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址在上海市青浦區徐涇鎮,附近有沒有什麼適合旅遊的景點,請詳細點,謝謝!
我在徐涇鎮明珠路的振新佳苑,很高興可以幫你,你可以去松江歡樂谷那邊的佘山爬山,二號線婁山關路不遠有海洋世界,淞虹路那裡有動物園,滬清平公路有公交可以直接到的,還有就是朱家角。。。希望你可以採納
㈡ 上海市青浦區規劃和土地管理局的歷史保護街區和古文化遺址名單
崧澤遺址 青浦區趙巷鎮崧澤村.
寺前村遺址 青浦區大盈天一村
劉夏遺址 青浦區徐涇鎮劉夏天一村
金山墳遺址 青浦區蒸淀大蒸村
福泉山遺址 青浦區重固鎮
果園村遺址 青浦區鳳溪果園村
凌家角遺址 青浦區沈巷凌家角村
樂泉村遺址 青浦區小蒸樂泉村
千步村遺址 青浦區趙巷鎮千步村
泖塔遺址 青浦區沈巷泖島
駱駝墩遺址 青浦區重固鎮中新村
塘郁遺址 青浦鎮城東區農業研究所旁
㈢ 中國性文化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1995年春,當劉達臨不惜舉債30萬元,在青浦徐涇創辦中國第一家性文化博物館時,他並沒有計劃公開展覽,只是給自己多年來從事的性學理論研究一個實物支撐,給辛辛苦苦搜集來的幾千件性文物一個歸宿。1999年8月,性博物館自青浦遷至鬧市區的南京東路,從閉門納客到公開展示。「之所以做這個決定,一方面希望更多人了解中國古代的性文化,另一方面也出於經濟上的考慮。」劉達臨坦言。
然而,繁華地段並沒有帶來預期的門票收入。
「博物館說是在南京路,入口其實開在距南京路十幾米的一個支弄里,遊客找起來非常困難,」談及往事,劉達臨的無奈仍然溢於言表,「本來,問題不難解決,只要掛一個指示牌就迎刃而解了。但是管理部門堅決不同意,理由很簡單:『中華第一街』上不能出現『性』字。那麼,『生殖』兩字可不可以呢?回答是『也不行』。」
博物館入不敷出,與之合作的一家百貨公司終於失去投資興趣,打了退堂鼓。無奈之下,2001年4月30日,劉達臨撤離南京東路,舉館搬到較為僻靜的武定路。雖然是被迫易址,劉達臨卻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以前和百貨公司合作,對方是董事長,我這個總經理徒有虛名,任何事都要得到他們首肯才可以做。搬到武定路就不一樣了,我們完全是自主經營。」
盡管,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卻失去了財力後盾,博物館在武定路上的日子也不好過。「主要是缺乏環境烘托。周圍既不是繁華商業區也沒有旅遊景點,很少有人特意上門參觀,客源又成了問題。」兜兜轉轉之間,劉達臨發現,資金依舊是他繞不開的最大障礙。
「一開始租了上下兩層,房租要5萬多元,半年後難以維系,只好將樓下退掉。只保留樓上一層,每月房租加物業管理費也要3萬多元,門票收入肯定不夠。」無奈,劉達臨只能靠貼補「養」著博物館,「貼補的渠道主要有三種:我的稿費和版稅、抽出部分展品到各地巡展的收入、以及胡宏霞博士開辦鋼琴修配廠的收入。」
即便如此,博物館的日常運轉仍然岌岌可危,2002年年底尤其嚴重,幾乎挺不過去。為了保住博物館,胡宏霞賣掉鋼琴修配廠填補虧空,由於出手急,當時只賣了10萬多元,如今想起來,劉達臨還禁不住替她惋惜。
從1999年起,劉達臨就著手申請「旅遊定點單位」的資格。「如果能申請到這塊牌子,博物館就可以列入旅行社游覽名單,從而吸引大批團體遊客,保證穩定的資金來源。但是,『旅遊定點單位』的牌子始終沒能批下來。」
命運多舛的性博物館進退維谷,又一次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為了它的生存和發展,劉達臨奔走呼籲,希望能在上海找到生存之地。「東方明珠、豫園乃至北京、大連的很多單位,都有過合作意向,但由於種種原因均未談攏,直到同里古鎮出現。這也許就是一種緣份吧。」劉達臨說。
8月1日,性文化博物館與同里鎮正式簽約,2004年4月之前將完成整體搬遷。「我們雖然被迫搬來搬去,但也一直在發展。性博物館提倡性文明、性科學,是開風氣之先,不可能一步到位,要慢慢爬台階,我對此有足夠的思想准備。」劉達臨說,「至於說這次搬遷有什麼遺憾的話,那就是:我們不得不離開上海。」
·1995年春,劉達臨舉債30萬,在上海青浦徐涇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性文化博物館。
·1999年8月,性博物館遷至繁華的南京東路。政府禁止打出「性」字招牌,慘淡經營而入不敷出。
·2001年4月30日,博物館撤離南京東路,搬到較為僻靜的武定路。劉達臨開始自主經營,失去了財力後盾,加上地處偏僻,日常運轉岌岌可危。
·2001年11月底,性博物館被新浪文化頻道搬到網上,一度車水馬龍,並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性博物館起死回生。
