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的文化是怎樣輸出到全世界的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文明的國家之一,從出現文化到現在歷經5000年之久。在這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文明,不斷向前發展,同時也對世界各地的國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些影響不僅僅是在亞洲,包括美洲,歐洲,都收受到我國文化的影響。在古時候就有很多西方國家來我國學習,使我國的文化傳輸到世界各地。正是是因為我國有著寬宏、包容的態度,接納西方國家,使得我們的文化發展與傳播越來越廣泛。
到了如今這個時代,我國依然呈現著一種接納包容的姿態,願意接受西方的文化。近幾年來,由國家倡議的一帶一路發展的愈加繁榮,這使得我國的文化進一步傳播到世界各地,使全世界的人民都了解我們國家,了解我們的文化。
②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向西方展示什麼樣的中國文化
1、音樂文化
中國傳統民族音樂,中國傳統民族音樂是用中國傳統樂器以獨奏、合奏形式演奏出來的。十大古曲、各種傳統樂器、各具特色的民族歌曲、民族舞蹈等等,中國傳統民族音樂有著龐大的體系和深刻的文化內涵。
中國民族音樂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在歲月積淀和總結中形成了專屬於自己民族的音樂特色。從西周開始民間就流行吹笙、吹竽、鼓瑟、擊築、彈琴等器樂演奏形式,那時涌現了師涓、師曠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
2、飲食文化
智慧的中國人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在中華傳統文化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儒家倫理道德觀念、中醫營養攝生學說,還有文化藝術成就、飲食審美風尚、民族性格特徵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2)怎麼向西方傳播中國文化擴展閱讀
中國文化不但對日本、朝鮮半島產生過重要影響,還對越南、新加坡等東南亞、南亞國家乃至美洲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發達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以及指南針技術首先應用於航海,才導致了人類所謂藍色文明和環太平洋文化圈的形成(李二和《中國水運史》)。
鄭和七下西洋更加深了這種文化的傳播和輻射,並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認的以中國文化為樞紐的東亞文化圈。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國包括亞洲、歐洲在內的一些國家都對中國文化以給予了高度的認同和重視。
③ 中國古代文明是通過哪些途徑向外傳播的
文化的傳播交流是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一種基本動力。歷史上中國文化主要藉助於戰爭與擴張、向外移民、宗教傳播、派遣使節、經商貿易等途徑向世界傳播。正是靠這多種通道,世界各國人民才能了解到豐富多採的中國古老文化傳統,並依據時代和社會需要,充分吸取其中對自己生存與發展的有益成分,完善與改造自身的本土文化~
④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應該怎樣向世界推廣呢
世界的共同語言是聯合國的官方語言。公認的語言有六種: 英語、俄語、漢語、法語、阿拉伯語和西班牙語。因此,漢語已經成為世界通用語言之一。漢語作為一種通用語言,具有以下重要影響: 第一,中華文化得到了世界的廣泛認同和傳播,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了積極作用。第二是使中國成為一個重要的「世界之窗」,建立最必要的語言橋梁,讓世界更了解中國,讓中國更好地走向世界。第三,它提高了漢語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影響力和流行度。
相反,我們要讓世界人民了解中國的語言和文化,並從中受益。這也是中國向世界推廣中國語言文化的初衷。中國使用的漢字是方形字,這些字誕生於3000多年前的 Shang Dynasty。與世界上大多數的書信不同,它承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她是我們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我們古老的文明延續至今。中國古代文明有五千多年的歷史。這只是文明的歷史。(當我說人類歷史時,我不包括5000年的文明。)他們共同構建了中國傳統文化,而以儒家思想為主題的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當然也是全人類的財富。
⑤ 如何向西方推薦中國文化思路
