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贊美幼兒老師演講的詩詞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一、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出自:杜甫《春夜喜雨》
釋義: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
作者介紹: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1][2]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出自: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釋義: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作者介紹: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焦作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
三、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出自:白居易《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釋義:令公的學生遍布天下,何須在房前再種花呢。
作者介紹: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㈡ 少年中國說寫作背景
八國聯軍侵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少年中國說》寫於1900年,正在戊戌變法後,作者梁啟超流亡日本之時。
那年是庚子年,當時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爆發了義和團愛國運動。帝國主義聯合起來,組成八國聯軍,勾結清政府,鎮壓義和團運動,攻陷了天津和北京等地。
當時八國聯軍製造輿論,污衊中國是「老大帝國」,是「東亞病夫」,是「一盤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強共管或瓜分。而中國人中,有一些無知昏庸者,也跟著叫嚷「中國不亡是無天理」「任何列強三日內就可以滅亡中國」,散布悲觀情緒,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戊戌變法失敗迫使梁啟超逃亡日本,但他並沒有就此放棄變法圖強的努力,到日本的當年就創辦了《清議報》,通過媒介竭力推動維新運動的繼續。當時帝國主義製造輿論,污衊中國是「老大帝國」。
為了駁斥帝國主義分子的無恥濫言,也糾正國內一些人自暴自棄、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喚起人民的愛國熱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啟超適時地寫出這篇《少年中國說》。
(2)鄭州令公文化有限公司怎麼樣擴展閱讀
《少年中國說》是梁啟超的代表作之一,是當時發表在《清議報》上的一篇著名文章。
此文影響頗大,是一篇篇幅較長的政論文,作者站在資產階級改良派的立場上,在文中將封建古老的中國與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國作了鮮明的對比,極力贊揚少年勇於改革的精神,鼓勵人們肩負起建設少年中國的重任,表達了要求祖國繁榮富強的願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被公認為梁啟超著作中思想意義最積極,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視為自己「開文章之新體,激民所之暗潮」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