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宜昌龍池村有哪些文化

宜昌龍池村有哪些文化

發布時間:2022-12-06 03:22:13

1. 龍舟競渡在什麼時期就有了

龍舟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預《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湘君》即描寫湘人馭駕龍舟,將玉佩沉入江中(與拋蹤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歷史人物之詩。這即與「魂舟」暗合,與楚國《人物御龍帛畫》之像暗合,可互為印證。《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 是日,競渡,競采雜葯。」此後,歷代詩賦、筆記、志書等記載競渡就數不勝數了。
龍舟,與普通船隻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橈手人數不一。如廣州黃埔、郊區一帶龍船,長33米,路上有lOO人,橈手約80人。南寧龍舟長20多米,每船約五六十人。湖南汨羅縣龍舟則長16—22米,撓手24—48 人。福建福州龍舟長18米,撓手32人。龍船一般是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扎、紗扎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如廣東順德龍舟上飾以龍牌、龍頭龍尾旗、帥旗,上綉對聯、花草等,還有綉滿龍風、八仙等圖案的羅傘。一般龍舟沒有這么多的裝飾,多飾以各色三角旗、掛彩等。古代龍舟也很華麗,如畫龍舟競渡的《龍池競渡圖卷》(元人王振鵬所繪),圖中龍舟的龍頭高昂,碩大有神,雕鏤精美,龍尾高卷,龍身還有數層重檐樓閣。如果是寫實的,則可證古代龍船之精麗了。又如《點石齋畫報。追蹤屈子》繪蕪湖龍船,也是龍頭高昂,上有層樓。有的地區龍舟還存有古風,很精麗。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
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准備競渡。並且買一對紙制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隱隱可與古代鳥舟相對應)。閩、台則往媽祖廟祭拜。有的直接在河邊祭龍頭,殺雞滴血於龍頭之上,如四川、貴州等個別地區。
而湖南汨羅縣,競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廟,將龍頭供在詞中神翁祭拜,披紅布於龍頭上,再安龍頭於船上競渡,既拜龍神,又紀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祭屈原之俗,在《隋書·地理志》中有記載:「其迅楫齊馳,棹歌亂響,喧振水陸,觀者如雲。」唐劉禹錫《競渡曲》自註:「競渡始於武陵,及今舉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雲:『何在』,斯沼屈之義。」可見兩湖地區,祭屈原與賽龍舟是緊密相關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後,當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靈魂歸葬,故有此俗。
又如浙江地區,是以龍舟競渡紀念曹娥。《後漢書·列女傳》中載,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間則傳說她下江尋找父屍。浙江地區多祭祀之,《點石齋畫報·虔祀曹娥》即描繪會稽地區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
《清嘉錄》中記吳地(江蘇一帶)競渡,是源於紀念伍子胥,蘇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舊習,並於水上舉行競渡以示紀念。另外還有廣西的紀念馬援、福州的紀念閻王王審知等儀式。
各種祭祀、紀念之儀式,無非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儀式已很少見,但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劃船平安。用人們的話說,「圖個吉利」,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願望。
在正式競渡開始時,氣氛十分熱烈。唐代詩人張建封《競渡歌》:「……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驚,竿頭彩掛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這些詩句淋漓盡致地寫出了龍舟競渡的壯景。婦女們平時是不出門的,如今也爭著來看龍船,銀釵耀日;鼓聲、紅旗指揮下的龍舟飛馳而來,掉如飛劍,鼓聲如雷;終點插著錦綺彩竿,作為標志。龍舟向著標飛快地馳近……近代的龍舟比賽也大抵相同,不過規程稍嚴格一些。近年來,國內外都出現了國際龍舟比賽,吸引了各國健兒。
除了比賽速度外,劃龍舟還有其他一些活動。比如龍舟游鄉,是在龍舟競渡時劃著龍舟到附近熟悉的村莊遊玩、集會。有時龍舟還有各種花樣的劃法,具有表演的含義。如廣州的龍舟,挽手用槳葉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飛濺;船頭船尾的人則有節奏地頓足壓船,使龍舟起伏如游龍戲水一般。浙江餘杭縣龍舟,有的是讓人把龍尾踩低,使龍頭高翹,船頭的急浪便從龍嘴中噴吐出來,如龍吞雲吐雨一般。
也有的是遊船式競渡。如《淮南子·本經訓》「龍舟鷁首,浮吹以娛」,是劃著龍船、搖船在水上奏樂、遊玩。在《夢粱錄》中記載南宋杭州「龍舟六隻,戲於湖中」。湖上有龍舟,只是畫舫遊船的一部分。
唐、宋、元、明、情各代帝皇,均有臨水邊觀看龍舟的娛樂,也屬於游戲之類。《舊唐書》中記穆宗、敬宗,均有「觀競渡」之事。《東京夢華錄》卷七,記北宋皇帝於臨水殿看金明池內龍舟競渡之俗。其中有綵船、樂船、小船、畫艙、小龍船,虎頭船等供觀賞、奏樂,還有長之四十丈的大龍船。除大龍船外,其他船列隊布陣,爭標競渡,作為娛樂。宋張擇端《金明池奪標圖》即描繪此景。又明代帝皇,在中南海紫光閣觀龍舟,看御射監勇士跑馬射箭。清代則在圓明園的福海舉行競渡,乾隆、嘉慶帝等均往觀看。
又有夜龍舟。在浙江武進,過去有夜龍舟,在四面掛起小燈以競渡。四川五通橋從1982年起出現了夜龍舟,在舟上裝電燈,配焰火,漂浮河燈,輝煌奪目。浙江少數地方還於水上設堆堆浮焰,讓張燈結綵的龍舟從焰中穿過。
又有旱龍舟,是在陸地上進行的模擬龍船比賽的活動。如《南昌府志》載:「五月五日為旱龍舟,令數下人異(y6,共同拾東西)之,傳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錢祈福,競以爆竹辟除不祥。」浙江武義縣,過去也有旱地推端午船之俗,也認為可除邪祟。另廣東的佛山、東莞、信宜都有旱地劃龍舟之俗,實際上是一種舞蹈,但日期不一定在端午。佛山秋季秋色時的旱地龍舟最為壯觀。又如《徽州府志》載:「五月五日,迎神船逐疫,船用竹為之,襲畫狀似鰍,以十二人為神,載而游緒市。」另有把小型旱龍船給小兒做玩具的。
在劃龍船時,又多有唱歌助興的龍般歌流傳。如湖北秭歸劃龍船時,有完整的唱腔,詞曲根據當地民歌與號子融匯而成,唱歌聲雄渾壯美,扣人心弦,即「舉揖而相和之」之遺風。又如廣東南雄縣的龍船歌,是在四月龍船下水後唱到端午時止,表現內容十分廣泛。流傳於廣西北部桂林、臨桂等地的龍船歌,在競渡時由眾橈手合唱,有人領呼,表現內容也多與龍舟、端午節俗有關,歌聲宏遠動人。《廣西民間音樂選集》中收有臨桂縣(4龍船歌》組曲,如號子般的節奏鮮明、熱烈,唱起來必定十分動人。
另外,還應說一下女龍船。在過去,許多地方的龍舟競渡均不許婦女參加,認為婦女接觸龍舟很不吉利。如今各地都出現了女子龍舟隊,英姿諷爽的女人們奮勇爭光,爭奪第一,絲毫不弱於須眉男兒。
與春節有舞龍也有舞鳳一樣,端午有龍舟也有鳳舟。鳳舟的來源如上述,是源於遠古的烏舟、鷁舟。古代宮廷中有鳳阿(如《天府廣記》中記明代宮廷便有),民間有鳳船競渡。《粵囊》載:「龍舟以吊大夫,鳳船以奉天後,皆與五日為勝會。庚午之夏,番禺石橋村入聚萬金,制鳳船,長十丈,闊丈三,首尾高舉,兩舷重翼為舒斂,背負殿宇,以奉天後,游各水鄉。」1964年後香港又出現了鳳艇賽。這種鳳艇艇身稍短,可坐16名隊員,飾有鳳頭、鳳尾,由女隊員競渡。的確是一種很好的比賽形式,合龍鳳呈祥之意。
有的地方還有龍鳳船。《順德縣志》載:「大良之龍風船妙極華麗。」但今已不見了。湖南汨羅縣的龍舟,前裝龍頭,後置鳳尾,鳳尾是用包有紅紙的竹篾成扇形插於船尾,如矩尾一般,也可稱為龍鳳船。龍鳳船,似乎是龍船與鳥船相融合後留下的痕跡。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還有一個傳說,很久以前,鄒圩沒有河流,只有一條又小又臟的水溝。一天,有個打魚人在水溝里網住了一條小蛇。這條小蛇十分奇特,尾部有九片閃耀的鱗片。當魚人把手觸向鱗片時,蛇眼裡閃著乞求的光芒,十分可憐。漁人頓生惻隱之心,撫了一下它的鱗片,就把它放回了水溝。誰知那九片鱗忽然落了,小蛇長身而舞,化為一條小龍。原來,它是一條上天的神龍,因觸犯了天條,受玉皇大帝處罰,變成這模樣,它的尾巴上被加了九把鎖—就是小蛇尾上的九片閃耀的鱗。玉皇曾言:「這鎖要打開,除非得到人的陽氣。」剛才漁人無意中竟打開了小龍身上的千年枷鎖。小龍為了感謝漁人,在水溝里不停地翻動,並從口裡不停的噴出水來,灌注在小水溝里。慢慢地,小水溝變成了大河(也就是現在的鄒圩清水河),河水為鄒圩帶來了五穀豐登。為了紀念這條神龍,人們把沿河的村子稱為龍頭寨,上龍首等村。在神龍升天這一天,也就是端午節舉行賽龍舟,以示慶賀。
1984年,原國家體委決定將龍舟賽列為體育比賽項目,舉辦了「屈原杯」龍舟賽。
龍舟賽歷史悠久,傳入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1983年,我國首次派隊參加龍舟大賽,一舉奪得全部兩項冠軍。1984年國際龍舟大賽在香港舉行,有美國、德國、日本、英國、紐西蘭、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澳洲、澳門、香港等16個隊參賽。中國隊又奪得冠軍。龍舟賽在我國南方地區開展的比較普遍,已形成一年一度的「龍舟節」。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泉州端午節賽龍舟的活動與其他地方差不多,惟獨惠安崇武較為特殊。早年崇武在端午節也有賽龍舟,但與外地有所不同,主要是於台風季節即將到來之前在海上舉行的祝神驅魔活動。據傳後來因某一年失事,就不再在海上賽龍舟,而改在陸上游龍舟,遊行時要唱《阿螺歌》,其歌詞大意是請求神靈消災滅禍,但近百年已沒再舉行。由此看來,崇武的賽龍舟、游龍舟和「采蓮」習俗一樣,都是民間信仰中龍崇拜的一種形式,即要借龍王之神威,避惡消災保平安。

