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鬼穀子故里道底在哪
從「鬼穀子村」村名及該村「鬼谷先生祠堂」及重修鬼谷先生祠堂碑記考證,
作者:鄧中堂(作者系中國古都學會常務理事、邯鄲鬼穀子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古鄴文化研究會會長)
在鄴城遺址東北十華里處有一個村子叫穀子村,東北距臨漳縣城三十華里,西距磁縣縣城十五華里,北距邯鄲六十華里。該村因為是鬼穀子的老家,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縱橫家鼻祖,就將原來的村名「王家莊」叫做「鬼穀子村」。後來人們可能感覺到一個村名帶個「鬼」字不吉利,也拗口,於是叫來叫去叫順了就叫成了「穀子村」,但是,老輩人還知道該村曾經叫過「鬼穀子村」。在由我國最高軍事學府國防大學《戰史簡編》編寫組編寫的,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簡編》一書中(附圖31),附了一張標示發生於1945年10月的邯鄲戰役敵我雙方態勢的《邯鄲戰役要圖》(1945年10月24日—11月2日)中,就標明「鬼穀子村」處於該戰役的主戰場之中。這說明早在六十多年前,當地人還把穀子村叫做「鬼穀子村」。現在,這張軍事地圖還陳列在北京軍事博物館,「鬼穀子村」村名被醒目地標在上面。另據明代刊行的《嘉靖彰德府志》和清?雍正九年(1731年)所修的《臨漳縣志》,均載明該村叫國子( 「國子實為穀子」兩字)和「穀子村集」。據《嘉靖彰德府志》的作者崔銑在該志的序言中所述,該志中收錄的各縣的村名,都是轉錄於宋代刊行的《相台志》之中,這說明早在宋代或者更早一點,這個村子就叫「鬼穀子村」或「穀子村」了。一個村莊以「鬼穀子」命名,這在全國是少見的。
另外,穀子村還建有「鬼穀子祠堂」一座。這座祠堂建於何時,還搞不準確,但該祠還保存有清光緒九年(1883年)「重修鬼谷先生祠堂碑記」一通,這說明清?光緒九年修建鬼穀子祠堂是重修,早在此以前,就有了「鬼谷先生祠堂」。此祠堂的修造時間估計與鹽食村王聖母祠堂差不多。王聖母祠堂建於明代,推算「鬼谷先生祠堂」也與其母王聖母祠堂同期建造,或者更早。如果以宋《相台志》上記載,當時就有了「鬼穀子村」(俗稱穀子村)的話,那麼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鬼穀子,當時可能就建造了這座祠堂。根據筆者掌握的資料來看,目前全國各地關於鬼穀子的遺跡很多,但專門為鬼穀子建造的祠堂還不多,從這一點也可以推測,河北省臨漳縣穀子村就是鬼穀子故里(老家)。
根據以上考述,我國戰國時期縱橫學派的創立人,著名的軍事家、外交家和我國第一所軍事院校的創始人鬼穀子,其出生地和少年時期生活的地方,就在當時的魏國陪都鄴城附近,即今天的河北省臨漳縣鹽食村和穀子村一帶。二千多年來,為了紀念鬼穀子和他的母親王聖母,人民為其立祠建廟,敬塑金身,一年四季香火不斷,以民間最傳統、最樸素的方式,來表達故鄉人民對鬼穀子和其母親王聖母的虔誠和思念。
⑵ 鬼穀子生平簡介
鬼穀子生平簡介
王詡生於公元前400年,卒於公元前320年,是道家和縱橫家的鼻祖,如今我們想要去了解他,也只能從史書上的寥寥幾筆中去探尋。在中國的歷史上他總是蒙著一層厚厚的面紗,縱使有無數的人試圖去揭開可它,但也只是徒勞,反而使他更加神秘。
王詡深諳人心的復雜,善於揣摩人心,與人相處也懂得剛柔並濟,恩威並施,甚至還具有控制他人、通天曉地的本事,是千古難得一見的奇才。
王詡在道學方面也很有成就。他經常獨自一人上山采葯,隱居在鬼谷中潛心修道。而他鬼穀子的稱號也正是由此而來。
王詡此人是奇才,他收的徒弟同樣也都不是等閑之輩。只是關於他到底有哪些親傳徒弟,一直沒有確切的說法。他的弟子各個都不是凡人,神學、兵學等無所不知。
王詡就像是個謎一樣,誘惑者世人去不斷地破解,可惜看到的永遠是霧蒙蒙的一片,永遠觸摸不到他的真身。
鬼穀子王詡的主要貢獻有哪些
王詡在歷史上一直是個琢磨不通的人物,詭譎、神秘、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而在他門下的弟子不計其數,勢力龐大,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相傳王詡的壽命高達一千多歲,但據後人考證,王詡的實際壽命是八十多歲,然後病逝。
王詡的一大貢獻就是培養了不計其數的奇才。孔子被世人供奉千年,他門下也只有七十二人罷了。而王詡門下的弟子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里,處處可見他們的身影。這些人引領著一個時代的風雲變化,推動著時代的發展。
⑶ 歷史上真有鬼穀子這個人嗎
鬼穀子是個很神秘的人物,戰國中期的縱橫家鼻祖,有說是齊國人,也有說是楚國人,也有說根本無此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傳統說法姓王,名之利,也有說姓劉名務滋。隱居於潁川(今河南禹縣)陽城(今河南省登封縣東南告成鎮)的鬼谷,因自號「鬼穀子」。
最早記述鬼穀子的是司馬遷。據《史記?蘇秦列傳》和《史記?張儀列傳》載:蘇秦者,東周雒陽人也,東事師於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太平御覽?禮儀部》載,「周有豪士,居鬼谷,號為鬼谷先生。」蘇秦、張儀去見他,他說:「我將為你們兩個講述最精深的道法。」於是,二位沐浴更衣,不食葷酒,整潔口身,齋戒已畢,去見鬼穀子,鬼穀子向他們講述了《捭闔》、《符言》等篇。王嘉《拾遺記》載,蘇秦、張儀未發跡前,窮困潦倒,但卻勤學不輟。他們在途中看到聖人之文,便將文章抄在手掌中及大腿上,晚上回到家再折竹為筆,將掌股中之文錄於帛上。搜羅好書,無物可盛,便剝下樹皮製成書囊。一天,一位先生出現在蘇秦與張儀面前,詢問他們為什麼如此勤苦學習,蘇秦、張儀反問:「你是何人?」這位先生回答:「我居住在山谷中,人們稱我為鬼穀子。」後來,蘇秦、張儀游說四方,再次遇到鬼穀子,並向他求教,鬼穀子從懷中掏出三卷書,教他們權詐之術,蘇秦、張儀自此持鬼穀子之學終身。這位鬼穀子就是司馬遷筆下的鬼谷先生。東漢王充《論衡》載,蘇秦、張儀跟鬼穀子先生學了一段後,有一天,鬼穀子在地下挖了一個坑,說:「下到里邊去,什麼時候道理說得我涕泣沾襟,你們到各國去游說國君,就能成就功名。」蘇秦、張儀果然下到坑中,充滿感情地向鬼穀子講述縱橫捭闔、爭霸天下的道理,說得鬼穀子涕泣沾襟。蘇秦、張儀得鬼穀子真言,果然成為戰國著名的縱橫家,成就了功名。
