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保護名勝古跡和文化遺傳提出自己的建議
1、提高全民素質,豐富其文化素養,雖然這是個漫長的路,但其可以達到治本的效果。
2、禁止人為破壞,其實現在大多數古建築群都已經開辟為旅遊景點,也因此對古建築造成不小的破壞,對於旅遊景點的古建築,應當採取的是,限制遊客數量,避免超載,同時設置隔離欄,防止遊客直接接觸,並在各個節點上設置必要的人手保護。
3、古建築存在歷史久遠,隨著時間遷移,也是古建築老化損毀的原因,其實避免隨著時間遷移的老化,對於一些年代久遠的古建築遺跡,應當以必要的手段封存,禁止開辟旅遊景點。
4、損壞的古建築應當及時修復,並在修復的過程中,請教專門的專家,詳細的詢問,並在修復過程中,盡量保持建築原有的風貌,在保證它完整性的同時,不過度的擴建改建。
5、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尤其是對各種比較珍惜的古建築群,禁止私搭亂建,尤其是過度商業化的問題,除了相關的監管必須到位以外,對於破壞文物古跡這樣一種行為,法律必須做出相關的懲戒條令,以防止再犯。
B. 旅遊經濟學發展中如何保護文化遺址
保護古遺址就是拓展文化傳承的現實環境。古遺址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特點,囊括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倫理道德和頑強不屈的民族精神和傳統習慣,是民族共同體的歷史生命在現實社會的延續,承載著本民族特有的價值取向和基本認識標准。一句話,保護古遺址就是保護民族的基本文化習性與民族精神的傳承環境。如何通過古遺址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揭示人類文明特別是傳統文化的特色,弘揚優秀的歷史文化,使民族文化傳統與人類現代文明相適應,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通過現代保護意識的共鑄與技術手段的應用,保護古遺址,推進文化傳承向健康方向發展,逐步改善古遺址保護的現實環境。 保護古遺址就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表現。古遺址的存在與開發利用的意義是十分明顯的。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條件與環境下,如何實現文物保護與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現實要求和重要組成部分。古遺址是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要實現經濟與社會、自然與人類的和諧發展,就必須通過對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來構建科學發展的內涵,通過對古遺址的研究認識,不斷推進古遺址重要性和保護意義的宣傳,增進共識,提高古遺址在和諧發展過程中的影響作用,使人們從古遺址中汲取營養,在保護中學習體會感悟,激發人們熱愛古遺址、保護古遺址、利用古遺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促進我區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
C. 在發展旅遊過程中如何保護旅遊地的社會文化
可以將當地的社會文化融合到旅遊文化當中,使遊客在旅遊的時候能夠感受一下當地的社會文化,從而也是對社會文化的一種保護。
D. 旅遊發展中如何保護和發展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鄉村旅遊的靈魂。要深入挖掘鄉村特色文化,不斷提升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旅遊吸引力,推進鄉村傳統文化的產品化,變文化優勢和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同時,注重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在實踐中摸索繼承和發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新路子,使鄉村旅遊成為弘揚優秀鄉村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防止將優秀的傳統鄉村文化庸俗化。
(一)制定鄉村旅遊的總體發展規劃
鄉村旅遊的消費者更多追求一種休閑情趣,他們大多有較豐富的旅遊經驗,追求是原汁原味的鄉村韻味,而不是工業文明的復製品。鄉村旅遊開發要以鄉村文化為核心,提高鄉村旅遊產品的品位和檔次,避免鄉村旅遊產品結構雷同,提高產品競爭力。在規劃中要在改善農民基本生活條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注重保護農村文化的本色,強化經營特色和差異性,突出鄉村天然、淳樸、綠色、清新的環境,強調閑情和野趣。
(二)積極引導社區民眾參與鄉村旅遊發展
鄉村旅遊是在鄉村社區展開的活動,鄉村社區作為鄉村旅遊活動的重要依託地,村民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關繫到鄉村旅遊地鄉村文化的保護與發展,關繫到旅遊活動真實性的實現,更關系鄉村旅遊目的地的未來發展。在鄉村旅遊發展中,首先要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充分認識社區參與在鄉村旅遊文化資源開發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 旅遊發展要充分尊重當地村民的傳統文化心理和民俗習慣,將當地的文化價值觀和傳統與鄉村旅遊開發相結合,使旅遊發展能獲得當地居民認同與支持,並積極地參與到旅遊開發中來。
