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知道南京這座城市有哪些深厚的文化
南京是中國繪畫、書法的重鎮。在六朝時有王羲之、顧愷之等書畫大家;在明末清初,在南京曾經產生過金陵八家,以及金陵九子。1930年代,眾多畫壇名流雲集南京,其中徐悲鴻、張書旗、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現代書畫界又有12位南京知名畫家、書法家被稱為「金陵十二家」。20世紀中後期,南京還出現了「新金陵花鳥派」的金陵四傑。
② 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方山大鼓、棲霞龍舞、江浦手獅、高淳民歌、留左大鼓等等。
1、方山大鼓,源自清同治,南京獨有,鼓風威凌雄健,尚傳承。方山大鼓(麻雀蹦)相傳源於方山陶家莊祭祀闖王李自成的活動。明朝末年,居住在方山一帶的百姓為迎接闖王,搬出大鼓,邊打鼓邊舞蹈。
2、棲霞龍舞,龍文化在古都之傳承,全國享譽。棲霞龍舞還保留著最原始的龍舞形態之一——柴龍,這種龍造型古樸,演員眾多,展開來足有40米長,是南京地區的「民俗活化石」之一。
3、江浦手獅,南京獨有,全國享譽,尚傳承。江浦手獅在表演形式上,通常流行的舞獅都是一人舞獅頭,一人舞獅身獅尾。兩人密切配合,協調動作。
4、高淳民歌是南京高淳的傳統民歌,源遠流長,自古以來,高淳就有「出門山歌進門戲」的習俗。高淳早在6300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先民們在漁狩、牧耕過程中,創造出了原始的勞動歌曲,如打夯號子、劃船號子等。
5、留左大鼓作為一項省級非遺,在長蘆地區是家喻戶曉的民間吹打樂,每到過年,留左大鼓鬧新春是當地群眾最喜愛的表演。
③ 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一、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江蘇省南京市的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工序繁雜,經過「裝造掏范、障口、掏邊、找斷頭、接頭、拽花、搖緯、練梭、拋梭、挖花過管、妝花配色、織造打緯」等十多個步驟,超過百道工序,耗時少則兩三個月,多則四五年最終織造出南京雲錦。
2006年5月20日,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13。2018年5月15日,該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南京金箔鍛制技藝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秦淮燈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南京白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南京剪紙
④ 歷史文化名城之南京有哪些歷史遺跡
南京有著六千年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南京也直接見證了中國近現代榮辱興衰的歷史,沒有哪一座城市,能夠像南京這樣 把中華民族歷史的驕傲和憂傷如此糾纏在一起。那麼,來 歷史文化名城 看看南京有哪些歷史遺跡吧!
南京是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南京的名勝主要以人文古跡為主,自然風光一般。主要的古跡包括:
紫金山(有「鍾山龍蟠」之譽)、中山陵、藏經樓、音樂台、光華亭、流徽榭、中山植物園、明孝陵、孫中山紀念館、美齡宮、梅花山、靈谷公園、頭陀嶺公園、紫金山天文台、玄武湖公園、台城、雞鳴寺、九華山公園、夫子廟;