後來,二人又去見他,他正席地而坐,表情嚴肅地說:「我告訴你們兩個保全啟身的道法。」蘇秦說六國合縱,最後被反間致死。蘇秦、張儀同師鬼穀子,但蘇秦自己說本事不如張儀。張儀自己也說過自己的權謀不及蘇秦。張儀在游說各國時,力陳蘇秦合縱謀略的短處,以證明自己的連橫謀略的正確,戰國歷史證明,最終是連橫謀略取得了成功。在中國民間,也有傳說鬼穀子是大軍事家孫臏的老師。《尚友錄》載,孫臏和龐涓同學兵法於鬼谷。正因鬼谷更賞識孫臏,把一部天書傳給了孫臏,引起龐涓忌恨,才發生了一系列動人心魄的歷史故事。
有一個人叫來鵠(不知何時人)說:「鬼穀子教給人詭秘欺詐,言語便捷,富於鼓動性,發人陰私,姦邪刁滑,六國時期真正掌握此術的,只有張儀、蘇秦而已。」例如《捭闔》、《飛箝》,捭闔是分化或拉攏之術,飛箝是揣摩人之好惡,待其竭情無隱,加以箝持之術。現實社會中的一些現象,是鬼穀子之術潛移默化,自然流傳而形成的。
鬼穀子說:「人之不善而能矯之者,難矣。說之不行,言之不從者,其辯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辯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其言神而珍,自而分,能入乎人之心,如此而說之不行者,天下未嘗聞也。」劉向說,這是善於說辯的具體方法。
《鬼穀子》一書,雖然在《史記》、《說苑》等書中被引用,但直到《隋書?經籍志》,才把《鬼穀子》錄於目錄。因而,有的學者認為它是蘇秦假鬼谷之名而作,也有學者認為是後人偽書,但也有堅信《鬼穀子》絕非偽托的學者,千百年來,莫衷一說。雖然如此,《鬼穀子》一書自魏晉以來廣為流傳卻是誰也不否認的事實。
而《鬼穀子》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是與鬼穀子的「奇變詭偉」的謀略分不開的。不管鬼穀子是傳說人物;還是實有其人,他都是一個古代謀略家。
立身御世,遠害就利。從一定意義上講,人類的行為都是為了遠害就利,因而,遠害就利是人類謀略的基本特徵。《鬼穀子》告訴人們如何運用謀略,在政治斗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如何進行政治統治,以遠害就利。《鬼穀子》認為,一種小小的縫隙,它會發展形成較大的漏洞,再進一步發展,就可形成為大縫隙。鬼穀子以此引申為政治斗爭中的防患於未然。這是他關於在變幻不定的政治風雲中,進行有效統治的重要思想。他說,始有徵兆,可抵而塞,可抵而隙,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就是說,在縫隙剛要出現的時候,一定會有某種跡象,縫隙一出現,就要嚴嚴實實地把它堵塞,這剛出現的縫隙被阻住,使其發展蔓延的勢頭減弱並最終讓它銷聲匿跡,經過這一番努力,縫隙被堵,隱患消除。這是堵塞縫隙的道理。他認為,政治統治的道理也是如此,能否有效防止社會動亂是關乎國家存亡的大事,必須給予極大的關注。「事之危也,聖人知之,獨保其用。因化說事,通大計謀,以識細微。經起秋毫之末,揮之於泰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孽之謀。意思是,當事態出現不穩定的跡象時,智慧過人者往往能先覺察。這些「聖人」能洞察事理,並能發揮他們獨特的作用,根據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細致入微地闡明事理,施計用謀,採取有效的措施。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由小到大的發展過程,最鼎盛的時候恰恰是從不起眼的細小萌芽開始的。微不足道的力量可以發展到不可估量,甚至可以使巍峨的泰山發生動搖。「聖人」們教給人們防患於未然的謀略,正是從這種事理中悟出來的。這是治國理政,為君為臣必須牢牢把握的。人類社會分化離合,紛亂安定,都是常事,作為統治者,應該時時警惕,留心觀察,那些深諳此道,並能審時度勢,熟練運用這一謀略的人,可以稱為上智賢明的聖人,是最優秀的統治者。面對復雜的局勢,他們冷靜觀察,韜光養晦,不驚不亂,適時抓住遏制混亂局勢的時機,籌謀劃策。或者因勢利導制止混亂,或者快刀斬亂麻,迅速收拾殘局,以順利實行自己的統治。《鬼穀子》毫不掩飾謀略的功利性和權謀術勢的實用性,把政治謀略發展到相當的高度,當然,他關於政治謀略的論述,含有投機和詭密,這是不能苛求的。《鬼穀子》為縱橫家提供了謀略理論和方法。蘇秦、張儀正是在把握這些謀略的基礎上,才長於權變,游說諸侯以成就功業的。
辯論的奇變詭譎是鬼穀子謀略藝術的另一大特徵。他以獨具風格的詭辯術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古代論辯理論,也為戰國時期的「游士」、「策士」、「謀士」等游說權謀者提供了一套詭辯理論。蘇秦、張儀是成功運用這種辯論術的典型。《鬼穀子》第一篇就是《捭闔》,「捭闔」,指開合,指戰國時縱橫家分化、拉攏的游說之術。鬼穀子把「捭闔」看作權謀之本,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大謀略,大智慧,即計謀的最高法則。「縱橫、反出、反復、反忤,必由此矣。」(《鬼穀子?捭闔第一》)《鬼穀子》中的《捭闔》、《反應》、《權篇》等等,都很深刻地論述了詭辯制勝的方法、原則。捭闔篇中說,「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作周密的思考,其中最要緊的,是不可忽略哪怕是最微小的事情。用「捭」之術,要把對方的實際情況了解深透,用「闔」之計,就要使對方感到你與他同心同志,這樣才能使計謀成功。因此,要注意觀察對方,權衡輕重利弊,弄清對方採取什麼計謀。「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納之」;「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要靈活多變,不可生搬硬套。捭闔之術要求對事物變化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預測。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嗜好、財貨、得意、情慾等,都是可以公開向別人說的,為陽;而死亡、憂患、貧賤、屈辱、棄損、失利、失意、刑戮、誅罰等,是屬於隱秘的,是陰,所有這些,都可以用來試探測知對方的志向與意志,歡樂與欲求,思慮與智謀,這就是運用「捭闔」之術的基本法則,是游說他人的謀略。由此可以看出,在磊落光明的人前,只能談論崇高;與陰險狡詐的人,只能談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這樣就可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克,可以游說於人,可以游說於家,也可以游說於國,游說於天下。
