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人有哪些特點美國有哪些文化風俗
美國的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歐洲文化的延伸,因為美國人的語言、人口構成、立國精神等都源於歐洲。另一方面,美國文化又與歐洲不同,因為歐洲移民在北美大陸上驅趕走印第安人後,在一片荒蕪曠野之地創造了令人贊嘆不已的燦爛文明。所以,總體上說,美國文化習俗與社交禮義時,既有歐美文化的相同性,又存在著相異性。
文化習俗是個范圍廣泛、內容復雜的題目,涉及人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的方方面面,這里就美國人的文化習俗作簡單介紹。
(1)、美國人的家庭
傳統的美國家庭被稱為「核心家庭」。核心家庭包含了先生、太太和小孩子,今日美國的一般家庭有二個或三個小孩(或者再加上幾只寵物)。在一些文化里,大家庭住在一起,甚至好幾代的人同住。在美國,只有極少的情況下才會有超過一個家庭同住一個屋檐下。
美國人看重對家人回家時熱誠的歡迎。許多家庭用民主政治般的方式來治理,家中每個人都有發言權利,公平觀念廣泛存在於美國的家庭當中;除了敬畏之情外,孩子們也將父母親當成好朋友,夫婦經常彼此共同分擔家務;許多家庭的孩子在自己的卧室內享有隱私權;孩子們在很小的時候便有理財的責任,他們可能每個禮拜會有零用錢或是出去打工;父母親常會給孩子們自己做決定的自由,學齡前的孩子可以自己選擇穿什麼衣服或買什麼玩具,青年人則可自由選擇職業及結婚的對象等。
(2)、美國人的婚姻
美國人在婚姻問題上,講求感情第一:交往自由,擇偶自由,愛情自由。男女戀愛,一般不需要媒人介紹,父母也很少干涉。講求性愛自由是許多美國人的愛情觀。他們認為,男女雙方不必做過多的了解,美麗的外表、強壯的體魄、性感的誘惑,足以構成感情的基礎。他們重視婚姻合同:結婚前,男女雙方到律師事務所簽定一份「婚姻合同」,主要內容是婚後的錢財歸屬、家務分擔、離婚的前提條件等。他們還講求離婚自由,把離婚當做喜事予以宴慶,整個社會的離婚率很高。
美國人傳統的婚禮儀式無奇不有。一般來說,他們的婚禮著重突出「新、舊、借、藍」的特點。所謂「新」,是指新娘須穿著嶄新的雪白長裙,以示新生活的開始;「舊」是指新娘頭上的白紗必須是舊的(一般是其母結婚時用過的),以示不忘父母的恩情;「借」是指新娘的手帕是向女友借來的,以示不忘友情;「藍」是指新娘身披的緞帶必須是藍色的,以示她已經獲得了赤誠的愛情。現代美國人的婚禮多在當地法院舉行,由一名法官證婚並主持。新人往往不穿禮服,不收禮品,也不設喜宴。還有的婚禮在戶外以野餐的形式舉行,僅有雙方的父母、兄妹等人參加即可。他們十分重視結婚周年紀念日,認為隨著時光流逝,一年比一年珍貴。他們為各個婚後周年的所取的名稱很有趣:第一年叫紙婚,第二年叫棉婚,依次下去是皮革婚、木婚、鐵婚、銅婚、陶瓷婚、水晶婚等。從第十五年以後,每五年有一個名稱,它們是:搪瓷婚、銀婚、珠婚、珊瑚婚、紅寶石婚、藍寶石婚、翡翠婚、鑽石婚。每逢這些節日,夫妻雙方常互贈禮品、互致贊美和謝意,讓對方感到欣慰。
2、重要節日的慶祝
A、感恩節。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是感恩節。感恩節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古老節日,也是美國人全家歡聚的節日。每逢感恩節這一天,美國舉國上下熱鬧非常。城鄉市鎮到處舉行化裝遊行、戲劇表演和體育比賽等,學校和商店也都按規定放假休息。孩子們還模仿當年印第安人模樣穿上離奇古怪的服裝,畫上臉譜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當天教堂里的人也格外多,按習俗人們在這里都要做感恩祈禱。美國人從小就習慣獨立生活,勞燕分飛,各奔東西,而在感恩節,他們總是力爭從天南地北歸來,一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雞,暢談往事,使人感到分外親切、溫暖。
B、聖誕節。是美國人最大最熱鬧的節日。每年12月25日,全國便沉浸在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中。從感恩節過後的第二天,美國人就開始為聖誕節大忙特忙起來。每家商店都是人流滾滾,商人們要鼓起如簧之舌,推銷他們的各種貨物,普通人也願意趁此機會棄舊更新。聖誕夜是一個狂歡的夜晚。美國人常常通宵達旦地舉行慶祝活動。人們在小杉樹上或小松樹上掛滿禮物、彩花和彩燈,樹頂上還裝上一顆大星。大人們站在一旁欣賞聖誕樹,孩子們更是手舞足蹈,甚至手拉手地圍著聖誕樹跳起歡快的舞蹈。在公共場所,賀年片上到處都有聖誕老我的形象。有時在家裡也由一人扮成聖誕老人,為大家分發禮物。美國人慶祝聖誕簡直可以稱得上是狂歡。送禮物和裝飾家庭,是他們最重要的慶祝方式。每個家庭,都放著大包的禮物。孩子們把襪子掛在火爐邊,希望聖誕老人在深宵把禮物帶來,放進襪子里。每一個家庭在12月中旬,便會在市場上選擇一株稱心滿意的聖誕樹並裝飾得五彩繽紛。 青少年都愛在聖誕前夕和聖誕晚上舉行派對,許多情竇初開的小夥子,視第一次參加聖誕舞會為人生大事呢!
三、美國人的社交
(1)、送禮
一般說,美國人不隨便送禮。有的在接到禮物時常常顯得有些難為情。如果他們湊巧沒有東西回禮,就更是如此。但是逢到節日、生日、婚禮或探視病人時,送禮還是免不了的。
美國人最盛行在聖誕節互贈禮品。聖誕節時,天真爛漫的孩子們為收到各種新奇玩具而興高采烈,以為這是聖誕老人送給他們的禮物。大人們之間常送些書籍、文具、巧克力糖或盆景等。禮物多用花紙包好,再繫上絲帶。按照美國傳統,聖誕節的前幾天還有個「白聖誕節」,屆時,人們用白紙包好禮物送給附近的窮人。
探病大多是贈鮮花,有時也贈盆景。芬芳的花朵給人帶來春天的氣息,使病人獲得精神上的安慰。在習慣上,如果自己親自去慰問,通常送插瓶的鮮花,不必附名片;如果請花店直接送去,就須附名片。
送朋友遠行時,也常贈禮品。禮物通常是鮮花、點心、水果或書籍雜志等。禮品上也附有名片,祝他一路平安。
此外,美國人認為單數是吉利的。有時只送三個梨也不感到菲簿,不同於中國人講究成雙成對。美國人收到禮物,一定要馬上打開,當著送禮人的面欣賞或品嘗禮物,並立即向送禮者道謝。
禮物包裝講究,外表富麗堂皇,裡面卻不一定是太貴重的東西。有時打開里三層外三層的精美包裝,露出來的只是幾顆巧克力糖而已。
(2)、約會
美國人辦事講求效率,重視有計劃地安排自己每天的時間。什麼時間做什麼,一般已預先安排妥當。因此他們絕對不希望有人突然來訪,打亂他們的計劃,只有至親好友才可以例外。不僅平時這樣,星期天也如此。美國社會是一個競爭的戰場,美國人在緊張工作之餘,節假日照例要同妻子、孩子們一起享受一下天倫之樂。如果外人不打招呼,貿然前去,必定不受歡迎。因此要拜訪一個美國家庭,事前約會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就會被當成不速之客,甚至吃閉門羹。
男女交往在美國是比較開放,約會看電影吃飯也是非常普遍,和異性熱絡地交往並不算失禮。男女雙方均可主動邀約,通常男性較主動。可以各自拆帳或一方請客。美國朋友倘若說:"Let"s go get a beer"或"Want a cup of coffee?"可別誤會他要請客,這種情形通常是各自付費。如果應邀地點在餐廳,餐後可提議付小費,倘主人堅持不允,也可不必勉強。
約會有時並不具其他含意,也不表示必將成為特殊性的伴侶。所以,如果你想和某人見面談談或看個電影或一起吃個飯,以增進雙方的友誼,共度一段愉悅的時光,盡可主動大方地去邀約。如果你不想赴對方約會或對方有令你不舒服的舉動,可以客氣但肯定的說"NO",彼此尊重是基本的交往原則,也是權力。約會應准時,如赴宴則最好遲到幾分鍾;如果早主人先到,反而失禮。若有緊急狀況無法准時赴約,必須電話通知和解釋,絕不可無疾而終,隨意放人空等。
(3)、赴宴
美國人會常說"隨時來找我",有些邀約是相當誠懇的,但拜訪前仍應事先電話聯系,確定時間,以免自己的"隨時"而造成別人的不便。若接到正式的邀約,請柬上倘印有"R.S.V.P.",去與不去必需電話通知。大型活動請柬通常印有Regrets only,此時只有不參加時才須通知。若沒有赴約把握,不要輕意應允;若臨時不能赴約,務請電話通知。有任何飲食禁忌可先告知。特殊的文化風俗和飲食禁忌可得諒解和尊重。如果應邀參加家庭聚會,可問主人需要什麼禮物,即使主人婉謝,屆時仍可帶瓶酒或一束鮮花,或稍帶一些具有別國風味的小禮物。除非事先言明,一般聚會活動以不帶小孩參加為宜,如果聚會性質為野餐烤肉,則大都可全家參加。宴後三四天內別忘記寄一張感謝卡或感謝函給主人。
(4)、作客
