚和重鑄。文化大散文創作的良知應該是對核心價值的守望。要體現出崇高的生命價值和精神風骨。要從審美的愉悅和激動中,從心靈的感應和共鳴中,牽引和提升著人向精神高地不斷攀升。在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坐標中找到了自己的制高點,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找到與民族文化血脈的相通點,在個體精神與時代審美中找到自己表達的中心點,真正使文化大散文獲得表現這個時代的精神高度和藝術能力。這也是我們對文化大散文充滿期待的地方。

如果滿意,就採納下吧

D. 文章和文學

文章,原指文辭,現從寫作的角度與「文學」區分,指篇幅不很長而獨立成篇的文字。
文章的含義又可分為狹義和廣義的兩種:狹義的專指實用文,亦即一般的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等;而廣義的則泛指一切文字作品,既指以上所說的實用文,也指詩歌、小說、散文、戲劇、雜文等文學作品。
文學是指以語言文字為工具藉助各種修辭以及表現手法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戲劇、詩歌、小說、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稱作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和再現一定時期或者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文章與文學作品不是等同的概念。一般文章不強調其文學性,而文學作品則必須具有明顯的文學色彩,且允許虛構、有較鮮明的藝術形象。盡管如此,有的文字材料(如有的雜文、文藝通訊、特寫等),既可稱為一般文章,也可列入文學作品。因此,文章與文學作品二者之間只有相對界限,而沒有絕對界限。
無論一般文章還是文學作品,都是社會生活在人們頭腦中反映的產物,又均可與讀者構成循環系統。也就是說,作者通過觀察與體驗,對社會生活產生自己的感受,於是用文字予以表達,組成篇章,展示給讀者;讀者讀後受到感染,產生社會效應。然而文學作品又有其獨到之處,諸如文學把與美有聯系的社會生活作為表現內容(包括對丑的否定),讀者可從中受到美的陶冶,得到美的享受,文學藉助藝術形象表現生活,對生活有具體、真切、生動的描繪,創造出栩栩如生的畫面,使讀者如身臨其境,感受深刻;文學寓作者對社會生活之評價於具體的形象的刻劃,而不應是赤裸裸的表白,文學作品中還凝聚著作者的強烈的感情,而且還要有恰當的藝術手段和較為完美的藝術形式等。

論述類和實用類當然都屬於文章的概念。

小說屬於記敘文的一種。
記敘文包括的范圍很廣,如記人記事,日記、游記、傳說、新聞、通訊、小說等,都屬於記敘文的范疇。記敘文寫的是生活中的見聞,要表達出作者對於生活的真切感受。總的說,以記敘和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並伴隨自然流露的適當議論和抒情的文章叫記敘文。

E. 歷史散文和文化散文有什麼區別

先秦歷史散文可分為:
(1)從夏到春秋時期,以《尚書》和《春秋》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書》記言,《春秋》記事,文字古樸簡潔。
(2)從春秋末到戰國時期,代表作是《左傳》和《戰國策》,此時的創作,既記言又記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長,內容詳贍,記事曲折,寫人生動,富於文采。
在《荊軻刺秦王》中:
「為之奈何」的「為」意思是「處理、應對」。
「乃為裝遣荊軻」的「為」意思是「製作」。
「以次進」的「以」意思是「按照」。

F. 小說和散文有什麼區別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作出來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紹,可以是具體的描寫,可以寫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既可以人物的行動對話,也可以適當插入作者的議論;既可以正面起筆,也可以側面烘托。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時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簡單地說,小說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虛構性」,是小說的本質。「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小說竭力要挖掘的藝術內容,其感覺經驗愈是新鮮、細微、獨特、准確、深刻,就愈是小說化。「虛構性」與「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上述要素中最能體現小說性質的東西。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小說即「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干,追求;縣令,美好的名聲。)「瑣屑之言」「淺識小道」,正是小說之為小說的本來含義。 桓譚在其所著《新論》中,對小說如是說:「若其小說家,合叢殘小語,近取譬論,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小說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書,而不是為政化民的「大道」。) 班固認為小說是「街談巷語、道聽塗(同「途」)說者之所造」,雖然認為小說仍然是小知、小道,但從另一角度觸及小說講求虛構,植根於生活的特點。 清末民初,維新派梁啟超等大力倡導「小說界革命」,小說理論面目一新。小說地位空前提高,乃至被奉為「國民之魂」「正史之根」「文學之最上乘」,再不是無足輕重的「街談巷語」「瑣屑之言」。
小說的分類:

字數的多少,是區別長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說的一個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人們通常把一千字之內的小說稱為微型小說一千字到一萬字的小說稱為短篇小說,一萬字到十萬字的小說稱為中篇小說,十萬字以上的稱為長篇小說。這只是就字數而言的,其實,長、中、短篇小說的區別,主要是由作品反映生活的范圍、作品的容量來決定的。長篇小說容量最大,最廣闊,篇幅也比較長,具有比較復雜的結構,它一般是通過比較多的人物和紛繁的事件來表現社會生活的,如《紅樓夢》。中篇小說反映生活的范圍雖不像長篇那樣廣闊,但也能反映出一定廣度的生活面,它的人物的多寡、情節的繁簡介於長篇與短篇之間,如《人到中年》。短篇小說的特點是緊湊、短小精悍,它往往只寫了一個或很少幾個人物,描寫了生活的一個片斷或插曲。短篇小說所反映的生活雖不及長篇、中篇廣闊,但也同樣是完整的,有些還具有深刻、豐富的社會意義。
散文
(一)散文概述:
文學體裁之一,散文這個名稱,隨著文學的發展,它的含義和范圍也在不斷的演變。我國古代把與韻文、駢體文相對的散體文章稱為「散文」,即除詩、詞、曲、賦之外,不論是文學作品還是非文學作品,都一概稱之為「散文」。現代的散文指除詩歌、戲劇、小說以外的文學作品,包括雜文、小品文、隨筆、游記、傳記、見聞錄、回憶錄、報告文學等。近年來,由於傳記、報告文學、雜文等已發展為獨具特色的文體,所以人們又趨於把散文的范圍縮小。
(二)散文的古今概況:
1.古代散文:我國古代,為區別於韻文、駢文,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在內,一律稱之為散文。
我國古代散文的發展歷程:
先秦散文:包括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諸子散文以論說為主,如《論語》《孟子》《莊子》;歷史散文是以歷史題材為主的散文,凡記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文章和書籍都是歷史散文,如《左傳》。
兩漢散文:西漢時期的司馬遷的《史記》把傳記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東漢以後,開始出現了書、記、碑、銘、論、序等個體單篇散文形式。
唐宋散文:在古文運動的推動下,散文的寫法日益繁復,出現了文學散文,產生了不少優秀的山水游記、寓言、傳記、雜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時涌現。
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擬古為主,後有唐宋派主張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較為有名的是歸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義理」的體現。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對我國古代散文文體加以總結,分為13類,包括論辯、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說、箴銘、頌贊、辭賦、哀奠。
2.現代散文: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稱的文學樣式。特點是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片斷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達作者的觀點、感情,並揭示其社會意義,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加工創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而是著重於表現作者對生活的感受,具有選材、構思的靈活性和較強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語言不受韻律的限制,表達方式多樣,可將敘述、議論、抒情、描寫融為一體,也可以有所側重;根據內容和主題的需要,可以像小說那樣,通過對典型性的細節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寫、心理刻畫、環境渲染、氣氛烘托等,也可像詩歌那樣運用象徵等藝術手法,創設一定的藝術意境。散文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雜文、短評、小品、隨筆、速寫、特寫、游記、通訊、書信、日記、回憶錄等都屬於散文。總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廣泛、寫法靈活、語言優美,能比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們喜愛。
(三)散文的分類:
根據散文的內容和性質可分為以下幾類:
敘事散文: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對人和事的敘述和描繪較為具體、突出,同時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也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間充滿飽滿的感情。敘事散文側重於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從一個角度選取題材,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魯迅的《藤野先生》、吳伯簫的《記一輛紡車》、朱德的《母親的回憶》。
抒情散文: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這類散文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其突出的特點是強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觸景生情,洋溢著濃烈的詩情畫意,即使描寫的是自然風物,也賦予了深刻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感情。優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還常常運用象徵和比擬的手法,把思想寓於形象之中,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楊禮贊》、魏巍的《依依惜別的真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櫻花贊》。
寫景散文: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這類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抓住景物的特徵,按照空間的變換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的變化作為全文的脈絡。生動的景物描繪,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而且可以烘託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現主題。例如:劉白羽的《長江三峽》。
