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傳承傳統醫學文化
1)要推動傳統醫學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要保留傳承傳統醫學文化的精髓,作為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2)傳承傳統醫學文化,要改造傳統文化中的消極因素,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3)傳承傳統醫學文化就是要使傳統醫學文化與當代醫學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Ⅱ 當代大學生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學習、傳播、傳承回答)
學習方面: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 ;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學加以改造或剔除。
傳播方面:
多提倡漢文化的節日和習俗等,方言是一個不可少的一樣,一帶水土養一帶人,所以必須要有自己的語言,才能懂得自己家鄉的風俗。
傳承方面:
儒家思想已經根深蒂固,對人有禮,客客氣氣,對老幼婦女尊重禮讓,對父母孝順為上等等。
(2)醫學生如何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擴展閱讀:
當代大學生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就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第一,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的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教育自己,不斷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
第二,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之一,即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第三,要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
第四,要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時代風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當代大學生應該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標尺,規范自己的行為,成為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Ⅲ 如何繼承與創新我國醫葯道德優良傳統內容
摘要:職業道德教育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重要內容之一。醫學院校對醫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不僅要遵循一般高等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普遍規律,而且必須結合醫學院校和醫學職業活動的特點,側重加強醫德教育,醫德教育是高等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傳統醫德教育對培育醫學生的民族精神、人文精神,牢固樹立醫學專業思想等方面具有現實意義,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若再以單純的傳承傳統醫德觀念,難以適應社會主義醫療衛生工作發展的需要,實踐上探討傳統醫德的傳承和提高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實現路徑,已成為歷史的必然。
關鍵詞:職業道德教育;高等醫學院校;傳統醫德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道德品質的培養是其重要內容之一,職業道德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在他的職業領域的反映。醫學生是未來的醫務人員,醫學院校對醫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不僅要遵循一般高等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普遍規律,而且必須結合醫學院校和醫學職業活動的特點,側重加強醫德教育。傳承轉換,弘揚創新傳統醫德,是發展高等醫學教育事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亟待解決而且很有意義的研究工作。
1醫德教育是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職業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動。職業道德就是為了調節和約束從業人員的職業活動而形成和制定的行為規范。它們廣泛滲透於職業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僅對各行各業的從業者具有引導和約束作用,同時也是保障社會持續、健康、有序發展的必要條件。職業道德教育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重要內容之一。結合醫學院校特色和時代特徵,提高醫學院校大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培育高尚的職業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
醫學院校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醫葯衛生預備隊和生力軍的主要地方。醫學生的道德直接關繫到他們走上醫療工作崗位後行業的道德,也會對整個社會的道德帶來直接影響。學校的職業道德教育是促使醫學生形成較穩定的醫德品質,並在以後職業實踐中轉化為自身的醫德行為的重要手段。以醫學職業道德教育為切入點,加強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實現把醫學生培養成身心健康的社會人、合格的醫務工作者這一思想政治目標的有效途徑。以醫學職業道德教育為切入點加強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能夠顯示出職業道德教育的特點,又能充分體現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體的整體素質教育的目標。
1.1以醫德教育為切入點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醫學生自身成長的需要,有利於促進醫學生的成長成才。