約會要周到,赴約要守時,作客時更要彬彬有禮,自然大方。首先要敲門或按門鈴,得到主人允許之後才進門。有些人家門口放有擦鞋的棕氈。就應該把鞋上的泥土擦乾凈,以免弄臟主人的地毯。戴帽子的人進門後要摘帽,在房間里戴著帽於是很不禮貌的。如果是雨天走訪,應該注意把雨傘、雨衣放在室外。大衣、外套脫下後,主人一般會主動為你接過去掛起來,這時可以不必客氣。進屋後,要先向女主人間好,此後向男主人間好。如遇主人家賓朋滿堂,那麼只需同主人和相識者握手,對其他人點頭致意即可。
在美國人家中作客,不必過分拘禮。如果主人請你就座,你為了表示客氣而不馬上坐下,反而會使主人感覺不安,以為椅子上不潔或有其他不便。作客時不可隨意觀看主人桌上的字紙或翻閱文件。不要撫弄室內的古董珍玩,更不要詢問室內用具的價格。
作客時,不要輕易吸煙。如果想吸煙,應該首先問在座的女土們是否介意,並先向其他人敬煙。如果主人主動請你吸煙,那麼即使自己有煙,也要接受主人的煙,而不可拒絕對方而吸自己的。否則,主人會認為你是看不起他而感到很不愉快。
在美國人家就餐時,如果對吃西餐的禮節不熟悉,那麼最好的辦法是注意女主人的動作,照她的樣子做不會錯。在餐桌上,美國有許多習慣都和我們不同。人們常常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為了表達同樣友好的感情,不同國家的人民卻有截然相反的說法和做法。中國人請客吃飯時,往往是自謙地表示飯菜做得不好,請客人多多包涵。而美國人卻要說「這是我最拿手的菜,希望你們喜歡吃」一類的話。所以,在美國人家中作客,聽到主人自誇飯菜做得好,不必奇怪,而且應對女主人的手藝誇贊幾句。中國的主人為客人撥萊時,客人總是盡力推讓,表示客氣。在美國這樣做是行不屈的。主人第一次為你撥菜,你不必客氣推讓,否則女主人會以為你是嫌她的菜做得不好。在餐桌上,女主人是無形中的首腦人物。上菜之後,客人一般要待女主人動手吃後才開始吃。飯後。也應由女主人領頭離席客人才離席。
在美國人家中作客的時間不宜太長,以免耽擱主人過多的時間。但飯後不要立即告辭,應再和主人攀談一會兒,然後道謝離去。如果是夫婦一同到別人家去作客,應由妻子先起立告辭。在比較正式的宴會上,如果客人較多,應等年長位高的賓客或重要的女賓先告辭後,自己才告辭。如果客人有事需要先走,應向主人請求原諒後再離去。
如果你與主人不很熟,那麼作客後還應給主人打個電話表示謝意,或者寫一張「謝謝您」的短柬寄給主人,這樣在禮貌上就更為周全了。
(5)、禮節
1、鞠躬禮,是下級對上級或同級之間的禮節。行鞠躬時要脫帽,右手握住帽檐中央將帽子取下,左手下垂,上身前傾約十五度,兩眼注視受禮者,同時表示問候。握手禮,是全世界通用的禮節。起源於歐洲,最初是表示手裡沒有武器或親切的意思。行握手禮時要客人先伸出手時才能握手。握手時一般不戴手套,但尊貴的人和女人可戴手套。行禮時忌交叉行禮,和女人握手不可太緊。
2、點頭禮,是同級或平輩人之間的禮節。如在路上相遇,可在行進間進行。如遇見長官、上級或長者,不行點頭禮,而行鞠躬禮。
3、舉手注目禮,這是軍人禮節。行禮時舉右手,手指伸直並齊,指尖接觸帽檐右側,手掌略賂外,手臂與肩齊高,兩眼注視受禮者,待對方答禮後將手放下。
4、吻手禮,是歐美上層社會的禮節。和貴族婦女或夫人見面時,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垂式,則將手掌輕輕托起吻之。如果女方不伸手,則不行吻手禮。
5、接吻禮,是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或朋友、夫妻之間表示親昵、愛撫的一種禮節。通常是在受禮者臉上或額上接吻。在高興、喜慶或悲傷時,一般也行接吻禮,表示親熱或安慰。
6、擁抱禮,是歐美各國熟人、朋友之間表示親密感情的一種禮節。見面或告別時互相擁抱,表示親密無間,感情深厚,擁抱禮通常和接吻禮一起進行。
(6)、稱呼
大多數美國人不喜歡用先生、夫人或小姐這類稱呼,他們認為這類稱呼過於鄭重其事了;美國男女老少都喜歡別人直呼自己的名字,並把它視為親切友好的表示。人們初次見面,往往是連名帶姓一起介紹,譬如說:「我叫瑪麗•史密斯」,這時對方可以隨便叫她「瑪麗」或「史密斯小姐」。常見的情況是,交談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稱呼,過不了一會兒就改稱名字了。有時剛同一個美國人結識,不知如何稱呼好,你可以只稱先生或女士。這時,對方會很快理解你的心理。熱情地告之:「我叫詹姆斯•威爾遜,叫我詹姆斯好了」或者「別叫我史密斯夫人,叫我薩利好了」。
的確,美國人之間,不論職位、年齡,總是盡量喊對方的名字,以縮短相互間的距離;美國有家刊物曾專就稱呼問題在150種工商行業中做過調查,結果發現他們之中85%的稱呼是只喊名字。美國人很少用正式的頭銜來稱呼別人,正式的頭銜一般只用於法官、高級政府官員、軍官、醫生、教授和高級宗教人土等;例如:哈利法官、史密斯參議員、克拉克將軍、布朗醫生、格林教授、懷特主教等;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人從來不用行政職務如局長、經理、校長等頭銜稱呼別人。
(7)、禮貌用語
不少到過美國的人,都有這樣一種印象:即美國人講話嘴很甜,他們對好聽的話從不吝嗇,常令聽者心舒意暢;的確,在美國「請」、「謝謝」、「對不起」之類的語言隨處可聞,不絕於耳。在美國,不論什麼人得到別人的幫助時都會說一聲「謝謝」,即使總統對待者也不例外;在商場里,售貨員的臉上總是堆著笑容,當顧客進門時,他們會主動迎上來,問一聲「我可以幫助你嗎?」當顧客付款時,他們會微笑著道謝,最後還會以謝聲送你離去;同樣,顧客接過商品時也會反復道謝。
美國人在一家人之間也是客氣話不離口,不僅夫妻之間如此,對小孩子們說話也常帶「請」和「謝謝」,這樣,孩子便自然地養成了講禮貌的好習慣。
美國人還習慣於對別人道「對不起」。當人們發生小摩擦時,一聲「對不起」,常使芥蒂煙消雲散;就是遇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向別人問路、在劇場中從別人座位前走過等,美國人也會連聲表示歉意;美國人把在公共場所打嗝或與別人交談時打噴嚏、咳嗽都視為不雅,遇到這種情況,他們就會說聲「對不起」,請對方原諒。
(8)、女士優先
美國婦女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究竟如何,這里姑且不論。但在社交場合中,她們總是會得到格外的優待;尊重婦女是歐美國家的傳統習俗,從歷史角度分析,是受到歐洲中世紀騎士作風的影響;若從宗教的角度分析,它是出於對聖母瑪利亞的尊敬。
按照美國人的習慣,在社交場合,男子處處都要謙讓婦女,愛護婦女;步行時,男子應該走在靠馬路的一邊;入座時,應請女子先坐下;上下電梯,應讓女子走在前邊;進門時,男子應把門打開,請女子先進;但是下車、下樓時,男子卻應走在前邊,以便照顧女子;進餐廳、影劇院時,男子可以走在前邊,為婦女找好座位;進餐時,要請女子先點菜;同女子打招呼時,男子應該起立,而女子則不必站起,只要坐著點頭致意就可以了;男女握手時,男子必須摘下手套,而女子可以不必摘下;女子的東西掉在地上時,男子不論是否認識她,都應幫她拾起來。
總之,美國男子在社交場合同女子接觸時,一方面事事尊重她們,另一方面又要處處以保護人的姿態出現,以顯示男子的地位。
(9)、社交禁忌
1、切莫搭便車
在美國旅行切不可隨意搭便車,這是由於美國社會治安情況造成的,搭便車而被搶去錢財或遭到凌辱之類的案件在美國屢見不鮮,有些歹徒看到路邊步行的女性,就主動停車,殷勤要求送上一程。如果誤以為他是好意,無異於羊送虎口,碰到這種情況,最好還是冷言拒絕,不要多加搭岔。不僅如此,遇到要求搭便車的人也不要輕易答應,因為有些歹徒、包括年輕姑娘專門等侯搭乘便車,上車後靠威脅等手段詐取錢財。
2、夜間最好不要乘地鐵
紐約的地下鐵道極為臟亂,夜間更成為黑社會成員聚集之地。吸毒犯、盜竊犯、流氓、販毒者齊集於此,整個氣氛令人不寒而傈;如果對此不在意,那麼出事之後,紐約的警官不但不會同情你,可能還要責怪你:「夜間乘地鐵,不等於在鱷魚聚集的水中游泳嗎?出了錯,責任在於你自己。」
3、不要稱呼黑人為「Negro」
Negro是英語「黑人」的意思。尤指從非洲販賣到美國為奴的黑人;所以在美國千萬不要把黑人稱作「Negro」,跟白人交談如此,跟黑人交談更如此。否則,黑人會感到你對他的蔑視;說到黑人,最好用「Black」一詞,黑人對這個稱呼會坦然接受。
4、不能隨便說「I am sorry」
「I am sorry」和「Excuse me」都是「抱歉」、「對不起」的意思,但「I am sorry」語氣較重,表示承認自己有過失或錯誤;如果為了客氣而輕易出口,常會被對方抓住把柄;追究實際不屬於你的責任。到時只有「啞巴吃黃連」,因為一句「對不起」已承認自己有錯,又如何改口呢?