對於神秘人物鬼穀子的真偽,對於《鬼穀子》一書的真偽,是歷史家研究的課題。千百年來,對《鬼穀子》一書所反映的謀略思想和方法,褒貶各執一辭。從謀略研究的角度看,《鬼穀子》及鬼谷先生的各種傳說,含有不可忽視的、豐富的謀略智慧,鬼谷先生將作為一個神秘的謀略家而受到謀略研究者重視。
⑷ 鬼穀子有多少個學生 分別都是誰
四個學生,分別為孫臏,龐涓,蘇秦和張儀。
孫臏:本名孫伯靈(山東孫氏族譜可查),為中國戰國時期齊國的軍事家,華夏族。出生於阿、鄄之間(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北),為孫武的後代。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
龐涓:國初期魏國名將。相傳與孫臏同拜於隱士鬼穀子門下,因嫉妒孫臏的才能,恐其賢於己,因而設計把孫臏膝蓋骨颳去。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年),魏國進攻韓國,次年齊救韓,採用孫臏策略,直趨魏都大梁,旋即退兵,誘使龐涓兼程追擊,在馬陵(今河南范縣西南)中伏大敗,涓智窮,大嘆「遂叫豎子成名」,自刎而死(一說被亂箭射死),史稱馬陵之戰。
蘇秦:早年投入鬼穀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學成游歷多年,潦倒而歸。隨後,刻苦攻讀《陰符》,游說列國,得到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關。
張儀:早年入於鬼穀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出山之後,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游說六國入秦。得到秦惠王賞識,封為相國,奉命出使游說各國,以「橫」破「縱」,促使各國親善秦國,受封為武信君。公元前310年,秦惠王死後,秦武王繼位。張儀失去寵信,出逃魏國,擔任相國,次年去世。
(4)鬼穀子文化鎮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鬼穀子為縱橫家之鼻祖(也為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通天徹地,兼顧數家學問,人不能及。一為神學:日星象緯,占卜八卦,預算世故,十分精確;二為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軍,鬼神莫測;三為游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口成章,萬人難當。
以《鬼穀子》為代表的哲學觀,深受《老子》哲學的影響。縱橫家的道家思想體現在其縱橫「裨闔」的社會活動之中;縱橫策士們在道家思想的指導下,力求「變動陰陽」,從而達到「柔弱勝剛強」的目的。聖人謀之於陰,故曰「神」;成之於陽,故曰「明」。
⑸ 鬼穀子簡介資料
鬼穀子,姓王名詡,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鬼穀子簡介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鬼穀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道號玄微子。春秋戰國時期人,華夏族,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一說春秋戰國衛國朝歌(河南淇縣)人 ;一說是戰國魏國鄴地(河北臨漳)人 ;一說陳國鄲城(河南鄲城縣)人。
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因隱居清溪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穀子常入山采葯修道,於嵩山東南學仙。 “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穀子的稱呼,為老學五派之一。“老學, 蘇張(蘇秦和張儀) 、 鬼谷一派,申、 韓一派, 楊朱一派, 庄、 列一派, 尹文一派。
他通天徹地,人不能及。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言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修真養性,祛病延年,服食導引,平地飛升。
二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鬼穀子的師尊是世界辯證法之父,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老子。
鬼穀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譽為千古奇人,長於持身養性,精於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獨具通天之智!是春秋戰國時期一代顯赫人物,曾任楚國宰相,身懷曠世絕學,智慧超群,精通百家學問,是縱橫家的鼻祖,是著名的道家、思想家、謀略家、兵家、陰陽家、外交家、語言學家、法家、名家、發明家、醫學家,更是偉大的教育家。鬼谷先生培養了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商鞅、李斯、呂不韋、白起、李牧、王翦、甘茂、樂毅、毛遂、趙奢、李悝、徐福等500多位精英,這些弟子進山之前都是無名小卒,出山後個個大放異彩,出將入相,威震天下!左右著當時狼煙四起的戰國亂局!
