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文化屬性的真正定義是什麼真的是歷史的必然性人為不能去硬性改變嗎
文化是一個群體(可以是國家、也可以是民族、企業、家庭)在一定時期內形成的思想、理念、行為、風俗、習慣、代表人物,及由這個群體整體意識所輻射出來的一切活動。傳統意義上所說的,一個人有或者沒有文化,是指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後者是狹義的解釋,前者是廣義的解釋。另有人以此為名文化屬性
網路名片
文化屬性,就是指一個人、一個社會團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生產生活的習慣的定性(基本的文化素質表現)。這是一種思想程序,不以意志為轉移;可以形象地說:「你的衣、食、住、行、言,處處都在從側面折射出你的基本層次」,通俗的說法就是:通過你的行為表現,一眼就能看透你骨子裡的東西,你不需要刻意的去掩飾什麼,因為這毫無意義!文化屬性對個人來講,是透視一個人的受教育情況及生存環境情況的理想工具。
目錄
基本信息
詳細釋義
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
使用方法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文化,是一個廣義詞,它的概括面相當的廣泛,它不僅包含我們所學到的書本文化,還包括飲食文化、政治文化、民間習俗文化等等,由這些文化共同組成了社會生產生活文化。 屬性,是對一件事物的性質定型的概述(例如火的屬性,就是發熱,能夠產生很高的熱量;鐵的屬性具有延展性、韌性,到達X度熔點溫度時會融化,這種表現狀態就是它們的屬性)。
編輯本段詳細釋義
在電視劇《天道》(改編自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中,主人翁「丁元英」對文化屬性的描述如下: 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編輯本段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
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強勢文化在武學上被稱為「秘笈」,而弱勢文化由於易學、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種。 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然而客觀規律的變化也同樣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客觀規律是由社會的發展而變化,由歷史的變遷而改變。什麼是客觀規律?歸根到底也是一句話: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不墨守陳規,其精髓講的是創新! 而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而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其本質講的是依靠和跟隨!弱勢文化所追求的最高價值就是破格獲取,弱勢文化沒有自信與強者在同一個規則下公平競爭,所以,從本質上講弱勢文化是最懦弱的生存哲學! 然而於一個社會而言,沒有競爭的社會就沒有活力,而競爭必然會產生貧富、等級,這是必然的,競爭,是社會進步的必然代價。無弱,強焉在?無強,社會的進步何在?所以強勢文化是引領一個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而強勢文化的代表應該是具有強勢文化的特性,才能正確引導其所在社會環境的進步與發展!反之,如果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所產生的強勢文化的代表,例如領導人,官吏,教師,商人等等一系列的人物的思想是弱勢文化的文化特性,那麼由其所引導的國家民族的興衰,地方的社會的和諧,人才的基本素質,以及經濟的發展,必定也是處在弱勢的!
編輯本段使用方法
知道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怎麼用呢? 無所用,無所不用。 比如說文化產業,文學、影視是扒拉靈魂的藝術,如果文學、影視的創作能破解更高思維空間的文化密碼,那麼它的功效就是啟迪人的覺悟、震撼人的靈魂,這就是眾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場、名利,精神拯救的暴利與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而且不必像販毒那樣耍花招,沒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風險。 入道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及至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後,回歸依舊山水。 中國諺語: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美國諺語:一個人做生意,兩個人開銀行,三個人搞殖民地。 這就是文化屬性的結果!
