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雅文化,什麼是俗文化
近來學界普遍關注著這樣一個話題:進入市場的文化是否將變得低俗?雅文化和傳統文化、精英文化是否將走向衰落?時尚文化、俗文化、大眾文化的發展,將帶來文化繁榮還是導致「文化沙漠化」?
什麼是雅文化?什麼是俗文化?
什麼是雅文化?什麼是俗文化?在一些人的潛意識中,視古為雅,視今為俗;以寡為雅,以眾為俗;以遠為雅,以近為俗;以靜為雅,以動為俗;以庄為雅,以諧為俗;以虛為雅,以實為俗。
我以為在這種觀念中存在著一種簡單化的傾向,即以少數人的口味為准,把自己所欣賞的文化風格當做了惟一的標准,它忽視了大眾世俗生活的文化權利。在我看來,這是應該摒棄的陳腐偏見。因為說到底,大眾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礎,是最本真的「文化文本」,是民族文化偉力的根源。沒有了普通大眾的世俗的生活,人類文化就將失去生命力的源泉。
對於雅文化、俗文化和精英文化、大眾文化之間的聯系,我以為要有具體的分析判斷,不能輕易在它們之間畫等號。不要以為大眾文化只能是粗野簡陋的,而精英文化則必然是高雅精緻的。事實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創造中具體地顯現和接受評判的,並不是誰家固定不變的專利。不要忘記,我國千古名篇《詩經》中的作品,原本是當時的民謠俚曲,卻可以成為後世的風雅之師;而許多當年被視為風雅之極的宮廷御制、狀元文章等,如今卻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歷史的垃圾。此外,如《水滸傳》、《西遊記》等小說,京劇、越劇等戲劇,中國傳統工藝等,都是來自民間的大眾文化、「俗」文化產品,現在則成了傳統文化的瑰寶,成了雅文化。應該說,不論大眾的還是精英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俗」和「雅」。都有自己從低向高、從淺入深、從粗到精的發展提高問題。
歷史證明,大眾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貴和優美;而精英文化也難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們的俗氣、無聊和空洞。只有憑借創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勞動,而不是憑借某種身份,才能產生精品。對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說來,都是如此。
「雅」或「俗」本身是對文化現象品位的一種描述和判斷,它以文化產品和文化行為的質量為中心,並不是對文化主體(精英或大眾)的界定,不應該將二者輕易地等同或混淆。
怎樣看待「文化重心下移」?
當前,伴隨著整個社會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在文化領域出現了「重心下移」的趨勢,普通大眾的文化需求日漸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而精英文化卻在市場上受到某種程度的冷落。一些人稱之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濫」。我以為,對此應有冷靜清晰的思考。
「文化重心下移」應該說是一種具有歷史合理性的進步,是我們的文化「為人民服務」之必須,因此決不是什麼壞事。每一個不把自己同大眾對立起來的人,都不應該視之為「危機」和「失落」,而應視之為一種「歸位」和生機。因為多年來,為民眾所樂於和便於參與的文化形式並不豐富,相反是太貧乏了。至於雅文化的「失落」,則應該從其他方面找原因。比如:我們的雅文化發展機制本身如何?它是否適應時代的要求?是否擔起了應有的責任?是否表現出了應有的活力和水平?等等。而這里思考的前提,應該是澄清這樣一些基本觀念:俗文化和雅文化、大眾文化和精英文化之間,究竟是相互依存、共生共榮的關系,還是互相排斥、此消彼長的對立關系?這就需要我們從根本上作出新的理論定位。
重新定位文化的生產與消費
我主張用馬克思關於人類「三大生產」的理論來指導,以文化上的「生產與消費」的理念和思路,而不是以主體分裂和價值對立的觀念,來把握所謂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這樣才能走出傳統觀念的誤區。
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中,文化活動也和物質生產生活一樣,有生產和消費兩大基本環節:一個是社會文化文明成果的創造生產過程,一個是社會已有文化文明成果的消費過程。這兩個方面有統一的本質:它們歸根到底是人自身的再生產、再創造活動。一切社會文化現象的價值可以定位於這兩個方面:它們或者滿足人和社會進行文化生產的需要,或者滿足人和社會文化生活消費的需要。前者意味著不斷為社會的文化生產、創造和更新注入活力,後者意味著直接成為人們社會文化生活的對象資源,使人們享受文化和文明的成果。與此相應,我們可以將各種文化現象,包括各種文化活動和文化產品在內,區分為「消費型」和「生產型」兩種。
