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青島結繩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青島結繩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12-06 15:32:07

『壹』 戴紅繩手鏈有什麼講究

戴紅繩手鏈有什麼講究

戴紅繩手鏈有什麼講究,女孩子比較喜歡一些小巧可愛的東西,尤其是一些繩子類的小東西,有的女孩子就會在寺廟中求一個紅繩,紅繩可不是隨便帶的,下面我們聊聊戴紅繩手鏈有什麼講究。

戴紅繩手鏈有什麼講究1

戴紅繩手鏈有什麼講究

1、求姻緣。

月老都是用一根紅線牽姻緣的,所以這里就不言而喻啦。現在網上也挺流行戴「三生繩」,總共三股,寓意緣定三生。也有女孩子送紅繩給男孩子,代表那女孩子喜歡那個男孩子的說法。還看到一說法: 過去,是那種大齡女子找不著男人嫁,心裡急(或者家裡人急)自己(或者家人)去月老廟求的。後來通俗了。沒有原先神神道道的意思,手系紅線,也可以表明自己正待嫁求偶,有表示「未婚女」的意思。

2、護身辟邪保平安。

中國自古就認為紅色是吉祥的顏色。紅繩在古代就被人們看做是一種辟邪的東西,而且紅繩腳鏈戴左腳能防小人,右腳招財。老人家說左腳系紅繩走夜路不遇鬼神。為求護身辟邪最好搭配金剛結,上文有提到金剛結有護身辟邪的寓意,但是金剛結不能戴在腰以下。

3、 轉運發財。

一般都會搭配轉運珠、貔貅等玉飾。

紅繩貔貅手鏈佩戴方法要注意哪些

1、用紅繩佩帶在手腕、頸項上。

2、貔貅忌強光。如果你要去日光強烈的地方度假旅行,那就要注意對貔貅的保護了。另外,鏡子的光煞也對貔貅不利,切忌把貔貅頭對著鏡子。也不能把貔貅對著電視和電腦,屏幕產生的光線也是貔貅所忌諱的,長期使用電腦工作的人,最好在工作時取下你所佩戴的貔貅。

3、貔貅包容萬物,可以和任何珠寶玉器等飾品一起佩戴,但要注意盡量不要碰觸,尤其是玉器製成的貔貅,容易受到損傷。

4、屬虎的人不適合佩戴貔貅,白虎和貔貅兩者相沖,虎年出生的人會對貔貅的靈氣有很大程度的削弱。如果屬虎的人需要佩戴貔貅的話,要格外注意對貔貅的保養,因為你的一舉一動都很有可能與貔貅相剋,更加不能在家中或身上存在有關老虎的飾品。

5、紅繩貔貅手鏈一般是男帶左,女帶右!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順其自然帶上就好了,心誠則靈的!男帶左,頭向左邊,女帶右,那麼頭就應向右邊。

戴紅繩手鏈有什麼講究2

一、本命年帶紅繩的講究

自古以來紅色就被譽為著吉祥富貴的顏色,紅色是太陽的顏色,也是血和火的顏色,一直都被稱為本命紅,而在本命年佩戴紅繩,可以讓佩戴者在本命年中紅紅火火。

也可以調整在本命年中的霉運,能在本命年中順順利利,鴻運當頭,這也是為什麼本命年要帶紅繩中的原因之一。

本命年紅色的講究是源於我國傳統文化對紅色的崇拜,紅色也有辟邪的意思,但在本命年佩戴紅繩可遵循男左女右的戴法,一般男性可戴在左右,女性戴在右手,這樣才能利於自身運勢變好。

如今看來佩戴紅繩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的趨勢,可根據自己的愛好習慣將紅繩戴在脖子上、手腕上、腰上,但最好不要戴在腰間以下的部位,否則是對神靈的不敬,同時女性在佩戴時候不可露在事業線里,應垂於鎖骨之間最佳。

在本命年佩戴紅繩期間,最好要長期堅持戴下去,不可中途隨意將紅繩取下來,這是對神靈的極度不尊重,如果不戴的時候可在來年新年取下,以免影響自身的運勢發展。

本命年佩戴了紅繩,可以長期佩戴,如果想取下來的話,一定要過完這一年才能取下來,但要從前一年立春算到第二年立春,在立春的這一天取下來;解開手鏈後,千萬不要亂扔,也不要隨意的擺放,一定要燒掉,或是用紅色布包起來扔進十字路口的垃圾箱裡面,也可以將其掛於高處使之隨風加持環境、守護周圍的一切眾生。