5、謙虛並非美德
中國人視謙虛為美德,但是美國人卻把過謙視為虛偽的代名詞。如果一個能操流利英語的人自謙說英語講得不好,接著又說出一口流暢的英語,美國人便會認為他撒了謊,是個口是心非、裝腔作勢的人;所以,同美國入交往,應該大膽說出自己的能力,有一是一,有十是十,不必謙虛客氣,否則反而事與願違。
6、同陌生人打招呼
我們在路上、電梯內或走廊里,常常與迎面走來的人打照面,目光相遇,這時美國人的習慣是用目光致意,不可立刻把視線移開,或把臉扭向一邊,佯裝不見。只有對不順眼和不屑一顧的人才這樣做。美國入清晨漫步街道時,若碰到擦身而過的人,會習慣地說一「早上好」;當然,在行人較多的街道上,不必對所有擦肩而過的人都以目光致意或打招呼。
7、交談時的話題
參加美國人的聚會時,切莫只談自己最關心最拿手的話題,談論只有自己熟悉的話題,會使其他人難堪,產生反感。談論個人業務上的事,加以賣弄,也會使其他人感到你視野狹窄,除了本行之外一竅不適。在談話間,應該尋找眾人同感興趣的話題;醫生可以大談文學,科學家暢談音樂,教育家講述旅行見聞,使整個聚會充滿輕松氣氛。該注意的是,基督徒視自殺為罪惡,在美國,「自殺」這個話題不受歡迎,不論何時何地少談為妙。
8、別忘了問候孩子
美國人講究大人、孩子一律平等,到美國人家中作客,他們的孩子也一定出來見客,打個招呼。這時,千萬不要只顧大人冷落了孩子。那樣勢必使他們的父母不愉快,跟小孩子打招呼,可以握握手或親親臉,如果小孩子親了你的險,你也一定要親親他的臉。
9、同性不能一起跳舞
同性不能雙雙起舞,這是美國公認的社交禮儀之一,同性一起跳舞,旁人必定投以責備的目光,或者認為他們是同性戀者;因此,即使找不到異性舞伴,也絕不能與同性跳舞。
10、莫在別人面前脫鞋
在美國,若是在別人面前脫鞋或赤腳,會被視為不知禮節的野蠻人。只有在卧室里,或是熱戀的男女之間,才能脫下鞋子;女性若在男性面前脫鞋子,那就表示「你愛怎樣就怎樣」;男性脫下鞋子;就會被人當作叢林中赤足的土人一樣受到蔑視。無論男女在別人面前拉下襪子、拉扯襪帶都是不禮貌的;鞋帶鬆了,也應走到沒人的地方系好。
11、女性不能單獨喝酒
女性不可單獨喝酒,如果單獨喝酒或幾個女性聚在一起喝酒。都被視為「正在等男士的女人」;不諳此情的婦女可能受到男士「毛遂自薦」式的騷擾。
12、不可在別人面前伸舌頭
美國人認為在別人面前伸出舌頭是一件既不雅觀又不禮貌的行為,給人以庸俗、下流的感覺,甚至可以解釋為瞧不起人,小孩子犯了錯,可以吐吐舌頭,顯得天真可愛,成年人千萬不可這樣做。
13、不可隨便微笑
微笑可以帶來友誼。但是在某些場合,微笑往往代表對某種事物的允諾。尤其是女性,最好不要無來由地微笑,因為暖昧不明的微笑,有時候會被誤認為是「恥笑」,有時會被誤認為「默認」,結果造成很大的誤會。
14、座前通過要彎腰
在狹窄的場所,如在電影院從別人身前走過時,必須道一聲「對不起」;這時候,美國人的姿勢是背對坐著的人,低頭彎身而過。這同歐洲入的習慣不同,歐洲人必須面對坐著的人,低頭彎身而過。
15、宴會上切忌喝醉
在宴會上喝酒要適量,始終保持斯文的舉止,這是歐美人士共守的禮節。在美國人的宴會上,很少看到爛醉如泥的人,即使喝多了,也要堅持到宴會結束,回到自己的房間後才可倒頭不起。如果當場酩酊大醉,惹是生非,會招來眾人的鄙視。
16、不亂送禮物
送禮必須送得有意義,例如朋友生日、同事結婚可以送上一份禮物,以表心意;但不能動軌送禮,這樣對方不但不會感激,還會疑心你另有所圖;不知送何禮物為宜時,可以送鮮花,作客或參加宴會,鮮花總是得體的,香水和威土忌等也普遍受到歡迎。
17、外出前莫吃大蒜
美國人一般對氣味很敏感,尤其討厭聞到大蒜的氣味。外出之前,如果吃過蒜,最好刷牙漱口.否則蒜味熏人,必定引起對方不快。
18、不為別人付帳
中國人的習慣是,幾個好友一道出門時,總是搶著付錢買車票、門票等;但如果對美國人這樣做,卻不會得到他們的感謝。這種作法會使美國人覺得欠了人情帳。心理上很難受;美國人一起外出,總是各付各的費用,車費、飯費、小費無不如此。
19、使用洗手間之後
中國人的習慣是隨手關門,廁所沒人時最好關嚴,美國人則習慣廁所門開道小縫,表示裡面沒人;如果關嚴,意味著裡面有人,別人只好在外面苦等。
20、手勢的含意
美國入介紹自己時,要用手指鼻尖,如果我們按照自己的習慣,指指胸口,常會使他們不明其意,無法理解。叫人過來時,我們的習慣是招招手,這在美國人看來。恰恰是「再見」;他們招呼人過來的手勢是把手指向著自己,然後以中指和食指朝著自己,輕輕搖動兩三次;美國人有不少手勢習慣,例如用食指和大姆指搭成圈,其餘三個手指向上伸開,做個「OK」的手勢,這就表示「好」、「同意」。
四、其他
1、小費。凡搭計程車、到餐廳吃飯、服務生或機場人員代提行李,都須給小費。一般而言,到餐廳吃飯,付小費約為百分之十至十五左右。而在自助餐廳吃飯一般不需給小費,但若有人倒茶水,並殷勤詢問需求,則可依人數酌給小費。晚間用餐小費需比白天多一些。小費是對服務品質的一種評估,有些服務生為了多賺小費會表現特別熱心,不時殷勤詢問。不必管服務生的眼色,你可依自己對該餐廳及該服務生的滿意程度付小費,多給或少給沒有人會干涉。但切記千萬不要以penny付小費,當penny丟在桌上,盡管你付小費很多,很可能會被服務生誤解為不滿其服務,是一種羞辱的舉止。因此除非服務實在是太差了,否則絕不可在小費中放置任何penny,當然若你以信用卡付帳,而將小費與用餐金額湊整,則不在此例中。
小費的數額,因人因地而異。在大城市,顧客付出的小費若占總費用的15%,表示對服務滿意;若佔20%,則表示服務特佳,在其他地方,小費通常占費用的15%。顧客在小咖啡店吃頓早飯需付小費25美分;在高級旅館中住宿,每天要付給清潔女工2美元;在實行劃一收費的機場、火車站和公共汽車站,每拿一件行李,顧客須付給搬運工35美分;婦女上理發店花費最多,對洗頭、剪發和燙發的理發員都得分別付給小費,約為15%至20%左右。出租汽車司機索要小費也相當厲害,如果車費不到1.5元,可以付25美分,否則就還要多付。至於加油站服務人員、飯店櫃台人員及電影院帶位人員等則不需給。若不清楚在什麼情況下該給小費,宜事先詢問友人。
付小費的方式有多種:顧客可以將小費放在茶盤、酒杯下;也可把小費塞在服務員手裡;或是在付款時,只將找回來的整票收起,零錢不收,就算是付小費了。
2、建立優良的信用記錄。各種帳單應准時支付,帳單上多會載明付費截止日期,最好能夠提早一周左右支付。萬一誤時,不僅可能會遭罰款,同時也會使自己信用掃地。銀行存款也應隨時保持在足夠支付帳單的金額以上,若遭跳票,也會影響信用。
3、一般辦公時間。美國大部分商店營業時間是星期一到星期六,上午九點半或十點至下午五點或六點左右。在購物中心的商店則有些營業到晚間九點。星期天也會自中午以後開到六點。一般公司則是朝九晚五,星期六、星期日放假。銀行營業時間比較短,多半是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午九點至下午三點,有些銀行星期五會延長營業時間至下午六點,星期六上午也會從九點開放到十二點。不管公司行號、購物中心、學校,一般是沒有午休的。在學校,中午也照常上課。這一點,對習慣睡午覺的同學是比較難適應的。
2. 美國在飲食、運動、社交等方面有哪些文化特色
美國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歐洲文化的延伸,因為美國人的語言、她的人口構成,以及她的立國精神都源於歐洲。
