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都安文化廣場在哪裡

都安文化廣場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4-19 12:43:36

『壹』 今年都安的祝著節在哪兒舉辦什麼時間舉辦呢

我是都安的,哎...現在的民族文化得被漢化了。都安將傳統的「祝著節」由單一的宗教祭祀形式,升華演繹成為民族文化與時代精神相融合的節慶文化活動,從今年起,將「祝著節」同時稱為密洛陀文化藝術節。6月28日在文體廣場舉辦。加分給吧,嘿嘿

『貳』 我心中的文化廣場

建議你看看 龍應台:你知道過日子也是文化嗎?
或許對你有啟發。
------------------------
曾經有一個特別難忘的場合,作為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長的我被要求當場「簡單扼要 」地說出來,「文化是什麼?」

1999年9月,第一次以官員身份踏進台北市議會,開始了長達四個月的質詢期,每天坐在議會里四五個小時接受議員輪番問政。議員發言多半用一種怒吼咆哮的聲音,透過麥克風擴大音量,耳朵嗡嗡作響。一天下來,我總是在半暈眩的狀態下回到辦公室,再批公文到半夜。交通局長原是台大教授,他說他的症狀是胃絞痛,嘔吐。

到了12月底,事情變得迫切了,因為預算必須完成「三讀」通過,1月份開始的政務才能執行。咆哮了四個月的議會為了要表現「戮力為公」,很戲劇化地總是拖到12月的最後一兩天再以「通宵不寐」的方式審查預算,從下午兩點開始連審24小時或48小時。在這個過程中,52個議員可以分批輪流上陣,回去小睡一場或者吃個酒席再回來,每個局處的首長官員卻得寸步不離地徹夜死守。

我坐在大廳一隅,看著窗外冬夜的雨濕濕地打在玻璃窗上,嘁嘁作響,覺得全身徹骨的寒意。

就在這樣的一個陰冷寒濕、焦灼不安,而且荒謬透頂的凌晨3點鍾,我突然發現「龍應台局長」被喚上了質詢台,為台北市的文化預算辯護。一個議員,剛從外面進來,似乎喝了點酒,滿臉紅通通的,大聲說,「局長,你說吧,什麼叫做文化?」

對著空盪盪的議事大廳,冬夜的凌晨3點,台北市文化局長說:

文化?它是隨便一個人迎面走來,他的舉手投足,他的一顰一笑,他的整體氣質。他走過一棵樹,樹枝低垂,他是隨手把枝折斷丟棄,還是彎身而過?一隻滿身是癬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憐憫地避開,還是一腳踢過去?電梯門打開,他是謙抑地讓人,還是霸道地把別人擠開?一個盲人和他並肩路口,綠燈亮了,他會攙那盲者一把嗎?他與別人如何擦身而過?他如何低頭繫上自己鬆了的鞋帶?他怎麼從賣菜的小販手裡接過找來的零錢?

如果他在會議、教室、電視屏幕的公領域里大談民主人權和勞工權益,在自己家的私領域里,他尊重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嗎?他對家裡的保姆和工人以禮相待嗎?

獨處時,他,如何與自己相處?所有的教養、原則、規范,在沒人看見的地方,他怎麼樣?

文化其實體現在一個人如何對待他人、對待自己、如何對待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在一個文化厚實深沉的社會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因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奪,因為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智能。

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積累的總和。

那微醺的議員事後告訴我,他以為我會談音樂廳和美術館,以為我會拿出艱深的學術定義。

我當然沒有,因為我實在覺得,文化不過是代代累積沉澱的習慣和信念,滲透在生活的實踐中。

粉牆下一株薔薇

凌晨3時的議會其實不容許我把話說得透徹;否則,我想我會慢條斯理地繼續說:

胡蘭成描寫他所熟悉的鄉下人。儉朴的農家婦女也許坐在門檻上織毛線、撿豆子,穿著家居的粗布褲,但是一見鄰居來訪,即使是極為熟悉的街坊鄰居,她也必先進屋裡去,將裙子換上,再出來和客人說話。穿裙或穿褲代表什麼符號因時代而變,但是認為 「禮」是重要的——也就是一種對自己和對他人的尊重,卻代代相傳。農婦身上顯現的其實是一種文化的底蘊。什麼叫底蘊呢,不過就是一種共同的價值觀,因為祖輩父輩層層傳遞,因為家家戶戶耳濡目染,一個不識字的人也自然而然陶冶其中,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於焉形成,就是文化。

小時候我住在台灣農村,當鄰家孩子送來一籃自家樹種出的棗子時,母親會將棗子收下,然後一定在那竹籃里放回一點東西,幾顆芒果、一把蔬菜。家裡什麼都沒有時,她一定將籃子填滿白米,讓鄰家孩子帶回。問她為什麼,她說,「不能讓送禮的人空手走開。」

農村的人或許不知道仲尼曾經說過「爾愛其羊,吾愛其禮」,但是他可以舉手投足之間,無處不是「禮」。

希臘的山從大海拔起,氣候乾燥,土地貧瘠,簡陋的農舍錯落在荊棘山路中,老農牽著大耳驢子自橄欖樹下走過。他的簡單的家,粉牆漆得雪白,牆角一株薔薇老根盤旋,開出一簇簇緋紅的花朵,映在白牆上。老農不見得知道亞里斯多德如何談論詩學和美學,但是他在刷白了的粉牆邊種下一株紅薔薇,顯然認為「美」是重要的,一種對待自己、對待他人、對待環境的做法。他很可能不曾踏入過任何美術館,但他起居進退之間,無處不是「美」。

在台灣南部鄉下,我曾經在一個廟前的荷花池畔坐下。為了不把裙子弄臟,便將報紙墊在下面。一個戴著斗笠的老人家馬上遞過來自己肩上的毛巾,說,「小姐,那個紙有字,不要坐啦,我的毛巾給你坐。」字,代表知識的價值,斗笠老伯堅持自己對知識的敬重。

對於心中某種「價值」和「秩序」的堅持,在亂世中尤其黑白分明起來。今天我們看見的巴黎雍容美麗一如以往,是因為,佔領巴黎的德國指揮官在接到希特勒「撤退前徹底毀掉巴黎」的命令時,決定抗命不從,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保住一個古城。梁漱溟在日本戰機的炮彈在身邊轟然炸開時,靜坐院落中,繼續讀書,思索東西文化和教育的問題。兩者後果或許不同,抵抗的姿態一致,對「價值」和「秩序」有所堅持。抵抗的力量所源,就是文化。

日子怎麼過,就是文化

15歲那年,我們從台灣中部苗栗的農村搬到高雄海邊的漁村。第一次進入漁村,驚詫極了:怎麼跟農村那麼不一樣?