2. 賽龍舟的形式ado

一、端午節風俗
(一)簡介
龍舟競渡又稱「賽龍舟」、「劃龍船」、 「龍船賽會」等,是一種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體育運動。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於1984年5月16日作出決定,將龍舟競渡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當年10月,在廣東佛山舉行了全國首屆屈原杯龍舟賽。1985年6月6 日,中國龍舟協會在湖北省宜昌市宣告成立。1985年7月,第二屆屈原杯龍舟賽在葛洲壩三江航道舉行,觀眾多達十餘萬。這樣的龍舟競渡至今已舉行了幾十屆。近年來的龍舟競渡,賽制趨於完善,規模也越來越大,並向國際性賽事進展。龍舟競渡需要寬而深的江海湖泊,水域淺小浮不起船的地方就競渡不成了。於是,淺水地的人們就做成「旱龍舟」,在街市、高台、場地上遊走,俗稱「迎鬼船」。江西一帶有這樣的風俗,時間亦在端午節。
龍舟競渡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如在屈原投水的汨羅江畔,每年龍舟競渡前,都要先祭屈子廟。來自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幼,抬著龍頭,一批一批地匯聚在屈原像下,叩拜、弔唁、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然後由主祭人將一條紅綢繫到「頭龍」的頭上,由「頭橈」將龍頭扛到江邊洗澡,洗完後將龍頭安於船首,這才開始賽龍舟。地域不同,講究不同。有的地方出龍前數日,要祀神演試一番,名曰「下水」。上岸送神,稱作「撥龍頭」。競渡的組織者,年前率眾位游手,將一根帶葉竹竿豎立橋頭,以便來年「出龍認色」,其名曰「鑽五」;月朔互相往來,名曰「拜客」,等等。
有的地方還流行「做勝會」——即由看船上的遊客買土罐或鴨子,擲入水中,由參與競渡的龍舟,入水爭奪以為娛樂。
(二)各地習俗
屈原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的象徵,吊屈原在全國各地舉行,都以紀念相去千年的偉大愛國主義詩人為主題。在這其中,尤以秭歸的端午文化最為正宗。屈原出生於秭歸樂平里是不爭的事實,而在各種紀念活動中,最重大的活動之一游江招魂儀式,實為秭歸獨有的龍舟文化特色。文人作古最終也要落葉歸根,讓屈大夫魂歸故里也是屈子後人最大的心願。魂歸何方?自然是自己的故鄉。
現在龍舟節已經在世界很多的國家和地區舉行,屈鄉人是非常榮幸的。但將端午節注冊到外國或者外地,這是對屈魂的不敬,魂歸故里的心願也不能實現。
順德的龍舟競渡自古有名。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舟語》載:「順德龍江,歲五六月斗龍船。斗之日,以江身之不大不小、其水直而不灣環者為龍船場。……斗得全勝還埠,則廣召親朋宴飲,其埠必年豐人樂、貿易以饒雲。」實則全縣各鄉堡都興行劃龍船,現今市博物館尚存康熙年間杏壇北水村「壓盡群龍」石匾。龍舟分「游龍」和「賽龍」兩種:「游龍」體積大,裝飾美觀,稱「龍船」,重在游弋展示服飾旗鼓助興;「賽龍」體積小,稱「龍艇」,從三橈至十五橈不等,重在競劃速。
漢族、傣族、苗族等族端午節娛樂活動。流行於我國部分地區。相傳是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舉行。南朝梁時已有此俗。古代競渡場面很大,州內官員、百姓都到瀟灑邊觀看,連深居簡出的富家婦女也前往。宋代還有夜龍舟之戲,龍舟四面各垂小燈競渡。今仍盛行,稱為「賽龍舟」。
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龍舟競渡也傳到了日本及東南亞諸國。比如,日本的九州、沖繩等沿海地區,就流行一種賽船活動。不過他們不叫龍舟競渡,而叫「爬龍」。新加坡常在端午節這天,舉行全國性的龍舟比賽。他們的龍舟披紅掛彩,扮作「獅子」、「狗熊」的司鼓手站在龍舟最前面,擂動大鼓,指揮和協調劃手動作。整個比賽,一般從下午兩三點開始,直到夕陽西下才告結束。
[編輯本段]
二、民歌曲名
龍舟競渡
演唱:吳雁澤 曲:施光南 詞:任志萍
鑼聲(喲)密密(喲)鼓聲稠(喲)
端陽佳節賽龍(啊)舟。賽龍舟。
鑼聲(喲)密密(喲)鼓聲稠,鼓聲稠
端陽賽龍舟,嘿!端陽賽龍舟。
粗胳膊的小伙顯身手,喲啰喲啰嗬。
大嗓門的姑娘喊加油,喲啰喲啰嗬嗬。
漿作蛟龍腿呀,旗是那蛟龍頭。
江上搏來浪里斗,不奪頭名不罷休,
不奪頭名不(哇)罷休哇!
喲啰,喲啰,喲啰,喲啰,
不(呀么)不罷休!
揮動(喲)戰旗(喲)闖急流,闖急流,
同心爭上游,嘿!爭(呀么)上游。
十七八青年賽猛虎,喲啰喲啰嗬。
拼搏正是好時候,喲啰喲啰嗬嗬。
勝也不擺尾呀,敗也不低頭,
汨羅江上五月五,你追我趕賽龍舟,
你追我趕賽(呀)龍舟哇!
喲啰,喲啰,喲啰,喲啰,
賽(呀么)賽龍舟!
喲啰啰喂,喂啰喲
喲啰啰喂,喂依啰喲
喲啰嗬,喲啰嗬,喲啰嗬,喲啰嗬,
你追我趕,我追你趕,
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賽(呀么)賽龍舟!嘿!
龍舟競渡又叫《賽龍奪錦》,廣東音樂名家何柳堂 (1870-1934)的代表作。是一首流傳很廣的廣東音樂,也是廣東音樂興盛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賽龍奪錦》原是一首絲竹樂曲,後來為了表現樂曲的氣勢,改編為吹打樂合奏形式,增加了嗩吶和打擊樂器,全曲以曲首的音調為基礎,加以不斷衍生和發展。並從表現龍舟競賽的內容出發,借鑒外來作曲技巧,大量使用模進和變形等手法,是我國傳統樂曲中較少見的。
樂曲開頭以嗩吶吹出號召性的引子,表示比賽開始。接著是樂曲的主題,逐漸活躍,表現了龍舟競發,生氣勃勃的景象。然後是比賽正式開始,情緒逐漸熱烈,並加進了打擊樂,刻畫了龍舟在水上前進的形象;隨後速度進一步加快,節奏多變,猶如龍舟你追我趕,氣氛相當熱烈。最後吹響嗩吶象徵比賽結束,結尾再現了前一段的曲調,表現了龍舟在碧波上自由盪漾,令人心怡。
樂曲通過描述端午節民間舉行龍舟賽,勇奪錦標的歡騰熱鬧場面,表現了勞動人民勇敢、豪放、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
龍舟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預《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湘君》即描寫湘人馭駕龍舟,將玉佩沉入江中(與拋蹤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歷史人物之詩。這即與「魂舟」暗合,與楚國《人物御龍帛畫》之像暗合,可互為印證。《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是日,競渡,競采雜葯。」此後,歷代詩賦、筆記、志書等記載競渡就數不勝數了。
龍舟,與普通船隻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橈手人數不一。如廣州黃埔、郊區一帶龍船,長33米,路上有lOO人,橈手約80人。南寧龍舟長20多米,每船約五六十人。湖南汨羅縣龍舟則長16—22米,撓手24—48人。福建福州龍舟長18米,撓手32人。龍船一般是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扎、紗扎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如廣東順德龍舟上飾以龍牌、龍頭龍尾旗、帥旗,上綉對聯、花草等,還有綉滿龍風、八仙等圖案的羅傘。一般龍舟沒有這么多的裝飾,多飾以各色三角旗、掛彩等。古代龍舟也很華麗,如畫龍舟競渡的《龍池競渡圖卷》(元人王振鵬所繪),圖中龍舟的龍頭高昂,碩大有神,雕鏤精美,龍尾高卷,龍身還有數層重檐樓閣。如果是寫實的,則可證古代龍船之精麗了。又如《點石齋畫報。追蹤屈子》繪蕪湖龍船,也是龍頭高昂,上有層樓。有的地區龍舟還存有古風,很精麗。
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准備競渡。並且買一對紙制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隱隱可與古代鳥舟相對應)。閩、台則往媽祖廟祭拜。有的直接在河邊祭龍頭,殺雞滴血於龍頭之上,如四川、貴州等個別地區。
而湖南汨羅縣,競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廟,將龍頭供在詞中神翁祭拜,披紅布於龍頭上,再安龍頭於船上競渡,既拜龍神,又紀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祭屈原之俗,在《隋書·地理志》中有記載:「其迅楫齊馳,棹歌亂響,喧振水陸,觀者如雲。」唐劉禹錫《競渡曲》自註:「競渡始於武陵,及今舉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雲:」何在『,斯沼屈之義。「可見兩湖地區,祭屈原與賽龍舟是緊密相關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後,當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靈魂歸葬,故有此俗。
又如浙江地區,是以龍舟競渡紀念曹娥。《後漢書·列女傳》中載,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間則傳說她下江尋找父屍。浙江地區多祭祀之,《點石齋畫報·虔祀曹娥》即描繪會稽地區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
《清嘉錄》中記吳地(江蘇一帶)競渡,是源於紀念伍子胥,蘇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舊習,並於水上舉行競渡以示紀念。另外還有廣西的紀念馬援、福州的紀念閻王王審知等儀式。
各種祭祀、紀念之儀式,無非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儀式已很少見,但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劃船平安。用人們的話說, 「圖個吉利」,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願望。
在正式競渡開始時,氣氛十分熱烈。唐代詩人張建封《競渡歌》:「……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驚,竿頭彩掛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這些詩句淋漓盡致地寫出了龍舟競渡的壯景。婦女們平時是不出門的,如今也爭著來看龍船,銀釵耀日;鼓聲、紅旗指揮下的龍舟飛馳而來,掉如飛劍,鼓聲如雷;終點插著錦綺彩竿,作為標志。龍舟向著標飛快地馳近……近代的龍舟比賽也大抵相同,不過規程稍嚴格一些。近年來,國內外都出現了國際龍舟比賽,吸引了各國健兒。
除了比賽速度外,劃龍舟還有其他一些活動。比如龍舟游鄉,是在龍舟競渡時劃著龍舟到附近熟悉的村莊遊玩、集會。有時龍舟還有各種花樣的劃法,具有表演的含義。如廣州的龍舟,挽手用槳葉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飛濺;船頭船尾的人則有節奏地頓足壓船,使龍舟起伏如游龍戲水一般。浙江餘杭縣龍舟,有的是讓人把龍尾踩低,使龍頭高翹,船頭的急浪便從龍嘴中噴吐出來,如龍吞雲吐雨一般。
也有的是遊船式競渡。如《淮南子·本經訓》「龍舟鷁首,浮吹以娛」,是劃著龍船、搖船在水上奏樂、遊玩。在《夢粱錄》中記載南宋杭州「龍舟六隻,戲於湖中」。湖上有龍舟,只是畫舫遊船的一部分。
唐、宋、元、明、情各代帝皇,均有臨水邊觀看龍舟的娛樂,也屬於游戲之類。《舊唐書》中記穆宗、敬宗,均有「觀競渡」之事。《東京夢華錄》卷七,記北宋皇帝於臨水殿看金明池內龍舟競渡之俗。其中有綵船、樂船、小船、畫艙、小龍船,虎頭船等供觀賞、奏樂,還有長之四十丈的大龍船。除大龍船外,其他船列隊布陣,爭標競渡,作為娛樂。宋張擇端《金明池奪標圖》即描繪此景。又明代帝皇,在中南海紫光閣觀龍舟,看御射監勇士跑馬射箭。清代則在圓明園的福海舉行競渡,乾隆、嘉慶帝等均往觀看。
又有夜龍舟。在浙江武進,過去有夜龍舟,在四面掛起小燈以競渡。四川五通橋從1982年起出現了夜龍舟,在舟上裝電燈,配焰火,漂浮河燈,輝煌奪目。浙江少數地方還於水上設堆堆浮焰,讓張燈結綵的龍舟從焰中穿過。
又有旱龍舟,是在陸地上進行的模擬龍船比賽的活動。如《南昌府志》載:「五月五日為旱龍舟,令數下人異(y6,共同拾東西)之,傳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錢祈福,競以爆竹辟除不祥。」浙江武義縣,過去也有旱地推端午船之俗,也認為可除邪祟。另廣東的佛山、東莞、信宜都有旱地劃龍舟之俗,實際上是一種舞蹈,但日期不一定在端午。佛山秋季秋色時的旱地龍舟最為壯觀。又如《徽州府志》載:「五月五日,迎神船逐疫,船用竹為之,襲畫狀似鰍,以十二人為神,載而游緒市。」另有把小型旱龍船給小兒做玩具的。
在劃龍船時,又多有唱歌助興的龍般歌流傳。如湖北秭歸劃龍船時,有完整的唱腔,詞曲根據當地民歌與號子融匯而成,唱歌聲雄渾壯美,扣人心弦,即「舉揖而相和之」之遺風。又如廣東南雄縣的龍船歌,是在四月龍船下水後唱到端午時止,表現內容十分廣泛。流傳於廣西北部桂林、臨桂等地的龍船歌,在競渡時由眾橈手合唱,有人領呼,表現內容也多與龍舟、端午節俗有關,歌聲宏遠動人。《廣西民間音樂選集》中收有臨桂縣(4龍船歌》組曲,如號子般的節奏鮮明、熱烈,唱起來必定十分動人。
另外,還應說一下女龍船。在過去,許多地方的龍舟競渡均不許婦女參加,認為婦女接觸龍舟很不吉利。如今各地都出現了女子龍舟隊,英姿諷爽的女人們奮勇爭光,爭奪第一,絲毫不弱於須眉男兒。
與春節有舞龍也有舞鳳一樣,端午有龍舟也有風舟。風舟的來源如上述,是源於遠古的烏舟、鷁舟。古代宮廷中有鳳阿(如《天府廣記》中記明代宮廷便有),民間有風船競渡。《粵囊》載:「龍舟以吊大夫,風船以奉天後,皆與五日為勝會。庚午之夏,番禺石橋村入聚萬金,制風船,長十丈,闊丈三,首尾高舉,兩舷重翼為舒斂,背負殿宇,以奉天後,游各水鄉。」1964年後香港又出現了風艇賽。這種風艇艇身稍短,可坐16名隊員,飾有風頭、鳳尾,由女隊員競渡。的確是一種很好的比賽形式,合龍鳳呈樣之意。
有的地方還有龍鳳船。《順德縣志》載:「大良之龍風船妙極華麗。」但今已不見了。湖南汨羅縣的龍舟,前裝龍頭,後置鳳尾,鳳尾是用包有紅紙的竹篾成扇形插於船尾,如矩尾一般,也可稱為龍鳳船。龍鳳船,似乎是龍船與鳥船相融合後留下的痕跡。
[編輯本段]
三、東莞龍舟競渡
龍舟競渡是東莞最熱鬧的景緻。
每年農歷五月 , 我市水鄉各鎮區都有自己一個龍舟節目。東莞的龍舟隊曾多次在香港、澳門、加拿大、新加坡及本地舉行的國際龍舟比賽中都奪得金杯。沙田鎮還獲得中留龍舟協會授予的「龍舟之鄉「稱號,在我市,龍舟競渡早已發展成為一項群眾踴躍參與的大型體育活動了。 競賽形式有兩種 :一是友誼賽 , 群眾稱之為「 趁景 」,不設獎品 , 也不需要主辦單位組織 , 兩條或兩條以上的龍舟在江面上相遇 , 往往會自發地進行比賽 , 這種比賽沒固定時間、路線 , 聚散自由。另一種比賽形式是 「放標」 即 「賽龍奪景 」, 群眾稱之為「斗標」、「斗大景 」、「 斗景尾」 等。 萬江區由區府主辦的龍舟競渡場地 , 設地東江支流上 , 每次比賽的線路全程在 30 公 里至 40 公里之間 , 共需 3 小時左右。參賽的龍舟起碼有十幾條 , 加上一些「 趁景」的龍舟 , 總數往往超過五十條 , 是一項跨區甚至跨縣的體育比賽。開賽之日 , 一江兩岸 , 彩旗招展 , 人山人海 , 逾十萬觀眾。 比賽時間將到 , 參賽龍舟匯集於出發地點 , 按抽簽挑的水道線 , 一字兒橫排於江面上。此時運動員精神百倍 , 岸上人群翹首以待 , 靜候發令。時間一到 , 鳴炮 開賽 , 這一儀式叫「放頭」, 是競賽過程中最精彩的一環。
觀賞者往往能以一睹「放頭」為 快。「放頭」號炮一響 , 群龍競發 , 岸上人群往往自發地組成「啦啦隊」, 喝采助威。完成比賽路程 , 到達終點 , 這叫 「搶紅 」(即奪標),「搶紅 」這一環節也很吸引觀眾 , 雖經幾小時的競賽 , 參賽龍舟往往難分離低 , 並列前茅的情況常有出現。接著是頒獎 , 獲獎龍舟需繞場 一周 , 以示答謝 , 比賽程序到此結束。
萬江的龍舟三年一大賽 , 也有連年比賽 , 不比賽則趁景。比賽的方法多以社區組隊 , 規定萬江人參加 , 不準請外地人。近年來出曾分兩種形式比賽: 一是萬江各村龍舟隊自己同自己比賽 : 二是外鎮〈區〉的龍舟隊為一個組比賽。每年本地的超過 20 條龍舟 , 外地的也 超過 10 條。新村的農歷五月十四龍舟景、汾溪片的五月初四龍船景 , 每年都舉辦大賽 , 一般參賽的龍舟不規定參賽資格 , 本地的外地都可報名參加。特別是新村每年堅持不斷。參賽 的龍舟一般來自萬江、道滘、沙田、洪梅、望牛墩等鎮〈區〉。
新村的龍舟比賽多人觀看 ,每年超過 10 萬人以上 , 龍舟節比過春節還熱闊。 自古以來 , 劃龍舟是男子的事。 1986 年 , 萬江開始組織女子劃鳳艇這一賽事。鳳艇長 10 米 , 艇上頭部 1 人打鼓 ,14 名橈手 , 賽手頭戴太陽帽 , 身穿短袖運動衣和球褲 , 颯爽英姿, 隨著指揮者的鼓點起水、轉舵、劃水 , 輕盈敏捷 , 充分顯示女運動員的力量和智慧 , 真是巾幗不讓須眉。zum希望對你有幫助

3. 有關淄博的詩句

1. 關於淄博的詩句
關於淄博的詩句 1. 古詩詞中關於淄博這個地方的有哪些
《九日齊山登高》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周村自古,繁華地,

御賜「天下第一村」;

博山從來,上等瓷,

享譽陶都,琉璃鄉。

資源豐富,成重工業之基地;

強農固基,奪冠江北噸糧縣。

鋁業搖籃,生機勃勃展新姿
2. 求藏頭詩 淄博詩人
淄水悠悠貫南北博山陶瓷精而美詩寫狐仙傳世界人傑地靈晏相歸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漢族。

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

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

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61歲時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

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淄河自古水長流博山柏樹四季青詩魂詞風漁洋絕人人吟誦到天明漁洋 王士禎(1634—1711)原名士禛,字子真、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謚文簡。

漢族,新城(今山東淄博桓台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初傑出詩人。博學好古,能鑒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詩為一代宗匠,與朱彝尊並稱。

書法高秀似晉人。康熙時繼錢謙益而主盟詩壇。

論詩創神韻說。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以後轉為蒼勁。

擅長各體,尤工七絕。但未能擺脫明七子摹古余習,時人誚之為「清秀李於麟」(李攀龍),然傳其衣缽者不少。
3. 淄博齊山簡介,一句描寫齊山的詩句,還有關於齊山作文的題目
簡介: 予淄博齊山:齊山風景區位於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鎮政府南5公里。

是全國唯一一家以齊文化為主題的自然觀光風景區。佔地總面積3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868米;景區以齊文化為底蘊,以優美的自然風光與深厚的人文景觀珠聯璧合,相互輝映,為世人描繪出一幅優美生動的寫意山水畫。

作文: 齊山游記 與父母同游齊山。齊山,險秀瑰麗,懸崖峭壁,蔚為壯觀,吾懷敬仰之情與父母同游齊山。

沿途二三里,車水馬龍,水泄不通。 從門入,步行道,道路兩旁,櫻花桃花分列。

清風拂過,花瓣漫天飛揚,吹落一地香氣。遊人百數,皆拍照留念。

順道而行,到一中轉站,有乘騎射箭打靶,有黃鸝百靈布穀等鳴禽。鳥語花香,山風徐徐,享樂絕佳。

順路向前,漸聞小溪潺潺,石階數百,兩旁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繁花似錦。 沿階而上,有一股清泉從石縫中奔涌而出,乃是一潭泉水,綠如翡翠。

從小潭步行百二十步,石階漸漸陡峭,猛一抬頭,見三面峭壁環繞,絕巘生怪柏。又見一碧水潭,遊人常嬉水於此,此乃菩薩潭,潭上方是觀音瀑,俗稱流水洞,其洞口距峭壁地面十米有餘,宛如玉凈瓶,惟妙惟肖。

水從洞口溢出,緩緩而下,宛若龍須,似清泉怡意,因此又名龍須洞。水質清冽甘甜。

洞體幽深,外窄內寬,形成洞中天湖,水深可沒人頂,船可通行,且鍾乳石倒掛,琳琅滿目。 隨人流而行,漸漸石階越陡,體力漸漸消散,余鼓足勇氣,爭先而上,到頂之時,心曠神怡,一覽眾山小,遠處之山,出沒不見,為氤氳環繞,甚是好看。

下山之時,速度漸慢,俗話曰:「上山容易,下山難」是也。 道路兩旁,古木參天,倏爾見一長長古道,此乃齊國古棧道,仰望時峭石沖天,俯瞰是百丈峽谷,棧道隨山勢蜿蜒,時而扶壁慎行,時而弓腰險過,驚險刺激。

行走在棧道間,頭上晴空萬里,崖中蒼松傲立,腳下草木豐茂,延綿數里,蔚為壯觀。位於棧道後半段的回頭望月石,是彎月狀穿洞,回頭而望,與不同角度下,呈現出圓缺不一的月牙,甚是奇特。

隨古棧道而行,見一山洞,洞口高可八黍許,立於洞中,山風呼嘯而過,一早一晚,在洞中可望曦月之光,抬頭而看,其形狀神似鳳凰。過其洞,又一山洞佇立在眼前,洞里有左右兩排過道,其意為,男左女右。

而洞底宛如一條騰龍,蓄勢待發。 大自然奇特無比,變幻無窮;古棧道驚險絕倫,令我不虛此行。

詩句: 江水浸雲影,鴻雁欲南飛。 攜壺結客何處? 空翠渺煙霏。

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 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節,須酩酊,莫相違。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

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 與問牛山客,何必獨沾衣。
4. 【我愛家鄉——淄博作文】
我的家鄉——淄博,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

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現代化的工業企業使歷史和現代文明在這里交相輝映。 淄博位於山東半島中部,也是一個被厚重的歷史人文景觀和豐富的山水自然資源所包裹的旅遊文化名城,同時,她還是著名的「陶瓷之都」、「絲綢之鄉」。

作為「絲綢之路」東端起點,自古就有「冠帶衣履天下」之說,直到唐代,大詩人杜甫還留下過「齊紈魯稿車班班,男耕女織不相失」的詩句。悠久的歷史,為淄博留存下了浩如煙海的文物古跡,有「地下博物館之稱的臨淄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在全市列入保護的重點文物有 144處。其中臨淄的姜太公祠,東周殉馬坑,春秋車馬館,田齊王陵等都是古齊國留下來的寶貴文物。

沿著臨淄區最繁華的街道桓公路東行,將至盡頭時,在路南便可見到一處庄嚴、肅穆的殿堂廟宇式建築群,巧妙地鑲嵌於鱗次櫛比的現代化高樓大廈之中。這就是姜太公旅遊中心。

姜太公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他曾輔佐周文王、周武王完成了興周滅商的千秋大業。

唐代尊封他為「武成王」、「武聖」,與「齊宣王」、「文聖」、孫子並肩比美。 穿過「天齊至尊」坊,渡過一片視野開闊的廣場,便見到了姜太公旅遊中心的主體景觀——姜太公祠。

這是一座玲瓏典雅的院落,周圍是三處各具特色的殿堂。主殿為歇山穿堂式建築,堂中「神樓」里端坐姜太公的彩塑,束發白髯,目光炯炯,笑容可掬。

西安秦始皇陵兵馬俑聞名中外,成為一大旅遊勝地。而臨淄也有與其相媲美的名勝古跡,那就是東周殉馬坑。

這是一座具有民族風格的仿古建築,短檐,小寶塔頂,顯得古樸典雅,門廳上方懸掛著原副省長李予昂題寫的「臨淄東周殉馬坑」門匾。黑地金字,古色古香,庄嚴肅穆。

整個殉馬坑的殉馬在600匹以上,殉馬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堪稱世界之冠。 從淄博濟青高速公路路口東行40華里,來到在全國乃至世界頗有名氣的景觀之一——臨淄中國古車博物館。