本命年紅繩在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下,通常本命年紅繩被認為是趨吉避凶、消災免禍的,因為紅色是血的顏色,是火的顏色,稱為本命紅,而本命年紅繩手鏈又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紅繩;一般我們把紅繩戴在左手,特殊的.幾樣是戴右手,因為傳統習俗上左為尊。

二、不是本命年可以戴紅繩嗎

繩結藝術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語言,是人類已有的文明形式最早的文化載體和傳統媒介之一,從「結繩記事」到「結草銜環」,先民們早就與「結」結下不解之緣。同時,繩結藝術也深深地影響著飾品發展的歷史進程,在眾多的具有「現代感」的飾品設計中出現了大量「傳統繩結」的藝術形式,這種對傳統元素的重新演繹,展現給佩戴者的是煥然一新的感覺,並傳達著無限久遠的文化內容和對歷史的記憶。

結繩(結繩)

上古無文字,結繩以記事。《易·系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孔穎達疏:「結繩者,鄭康成注雲,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義或然也。」晉葛洪《抱朴子·鈞世》:「若舟車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結繩,諸後作而善於前事。」後以指上古時代。晉孫綽《喻道論》:「夫時移世異,物有薄淳,結繩之前,陶然太和。」明,徐渭《代雲南策問》之三:「自結繩以後至三王五帝。」

關於戴紅繩民間流傳著很多說法:

1、招好運和桃花

2、求子

3、辟邪護身

4、感情穩定

5、本命年辟邪

6、轉運

7、事業有成

8、好姻緣

9、保胎求平安

10、定情物

11、信仰(卡巴拉教的聖物——紅繩系左手)

三、本命年紅繩如何正確佩戴

手帶紅繩,與子攜手

從上面的傳說,我們可以看到,紅繩的第一喻意就是愛情。古代單身女子手系紅繩,表示祈願美好姻緣的到來。但到了現代社會,已演化為男男女女對於愛情、婚姻的美好祈願,並不限於單身男女。所以我們現在佩戴紅繩,對於單身男女而言,希望千里有緣一線牽。而已有對象的人,佩戴紅繩則寓意一心一意、情侶雙方緊密相系。 如果將紅繩作為禮物送給TA,喻意永不分離,紅繩系腕永相伴。

傳統講求含蓄美,情人的戀情常被寓意為天命註定的緣分。這寄託緣分的事物,當然是傳說中的紅線了。在神話中,有這樣一位老人,在每個人降生時分,他會在其小指上繫上一根紅線,另一頭就是與其今生註定了姻緣的人。正所謂「千里姻緣一線牽」,紅線常代指「婚姻」或「媒約」,亦可喻為婚姻的定情信物。

紅線的習俗逐漸被紅手繩所取代,它是愛情的象徵,戀人各自在手腕佩戴一隻,男左女右,是愛情的信物;代表永遠在一起、一輩子相守。

行大運,轉運招財

中國人自古就喜歡紅色,它代表的是喜慶吉祥好運;所以佩戴紅色的手繩也代表給一個好兆頭,帶來好運氣、轉運、發財。在紅繩上一般都會搭配三合牌、六合牌或轉運珠等、或者貔貅玉石、元寶、錢袋、葫蘆等這些在民族傳統里招財行運的象徵玉石。

對於流年不佳、運勢沉悶,需要轉運的人來說,佩戴紅繩會令人激情四溢,精力充沛,而且很會賺錢。他們在一種真正的紅色時尚中顯得非常性感,魅力十足,潛意識里會令他們成為別人注意的焦點。紅色讓人產生權力和控制的慾望。生意場上人們喜歡穿紅色,認為是權力的象徵。喜歡紅色的人給人一種精力充沛,異常活躍的感覺。