因此,我們可以將所謂雅文化與俗文化或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之間的關系,理解成文化上的「生產」與「消費」的基本關系。它的意義在於:對於我們這個社會和我們這個時代來說,「精英」與「大眾」的主體分層並不意味著,也決不應該理解為是人與人之間在文化佔有上的分裂和對立,而應該合理地理解為,是同一文化體系自身結構和運轉中的分工與合作;同樣,「雅」和「俗」的文化定位,也可以看成是文化結構的不同層次、文化發展的不同階段、文化成果的不同水平,而不是彼此根本排斥的對立形態。
生產與消費互動防止「文化沙漠化」
糾正俗文化和雅文化、大眾文化和精英文化簡單對立的觀念,確立文化生產與消費良性互動、和諧發展的新理念,是在日益走向市場化的條件下防止「文化沙漠化」的關鍵所在。
所謂文化生產與消費的「良性互動與和諧發展」是指:一方面,讓文化消費的需要,特別是它的發展需要,盡可能成為文化生產的需要和動力,以促進文化生產的發展更新,並保持與大眾消費更密切的聯系;另一方面,讓文化創新生產的成果,盡可能快地轉化為消費的需要和動力,以幫助大眾文化不斷地上升到新的境界。
文化的生產與消費之間的雙向趨近,達到互相支持、互相促進、互相轉化,是一個社會文化體系有良好機制的標志,也是一個社會文化優越狀態的整體表現。它呈現出的是一片文化繁榮、充滿生機、欣欣向榮的景象,猶如一片「生命的綠洲」;與之相反,如果一個社會的文化體系中,發生了文化生產與消費、「雅」與「俗」之間的分離和對立,那麼不要多久,這個社會就將呈現出一派「文化沙漠化」的景象。
「文化沙漠化」的直接根源和核心標志,是文化創造力的衰竭和文化生產的低俗化。文化是與人的生存發展相聯系的,只要人們仍在生活,就不可能沒有文化。問題的關鍵在於有什麼樣的文化———沒有文化生產的發展,就意味著沒有雅文化的創新,沒有雅文化的創新,就沒有俗文化的提高,於是整個社會在文化上就停滯、就老化、就「沙漠化」了。
總之,沒有文化生產只有文化消費的社會,就會成為可怕的「文化沙漠」。要想保持文化,特別是文化生產的良性狀態,避免發生「文化沙漠化」的後果,就需要全面地、均衡地理解和掌握文化上的多種辯證關系,包括文化上的一元與多元、統一性與多樣性、生產與消費、文化生產的外部環境與內部機制、精英與大眾、雅文化與俗文化、文化自身的創新發展與滿足社會需要、群眾文化生活中的普及與提高等等之間的關系。
這里,處理好文化體系自身生產與消費的關系,具有總體性的基礎地位———不僅要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充分落實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實現大眾消費型(含次生產和再生產型)文化資源的優化配置;而且要調動整個社會資源,著眼於高層次先進文化的發展,實現生產型(原創型、創新型、提高型)文化體制的健全完善。我們的目的在於造就新的「文化生產與消費積極互動」、「雅文化引導俗文化不斷上升」的良性機制。
相關鏈接
消費型文化,是指直接進入文化消費領域、滿足人們日常文化需要的產品和活動,也包括為了直接消費而進行必要的再生產(復制)和輔助性創造活動。它們總體上處於文化消費的水平,是重復性的,並不改變現有的文化層次。
生產型文化,首先是指各種原創或首創的創造性活動及其成果,其次還包括滿足文化生產需要,即對文化創新起推動作用的其他社會現象和社會行為。它們是以超越現有水平的新探索和新成果為主,以「新而又新、精益求精」的要求提升人的需要和能力,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文化現象。「生產型文化」的第一成果總是「新」的、「深」的、「一次性(不重復)」的。
『貳』 如何看待文化中的雅與俗
文化」一詞,是當今社會中著重強調的,也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水平和審美水平息息相關的一個現代化詞語。文化,既可以用博大精深來形容,也可以用時尚前衛來感嘆;既可以有雅俗之分,也可以有大眾精英之別。總之,「文化」是一個可以不斷更新,包容性很強的詞語。在「文化」意義的多元發展中,雅文化與俗文化不再作為互相對立的兩種概念而出現,相反,「雅與俗」越來越以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呈現在我們的思想中。
雅文化是通過時問,歷史的沉澱而日益形成的,是文化長期積累和發展的結果,是精神活動的深層境界,它可以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文化和文明程度.俗文化是隨著改革開放而逐漸興起的一種新型文化產業.而雅俗之間又是可以相互轉化,並能做到雅俗共賞的.
