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銅仁江口的本土文化擁有哪些

銅仁江口的本土文化擁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1-25 18:49:26

① 江口鎮的旅遊

江口有豐富的文化資源,有省級經保護的紅色文化一·九兵變遺址,有1800餘年歷史的宗教活動場所馬道院,有極待保護的人文文化300餘年的冉家老院子,有和睦宗教文化的範本建於唐朝的潤溪寺遺址,有千年漢柏,八百年余年的紫荊,這些先人們留給我們豐富的文化遺產,我們要很好的保護,抓緊搶救,充分利用,更好的為經濟發展服務。
江口也是兵家的戰略要地,在明禎十年十月(1044年左右)左右農民軍首領李自成、混天星、過天星兵分三路寇四川,因官兵塞石牛道不得過,問道江口襲陷劍州其間對江口場鎮進行了報復性的燒殺,將長約4公里長的街道幾乎燒毀殆盡,一九三五年紅四方面軍長征強渡嘉陵江這里也是強渡渡口之一,解放後江口擔負著全縣乃至梓潼、江油的的公糧收儲調運任務,保障了川北行署、沿江市縣和重慶市的糧食供應。為了按時如期調運,把江口作為川北物資集散地和重要轉運港口,)II北行署特在江口段設立船業工會,保障了運輸的暢通。
2013年3月初至4月中旬,四川省文物考古院在劍閣縣顏家溝遺址進行考古發掘,首次發現商周遺存,以陶器為主,另有少量石器、獸骨。填補了廣元地區商周時期的考古歷史空白,此次考古發現很可能是一把解開川西平原地區商周時期考古學文化一系列謎題的重要鑰匙。