本命年戴紅繩,辟邪解災

本命年俗稱屬相年。在舊俗中常被認為是一個不吉利的年份。故有「本命年犯太歲,太歲當頭坐,無喜必有禍」的民謠。本命年禁忌,在民俗中都有在本命年掛紅避邪躲災的傳統。因此人們每逢本命年對紅色就特別鍾愛。本命年的紅色講究應該是源於中國傳統文化對於紅色辟邪吉祥的崇拜。鑒於屬豬人本命年運勢犯太歲的情況,可以佩戴一款增慶堂三合增慶紅繩,此紅繩寓意辟邪化煞、並可化解犯太歲,令金錢運更旺,並有生肖貴人助力,令事業運和諧。

紅色辟邪,紅色吉祥,這種傳統一直都沒有改變,貼紅對聯,新婚紅嫁衣、紅蓋頭、紅蠟燭、新科紅榜等等,人們都喜歡用紅色來增添喜慶;尤其認為紅色有驅邪護身的作用;這些為本命年辟邪的紅色物品就是常說的「本命紅」。本命紅可以是別人送,也可以自己請,辟邪的功效一樣。

戴紅繩手鏈有什麼講究3

佩戴紅繩的注意事項

1、紅繩結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好在佩戴期間不可用一些剪刀、刀具等尖銳的物品,對紅繩進行修剪外觀或者長度,以免紅繩沾染不吉之氣,以減弱自身運勢。

2、若是佩戴紅繩時間久了,發現破爛不堪的時候,大多數是紅繩發揮它的功效所致,這時候最好不要隨意丟掉,可將其掛在屋頂或者樹頂上,使之隨風佳加持環境,以守護周圍的一切眾生。

3、紅繩可以佩戴一生,但在中間不願意佩戴時候,最好要將紅繩取下來後包好,放在家裡東北位的地方,以起到鎮宅的作用,或者將紅繩進行焚燒,還要上香敬拜,以告知此時不用,以交還靈力,以利於日後還願。

4、在寺廟開過光的紅繩,是具有靈性的,但是這種靈性是隨著一同在寺廟開光的人的。所以如果是自己去寺廟開光,則會因為自己的年紀過小,不能完全抑制住現在集體的不好的運勢,則需要通過長輩的身份,去寺廟開光,則能夠壓制住自己身上不好的運勢,這樣可以帶來更多的好運。

『貳』 結繩記為什麼那麼貴

這個是有貴的道理的,這年頭品牌的力量是無窮的,結繩記畢竟是十幾年的牌子了,而且關鍵是產品確實好,好評嘛是水到渠成的事。
結繩記 是一個結繩和宗教文化的手工藝術原創品牌 ,結繩記」品牌商標由創始人陳信 創立;結繩記以原創結繩藝術設計為主,融合金銀飾品、珠寶玉器、佛家用品、古玩雜項,深刻剖析現代繩結藝術的欣賞價值,創造出傳統文化與民俗、宗教信仰相互融合的新現代結繩藝術風格。
品牌願景
重拾千年經典技藝,傳承悠久藝術文化,品位幽幽古典風情。結繩記——系你所夢,結你所願! 做好結文化解讀人, 為手工藝人提供一個圓夢平台, 做更好的珠寶首飾品牌配套服務商。
關於創始人
陳信:「結繩記」創始人;全國商業優秀企業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首都師范大學外聘導師;朝珠製作技藝傳承人;九乘金剛結製作技藝傳承人;結繩記傳統結繩技藝傳承人。

『叄』 2022-03-19

「文明」與「文化」的基本問題

一、文化的起源

在我們著手研究什麼是文化和文化的起源問題時發現,這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無論我們去翻閱多少經典菱或辭書都所能找到的答案,可能是各種各樣的定義。

美國學者A.L.克魯伯(A.L.Kroeber,)和A.L.克拉克洪(L.D.Kluck-hohn)合著的《文化:其概念和定義的批評》(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by Clyde Kluckhohn, A. L. Kroeber, Alfred G. Meyer, Wayne Untereiner, 1952)一書中列舉了一個調查結果,從1871年到1920年,關於「文化」的定義僅有6種,而到了1951年,有關「文化」的定義多達164種。《文化:其概念和定義的批評》P219)。再從上個世紀 50年代直到今天,關於什麼是「文化」全世界仍然找不出一個統一的科學定義。

