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學科教學中實現育人價值有哪些舉措
教育部制定印發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在「實施途徑和要求」中提出的「六育人」,即: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是教師的根本職責,是學科教學的根本價值,基於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學科教學要凸顯以學科核心素養為使命的育人取向。根據不同的層面,學科教學育人包括學科知識育人、學科技能育人、學科活動育人、學科思想育人、學科文化育人和學科生活育人等六重境界。
分別側重「育其知」「育其能」「育其行」「育其心」「育其根」和「育其活」。這表明,學科教學既要「授人以魚」,也要「授之以漁和漁場」,更要使之懂得「漁何魚,漁幾何魚」,知道「何時何地魚」和領悟「何時何魚不得漁」的真諦,並且使之走向「護魚護境,和諧自然」的自覺與自律。
(1)文化育人的舉措有哪些擴展閱讀
思政教育中的四大育人主體
(一)專任教師
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責任。思政課教師、專業教授、本科生導師、黨員導師等專任教師,是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主體力量,要以多樣化形式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學科研、學業和職業規劃指導全過程。
(二)學工隊伍
全體專職輔導員是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骨幹力量,是學生日常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者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題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
(三)團學組織
分團委、學生會、班級、團支部、社團等是學生管理工作、育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學生組織,是大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主要組織載體,在學生思政教育中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通過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及社會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
(四)家企社會
家長、校友、合作企業、各類博物館、紀念館等社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依靠力量,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2. 文化育人的落實舉措可以有哪些
文化育人的落實舉措可以有哪些:A: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文明習慣高於一切。學校一切教育活動都圍繞著「讓學生體驗到規范、自尊、向上、成人、成才」這一發展理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是載體。 學校全面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規劃職業理想、爭做優雅學生、讓生命更精彩」為主題的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塑造班級精神」為主題的綠色班級創建活動、以「適應社會需求、企業助我成長」為主題的學生頂崗實習活動、以「展現青春風采」為主題的職校新生活系列活動、班級合唱節、文化藝術體育節等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富情感、創新於主題活動中,體現了團隊精神、齊心共育,和諧發展的職業學校德育成效。 學校鼓勵學生自主創建了志願者服務隊、輪滑社、街舞社、籃球社、足球隊等13個社團。2016年各社團共組織活動400餘次,為學生打造了一個發揮自身特長,提升自我修養的展示平台。社團活動內引外聯,與兄弟學校的聯誼活動以及與韓國新一商務高中的友好交流活動開拓了學生的眼界,提升了學生溝通、組織與協調能力,為步入職場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 如何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建設的育人功能
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建設的育人功能
校園文化建設是全面提升學校物質、制度、組織等方面建設的助推器。它涵蓋學校先進的辦學理念,深厚的歷史傳統,嚴謹的治學風格,優良的校風和學風,和諧的人際關系,凝練的學校精神以及思想道德價值審美觀念等內容。近年來我校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立志為民」的辦學方針,不僅注重學校「硬實力」,而且還通過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校的「軟實力」。全力構築和諧優雅的師生成長環境,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建設的育人功能。