一、關於雅文化
雅文化,即高雅、優雅的文化。它意在強調一種韻味和內在,是通過時間、歷史的沉澱而日益形成的。雅文化可以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文化和文明程度,是文化長期積累和發展的結果,是精神活動的深層境界,是藝術家創造精神和創造激情的高度凝煉和結晶。雅文化又是一個發展的概念,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也有其不同的思想內容和表現形式。在古代,「雅」即「正」的意思,《詩經》中分為大雅和小雅;周代人把正聲叫做雅樂;朱熹在《詩集傳》中寫到:「雅者,正也,正樂之歌也。」古人視「雅」為正統地位,認為一切音樂文學的其他要素都要以雅為中心,隨雅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在現代社會中,雅文化又被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即指那些具有實驗性、示範性、民族代表性的文化精品,包括表現重大題材具有較高思想性和藝術性的文藝創作以及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的影片、著作等。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雅文化都以其獨特的魅力與內涵帶領著文化產業的發展與進步,它是社會中文化發展的風向標,是文化進步的領頭軍,是文化更迭的新鮮血液。
二、關於俗文化
俗文化又稱通俗文化、大眾文化,與雅文化相對,是隨著改革開放而逐漸興起的一種新型文化產業。在古代也有俗文化的最初形態,如在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學史上出現的民間文學、市民文學、大眾文學、鄉土文學以及具有通俗形式的戲曲、小說、詩歌、音樂、舞蹈等。它們植根於中國的土壤,帶有中國傳統的人文色彩,經過長期的歷史因襲,形成了獨有的文化傳統,具有適應廣大群眾對文化需求的大眾化特點。而在古代,俗文化被視為「不登大雅之堂的」,不允許出現在正式的場合中。改革開放以來,在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下,通俗小說、通俗音樂、通俗舞蹈、大眾電視電影戲劇等匯為一體,很快成為全國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現在的俗文化,包括通俗讀物、流行音樂(歌曲)、通俗影視作品、大眾戲劇等等。俗文化越來越成為人們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三、雅俗之間的關系
雅文化與俗文化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之所以有雅俗之分,是由人們對它的定義來決定的,隨著時間的沉澱,雅俗之間的界限也就越來越明顯了。在古代,我們認為詩是處於正統地位的文化,是雅文化的代表者。而詞,雖然也有著和詩一樣的成就,但在當時被認為是一種粗俗的民間藝術,不登大雅之堂,以至於宋朝的晏殊在當上宰相之後,對於他以前所做的詞都不承認是自己寫的。在當時地位相差懸殊的兩種不同的文化載體,在現代看來基本已經趨同了。詞,已經作為中華民族時代精神的一種文化形式在文化長廊中熠熠發光。又如:《紅樓夢》、「三言二拍」、《金瓶梅》等,在當時被列為禁書,認為是淫穢讀物,不符合當時社會精神發展的需要,而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發現了其歷史和審美意義,隨著不斷的推敲和研究,它們終成為雅文化中「由俗變雅」的典例。
『叄』 文化的俗與雅
文化原本無雅俗,只是在做文化分類時為了方便,劃了這種成分等級。分類不得不做,因為文化林林總總太多;分類之後必須有個類名,完全可以是其他類名,但以往對文化想得不周密,隨意地命名為一撥雅一撥俗。說隨意,其實不完全隨意,其中隱含著尊卑貴賤的價值判斷,暗示了要抑什麼揚什麼。所謂俗文化,大致對應著民間文化、業余文化、現代文化,所謂雅文化,大致對應著官方文化、專業文化、古典文化。
「雅文化」的別名為「高雅文化」,典型的是交響樂,民樂合奏毫無疑問也是交響之樂,但不被稱作交響樂。「俗文化」的別名是「通俗文化」,典型的是地方戲、剪紙這些。
「流行文化」則雅俗待定,暫無歸類。