㈡ 一個人身上的文化可以改變
確實可以,文化長期的滲透會改變一個人的思考方式,進而改變一個人的思想觀點。
㈢ 為什麼說文化屬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請高人解析
文化是經過歷史長河形成的,大家都潛意識里默認,都會遵從這些屬性,例如:養兒防老,兒子長達大後,照顧父母,這個也可以說是一種文化屬性,難道會因為你的意志,你的想法告訴大家,我們不應該贍養父母,恐怕不會有人會認為你說的對
㈣ 如何理解文化屬性這個詞
文化屬性決定了命運,民族!每人都有不同的文化屬性,而這種根深蒂固的文化又是多麼的難以改變,對一個明白人來說又是多麼的無奈,丁元英的文化屬性也就決定了他只能被普通的傳統文化熏陶的勞苦大眾看成是另類,即是另類,所以只能以一種獨特的方式過著獨特的生活;那麼,到底什麼是文化屬性,那就是知識、認知態度、價值觀、人生觀、思維能力尤其是理性的邏輯思維能力,文化屬性就是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抽象的東西,卻又蘊藏著非常神奇的決定性的力量。
「著相了」佛教的一個術語,意思是執迷於表象而偏離本質,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 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得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 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關於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的區分在於:
強勢文化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強勢文化在武學上被稱為秘笈, 而弱勢文化由於易學、 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種。
什麼是天道?天道是客觀規律,天道應該包含人道的。人的「道」字隱含了讓所有人一生有平安幸福之路的內涵。既然要講人道,那麼豬道雞道就不能講了,如果豬雞鴨狗都能來與人爭道,那麼我們可能連豬狗都不如了,何以在此談道?所以,所謂人道,也只是人類自已努力向天道爭得的那條道。客觀規律就是物竟天擇,我們承認達爾文的進化論,但我們又不願意看到進化過程中人類自身之間那種弱肉強食血腥殘酷的一面。虎不吃虎,狼不吃狼,可人會吃人!所以人是最兇殘的動物了。終有一天,人突然發現我吃別人的時候終有一天別人也會報復來吃我,因為我們也怕那種血腥會落在我們或我們的後代人身上。那麼不弱肉強食行嗎?不行!天道規律使然,我們無法抗拒,於是,人類就制定了弱肉強食的規則,這個規則是以不出現血腥場面不吃人不餓死人為尺度,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逐漸變成了文明人。低級竟爭與高級竟爭的區別,只是需不需要以人的生命為代價的問題,或者說是強勢文化造就的人讓弱勢文化造就的人死的服氣不服氣,死的難看不難看,他殺你還是你自殺,早死晚死這輩子死還是下輩子子孫死的問題。但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是以經濟為基礎的文化屬性為前題,以強消滅弱或以強兼並弱的過程。人與人能力有差別是自然規律,是天道的一部分,無差別就無能量的積聚與釋放方向,也就沒有這個動態平衡的宇宙。但差別太大則會物極必反,破壞一個平衡。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的區別在於強勢文化尊重自然規律,尊重作為人的自已。而弱勢文化尊重統治者的規距,尊重自已給自已上的鎖鏈。形成強勢文化的土壤是雜交優勢,形成弱勢文化的土壤是近親繁殖。一切文化都離開不它的自然屬性,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學數理統計學等自然科學基礎。天道中一句經典的對白:「命題錯誤,不能答,一答必錯。
㈤ 什麼是文化屬性,文化屬性的定義是什麼
文化屬性定義: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文化屬性一詞來源於電視劇《天道》(改編自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是主人公男一號「丁元英」對文化屬性的描述。