江南貢院歷史陳列館、桃葉渡與吳敬梓故居、瞻園、李香君故居、王謝古居、白鷺洲公園、中華門、總統府、梅園新村紀念館、南京博物院、朝天宮、甘熙故居、鼓樓、清涼山公園、莫愁湖公園、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長江大橋、燕子嘰;
獅子山閱江樓、靜海寺、棲霞山、棲霞寺、舍利塔與千佛岩石窟、南朝陵墓石刻、雨花台風景名勝區、菊花台公園、牛首山弘覺寺塔、鄭和墓、將軍山風景區、南唐二陵、方山、湯山古溶洞、湯山溫泉、蔣介石先生溫泉別墅、陽山碑材。
⑤ 南京有哪些流傳至今的古老文化
跳五猖,民間的一種舞蹈,能流傳至今也是很不容易了。
⑥ 歷史文化名城之南京有哪些歷史遺跡
有:南唐二陵 、明孝陵、六合文廟、夫子廟、雞鳴寺等。
1、南唐二陵
南唐二陵位於南京市江寧區祖堂山南麓,包括李昪及其皇後的欽陵和李璟及其皇後鍾氏的順陵,是五代十國時期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墓。於1950至1951年由南京博物院組織發掘,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唐二陵相距約100米,均依山為陵,岡阜環抱,形勢甚佳。由南唐江文尉和韓熙載設計。東為欽陵,西為順陵,二陵均為磚結構多室墓,早年多次遭到盜掘,但陵墓建築完整。
前者刻字填金,標明了陵名及下葬年代,後者有數以百計的男女宮中侍從俑、舞俑以及各種動物俑,為南方唐宋墓中所罕見。
南唐二陵發掘有600多件文物出土,其中玉哀冊、陶俑等尤為珍貴。玉哀冊記錄了封建帝後的祭文,也是判定墓主身份的主要依據。為研究五代十國時期的帝王喪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2、明孝陵
明孝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位於鍾山風景名勝區內,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後的合葬陵墓。因皇後馬氏謚號「孝慈高皇後」,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佔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明孝陵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樂三年(1405年)建成,先後調用軍工10萬,歷時達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為陵」舊制,又創方墳為圜丘新制。將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達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為中國傳統建築藝術文化與環境美學相結合的優秀典範。
3、六合文廟
六合文廟位於南京市六合區,又名學宮,始建於唐咸通年間,規模居中國第五。文廟主體建築為大成殿。
另外還有奎星亭、照壁、泮池、靈欞門、戟門、東西廡、崇聖堂、明倫堂等古建築,總面積為8000平方米,是江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築。以文廟為首的萬壽宮、清真寺等古建築群,古韻深厚,是六合重要的文化積淀。
4、夫子廟
南京夫子廟位於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北岸貢院街、江南貢院以西,即南京孔廟、南京文廟、文宣王廟,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國第一所國家最高學府,也是中國四大文廟。
為中國古代文化樞紐之地、金陵歷史人文薈萃之地,不僅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時也是居東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築群,現為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重要組成部分。