E. 簡答如何在城市旅遊開發的過程中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論文摘要:基於對中國與西方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方式的對比分析,期望以國際上先進的保護經驗作為參照來認識自身的不足,使我國能吸取經驗,並根據我國目前的保護現狀,提出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保護方法,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道路。 簡·雅各布斯在《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中寫到:「老建築對於城市是如此不可或缺,如果沒有它們,街道和地區的發展就會失去活力」「老建築對街道和街區的安全和公共生活是一種必需,人們離不開他們提供的方便和親近的人際關系」。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我們清晰地認識到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不僅僅在於保存城市歷史發展的軌跡,留存城市的記憶,同時也是城市進步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契機之一。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的目的,是對構成人類記憶的歷史信息及其文化意義在城市中的具體表現進行保存,使新的作用和活動與歷史城鎮和城區的特徵相適應,確保歷史城鎮和城區作為一個整體的和諧關系,並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
1我國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現狀
我國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已經走過了很長一段道路。在這個過程中,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但同時,我們也發現一些問題。人們對歷史保護的認識水平還普遍很低,尤其是某些城市領導者的認識還有些欠缺與模糊。盡管近年來很多地方政府已經發現一些古鎮有很大的經濟價值進行保護,但是,有些地方仍然把保護歷史環境看成是經濟發展的障礙,因而不能以積極的態度將保護納入地方建設的規劃中;某些城市把文化遺產僅作為吸引大量遊客的資本,旅遊業的不恰當與過度開發和管理不善引起了許多新的問題。這些不利於保護的現象,都源於沒有以全面、長遠的觀點來看待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從而對環境發展的策略造成誤導,致使一些有價值的文物建築、歷史街區等文化遺產繼續遭受著人為的破壞。雖然目前可持續發展的呼聲日高,但理論的探討卻並未用以指導政策的制定。目前雖有許多專家不懈地為保護振臂高呼,尚且不能有效扼止破壞的強勢,如若保護不主動,其後果可想而知。另外,還有些操作中的問題。
從現狀分析,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出現許多問題,主要是:1)認識上的問題,人們普遍不能認識到保護的重要性,尤其是部分城市的決策者。2)方法策略上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政府部門在如何協調保護和利用關系的認識上不完善,在狹隘的地方、部門、小團體甚至個人利益的驅動下,在制訂政府策略時本末倒置,導致出現了許多旅遊發展過頭、歷史文化遺產原真性喪失、居民利益受損等結果。3)管理上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歷史文化遺產的管理職能部門不清。中央部門管理和地方政府管理許可權重疊,規劃局、建委、文管會、房地局之間互相責權不明,由此產生政出多門、矛盾百出等問題。4)規劃上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傳統的保護規劃偏重宏觀控制,缺乏操作性,缺乏和管理手段的銜接,缺乏進一步實施的具體技術指導。5)技術上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缺乏對適合各種風格和類型的建築的維護、修復、整治的研究和實踐,出現許多畫蛇添足、修舊如新的案例,甚至出現大量假古董。
2關於加強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若干思考
1)加強教育宣傳,提高整個民族的保護意識。2)加強法制建設,建立嚴格完整的法律約束體系,嚴懲破壞法律的各種行為和個人。法律條文中對獎懲的規定要明確,可操作性強。3)建立多層次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盡可能使各種保護對象都能納入保護體系,得到有效的保護和管理監督。4)加強技術實力,提高保護規劃技術方法,培養高素質的規劃人才,加強對保護規劃的研究,使其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從而得到有效的技術保證。5)提高城市管理者對保護的認識,舉辦各種學習培訓班,使城市管理獲得更好的權利保障。
3在保護內容方面的調整
1)從單一的歷史建築的保護到歷史環境的保護,從有形的物質環境的保護到無形的文化保護。2)保護目標從原來的歷史留存到價值重現,加深對遺產的認識和利用。3)在保護方法方面,從原來的專業保護到綜合保護,保護范圍和深度進一步擴大和加深。
4結語
