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開展跨文化溝通
隨著經濟和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全球化成為當今世界的一大趨勢。跨地域、跨文化的相互了解、相互交流有助於開放自我、開放社會,更好地實現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間人們的共同進步。如何進行有效的跨文化溝通?進行有效的跨文化溝通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學習整理了進行有效的跨文化溝通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跨文化溝通的方法(一)把愛作為核心教育理念
在美國,這種「愛」,來自於從小到大、刻入骨髓的宗教文化的熏陶,即博愛;來自於美利堅民族形成過程中,吸納的法國啟蒙思想:博愛、民主、平等。這種愛,是深刻、廣泛、細膩、自然而然的;這種愛,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令人難以忘懷的;這種愛,成為師生關系中最溫暖人心的部分,是對學生人格、個性、發展給予高度的重視和充分的尊重,使美國的基礎教育成為名副其實的「愛的教育」。而中國的「愛」的教育則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對於基礎教育學段的孩子來說這些內容都是晦澀難懂、難以理解的,因而如何把「愛」教給孩子,的確是我國基礎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問題。
跨文化溝通的方法(二)學校和班級文化落在實處
美國學校的硬體建設充分體現杜威的實用主義,一些加州的中小學都是「五無」學校:無校門、無保安、無圍牆、無標志性建築、無題字。但當我們一走進校園,走進班級,馬上就被現代的、濃郁的文化氛圍所感染。教師的辦公室就在教室的角落。辦公桌雖有些零亂,但非常具有個性與特色,上面擺放著家人的照片或喜愛的東西。教室內牆上掛的是學生的各種作品、班規班訓、名言警句。教室里一般會有三五台電腦以供師生隨時上網查找資料。在這里幾乎沒有什麼形式主義的東西,最主要的特色是「實」。因此,在我們忙於制定各種各樣的班級規章制度的同時是否也可以注重一下班級文化建設,使之更加溫馨、充滿家的味道。這樣,可以讓我們的學生不再懼怕、厭煩來到班級,而是變被動為主動,使他們由主觀意願投入到一天的學習生活當中去。
跨文化溝通的方法(三)鼓勵學生自信、自主、個性、創新
在課堂上,聽到美國教師用得最多的詞語是:「Very good」「Good job」「Excellent」「Wonderful」等等。教師經常在每個細節和環節上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課程設置上,學校設立學生自主選擇課程體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與愛好選擇必修課以外的課程。學校針對學有餘力或是有學習困難等不同程度的學生,開設了相應的課程,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教學。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歡迎學生有不同的判斷與見解,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於提問,明確提出培養「善於提問題」的學生,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支持學生進行小發明、小創造等,為學生提供創新的時間和空間,鍛煉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這種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受益匪淺,他們的思維往往會顯得更加開闊。尤其是在注重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今天,這種教育模式更加有利於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與發展。這也就是美國誕生了許多世界聞名的企業、學者、科學家以及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原因吧。