夫子廟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主要由孔廟、學宮、貢院三大建築群組成,佔地極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閣、欞星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築。
夫子廟被譽為秦淮名勝而成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觀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古街市,與上海城隍廟、蘇州玄妙觀和北京天橋為中國四大鬧市。
夫子廟始建於東晉成帝司馬衍咸康三年(337年),宋景祐元年(1034年)改建為孔廟,在六朝至明清時期,世家大族多聚於附近。
故有「六朝金粉」之說。范蠡、周瑜、王導、謝安、李白、杜牧、吳敬梓等數百位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有這里創造了不朽的業績,寫下了千古傳誦的篇章。
5、雞鳴寺
雞鳴寺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雞籠山東麓山阜上,又稱古雞鳴寺,始建於西晉,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美譽,是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
雞鳴寺歷史可追溯至東吳的棲玄寺,寺址所在為三國時屬吳國後苑之地,300年(西晉永康元年)在此倚山造室,始創道場。東晉以後,此處被辟為廷尉署,至527年(南朝梁普通八年)梁武帝在雞鳴埭興建同泰寺,使這里從此真正成為佛教勝地。
1387年(明朝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拆去舊屋,擴大規模,重建寺院。朱元璋題額為「雞鳴寺」。後經明宣德、成化、弘治年間擴建,院落規模宏大,佔地達百餘畝。後來古寺毀於咸豐戰火,雖同治年間重修,規模已大大縮小,但香火卻一直旺盛不衰。
1958年改為尼眾道場。1983年起,在原住持宗誠法師的帶領下,依明清時規模形制,雞鳴寺逐步恢復並對外開放,成為南京一重要寺院。1992年,《新白娘子傳奇》劇組因當時西湖的雷峰塔已倒而新的尚未修建好,來到南京古雞鳴寺借用葯師佛塔來拍雷峰塔相關劇目。
⑦ 南京有什麼文化傳統和習俗
民俗
南京民風淳厚,有悠久的歷史,"華而不佻"、"醇而不俚"是南京民俗的本質。南京向為文化之邦,文化融進民俗;民俗又豐富了文化,南京的民俗娛樂中充溢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民間傳統娛樂舞龍燈,高淳區的跳"五猖"、花台會、打水滸,溧水的打社火,江寧的方山大鼓,江浦的手獅舞、玩石擔、六合的玩飛鏜等,看似樸拙,卻是深深紮根於民族沃土之中帶露的奇葩,而深受群眾喜愛。
南京的傳統習俗則有爬城頭(踏太平)、食烏飯,跳五猖、長蘆龍燈(高淳)、金陵燈會等。
⑧ 南京的重要歷史文化景觀有哪些
南京的重要歷史文化景觀有南京中山陵,九龍橋,南京故宮,六朝陵墓,雨花台,雞鳴寺等等,南京是六朝古都,是歷朝人文薈萃之地,沉澱了無數歷史古跡。
南京屬寧鎮揚丘陵地區,以低山緩崗為主,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水域面積達11%以上,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⑨ 南京地域文化
1碧若雲霞話雲錦
摘來天邊一朵雲霞,妝點人間件件霓裳。
這是中國古代織錦工藝史上的最後一座里程碑,看看那碩大的木製織錦機完全是用手工操作,就知道它的歷史有多久。