芭蕾舞為雅,扭秧歌為俗;油畫為雅,動漫為俗;格律詩詞為雅,歌詞為俗;電影為雅,電視為俗;京劇為雅,地方小戲為俗……
雅文化中有偽文化,俗文化中有劣文化。早先的俗文化可以華麗轉身為雅文化,如美聲唱法、華陰老腔均為經典。
『肆』 怎樣理解文化的「雅」和「俗」
對文化之「雅」和「俗」的兩種不同理解 對文化之「雅」和「俗」有兩種不同理解。一種理解,是取它們的價值評價含義,就是「根據文化品質的高低優劣」來規定什麼屬於「雅」文化,什麼屬於「俗」文化。比如:我們把精美的藝術成果、深刻的學術著作、文化品位極高的行為和枷搿⒊綹叩納緇崛松?硐氳瘸莆?案哐擰焙汀壩判恪保?粗?蚺卸銜?壩顧住焙汀暗退住薄U飫鐧摹把擰焙汀八住幣饢蹲牌琅幸恢治幕?窒篤肺壞母叩汀⑶槔淼納釙場⑿問降奈囊啊⒅譜韉木?凇⒆呦虻奶岣哂肫占暗鵲取U庖慘饢蹲派緇嵛幕?ㄉ枰?宰非笳妗⑸啤⒚牢?喝危?齔指哐盼幕??種朴顧孜幕??/SPAN 但是,在日常的語言和應用環境中,人們卻還是要給「雅俗」加進另一種含義,就是「根據什麼人來佔有和享用」來規定什麼屬於「雅文化」,什麼屬於「俗文化」。這樣,「雅文化」就可以和「精英文化」等聯系在一起,是指以社會上層人群為主體、滿足有較高地位人群需要的文化;而「俗文化」自然也就與「大眾文化」、「平民文化」乃至「市井文化」相聯系,指以社會下層人群為主體、滿足一般大眾需要的文化。從邏輯上說,這種理解和劃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體類型和層次,如果不加進身份等級歧視和階級偏見,應該說並不意味著「高低、優劣、貴賤」之分。 「大眾文化」並非粗野簡陋,「精英文化」未必高雅精緻 對於「俗、雅」與「大眾、精英」之間的聯系,要有具體的、實事求是的分析判斷,不能輕易在它們之間畫等號。不要以為「大眾文化」只能是粗野簡陋的,而「精英文化」則必然是高雅精緻的。事實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創造中具體地顯現和接受評判的。我國千古名篇《詩經》中的作品,原本是當時的民謠俚曲,卻可以成為後世的風雅之師;而許多當年被視作風雅之極的宮廷御制、狀元文章等,如今卻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歷史的垃圾。《水滸》、《西遊記》等小說,京劇等戲劇,中國傳統工藝等,原都是來自民間的「大眾文化」、「俗」文化產品,現在則成了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成了雅文化。歷史證明,「大眾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貴和優美;而「精英文化」也難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們的俗氣、無聊和空洞。只有憑借創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勞動,而不是憑借某種身份,才能產生精品。對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說來,都是如此。 現實生活中,人們對「雅」和「俗」有一些嚴重的誤解,甚至偏見。在某些人的潛意識中,一味地視古為雅、視今為俗;以寡為雅、以眾為俗;以遠為雅、以近為俗,等等。這是應該摒棄的陳腐偏見。因為說到底,「大眾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礎,是最本真的「文化文本」,是民族文化偉力的根源。沒有了普通大眾的世俗生活,人類文化就將失去生命力的源泉。 對「文化世俗化」現象應有冷靜的思考 就我國具體情況而言,伴隨著整個社會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在文化領域也出現了「重心下移」的趨勢,普通大眾的文化需求日漸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一些人稱之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濫」。對此應有冷靜的思考。「文化重心下移」應該說是一種具有歷史合理性的進步,是我們的文化「為人民服務」之必須。
『伍』 對雅與俗的一點認識
從對雅與俗的接觸中,讓我對雅與俗有了更多的認識,理解的雅文化與俗文化是有區別的,雅文化是一種經過了加工的俗文化,也可以說是一種升級版的俗文化。
