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什麼民族是文化民族精神

什麼民族是文化民族精神

發布時間:2022-11-28 03:20:03

Ⅰ 什麼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長期的歷史進程和積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識、民族文化、民族習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價值觀念和價值追求等共同特質,是指民族傳統文化中維系、協調、指導、推動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粹思想,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發展的核心和靈魂。

一是相對於民族和民族社會的物質實質存在而言,指稱民族的精神存在。民族的精神存在包括它現存的精神面貌,主要表現為人類心理的不同層面及其積淀之上,因此,它與民族心理的涵義是相互溝通的。

二是民族精神的狹義使用,特指以既定民族和民族社會為背景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中正面和富於肯定性價值的部分,它是對民族文化之優秀遺產的心理繼承,是民族和民族社會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並具體地內涵在民族社會與文化歷史的發展過程之中。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具有某種核心價值,成為某種向心力的源泉。

(1)什麼民族是文化民族精神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求知意識、科學精神、服務精神、開拓創新精神等大大加強。這些精神素質既使得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更加豐富,又使中華民族精神在保持優秀傳統的同時更具有現代氣息和時代風貌。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在當前改革開放的歷史條件下,要繼續發揚這種優秀的民族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既要保持和發揚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又要積極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斗。

Ⅱ 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什麼

民族精神是一種社會意識,是一個民族對其社會存在、社會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的深層內涵。對於一個民族來說,民族精神是其成員所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遵循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所體現的心理素質、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徵的總和。相對於其他民族來說,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的自我意識與自我認同,是一個民族的集體人格的體現,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質的總和。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它是一個民族得以維系和凝聚的精神紐帶,對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來說起著精神支柱、精神動力的作用。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弘揚民族精神顯得尤為重要。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的競爭。經濟全球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我認同危機,而增進民族認同是民族精神的基本功能。追求發展是中國的現實主題。「知恥而後勇」的自尊、自強、自信精神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全體成員,團結一致,艱苦奮斗。中國現代化的目標就在於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使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民族精神既是中國現代化的動力也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盪,我們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任何一個民族,要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保持其民族精神的先進性,就不僅要弘揚民族精神,而且要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是根據時代的進步、世界的發展和社會的要求,不斷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比較而言,培育民族精神更根本、更迫切。民族精神的魅力就在於它的活力,民族精神在弘揚中培育,在培育中弘揚,這是民族精神保持活力、民族保持生命力的唯一途徑。在新世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已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我們的民族精神更應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因此,中華民族在新世紀的民族精神不只是一個如何弘揚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如何與時俱進地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問題。 培育民族精神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題中之意和必然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要求我們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而社會主義文化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因此,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要做到「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必須通過民族精神的凝聚作用集中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開拓創新,聚精會神抓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中,「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就是中華民族的成員,「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也就是中華民族成員的根本利益。在中國,人民的利益就是民族的利益,向人民負責就是向民族負責,這是民族精神維系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最終基礎。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添新力量。同時,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重在「始終」。中國共產黨只有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才能保證自己始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才能保證自己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領導核心。在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尤其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我們不僅要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更需要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即以創新的形式吸引人。通過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式貫徹和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一個十分有效的途徑。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嵌入民族精神的培育,就能以更加貼近民眾心理、情感的方式得到認同。 民族精神培育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三個代表」重要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統領著文化建設和民族精神培育,保證了民族精神培育的正確方向和先進內容。民族精神本身是中性的,但是在新世紀的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中國,我們培育的民族精神應該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反映時代精神的精華。新世紀中國反映時代精神精華的就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所以,新世紀的民族精神培育工作必須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下進行。 一是在知識經濟時代,以科學技術為主要因素的綜合國力成為衡量一個民族是否強大的首要條件。鄧小平早就強調中國必須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這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反映了這種時代精神,新世紀的中華民族精神也必須反映這種時代精神,並為發展中國先進生產力提供精神動力。二是體現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深層內涵,是民族文化中活著的部分。但是,民族精神也有狹隘與寬容、封閉與開放、先進與落後之分。狹隘、封閉、落後的民族精神必然導致自負的民族自我中心主義、種族主義、最終阻礙和窒息本民族的發展,甚至給整個人類造成不幸。所以培育新世紀的民族精神必須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培育寬容、開放、先進的,因而也是健康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民族精神。為了保證民族精神始終體現著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繼承民族精神中精華部分,吸收和借鑒其他民族精神中優秀的部分,在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實現整合創新。三要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和全社會全民族的積極性創造性,對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始終是最具決定性的因素」。民族精神要真正成為一個民族成員所共享的精神,就必須符合這個民族中絕大多數成員的根本利益,任何離開利益的意識和精神都不能長久和持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質在於執政為民,新世紀的民族精神的本質也在於服務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進中華民族每個成員的利益。稿件來源:光明日報