從新中國建立到1972年為止,大約只有1500名美國人曾到中國旅行,而今每年來華旅行的美國遊客超過80萬,兩國間已有140多個省州、城市建立了友好關系。30年前,中美兩國沒有來自對方的留學生,現在則已有18萬中國大陸的留學生和訪問學者在美學習或工作過,在讀留學生達6萬餘人;每年約有3000名美國學生在中國求學。
因而,更多優秀的教學思想也流入了我國,「建構主義」等教學思想也成為了我國新課程標准改革後較為主流的思想。我國也在美國建立了多所孔子學院,向那些對我們這擁有5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國充滿憧憬的學生介紹我們的知識,美國的留學生們也在一次次留學生表演賽中向我們展示了他們有些的學習成果,可以說這對於中美雙方來說都是有所裨益的。我國應該乘著中美文化交流的東風,將東方的教育思想(新儒學思想)的精髓與西方教學思想中的精華相結合,改革課堂及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努力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出具有高素質、高能力的優秀創新性人才。
② 跨文化溝通技巧
溝通,說到底是一門妥協的藝術。溝通一般總是以相互妥協而告終,而反映在溝通語言上則是以措辭折中為特色。下面我整理了跨 文化 溝通技巧,供你閱讀參考。
跨文化溝通技巧1、-怎樣排除跨文化溝通中的障礙:
如何消除跨文化溝通中的障礙?磊石跨文化教會您首先要正確對待文化差異,承認文化差異的存在,保持積極的溝通心態。這是進行有效跨文化溝通的一種基本要求。只有端正態度,盡量使不同文化相融合,才能促進溝通雙方的溝通與協作,減少由於文化沖突所帶來的組織關系的失諧。因此,在溝通之前溝通雙方應該先了解對方文化與自己所在文化存在的各方面的差異,做好相關的准備。在溝通不定期程中,針對不同的情況作出相應的處理。在溝通結束後要進行 經驗 總結 ,盡力找出溝通規律。同時在溝通過程要注意做到既要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又不侵犯對方的文化。承認文化差異性的存在,要對溝通對方的文化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要以自己標准和行為習慣去衡量對方,更不能忽視別人的價值觀而強把自己的價值觀念加在別人頭上。要記住任何霸權主義的行為都不會得到別人的歡迎這一真理。其次,在培養跨文化的理解能力。進行跨文化培訓。文化是隱含的,大多數人並沒有確切地意識到他們的民族文化是如何塑造他們的,因此對任何民族文化差異的了解通常都是不容易的。企業進行跨國經營,進入別的國家或地區時,要減少跨文化帶來的矛盾和沖突,除了採用和當地人進行交流的方式外,還要盡量去了解當地人的 思維方式 和行事習慣。了解他們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企業可以事先聘請專家對組織內部人員進行當地文化背景的講授,通過培訓使他們避免只站在自己文化的立場對別人的言行進行理解和評價。要學會換位思考,從對方異國文化的角度上思考問題,這樣才能減少偏見和歧視。
在合資公司和企業中要消除跨文化溝通的障礙,首先實施本土化策略,加強與當地社會文化的融合,減少當地社會對外來資本的危機情緒。其次實施多元化文化相容策略,刻意模糊文化中最容易導致沖突的部分,保存其比較平淡和微不足道的部分,從而減少"文化摩擦"。在一個員工文化背景眾多的企業內,有必要建立一種新的、共同的價值觀,前提是要對各種文化以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找到各種文化的結合點,能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從而慢慢建立起統一的價值觀。同時對員工進行跨文化培訓,加強他們的文化適應能力,避免在異文化交際中的"自我休克"。
跨文化溝通技巧2、跨文化視角的多元文化下溝通技巧
在管理概念里,溝通能力屬於 領導力 的范疇。溝通能力包括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激勵他人能力、說服能力、號召力、團隊精神等等,是軟技能。在西方,跨文化溝通已成為一門跨領域的新學科,也是世界一流國際商學院的必修課。
在國際商務交往中,僅僅懂得外語是不夠的,還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接受與自己不同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成功的國際化人才應該做到在任何文化環境中能夠游刃有餘。
文化源遠流長,包羅萬象,無處不在,很難有統一的定義。根據世界著名跨文化培訓與管理專家GeertHofstede的定義,文化是一個人群的成員賴以區別於另一人群成員的共同思維方式,文化包括價值體系,價值觀是文化的基石。