那些俗文化就像是一個個未經加工的文化坯子,一旦經過了那些有著文學素養的人去粗取精,就會變成另外一種形式出現在世人面前。就像是一些民間傳說,經歷了數代人的累積,被那些有深厚文學功底的人藝術加工,或編輯或雕刻成了一件件藝術作品。
反過來說,一些雅文化,一旦到了市民娛樂的圈層,就需要有那些粗鄙的舉止與言行來襯托其俗的一面。若非如此,那些雅文化也不會受到眾多人的追捧,一些俗文化也就沒有了生存的市場。
也可以說,雅與俗是一種相互影響的事物,正是有了俗的庸俗,才升華出了雅的精緻。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一眼看出什麼是雅,什麼是俗。之所以如此,因為每一個人心裡都會一種高貴的自戀,對於一些上不得檯面的事物會自然的產生一種排斥心理。
這種排斥心理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乃至於對一些看不懂的事物也會產生強烈的抵觸,這就產生了一個現象。對於一些耳熟能詳的事物容易接受,對一些有難度的事物就會產生厭惡之感,由此帶來的結果是俗文化很容易流行於民間,雅文化更多的會在小眾的人群中傳播。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雅文化是一種精神層面上的升級,其中的內涵更多的是對一些抽象的事物進行藝術加工,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對於深耕於雅文化的人來說,也會在世俗間流行的文化中找到雅緻與精巧。
就像一些名著的作者,他們的思想深度決不是泛泛之輩,可以把眾多的人物刻畫的入木三分,給芸芸眾生描繪出一面面人性的鏡子,這種境界如果沒有多年的學識積淀是很難做到的。那些用思想和學識建構出來的大廈,讓世人仰為觀之,正是有了對各種復雜事物的高屋建瓴解構,才讓人們洞悉到俗中看不到的一面。
也可以說,俗文化是孕育雅文化的土壤,如果沒有了俗文化的爭奇斗艷,就不會演化出雅文化的異彩紛呈。雅與俗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那些雅文化常常是從俗文化之中脫離出來的產物。
沒有俗這塊土地的滋養,就不可能生出雅的文化奇皅。由此來看,曾經被人們詬鄙的一些俗,正是人們低劣行為的鏡子,一旦登上雅的舞台,就會引起人們的反思,並且從中得到新的認識,從而獲得某些啟示,由此帶來的是思想上的升華。
『陸』 "談談中國的雅文化和俗文化."
籠統的說,雅文化就是文人文化,包括詩詞歌賦;而俗文化就是民間文化,包括民謠俚語。
"雅"與"俗"是相對而言的,實際上,消遣娛樂沒有絕對的雅俗之分.那些雅的娛樂項目,如琴棋書畫,常常被附庸風雅的俗人庸俗化.而那些所謂"俗"的娛樂項目,也常被清風高古的文人墨士賦予無限風雅.
琴——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
士林聚首,撫琴吟詠,相互唱和,是不同於凡夫俗子庸俗應酬的高雅精神享受.
士人獨居,讀書作詩疲倦之時,撫琴靜養,可以調節身心疲倦.
所以琴是一種高貴的身份,學識,氣質,品味的象徵.
棋
棋.指圍棋,古代稱為"弈".歷代名士多樂"棋"不疲,不少文人筆下都記載了玄機莫測,雅趣盎然的弈棋場面.
杜甫的詠棋詩最多,有"楚江巫峽半雲雨,清簟疏簾看弈棋"的名句,將山,水與弈棋融繪成畫;而"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的詩句,則記述了他與妻子畫紙為棋盤,對弈娛樂,讓小兒彎針為鉤,去池邊釣魚的家庭生活的無限樂趣.
白居易常以詩酒琴棋為四友,"興發飲數杯,悶來棋一局".他棋癮很大,常"圍棋賭酒到天明".
圍棋的無窮樂趣恐怕是凡夫俗子所無法知道的.
書法——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書.指書法,包括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歷代專攻書法,卓然成家而名重千古著不乏其人,如王羲之.但更普遍的是許多讀書人常以書法自娛自樂,陶冶性情.他們有的多方搜羅名家名作,觀賞把玩,凝視字里行間所體現的節奏和韻律,觸摸作者的情感脈搏並發出共鳴.有的人乾脆工筆描繪,在恬靜和淡泊中得以鬆弛.這正如昔日蘇東坡所言:"名窗凈幾,筆硯紙墨,皆極精良,亦自是人生一樂."
畫
中國畫分為人物,山水,花鳥等類別.中國畫重想像求神似,無論潑墨寫意還是鑒賞品玩,都要求具有神韻,含蓄,象徵,意境的個人審美品格,這是畫的大雅之所在,也是詩,書,畫往往渾為一體的根本原因.