如果說農村是寧靜的一抹黛綠,那麼漁村就是熱鬧的金粉。原來這世界上有那麼多的神,每一位神都有生日,每一個生日都要張燈結綵、鑼鼓喧天地慶祝。漁村的街道突然變成翻滾流動的綵帶,神輿在人聲鼎沸中光榮出巡。要辨識漁村的季節嗎?不必看潮水的漲落或樹葉的枯榮,只要數著諸神的生日,時歲流年便歷歷在前。廟前廣場有連夜的戲曲,海灘水上有焚燒的王船,生活里有嚴格遵守的禁忌,人們的心裡有信仰和寄託。在農人眼中,漁人簡直「迷信」極了。而15歲的我,就這樣開始了「人類文化學」 的啟蒙課:農村文化和漁村文化是不一樣的。

不一樣的背面,有原因。漁人生活在動盪的大海上,生命的風險很高,未知數很多。尤其在長達38年的「戒嚴」時代里,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台灣政府甚至不準許漁民擁有基本的現代海上通訊設備,怕漁民「通匪」;於是風暴一來,救援的能力很低。夜裡摸黑上船「討海」的年輕父親,並不知道自己清晨是否一定會回來看見家裡還在溫暖被子里的幼兒。所謂「迷信」,不過是在無可奈何中面對茫茫世界的一種自救方式,為無法理解的宇宙尋找一個能安慰自己的一套密碼檢索。

所以文化,就是一種生活方式,在特定的地理、歷史、經濟、政治條件中形成。農民不吃牛肉,因為對他而言,牛不是家畜禽獸而是一個事業合夥人。漁民在餐桌上不準孩子翻魚,因為人在吃魚神在看,他不能冒任何即使只是想像的危險。

這個意義上的文化,我們很難說文化有高或低,厚或薄,好或壞,它是什麼就是什麼。

但是文化還有另一個層次的意義。

文化決定社會發展

同樣是祭鬼酬神,為什麼有的留在「迷信」的層次,有的卻從酬神的野台戲中提煉出偉大的戲劇,從土砌的廟宇教堂中發展出精緻的建築美學,從祭祀的儀式里觀悟出舞蹈和音樂的藝術,而祈禱經文的念誦轉化出雋永的文學、深刻的哲學?

人,對於自身「存在」處境自覺的程度,以及他出於這種自覺而進行反思,而試圖表達,在自覺和表達之間所激發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強弱,就造成文化和文化之間的不同。人的自覺程度越高,反思的能力越強,表達的沖動越大,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空間就越大。在這一個靈魂探索的過程里,思想的內涵和美學的品位逐漸萌芽、摸索、發展而成型。

從這一個層次上來談,文化是一種特別的品質,它可能高度發展也可能嚴重萎縮。有些社會結構適合文化的發展而有些結構會造成文化的停滯。連年戰爭屠殺或是長期的獨裁暴政對文化所可能帶來的傷害,歷史里有太多明顯的例證。龔自珍所看見的19世紀上半葉的中國,就是一個因為集權控制思想到極致,整體國民創造力被侏儒化到了連盜賊都沒有創意的地步。而即使在太平的日子裡,不同社會結構里人們在文化藝術里滲透的程度也不同。在這樣一個語境里,我們可能做價值的評比,認為某些文化豐富多元,某些則呆滯而單調,某些文化充滿活潑的創造力正走向高峰,某些文化停留在一個靜態水平或者正從繁華豐盛走向一潭死水。我們也可能說,某一個歷史朝代是文化盛世而另一個朝代是文化的荒原。

是因為文化可能蓬勃發展也可能呆滯停頓,人的自覺的水平和努力的程度,對於文化的發展確實會造成不同,所以我們才會去強調文化多麼重要,但是,文化「呆滯停頓 」有什麼不好呢?為什麼一定要「蓬勃發展」的文化呢?文化究竟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不同?也就是說,文化究竟是真的重要,或者它其實只是政治人物的美容術語,文化人的一廂情願?如果我們可以相當清楚地說出科學、經濟、醫學、科技為什麼重要,我們是否也能用同樣干凈利落、邏輯清朗的語言說出,文化為什麼重要?

20世紀初,韋伯曾經用基督教文化里的價值觀來解釋為什麼許多基督教國家發展出資本主義的經濟繁榮。以韋伯的理論為基礎,哈瑞森、福山、亨廷頓、普特南、英格哈特等等研究現代化的學者都不斷提出論證,認為文化在形塑一個社會的政治和經濟行為上,是一個關鍵元素。

英格哈特所主持的「世界價值觀調查」,說明了文化對經濟發展和政治制度的影響:文化價值觀上愈重視個人自主和多元開放的地區,經濟力愈強大;愈強調集體意識、國家或宗族權力的地區,愈是窮困。文化價值觀影響人們的經濟行為。也就是說,是的,文化很重要,因為它決定了一個社會如何面對現代化的挑戰——與自由市場能否接軌、全球化的競爭能否適應、政府管治的清廉與否、公民意識的建立有無等等。有些文化很輕易就過關,有些卻長期陷在傳統歷史的制約泥沼中,無能自拔。

為「四郎」哭泣吧

任何圖表和統計都可能有欺騙性,任何學說都可能被推翻,這些學者以現代性作為衡量文化價值的標准,是否偏頗,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但是韋伯和被韋伯所影響的學者們顯然都希望為文化的重要找出一個科學的甚至可以量化的方法,來解釋文化的重要。經濟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可能找得出一百個方式來回答「文化為什麼重要」 這個問題,但是我願意從一場戲說起。

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別帶了85歲的父親去聽。從小聽他唱「我好比籠中鳥,有翅難展;我好比虎離山,受了孤單;我好比淺水龍,困在了沙灘……」老人想必喜歡。

遙遠的10世紀,宋朝漢人和遼國胡人在荒涼的戰場上連年交戰。楊四郎家人一一壯烈陣亡,自己被敵人俘虜,娶了聰慧善良的鐵鏡公主,在異域苟活15年,日夜思念母親。悲劇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潛回宋國探望老母的片刻。卡在「漢賊不兩立」的政治斗爭之間,在愛情和親情無法兩全之間,在個人處境和國家利益嚴重沖突之間,四郎跪在地上對母親痛哭失聲:「千拜萬拜,贖不過兒的罪來……」

我突然覺得身邊的父親有點異樣,側頭看他,發現他已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父親16歲那年,在湖南衡山鄉下,挑了兩個空竹簍到市場去,准備幫母親買菜。路上碰見國民黨政府招兵,這16歲的少年放下竹簍就跟著去了。此後在戰爭的炮火聲中輾轉流離,在兩岸的斗爭對峙中倉皇度日,七十年歲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見到那來不及道別的母親。

他的眼淚一直流。我緊握著他的手。

然後我發現,流淚的不只他。斜出去前一兩排一位白發老人也在拭淚,隔座陪伴的中年兒子遞過紙巾後,將一隻手環抱著老人瘦弱的肩膀。

謝幕以後,人們紛紛站起來,我才發現,啊,四周多是中年兒女陪伴而來的老人家,有的拄著拐杖,有的坐著輪椅。他們不說話,因為眼裡還有淚光。

中年的兒女們彼此不識,但是在眼光接觸的時候,沉默中彷彿已經交換了一組密碼。是曲終人散的時候,人們正要散走四方,但是在那個當下,在那一個空間,這些互不相識的人是一個溫情脈脈、關系緊密的群體。

在那以後,我陪父親去聽過好幾次的「四郎探母」,每一次都像是一場靈魂的洗滌,感情的療傷,社區的禮拜。

從「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頂似的發覺,是的,我懂了為什麼「伊底帕斯」能在星空下演兩千年仍讓人震撼,為什麼「李爾王」在四百年後仍讓人感動。

文化,或者說,藝術,做了什麼呢?