身世傳奇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家姓趙的和一家姓周的,他們是鄰居,趙家經商,周家務農,兩家相交甚厚,關系密切。後來,趙家經商破產了,周家便慷慨接濟,趙家為表真誠的謝意,許諾將女兒許配給了周家。過了不久,周家父母相繼去世,家境敗落,作為商人的趙家,悔婚毀約。周家公子念青梅竹馬之情,氣惱加相思,竟病亡入黃泉。趙家女是知情達理的賢惠女子,聞其噩耗,趕到周家公子墳前,悲號不止,因哀痛過度,竟哭昏過去,恍惚中,好像有周家公子要求她把墳前的一株稻穀帶回家去。趙家女蘇醒後,見身邊確有稻穀一株,她真的帶回去,淘米吃了,以後趙家女懷孕,生下一個男孩,健康成長,成了一個聰明的男子漢,這就是鬼穀子。因鬼生谷,因谷生子,趙家女給自己的孩子取名為鬼穀子。這是很有深意的關於鬼穀子出生的傳說,表達了真情而知理的女子的殷切希望。
又傳說,原商紂王都城朝歌西面30里的雲夢山,山上有兩個山峰:劍秀峰和龍王峰,兩峰間的絕壁上有個天然洞窟,洞內有清泉,流入溪河。這個洞就是鬼谷洞。
原來,在很久前,雲夢山地區久旱無雨,到處缺水,善良的農夫慶隆四處尋找水源,在一個乾涸的水池中救了一條小金魚,這條小金魚現出了人身,原來是東海龍王的女兒。好心的慶隆要求小龍女解救遭受旱災的鄉親,小龍女受感動私作主張,偷偷鑽了一個“海眼”,想把海水引入雲夢山區。龍王發現後,懲罰了小龍女和農夫慶隆,小龍女化成了山中的龍泉,慶隆化成了保護泉水的山脊——“青龍背”。又過了許多年,小龍女的精魂脫胎在都城朝歌南面王莊的王員外家,孩子出生後取名瑞霞。又有一年遇到乾旱,王家三頃土地種下的穀子,只結了一株谷穗。瑞霞的丫環揉搓著這株奇特的谷穗,谷穗變成珍珠,瑞霞接過了珍珠把玩著,珍珠奇怪地鑽入了瑞霞的口中,不久瑞霞懷孕了,她因未婚先孕而被趕出了家門。無家可歸的瑞霞在雲夢山的洞中生下了一個男孩。瑞霞因神奇的谷穗而生子,所以為小孩取名為鬼穀子。原來,瑞霞是由小龍女投胎轉世的,谷穗就是慶隆的精魂所化,小孩出生的洞窟就是“鬼谷洞”。
兩個因谷而生子的不同傳說當然只是虛構的故事,是賢惠女子和善良農夫的理想和願望,然而,鬼穀子並不只是淳樸善良,傳說中的他,還有通天的本事。
修道傳奇
據馮夢龍《東周列國志》記述,東周陽城附近有一座山谷,丘高溝深,林木茂盛,鬼火閃動,幽不可測,不像人住的地方,因此被人稱為“鬼谷嶺”。山谷
中隱居著一位被尊稱為鬼穀子的老人,他每天在山上看書、打坐、冥想,不與世人來往,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但是,兩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科學家尊他為先師,法家尊他為師祖,名家尊他為大師,道教則將他與老子同列,尊為王禪老祖!鬼穀子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利用空氣動力的人,他在雲夢山與宋人墨翟一起采葯修道。墨子不娶妻不養子,雲游天下,濟人利物,救危扶窮。鬼穀子王詡則通天徹地,其學問之淵博,無人能及:“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游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學,修真養性,服食導引,卻病延年,沖舉可俟。”(《東周列國志》)鬼谷先生既然深知仙家的超凡沖舉之術,身懷曠世絕學,為何要屈居人間俗世呢?原來,他只是為了超度些聰明的弟子,同歸仙境,所以棲身鬼谷。他住隱居鬼谷不計年數,其弟子也不計其數。他的最出色的弟子有蘇秦、張儀、白起等人。蘇秦是七國征戰時的著名軍事家,而張儀是戰國時的著名縱橫家,白起則是深得鬼穀子兵法的戰國第一名將。此外,幫助越王勾踐卧薪嘗膽,戰勝吳王夫差成功復國的謀略家范蠡,也是鬼穀子的弟子;戰國時著名外交家毛遂,也是鬼穀子的弟子;秦代采葯養生的大師徐福,也是鬼穀子的弟子。相傳鬼穀子還有一個師妹,就是擁有九天秘籍,熟諳天機、人道、地脈的九天玄女,師兄妹倆人同是師承於道家的創始人老聃。華裔澳洲國籍的著名歷史小說家蕭玉寒就寫了一本《鬼穀子》傳奇,專門講鬼穀子和九天玄女的傳奇故事。
鬼穀子更是道教的洞府真仙,位居第四座左位第十三人,被尊為玄微真人,又號玄微子。在道教中,真仙又稱真人,只有得道成仙方可稱為真人,比如,莊子稱老子為“博大真人”;唐玄宗稱莊子為“南華真人”,稱列子為“沖虛真人”;元太祖封丘處機為“長春真人”。玄微真人鬼穀子住在鬼谷洞天,是為了在凡間超度些仙人。無奈他的諸弟子如蘇秦、張儀,白起,李牧、呂不韋等,皆塵緣未盡,凡心未了。鬼穀子只好暫時居於世間,暗中關注弟子,不時幫助他們扶正抑邪。相傳鬼穀子有隱形藏體之術,有混天移地之法,還會脫胎換骨,超脫生死,能撒豆為兵,斬草為馬。他善於揣情摩意,縱橫捭闔。鬼穀子是道教中的重要人物,傳說他真仙,所以歷數代而不老,“鬼谷先生者,古之真仙也。雲姓王氏。自軒轅之代,歷於商周,隨老君兩化流沙,泊周末復還中國。居漢斌鬼谷山。”(杜光庭《錄異記》。)就連秦始皇都有求於鬼谷先生,向他討求長生不老草:“神州之上有不死草,似菰苗,人已死,此草覆之即活。秦始皇時,大苑中多枉死者,有鳥狀銜此草墜地以覆,死人即起坐。始皇遣問北郭鬼谷先生,雲東海瀛州上不死之草,生瓊田中。”“秦始皇聞鬼谷先生言,因遣徐福入求玉蔬金菜,並一寸葚。”(蕭繹《金樓子·箴戒篇》)鬼穀子,與仙、與道,與長生不老葯,與采葯大師徐福,一起被世人所稱頌,多了不少的神秘,多了不少的有趣,多了不少耐人尋味的傳奇。
真經
萬聖鬼谷吟/聖神賢
五行陰陽開天地,縱橫捭闔定生息。
諸子百家稱(創)世紀,奇門鬼谷俱(最)真經。
鬼谷詭秘,社會縱橫、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無所不窺,諸門無所不入,六道無所不破,眾學無所不通!證得弟子門人無數,翻雲覆雨,驚世駭俗,後皆大有作為。鬼谷堪稱萬聖先師,絕不為過!鬼穀子不僅有經天緯地之才,還胸懷悲天憫人的救世之心,為了終結戰國數百年亂局,不再戰火連綿,拯救天下蒼生,做出了巨大貢獻!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鬼穀子其具體生卒年不詳,活躍於春秋末至戰國時期,史稱東周衛國人,師從老子。常年入清溪雲夢山鬼谷采葯修道,被譽為千古奇人。是中國歷史上極其神奇且神秘的人物!鬼穀子身懷曠世絕學,既通曉自然宇宙玄妙,又會奇門百家!鬼穀子培養了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商鞅、李斯、呂不韋、白起、李牧、王翦、徐福、毛遂、范蠡、甘茂、樂毅、魏昂、茅蒙、要離、范雎、猗頓、田穰苴、蔡澤、鄒忌、酈食其、司馬錯、蒯通、黃石、公孫衍、魏僚、曹劌、荀躒、魏章、西門豹、魏成、王齕、文種、田駢、白圭、計然、呂耕、范睢、李冰、趙奢、田單、李悝、匡章、陳軫、許行、石申、甘德、劇辛、鄒衍、郭縱等500多位精英,這些弟子進山之前都是無名小卒,出山後個個大放異彩,出將入相,名流千古!合力推動天下大勢走向太平!