一、加強思想文化建設,培養學生每天有個好心情。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力量,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引導平衡充實和提高的作用。特別是對農村孩子,猶如綿綿細雨,潤物細無聲。
1、心情樹連接你我他。
各班主任在各自班級教室的牆壁上張體一張枝繁葉茂的心情樹,每個學生都可依據當天的心情,選擇不同的心情果,掛在心情樹上。這樣,教師就可以對照不同的心情果了解學生不同的心情狀態,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學生在正確思想的引導下就會產生愉悅的心情,從而迸發出熱愛集體、熱愛生活的激情,進而實現積極健康地發展夢想。
2、設立溫馨提示欄,關注每一個學生。
農村孩子由於家庭環境養成教育出現許多問題。一句溫馨的提示如春風撲面,在學生幼小的心田上盪起漣漪。教師在教室醒目的地方設立提示欄,內容有衛生安全常識、飲食搭配、氣候變化、重大新聞、活動注意努力的方向等。通過溫馨提示,讓學生從內心感受到老師同學之間的關愛,感受班集體的溫暖,從而及時調整心態,快樂生活。
二、加大學習文化建設力度,引領學生暢游學海 在競爭激勵多元化的今天,人們對知識的追求已遠遠超出了現讀書本,因此,學校在學習文化建設中主要採取以下措施。
1、開放圖書室,設立圖書角,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
學校圖書室全天候對學生開放,隨到隨借。另外,還積極發動全校師生捐書,每班設立圖書角或圖書箱,利用晚自習的時間讓學生充分閱讀,自由遨遊於知識的海洋中。像這樣天天讀,月月讀,久而久之,學生知識面豐富了,自主讀書的積極性高了,學習興趣濃了,寫作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2、交流讀書心得,引領良好學風
在引導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學校各班級每周舉行一次讀書心得交流會,讓學生互相之間交流讀書心得,暢談讀書感受和收益。因此我們還展開了「名著一分鍾」活動,評選班級讀書小狀元,獎勵讀書並以資鼓勵。在學生小手的拉動下,形成了學校文化建設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我讀書我快樂」在我校蔚然成風。
三、積極開展活動文化,塑造學生鮮明的個性
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力量,對人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通過各種各樣活動,來對人的思想觀念產生影響的。創設個性文化活動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作用。將從文化和導向上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個性化活動伴隨學生健康成長,農村學生活動圈子小,組織意識薄弱。因此,定期開展各種活動就顯得相當有意義。近幾年來,我校每學年都舉行了元旦、慶六一等大型文藝演出和一年一度的冬季運動會。除此以外,我校還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每學期舉行如讀書會、班級賽詩會、特色板報展覽會、演講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學生不但鍛煉了各種能力,而且還感受了到了藝術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了這里的啟迪、榜樣的激勵,從而使校園顯出生機勃勃的景象。
成立各種興趣小組,拓展學生個性發展空間。農村學生不但朴實,而且好奇心特別強,為了讓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學校針對不同學生不同愛好,成立了體育小組、音樂小組、繪畫小組、書法小組等四個興趣小組,每個小組配備一名指導教師,利用晚飯後的空餘時間開展活動。通過培養學生的不同興趣,使學生在校生活充滿了色彩,個性得到了張揚,從而校園文化也充滿了別樣的情趣。
四、強化環境文化建設,營造育人氛圍
事實證明,美好的校園環境,不但能使學生精神振奮,學習愉快,而且還能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和高尚情操。因此,布置優美的校園環境將是校園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幾年來,學校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校舍校園改造,改建新校門,校園路面硬化,體育運動場設備添置等,為校園文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我們設置了宣傳窗、閱報欄。校園小廣播、牆頭大標語、警示牌、提示語隨處可見,學校學生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校園文化的熏陶。由於學校加強校園環境文化的建設,是大多數學生的衛生意識、文明習慣、學習熱情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徹底改變了以往臟、亂、差的不良現象。如今校園呈現出窗明幾凈、團結活潑、和諧友愛的新景象。
文化的力量是深入持久的,因為它植根於每個人的意識當中,成為穩定不變的基因,進而影響人的一生。我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依據本校的特點和優勢,通過思想文化建設,培養學生的優良品德;通過學習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學習熱情的高漲;通過活動文化建設,拉動學生素質的提高;通過環境文化建設,創設育人環境,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總之,校園文化建設不是擺設,要讓他充分發揮育人的功能。