它使孤獨的個人為自己說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義。少小離家老大不回的老兵們從四郎的命運里認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處境,認出了處境中的殘酷和荒謬,而且,四郎的語言———「千拜萬拜,贖不過兒的罪來」———為他拔出了深深扎進肉里無法拔出的自責和痛苦。文化洗了他的靈魂,療了他的傷口。

它使孤立的個人,打開深鎖自己的門,走出去,找到同類。他發現,他的經驗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體的經驗,他的痛苦和喜悅,是一個可以與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悅。孤立的個人因而產生歸屬感。

它使零散、疏離的各個小撮團體找到連結而轉型成精神相通、憂戚與共的社群。 「四郎」把本來封鎖孤立的經驗變成共同的經驗,塑成公共的記憶,從而增進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會的文化認同。白發蒼蒼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兒女,原本不屬於這段歷史的外人,在經驗過「四郎」之後,已經變成一個擁有共同情感而彼此體諒的社會。

我明白了「同胞」的意思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絲,將珠子串起來成為社會。而公民社會,因為不倚賴皇權或神權來堅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會最重要的粘合劑。

政治人物可以喊一萬次口號,要漢人尊重弱勢的少數民族,但是一萬個口號比不上一支歌。我記得一場露天的原住民詩歌晚會,我們邀請了一位長老,從東部山區部落特別北上來唱原住民的古曲。他開唱時,突然雷電交加,大雨傾盆而落,雨水打在長老皺紋很深的臉上,他全身濕透、仰臉向天,閉著眼睛繼續歌唱,沒有樂器伴奏的原音,蒼老而悠遠,交織在嘩嘩雨聲中。滿滿的人群在雨中站立,雨水從頭發流下來,流進人們的眼睛,但是沒有一個人離去。

我看見年輕的原住民毫不遮掩地流著眼淚,眼淚和雨水混在一起——可能是一個孤獨的城市打工浪子被歌聲激起了自己對家鄉部落的無限深情。大部分仍是漢人,淋著大雨聽歌,深深被歌聲震動。

雨夜中的一首歌,我相信,讓漢人認識了原住民,讓原住民認識了他自己。

我也記得公元2000年9月在台北市森林公園一場晚上的音樂會。幾天前,9月21日,兩千多人死於地震。音樂會上只有素白的野薑花,散發著甜美的近乎哀傷的香氣。夜色一沉,人們從四面八方湧入,在草坡上默默坐下。沒有政治人物的致詞,沒有明星主持人的串場,從頭到尾只有音樂和詩歌。兩旁的屏幕上寫著:「同胞,你的名字我們記得 」。死難者的名字,一個一個出現。白底黑字,無言地出現。

好安靜的夜晚。燭光里,人們的眼淚沒有聲音地一直流,為自己其實不認識的人。

音樂會過後,我收到很多市民的來信,其中一封,沒有署名,只有幾行樸素的字:

我從來不知道「同胞」是什麼意思

一直到森林公園那個晚上。

我明白了。

強權做不到的

是文化的力量,將無意義的碎片組成有意義的拼圖。

藝術,或文學,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它一方面突出個人和群體之不同——任何藝術表達都是個人創造力的舒張和個人能量的釋放,另一方面它卻又把孤立的個人結合成群體。

你說,創造力舒張,個人能量解放,而社會卻為什麼不走向分崩離析?為什麼反而走向「有意義的拼圖」?也就是說,一個多元分歧的社會,依賴什麼來凝聚?

除了文化的力量,還有什麼呢?

在一個大廳里為「四郎探母」流淚的人群,在一個廣場上為泰雅族長老的古曲頂著大雨不去的人群,在一個公園里聽樂團演奏悲愴「江河水」紀念死難同胞的人群,或者是,在一個圖書館里聆聽一場詩歌朗誦的人群,在政府大樓前面用行動劇來抗議示威的人群,在校園里為一個熱門樂團尖叫暈眩的人群,其實是在進行一個重要的儀式:他們正在一個「社會共識體驗營」里認識彼此,加深感情,建立共同的價值觀。表面上是音樂的流動、影像的演出,語言的傳遞,更深層的,其實是「生命共同體」意識的萌芽,文化認同的逐漸成形,公民社會的塑造。

如果個人創造力和想像力被容許奔放,那麼這個社會的總體創造力也會是生機蓬勃、創意充沛的。如果這個社會的共同價值觀的形成,是透過公民的深度參與和彼此碰撞激盪而逐漸形成的,那麼這個社會的共識——也就是身份認同———也會是凝聚而堅定,向心力強大的,不易解體。反過來說,如果個人創造力和想像力是受到約束的—— 書可能被封,歌可能被禁,作家可能被放逐,學者可能被監禁,異議者可能被打斷脊椎,那麼這個社會的總體創造力必定是敗絮其中的。在其中,社會共識不會來自人民的想像力和自發意志,而來自從上而下的政治權力的恐嚇和操縱,「生命共同體」的情感不易產生,共同承擔未來的公民意識也難以發展。

使互不相乾的陌生人成為「同胞」,使「同胞」彼此扶持,相互承擔,政治強權是做不到的。文化,才是公民社會的基礎。

文化就是唱歌跳舞?

如果文化是公民社會的基礎,那麼文化政策在政府的運作中又佔了一個什麼樣的地位呢?

你問一個總統候選人他的經濟政策是什麼,他一定倒背如流。如果追問他的外交政策、國防政策、交通政策、治安政策甚至衛生政策、醫療政策、兒童福利政策,他也可能從容應答,因為他的幕僚讓他事前做過功課。可是如果請他談他的文化政策呢?

他多半會支支吾吾答非所問,很可能不知所雲。

文化在政治中被邊緣化,讓我想到在台北市府為文化爭取預算的經驗。每年5月間,市府內部要開始編列下一年度的預算,所有的局處首長坐立不安:經濟不景氣,市府稅收減少,預算要裁減。那麼,該裁減誰的呢?凹凸不平的人行道是否可以不修?老人年金是否可以少發?警察的防彈衣裝備是否可以不買?消防車是否壞了不補?醫院是否可以減少護士?勞工失業救濟是否停發?防洪堤防是否破了不修?