而各家中又以兵家與縱橫家者成就最為顯著且最為人所熟知!“關於兵家的代表人物:白起威震八方,王翦橫掃六國。關於縱橫家的代表人物:一人之言,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勝過百萬雄師!”蘇秦和張儀,太史公司馬遷就曾在其《史記》中鄭重寫道:“此二人真乃傾危之士也!”一笑則而天下興,一發怒諸侯打哆嗦《孟子.滕文公下》。鬼谷之厲害,由此可見一斑!
鬼谷門人遍布各地、風雲一時,個個都建立了不朽之功業:龐涓遇羊而榮,孫臏逢戰不輸,蘇秦佩六國相印,張儀兩次做秦國宰相;還有商鞅李斯,一個為孝公改革變法,一個助始皇一統山河!至於後來東渡尋仙的徐福,據傳則成了日本的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如今日本民間遍立廟堂在朝拜,不少日本人甚至公開聲稱自己就是徐福後代,並留有家傳徐氏族譜可供閱覽。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日本著名企業家大橋武夫,德國著名歷史學家斯賓格勒等世界精英名流都曾仔細深入研讀鬼穀子的智慧,給予鬼谷先生崇高贊譽。在台灣,鬼穀子的影響也非常之大。上世紀五十年代,學者陳英略就出版了《鬼穀子的心理作戰方法與理論》一書,引起廣泛注意,被馬上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當時美國駐台灣軍事顧問團團長蔡斯親自為此書作序。
在國內,軍事理論界、史學界、經濟學者、外交界等對鬼穀子的研究方興未艾,鬼穀子的學術思想被廣泛運用於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1994年和2001年,兩次召開的全國性的鬼穀子學術思想研討會,引起了海內外學者的強烈反響。近幾年中,發表於各種報刊的鬼穀子研究文章達數千篇,新出版的研究專著一百多種。研究的范圍越來越廣,層次越來越深。
著作
《鬼穀子》最早見於《隋書·經籍志》,在其後的史書及其他文獻典籍也多有記載。《鬼穀子》作為縱橫家游說經驗的總結,它融會了鬼穀子畢生學術研究的精華,其價值是不言自明的。《鬼穀子》共二十一篇,其中的轉丸,卻已失傳。該書作為縱橫家的代表著作,為後世了解縱橫家的思想提供了不少的參考。
縱橫家(以《鬼穀子》為代表)的哲學觀,深受《老子》哲學的影響。縱橫家的道家思想體現在其縱橫“裨闔”的社會活動之中;縱橫策士們在道家思想的指導下,力求“變動陰陽”,從而達到“柔弱勝剛強”的目的。
《鬼穀子》一書,一直為中國古代軍事家、政治家和外 交家所研究,現又成為當代商家的必備之書。它所揭示的智謀權術的各類表現形式,被廣泛運用於內政,外交、戰爭、經貿及公關等領域,其思想深受世人尊敬,享譽海內外。然而,就是這一本赫赫有名的書籍,因為所崇尚的是謀略,權術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思想與儒家所推崇的仁義道德大相徑庭,因此,歷來被視為洪水猛獸,更有禁而毀之者,私下卻時而習之,樂此不疲。
《鬼穀子》一書,歷來被人們稱為“智慧禁果,曠世奇書”,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頗具特色,是亂世之學說,亂世之哲學。它的哲學是實用主義的道德論和儈同,講求名利與進取,是一種講求行動的實踐哲學,其方法論是順應時勢,知權善變。《孫子兵法》側重於總體戰略,而《鬼穀子》則專於具體技巧,兩者相輔相成。
《鬼穀子》這部兩千多年的謀略學巨著,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奇葩。它集中了國人心理揣摩,演說技巧,政治謀略的精華,為當代政界人士,企業界人士,商業經營者,管理人員,公關人所必讀。該書以政治、軍事斗爭案例和商用案例為經典案例,深入剖析《鬼穀子》的智慧謀略,本著批判地繼承之的原則,去其阿諛奉承等封建糟粕,汲取善於處理人際關系的精華;去其弄權斗術等封建糟粕,汲取謀略方法的精華。
關令尹喜內傳
《關令尹喜內傳》,始著錄於《隋書·經籍志》史部,署名鬼谷先生撰。《舊唐書·藝文志》亦著錄。唐代王懸河的《三洞珠囊》引錄有《文始先生無上真人關令內傳》,並注為“鬼谷先生撰”。
文中著重宣傳了道家的理論原則,即尊崇自然、清靜無爭、不炫耀和齋戒、中食。闡發了貪心短壽、心誠得道、作惡受罰的道理,主張以“道”來普度眾生,反映了道家的理論和觀點。
⑹ 鬼穀子是哪個地方的人
鬼穀子,姓王名詡(道家記載),出生地,今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鹽食村人。民間稱為王禪老祖,春秋戰國人士中國歷史上戰國時代的顯赫人物,是「諸子百家」之一,縱橫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經常進入夢雲山采葯修道。因隱居清溪鬼谷,所以稱鬼穀子先生。
⑺ 一代神人鬼穀子,一生一共收了多少個徒弟
說起穿越這件事,那可是當今時代最為火爆的一個題材了。在《神話》之後,中國大陸華語影視界上的穿越片便泛濫開來,其中不乏有一些爛片,使的觀眾朋友們的觀賞度極為的疲勞。但即便如此,很多的人也是對穿越充滿了很多的嚮往。
三百年的戰國到最後竟成為了鬼穀子的一盤棋,到底是深山之中另有蹊蹺,還是說鬼穀子有什麼神奇的魔法,否則何以能夠培養出這樣的弟子們,這是前往古人,後無來者的開山之舉。不得不說,如果他不是穿越者,還有誰配呢?