為了讓人們更好地了解文化,Hofstede把文化比喻成一個洋蔥,有很多層。最外表的一層稱象徵物(Symbols),如服裝、語言、建築物等等,人的肉眼能夠很容易看見;第二層是英雄人物性格(Heroes),在一種文化里,人們所崇拜英雄的性格多多少少代表了此文化里大多數人的性格,因此,了解英雄的性格,很大程度上也就了解英雄所在文化的民族性格;第三層是禮儀(Rituals),禮儀是每種文化里對待人和自然的獨特表示方式,如中國文化中,主要場合吃飯時的位置安排,很有講究,又比如日本人的鞠躬和進門脫鞋;最裡面的一層是價值觀(Values),指人們相信什麼是真、善、美的抽象觀念,也是文化中最深邃,最難理解的部分。
各國價值觀和准則的差異,造成各國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的不同。在國際商務中,這些差異很容易導致交往雙方的誤解。公司經理人由於不了解 其它 文化,造成了不勝枚舉的笑話和大錯特錯的事例。美國著名國際商務學者DavidRicks,把大公司在國際商務中由於對它國文化不了解而釀成失敗的事例編成《國際商務誤區》(InternationalBusinessBlunders)一書,這些失敗和教訓大部分都是因為公司高層管理人員不了解他國文化和具體國情造成的。目前,他的書還在不斷加厚。
跨文化溝通技巧相關 文章 :
1. 溝通技巧學習心得1500字
2. 領導幹部如何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3. 跨文化商務談判技巧
4. 怎樣提升非語言溝通能力
5. 國際商務談判中的溝通禮儀
6. 領導如何提高溝通能力
7. 跨文化商務談判案例
8. 跨文化的商務談判
9. 商務溝通與談判策略
③ 面對文化差異我們應怎樣加強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溝通
1.對於外來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文化交流、吸收、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吸收外國有益成果。要以熔鑄百家的胸懷和科學分析的態度。同時必須取長補短,洋為中用,以我為主,為我所用。2.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認同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本民族的文化。,3.堅持正確方向,反對錯誤傾向。把握好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反對封閉主義和守舊主義。
④ 文化差異解決方法
文化差異解決方法
①面對文化差異,我們應該克服自己的不安和焦慮;
②消除誤解,盡量保持客觀寬容的態度;
③提高對其他文化的鑒賞能力;
④不採取防衛心態,多關注他
⑥入鄉隨俗,尊重當地的風格習慣;
⑦探索有效的溝通技巧;
⑧在交往時,不卑不亢,以禮相待。
⑤ 我們應該怎麼化解由於文化差異引起的尷尬矛盾或者沖突
首先,要互相尊重彼此的文化,這是最重要的,因為文化本身沒有貴賤及對錯之分。如果你發自內心的尊重另一種文化,沖突自然會鈍化一些。
其次,以盡可能平和、誠懇的態度讓對方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
再次,給彼此一些空間堅持自己所信仰的文化。沒有必要必須有一方妥協。
最好的方式是,各方都做出一些讓步,在彼此包容和妥協中力求和諧。
文化沖突的根源在於彼此缺乏了解,如何克服?
第一,要充分了解彼此的文化差異;
第二,要充分尊重彼此的文化差異;
第三,要充分溝通,凡是有矛盾的地方,只要溝通到位,也不是不能解決的;
第四,多採取寬松活動以及嚴肅會議制度相結合
在管理文化沖突的方式中,
首先是預防性舉措,即需求文化基因相類似的合作方或者外部人才,從而將文化層面的沖突可能性主動降低;
其次是主動干預,即對於文化狀態有所沖突的外部人才,明確告知企業自身的文化內涵,讓外部人才清楚了解企業的價值導向、判斷准則等,同時結合實際工作有一定的容錯空間,讓外部人才逐步適應企業自身文化。
⑥ 簡述如何進行有效的跨文化溝通
1.培養跨文化意識。具體來說就是導入要進行跨文化溝通對象的文化要素,樹立文化差異的意識。在有了這個意識的基礎上,要主動地學習對方的語言、句式、文化,聯系聽說能力,以便更好地與對方進行溝通。有了語言的基礎後,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比較溝通對象的文化與自己母文化的差異,提高對異文化差異的察覺。