財政局長、主計處長像判官一樣盡量保持面無表情,怕傷了同仁感情;各局處首長則個個面色凝重,如臨大敵,用盡力氣去爭取、保護自己那一塊的預算。有一年,當社會福利預算被縮減時,社會局長當場痛哭失聲。

我所面對的,是一個很多人心裡想著但隱忍不發的想法:

「龍局長,經濟不景氣,唱歌跳舞少一點,應該沒關系吧?」

在絕大多數的城市裡,經濟緊縮時,第一個被刀砍的預算就是文化———因為,在一般人的認知里,文化不過是余興消遣,不過是有錢有閑之餘的奢侈品。候選人不把它放在眼裡,媒體不去追究,選民也輕松以對。

坐在緊張凝重的府內預算會議里,我看著手上的預算草書:

台北市的文化局預算是工務局的十六分之一,教育局的四十八分之一,市府總預算的百分之零點八。

你要怎麼說,才能說服人們,文化不是可有可無的余興和奢侈品。要怎麼說,才能說服人們,嘿,文化是民生必須,是國家大計。要怎麼說,才能說服你的同僚:我們的生活內容,尤其是我們的生活品質,其實完全被文化政策所左右?

政策決定生活品質

我們一面吃早餐,一面讀報紙。報紙的數量、新聞的品質、言論的公正與否、監督的力量強弱、訊息傳播業的發達與否,與文化政策有關。在很多國家裡,傳媒是文化部業務的重要一環。

開車上班的路上,我們扭開收音機,聽一支正流行的歌曲。流行音樂,是文化產業。音樂多是抄襲或是原創,品質精緻或是粗劣,智能財產權是否被尊重,創作者是否有經濟保障和社會地位,音樂產品是出超還是入超,都和文化政策有關。

走過一棟破敗不堪、雜草叢生的歷史建築;這棟歷史建築會被推倒鏟平,變成地產商的貨品,有錢人的私家洋房,或是重新修復,風華再放,成為社會大眾的共同記憶公共財產,是文化政策在決定。

一個歷史古城,應該讓每一條深巷橫渠都被溫柔地保留下來,每一棟老房子老廟都被細心地修復,還是應該被當作不合時宜的腐朽,進步的障礙,連根刨起?我們生活的城市,需不需要溫柔和細心?而「腐朽」和「進步」又究竟是什麼意思?我們追求的願景是什麼?這願景的藍圖由誰來畫?誰有資格來畫?一張新地圖,過了一個月就不能再使用,因為一半的街道改了方向、另外一半不見了——這是不是一個城市的幸福所系?

這,是文化政策的內涵。

百年老樹擋在一條都市計劃道路中間,是將老樹連根拔起拋棄,還是讓道路為老樹轉彎?街頭藝人是增加了城市的魅力還是帶來公共秩序的混亂?在城市最嚴肅、最神聖、最大的廣場上,可不可以讓小丑撒野、幼兒奔跑?可不可以讓行為藝術家以裸體諷刺,讓社會運動家以行動抗議?要回答這些挑戰的,是文化政策。

在辦公室里,打開計算機,我們所使用的軟體,不管是處理業務的或是增長知識或是娛樂游戲的,全都是文化產業。一個社會是專注於知識產品的剽竊、模仿、盜賣,還是有能力做長期的研發、大膽的創造,取決於它文化政策的優劣。它的知識產品能占國際市場的百分之幾,是它的文化產業結構在決定。

我們怎麼穿衣服,反映的是設計產業。在美容院洗頭發時讀一本花花綠綠的雜志,是外國的還是本國的,泄露了出版產業的狀況。周末的晚上,一家老小去看一場電影;電影院是否已經全部被好萊塢影片占滿而本國片被消滅?而即使有本國片,它的藝術成就如何,創作人才有無,導演及演員發展空間如何,市場是在拓展或萎縮中,都受文化政策的影響。

我們到圖書館去借一本免費的小說,但是作家的權益是否受到照顧?他的書會不會有盜版?圖書館里頭的書,每借出一次,給不給他版稅?優秀的作家能不能存活?買書閱讀的風氣盛不盛?這,與文化政策有關。

青少年到網吧里消磨大量時間,成人們搖頭。但是一個社會究竟給了這些青少年什麼選擇?有沒有多元而活潑的青少年文學讓他們馳騁想像?有沒有完整的藝術教育讓他們陶冶品格?有沒有全民體育的制度和運動環境讓他們在健康自然的環境里發泄精力?有沒有全面的獎勵措施誘引青年進入劇院、音樂廳、美術館,刺激他們自己創作?也就是說,有沒有全套的硬體軟體措施,培養下一代用美感、品位和見解,來形成一種新的生活態度?這,也是文化政策。

所以文化是基礎國民教育,它奠定國民的品位教養。文化是生活,它決定我們眼睛所見、耳朵所聽、手所觸摸、心所思慮的整體環境的美醜。文化是經濟,它的產業所值 ——媒體、設計、建築、音樂、電影、電子、廣告、文學、體育、觀光旅遊……早就是先進國家的經濟項目大宗。文化是外交、當政治協商觸礁、軍事行動不可的時候,文化是消弭敵意惟一的方法。尤其對於弱勢國家,文化可以是以柔克剛的軍隊、溫柔滲透的武器。文化更是一個國家的心靈和大腦,它的思想有多麼深厚、它的想像力有多麼活潑、創意有多麼燦爛奔放、它自我挑戰、自我超越的企圖心有多麼旺盛,徹底決定一個國家的真實國力和它的未來。

對的,我確實在說,如果你以為文化不過是唱歌跳舞、建幾個音樂廳硬體,如果你以為文化只發生在音樂廳和博物館里,如果你以為文化只是藝術家文學家少數精英的事情,對不起,你錯得可真離譜。文化,在大街小巷裡,在市場廣場上,在孩子們的教室里,在報社的編輯台上,在警察的秘密檔案夾里,在城市的任何公共空間里,在我們整個呼吸、工作、睡覺、遊玩、思考的生活環境中,我們的生活內容和生活品質被文化政策所決定。對於這么重要的一件國家大計,政治人物卻視若無睹,毋寧是件怪異的事。

所以問題在哪裡呢?還是在於人民自己吧。當整個社會都將文化輕忽地理解為茶餘飯後的唱歌跳舞,矮化為少數精英的個別需求時,政治人物也就理所當然地蔑視文化。文化,當人民自己鬆懈的時候,它就變成強人的合唱指揮棒,政客的仕途墊腳石。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05-10-21

『叄』 海都文化廣場在哪裡好不好

海都文化廣場,是由防城港恆泰集團旗下公司開發的一線海景高檔住宅區項目,規劃用地約162畝,容積率2.3,建築面積約28萬。是阿黛可建築風格(ART-DECO)的低密度高檔全海景濱海生態社區。