⑻ 鬼穀子是哪個朝代人
鬼穀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
鬼穀子,王氏,名詡,別名禪,戰國時期傳奇人物。著名謀略家、縱橫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諸子百家之縱橫家創始人。因隱居在雲夢山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主要作品有《鬼穀子》《本經陰符七術》。
⑼ 鬼穀子是真實存在的一個人物嗎
鬼穀子作為中國歷史上極富神秘色彩的大人物,擁有眾多的傳奇身份,兵家稱其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道教封其為王禪老祖。鬼穀子作為與老子、孔子、韓非子等聖賢比肩的大家,本應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但縱觀五千年華夏史,關於鬼穀子的資料非常少,以至於很多人對他的存在產生了質疑,說法不一,而關於他歷史上主要有這三種說法。
第三個論點聽起來更荒謬。鬼穀子被描述為一個可以學習古今和未來的大師。因此,他培養的弟子擁有各種神奇的力量。後世許多奇怪的小說都持這種觀點。梁元帝、蕭藝的《金樓子》記載,徐福出海求仙取葯是因為秦始皇聽說過他的師父鬼穀子妙言。但轉念一想,如果鬼穀子能見到秦始皇,他至少還能活幾百年,這聽起來真奇怪。
事實上,歷史上真正的鬼穀子也不是很神秘。他的名字叫王旭。他是戰國時期的愛國人士。他自稱是鬼穀子先生,因為他在這個地方住了很長時間。他不僅有照看世界的天賦,而且有拯救世界的同情心。他的門徒都是歷代名人和偉人。今天,鬼穀子文化也被申請為世界遺產,受到國內外人民的高度尊重。
⑽ 鬼穀子簡介
鬼穀子
鬼穀子,姓王名詡,春秋時人。常入雲夢山采葯修道。因隱居清溪之 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
鬼穀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徑庭。因此,歷來學者對《鬼穀子》一書推崇者甚少,而譏詆者極多。其實外交戰術之得益與否,關系國家之安危興衰;而生意談判與競爭之策略是否得當,則關繫到經濟上之成敗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談技巧也關繫到一人之處世為人之得體與否。當年蘇秦憑其三寸不爛之舌,合縱六國,配六國相印,統領六國共同抗秦,顯赫一時。而張儀又憑其謀略與游說技巧,將六國合縱土蹦瓦解,為秦國立下不朽功勞。所謂「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於眾人之所不能。」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此為《鬼穀子》之精髓所在。《孫子兵法》側重於總體戰略,而《鬼穀子》則專於具體技巧,兩者可說是相輔相成。
《鬼穀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傳。《鬼穀子》的版本,常見者有道藏本及嘉慶十年江都秦氏刊本。
《鬼穀子》捭闔第一 捭闔第一
奧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馳或張。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
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
審定有無,與其虛實,隨其嗜欲以見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貴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可與不可,審明其計謀,以原其同異。離合有守,先從其志。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
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聖人因而為之慮。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為之慮。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而捭而內之。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出,反復反忤,必由此矣。
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吉凶大命□焉。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矣捭闔,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
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
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
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其謀。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
為小無內,為大無外;益損、去就、倍反,皆以陰陽御其事。
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隱而入;陽遠終陰,陰極反陽。
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
【注釋】
捭:〔音3〕分。
闔:〔音he2〕關。
稽:〔音ji1〕考。
朕:〔音zhen4〕跡象。
牧:處理。
內:接納;忤:逆。
------------------------------
《鬼穀子》反應第二 反應第二
古之大化者,乃與無形俱生。反以觀往,復以驗來;反以知古,復以知今;反以知彼,復以知此。動靜虛實之理不合於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復者,聖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觀其次。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其猶張□綱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綱也。常持其綱驅之。
己反往,彼復來,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襲之、反之、復之,萬事不失其辭。聖人所愚智,事皆不疑。
故善反聽者,乃變鬼神以得其情。其變當也,而牧之審也。牧之不審,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審。變象比必有反辭以遠聽之。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欲開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辭。同聲相呼,實理同歸。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聽真偽,知同異,得其情詐也。動作言默,與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見其式;皆以先定為之法則。以反求復,觀其所託,故用此者。
己欲平靜以聽其辭,觀其事、論萬物、別雄雌。雖非其事,見微知類。若探人而居其內,量其能,射其意;符應不失,如□蛇之所指,若弈之引矢;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其見形也,若光之與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鐵;若舌之取燔骨。其與人也微,其見情也疾;如陰與陽,如圓與方。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進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是用不巧,是謂忘情失道。己審先定以牧人,策而無形容,莫見其門,是謂天神。
------------------------------
《鬼穀子》內楗第三 內楗第三
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進前而不御,遙聞聲而相思。
事皆有內楗,素結本始。或結以道德,或結以黨友,或結以財貨,貨結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則入,欲出則出;欲親則親,欲疏則疏;欲就則就;欲去則去;欲求則求,欲思則思。若蚨母之從子也;出無間,入無朕。獨往獨來,莫之能止。
內者,進說辭也。楗者,楗所謀也。欲說者務穩度,計事者務循順。陰慮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來應時,以和其謀。詳思來楗,往應時當也。夫內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時宜,從便所為,以求其變。以變求內者,若管取楗。言往者,先順辭也;說來者,以變言也。善變者審知地勢,乃通於天,以化四時,使鬼神,合於陰陽,而牧人民。