② 貴州省江口縣的自然資源

我縣是貴州省旅遊資源較豐富的地區之一,具有發展旅遊業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國知名的梵凈山主峰座落在我縣境內,在其567平方公里總面積中,我縣佔三分之二的面積,且囊括了差不多全幫保存完好的森林植被地帶和自然景觀區域。由於喀斯特地貌地質結構,使得梵凈山體變得極為復雜,縣境內各風景區也各具特色,從而形成了鬼斧神工般的奇麗風光,具有很高的旅遊開發價值。
我縣自然景觀資源和人文景觀資源的區域主次劃分為A、B、C三類,即:以梵凈山景區為主體的A類區——金頂風景區、九龍池風光、爛茶頂杜鵑林、鳳凰山風光、寺廟、沿線亭閣、碑林摩崖、黑灣河漂流、鳳凰山寨、豆腐乾一條街、黃家壩水上樂園等。以縣城及其他景區為輔助的B類區——原始森帶風光、太平河沿岸風光、干溪溝峽谷、黃枯山風光、魚良溪峽谷、三星拜月、桑木溝水上樂園、金楠橋攀岩等。C類區——棉絮嶺風景線,槐豐、岑忙犀牛洞穴群、梵凈山博物館、馬槽河民族村寨景點等。
梵凈山整個風景區的特點可用「雄偉、險峻、神奇」六個字概括。正應了香港著名攝影家陳復禮先生對梵凈山的評價「集無岳之奇險、幽秀而大氣磅薄,則雄視天下。」這塊在地球同緯度倖存的一塊綠洲,在自然環境日漸惡化的今天,正是人們返樸歸真、回歸大自然的最佳選擇。因此,梵凈山旅遊資源的挖掘潛力是不可估量的,它必將成為新世紀生態旅遊牲地。 梵凈山雲霧金頂 武陵山脈主峰梵凈山位於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金頂海拔2493米。層巒疊嶂,氣勢磅礴,自明代以來即為佛教朝拜聖地。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所立《敕賜重建梵凈山金頂序》碑文中稱它為「天下眾名岳之宗」。自明代迄民國300多年間,「信男善女,時往時來,若城市然」。可見香火鼎盛之一斑。山上現有明建承恩寺、金頂摩崖、敕賜碑、清道光禁砍山林碑和紅號軍三角庄根據地遺址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區風光,雄奇壯麗,有數不清的險峰怪石,看不厭的奇花異卉及雲海日出,流水飛瀑,佛光幻影可供人觀賞。山區還保存著40多萬畝的原始森林,林中生長著許多國內外瀕臨滅絕的珍稀動植物,具有極高的觀 賞和科研價值,被科學工作者譽為重要的 「自然基因庫」。
明萬曆年間,貴州巡撫郭子章在平定播州(今遵義一帶)楊應龍叛亂中,梵凈山曾遭空前浩劫,山區廟宇中毀壞殆盡。萬曆帝朱均之母李皇太後酷信佛教。經她捐資倡議重修,由國舅李穎和高僧妙元主持,重修了山上的承恩寺、九皇洞、九皇殿、圓通殿、釋迦殿和金頂上的天橋,以及山下的承恩堂(壩梅寺),並於萬曆四十六年(1618)豎碑於老金頂腳,以志不忘。重建後,朝拜香客逐年增加,梵凈山進入鼎盛時期,據山區現存碑刻,摩崖記載香客不僅來自雲、貴、川、湘,甚至有從江西、安徽、江浙一帶遠道而來者,茶殿碑文記述「數百年進香男婦,時往時來,若城市然」,這種盛況延續了200多年。
清咸豐5年,(1855),銅仁府爆發了以徐廷傑、梅濟鼎為首的紅號軍起義,起義軍以梵凈山為根據地,堅持斗爭達11年之久。期間山上廟宇陸續被毀,僧眾風散雲流,香客裹足不前,梵凈山又一次「香火冷落,人煙寂寞」。同治九年(1870),銅仁東山寺隆參和尚上山主持修復工作,經他十方募化,「道剪荊棘,路劈蠶蟲」,5年內修建了報恩寺,回香坪等廟宇。光緒元年(1875),清軍中參加哥老會起義失敗後的部分士兵由黑地大王劉滿率領進入梵凈山,據險與清軍周旋。同年,貴州巡撫岑毓英奉命征討,次年平復,。經隆參和尚繼續努力,大力恢復了山上受破壞的廟宇,還在江口境內修建了3條朝山大路。民國初年,朝拜者一如既往,民國末年,土匪猖獗,香客中大多被搶劫,朝山活動猝然大減。
解放後,朝山活動停止,山上廟宇不耐風蝕雨蠹先後垮塌,山下廟宇多被修建成為學校,食堂,倉庫或被拆除燒毀,至今縣境內僅存朝陽寺1座。然而,梵凈山卻以它巨大的科學價值和壯麗的旅遊資源,贏得了人們的青睞。從50年代起便不斷有人對它進行考察。1978年7月,省批准建立自然保護區後,在保護區管理處主持下,科學考察工作更加頻繁、系統,為了適應科考和旅遊需要,在省地撥款支持下,先後投資55.3萬元整修了上山的便道,重點拓修了魚坳至金頂5公里,1984年,全線便道修築一新,陡斜窄險處或鑿石為梯,或澆鑄混凝土台階,共8250級,稱「萬步雲梯」。險峻處置鐵鏈或鋼、鋼筋混凝土護欄,建進山橋涵9座,歇息台38處,食宿站2處。1985年省文物處撥款修建了金頂的釋迦殿、彌勒殿和天仙橋,現每年進山科考,旅遊,朝山人數以逾萬,且呈與年俱增之勢。
佛教在梵凈山的發展幾經坎坷,然而一直以彌勒道場自稱,與文殊道場五台山、地藏王道場九華山、普賢道場峨眉山、觀音道場普陀山而齊名,稱為「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的地位,還受到社會上一些質疑的看法(另外一種說法是浙江奉化的雪竇山才是正真的彌勒道場,其理由之一是因為布袋和尚是奉化人)。據貴州都市報2006年10月4日載:江口縣文廣局負責人與銅仁地區佛教協會副會長釋佛祖法師、江口梵凈山佛教協會會長釋祖德法師等9人,在梵凈山麓的太平鄉白鶴山上,有兩座保存完好的古僧塔和彌勒佛道場遺址。據當地80多歲老人吳應德介紹,白鶴山彌勒古佛道場輝煌鼎盛於明、清時期。山上曾有一座古寺,該寺坐南朝北,屬四合大院,房屋48間,正殿供奉高大的彌勒佛坐像,兩邊是形態各異的24位諸天王和十八羅漢像。正殿左側300米處,有一口「鯉魚」井,鯉魚井的魚眼,早上太陽出來,魚右眼發光,下午太陽落山,魚左眼發光,其景觀非常奇特、奇異,可惜的是這座古寺被毀,現僅存遺址和「鯉魚」井。白鶴山古僧塔分七級和五級,八方八角尖頂形狀,其中七級僧塔高9米多,第一級直徑4米;5級僧塔高約5米,第一級直徑2米,發現有19座,都分布建立在兩個球狀形的山坡上。白鶴山古僧塔,被茂密的水竹、林木和刺蓬植被掩蓋。兩座並排的五級僧塔,塔身上敘文和塔前的石碑文字已全部風化,無法辨認。根據佛教儀規,從僧塔、寺廟的建築規模分析,能享受七級、五級僧塔待遇的都是有建樹的德高望重的高僧。古僧塔群及彌勒佛道場遺址的發現,引起了有關專家和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所獲得的資料,有待進一步考證。但是,古僧塔的發現,讓我們知道梵凈山佛教文化仍有不可估計的深度。
為了推動佛教文化和旅遊事業的發展,給落後的江口縣帶來經濟上的發展,縣政府也採取相關措施,以佛教文化的招牌招商引資。據貴州日報2007年1月8日載:江口縣人民政府縣長楊彪與貴州梵凈山佛教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曾一兵正式簽訂了《梵凈山佛教文化苑建設項目協議書》,這標志著梵凈山佛教文化苑建設項目正式實施。海南省三亞金玉觀音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與江口縣人民政府,於2006年9月16日在中國貴州黃果樹瀑布節貴陽投資貿易洽談會上簽訂了投資2.8億元建設江口梵凈山佛教文化苑項目後,公司董事長曾一兵先生於次月再次來到江口縣實地考察,梵凈山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觀以及民族文化、人文景觀深深地吸引了他們,再加上飛機、鐵路、高速公路交會於梵凈山,他當即決定出資500萬元注冊成立「貴州梵凈山佛教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並將投資規模擴大到4.6億元,建設內容為修復梵凈山大佛寺(含敬造世界最大金玉彌勒佛像:用近110公斤黃金、140克拉鑽石和數千顆珍珠在梵凈山鑄造全球最大的彌勒金佛。)、法華庵,興建梵凈山遊客接待服務中心,佛教文化廣場等。由此可見,江口梵凈山的發展正隨著旅遊業發展進一步得到開發,然而值得筆者擔憂的是,在梵凈山佛教地位正在進一步考證進行中,還未得到明確認同時,過於繁盛的商業氣息融入了梵凈山佛香氣焰中會不會給這個古樸自然、神秘的聖地受到玷污呢?毋庸置疑,通過一場好的商業開發,讓我國佛教文化的香火得以燃燒的同時可以讓更多信教人士找到他們心靈的凈地,我只能默默的為這片養育我的土地祈禱著。 江口縣怒溪鄉大灣一帶的土家族,流行著農歷8月15日偷瓜的習俗。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對善良的土家族夫妻,年老無子,生活孤寂,鄉親們十分同情他們,有一年的8月15日,幾個好心的婦女偷來一個冬瓜,包上紅布放到老兩口的床上,對倆位老人說是在路上拾到一個孩子,抱來送給他們,老兩口十分高興,解開紅布,見是一個冬瓜,倍感失望,連聲嘆氣。這時,卻見冬瓜忽然裂開,從瓜內爬出一個又白又胖的男孩,對著兩位老人嘻笑,老兩口見狀甚是歡喜,鄉親們得知驚喜交加,奔走相告。此後,每年中秋之夜人們就去瓜地里偷瓜,將偷來的瓜用紅布包好,敲鑼打鼓,燃放炮竹,送到缺少兒女的人家去,接瓜的人也要敲鑼打鼓地迎接,並辦酒席招待。因此,凡中秋偷瓜者,均不視為偷盜。
土家族服飾,風格獨特。最突出的是婦女服飾與兒童頭飾、挑花等。怒溪土家族婦女服飾工藝,主要表現在胸襟衣、頭扎和銀飾上,均系土家族人漫長歲月的創造而形成,式樣朴實、大方、美觀,做工細膩精巧。衣裙的款式更為豐富,上衣有左開襟和右開襟兩種,圓領或矮領,袖口、襟邊的式樣由八幅維裙變成了長及腳面的筒裙和百褶裙,有的還穿大腳筒褲。筒裙仍用八幅布料縫制,兩幅間的縫合處和下擺均以黃、藍色小花條裝飾,腰上不縫死,用兩對扣子和兩根帶子系腰。百褶裙大而長,多以紅綢緞為料,鑲青布邊和黃色小花條。「改土歸流」前,男女喜穿八幅羅裙,後改穿褲子。女褲也喜穿青、藍布加白布褲腰,褲腳藍加青或青加藍邊。最突出的是婦女在褲的膝蓋處用手工銹上圖案,除花紋外,還有「喜鵲鬧梅」、「雙龍戲鳳」等。女鞋也比較講究,除鞋口邊滾花邊,挑「狗牙齒」花樣外,鞋面喜用青、藍、粉紅綢子,在鞋頭正面用五色絲線綉上花卉或蝴蝶、蜜蜂等圖案。閨女頭發梳長辮用紅色絨線扎頭繩,表示未婚,頭上梳各式簪子和金銀發花,耳飾金銀質的「瓜子」、「燈籠」、「龍」、「鳳」、「樹葉」等式樣耳環,佩戴項圈、手圈、足圈與金銀戒指、銀鐲或玉鐲,胸襟還掛有銀鏈、銀牌、銀鈴、銀珠子、銀魚、銀虎、銀龍等。