文化屬性,就是指具有族群特性的生產生活的習慣的定性。這是一種定勢思維下形成的內在習慣,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能夠弄懂文化屬性的人可以根據文化屬性判斷一個人或者一個族群的人性,看透事物發展走向規律,從而預測到事情結果。
《天道》里丁元英不是神,他能基本判斷出他棋盤里每一個人在他設計的場景里的最後結局,就是根據文化屬性判斷出人性然後預測到每一個人處理事情的態度、方式和結果。有一點我不完全同意丁元英的說法,他說中國的文化屬性是皇恩浩盪的文化,是一種等和靠的文化。
㈥ 文化屬性
在《天道》中提到:透視社會有三個層次及技術,制度,文化;這里的文化指的是文化屬性;文化指的是在基於自然的基礎上,物質與內在精神的傳承,創造和發展的總和;自然基礎指的是先生存,後發展最後達到一種平衡。屬性指的是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特定的性格特點,它受所在區域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共同的影響而形成的;如果可以給文化屬性下一個定義,那就是不同的民族,群體由於受其所在環境的影響而形成的一種特定的性格特徵。
文化屬性又分為弱勢文化和強勢文化。弱勢文化造就弱者,強勢文化造就強者。文化是不同人的性格的因,什麼又是文化的因?弱勢文化和強勢文化又有什麼樣的特徵。這是這次探索文化屬性的兩大主線。在本文中我會引用老家山西陽泉市盂縣庄頭村的一些現象來解釋其中的一些理論。
每種文化都是經濟,政治等不同因素影響的結果,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決定社會結構,甚至很多制度的產生也是維系這一經濟體系的要素之一。在這里經濟可以用生存一詞來代替,生存的「主觀」與「客觀」環境會使人們形成相應的生存方式、抵禦風險的方式及社會結構及相應的文化。
首先是弱勢文化:弱勢文化的第一大特點就是「救世主文化」。古人有「養兒防老」,更有「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的說法。什麼是形成這種「救世主文化」的根源?東方是大陸文明,大陸文明它主要是靠種植業為生,種植業的特點是專業化分工不明,容易受季節的影響。這種特點一是形成了農耕經濟,也就衍生出了農耕文化,二是不易於解放出多餘的勞動力來發展經濟。小農經濟的特點是自給自足,由於農民生產糧食的品種和產量大致相同,所以也就很少貿易。
分工是高效率的源泉,而高效率是貿易的充分條件,貿易又能促進效率的提高。小農經濟直接把效率扼殺在搖籃里,所以中國的糧食產量在清朝之前就一直不夠吃。風調雨順之季,尚且能夠剛剛填飽肚子。一旦面臨天災,就很容易產生飢荒。由此說來,其實百姓是沒有抵禦風險的能力的。他們沒有去深入挖掘,也沒有能力去挖掘收成不好的原因,應該如何治害蟲等,而是把它交給上天。所以古代皇帝就有天子驕子等說法。這是依靠上天,比如佛祖,觀音菩薩,出現了各種祭天制度。這是客觀的風險;百姓不僅會面臨客觀的天災的風險,還會面臨著本身主觀的風險那就是養老,為此百姓就把風險轉移到子女的身上。子女便成為了父母的投資品。投資有風險,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於是出現了多子多福的文化。
古人重男輕女,為什麼會重男?因為男生可以延續香火,傳宗接代。在《江村經濟》中提到:香火是為了供奉那些已經逝去的祖宗。如果香火斷了,祖宗也就得不到侍奉,這家就斷根了,被認為是大不孝。這樣看來,那時候的男子肩上不僅擔負著贍養老人的風險,還擔負著贍養那些不在的祖宗的風險。那又為何輕女?從機會成本上說:女孩未來是要嫁為人妻的,雖然承擔著擴展一些親屬關系的責任,但與男孩相比,機會成本更大一些。所以就出現了重男輕女,這是「靠子女」。除此之外,百姓會在婚姻及親屬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系,比如節日送禮,婚喪嫁娶都需要隨禮。以便在有需要的時候能夠藉助這些親戚的幫助度過難關。這是靠「親人」。在家我發現越是偏僻的村莊,他們隨的禮越重,婚喪嫁娶辦的越隆重,親戚之間的規矩就越多。在我奶奶家那邊喪事要辦三天的流水宴,而且還得隨很大的禮,這在開支中占很大的一部分。我家在縣城邊上,這邊喪事一天完成,儀式也很簡單。在市場化程度低的地區,百姓是需要靠這些繁重的禮節來維持經濟關系,而市場化程度高的地區人們更利於從「救世主文化」中解脫出來,從而更傾向於向真正的情感交流轉變。當然孩子的多少是由家庭經濟情況,會有溺嬰狀況的發生。