它建在臨淄齊陵後李村春秋殉馬遺址上。入口處矗立著一座巨大石坊,橫額書曰「萬成一覽」,揭示古車展藏之多。

楹聯為「輪運三代五霸盛世,輻集九州七雄精英」,標明齊車製做時間之悠久和藝術吸收空間之廣闊。 田齊王陵位於臨淄城東、齊陵鎮南部的崇山峻嶺之中,享有:「東方金字塔」的美稱。

這是目前我國僅存的最大規模的先秦諸侯王陵古墓群,其中最早的先於秦始皇陵164年。 田齊王陵分為二王陵和四王陵兩大部分,分別座落在相距不遠的鼎足山和南山之上。

在當時的齊國,這里曾經茂林修竹,松柏掩映;群泉迸涌,河水環流;淄水泱泱,是古代齊人魂牽夢縈的旅遊勝地。 臨淄不但有輝煌的古齊文化,而且有燦爛的現代文明,全國大型企業「齊魯石化公司」就座落在臨淄。

還有現代高科技農業,發達的商業、服務業…… 我愛家鄉——淄博,愛它的昨天、今天,更愛它燦爛的明天。我們相信,在我們的建設之下,家鄉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5. 詩句出處
臨淄的自然、人文景觀歷來被人們稱頌。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八景。有明代流傳至今的八景詩為人所津津樂道:「高陽館外酒旗風, 矮矮槐陰夏日濃。

秋入龍池月皎皎,春回牛山雨蒙蒙。古冢遺跡懷晏相,荒台故址吊桓公。

淄江釣罷歸來晚,西寺摟頭聽曉鍾。」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是齊國故都、齊文化發祥地。

於1994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於2004年被國際足聯、亞足聯認可為世界足球起源地。自公元前1045年姜太公封齊建國,到公元前221年秦滅齊,臨淄作為春秋戰國時期最富庶的強國——齊國的都城,達800年之久。

齊國曾是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一,在東周列國中以經濟最發達、政治最開明、軍事最強大著稱;臨淄曾是春秋戰國乃至西漢時期全國最大的商業都市,有「海內名都」、「東方古羅馬」的美譽。在這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上,涌現出了太公、桓公、管仲、晏嬰、齊威王等著名政治家;孫武、田穰苴、孫臏、田單等著名軍事家;淳於髡、鄒衍、田駢、魯仲連等著名思想家,創造了以改革、開放、務實、包容為主要特徵的齊文化。

現在的臨淄,風光秀美,景色怡人,人文薈萃,古跡眾多。有桐林(田旺)遺址、齊國故城、田齊王陵三大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00多處古文化遺址、156座大型古墓,出土文物數以萬計,被譽為宏大的「地下博物館」。

八景之一:「高陽館外酒旗風」,描寫的是當年高陽城酒館林立、酒旗獵獵的繁華景象。高陽故城位於齊國故城西北16公里,即今臨淄區朱台鎮南高陽村西200米處。

城址南北長約750米,東西寬約650米,呈長方形,總面積約為48.75萬平方米。東、西、北三面皆為平原,南臨烏河。

遺址今高出地面2米左右,四周殘垣痕跡清晰可辨,建築遺跡甚多,並多次發現春秋戰國和漢代瓦當。1984年,該遺址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陽故城與渠丘故邑同處一址,為春秋戰國時齊國城邑,臨淄轄四邑之一。古書中此處又稱葵丘、籧丘。

著名的瓜及而代典故即發生在這里。據《左傳》和《史記》記載,公元前686年,齊襄公派連稱、管至父去戍守葵丘,本來講好瓜熟了就換防,結果到了輪換的時候還不見襄公派人來接替他們,於是他們就派使者去向襄公獻瓜,暗示襄公要兌現諾言,結果不講信義的襄公不但不派人接替他們,反而惡語相加,肆意侮辱。

連稱、管至父便偷偷地去投靠與襄公結怨甚深的公孫無知,三個人一起殺死了齊襄公。高陽故城,還是北魏時期賈思勰在此任高陽郡太守時撰寫《齊民要術》的地方。

《齊民要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統的農學巨著。這本書是在前代農學的基礎上,全面、系統地總結了六世紀以前近400年間我國北方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農業,尤其是以今淄博市為中心的齊地農業等方面的科學技術。

全書內容豐富翔實,共10卷,92篇,11萬多字,引用有關書籍156種,採集農諺歌謠30餘條,涉及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 八景之二:「矮矮槐陰夏日濃」,描寫的是今臨淄辛店街道辦矮槐樹村一棵宋代小槐樹,在夏天綠樹成陰,鬱郁蔥蔥的景色。

傳說宋太祖趙匡胤打天下時曾率一支人馬在該村古郵亭旁歇息。時值六月,天氣炎熱,趙匡胤將汗水浸濕的戰袍脫下,蒙在郵亭不遠處的一小槐樹上面晾曬。

戰袍一時難以晾乾,於是,他就在槐蔭里躺下歇息。一覺睡到日薄西山,奇怪的是槐蔭依舊。

他的戰袍乃龍袍,重如山嶽,壓得小槐樹從此不再長高,故稱 「矮槐樹」,該村也因此而得名。 矮槐樹鄰近烏河。

烏河古稱耏水、干水、溡水、烏龍江,源於大武黃山之陰,全長50.5公里。村東有一跨河古橋 「溡源橋」,建於戰國時期 (公元前264年),是古代魯中地區著名的交通要道。

歷史上有名的齊魯干時之戰,就發生在此處。公元前686年,魯庄公親率軍隊護送公子糾回國搶國君之位。

並派管仲帶領軍隊攔截從莒國回國的小白。管仲在半道上遇見小白一行人,彎弓搭箭,射中了小白。

小白慘叫一聲,假裝中箭。其實管仲一箭,只射中了小白的衣帶鉤。

小白趕至齊都後,在鮑叔牙輔佐下登位,也就是齊桓公。鮑叔牙一面派仲孫湫去迎告魯庄公,一面布置好埋伏,做好迎擊魯國的軍事准備。

而這邊管仲回營,告訴魯庄公和公子糾已將小白射死,這幫人便不再急著趕路,過了好幾天才進入齊地。仲孫湫來見魯庄公,說小白業已登位。

魯庄公不肯就此罷休,遂與鮑叔牙率領的齊國軍隊大戰於乾時。結果魯軍大敗,魯庄公跳下華美的戎輅(戰車),換乘輕便兵車,率敗兵狼狽逃回魯國。

鮑叔牙乘勝率兵進逼魯國,直抵曲阜。魯庄公只好處死了公子糾,將管仲裝進囚車,交給了齊國。

八景之三:「秋入龍池月皎皎」,寫的是秋夜,月影倒映在名泉龍池那一汪碧水之上的皎潔美景。龍池在今臨淄齊陵街道辦東、西龍池村附近,已乾涸。

兩龍池村原有著名寺院龍泉寺,昔日這里殿宇軒昂,石佛屹立,碑碣幢幢,為一方勝地。婉約派詞學大家李清照之夫、曾任北宋淄州知州的著名金石學家趙明誠臨景賦詞曰:「原水混混,綠竹猗猗。」

寺內原保存御賜石碑一座,刻於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高2.2米,寬0.87米,厚0.23米,上刻。
6. 淄博歷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淄博歷史名人 蒲松齡,世界短篇小說之王,所著《聊齋志異》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光輝的短篇小說集。

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山東淄川人,出身於一個破落的讀書世家。由於受家庭和社會風氣的影響,少年時代就醉心於科舉,19歲時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振一時,但後來卻屢試不第,生活窮困潦倒,不得不以教書授徒為業。

72歲時才授例得一名歲貢。正是這種坎坷的生活道路,使他對清王朝黑暗的統治有深刻的體會。

為了發泄自已的不滿,他「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駐成孤憤之書」,寫就一代名著《聊齋志異》。這部著作是他一生心血的結晶,現行本共有491篇作品,有的作品出自作者的見聞,有的作品是對過去題材的發展和創造,但絕大多數篇章是根據搜集來的民間傳說編寫的。

他通過塑一些可受的妖狐鬼怪形象,盡情地鞭撻了腐朽的封建社會和科學制度,熱情地謳歌了自由、個性解放和反封建禮教精神,滿懷激情地贊頌了勞動人民的反抗精神,揭露了統治階級對人民的壓榨。反映社會現實,為勞動人民伸冤,是這部著作最深刻的思想內容之一。

齊桓公(?—前643),名小白,系姜齊第15代國君,在位43年。公元前685年, 齊襄公被殺,小白與公子糾回國爭位,被管仲一箭射中衣帶鉤,幾乎喪命。

小白乘勢裝死,騙過管仲,加緊趕路,在高等人的接應下,奪得君位。他應鮑叔牙之諫,從魯國接回管仲,任以國政,尊為仲父;進行改革。

他依靠群臣智謀,實行「參其國而伍其鄙」、「作內政而寄軍令」、「相地而衰征」等政策,又即山鑄錢,煮海為鹽,使齊國大治,國富兵強。外交上親鄰國,退還所佔魯國、燕國的土地,討伐淫亂諸侯,一戰即服萊、莒等31國。

當時,周室衰微,諸侯強暴,狄人南侵,中原不安,他以「尊王攘夷」為號召,幫助燕國打敗山戎;並存邢救衛,制止了戎狄對中原的進攻;又聯合中原諸侯南攻蔡、楚,與楚盟於召陵;還曾平定東周王室的內亂,干預諸侯國君的廢立。前651年舉辦葵丘之會,周襄王派人參加。

他在位43年,「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代第一個霸主。公元前645年,管仲、隰朋等人相繼死去,桓公不聽管仲遺言,又起用佞臣易牙、豎刁、開方三人。

公元前643年,齊桓公病重,三人乘機作亂,桓公被餓死,屍體停放67天才得收斂。齊國由此中落。

今臨淄區鄭家溝南二王冢傳為他和齊景公的墓。齊故城西北有高台,名「桓公台」,傳說是他會見諸侯和檢閱兵馬的地方。

鮑叔牙(?—前644)齊人,與管仲為友。以善於知人為後世所稱道。

公元前694年,齊襄公淫亂無常,襄公諸弟紛紛外逃。管仲、召忽輔佐公子糾逃往魯國,鮑叔牙輔小白,逃到莒國。

公元前685年,齊國內亂,國君被殺,他得到消息,帶小白搶先回國,打敗公子糾,奪得政權。小白即位為桓公,要任他為相。

他推辭說:「您要治理齊國,我與高即可勝任;若想稱霸諸侯,非管仲不可。」又說管仲有五大長處,都超過自己。

他勸小白別計一箭之仇,請回管仲,委以重任。管仲相齊後,叔牙甘居其下,一起治理國政。

管仲下世後,鮑叔牙繼管仲為相,周年而歿。後來,鮑叔知人與管鮑之交的故事一直作為美談,流傳於世。

管仲曾嘆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淄博歷史名人(古代部分) 1,趙執信 生於康熙元年(1662年)卒於乾隆九年(1744年),青州府益都縣顏神鎮殿試二甲進士, 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升右春坊右贊善兼翰林院檢討, 2,趙振業,明天啟乙丑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入清以後,作過山西、江南兩布政司參議。

青州府益都縣顏 神鎮人。趙執信曾祖父。

3,趙進美,明崇禎庚進士,入清以後,官至福建按察使。青州府益都縣顏神鎮人。

趙執信叔 祖 。 4,孫廷銓,字枚光,顏神(今博山)大街人官至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要職。

1662年(康熙 元年),官拜內秘書院大學士,入參機務 5,蔣天珍,清道光年間山東博山人,官居太常寺卿,國子監祭酒從四品,捐地建博山爐神廟,洪覺寺,並重修 紅門,及顏文姜祠建築群,蔣今長之子,死後葬於博山城西二槐樹。 6,蔣今長,清嘉慶年間山東博山人,官居中書科中書舍人,捐修博山顏文姜祠山門,永濟橋,玉皇宮等建築, 三子蔣天珍,蔣天錦,蔣天鈞皆在京為官。

死後葬於博山城西二槐樹。 7,董永,西漢千乘人(今淄博市高青縣高苑城古城)被列入宣傳封建倫理道德的《孝子傳》。

後來董永 被封了個小官,死後葬在周村城東南方的大埠山上,其墓至今仍保持原祥。11,陳仲,名定,也叫陳 仲子,田仲,於陵中子等,是戰國時的著名賢士。

8,林放,字子邱,春秋魯國人,是孔夫人的得意弟子之一 9,歐陽高,字子陽,高青人,西漢今文《尚書》歐陽之學的重要代表人物 10,胡母生,字子都,臨淄人,西漢今文經學之一公羊學派的代表人物。 11,主父偃(?-前126年),武帝時期名臣。

臨淄人, 12,王應統(1664—1715),字緒光,號敏齋,祖籍山東長山縣,出身書香門第 為山東總河中軍副將改 任神木副將。後又歷任江南總漕中軍副將,文登副將等。

提升創業河北總兵,鎮守懷慶。 13,蒲松齡,字留仙,一字。

4. 農歷五月初五是什麼節要干什麼

【端午節簡介】
[編輯本段]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端午節從2008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由來】
[編輯本段]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濤神,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龍的節日,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系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

惡日,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據《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夏小正》中記:「此日蓄葯,以蠲除毒氣。」《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以浴驅邪認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說也很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風俗通》佚文,「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論衡》的作者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 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可見從先秦以後,此日均為不吉之日。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端午節別稱】
[編輯本段]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 、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等等。

端陽節,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重午節,午,屬十二支,農歷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天中節,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時,陽重人中天,故稱這一天為「天中節」。

浴蘭節,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污為俗。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

解棕節,古人端午吃棕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游戲,故又有「解粽節」之稱。

女兒節,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菖蒲節,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邢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端午節食俗】
[編輯本段]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同時又有另一種端午節食,稱為「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為「角黍」的粽子,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

端午的衛生習俗

①采葯。這是最古老的端午節俗之一。《夏小正》載:「此日蓄葯,以蠲除毒氣。」《歲時廣記》卷二十二「采雜葯」引《荊楚歲時記》佚文:「五月五日,競采雜葯,可治百病。」後魏《齊民要術·雜記》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記載,亦是制葯用。後來有不少地區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蘇於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製作中葯蟾酥;杭州人還給小孩子吃蛤蟆,說是可以消火清涼、夏無瘡癤。還有在五日於蛤蟆口中塞墨錠,懸掛起來晾乾,即成蛤蟆錠,塗於膿瘡上可使消散。這種捉蛤蟆制葯之俗,源於漢代「蟾蜍辟兵」之傳說。又如湖北監利於端午「采百草」,亦采葯草之俗。采葯是因端午前後草葯莖葉成熟,葯性好,才於此日形成此俗。

②沐蘭湯。端午日洗浴蘭湯是《大戴禮》記載的古俗。當時的蘭不是現在的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九歌·雲中君》亦有「浴蘭湯會沭芳」之句。《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五雜俎》記明代人因為「蘭湯不可得,則以午時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後來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廣東,則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葯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③飲蒲酒、雄黃、硃砂酒,以酒灑噴。《荊楚歲時記》:「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地下有淡紅色根莖,葉子形狀像劍,肉穗花序。根莖可做香料,也可入葯)或鏤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後來又在酒中加入雄黃、硃砂等。明謝肇淛《五雜咀》:「飲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黃入酒飲之。」明馮應京《月令廣義》:「五日用硃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額胸手足心,無會虺(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蛇之患。又以灑牆壁門窗,以避毒蟲。」此俗流傳較廣。至今,如廣西賓陽,逢端午時便有一包包的葯料出售,包括雄黃、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葉等,人們浸入酒後再用菖蒲艾蓬蘸灑牆壁角落、門窗、床下等,再用酒塗小兒耳鼻、肚臍,以驅毒蟲,求小兒平安。另外有的地區還用雄黃酒末在小孩額上畫「王」字,使小孩帶有虎的印記,以用虎辟邪。這些活動,從衛生角度來看,還是有科學道理的。雄黃加水和酒灑於室內可消毒殺菌,飲蒲灑也頗有益。

④採茶、制涼茶。北方一些地區,喜於端午采嫩樹葉、野菜葉蒸晾,製成茶葉。廣東潮州一帶,人們去郊外山野采草葯,熬涼茶喝。這對健康也有好處。

在端午設置種種可驅邪的花草,來源亦久。最早的如掛艾草於門,《荊楚歲時記》:「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這是由於艾為重要的葯用植物,又可制艾絨治病,灸穴,又可驅蟲。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時正值文生長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們也就爭相采艾了。除采艾扎作人外,也將艾扎作虎形,稱為艾虎,《荊楚歲時記》注文雲:「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取戴之。」同時也在門上掛蒲束及葛蒲削的蒲劍,蒲束扎的蒲龍。《帝京歲時紀勝》:「(端午)插蒲龍艾虎。」《清嘉錄》卷五:「戴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桃梗是辟邪之吉物,蒜頭被認為是象徵武器銅錘,與蒲劍、蓬鞭相配,以趕卻鬼祟。另外還焚燒艾蒿等以驅趕蚊蠅。在湖南、浙江等地則采葛藤掛於門相上,傳說葛藤是鎖鬼的鐵鏈子,可驅鬼辟邪。

與采葯、采艾蒲等相聯系的有蹋百草、鬥百草等游戲,是古人往野外游藝之遺俗。後來發展成為插花等裝飾藝術。
掛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 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志》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葯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 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葯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 ,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葯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台灣民間也有在端午時貼「午時聯」,它的作用和靈符一樣,有些午時聯上有下列的句子「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 榕枝在民間的意義可使身體矯健「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也有地方習俗是掛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蟲毒;山丹方劑治癲狂,榴花懸門 避黃巢, 石榴花正是這個季節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為一常見的中葯。而石榴花和黃巢的關系,還有一段故事。黃巢之亂的時候,有一次黃巢經過逼個村落,正好看到一個婦女背上背著一個較大的孩子,手上牽著一個年紀較小的,黃巢非常好奇,就詢問原因。那位婦人不認識黃巢,所以就直接說因為黃巢來了,殺了叔叔全家,只剩下這個惟一的命脈,所以萬一無法兼顧的時候,只好犧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黃巢聽了大受感動,並且告訴婦人只要門上懸掛石榴花,就可以避黃巢之禍。