男子服飾,突出的是頭包帕子,長為七尺或八尺,帕子要圍幾層,垂吊耳後齊肩,額上包成「人」字形。老年人嗜穿無領長衫、衣、褲多系自織的青、藍土布,褲加白布腰。鞋子是高梁青面白底布鞋。男女服裝都袖大而短,衣長而肥,褲短而寬,上下和諧,適宜在氣候炎熱,山高地陡的地方穿用。
土家人的風味飲食特色獨具,十分豐富、傳統,歷史悠久,有許多象徵喜慶節日的意義,如糍粑就有年粑、喜粑、壽粑、拋梁粑。其用途一是逢年過節贈親饋友,有「拜年拜年,糍粑上前」的習俗;二是招待客人;三是農村建房上樑時用,謂之「拋梁粑」,有慶賀之意。有的雕刻印盒將粑放在盒裡一壓,即成型,稱印盒粑。若壽慶,就刻「壽」字,若喜慶,就刻「喜」字;若年慶,就刻「豐」字等,字皆成紅色。土家糍粑以上乘糯米淘凈,浸泡後蒸熟以木錘在木槽或石槽里舂爛舂細,掐成餅後即成。若臨時吃,用優質黃豆、芝麻炒香後與白砂糖同時研磨成細粉作佐料,食味軟綿,糯而不粘牙,馨香舒適可口;若存放,待粑的水氣干後,可用清水泡在缸里,只要勤換水,泡幾個月甚至半年也不會變味。土家傳統食品除糍粑外,有馬泡(俗稱油炸粑、系油炸)、綿菜粑、馬打滾、糖麻圓、斗篷豆腐乾、鍋巴粉、油茶、糖醋芝麻冰涼粉、米豆腐、社飯、水白菜、木姜油、雪棗、糯米包子系列小吃……
古寨大灣巴人的節日,除春節、元宵、端午、中秋、重陽等外,還有他們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趕年、過社、清明、立夏、仙歌節(三月三)、打春節、牛王節、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梳頭節(六月十五夏歷)、偷瓜節等。大灣是一座土家人的博物館,在此你可以歡摩古樸神秘的儺堂戲,聽唱如歌如泣的哭嫁歌,體驗歡樂祥和的建房禮儀等等。經年累月,這里的人們仍舊流行打鬧歌、上樑歌、巴山歌(土家山歌)、情歌、盤歌、打溜子、花燈(團茶)、龍燈福事、孟姜女哭長城、苦情歌、勸世文、金錢桿、儺儀儺舞歌、擺手歌、喪歌、南曲、毛古斯舞、擺手舞、團茶舞等原生態歌舞。耕作之餘,寨民最大的樂事便是選擇自己喜好的節日,進行表演。 茅古斯
茅古斯——反映了土家族社會歷史時代的社會生活內容,記錄了各個時代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茅古斯並非土家語的音譯,是根據其表演內容和人物形象而確定的漢語名稱。其含義就是毛人的故事。由於漢語的影響,「故事」逐步化為「古斯」。
表演「茅古斯」10至20人不等,一人身著土家族服飾,代表土家族先祖,由他主持祭祖和表演活動;其餘為小「茅古斯」,代表子孫後代。他們都身披稻草紮成的草衣,赤著雙腳,面部用稻草紮成的帽子遮住,頭上用稻草和棕樹葉擰成沖天而豎的單數草辮,四個單辮象徵的是牛。「茅古斯」的扮演者事先裝扮好,在擺手舞場不遠的樹林中等待,待擺手舞跳到一定的時候,他們轟然入場,擺手舞立即停止,為之「讓場」,說是「祖先爺」來了。「茅古斯」的表演內容以反映古代土家族先民的生產、生活為主,表演者模擬上古人古樸粗獷的動作,講土家語,唱土家歌,融歌、舞、話為一體。其程序分為「掃堂(意為掃除一切瘟疫、鬼怪,使後代平安)」、「祭祖」、「祭五穀神」、「示雄(表現全家族人的生存和繁衍)」、「祈求萬事如意」等幾個大段落,每個段落中細節繁多。如祝萬事如意的表演中,有打露水、修山、打鐵、犁田、播種、收獲、打粑粑、迎新娘等等。
「茅古斯」表演粗獷豪放,剛勁激昂,它讓人們領略到五荒時代的原始藝術之美,它是人們研究土家族歷史的「活化石」。土家族雖無文字,但「茅古斯」代代相傳不衰,並在傳承中不斷完善,成為土家族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擺手舞
擺手舞——擺手舞是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形式,土家語稱舍巴日,是土家族在祭祀祖先、祈禱過年、喜慶佳節等活動中的一種群眾性舞蹈,多在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期間進行,也有在暮春三月進行的。擺手舞在土家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周武王伐紂時期。據考證,土家擺手舞來源於古代巴人的巴渝舞。
擺手舞的形式分為大擺手和小擺手兩種。大擺手主要用於祭祀,一年或五年舉行一次,多在野外進行。小擺手用於一般喜慶活動,多在擺手堂內進行。人數為數十人、數百人不等。擺手舞基本動作有單擺和雙擺兩種,跳時,一人在中央敲鑼打鼓,由表演熟悉的人領頭,眾人圍成一圈跳舞。其主要動作是雙手隨著一個方向甩順邊手、身子左右扭動前行。擺手舞與其它民間舞蹈形式不同的最大特點是肢體同邊走,左手左腳,右手右腳,臂腕不動,兩手直甩,動作幅度小;腿部整個動作都是曲腿:屈膝、下蹲,重拍在上,弱拍在下。擺手舞氣勢粗獷,動作古樸、穩健,原始氣息十分濃郁。舞步中時而表現飛禽走獸,時而表現撒種紡線,內容豐富。土家族人在擺手活動中,追憶祖先創業的艱辛,緬懷祖先的功績,展示土家先民的生活場景,整個活動都著濃厚的祖先崇拜痕跡。
金錢桿
金錢桿——又名霸王鞭、打洋錢、趕山鞭、打錢桿、打花棍、在民間又叫做「蓮花鬧」,是江口地區民間保護和傳承下來的一門自成體系、參與人數最多、最具民俗特色和獨立舞蹈表現形式,演時擁有「一旦一丑」「雙旦雙丑」「多旦多醜」競舞的土家族特技表演(舞蹈),堪稱「中國南方二人轉」。2007年,江口縣的「金錢桿」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金錢桿是歡迎遊客的重頭節目,當地土家群眾製作的金錢桿長80厘米左右,用紫竹配上古銅幣製成,兩頭削鑿穿孔,橫扯,順掛著兩串小錢,形成交叉的十字架,以便舞蹈時拍打,互相沖擊,產生出多種聲響,與唱歌的節拍韻腳合拍,桿的兩端還系著紅繩飄帶,隨舞姿飛揚,別有風趣。
作為江口縣梵凈山民族旅遊文化花圃中絢麗多姿的藝術奇葩——「鬧蓮花」,主要流傳於怒溪土家族苗族仡佬族鄉巴人古寨大灣、老屋基、六家寨、臘岩凼20多個土家村落,成立有專業的「蓮花鬧洋錢隊」。桃映、閔孝、太平等鄉鎮一部分村寨具有。金錢桿經過不斷傳承發展,更多地演變為歌頌幸福生活和甜蜜愛情。打金錢桿時,邊打邊跳邊唱,男女互相對視舞蹈表演,或一前一後、或一左一右地唱跳,堪稱「中國南方二人轉」。 牛乾巴
江口牛乾巴是本地區的傳統食品,深受當地人民的喜愛,是居家旅行、探朋送友的必備禮物。
江口牛乾巴採用江口本地生產的環保生態黃牛肉為主料,配以植物油、白糖、精碘鹽、花椒、白酒等為佐料,通過傳統工藝精心烹制而成。成品色美味佳,是正宗的原生態產品。
江口牛乾巴已成為聞名省內外的土特產,以高家牛乾巴、昭鳳牛乾巴最為有名。
江口油茶
油茶非「茶」,江口當地的老百姓家裡嫁女的時候,出嫁前一天晚上坐花宴、唱伴嫁歌,主人為了酬謝賓客和親朋好友,晚飯後,特花幾小時做成夜宵粥。而主人卻謙虛的說成是喝茶,故稱「油茶」
油茶的主要原料是玉米、綠豆、黃豆、大米、骨頭湯、胡椒、花椒、姜蔥。將玉米用水煮透後洗凈,搓掉外皮。將綠豆、黃豆炒黃後再著油炒。約10分鍾後將所有原料混合在一起,加骨頭湯煮。約半小時後起鍋,即食。
油茶從外觀上看像粥,但他既有骨頭湯的辛香,又有五穀糧食的清香,味美至極。現在,凡到酒店或農家樂,來江客人都能品嘗到一碗美味可口的油茶。
藤茶
藤茶採用武陵之巔,錦江之源,梵凈山野生顯齒蛇葡萄植物的嫩葉精製加工而成。梵凈山被稱為「鎮黔之寶」,是武陵山脈主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網成員,地球同緯度地區唯一一塊「綠色明珠」,森林覆蓋率達80%。梵凈山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及特殊的土壤、氣候條件造就了貴州藤茶特有的品質。相傳,早在明朝萬曆年間人們開始飲用該茶,一直延續至今,飲用已有數百年歷史,是一種名貴珍稀保健古茶。
經國家茶葉、營養、葯物科研機構的檢驗、檢測,該茶含有人體所需的蛋白質、膳食纖維、脂肪、胡蘿卜素、維生素E、維生素B6、鈣、鐵、鋅、鈉、鉀、鎂、硒等營養成分和多種微量元素以及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其中的天然抗氧化劑二氫楊梅素含量最高。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對藤茶試驗表明,提取物對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有很強的廣譜抗菌活性,對流感甲型及乙型病毒均有抑製作用;對流感、肺炎、咽喉炎、結膜炎等病毒與細菌性感染疾病有輔助治療和預防作用;對心律失常、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還具有保肝護肝、美容抗衰老、提高睡眠質量、預防骨質疏鬆、提高免疫能力、醒酒等保健功效。常飲該茶有利於健康長壽。
米豆腐
米豆腐嫩黃鮮亮,晶瑩剔透,可切成片、條、塊或製成蝦仁米豆腐,配以江口特製的油辣椒、醋辣椒、佐料,酸香麻辣,滑軟可口,涼吃熱煮均可。是江口老少兼宜的風味小吃之一。
江口米豆腐主要原料是梵凈山貢米、稻草灰或桐殼灰。首先將稻草灰或桐殼灰加入適量的水浸泡,使其變成鹼水。然後將梵凈山貢米用鹼水浸泡數小時後磨成漿,打熟芡,捏成個狀和條狀米豆腐,用大火蒸熟即成。
江客人吃過米豆腐後無不對此贊不絕口,已成為省內外有名的土特產之一。