弱勢文化的第二大特點是:形式邏輯的典範,何為形式邏輯:就是用片面的,靜止的,孤立的觀點看問題。《江村經濟》在蠶絲業的改革中提到一個工廠,它的形式是股份制。然而村中的社員他們對於股份的認同就僅限於屬於他們的紅利。對於股權究竟是什麼東西,一概不知,而且也不想知道。然後當工廠賠錢了以後,他們並沒有了解為什麼賠錢,只是覺得用蠶絲不是很掙錢,就處於失望之中。他們對於市場的了解僅僅限於從生產到生絲販子手中那一條小小的產業鏈。他們中大多數是文盲,對於市場沒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和概念,僅憑借自己的一點親身經歷就武斷的斷定事物的全貌。或者是他們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在這個工廠上,當工廠倒閉或者虧損後,他們便陷入一種絕望的狀態。以後再做同樣的投資行為,他們不願意冒風險。另一個事情也能說明形式邏輯:他們的副業除了養蠶還有養羊,養羊很大的一個任務就是割草。於是百姓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孩子。孩子的工作與家庭的經濟直接就掛鉤了,但是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的效益會在多年之後才能顯現。家庭的長輩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都願意讓孩子去做更多的工作而不是教育,這又導致下一代知識的缺乏,而知識的缺乏又不能致富,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弱勢文化的第三大特點:做事情太感性,不理性。中國是人情社會,約束人的行為很多情況下不是法律,更多的是道德,或者說是傳統的社會制度。庄頭村的人口較少,每次回家的時候,一個鎮上的人甚至相鄰的兩個鎮上的人都能相互認識。一旦有誰家發生事情了,不用一天,全部都傳遍了,所以說傳統的制度是約束人行為很重要的制度,也是穩定傳統社會結構的重要制度。所以他們做事情考慮的首要因素是是否符合傳統,而不是是否符合法律。當然現在必須符合法律,但是說實話庄頭村那裡的村民大多都不是很熟悉法律,從根本上的意識上他們是想著不違背傳統。人情社會最容易把感情和交易混淆到一起,做起事情需要既合乎情理又合乎經濟交易。我的一個遠方的叔叔因為做生意,結果借了爸爸幾萬塊錢,結果現在還沒還。這種人其實最討厭,打著親情的名義做著經濟交易的事情。導致做事情太感性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知識不足的問題,他們不會關注事物背後的邏輯,只是會看到事情發生導致什麼後果,有傷害或者有利益,然後避開或者一擁而上。
如何實現弱勢文化向強勢文化的轉變?
最大化的減少風險,建立更完善的農村金融制度,可以給自己買一份保險,讓自己擁有保持獨立資本;
一定要對農民進行教育,提高他們的知識文化水平;然後對他們進行思想的啟蒙,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建立起一個圈子,這個圈子的氛圍是積極上進的,一起學習。
培養弱勢人群市場化的意識。
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商業文明的進一步發展,傳統的社會結構一步步的開始轉變。雖說中國人的思想一步步在變化,但還有很多人他們的思想還是傳統的農耕文化所衍生出來的思想。物質生活需要改變,但更要改變他們的思想。我們的上一代總說「現在的孩子怎麼變的越來越自私了,傳統的節日也越來越沒有意思了。」我想說的是「不是我們自私了,而是我們更獨立了,社會在改變,我們要做到與時俱進!」人在生存之後就不只是生存了,而是要謀求發展了。
㈦ 決定個人命運的文化屬性深度解析
前言: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是有才華的「窮人」。他們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甚至有著上天入地的本領,但為何最後卻落了個窮困潦倒、一事無成的下場呢?而許多並沒有什麼才華的人卻能功成名就、春風得意?都是兩個肩膀扛著一個腦袋,為什麼我們的人生竟會如此不同?造成人和人之間,巨大差別的根本是什麼?
答案是,人和人最大的差別不是出身、不是能力、不是金錢和權利,而是 ……文化屬性決定! 為什麼文化屬性有這樣的威力? 怎麼改變文化屬性,形成強勢文化,從而順天改變命運,看完此文揭曉答案!