我國現階段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和道德觀念的多元化,不可避免地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醫學生的思想道德。所以在他們自身成長的這個特殊階段中,加強融入職業理想教育,使醫學生們通過所掌握的醫德規范來把握未來醫生職業的本質特點和義務要求,具備良好的適應、認識和改造社會的能力;提高醫學生道德修養的積極性和自覺能動性,使他們結合自身特點和專業實際,認清自己的道德要求,從而達到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的效果,這是醫學生道德教育的最大實際,也是醫學生進入社會立足,自身成長的需要,有利於促進醫學生的成長成才。[1]
1.2有利於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
建設和諧社會,和諧的醫患關系是重要的基礎和重要的部分,而醫學工作者的人文知識、倫理道德、職業精神,是和諧醫患關系的重要基礎。如何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指導學生用好所學的知識,這就決定了對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注重理論性,更要注重實踐性。
層出不窮的醫患糾紛,深刻凸現了當前我國醫德危機的嚴重性。如何解決這一危機就成了一個事關和諧社會建設的重大課題。傳統醫德的發掘並以此來約束醫務人員,不啻為解決醫德危機的一劑良葯。
1.3有利於弘揚中醫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在新的歷史時期,弘揚創新中醫傳統醫德,是發展中醫事業,弘揚中醫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亟待解決而且很有意義的研究工作。
2傳統醫德的傳承與現代轉換
職業道德具有時代性和歷史繼承性。傳統醫德以指導中醫學的診療實踐、重塑中醫人的高尚醫德、提高醫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為目標。繼承優良傳統醫德,對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醫務人員醫德水平,有著極其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但是,今天的中國醫療活動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而正在進行的醫療體制改革必將給醫療活動帶來深刻的影響,這就決定了相關的醫德建設理論的變化趨勢,如何改變醫學唯科技化、失人性化的狀況進而更好的促進醫學目的實現,是當代醫德建設必須面對的迫切任務。
2.1傳統醫德的內涵與精髓
中國傳統醫德思想作為中國特有的倫理思想和人文意識的教育實施,對培育我國醫學院校(尤其是中醫院校)學生的民族精神、人文精神,繼承和發揚我國醫德的優良傳統,牢固樹立醫學專業思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傳統醫德產生於古代社會,經歷代社會的醫學實踐,逐步形成了中國醫學獨特的醫學道德思想與規范。其內容主要有:尊重和珍視生命的「貴人」思想;「醫乃仁術」的行醫宗旨;「普同一等」的行醫原則;重義輕利的道德觀;清廉正派的行醫作風;尊重同道的謙虛品德;注重道德的自律和修養;忠於醫業的獻身精神等。正是這種傳統醫德,激勵著醫護工作者心懷神聖的職業責任感,為挽救人類的生命、為祖國醫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令人景仰的貢獻。繼承和發揚光大這些可貴的醫德傳統,在我國目前的市場經濟背景下,對醫學生來說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2.2傳統醫德的困惑與變革
醫德作為社會道德的一部分,深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結構的變遷、文化關系的制約和影響。隨著社會的變遷,尤其是市場經濟的沖擊,注重踐行者的「內省」與「良知」的傳統醫德的局限性也表現得越來越明顯。重義輕利乃至對「私慾」極為漠視,同市場經濟所帶來的醫務人員利益意識的覺醒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反差,醫德醫風「物化」現象嚴重。再加上醫療科學技術的不斷向前發展,醫療模式的不斷轉型,新技術的日益發展,由此提出了諸多亟待解決的醫學道德新課題和一系列新的醫德要求,若再以單純的傳承傳統醫德觀念,難以適應社會主義醫療衛生工作發展的需要,轉換創新,弘揚具有中國特色的醫德醫風規范,已成為歷史的必然。
傳統醫德的轉換創新,是歷史的必然。關鍵在於解決途徑的嘗試,既要保留傳統醫德的精華內容,又能適應新的時代的要求。在這方面尤其要強調回歸現實生活,把社會治理結構建立在真實的倫理關系的基礎上,根據現實的倫理精神去進行設計和安排。
3提高醫學生醫德教育有效性的實現路徑
德育的最終目標是將良好的道德認知轉化為良好的道德行為,即「知」與「行」的統一。「知行合一」說到底就是有效性的問題。提高醫學生醫德教育的有效性,要堅持三個結合:一是堅持經常教育和集中教育相結合,突出教育內容的系統性,把醫德教育納入經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軌道。二是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相結合,增強教育效果的穩固性。根據德育「知行一致」的原則,既在理論上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又在實踐中「練之以行」。三是堅持正面教育與反面教育相結合,開展典型反差性的對比教育活動。
3.1轉變醫學教育模式,注重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方法的不斷改革與創新,引入「PBL」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醫學人才,醫學院校的職業道德教育必須確立以問題為中心,加強能力教育,落實價值觀教育的新理念。對醫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絕不能從理論到理論,必須用實實在在的現實來證明。脫離實際的理論很難讓人入耳、入腦,更不能入心,難以實現征服人的功效。
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方法和案例教學法能夠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主動地去思考問題,變被動性學習為主動性學習,實現了理論聯系實際。在提出問題和案例的同時,教師啟發學生的思路,組織研究討論,從而使學生有強烈的參與意識,活躍思維,開闊視野,強化了對倫理規范與原則的認識,增強了醫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最終達到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眾多研究表明,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方法和案例教學法對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2拓展醫德教育的內容。
走出傳統醫德的危機,需要在醫德教育內容的拓展等方面做出實際的工作。