躲端午,時端午節習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歸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陸游《豐歲》詩有「羊腔酒擔爭迎婦,遣鼓龍船共賽神」之句。《嘉靖隆慶志》亦記雲:「已嫁之女召還過節」。又,《灤州志》:「女之新嫁者,於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

端午雨,時民間歲時占驗習俗。俗信端午節下雨,不吉;反之則吉。此種俗信在宋代即已存在。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提要錄》雲:「五月五日哨,人曝葯,歲無災。雨則鬼曝葯,人多病。此閩中諺語。」又許月卿《次韻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雲:「臨川人謂端午日雨,鬼旺人災。清趙懷玉詩自注亦引有「端陽無雨是豐年」的諺語。

龍舟競渡與祭祀屈原、曹娥

龍舟,與普通船隻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橈手人數不一。如廣州黃埔、郊區一帶龍船,長33米,路上有100人,橈手約80人。南寧龍舟長20多米,每船約五六十人。湖南汨羅市龍舟則長16—22米,撓手24—48人。福建福州龍舟長18米,撓手32人。龍船一般是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扎、紗扎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如廣東順德龍舟上飾以龍牌、龍頭龍尾旗、帥旗,上綉對聯、花草等,還有綉滿龍風、八仙等圖案的羅傘。一般龍舟沒有這么多的裝飾,多飾以各色三角旗、掛彩等。古代龍舟也很華麗,如畫龍舟競渡的《龍池競渡圖卷》(元人王振鵬所繪),圖中龍舟的龍頭高昂,碩大有神,雕鏤精美,龍尾高卷,龍身還有數層重檐樓閣。如果是寫實的,則可證古代龍船之精麗了。又如《點石齋畫報·追蹤屈子》繪蕪湖龍船,也是龍頭高昂,上有層樓。有的地區龍舟還存有古風,很精麗。

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准備競渡。並且買一對紙制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隱隱可與古代鳥舟相對應)。閩、台則往媽祖廟祭拜。有的直接在河邊祭龍頭,殺雞滴血於龍頭之上,如四川、貴州等個別地區。
如意,也保佑劃船平安。用人們的話說,「圖個吉利」,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願望。

端午節鬥草

漢以前不見鬥草之戲。(《歷代社會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無考,普遍認為與中醫葯學的產生有關。遠古先民艱苦求存,生活單調,暇余以斗蟲、鬥草、斗獸等為戲自娛,及至傳說的「神農嘗百草」形成中醫葯學後,每年端午節群出郊外采葯,插艾門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獲之餘,往往舉行比賽,以對仗形式互報花名、草名,多者為贏,兼具植物知識、文學知識之妙趣;兒童則以葉柄相勾,捏住相拽,斷者為輸,再換一葉相鬥。白居易《觀兒戲》詩雲:「弄塵或鬥草,盡日樂嬉嬉。」

端午節其他的游藝娛樂活動

端午有射箭之戲,《金史·禮志》:「金因遼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約數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馳馬前導,後馳馬以無羽橫簇箭射之。既斷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為上。斷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每射必發鼓以助其氣。」至明代,是把鳥雀貯於葫蘆中射之。

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唐代長安,有寬大的球場,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馬球。章懷太子墓中《馬球圖》,畫出了唐代馬球的興盛:畫上,二十多匹駿馬飛馳,馬尾扎結起來,打球者頭戴襆巾,足登長靴,手持球杖逐球相擊。《析津志》記遼國把打馬球作為節日的傳統風俗,於端午、重九擊球。《金史·禮志》也記金人於端午擊球。宋代有「打球樂」舞隊。至明代,馬球仍流行。《續文獻通考·樂考》記載明成祖曾數次往東苑擊球、射柳。明《宣宗行樂圖》長卷中繪有宣宗賞馬球之場面。當時的官員王直寫的端午日觀打球的詩:「玉勒千金馬,雕文七寶球。鞚飛驚電掣,伏奮覺星流。炎頁過成三捷,歡傳第一籌。慶雲隨逸足,繚繞殿東頭。」北京白雲觀前也有群眾騎馬擊球之典。清代天壇一帶也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後,馬球才消失了。近西安市又出現了仿古馬球運動,使這一古老的體育運動在絕跡多年後重又出現在中華大地上。

此外,北京還有游天壇風俗。《帝京景物略》卷二:「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壇,日避毒也。過午後,走馬壇之牆下。無江城系絲段角黍俗,而亦為角黍。無競渡俗,亦競游耍。」上海還有鍾馗賽會,由一男子飾成鍾馗,手揮寶劍,前舉一紙糊蝙蝠,作「喝福來遲」狀;跟隨全副儀仗,穿行街市,以作驅祟。另外端午期間還有馬戲、搶鴨活動。
各地的端午節習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咸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山東省]

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裡。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在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借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系百索於脖子上,據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並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面蒸團,稱為「白團」,與粽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陝西省]

興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病」。

[甘肅省]

靜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漬為飴。鎮原縣端午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並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為「享節」。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

[江蘇省]

嘉定縣端午,不論貧富,必買石首魚(俗稱鰉魚)煮食。儀征縣也有「當褲子、買黃魚」的俗諺。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高郵的端午較為特殊,有系百索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等習俗,孩子興掛「鴨蛋絡子」,就是挑好看的鴨蛋裝在綵線結成的絡子中,掛在胸前。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抬起一張鋪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街遊行。舊時,川西還有端午「打字子」的習俗。是日,成都人皆買李子,於城東南角城樓下,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樂山、新津等地端午賽龍舟時,還舉行盛大商品交易會。

[浙江省]

桐盧縣鄉塾之學童,端午節具禮於師長,稱之「衣絲」。醫家則於午時采葯,相傳此日天醫星臨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節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

[湖北省]

黃岡市端午節巴河鎮迎儺人,花冠文身,鳴金逐疫。宜昌縣端午競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食粽、飲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縣端午,孕婦家富者用花幣酒食,貧者備雞酒,以竹夾楮錢,供於龍舟之龍首前祈求安產。岳州府競渡以為禳災、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稱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舊俗,媳婦於是日以壽衣、鞋襪、團粽、扇子進獻公婆。建陽縣以五日為葯王曬葯囊日,人家皆於此日作醬。上杭縣端午用小艇縛蘆葦作龍形戲於水濱,稱為競渡。仙游縣端午競渡後,獻紙於虎嘯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繼光於此溺兵。邵武府端午節前,婦女以絳紗為囊盛符。又以五色絨作方勝,聯以綵線,系於釵上。幼女則懸之於背,稱為「竇娘」。

[廣東省]

從化縣端午節正午以燒符水洗手眼後,潑灑於道,稱為「送災難」。新興縣端午,人家各從其鄰近廟宇鼓吹迎導神像出巡。巫師並以法水、貼符驅逐邪凡魅。石城縣端午,兒童放風箏,稱為「放殃」。

(海南島)

每逢端午,海南各處都會如中原一般舉辦龍舟競渡等活動。在如今保存最為完好的古縣治城垣定安,五百年歷史的明成化古城門洞內,仍有兩個石階疊架著兩條鮮艷、修長、昂揚的龍舟。海島先人,端午時節,扛起龍舟,奔向大河,揮汗於南渡江中競渡……歷史就從一個個古色端午,時光交錯著流淌到了今朝。素有「椰鄉」之稱的文昌,是宋慶齡的祖居地,臨海傍河。自古以來,當地沿海沿河居民每逢端午,都會舉辦賽龍舟的活動,祈福求安。海南除了與內地相同的賽龍舟、吃粽子、掛菖蒲和艾草,還有一個海島百姓都熟知的內容,就是洗龍水和洗草葯澡。家在海南的小鄭說,從小過端午,家裡總會四處彌漫艾草香味。媽媽早早的在家門口懸掛艾草,晚上,燒了一大鍋的艾草水,就著艾草,洗洗身子,說是這樣,可以驅魔避邪,強身健體。小吳,家在海邊,幼時,每逢端午,家裡人都會帶他到海邊去洗龍水。百姓們認為,屈原先生早已當了龍神,洗洗 「龍水」,龍神會保佑孩童健康成長。自幼,海島內的百姓,都相信,海浴——用海水擦眼,可以去眼疾;用海水洗身,可以去除皮膚疾病。滂海的澄邁縣,為紀念這一特色民俗,每逢端午,都會在盈濱半島舉辦「龍水節」 。海島各地的人們老老少少,都紛紛來此一起「洗龍水」 。萬人共泳,這一端午海面奇觀,你看過么?端午,也是清明之後,海南人一家團聚的日子。據說,只要能夠回家,島上的人們都會在這一天回祖宅。祭祖、向父母請安、與兄弟姐妹戲耍。女人們,則早在半個月前就張羅著裹粽,到正日子,家家戶戶,送粽傳平安,熱鬧非凡。海島上的一年,就在粽子飄香、龍舟競渡、龍水嬉戲中,進入了漫漫長夏。

【端午節諺語】
[編輯本段]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櫳。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櫳。食過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櫳,食過五月粽,不夠百日又翻風。

5. 有關龍的傳說

有關龍的傳說

作為中國文化的象徵,龍不是被帝王們全部霸佔。在民間,龍仍然以各種方式出現。中國的各個民族幾乎都有以龍為主題的傳說和故事,人們以賽龍舟、舞龍燈來歡慶節日,以祭祀龍來祈求風調雨順,下面介紹一些龍的傳說:

龍的傳說——天龍:
太原晚報副刊以「天龍」為名。有朋友問:天龍是怎樣的龍?為什麼會有天龍?
天龍,當然指天上的龍,或升天的龍。龍能夠騰翔於雲天,是由其取材對象和神性決定的。龍的神性可以用喜水、好飛、通天、善變、顯靈、征瑞、兆禍、示威來概括。其中的「好飛」和「通天」,是「天龍」形成的決定性因素。我們知道,作為龍的集合對象,雷電、雲霧、虹霓等本來就是飛騰在空中的「天象」;而魚、鱷、蛇等在水中潛游之快,馬、牛、鹿等在陸地上奔跑之速,都類似於「飛」棗古人由於思維的模糊性,往往將潛游於水中的魚、鱷、蛇等,奔跑於陸地上的馬、牛、鹿等,和飛升騰躍在空中的雷電、雲霧、虹霓等看成一個神物的不同表現,從而認為能在水中游、地上跑,也就能在天上飛。
「好飛」必然「通天」。因為「飛」的方向和域界,自然是,也只能是神秘、遼闊、至高無上的天。因而,從遠古到如今,人們總是讓神龍常常出現在浩渺無垠的昊天雲氣中。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黑陶雙耳盆上,有將「魚藻紋」和「鳥紋」刻劃在一起的圖案;陝西寶雞北首嶺遺址出土的「鳥魚紋」,也將天上飛的鳥同水中游的魚棗龍的集合對象聯系起來。這就透示出,早在新石器時代早期,龍的模糊集合之初,龍就開始有了「通天」的意味。長沙陳家大山楚墓出土了一件「龍鳳導引升天帛畫」。畫面上的龍,豎身卷尾,頭臉朝天,肢爪劃動,躍躍而上。旁邊是它的同伴棗昂首展翅的鳳。龍鳳之下,站一位雙手合十的裙服女子。顯然,這位女子在祈禱著、接受著龍鳳的導引,要飛升到天上去,做一名自由自在的「女仙」。
於是,龍就有了溝通天地,做天地間的橋梁和信使的能力和身份。那些專制帝王們之所以稱自己為「真龍天子」,其根本點就在於瞅准了龍的「通天」的神性,和充當天地間橋梁和信使的能力。
對於老百姓而言,「天龍」則是一種民族心理的對應、釋放和外化。我們的祖先們,生活在異常艱辛的環境里,自然界災害頻仍,氏族間你爭我斗,自身面臨生老病死諸多苦痛。進入階級社會後,又增加了來自專制皇權的壓力,而這後一種壓力又同道德倫理相結合,以「三綱五常」等形式箍桶填鴨般灌進人們的血脈中,不容分說、無可拒絕地捆綁住人們的手腳。然而,追求自由乃是人之為人的天性棗天性自由卻無時不在羈絆之中,於是,人們期冀著、希求著、幻想著掙開繩索,超脫塵世,過一種能使天性充分展開的無拘無束的生活。
龍為滿足人們這樣的心理提供了可能。它既可以舒暢地在水中游,矯捷地在地上走,更可以瀟灑地在天上飛。天上多麼美妙啊!皎潔的明月,雪白的雲團,艷麗的霞光,更有長風千里,電掣萬仞,雷霹八方……天龍,天龍,實際上是人心想高飛、在高飛啊。

龍的傳說——龍珠:
人們在建築彩畫、雕刻、服飾綉品等載體上常見「龍戲珠」(有「單龍戲珠」、「二龍戲珠」、「三龍戲珠」、「多龍戲珠」之分)圖案。有朋友問了:什麼是「龍珠」?「龍珠」因何而來?「龍戲珠」又是怎麼回事?
龍珠是與龍有關的珠。「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頜下。」這是《莊子》的說法了。《埤雅》也言「龍珠在頜」。《述異記》講,「凡有龍珠,龍所吐者……越人諺雲:『種千畝木奴,不如一龍珠。』」上述說法講了兩個意思:一是龍珠常藏在龍的口腔之中,適當的時候,龍會把它吐出來;二是龍珠的價值很高,用民諺來說,就是得一顆龍珠,勝過種一千畝柑橘。
那麼,龍珠從何而來呢?龍為什麼要戲珠呢?
我們知道,珠,是水中的某些軟體動物,在一定的外界條件刺激下,其貝殼內分泌並形成的圓形顆粒,因其有亮麗的光澤而被人們所喜愛,因而被稱作珍珠。既然水中的動物能生出珠來,作為水族之長的龍,自然也要有珠而生了棗這該是龍珠神話產生的一個基本思路。
但是,事情好像還不是這么簡單。龍是模糊集合起來的神物,集合的對象有魚、鱷、蛇、豬、馬、牛,以及雷電、雲霧、虹霓等等。其中,鱷類和蛇類是卵生的。卵是圓形的,也可以說是顆粒狀的,是比珍珠大得多的顆粒。那麼,古人會不會把鱷卵蛇卵當作一種「珠」呢?回答是肯定的。古人能將鱷蛇作為主要的集合對象,對其卵自然不會忽略;對鱷和蛇來說,卵的意義是重大的,是生命之源,有卵便有鱷、有蛇,進而才有龍。因此,卵是完全可以以「珠」的身份進入龍的生活之中的。那麼,龍珠就是龍卵;龍戲珠,實際上就是龍戲「卵」,是龍這個神物,對生命的呵護、愛撫和尊重。其中體現和表達的,是古人的一種「生命意識」,即對轉承不息的生命現象的認識、理解和發揮。
民間吞珠化龍的傳說為我們的看法提供了注腳:某少年割草(或打水)得一寶珠,此珠放到米缸漲米,放到錢櫃生錢。某財主知道後,帶人來搶珠。少年情急中將珠放到口裡,卻一不小心咽了下去。於是口渴求飲,缸水喝乾了,又去喝河水、江水。喝著喝著,頭上冒出了角,眼睛朝外凸,身子變長出鱗棗化為龍了。這樣的傳說廣泛地流傳於四川、浙江、廣東等地,從中透示出「珠」的珍貴,以及珠和龍生命相依的關系。
太陽,是我們對「珠」的另一個理解。我們見到的一些龍戲珠圖案,尤其是那些二龍戲珠圖案,其珠多有火焰升騰,分明是一枚「火珠」或「火球」;下面是滔滔海水,可以理解為火球躍出海面。在人們的視野和觀念中,堪稱「火球」的,太陽可排在第一。那麼,很顯然,火球出海也就是太陽出海了。既然是太陽出海,為什麼要龍來「戲」呢?這里要引入古人眼中的四方神: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龍則是代表東方的神物。這樣看來,龍戲珠就有太陽崇拜的意思了,該是太陽崇拜和龍崇拜的交融。
龍分雌雄,這是二龍戲珠的圖案比較多的原因。如果珠作卵解,就是父母雙方共同呵護、愛撫他們的子女;如果珠作太陽解,就是雌雄二龍共迎旭日東升,讓燦爛的陽光普照大地。再者,二龍對稱,龍體彎長,珠形滾圓,在構圖上也具有一種美感。