③ 銅仁民族風俗有哪些

銅仁聚居著土家、漢、苗、侗、仡佬等29個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70.45%。

銅仁民族風俗:

1、跳喪鼓

無論誰家老人去世,必請師傅到家裡來打喪鼓。當夜,嗩吶高奏,鑼鼓喧天,鞭炮不停。喪鼓一響,相鄰村寨的人們齊來奔喪。「跳喪鼓」是在靈柩前由擊鼓師傅擊鼓,歌師叫歌,跳者接歌而起的舞蹈。一般以兩人以上的雙數舞者在棺木前對舞,跳至高潮時少則可達百人,多則可達上千人前來或舞或觀。舞者交替上場直至天明。

2、議榔制

議榔是不同宗的家族組成的地域性村寨組織,即農村公社組織。各地苗族的叫法不一。黔東南叫「構榔」或「勾夯」,也叫「構榔會議」;廣西叫「栽岩會議」或「埋岩會議」;湘西大部分地區稱「合款」;雲南金平縣叫「叢會」或「里社會議」。

3、理老制

理老(或稱「寨老」、「鄉老」)是苗族村寨中的自然領袖,他自然形成,不經選舉產生,也不世襲。理老大致有三級:一個村寨的理老,稱之為「寨老」或「勾往」,主要調解發生在本村寨內的糾紛;一個鼓社(氏族)的理老,稱為「鼓公」或「婁方」,主要調解管理發生在本氏族內的糾紛。

4、蘆笙節

苗族同胞一年一度的蘆笙節,當地苗族同胞身著節日盛裝歡聚一堂,開展蘆笙比賽、燃放花炮、未婚年輕男女覓知音等民族民俗活動,慶祝豐收,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全寨苗族所有蘆笙匯聚到蘆笙堂一齊吹奏,響徹雲霄;在清脆的爆竹附和下,沖天的花炮在天空中綻放朵朵絢麗的火花,場面熱鬧非凡蔚為壯觀。

5、儺戲戲劇

仡佬族的戲劇有儺戲和地戲兩種。儺戲是一種驅鬼的儀式,從中原傳入,因其具有一定的戲劇情節而被稱為「儺戲」。當儺戲於中原消失之後,儺的活動卻尚保存於貴州民間。仡佬族的儺戲主要流行於黔北、黔東北。伴奏樂器有鑼、鼓、牛角等,表演者須戴面具。

④ 江口縣景點

江口縣的景點有梵凈山、寨沙侗寨、黑灣河、雲舍土家民俗文化村、護國寺等。1、梵凈山:位於貴州省的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有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動植物。2、寨沙侗寨:位於梵凈山山腳的太平河畔,寨前太平河流過,河畔有古樹參天,寨後綠樹青山。

江口縣的景點有梵凈山、寨沙侗寨、黑灣河、雲舍土家民俗文化村、護國寺等。

1、梵凈山:位於貴州省的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有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動植物。

2、寨沙侗寨:位於梵凈山山腳的太平河畔,寨前太平河流過,河畔有古樹參天,寨後綠樹青山。

3、黑灣河:位於黑灣河和林昔江交匯處,兩條河流將這里沖積成一個壩子,四周山色蔥蘢,和風習習,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青龍洞、大黑灣瀑布、小黑灣瀑布、黑龍潭、猴子跳、大鯢塘等自然景點。