那些老建築、老街區對於人們的生活是重要的,它攜帶的歷史信息以及記憶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多樣性的一個必需成分。舊建築固有的混合用途以及其低廉的使用費用對形成居住區的多樣性和穩定性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相反,當一個街區還是嶄新的時候,它卻很難為城市的多樣性提供經濟上的機遇。我們用簡·雅各布斯的一句話作為本文的結束語:「時間使得一個年代裡建築的緊張空間成為另一個年代的剩餘空間,在一個世紀里平平常常的建築在另一個世紀里卻成了有價值的珍品。
F. 民族文化旅遊開發與保護的措施有哪些民族文化旅遊開發與保護怎麼做
民族文化旅遊開發-中國民族文化旅遊開發專家-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針對於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提出來了六大措施:(1)提高認識,加強對民族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引導,形成科學合理的開發機制。民族文化旅遊是現代旅遊的主潮之一,應提高對民族文化旅遊資源開發重要性的認識。因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涉及多個方面和多個部門,必須強化政府的宏觀引導及調控,形成科學合理的開發機制,實現對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合理保護和科學開發,實現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多項有機統一。
(2)加強民族文化旅遊理論研究。對民族文化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需要科學的理論、知識和行之有效的手段。與開發和保護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客觀需求相比,理論的研究只是剛剛起步,還有待於科學化、系統化。需要依靠各學科的專家學者藉助學科的理論知識、研究方法,站在時代的高度,對民族文化進行全方位的再認識,深入探究其內涵,推動民族文化創新。
(3)突出特色,統籌規劃。特色是民族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生命線。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是一個漸進的發展過程,必須進行統籌的規劃、分期實施。應優先開發旅遊資源特色突出、基礎設施和接待設施條件相對較好的地區,保證其優先發展,以帶動整個地區民族旅遊業的發展。
(4)開發中旅遊點、線、面應有機結合,形成立體開發網路。選擇在民族文化旅遊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依託民族民俗博物館、自然民族村落或模擬村落建立民族民俗旅遊點;圍繞這些旅遊區(點) 的開發,實行區際合作,推動地區間聯合行動,開辟民族民俗旅遊線路;依託民族文化特色鮮明的城鎮,系列開發成集自然風光、民族文化和歷史文化為一體的民族文化旅遊區。在開發中要遵循特色性、保護性、參與性、文化性、鄉土性等原則,防止旅遊區原生文化的西化、漢化、庸俗化和城市化。
(5)培育人才,提高民族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質量和品位。提高民族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質量和品位,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民族學、民俗學、人類學、文化學、經濟學及規劃設計的人才。為此,必須加強人才的培育。要特別注意將純正、豐富的民族、民俗文化內容充實到各類教育培訓中去。
(6)大力宣傳,樹立民族文化旅遊的形象。要更新旅遊宣傳觀念,把宣傳促銷看得和旅遊資源開發、旅遊產品設計與創新同等重要。應利用各種傳播媒介和手段,尤其是公共媒介和電腦網路的手段,加大對民族文化旅遊的宣傳,樹立民族文化旅遊的形象。 來源:民族文化旅遊開發-中國民族文化旅遊開發專家-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
G. 怎樣協調好文化保護和旅遊的發展
在旅遊開發中,必須注重民族文化母體的保護,避免旅遊的商業化行為帶來文化的邊緣化和庸俗化,以當地民族和文化作為主位,動員和促進他們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對於那些不能適應時代發展,即在現代化過程中很可能消減的文化,實行靜態保護方式;對於那些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文化則進行動態保護,對其加以整合,並在專家、政府等部門的引導下,科學合理進行旅遊開發。只有這樣才能既保護原生態文化,又促進地區旅遊經濟的發展。
H. 在旅遊中就如何對待我國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提高旅遊者的自身素質,導游多提醒著是國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近年來,隨著民族文化旅遊的興盛,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的矛盾也日益凸現。不合理的旅遊開發會給旅遊地的民族文化帶來許多消極影響和負面效應,如民族文化的表面化、庸俗化、商業化等。強調在保護中開發,結果是既開發不好也保護不了,強調在開發中保護,結果是只開發不保護。在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過程中,如何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如何與旅遊結合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慎重對待的問題,既要考慮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又要有利於旅遊的經濟開發。因此,為了進一步探討貴州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這一問題,有效解決貴州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的矛盾,貴州世居民族研究中心和貴州省民族研究學會於2005年9月25日在貴陽花溪共同舉辦了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研討會。