·2002年年底,命運多舛的性博物館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為了它的生存和發展,劉達臨奔走呼籲。
·2003年8月,性博物館與同里鎮正式簽約,2004年4月之前將完成整體搬遷,最終抱憾遷離上海。
㈣ 徐涇中學校訓牆寫的什麼內容
名的尚能,和行合一。徐涇中學位於中國上海市青浦區徐涇鎮上。上海市青浦區徐涇初級中學創建於1960年9月,坐落在318國道北首徐涇鎮上,地處青浦區最東端。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徐涇中學校訓牆寫的名的尚能,和行合一。徐涇初級中學創建於1960年9月,建校時名為「徐涇中學」,第一屆畢業生有18人。
㈤ 徐涇鎮的旅遊景點
蟠龍庵
蟠龍庵,地處青浦區徐涇蟠龍村,當地俗稱「古廟」或「聖堂」。蟠龍庵是由「蟠龍大寺」即「普門教寺」與聖堂兩個寺院合並而成,大寺位於村北,聖堂位於村南。
程家祠堂
徐涇鎮地區本有十多座祠堂,絕大部分被毀,僅存蟠龍西邊的程家祠堂尚保存完好,已有300年歷史。清末民初時期,程家是蟠龍鎮上最有財的大戶人家,當時流傳「諸翟一個鎮,不及蟠龍一個程」的說法。
㈥ 徐涇鎮的地理環境
1910年(宣統二年)徐涇地區總人口為11321人。
1964年笫二次人口普查,徐經地區總人口19253人,其中男性9156人,女性10097人,自然增長率為2.99%;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査,徐涇地區人口23510人,其中男性11465人,女性12045人,自然增長率為1.29%;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徐涇地區人口25226人,其中男性12521人,女性12705入,自然增長率為0.301%;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徐涇鎮地區人口49816人,第六次人口普查,徐涇鎮常住人口127936人。
2012年,徐涇鎮轄區內人口約有15萬,其中戶籍人口約3萬、外籍人口約1萬、來滬人員約11萬。
2015年,徐涇鎮戶籍人口2.9萬,非本鎮戶籍人口達13萬餘人。 徐涇域內318國道、滬青平公路於鎮南50米處橫穿東西全境,北青公路經金聯村貫通東西,徐風公路、嘉金(A5)高速南北相通,徐翟路與徐九路建成通車.。滬航鐵路在民主、光聯兩村東邊穿過,虹橋國際機場此離徐涇只有8公里。
上海市在與徐涇鎮毗鄰的閔行區華漕鎮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規劃建設超大型綜合交通樞紐——虹橋交通樞紐。
軌交十七號線徐涇北城站交通樞紐及配套設施項目位於徐涇鎮崧澤大道南側,樂路南路東側。 2003年,徐涇鎮GDP達到了23億元人民幣,稅收6億元。
2011年,徐涇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4.5億元,同比增長6.8%。
截至2011年底,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2005年末的0.6: 71.1: 28.3轉變為0.1: 48.6: 51.3。
2014年1-9月,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12億元,同比增長10.0%,完成鎮人代會指標的75.9%;工業總產值108.73億元,同比增長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5億元,同比下降3.5%,完成鎮人代會指標的73%;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3億元,同比增長0.4%;稅收收入25.35億元,同比增長29.4%,完成鎮人代會指標的98.7%。 1990年糧食總產量1834.5萬公斤,平均畝產量650.5公斤,皮棉總產量2.16萬公斤,平均畝產量59公斤;油菜籽總產量399.05萬公斤,平均畝產量92.8公斤。
2004年,徐涇鎮實現農業總產值0.805億元。
2010年,徐涇鎮第一產業1303萬元,2011年達到1320萬元,同比增長1.3%。 2003年全鎮工業產值80億元;2011年工業總產值153億元,同比增長6%;
2012年1~8月份,徐涇鎮完成工業總產值110.6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5%;實現稅收11.24億元,同期增長33.1%;結算財力2.9億元,同期增長33.8%。