4. 文化育人的落實舉措可以有哪些
法律分析:1.深入凝練學校精神文化。深入挖掘學校的辦學歷史和文化內涵,以校風、校訓為核心,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沂蒙地域文化以及現代大學精神等文化元素,進一步凝練形成學校核心辦學理念和大學文化體系,豐富提升校園文化內涵。倡導師生牢記校訓、學唱校歌、佩戴校徽、使用校標,增強師生對學校的文化認同、使命認同和情感認同。2.積極培育臨大特質。在育人實踐上,進一步將傳承沂蒙精神具體化為各項主題教育,重點抓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革命傳統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等工作,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培育師生「能吃苦、善創新、敢擔當、樂奉獻」的臨大特質。3.全面加強教風學風建設。大力強化師風引領,積極培育和涵養優良教風,加強師德建設,鼓勵人人爭做「四有」好老師,以愛崗敬業、嚴謹治學、無私奉獻的高尚職業精神,進一步引領形成全校崇尚科學、嚴謹求實、善於創造、和諧有序的良好風氣。全面加強學風建設,激勵學生勤奮學習、立志成才、報效祖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第二條 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
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
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
5. 如何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建設的育人功能
我們要根據學校具體情況,綠化、美化、凈化校園,建設優良校風、學風,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全面育人功能的作用。
一、建設良好的校園及周邊環境
建設良好的校園環境,也就是一個學校的顯性文化,是現實教育育人目的載體,是必要的物質條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必要支撐,包含一個學校的整體布局、校園綠化、校園美化等,就是能讓校園的各個區域都會說話,給人一種幽雅、寧靜的感覺,體現一個學校的文化底蘊。
校園環境對學生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啟迪的作用,一個布局合理,生機盎然、整潔優美、寧靜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諧的校園環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必然產生巨大的影響。在建設過程中既整齊美觀,又大方實用;既著眼於近期使用,又考慮到長遠的發展。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是校園文化環境建設的對象和主體,學生的參與程度,決定了文化環境建設的成功與否。學校要加強對學生日常行為的監督和指導,使學生積極參加校園環境建設,實現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可以使學校的綠化與學生的勞動教育結合起來,學生在參與綠化管理的勞動過程中,既學到了勞動的知識、技能,又養成了熱愛勞動的習慣,還培養了自治、自理和熱愛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加強校園硬環境建設,用優美的校園熏陶每一位學生,創建花園式學校。
校園的規劃要合理、諧調,講求科學布局,創設文化氛圍。充分發揮校園的每一處空間的作用。設置相應的宣傳欄、圖書角、學習園地、表揚欄、競賽欄、衛生評比欄等,充分利用黑板報、壁報、雕塑、圖書館、榮譽室、團隊活動室等形式和專用場所,精心設置育人環境,渲染育人氣氛,將會達到「無聲勝有聲」的育人效果。給師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營造和諧、優美的校園,提高師生在校生活的質量,讓文化氛圍時時刻刻在潛移默化中發揮作用。
二、營造奮發向上的校風,發揮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
校風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最顯著特點,體現了這所學校的特有精神風貌。主要表現在校訓、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同時做好教風建設,教師要以身作則,樹立起「團結協作、勤廉高效」的工作作風,為促進良好校風的建設奠定基礎,開展師德教育活動,加強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學習,確立正確的質量觀和人才觀,明確現代人才的衡量標准,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教師要以自己良好的師德表率給學生樹立榜樣。
校風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好的校風能激發學校成員的內在動力,使不符合環境氣氛要求的心理和行為時刻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壓力,對不良的心理傾向和行為具有強大的抵禦作用,形成集體成員心理特性最協調的心理相容狀態。
三、加強學風建設,建立以人為本,優化發展個性、培養特長的活動環境。