中國歷史上產生了不少詩,文,書,畫方面的全才.如唐代王維,既是大詩人,又工書法,還精繪畫.蘇軾對此評論道:"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認為詩,書,畫皆是士人心跡的自然流露,"詩不能盡,溢而為書,變而為畫".
對士人來說,家存幾幅名畫,閑來番卷觀賞,領略大自然的秀美,參悟人世間的哲理,清心名志.而文人交友,互贈墨畫,絕無銅臭之氣,卻倍感淡潔如水,風雅之性,與聲色犬馬判若宵壤.
由於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個體情趣的差異,雅文化還包括歌舞,養花,品茗,收藏等.總體上看,雅文化以娛樂和修性為主要功能,在內容和形式上帶有"雅"的印記.
下里巴人同玩"俗"
在雅的世界之外,還有一種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人頭攢動的瓦舍勾欄中成長起來的野俗而生動的市民文化,即"俗"文化.俗文化主要體現在平民百姓對酒,玩鳥斗蟲,賭博游藝等的偏愛.勞動之餘,他們以此調節生活,尋找娛樂.
飲酒
飲酒.原是一種雅俗共享的娛樂,後更為俗化.飲酒的形式分聚飲和獨酌兩種.聚飲的樂趣在於幾位性格相似,感情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一人有愁,壺酒相助,大家分憂;一人高興,舉杯相慶,眾人快活.聚飲中最熱鬧的是民間遇喜事,逢節日喝喜酒.日常生活中,聚飲有數,獨酌則是易得.單影隻身時,自酌慢斟,讓人世間的憂患和不平在酒中化為烏有.
玩麻將
玩麻將.古代叫博弈戲,後來演變成葉子戲,馬吊牌和紙牌,清末發展成正宗的麻將.因為麻將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娛樂性和益智性,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流行廣,影響大,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最盛行的娛樂形式之一.清朝有書記載:"上自公卿大夫,下到編氓徒隸,以及秀房閨閣之類無不好賭.以為休閑之具,日夜不休."連一向以嚴刑峻法著稱的雍正皇帝對此也很認可,認為這是一種消遣,是"適趣之戲具",適當加點"彩頭",可以增加一點競爭性,提高趣味.但是,麻將又是一柄雙刃劍,很容易以麻代賭,賭博成癮,玩物喪志.
除此以外,傳統俗文化還包括雜技,魔術,訓獸表演,口技,相聲,木偶戲,套圈打彈,武術,盪鞦韆等等,形式多樣.俗文化以消遣和娛樂為主要功能,在形式和內容上均帶有明顯的"俗"的印記.然而正是這種來自於廣大民眾的"俗",才使其比雅文化更有鮮活力.
總結
雅文化代表以士大夫為主體的統治階級的趣味,只佔統治階級的上層文化,俗文化代表以農民為主體的被統治階級的愛好,屬於文化的下層.雅文化經過歷代相傳精心琢磨日益精巧細致並衍化為兩個分支:一方面衍化為一整套的社會制度和煩瑣的風俗,禮儀,一方面流變為琴棋書畫的藝術門類.俗文化由於受到壓抑,一直得不到充分的發展,而且受上層文化的影響較深,呈現出很粗糙的狀態.
其實,大眾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礎,是最本真的"文化文本",是民族文化偉大的根源.沒有了普通大眾的世俗的生活,人類文化就將失去生命的源泉.
『柒』 《什麼是雅文化什麼是俗文化
雅文化是在人類活動以及勞動過程中,產生的以「高雅、典雅、幽雅、儒雅」為顯著特點的文化。
俗文化其實就是通俗、大眾化的文化,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文化。
雅文化源於俗文化,精於俗文化,
提煉雅。雅文化源於俗文化,精於俗文化,高於俗文化
。
雅文化的基礎是俗文化,雅文化不能脫離俗文化而獨自存在。
『捌』 怎樣理解文化的雅和俗
①對於文化的理解,不少人認為「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而「大眾文化」則是「低俗」的。其實,文化歷來就有「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之分。那麼,這種劃分的依據是什麼,又意味著什麼?
