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茶文化歷史源遠流長,陸羽是怎麼推動茶文化發展的
我國茶葉文化源遠流長,有記載從西周開始就有飲茶這一記錄,到了秦漢時期飲茶的記錄才更加的詳細,但是茶文化記錄最詳細,發展最迅速的還是要從《茶經》的撰寫說起,《茶經》的作者是陸羽,所以說是陸羽推動了茶文化的發展。
陸羽在寺廟中到21歲時,想寫一本天下人都沒有寫過的一本書,於是陸羽決定寫一本包羅天下所有茶葉的書,記錄不同品類的茶,好茶壞茶和煮茶品茶的方法,將茶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分類管理。於是陸羽用了十多年的時間走遍了唐朝32個州,將自己這些年的記錄整理編撰,等他整理編撰完成後已經過了26年。
陸羽的茶經在唐朝沒有得到推崇,而到了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叫陳師道的人十分欣賞這本書,於是親自為這本書作序,於是《茶經》這本書才真正的被人們認可,並且流傳下來。
② 點茶法盛行於什麼時候,它究竟是如何興起的
唐宋時期,社會的安定帶來了經濟的繁榮和科學文化的發展,特別是宋朝的三百年發展,遠遠超過了同期的世界各國,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宋朝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繁盛,產生了很多具有中國特色的文明,其中茶文化就是其中一種。茶葉的生產規模之大,帶動了茶商業的發展,也深深影響著人民的生活,品茶文化逐漸在士農工商各個階級盛行,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國進入宋朝的文治時期,此時茶葉大面積種植,茶葉的需求量和產量劇增,品茶文化、茶藝、茶葉貿易和法律、茶葉詩詞歌賦都體現了茶文化在宋朝的發展狀況,乃至茶文化至今對中國影響深遠,並使它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尤其是宋朝茶文化中的「點茶」文化,更是代表了宋朝不同於其他朝代的獨有的特點。那麼「點茶」文化究竟是怎樣興起的呢?
結語宋代文化興世的治理理念,帶來了社會的安定和文化的發展,促使了「點茶」文化在全國范圍內的傳播和發展,點茶文化帶動了社會的和諧和國內經濟的繁榮,茶葉的貿易往來同時促進了各族人民的關系,也促進了和世界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共贏。
「點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它對宋代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通過茶馬古道進行邊境的貿易往來,使宋朝社會安定,幾乎沒有內亂和邊疆叛亂,這證明了點茶文化是凝聚漢族民眾和邊關少數民族的文化紐帶,它使得軍事發展薄弱的宋代依舊能夠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使宋代成為古代中國歷史是的強國,乃至超越了同期的世界各國。
「點茶」文化的興盛和影響告訴我們,國家要富強,經濟要發展,社會要安定,人民要幸福,就要憑借具有時代意義的符合國情的中國傳統文化,來聯合各族華夏兒女,共同進步,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國家和社會長遠的大統一。
③ 茶文化對中西方文學創作的影響
(2)中國茶文化傳入西方
明清時期,朝廷在沿海的一些港口設立市舶司管理海上貿易,包括茶葉貿易,准許外商購買茶葉運回自己的國家。特別是在明朝時期,政府採取積極的對外政策,曾七次派遣鄭和下西洋,他右邊東南亞、阿拉伯半島,直達非洲東岸,加強了與這些地區的經濟聯系和貿易,使茶葉輸出大量增加。在這期間,西歐各國的商人先後東來,從這些地區轉運中國茶葉,並在本國上層社會推廣飲茶。
到19世紀,我國的茶葉幾乎遍及全球,1886年茶葉出口量達到268萬擔。而西方各國語言中的「茶」一詞,大多源於當時海上貿易港口福建及廣東方言中「茶」的讀音。可以說,中國給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識、茶的栽培加工技術,世界各國的茶文化直接或間接地都與我國的茶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3、中國茶文化對西方的影響