一個沒有確切科學定義的詞彙,並不等於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不能清晰的使用。比如說民族文化、傳統文化、西方文化、法制文化、群眾文化等等;再比如說文化活動、文化用品、文化生活、物質文化、非物質文化等等可以說絕大數人都能夠正確理解。但作為一個詞彙、一個科學的概念如果不能有一個清晰且科學的定義在現實生活中就會出現無數矛盾,在科學研究中也會也會產生歧義(比如在下一個環節我們將討論的「文明」與「文化」問題)。

既然如此,我們就從「文化」這個的源起開始討論,一般認為漢語的「文化」一詞對應英語的是「culture」,假設這一對應關系成立的話我們只要研究一下這兩個詞彙的源起與發展,就比較容易解決對「文化」的定義問題。

中國的大多數學者認為漢語中的「文化」一詞,最早可以上溯到《易·彖傳》之釋賁卦:「小利而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東漢 著名 儒家 學家鄭玄在此注說,「賁,文飾也。」又說,「天文在下,地文在上,天地二文,相飾成《賁》者也」。後來人再把這句話釋成現代漢語時又各種解釋。

首先《易經》又稱《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周易」一詞的解釋,眾說紛紜,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二種:一種認為《周易》是周代占筮之書;一種認為《周易》是講變化的書,英文中The Book of Changes的譯文就是取此義。,其「賁卦」的「賁」字從「貝」, 貝殼都有花紋,在古漢語中可借來表示裝飾、文飾。在中國古代有天、地、人「三才」之說。天有「天文」,如星辰日月、雨雪風霜的變化;地有「地文」,如山川河流、飛禽走獸、花草樹木等等;而人有「人文」,工具服飾、語言文字,行為規范、典章制度等等。

「賁」卦是由兩個卦象組成,下卦是代表火的「離」卦,上卦是代表山的「艮」卦。火性柔而山性剛,真所謂「剛柔交錯。由此我們是不是可以將這段文字,用現代漢語表述為:認知「天文 」自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掌握「人文」社會要靠法律規制和道德。觀察「天文」自然,是要掌握其變化規律,觀察「人文」社會,是為了約束和教化人們的行為。可以說這就是中國古漢語中「文化」的概念解讀——人文教化。

我們再來看一看西方的「文化」概念源起。在英語中有這樣一個詞彙「culture」,把它翻譯成漢語主要的意思是文化;養殖;培養;修養;培植;培養等。這個詞最早的含意為養殖;培養; 培植而後來衍生為「文化」。有語言學者考證 「culture」來源於拉丁文文的動詞「Colere」,意思是耕作土地,安托萬·菲雷蒂埃於1690年編纂的《通用詢典》中,即把文化定義為「人類為使土地肥沃、種植樹木和栽培植物所果取的耕耘和改良措施」直到18世紀後,文化的含義又演變為四層意思 ,一是指個人素養、二是整個社會的知識、三是思想方面的素養、四是指藝術和學術作品的匯集。在此基礎上,文化又被引申為一定社會生活的全部內容。後來又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直到19世紀中葉後,隨著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特別是人類學的發展,人們對文化的理解不斷深化,使人們對「文化」這一概念產生了新的理解 。英國人類學家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書中,對文化下了一個著名的定義,他指出:「文化是一個`復衛合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具有的一切其他規范和習慣」。

我們不難看出「文化」與「culture」只是現代翻譯中一般意義 的等同,但從兩詞的來源看「culture」從於耕作土地,而「文化」則從「人文教化」。再從具體應用上來看,英語culture既有泛指性抽象概念含義,又有特定的具體所指;而漢語中的「文化」只有籠統的抽象意義。比如說,在英語中「pop culture」可以翻譯 成為漢語「大眾文化」與「大眾文化活動」 但漢語這兩層意思卻完全不同的。

由此可見,「文化」這個概念是一個很復雜的概念。關於「文化」的定義,一直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人類學之父、英國人類學家E·B·泰勒,是第一個在文化定義上具有重大影響的人,他在《原始文化》「關於文化的科學」一章中寫到:「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講,是一復合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人所習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習慣。」在這里我們要特別提醒的是,在這個定義中泰勒沒有把文化」與「文明」分開來說,實際上這個時候E·B·泰勒仍然確認「文化」與「文明」是類同概念。