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參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結晶。它縱貫古今,橫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會,寄寓於人生百態家長里短,閃現在思維領域萬千景觀。 高明的作者,善於抓住哲理閃光的瞬間,形諸筆墨,寫就內涵豐厚、耐人尋味的美文。時常涵詠這類美文,自然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和熏陶,洗禮和升華,這種內化作用無疑是巨大的。哲理散文以種種形象來參與生命的真理,從而揭露萬物之間的永恆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靈透闢的整合,給我們一種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的底蘊、觀念具有震撼性的審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體現出的思維方式,去體悟哲理散文所蘊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積淀。1.哲理散文中的象徵思維:哲理散文因為超越日常經驗的意義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質,構成了本體的象徵表達。它摒棄的是淺薄,而是達到一種與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靈氣往來的境界,我們從象徵中獲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暢快,由心靈的平靜轉到靈魂的震顫,超越一般情感反應而居於精神的頂端。2.哲理散文的聯想思維:由於哲理散文是個立體的、綜合的思維體系,經過聯想,文章擁有更豐富的內涵,不至於顯得單薄,把自然、社會、人生多個角度進行了融合。3.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維:哲理散文在本質意義上是思想表達對情感的一種依賴。「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由於作者對生活的感悟過程中有情感參與,理解的結果有情感及想像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乾巴巴的議論,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滿了審美情感液汁的思想。從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間去讀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義。這就是哲理散文藝術美之所在。
(四)散文的主要特點: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說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可以敘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而且作者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神不散」主要是從散文的立意方面說的,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麼廣泛,表現手法多麼靈活,無不為更好的表達主題服務。
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選材上應注意材料與中心思想的內在聯系,在結構上藉助一定的線索把材料貫穿成一個有機整體,散文中常見的線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義或象徵意義的事物為線索;⑵以作品中的「我」來作線索,以「我」為線索,由於寫的都是「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侃侃而談,自由暢達,使讀者覺得更加真實可信、親切感人。
2.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
作者藉助想像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於景、寄情於事、寓情於物、托物言志,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物我的統一,展現出更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
3.語言優美凝練,富於文采。
所謂優美,就是指散文的語言清新明麗,生動活潑,富於音樂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所謂凝練,是說散文的語言簡潔質朴,自然流暢,寥寥數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稱,它除了有精神的見解、優美的意境外,還有清新雋永、質朴無華的文采。經常讀一些好的散文,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培養高尚的思想情操,還可以從中學習選材立意、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散文的鑒賞技法:
散文鑒賞,重點是把握其「形」與「神」的關系。散文鑒賞應注意以下幾點:
1.讀散文要識得「文眼」。
凡是構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寫得含蓄的詩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鑒賞散文時,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畫龍點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領會作者為文的緣由與目的。「文眼」的設置因文而異,可以是一個字、一句話、一個細節、一縷情絲,乃至一景一物。並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讀散文要抓住線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確把握文章的立意。
結構是文章的骨架,線索是文章的脈絡,二者是緊密聯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線索,便可對作品的思路瞭然於胸,不僅有助於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且也是對作者謀篇布局本領的鑒賞,從而透過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傳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線索通常有以下幾種:⑴以事物的形象為線索,如巴金的《燈》;⑵以感情的發展為線索,如楊朔的《荔枝蜜》;⑶以時間順序為線索,如劉白羽的《長江三日》;⑷以空間順序為線索,如朱自清的《綠》;⑸以人物活動為線索,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6)以事理為線索,如唐韜的《瑣憶》。
3.注意散文表現手法的特點,深入體會文章的內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為了使讀者具體感受到所寄寓的豐富內涵,作者常常對所寫的事物作細致的描繪和精心的刻畫,就是所謂的「形得而神自來焉」。我們讀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點,由「形」見「神」,深入體會文章內容。
4.注意展開聯想,領會文章的神韻。
聯想的方式有:①串聯式:如《獵戶》「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輻射式:如《土地》以「土地」為中心生發開去,寫「熱愛生活,保衛土地,建設土地」;③假託式:如《白楊禮贊》;④屏風式:如《風景談》。注意豐富的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到虛,這樣才能體會到文章的神韻,領會到更深刻的道理。
5.品味散文的語言。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語言美。一篇好的散文,語言凝練、優美,又自由靈活,接近口語。優美的散文,更是富於哲理、詩情、畫意。傑出的散文家的語言又各具不同的語言風格:魯迅的散文語言精練深邃,茅盾的散文語言細膩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語言氣勢磅礴,巴金的散文語言樸素優美,朱自清的散文語言清新雋永,冰心的散文語言委婉明麗,孫犁的散文語言質朴,劉白羽的散文語言奔放,楊朔的散文語言精巧。何為的散文語言雅緻。一些散文大家的語言,又常常因內容而異。如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的語言,鋒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語言,絢麗如雲錦;《風箏》的語言,凝重如深潭。體味散文的語言風格,就可以對散文的內容體味地更加深刻。