茶葉傳入西方,是從17世紀中國明朝末年開始的,當時海上強國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壟斷了一東南亞為中心的整個亞洲貿易。1610年,荷蘭人將第一批茶葉從澳門運到了歐洲。整個明清時期,荷蘭始終在世界茶葉貿易中擔當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荷蘭是歐洲最主要的茶葉轉運國。歐洲最古老的茶葉市場就是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這里的茶葉拍賣在當時是聞名歐洲的。中國文化對西方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且表現在各個方面,這里以荷蘭和英國為例。
(一)中國茶文化對荷蘭的影響
中國茶文化首先影響的就是荷蘭的社會生活。茶葉剛傳入荷蘭時,由於供不應求,價格昂貴,只有皇室和貴族的人才有能力享用,是上流社會用於社交活動的奢侈飲料。當時,荷蘭人認為喝茶是一種身份的象徵,由於人們對於炫耀身份、顯示個人品味的追求,飲茶之風在荷蘭的上層社會中發展到了幾近狂熱的程度。很多貴婦也對飲茶情有獨鍾,她們組織創建了很多飲茶俱樂部,整日沉浸在飲茶的社交禮儀中,對家裡的各種事物置之不理。18世紀初,一部名為《茶迷貴夫人》的喜劇就真實而生動地演繹出了當時的飲茶風尚,同時說明中國的茶文化早在17、18世紀就對歐洲的社會生活和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到了17世紀下半期,隨著茶葉輸入量的增加,茶葉的價格開始下降,茶葉開始在荷蘭的食品店裡銷售,飲茶開始在整個社會普及,中國茶文化比較全面地影響荷蘭大眾的生活。荷蘭人開始形成喝早茶、午茶和下午茶的習慣,各種茶室、茶座也應運而生。同時,深受中國茶文化的影響,荷蘭人還非常講究以茶待客的禮儀,從迎客、就座、敬茶、品茶到寒暄送別,都遵循嚴謹的禮節,這也充分體現了東西方精神文明的融合。
(二)中國茶文化對英國的影響
在荷蘭之後,受中國茶文化影響最深、范圍最廣的國家是英國。在17世紀30年代,中國的茶葉和茶文化從荷蘭傳入了英國。1662年,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入英國皇室,公主的譜架中有很多當時非常珍貴的紅茶和砂糖,她每天都要飲用加了糖的紅茶,就這樣她將飲茶和茶會習俗帶進了英國王室,而整個17世紀下半葉飲茶都成為了英國宮廷新的生活方式。之後,英國因不滿荷蘭壟斷所有茶葉貿易而發動了對荷戰爭,並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也從這開始,英國奪取了荷蘭在亞洲的茶葉貿易權,並以中國福建廈門為根據地開始了茶葉貿易。17世紀末,中國的茶葉開始直接通過海運運到英國。到18世紀,英國城市中茶館林立,飲茶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和社交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通過參加茶會擴大交際,獲取信息,學習為人處世之道。
英國人是歐洲人中最早用自己的文化和思維方式來表達茶文化的。中國古代文人墨客講究「以茶助文思」,這一文化理念在英國文壇也有所反應。據說18世紀英國著名作家塞繆爾·約翰遜獲得寫作靈感的方式就是每天喝一杯茶。到現在,茶一直都是英國人的主要飲料之一,同時茶文化在英國的歷史和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可見中國茶文化對英國的影響是深遠的。
從中國明清時期開始,中國茶文化遠播歐洲,中國茶文化在近代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中佔有重要地位。茶的傳入不僅極大地促進了歐洲的經濟和貿易,還改變了歐洲人的飲食結構和用餐習慣。最重要的是中國古老的茶文化豐富了歐洲各國的文化內涵。隨著飲茶在歐洲的盛行,中國茶文化逐漸融入歐洲的本民族文化之中,歐洲人也形成了適用本土的飲茶習俗和自己獨特的茶文化。同時,飲茶還對拓寬歐洲人的社會生活和豐富他們的娛樂活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④ 茶藝的發源在什麼時候
呵呵``樓主您好~
茶藝,萌芽於唐,發揚於宋,改革於明,極盛於清,可謂有相當的歷史淵源,自成一系統。
中國的民族性,自然謙和,不重形式。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茶經,宋代的大觀論茶,或明代的茶疏,文中所談僅是通論,一般人民將飲茶融成生活一部份,沒有什麼儀式,沒有任何宗教色彩,茶是生活必需品,高興怎麼喝,就怎麼喝。飲茶所講究的是情趣,如「披詠疲倦」、「夜深共語」、「小橋畫舫」、「小院焚香」,都是品茗的最佳環境和時機,「寒夜客來茶當酒」的境界,不但表露出賓主之間的和諧歡愉,而且蘊蓄著一種高雅的情致。
