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儒家文化在中國什麼時候起

儒家文化在中國什麼時候起

發布時間:2022-11-28 15:52:04

⑴ 儒家思想在哪個朝代開始統治中國思想界

中國春秋末期孔子創立的學派。在先秦,儒家在諸子百家中為較大學派。秦代時「以法為教」,以吏為師,漢初崇尚黃老,儒家一度消沉。西漢時,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對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此後,直至五四運動之前的2000多年間,儒家思想一直統治中國學術界,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延續時間最久。

儒家思想統治中國長達2000餘年之久。儒家的創始人孔子被封建統治者尊為聖人,儒家學派在漫長的歷史中對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對陶冶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都作出過光輝的貢獻,但也因為長期被封建統治者利用,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儒家思想逐步變成了封建統治階級禁錮人們思想的枷鎖,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

⑵ 儒家文化起源於什麼時間

儒家的起源應從公元前136年開始,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
最顯著的儒家崇拜者則非康有為莫屬了,餘的維新變法,廢除八股文,改為尊孔,還提議以孔教為國教。
以下是儒家文化對中國和中國人的影響:

宗教
儒家文化的哲學認為,時間是有始無終的一條因果鏈,空間是有限的,可范圍在不斷擴大,由於儒教是一種准唯物的宗教,只關心現世,將來世交給其他的宗教,因此對其他宗教有很大的寬容性,任何宗教,只要不試圖干涉現世的政權,都可以在儒教的背景下存在,這在封建社會的世界是絕無僅有的。所以儒教發源地中國是歷史上最早實行政教分離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
在儒家文化圈內的歷史上,從未發生過宗教戰爭,世界任何地區在宗教戰爭中失敗的一方,都可以到中國繼續傳教、發展,儒家文化圈(包括中國、朝鮮半島和越南)像一個黑洞,任何外來文化都會被吸收和消化,改造為本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儒家文化不像西方文化那樣主動擴張,而是使周圍文化一層層塌陷進來,被同化,是一圈一圈地緩慢擴張,周圍文化被同化的程度非常高。

政權
儒教的教義要求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雙方都要承擔義務,從理論上說,被統治者有權利反抗不正常承擔義務的統治者,歷史上經常出現起義、造反推翻一個朝代的現象,所謂「皇帝輪流作,明年到我家」,以至於某些西方歷史學家認為中國人是一個「喜愛暴動和反抗的民族」,在災年「吃大戶」成為一個可以被容忍的半合法現象,每一個皇帝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民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中國的封建社會和西方的不同,在頻繁的朝代更迭中不斷地進行改革,從中唐以後貴族和平民的界限已經日趨模糊,所以可以持續如此長的時間。

尊長
儒家文化強調對尊長的服從,信仰對祖先的崇拜,由此產生了強烈地對故土的留戀感和民族自豪感,「忘了祖宗」成了最難聽的罵人話,生兒子延續香火是最大的生活希望。儒家文化圈各民族的移民總是懷念故鄉,很難和當地文化融合,自己人之間卻有很強的互助性,在移民地形成自己的文化島。