G. 什麼是文化散文


文化散文
指20世紀80,90年代出現,由一批從事人文學科或社會科學研究的學者寫作,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現出鮮明的文化意識和理性思考色彩,風格上大多較為節制,有著深厚的人文情懷和終極追問的散文,又稱「學者散文」或「散文創作上的『理性干預』」,從文化視覺來關照表現對象,但與歷史文化反思的作品相比在美學風格上往往表現出理性的凝重與詩意的激情以及渾然一體的氣度。

代表作家及作品:余秋雨《文化苦旅》 《文明的碎片》《千年一嘆》,陳平原《學者的人間情懷》,張中行的《負暄瑣話》,韓晗的《大國小城》等。 他們的散文創作將科學研究的「理」與文學創作的「情」結合起來,既充滿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關懷和個人感受。

H. 關於文化散文的閱讀應注意什麼

散文好讀,但是題不好做,這是公認的。因為散文比較抽象,比較隨意,所以不容易抓住要點。要閱讀好散文,首先從散文的特點入手:即形散而神不散我們要做的就是抓住那個不散的神!我也不知道你是考試讀散文還是平時讀,不過不管是什麼時候讀散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心去體會,如果是考試的話不要先急著看題,第一遍一定要靜下心來把它當成文章而不是題來讀(其他文體的閱讀也應如此,散文尤甚)讀散文一定要心無雜念,去走進作者的思想,讓自己身臨其境體會作者想表達的情感,有時還需要一定的想像力,比如說讀《荷塘月色》時,獨到作者獨自走在小路上看到夜晚荷塘,你就可以閉上眼睛想像自己想在就是作者,悄悄的披上衣衫,迷迷糊糊哼著有調沒調的歌,獨自默默的走在幽靜的小路上,淡淡的月光隔了樹照過來,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畫在荷葉上,樹梢上是隱隱約約的遠山,耳際還響著萬籟俱寂之時蟬和蛙的合奏。。。。。。體會體會這時候你會是一個怎樣一種感受?怎樣一種心情?然後接著向下讀,抓住了作者的情感,你就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作者內心的情感。當然這只是一例,是我讀散文與寫散文的心得。總而言之,讀散文最重要的就是身臨其境和抓住那個不散的「神」