出席這次會議的人員有貴州民族學院、貴州省教育廳、貴州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貴州省旅遊局、貴州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貴州省文化廳、黔東南州旅遊局的領導,貴州世居民族研究中心和貴州省民族研究學會有關專家,貴州單一民族研究學會的代表共80餘人。與會的有關領導和專家學者暢所欲言,緊扣民族文化保護和旅遊開發這一主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採取專家發言、專家點評的方式,活躍研討會的氣氛,多角度地為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問題獻計獻策。現將此次研討會的主要內容綜述如下:
一、存在問題
研討會上,各專家學者認為,貴州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貴州省民族文化旅遊開發存在若干誤區
l、對貴州省民族文化總的家底不清楚,許多搞貴州省民族文化旅遊開發的專家各有一大套,但都是不甚了了,知其然而已。2、對貴州省民族文化旅遊資源中,什麼是可以開發的民族文化資源,什麼是不能開發的民族文化資源,什麼是要講究方式方法才能開發的民族文化資源,什麼是應該嚴格禁止開發的民族文化資源,大多沒有弄懂。3、貴州省民族文化旅遊開發的所謂市場運作。這是商人的智慧,在這種商人的智慧中,不論什麼民族,什麼文化,什麼保護,只要政府給他特許權,只要可能,都可以進行交易。4、為了旅遊開發,對貴州省民族文化進行所謂的包裝。對民族文化事象亂取名字,亂作所謂商品性的解釋,把這種包裝稱為所謂的「創意」。5、偽民俗現象嚴重。有幾種表現:第一,是基層的文化人從根源上製造出偽民俗。第二,是為了迎合旅遊者的口味,在原有的民俗的基礎上「瞎編」的偽民俗。第三是所謂的開發者為了降低成本,自己想當然的編造。第四,是為迎合某些旅遊者獵奇的心理和低級趣味,有意誇大民俗文化中某些部分,如性、暴力、血腥、奇婚異俗等等。6、掠奪性開發。一個地方「熱」了,旅遊團隊一來,吃了,喝了,住了,看了,玩了,最後走了。一個旅遊過程完成,村民們以自己的民族文化作為這場「生意」的資本投進去,與旅遊組織「合夥」做這場「生意」。民族文化可以說是這場「生意」的基本本錢,但村民們卻拿不到利潤的10%,可以說這是對民族文化的掠奪。7、扶貧性開發。有時侯,貴州省的民族文化旅遊開發是打著「扶貧"的旗號來進行的,看某個地方窮途末路,沒什麼指望,就搞一下民族文化旅遊開發。這種指導思想下的民族文化旅遊開發,投資的基礎是同情,而不是正常情況下的理性認識。結果是「自己熱鬧」一陣完事,既浪費了金錢,也影響了旅遊開發的形象。8、干涉性開發。在貴州省的民族文化旅遊開發中,過多地干涉當地的民族文化的正常進行和旅遊地民眾的生存和發展權利。9、理不順開發與保護的關系。面對一個民族文化事象,弄不清楚它的文化性質,也弄不清楚它其中能開發什麼,不能開發什麼,自然也就理不順正常的開發與保護的關系。
(二)原生態文化保護模式的局限性
l、知識產權保護模式的局限性:現行法律、法規沒有保護原生態文化的規定,也沒有現成的法律保護體系。2、物質文化遺產申報保護模式的局限性:保護面較寬,有17個方面。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要求,又成為圈地式的保護,不利於與外界的交流。3、生態民俗文化區保護模式的局限性:城市化現象嚴重,民族文化特徵不突出。4、生態博物館保護模式的局限性:凝固、定格與發展相沖突。5、民俗民間習慣法保護模式的局限性:僅對社區內的人起制約作用,對社區以外的人起不到制約作用。6、旅遊開發保護模式的局限性:開發者、管理者缺乏對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知識的了解,政府有關部門往往也是想當然。
(三)民族旅遊開發給民族社區帶來的負面影響
l、古雅淳樸的民俗民風商品化。2、社會價值觀的改變。3、社會道德風尚的退化。4、流失了某些傳統技能及工藝品設計圖案包含的意義。
二、對策建議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文化旅遊開發的研究,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在可持續發展、文化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旅遊等思潮的影響之下,民族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和學術研究,都會面臨許多機遇和挑戰。如何使旅遊業的發展和當地社區的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相一致?如何使旅遊業的發展和當地民族社區社會發展相互促進?如何通過保護民族社區的傳統文化和自然環境資源以促進旅遊業在該社區得以持續發展下去?這是民族地區旅遊開發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因此,結合貴州實際,與會的專家學者提出了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一)很好地認識民族傳統文化與旅遊開發之間的關系