4、雲舍土家民俗文化村:全村以楊姓土家族為主,是貴州省批準的第一個土家族民俗文化村,有「中國土家第一村」之稱,長達近700年的土司制度,孕育了雲舍燦爛的土家民俗文化和生態文化。

5、護國寺:位於梵凈山西北麓,距金頂11公里,是西面上山的必經之寺, 歷史上又稱天池院、天池堂。寺院佔地68畝,萬曆四十六 年敕賜為梵凈山四大皇庵之一,有明然如泰等高僧住錫,承傳臨濟宗法系清康熙年間。

⑤ 貴州江口:在千年土家文化村營造愜意的家

中國日報版面截圖

江口縣太平鎮雲舍景區,是世界自然遺產地梵凈山腳下的一個小山村,也是一個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的土家族聚居村,素有「雲中仙舍」之稱。雲舍村 旅遊 文化資源豐富,有著完整的土家文化傳承,當地土家族保留著上千年的悠久 歷史 和獨特的風情習俗,因而被稱為「中國土家第一村」。走進村舍,神奇靜謐的神龍潭、古法造紙引人入勝,土家民俗歌舞歡樂祥和,漫步青瓦若鱗的桶子屋巷、碧河環繞的雲舍濕地公園亦悠然自得。

俯瞰江口縣雲舍村的美景

背靠武陵青山,倚著潺潺流水,雲舍村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宛若陶淵明筆下的「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婦女在溪邊沖洗衣服,男人舉著鐮刀清理著兩岸的雜草,小孩則在一旁追逐嬉戲,逗趣河裡成群的鵝,天熱了就露出腳丫子趟趟流水,清爽又涼快。遊客不禁感嘆「真是難得的一處充滿人間煙火氣的詩意秘境!」

溪水緩緩流過靜謐的雲舍村

慢生活、閑適、淳樸這些成了雲舍村的代名詞,越來越多的遊客朋友將這里作為走村串門、遠離塵囂的鄉村 旅遊 首選地。遊客和民宿的到來賦予了雲舍村獨一無二的靚麗色彩。

唐吉經營的「雲舍里」鄉村民宿

「雲舍里」民宿經營人唐吉是江口本地人,他畢業於西安美院油畫系,在廣州從事空間設計,因留戀雲舍的靜美氛圍而留下來。唐吉利用自己所學將當地村民的廢舊房屋改造成了一間充滿鄉愁氣息的還原式土家民宿。他表示,民宿的一磚一瓦都賦予了自己獨特的藝術情懷。

回鄉開民宿,還是在梵凈山申遺後。初到雲舍,看到村民們經營著大小農家樂。唐吉覺得這么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底蘊的地方光做農家樂有點可惜。作為最先落地的民宿之一,2019年唐吉租下老屋,本著簡潔的設計風格和就地取材的方式,他在維持原貌的基礎上稍作改造,鋪設石子路、設置竹製屏風和古法造紙坊、布置手繪雲舍里美景圖,在唐吉的手中,民宿的一切都散發出動人的藝術氣息。

在民宿,遊客可以體驗火炕煮茶、音樂晚會、露天電影、古法造紙、葉脈雕刻和鵝卵石繪畫等活動。為了給客人營造一種家的感覺,民宿還提供免費早餐、飲料以及開放式廚房,供遊客體驗土家鍋灶和柴火燒煮的飯菜。

身著少數民族服飾的遊客在民宿拍照留念

唐吉介紹,「大部分遊客在遊玩梵凈山後會選擇下山留宿一宿,這里距離景區約20分鍾車程,而且環境優美,硬體設施齊全,文創產品豐富,『雲舍里』成了顧客欣然驅之的住所。目前十多間客房已經預定到下周。」

「雖然受疫情影響,遊客外出 旅遊 的熱情有所減緩,但是疫情之前,唐吉的民宿入住率可達80%以上。少量北上廣的遊客每年會定期來住一趟,融入進這里清幽閑適的氛圍。他們通常待上一個月,釋放在城市裡積攢的工作壓力,或者是夏季過來避暑。」唐吉補充道。

雲舍村曾是遠近聞名的造紙村,在過去的數百年間,古法造紙一直造福於此。為了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古法造紙煥發新的光彩,唐吉將民宿的二樓設計成古法造紙工作室,遊客可參與製作各式各樣的紙品,有古樸的土紙,可用作書法繪畫,也有嵌入鮮花葉脈的花草紙,遊客將其製成精美的紙燈、筆記本、紙制藝術品等文創產品。

「遊客在這里住得舒心的同時,還可以游覽山川,體驗傳統古法造紙和藝術品創作,這就是來自雲舍的魅力。通過入住民宿,既能感受到鄉村小舍里家的感覺,又能體驗雲舍幾千年 歷史 的土家鄉村風貌和風土人情。」唐吉說。

此外,隨著家庭休閑度假游的需求增多,唐吉還計劃在距離雲舍15公里遠的黃牯山對面,打造集親子游學和田園攝影為一體的200多畝「雲上田園」。該地地勢平緩,坐落在群山之巔,視野廣闊,可賞日出奇景,飄渺雲霧,夕陽晚霞,夜晚觀銀河星空,也可遠觀黃牯山之俊美。

「那裡非常適合開展團建游,學生游學等項目,還能開發農事體驗項目讓遊客體驗種菜等活動。項目預計明年6月向遊客開放。」唐吉眼神里充滿著期待,他想像著「牧場上入眼便是一望無際的青綠色,雨後的空氣夾雜著清新的泥土香,坐擁山川之秀美,這樣的鄉村游多麼愜意!」

雲霧繚繞的雲舍村

據了解,通過鄉村 旅遊 帶動,雲舍村目前已建成農家樂40餘家、客棧住宿18家,日接待遊客達3000人。2020年雲舍接待遊客18.47萬人次,過夜遊客1.31萬人次,實現 旅遊 綜合收入5929.02萬元。今年1至6月下,雲舍村接待遊客12.62萬人次,實現 旅遊 綜合收入4251.12萬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000餘元,依靠 旅遊 ,雲舍走上了鄉村 旅遊 發展致富之路。

近年來,雲舍村依託梵凈山優質文化 旅遊 資源,堅持以全域 旅遊 為抓手,通過環境保護、景區建設、文化資源挖掘等措施,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文化 旅遊 ,推動 旅遊 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充分挖掘村裡土家女兒會、土家族婚俗表演、擺手舞、金錢桿、迎賓攔門禮、勸酒歌、打糍粑等古風習俗的同時,雲舍村修繕村內古橋、古民居、古巷道、古法造紙作坊,成立土家民俗博物館、鄉愁館和 旅遊 商品示範店,修建 旅遊 步道、大型停車場等 旅遊 基礎設施,著力推動 旅遊 事業可持續發展,讓更多的老百姓吃上 旅遊 飯、走上致富路。

搭乘銅仁鄉村振興和 旅遊 產業化發展的東風,像唐吉這樣的民宿人不斷將雲舍的文化內涵進行補充和演繹,並不斷向外延展,讓因梵凈山而留下的遊客,也為體驗當地更多豐富的 旅遊 資源而長留。