另一方面,美國文化又與歐洲不同,因為歐洲移民在北美大陸上驅趕走印第安人後,在一片荒蕪曠野之地創造了令人贊嘆不已的燦爛文明。所以,在談論美國文化習俗與社交禮義時,既要顧及歐美文化的相同性,又要注意兩者的相異性。
一、飲食方面
1、日常飲食特點
美國是典型的移民國家。自從哥倫布1492年發現美洲大陸後,歐洲的一些國家就開始不斷向北美移民,在此開拓殖民地。在開發當地經濟的同時,他們也把居住地的生活習慣、烹調技藝等等帶到了美國,所以美國菜可以稱得上是東西交匯、南北合流。
各個地區和民族各種風味菜餚在美國的餐飲市場上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美國人的飲食比較大眾化,一日三餐比較隨便,他們追求吃的快捷、方便,講求營養的攝取但不講究精細。
我們一提到美國食物便會立刻想到漢堡包、熱狗、三明治等食品,而實際上,他們的飲食要比我們想像的豐富的多。美國人一日三餐的時間和中國人基本一致。
早餐的內容以麵包、麥片、牛奶、香腸等為主;午餐則比較隨便,多數人會在工作地點吃些快餐,如三明治、熱狗等;而晚餐則比較豐盛,忙碌了一天的人們會好好地慰勞一下自己,這是一天中的唯一的一頓全家人團聚的正餐,一般有一二道菜,如牛排、烤肉、炸雞等,配以一些青菜和水果,主食則為麵包、米飯等。
臨睡前,美國人還會吃些點心、水果等作為夜宵。從口味來看,美國人比較喜好清淡,生冷的食品。菜餚的味道一般是咸中帶甜,同時在做菜時所有的肉菜都先剔除骨頭,魚去頭骨和骨刺,蝦蟹去殼。
美國人不愛吃豬蹄、肥肉、雞爪、動物內臟等,這一點和中國人有很大的區別。他們在烹飪時很少放調料,大多數情況下把醬油、味精等調料放在餐桌上自行取用。
2、飲食觀念:
在美國這個高度發達的國家,人們的時間觀念很強,所以對於事物來說他們講求質量而不要求數量,在食品的選擇上傾向於營養、科學。
在各種美味佳餚聚集的同時,美國人更看好的是與效率相關的實用主義。他們的實用主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健康方面。美國人越來越意識到健康飲食對身體的重要性,現在的美國人也在逐步地遠離「垃圾食品」。
其次是金錢方面。在吃穿住行之中,美國人更願意在穿住行以及旅遊、娛樂方面多投入些,而在吃方面花費的較少。最後是快捷和便利。
「時間就是金錢」本來就是西方社會文化典型特徵之一,再加之生活節奏快、單親家庭多等原因,美國人普遍不大願意在家中做飯。
而在烹飪中,菜餚的色香味則處於其次的位置,從這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出美國人更理性的飲食觀念。他們把飲食只作為充飢的一個手段。
在就餐形式上,美國實行的是分餐制,這一點也反映出美國人注重個體,崇尚個人主義的價值觀。
3、飲食禮儀:
與中國人相比,美國人則略顯得不拘小節。然而他們同樣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飲食禮儀。以到美國人家中用餐為例,具體說明。
在美國,「女士優先」原則是他們安排座次的標准。上菜的順序通常是由外至里排列,使用也是由外至里依次取用。用餐時,只有女主人動手,其他人才開始用餐。在進餐過程中,美國人講究安靜,喝酒、咀嚼時都盡量不發出聲音,互相之間敬酒、乾杯也只是一種禮貌上的行為,而非中國式的「豪飲」。
席間賓客很少大聲喧嘩,只是與鄰座的客人輕聲交談。在用餐後,只有女主人離席,其他人才能離席。若在飯店用餐,美國人往往採用AA制(Acting
Appointment),各付自己的賬。還要注意的是,無論在哪裡就餐,都要盡量吃完盤里的飯菜。客人在用餐後休息片刻,然後向主人表示感謝後才能離去,這一點在中國和美國都是相同的。
二、運動方面
運動文化,每所大學都有他們自己的團隊,每季會比賽,足球橄欖球棒球籃球,隨之產生的拉拉隊文化。每次比賽季,全民全家出動tail-gating,就是打開車後備箱,開著一起吃東西,喝酒聊天。全民健身,來到美國讀書,發覺不去健身房好像異類。
可能也是因為美國即使有保險醫療費用也是很高,最好的賺錢方法反而是鍛煉,另外美國人大部分看上去蠻陽光正能量,都是因為積極鍛煉帶來的好處。
運動要知道美國是世界第一體育大國,MLB NBA NFL NHL 這些都是美國流行的體育的聯盟 美國的音樂風格多種多樣。黑人音樂在美國流行樂佔了舉足輕重地位,像經常風格不同的歌手fe a t 合作,像jay z kanye Eminem等等。 要知道美國總統都是黑人。
正是這些黑人衍生的美國街頭文化,所以在美國你隨處可見帶著snapback 玩滑板 塗鴉 街頭battle rapfreestyle的年輕人,也就是hi p hop文化,這些因素已經逐漸替代了8 90年代的匪幫 毒品 犯罪 ,這些街頭文化是美國文化的重要組成。
三、社交文化
1. 大多數中國學生比較靦腆內斂,不懂得如何和美國人溝通或者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是溝通,溝通,溝通!很多誤解都是因為沒有有效的溝通而造成的,中國學生需要勇敢並且有禮貌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2.參加體育運動和俱樂部活動是很好的社交方式。大多數美國人熱愛運動,在運動中可以讓你迅速交到朋友。
3. 美國鼓勵每個人為自己發聲,表達自己的觀點。課堂參與度是會被計分的,課堂演講也是每個學生必不可少的功課。無論英文水平高低,只有多去表達,才會更快的融入美國。
4.美國人很看重small talk,比如在電梯中,學校走廊遇到同學和朋友,如何禮貌的簡短交流是很重要的社交技能。
5.不要用sorry代替ExcusemeI『m sorry和Excuseme都是抱歉、對不起的意思,但I』m sorry語氣較重,表示承認自己有過失或錯誤;如果為了請對方讓個路而說「Sorry」,可能讓對方莫名其妙。
6.同陌生人打招呼我們在路上、電梯內或走廊里,常常與迎面走來的人打照面。目光相遇,許多中國人的習慣是低下頭,但美國人的習慣是用目光致意,不可立刻把視線移開,或把臉扭向一邊,佯裝不見。
美國人只有對不順眼和不屑一顧的人才這樣做。美國人清晨漫步街道時,若碰到擦身而過的人,會習慣性地說一聲早上好。當然,在行人較多的街道上,不必對所有擦肩而過的人都以目光致意或打招呼。
7.注意交談話題參加美國人的聚會時,切莫只談自己最關心最拿手的話題。只談論自己熟悉的話題,會使其他人感到難堪,甚至產生反感。在談話時,應該尋找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輕松愉悅的話題。
8.不可在別人面前伸舌頭 美國人認為在別人面前伸出舌頭是既不雅觀又不禮貌的行為,給人以庸俗、下流的感覺,甚至可以解釋為瞧不起人。
9.不亂送禮物送禮必須送得有意義,例如朋友生日、同事結婚可以送上一份禮物,以表心意。不能無故送禮,尤其是價格較貴的禮物,這樣對方不但不會感激,還會疑心你另有所圖。不知送何禮物為宜時,可以送鮮花,作客或參加宴會,鮮花總是得體的。香水和威土忌等也普遍受到歡迎。
10.不為別人付賬 中國人的習慣是,幾個好友一道出門時,總是搶著付錢買車票、門票等,如果對美國人這樣做,卻不會得到他們的感謝。這會使美國人覺得欠了人情,美國人一起外出,總是各付各的費用,車費、飯費、小費無不如此。
11.對別人的邀請要有回應中國人在美國常犯的一個社交禮儀方面的錯誤就是不回應別人的邀請。美國人的習慣是,接到邀請後,不管去與不去,都會及時給出答復。如果不確定,會告訴對方目前無法確定,什麼時候可以確定。如果接到邀請後沒反應,到時直接殺過去,甚至帶額外的人過去,會讓主人措手不及。