2.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模擬真實情景(通常可以與熟悉目標文化的人員進行拍檔),加強語言實踐,強化文化差異性的適應能力。
3.正確對待文化差異,這其中包含了兩個認知的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正確地意識承認有文化差異的存在。第二個層次是正確地對待文化的差異,積極的學習、適應、包容它。這一個過程要注意保持不卑不亢的態度。既不能有霸權文化意識,也不可以有自卑意識。文化與國家或者地區的強弱並沒有必要的聯系。
4.熟悉掌握溝通的技巧。在語言溝通中,要注意口語交流和書面溝通的不同層面的不同作用。在與對方進行語言溝通的時候,要給足夠停頓的時間給對方和自己進行語言交換。此外還有注意在溝通時,不能先假設對方已經理解,反而應該先假設對方不能理解你的意思,通過不斷的檢查來估計對方對你的話語的理解能力。
5.培養非語言的溝通技巧。在進行跨文化溝通的時候應該要留意對方的身體語言。我們可以藉助觀察對方的手勢,面部表情等身體語言來了解他的意圖;另外我們也要熟悉地使用身體語言,一方面可以運用身體語言更好地表達我們的意思彌補語言溝通的障礙,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有歧義的身體語言的出現造成不必要的誤會,例如手勢。
⑦ 國際商務談判中,都有什麼應對文化差異的策略
在日益全球化的商業環境中,許多商業談判是在跨文化環境中進行的。這個時候,僅僅掌握一門外語是不夠的,還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接受不同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世界似乎越來越像一個大家庭,但事實上,由於文化差異,不同國家的人仍有許多分歧。他們用不同的眼光和不同的立場看待世界,他們對貿易目標的理解和表達方式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把自己的假設、想像、偏見和其他文化特徵帶入商務談判。
東方和西方的文化差異是基於不同的文化基本邏輯的普遍差異。例如,漢字是基於語言發展的象形文字,因此,單字的意思和一句話的意思都可以獨立表達,而西方語言是符號,語音符號組合成的邏輯語言,所以,西方語言是執著的邏輯,我們表達時,講究 "因為... 所以 "的邏輯表達,對方才能真正理解,從而避免產生歧義。
⑧ 文化上如果存在較大的差異,如何溝通交流答案
大多數人之間都存在文化差異吧,就自己和父母,文化程度大部分都不同。怎麼溝通交流?其實很簡單,用心就行。文化並不能代表一個人的素質,頂多就是學的專業知識相對多一點而已。知識范圍廣的人多一點耐心和包容,自然能溝通。就像我們小時候,什麼都不會,不也是父母老師慢慢教的嗎。雖然溝通不是要誰教誰,但是,抱著這樣的心態,應該不會不耐煩,不會覺得別人更笨什麼的,自然能溝通了。如果說,認為自己文化不高,沒辦法跟別人交流,那麼也不是文化的問題,應該是自己有點自卑吧,其實沒什麼的,不懂不會就多聽多學。人一生都在不斷的學習,關鍵看你自己心裡怎麼想,希望得到怎樣的結果,自然而然知道該怎麼去做了。望採納
⑨ 文化差異下的溝通方式
社交媒介的日益壯大為我們了解全球各地文化提供了快速通道。通過這條通道,我們接觸到了不一樣的國家以及它們的文化,但是,我們認知上的進步還跟不上社交媒介的發展,所以在交流過程中難免會因為文化差異引起一些摩擦或沖突。那麼文化究竟影響了哪些溝通因素?我們又該如何處理可能發生的沖突?我想通過一本書來與大家討論這些問題。
由羅納德·B·阿德勒和拉塞爾·F·普羅科特合作編寫的《溝通的藝術: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堪稱社交溝通大字典,作者從溝通者自身、溝通者以外的信息及關系的演變出發,詳細地探討了各種因素對溝通產生的影響。
這是我第二次閱讀這本書,此次閱讀中我發現作者在書中不斷地強調文化對溝通的影響。作者從溝通的各個因素切入,如:知覺因素、情緒因素、語言因素、親密關系因素等,客觀地闡述了文化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1.對知覺的影響
知覺,即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是與自我有關的溝通因素。我們如何與他人交流事物或想法,知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知覺與我們從小生活的環境、經歷、文化教育息息相關,知覺差異會導致溝通的不同走向。