文化屬性,就是指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生產生活的習慣的定性(基本的文化素質表現)。這是一種思想程序,不以意志為轉移,可以形象地說:「你的衣、食、住、行、言,處處都在從側面折射出你的基本層次」。
文化屬性,通俗的說法就是:通過你的行為表現,一眼就能看透你骨子裡的東西,你不需要刻意的去掩飾什麼,因為這毫無意義!文化屬性對個人來講,是透視一個人的受教育情況及生存環境情況的理想工具。
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期望破格獲取,也是期望救世主的文化。強勢文化在武學上被稱為「秘笈」,而弱勢文化由於易學、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種。
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因為他們相信這個世界的規律只有一個--叢林法則(不懂叢林法則的,可以去看幾集動物世界,相信你就明白了)。人類世界和動物世界具備相同的屬性,就是弱肉強食。這裡面沒有感情可言,沒有道理可講,甚至沒有對錯可言。狼要吃羊,羊跟狼講道理,講對錯,講感情,有用嗎?狼會因為吃了羊,就得到報應嗎?狼吃羊,就是客觀規律!你是羊,你就應該被狼吃掉,這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強勢文化的人遵守這個客觀規律,所以不被任何世俗眼光,倫理道德,兒女情長束縛。在灰色道路上一路狂奔,玩命把自己搞成狼!
傳統文化觀念的死結就在一個『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薩、靠皇恩……總之靠什麼都行,就是沒搞明白其實你只能靠自己。而強者都是孤獨的,他們誰都不相信!所謂的社交,在真正強者那裡是不存在的!他們的社交,都是為了獲取利益。有利益就有感情,沒有利益,就不應該有感情!
你看著是不是覺得很扎眼,接受不了?這是你骨子裡的文化屬性,在控制著你的認知和判斷。而當你看到這里時,覺得內心無法接受,代表你的文化屬性,就屬於弱勢文化!別急,接下來我會談到文化屬性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你會被它控制。
規律是客觀事實存在的,你接受或不接受,它都在那裡存在。我知道你會說,你現在對你父母很好,沒有為了任何利益關系。但如果你父母家產一個億,你天天守在他們身邊,他們就把這一個億給你,你會不會對他們比現在好十倍?再問你,你現在是對你孩子好,還是對你父母更好?
為什麼你會對你的孩子更好?你是為了孩子還是為了你自己?你生孩子是為了自己開心,還是為了讓你孩子開心?孩子長大後,你跟他說,媽媽把你生下來,養大成人,多不容易啊,你要懂得孝順媽媽。事實是什麼呢?你生他是為了你開心,你養他也是為了你開心!不管你承不承認,你把他帶來這個世界,沒有經過他同意吧!然後你讓他在你老的時候孝順你,是不是也是為了你開心?你生他是為了你開心,你讓他孝順你,也是為了你開心。這裡面除了你為了自己開心的自私之外,有感情可言嗎?
也許你讀到這里,已經沒法接受了,覺得我是個冷血的人對吧?那我告訴你,強勢文化的人都是這種思維,因為他們接受規律。規律本身就是殘酷的。一切感情的本質,都是為了利益!只是我敢於承認,而你不敢於承認。甚至大部分人都不願意承認,因為他們相信普世價值觀,相信人性本善,相信好人好報。這都是理想化的想當然。
就像一隻小兔子待在充滿毒蛇猛獸的叢林里,看到了一片花海,就在想像著這是一個美麗的花園。天堂到底在哪?弱者永遠沒有機會去到那裡!而強者活著的每一天都在天堂里。
一頭獅子成為了獅群的首領獅王後,可以和獅群里所有的母獅任意交配,而其他公獅只能看著。獅王可以不用狩獵,但享有優先分配獵物的權利。這簡直就是天堂,但天堂只有強者才活在那裡。強者生活覺得自由自在,弱者生活就覺得苦惱。而在弱勢文化的人眼裡,那是不道德,那是欺負人,那是不公平。而在強者文化里,那才是公平!