美國人類學家克萊德·克魯克洪在《文化與個人》一書中作了提出了一個「地圖理論 」,他認為「人類學家對文化的描述可以和地圖作個比較。地圖顯然不是一片具體的塊,而是特殊地域的抽象表示。地圖如果繪製得精確,人們看了它就不會迷失途徑。文化如果得到正確的描述,人們就會認識到存在一種具有特殊性質的生活方式,認識這些性質之間的相互關系。」

英國學者馬林諾夫斯基(1 8 8 4— 1 9 4 2 ) 認為「文化是指那一群傳統的器物、貨品、技術、思想、習慣及價值而言的,這概念實包容著及調節著一切社會科學」 (   馬林諾夫斯基 : 《文化論》費孝通等譯,中國民間文學出版社1987年 4 月 , 第 2 頁) 可以說馬林諾夫斯基有關「文化」 概念的闡述是對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概念集成。

20世紀初美國「芝加哥學派」代表人物斯莫爾在1905年時提出「文化」是指某一特定時期的人們為試圖達到他們的目的而使用的技術、機械、智力和精神才能的總和。「文化」包括人類為達到個人或社會目的所採用的方法手段。

同為「芝加哥學派」代表人物的帕克和伯吉斯(1921年)則認為,一個群體的文化是指這一群體所生活的社會遺傳結構的總和,而這些社會遺傳結構又因這一群體人特定的歷史生活和種族特點而獲得其社會意義。(屬歷史性的定義)威斯勒(1929年)指出:某個社會或部落所遵循的生活方式被稱作文化,它包括所有標准化的社會傳統行為。部落文化是該部落的人所遵循的共同信仰和傳統行為的總和。(屬行為規范性的定義)

亨廷頓(1945年)強調,我們所說的文化是指人類生產或創造的,而後傳給其他人,特別是傳給下一代人的每一件物品、習慣、觀念、制度、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屬遺傳性的定義)薩皮爾(1921年)則表示,文化可以定義為是一個社會所做、所思的事情。(屬不完整性的定義)。 《大地》(2002年第六期) 從歷史上來看,學術界對「文化」這一概念直到20世紀中期才逐步驅同。

現在我們再來考證一下相關權威的辭書:在《簡明大不列顛網路全書(中譯本)》中共收納了17條有關「文化」的詞條,競沒有一條關於「文化」的定義(8)(260P);《法國大網路全書》認為,「文化是一個社會群體所特有的 文明現象的總和 」(30)(P119);西班牙《世界大網路全書》則認為,文化就是在某一社會里,人們共有的由後天獲得的各種觀念、價值的有機的整體,也就是非先天遺傳的人類精神財富的總和。對社會學家來說,文化包括構成一種文明的所有社會方面和物質方面的成果和價值(30)(P81)。

而在《中國大網路全書》(哲學卷)中對文化的定義為:「廣義的文化總括人類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能力,物質和精神的全部產品;狹義的文化指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包括一切社會意識形態,有時又專指教育、科學、文學、藝術、衛生、體育等方面的知識和設施,以與世界觀、政治思想、道德等意識形態相區別。」(26)(P92)