⑶ 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在什麼時候開始成為中

中國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創立及其發展歷程
1.儒家思想的創立階段——春秋時期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主要思想主張包括: (1)政治主張: A.提出「仁」學,要求統治者要「愛人」,遵循「忠恕」之道; B.主張「克己復禮」;「禮」是指 西周時的等級名分制度; C.提倡「為政以德」,統治者應用「德」教化百姓; (2)教育思想: A.主張「有教無類」,使受教育者的范圍擴大; B.主張「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採取特殊的方法啟發誘導; C.主張學生在學習上要實事求是,溫故知新;要把學與思相結合,獨立思考。 (3)哲學思想: 對鬼神持 懷疑態度,主張對鬼神敬而遠之。 影響:孔子的學說經過歷代學者的發揚和統治者的改造,逐漸形成了完整的 儒 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孔子在歷史上被稱為「聖人」。
2.儒家思想的初步發展階段——戰國時期。 (1)戰國時期著名的儒家大師 孟子的思想是對孔子學說的繼承與發展,其思想主張: A.提出「仁政」學說,主張以德服人,實行仁政,這是孟子的政治思想的核心,後來成為中國傳統傳統政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B.重民的思想,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主張; C.人性本 善; D.倡導「養浩然之氣」,強調先 義後利,捨生取義。 影響:孟子的地位僅次於孔子,被稱為「亞聖」,他的思想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很大影響。 (2) 荀子的思想主張: A.提出「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認為人是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 B.人性本惡,憑借後天的教育可以使人由惡變善; C.主張治國禮法並施,王霸兼用,但以王道為主。 思想特點:雜取百家,被視為儒家的異端 影響:荀子作為戰國時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學說對中國哲學具有深遠的影響。
3.儒家思想發展的「黃金時期」——西漢。 (1)出現新儒學的時代背景:西漢武帝即位時,黃老之學不適應發展大一統的需要,他接受了 董仲舒的適應中央集權形勢發展需要的新儒學,並將新儒學上升為官方的學說,確立為中央王朝的統治思想。 (2)新儒學的基礎:「天人感應」學說。董仲舒認為,人君受命於天,須仿效天道,實行仁政。新儒學是董仲舒以《公羊春秋》為骨幹,融合了陰陽家、黃老之學以及 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體系。 董仲舒還根據當時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提出了「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的主張; 董仲舒還總結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和仁、義、禮、智、信五種為人處世的道德標准,後人歸納為「三綱五常」。(人教版) (3)作用:新儒學對於鞏固國家的統一、鞏固中央集權和打擊地方割據勢力,起了積極作用;同時,董仲舒宣揚的「天人感應」,也有限制君主權力過度膨脹的目的。 西漢,儒學確立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4.儒學發展為理學,並再次被官學化——宋朝。 (1)宋朝的儒家們將孔孟的治理國家的學說,揉合了道教、佛教思想,逐步確立了以「理」或「天理」為核心的觀念系統,即理學。為理學的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是「二程」程頤、 程顥兄弟二人和南宋的朱熹,尤其是後者,是宋朝理學的集大成者,是繼孔孟之後的中國最重要的儒學思想家(人教版),他將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和五經(《詩》《書》《禮》《易》《春秋》)編著成《四書章句集注》。 (2)理學家認為「理」是世界的本原,要通過「格物致知」的方法來把握「理」。 (3) 元朝時將《四書章句集注》作為科舉考試的內容。程朱理學被官學化。 (4) 清朝,將《四書》《五經》作為官定讀本和科舉考試的准繩,程朱理學發展到鼎盛時期。儒學完全成為封建專制統治的精神工具。 (5)南宋的理學大師 陸九淵提出「心」是天地萬物的淵源,其學說被稱為「心學」。明朝的 王守仁主張以心學來更新理學,其思想核心是「致良知」,強調自我的主動作用,激勵人們奮發立志。 影響:宋明理學用三綱五常維系專制統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產生消極影響;但理學重視人的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品德,講求以理統情、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到了積極作用。

⑷ 儒家思想什麼時候開始成為中國封建時代的正統思想

在漢朝成為中國封建時代的正統思想。

儒家的「仁政」思想有利於鞏固封建統治,董仲舒又對儒學進行發揮,提出「大一統」理論,適應了西漢加強中央集權政治的需要。

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並大力推行儒學教育,使儒家思想占據統治地位。

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於君主統治的成分,對儒學進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權神授」和大一統的思想,這在客觀上有利於封建中央集權的加強,也利於社會的穩定,和鞏固儒家思想,從此儒家思想逐漸成為封建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正統思想。

(4)儒家文化在中國什麼時候起擴展閱讀:

1、儒家基本上堅持「親親」、「尊尊」的立法原則,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仁治」。儒家思想對封建社會的影響很大,被封建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思想。

2、儒家的「禮治」主義的根本含義為「異」,即貴賤、尊卑、長幼各有其特殊的行為規范。只有貴賤、尊卑、長幼、親疏各有其禮,才能達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的理想社會。國家的治亂,取決於等級秩序的穩定與否。

3、儒家的「德治」主義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這種教化方式,是一種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恥辱而無姦邪之心。

4、儒家的「人治」主義,就是重視人的特殊化,重視人可能的道德發展,重視人的同情心,把人當作可以變化並可以有很復雜的選擇主動性和有倫理天性的「人」來管理統治的思想。

⑸ 中國儒家學說是在什麼時候確立正統地位的,又有如何發展、

中國儒家學說是在西漢確立正統地位的。

漢武帝獨尊儒術,確立儒學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正統地位。魏晉玄學,唐朝佛學繁榮,傳統儒學受到挑戰,也促進了儒學的創新和發展。

到了宋代,儒佛道學說相互滲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闡釋儒學的新學派——理學。宋元時期,科技、史學、文化、藝術高度繁榮。明清之際,個性解放的思想出現。清初,君主專制高度發展,文字獄愈演愈烈,禁錮了中華文化的發展。



(5)儒家文化在中國什麼時候起擴展閱讀

漢武帝要解決王國問題,鞏固中央集權國家,需要一種符合實際的統治思想,以思想上的統一,鞏固政治上的統一。而在建立政權時起了重要作用的法家思想,已不完全適應鞏固政權的需要,漢初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也不適應經濟發展後的變化。

這時,儒生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等各派主張,對儒學加以發揮,提出了「君權神授」、「大一統」的思想,適應了當時政治的需要。也使自「焚書坑儒」以來陷於困境的傳統儒學在學術上得以發展。