(視頻 江口縣融媒體中心、王瑾)

原文見12月25日中國日報旗艦版、香港版9版2條配圖新聞,英文鏈接:

https://epaper.chinadaily.com.cn/a/202112/25/WS61c65dd4a31019b029ba2c5b.html

⑥ 請問銅仁是儺戲之鄉嗎

對呀
是儺戲之鄉,在銅仁地區的德江,沿河,思南等地,這些地方的儺戲保存比較完整,基本保持了那種原始的味道,有中國戲劇活化石之稱。至於安順地戲,和儺戲的許多地方有相似之處。在價值方面。我覺得沒可比之處 。

⑦ 江口縣 「一山一河一村三文化」 具體是指什麼

江口縣的旅遊開發框架叫「一山一河一村三文化」,山,指的是梵凈山 、河指的是太平河,村指的是有「中國土家第一村之稱的「雲舍」,文化說的是:原始古樸的生態文化、淵源厚重的佛教文化和濃郁多彩的民族文化。

⑧ 銅仁特產有哪些

銅仁特產有:石阡苔茶、江口蘿卜豬、沿河沙子空心李、梵凈山翠峰茶、玉屏蕭笛等。
1、石阡苔茶,是中國貴州省石阡縣當地各族茶農長期栽培選育形成的一個地方品種。
2、江口蘿卜豬,是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的特產。
3、沿河沙子空心李,因果肉與核分離而得名。
4、梵凈山翠峰茶,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所產茶葉品種之一。因主產於該縣境內武陵山脈主峰——梵凈山而得名。產品原料采自梵凈山800—1300米海拔高度的福鼎大白茶群體品系茶園,產品具有「色澤嫩綠鮮潤、勻整、潔凈;清香持久,栗香顯露;鮮醇爽口;湯色嫩綠、清澈;芽葉完整細嫩、勻齊、嫩綠明亮」的特點,贏得業內專家一致好評和消費者喜愛。
5、玉屏蕭笛,為「貴州三寶」之一,創始於明萬曆年間,因其音色優美圓滑,做工精湛細膩而獲1886年倫敦國際博覽會銀獎,1923年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玉屏簫笛,音韻清越,工藝精巧,是民族樂器中的精品,是玉屏侗、漢、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發展融合的結晶。許多簫笛藝人都為它的發展作出過貢獻。

⑨ 江口縣旅遊景點 一起來了解

1、梵凈山

梵凈山位於貴州省的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面積41900公頃,1978年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同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主要保護對象為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動植物。

梵凈山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最高海拔2572米,具明顯的中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特徵。本區為多種植物區系地理成分匯集地,植物種類豐富,古老、孓遺種多,植被類型多樣,垂直帶譜明顯,為我國西部中亞熱帶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區內有植物種數2000多種,其中,高等植物有1000多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珙桐等21種,並發現有大面積的珙桐分布;脊椎動物有382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黔金絲猴等14種,並為黔金絲猴的唯一分布區。梵凈山不僅是珍貴的生物資源庫,也是我國歷史上佛教名山之一,自然風光奇特,人文歷史遺跡保存較多,為尚待開發的旅遊勝地。

2、亞木溝風景區

景點地址貴州省江口縣太平鄉寨抱村。開放時間08:00--18:00亞木溝風景區位於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境內梵凈山腳下,是梵凈山生態文化旅遊的重點衛星景點。景區分為生態停車場、四星級酒店(待建)、鄉村風情長廊(目前規劃中)、購物街、亞木溝原始生態峽谷、土家風情園、明朝古寨(待建)等幾大板塊,滿足旅遊者吃、住、行、游、購、娛各方面需求。遊客既可以欣賞原始的自然風光,又可以領略原生態的土家文化諸如原生態歌舞表演、民間絕技、土家風俗等。

據相關文獻記載,亞木溝在唐代以前名為「鬼谷」,又叫「隱龍溝」,後因谷中長出一株神樹,似石似木,通體碧透,花有異香,能驅邪治病,食其果實,可使多年未育的夫婦得子,引得遠近無數土民對其頂禮膜拜,取名為「亞木」,在古土家語里就是「樹神」的意思,因而得名「亞木溝」,一直沿用至今。亞木溝自古就被譽為「貴州第一溝」。亞木溝總長50公里,溝里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3、寨沙侗寨

地址:貴州省江口縣太平鎮梵凈山村寨沙侗寨寨沙侗寨為梵凈山山腳的侗族村寨,位於梵凈山山腳的太平河畔,寨前太平河流過,河畔有古樹參天,寨後綠樹青山。經過橫跨太平河的風雨橋進入侗寨景觀大門,宛如進入古樸原始的江南小鎮,這個隱於綠樹濃蔭之中的侗家天地便如幻影般展現在你眼前。沿著青石板路曲折徜徉,百步之餘,豁然開朗,一個圓形的廣場如孔雀開屏,廣場一角矗立著一座侗寨的標志性建築——鼓樓。到了夜晚,鼓樓上流光溢彩,寨內的紅燈籠亮起來,煞是漂亮。

寨沙侗寨位於梵凈山腳的太平河畔,距縣城26公里,是江口縣侗族聚居的一個自然寨。這里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侗家民族風情,特別是侗家民居建築所獨顯的民族韻味,使之成為梵凈山下令人稱奇的亮麗風景。「六月六」是他們的重要節日。每逢此日清晨,他們就會抬著祭品到寨子旁邊的深山祭祀天地,並高聲呼喊,俗稱「喊山」,以求消災避難,而後回寨慶賀,共進晚餐,而後高唱山歌,盡情舞蹈。

4、黑灣河風景區

黑灣河風景區黑灣河位於黑灣河和林昔江交匯處,兩條河流將這里沖積成一個壩子,四周山色蔥蘢,和風習習,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適宜人居的好地方。1992年以來,這里陸陸續續建起了十來個賓館、招待所。其景區包括青龍洞、大黑灣瀑布、小黑灣瀑布、黑龍潭、猴子跳、大鯢塘等自然景點和金絲猴、珙桐等珍稀動植物觀賞點。

現在,這里已擴展到10平方公里重新規劃成山門區、旅遊商品區、民族文化區、佛教文化區,面積拓展到兩公里以外的寨沙,十餘個招商引資規模企業在這里落地生根,共同打造美好的梵凈山南大門。黑灣河休閑度假區主要包括:梵凈山山門黑灣河有兩座山門,一座是1992年建成的,地處梵凈山碑林處,山門橫額上的「梵凈山」三個大字由時任貴州省省長的王朝文題寫。

5、雲舍土家民俗文化村

雲舍土家民俗文化村雲舍,距江口縣城僅5公里,是江口縣太平土家族苗族鄉的一個行政村。全村以楊姓土家族為主,是貴州省批準的第一個土家族民俗文化村,有「中國土家第一村」之稱。雲舍人是省溪楊氏土司的後裔。長達近700年的土司制度,孕育了雲舍燦爛的土家民俗文化和生態文化。桶子屋是雲舍最具特色的土家族古建築,其結構一般由正屋、偏屋、木樓和朝門組成,四面封牆,又叫封火桶子。一般來說,雲舍桶子屋建築整體呈正方形,北高南低,上方為正屋,分中堂和左右廂房,下方為樓子。有的四圍相連,中間空出,形成四角天井。