對東方文化來說,我們從小就受到「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等思想觀念的影響,所以我們認為沉默也是一種溝通方式。然而對於西方文化來說,他們喜歡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認為沉默帶有負面價值,不提倡沉默這種方式。這導致了西方人認為我們東方人木訥、呆板、不好相處,而我們認為西方人過於開放、太直接、情商低。
2.對情緒的影響
情緒也是與自我有關的溝通因素,正面的情緒會營造輕松、愉悅的溝通氛圍,而負面的情緒會營造緊張、壓抑的溝通氛圍甚至引起沖突。
個人主義文化與集體主義文化 表達情緒的方式不同。集體主義文化,如中國、日本,是以集體的利益為先。個人情感在集體利益面前都要放一邊,不允許表達有可能擾亂群體成員關系的負面情緒。而個人主義文化,如美國、加拿大,比較注重目標、權利和個人需求。這種現象導致了以集體主義為主的人視以個人主義為主的人比較隨便,過度流露自己的情感;而以個人主義為主的人視以集體主義為主的人不夠坦率真誠。
3.對語言的影響
我們都清楚語言對溝通的重要性。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語言形式,所以溝通方式也不盡相同。其差異體現在直接或間接、詳盡與簡潔、正式與非正式等語言形式上。
1)直接或間接
語言形式在直接程度上的變化體現在 低語境文化和高語境文化 上。低語境文化,如北美文化,重視直接、高效地表達,不喜歡拐彎抹角;而高語境文化,如亞洲文化,則比較含蓄,會維護對方的面子,講求說話的藝術。
2)詳盡或簡潔
語言形式還會在詳盡和簡潔程度上帶來的差異。書中舉了一個阿拉伯人的例子:「激烈的主張和誇張的言談,是阿拉伯語一個常見的特徵,但聽在說英語的人耳里,會覺得很荒謬。」簡潔表達的極致體現就是前面提到的沉默的語言,這種表達形式估計會讓健談民族很受挫折。
3)正式與非正式
第3種差異體現在正式與非正式的表達形式上。亞洲文化強調長幼尊卑,尤其是韓國,韓國人在對待長者與下位者的行為處事上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他們剛見面就要詢問對方的年齡以分清長幼。我們看美劇也知道,美國很重視自我意識,所以對待長輩、上司就像朋友般相處。而這種行為在韓國人看來就顯得粗野不禮貌。
4.對親密關系的影響
一段關系的親密程度會影響溝通的形式。我們與家人、愛人、朋友相處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溝通方式也要分關系。
而不同的文化也有各自對親密關系的看法。 集體主義文化 的成員特別重視集體的利益,秉承著「家醜不外揚」的則准,在群體外人面前保持著有距離感的待人接物。就好比我們公司辦公室,表面上大家都是其樂融融,實際上私底下建了好多個群悄悄聯絡。而注重個人感受的 個人主義文化 的成員,如美國,則恰恰相反,他們與陌生人表現得更加親密,也願意交流更多的私人信息,這也是典型的「雞尾酒派對健談家」。
面對不同的文化帶來地溝通上的差異,如果我們不能理性地判斷其中包含的文化因素,很可能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沖突。
1.刻板印象
僅從自身的角度出發看待文化差異可能會形成刻板印象 ,即為了支持自己不準確的信念,我們通常會搜刮一些孤立單一的事件或行為作為例證。
就從近的說,我們身邊的也存在次文化差異,即南北文化差異。南方人對北方人的固有印象是豪邁、粗線條還不愛洗澡。反之,北方人對南方人的刻板印象是不大氣、小心思多等。在這種認知模式下,我們容易把這些印象通用在每一個北方人或南方人身上,形成刻板印象。兩方的這種刻板印象,引起了不少南北雙方的沖突,甚至有些互不對付,這些沖突也體現在社交網路上的口水戰中。
2.閱讀體驗
閱讀也是一種溝通形式,藉助書籍了解各民族文化。我在讀外國文學作品時,常常會感到困惑。為什麼明明兩三句對話就可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卻要像老太太的裹腳布一樣寫個幾頁篇幅的對話,啰啰嗦嗦的,讀起來冗長乏味。在這種情況下,我容易質疑作品的水準或是翻譯者的水平,很可能就中途放棄閱讀。
如果不考慮文化差異對語言的影響,我們讀一些外國文學作品時就會缺少代入感,可能也就錯過了作者表達的思想內涵。
3.對思維的影響
理論學家提出了 語言相對主義 的概念,指出一個文化的世界觀是被屬於這個文化的語言使用者所塑造和反映出來的。
我以前學英語筆譯,發現中文與英文的語序有很大的差異。英語的語序是把評論性描述或重要的事情放在句首,開門見山、一語破的地表達。中文的語序是先講次要的事情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後面,所以更加註重全局觀。
比如:It's important for me to get there before Friday .