了解海都文化廣場更多信息

『肆』 長春市的文化廣場在什麼地方

為你提供10條信息,應該是可以夠用了,始發站---終點站都給你寫出來了,自己看著離哪裡近就坐哪一路吧!!!祝你玩的開心

1. 在市醫院乘264路(偽皇宮-電影宮),抵達文化廣場.
2. 在新民大街乘240路(綠園區人民政府-市二實驗中學),抵達文化廣場(吉大一院).
3. 在新天地購物公園乘264路(偽皇宮-電影宮),抵達文化廣場.
4. 在鐵北二路乘288路(扶貧市場-紅旗街),抵達文化廣場.
5. 在人民廣場乘104路(永春批發-大屯鎮),抵達文化廣場.
6. 在綠園區或者從公交巴士公司出發,乘坐240路(綠園區人民政府-市二實驗中學),抵達文化廣場(吉大一院).
7. 在吉林街乘283路(濱河小區-綠園小學),抵達文化廣場.
8. 在同志街乘229路(車輪廠-湖濱街),抵達文化廣場.
9. 在客運南站乘9路(二道街-紅蘋果家園),抵達文化廣場(吉大一院).
10. 在歐亞商都乘255路(人民廣場-富豪花園),抵達文化廣場.

『伍』 廣西都安在哪裡

都安瑤族自治縣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偏西、河池市南部,位於東經107°51′~108°30′,北緯23°47′~24°35′之間,縣境東鄰忻城縣和宜州市,南隔紅水河與馬山縣相望,西與大化瑤族自治縣接壤,北靠河池市金城江區。


『陸』 家鄉的農業機械化「英語作文」

我的家鄉-田東,是座美麗的城市,它既有輝煌的過去,也有不同尋常的過去.
我家住在田東較繁華的東寧路,無論我上街買東西,逛馬路,去學校,都要經過這條街.那東寧路上的商店,櫥窗,馬路以及芒果樹,對我來說,都是那麼熟悉,那麼親切.聽爸爸媽媽說,過去的東寧路是冷冷清清的,路上行人稀少,沒有像樣的商店.到了夜晚,道路兩旁的燈光昏暗,給田東增添了幾分寒意.街邊的房子都是矮平房,很破舊,瓷瓦上坑坑窪窪的,掉色現象很多,風吹過,窗紙嘩嘩作響.
近幾年以來,東寧路的面貌日新月異,變化真大!你看--一座座現代化的高樓拔地而起,雄偉壯觀.東寧路從東到西,商夏鱗次櫛比,各式各樣的商品真是琳琅滿目,應有盡有,使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東寧路的夜景也是一絕!--每當夜幕降臨,東寧路華燈高照,燈火輝煌,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霓虹燈,拱形燈,廣告燈,爭相輝映,萬紫千紅.與熙春山的燈交織在一起,簡直就像仙境一般.燈光如同顆顆璀璨的明珠,把東寧路裝扮得如同天上的瓊樓玉宇,分外妖嬈.男女老少身穿各色衣裳,盡情地在東寧路上談天說地.
再看看我們周圍--趕上時代潮流的衣著,五花八門的家用電器,方便耐用的通訊設施,發達安全的交通,神采飛揚的一張張笑臉......
東寧路在變,我的家鄉也在變.。家鄉的明天將變得更加燦爛輝煌!

2.家鄉的變化
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家鄉的山山水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家鄉的道路變得寬敞。在我的家鄉,以前科技不發達,道路坑坑窪窪、凹凸不平,晴天走在大街上,飛塵漫天,許多人都要捂口掩鼻;要是下雨了,走在大街上,衣服、褲子都會濺上泥巴。如今,條條大街經過改造都鋪上了水泥路,道路有8米寬,道路兩旁種了許多樹,車輛行駛很有秩序,還專門設有人行道。 家鄉的樓房變得高大。過去,家鄉的人們以種田維持生活,經濟落後,生活貧窮,無法建造新樓房,一家十幾口人擁擠在幾十平方米的土房子里。如今,家家戶戶以培植菇類生活為主,帶動經濟的騰飛發展,建起了高樓大廈,買了高檔的傢具等,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家鄉的超市真繁多。聽爸爸媽媽說,以前要買一種食品都要走好遠的路,街上商店不多,沒有超市。如今,你瞧,家鄉有超市、購物廣場、水果批發市場等,超市裡的商品琳琅滿目,品種繁多,人們購物非常方便。
我的家鄉正發生著這么大的變化,時代在進步呀,我也要努力學習知識把家鄉建設得更美好!

3.家鄉的變化
星期天,我問爸爸過去和現在有什麼變化。爸爸回憶起過去——那時候,根本就沒有什麼柏油路;泥土路很狹窄。一到下雨,更是泥濘不堪,滿路的水坑,一不小心就把鞋子粘到泥坑裡了......
到了夏天,沒有蚊帳,晚上蚊蟲叮咬,整夜睡不著覺。冬天來啦,更是遭罪,以前人們都窮,又買不到合適的衣服,外頭只穿著一件棉襖,小北風一刮,里邊那叫一個「透心涼」......
現如今,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家家戶戶都住進了新房,一台台電視飛進了千家萬戶。幾乎家家都有電腦,冰箱,人人都有手機電氣化樣樣都不少,人們不愁吃不愁穿,走入了小康生活。
往事不堪回首,因天我們迎來改革開放30周年,今天我們迎來了繁榮富強的好日子。我們的祖國,正日益龐大,我們的祖國迎來了大好時光!
欣喜,在與變化。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我們的祖國,在不久的將來,會更加強大!讓全世界人都不敢小看,這就是我們的祖國——中國!

4.家鄉的變化
近幾年來,我的家鄉隨著工業,農業科技的發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和昔日的家鄉判若兩樣。
昔日的田東,經濟非常落後,人們都過著貧困的生活,吃飽穿暖都保不住,更沒有高樓大廈、小汽車,街上的人沒幾個,最富的人也只能騎輛自行車了。
今天的田東,變得更美麗了,一座座高樓大廈平地而起,富人家開起了小汽車,過著舒適的日子,再也沒有吃不飽、穿不暖的問題了。一座座學校崛起,讓學生受教育,學知識,現在的孩子都上起了學,再沒有上不起學的問題了。東寧路安裝上了紅綠燈,讓交通事故消失,人民平平安安。高速公路修起,人們更加方便。不但家鄉變得富裕了,人們也發生了變化。過去人們很窮,只顧吃飽穿暖,不想別的事,現在人們富了,想著怎麼過日子,怎麼奔小康,讓生活更加美好。
家鄉這幾年的變化都離不開黨和人民的努力,沒有黨和人民,就沒有家鄉今天的新面貌,我們這一代要感謝黨和人民給我們創造的美好生活,我們現在要努力學習,不辜負前輩對我們的期望,長大後要把家鄉建設地更加美好。