滿意請採納

Ⅲ 民族精神是指民族傳統文化中什麼民族生存

民族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過程中創造的,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族特色,民族風格和氣息,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Ⅳ 中國民族文化的精神是什麼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中華各族人民社會生活的反映,是中華文化最本質、最集中的體現,是各民族生活方式、理想信仰、價值觀念的文化濃縮,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支撐和動力,是創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民族靈魂。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謝謝,請採納哈!

Ⅳ 關於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精神 (1)什麼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魂。 一個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堅定的民族志向,遠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偉業,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個民族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有一種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在種種考驗面前沉淪和屈服,反而在百折不撓的奮斗中奮起。其所以如此,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鼓舞我們民族迎難而上、團結互助、戰勝強敵與困難的不竭力量之源。

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精神,在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得以不斷豐富和發展。
①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岩精神等,都體現了共產黨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
②新中國成立後所形成的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紅旗渠精神、雷鋒精神等,都是中華民族精神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集中體現。
③改革開放以來形成了社會主義精神新時期(改革開發以來):「兩彈一星」精神、抗洪搶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青藏鐵路精神等,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求知精神、科學精神、服務精神、開拓創新精神等大大增強。

Ⅵ 民族、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關系是什麼

民族精神根植於我國的優秀文化傳統,是民族文化的靈魂。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質、最集中的體現,實際上就是指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精神、物質等各方面的綜合反映。民族文化所包括的范圍是很大的,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也包括精神文化遺產;有看得見的,也有看不見的;有從文化層面表現的,也有隱藏於社會深處的。民族精神主要是指精神方面,是民族文化中最本質的、最集中的體現。民族精神根植於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但並不是民族文化。
另外,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包括中華民族的文化,都是精華與糟粕並存的。以我國的傳統文化為例,它是在幾千年的社會發展中積淀形成,有奴隸社會時期形成的,有封建社會時期形成的。特別是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時期,是我國民族文化形成的很重要的時期。所以,中國的傳統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比如,現實中經常講到的「官本位」,顯然就是文化中的一種糟粕。所謂的民族精神,指的是民族文化中的精華,代表了文化主流。

Ⅶ 什麼是民族精神

七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說:「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遠。」然而,在這所謂的道義背後,在一樁樁英雄事跡之中,始終有一個千年不變的精神內容存在,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個在民族適應環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語言,習俗和人文傳統的長期發展歷程中,表現出來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養浩然之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後有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為祖國,為人民勇往直前,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精神,無疑更具有現實意義。

