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看過多少書才能和別人談文化

看過多少書才能和別人談文化

發布時間:2022-11-29 18:25:26

❶ 《如何談論一本你未曾讀過的書》:打造個人文化素養

法國的作家、文學教授皮耶·巴亞德寫了一本名叫《如何談論一本你未曾讀過的書》的書,書中的觀點是讀書是不用讀完的,不止不用讀完,甚至你可以對著一些你從來沒讀過的書去高談闊論。對比於當下的浮躁社會,高節奏的生活,認認真真,踏踏實實靜下來讀書幾近成為一種奢望。一則社會總體沒有良好的讀書氛圍,一切都是以「賺錢多少」為普遍的價值觀,衡量一個人的成就時不是這個人讀了多少的書,還是賺了多少的錢。二則忙忙碌碌的工作不允許,很多人是工作了一整天,非常辛勞疲憊,有的晚上回家還要照顧孩子,如此辛苦了一天就再也沒有激情和力量去研讀一本書。最後,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個人愛好,修養層面的因素。一個人如果非常熱愛讀書,那即便是身處鬧市之中也會不受其擾,安心靜心讀書。顯然這是非常少見的,從廣大群眾范圍出來,更多的是達不到此類投入狀態的。所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個良好的閱讀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那這本書的許多觀點就可以給大眾一個嶄新的閱讀視角,提供一個可供借鑒的閱讀方法。 這兩點相信大家在現實生活中是經常能過遇見的,比如《三國演義》,很多人都說讀過了,小時候就讀過的,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夠系統條理的理順三國的總體脈絡,用比較流暢的話語給予相關歷史事件一個總體的表達概述,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好像是那樣的吧?」如果一本書讀完連對這本書的總體感知都沒有的話,我認為,這本書,雖然你讀過,但是我不承認你讀過。因為你和許多沒有讀過的人一樣,不能進行交流與溝通,那是毫無意義的。 作者在文中同時提出來有一種「內在書籍」這個觀念,所謂「內在書籍」是什麼呢?就是就算你把一本書看完了,讀過了,可是你往往還是會沒辦法真正讀到那本書的意思。或者准確的講,沒有一本書是任何人都能夠把它完全摸透的。這里就參考了接受美學,或者詮釋學的理論。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在看任何一本書之前,都已經有一些先存的判斷,或者是偏見,會影響、妨礙,或者促成了我們對這本書的理解。而這些我們先前的偏見跟認識,你就可以叫做是一本「內在書籍」。 除此之外,巴亞德還提出一個概念叫「虛擬圖書館」。什麼叫虛擬圖書館呢?就是我們這個社會裡面,總有這么一些書,雖然我們不是每個都讀過,但是我們每個好像都知道它大約是在講什麼,都對它做很多的評論。那麼於是我們對它的這些評論,甚至蓋過了這本書原來具有的地位,跟它實際的含義。那麼這些圍繞著它的所有的討論,圍繞這些書組成起來的巨大的文化遺產,就可以叫做是虛擬圖書館。 「內在書籍」相當於主觀層面的存在, 「虛擬圖書館」則相當於客觀層面的存在。兩者同樣不可避免。 關於「內在書籍」,「一千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能很好的說明問題。 關於「虛擬圖書館」,生在社會主義的中國,更能真真切切,身臨其境的感受到強大乃至悍跋的「虛擬圖書館」的存在。比如說馬克思主義,相信很多人並沒有真正認真讀過馬克思。但是為什麼很多人總是侃侃而談的,談到《馬克思主義》很多的術語或概念呢?原因是因為在我們國家這個生長環境、教育體制底下,你是不需要認真讀過馬克思,你都能夠說出幾句《馬克思主義》的東西的,這就叫做虛擬圖書館。所謂一個有文化修養的人不是一個親自讀過馬克思,讀過《聖經》的人,而是很了解別人怎麼談它的人。這時候你才能夠跟所有其他人溝通、對話。因為如果你真正看過那些書,說不定你會發現一些跟別人不一樣的想法,你反而沒辦法把那本書當成一個溝通的語言,去跟別人溝通了。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講,難怪巴亞德就認為,讀不讀完一本書都不重要了。 關於讀書認知的問題廓清了,破而後立。下面要解決的是閱讀方法的問題。 作者在文中推薦給我們的一個閱讀方法,是什麼方法喃?叫做全面關照的方法。什麼意思呢?他舉了一個例子。就是以前奧匈帝國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叫做穆其爾,他有一本書叫做《一個沒有個性的人》。在這個故事、這個小說裡面,有這么一個角色,是一個圖書館管理員,他向別人解釋說,他這個圖書館管理員的位置之所以做的好,這個專業他做的行,是因為這個圖書館裡面每一本書他都沒看過。那麼這能夠嗎?可以的,為什麼?他說正因為他每一本書都沒看過,他才能乾的好。理由就是他不研究任何一本書,他不陷入任何一本書,但是他非常清楚,這些書它們彼此的關系,它們在文化上的地位。於是作者就說,這就叫做全面關照。就是你在這個集體圖書館裡面發展出來定位技巧,也是適用於每一本單書。所謂文化素養是指很快的在書中找到自己的方向,而這並不需要把整本書讀完。 的確,在這個功利浮躁的社會中,當快速點擊瀏覽網頁似對於問題不經大腦思考「淺閱讀」方式成為一種閱讀習慣,當我們面對市場上琳琅滿目花樣繁多的書籍並且裡面有太多書不值得我們把它讀完,但我們怎麼知道不值得呢?就是因為你有一套修養,你一摸這本書,你就知道這個梗概是什麼,也許並不用看,你就已經了解它要講什麼。