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行為習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這有助於廣大師生之間達到密切合作,形成團結高效的集體,更好的發揮整體效應。過各種載體和形式將社會所倡導的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啟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方式潛移默化地引導和規范學生的思想行為,幫助他們樹立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在學生中形成良好風氣。
四、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
這是推進創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培養師生能力的載體,包含學校的各種活動,如文體活動、教學活動、健康教育活動、主題班會、綜合實踐活動等,達到活動育人、環境育人的目的。
應寓思想品德教育於生動活潑、形象具體的校園文化活動中,這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法定節日、傳統節日、紀念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還可以結合形勢,開展各種教育活動;還可以開展熱愛學校熱愛家鄉系列教育活動,讓學生了解學校和家鄉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況,激發了熱愛學校、家鄉的情感。
大量的校園文化活動寓意深刻、富有情趣,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使教育活動具體、生動、形象,易於學生由道德感知向道德情感轉化,使學生的精神面貌和品德素質不斷得到提高和完善。
總之,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應建設優美和諧的校園文化,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建設和諧校園。
6. 如何營造育人文化
如何營造育人文化
1、積淀「樓道文化」、「牆體文化」,可以以「愛國」「禮儀」
「傳統藝術長廊」等為主題。
2、水文化,如果有條件,可以建設點水文化,如:小河、荷花池、小瀑布等,因為有了水才有靈性,水是生命之源。
3、創設讀書環境,營造讀書氛圍。打造特色書吧,班級書吧,倡導「與書為伴」,開展閱讀工程。
4、打造特色文化。如:濟源梨林小學的「田園文化」。(梨林小學,一個校長,三個老師,三十多個學生,一個鄉村的袖珍學校,卻在校長的帶領下,打造成了一個「田園校園」,一個學生的「巴樂園」。)
5、校園主題文化。一個學校需要有一個文化核心,它是全校師生的精神引領。如:濟源市原昌小學的「信文化」。重慶謝家灣小學的「紅梅文化」。
給校園營造一個濃郁的文化氛圍,讓孩子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7. 文化育人的落實舉措有哪些
法律分析: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大學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的精神和靈魂,是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和基本要素。大學育人過程就是用大學文化影響、熏陶、教育學生的過程。加強大學文化建設對於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第二條 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
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
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
8. 如何營造班級育人文化
營造班級育人文化的方法:
一、美化環境,創建班級文化建設的物質基礎
改造和美化過程中精心設計,細致入微地檢查著班級乃至宿舍文化的每個小細節。這不也正鼓舞著許多學生自發申請要為班級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美化牆壁、板報設計、標語張貼、物櫃整理、圖書角(英語角)的開辟……汗水映照著大家的辛苦。
如今,走進布局獨特、美觀大方的班級,給人的感覺是整齊、清潔、生動、呈現出一種朝氣蓬勃、清新雅緻的文化氛圍。每一扇教室門上是以該年級四大特色教育——雙語閱讀、中國象棋、田徑運動、繪畫聲樂為主題的宣傳畫,初二樓層屹立著一座造型優美,寓意深刻的雕塑,一看見它,一股催人奮進的力量從心中升起。樓道左側的花壇內奼紫嫣紅,錯落有致,與充滿朝氣的教室相映成趣。樓道的北牆上布置著各種運動圖形壁畫,讓人從中感受到了力量的美麗和拼搏的意義。清潔淡雅的教學樓,綠意盎然的景緻相映生輝,學生身在其中就是在體驗美、感受美、享受美。「干凈優美的教室環境激發起了全班學生熱愛班級、保護環境衛生的激情,同學們帶來了心愛的玩具、圖書等放到教室里,整個班級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二、鑄造靈魂,樹立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
班級精神是班級文化的靈魂,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良好的班級精神具有催人奮發向上、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教育作用。我們將樹立鮮明的班級精神作為開展班級文化建設的前提,努力培養班級文化個性,形成特色。為此,我們確立了以「團結、求實、創新、爭先」為班訓,以「讓每一位學生都快樂,讓每一位家長都滿意」為辦學理念,以「文明、守紀、勤奮、活潑」為班風,以「愛生、育人、求實、創新」為教風,以「樂學、進取、善思、多問」為學風,完善了班徽、班歌、班旗,並通過這些個性化的班級精神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心理環境,激勵鞭策師生健康成長。」