Ⅷ 什麼是中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中華文明世代傳承,連綿不絕的一種內涵和氣質。是獨特的,廣泛的。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民族優秀文化的精華,是推動青年學生實現理想、追求人生目標的精神支柱,是促進青年學生立志成才、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精神動力,在青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精神論就是講這個方面的范疇、內容、形式。
從其概念上講,分為幾個方面:第一 真正的民族精神僅是指反映人民群眾利益和社會發展方向的精粹思想、進步觀念和優秀文化,而不包括民族文化中消極落後的因素,只有從這一點上才能提「弘揚民族精神」。
第二 民族精神是一個中性概念,既包括積極、優秀、進步、精粹的一面,又包括消極、落後,甚至粗俗、劣根的一面,應該反映一個民族的精神的整體面貌,是一個充滿優弱長短的兩面體,如果說前者是「民族的脊樑」,是「民族優良傳統」,那麼後者就是近代先驅者所說的「國民劣根性」。
第三 民族精神作為研究的對象,應如實地把它看成是既有精華、又有糟粕的精神形態。
但是重要的是愛國的民族精神。愛國是中國人發自心底的激情,又是心中堅定的信念,這種信念植根於我們中華民族的那種不甘恥辱、不屈不撓、自強不息、奮發圖強的精神。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是中華子孫的美德,愛國更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生動的詮釋。而中華民族精神則是中國革命勝利和建設的精神動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偉大的中華之魂。

Ⅸ 什麼叫民族精神怎麼理解民族精神

l、從內涵來看
第一、認為應從進步的、積極的、正面的角度來界定「民族精神」。真正的民族精神是指那些反映人民群眾利益和社會發展方向的精粹思想、進步觀念和優秀文化,而不包括民族文化中落後、消極的因素,只有從這一點出發才能通過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達到提高民族意識和民族素質的目的,這是關於「民族精神」的狹義論。如哲學家張岱年就是這種觀點的典型代表,他認為構成民族精神應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廣泛的影響,即為民族的多數人民所信奉;二是能激勵人們前進,有促進社會發展的作用。』持此類觀點的學者為數眾多,如肖君和的「民族優秀文化心理素質」2說、溫克勤的「民族思想文化和民族傳統道德精粹」3說等。
第二、認為民族精神是一個中性概念,既包括積極、優秀、進步、精粹的一面,又包括消極、保守、落後和庸俗的一面,是一個充滿優劣長短的多面體,要求研究者應該全面客觀地揭示一個民族的精神的整體面貌。前者指的是「民族的脊樑」、「民族的精神支柱」,後者則近於「國民劣根性」以及以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中所力圖展示給我們的內涵。這是「民族精神」的廣義論。由此,他們認為很難將「民族精神」劃入純粹的精華或糟粕之列,主張在對待民族精神的問題上,運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中山大學哲學系李宗桂教授認為:「那種判定民族精神實質上就是優秀文化傳統的觀點,是可以進一步探討的,這種概括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缺陷,即在客觀上容易導致否定文化傳統中(或者說民族精神中)消極以至陰暗的一面。」4而由丁少峰和劉居安所著的《民族先進精神論》中,僅僅要求倡揚民族的先進精神,認為「民族精神決不等於先進精神,先進精神才是民族精神中最積極也是最耀眼的成分,是一個時期民族精神的靈魂。」5
第三、認為作為學術研究的對象,研究者應當實事求是、多角度地把民族精神看成是既有精華又有糟粕的立體精神形態,但從宣傳、教育的角度來看,則應當以倡導民族精神正面的東西為價值導向。如方立天教授提出:「不論是從廣義還是從狹義立論民族精神都是可行的,如果從振奮、弘揚和提升民族精神的視角出發,那麼從狹義立論民族精神,可能比較有助於自覺地引導民族成員的生活實踐,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的精神素質。」』即她研究與宣傳教育適當地加以區分,也就是說在民族精神的研究研究過程中,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首先應當堅持一種科學的態度,把「民族精神」這一研究對象作為一種曾經存在、現在依然不同程度地發揮作用的客觀事實,認識到它所包含的精華與糟粕並存的歷史二重性,同時出於培育和宣傳的目的,研究者可以通過研究的結果,剝離民族精神中那些消極的帶有劣根性的成分,而弘揚其中積極向上、超越層面的東西。
2、從概念研究的理路來看