5.家鄉的變化
離開家鄉已經兩、三年了,但對家鄉的喜愛一點兒沒變。剛離開家時,家鄉的道路,凹凸不平的土路。村子裡的房子,包圍著一池塘,池水雖不算清澈,但也不算骯臟。村子裡的人們用這池水洗衣服、洗菜。南方的天氣是很熱的,最高溫度可達40度。村子裡的孩童們忍不住炎熱時,會跳下去游泳,在水裡嬉戲玩耍。在操場上,孩童們有的在玩玻璃球,玩法各種各樣。有跳馬的,有斗雞的等等。
上集市的人們,在不遠的路上等車,車子很少,而且馬路凹凸不平。下雨天到處都是骯臟的水坑。路上趕著去耕作的農民,一不小心就被飛濺到一身臟水。馬路倆旁都長滿來雜草,馬路右面有田地,那裡種滿來油菜。成為馬路上的一道風景線。而今年回到家鄉,黑土路變成來水泥路,水泥路倆旁都種起了楊樹。在馬路上偶爾能看到的士,公交車也多了。家鄉的池水,則變的更清了。村子裡的孩童們還在水裡嬉戲玩耍。環境變的好極了,大家都在大樹下乘涼。家鄉的變化太大了。
家鄉變了,而我對家鄉的感情卻沒變。我喜歡我的家鄉。

10.家鄉的變化
經濟發展意味著飛躍,預示著富強,沐浴著黨的春風,只不過短短的幾年時光,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的家鄉也奇跡般地改變著。
昔日,我的家鄉道路全部是泥路,坑坑窪窪的,殘留在我腦海里的家鄉,到處都是平房,所見的平房屈指可數,而且大多數都是瓦屋,刮風下雨時,嚴重的倒屋,輕則水會進屋。屋前的道路冷冷清清,沒商店,更不要說路燈了。一條街道簡直是封閉的。在當年,擁有一輛自行車代步,已經成為了人們追求的目的。人們那時穿的衣服都有補丁,以前有一句話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如今,我的家鄉居然變成了一個小城市。繁榮而昌盛,美麗而可愛。從前低矮、破舊的老屋早已被新穎別致的高樓大廈取代了。當年泥濘的古道已不見蹤影了。寬闊的高速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在平整、寬闊的柏油馬路上,車輛穿梭來往、川流息。道路兩旁綠樹成蔭,人來人往。以前的瓦房現在變成了豪華的住宅,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棟棟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嶄新的高樓大廈。兒童樂園充滿著歡樂聲,彩燈噴泉裝點得像仙境一樣。只要你任意走進一個家庭,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如電視機、電冰箱、空調、電話等也得到了普及,不少人家還有私家轎車呢,許多家庭還購置了電腦,用以瀏覽、查詢資料和從事文化娛樂活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和無窮的樂趣。商場、農貿市場的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田東真是一年一個新面貌,一年一個新氣象啊!

8.家鄉的變化
我的家鄉在田東,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春風吹進了我的家鄉,喚醒了家鄉的人民。從此,我的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說路,以前是泥濘小路,一踩褲子上噴的盡是泥。現在,是用水泥鋪成的柏油馬路,現在的柏油馬路可以六輛大卡車並排行駛;聽說在緊急時刻還能起降飛機呢!
再說說這里的右江河。以前這里很不衛生,人們把垃圾倒在右江河附近,使右江河發出一陣陣嗅味,讓人難以忍受,有些身體不好的,從這路過,病情更加嚴重了。現在就不同了,到處都是環保標語,還有許多清潔工在掃地,水不但沒有臭味了,而且人們還在右江河附近種上了許多垂柳,像一位春天的使者,熱情地伸出修長的手臂,煥發出勃勃生機;它的枝條細長下垂,直覺瀉而下,像少女柔軟的披發,又像一條綠色的瀑布,優美而不失氣勢。從這兒路過的人再也不用捂著鼻子了,夏天,人們還可以在垂柳下面乘涼,真是天更藍了水更清了。
我愛我的家鄉,我全心全意地愛著我的家鄉!將來,等我學好本領後,用更先進的科學技術來創造我的家鄉,使我的家鄉變得更加興旺發達、美麗可愛!

9.家鄉的變化
我的家鄉是田東,雖然這里不能與其它大城市相提並論,可是近年來,田東真的在不斷地變化,越變越美麗,越變越繁榮、昌盛。
以前我們田東大街上的路總是坑坑窪窪的,一到了晚上,就黑漆漆的,什麼也看不見,老人們走在街上,經常會因為不小心踩到有坑的地方摔倒了,而且因為路面坑坑窪窪的,下了雨過後,坑裡面就會有許多的積水,你如果走在路邊,一輛車子開過來,坑裡的積水會濺得你滿身都是,讓你變成名副其實的落湯雞。現在經過多次的整修,路面已經變成平坦的了。
以前我們田東簡直是出了名的垃圾城市,人們隨手就亂丟垃圾,一點兒也不愛護環境。垃圾桶就擺在人們的面前,可是人們仍然亂扔果皮紙屑,飯盒隨地亂丟,真是有眼無珠!可是現在不同了,人們十分愛護環境,不像以前那樣隨手把垃圾扔在地上了。如果偶爾有人隨手把垃圾扔在地上,會有人主動走出來對亂扔垃圾的人說:「請你不要隨手把垃圾扔在地上,這樣會破壞環境的。」而隨便亂扔垃圾的人也會羞愧地把垃圾撿起來放進垃圾箱里。
家鄉真是讓人刮目相看。我祝願家鄉人民與時俱進,開拓進取,講文明、有禮貌,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燦爛輝煌!

7.家鄉的變化
我的家鄉經過多年的發展,她變化得特別快。變得有點讓人認不出了。
在以前,通往村上的那條路是一條泥沙路,坑坑窪窪,車輛和人行走的時候很不方便。有時,下雨的時候,泥巴都能濺到小腿肚上;有時在晴天,只要有一部車走過就滿天的灰塵,跟在後面的人或車根本就看不到前面是什麼。現在,一條寬敞的水泥路,展現在我的眼前。而且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有車走過會滿天的塵灰,把路旁的人弄得灰不溜秋。從這條路可以看出我的家鄉變化十分快,真令我有點不敢相信這是我的家鄉。
路好了,人們也跟著富起來了。以前村裡,哪裡有什麼樓房,都是低矮的小平房,就連用電也不能保證正常供應,而現在不僅電力正常了,絕大部分人家還住上了寬敞的樓房,很多人家已經看上了彩電,那曾經炫耀一時的黑白電視機已經羞得躲了起來。甚至部分人家還用上了電腦,通過互聯網了解國內外時事新聞。
以前的村裡,交通也不方便,人們出行都是走路。後來有了自行車,人們就方便多了,再後來,又有了摩托車、電動車,而現在,公交車站都到村口,出行更方便了。還有許多人家都買了小轎車。
我的家鄉多好啊,我相信在將來我的家鄉一定會變得更美,更好„„