1979年由中國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辭海(縮印本)》更加詳細的解釋了文化的定義:「文化作為一個概念,學術界定義很多,但大體上可概括為廣義文化和狹義文化兩種。 ①廣義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作用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隨著民族的產生和發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種社會形態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文化,每一種文化都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社會物質生產發展的連續性,決定文化的發展也具有連續性和歷史繼承性。②泛指文字能力和一般知識:學習文化|文化水平。「文明」是人類社會的進步狀態和理性社會體系。文明內涵具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文明」涵義是文化發展積極成果的總和,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風尚,表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達到較高的水平。狹義的文明是指與野蠻相對的理性的社會體系。文明①同「文化①」:古代文明|商業文明。②社會發展水平較高的有文化的狀態:文明社會|避草昧而致文明。③舊時指時新的、現代的:文明戲。區別,文化多指群體意識,即人群中每一個體都具有的是非標准、審美取向、價值觀念、辦事方法的主流部分;文明則多指人類的某一可以用文化、血源或地域來界定的群體,在一定時期內的社會實踐所創造的政治、經濟、文化及軍事等方面的成就,具體表現如典章制度、經濟政治措施與成果、學術思想、軍事勝利等。簡單地說,文化常指觀念,文明常指受文化支配下所產生的實踐成果。文化是文明的基礎,文明是文化的物質及精神方面的表現,但非所有的文化都能結出文明之果,而任何文明都有文化的背景和基礎。文化可以決定文明的命運,文明的程度可以影響文化的改變。文明與文化的區別 文化和文明是社會發展過程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二者的區別表現在: ①從內容上看,文化是人類征服自然、社會及人類自身的活動、過程、成果等多方面內容的總和,而文明則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華部分。 ②從時間上看,文化存在於人類生存的始終,人類在文明社會之前便已產生原始文化,文明則是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定階段。 ③從表現形態上看,文化是動態的漸進的不間斷的發展過程,文明則是相對穩定的靜態的跳躍式發展過程。 ④文化是中性概念,文明是褒義概念。人類征服自然和社會過程中化物化人的活動、過程和結果是一種客觀存在,其中既包括優秀成果,也有糟粕,既有有益於人類的內容,也有不利於人類的因素,但它們都是文化。文明則和某種價值觀相聯系,是指文化的積極成果和進步方面,作為一種價值判斷,是一個褒義概念。」

《辭海(縮印本)》1979年(1533P)

綜上所述,古今中外關於「文化」這個詞彙的解釋,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甚至在二十世紀中期之前,對其研究的學者並不多所謂「文化學」、「人類文化學」尚未形成成熟的學科。在這種情況 下,更多的人,特別是漢語使用者,基本認可1979年出版的《辭海(縮印本)》定義。

但是認真分析一下,我們會發現這里的「廣義文化」定義是:廣義文化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如果我們對「文明」這一詞彙進行詳盡的考察,使用這樣的文化定義,很容易混搖「文明」與「文化」兩個概念。事實上目前西方很多學者已經認為這兩個詞彙是同一概念。

究竟應當如何定義「文化」我們將以後的章節中闡述。

二、「文明」與「文化」之辯

 

上一節我們提到,西方很多學者已經認為「文化」和「文明」是同一概念或類似概念,19世紀,英法兩國把「文化」與「文明」視為同義詞,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就把文化與文明連在一起,他說:「就廣義的民族學意義來說,文化或文明,是一個復合的叢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一分子所獲得的全部能力和習慣。」其實在學術上還有很多不同觀點,最具代表性包括以下幾種:

 以英國考古學家柴爾德(Vere Gordon Childe)所著《社會進化》(Social Evolution,1951)和克拉克(G. Clark)的《從野蠻到文明》(From Savagery to Civilization,1946)為代表的論著都認為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文明是在文字出現、城市形成和社會分工之後形成的。尤其在歷史學和考古學界,普遍認為文明是較高的文化發展階段。

第三種觀點認為,文化和文明是屬性不同的兩個部分。代表人物德國文化社會學家艾爾夫雷德.韋伯(Alfred Weber,1868—1958)就認為:「文化與文明的分別,便是文明是『發明』出來的,而文化是『創造』出來的。發明的東西可以傳授,可以從一個民族傳授到另一個民族,而不失其特性;可以從這一代傳到那一代,而依然保存其用途。凡自然科學及物質的工具等等,都可目為文明。」「文化既是創造的,所以它是一個地方一個時代的民族性的表現,只有在一定時間與空間內,能保存其原有的意義,別個地方的人,如抄襲過去,總會把原意失去的。凡宗教、哲學、藝術等,都是屬於文化一類的。」在20世紀之前,德國傳統的看法普遍認為,文化包括人的價值、信仰、道德、理想、藝術等因素;而文明僅包括技術、技巧和物質的因素。他所說的文明即是科學技術及其發明物,而文化則是倫理、道德和藝術等。

「文明」一詞,在世界各國出版的辭書中,對其含義的解釋不盡相同。1961年,法國出版的《法國大拉羅斯網路全書》解釋「文明」一詞為:一指教化;二指一個地區或一個社會所具有的精神、藝術、道德和物質生活的總稱。 1973年至1974年,英國出版的《大英網路全書》解釋「文明」一詞為:一種先進民族在生活或某一歷史階段中顯示出來的特徵之總和。