⑤ 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中國的茶是如何傳向世界各國的
一、早期朝鮮半島、日本僧侶在到中國學佛的同時,傳去了茶葉、茶文化;
作為一種經濟作物,中國茶傳播到世界各地:如始於西漢,從甘肅、新疆經中亞、西亞,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絲綢之路」;始於唐代、盛於明清,經中國西南入藏傳到印度、尼泊爾等南亞地區的「茶馬古道」;明清時代,中國開始與歐、美各國進行海上茶葉貿易,清朝初期,開創的武夷山等中國東南茶區至俄羅斯恰克圖的「萬里茶路」,由此可見,這些著名的茶路、茶事,都是以貿易為主的商業行為。
(5)茶葉文化怎麼遠播擴展閱讀:
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等。茶文化起源地為中國。功夫茶文化則起源於中國廣東省潮汕地區。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
直到現在,中華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中國各地對茶的配製是多種多樣的:有潮州鳳凰單叢茶、有太湖的熏豆茶、蘇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鹽茶、成都的蓋碗茶、台灣的凍頂茶、杭州的龍井茶、福建的烏龍茶等。
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喜愛品茶,各國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國茶文化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禮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茶文化
⑥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茶的起源是怎樣的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夠找到證據指出,飲茶的習慣不僅僅是中國人發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是飲茶的發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
1823年,一個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野生的大茶樹,從而有人開始認定茶的發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的記載,都集中在西南地區,記載中也包含了甘肅、湖南的個別地區。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在國內,也有關於茶樹的最早原產地的爭論,有好幾種說法。不少人認為在雲南,有一學者在認真研究考證以後斷言,雲南的西雙版納是茶樹的原產地。人工栽培茶樹的最早文字記載始於西漢的蒙山茶。這在《四川通志》中有載。
⑦ 唐朝茶文化的基本介紹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與當時的經濟、文化、發展相關。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唐朝茶文化的基本介紹,一起來看看。
大唐是中華民族的鼎盛時期。隨著唐帝國強大的國際影響和頻繁的國際交往,中國的茶香、茶藝,遠播海外。大唐皇帝在六迎佛骨時,曾將一套價值無與倫比的宮廷茶具,奉獻給法門佛祖。1987年4月3日,這批稀世珍寶重見天日,立即引起世界轟動。這說明唐代已是我國種茶、飲茶以及茶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茶葉逐漸從皇宮內院走入了尋常百姓的家庭,因此無論是宮廷茶藝、宗教茶藝、文士茶藝和民間茶藝,不論在茶藝內涵的理解上還是在操作程序上都已趨於成熟,形成了多種多樣各具特色的飲茶之道。
大唐君臣清平茶說的是唐明皇李隆基邀請大學士李白品嘗全國各地進貢的新茶貢品之事。李白詩性大發,揮毫寫下了千古名篇《清平調三首》。大唐君臣清平茶程序繁多,分為備器、鑒賞茶餅、炙茶、碾茶、篩茶、候湯、投鹽、舀湯、置茶兌湯、分茶、敬茶、聞茶、觀色、品茶、謝茶等十六個步驟,是盛唐時期的宮廷茶藝。