3. 相對於歐洲文化,美國文化有哪些特點
美國:
美國文化集中表現在美國人的性格、特點與行為方式上。要適應美國文化,自然就要了解美國人的性格、特點與行為方式。在美國留學,無法不與美國人打交導,總要一起學習、一起工作。因此,要走出中國留學生的小圈子,多與美國人接觸,了解他們的性格和特點,熟悉他們的興趣與愛好,這樣就可盡快適應美國文化。以下以比較的方式,大略介紹美國人的一些性格特點。
個人獨立性:與中國人相比,美國人具有強烈的個人獨立性。美國人一般都認為自己是獨立的個人,其重要性超乎其他價值之上。在美國,家庭和集體也重要,但個人獨立性和個人權利則至高無尚。這與中國人的觀念差別很大,中國人往往將家庭、集體和國家的重要性置於個人之上。美國人的強烈個人獨立性,與從小的培養和鍛煉密切相關。美國小孩出生六個月後,一般就與父母分開單獨睡覺,父母親也從小教育和培養孩子自我獨立和倚靠自己的特性。絕大多數美國人長大之後,都是自己選擇生活道路,自己選擇主修專業,自己選擇工作生涯,自己選擇婚姻對象。總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不依附父母或社會之命。
這種強烈的個人獨立性,往往使美國人凡事以自己為考慮的中心點,自私的味道頗濃。但美國人的個人獨立性,主要建立在倚靠自己奮斗和個人能力基礎之上。而且,強調個人獨立性的態度,也使美國人一般能尊重他人,相信所有人應是平等的。
競爭的意識:與個人獨立性密切相連,美國人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相互間經常處於競爭狀態。在美國,到處可見到友好或不太友好的競爭,處處反映出美國人的競爭意識。美國人對體育的狂熱,與他們的強烈競爭意識一脈相承。由於強烈的競爭意識,美國人非常崇拜運動場和生意場上的破記錄成就,甚至日常一些不足道的成就也為他們所迷戀。有時競爭意識對美國人誤導很大,如對一本書或一部電影,他們往往不是以內容的如何,而是以能否成為暢銷書或多少票房價值來衡量其成就。在大學里,學生則非常重視表面的學習成績和評分等級,或平均積分達到多少等。
相反,中國人一向推崇「和為貴」,行為准則講究謙虛謹慎,四平八穩,走路要一步三搖,做事要三思後行。這與美國人的處處講競爭有很大不同,所以中國人往往一下子很難適應美國人的激烈競爭心態。因此,留學生要想適應在美國的生活,就必需改變中國人的傳統習慣,要有闖勁,要有競爭精神,要記住在美國講謙虛謹慎,機會就會擦肩爾過;講四平八穩,成功就將失之交臂。不過,中國留學生在強化自己競爭意識的同時,還要看到美國人雖熱中競爭,但也重視工作中的協作配合與合作精神,而且一般不會把相互競爭變成個人之間的敵對。相反,中國人重「和」輕「爭」,一旦競爭起來,不是把合作精神破壞無遺,就是相互之間敵對起來。
坦承與直率:中國人有講「面子」的文化傳統,對人對事比較婉轉曲折,深怕傷了自己和別人的面子,有時甚至會作出「寧要面子,不要里子」的事來。相反,美國人坦承和直率,舉指言談直言不諱,不善於轉彎抹角。對他們來說,問題的實質和利益的所在,遠比保全「面子」更重要。在交談中,美國人願意很快言歸正傳,不希望用太多時間客套寒喧,也常會提出使人尷尬為難,甚至冒犯唐突的話題。美國人的坦承與直率,也表現在願意發表自己意見上,如課堂上相當主動發表意見和提問,即使文不對題,甚至漏洞百出,也不在乎,沒有什麼丟面子的心理約束。中國學生努力、勤奮、素質不低,但課堂上卻較少主動發言,主要是怕英文不行,怕講得不對,說到底就是怕丟面子。
對美國人直截了當、不諱分歧、不講面子的性格,中國人開始會不很習慣,需要一段適應的時間。但要記住,在美國一定要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有話一定要說,否則將會為了面子,為了不傷和氣,使自己的利益受損。而且,美國是個多元化社會,大多數人已養成「對事不對人」的態度,有意見大聲說出來,即使不正確也沒有什麼關系。不過,這說來容易,做來難。中國人要克服講面子、怕丟臉的習慣,還需下點功夫。尤其來美留學的中國人,一些在國內已有一定的地位和身份,要把面子放下來,也就更難些。但在美國留學,無論如何也得放下架子,該學就學,該干就干,該問就問。
時間的觀念:美國社會由於競爭激烈,充滿了運動和變化,人們始終處於奔忙之中,結果也就養成了美國人的緊張時間觀。大多數美國人都有一個時間登記表,每天的事情安排得滿滿的,非常緊張。在外國留學生的眼中,美國人似乎總是生活在匆忙之中。由於緊張的生活節奏,美國人常給人一種不注重禮貌和缺乏耐心的印象,不是彬彬有禮而常顯得有些粗魯。他們做事一般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一件之後,又迅速轉向別的事情。
美國人緊張時間觀的最大好處,是作事效率高。確實一天到晚總是在奔跑,怎能沒有效率!相比而言,中國人的時間觀很長,做事動輒以天來計算,而不像美國人以小時來計算,效率自然要差。美國人的緊張時間觀,也使他們約會一般非常准時。相反,不少中國人沒有時間觀念,約會經常遲到,甚至遲到數小時。這種習慣在美國很難被人接受。在缺陷方面,美國人的緊張時間觀,除對事物和歷史缺乏深刻認識外,就是與實利主義密切相連。美國人的緊張工作,就是為了成功,而成功的衡量標准,最容易表現在賺錢多少上。
守法與公德:在許多中國留學生心目中,美國人與人交往常常不拘禮節,即使與年齡和社會背景非常不同的人來往也是如此,如學生對老師以名字直呼。但比較而言,絕大多數美國人不僅非常守法,而且公德心也很強。美國人處處以法為先,強調按法律辦事,做事大都有合約,雙方簽字,依法行事,如違反則按規定處理,沒有什麼情面可講。這與中國人重情,法中講情很是不同。所以簽署任何文件時,務必弄清其中規定,如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弄明白再簽字,或拒絕簽字;一旦簽了字,就要依約行事,違反就要受罰,不可不慎。
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有很強的公德心性格,在一舉手一投足的行為中都能表現出來。如進入室開門時身後有人緊隨,美國人一般都會將門扶住等後面人接手,以免門關上時撞到後人身上。如果你替別人扶住門,他也一定會說一聲謝謝。再如美國人很少隨手扔垃圾,隨地亂吐痰,做事遇到人多時也能按先來後到很有秩序地排隊。相反,中國人在國內缺乏這種習慣,往往注意不到這些小事細節。這在中國也許無所謂,但在美國學習與工作,與人相處必需注意公德心。這不僅是基本的處世禮貌,平日如能多加註意,也會得到別人的善意回應。
權利與義務:美國人的一大特點,是權利與義務分明。美國人講權利是有名的,口中整天掛著「這是我的權利,那是我的權利」的話語。對美國人而言,該享有的權利決不會放棄,如遇受損必據理力爭,即使好朋友也不行,該上法院時決不會憂豫。如租房按規定在多少度以下必需供應暖氣,如房東未照規定,應立即交涉,通知房東照辦;如房子有損壞,房東應修理完善供房客居住。大多數美國人都知道遵守規定,只要按照規定,維護應有權利,美國人一般都會照辦。所以,中國留學生如遇權利受損,就要據理力爭,不可忍氣吞聲,以為留個情面,套個交情,以後事情好做。但美國人是只講規定,不講交情。