第一、表象歸納理路。主要關注從現象上觀察而歸納出的共同性質,手段上主要使用的是現象歸類方式。雖然由於民族精神的歷史流動性、內容變易性,給民族精神的研究帶來一定程度的困難,但是研究者在研究中能夠通過對自身的民族精神現象加以描述,並藉此鳥瞰一個時代體現出的民族精神本質。這種表象歸納法因其方法論上的合理性,在上個世紀初,那些以理性來自覺反思民族精神的研究者,多以它作為方法基調,向人們漸次昭示了民族精神的豐富內涵和表現形式。張岱年把中華民族基本精神歸納為:「剛健有為」和「自強不息」就是這種方法論的典範
第二、本質主義理路。首要關注的是一切民族精神現象的共同本質,關照民族精神現象的共同性、全局性、整體性。這一方法己經成為當前民族精神研究的主要方法。以牟宗三為代表的大部分的學者採用了這一方式去概括民族精神,他們反對在診釋民族精神時採取描還現象的進路,強調從超越的層面著手,既排除了用一種或多種現象的羅列來解釋民族精神的方法,也排除了用一種或多種文化現象來凸現民族精神的作用的思路,而強調哲學地概括、整體地把握民族精神。肖君和在《華魂.中華民族精神》中的界定:「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主體精神,是整個民族文化的靈魂和升華。它集中表現了一個民族在一定的客觀自然環境和社會歷史條件下建構自己生活的獨特方式,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棘特性格和風貌。,2
第三、詞義解析的微觀理路。即在對「民族精神」的構成要素「民族」和「精神」分別進行解析,以及同相鄰概念,如「民族」同「種族」,「精神」同「心理」、「意識」等進行比較的基礎上推論出概念。如方立天在《民族精神的界定與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一文中非常詳細地解析了「精」、「精神」的含義,認為精神具有兩層含義:人類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意歷程、心理狀態,是人類的認識、情感和意志的總體;一切意識文化現象的內在的深層的東西,是人的知、情、意的內核,並在接受了後者內涵的基礎上概括出「民族精神」五個方面的含義。』
第四、文化—心理結構理路。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在其《文化模式》一書中論述道:「人們那些看似散亂無章的行為,事實上無論怎樣孤立的行動彼此之間都會有某種內在聯系,這種內在聯系就是人們生活其中的文化模式。這是對於文化結構的另一種理解,它傾向於把文化看成一個有機的系統結構。」2從這一理路出發的學者首先從分析文化結構入手,把文化的結構大致劃分為三類:物質文化:行為與制度文化;觀念文化。同時,又將觀念文化劃分為兩個層次:表層的、自在的觀念文化形態和深層的、自覺的觀念文化形態,而把民族精神歸屬為文化結構中的觀念文化中的深層次的部分。其次從意識的、心理的層面入手,民族精神一方面表現在民眾不自覺的心理傾向中,即所謂「集體無意識」,它具有在每一處以及在所有的個人中或多或少都相同的內容和行為的習慣。即在構成一個民族的所有成員中都是同一的,從而構成了一個超越個人本質的、共同的精神實體。至此,它又可以被視為「民族共同心理素質」;另一方面,民族精神又蘊藏在自覺形態的理論中,並且集中體現在一個民族的哲學思想中,是一個民族世界觀、價值觀以及思維方式的集中表達。上述任一種界定民族精神概念的理路都難以窮盡其本質,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只有綜合諸種方法,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獲得較為全面科學的民族精神概念。

Ⅹ 民族精神是什麼

1、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歷史長期發展當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樣態。它是種族、血統、生活習俗、歷史文化、哲學思想等等所熏陶、融匯而成的文化慧命,也可說是一個民族的內在心態和存養。
2、基本內涵有兩個層面,一是相對於民族和民族社會的物質實質存在而言,指稱民族的精神存在。民族的精神存在包括它現存的精神面貌,主要表現為人類心理的不同層面及其積淀之上,因此,它與民族心理的涵義是相互溝通的。二是民族精神的狹義使用,特指以既定民族和民族社會為背景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中正面和富於肯定性價值的部分,它是對民族文化之優秀遺產的心理繼承,是民族和民族社會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並具體地內涵在民族社會與文化歷史的發展過程之中。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具有某種核心價值,成為某種向心力的源泉。

閱讀全文

與什麼民族是文化民族精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