2007年,徐涇鎮舉辦第六屆文化藝術節,以「繁榮群眾文化,共建和諧徐涇」為主題,除了歷屆都舉辦的書畫、攝影、歌曲、戲曲、器樂、舞蹈、橋牌以及棋類等比賽項目外,還新增了讀書活動、「露一手」廣場才藝比賽、數碼DV大賽、廣場「周周演」等項目。
2004年,徐涇鎮投入大量資金完成了318國道、滬青平高速路徐涇段的綠化、燈光、景觀建設、徐涇污水廠一期工程和兩座翻水廠的建設,10月在區政府的統一協調下與上海市南自來水公司簽訂了管網並軌的協議,全面實施美化、綠化、凈化工程。
㈦ 隸屬於上海市青浦區
上海11個古鎮分別是:七寶古鎮、新場古鎮、召稼樓古鎮、朱家角古鎮、羅店古鎮、楓涇古鎮、南翔古鎮、蟠龍古鎮、川沙古鎮、金澤古鎮以及泗涇古鎮等等。
上海歷史悠久,約6000年前,現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陸。春秋戰國時,上海是春申君的封邑,故別稱申。晉朝時,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稱為「扈瀆」,後又改「滬」,故上海簡稱「滬」。1292年,元朝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設立上海縣,標志著上海建城之始。隨著上海城市的發展,上海已成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超大城市,轄有16個區共有107個街道、106個鎮、2個鄉。
上海悠久的歷史,也產生了眾多的古鎮、古街。其中上海比較有名的古鎮有:
1、七寶古鎮
七寶古鎮,位於上海市西南部,隸屬閔行區,北臨華漕在滬青平公路,南界莘庄鎮顧戴路,東倚梅隴鎮、虹橋鎮橫涇港,是一座既有江南水鄉自然風光,又有悠久人文內涵的歷史古鎮。全鎮地域面積21.3平方公里,有56個居委會,7個行政村,2個經濟合作社。
七寶鎮「因寺得名」。史料稱:「鎮無舊名,緣寺得名,寺無他重,因鎮推重。」在張澤舍宅拓寺後,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皇帝賜額「七寶教寺」,由此七寶鎮正式得名。歷史上,七寶鎮在繁盛時期規模較大,至今令一些人士引以為豪。七寶古鎮以七寶老街為中心,其中七寶中心廣場是其標志性設施,還擁有鍾樓廣場、蒲溪廣場、古戲院等群眾文化活動場所。
2、新場古鎮
新場古鎮,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海泉街128號。上海新場古鎮,古稱「石筍里」,素有「小小新場賽蘇州」之美譽。作為千年古鎮,新場積聚了厚重的歷史文化,以其靜謐、美麗、多姿得到了世人的青睞。小橋、流水、人家、長街、茶樓、老店、小廟與古寺,共同構成了一幅江南水鄉圖。上海新場古鎮還曾被大導演李安看重,成為電影《色戒》的攝制地。
新場以鹽繁榮,以鹽建鎮,「浦東十八鋪,新場第一鎮」。新場鹽業的興盛,商賈的雲集,市井的繁榮,吸引大批志士仁人,在新場留下深厚的歷史文化遺產。新場至今保存大小不一的100多戶明清古宅院,白牆、黛瓦、雕花門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奚家廳和張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張廳的東西合璧:東方傳統的四進三開的宅院,儀門上羅馬的立柱、精美的馬賽克地面,無不體現出匠心獨運。現存石駁岸6000多米,其中1500多米建於民國之前,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元代,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3、召稼樓古鎮
召稼樓古鎮,位於閔行區浦江鎮。古鎮以東街、南街、西街及姚家浜為架構,散落了不少如「禮耕堂」、「五進大院」、「梅園」等清代建築,還有「報恩橋」、「復興橋」等遺址。召樓古鎮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在浦江鎮乃至上海歷史上具有三大文化亮點:即「上海城隍秦裕伯」、「江浦合流葉宗行」、「教民農耕墾荒樓」。
召稼樓是上海最早墾荒種地的地區,召稼樓文化是上海農耕文化的起源。元代初期形成村落,興於明朝嘉靖、萬曆年間,召稼樓也是匯流黃浦江、吳淞江的明代水利家葉宗行的故里。明代工部右侍郎談倫,曾在此建樓鳴鍾以召農耕,因此名曰「召稼樓」,為上海墾荒第一樓。
4、朱家角古鎮
朱家角地處江、浙、滬兩省一市交通要樞,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東靠虹橋國際機場,北連崑山,南接嘉興,西通平望,澱山湖下游、黃金水道漕港河穿鎮而過。鎮內河港縱橫,九條長街沿河而伸,千棟明清建築依水而立,36座石橋古風猶存,名勝古跡比比皆是。