它的命運一度岌岌可危,差一點就成為歷史影象。要不是及時搶救,或許就不存於世上。它就是被稱之為「中華一絕」的雲錦。
中國在古代被稱為「絲國」。那時,無數西方人沿著絲綢之路來到東方,在絲路之源,他們第一次發現,原來絲並非產於樹上,采來便可織;再華貴的綾羅綢緞,都是來自於一片片桑葉和一隻只「春蠶到死絲方盡」的蠶繭。
歷史上,養蠶取絲出自中原,絲織品的產地主要是在北方,但自導致唐朝由盛而衰的安史之亂以後,絲織開始在江南普及,發展迅速。到了宋代,南方絲織業的規模,已超越北方,至明清時達到鼎盛,成為全國絲織業的中心,一時讓北方汗顏。
南京的雲錦自宋代由彩錦演變而來,它與四川蜀錦、蘇州宋錦、杭州都錦,並稱為我國四大名錦。在古代絲織物中最高檔的是絲綢,絲綢中最高級的是織錦,而織錦中最高貴的則是南京雲錦。到了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中央政府在南京設立專為皇室和百官織造錦緞的「東、西織染局」,南京絲織業獲得重新發展的契機,織錦業隨之振興。明朝,設「內織染局」、「神帛堂」、「供應機房」,織錦業日臻成熟和完善,形成南京絲織提花錦緞的地方特色。
統治者為了顯示高貴,喜愛用真金裝點官服,於是就出現了一種大量使用金銀裝飾織錦花紋的提花織物,它絢麗多姿,燦若雲霞,故名雲錦。
以織金夾銀為主要特徵的雲錦,雍容華貴,金碧輝煌,成為最珍貴、工藝水平最高的絲織品種,受到帝王和和貴族的寵愛和追捧。元、明、清三朝,都指定雲錦為皇室御用貢品。雲錦還作為朝廷禮品,饋贈外國君主和使臣以及賞賜給大臣和有功之人。
有清一代,雲錦織造盛極一時。清政府專門在南京設立權重位尊的「江寧織造署」,專督雲錦生產。民間織錦之風亦很盛,當時,聚寶門(今中華門)一帶,有織機二三萬台,男女織工5萬人左右,機抒之聲不絕,年產值逾千萬兩白銀。
織機造就了一片繁榮富庶,引得康熙皇帝頻下江南。六次南巡,有五次將行宮設在織造府。負責織造署的是曹寅,他的孫子就是《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曹氏一門先後擔任江寧織造達59年之久,是寵幸一時,《紅樓夢》中榮、寧二府的奢華,就是從這里復制過去。
盛極而衰,誰曾想到,兩百多年後的今天,織造府竟然了無蹤跡,空留下一個「大行宮」的地名。
古人稱「寸錦寸金」,這話當真。雲錦以其繁復的挑花工藝,成為目前唯一不能被機器取代的手工工藝。用5.6米長、10米高、1.4米寬的大花樓木質提花機,由上、下兩個人配合操作。坐在上面的牽花工口唱手拉,下面的織工聞歌織線,每天僅能織二寸左右。價格昂貴,自在情理之中。
雲錦集中了綾、羅、綢、緞、紗各種生產工藝,主要有「織金」、「庫錦」、「庫緞」、「妝花」四大類品種,尤其是妝花織物,色彩變化豐富,文飾生動優美,達到絲織工藝的頂峰。
雲錦織物的風格各異,品種繁多,配色更是明快醒目,豪華典雅,給人以雍容華貴和和古樸渾厚之感。有氣魄雄渾的游龍盤鳳,典雅纖麗的花卉果品,以及「八寶」、「八吉」等傳統吉祥紋樣。
織工在編織著自己生存之路的同時,也將服飾文化、審美情趣、祈福祝願,甚至國運興衰,都編織其間。
若知王朝興衰更迭,可以讀史;若知才子風流倜儻,可以讀詩;若知千年不落文字的雲錦,盡在織工編織的經緯之中,以及咯吱作響的機抒之聲和一唱一和的「白局」(機工織錦時用南京方言哼的一種曲調)里。
2.花燈歲歲鬧元宵
我國燈節之俗,源遠流長,金陵燈市,亦由來已久。燈節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從正月初八上燈,到十八日落燈,為時達十天之久。在一片星星點點中,傳遞著最具魅力的南京民俗和它悠遠的影響。
元宵觀燈,始自漢代。帝王提倡信佛,敕令元宵節燃點盛大的燈火,祭神敬佛,元宵燈節一時興起。爾後,傳至民間,每年皆有放燈活動,但觀賞娛樂成為首要。
六朝時,南京為帝王之都,每年元宵節,燈火滿市井,實為全國之冠。帝都的燈市,就是與眾不同,讓百姓享受的,也是「豪華」的燈節之樂。
唐宋時,燈節僅為三天。到了明代,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後,一改舊制,將放燈時間延長為十夜之久。百姓的快樂,也因時而長。