董仲舒對儒學的發揮適應了西漢大一統局勢的需要,對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統治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因此,儒學的正統地位得以在西漢確立。

⑹ 儒家思想是在什麼時候發展的

宋代,是儒家思想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時期。以宋明理學為代表的新的儒家文化重新恢復其正統地位,並雄踞中國思想論壇約700年的時間。

宋明理學的創始人為周敦頤,學說奠基者為號稱「二程」的程顥和程頤。而集大成者則是南宋哲學家朱熹。他以思孟學派為主,吸取佛道思想,建立了龐大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他認為,「宇宙之間一理而己」,氣對理也有重要作用,二者結合才能構成事物。在道德上,他主張「理則為仁義禮智」,把封建道德客觀化。朱熹還提出了「格物窮理」、「格物致知」等重要命題。朱熹是繼孔子之後,在中國封建社會影響深遠的哲學家,他的理學在元明清三代部被奉為正統的理論。程朱理學後來分化為兩大流派,一是繼承朱熹學說的理學派;另一個是以宋代陸九淵和明代王守仁為代表的心學派。此外,在宋代,承繼荀子學派思想傳統的有張載、陳亮、葉適等人。在明代哲學家李贄對程朱理學進行尖銳批判之後,明末清初唯物主義哲學思想的集大成者王夫之對各種唯心主義,特別是程朱理學進行了有力的批判,達到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最高水平。在哲學思想上,他提出了「天下惟器」、「道在器中」的著名論點,提出了「日新之化」的發展觀,提出了「因所以發能」、「能必副其所」的反映論思想,幾乎涉及當時哲學史上的所有命題,體系之完整,論述之全面,成為中國哲學發展史上的驕傲。

⑺ 儒家思想統治中國多少年

史料記載儒學出自周禮,周禮出自丹書,所以要從周朝開國算起公元前1100多年到現今國人依然是儒毒入髓(傳統文化封建禮教政治內涵都是儒家學說的外在顯像)。而今是21世紀,1100+2100也就是說除了中間漢唐少數幾任皇帝的斷代,儒家思想統治中原大地3200多少年了。換言之這3200年就是華夏大地黑暗的中世紀,這中間的災難罄竹難書!

⑻ 儒學一詞,出自什麼時代

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從事喪葬行業的司儀,後來以此為基礎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影響深遠。它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

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儒學」、「儒家」、「儒教」這些概念要分清。儒學作為一種學說,儒家作為一個階層,儒教作為一種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區分開來。
儒家是中國古代在董仲舒「獨尊儒術」之後最有影響的學派。作為華夏固有價值系統的一種表現的儒家,並非通常意義上的學術或學派。一般來說,特別是先秦時,儒家是最有影響的學派之一。和墨家並稱顯學。[1] 在秦始皇時"焚書坑儒"受到重創, 在漢武帝時,為維護專制統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施思想鉗制後興起。
儒家思想的內涵豐富復雜,在廣泛汲取古代典籍精華基礎上逐步發展出基礎理論和思想,即講大一統、講君臣父子。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舊日統治階級壟斷教育的局面,一變「學在官府」而為「私人講學」,使傳統文化教育播及到整個民族。這樣儒家思想就有了堅實的民族心理基礎,為全社會所接受並逐步儒化全社會。儒家學派固守「道不過三代,法不貳後王」(《荀子·王制》)。

儒家思想的精華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與禮、從前孔子時代的禮樂制度到孔子的仁禮思想、孔子的仁、孔子的禮、孔子的孝道、《論語》中的孝、《孝經》論孝、孔子的命觀、孔子命觀形成的背景、孔子命觀的特徵與內涵、「修身俟命論」的人生指導意義、孔子的人生問題論、樂——孔子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境界、孔子與弟子論志向、立身行事中的言與默、孟子的性善論與孟子的使命、孟子的仁政學說以及荀子的性惡論與禮治說、儒家思想的流變、貫通天人——董仲舒的儒學思想、「性即理」——周、張、程、朱的理學思想、「心即理」——象山、陽明的心學思想、新儒家——西學東漸的文化回應、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學促進現代經濟發展的可能等內容。「儒學」、「儒家」、「儒教」這些概念要分清。儒學作為一種學說,儒家作為一個階層,儒教作為一種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區分開
形成與發展
儒家學派之前,古代社會貴族和士通過「師」與「儒」接受傳統的六德(智、信、聖、仁、義、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的社會化教育。從施教的內容看,中國古代的社會教育完全是基於華夏民族在特定生活環境中長期形成的價值觀、習慣、慣例、行為規范和准則等文化要素之上而進行的。儒家學派吸收這些文化要素並上升到系統的理論高度。