中國文化,是華夏文化為基礎,充分整合全國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不同於中華文化的國際屬性,可以稱之為「中國的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受中華文明影響較深的東方文明體系被稱為「漢文化圈」,特指社會意識形態,是社會政治、經濟與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反映。從舊石器時代的發明創造,到康梁的維新變法到孫中山的民主革命無一不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 系統理論認為,整體文化和個體文化都是提高社會系統功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它們是互補的,是可以融合的。這兩者都不能偏廢,因此,東西方文化從本質上看可以說是互補的。以西方自由化為文化背景的資本主義社會與東方以整體化為文化基礎的社會主義社會,從提高社會系統功效的角度來看,兩者也不是對立的,而是互補的。正確的發展方向,應該是互相取長補短,相互學習。西方文化發展歷程 事實上歷史也正是在這樣做,西方文化在不斷地向方東方文化學習,從東方文化中吸收有益的觀念,融合在西方文化中。例如,一些西方國家也倡導「雷鋒精神」「團隊精神」,引入東方文化的集體主義精神,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家干預」、「國有化」、「社會保障體系」等,本質上就是社會主義的東西。
⑥ 中國傳統文化在西方的傳播主要包括哪幾方面
找了點資料,僅供參考
中國傳統文化走向國際的三種傳播途徑
隨著國際化時代的到來,一個國家的實力已不僅僅體現在經濟上,文化因素將在21世紀社會發展進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文化軟實力的影響與傳播是一個國家走向強國所必不可少的階段。在走向世界、與國際社會接軌過程中,中華文化不可避免地要與西方文化進行對話交流。中國要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必須注重增強文化的競爭力與滲透力。我國具有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孔子儒家文化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對炎黃子孫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海外也幾乎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代名詞,因此,研究以孔子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文學途徑傳播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傳統文化必然發揮重要的凝聚和認同作用,尤其是孔子創立的儒家文化,在漫長的歲月中經過歷代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的闡發與完善,逐漸積淀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深深地融匯於全球華人的精神血脈之中。孔子文化的國際傳播對於中華文明的發揚光大具有重要價值。
在西方,文學教育是整個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文學在文化傳播中的地位極其重要,因而孔子文化的傳播更需要在文學的載體上承載與創新,才能取得成果。在全球化語境下,所謂的歐洲文化中心被新的世界文化格局替代正成為現實,全球化也大大加速了世界文學時代的到來。從國家和民族利益的角度來看,利用文學進行文化素質教育的價值遠遠超過單純的語言教育。20世紀以來,美國文學在英語世界異軍突起並迅速進入世界文學主流,大批歐洲理論家和思想家經美國這個世界學術中心的中介迅速成為學術明星,其理論隨之也被英美高校的文學學科接納,成為各個相關文學研究領域內被頻繁引用和討論的經典,正是其突出體現。
孔子的學說傳到西方,是從400多年前義大利傳教士把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一書譯成拉丁文帶到歐洲開始的。現在,孔子學說已經走向了五大洲,《論語》的全譯本在很多國家都有,外國人也看孔子、孟子、老子、莊子,也讀孫子兵法,這些成了他們了解中國古典文化的有效渠道。我們要以《論語》等中國文化經典為素材,編寫更多適合於不同國家文化背景的人的中國文學經典故事叢書等等,促進中國傳統文化向更大范圍傳播。
教育途徑傳播
在全球化的語境下,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對話已是大勢所趨,推進漢語教育在世界的普及,是中國傳統文化得以發揚的有力保障。漢語在全世界范圍內普及,在擴展漢語疆界的同時使其變得日益包容和混雜,從民族/國別語言發展為區域性語言甚至成為世界性語言。歷史上,一批又一批華人大規模移民海外致使漢語始終處於一種動態,疆界既不確定又不斷擴大。當前,漢語互聯網的建立也起到了大力普及漢語的作用。現階段國際互聯網上大多數信息雖然仍主要靠英文傳播,但隨著漢語網站的日益增多和用漢語寫作人數增多,漢語傳播信息的百分比正在逐步上升。全球化打破了固有的民族國家疆界也拓展了語言疆界,未來新的世界文化格局將日漸形成:它不是一種單邊英語文化而是多語種文化。在這種多元文化共存的新格局中,漢語文化和漢語寫作將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影響。
自2004年開始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是中國文化對外傳播和國際化的重要舉措。到2009年底,我國已經在88個國家建立了282所孔子學院和274所孔子課堂,還有50多個國家的260所機構提出了開辦申請。孔子學院的興起是中國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的有效途徑,作為國際漢語推廣和中國文化傳播的平台,孔子學院不遺餘力地介紹中國的文化和歷史,將中國哲學、教育學、倫理學傳輸到世界各地,有力地促進了世界多元文明的交流。
活動途徑傳播