對我來說在周五之前趕到那裡是很重要的。
語序的差異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文化在看待客觀事物上的差異,即思維模式的差異。這會影響我們在生活中的行為處事,尤其在溝通上,如果不考慮文化因素,可能會帶來相應的困擾。如,我們以漢語為母語的人主體性比較強,溝通時會先解釋自己的行為再描述事情;而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講求事實論據,注重客觀性。這會導致溝通時出現一定程度的情感差異和偏見。
1.保持同理心
我們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所以很難認同一些不一樣的文化。而同理心是指如同對方那樣去感受與經驗對方的處境,這是很重要的一種溝通能力,甚至被認為是一個人「社交智力」的本質。
當然,同理心並不是要求我們必須認同他人的觀念和思想,而是盡可能地從多個角度理解他人的言行,更好地理解不一樣的世界,讓社交溝通更順暢。
2.學會控制情緒,少用評價性言論
當文化差異已經造成了溝通上的困境,我們要做的是承認差異的存在,並且控制自己的情緒,盡可能避免防衛性的回應,讓溝通不再惡化。
首先,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理解雙方思維模式上的差異;其次,理性區分對方話語中的事實部分與評價性部分,對於事實部分我們可以接受但不代表認同;最後,盡量用描述性和保留面子的方法來和對方繼續談話,分享我們的看法和感受。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想法,而是在發泄自己的情緒。當溝通演變成防衛性地回應,不過是在彼此傷害,溝通也就變得毫無意義。
3.合作解決
溝通是雙方的,溝通模式是溝通者雙方共同造成的。所以當問題或者沖突已經出現時,我們應該使用合作模式來解決它們。比如:雙方冷靜後再次安排溝通;雙方各退一步採用雙贏的方法,商議解決之道等。
《溝通的藝術: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客觀地闡述了文化是如何影響溝通的各個因素。只要存在文化差異,溝通的問題就會存在,我們不能忽視這些問題也不用害怕接觸它們。在全球統一化的今天,社交網路與旅遊業日益發展,文化引起的溝通差異正在逐漸減少,這也是大勢所趨。溝通是門藝術,文化的差異不會成為全球溝通的長期阻礙。
⑩ 如何面對文化差異
1、在人文交流中,正確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態度:首先要認同本民族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2、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各國應根據本國、本民族的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發展的需要,有選擇地借鑒和吸收外來文化,反對照搬外來文化,也反對全盤否定外來文化、「封閉主義」。
3、對待文化差異,不應該是排斥,而應該是溝通,既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價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價值,主張平等交流、互相學習。
4、中華文化對促進人類文明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是我們責無旁貸的歷史重任。
5、在走向世界的同時,我們千萬不要迷失自己,不能失去自身的獨特性,而要珍愛自己的精神家園。對於外來文化,不能照抄照搬,而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10)文化維度差異如何靠溝通解決擴展閱讀
在任何一個社會中,人們對於不確定的、含糊的、前途未卜的情境,都會感到面對的是一種威脅,從而總是試圖加以防止。防止的方法很多,例如提供更大的職業穩定性,訂立更多的正規條令,不允許出現越軌的思想和行為,追求絕對真實的東西,努力獲得專門的知識等等。
不同民族、國家或地區,防止不確定性的迫切程度是不一樣的。相對而言,在不確定性避免程度低的社會當中,人們普遍有一種安全感,傾向於放鬆的生活態度和鼓勵冒險的傾向。而在不確定性避免程度高的社會當中,人們則普遍有一種高度的緊迫感和進取心,因而易形成一種努力工作的內心沖動。
例如,日本是不確定性避免程度較高的社會,因而在日本,「全面質量管理」這一員工廣泛參與的管理形式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終身僱傭制」也得到了很好的推行。與此相反,美國是不確定性避免程度低的社會,同樣的人本主義政策在美國企業中則不一定行得通,比如在日本推行良好的「全面質量管理」,在美國卻幾乎沒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