「春風吹來,美麗色彩,孕育我八中,十年輝煌;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鑄就我輝煌,自強不息;朝氣蓬勃,團結互助,造福鄉梓,只為中華崛起……」一陣雄壯悅耳的歌聲吸引了我,原來是我班學生們正在音樂老師王曉燕的帶領下練唱班歌。這首歌歌詞簡潔凝煉、朴實自然,旋律優美感人,意境深遠,體現了我們年級師生奮發向上的昂揚鬥志和生動活潑的班級文化。也正是因為明確班級精神的激勵、鞭策作用,使每一個班級真正形成了催人奮進的良好氛圍,集聚全體年級師生們團結起來為年級建設而努力奮斗。」
三、厚植載體,讓牆「說話」
漫步在初二年級樓層,應接不暇的班級文化讓你耳目一新,為之傾倒,處處皆文化,處處皆育人。教學樓上懸掛的「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醒目條幅,形成了鮮明的樓前文化;操場西牆上書寫的「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我成長」,形成了獨特的體育文化;宿舍里張貼的「讓愛駐我家,讓情寄寢室」、「熱情奔放同創美好樂園,團結互助共建和諧寢室」等圖文並茂的貼畫形成了溫馨的寢室文化。
在「小班化」建設中,為突出小班文化特色,每一個班級更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設計班級環境,凸現出班級特色和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教室的牆壁成了學生學習創造的天地:名人畫像、名言格言、學生書畫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社會一角」使學生對社會多一份關注、多一份了解、更多一份責任;「學習園地」展示了學生各類優秀作品,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知識的魅力;「心裡話」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溝通,拉進了師生間的距離;「班級之星」帶動了全班,堅定了信心,每一顆「星星」都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驕傲地告訴同學和老師:我能行,我最行;「父母的叮嚀」讓孩子們讀懂了父母的融融愛意、良苦用心,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足實經過多年來的實踐和不斷完善,班級文化建設日益成為我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我們初二年級開設了「成語育人」特色課程,為了讓學生能「走進成語世界,傳承中華文明」,我們特別精心製作了十多集「成語故事」系列視頻,以「講故事」這種喜聞樂見的形式向學生介紹祖國的文化奇葩。在初二年級辦公室前,專門製作了系列展板,內容不斷更新,以「一部立體的多彩的具有豐富內容的教科書」呈現給學生,踐行了蘇霍姆林斯基「讓每堵牆都會說話」的教育理念。
四、學習文明禮儀,再塑校園新風
中小學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素養,必將為他們的文明生活、幸福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我們長期秉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辦學理念,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確定了具體的文明禮儀教育內容,體現了科學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
去年的重陽節,我們組織學生到鎮敬老院,為那裡的孤寡老人送溫暖,獻愛心。學生們通過和老人拉家常、詢問老人的身體情況、幫助老人打掃衛生等活動,把愛心獻給了孤寡老人。有的同學還拉著老人的手,央求他們說說過去的事情。老人們說起曾經受過的苦,吃樹根吃野菜……這些辛酸經歷,讓學生們感嘆噓唏,憐憫之情瞬間觸發,發誓一定要善待身邊的老人,並強烈的希望老人過上好的生活。關愛身邊的老人,盡量為老人做點什麼,這一意識深深刻在了學生心窩中。敬老院一行,學生親眼所見,親手所做,親身所感,真切為學生上了一課,這些意料不到的收獲,讓老師和學生們特別難忘!」
近年來,我們班級依託學校舉辦運動會、文化節、藝術節等多種有益於學生身心發展的文娛、體育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中得到熏陶。利用校園廣播站、學校網站、校報、櫥窗、黑板報等宣傳陣地,積極宣傳文明禮儀知識,表揚涌現的好人好事。通過開展「感恩父母」和「孝敬父母」等系列活動,回憶父母對自己無私關愛的感人故事,讓學生反思自己對父母又了解多少,為他們做了什麼等內容,教育學生理解父母對自己的一片愛心,在學習中少一點抱怨,多一點感恩。通過一系列的教育實踐活動,創設了良好的育人環境,全方位提高了我們學生的文明素養,使學生個個成為了優雅大方、豁達樂觀、明禮誠信的合格小公民。」
五、學習美德少年,積極開展「行知互動劇場」活動
前年,江蘇省開展首屆「百名美德少年」評選活動。我們把這次活動看成是全面提升學生道德素養的一次契機,積極宣傳、廣泛發動、全面動員、持續參與到首屆「美德少年」評選活動的各個環節。我們開展了以『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為主題的實踐教育活動,廣泛發掘學生中的先進典型,深入開展新穎生動、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活動,在全校形成了學習美德、踐行美德、弘揚美德的濃烈氛圍。通過這次活動,我們發現並推選出「與人分享的好少年」——錢彩虹同學。