見其謀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結者,陽親而陰疏。事有不合者,聖人不為謀也。
故遠而親者,有陰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來也。日進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遙聞聲而相思者,合於謀待決事也。
故曰:不見其類而為之者,見逆。不得其情而說之者,見非。得其情乃制其術,此用可出可入,可楗可開。故聖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楗萬物。
由夫道德仁義,禮樂忠信計謀,先取詩書,混說損益,議論去就。欲合者用內,欲去者用外。外內者,必明道數。揣策來事,見疑決之。策無失計,立功建德,治名入產業,曰楗而內合。上暗不治,下亂不□,楗而反之。內自得而外不留,說而飛之,若命自來,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與之。環轉因化,莫知所為,退為大儀。
【注釋】
內:入。
楗:門拴。
內楗:在本文指以言辭與謀略游說國君。
------------------------------
《鬼穀子》抵戲第四 抵戲第四
物有自然,事有合離。有近而不可見,有遠而可知。近而不可見者,不察其辭也;遠而可知者,反往以驗來也。
戲者,罅也。罅者,澗也。澗者,成大隙也。戲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卻,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謂抵戲之理也。
事之危也,聖人知之,獨保其身;因化說事,通達計謀,以識細微。經起秋毫之末,揮之於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之謀,皆由抵戲。抵戲之隙為道術用。
天下紛錯,上無明主,公侯無道德,則小人讒賊,賢人不用,聖人鼠匿,貪利詐偽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離散,乖亂反目,是謂萌牙戲罅。聖人見萌牙戲罅,則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則抵而塞之;不可治,則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諸侯相抵,不可勝數,當此之時,能抵為右。
自天地之合離終始,必有戲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闔,能用此道,聖人也。聖人者,天地之使也。世無可抵,則深隱而待時;時有可抵,則為之謀;可以上合,可以檢下。能因能循,為天地守神。
【注釋】
抵:抵塞。
戲:隙。
抵戲:意為堵塞有缺漏的地方。
------------------------------
《鬼穀子》飛箝第五 飛箝第五
凡度權量能,所以征遠來近。立勢而制事,必先察同異,別是非之語,見內外之辭,知有無之數,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然後乃權量之,其有隱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引鉤箝之辭,飛而箝之。鉤箝之語,其說辭也,乍同乍異。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後重累;或先重累,而後毀之;或以重累為毀;或以毀為重累。其用或稱財貨、琦瑋、珠玉、壁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勢以鉤之,或伺候見澗而箝之,其事用抵戲。
將欲用之於天下,必度權量能,見天時之盛衰,制地形之廣狹、阻險之難易,人民貨財之多少,諸侯之交孰親孰疏,孰愛孰憎,心意之慮懷。審其意,知其所好惡,乃就說其所重,以飛箝之辭,鉤其所好,乃以箝求之。
用之於人,則量智能、權財力、料氣勢,為之樞機,以迎之、隨之,以箝和之,以意宣之,此飛箝之綴也。用之於人,則空往而實來,綴而不失,以究其辭,可箝可橫,可引而東,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雖覆能復,不失其度。
【注釋】
飛:製造聲譽。
箝:箝制。
飛箝:意為先以為對方製造聲譽來嬴取歡心,再以各種技巧來箝制他。
------------------------------
《鬼穀子》忤合第六 忤合第六
凡趨合倍反,計有適合。化轉環屬,各有形勢,反覆相求,因事為制。是以聖人居天地之間,立身、御世、施教、揚聲、明名也;必因事物之會,觀天時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與之轉化。
世無常貴,事無常師;聖人無常與,無不與;無所聽,無不聽;成於事而合於計謀,與之為主。合於彼而離於此,計謀不兩忠,必有反忤;反於是,忤於彼;忤於此,反於彼。其術也,用之於天下,必量天下而與之;用之於國,必量國而與之;用之於家,必量家而與之;用之於身,必量身材氣勢而與之;大小進退,其用一也。必先謀慮計定 ,而後行之以飛箝之術。
古之善背向者,乃協四海,包諸侯忤合之地而化轉之,然後求合。故伊尹五就湯,五就桀,而不能所明,然後合於湯。呂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後合於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歸之不疑也 。
非至聖達奧,不能御世;非勞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見情,不能成名;材質不惠,不能用兵;忠實無實,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長短遠近孰不知,乃可以進,乃可以退,乃可以縱,乃可以橫。
【注釋】
忤,相背;合,相向。合於此,必忤於彼。良臣須擇主而事。
------------------------------
《鬼穀子》揣篇第七 揣篇第七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權,而揣諸侯之情。量權不審,不知強弱輕重之稱;揣情不審,不知隱匿變化之動靜。
何謂量權?曰:度於大小,謀於眾寡;稱貨財有無之數,料人民多少、饒乏,有餘不足幾何?辨地形之險易,孰利孰害?謀慮孰長孰短?
揆君臣之親疏,孰賢孰不肖?與賓客之智慧,孰多孰少?觀天時之禍福,孰吉孰凶?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側孰辨?能知此者,是謂量權。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隱其情。必以其甚懼之時,往而極其惡也;其有惡者,不能隱其情。情慾必出其變。感動而不知其變者,乃且錯其人勿與語,而更問其所親,知其所安。夫情變於內者,形見於外,故常必以其者而知其隱者,此所以謂測深探情。
故計國事者,則當審權量;說人主,則當審揣情;謀慮情慾,必出於此。乃可貴,乃可賤;乃可重,乃可輕;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敗;其數一也。
故雖有先王之道;聖智之謀,非揣情隱匿,無可索之。此謀之大本也,而說之法也。常有事於人,人莫能先,先事而生,此最難為。故曰:揣情最難守司。言必時其謀慮。故觀□飛蠕動,無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生事者,幾之勢也。此揣情飾言,成文章而後論之也。
【注釋】
揣:估量。
------------------------------
《鬼穀子》摩篇第八 摩篇第八
摩者,揣之術也。內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隱。微摩之以其索欲,測而探之,內符必應;其索應也,必有為之。故微而去之,是謂塞□匿端,隱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無患。
摩之在此,符之在彼,從而用之,事無不可。古之善摩者,如操鉤而臨深淵,餌而投之,必得魚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勝,而人不畏也。聖人謀之於陰,故曰神;成之於陽,故曰明,所謂主事日成者,積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積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勝者,常戰於不爭不費 ,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 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靜也。正者,宜也。喜者,悅也。怒者,動也。名者,發也。行者,成也。廉者,潔也。信者,期也。利者,求也。卑者,諂也。故聖人所以獨用者,眾人皆有之;然無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故謀莫難於周密,說莫難於悉聽,事莫難於必成;此三者唯聖人然後能任之。故謀必欲周密;必擇其所與通者說也,故曰:或結而無隙也。夫事成必合於數,故曰:道、數與時相偶者也。說者聽,必合於情 ;故曰:情合者聽。故物歸類;抱薪趨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濕者先濡;此物類相應,於事誓猶是也。此言內符之應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類,焉有不相應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聽者。故曰 :獨行之道。夫幾者不晚,成而不拘,久而化成。