德性與義務是中國傳統醫德的基點。歷代醫家提出過許多處理醫患關系、醫生責任等方面的道德規范或准則,強調醫生自身的道德修養和自我規范以及對患者的義務,「醫乃仁術」是普遍的職業倫理守則。從傳統社會步入現代社會,社會的組織結構、文化觀念以及醫學模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些變化帶來了醫學倫理思想的變遷,一個突出的表現是權利論、價值論在醫學領域的興起,而權利和價值恰好是傳統醫德的盲點。在新舊醫學道德思想碰撞的時代背景下,傳統醫德的單一性與狹窄性,使得它不足以應對錯綜復雜的現代倫理問題,但傳統與現代醫德的共通之處,又使得即使是在醫療科技高度發達、市場經濟意識深入人心的今天,傳統醫德的那種治病救人、竭盡忠誠的人道主義精神始終具有永恆的價值。因此,在保留傳統醫德思想精華的同時,現代醫德教育在內容上必須拓展,德性與規則相結合,權利與義務相結合,義務與價值相結合,使傳統醫德思想的精華有機融合進現代醫學道德規范體系之中。[2]
3.3重視臨床實習。
社會實踐對醫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從社會調查、志願者服務到服務性學習,都是提高醫德教育效果的有效載體。醫學生應該早期接觸臨床和社會,從時間和空間上拓寬醫德教育領域。
從醫學生的培養過程來看,教學活動很大一部分是在附屬醫院和教學醫院進行的。因此,不僅要做好學生在基礎學習階段的德育工作,更要抓好學生在後期臨床階段的德育工作。實踐表明,一個醫學工作者的醫德修養和醫德行為的養成,深受臨床實習階段的經歷的影響。[3]因此,實習這一環節的醫德醫風教育尤為重要。學生到醫院實習時,首先要挑選那些醫德高尚、醫術高明、行醫廉潔、工作積極、經驗豐富的醫師帶教。其次,從制度入手,規范實習醫學生的行為,把他們在實習醫院的表現同評先、評優、獎學金、綜合測評等結合起來。再次,建立監督機制,對實習中的醫學生,除了帶教醫師的監督外,還應設立監督箱,隨訪門診和住院患者,測定患者的滿意程度,抓好典型、樹立典範,發揮榜樣的導向作用。[4]
3.4融入專業課教育。
有研究表明,醫學專業的學生大多基於自己的愛好和理想而選擇本專業,都喜歡醫學專業課,並且上課出勤率高,聽課認真。因此,教師一定要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指導學生將職業理想的確立建在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之上,將醫德醫風教育寓於專業課教學之中,讓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的同時,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這種教育比較切合實際,學生容易接受,比單純的理論教育更具有說服力。[5]
3.5重視醫學大家高尚醫德的示範作用。
在我國醫學史上,涌現了許多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醫家,給後人以榜樣和激勵。如扁鵲、華佗、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葉天士等都是醫術精湛、品德高尚的名醫。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指出,當一個好醫生要注意兩條:一是「精」,即技術要精湛;二是「誠」,即品德要高尚,醫德醫風要好。在當代中國,白求恩醫生的精神鼓舞著幾代人,醫學界涌現出了許多像林巧稚、趙雪芳、韋加寧那樣的白求恩式的好醫生。他們對醫學無限熱愛,對醫術精益求精,對病人深切同情,對工作極其負責,這種為祖國醫葯事業不懈努力、無私奉獻的精神,薈萃成了光輝燦爛的醫學美德。在教學中,要重視這些醫學大家們高尚醫德的示範作用,使學生遠有所追,近有所學,用榜樣的力量激發起醫學生對醫德典範的愛慕、嚮往和崇敬之情,時時以榜樣的力量激勵奮進。
3.6文化熏陶,培育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加強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中結合醫學特點,傳授「仁愛」的傳統醫學精神,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專業教學中。另一方面,在教學計劃中,開設一定的人文類課程,要求學生選修,陶冶情操,提升品位。
校園文化建設是培養創新精神的重要載體,校園文化活動是德育的重要途徑。在醫學院校,文化教育和文化引導不僅能加強大學生的品德修養,還有助於其樹立正確的認識社會、理解社會和參與社會的信念。不論是校園人文環境、歷史環境等校園物質性文化,還是校史、校訓等精神性文化,以及系列主題思想教育活動,都能激發大學生的認同,通過強化醫學生的人文底蘊,讓廣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啟迪思想,感悟人生哲理。
Ⅳ 傳統文化對學醫的意義
對於培養醫學職業素養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學習傳統文化有助於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有助於努力提高專業水準,有助於改善醫患關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仁愛」思想,可謂我國傳統醫學文化美德內涵的核心。
誠信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在醫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誠信養育中也起了有益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誠信文化的價值內涵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醫學生教育的現實意義中國傳統文化是華夏民族語言習慣、文化精神、思想觀念及情感歸屬的集中體現,是各民族兒女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理。
Ⅳ 我們應該如何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
談及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態度問題,一個基本理論前提,是必須釐清「傳統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各自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他還指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在論述中,既講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又強調挖掘其優秀、汲取其精華。言其獨特,是指中華文化自成系統,道出了其不同於異質文化的客觀事實;言其優秀,則指獨特的中華傳統文化中包含有精華和值得肯定部分,是我們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的固有根本。這些論斷闡明了「傳統文化」與「優秀傳統文化」的不同內涵,內蘊著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基本態度。
處理好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固有根本的關系。處理兩者的關系,不能在「指導思想」和「固有根本」的概念上兜圈子、搞詮釋、排位次,不能將馬克思主義和傳統文化的關系,抽象地等同於本末關系、體用關系,並據此來判定兩者的高下優劣。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歷史觀和方法論,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的指導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和固有根本,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那種認為弘揚傳統文化是復興儒教、以中華傳統文化取代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揣測,既不懂中國歷史,也無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需要,在理論和實踐上貽害匪淺。