為深入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充分發揮未成年人中先進典型的引領示範作用,該校把學習「美德少年」與開展「行知互動劇場」活動有機結合在一起,有效促進了學校的德育工作。
六、走內涵發展之路,辦品牌特色班級
走在初二年級的每一間教室里,到處充盈著成語,彷彿步入了成語的海洋,目之所及,各種成語的溫馨氣息撲面而來。教學樓牆壁上成語故事畫板,集中講述著成語與名人,成語與學習,成語與誠信,成語與智慧的動人故事,如「一字之師」、「九牛一毛」、「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展板中各種分類成語爭奇斗艷,成語挑戰題讓人興趣盎然,成語和繪畫書法的結合更讓人體會到別具一格的成語學習方法,真正地理解了成語的內涵。質量是立班之本、特色是發展之路。只有通過創特色、上質量,班級乃至整個年級才能獲得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步入象棋活動室,初二年級的同學們正在「楚河——漢界」上展開激烈搏殺,個個神情專注、整個活動秩序井然,氛圍良好。開展中國象棋普及教學的研究,是初二年級班本課程建設的一個突破口,也是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方面。我們編撰了班本教材《中國象棋基礎教程》,把象棋課設置在課程中,每班每周有一節象棋課,象棋興趣小組每天安排一小時活動時間,做到既有普及又有提高。在象棋教學過程中,我們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既讓學生在象棋比賽中勇於爭先,敢於拼搏,又讓學生正確對待名次、成績,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和科學訓練,養成健全的心理。我們還利用家長會、班主任家訪等方法,動員學生家長參與到象棋教學之中,形成合力,共鑄特色。在一旁的象棋教練陳春生老師說:「我們每年都舉行全年級的象棋比賽,這一期間,年級里熱鬧非凡,到處洋溢著關於象棋的歡聲笑語,到處都是象棋棋子碰撞的聲音。學生們捉對撕殺,從班內殺到年級,從而產生年級的『象棋冠軍』。學生們躍躍欲試,挑戰的、觀戰的,場面極為壯觀。與此同時我們有多名學生在鎮、市級象棋比賽中獲獎。」
走出象棋教室,映入眼簾的是充滿活力的操場,同學們在這里游戲,在這里玩耍,偶爾也會有三五個同學相約坐在操場上讀經典書籍,談詩詞歌賦,聊遠大理想。下午大課間活動時間到了,伴隨著歡快而富有節奏的音樂聲,全體師生迅速來到操場和各功能教室,開始了三十分鍾的陽光體育活動。象棋、籃球、唱歌、繪畫、跳繩、乒乓球、等活動一並展開,那活躍跳動的身影似茁壯的春苗,那微露的笑容如綻開的鮮花,無不展示著大豐八中學子朝氣蓬勃、健康奮發的精神風貌。
9. 班級文化如何發揮育人功能
班級文化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方法發揮育人功能的。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牆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並最終連學校的牆壁也在說話。」
10. 如何科學構建文化育人的長效機制
學院從文化研究、課程體系、主題活動、社會實踐四個層面整體推進,形成了文化育人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
一是實施「魯班文化」育人。學院弘揚「踏實嚴謹、自主創新、精技強能」的魯班精神,使其成為學院師生的精神追求,以品築能,實現培育「魯班傳人」的目標。
二是實施「建築文化」育人。傳統建築融合了民族文化中「禮制規范」、「道法自然」等儒家道家的哲學理念和傳統風俗,反映了時代的審美觀念和價值追求。藉此,我們以美築真、悟道築魂,培育師生欣賞美、理解美、創造美的能力。
三是實施「家和文化」育人。「家和文化」中的「和」取自《論語》「君子和而不同」。學院以「家和」文化的核心內涵,培育師生「聚情愛家、聚智興家」的理念,藉此以愛築情、養正啟智,推進「家國情懷」。
四是實施「節日文化」育人。傳統節日時間架構「和諧有序」,浸潤著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學意境和「厚德載物」的道德價值。學院將其作為培育師生情感的紐帶,著力構建和諧發展、歸屬意識,契合「以情築德」,倡導「明禮修身」,用以提升文明素養。
「四位一體」文化育人體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互為補充,分別從人生需求的精神、專業、成長、生活的四個層面,浸潤、熏陶師生的思想、行為和習慣,成為人才培養的沃土。
三、圍繞「四位一體」採取了系列舉措
一是文化育人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學院結合「省級特色名校」創建,將「四位一體」文化育人工作融入「936名校」工程項目,標的了建築行業最高榮譽「魯班獎」標准。
二是成立系列文化育人隊伍。學院倡導結合文化育人、圍繞專業教學,組建了40餘個院級文化社團、60餘個系級文化協會,開辟了文化育人新局面。
三是組織系列文化育人活動。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各個社團協會通過第二課堂,組織「誦、讀、唱、攝、繪、演」等,融合「禮、樂、射、御、書、數」傳統文化精髓,培育師生儒雅氣質。
四是開展系列文化育人研究。學院組建了「四位一體」校園文化育人領導小組,成立了「廣廈藝術研究中心」,搭建了廣廈書法、廣廈繪畫、廣廈攝影、廣廈剪紙研究所等多個團隊,申報了文化育人國家「十二五」重點課題立項研究等,將文化育人不斷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