【注釋】
摩,順,合也;意為以事情去順合於說服之君王。
------------------------------
《鬼穀子》權篇第九 權篇第九
說者,說之也;說之者,資之也。飾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損也 。應對者,利辭也;利辭者,輕論也。成義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驗也。(言或反覆,欲相卻也。)難言者,卻論也;卻論者,釣幾也 。
佞言者,諂而干忠;諛言者,博而干智;平言者,決而干勇;戚言者 ,權而干信;靜言者,反而干勝。先意承欲者,諂也;繁稱文辭者,博也;縱舍不疑者,決也;策選進謀者,權也;他分不足以窒非者,反也。
故口者,機關也;所以關閉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窺間見姦邪。故曰:參調而應,利道而動。故繁言而不亂,翱翔而不迷,變易而不危者,(者見)要得理。故無目者不可示以五色,無耳者不可告也五音。故不可以往者,無所開之也。不可以來者,無所受之也 。物有不通者,聖人故不事也。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者,有諱忌也。眾口爍金,言有曲故也。
人之情,出言則欲聽,舉事則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長;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從其所長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蟲之捍也,必以堅厚;螫蟲之動也,必以毒螫。故禽獸知用其長,而談者亦知其用而用也。故曰:辭言有五:曰病、曰恐、曰憂、曰怒、曰喜。病者,感衰氣而不神也 。恐者,腸絕而無主也。憂者,閉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動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無要也。此五者精則用之,利則行之。
故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辨;與辨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於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此其術也,而人常反之。是故與智者言,將以此明之;與不智者言,將以此教之;而甚難為也。故言多類,事多變。故終日言不失其類,而事不亂;終日不變,而不失其主。故智貴不忘。聽貴聰,辭貴奇。
【注釋】
權:權衡。
干:同於或為。
------------------------------
《鬼穀子》謀篇第十 謀篇第十
凡謀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審得其情,乃立三儀。三儀者,曰上、曰中、曰下,參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始於古之所從。
故鄭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 ,亦事之司南也。
故同情而相親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惡而相親者,其俱害者也;同惡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則親,相損則疏,其數行也;此所以察異同之分也。故牆壞於其隙,木毀於其節 ,斯蓋其分也。
故變生事,事生謀,謀生計,計生儀,儀生說,說生進,進生退,退生制;因以制於事,故百事一道,而網路一數也。
夫仁人輕貨,不可誘以利,可使出費;勇士輕難,不可懼以患,可使據危;智者達於數,明於理,不可欺以不誠,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懼也,貪者易誘也,是因事而裁之。
故為強者,積於弱也;為直者,積於曲也;有餘者,積於不足也;此其道術也。
故外親而內疏者,說內;內親而外疏者,說外;故因其疑以變之,因其見以然之,因其說以要之,因其勢以成之,因其惡以權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動之,微而證之,符而應之,擁而塞之,亂而惑之,是謂計謀。
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結;結比而無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其身內,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身者,危。無以人之所不欲而強之於人,無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於人。人之有好也,學而順之;人之有惡也,避而諱之;故陰道而陽取之。故去之者,從之;從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惡,故至情托焉。
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謀者所不用也。故曰:是貴制人,而不貴制於人。制人者,握權也。見制於人者,制命也。故聖人之道陰,愚人之道陽;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難。以此觀之,亡不可以為存, 而危不可以為安;然而無為而貴智矣。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於眾人之所不能見。既用,見可否,擇事而為之,所以自為也。見不可,擇事而為之,所以為人也。故先王之道陰。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在深;聖人之制道,在隱於匿。」非獨忠信仁義也,中正而已矣。道理達於此之義,則可於語。由能得此,則可以殺遠近之誘。
------------------------------
《鬼穀子》決篇第十一 決篇第十一
凡決物,必托於疑者。善其用福,惡其用患;善至於誘也,終無惑偏 。有利焉,去其利,則不受也;奇之所託。若有利於善者,隱托於惡 ,則不受矣,致疏遠。故其有使失利者,有使離害者,此事之失。
聖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陽德之者,有以陰賊之者,有以信誠 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陽勵於一言,陰勵於二言,平素、樞機以用;四者微而施之。於事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 ,可則決之。
王公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則決之;不用費力而易成者,可則決之;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為之者,可貴則決之;去患者,可貴則決之;從福者,可則決之。故夫決情定疑,萬事之基,以正治亂,決成敗,難為者。故先王乃用蓍龜者,以自決也。
------------------------------
《鬼穀子》符言第十二 符言第十二
安徐正靜,其被節先肉。善與而不靜,虛心平意以待傾損。
右主位。
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者,則無不見;以天下之耳聽者,則無不聞;以天下之心思慮者,則無不知;輻輳並進,則明不可塞。
右主明。
德之術曰勿堅而拒之,許之則防守,拒之則閉塞。高山仰之可極,深淵度之可測,神明之德術正靜,其莫之極。
右主德。
用賞貴信,用刑貴正。賞賜貴信,必驗而目之所聞見,其所不聞見者 ,莫不諳化矣。誠暢於天下神明,而況奸者干君。
右主賞。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後,熒惑之處安在。
右主問。
心為九窮之治,君為五官之長。為善者,君與之賞;為非者,君與之罰。君因其所以求,因與之,則不勞。聖人用之,故能賞之。因之循理,故能長久。
右主因。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則群臣生亂,家於其無常也,內外不通,安知所聞,開閉不善,不見原也。
右主周。
一曰長目,二曰飛耳,三曰樹明。明知千里之外,隱微之中,是謂洞天下奸,莫不諳變更。
右主恭。
循名而為貴,安而完,名實相生,反相為情,故曰名當則生於實,實生於理,理生於名實之德,德生於和,和生於當。
右主名。
【注】
右:有。
------------------------------
《鬼穀子》轉丸第十三 轉丸第十三
〔原文現已失傳〕
------------------------------
《鬼穀子》卻亂第十四 卻亂第十四
〔原文現已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