龍的傳說——烏龍:
少華山下的龍潭堡,原先只有十來戶人家。村裡住著:一家姓劉的父女二人,靠做賣豆腐為生。女兒名珠鳳,出落得俏模俊樣。
有一天珠鳳去挑水,鉤搭上掛上來一條小黑蛇。她把小黑蛇捉下來放到井台上,說:「怪可憐的,放了去吧!」小黑蛇對她點了點頭,一轉身竄到井裡去了。
珠鳳挑水剛進屋,聽見背後有人叫她。轉身一看,是個二十來歲的漂亮小伙。小伙拉住珠鳳的手,在她手心裡放了一粒滾圓滾圓的珠子,說:「我是渭河龍君的五太子,剛才在龍潭中戲游,不小心撞在你的鉤搭上掙脫不得,多謝大姐救命之恩。這是一顆龍珠,你把它放在水缸里,就不用天天挑水了。往後有啥為難事,大姐只管說一聲吧。」說完,頓時不見了影兒。珠鳳追出門外,只見井口一團白霧,聽得井水嘩啦啦響了幾聲。她覺得像是在夢中一般,再看手裡,分明是顆寶珠。進屋後,她將龍珠往水瓮里一丟,嘩棗,水花翻濺,泛起滿滿一瓮清水,嘗一口,比那井水還甜,珠鳳知是寶物,對誰也沒講,連她親大也瞞著。只是常常想起烏龍,每天都去井台上挑一擔水,偷偷往井裡看上幾眼。
離龍潭堡四五里的孫家堡住著一家財東尹立先。珠鳳他媽死的時候,劉老漢沒錢殮葬,借了尹財東十兩銀子。日子窮,還不起,卻常給尹家送些豆腐,權當付了利息。這十兩本銀尹財東也不催要,樂得一年到頭吃豆腐不花錢買。
珠鳳姑娘年長一年,越發出落。尹立先賊眼骨碌一轉,打起了珠鳳的鬼主意。先是請了個能說會道的媒婆,給珠鳳說媒下聘禮來了。劉老漢執意不肯,珠鳳心性剛烈,提起禮盒子摔到門外,媒婆碰了一鼻子灰。
尹財東知道了,氣得直翻白眼,罵道:「老東西給臉不要臉,十兩銀子的財十幾年咧欠著不還。哼!連本帶利紋銀百兩,三天內交來啥說不說,交不來銀子棗哼哼!」他眯起眼一聲冷笑:「叫珠鳳姑娘來頂賬!」話傳到劉老漢耳朵里,他也沒了主意。珠鳳只是爬在炕沿上哭,左思右想沒辦法」等到半夜她大睡定,跑到井台兒上,牙一咬,心一橫,大叫一聲:「媽,兒跟你來了!」眼睛一閉,縱身撲進井裡。
珠鳳只覺得頭暈目眩,像是騰雲駕霧一般。忽聽得耳朵邊有人呼喊:「珠鳳,珠鳳妹妹!」慢慢睜開眼一看,原來自己不曾落到水裡,卻躺在烏龍的胳膊上。「烏龍哥!」她像見到親人一般,伏在烏龍的懷里大哭起來。烏龍勸她說:「珠鳳,你的事我都知道,你不要難過。狗財東為富不仁,天理難容,看我收拾這條老狗」……我送你回去吧!」珠鳳不肯,他在她耳邊一陣悄聲絮語,說得珠鳳含淚帶笑,連連點頭。
聽得珠鳳投井、鄉親們打著火把下井救人。烏龍見有人下來,輕聲對珠鳳說:「好妹妹,我不送你了。」雙手將珠鳳托起。下井的人摸到珠鳳,連忙綁上繩子,把她救了上來。
夜深人靜,珠風把她和烏龍的事從頭到尾給父親學了一遍,老漢聽了暗暗驚喜,卻又半信半疑。珠風從瓮里撈起龍珠,老漢見果然不是世俗之物,才信了珠鳳的話。珠鳳跳井得救的消息傳到尹立先耳里,老賊捋著鼠須一陣奸笑:「嘿,分明是天公作美。我尹某人家財萬貫,金銀滿箱,再能有這么個美人幾,可真是……啊,嘿……」賊眼一轉,吩咐下人分頭准備去了。第二天一大早,老賊帶著一夥家丁朝珠鳳家奔去。走到半路,一陣狂風卷著沙石吹得天昏地暗,帶來的財禮早颳得沒了影兒,尹賊連人帶馬翻倒在地。狂風過後,老賊一看,財禮雖空,人馬俱在,就揉了揉被摔歪的鼻子,帶著一幫家院,揮棍舞棒,直奔劉老漢家來搶珠鳳。
烏龍見老賊三番事過,仍不知改,待老賊沖到井台邊,便現出真形,口含龍珠,噴出一股清泉。一時間電閃雷嗚,惡浪滔天,尹賊一夥狼哭鬼嚎,隨波翻滾,被沖入渭水河中,餵了魚鱉。
一會兒雲消霧散,滿天霞光,雲端里舞起一條黑色巨龍,龍背上坐著珠鳳姑娘。飛到山頂,烏龍卧下歇息,珠鳳向父親和鄉親們揮手告別。
從此,人們就把這村子叫做龍泉村,後來又改成龍潭堡,把龍歇息的山頭也起名叫做烏龍山,年代久了,都叫做五龍山了。

龍的傳說——龍舟:
龍舟競渡又稱「賽龍舟」、「劃龍船」、「龍船賽會」等,是一種源遠流長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其起因歷來說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說是為了紀念越王勾踐操練水師,打敗吳國。「越地傳雲,競渡之事起於越王勾踐,今龍舟是也。」(《事物原始·端陽》)吳越交戰,勾踐敗而被俘,在吳國過了三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騙得了吳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國。回國後,他卧薪嘗膽,立志雪恥,於當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師,開始操練,終於在數年後,一舉消滅吳國。後人為了昭彰勾踐這種堅韌不撥的精神,便效仿越國水師演練時的情景,於五月五日這一天劃船競渡,以示紀念。
二說是為了紀念伍子胥和曹娥。傳說伍子胥因遭讒言誹謗,被吳王夫差命人拋於錢塘江波濤之中,有曹娥駕舟去救。「五月五日,時迎伍君,逆濤而上,為水所淹」(《曹娥碑》)。後世遂劃龍舟,作救伍員狀。
三說是為了紀念楚大夫屈原。這種說法普遍被接受,其文字記載始見於南朝梁人撰寫的《續齊諧記》:「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
除上述外,各地還有一些不同的說法。在貴州黔東南地區,有說法認為龍舟競渡是為了紀念捨身殺死毒龍的老人;雲南傣族認為是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又作「岩宏窩」)。還有「迎夏至」、「避惡日」——認為五月是「惡月」,五月初五是不祥的日子等說法。
這些說法,都各有各的道理,但都沒有說清楚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不管是為了紀念某某人,還是為了「迎夏至」、「避惡日」,為什麼偏偏要舉辦「龍舟」競渡呢?也就是說,為什麼要賽「龍舟」而不賽其它什麼「舟」呢?
回答這個問題,得從龍的基本神性入手。我們說過,龍有喜水、好飛、善變、征瑞等神性和興雲布雨、司水理水的神職。既然有這樣的神性和神職,被生活在江瀆四流、湖泊星羅的水鄉各族人民所崇拜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崇拜意識必然要外化為具體行為。這些行為包括:祭神,將人間美味敬獻給神靈,並伴之以香火,讓其款款享用;娛神,歌唱、舞蹈,想著法兒讓神快樂;擬神,模仿神的舉止形態,表示自己和神物有密切的關系,自己身上已秉賦了「神性」,從而能夠「神靈活現」。這大概是「龍舟競渡」的深層動因。人們相信,通過聲勢浩大的競賽龍舟,能使天上水中的神龍心神感應而大娛大悅,從而煥發神性,克盡神職,保佑一方水土風調雨順,稼漁豐成。同時,也使人們自身秉賦龍性,像龍那樣強悍矯健,進而怯邪彌難。至於紀念某某人雲雲,只不過是一種附會。原因大概在於,這些人傑的「人性」和龍的「神性」有相通一致之處,又多少分擔了龍的一部分「神職」。比如伍子胥就曾被奉為長江水域的「水仙」、「濤神」、「潮神」和「江神」;屈原也曾被封為「廣源順濟王」,有「江神即楚大夫屈原」之說。
「龍舟」是做成龍形或刻有龍紋的船隻。古代那些有「真龍天子」之稱的帝王們,行走水路時一般都要乘龍舟。如「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穆天子傳》),「上御龍舟,幸江都」(《隋書·煬帝紀》)。皇帝乘坐的龍舟,高大寬敞,雄偉奢華,舟上樓閣巍峨,舟身精雕細鏤,彩繪金飾,氣象非凡。南宋畫院待詔李嵩畫的「大龍舟」,即是一例。民間用來競渡的龍舟和皇家龍舟不可比肩,一般都做得窄小狹長一些,以利賽事。
用作競渡的龍舟,其形制因時代而變化,因地域而不同。據載,舊時西湖上的龍舟,約四五丈長,頭尾高翹,彩畫成龍形;中艙上下兩層,船首有龍頭太子和鞦韆架,均以小孩裝扮,太子立而不動,鞦韆上下推移;旁列弓、弩、劍、戟等「十八般武藝」和各式旗幟。尾有蜈蚣旗,中艙下層敲打鑼鼓,旁坐水手劃船。
蘇州的龍舟分成各色,四角插旌旗,鼓吹手伏在中艙,兩旁劃手十六人。篙師執長鉤立於船頭,稱作擋頭篙。船頭亭上,選面端貌正的兒童,裝扮成台閣故事,稱龍頭太子。船尾高丈余,牽系彩繩,由擅長嬉水的小兒表演「獨占鰲頭」、「童子拜觀音」、「指日高升」、「楊妃春睡」等節目。
當代用來競渡的龍船,形制比舊時簡化了許多。船以色彩分赤龍、青龍、黃龍、白龍、黑龍等。船身、船上的羅傘旌旗等裝飾,以及劃手們的服裝乃至船槳,都要求一色。湖北、湖南等地的龍舟短則七丈多,長則十一丈余,劃動時有如游龍戲水。福建的龍舟,船首雕刻龍頭,口能開合,舌能轉動。貴州的龍舟由三隻獨木船聯合而成,中間較長的一隻稱「母船」,船上有鼓手指揮,兩邊的兩只船身稍短,稱「子船」。
有關競渡的儀式、規定、技巧和情景也因時因地不同而豐富多彩。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鑼挾鳴濤鼓駭雷,紅旗斜插剪波來。錦標奪到軒騰處,風卷龍髯雪作堆。」古人的詩句將幾百年前龍舟競渡的熱鬧場面躍然紙上。
詩中提到的「標」即「標竿」或「標船」,是各龍船爭奪的目標。「標竿」上懸掛錦彩、銀碗、錢鈔等賞物,立於水中,快捷先到者可得。「標船」設置在終點,當競渡的龍舟接近時,將「標」拋入水中,讓諸「龍」爭奪。標有「魚標」、「鴨標」、「鐵標」等。魚標鴨標是活的,投入水中即刻遊走,要一下子捉住,是不容易的。鐵標沉重,拋落便到水底,如果沒有相當棒的潛水本領,同樣是捉不起來的。因此,龍船上一般都要安排一兩個水性極好的「標手」,專司奪標之職。
有的地方還流行「做勝會」——即由看船上的遊客買土罐或鴨子,擲入水中,由參與競渡的龍舟,入水爭奪以為娛樂。
龍舟競渡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如在屈原投水的汨羅江畔,每年龍舟競渡前,都要先祭屈子廟。來自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幼,抬著龍頭,一批一批地匯聚在屈原像下,叩拜、弔唁、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然後由主祭人將一條紅綢繫到「頭龍」的頭上,由「頭橈」將龍頭扛到江邊洗澡,洗完後將龍頭安於船首,這才開始賽龍舟。地域不同,講究不同。有的地方出龍前數日,要祀神演試一番,名曰「下水」。上岸送神,稱作「撥龍頭」。競渡的組織者,年前率眾位游手,將一根帶葉竹竿豎立橋頭,以便來年「出龍認色」,其名曰「鑽五」;月朔互相往來,名曰「拜客」,等等。
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龍舟競渡也傳到了日本及東南亞諸國。比如,日本的九州、沖繩等沿海地區,就流行一種賽船活動。不過他們不叫龍舟競渡,而叫「爬龍」。新加坡常在端午節這天,舉行全國性的龍舟比賽。他們的龍舟披紅掛彩,扮作「獅子」、「狗熊」的司鼓手站在龍舟最前面,擂動大鼓,指揮和協調劃手動作。整個比賽,一般從下午兩三點開始,直到夕陽西下才告結束。
龍舟競渡是一種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體育運動。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於1984年5月16日作出決定,將龍舟競渡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當年10月,在廣東佛山舉行了全國首屆屈原杯龍舟賽。1985年6月6日,中國龍舟協會在湖北省宜昌市宣告成立。7月,第二屆屈原杯龍舟賽在葛洲壩三江航道舉行,觀眾多達十餘萬。這樣的龍舟競渡至今已舉行了十數屆。近年來的龍舟競渡,賽制趨於完善,規模也越來越大,並向國際性賽事進展。
龍舟競渡需要寬而深的江海湖泊,水域淺小浮不起船的地方就競渡不成了。於是,淺水地的人們就做成「旱龍舟」,在街市、高台、場地上遊走,俗稱「迎鬼船」。江西一帶有這樣的風俗,時間亦在端午節。
造龍船也不只是為了競渡。如貴州黔東南和湘西一帶苗族同胞的「龍船節」,所做的龍船就不是為了競賽,而主要是為了乘坐龍船游村串寨,會親訪友。龍船下水前,先由歌師唱吉祥祝福歌,祝願龍船一路順風。每條船上都有一位「鼓頭」,由全寨推選出德高望重的老人擔任,坐於龍頸擊鼓發令,主持船上活動。龍船過寨,鳴放鐵炮傳告親友,岸上報以「接龍」鞭炮,親友遂上前向船上的人敬米酒,並將鴨、鵝、綵綢等禮品掛於「龍頭」。龍船靠岸,水手們將糯米飯團和菜餚放在船幫上就餐,不用碗筷。婦女、兒童這時紛紛前來「討路邊飯」,據說吃了龍船上的食品能消災避難。龍船形制精巧美觀,龍身由一隻母船和兩只子船捆紮而成,叫做「子母船」,皆為獨木鏤空。龍頭約長兩米多,用水柳木雕刻,裝有一對一米多長的龍角。因龍頭著色不同,分為青龍、赤龍、黃龍等。各寨為了保護龍船,還專門建有「龍篷」。龍船節從農歷五月十六日開始,具體節期各地各寨略有不同,只要全寨薅完秧,本寨龍船即可下水,歷時三天左右。在廣東水鄉,龍船出遊時,家家送米酒給劃船的人,並由老人為龍點眼,然後才下水游去。游完後,龍頭供奉在龍王廟,船身埋入河床沙泥中,第二年挖出來再用。傍晚,村民們還要燒一大鍋「龍船飯」,不管什麼人都可以食用,以廣結「龍緣」,遍得「龍福」。

龍的傳說——舞龍:
每逢節日慶典,我們都能看到歡騰旋躍,讓人興奮不已的舞龍。舞龍也稱「龍舞」、「耍龍」、「鬧龍燈」、「玩龍燈」、「龍燈會」。那麼,為什麼要舞龍呢?
舞龍的用意,概括起來不外乎這么幾條:一為祈雨祈福,二為娛神娛己,三為彰顯力量,四為興旺人丁。
其中,祈雨祈福是最基礎的。兩湖一帶民間傳說,戰國時的鬼穀子和金角老龍相遇,鬼穀子說:「據我掐算,近日有雨,城內三十六點,城外四十八點。」金角老龍有意讓鬼穀子的預言落空,便利用職務之便,讓城內下了四十八點,城外下了三十六點,結果城內不少老百姓死於水患。後來玉皇大帝問罪,金角老龍受到貶黜。為了贖罪,老龍便在每年的新春到來之際,逐門逐戶地向老百姓鞠躬賠禮,並承諾一年的風調雨順。於是,人們便據此傳說,用竹條鐵絲、綢緞紗布扎製成彩龍,每逢年節舞耍一番,表達歡快喜悅之情,也寓意老龍臣服,天隨人願。四川銅梁一帶的傳說也異曲同工:東海龍王患腰痛病,變成一個老頭上岸求醫。大夫通過把脈知其非人,便讓其恢復原形,並從其腰間捉出一條蜈蚣。龍王病癒後,以泄露天機為謝:言人們只要照它的樣子造一條龍四處舞游,便能保雨水及時,五穀豐成。
舞龍祈雨在先秦時期已開始流行,到漢代已具相當規模,形式也多有講究。據董仲舒《春秋繁露》載,漢代人春旱求雨舞青龍,炎夏求雨舞赤龍或黃龍,秋季求雨舞白龍,冬天求雨舞黑龍。這些龍長達數丈,每次出動五至九條不等。
後世的舞龍,大都包含有祈雨祈福的意味。如流行於湖南省湘西山區的「龍頭蠶身燈」。該燈由「龍」的頭和「蠶」的身與尾組成。製作考究,形體小巧,頭尾能曲能伸,宛轉靈活。竹圈聯成蠶身,繩索系其內,白布蒙其外,外用紅綠彩環纏身,由三個舞技出眾的民間藝人分別持頭、腰、尾三個部分執耍。「龍頭蠶身燈」一般都是成對出行。出燈前,每對燈都要下到江邊「吸水」,然後才沿門沿戶祝福吉祥。為什麼要「吸水」呢?很好理解,龍吸飽了水,才能保證雨水充足。
南方一些地方流行舞草龍棗由柳條、青藤、稻草紮成,夜晚舞耍時,龍身上滿插香火,因而又稱「香龍」、「香火龍」。舞龍結束時,還要在喧天的鑼鼓鞭炮聲中,恭恭敬敬地將草龍送到江河溪潭之中。其用意也是讓龍回龍宮,以保佑一方地面風調雨順。
以娛神娛己為目的舞龍可追溯到漢代的「魚龍曼延」。《漢書·西域傳贊》載:「孝武之世……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龍、角抵之戲以觀視之。」顏師古解釋說,巴俞都盧、海中碭極都是歌舞名,而「魚龍」,則是由人裝扮成一種來自西域的巨形珍獸棗舍利之獸,先在庭前舞蹈戲樂,然後到殿前激水,水花飛濺中,化作一條巨大的比目魚,「跳躍漱水,作霧障目」。然後,再化作身長八丈的黃龍,「出水敖戲於庭,炫耀日光」,故又名「黃龍變」。由此看來,「魚龍」,當是一種由人裝扮成巨魚和巨龍進行表演的大型舞蹈。由於巨魚和巨龍之間有一個「變」的問題,因此在表演時,可能還需要幻術、布景、煙霧等來配合。
那麼,「曼延」又作何解釋呢?「曼延」也作漫衍、曼衍、蔓延等,是古代一種大獸的名字。據說這種大獸「似狸,長百尋」,可以「仿此演為百戲。」古代八尺為一尋,百尋就是八十丈。因而《西京賦》中有「巨獸百尋,是為曼延」之句,薛綜注曰:「作大獸,長八十丈,所謂魚龍曼延也。」由此推斷,「曼延」是「假作獸以戲」,是由人扮演成各種巨獸的舞蹈。「魚龍」當是其中典型的主要的一種,因而稱作「魚龍曼延」。
東漢張衡在《西京賦》、李尤在《平樂觀賦》中都有對「魚龍曼延」的生動描述。從中可以看到,作為漢代的大型歌舞,「魚龍曼延」集合了當時最高水平的演員陣容以及布景、道具和特技,可謂規模宏大,幻象紛呈。除中心節目「巨魚變巨龍」外,還有由人扮裝的熊、虎、猿猴、大象、大雀、大龜、大蟾蜍及其它不知名的奇獸參與演出。
史料之外,還可以從漢代畫像石上找到「魚龍曼延」的影子。如銅山洪樓發現的樂舞百戲畫像石,山東沂南出土的角抵百戲畫像石,上面都有魚龍作舞的圖像。
「魚龍曼延」從漢至唐,延續了將近七八百年的時間,唐以後,整體上逐漸失傳,後世傳留下來的,只是其中的部分節目。民間的龍舞、獅子舞、麒麟舞等,可視作對「魚龍曼延」的傳承和演變。
燈與龍的結合,大約起始於宋時。南宋吳自牧在《夢梁錄》中記道:「元宵之夜……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之狀。」這樣的龍燈,即是我們所說的放置在那裡專供人們觀賞的龍形燈飾。問題是龍是一個能行走、善飛騰的神物,總不能呆到那兒不動啊,況且無論宮廷還是民間,自古都有舞龍的傳統。既然舞,就不光在白天舞,晚上也要舞,晚上舞就離不開燈,因此大凡舞之龍,都通稱「龍燈」。
「龍燈會」一般在佳節、盛會時舉行,場地選在長街廣場、村頭灣邊開闊平坦的地方。龍的品種豐富多彩,有竹龍、木龍、荊龍、草龍、布龍、紗龍、紙龍;有由荷花和蝴蝶組成的「百葉龍」,用刨花紮成的「木花龍」,用鐵皮捲成的「鐵皮龍」,等等。
龍燈各地都有。四川省銅梁縣的龍燈比較出名。國慶50周年大典上的金色巨龍,就出自這個縣。銅梁龍燈有「正龍」:頭大、脛長、節內點燈,以燈光取代煙火,玩時比較安全。還有用竹編作龍骨,紙扎龍頭,布做龍脊,藉助燈火而起舞的「彩龍」;用皮紙或絹綢做皮,彩繪鱗甲,龍身能伸縮轉動的「肉龍」或「蠕龍」;天旱時求雨,舞時可潑水的「黃荊龍」;用白花紮成,用來祭祀亡靈的「孝龍」;用稻草紮成,插入竹竿,執持起來耍舞的「草把龍」;以及由孩子們耍舞的,用一棵棵大白菜插上竹竿,點燃紅燭,中間串以繩索的「菜龍」,等等。
銅梁人舞龍有不少講究。過去沿襲漢代的春舞青龍、夏舞赤龍、秋舞白龍、冬舞黑龍的規矩。現在逢年過節舞彩龍,舞到人家門前就暫時停下來,龍頭頻點向主人拜年祝福,然後再上下翻騰,左盤右旋。這時,主人必須鳴放鞭炮以示歡迎,並有所答謝:裹著錢的「紅包」或糖果香煙等。
廣東佛山人也喜歡舞龍。四五十年代,佛山龍多是用一把把雨傘連接?/ca>