儒家思想是中國文明史經歷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後,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創立。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在總結、概括和繼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親親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
東周時期,中國社會處於劃時代的歷史變革中,周王室衰微,諸侯坐大,維護封建宗法等級制度的「周禮」遭到極大破壞,諸侯爭霸,社會處於動盪之中。這時候代表各階級利益的知識分子異常活躍,成為一支重要的社會力量,他們紛紛登上歷史舞台,著書立說,提出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辦法,形成了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他們各自為新興的地主階級設計了一套結束割據,實現統一的治國方案,為秦漢以後的社會治國思想的選擇奠定了基礎。
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社會內部不可調和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機,搖撼了傳統文化的權威性,對傳統文化的懷疑與批判精神與日俱增,就連「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當時所處的時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體系中,並對傳統文化加以適當的改造,以便在社會實踐中建立一種新的和諧秩序和心理平衡,這種情況到了大變革的戰國時代顯得尤為突出,因為人們在崩塌的舊世界廢墟上已經依稀看到了沖破舊尊卑等級束縛的新時代的曙光。[2]
未來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社會模式,就成了舉世關注的大問題,並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場百家爭鳴式的大辯論。當時代表社會各個階級、階層利益的諸子百家,紛紛提出各自的主張,其中一個最主要的爭論焦點就是如何對待傳統文化的問題。圍繞這個問題而進行的思想交鋒,儒、法兩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他們旗鼓相當,針鋒相對,英者雲集,皆為顯學。另外還有墨家、道家、陰陽家、兵家等等學派,可謂學派林立,學術與言論的開明為儒家思想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⑼ 儒學在中國的發展史上經歷了哪些階段

1、孔子和早期儒學:春秋晚期,孔子創立儒家學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要求人與人之間要互相愛護,融洽相處,要待人寬容,「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他強調統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他希望恢復西周的禮樂制度,「克已復禮」,使每個人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孔子首創私人講學,主張「有教無類」,打破了貴族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孔子被後人尊稱為「萬世師表」和「至聖」.
2、戰國時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的兩位代表人物.孟子主張「仁政」,進一步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在倫理觀上主張「性本善」,要實行仁政來回復和擴充人的善性.荀子張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論斷,強調人民群眾的力量巨大.荀子提出「性本惡」,強調用禮樂來規范人的行為,使人向善.經過孟子、荀子的改造和發展,儒學體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戰國後期,儒學發展成為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秦漢時期:①秦始皇施行焚書坑儒的政策,是對儒家思想的一次沉重打擊.
4、西漢漢武帝時期,採納董仲舒簡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提倡「大一統」思想,儒學從此成為西漢的統治思想,也逐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5、北宋理學:理學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學.南宋朱熹是理學發展的集大成者.他認為「理」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氣」只是構成宇宙萬物材料,是第二性的.他把「天理」和「人慾」對立起來,認為人慾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因此提出「存天理,滅人慾」,這實際上是為封建等級制度辯護.
6、陸王心學:南宋時期,理學家陸九淵把「心」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張,認為天地萬物都在心中.他認為窮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內心就可得到天理.他的學說被稱為「心學」.
明朝中期以後,封建專制統治陷入危機.王陽明認為,社會動亂的原因是人心破壞所致,只有通過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統治.王陽明成為心學的集大成者.這一學派也稱為「陸王心學」.明朝中期以後,陸王心學得到廣泛傳播.
7、明末清初,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三位進步思想家對傳統儒學的批判繼承,促使我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了生機,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⑽ 儒學在官方和民間開始興起的時間分別是

儒學在官方和民間開始興起的時間分別是漢代和先秦時期。
(一)儒學是先秦時期興起的民間學說。東周時期,中國社會處於歷史經歷著劃時代的變革,周王室衰微,諸侯坐大,維護封建宗法等級制度的「周禮」遭到極大破壞,諸侯爭霸,社會處於動盪之中。這時候代表各階級利益的知識分子異常活躍,成為一支重要的社會力量,他們紛紛登上歷史舞台,著書立說,提出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辦法,形成了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儒家思想是其中影響最大的之一。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在總結、概括和繼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親親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創立了儒家學說。孔子倡導有教無類,首興私學,弟子三千,實儒學興民之始。後來以此為基礎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影響深遠。
(二)儒學從先秦時期的民間學說到漢代轉變為官方學說。西漢前期,封建統治者迫於經濟凋弊、民心思治的社會形勢,以退為進,奉行黃老之學為統治思想,試圖達到無為而治。但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到漢武帝時期開始實行有為政治,統治思想也必然面臨新的抉擇。公元前134年,董仲舒以賢良對策。他在《天人三策》中提出,思想統治也應遵循「大一統」的「常經通誼」,而「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因此他建議,「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董仲舒從理論上闡明尊崇儒學的思想統治原則,受到漢武帝賞識。隨後武帝採取一系列措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而確立了儒學在官方的統治思想地位。

閱讀全文

與儒家文化在中國什麼時候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