I. 文化大散文

「大散文」這個概念是我們《美文》雜志提出來的。我們在雜志上明目張膽地寫著大散文月刊。這三個字一提出,當然引起了爭論,有人就說:什麼是大散文?哪一篇散文算是大散文?我在創刊詞中曾明確說了我們的觀點。提出這個觀點它是有背景的,一九九二年我們辦了這份雜志時,散文界是沉寂的,充斥在文壇上的散文一部分是老人們的回憶文章,一部分是那些很瑣碎很甜膩很矯揉造作的文章,我們的想法是一方面要鼓呼散文的內涵要有時代性,要有生活實感,境界要大,另一方面鼓呼拓開散文題材的路子。口號的提出主要得看它的提出的原因和內核,而不在口號本身的嚴密性。這如同當時為什麼雜志叫《美文》,是實在尋不到一個更好的名字,又要讓人一看就知道是散文雜志。任何名字都意義不大,而在於它的實質。你就是叫大平,你依然不能當國家主席,鄧小平叫小平,他卻改變了中國。我們雜志堅持我們的宗旨,所以十多年來,我們拒絕那些政治概念性的作品,拒絕那些小感覺小感情的作品,而盡量約一些從事別的藝術門類的人的文章,大量地發了小說家、詩人、學者所寫的散文,而且將一些有內容又寫得好的信件、日記、序跋、導演闡述、碑文、診斷書、鑒定書、演講稿等等,甚至筆記、留言也發表。沒有發表過散文詩和議論缺斤短兩一類的雜文。在爭論中,有一種觀點,叫「清理門戶」,這是針對我們大而化之的散文觀的。提出「清理門戶」觀點的是一位學者,也是研究散文的專家,是我所敬重的人,也是我的朋友,他的觀點是要堅持散文的藝術抒情性。我們不是不要散文的藝術抒情性,我們擔心的是當前散文路子越走越窄,散文寫作境界越來越小,如果仍在堅持散文的藝術抒情性,可能導致散文更加淪為浮華而柔靡的地步。要改變當時的散文狀況,必須矯枉過正。現在看來,我們的「大散文」觀念得到社會普遍認同和肯定,國內許多雜志也都開辦了「大散文」專欄,而《美文》也產生了較為滿意的影響。

「文化大散文」的出現和盛極一時,是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文學留給我們的重要記憶之一,而它由盛而衰的過程仍然在持續並且成為我們不能不面對的現實問題之一。
用「文化大散文」來命名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出現的一種散文文體和隨之而來的一種散文創作現象,其實是缺少學理支撐的,因為這一命名無法解釋「文化」與「散文」、「散文」與「大散文」的關系。但是,它確實多少揭示了一種散文文體的主要特徵,並且顯而易見地包含著適應讀者市場的策劃行為,因此,「文化大散文」的命名,成功地誘惑和引導了相當多的散文作者、讀者和研究者。所以,當我在行文中對「文化大散文」的命名懷著理解和尊重時,也不能不指出:一次簡單命名的成功,常常伴隨著一大批人創造力的衰退和喪失。這樣的現象同樣也存在於學術界,簡單的命名給知識生產和傳播帶來方便,但也縱容了思想的懶惰並使表達成見成為習慣。對「文化大散文」的研究就存在這樣的問題。

J. 讀散文作品的意義

《行者無疆》 2001年 行者獨步於遙遠的曠野, 素昧平生的未知,遭遇處處的難題, 只因為一個執著的信任, 敢於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腳下, 為後來人度步出一往無垠的疆土 。

閱讀全文

與美文和文化哪個重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