不像權利,美國人嘴裡很少講義務。但他們對該負的義務很清楚,尤其對他人該負的義務更清楚。同以租房而論,住戶和房主的義務訂得很清楚,然後按規定行事;如大家合住,每個住戶都有維護房間整潔,保持住所安靜的義務。如果某人未盡義務,合住的其他人就會出來糾正。一般來說,美國人只要認為有人未盡義務就會管,甚至告到警察局去。這與中國人「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傳統非常不同,留學生初到美國往往會覺得不能適應。總之,美國人的權利與義務講得分明,一切按照規定來,自然相安無事,而且更可相互尊重,容易相處。
歐洲:
德國人
和德國人初交,他們給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顯得呆板而沉重。接觸長了,你就會覺得德國人待人接物雖然嚴肅拘謹,但態度誠懇坦率。如果你在街上向陌生的德國人問路,他會熱情、耐心地為你指點迷津。如果他也不知道,他會替你去問別人,或不辭勞苦地陪你走上一段,直到你明白為止。
在公共社交場合,德國人顯得非常拘泥形式,不擅長幽默。他們一板一眼、正襟危坐,做事謹慎小心,一切按規矩和制度行事。不過德國人十分喜歡熱鬧的場面,也會利用一切機會舉行娛樂活動,但還是人一種沉重的感覺,缺少真正的放鬆。德國人辦事認真仔細,責任心極強,對工作不能有一點敷衍了事,一旦馬虎失職,那隻有請你另謀高就。德國有句俗話「公務是公務,燒酒歸燒酒」,私下煙酒不分的朋友,辦起公事卻公私分明,不講一點兒私情。
一)講究秩序的民族
德意志民族是一個講究秩序的民族。接觸過德國人、或是去德國觀光訪問過的人對此都有深刻的印象。在德國大到空間、地、建築物,小到家庭主婦外出購物都被事先安排得井井有條。維持秩序的標志牌和禁令牌隨處可見,事無巨細都有明文規定,並要求人們嚴格遵守,等等。如商店的營業時間是有嚴格規定的,一般店員早7時左右上班,擦拭門窗、整理貨物,8時開門營業,中午不休息直到下午6時關門。從星期六下午2時起,各商店停止營業,星期天關門休息。這一營業時間各商店都要嚴格遵守,不得超時營業。
在德國有著嚴格的交通法規,路上各種各樣的路標清晰醒目。高速公路旁的藍色路標夜間在路燈的反射下,很遠就可見到。標志地鐵的藍色大型字母U(U-Bahn)的標志牌高懸空中,百米之外便一目瞭然。不誇張地說,對於一個外國人,只要識得各種交通標志牌,不用張口說一句德語,即可游遍德國各個城市。這些標志牌已成為維護德國交通秩序的重要手段。德國的公共交通以守時著稱,不光是飛機,火車也以安全正點聞名於世,就是公共汽車也有自己的運行時刻表,必須按點行駛。居民只需在家查准時刻表,按時到站上車,不需提前到站候車。汽車即便提前到達,也會等到正點發車。德國汽車司機可稱得上是遵時守刻的模範,作為乘客也必須按規定購票乘車,如果違反,將受到嚴厲的罰款懲處。德國汽車都為無人售票車,乘客要按汽車交通圖上指示的票價在自動售票機上買票。買票時,你一定要弄准所乘車的票價,否則一不留心,在自動檢票機上少打一個票孔,一經查出,一律要交數十馬克的罰款。德國人對於法規執行起來說一不二,其原則性是最強的,講不得半點情面。德國人有一樣東西總是隨身攜帶的,那就是記事本。德國人凡事都記錄在本上,他們的一個習慣性動作就是伸手掏記事本,一個習慣用語就是:請稍候,讓我看看記事本。記事本人人都有,大到公司經理,小到中學生、家庭主婦,人手一本。在德國辦事務必提前預約,方可成行。德國人做事必先制訂計劃,就是家庭主婦外出購物也都是先列張購物單。一對夫婦如打算出國旅遊,那麼他們可能早在一年前就開始制訂旅遊計劃了。他們會先打電話向各旅遊局詢問報價、服務項目、.游覽日程等情況,然後進行比較。選擇好委託的旅行社後,還要親赴該旅行社詳談,直至一切准確無誤,旅行計劃輸入電腦。接下來還要就所去.國家的人文地理、語言等做一番了解。這樣一個一年後才付諸實行的旅遊計劃早早就被安排得井井有序。由此可見德國人辦事的計劃性及嚴格認真的態度。
(二)嚴肅沉穩不尚浮誇
和德國人初交,他們給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顯得呆板而沉重。接觸長了,你就會覺得德國人待人接物雖嚴肅拘謹,但態度誠懇坦直。如果你在街上向陌生的德國人問路,他會熱情地、不厭其煩地為你指點迷律。如果他也不知道,他會替你去問別人,或不辭勞苦地陪你走上一段,直至你明白為止。在公共社交場合,德國人顯得非常拘泥形式,不擅長幽默。他們一板一眼、正襟危坐,做事謹慎小心,一切按規矩和制度行事。但在私人交際圈中,德國人也會無拘無束地與朋友聚會,他們可以丟開自己經理、官員的身份,用小名稱呼朋友,與朋友坦率地談論生活中的煩惱。德國人十分喜愛歡樂場面,也利用一切機會舉行娛樂活動,但此時還是給人一種沉重的感覺,缺少真正的放鬆。德國人辦事認真仔細,責任心極強,對工作不能有一點兒敷衍塞責,一旦出現馬虎失職,那隻有請你另謀高就。德國有句俗話"公務是公務,燒酒歸燒酒",私下煙酒不分的朋友,辦起公事來卻公私分明,不講一點兒私情。德國人工作起來一絲不苟、不徇私情,就像一部機器,嚴格而冷峻。德國人具有強烈的"實事求是"的意識,注重實際、不尚浮誇。德國人的住室朴實無華,整齊大方。各種生活用品,如門、鎖、開關、衣架、玻璃、燈罩等都牢固結實,注重實用,寧肯失之笨重,決不虛有其表。對一座建築、一件傢具、一套設備似乎都講究百年大計,講究內在質量,就如同德國人辦事一樣注重腳踏實地、絕不誇誇其談。
(三)勤勞整潔的德國人
德國人具有勤勞整潔的生活習慣,一般人家黎明即起灑掃庭院,起居室整理得井然有序、一塵不染。德國的家庭主婦愛潔成癖,她們早晨送走丈夫和孩子之後,便換上工作服,開始一天最有意義的工作:清潔宅院。她們會跪在地上,將每一個旮旯角落都擦洗一新,即使請清潔工和花匠幫忙,主婦們也往往跟班勞動,直干到窗明幾凈、一塵不染,方心滿意足。創造一個溫馨、舒適、美觀、清潔的家,這是每一個德自主婦的最大願望。德意志民族是一個勤勞的民族。走在德國的鄉村、城鎮,美麗的花園小別墅隨處可見。德國人對住房的要求極高,擁有一套單獨宅院的住房是普通德國人畢生奮斗的理想。人們平日辛勤工作,積攢錢蓋房,為自己和子孫後代營造一處寬敞、體面、舒適的住房被視為人生完美充實的標志。德國人勤奮工作、埋頭苦乾的精神不僅體現在受雇於人的職員身上,就是高級官員和大企業家也不例外。德國式嚴格的學校和家庭教育也決定了他們和散漫作風格格不入。有一位美國教師對德國進行長期觀察後,在他的調查報告中對美德兒童作了這樣的比較:在一個雨過天晴、陽光明媚的日子,一位美國小姑娘會被明媚的陽光所吸引,在外面玩上一會兒再讀書;而一位德國小姑娘則會在做完作業之後,再出去玩。先工作,後娛樂,這就是德國教育。人們只有在辛勤勞動之後,才有權力享受生活。
(四)遵紀守法的民族
有一個笑話:在半夜12時開車,看見紅燈還停車的,全世界只有德國人。這一方面說明德國人在遵紀守法方面具有很強的自覺性,同時也說明德國是一個執法嚴格的國家。在德國,人們視遵紀守法為最高倫理原則,人們普遍存在著求穩怕亂、安於現狀、自滿自足的心理。這一心理的形成是有其一定的歷史淵源的。縱觀德國的發展歷史,歷次改革或革命可以說都是自上而下進行的。從俾斯麥以"鐵血政策"統一德意志到獨裁者發動兩次世界大戰,極權和獨裁導致下層百姓普遍存在著一種"順從精神"或稱"臣僕意識"。盲目服從、馴服地跟隨統治者,就像德國歷史劇中描寫的"官吏們既已作出決定,皇上也已首肯,服從就是我們的天職。貫徹帝王聖旨,想必無上榮耀。"戰後德國在西方大國的推動下,走上了資產階級議會民主的道路,德國人的民主意識得到了加強。人們主動參與政治生活,自由發表個人見解,那種順從的臣僕意識雖已被擺脫,但長期歷史沿襲下的一些心理仍存在於德國人的性格與意識中。在企業里,下級絕對服從上級,一切按規章辦事,缺少靈活性和主動性;職工們以服從為天職,而領導者則以是否服從命令、遵紀守法作為衡量職工好壞的標准。這也是形成德國人拘泥、呆板性格的原因之一。德國人受地形、氣候的影響,各個地區的人們在性格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比如北德人就比較開放,特別是漢堡人地處港口城市,見多識廣,但也有些排外,對外地人或外國人顯得不那麼熱情好客。相反,南德人,特別是巴伐利亞人地處內陸山區,思想較為保守,但為人朴質、熱情、樂於助人。從總體上說,德意志民族是一個團結守紀律的民族,他們在公共場合禮讓老弱婦孺,不打鬧喧嘩,講究公共衛生,對別人也不喜歡在背後說長道短。德國人很維護國家的聲譽,盡管在大選時,各政黨間相互攻擊、揭短,但對外很少發表對本國的不滿之詞。