❷ 看什麼樣的書籍能有助於自己和人的溝通呢讓自己學習!

如果看一書就能達到那樣的效果,那這個世界上還會有人因為這個而煩惱嗎?
要想讓對方喜歡和你說話只有一個方法,語言是發自內心而溢於言表,所以你要在加強自己修養上下功夫,多學習、多鍛煉,培養自身良好的性格,這才是人際交往的根本。至於一些技巧,剛好我寫了一篇這方面的論文,可以給你參考一下:

說話水平的高低,將直接關繫到人際關系的好壞。我們可以看看周圍的人,那些能說會道的人往往更容易受人尊敬或喜愛,易於贏得友誼、信任、支持和幫助。而不太會說話的人,每每說起話來語無倫次、話不投機,讓他人沒有與其對話的興趣,因而常常使自己處於困窘、被人冷落和遺忘的境地。
從這兩個方面我們可以認識到語言表達能力的現實意義。而高超的語言表達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你不斷豐富自身閱歷,需要有計劃、有步驟的學習和實踐。
(1)文化知識使人言之有理
文化知識包括天文、地理、歷史、文學、藝術、哲學等等,這些知識也常常濃縮為成語、典故、佳句、名言、格言、警句之類,它們不僅幫助我們陶冶情操、提高修養、開拓視野,也能夠使我們的言辭更加具有感染力、說服力和吸引力。可以說,這類知識是我們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而這類知識的獲得,需要孜孜不倦的學習,「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便是經驗之談。除了從課本上學外,還要向懂得這些方面知識的人學習,再不斷地吸收轉化,讓這些知識在你的腦海里沉積下來。慢慢的,當你達到「腹有讀書氣自華」的境界的時候,說出來的話自然就會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2)專業知識使人言之有物
這在我們工作當中體現得特別明顯。用我們的話來講,不管是向上匯報工作,還是向下安排工作,至少你要說得出一個「一二三」來。如果你說不出來,就要想想為什麼。其實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緊張怯場,二是不懂。前者就要多練練「膽」,後者就應該扎扎實實地學習,然後多多地實踐。千萬不要不懂裝懂,官腔、套話一大堆,在那裡「打哈哈」,那樣的話是經不起推敲的,一但人家識破你了,就會認為你這個人太「虛」。這顯然不是我們溝通的目的。所以,要熟悉本專業的知識,精通本崗位的業務,才能言之有物,把話說到點子上。
(3)世事知識使人言之有度
世事知識指的是社會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常識,比如:風土人情、習俗掌故等等。這類知識不需要你潛心鑽研,只要你的人生閱歷豐富了,它自然會增長,如果你再留心一下,它就會增長得更快。俗話說「可以沒知識,但不能沒常識」,對於部隊的人來說更是如此。基層中隊里的人都來自五湖四海,大家生長的環境不一樣,讓我們有了不同的生活習慣、宗教信仰、民族禁忌等等,我們在與別人溝通的時候,就應該要考慮到這些方面,不然在言語上沖撞了別人還不自知。另外,我們大多在外省服役,以往在家裡積累起來的世事知識可能就不適合駐地的情況了,這就需要我們入鄉隨俗,積極的去了解駐地的風土人情、習俗掌故等,也就是當地的文化底蘊,努力把自己「溶」進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盡快地消除隔膜,達到最好的溝通效果,提高我們的社交能力和工作效率。
(4)處世知識使人言語得體
在為人處世當中,一個人會不會說話往往反映出他會不會做人。而要想自己說出與當時情境相適宜的話,就必須掌握一些起碼的處世知識。其實,我們只要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在待人接物、走親訪友、探病問候、打電話、送禮贈物等等日常生活當中都有一套不成文的習慣說法,這些約定俗成的規矩就是我們應該加以掌握的。還有就是說話的時候盡量考慮聽者的感受。比如:「失意人面前莫提得意事」,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更不能在言語上攻擊別人最脆弱的地方等等。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但只要我們能推己及人、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將心比心地去理解別人。那麼,要做到言語得體、有禮有節是不困難的。
這里提醒大家一點:語言表達能力的強弱不是以說話的多少來衡量的,我們所指的「能說會道」是讓你把話說到點子上,恰到好處地表達出自己的語意,而不是讓你口沫橫飛、廢話連篇。