②對文化之「雅」和「俗」有兩種不同理解。一種理解,是取它們的價值評價含義,就是「根據文化品質的高低優劣」來規定什麼屬於「雅」文化,什麼屬於「俗」文化。這里的「雅」和「俗」意味著評判一種文化現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淺、形式的文野、製作的精糙、走向的提高與普及等等。這也意味著社會文化建設要以追求真、善、美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③但是,在日常的語言和應用環境中,人們卻還是要給「雅俗」加進另一種含義,就是「根據什麼人來佔有和享用」來規定什麼屬於「雅文化」,什麼屬於「俗文化」。這樣,「雅文化」就可以和「精英文化」等聯系在一起,是指以社會上層人群為主體、滿足有較高地位人群需要的文化;而「俗文化」自然也就與「大眾文化」、「平民文化」乃至「市井文化」相聯系,指以社會下層人群為主體、滿足一般大眾需要的文化。從邏輯上說,這種理解和劃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體類型和層次,如果不加進身份等級歧視和階級偏見,應該說並不意味著「高低、優劣、貴賤」之分。
④對於「俗、雅」與「大眾、精英」之間的聯系,要有具體的、實事求是的分析判斷,不能輕易在它們之間畫等號。不要以為「大眾文化」只能是粗野簡陋的,而「精英文化」則必然是高雅精緻的。事實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創造中具體地顯現和接受評判的。我國千古名篇《詩經》中的作品,原本是當時的民謠俚曲,卻可以成為後世的風雅之師;而許多當年被視作風雅之極的宮廷御制、狀元文章等,如今卻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歷史的垃圾。《水滸》、《西遊記》等小說,京劇等戲劇,中國傳統工藝等,原都是來自民間的「大眾文化」、「俗」文化產品,現在則成了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成了雅文化。歷史證明,「大眾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貴和優美;而「精英文化」也難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們的俗氣、無聊和空洞。只有憑借創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勞動,而不是憑借某種身份,才能產生精品。對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說來,都是如此。
⑤現實生活中,人們對「雅」和「俗」有一些嚴重的誤解,甚至偏見。在某些人的潛意識中,一味地視古為雅、視今為俗;以寡為雅、以眾為俗;以遠為雅、以近為俗,等等。這是應該摒棄的陳腐偏見。因為說到底,「大眾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礎,是最本真的「文化文本」,是民族文化偉力的根源。沒有了普通大眾的世俗生活,人類文化就將失去生命力的源泉。
⑥「雅俗」本身是對文化現象品位的一種描述和判斷,它以文化產品和文化行為的質量為中心,並不是對文化主體的界定,不應該將二者輕易地等同或混淆。同時,在如何看待「雅、俗」與「精英、大眾」之間相互關聯的問題上,則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出人們在文化觀念上的根本立場和思維方式的差別。
⑦就我國具體情況而言,伴隨著整個社會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在文化領域也出現了「重心下移」的趨勢,普通大眾的文化需求日漸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一些人稱之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濫」。對此應有冷靜的思考。「文化重心下移」應該說是一種具有歷史合理性的進步,是我們的文化「為人民服務」之必須。
『玖』 現代社會的雅文化與俗文化包括哪些
俗文化一般指民間的通俗文化,它的特點是樸素易懂,便於流行。如俗語、諺語、歇後語、民謠等即是。改革開放後群眾中流傳的順口溜實際上是種現代民謠,它諷刺和針砭時弊,反映了民心民意和民情,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例如一些諷刺腐敗現象的歌謠就屬此類。
雅文化是指由專業人員創作或表演的作品,例如芭蕾舞、歌舞劇、京劇、交響樂、律詩、填詞等,都不是很容易掌握的文化技能。
『拾』 俗文化和雅文化,他們之間有什麼差別
我們經常會聽到俗和雅這個詞,經常看到不同的事情,有俗和雅不同的評判標准。我們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知道什麼是俗,什麼是雅,但是你讓我們說,我們卻說不出來。尤其是俗文化和雅文化,他們並不是遙遙不可相觸及的,他們的關系根據其他來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雅文化可以有俗的表現形式,俗文化也可以優雅的精髓。這兩者的差別大多就是表現形式和接觸圈層的不同。
俗文化和雅文化都是我國文化的一部分,它們對於我們每個人的作用是一樣的,雅文化不一定是陽春白雪,俗文化也不是下里巴人,它們都是各有所長,各自的相互補充,中國傳統文化,不同地區的人們,不同階層的人們都能夠享受同一種,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我們要向前看,繼續前進,將中國傳統文化繼續的普及,去進入到更多人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