是什麼造就了貧窮?是你骨子裡的弱勢文化屬性。 文化屬性是什麼?是一個人從小到大被身邊人灌輸的思想,是受身邊多數人的影響的羊群效應。這些思想、這些影響,會根深蒂固的在一個人的腦海里,形成這個人對所有事物的價值觀判斷的依據。 這就像在四川人的眼裡,最好吃的菜一定是辣的,清淡的根本沒法吃。而在廣東人的眼裡,吃辣的多上火啊?吃清淡的才對。這就是被文化屬性種植的結果!如果把這個廣東人扔到四川待10年,他會根深蒂固的認為,辣的才是最好吃的。
你現在的所有思想、認知、判斷、看法,都不是你自己的。都是被你身邊的大部分人種植的。這叫群體盲從綜合征!你要想跳出這個文化屬性對你的控制,只有一個選擇:換圈子!
不要相信你身邊人給你的建議!多去跟高手對話!讀新聞、看書、學習、聽課,都是跟高手對話的最好方式。
古代為什麼落後?這就要透過表面現象看制度和文化,因為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文化的產物。五千年的文化積淀足以讓我們拍著胸脯說:我們有文化。但是,五千年的文化積淀卻不能讓我們挺著胸脯回答:我們有什麼文化?如果文化從骨子裡就是弱勢文化屬性,怎麼可能去承載強勢文化的政治、經濟?衡量一種文化屬性不是看它積淀的時間長短,而是看它是否符合客觀規律。古代皇帝信奉神明,長生不老,不相信科學技術,導致國門被西方列強打開。後來學習西方的經濟模式和科學技術,改革開放,才有了今天的國富民強。這些都在說明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所帶來的結果。每個不同的階層,都會有不同的階層文化!
人所在的階層,本身就不是普通人所能理解的。因為這社會知識是有階級屬性的,你不在那個階級,你的大腦就無法接受別人的正確信號,就好比你的手機不知道密碼就無法連接WIFI一樣。
能夠弄懂文化屬性的人,可以根據文化屬性判斷一個人,或者一個族群的人性,看透事物發展走向規律,從而預測到事情結果。
培養強勢文化,具備以下三點:
1、立場視角
老子曾經說過,下士聞道,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為道。說的就是視角問題。強者價值觀一直強調大家要避免「弱者視角」不要把自己放在弱者角度,與員工角度,被管理角度,這樣的人,對強勢文化排斥,怎麼可能讓自己變成強者呢?整天罵老闆黑心、不公,為什麼就不思考自己如何去成為老闆,如何利用不公呢?根本原因是自己的屬性沒改變,立場錯誤。
2、所處環境
貧困的地區民風淳樸,其實這不代表他們擁有極高的道德素質,而是他們膽怯甚至逃避,不敢離開這種固定封閉的環境,只能老老實實。他們厭惡斗爭,互幫互助,所以,他們無法感知大城市的人情冷漠,無法感知高層斗爭的殘酷。所以他們的思想,認知,永遠看不到真像。而他們仍然把他們認知的那一套假象的美好,一代一代的灌輸給他的後人。包括現在看文章的你,一身冷汗吧!
3、背景資源
不少人都都想學李白的不畏權貴,沒有媚骨,也動不動就和上級拍桌子,搞對抗,其實,普通人和李白差了幾萬光年的距離。在沒有成為最具知名度的人物之前,還是先考慮自己的肚子,下一頓吃什麼吧?當你看一個人講話時,先要看他的背景和資源。一個人說,人這輩子錢不重要,活的開心坦盪就行,錢財都是身外之物。你不要全信,有可能這個人是個富豪,他有資格這樣說話。你不要看到周潤發坐著地鐵去買菜,你就覺得坐著地鐵去買菜就是很幸福的。人家那叫偶爾的體驗生活,隨時可以選擇一轉身開個勞斯萊斯出來。你呢?如何讓自己擁有強者思維?因為強者思維和99%的普通人思考方式不一樣,甚至完全相反。
強勢文化需要你重構思維模型,形成強勢思維的過程極度困難,因為非常的反人性。那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形成強勢文化思維呢?