必須基於對文化內涵及文化特性的最充分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根據文化具有消減性、傳承性、變異性等特徵,清醒地認識到文化保護的兩條基本途徑:一是對於那些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即在現代化過程中很可能消減的文化質因素,應該對其實行靜態的保護方式,也對這些文化質因素加以挖掘、收集、整理,然後以文字、文物、圖片、遺址、錄音錄象帶等形式保護起來;二是對於那些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文化質因素則應對其進行動態的保護,即對其加以整合,並在專家、政府有關部門的引導下,用現代的主體價值觀之一——市場,來生成一種基於傳統又有所發展創新的文化。科學合理的民族文化旅遊開發就是對民族文化的動態保護。這兩條途徑必須同時並舉,否則文化的保護就是殘缺的、不完全的,未來的人們也很難從立體的角度去全方位地認識一種文化,更難體會到文化多樣性的歷史韻味。
(二)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保護和傳承民族原生態文化
1、對於那些脆弱的原生態文化要採取積極的保護措施。要全面貫徹執行《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並落實到旅遊開發的每一項環節,實行保護為主、合理開發的原則。
2、旅遊開發要多發掘多滲透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內容,盡可能讓都市服飾和現代歌舞遠離各個民族風情旅遊景點,還這些景點傳統的民族風情旅遊。3、強化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讓那些遠道而來的遊客真切感受到各民族人民朴實善良、熱情友好。
(三)正確處理好民族文化旅遊開發的主客體之間的關系
與一般的開發項目不同,民族文化旅遊開發投資大,投資論證評估難,開發涉及政府、投資商、民族文化主體以及科研等部門的方方面面,這些方面缺一不可,因此一定要擺正主次關系。政府的角色應該主要在於旅遊景點的宏觀布控,在於給予資金項目支持、政策引導、媒體宣傳以及動用其職能有效地協調各方面的關系等;投資商則是出開發資金,並對景區的開發和利用進行管理;民族文化主體是開發的關鍵因素,應該主動自覺地配合好政府、科研部門和投資商挖掘、開發本地區本民族文化質因素;科研部門則應充分利用自己文化研究的優勢,對開發對象進行論證並給予科學的定位,在開發、經營過程中繼續觀察指導,在理論上進行適時的修正並指導開發經營活動。
(四)正確認識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關系
面對現代文明的強烈沖擊,民族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備受人們的關注。現代化是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一種過程,因此不存在要不要「現代化」的問題,現代化是傳統文化必然的存在形式;由於民族傳統文化的生存環境是變化著的,產生於特定生存環境的民族文化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隨之產生變異,要想「原汁原味」地加以保護既不可能也不應該,只能保留它的神韻。雖然出現了旅遊業開發到哪裡,哪裡的傳統風貌會急劇改變,從而令旅遊者大失所望的現象,但也應該認識到,當地的居民趨於現代化的生活方式、趨同現代化文化,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並非是人為能改變的。不能因為開發民族文化旅遊,就要求所有的社區居民一律保持傳統面貌,希望其生活方式永遠守舊。但是,通過旅遊業合理、科學的開發,既可保持民族文化特色,又能滿足現代人旅遊的需要;文化的現代化必須以民族文化為基礎,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剔除其糟粕,在繼承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吸收外來文化的優秀成分。
與會者認為,旅遊發展對民族文化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如何減少旅遊者的進入對旅遊地民族文化的剝蝕,民族社區的居民對旅遊發展的態度、示範效應和憎畏感的演化過程,以及其他旅遊人類學問題,都需要著手進行認真的適度超前的研究。因此,作為從事民族研究的科研工作者,需要建立特定的概念體系,來規范涉及民族文化旅遊開發和管理的學術研究,使各自獨立的研究能夠交流到更加廣泛的領域,並發揮其更大的應用效益,同時增加民族學、旅遊學、資源學等學科的學術積累。
I. 如何保護名勝古跡和文化遺產
1:發動政府,對幾個地點或文化進行保護。
2:提高人民素養,增強相應法律意識及道德意識。
3:進行國家的文化遺產申請。
4:可對幾個地區進行旅遊開發,合理管理經濟。但必須進行嚴格的人數管理,和治安保障。
5:相應的必須要進行科學化的保護,做到最大的安全設施。
6:必要的應進行封閉管理。
7:必要時,應使用武力保障。
關於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讓當地人民了解到這些文化的重要性;發動群眾去一代代的繼承下去;國家應鼓勵這種行為,並給予客觀的經濟補貼。
——這些都是敝人老師上課時讓我們摘的,我想應該都是通用的吧!
您可以進行挑選及補充。
Good lucky!祝您好運!
J. 怎樣理解旅遊對文化的保護作用
旅遊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是旅遊資源的魅力所在,是旅遊主體的出發點與歸宿,是旅遊業興旺發達的源泉;旅遊則有利於挖掘文化、豐富文化、優化文化和保護文化。旅遊與文化的關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將文化與旅遊有機結緣,有利於旅遊業的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