隨著社會發展,文化因素越來越多地滲透到經濟活動中,文化作為軟實力對於發展起到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城鎮,乃至社區、村莊,同樣需要擁有強大的文化軟實力,才能樹立品牌,增強綜合競爭力。要讓國家綜合競爭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必須在擁有豐厚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增強文化軟實力,以此搶占發展的制高點,才能取得長足的發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為了奮起趕超,就要充分認識自身的文化優勢,發揮文化軟實力的作用,把文化活動與經濟發展結合起來。
把孔子文化的內涵融入到文化節、讀書日、電影節以及一些其他文化活動當中,不僅有利於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而且還能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比如,各國孔子學院曾舉辦了近7000場次的文化活動,參加人數達200多萬。國家漢辦還專門派出了40多支師生小分隊,同270多所孔子學院聯合開展中華文化巡講、巡演和展覽活動,集中展示中國書畫、太極拳、茶藝等;在春節、中秋節等中國傳統節日里組織師生和市民游園、觀燈猜謎、吃月餅。由廈門大學負責的德國特里爾大學孔子學院就舉辦過由特里爾大學師生和市民共同參加的「中國電影之夜」系列觀影及討論會,用文化藝術的感染力拉近了兩國民眾的距離。
近五六年來,以「古老的中國」、「多彩的中國」、「現代的中國」為主題,盛大的中國文化年在法國各地舉辦;投資數百萬美元、演職人員近千人的「中國文化節」在華盛頓登場,直接享用這場文化盛宴的除了四五萬現場觀眾外,還有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其中的上百萬美國人。「中印友好年」、「中國義大利年」、「感知中國?韓國行」文化宣傳活動也相繼啟動,產生了良好的傳播效果,這些活動運用創新的商業模式鑄造出中華文化品牌,展示了中國文化方方面面,讓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使國外社會各階層都能了解感受並喜愛中國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⑦ 如何更好地對外傳播中華文化
傳統中國文化是儒釋道,即儒家思想、佛教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組合,但主流是儒家思想。其他學派的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不大,如法家思想、墨家思想等。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純國貨,佛教思想是由以前的西方傳播給中國的,不算純國貨。所以,要對外真正傳播中國文化,只要教外國人讀兩本書,一本《論語》,一本《道德經》就差不多了,用外國譯本教更快捷方便省事。這樣,遠遠好過教外國人用筷子吃飯、一筆一畫寫漢字,捨本逐末,沒有多大實際效果。
傳統中國文化適用於封建社會的昨天,它使中國成為沉睡的獅子。今天的中國應該在保留傳統文化中有益的部分的基礎上,積極向西方資本主義學習,向西方人做學生。
⑧ 現在的人怎樣做,才能把中國文化傳播到其他國家
我們都知道現在文化傳播是比較重要的,越來越多的人把自己國家的文化傳播到外國,作為中國人,我們也希望自己的國家的文化也可以傳播到國外,我覺得傳播自己國家的文化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非常重要的途徑。我們都知道現在有很多孩子也就是留學生,他們會到外國去留學,那麼他們既然是中國人,身上肯定也帶著中國的文化,這樣我們就可以把中國的文化帶到國外和外國的人一起分享,作為一個留學生,雖然是中國的小小一份子,但是到了國外代表的是中國的形象,中國的氣質和文化,那麼就一定要用合理的方法把自己國家的文化傳播到國外,讓國外的人了解中國的文化,喜歡中國的文化。
也就是說我們想傳播自己的文化,首先要做到文化自信,喜歡上自己國家的文化,在喜歡自己國家文化的同時,在和外國人接觸時,努力把自己國家的文化傳播給外國人,讓他們感覺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⑨ 向世界推廣中國文化應該怎樣做
首先要學習好自己國家的文化,然後再向世界推廣中國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同時在推廣中國文化的過程中要注意自身,要保持與外國人同等交流的地位,不要驕傲,也不要謙卑,在對自己國家的文化保持信心的同時也要虛心的接受其他文化中美好的部分,這樣才能讓世界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包容的情懷。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中國有很多傳統的節日以及有趣的風俗習慣,我們也可以向外國友人多多介紹這些風俗習慣,很多外國人都對中華文化有著十分濃厚的興趣,甚至也會來到中國親自去體驗中華的文化,這正是中華文化的魅力與其深厚的包容性。
⑩ 如何在異國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
文化的本質是人類的品質,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本質上的差異,要想這兩種文化走向融合,必須克服民族的差異,首先,應該清楚民族差異太大,中國人有中國人的特點,西方人有西方人的特點,兩種文化間又存在著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區別,中國人往往愛左思右想的思維方式,比起西方國家的人,似乎要老練一些,西方國家的人,往往愛冒進一點,還愛發泄情緒,中國人怎能和西方人相提並論,還有地域上的差異,這些都構成了東西方文化的差別,中國人就是要比西方國家的人要溫文爾雅一點,現在我們面臨著不斷的改革開放形勢,在這個時刻,會不會這兩種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可能,人們應當清楚,這是使兩種文化自然而然融合成一種文化,這值得大家思考。