桶子屋多為磚木結構,院子和階檐用青石板鋪就,四圍是青石為腳的磚砌高牆,側視呈梯狀,皆有飛檐。一般階檐和石墩皆有精美浮雕,樓欄窗欞,多有鏤空木雕,山川草木,蟲魚鳥獸,無不栩栩如生。在建築繪畫和建築雕刻中,常以白虎為題材,這是雲舍土家族人的圖騰崇拜。在雲舍土家族婚俗中,男方家要經過請媒人提親、「燒大香」放炮訂婚。

6、貴州江口國家濕地公園 國家級濕地公園

貴州江口國家濕地公園位於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總面積661公頃。貴州江口國家濕地公園位於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市江口縣境內,地處貴州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主要包括從江口兩江交匯後的錦江壩址沿河向上的太平河流域,止於與梵凈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交界處的寨沙太平河小橋,涉及兩岸部分林地,以及閔孝河部分河段。四至界限范圍為:東至縣城附近兩江交匯後的錦江大壩,南至閔孝河縣城附近橋頭,西至大坡,北至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邊界,地理坐標為108°45′17″-108°52′3″E,27°41′34″-27°49′55″N,南北長45km,規劃總面積661.0hm2,濕地率41.8%。濕地公園規劃區地處江口縣的太平鎮和雙江鎮,呈狹長地帶,山青水綠,風景優美,生物多樣性豐富,集民族風情與佛教文化於一身,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優選之地。

7、梵凈山護國寺

護國寺位於梵凈山西北麓。距金頂11公里,是西面上山的必經之寺, 歷史上又稱天池院、天池堂。寺院佔地68畝.始建時間不詳。萬曆四十六 年(1618年)敕賜為梵凈山四大皇庵之一。有明然如泰等高僧住錫,承傳臨濟宗法系清康熙年間.有慧惺海闊等禪師住錫,香火甚是興旺。同治三年(1864年),天池院毀於兵火。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更名天池 堂。光緒元年至六年(1875-1880),劉滿盤踞梵凈山,號稱黑地大王。貴州巡撫岑毓英親自統兵征剿,天池堂再度毀於兵火。戰爭平息後,岑毓 英認為貴州「邊要則莫如梵凈山」,於是奏請朝廷,「移松桃協都司以下八汛鎮守梵凈山環山要隘 」以保障梵凈山區的長治久安其中.都司營署移駐天池堂舊址左側,名曰「梵凈山護國汛」氣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間里,護國汛成為梵凈山真正的鎮山衙門,建有營房五十餘間,右側建柯練兵場、跑馬場等。

8、大金佛寺

大金佛寺大金佛寺座落在黑灣河寨沙佛教文化苑內。距梵凈山山門2公里。其彌勒殿金碧輝煌,內供一尊金玉彌勒佛像。其天冠金玉彌勒,為世界最大金玉彌勒菩薩像,高5米,由佛光、金身、千葉寶蓮、木雕須彌底座四個部分組成。金玉彌勒菩薩結善跏跌坐姿(彌勒菩薩唯有坐姿)端坐於木雕須彌底坐上,足踏白玉蓮台。上面雕刻的九條龍,也寓意了梵凈山曾有「九龍山」之說。佛光外設裝飾有108尊小佛。整個金身用了兩百五十多公斤的黃金,寶相庄嚴珠勝,眼觀無量大眾,慈慧接引,嘴姿微妙似在演說佛法,頭頂佛祖舍利塔,頭戴五方佛冠,五方佛分別用五種不同顏色的寶石雕刻而成。菩薩眉心中間鑲嵌有六克拉的鑽石。胸前佩戴的瓔珞、腰間外裙及佛光上鑲嵌有珍珠、瑪瑙、珊瑚、松石等奇珍異寶;臂鐲及手鐲上鑲嵌有紅、藍寶石及鑽石。天衣天裙及飄帶上經手工鏨刻有寶相花、祥雲及祥龍等吉祥圖案。

9、梵凈山佛教文化苑

梵凈山佛教文化苑由風雨橋、蓮花廣場、禮佛步階和最值得一看的大金佛寺組成。拾階而上,穿過重重牌坊和廣場到達苑內的最高點,即是世界僅有的大金佛寺的所在。大金佛寺坐落於環水蓮花池上,是世界唯一的水上金殿,氣勢恢宏,無比神聖庄嚴,世界之最金玉彌勒就供奉於此。由金身、佛光、白玉蓮台、須彌底座四部分組成,共耗用250公斤黃金,並鑲嵌數千顆名貴珠寶、翡翠和鑽石。

10、魚糧溪景區

魚糧溪景區魚糧溪景區位於閔孝鎮與民和鄉交界處,因盛產珍貴的黃穎魚(角角魚),所以歷朝歷代,這里的村民以魚代糧上交皇糧國稅,一直沿襲到清末,故得名「魚糧溪」。魚糧溪的風光以溪、瀑、峰、岩、洞、屏、橋、崖的雄奇險峻而馳名,主要包括前鬼門、後鬼門、不二門、魚糧壩、魚糧寨、地下龍宮、天仙橋、萬丈岩、粑槽凼、王二溝、拖船溝等。萬丈岩至魚糧寨一段3公里是魚糧溪精品景緻所在。這一段有犀牛洞、穿洞、美女曬羞、地下龍宮、三座天橋、石門瀑、落水窿、豬槽塘及萬丈岩,還有奇形怪狀的石林,進入其間,無不為這里的美、奇、怪、異所折服。