6.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

懸鍾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各地的端午節習俗

(東北三省)
清早要出門去郊外,野地或公園等地方散步,叫做「踏青」。折一些樹枝或買些艾草回來, 繫上各種顏色的葫蘆掛在門沿和窗戶上。紙葫蘆原先是個人家自己做的,現在大多是買的。有的人家還會扎一些小小的笤秫,和葫蘆掛在一起有掃除百病的含義。採回來的艾草(蒿子)放在水裡用來洗臉。小孩子的手腳腕上帶「五綵線」,是用紅黃藍綠黑白等顏色的細線擰在一起的。脖子上帶著香包,花花綠綠各色式樣的都有。除了吃粽子之外,還要吃茶葉蛋。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咸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山東省]
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裡。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布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借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香包(艾葉做的小包,掛在脖子上),稱為「去疾」,幼童則系百索於脖子上,據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很多人家紛紛把艾葉草掛在門前,祈求家人健康,還有避邪.驅蚊的效果。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並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面蒸團,稱為「白團」,與粽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陝西省]
興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病」。
[甘肅省]
靜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漬為飴。鎮原縣端午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並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為「享節」。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
[江蘇省]
嘉定縣端午,不論貧富,必買石首魚(俗稱鰉魚)煮食。儀征縣也有「當褲子、買黃魚」的俗諺。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高郵的端午較為特殊,有系百索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等習俗,孩子興掛「鴨蛋絡子」,就是挑好看的鴨蛋裝在綵線結成的絡子中,掛在胸前。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抬起一張鋪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街遊行。舊時,川西還有端午「打李子」的習俗。是日,成都人皆買李子,於城東南角城樓下,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樂山、新津等地端午賽龍舟時,還舉行盛大商品交易會。
[浙江省]
桐盧縣鄉塾之學童,端午節具禮於師長,稱之「衣絲」。醫家則於午時采葯,相傳此日天醫星臨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節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
[湖北省]
黃岡市端午節巴河鎮迎儺人,花冠文身,鳴金逐疫。宜昌縣端午競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食粽、飲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縣端午,孕婦家富者用花幣酒食,貧者備雞酒,以竹夾楮錢,供於龍舟之龍首前祈求安產。岳州府競渡以為禳災、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稱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舊俗,媳婦於是日以壽衣、鞋襪、團粽、扇子進獻公婆。建陽縣以五日為葯王曬葯囊日,人家皆於此日作醬。上杭縣端午用小艇縛蘆葦作龍形戲於水濱,稱為競渡。仙游縣端午競渡後,獻紙於虎嘯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繼光於此溺兵。邵武府端午節前,婦女以絳紗為囊盛符。又以五色絨作方勝,聯以綵線,系於釵上。幼女則懸之於背,稱為「竇娘」。
[廣東省]
從化縣端午節正午以燒符水洗手眼後,潑灑於道,稱為「送災難」。新興縣端午,人家各從其鄰近廟宇鼓吹迎導神像出巡。巫師並以法水、貼符驅逐邪凡魅。石城縣端午,兒童放風箏,稱為「放殃」。
(海南省)
每逢端午,海南各處都會如中原一般舉辦龍舟競渡等活動。在如今保存最為完好的古縣治城垣定安,五百年歷史的明成化古城門洞內,仍有兩個石階疊架著兩條鮮艷、修長、昂揚的龍舟。海島先人,端午時節,扛起龍舟,奔向大河,揮汗於南渡江中競渡……歷史就從一個個古色端午,時光交錯著流淌到了今朝。素有「椰鄉」之稱的文昌,是宋慶齡的祖居地,臨海傍河。自古以來,當地沿海沿河居民每逢端午,都會舉辦賽龍舟的活動,祈福求安。海南除了與內地相同的賽龍舟、吃粽子、掛菖蒲和艾草,還有一個海島百姓都熟知的內容,就是洗龍水和洗草葯澡。家在海南的小鄭說,從小過端午,家裡總會四處彌漫艾草香味。媽媽早早的在家門口懸掛艾草,晚上,燒了一大鍋的艾草水,就著艾草,洗洗身子,說是這樣,可以驅魔避邪,強身健體。小吳,家在海邊,幼時,每逢端午,家裡人都會帶他到海邊去洗龍水。百姓們認為,屈原先生早已當了龍神,洗洗 「龍水」,龍神會保佑孩童健康成長。自幼,海島內的百姓,都相信,海浴——用海水擦眼,可以去眼疾;用海水洗身,可以去除皮膚疾病。滂海的澄邁縣,為紀念這一特色民俗,每逢端午,都會在盈濱半島舉辦「龍水節」 。海島各地的人們老老少少,都紛紛來此一起「洗龍水」 。萬人共泳,這一端午海面奇觀,你看過么?端午,也是清明之後,海南人一家團聚的日子。據說,只要能夠回家,島上的人們都會在這一天回祖宅。祭祖、向父母請安、與兄弟姐妹戲耍。女人們,則早在半個月前就張羅著裹粽,到正日子,家家戶戶,送粽傳平安,熱鬧非凡。海島上的一年,就在粽子飄香、龍舟競渡、龍水嬉戲中,進入了漫漫長夏。
安徽
安徽合肥:端午節插艾草招福驅邪
端午節到了,安徽合肥市民按照傳統習俗,紛紛購買艾草插在門上以招福驅邪。合肥市淮河路上一個菜市場內,一位女士買了幾枝艾草,正准備回家燒飯。她說,按照傳統,端午節要把艾草掛在門上驅邪。在合肥市城隍廟市場的路邊,家住郊區的王大爺推著輛三輪車賣艾草。他的艾草是從附近的山上采來,用別的草葉將幾枝紮成整齊的一捆捆來賣,一塊錢四捆,艾草散發著特殊的芳香,不時有人上前挑選購買。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葉互生,羽狀深裂,表面是綠色,葉被密生白色毛,莖葉均有特殊香氣。中國古代以艾草為葯,針灸的灸法,就是以艾草置於穴道上,進行燒灼治病。古人也因此認為艾草可以招福驅邪,中國古書中記載:「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古時認為端午節之後天氣開始炎熱,蚊蟲滋生,易發傳染病,因而在這一天以所謂「天中五瑞」——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山丹等5種植物,來驅除各種毒害。
安徽歙縣:端午節跳鍾馗捉鬼
位於安徽南部的歙縣每年端午節除了吃粽子、懸艾草、舞龍舟等風俗外,還有獨具特色的跳鍾馗施威捉鬼活動。鍾馗小鬼們扛著「鍾進士出巡」、「肅靜」、「迴避」的牌子,鍾馗手持利劍,戴著破傘,還有小鬼捧酒缽等民俗表演。
據了解,跳鍾馗是民間避邪驅鬼的方式之一。過去歙縣許多村落端午節都有跳鍾馗表演,鍾馗出巡范圍只限本村,村頭路口、大街小巷都要巡到,以示驅鬼之徹底。事先准備接鍾馗的人家,為了達到求神驅鬼的目的,將燃放鞭炮助威,在鞭炮聲中,塵土四揚,氣氛威嚴。有資料顯示,在中國清代詩人的作品中就有端午吟詠鍾馗的詩,也許是這時天氣濕熱人多病,瘟疫易流行,故請鍾馗來驅邪捉鬼。
雲南省
那邊人過端午,吃花生、桃李等。但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義則和南人有別。吃花生是取其長生之意,吃李子則象徵子孫繁衍,有人還認為可以預防中暑。
台灣
端午節,家家戶戶還有打「午時水」的風俗。午時水指的就是端午節中午打上的井水。據說午時水用來泡茶釀酒特別香醇,生飲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諺語道:「午時洗目睭(眼睛),明到若烏鶖」,又說「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葯吃三年」。

④採茶、制涼茶。北方一些地區,喜於端午采嫩樹葉、野菜葉蒸晾,製成茶葉。廣東潮州一帶,人們去郊外山野采草葯,熬涼茶喝。這對健康也有好處。
在端午設置種種可驅邪的花草,來源亦久。最早的如掛艾草於門,《荊楚歲時記》:「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這是由於艾為重要的葯用植物,又可制艾絨治病,灸穴,又可驅蟲。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時正值文生長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們也就爭相采艾了。除采艾扎作人外,也將艾扎作虎形,稱為艾虎,《荊楚歲時記》注文雲:「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取戴之。」同時也在門上掛蒲束及葛蒲削的蒲劍,蒲束扎的蒲龍。《帝京歲時紀勝》:「(端午)插蒲龍艾虎。」《清嘉錄》卷五:「戴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桃梗是辟邪之吉物,蒜頭被認為是象徵武器銅錘,與蒲劍、蓬鞭相配,以趕卻鬼祟。另外還焚燒艾蒿等以驅趕蚊蠅。在湖南、浙江等地則采葛藤掛於門相上,傳說葛藤是鎖鬼的鐵鏈子,可驅鬼辟邪。
與采葯、采艾蒲等相聯系的有蹋百草、鬥百草等游戲,是古人往野外游藝之遺俗。後來發展成為插花等裝飾藝術。
五毒圖

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青蛇、蜈蚣、蠍子、壁虎和蟾蜍)出沒之時,民間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這是一種辟邪巫術遺俗。民間又在衣飾上綉制五毒,在餅上綴五毒圖案,均含驅除之意。
端午也以桃印為門飾。桃是民俗中驅鬼之物,源於神荼、郁壘之神話,以桃刻印,亦為祛攘之意。《續漢書·禮儀志》:「朱索、五色桃印為門戶飾,以止惡氣。」後世的昧符、吉祥葫蘆即源於此。《夢粱錄》卷三:「士官等家以生朱於午時書『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之句」,這是宋代之俗。《燕京歲時記》又記:「端陽日用彩紙剪成各樣葫蘆,倒粘於門闌上,以泄毒氣。」這是清代之俗。有的還在紙葫蘆上垂絲穗、飄帶等,更為好看,或在葫蘆中剪出五毒形狀,掛貼於門,亦表示將五毒之氣泄盡之意,意為「倒災葫蘆」。
在唐代,專於五月五日午時於揚州揚子江心鑄銅鏡,以進貢皇帝,稱為「天子鏡」,這也是辟邪之意(見《唐國史補》)。所以後世多於門前掛鏡驅邪。
懸鍾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 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志》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葯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 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葯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 ,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葯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台灣民間也有在端午時貼「午時聯」,它的作用和靈符一樣,有些午時聯上有下列的句子「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 榕枝在民間的意義可使身體矯健「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也有地方習俗是掛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蟲毒;山丹方劑治癲狂,榴花懸門 避黃巢, 石榴花正是這個季節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為一常見的中葯。而石榴花和黃巢的關系,還有一段故事。黃巢之亂的時候,有一次黃巢經過逼個村落,正好看到一個婦女背上背著一個較大的孩子,手上牽著一個年紀較小的,黃巢非常好奇,就詢問原因。那位婦人不認識黃巢,所以就直接說因為黃巢來了,殺了叔叔全家,只剩下這個惟一的命脈,所以萬一無法兼顧的時候,只好犧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黃巢聽了大受感動,並且告訴婦人只要門上懸掛石榴花,就可以避黃巢之禍。
躲端午,時端午節習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歸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陸游《豐歲》詩有「羊腔酒擔爭迎婦,遣鼓龍船共賽神」之句。《嘉靖隆慶志》亦記雲:「已嫁之女召還過節」。又,《灤州志》:「女之新嫁者,於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
端午雨,時民間歲時占驗習俗。俗信端午節下雨,不吉;反之則吉。此種俗信在宋代即已存在。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提要錄》雲:「五月五日哨,人曝葯,歲無災。雨則鬼曝葯,人多病。此閩中諺語。」又許月卿《次韻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雲:「臨川人謂端午日雨,鬼旺人災。清趙懷玉詩自注亦引有「端陽無雨是豐年」的諺語。
龍舟競渡與祭祀屈原、曹娥
龍舟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預《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湘君》即描寫湘人馭駕龍舟,將玉佩沉入江中(與拋蹤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歷史人物之詩。這即與「魂舟」暗合,與楚國《人物御龍帛畫》之像暗合,可互為印證。 《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 是日,競渡,競采雜葯。」此後,歷代詩賦、筆記、志書 等記載競渡就數不勝數了。
雍正十二月行樂圖軸之一