❸ 我看過很多的書,應該炫耀一下是吧,要不人家怎麼能知道我有文化呢,只是炫耀的方式是個大學問

如果一本書只有靠炫耀才有用,那你還是別看了。炫耀的真正價值不是文化本身,而是文化的深韻,否則你不過就是紙上談兵。
所以用文化的深韻去顯示自我,才是你的才華,否則就是書獃子。

❹ 能不能談談有文化跟讀書的多少有關系嗎

有文化跟讀書的多少是有一定關系的,但是有很多沒有讀書的人,她的生活閱歷也是有文化的體現,有的人情商很高,跟讀書多少是沒有關系的。

❺ 讀什麼書才能讓自己顯得更有文化

身邊有這樣的一個大神,只要你告訴他一個人的名字,立馬能告訴你相關的典故和詩句,大肆的解釋一番。

那天他就解讀了我的名字,說我爸媽對我一定抱有很大的期望,我燦然一笑,然後告訴他,真的是想多了!

但這個大神真的是學識好淵博啊,於是我磨了他好幾天,求他給我推薦書籍,結果這貨告訴我,只要是看書就能長知識!

事後想想,看書若是抱著這么功利的心也沒辦法汲取精華,所以想要通過某一本書籍而貫通簡直是天方夜譚。

但自己也想像大神那樣腹有詩書怎麼辦?

首先看歷史書,跟別人說話的時候能夠古今中外簡直棒呆了!看電視的時候還能找bug,哪裡演錯了一看就看出來了,跟別人點評電視劇的時候這個技能狂拽炫酷啊!

第二,看詩詞,千年文化都凝聚在裡面了,時不時的在空間裡面發上一句半句,感覺整個氣質都提升了,看到美麗的景色的時候再也不用擔心不能出口成章了呢!

第三,看名著,經久流傳而不衰肯定是有其獨到的韻味,而且還有很多的評論家的點評,可以通過自己閱讀的心得與其對照,看自己究竟是差在那裡。

讀書的時候切記心浮氣躁,為了獲得什麼而讀書,功利心會使你體會不到作者細微語言裡面的深意。靜靜的讀一本好書將它讀透,感受裡面的語言,人文風貌,故事的起承轉合都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人生重是要有點不為什麼的堅持,就讓讀書成為這件事情吧,當愛上讀書的時候,自然就是有文化底蘊的時候了。

❻ 要看完哪些書才能說對中國文化有了解

可以參考這套書:《中國民族發展史(上下冊)》, 作者:王文光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書籍簡介:本書稿詳細論述了中國民族發展的歷史,全面展示了中華各民族從孕育、形成到發展的概貌,以及形成多元一體格局的漸進過程。全文歷史脈絡清晰、人物事件詳實,文字語句流暢,體例結構合理。 本書稿是一部有關中國民族發展史的理論專著,對於論證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滿意請採納

❼ 看什麼書能提高自己的談吐素養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再跟人打交道的時候讓別人感覺談吐不凡,出口成章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❽ 我覺得自己現在文化淺薄,肚子里根本沒墨水,跟一些人說話沒有談資,需要先讀什麼書,其實我還是蠻愛讀書

強烈推薦讀《周易》,宇宙真理學,學好後,心理素質不是一般的好。

❾ 有文化跟讀書的多少有關系嗎

一般社會上說誰誰誰有文化,通常都是給人的一種印象或者一種感覺,無論是高學歷的人還是懂得多,涉獵廣泛的人,都是一種形容或者主觀上的感覺,你覺得他有文化那麼就是有文化。有文化跟讀書是有很大關系,但不是絕對的關系。給人有文化的感覺是學習吸收運用的一種體現,而上學讀書只是一種效率較高的學習方式。再談談有文化與有素質,有文化的人不一定有素質,有素質的人也不一定有文化,但是,在整體比率下,有文化學歷高的人也有素質應該佔比要高一些。

❿ 文化水平不高,想多看書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交流談吐。請問平時看哪些書好呢說話有時老是蹦不出詞。

平時可多看這幾類書:
一、文學類:1、可以增長自己的見識,不出門,便可知天下事.
2、可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3、可以使我們變的有修養.
二、詩詞類:古人雲:「腹有詩書氣自華」,多讀一些詩詞,潛移默化地就會對你產生影響,影響你的氣質。你有看過詩詞大學嗎?你面的人各個飽讀詩書,說話的氣質就是和一般人不一樣。
三、散文小說類:這類書籍其實裡面有很多的生活哲理,個人喜歡龍應台系列的,還要三毛寫的小說,都覺得非常好,一點不做作,很真實!其中,龍應台在《親愛的安德烈》中有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四、其他類、其實只要是有營養的書籍都可以大量閱讀,通過大量閱讀,你就感覺到自身和別人談話時會很有話說,因為無論對方說什麼話題,你都很了解!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見解,僅供參考,若覺得好,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看過多少書才能和別人談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