Ⅵ 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怎麼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1、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吸收有益的外來文化,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守舊主義。批判的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2、怎樣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保持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見加以改造或剔除。
3、堅持正確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堅持對傳統文化的創新,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方向。立足實踐,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堅持中華文化立場,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的民族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對其內涵和表現形式加以拓展、補充、完善,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表現形式,充分展現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和時代價值。
4、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它們是同一過程的兩個道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Ⅶ 大學生如何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一、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大學生應該首先從自身做起,積極在課外汲取傳統文化知識,利用圖書館、計算機等資源,增加自身傳統文化底蘊;
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傳統文化不應只是書本上的文字,更應該在應用中繼承與發揚。大學生們可以按照興趣愛好,多學習掌握傳統技能,比如空竹、風箏、漢服等;
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傳統文化目前大多隻限於知識分子們所喜愛,大學生們應積極宣傳傳統文化的精華,吸引更多的各階層人士及外國友人,擴大傳統文化的受眾;
四、在繼承中發揚,在創新中傳承: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結合,使之更實用、更貼近生活,才能更為百姓所接受。大學生可以利用科技創新,將中葯、印染等傳統與醫學制劑、電子印刷相結合,從而獲得文化繼承與經濟創收的雙贏。
Ⅷ 作為醫學生如何發展和弘揚醫學文化
做好自己的本分,救死扶傷,對每個病人真誠的服務就能發展和弘揚醫學文化。
Ⅸ 如何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弘揚傳統文化要對傳統文化有正確的認識。中華民族歷經萬千年的對「幸福」的不懈追求,逐漸形成了「福祿壽喜財吉」的民俗傳統文化和儒、釋、道等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進而進化為今天的治世哲學。中國的文化、歷史發展歷程,就是中華民族追求幸福的發展過程。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一脈相承,文化和歷史是鑒證文明進步的軌跡,我們無法挽留逝去的歷史,但我們可以留住歷史給予我們的文化,歷史是路,社會是車,文化是車的動力。
鑒於此,傳統文化——我們祖先留給子孫的活寶,我們應該責無旁貸地傳承下去。
歷史是死去的無法改變的昨天,傳統文化是生於人類之始並可進化永生的。傳統文化有永恆的的生命力和誘惑力,不用刻意去弘揚,只要不去專注的破壞她,她就會很好的傳承下去。比如文化大革命的「破四舊」就是對傳統文化的極大破壞,給歷史造成了無法癒合的創傷。這么大浩劫,也只是損壞了文化的軀殼,增添了世人的幾聲惋惜而已,沒能把文化抹殺,同時「破四舊」本身又形成了一種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文化的一場流行感冒。而後那些抗體(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與流感病毒做了殊死搏鬥,最終傳統文化迎來的依舊是生機勃勃的春天。
傳承就是弘揚。文化是以人的思想意識的變化而變化的,除了永恆的「福」文化,任何文化都有它的階段性,失去潮流價值的文化逐漸走向歷史的暗角。唐詩、宋詞應該說經久不衰的文化,但還是衰退了許多,原因是時代變遷,使其逐漸失去社會潮流性:唐、宋時期,文化娛樂比較匱乏,幾千年的文字成了當時文化推崇的主題,唐代作詩,到宋已發展到作辭,吟唱詩詞幾百年,把漢字研究到了極致,以至後世子孫都無法逾越,那是的詩、辭,相當於今天的流行音樂,李白、李清照相當於今天的周傑倫,隨便找個學生都能唱幾首周傑倫的歌,唐詩宋詞就要老師家長逼著背了。繼承發揚和遺棄是文化發展的正常規律。
傳承即為弘揚。祖宗留下的東西,絕不能遺棄,也不可能都擺在明面上。事實周傑倫的流行歌曲和李白的詩是血脈相連的祖孫關系,只不過是幾經繼承與發揚的唐詩罷了,為了能讓後人知道這是怎麼來的,就要把這幾經發揚的過程原原本本的傳承下來,這就是把傳統文化的各個階段性文化傳承下來,再讓子孫傳承下去,以至世界上唯一最完整的一部人類文明發展史,永遠的傳承下去,留給全人類一個最輝煌的傳統文化——中華文化。
如今已經不僅中國在關注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那神奇的誘惑力使全世界都在關注她,國內的國學熱,國際的孔子學堂,漢語熱,都是傳統文化的發展軌跡。
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建立了保護機制,文化遺產正在得到搶救性保護。
Ⅹ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圍繞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圍繞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活動。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的方式有很多,不局限於一種,首先應該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身邊的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