龍舟,與普通船隻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橈手人數不一。如廣州黃埔、郊區一帶龍船,長33米,路上有100人,橈手約80人。南寧龍舟長20多米,每船約五六十人。湖南汨羅市龍舟則長16—22米,撓手24—48人。福建福州龍舟長18米,撓手32人。龍船一般是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扎、紗扎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如廣東順德龍舟上飾以龍牌、龍頭龍尾旗、帥旗,上綉對聯、花草等,還有綉滿龍風、八仙等圖案的羅傘。一般龍舟沒有這么多的裝飾,多飾以各色三角旗、掛彩等。古代龍舟也很華麗,如畫龍舟競渡的《龍池競渡圖卷》(元人王振鵬所繪),圖中龍舟的龍頭高昂,碩大有神,雕鏤精美,龍尾高卷,龍身還有數層重檐樓閣。如果是寫實的,則可證古代龍船之精麗了。又如《點石齋畫報·追蹤屈子》繪蕪湖龍船,也是龍頭高昂,上有層樓。有的地區龍舟還存有古風,很精麗。
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准備競渡。並且買一對紙制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隱隱可與古代鳥舟相對應)。閩、台則往媽祖廟祭拜。有的直接在河邊祭龍頭,殺雞滴血於龍頭之上,如四川、貴州等個別地區。
而湖南汨羅市,競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廟,將龍頭供在詞中神翁祭拜,披紅布於龍頭上,再安龍頭於船上競渡,既拜龍神,又紀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祭屈原之俗,在《隋書·地理志》中有記載:「其迅楫齊馳,棹歌亂響,喧振水陸,觀者如雲。」唐劉禹錫《競渡曲》自註:「競渡始於武陵,及今舉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雲:『何在』,斯沼屈之義。」可見兩湖地區,祭屈原與賽龍舟是緊密相關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後,當地人民也曾魂舟送其靈魂歸葬,故有此俗。
又如浙江地區,是以龍舟競渡紀念曹娥。《後漢書·列女傳》中載,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間則傳說她下江尋找父屍。浙江地區多祭祀之,《點石齋畫報·虔祀曹娥》即描繪會稽地區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
《清嘉錄》中記吳地(江蘇一帶)競渡,是源於紀念伍子胥,蘇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舊習,並於水上舉行競渡以示紀念。另外還有廣西的紀念馬援、福州的紀念閻王王審知等儀式。
各種祭祀、紀念之儀式,無非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這些含有迷信色彩的儀式已很少見,但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劃船平安。用人們的話說,「圖個吉利」,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願望。
在正式競渡開始時,氣氛十分熱烈。唐代詩人張建封《競渡歌》:「……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驚,竿頭彩掛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這些詩句淋漓盡致地寫出了龍舟競渡的壯景。婦女們平時是不出門的,如今也爭著來看龍船,銀釵耀日;鼓聲、紅旗指揮下的龍舟飛馳而來,掉如飛劍,鼓聲如雷;終點插著錦綺彩竿,作為標志。龍舟向著標飛快地馳近……近代的龍舟比賽也大抵相同,不過規程稍嚴格一些。近年來,國內外都出現了國際龍舟比賽,吸引了各國健兒。
劃龍舟還有其他一些活動。比如龍舟游鄉,是在龍舟競渡時劃著龍舟到附近熟悉的村莊遊玩、集會。有時龍舟還有各種花樣的劃法,具有表演的含義。如廣州的龍舟,挽手用槳葉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飛濺;船頭船尾的人則有節奏地頓足壓船,使龍舟起伏如游龍戲水一般。浙江餘杭縣龍舟,有的是讓人把龍尾踩低,使龍頭高翹,船頭的急浪便從龍嘴中噴吐出來,如龍吞雲吐雨一般。
也有的是遊船式競渡。如《淮南子·本經訓》「龍舟鷁首,浮吹以娛」,是劃著龍船、搖船在水上奏樂、遊玩。在《夢粱錄》中記載南宋杭州「龍舟六隻,戲於湖中」。湖上有龍舟,只是畫舫遊船的一部分。
唐、宋、元、明、清各代帝皇,均有臨水邊觀看龍舟的娛樂,也屬於游戲之類。《舊唐書》中記穆宗、敬宗,均有「觀競渡」之事。《東京夢華錄》卷七,記北宋皇帝於臨水殿看金明池內龍舟競渡之俗。其中有綵船、樂船、小船、畫艙、小龍船,虎頭船等供觀賞、奏樂,還有長之四十丈的大龍船。除大龍船外,其他船列隊布陣,爭標競渡,作為娛樂。宋張擇端《金明池奪標圖》即描繪此景。又明代皇帝,在中南海紫光閣觀龍舟,看御射監勇士跑馬射箭。清代則在圓明園的福海舉行競渡,乾隆、嘉慶帝等均往觀看。
又有夜龍舟。在浙江武進,過去有夜龍舟,在四面掛起小燈以競渡。四川五通橋從1982年起出現了夜龍舟,在舟上裝電燈,配焰火,漂浮河燈,輝煌奪目。浙江少數地方還於水上設堆堆浮焰,讓張燈結綵的龍舟從焰中穿過。
又有旱龍舟,是在陸地上進行的模擬龍船比賽的活動。如《南昌府志》載:「五月五日為旱龍舟,令數下人異(y6,共同拾東西)之,傳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錢祈福,競以爆竹辟除不祥。」浙江武義縣,過去也有旱地推端午船之俗,也認為可除邪祟。另廣東的佛山、東莞、信宜都有旱地劃龍舟之俗,實際上是一種舞蹈,但日期不一定在端午。佛山秋季秋色時的旱地龍舟最為壯觀。又如《徽州府志》載:「五月五日,迎神船逐疫,船用竹為之,襲畫狀似鰍,以十二人為神,載而游緒市。」另有把小型旱龍船給小兒做玩具的。
在劃龍船時,又多有唱歌助興的龍般歌流傳。如湖北秭歸劃龍船時,有完整的唱腔,詞曲根據當地民歌與號子融匯而成,唱歌聲雄渾壯美,扣人心弦,即「舉揖而相和之」之遺風。又如廣東南雄縣的龍船歌,是在四月龍船下水後唱到端午時止,表現內容十分廣泛。流傳於廣西北部桂林、臨桂等地的龍船歌,在競渡時由眾橈手合唱,有人領呼,表現內容也多與龍舟、端午節俗有關,歌聲宏遠動人。《廣西民間音樂選集》中收有臨桂縣(4龍船歌》組曲,如號子般的節奏鮮明、熱烈,唱起來必定十分動人。

7. 我國名勝古跡及所在省

中國名勝古跡峨眉山 、青城山 、四姑娘山、二郎山(四川) 鳳凰山 北固山 筆架山 八仙桌子山 巴顏喀拉山 大孤山
寒山 賀蘭山 梁山 靈山 嶗山 臘山國家森林公園 普陀山 棲霞山 莫干山 蒙山 鍾山 金山 玉龍雪山 醫巫閭山 雁盪山 西山 天平山 金佛山、縉雲山、寶頂山、北山(重慶) 長白山(吉林)千佛山、泰山Mount Tai(山東)衡山(湖南) 雲龍山、北固山、茅山(江蘇)驪山、寶塔山、句容寶華山 華山(陝西) 龍王山 、龍泉山、天台山(浙江) 盤山(天津)
齊雲山 、九華山、天柱山、琅琊山、Mount Huang黃山(安徽)雞公山、嵩山(河南) 北武當山、靈空山、 五台山、恆山(山西)武當山(湖北) 香爐山(貴州)五指山(海南)廬山、井岡山(江西)西湖 、 無錫蠡園、無錫梅園、 無錫吟園、無錫黿頭渚
蓬萊閣、「神山聖湖」(浙江)故宮the Palace Museum、天 壇 temple of heaven—an imperial sacreficial altar in Beijing、the Great Wall中國萬里長城、Forbidden city in Beijing北京故宮 Peking man site at ZhouKouDian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Jiuzhaigou valley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九寨溝風景名勝區 the mountain resort in Chengde city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承德外八廟)summer palace in Beijing北京頤和園、人民廣場、大觀院、大觀園、八大嶺(北京)寄暢園 虎丘 黃龍寺 黃浦江 鎮江白居寺 包公祠
趵突泉公園 北戴河
本溪水洞 冰峪風景區
採石磯 藏北草原 長島 長江三峽---瞿塘峽、長江三峽---巫峽、長江三峽---西陵峽、
長江三峽---小三峽、(重慶) 常州天寧寺
巢湖 成吉思汗陵
大連聖亞海洋世界 大明湖
大昭寺 稻城
澱山湖風景區 東方明珠電視塔
東麗湖溫泉度假區 東平國家森林公園
都江堰 獨樂寺 杜甫草堂 福陵(東陵)
古格王朝遺址
海寶塔 海螺溝風景區薊縣白塔 劍門蜀道
金石灘 景陽崗
凈月潭 鏡泊湖 九鄉風景區 Mt.Emei scenic area, including Leshan giant buddha scenic area峨眉山—樂山大佛
靈谷寺 靈岩寺
劉家峽 六和塔
龍池風景區 龍華寺
龍門石窟 瀘沽湖
路南石林風景區 旅順口
米亞羅風景區
明孝陵漠河 內蒙古草原
南京長江大橋 南通狼山風景區
南溫泉 怒江大峽谷 青島棧橋
青海湖 秋霞圃
曲阜三孔 三門峽 沙坡頭旅遊區
少林寺 沈陽故宮
十里秦淮 石窟寺佛像
蜀南竹海 松花湖 松花江
松花江霧凇島 塔爾寺 太平湖
太陽島 騰沖火山地熱風景區 天池桐城文廟
外灘 望江樓
微山湖 偽皇宮及八大部
卧龍自然保護區 烏蘇里江
五大連池 武侯祠 西湖
西雙版納 西夏王陵風景區
錫惠公園 逍遙津
興城海濱 興凱湖
玄武湖 鴨綠江
雅魯河橋 罨畫池 燕子磯
揚州個園 揚州瘦西湖
楊村「小世界」 野象谷
陰山古剎 迎江寺
玉佛寺 豫園 扎龍自然保護區
扎什倫布寺 札蘭屯
昭君墓 昭陵(北陵) 趙州橋
鎮江南郊風景區 中山陵周庄 朱家角鎮 珠穆朗瑪峰the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orer秦始皇陵兵馬俑坑Imperial palace of the Ming and Qin Dynasties,Mogao caves敦煌莫高窟Potala palace, Lhasa拉薩布達拉宮Lushan National Park廬山風景名勝區ancient city of Ping Yao平遙古

8. 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古夫鎮下轄村委會有哪些

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古夫鎮下轄村委會包括龍珠社區居民委員會、夫子社區居民委員會、北斗坪社區居民委員會、龍池村村民委員會、深渡河村村民委員會、麥倉村村民委員會、古洞村村民委員會、鹹水村村民委員會、中陽埡村村民委員會、平水村村民委員會。

9. 重慶酉陽縣毛壩鄉新建村四組有叫李月明的嗎(女)

專業豆腐,雞肉。基本概況的基本情況劍閣縣位於東經105度09分至105度49分,北緯31度31分32度17分,
李劍閣
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主要是低矮的丘陵,丘陵地貌。蒼溪縣元壩,東,西部邊界的綿陽市梓潼縣,江油市,南充市閬中市,南部縣,北青川,利州區,南部是四川省廣元市的司法管轄區。全縣幅員面積?3204平方公里,管轄權的57個鄉鎮(23個鎮,34個鄉),總人口6800萬(2009年)。寶成鐵路,綿廣高速公路,國道108和省道302線以及即將建設的西成高速鐵路通過縣,嘉陵江縣以上快速,便捷的交通。由於約束條件,如地形,交通,鎮的前縣座位的普拉特可以不符合全縣經濟發展的需要,2003年9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劍閣縣縣人民的政府駐地搬遷普安鎮,到下大溪。 ?16.51平方公里縣總體規劃面積,人口16萬(2020年),的普安鎮城市總體規劃面積?4.46平方公里,人口12萬(2020年)。到2010年年底,縣城建成區面積?5.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過30000人;普安鎮建成區?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0人。 2009年,該縣被列為「縣」試點縣,四川省。