前蘇聯在1978年出版的《蘇聯大網路全書》認為「文明」一詞的含義指:社會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平程度。

    當然,這些經典觀點都各自有各自的道理,但也都存在著一定問題。應當如何理解這「文化」與「文明」兩個概念呢?任何一個概念的定義,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演變的。任何詞語的含都可能隨著應用的方式、應用的場和應用的習慣變化而變化。用文字學的考證,「文化」的產生早於「文明」的產生。現代學者認為:文明是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中形成的。在原始時代,只有文化,而沒有文明。一般稱原始時代的文化為「原始文化」,而不說「原始文明」。因此,學術界往往把文明看作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這種觀點前半部分找到了「文化」與「文明」內在關系,但否定「原始文明」的存在,認為「文化」與「文明」之間有高低之分就缺少理論依據。

我們再從空間上來看,文明往往和文化一樣都沒有明確的邊際,它們都可以是本民族的,也可以是是跨民族的,跨國界的。

如果從形態上來看,文化和文明都包括精神、和物質和技術。有人認為文明較容易比較和衡量,較易區分高低,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長城等,但如果我們進一步考察就會發現無論是金字塔還是長城都是文化發展的具體體現。

那麼到底我們所說廣義的「文化」與「文明」的區別又在哪裡呢?首先從承載者的角度來看,文化的承載者一般是民族或族群,每個民族或族群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文化是由局域性走向廣域性的。而文明的一般承載者是一個地域,一個文明地域可能包含若干個民族或多個國家,如西方文明,包括眾多的信奉基督教的國家。廣義的「文明」概念具有廣域性。 

再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任何一種文明的形成都必須依託相應文化的積累,反之是不成立的。由此可以證明。學術上那種文化大於文明的觀點也是不成立的。

最後我們還以從詞義來看,「文化」是中性的,使用范圍很廣;而文明是褒性的,使用范圍較窄。例如,可以說酒文化、食文化、服飾文化,但一般不說「酒文明」、「食文明。

通過對「文明」與「文化」比較,我們大體上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文明」與「文化」是兩個獨立的概念,具有完全不同的含意,任何一個概念無法完全替代另一個概念。而這兩個概念都可以表述人類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狀態,但相比較之下「文化」的表述 相對具象,而「文明」的表述更為寬泛。這兩個概念的內在聯系告訴 我們在一定范圍內一定的文化成果匯聚,就可以形成 一種文明。這樣的認識是我們重新定義「文化」與「文明」關鍵。

文化是人類行為形成可共同識別的符號,是人類凝結於勞動中的智慧結晶。文化具有傳承性與批判性,它是人類發展進步的唯一標記,文化它體現了人類生存狀態的點點滴滴,也反映了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變化,它是文明程度的載體。

所謂文化就是人類在勞動中的智慧體現,無論是簡單勞動還是復雜勞動,沒有智慧便沒有勞動成果,這種在勞動過程和勞動成果中所體現出來的智慧結晶就是文化。比如說,在原始文化中「結繩記事」是文字發明前,人們所使用的一種記事方法。從文化的角度分析:發現不易折斷的纖維、把纖維製作成繩子、繩子可以打結、用打結的方法輔助長久記憶,這里每一個發現、每一個判斷、每一個動作、每一個過程、每一個結果,以致之後的每一次使用,無不凝結著人類的智慧,也就反映出了文化的存在。

我們之所以說文化「反映了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變化」,是因為任何一個文化成果的產生過程及其的結果,以及後來的應用都涉及到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還是以「結繩記事」來分析,從思考、判斷、製作到應用其每一個環節都會涉及從屬、合作、協商等關系,這種關系可以是簡單的,也可以復雜的,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負面的。原始社會的繩子主要是依靠草本纖維製作的,草的使用就使人與自然之間發生了關系,大家都知道草可以涵養水份,可以供牛羊食用,甚至人類也可以選擇性食用,「結繩」佔用了草的資源,那麼人類、牛羊的食物就會減少,涵養的水份自然也會受到影響。

