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保護和傳承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增強群眾的保護意識。充分利用節慶日、學校、民間藝術館或專題展示館、電影院、媒體等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小學、職業學校等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課程,培養青少年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和情感,提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性和歷史延續性的認識,鼓勵群眾積極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
二是建立完善制度,形成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長效機制。按照"政府主導、文化部門主抓、相關單位密切配合"的原則,建立完善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重點項目的保護和傳承、使用與開發等制度,制定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具體的保護細則。市縣兩級依託群眾藝術館和文化館,全部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明確專人開展普查保護工作,形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長效管理機制。
三是開展普查工作,帶動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近年來,全市加大對業余普查員的培訓,增強他們的普查知識,建立了一支覆蓋全市每個村落和社區的業余普查隊伍,並發動街道、社區、鄉村積極開展普查工作,了解掌握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布情況,深度挖掘、整理民間民俗文化,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四是加強文化培植,積極拓展文化空間。充分利用現有群眾藝術館、文化館等各種文化場館的文化空間,收藏、研究、展示和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通過舉辦廟會、慶祝傳統節日、宣傳民間民俗文化等各種文化活動,擴大其對廣大群眾的凝聚力、感染力,以此帶動文化發展的制度化、產業化、市場化。
五是以名錄申報為載體,促進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加大對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評定或申報工作力度,使更多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國家和省級名錄。
② 文化傳承有什麼合適的途徑接觸過沒
教育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民間文化是民族傳統文化的本源文化,母體文化的觀點已是不爭之論。然而,將其落實貫穿到藝術實踐的行為中,路程還有很遠要走。」全國各高校除了中央美院,過去的中央工藝美院外,其他個別院校民間美術專業學科的設置較少。究其原因,不外乎美術專業高校及師范院校有西方藝術教育體系模式引導以及精英學子歸國的有識之士在早期美術專業設置上體現在西畫和中國畫兩大學科發展。過去的中央工藝美院以張仃等前輩為主的民間美術教學系統化地開創了民族工藝專業的先河。民間美術專業如同民間藝術一樣,有自產自生的味道。教育是人類歷史發展的重要方式,也是人類文化傳承的形式。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個民族古老的記憶和文化基因,代表著當地民眾普遍的心理認同和風俗傳習,是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的結晶。對傳統民族文化的收集、整理、研究,是造福一方學子、服務地方百姓、貢獻社會的千秋偉業,也是謀求教育發展多元化,力創一流藝術高校的目標。
③ 如何傳承和弘揚文化遺產,答題
弘揚和傳承文化遺產應該堅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革故鼎新推陳出新。
④ 那些漸行漸遠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要怎麼去傳承
僅僅是依照個人的力量肯定是不夠的,現在的非遺傳承人的創作和傳承之路都很艱苦,我個人覺得國家在這方面應該多做宣傳,多做報道,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些工藝。當然國家不可能了解到這么全面,所以就需要各個鄉縣逐級上報,建立民間藝人的資料庫,了解各個地方和各個角落的文化,只有這樣才有便於宣傳和報道,才有助於文化的傳承。這是一個長期的規劃項目,並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正像這些工藝一樣,是需要祖祖輩輩來共同保護的。
⑤ 大學生應該如何繼承我國的優秀文化遺產
首先,要正確看待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我國歷史文化遺產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它帶有明顯的歷史性特徵,要看到其中精華與糟粕共存。因此,要堅持對傳統文化遺產的辯證揚棄。第二,要注意傳統優秀文化與時代的特點相結合,使其與時代的發展相適應。傳統文化遺產若不能與時代相結合,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終將被淘汰。第三,大學生要繼承我國傳統優秀文化遺產,需要注重社會生活中領悟其精髓。我國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其中許多的東西是以口手相傳的方式傳承。因此,大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要更多地走向社會,在民間了解、學習、領悟傳統文化,從而繼承優秀傳統文化。
⑥ 怎樣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
青少年思維活躍,適應現代生活的同時有著傳承傳統文化的信念對於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可以通過網路,通過各種人際關系,尋找傳承人,給予支持與幫助,電視頻道也可以,我覺得要做也要從身邊開始,以大家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來傳播you的想法~~
⑦ 對待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們該怎麼做呢
對待寶貴的歷史遺產,我們應該保護並加以完善它。必要的時候還需要發揚它。
⑧ 我們青少年應怎樣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對於學生而言,非遺不僅僅只作為一種技藝培訓,更是穿透時光的層層霧靄來到大家面前的歷史與文化。時代之河川流不息,傳統文化順流而下。在今天的校園,呈現在學生面前的非遺課堂,是親和而獨具魅力的。凝望歷史才能展望未來,學生回到歷史的深處,回到文化的中心,暢游歷史之浩渺,感悟文脈之深邃。
學校作為青少年成長學習的重要場所,也是非遺傳承保護工作開展的必爭之地。在學校教育體系中納入非遺課程,以非遺進校園、非遺進教材的形式「滲透」進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藝術品位,提高審美意識。在非遺文化的熏陶和引導下,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歸屬感、尊嚴感和榮譽感,培育中華兒女的家國意識和愛國情懷。
(8)如何繼承文化遺產擴展閱讀:
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同於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的遺產需要我們廣大公民去認同,去支持,我們應該大力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人們清楚非物質文化繼承的不容易,而我們去支持的方式最多的是購買,恰恰是只有我們買的人多了,這樣的遺產才更容易繼承下來,所以最好從學生就開始教育,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