劍閣縣歷史
劍閣地圖
劍閣縣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三世紀,劍閣的祖先齊聚一堂,在斯里蘭卡傳播,他們的辛勤工作和智慧創造一個非常鮮明的川北和田園文明。東漢末年,劍閣境內,漢德縣形成了三個(AD347年),東晉永和在靳售縣,劍閣縣(治地面下寺鎮位置壩)和漢德縣在新的家庭屬於梓潼縣。穗啟動狀態,然後改普安縣,唐代復雜的重新確立為國家之劍,在開始的狀態,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共和國兩個改變劍閣縣劍的狀態,因為香港「劍閣道」而得名。 1949年12月18日劍閣解放,川北行政公署劍閣專員辦公室是1953年開始的四川綿陽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的主持下,廣元的變化是1985年5月的管轄下。西北西山麓
縣源河店河,白龍潭河貫穿全河長670公里,無論是進口嘉陵的氣味。溫和濕潤氣候,總的趨勢可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旅遊資源劍閣開放的情況下,森林的松樹和橡樹苓雅區,四川省盆地北部柏林,馬尾松區。全縣森林覆蓋率45.06%。住在這里的各種野生動物,種類繁多,這是比較罕見的牛羚,豹,錦雞,林麝,小熊貓,劍門畫眉等。探明和發現的30餘種地下礦物,石英砂,煤,鐵等礦物儲量,品位高,發展潛力可觀。
劍門關12公里距縣城30公里,距古城劍的國家,於1982年由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92年林
300英里萬樹
產業部公布的國家森林公園。劍門關壁立千仞的謊言的延伸。天屏障城堡,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唐代詩人李白「蜀道難」雲:「黃鶴尚未獲得飛,猿猱,對於交叉擔心攀登」,極力描述劍門風暴的保險,困難。 「的卷柏畫廊」古驛道在閬中西部梓潼縣中心,南,北李大釗蜿蜒的三百年,被稱為「三百英里,數百成千上萬的樹木沿著古柏參天蔽日,大多是明代種植,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最大的古柏鎮。在一個陌生的物種,松樹和柏樹樹葉混合,被命名為「劍閣香柏木僅發現此1,作為」國家的寶藏「。劍的國家古老的城市的名山,文化文物研究部門的發祥地,中國道教著名的「三絕」,唐顏真卿手寫大湯中興頌有序的摩崖碑;第二是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的文章劍州重陽亭銘並序「碑,北宋唐代道教摩崖石刻,造像,其中第21窟的石雕,工藝精湛,人物生動和真實的,內在的博鰲深微,所謂的創業板在中國的道教石窟藝術。明悟蓮覺苑寺,武侯鎮山麓「佛」壁畫,共17173.58平方米鋪,209的故事。框架是雄心勃勃的,特殊的成分,張瀾,張大千,邵宇大師。贊美的「藝術畫廊寶藏。工業和農業的經濟劍閣是一個農業大縣,在縣,縣委,縣政府,」南梨北桃縣桑,南方家禽北部的牛(羊)縣豬(兔) 「下一個世紀的農業
區點陣圖
的發展戰略實施以來,全縣掀起了高潮,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經濟作物的種植,畜牧業,加工業顯著增加農業產業結構的比例,出現了一些小康家庭「,」小康村。
劍閣行業主要是小輕工,食品加工,紡織,皮革,木材加工,印刷,文化,建材,金屬製品,電力,化工,制葯,水等20多個類別。縣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劍閣臘肉,火腿,豬蝴蝶縣星毛巾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星王牌」系列之劍門牌「毛巾床飾以及縣手工業合作社生產的」劍棍劍閣專業被評為省部級,「名牌」產品,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在國內和國外銷售。
編輯本段地理條件劍閣縣位於四川盆地北部邊緣,以保持劍門關險渠道連接四川,陝西,甘肅,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地理上,介於東經105度09分至105度,49分鍾北和緯度31度31分32度17分,總面積?3200平方公里,地勢西北高
城市總體規劃
東南低,低山地貌特徵顯著。地貌的差異,50.34總面積的百分比?寬闊的山谷低山,海拔700-1000米狹長的山谷,海拔500-700米的低山佔40.23%。
劍門山位於中低山地貌類型。在侏羅紀時期(約2-1.4億年以來),四川周圍隆起成山流域水入湖由於激烈的風化侵蝕,高山湖泊盆地提供了豐富的沉積物的形成北四川盆地北部邊緣斷褶帶。南多巴湖(Lake Toba)和四川湖。白堊紀(1.4-0.65十億年以來)劍門山在四川,湖北龍門山前山帶龍門山強勢崛起邊緣的喜馬拉雅運動形成的劍門洪積堆的與劍門企業集團。龍門山再次強烈上升,劍??門山再次強調今天的劍門山。
涼山劍門山古名,由大,小干山,前劍門山脈西南段劍閣縣城30公里,高的山脈,把高聳的懸崖,綿延從東北到西南風,只要一百年,氣勢磅礴。干山主峰,峰如劍插在石壁的謊言,森城牆,峭壁中斷,兩崖對峙通過前線,形狀的門,故稱「劍門」。劍門地勢險峻,秦屬交通咽喉。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旅遊資源,五子山,又名五指。古名五花山筆架山,京兆,山,的情況下,龍門山脈西南 - 東北方向。江油縣西伸展,拉伸李劍閣西北界,東北與巾子山。山五峰,山體尖圓,高聳入雲,銳利如劍,很自然的看台上。山鬱郁蔥蔥的森林,山巒疊嶂,氣勢宏偉,數十里外就可以瀏覽峰。西川,溫江五個兒子和南部的山。「老龍洞霧峰鄉在每個孔的孔中的第一個高峰,深的洞,不可預測的,在石,黑池,地獄之門,閻王扁,一碗水和其他旅遊景點,相傳,在新的一年,由於這水能豐富的預兆,因為這個名字的懷抱「精神沼澤「,」隴東精神沼澤的縣八景之一。
劍州八景「五清蘭,這意味著在這里。清陽詹詩雲:「5個兒子和5個兄弟站在堤壩里摩日
在山上下雨打雷前兩種截然不同的古城
劍州 - 鍾鼓樓,深綠色世界各地沒有任何限制學生。」非常美麗的自然風光的山。嶺海拔千米,略成「形,約13公里長1-3公里寬,與總面積近34平方千米。五子汕優兩峰的山頂,上述1330米光,為李劍閣內最高的山峰海平面。
劍門山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是比較合適的,具有四季分明,屬大陸性季風地點和不斷變化的地形的垂直氣候影響,小氣候,海拔,氣候的區域差異是不同的,峰高溫差大運河流域,氣候隨海拔高度的降低。充分析出,但一個陡峭的單峰分布,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布不均,經常東邊日出西邊雨「的情況。山區劍門一般年平均氣溫15.4℃,年平均降雨量的1039.4毫米,在風向隨季節變化,夏半年盛行的偏南風盛行的北風冬半年。全年無霜期約270天。有霧的秋天和冬天,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328.3小時。
劍門山在季節氣候特點是:春季氣溫回升快,春季多乾旱,寒冷,風,沙,夏季天氣較熱,經常夏季乾旱,洪水,秋季氣溫下降快,經常秋季純棉有雨有雨,霧天,冬季結冰,白雪皚皚的高山,乾燥的氣候。
春:這個賽季是一個南北冷暖空氣交換的領土的溫度上升很快,但不穩定,頻繁的冷空氣活動,陰雨天,當遲來的春天。一月開始,氣溫上升,溫和宜人,杏,桃,梨陸續開放,山的野花盛開,花,眼睛春天。
夏季:氣溫高,降雨主要集中盛夏最高氣溫在30-36℃之間,水分蒸發,高的溫度和濕度,降雨主要集中在七,八月,常有暴雨,了山洪保險。但由於海拔,氣候,山上氣候炎熱的底部,山頂有涼爽的氣候,尤其是在夏天的雨初晴,空氣清新,見到彩虹飛架山,提醒我們在地球上的天堂的場景。梁山寺在古代劍門關土地的童話從業者,今天為遊客避暑山莊。
秋季:過度的夏季和冬季,北方冷空氣南侵,暖空氣的撤退,增加國內和霧雨日。山雲層,奇妙景觀,如秋季滾動的情況下,或行為的山,漫步翠雲廊,有不同的風景。清除時,劍知州喬碗詩:「苔華銀雨濕衣服,慧可垂直葉涼風度。
冬季:國內和乾冷空氣在它的高度,顯然冷凍狀態,干氣候和增加風天最冷的一月,溫度低於一些零度以下的天氣,寒冷的短,初霜在去年十二月初和三月初霜,平原之間的山腳下,少雪但最高的山峰,看雪,山上白雪皚皚,銀妝素裹在張問陶的「劍閣情況下,雪詩:」克服了泥,洪老的爪痕,冷雲迢遞挑村,關山歸夢今晚分離的雪鈴聲劍門「
的李劍閣土地資源較為豐富,全縣人均面積?7.8畝,8034萬多畝耕地13.01億元畝的土地可供開發,有利於林業的發展,牧,副,各種業務領域。全縣已被證實,並發現30種以上的地下礦物,石英砂,煤,鐵等礦物儲量,品位高,發展潛力可觀。全省鍵林業森林資源劍閣縣縣,林業用地面積的??167,000公頃,佔52.2%的總和覆蓋??320,000公頃的面積; 153,000公頃的森林土地,佔91.6%,林業用地包括:面積?59000公頃的木材蓄積150萬立方米左右;防護林面積?有86000公頃,的積累3300000立方米;?05000公頃薪炭林面積,蓄積10萬立方米米;特殊用途的森林面積?01000公頃,11萬立方米的積累;經濟林表面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翠雲廊
面積?01000公頃。林業用地,集體林162000公頃的蓄積600萬立方米左右,全國森林面積的?03000公頃,累積26萬立方米平方米,其中:國有森林01600公頃,積累135000立方米。林地,天然森林面積的?88000公頃,積累的3629000立方米;?65000公頃種植面積,積累2647000立方米。總活立木蓄積量6.276億立方米,其中:林地蓄積590萬立方米,佔了總積累量的95.5%。全縣有超過20,000株的古樹名木,古樹驛道8007。森林覆蓋率達49.6%。
劍閣縣森林植被非常豐富的亞熱帶森林植被類型和植物資源。一共有173種,包括:8科,21種,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59科,142種,10種,單子葉植物的國內和森林植物資源。主要森林物種柏木,馬尾松,榿木,麻櫟留種林下植物,「四旁」綠化樹種和經濟林木。
劍閣縣的「雪松鄉鎮,說:」雪松森林面積,蓄積排名全省第一。有柏木5屬10種,覆蓋80%以上的縣的香柏樹樹種站。中心西部的現有應變比8000驛道千年古柏縣,北部和南部擴展,站在高聳的三個綠色的長龍謊言劍閣大地,在最古老的街道樹木在世界和中國的秦和漢文化積累等了保留最完整的期間,老化的樹 - 劍閣博作為世界上唯一的。 Cypress的木紋直,細,堅韌和耐用的材料,施工,傢具等優良木材,種子,根莖,枝條和葉含有豐富的芳香油,天然香料的優質原料,和較高的經濟價值。全縣有6萬公頃,蓄積250萬立方米,年產2萬立方米的木材徑商品的雪松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已建成的林源香料公司擁有產能1000噸的雪松油,雪松油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生產和形成的雪松天然香料生產基地,成為全縣的龍頭企業。廣大
劍閣縣森林面積,林下生態環境優良,是開展森林種植,養殖的好地方;我縣豐富的青杠和松樹資源豐富,高品質的天然木耳,貝母。此外,林下植被豐富,森林植物新品種的開發和利用,開發和利用的前景。科動物群在該地區的野生動物資源李劍閣最重要的是一個次生林灌溉,農田動物群的統計縣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和專業的科研和技術人員,
區劃圖
縣現有各類146種21個省級保護野生動物,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29種保護。最常見的兩棲動物,蛙,蟾蜍,澤蛙的數量超過10萬,有少量大鯢分布更廣泛的黑眉錦蛇烏梢蛇,王斑錦人口約3-6萬,分布和豐富的蛇在一個少量的玉斑錦蛇赤鏈蛇,青蛇,日本腹蛇,尖竹葉青分布;經濟價值的鳥類有綠頭鴨,綠翅鴨人口約500,竹雞,野雞,紅腹錦雞分布廣泛的人口約8000至3000 ,其餘的鳥類和遷徙鳥類隼形目小型雜食性動物,食蟲鳥類多數典型居住在森林中的野獸,只保存在少數小規模的森林,分布較廣,有豹貓,黃鹿,野兔。
編輯本段歷史「劍閣」領土「劍閣道。
李劍閣悠久的歷史,早在三世紀BC,劍閣齊聚一堂,在斯里蘭卡傳播的祖先,他們的勤勞和智慧創建一個非常獨特的川北和田園文明。
東漢末年,劍閣境內手縣形成了東晉永和三三年(公元347年),在金壽縣,新的家在劍閣縣(治地下寺鎮大倉壩)與Hand縣屬於梓潼縣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設立了劍的狀態,共和國兩年來的狀態更改為縣,因境內「劍閣的劍閣道」。
1913年,1949年成為國家劍閣縣劍是的劍閣機構,一個綿陽機構在1953年和1985年是廣元。
1997年劍閣縣面積3,226.6平方公里,人口67萬,轄23個鎮,34個鄉:下寺鎮,普安鎮,龍源鎮,北鎮,鹽店鎮,劉真,武連鎮,東寶開封市,鎮元鎮,起到朝聖的城鎮公共王興鎮,金仙鎮,香沉鎮,白龍鎮,的王鶴齡鎮,楊村枕,羊嶺鎮,江口鎮木馬城鎮,劍門關鎮,漢陽鎮江石鄉,鎮,田家鄉,聞到鄉,姚家鄉,北廟鄉,西廟鄉,義興鄉,毛壩鄉,涼山鄉,垂直泉鄉,秀鍾鄉,正興鄉,馬燈鄉高池鄉,碗泉鄉英水城國家
龍王廟
光鄉,柘壩鄉,公店鄉,吼獅鄉,龍嶺土山圈龍鄉,紀念碑通鄉,廣坪鄉,禾豐鄉,店子鄉,的搖鈴鎮,樵店鄉,錦屏鄉,柏埡鄉,高概念鄉鎮,張王鄉,寺鄉。縣委,縣政府在普安鎮90公里,從廣元。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667978人,其中包括:北鎮劉真22,098鹽震8553 9361五蓮鎮13,241東寶鎮13414 16,062 44,156龍源鎮普安鎮開封鎮15680元鎮29782起的朝聖之城11,437公眾興鎮,王鎮10411 12168,9496閎猞嗯鎮,金仙鎮14593白龍鎮18483王鶴齡鎮24391羊村枕11,835羊嶺鎮17993江口鎮14369木馬鎮11,505劍門關石鄉,6798,22216江田家鄉,漢陽鎮,下寺鎮鎮,17,349,17,390,8238姚家鄉北廟鄉的8244 9551 7471文鎮,西廟鄉7977義興鄉8502的毛壩鄉6072涼山鄉8697垂直泉鄉4848秀鍾鄉,8981興鄉6469馬燈鄉5944高池鄉泉鄉7172碗8097邁??向8123國光鄉水村8346柘壩鄉7472,吼獅鄉,公眾店鄉長嶺鄉7376 9429 10103塗痧嗯11759圈龍鄉9020紀念碑通鄉9996廣平鄉8254鶴峰鄉8887店11687搖鈴鄉,鎮,錦屏鎮8179柏埡鄉上寺鄉6967高概念鄉10547王鄉9961 9662 4457 8709樵店鄉 BR /> 2003年12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3] 34號)批准劍閣縣原北鎮的一個,兩個,3個居委會被放置普安鎮管轄下的。
2004年,劍閣縣23個鎮(下寺,普安,龍源,開封,鶴齡,東寶,江口,興和城北,鹽店,元山,漢陽,柳溝,王河,管轄權發揮街金仙,洪深,羊白嶺,龍,吳廉,楊村劍門關,木馬),34個鄉鎮(田溫江,瑤,彝興,張,王,高概念涼山,北寺,鶴峰,搖鈴,紀念碑通行證,咆哮的獅子鍾一碗泉寺秀迎水,高池毛壩垂直彈簧,西祠,正興圓龍土山,長嶺,錦屏,柘壩,廣平,店子,國光,公眾的商店河石,柴店,柏埡花燈)。
編輯本段劍門民間楊海關充分發揮名BI玩,教是一個積極的的五羊花費的發揮,形式和內容,儺戲。玩的儀式,儀式的信的內容是願打(許願還必須願意字母)。親愛的上帝接下來的三教:四川主要土壤主要葯王三大宗教:文昌,觀音,神秘的皇帝,前三大宗教:老君,教師,釋迦牟尼。有單一主,三博和PO 32眾神。楊現場演唱會,神負責。語音楊劇,面具。在神的代表發言。演唱會過程中,「詩經」中的「醉」,「野鴨易」所描述的類似的書。
劍門山溝深亞歷山大,將超過寺,有山一年四季會有廟會習俗。第一個月文昌,月女神三月清明,四月佛的年輕人將在七月,六月的太陽綾,死者會,皇帝將在八月和九月重陽,在10月牛王將發送
冬季,中央電視台激情廣場去
禦寒衣物,灶王臘月劍表演。在除了玉意志,姚望,土地,觀音會。其中文昌,青苗會,及時將人很多大型勢頭。王山,劍門豬,2月25日的時間,將豬的人會做豬叫上面的。
文昌,也被稱為「肉」。文昌標題叫梓潼皇帝與皇帝的位置。每年進行一次巡迴檢查,明確街道到另一個地方,村裡被稱為「香港。確定日期,選舉照儀式的一人或多人(主要),並通常作為當地的鄉紳。儀式主,其實是第一,它出面請購單的錢,誰許下了願,應報告將是第一個支持的廟會的??開銷儀式的主要殺傷豬大肉食品的錢錢糧。文昌菩薩行香,8個扶輪社轎車攜帶的旅遊村,信夫的好女人緊隨其後,村裡人看到遊行的文昌菩薩「漂香。每家每戶提前燃燒柏樹樹枝熏房間,如果任何人,豬,牛,狗,貓原料親愛的寶貝,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以避免女性在月經期間逃避。菩薩穿過村莊,等於掃爆炸,給魔鬼,降低了有利的條件。每家每戶的插頭香碗盛糧食碗被稱為學術糧食的移交儀式的主。
菩薩蹕去的地方有時間,運行一個座位的美食和葡萄酒的家庭願意護送陪同人員的菩薩頭的承諾,來招??待。
自我檢查期間菩薩之旅玩一回座寺廟是時間的主要時間肉。 「放心肉」的時間內,出席了50桌,碗,表一六〇四年大肉,每個肉獨盛一碗,周圍秋天表4公斤,其中一個晚宴上,把自己的香料和雕刻的刀刀蘸調料吃,吃了一半的一塊肉為「強勁的對手。
將舉行的地方文昌廟文昌,文昌分公司文昌,坐木雕,坐在文昌線文昌文昌泥雕。線文昌舉行行香會,文昌,只有一列劍門關常年奔波。
青苗,牛王會,這是自然和人為災害的情況下,小規模的廟會,將成功作為一個「逗號頭」,舉行一次。
編輯本段經濟的發展,全縣經濟總量在2009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58363萬元,比上年增長12.9%,高1.6個百分點,三次產業一點零九三八二十億萬元,52825萬元和96156萬元,分別同比增長4.3%,38.7%和11.9%,分別三次產業的比重由2005年的46.4:16.6:37.0調整為2006年42.3:20.4:37.3,受乾旱和畜產品價格下跌的行業,這一比例比2005年第二
劍門旅遊景區地圖
回落4.1個百分點,這兩個行業主要的工業快速在拉的增長,比重提高3.8%,第三產業上升了0.3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15.6%,50.0%和34.4%,分別為2.0,6.4和4.5%,拉動GDP增長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531元,同比增長了583元,同比增長13.7%。全社會勞動生產率8032元/人,同比增長11.7%,比上年。
民營經濟繼續快速發展一點一二二三六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2%;民營經濟增加值的比重達到43.4%,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個百分點。第一,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私營經濟價值,分別,37830萬元,30238萬元和44168萬元,分別同比增長7.5%,36.0%和11.2%,民營經濟的三大產業結構??為33.7:26.9:39.4。受稅基增加,因此,民營經濟貢獻稅收2270萬元,同比下降3.57%;佔39.67%,縣稅收,減少了0.76個百分點。的新發展個體工商戶,私營部門640 53金額分別為10758和257家,從業人員分別為13440和4461。
財政收入繼續增加,全縣實現財政收入8826萬元,同比增長29.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3.63億元,同比增長12.1%;劃中央稅收2103萬元,同比下降11.6%;方案的省級收入1020萬元,同比下降10.2%,基金收入2340萬元,同比增長6.77倍。財政支出54722萬元,同比增長35.3%。收支缺口不斷擴大,降低了0.3個百分點,達到83.9%,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農業○○年至1996年,縣委,縣政府突出發展畜牧,林業,煙草等特色產業,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克服局部受乾旱影響的農業經濟穩步發展。年度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和服務部門產值為1.89974十億??人民幣,同比增長4.6一個鳥瞰%。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服務業為5000萬元,90168萬元,90101萬元,2498萬元,2207萬元,普安
老縣
分別增長-3.3%,4.4%,11.8%,28.5%,12.5%,分別
受乾旱影響的農業生產下降。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06.47萬畝,同比增長1.7%,經濟作物播種面積的?53740000英畝,比上年減少5.5%。全年糧食產量400100噸,減少2.6%;中國中葯材生產5050萬噸,同比下降27.9%;石油生產的77700噸,減少5.3%;煙葉生產的5095噸,同比增長39.6%,水果產量32400萬噸,同比增長32.1%。
林業生產穩定增長,逐步改善生態環境。年森林393公頃,其中377公頃的木材。年終結算關閉的面積?10666公頃,新的自動關閉面積1000公頃。
牧縣970500,同比增長13.3%;的家禽屠宰13765800,同比增長14.7%,羊出欄455300,同比增長14.7%;屠宰31,000黃牛,兔屠宰108,100的快速發展。生豬屠宰,肉類總產量豬肉,牛肉和羊肉產量944萬噸,同比增長13.2%,達到77100噸禽蛋產量085萬噸,同比增長0.7%,產繭150噸,下降13.3%,同比增長12.9%。的增長。
漁業產量。全年2050公頃的水,水產養殖,水產品生產的5010噸,同比增長14.3%。
農業基礎不斷夯實每年的總投資在水利建設資金1197萬元,新擴建和改造各種液壓工程3779,同比增長54.6%,其中包括:整治病險水庫18日,新山平塘3個新的維修石河堰的維修池塘在1765年,新的微型反應池2012年,建80公里標准防滲渠30公里的運河系統支持。土壤侵蝕面積4.5萬畝,有效灌溉面積0.41萬畝,最終的實際有效灌溉面積?38970000畝,然後解決飲用水260萬,29000牲畜的飲水新堤達標長度為0.8公里。進一步增強農業抵禦自然風險的能力。
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最終在2006年,361600千瓦農機總動力,同比增長19.1%;排灌機械5765,同比增長2.2%;結合收割機320台,同比增長92.8%;耕整機21500台,同比增長52.5%,全年化肥施用量(扣除量)30200噸,持平;農村用電量38470000千瓦小時,同比增長6.0%;農葯使用量是932萬噸,保持不變。三,強勁的工業和建築行業的經濟發展。工業企業完成技術改造投資11976萬元,同比增長86.3%。所有工業目前的價格產值
下寺城市角落
10.43億美元,同比增長47.7%;全市工業增加值的30.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6.1%,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11.6%,上升1.9個百分點。:17狀態,產品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企業中,新來完成目前的價格產值53982萬億元,同比增長67.1%,實現銷售收入53577萬元,同比增長51.7%,實現利潤總額4.22億元,同比增長24.4%,實現利潤1328萬元,同比增長14.8%;增加值13844萬元,同比增長57.0%,完成目前的價格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03億元,同比增長31.3%,增加值14397萬元,同比增長19.8%。<BR /主要工業產品中,快速增長的79200噸的水泥,同比增長62.0%;原煤143600噸,同比增長43.6%;發電量的89100000千瓦小時,同比增長41.4%,農業磷肥11,307萬噸,同比增長81.4%; 3799千酒類升,同比增長18.5%;食用植物油18859噸,同比增長8.6%。
全縣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128.66萬元,實現增加值4297萬元,完成房屋施工面積?238600平方米,投資在固定資產投資投資工作穩步推進全縣實施的50個投資項目,一年四季,總投資10.24億元;把新推出的46個項目,總投資8.99億元,資金到位39.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2.1%。引進到位資金5.06億元,同比增長13.5%。數千億元的投資項目達到19個,同比增長3:1000 - 4999萬元投資項目13個,增加了4個; 5000 - 9999萬元的三個項目,減少了1個,超億元的三個項目,基本持平。

劍門工業園區
檢查商品的生產和銷售的70多家企業,超過50個批次(商品),檢查各類生產超過10個樣品取樣,檢查施工單元16,塑鋼門窗及門窗加工個體戶,6,13傢具生產和流通企業,機磚廠和抽查20個批次的7案件進行調查,調查和處理的導線數量,未獲得強制性認證的價值2000萬元,搗破一間酒吧坯「窩點,17噸的貨物,農業專項打假行動,抽檢16個批次的化肥,並檢獲超過80噸不合格磷肥,少施化肥1000噸以上,偽造測量生產許可的農業32。年葯監系統查處葯品違法案件20個,取締無證經營葯店,300萬元上繳罰沒收入,責令整改14個;檢查食品生產,經營10,762戶,110調查,並沒收價值600萬元的食品,386,000元的罰款,並予以取締無照經營113,涉及559000元的。縣環保局共處理了36起案件,涉及水和其他類型的環境污染投訴。
的誠信建設成效顯著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縣人民政府命名為「信用鄉鎮,信用村大力創建」信用鄉鎮,信用村工程「,今年3鄉30村,符合信貸標准「。 5 ABC信用等級A類單位,184 B級和C級信用單位。銀行系統的評級AAA級信用單位,AA級信用單位。工業和商業系統認真開展「重合同守信用」的活動,今年以來,22家企業被認定為2006年「重合同守信用」單位,包括市級。
河的黑色產業園:黑龍江??省對口援建劍閣縣重點項目。基於劍門工業園區規劃面積?4500畝,專注於制葯,傢具,機械,食品,農產品加工等行業的發展。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李劍閣,的正點保險劍門關,通道連接四川,陝西,甘肅,四川盆地北部邊緣的地理位置優越,是非常重要的。在地理上,東經105度09分鍾至105度49分,北緯31度31分32度17分之間。

閱讀全文

與宜昌龍池村有哪些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