在德國,習慣上結婚之後丈夫的姓便成了夫妻雙方共同的姓,即妻子婚後改用夫姓。如英格·施萊爾小姐同保羅·韋貝爾先生結婚,女方便隨夫姓,被稱為英格·韋貝爾。不過德國的法律規定夫婦雙方可自行決定姓從哪方,可姓丈夫的姓,也可姓妻子的姓,而且在選用對方姓的同時,也可把自己的姓置於雙方共同姓之前,如上面提到的那對夫妻,妻子可改英格·施萊爾-韋貝爾,或丈夫改用保羅·韋貝爾-施萊爾。
4. 美國都有哪些文化
美國文化體現在下面方面:
「山姆大叔」
美國的綽號叫「山姆大叔」 。傳說1812年英美戰爭期間,紐約特羅伊城商人山姆·威爾遜(1766.9.13--1854.7.31)在供應軍隊牛肉的桶上寫有「u.s.」,表示這是美國財產。這恰與他的昵稱「山姆大叔」 ("Uncle Sam")的縮寫("u.s.")相同,於是人們便戲稱這些帶有 "u.s."標記的物資都是「山姆大叔」的。後來,「山姆大叔」就逐漸成了美國的綽號。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的漫畫家又將「山姆大叔」畫成一個頭戴星條高帽、蓄著山羊鬍須的白發瘦高老人。1961年美國國會通過決議,正式承認「山姆大叔」為美國的象徵。
音樂
美國音樂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早期美國原住民的傳統宗教音樂,隨著大量歐洲國家移民的到來,替美國音樂增添了基督教合唱、音樂樂譜的的色彩。之後的每波移民潮都帶來了不同地區、不同文化和特色的音樂。大量的非裔美國人也帶來了具有非洲特色的傳統音樂,19世紀後期開始浮現的美國流行音樂很大一部分都是源自這些非裔美國人的布魯斯,以及1920年代開始發展的福音音樂。非裔美國人音樂成為了美國流行音樂的根基,混合了歐洲與土著的音樂成分。美國也有大量的民間音樂以及來自烏克蘭、愛爾蘭、蘇格蘭、波蘭、墨西哥和猶太人等移民的音樂。許多美國城市和鄉鎮也都發展出獨立的地區音樂。底特律、紐約、芝加哥、洛杉磯等大城市以及數不盡的小城市都發展出自己的音樂風格。
文學
在最早的殖民時期,美國文學主要的題材是贊揚新大陸替殖民者和歐洲母國所帶來的利益。宗教信仰上的爭議也是題材之一。隨著革命戰爭的爆發和美國的獨立,本傑明·富蘭克林和托馬斯·潘恩等人寫下的政治著作在文學和政治上都有極大影響,也催生了新國家的獨立意識。寫下了獨立宣言並在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托瑪斯·傑弗遜也被認為是美國早期最具天份的作家之一。隨著1812年戰爭和對於獨立文學特色的渴望,更多新的、具有美國特色的作家如愛倫·坡等人逐漸嶄露頭角。奴隸制度的沖突和接踵而來的內戰也對美國文學有深刻影響,到了19世紀末,由於工業化的進展和國土開拓時期的結束,美國文學脫離了原先的邊境文學,馬克·吐溫成為第一個不在東海岸出生的主要作家,開啟美國本土文學之先河。英國作家毛姆認為赫爾曼·梅爾維爾的《白鯨記》是世界十大文學名著之一,地位更在馬克·吐溫等人之上。
進入了20世紀,工業化帶來的社會轉變使美國文學發展的更為多元和復雜。海明威反映了人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厭惡情緒。1925年費滋傑羅出版《大亨小傳》代表著20年代經濟大恐慌前美國人的迷夢。黑人文學、南部文學、以及現代文學也在同時期興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的世代、和新的種族、地區、社會特徵都與之前的世代大不相同,大量的移民文學和新興的女性主義文學也成為美國文學的一部分了。
影視與戲劇
並非所有的美國文化都是源自其他國家,電影的誕生和發展便都是源自美國的。英國出生的美國攝影師愛德沃德·邁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拍下了人類史上第一部電影奔跑的馬匹。自從那時開始,美國的電影產業便開始高速發展,加利福尼亞州的好萊塢成為人類電影發展的重鎮,絕大多數電影技術的創新和發展都是源於好萊塢,好萊塢電影也成為美國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在1920年代,美國每年平均產出高達800部正規電影,查理·卓別林的喜劇、依據小說飄改編的《亂世佳人》、和超人等電影流傳至幾乎每個大陸和國家,成為家喻戶曉的美國象徵。這些電影的出口也使美國獲取了巨大的經濟利潤。除了電影之外,由迪士尼開創的卡通技術也是源自美國。
美國也是世界上電視技術發展和普及最早的國家之一。在今天,美國有著數千家電視台,電視是美國人文化和生活的一部分,喜愛看電視也是大多數美國人的少數共同特徵之一。美國民眾透過電視得知國內外的新聞時事,觀看電影、比賽、卡通和肥皂劇。99%的美國家庭至少有一部電視機,絕大多數家庭還擁有兩部。
運動
運動是美國全國性的休閑活動,其受歡迎的程度是其他休閑活動都無法相比的。職業運動在美國是商機極大的領域,選擇成為職業運動員的人也獲得極高的報酬。世界上收入最高的運動團隊和運動員絕大多數都是在美國。被稱為「四巨頭」的運動領域包括了棒球、美式足球、冰上曲棍球、和籃球。其他受歡迎的運動還包括賽車和長曲棍球—那是源自於美洲原住民的運動,也是美國最古老的運動。雖然足球也是相當受歡迎的運動,但相較其他國家而言,足球在美國的普及度並不高。
美國也有許多源自歐洲、並在美國廣泛發展的運動,例如賽馬。英式橄欖球也相當受到歡迎。其他的歐洲運動如馬上曲棍球和板球雖然並不普及,但也有不少死忠的觀眾。美國也是發展高爾夫球和網球等運動的主要國家。美國也是西方國家裡拳擊和職業摔角的發展中心,比賽往往吸引大量群眾觀戰,同時也吸引各種運動賭博的活動,美國也產出了許多世界知名的拳擊冠軍。其他的格鬥運動,例如源自日本的空手道,在美國也相當受歡迎,並且經常進行比賽。
大學體育運動在美國也相當普及,而且幾乎與職業領域不相上下,尤其是在足球和籃球領域。許多大學和學院都培養了運動團隊,定期舉行校際間的競賽。大學和學院所培養的運動類型相當廣泛,從田徑運動到水球都包含在內。同樣的,美國的高中也有各式各樣的體育活動,有時候這些校際間的比賽還會成為當地的頭條新聞,顯示了美國人民對於運動的喜愛和重視。
美國夢