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1、相信強者
第一步就是相信強者,這個是十分困難的。因為大家從小腦子里就被灌輸了「肉食者鄙」的概念,認為有錢的,有權的,沒有好人,天然的心理排斥。所以讓普通人不仇富不仇官就已經很難了,你讓他學習這些人,基本你上難上加難。最常見的,就是咨詢比自己強的人,當強者給出答案之後,當自己理解不了時,並不是虛心接受,而是直接就想辯論。就像現在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弱智總想證明自己是對的。強者總相信更強的強者是對的!所謂相信強者,就是無條件的皈依。強勢文化,不是讓你理解並接受,而是接受然後行動,行動後才能夠理解。
2、追隨強者
本地姜不辣,外地的和尚會念經,大家往往燈下黑,對身邊比自己的強的人,視而不見。往往對自己不熟悉的強者產生崇拜。比如不斷的研究馬雲、任正非、柳傳志等商界大佬,其實這樣的人離我們普通人的實際太過於遙遠,基本不是一個重量級,人家所處的時代背景,所在的領域對我們都不具備可模仿性。而我們真的想成功,就是我常說的,追隨身邊那些比你高半格,或是一個格的人。看看他們都在做什麼,這樣的所處的環境和條件差不多,對自己更有學習意義,可以隨時請教。看看他們都在做什麼,就跟著做什麼。這樣一步步的更新自己的社交圈子和思維系統,完成自己的思維跨越。
3、依附強者
追隨強者,不管理解不理解,全盤接受,先固化,在優化。而不是先理解在行動。因為以你現在的思維模式無法理解,而且會有極大的排斥,所以,先全盤接受不要批判,經過實踐不短的調整自己。為什麼要依附強者?就是你只看見賊吃肉,沒有看見賊挨打。你只看到成功者的光鮮,卻無形中忽視了他們背後的陰暗,你只看到了他們開公司,沒看到他們背後的資源獲得。你只看到他們表面的光鮮亮麗,沒有看到他們背後的攻於算計。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追隨強者,成為他們的心腹耳目手足,成為他們一部分,才能真正轉變。僕人眼裡無偉人,不僅僅是缺乏了神秘感,其根本原因就是,偉大的人的行為一定都不偉大,而是更加的陰暗,更加的偽裝,更加的殘忍,更加的冷漠,更加的無情。所有的這些,普通人都無法接受。
㈧ 《天道》弱勢文化有哪些文化屬性怎樣提高個體文化屬性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王志文飾)通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的邏輯,讓王廟村改變落後現狀的故事,進而提出了弱勢文化是造成弱勢群體“窮”的原因,想要解決根本問題,必須要弱勢群體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讓弱勢文化向強勢文化轉變,為弱勢文化注入一絲強勢文化的文化密碼。
從表面上看,王廟村扶貧是丁元英操盤的結果,但是僅僅依賴高人相助是不夠的,因為即便高人足夠多,都無法設計次層邏輯和最基本的底層參數。
弱勢文化並不是一無是處,而是從某種意義是適合小農經濟的生存力水平的,這是我建立在這個生產力水平上的生產關系,建立在這種經濟基礎上的上層建築。
勇敢承擔責任和不承擔責任兩碼事,承擔責任和承擔部分責任也是兩碼事,能不能承擔和該不該承擔也是兩回事,能不能承擔看腰包,要不要承擔這是個態度,也是個責任。
退股行為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人願意承擔風險,即使是有限風險,作為股東,企業是否賺錢,都必須給企業一個交代,按照入股比例承擔風險,即使沒有格律詩不正當競爭,左右股東的義務和責任都是承擔風險,即使破產,也要接受結果,並且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
公司賺錢虧錢都是股東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市場經濟也是一個有規則和秩序的世界,每個人都是參與者,每個人都要清楚這些事情運轉的普遍規律,以及生態建設。所有人都這樣干,那麼風險管理和控制就是無根浮萍。
肖亞文入股,其實應證主題,靠別人是靠不住的,出來混,遲早要還的。肖雅文之所以是肖亞文,就是因為他知道,救世主只能是自己,這也是和平庸大多數的區別。一般人總想撿便宜。那就是書中鎖死的弱勢群體文化。
㈨ 文化屬性可以改變嗎
通過文化融合可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