朱家角鎮在宋元期間形成小集鎮,名朱家村。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因水運交通便利,商業日盛,朱家角逐成大鎮。朱家村改名為珠街閣,又名珠里、珠溪,俗稱角里。1949年建國後,成立蘇南行政公署松江專區青浦縣朱家角市,下轄沈港、萬龍、葑沃、薛間四鄉及朱家角鎮。原屬崑山縣的東井亭、中井亭、西井亭三條街劃歸朱家角鎮。
5、羅店古鎮
羅店古鎮,位於上海市寶山區西北部,南與顧村鎮為鄰,東與寶鋼、月浦相依,西與嘉定區相連,北與寶山工業園區、羅涇鎮相接,鎮域面積44.19平方公里。水陸交通發達,經濟繁榮。
羅店古鎮始建於元代至正年間,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早在明萬曆年間,羅店已是一個物產豐富、商貿輻輳的商業大鎮;到了清康熙年間,棉花、棉布交易興隆,故有金羅店之稱。
6、楓涇古鎮
楓涇古鎮,隸屬於上海市金山區,位於上海市西南,與滬浙五區縣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門戶」。楓涇全鎮有29處街、坊,84條巷、弄。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產街、北大街、友好街四處古建築物,總面積達48750平方米,是上海地區現存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水鄉古鎮。
楓涇鎮成市於宋,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正式建鎮,是一個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的文明古鎮。楓涇鎮為典型的江南水鄉集鎮,周圍水網遍布,區內河道縱橫,素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港」之稱,鎮區多小圩,形似荷葉;境內林木蔭翳,廬舍鱗次,清流激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稱「清風涇」,「楓溪」,別號「芙蓉鎮」,2005年9月入選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單。
7、南翔古鎮
南翔古鎮,位於上海嘉定區南部,南翔鎮上,是嘉定聯接上海的門戶。南翔是一個千年古鎮,早在梁天監四年(公元505年)建成白鶴南翔寺,因寺得名,歷史上曾有"小小南翔賽蘇城"之美譽。後又建成五代磚塔-雙塔、南宋抗金民將韓世宗留下的烽火墩-鶴槎山、明代建造的園林-古猗園。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上海市歷史文化名鎮之一。
8、蟠龍古鎮
蟠龍鎮,隸屬於上海青浦區徐涇鎮,位於蟠龍塘(又稱盤龍港)西側。清光緒元年《盤龍鎮志》中記載「其地處青邑東境,與上海縣接壤,曲水縈居,溪橋魚唱,蓋魚米之鄉。鎮建於清初,歷三百餘年,發展為東西長一里,南北長半里之十字街,里人從事耕織,群居於此」。抗日戰爭期間,鎮上有米行、米廠10多家,是向上海市區輸送糧食的主要集鎮之一。解放後,曾為龍固區政府駐地。現為青浦區徐涇鎮蟠龍居委所在地。轄區內還保存有區級文物保護單位香花橋和香客雲集的蟠龍庵堂。
9、川沙古鎮
川沙古鎮,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川沙鎮,是老浦東歷史文化的集中和傳承區域,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它擁有1300多年。川沙古鎮至今仍完整保留了護城河,完好保留了明代的部分古城牆以及清末民初江南傳統街市風貌,是浦東乃至上海現存城池格局最完整、傳統肌理保存完好、傳統風貌街巷最長、歷史遺存眾多、遺存文化多元、保護利用價值極高的古城建置聚落,誕生了宋慶齡、黃炎培等一大批有深遠影響的名人,有著豐富的人文資源和歷史積淀,素有「浦東歷史文化之根」美譽,具有重要的保護利用價值。
10、金澤古鎮
金澤鎮,隸屬上海青浦區,位於上海市青浦境域西南,是江、浙兩省進入上海的西大門,也是上海唯一與江蘇省和浙江省交界的鎮。金澤鎮東與朱家角鎮接壤,東南與練塘鎮相接,西南與浙江省嘉善縣丁柵鎮、大舜鎮毗鄰,西北與江蘇省吳江市莘塔鎮、崑山市周庄鎮和錦溪鎮交界,總面積108.42平方公里。
古鎮歷史悠久,有興於宋、盛於元之說。因集中了宋、元、明、清四朝古橋,金澤被贊譽為「古橋博物館」、「江南橋鄉」。著名書法、篆刻家錢君陶曾為之題寫「金澤古橋甲天下」。2014年金澤鎮被公布為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11、泗涇古鎮