所謂的美國夢(American Dream),是一種相信只要在美國經過努力不懈的奮斗便能獲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們必須透過自己的工作勤奮、勇氣、創意、和決心邁向繁榮,而非依賴於特定的社會階級和他人的援助。通常這代表了人們在經濟上的成功或是企業家的精神。許多歐洲移民都是抱持著美國夢的理想前往美國的。盡管有些人批評美國夢過度強調了物質財富在衡量勝利和快樂上扮演的角色,但許多美國人的確認為,這種獲致成功的機會在世界上其他國家是找不到也並不存在的。因為與其他大多數國家不同的是,在美國擁有的經濟自由相當多,政府扮演的角色相當有限,這使得美國的社會流動性極大,任何人都有可能透過自己的努力邁向巔峰。從美國獨立直至19世紀末期,廣大的土地都無人居住和擁有,任何有心人都可以加以占據並投資和開墾。而到了工業革命時期,美國龐大的自然資源和先進的工業技術則使得快速的社會流動變的可能,而且這種趨勢仍在一天一天的增加中。
5. 誰能介紹一下美國有哪些文化特色
美國飲食文化。
美國式飲食文化是不講究精細,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華,比較大眾化。一日三餐都比較隨便,有可能都把時間放在工作上了。美國的特殊文化背景對烹飪菜餚的影響,要想了解美國的飲食文化必須先淺談一些美國的歷史。
美國鼓勵每個人為自己發聲,表達自己的觀點。課堂參與度是會被計分的,課堂演講也是每個學生必不可少的功課。無論英文水平高低,只有多去表達,才會更快的融入美國。
美國人很看重small talk,比如在電梯中,學校走廊遇到同學和朋友,如何禮貌的簡短交流是很重要的社交技能。
6. 美國文化的特徵有哪些
美國的特色文化
1、不拘禮節
美國人以不拘禮節著稱於世。在寫字樓里,人們常常能看到「白領」不穿外套、不系領帶坐在辦公室里工作。有電話交談時,他們會朝椅背一靠,把雙足往桌子上擱,悠哉悠哉地在電話里「侃」上個半天。在大學校園里,美國教授身穿牛仔褲、足蹬耐克鞋進教室上課。更有甚者,美國教授講到勁頭,會一屁股往講台上一坐,神采飛揚地滔滔不絕一番,不分年齡,不分性別。更常見的情形,是美國父子之間、母女之間的隨和、輕松關系。無論是在電影里,還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以常看見美國長輩與幼輩互拍肩膀、無拘無束的鏡頭。所有這一切都源於美國人不拘禮節(informality)的習性。
2、頭銜與稱呼
由於美國人強調平等,他們的社會等級觀念相對而言比較淡薄,所以他們沒有家庭世襲的頭銜。相反,美國人喜歡用職業的名銜作為稱呼,因為它靠自己「掙得」的,而不是世襲相傳的。試舉例如下:哈利法官(Judge Harley)、史密斯參議員(Senator Smith)、克拉克將軍(General Clark)、布朗醫生(Dr. Brown)、格林教授(Professor Green)、懷特神父(Father White)、科恩老師(Rabbi Cohen,對猶太人的尊敬用語)、格雷主教(Bishop Gray)等。從事其他行業的人,美國人以「先生」、「小姐」、「太太」相稱。
7. 美國文化特點
1、尊重個人的價值觀。
個人至上、追求個人利益,強調通過個人奮斗、個人自我設計,追求個人價值的最終實現。這種刻意塑造自我,追求個性化的個人主義有其積極的意義,它調動了個人的積極性,使許多人的智慧和潛力得以充分發揮,從而促進整個民族與國家的振興和發展。
2、追求民主自由。
美國是一個沒有經歷封建社會的國家,受移民資產階級自由、平等思想的影響很深,所以逐步形成一個崇尚自由的社會。除執法機關與執法人員外,任何機關與個人不得非法侵犯他人自由。
3、崇尚開拓和競爭。
美國人的格言是:不冒險就不會有大的成功,膽小鬼永遠不會有所作為,不創新即死亡。移民美國的開拓者,面對險惡的自然環境和待開發的豐富資源,促使和培育了美國人頑強拼搏、艱苦奮斗、敢冒風險的性格。
(7)美國的文化特色有哪些擴展閱讀:
作為一個從原野里創造出來的國家,美國在資源豐富亟待開發的早期,機會雖多,可是蠻荒未辟,心須獎勵個人獨立創造的性格,凡是囿滅個性發展的各種因素都視作當時拓殖精神的阻礙,加以貶責。
同時,在艱苦開拓的過程中,每個民族都必須發揮本民族的長處,尊重並吸取其他民族的優秀品質,堅信自我,尊重他人的文化取捨態度成為他們共同的准則,正是在這一點上,也只能是在這一點上,各國移民找到了共同之處。
這就是個性容於團隊的價值體系,它深入民心,以各種形式得到充分發展,由此形成了美利堅民族的特殊性格:對自己深信不疑,對自己的命運深信不疑,把依靠自己作為哲學信條。
8. 美國文化的特點
以西方基督教文化魏主體,吸收世界各種族個地域文化構成的多元文化,美國文化不是本土的文化,是外來文化。
9. 美國有哪些文化象徵
1、馬丁·路德·金日
1986年1月20日,星期一,全國各地的人們都在慶祝第一個官方的馬丁·路德·金日,這是唯一一個紀念美國黑人的聯邦假日。馬丁·路德·金為黑人謀求平等,發動了美國的民權運動,功績卓著,聞名於世。
2、獨立日
獨立日是美國的主要法定節日之一,日期為每年7月4日,以紀念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在費城正式通過《獨立宣言》。
《獨立宣言》由托馬斯·傑佛遜起草,1776年7月4日經大陸會議專門委員會修改後通過,並由大陸會議主席約翰·漢考克簽字生效。
3、感恩節
感恩節,西方傳統節日,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節日,也是美國人合家歡聚的節日。 初時感恩節沒有固定日期,由美國各州臨時決定。直到美國獨立後的1863年,林肯總統宣布感恩節為全國性節日。
(9)美國的文化特色有哪些擴展閱讀:
美國的經濟
1、工業
2011年,美國工業生產增長率約為4.1%,占當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9.2%。工業就業人數約佔全部就業人口的20.3%。製造業在工業中佔有主導地位,產值約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1%,是美國經濟的重要基礎支柱。
2、財政金融
2015、2016、2017、2018財年美聯邦財政赤字分別為4390億美元、5873億美元、6657億美元、7790億美元。
2018年9月,美國債總額已超過21.5萬億美元,約佔GDP的111%。2018年2月,白宮公布了2019年財年預算案,預算案總額為44070億美元,較2018財年增長4.6%。
10. 有關美國的文化習俗習慣
(1)美國人的家庭
美國家庭被稱為「核心家庭」。核心家庭包含了先生、太太和小孩子,今日美國的家庭有二個或三個小孩。在美國極少有超過一個家庭同住。
(2)美國人的婚姻
美國人重視婚姻合同:結婚前,男女雙方到律師事務所簽定一份「婚姻合同」,涉及婚後的錢財歸屬、家務分擔、離婚的前提條件等。
(3)美國人送禮風俗
美國人節日、生日、婚禮或探視病人時送禮。探病贈鮮花,也贈盆景。如果自己親自去慰問,不必附名片;如果請花店直接送去,就附上名片。
(4)美國人約會的習慣
美國人辦事講求效率,重視有計劃地安排每天的時間。什麼時間做什麼,已預先安排妥當。因此不希望突然來訪,打亂計劃,只有至親好友可例外。不僅平時,星期天也如此。
(5)美國人赴宴的風俗
美國人邀約誠懇,但拜訪前事先電話聯系,確定時間。若接到正式的邀約,請柬上印有"R.S.V.P.",去與不去需電話通知。大型活動請柬印有Regrets only,不參加時須通知。
(6)美國人給小費的風俗
搭計程車、到餐廳吃飯、服務生或機場人員代提行李,都須給小費。到餐廳吃飯,付小費約為百分之十至十五左右。晚間用餐小費需比白天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