11.家鄉的變化
隨著科學發展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我的家鄉隨著科學的發展變得煥然一新. 坑坑窪窪的小路變成了瀝青路;黑白電視變成了彩色電視機;簡陋的房屋變成了高大、豪華的樓房„„家鄉的變化真是舉不勝舉呀!就拿步行街來說吧,原來學校前面是坑坑窪窪的公路,下雨的時候,家長們去接孩子時,褲腳上沾滿了泥巴.這條街原來人聲嘈雜.車輛行人川流不息,汽車的汽笛聲,麻木車的喇叭聲„„街道上一片混亂,嚴重的影響我們學校的教學秩序和交通秩序,現在可好了.那條街變成了步行街,喇叭聲沒有了,給我們上課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晚上步行街燈光閃爍,熱鬧非凡,兩旁的商店五花八門.飯後,人們就來步行街散步跳舞„„步行街可真是人們的"嘉年華" 。
可是,人們的生活不斷的提高,右江河變得臟兮兮的,兩旁堆上了"小山"似的垃圾堆,糞便排到水裡,微風一吹不時發出使人感到惡心的氣味,廢氣傳到空氣中,空中受到嚴重的污染,人們再也呼吸不到新鮮空氣了.
家鄉雖然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但是只要每個人都盡自己的一份離去保護環境,我相信我們每個人嚮往的環境將會回到我們中間的!

13.家鄉的變化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的家鄉變化可大了!
從我記事起,我的家鄉——田東還只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城市,佇立在地面上的全是矮平房,破爛不堪,生怕有一天會塌下來。當時的夜晚是黑暗的,盡管有零星的幾個老式路燈,可它機器昏暗,根本滿足不了人們的需要。每當遇到趕集,狹窄的道路就會被人們擠得水泄不通,呼吸都很困難,還有一些不講道德衛生的人,把街道弄得又臟又臭,不得不讓人感到惡心,簡直想嘔吐。
現在可好了,改革開放使我的家鄉煥然一新、日新月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片片綠化帶一擁而入,小轎車、跑車在平坦的水泥公路上歡快地穿梭著,繁華的鬧市區是熱鬧非凡的廣場,每當夜幕降臨,五彩繽紛的霓虹燈閃閃發亮,把人們也射成了五顏六色的,同時,悅耳動聽的音樂也將奏起,熱愛舞蹈的阿姨們便隨著優雅的樂曲翩翩起舞。
人們的精神面貌有所提高,每天太陽還沒沖出海面,一些返老還童的老人們早已在廣場鍛煉身體了,做早操、練武功、玩柔力球„„使用的東西五花八門,因為這樣能夠使他們的身體更加健壯。
同學們,你們覺得我的家鄉變化大不大呢?還不是靠黨的新政策好,是它讓我們甩掉了落後的舊社會。來吧,讓我們齊心協力,共同把夢想放飛!

14.家鄉的變化
我出生在一個美麗的城市 – 田東。從我懂事起就看著田東一點一滴的變化,關注著田東的一草一木的發展,心裡總是在感慨:田東在改變,總有一天,它會走向世界!
幾年前,東寧路上到處都是坑坑窪窪,馬路兩旁瘦弱的小樹苗遮擋不了炎炎烈日,人們連一處乘涼的地方都找不到,現在,東寧路被工人叔叔們鋪的平平展展,寬敞的柏油馬路兩旁,鮮花盛開,參天大樹鬱郁蔥蔥,無論你走到哪兒,樹陰好像就會跟到哪兒,真是涼快極了。
以前,人們沒有休閑娛樂的地方,自從東寧文化宮廣場修建起來後,清晨人們在那兒鍛煉身體,茶餘飯後人們都會聚集在廣場上散步、運動,在那兒經常會有精彩的文藝節目演出,不但使我們這個小縣城顯得繁榮昌盛,更豐富了人們的業餘生活。
聽爸爸媽媽說很久以前,人們住的都是磚瓦平房,而現在的我們都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家家都安上了熱水器,家用電器更是應有盡有,人們的生活比以前舒服、安逸和現代多了。
公交車上也時常會看到小孩或年青有叔叔阿姨為老人讓座的情景,可見,家鄉人們的文明程度已在逐步上升。
這就是我美麗而富饒的家鄉,但我相信並祝願我的家鄉明天會更加美好,更加和諧!
清潔工
早晨和傍晚,我總是看到:在通往廣場的路上,有一位清潔工阿姨。
清晨,星星還在疲倦地眨眼,路燈還在不停閃爍的時候,她一步一步掃過來;旁晚,太陽已經小山,她卻還在忙,地上的塵土被她一便有一便掃„„
一天傍晚,我吃晚飯後,就出去散步。我剛剛走到十字路口,忽然聽到「哧啦、哧啦」的掃地聲由遠而近。啊!原來是那位阿姨。
我仔細看了看她,瓜子臉,白白凈凈的彎彎的眉下,卻有著一雙不大卻炯炯發光的眼睛,身穿一身發黑的工作服。她從鼻子到嘴全被口罩蒙住,顯得特別文靜。此時,她正在認真地把地上的一絲塵土掃入垃圾車內„„
突然,一片紅影擋住我的視線。我一看,是一位穿紅衣的女青年,她的身旁還有一個穿米黃色的男子。那女青年低著頭,精心地削蘋果,男的手上是一包瓜子,慢慢地磕著,蘋果皮和瓜子殼扔得滿地都是。「真臟」我暗暗說了一聲。
那位阿姨出現了:「同志,請把果皮扔進垃圾箱內,馬路上要注意衛生。」那對男女將阿姨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下,臉上露出嘲諷的笑容:「你爸是不是在當市長?讓你管那麼多的閑事?」「別和她羅嗦,像她這樣的姑娘,卻來干這種事,沒出息。」那女的不冷不熱地說。她卻抹了一把臉,說:「是的,我掃大街,這工作很平凡,可請你們想想,在城市中可允許你們這樣惡語傷人?」那兩個人愣了一下,馬上匆匆走開。這位阿姨輕輕地搖搖頭,將那對男女的果皮掃得乾乾凈凈„„
這時的我被她感動了。清潔工阿姨啊,清潔工阿姨,你起早貪黑地掃大街,換來的,卻是滿身塵土和人們的責罵,可你忍受了,繼續干著自己的工作,你把自己小小的色彩和淡淡的清香,全獻給人民。清潔工阿姨呀,你是我敬佩的人。

我的家鄉美麗的變化
我的家鄉是玉林,是一座不大不小的城市,但是這幾年,我的家鄉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南流江原來是一條又臟又臭的大水溝,江水裡面全是垃圾,可近幾年經過改造,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江水處理後變得清澈碧綠,魚也有很多,吸引了許多的釣魚高手來這里釣魚。在南流江的雲香橋右邊建了個宏偉的雲天文化城。雲天文化城的結構有點像拉薩的布達拉宮:紅色的瓦,灰白色的牆。遠遠望去,十分壯觀。與雲天文化城一江之隔的是體育館,形狀像一個巨大的蘑菇。體育館十分現代化,可以舉辦各種比賽,據說,體育館十分牢固。
在過去的主要路段都是十分窄小凹凸不平的,很容易堵車,兩旁的路燈有些都壞了,而現在的主要路段都加寬了,塗上了柏油,兩旁的路燈都換成新的了,讓人看起來覺得非常漂亮。
在我們家住的那棟樓的右邊有一塊范圍比較大的雜草,那些雜草都長得高高大大的,有許多的螞蚱,還有蛇。有一次,我從那裡走過,就見到了一條蛇,就嚇得跑回了家,而現在那塊雜草沒了,鋪上了綠油油的草坪。
我的家鄉玉林越來越美了!