長安匯萃了大唐的茶界名流文人雅士,他們辦茶會、寫茶詩、著茶文、品茶論道、以茶會友。文士茶道分為備器、凈手、焚香、禮拜、賞茶鑒茶、鑒水、烹茶、聞茶、觀色、謝茶等。受邀參加茶會的文士用彈琴、吹笛、舞劍烘托茶會氣氛和答謝主人。
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大唐宮廷茶具,證明唐代佛門禪茶已經非常興旺。錢易曾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唐宣宗曾問一位130多歲老僧,吃了什麼葯能這么長壽?老僧說沒吃什麼葯,唯一的嗜好是飲茶。法門禪茶是佛教中的一種茶道,是禪師茶藝、佛門品茗的高雅藝術。茶道程序繁多,分為禮佛、凈手、焚香、備器、放鹽、置料、投茶、煮茶、分茶、敬茶、聞茶、吃茶、謝茶等。
所謂“吃茶”是將茶與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等熬成粥吃,在唐代已經非常流行。陸羽在《茶經》中就記載了這種吃法。
大唐時期“茶道”的出現表明,飲茶已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還是一種境界,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
(一)推動茶葉生產
禪宗寺廟大多建設在深山古林中,有優越的地理條件生產茶葉,為僧侶們能生產出大量的茶奠定了基礎。西漢時便有記載,在蒙山,禪師植茶。“自古高山出好茶”,再者,“天下名山僧侶多“,故好茶大多出於寺廟僧侶之手。如南嶽,寺廟眾多,茶葉由僧侶們悉心焙制而成。武夷茶、南海普陀茶、南嶽雲霧茶、徑山禪寺茶等均出自寺廟,是我國茶葉發展史上茗茶精品的象徵。由此,茶葉的快速發展,成為經濟作物。茶風盛行的唐朝,茶葉貿易發展最為顯著,也是能得到較為豐碩利潤的農業作物之一。在禪宗寺廟古院茶的發展帶動下,民間茶園的數量和質量也得到了快速的壯大。
(二)拉動了茶葉生產水平的發展
唐朝一詩人政治不順,在西山寺看到寺院僧人們創造出了茶葉新的製法,便成就了《西山蘭若試茶歌》。據記載,陸羽創造了蒸青餅茶,在社會上流行持久,多數人幾乎都喝這種茶。兩種資料足夠證明了當時的禪宗寺廟有足夠的智慧創造出了炒青綠茶這種製法。李白曾在遊玩南京時,在接受宗侄中孚禪師的贈茶後,大喜,作“曝成仙成人掌,似拍洪崖肩,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李白的詩將這種茶的製法道於塵世,日曬而成,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啊。我們看出當時僧侶們在制茶技術上的突破,勇於創新,不安於現狀,對茶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三)首次提出“茶道”
皎然,唐代詩僧,用心鑽研佛家經書,在文化造詣上也頗為深厚,他對茶文化的見解甚是深刻,有自己的獨特見地。在他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中,“……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在他這三飲中,循序漸進,讓人如進這通幽靜寂這地,得道成神之界。他的這整首詩,茶道貫串始終,在茶中明了道,在感茶之餘也在悟道,把茶從物質形態轉化為精神境界,首次提出茶道的概念。筆者認為這是禪宗對茶道的影響,皎然心裡所想的是佛經,喝的是清茶,亦邊喝茶邊悟道,才有了茶和道的結合,故“茶道”萌生出世。
⑧ 茶的來源和來歷是什麼
茶葉起源於中國,種茶、飲茶、品茶、茶道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其影響遠播海外。無論是老百姓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是文人雅士的「琴棋書畫詩酒茶」,都說明茶葉是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由此衍生出的茶文化更是博大精深。那麼對於如此愛茶的各位,您又真的了解「茶」字是如何而來的嗎?
因此,當陸羽撰寫《茶經》時,能在「荼」字仍為很多人所沿用的情況下,把「荼」字一律改為「茶」字,從而使「茶」字得以廣泛地流傳開來,這不能不說是他的獨具卓識的一個創舉。以後,隨著茶葉生產貿易的發展,音義專用的「茶」字,經過了大約 80 年的時間,終於為廣大人民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