⑩ 有什麼江口的特產說上來

江口的特產如下:
江口蘿卜豬
江口蘿卜豬是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的特產。「江口蘿卜豬」的發展歷經數百年,所產蘿卜豬皮薄、肉嫩、味美而遠近聞名,因其形狀像蘿卜,長不大,稱為蘿卜豬。江口蘿卜豬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江口蘿卜豬又叫「鑽子頭」。該品種是江口縣人民在長期的放牧飼養過程中,通過人工選育選配和自然選擇形成的特有品種。具有體型矮小、耐粗飼、抗逆性強等特點。蘿卜豬肉因皮薄骨細,肉質細嫩,肉味鮮美,無論從體型還是肉質或口感上均與白蘿卜十分相似而得名。蘿卜豬主產於梵凈山下的江口縣桃映鄉、壩盤鄉等鄉鎮,所以又叫梵凈山蘿卜豬。 江口縣蘿
社飯江口人注重過社春,凡立春過後的第五個戊日(通常在春分前後),家家戶戶都要做社飯,以祭祀先人。每年春分前後,人們都要吃社飯邀約親朋好友聚會。特別是有新墳的人家(一般要掛社清三年)都要約請親朋好友吃社飯,到墳山掃墓,且人越多越好。每每此時,四周山上,人頭攢動,香煙裊繞,鞭炮連天,呈現出濃重的祭悼氣氛。 社飯的主要原料是大米、蒿菜、臘肉、核桃仁、花生仁等,不但清香,而且具有提神健腦之功效。 由於社飯既有糯
江口米豆腐
江口米豆腐嫩黃鮮亮,晶瑩剔透,可切成片、條、塊或製成蝦仁米豆腐,配以江口特製的油辣椒、醋辣椒、佐料,酸香麻辣,滑軟可口,涼吃熱煮均可。是江口老少兼宜的風味小吃之一。江口米豆腐主要原料是梵凈山貢米、稻草灰或桐殼灰。首先將稻草灰或桐殼灰加入適量的水浸泡,使其變成鹼水。然後將梵凈山貢米用鹼水浸泡數小時後磨成漿,打熟芡,捏成個狀和條狀米豆腐,用大火蒸熟即成。來江客人吃過米豆腐後無不對此贊不絕口,已成為省內外有名的土特產之一。在江口縣,區府巷米豆腐已成為當地飲食文化的一張名片。任時光流淌,老街不變,味道依
江口豆腐乾
豆腐乾是江口人民的傳統食品之一,色香味別具一格,製作獨特,歷史悠久。江口豆腐乾之所以有獨特的風味,一是選用純凈龍津閣的井水;二是要經過泡豆、磨漿、濾漿、煮漿、點漿、上箱、過鹵、切塊、上扦、晾乾等十道工序,才能做成產品,工藝十分獨特、講究;三是在上扦時,首先一小塊一小塊的把它放置於斗笠形的竹簞上,晾乾至八成左右,再曬干,從而形成嫩黃、透明的方塊。 江口的豆腐乾吃法多樣,可直接食用,細嚼慢咽,香韌可口;也可用油炸酥,味似響皮而更加酥脆;還可用水發脹切成細
藤茶
藤茶江口藤茶主要產於江口縣中部至北部梵凈山南麓太平、德旺、怒溪、壩盤、閔孝等鄉鎮。由於藤茶內含豐富的人體必需的礦物質營養物質和葯用物質,尤其黃酮類化合物含量極高。這些物質對人類的呼吸、心血管、泌尿系統以及失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由太平藤茶加工企業生產的「武陵藤茶」,深受中國食品學會、四川農業大學等多家科研機構科技工作者和商家的青睞,供不應求。
梵凈山雲霧茶
雲霧茶雲霧茶茶園位於民和鄉毛坪、壩盤鄉鐵廣、怒溪鄉駱象等高原地帶,峰巒疊翠,常年雲霧繚繞,空氣清新,環境十分優美。由於所處特殊地理環境,雲霧茶茶葉色澤油亮,絨毛多,氨基酸、蛋白質和寧酸含量較高,富含人體必須的硒、鋅等微量元素,營養豐富,清香鮮醇,具有清熱解毒、降脂減肥、防病抗衰等功效。江口的梵凈山翠芽茶在2010年上海茶藝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山野菜江口山野菜以梵凈山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生長的天然野生植物---蕨菜、薇菜、竹筍、香菇等為主要原料,經生產加工而成。屬純無污染無危害的綠色食品。現生產的仁發牌鹽漬蕨菜、保鮮蕨菜、保鮮竹筍、薇菜、野生香菇等產品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並遠銷天津、上海、武漢、長沙、廣西、深圳等省市食品公司及各大中小型超市。該產品品質脆嫩可口,色鮮味美,具有開胃健脾,延年益壽的功能。是家庭生活和饋贈的佳品,同時也是各大家庭、餐館獨特的山珍佳品。
棉菜粑
棉菜粑 在過去,過端午節、重陽節時江口人民都注重做棉菜粑來慶祝節日。棉菜粑是江口傳統的一種美味小吃,色澤黑綠,具有柔軟清香,不粘不糯,口感舒適等風味。由於棉菜兼有清熱、解毒、消炎的功用,所以更得人們的青睞。棉菜粑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粘米(1:1比例)、白糖、芝麻(或豆腐、腌菜肉)、棉菜(白蒿)、花生、酸辣椒、精鹽、熟豬油等 在江口,隨時可以購買到風味獨特的棉菜粑。 原 料 糯米、白糖、粘米、芝麻、棉菜(白蒿)、花生、桐子葉、酸辣椒、精鹽、熟豬油。 製作方法 1.將糯米、粘米分別淘洗凈
江口油茶
油茶油茶非「茶」,江口當地的老百姓家裡嫁女的時候,出嫁前一天晚上坐花宴、唱伴嫁歌,主人為了酬謝賓客和親朋好友,晚飯後,特花幾小時做成夜宵粥。而主人卻謙虛的說成是喝茶,故稱「油茶」油茶的主要原料是玉米、綠豆、黃豆、大米、骨頭湯、胡椒、花椒、姜蔥。將玉米用水煮透後洗凈,搓掉外皮。將綠豆、黃豆炒黃後再著油炒。約10分鍾後將所有原料混合在一起,加骨頭湯煮。約半小時後起鍋,即食。油茶從外觀上看像粥,但他既有骨頭湯的辛香,又有五穀糧食的清香,味美至極。現在,凡到酒店或農家樂,來江客人都能品嘗到一碗美味可口的
榨蘿卜
榨蘿卜榨蘿卜不同於泡蘿卜,呈粉紅色,半透明狀,可切成片、條糌上糍粑辣椒吃,香脆可口,酸中帶甜。可以除乏解疲。江口榨蘿卜主要原料是本地產的原生態圓潤光滑的紅蘿卜、鹽、冰糖;將紅蘿卜洗凈放在瓷缸內,一層蘿卜一層鹽,其間加入適量冰糖。蘿卜放完後用原生態稻草蓋上,用太平河中無污染石頭壓住稻草,浸泡30天左右可食
江口牛乾巴
江口牛乾巴是本地區的傳統食品,深受當地人民的喜愛,是居家旅行、探朋送友的必備禮物。 江口牛乾巴採用江口本地生產的環保生態黃牛肉為主料,配以植物油、白糖、精碘鹽、花椒、白酒等為佐料,通過傳統工藝精心烹制而成。成品色美味佳,是正宗的原生態產品。江口牛乾巴已成為聞名省內外的土特產,以高家牛乾巴、昭鳳牛乾巴最為有名
紫袍玉帶石
紫袍玉帶石屬我國極為稀少的珍貴玉石,獨產於江口縣德旺鄉金盞坪。紫袍玉帶石質地堅硬,光潔圓潤,色彩鮮艷,手感細膩平滑,具有天然油脂和光澤,是工藝品雕刻的上乘材質。用此玉雕琢成的工藝品,具有很高的適用、收藏、觀賞價值,用它製成的梵凈山玉硯、屏風、壁畫、茶壺、茶盤、茶杯、生肖牌、掛件、手鏈、彌勒笑佛等,是饋贈親朋好友的珍貴禮品。用紫袍玉帶石雕刻的梵凈山玉帶九層塔現存於北京人民大會堂。

閱讀全文

與銅仁江口的本土文化擁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