泗涇鎮,隸屬上海市松江區,地處松江區東北部,東與九亭鎮毗連,南與新橋鎮、洞涇鎮接壤,西與佘山鎮為鄰,西北與青浦區趙巷鎮相鄰,北與青浦區徐涇鎮交界。
「泗涇鎮」一名因通波涇、外波涇、洞涇、張涇四水匯集於此而得名。唐天寶時期,這里有一個村莊。北宋時期,河兩岸有許多住宅,泗涇古鎮的規模開始形成。元代,泗涇鎮發展成為真正的城鎮,水運便利的泗涇鎮蓬勃發展。這里現保留有大量的文物,包括宋朝的清越堂、明朝的福連橋、安方塔和清朝的住宅等。
㈧ 徐涇鎮屬於上海哪個區
徐涇鎮隸屬上海青浦區。
徐涇鎮位於上海市區西近郊,是青浦區的東大門。徐涇鎮東面緊靠滬杭鐵路外環線,距上海虹橋國際機場6公里,距上海浦東國際機場40公里。南傍淀浦河,與松江區九亭鎮、泗涇鎮交界;西與本區趙巷鎮相連;北與本區華新鎮及閔行區華漕鎮接壤。
青浦區概述:
青浦區,中國上海市市轄區,位於上海市西部,太湖下游,黃浦江上游。東與閔行區毗鄰,南與松江區、金山區及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接壤,西與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蘇州市崑山市相連,北與嘉定區相接。青浦區下轄3街道、8鎮,總面積668.54平方公里。
以青浦城區為中心,東部河江交錯,西部湖盪群集,內河航運具有天然優勢,可通行50~300噸貨船,是江浙滬的重要水上通道。青浦水系豐富,農業較發達。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福泉山遺址、蟠龍古鎮和江南水鄉古鎮朱家角鎮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徐涇鎮,網路-青浦區
㈨ 上海有哪些文化遺址
名稱
時期
地點
公布日期
崧澤古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期
青浦縣趙巷鄉崧澤村北
1977年12月7日
福泉山古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期
青浦縣重固鎮福泉山及周圍
1984年5月4日
亭林古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期
金山縣亭林鎮西
1977年12月7日
查山古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期
金山縣山陽鄉查山東麓
寺前村古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期
青浦縣新橋鄉孔宅村北
招賢浜古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期
金山縣亭新鄉新開河西岸
1984年5月4日
馬橋古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和春秋戰國時期
閔行區馬橋鄉俞塘村
1977年12月7日
柘林古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
奉賢縣柘林
金山墳古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和春秋戰國時期
青浦縣蒸淀鄉大蒸村東北大蒸塘西岸
廣富林古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和春秋戰國時期
松江縣佘山鄉廣富林村西村北
1984年5月4日
湯廟村古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和秦漢時期
松江縣昆岡鄉湯廟村西南
1977年12月7日
平原村古文化遺址
商周時期
松江縣天馬鄉機山平原村東南
劉夏古文化遺址
西周至春秋戰國
青浦縣徐涇鄉劉更村
戚家墩古文化遺址
春秋戰國和西漢
金山縣山陽鄉戚家墩附近海塘內外西側
老寶山城遺址
清
浦東新區高橋鎮
1984年5月4日
㈩ 徐涇鎮的介紹
徐涇鎮隸屬上海青浦區,位於上海中心城區西郊,與虹橋樞紐中心接壤,是青浦區「一城兩翼」戰略規劃中的東翼地區。2005年,徐涇鎮總面積為38.16平方公里,2010年有9個行政村、7個社區。徐涇鎮是上海整體開發起步最早的遠郊新市鎮之一,是青浦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龍頭鄉鎮,也是「上海市標兵鄉鎮」、「上海市綜合經濟實力十強鎮」。1徐涇鎮是318國道的起始點,有「萬里國道第一鎮」的美譽。2002年被全國愛衛會授予「國家衛生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