我愛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在桂林平樂縣的山村裡。那裡雖然沒有高樓大廈,沒有美麗的公園,沒有寬闊的柏油馬路。可是我很喜歡那個地方。
我們的村子很大,村子裡有幾個大池塘。春天,小河旁的大樹長出了嫩芽,嫩芽就像剛出生的小寶寶那樣脆弱。夏天池塘里開滿了美麗的荷花,成群的小魚在荷葉下面游來游去。出了村子,就會看到一望無際的田裡莊稼。秋天,到處都是紅通通的柿子,這時,我最喜歡和小夥伴一起到田野里抓蟈蟈。冬天,我和小夥伴一起在稻田裡挖馬蹄,我們家鄉的馬蹄非常有名,遠銷全國各地。
我愛桂林,這一片富饒的土地,是我美麗的家鄉,我愛桂林,那山青水秀,如詩如畫的景色。美麗家園靠大家,清潔鄉村人人有責,創建優美的鄉村環境是我們共同的願望。行動起來,積極參與,建設優美生態環境和清潔家園。我愛祖國!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後把家鄉建設得更美好,把祖國建設得更強大!

家鄉的變化
「家鄉」!一個熟悉的字眼,它是我成長的地方。那是一個秋高氣爽的早晨,我和媽媽乘公共汽車回奶奶家。剛上車,我的思緒早已回到了幾年前——坑坑窪窪的小路,道路兩旁的小草都幹得發枯了,小路彎彎曲曲,時高時低,很嚇人。時而有幾座陰暗潮濕的土屋立在道旁,到處都是糞堆,廁所里蒼蠅亂飛„„「該下車了。」媽媽的叫聲把我從思緒中驚醒。
下了車,啊!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柏油馬路代替了泥濘古道,路旁還種著一棵棵挺
拔的楊樹,低矮的土屋變成了富麗堂皇的樓房。樹葉兒在微風中舞動,玉米兒在陽光下微笑,小鳥兒在唧唧喳喳地唱歌,小草在輕歌曼舞,還有那滿地的鮮花小草,像鋪了一層彩色的絨毯,
一會兒我們隨著爺爺來到了果園,紅彤彤的平果笑彎了腰,饞得我口水直流„„我真想留住今天的太陽,在這里多待一會兒,多看幾眼我面貌一新的家鄉。

家鄉的變化
祖國一天天的壯大,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如今,時隔4年沒回家鄉的我在暑假期間回到故鄉,而家鄉的變化卻讓我大吃一驚!
以前泥濘的土路,現在變成了寬闊的大馬路;以前搖搖欲墜的土房子,現在家家戶戶變成了曠闊舒適的大平房;以前連一個像樣的小學也么沒有,如今,偶爾在鄉村小學旁還能聞到書香的氣息,還能聽到孩子們的歡笑!看到這一幕幕,我驚訝的連話都說不出來了。這時,爺爺笑了兩聲,開心的告訴我:「是啊,鄉村變化真的太大了,你瞧,前年咱村全家全戶只有30台彩電,今年,不僅每戶都有了彩電,有得還買了汽車和電腦呢,村民們真是越來越富了,生活也越來越好好了呢!」正高興著,迎面來了個黃婆婆,她騎著摩托車,臉上掛滿了金秋的喜悅,樂呵呵的對我們說:「呦,妞兒回來了,幾年不見,都長成大姑娘了!」「呵呵,是呢,婆婆,您上哪裡去啊?」我也笑著對婆婆說。「我啊,剛才城裡回來,賣了點蔬菜,這不掙了500多元呢!」婆婆聽了我的話,彷彿更高興了。「哈哈,還真是恭喜您嘍,又創收啦!」爺爺也笑著說。「哪裡哪裡,時候不早了,我該回去了,你們好好玩!」婆婆沖我們揮揮手,騎著摩托車走了。看見婆婆這么高興,我更加確認了家鄉變化有多麼大。
其實,家鄉的變化之所以這么大,都是因為有著黨的幫助和關懷,我堅信,明年再次回到家鄉時,她變化更令人興奮!
我的家鄉在江西九江,那裡山清水秀、鳥語花香。三面是水,一面是山。近年來,家鄉發生了很多變化,環境才這樣好。
家鄉的變化
前幾年,雜亂的電線交織在上空,擋住了陽光,使得房屋陰冷無光。工廠的污水不斷排向修江河,使它變了顏色。左坐遊船的人們也不斷向河裡扔垃圾,使原本波光粼粼的河水被垃圾覆蓋。還有餐廳、工廠排出的廢氣也污染了天空的純白,空氣不再新鮮。人們以砍伐樹木賺錢,不顧後果的濫伐。一棵棵樹在他們無情的斧子面前倒下。
現在,雜亂的電線清空了。陽光射進了屋裡,照得我心裡暖烘烘的。工廠禁止排放污水,波光粼粼的修江河在陽光的洗禮下耀耀生輝。一大早起來,就聽見鳥兒在樹枝上歡快地鳴叫。打開窗子,清新的空氣迎面撲來,真叫人神清氣爽,對這新的一天充滿了希望。樹木在大馬路兩邊「站崗」,一排排挺拔的身軀像是守衛邊疆的戰士。
我家鄉的變化真大啊,人們只要保護環境、綠化家園,一切都會更加美好!

『柒』 廣西河池市都安縣哪裡可以借書租書

廣西河池市都安縣文化館,圖書館都可以借書租書

『捌』 急!!!!東莞文化廣場在哪裡

東莞市有很多「文化廣場」,你所說的應該是「莞城文化廣場」。
中途要轉車。從茶山坐84路、87路、109路跨鎮公交車到東城榴花車站,轉乘24路城巴至郵政局站下車,運河對面即莞城文化廣場。文化廣場有百佳、天和等超市,還有西城樓大街商鋪、珠寶、電子市場等。

網路地圖「G」位置就莞城文化廣場

閱讀全文

與都安文化廣場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