延至清及近代,南京的燈節都極為隆重。據甘熙《白下瑣言》載:「笪橋燈市,為金陵一勝。正月初,魚龍紛遝,有銀花火樹之觀。其中剪采,五光十色,尤為佳妙。後移於評事街。」
升州路是城中通向西門的要道,一直很熱鬧。春節期間,從笪橋至評事街,燈火通明。大街兩旁扎滿松棚,四周綴有巨型華燈,燦若白晝。松棚之中,還設有樂隊,簫鼓聲聞,宛如仙樂。不時有身著戲服的人踩著高蹺走過,引得市民爭相觀看。最高興的,當屬孩子,手上拎一盞燈,心中又多了一線光明。照亮的,不只是自己的腳下,還有未來的前程。
隨著夫子廟貢院科考的興盛,為士人服務的茶樓、酒肆、客棧等也追風而起。穿越其間的秦淮河,更是往來不斷的遊船行舟,官宦文人競相光顧,三教九流雲集於此。位於這十里秦淮中心的夫子廟,一時鼎盛。所有的人氣,都給這里占盡,讓追求熱鬧的燈市怎能不「移情別戀」,也為夫子廟的繁榮,錦上添花。
明代,南京元宵節鬧花燈,製作有紗帛、羊皮、魚魷、料絲諸品。《金陵歲時記》中曾載,用明角製作的有三星、八仙、聚寶盆、皮球、西瓜、草蟲、金魚諸燈,還有樓船燈,則使用玻璃條裝飾,其它用絹絲為材料製作的燈,多為花鳥蟲魚,是惟妙惟肖。
明末清初之際,又時興一種富麗高雅的「紗燈」,官宦商賈爭相懸掛。金陵紗燈的興起,源於民間畫工,興於文人參與。這種紗燈用絲帛織成,薄如蟬翼,裱糊在竹木做成的框架上,內燃蠟燭,通明透亮。其形制有圓形、扁形、六面形、菱形等,大的高過半人,小的不及三寸。紗燈上畫有仕女圖、歷史故事、流行戲曲、花鳥蟲魚、金陵名勝以及燈謎等,從內容到形式,都創新高。
每逢燈會,時人樂於出行賞燈,品評誰家的燈最為奇巧、最具特色。商家無不利用這一大好時機,在鋪前置紗燈,廣攬顧客。並舉辦燈謎活動,猜中者即奉送本店出售的物品。十天的燈節,引得門庭若市,為新的一年「財源茂盛」,開了個好頭。誰說燈節只是「及時行樂」?它燃起的,還有365個希望。
燈市一年又一年,寒風中,燈火有存有滅,如今,也只有夫子廟一處燈市依舊,與夜空中閃爍的星星爭艷。
每當燈市之際,夫子廟地區擁擠不堪,賣燈的,觀燈的,只有兩種人存在。南京周邊許多城市的人,也攜家帶口,前來「助興」。人人手拿花燈,那不叫離譜;若是人人手上不拿花燈,那才叫怪。
花燈的品種繁多,除了上述以外,荷花燈、蛤蟆燈、飛機燈、兔子燈為多,成了孩子們心中的最愛。燈會期間,燈海人潮,盡現「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勝景。
如今的燈展,已與時代接軌。「竹扎紙糊」千餘年,還是那樣「弱不禁風」,怎敵它後起的「聲光電控」,是「晚來風急」。它們交相輝映,是五光十色。
民俗的成長與發散,離不開哺育它的那方水土,更重要的,離不開一個祥和的社會環境。「離亂人,不如太平犬」。亂世,百姓何以有如此雅興?只有日子舒坦了,才能樂在其中。
1600年前帝都的燈市,是什麼樣?我們無法得知。但1600年的燈市習俗,卻與我們同在。它點燃的,是一盞心燈。但願,我們的花燈鬧市,年年歲歲綻放,歲歲年年不敗!
3.方言俚語鄉音存
4.璀璨奪目雨花石
5.金陵刻經處
http://blog.sina.com.cn/hanwn55
⑩ 南京有哪些城市文化元素
文化元素應該是融合在當地人生活當中的一些東西吧。
我感覺人們給予這種城市的標簽應該也可以看做是文化元素。
南京而言,個人感覺有:
城市精神:開明開放、誠朴誠信、博愛博雅、創業創新
法國梧桐(國民政府時期種的)
市樹:雪松
市花:梅花,
城市象徵:辟邪
(很多地方都有)
語言:南京官話,吳語
物產:雨花石,雲錦,鹽水鴨,鴨血粉絲湯。(廣為人知的)
文化:白局,眾多大學
建築:閱江樓,玄武門,中華門,紫金大廈,南京長江大橋等
景點:玄武湖,中山陵,夫子廟,雨花台,閱江樓,燕子磯,總統府,石頭城,雞鳴寺,棲霞寺,明孝陵,音樂台,靈谷寺,寶船廠遺址,白馬寺石刻,明故宮……
山:紫金山,棲霞山,牛首山,將軍山。
如果使設計的話考慮辟邪,玄武門等古代的形象來代表南京應該會好一點,這里有好多內容要自己去了解南京的歷史,抓住主要的,認同度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