文明是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部分或全部之合。是文化發展的綜合體現,它反映了一個社會發展的總體程度。

汽車替代人力車是一種文明的進步,共和制替代君王制也是一種文明的進步。前者是物質財富的發展,後者則是精神財富的發展。具體分析起來,汽車與人力車相比較,機械文化發了根本性變化,從而影響了人們的出行文化、消費文化和欣賞文化;共和制與君王制,表面看來是一次革命的結果,其實是一次文化的演進。這樣的改變人們的行為、權利要改變,社會的制度、法律要改變,這些改變無不顯現人類智慧的結晶。之所以我們說文明反映了一個社會發展的總體程度。是因為簡單的文化變化,無法全面影響人類社會的進程。有了內燃機不等於有了工業文明,只有在內燃機得到廣泛應用,電氣化開始實現、社會形態才有可能發生變化。

文化與文明之間的關系反映為文明是文化的器皿。文化的積累在器皿中形成體積平面,表示為文明的內容與水平。而文化的堆積最終形成文明。從哲學的意義看,這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內燃機時代給我們帶來了工業文明,而一部內燃機從礦石到冶煉,從部件到組裝,運行到生產出新的產品,每一個環節都蘊藏著人類智慧,但這一改變還沒有最終裝滿工業文明這個「器皿」,電的發現、化學工業的產生等等這一系列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發展,最終讓工業文明這個「器皿」越來越滿,於是便產生了真正的工業文明時代。

『肆』 結繩記的黃金能不能買

能買。結繩記,品牌創立於2003年隸屬於北京結繩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個中國古法結繩技藝原創品牌,品牌靈感源自「結繩記事」。該公司是一家受官網認證法律保護的正規公司,非常靠譜,該公司的黃金是能買的,該公司品牌質量效果非常不錯,深受群眾喜愛。

『伍』 結繩記繩子可以每天不摘嗎

可以,根據查詢大眾點評官方網站資料顯示,結繩記繩子可以每天不摘,會影響功效,結繩記 正式創立於2003年,是一個常年專注於傳統結繩和宗教文化的手工藝術原創品牌,公司以原創結繩藝術設計為主。

『陸』 結繩記的黃金能不能買

能。
根據相關數據調查:結繩記的黃金是999黃金,純度達標,可以正常購買,但是加工費很高。
結繩記是一個結繩和宗教文化的手工藝術原創品牌,品牌主要從事繩結編織,及結繩文創產品研發,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用戶群體覆蓋全國一、二線大型綜合性購物中心,及為大型渠道商提供文創產品服務,故宮文創,頤和園文創,國家圖書館文創,國家寶藏等提供繩結類文創產品設計與製作。已有線下店鋪45家,擁有成熟手工結繩技師3000餘名,現在店鋪分別北京、上海、山東、江蘇、四川、廣東等地。

『柒』 文化的四種表現形式

表現形式有物質型文化、社會關系型文化、經典型文化、心理型文化等。文化從本質上講是哲學思想的表現形式。從表現形態上看,文化是動態的漸進的不間斷的發展過程。

文化存在的四種形態,是指( ) 

A、物質形態 

B、觀念形態 

C、活動形態 

D、人的心理、行為形態 

E、游離形態 

答案:ABCD

文化現象的四種形態

一、物質型文化。人力曾經和正在作用其上的一切物質對象、人類物質生活的方式都是物質型文化,體現人類勞動的物質產品都是物質型文化最本質的內容。結繩、算盤、計算機代表人類物質文化發展的不同層次;西服、和服、中山服,從物質形態上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差異。

二、社會關系型文化。這是從家庭組織到社會組織,從生產關系結構到上層建築結構,從社會分工結構到階級結構乃至民族結構的總稱,它處於物質文襲化與精神文化之間,既是反映物質又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現,同時給予二者強烈的影響。

三、經典型文化。它是以歷史的形式凝固了的精神文化,是影響過歷史,以致被稱為傳統的各種知識、價值觀念、思想體系,巨大的歷史慣性是經典型文化的主要特點。

四、心理型文化。這是另一類精神文化,它不是凝固的而是存在於人這個文化主體的各種行為中,它的核心是以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為主體的傳統觀念。

閱讀全文

與青島結繩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